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45826Y - 多极超微超轻操作特灵型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多极超微超轻操作特灵型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345826Y CN201345826Y CNU200720154856XU CN200720154856U CN201345826Y CN 201345826 Y CN201345826 Y CN 201345826Y CN U200720154856X U CNU200720154856X U CN U200720154856XU CN 200720154856 U CN200720154856 U CN 200720154856U CN 201345826 Y CN201345826 Y CN 201345826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chain
- component
- revolution
- stal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utside Dividers And 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AREA)
Abstract
多极超微超轻操作特灵型合收割机,实施了多极省力和灵活作业设计即:采取了机前圆锥型长方螺旋叶分行器和滑行拨杆,进行自然站立禾秆的分行分束使机体达到能无行向作业和转弯灵活的程度;动力伸缩式传递进行各类高矮禾穗的作业;省力梳脱;边切割边磨刀省力切割禾秆;纵横同一方向按束辅秆,实现顺犁田作业埋秆还田;粮谷袋装快捷;禾秆先脱粒,再切割。主要技术结构装置:由站立禾穗秆分行、分束、输拨、辅置组件;站秆式平面回转梳脱组件;动力传递伸缩组件;磨刀、切割组件;活动机架;挂、脱、挡调节辅秆装置;除杂组件;输粮装谷组件;平衡轮等部件构成。
Description
一、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水稻收获使用的多极超微超轻操作特灵型联合收割机。
二、背景技术
目前,联合收割机具有突出性先进创新技术的多极超微型联合收割机,仍由于不具备分编禾行能力,以及作业线长度不够超短化而只适用于行列有序的直线或接近直线操作作业,因机体行走不具转弯行走作业功能,造成作业功效不能超高化,对于厢插式等无行向的常规和杂交制种水稻收割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收割作业。
三、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要克服该技术弊端,既要解决方向轮不受因选择禾蔸行空地块行走而不能转弯的问题,又因方向轮不能太大,对机重的支持力有限,必须避免机重心往前倾沉的矛盾,为此既要有辨行分束拨杆设施,又对其总体作业组件设计尽量压缩其总长和尽量减轻其机组重量。基于多极超微型联合收割机的链式回转梳脱是穗尾先贴入梳脱组件,并且其作用是从前往后逐序贴合梳脱,这样,其顺序与梳脱齿的运动方向是成逆向相应的,其梳脱作业面与禾穗面是“一对一”对应状态,形成梳脱齿在每一周回转过程不能相对的重复切脱谷粒,使得梳脱组件面积无法缩小,因此,要压缩梳脱面的主要技术是:如何解决如此结构的平面梳脱齿从穗基部贴入穗秆进行梳脱谷粒的问题。这一问题就是梳脱齿的回转运动沿线与禾穗秆平行或只与穗基部构成角度进行移动梳脱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梳脱顺序方向与梳脱齿的运动方向是一致的,其单个梳脱齿在一周回转的过程,能从穗基到穗尾重复多次做功,达到以最小的梳脱面来完成全面的梳脱任务。
解决该问题首先,既要使杂乱混立的禾秆拨成行垄分成束状,呈直立偏横向的正侧面倾斜,又要不因机体的前进而推倒禾秆,机前拨秆装置,必须既要有按纵、横分别拨分禾秆的功能,又要达到,输拨禾行的顺畅和避免谷粒的脱落。
