[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3224094B - Y形充气袋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Y形充气袋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4094B
CN103224094B CN201310154107.7A CN201310154107A CN103224094B CN 103224094 B CN103224094 B CN 103224094B CN 201310154107 A CN201310154107 A CN 201310154107A CN 103224094 B CN103224094 B CN 1032240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lastic
inflatable
heat
plenum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541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4094A (zh
Inventor
须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ttice Packaging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15410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240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24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40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40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40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Y形充气袋,为由可充气塑料夹膜形成设置有物品容纳腔的一端开口的袋子结构,可充气塑料夹膜为两张宽塑料薄膜置于表层和两张窄塑料薄膜置于中间层经过热封形成的具有多个条形充气室的结构,每一条形充气室通过所述两张窄塑料薄膜形成的自吸附单向逆止阀与充气通道相通;袋子结构为一张所述可充气塑料夹膜对折或两张所述可充气塑料夹膜重叠,自由边边缘经过封边热合线热合形成的三边封闭结构,在至少一侧所述封边热合线的外侧还沿封边热合线方向形成有至少一道充气室。这种充气袋在生产和储运时不充气且,可任意折叠,占用空间小又可重复使用,充气后包装商品在局部可以形成多重缓冲效果,以满足商品局部较强防震要求。

Description

Y形充气袋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袋,是一种用于商品防潮、防震、防挤压、防冲击的充气袋包装材料。充气后可作物品包装填充材料使用,也可做物品包装箱内部六面防护垫用,更可以做物品外包装袋直接做成产品的零售包装。
背景技术
许多商品特别是电子产品、玻璃制品等易碎产品在仓储、运输时需要采用发泡聚苯乙烯、聚乙烯气泡垫等垫在包装箱和商品之间,或者用发泡材料直接包装商品,以达到防震、防挤压、防冲击效果,防止商品在储运时损坏。传统的发泡聚苯乙烯(EPS)及聚乙烯泡沫塑料(EPE)类制品,必须在生产厂家发泡成型或经过加工处理后才能运输给用户使用,成型后的泡沫塑料体积庞大非常不便于运输及仓储。为了方便运输而开发的现场发泡类材料,主要是利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品,在内容物旁边发泡膨胀并形成保护模型。但是,材料的价格相对较高并对现场的设备有一定要求,同时在工人效率及工作强度要求上不适合大规模流水线产品如电子产品的内包装。同时,发泡聚苯乙烯(EPS)类制品的诸多弊端日显严重,已经成为人皆恶之的“白色污染”。相对只在运输环节短期使用的缓冲产品,永久性聚苯发泡包装的废弃物处理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如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而堆埋因不能腐蚀而产生地质结构的破坏。
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改进的充气袋包装制品,包括一气袋并具有一单向逆止阀,通过单向逆止阀向气袋内充气并防止袋内气体回流漏出,充足气的气袋具有很好的吸收冲击能量的缓冲效果,用充气后的气袋包裹商品或填充在商品与包装箱之间,以保护商品不被损坏。这种充气袋生产和运输时未充气,只有在包装商品时才充气,而且用完后可回收利用,因此克服了传统发泡材料的前述缺点。如CN1903675A,这种充气袋一般是由两张宽塑料薄膜和两张窄塑料薄膜组成,两张宽塑料薄膜置于表层,两张窄塑料薄膜置于中间层,经过热封使两张宽塑料薄膜形成可充气的袋体,而两张窄塑料薄膜则通过在相向的表面印刷耐高温油墨,被热封与两张宽塑料薄膜粘合在一起,印刷油墨的部分不能热封从而在该处形成既可分离形成进气通道又可贴合形成气密效果的单向逆止阀。这种充气袋可作为减震垫使用或填充在商品与包装箱之间,或者包裹商品,也可以进一步经过不同折叠和局部热封,形成在充气后形成可直接套在商品外部的包装袋。
然而,有时同一商品不同部位对减震的要求是不同的,且在运输时不能简单包裹,例如对于笔计本电脑来说由于主机与显示器部分采用一侧有轴一侧为打开部的折叠结构,且打开部一侧还设置有一些开关或读卡器插槽等,运输时为避免水平放置时震动产生的冲击作用于屏幕导致损坏显示器,因此通常竖立放置,既不希望因为震动而自动打开,同时又希望在朝向下侧侧边缘比其他方位处具有更好的减震效果,因此采用现有的充气包装袋简单包裹则无法达到较好的保护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充气袋包装制品存在的不能适应同一商品不同部位减震要求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Y形充气袋,这种充气袋在局部设置额外的缓冲气柱,具有更好的吸收冲击能量作用,提高了该部位的减震能力。
一种Y形充气袋,为由可充气塑料夹膜形成的设置有物品容纳腔且一端开口的袋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可充气塑料夹膜为两张宽塑料薄膜11、12置于表层和两张窄塑料薄膜21、22置于中间层经过热封形成的具有多个条形充气室13的结构,每一条形充气室13通过所述两张窄塑料薄膜21、22形成的自吸附单向逆止阀与笛形充气总通道7相通;一张经过对折的所述可充气塑料夹膜或用两张重叠的所述可充气塑料夹膜,自由边边缘经过封边热合线热合形成三边封闭结构,在至少一侧所述封边热合线的外侧还保留有至少一道充气室。
所述可充气塑料夹膜为一张,是沿与条形充气室垂直的方向对折。
在折叠部位两侧位于条形充气室处设置有横向热合线32将构成充气室的两张宽塑料薄膜粘结在一起,热合线32的长度小于条形充气室13的宽度,以使热合线32两端与条形充气室边缘保留一定通气通道。
所述两张窄塑料薄膜21、22均是极性膜以增强自吸附能力,为在PE基材的一侧面复合有自粘层,自粘层是在EVA中添加有马来酸酐接枝的PE,两张窄塑料薄膜21、22是以自粘层一侧相对设置。
其中EVA用量占整个极性膜材料总质量的2%-4%,马来酸酐接枝的PE占整个极性膜材料总质量的0.5%-1%。
所述PE基材,从与自粘层复合的一侧起依次为LDPE层,HDPE层或MLDPE(茂金属LDPE)层,和LDPE层。
所述HDPE层或MLDPE层中,HDPE或MLDPE用量为整个极性膜材料总质量的0.2-0.5%。
在所述自粘层还有占整个极性膜材料总质量0.3-1%的酚类抗氧剂。
在邻近自粘层的LDPE层内还添加有占整个极性膜材料总质量0.5-1%的润滑脱模剂。
最外层LDPE采用双层复合,表面LDPE层添加有占整个极性膜材料总质量0.5-1%的TNPP,与HDPE层或MLDPE层相邻的LDPE层不含有TNPP。
在两张所述窄塑料薄膜中,构成内外部空间阻隔层的一片极性膜材料的厚度是另一片极性膜材料厚度的100%-135%。
一种上述Y形充气袋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过程:
(1)由两张宽塑料薄膜11、12和两张窄塑料薄膜21、22组成,将两张宽塑料薄膜11、12分别设置在窄塑料薄膜21、22的两边表层,窄塑料薄膜21、22设置在两张宽塑料薄膜11、12中间,且短于宽塑料薄膜11、12一定的距离。
(2)单向逆止阀的形成:首先通过模具将窄塑料薄膜21、22与上表层宽塑料膜11按单向逆止阀充气通道热封位置要求热封在一起,形成空气通路和单向逆止阀。
(3)条形充气室形成:然后通过模具将一层宽塑料薄膜11、两层窄塑料薄膜21、22和另外一层宽塑料薄膜12按照气室位置同时热封在一起,形成每个气室之间的隔断,同时形成逆止阀开启热封点40。
(4)笛形充气总通道的形成:再经过模具对热合线39、42、43的同时热封,这样就形成了笛形空气通道7和隐形热封通道K。
(5)条形充气室封底:在两张宽塑料薄膜11、12尾端经过模具进行横向热封形成热合线34,就形成了多个并列排放的可存放空气等介质的条形充气室;
(6)包装袋体的形成:将经过一系列热封后形成的具有多个条形充气室排列而成的可充气夹膜,用一张对折或用两张重叠后,沿自由边边缘进行二次热封形成封边热合线,形成一端开口的包装袋;其中至少一边的二次热合形成的封边热合线是热封在其外侧保留至少道充气室的位置,以在该处形成具有多层气柱的多重缓冲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充气夹膜结构作为商品包装材料,在生产和储运时不需要预先充气,且由于完全采用塑料薄膜为原料,能够折叠,占用空间少,有利于生产和运输,又可回收循环使用。
(2)局部采用多重缓冲结构,能够形成多重气柱,吸收能量、减震效果好。且大体为Y形的结构有利于稳定承托商品。
(3)原料只有塑料薄膜,采用模具热封制成,生产工艺简单。