2、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在机前设施圆锥、圆柱综合型长方螺旋叶式分行器和链式倾斜与水平输拨禾秆组件等纵、横同步分行分束装置、机中链式回转梳脱组件平面,向机身正侧方,垂直于水平沿向的水平横斜面倾斜。在切割刀的下部,设置了磨刀石和采用棱角型梳脱齿,使动力消耗仅限于切脱谷粒与机体行走上,从而达到了超微超轻,并且操作能随意转弯作业的境界,具体表现是:
(1)主要问题解决技术的结构区
本实用新型,机前的纵、横同时分行分束装置,是立足于混乱相斜交错的自然站立禾秆能够分束顺畅。该实用新型,机前多向滑行行走轮和方向轮都在最前方纵向拨秆器的后方,为防止轮架挂压禾秆基部,在其前面和两侧设有一块扶秆槽罩,由于各丘田块禾秆有不同高度,而且,不论哪种高度,其混乱交错的部位都在禾穗基部上、下,因此整个纵横同时分行分束装置,整体位置是可上下调节的。
本实用新型,机器最前方设计的纵向拨秆器,是圆锥、圆柱综合型的方形体螺旋叶式分行输秆,其螺旋叶是从前中部开端的,并且螺旋叶的顶部圆周面与锥型筒前段部分圆周面是同一锥型面,这样,实际上螺旋器前端是一个螺旋帽,相当于为被拨输的禾秆设计了一个进入螺旋槽的入口,随机体的前进,禾秆先挤向侧面,到螺旋槽时,在禾秆直立还原的弹力作用下被掉入螺旋槽,达到被螺旋叶拨向后方的目的,使禾秆保持相对地面的静止不动。螺旋叶不是单一的叶片,而是前端为角叶型,在接近横向分束前端齿轮部位其角叶顶面逐渐扩大为方型顶面,变成两叶片顶面有平面连接构成的封面式方形螺旋槽式叶三面体,这样使进入螺旋箱的禾秆基部成分束间开状态,使被拨垄的禾秆仍有被横向继续分束的拨杆贴入其禾秆带的空间。紧挨该输拨禾秆器的后部,设计了倾斜滑行式拨杆体回转组件,此拨杆体顶部是尖形,有利于贴入穗束群之间,由于该组件的作用是对禾秆进行横向分束,并且在进行分束作业的同时,还要保持禾秆相对地面的静止,这样拨杆运转需要一定的速度,如果拨杆采用一般的条杆,势必对较为倾斜的禾秆产生腰折,既产生了阻力,又因禾秆无法伸直进入梳脱面,而造成谷粮损失率的相应增大,还会形成禾秆分行分束的不成规范而影响铺置还田的标准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分束拨杆是滑行套筒组件体,它由数节滑行滚针和筒套组成,它的组合结构是:柱中心杆顶端带有筒帽,内套筒和中心杆是个槽卡组合,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是滚针,滚针与外套筒是分节并组的,每节的宽度与单条禾秆的宽度相近,中心杆穿入回转链上的杆座架,用销子固定,这样避免了采用螺帽占用有限的空间,在回转滑行拨杆的作用下,各个方面倾斜的每一条禾秆都可以自然的与拨杆相触滑行被拨,从混乱倾斜状态被顺畅的拨成直立平行分束状态。
横向分束回转组件的装置是前低后高,前低端紧靠圆锥长方螺旋叶式拨秆器的中部。其总体设计,应考虑的相关方面有:1、由于禾秆已在纵向接近被拨垄,其禾秆垄边沿的禾秆已挤压密集,横向分束滑行拨杆的回转沿线必须与禾秆垄两边的纵向圆锥型拨秆器上的方形螺旋叶相应位置衔接,达到每一周转都从其相应的方形螺旋叶上方的相邻两束禾秆之间的空隙通过,使之贴入禾秆带顺畅;2、横向分束回转链沿线,如果过于纵向倾斜,就会影响机体转弯的不便和拨杆贴入的不便;3、该回转链组件是在禾秆的中上位置,一般较矮的禾秆高度是36cm左右,该处设计的有关尺寸还是机体作业其谷物损失率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该横向分束回转链装置的设计,应立足于接近,垂直于水平线倾斜的前提,考虑回转链组件的前端,如果安装在禾秆纵向过于被拨垄的位置,就会给横向分束带来困难。再根据该处空间之所限,各零件所占空间的协调比例,选择其纵向被拨垄成6cm宽的垄带位置进行横向分束较为适宜,则该横向分束拨杆的长度以超出禾秆垄宽度一定的尺寸,定为6.7cm长,这样横向拨杆的总行程占有空间长度是(杆长+杆基架与回转链高度加传动齿直径)×2=(6.7+1.8+3.3)×2=11.8cm×2=23.6cm。该空间回转斜线所占的垂直于水平线高度,加上其它装置高度总计在38cm以下。因此,只有按照这样尺寸设计,该处装置整体高度才能基本上与杂交水稻制种的母本禾秆穗劲以下部分的高度相适应。由于螺旋叶有一定的宽度,使得各束禾秆之间形成了一定的间距,这样斜向输拨禾秆组件回转运着时,其滑行拨杆体,在此贴衔于相邻两束禾秆相间的空间。