(4)采用多层复合结构的自吸附极性薄膜作为单向逆止阀,密封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中可充气塑料夹膜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可充气塑料夹膜中一个条形充气室充气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可充气塑料夹膜经过一次折叠后形成的Y形充气袋未充气时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Y形充气袋充气后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Y形充气袋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可充气塑料夹膜另一种折叠方式示意图;
图7为自吸附塑料薄膜的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发明的内容。
在本发明中:“宽塑料薄膜”和“窄塑料薄膜”中的“宽”和“窄”是相对概念,指两者中一个相比较另一个宽或窄。“自由边边缘”是指未有连接的边缘部分,是相对于折叠后折叠边缘而言。“封边热合线”是指对夹膜折叠或重叠后的边缘进行热合以形成袋体的二次热合的热合线,以与在制造夹膜时进行热合的热合线区别。“夹膜”指具有夹层的充气空间的结构。实施例1
如图4所示,Y形充气袋为由可充气塑料夹膜形成的设置有物品容纳腔且一端(图4中的上端)开口的袋子结构,可以将商品从开口处装在袋子内使其被充气的条形充气室13包裹,利用充气后形成的气柱达到吸收能量和减震效果。或者用图4中两个袋子套在商品两端使用。
用于制成图4所示袋子结构的可充气塑料夹膜如图1和图2所示,为两张宽塑料薄膜11、12置于表层,和两张窄塑料薄膜21、22置于中间层,经过在热合线33、34、43处热封粘合形成的具有多个条形充气室13的结构,其中充气室13是由宽塑料薄膜11、12形成室壁。每一条形充气室13通过两张窄塑料薄膜21、22在进排气端形成的自吸附单向逆止阀与笛形充气总通道7相通。笛形充气总通道7也是在两张宽塑料薄膜11、12之间形成,由于该总通道与各条形充气室方向垂直且对应各条形充气室方向均有能够使空气流通的通道,类似笛子的笛孔一样,因此称为笛形充气总通道。这样这种可充气塑料夹膜如图2所示,通过热合在两张宽塑料薄膜11、12上边缘的笛形充气总通道7,向笛形充气总通道7充气,空气压力使各自吸附单向逆止阀中贴合在一起的窄塑料薄膜21、22分离以形成通路,空气即可进入各条形充气室13,条形充气室13膨胀形成气柱。停止充气在两张窄塑料薄膜21、22之间自吸附力以及充气气室内气体压力作用下两塑料薄膜21、22又重新贴合在一起,将进气通道关闭使空气不能泄漏。利用充气后形成的气柱吸收冲击能量,达到非常好的减震和保护商品的效果。
要形成图4所示的能够包装商品的一端开口的袋子结构,还需要对图1所示可充气塑料夹膜经过折叠和二次热封。将图1中的带有条形充气室和单向逆止阀的可充气塑料夹膜沿与条形充气室13垂直的折线36所示方向对折,对折后沿图中两侧的自由边边缘附近所示封边热合线31位置进行二次热封,使对折后的塑料膜沿热合线31粘结为一体,即形成上端开口另三边封闭的袋子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在左侧封边热合线31的外侧还保留有一个条形充气室。这样如图5所示,在充气后会在该封边热合线31外侧(图5下侧)形成一层气柱31A,以及与构成袋体部分封边热合线31内侧(图5中上侧)充气室13形成的气柱共两层气柱,两层气柱叠合,形成弹簧一样的缓冲结构,与仅有上侧单层气柱结构相比形成双重缓冲结构以更多地吸收冲击能量,对商品特定部位形成更好的保护。根据需要,也可以在热封时在另一侧也保留至少一个条形充气室以形成多重缓冲结构。该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是保留了一个条形充气室,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保留多条。
由于在充气时,保留的条形充气室膨胀时如图5所示,其自由边会向两侧扩张构成相对于袋体部分(包装商品的部分)类似于“Y”形形状,因此将这种包装袋命名为Y形包装袋。Y形结构使其如图5所示方向放置时更稳定。
为了提高自吸附单向逆止阀密封效果,构成单向逆止阀的两张窄塑料薄膜采用自吸附极性塑料薄膜,如图7所示,是在PE基材6的一侧面复合有自粘层5,形成单面自吸附膜材料。自粘层是在EVA中添加有马来酸酐接枝的PE。采用一层PE基材一层自粘层为最基本的具有吸附性的极性膜材料结构。这种结构由于用量较少的极性原料是在基材一侧表面复合,极性材料分布均匀,因此吸附力均匀有利于提高密封效果,同时该侧面极性强也有利于两极性薄膜以极性面相对时吸附力好,同样提高密封效果。由于马来酸酐接枝的PE极性优于EVA,通过调整其含量可以调整自吸附薄膜表面吸附力大小。
进一步地,PE基材也可以采用多层复合材料,如图7所示,由与自粘层5复合的一侧起依次为LDPE层4,HDPE层或MLDPE层3,LDPE层2,LDPE+TNPP构成的防老化保护层1。其中HDPE层或MLDPE层3由于材料强度、刚性高于LDPE,因此能够使这种极性膜材料具有适度的刚性,使膜平整不易起皱,有利于后续耐高温油墨的精确印刷和分切,以及两层极性膜材料构成单向逆止阀自吸附时平整贴合无水印。
最外层采用LDPE+TNPP复合层,使用少量的TNPP可以达到改善表面与空气接触时耐氧化作用,延长老化时间。同样,在自粘层5内也添加抗氧剂,采用极性较好的酚类抗氧剂,添加量为整个极性膜材料总质量的0.5-1%。由于极性膜材料只是表面与空气接触,本发明只有两最外层添加抗氧剂,能够达到在使用较少量抗氧剂时却获得较好的抗老化效果。更特别的是,如果这种膜材料未被回收而遗弃,在环境中表面含抗氧剂的部分老化后,其内部塑料老化速度会较快,降解增速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时间。
这种复合膜采用多层共挤复合,产品中各组份的含量通过原料用量来加以控制,因此本发明原组份含量是按原料比例来计算,而不是按各层中比例计算,将更有利于生产控制。本发明中,自粘层1中EVA用量占整个极性膜材料总质量的2%-4%,马来酸酐接枝的PE占整个极性膜材料总质量的0.5%-1%,酚类抗氧剂占整个极性膜材料总质量0.3-1%。所述HDPE层或MLDPE层中HDPE或MLDPE用量为整个极性膜材料总质量的0.2-0.5%。TNPP占整个极性膜材料总质量的0.5-1%。
为提高密封效果,如图2所示,在两张所述窄塑料薄膜21、22中,构成内外部空间阻隔层的一片极性膜材料22的厚度是另一片极性膜材料21厚度的100%-135%,增厚的阻隔层更有利于提供密封效果。
为便于在充气时使Y形充气袋在特定位置弯曲,以形成图4所示的一个稳定减震的底部,同时也便于保持图4所示形状以利于装入商品,如图1所示,在折叠部位即折线36两侧位于条形充气室处设置有横向热合线32,将构成充气室的两张宽塑料薄膜在中部粘结在一起,以使其在该折线36部位抗弯折能力变小,有利于在充气时自然从该处产生图4所示弯折效果。热合线32长度小于条形充气室宽度,使热合线32两端与条形充气室边缘即热合线33之间保留一定通气通道,使空气能够通过该部位给整个条形充气室充气和形成平衡气压,不但使得包装袋两承压面空气压力相同,而且更重要的是该热合线32处变小的空气流通流道具有减压节流作用,在一侧受到猛然冲击时气体不会一下被迅速压到另一侧,避免气柱迅速被压扁直接冲击到内部的商品,同时又有部分气体可以进入另一侧又避免该受冲击侧气柱内压力过高而使该侧充气室爆裂。
本实施例中的这种Y形充气袋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由塑料薄膜通过热合制造而成:
(1)参照图1和图2所示,由两张尺寸较宽的宽塑料薄膜11、12和两张较窄的具有内层相互吸附性能的极性窄塑料薄膜21、22组成。窄塑料薄膜21、22采用图7所示复合膜,这种复合膜可通过共挤吹塑形成。将两张宽塑料薄膜11、12分别设置在窄塑料薄膜21、22的两边表层,窄塑料薄膜21、22设置在两张宽塑料薄膜11、12中间,且短于宽塑料薄膜11、12一定的距离,以便在其上部由宽塑料薄膜形成充气总通道7,按图1中所示相对位置尺寸关系设置好;
(2)单向逆止阀的形成:首先通过模具沿热合线44将极性塑料薄膜21、22与上表层塑料膜11按单向逆止阀充气通道热封位置要求热封在一起,形成空气通路和单向逆止阀。
(3)条形充气室形成:然后通过模具将一层宽塑料薄膜11、两层极性窄塑料薄膜21、22和另外一层宽塑料薄膜12根据充气室位置按照热合线33的位置同时热封在一起,形成每个气室之间的隔断,同时形成逆止阀开启热封点40。由于极性塑料薄膜21、22之间有耐高温的印刷油墨层37的存在,而且通过模具已经将窄塑料薄膜21、22与上表层宽塑料薄膜11热封在一起,所以模具对热封点40部位可以一次同时将极性塑料薄膜21与塑料薄膜11热封在一起,将极性塑料薄膜22与塑料薄膜12热封在一起。
(4)笛形充气总通道的形成:再再经过模具对热合线39、42、43的位置同时热封,这样就形成了笛形空气通道7和隐形热封通道K(由于有耐高温印刷油墨而不能粘合为一体),热合线39的作用是在注入压缩空气时,能够使极性塑料薄膜21和22在开启热封点40处迅速的打开,形成一个空气通道,提高空气注入的效率。
(5)在两张宽塑料薄膜11、12尾端经过模具沿热合线34进行横向热封,就形成了多个并列排放的可存放空气等介质的条形充气空间,形成可充气塑料夹膜,但这种片状结构只适用于填充或包裹商品。要想形成比较完整的袋形结构直接包装商品,还需要进一步处理。
(6)将经过一系列热封后形成的具有多个条形充气空间排列而成的图1所示可充气塑料夹膜,按照垂直于条形充气室的对折线36进行相对折叠,如图3所示,再沿图中左右两侧两自由边边缘用与模具沿封边热合线31所预设位置热封,即形成上端开口以容纳商品的袋子,同时用模具沿热合线38热封以将进气充道7该端封闭。由于图中左侧的二次热合形成的封边热合线外侧保留有一个充气室,充气室如图5所示的叠合就形成了一边具有弹簧吸收能量缓冲结构的Y形充气袋。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Y形充气袋是沿图6中与条形充气室平行的折线35按图中方向左右对折,使二次封边热合线31A与31B位置重合,在一侧竖向进行二次热封和进行底部沿封边热合线34二次热封,形成上端开口的袋子,自由边边缘在二次热合形成的封边热合线31的位置外侧保留一个条形充气室。与实施例1相比,底部并不是一个贯通气柱,其袋子底部一侧减震效果略差,且不易形成图4所示舒展的底部,同时由于两侧气室隔绝,抵抗单侧较大冲击的能力较弱。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则是采用两张图1中所示的可充气塑料夹膜重叠,不需要对折,沿封边热合线31和底部热合线34所处位置二次热封后形成三侧热封一侧开口的袋子结构,在一侧或两侧保留至少一条充气室。这种方式与实施例1方式相比,Y形充气袋两面的条形充气室并不连通,要分别通过两侧的进气通道分别充气,因此难以保证两面压力均衡。同样袋子底部缓冲能力较差。
实施例4
参照图1所示,沿图1中对折线36对折后,将图1中最底部边缘与最顶部边缘热封连在一起,例如以热合线35对正热合线41进行热封,同时将左侧封边热合线31处热封,则形成条形充气室是环绕袋子结构的形式,Y形缓冲部是位于袋子底部。

Claims (10)

1.一种Y形充气袋,为由可充气塑料夹膜形成的设置有物品容纳腔且一端开口的袋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可充气塑料夹膜为两张宽塑料薄膜(11、12)置于表层和两张窄塑料薄膜(21、22)置于中间层,经过热封形成的具有多个条形充气室(13)的结构,每一条形充气室(13)通过所述两张窄塑料薄膜(21、22)形成的自吸附单向逆止阀与笛形充气总通道(7)相通;袋子结构为一张对折的所述可充气塑料夹膜或重叠的两张所述可充气塑料夹膜,自由边边缘经过封边热合线热合形成的三边封闭结构,在至少一侧所述封边热合线的外侧还沿封边热合线方向形成有至少一道充气室以形成多重缓冲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Y形充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气塑料夹膜为一张,是沿与条形充气室垂直的方向对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Y形充气袋,其特征在于:在折叠部位两侧位于条形充气室处设置有横向热合线(32)将构成充气室的两张宽塑料薄膜(11、12)粘结在一起,热合线(32)长度小于条形充气室(13)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Y形充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张窄塑料薄膜均是极性膜,是在PE基材(6)的一侧面复合有自粘层(5),自粘层(5)是在EVA中添加有马来酸酐接枝的PE,两张窄塑料薄膜(21、22)是以自粘层一侧相对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Y形充气袋,其特征在于:其中EVA用量占整个极性膜材料总质量的2%-4%,马来酸酐接枝的PE占整个极性膜材料总质量的0.5%-1%。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Y形充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PE基材,从与自粘层复合的一侧起依次为LDPE层(4),HDPE层或MLDPE层(3),和LDPE层(1、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Y形充气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自粘层还有占整个极性膜材料总质量0.3%-1%的酚类抗氧剂;最外层LDPE采用双层复合,表面LDPE层(1)添加有占整个极性膜材料总质量0.5%-1%的TNPP,与HDPE层或MLDPE层(3)相邻的LDPE层(2)不含有TNPP。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Y形充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HDPE层或MLDPE层(3)中,HDPE或MLDPE用量为整个极性膜材料总质量的0.2%-0.5%。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Y形充气袋,其特征在于:在两张所述窄塑料薄膜(21、22)中,构成内外部空间阻隔层的一片窄塑料薄膜(22)的厚度是另一片窄塑料薄膜(21)厚度的100%-135%。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Y形充气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过程如下:
(1)由两张宽塑料薄膜(11、12)和两张窄塑料薄膜(21、22)组成,将两张宽塑料薄膜(11、12)分别设置在窄塑料薄膜(21、22)的两边表层,窄塑料薄膜(21、22)设置在两张宽塑料薄膜(11、12)中间,且短于宽塑料薄膜(11、12)一定的距离;
(2)单向逆止阀的形成:首先通过模具将窄塑料薄膜(21、22)与上表层宽塑料薄膜(11)按单向逆止阀充气通道热封位置要求热封在一起,形成空气通路和单向逆止阀;
(3)条形充气室形成:然后通过模具将一层宽塑料薄膜(11)、两层窄塑料薄膜(21、22)和另外一层宽塑料薄膜(12)按照气室位置同时热封在一起,形成每个气室之间的隔断,同时形成逆止阀开启热封点(40);
(4)笛形充气总通道的形成:再根据笛形充气总通道的热合位置对热合线(39、42、43)同时热封,这样就形成了笛形空气通道(7)和隐形热封通道(K);
(5)条形充气室封底:在两张宽塑料薄膜(11、12)尾端进行横向热封形成热合线(34),就形成了多个并列排放的条形充气室;
(6)包装袋体的形成:将经过一系列热封后形成的具有多个条形充气室的可充气塑料夹膜,用一张对折或用两张重叠后,沿自由边边缘在预定的封边热合线位置进行二次热封,形成一端开口的包装袋;其中至少一边的封边热合线是热封在其外侧保留至少一条充气室的位置,形成多重缓冲结构。
CN201310154107.7A 2013-04-28 2013-04-28 Y形充气袋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32240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54107.7A CN103224094B (zh) 2013-04-28 2013-04-28 Y形充气袋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54107.7A CN103224094B (zh) 2013-04-28 2013-04-28 Y形充气袋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4094A CN103224094A (zh) 2013-07-31
CN103224094B true CN103224094B (zh) 2014-06-18

Family

ID=48834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54107.7A Active CN103224094B (zh) 2013-04-28 2013-04-28 Y形充气袋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240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48902U (zh) * 2015-01-23 2015-08-12 格域包装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充气包装袋
KR101563191B1 (ko) * 2015-03-31 2015-10-26 주식회사 레코 다층 공기셀을 구비한 완충용 포장재
CN105819103A (zh) * 2016-04-17 2016-08-03 泰州鑫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气柱式缓冲袋
CN106081360A (zh) * 2016-06-22 2016-11-09 颜登坤 自动密封的空气密封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8792277A (zh) * 2018-08-02 2018-11-13 北京工商大学 可变向逆止的自调节缓冲气垫
CN109707879A (zh) * 2019-03-01 2019-05-03 天津茂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逆止阀及其在气室包装结构中的应用
CN111959077B (zh) * 2020-08-28 2022-06-14 成都理工大学 具有耐迁移抗形变的柔性相变材料封装袋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93928A (zh) * 2021-02-05 2021-05-14 格域包装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能气柱薄膜及一种气柱薄膜加工工艺
CN113085269B (zh) * 2021-03-26 2022-09-06 上海唐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分层气柱袋、气柱膜及气柱袋加工工艺
CN115973603B (zh) * 2023-01-10 2023-08-29 浙江迪弗莱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放气气柱袋及气柱袋生产工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51155Y (zh) * 2005-07-11 2006-12-27 上海尼禄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U型自粘膜回绝空气立体包装袋
CN2853680Y (zh) * 2005-10-24 2007-01-03 柏克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调压功能之两侧加强型气体防震袋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072456A1 (fr) * 2002-02-27 2003-09-04 Ishizaki Shizai Co.,Ltd. Sac en film plastique a fonction de coussin d'air
CN200988655Y (zh) * 2006-08-31 2007-12-12 廖建华 夹持式空气缓冲装置
CN203229051U (zh) * 2013-04-28 2013-10-09 须建明 Y形充气袋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51155Y (zh) * 2005-07-11 2006-12-27 上海尼禄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U型自粘膜回绝空气立体包装袋
CN2853680Y (zh) * 2005-10-24 2007-01-03 柏克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调压功能之两侧加强型气体防震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4094A (zh) 2013-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4094B (zh) Y形充气袋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49774B (zh) 一种空气包装装置及其生产方法
CN205060411U (zh) 具有侧翼缓冲部的多级缓冲充气包装装置
US20080193055A1 (en) Inflatable bag for bottles packaging
CN101513952B (zh) 可重复利用的多功能立体密封包装材料
CN101259894A (zh) 直立吊床式空气防震套
CN103241456B (zh) 双重缓冲充气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56501B (zh) 一种五层结构的空气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
CN101891037B (zh) 一种具有多级缓冲的空气包装装置
CN203638406U (zh) 充气袋包装结构
CN203229051U (zh) Y形充气袋
CN106672433A (zh) 充气包装盒及其制造方法
CN105644941A (zh) 充气包装装置
CN203307275U (zh) 具有吸附性的极性膜以及单向逆止阀和充气袋
CN204548902U (zh) 一种缓冲充气包装袋
CN105691910A (zh) 穿透悬挂型气体包装袋
CN102233980B (zh) 一种回塞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1770140U (zh) 一种三层式空气包装装置
CN203229052U (zh) 双重缓冲充气包装袋
CN212424049U (zh) 一种具有双重保护充气腔的充气包装袋
CN206327727U (zh) 充气缓冲装置
CN205499795U (zh) 充气包装装置
CN103275630B (zh) 具有吸附性的极性膜材料以及单向逆止阀和充气袋
CN204548903U (zh) 单向逆止阀连续可撕拉气枕
CN204548907U (zh) 单向逆止阀连续可撕拉气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REEN PACKAGING TECHNOLOGY (KUN SHA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XU JIANMING

Effective date: 201407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15300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TO: 215310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14

Address after: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10 Kunshan city Yushan Town Road No. 1588 room 7

Patentee after: Lattice packaging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00 town Kunshan City Peng Shao Jing Cun (7) No. 999 cattle Creek

Patentee before: Xu Jianming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3000, No. 8, No. 121, West Avenue, Wujin District, Jiangsu, Wujin (Changzhou green building industry agglomer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founding Research Center, room, Changzhou)

Patentee after: Lattice packaging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Address befor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10 Kunshan city Yushan Town Road No. 1588 room 7

Patentee before: Lattice packaging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