横向分束回转链上的拨杆体,从禾秆垄上横过一次,实现纵向禾秆垄的一节分段(分束),随后的作业是该分束禾秆完整的拨成纵向垂直于水平向的正横向倾斜状态,所以随后的水平输拨回转组件,应是一个与其前方横向分束回转组件同等长度、同等大小齿轮的向后水平横斜回转组件,为使禾秆拨成倾斜状态后,能与该拨杆体顺利分离,拨杆体是竖立倾斜程度与水平回转链组合,拨杆体的水平沿线长度应与纵向禾秆垄上被横向分束杆体分成的每节禾秆垄沿线分段的长度相等,也就是与前纵向锥型拨禾器上长方型螺旋叶曲线在其纵向沿线上相邻两交点的长度相等,这样才能一杆一束相对应的拨输。
在这两道倾斜输拨禾秆作业过程中,既要把禾秆被拨成倾斜状态后,在纵向沿线上应与水平方向尽量接近为垂直状态,又要考虑横向分束过程,其拨杆体应以尽量较慢的运动速度作业,使禾秆不被腰折。还要考虑横向分束回转斜线上每节拨杆体,能一一相应的衔接在前方纵向锥型拨禾器长方型螺旋叶上通过,由于该两道斜向拨输作业过程分别相对应的纵、横分速沿线组合关系是,分别以与同一纵向相垂直的一横一竖分速沿线为两个直角边组成同等斜线长度连续接拨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其设计应根据:为了便于机体的转弯,必须设计其回转沿线接近垂直于水平线,这样由于该道斜向回转其斜向回转速度与纵向分速的比值较大,既需考虑通过提高斜向回转速度的办法,使其两道斜向回转的纵向分速与机体前进的速度相等,达到禾秆被拨成垂直于纵向的正横倾斜状态目的,又要考虑横向分束回转链上的每两个拨杆体的间距,能相符于每个拨杆体必须依次通过纵向禾秆垄上被分成节段的每两节之间的间隙,为达该技术要求,竖向分束与水平横向倾斜拨杆回转链在其竖、横各斜向上的各前、后两个齿轮切点(禾秆与拨杆相触点和相分点之间的间距)同与该间距所形成直角三角形的纵向直角边的比值必须是一个成偶数数列当中的数值,所以选择这个数值为4的竖向分束和水平横向倾斜拨杆回转倾斜程度值较为准确,即该相应两个直角三角形的纵向直角边与斜线的比值为1∶4,则根据三角函数公式,该两个三角形当中斜线与竖、横分速线组合角∠A的正弦SinA=∠A的对边/斜边=1/4,得知∠A=15°,纵向与斜向形成的角∠B为90°-15°=75°。
本实用新型在这些数值、比值技术框架下,以定立整数比值来设计回转链上的拨杆体个数和纵向分行圆锥型拨秆器上相邻平行的两条曲线的纵向间距,选择竖向分速回转最小直径的齿轮,按3.3cm直径设计,预设其两齿轮并立状态的回转链的周长=两个半圆弧长度+齿轮两边上、下切点两条间距=3.3×3.14+2条直径=10.263+6.6=16.862,设定其两端齿轮周边缘一定间距,回转链周长定为19cm。由于禾秆被分束,应相间一定的束间距,所以在整个回转链上只能设一个拨杆体,其纵向圆锥型分行器上曲线间距为19cm÷2=9.5cm。回转链上两个齿轮之间的间距为(19-16.862)÷2(齿轮两边斜线)=1.069cm,在这些确定值基础上确定,水平横向倾斜回转链周长为竖向分束回转链周长的2倍为19cm×2=38cm,其回转链在两齿轮圆周上切点间距为38cm-两个半圆弧长=38cm-(3.3×3.14)÷2=(38-10.263)÷2=27.739÷2=13.8695cm这样水平横斜回转链的运动速度应是机器前进速度的4倍,是竖向分速回转链运动速度的2倍,其拨杆体也设定为1个。
要使横向分束回转链上的拨杆体,能从每束禾秆垄两边的锥型拨禾器上的方形螺旋叶顶面相衔通过,本实用新型,每两个纵向拨秆锥型器相靠的两个双边缘配一个横向分束回转装置为一组拨杆套件,每套件装置的两个锥型拨禾器,其螺旋叶曲线方向是互相相反设计的,因而其旋转方向也是相反的,这样既达到了禾秆都是往后输拨的目的,又使禾秆垄两边的两个锥型拨禾器上的螺旋叶曲线前对前、后对后的在相应横线上,由于每个纵向拨秆器左右两边斜向相对称而相邻的两个螺旋叶上拨杆体的通过点的纵向沿线间距是9.5cm÷2=4.75cm,为使两个横向分束回转装置的作用一致,该纵向圆锥型拨秆器在该处的一小段圆周面不是锥型的,应是圆柱型,则它们所对应的圆周长度是相等的,由于禾秆从此已被横向分束回转拨杆吸纳,因此,纵向拨禾器从此往后部分其锥型角度比前段更大些,便于禾秆迅速拨垄。由于禾秆垄带的宽度有6cm,横向分束倾斜回转链组件的拨杆末端,从其下方的螺旋叶拨点上方到禾秆垄另一边螺旋叶拨点上方,经过的行程,是一段圆弧行程,拨杆末端圆弧运动沿线是从其与该组件回转拨动齿轮的垂直于齿轮水平直径切线交点到拨杆末端圆弧线与齿轮水平直径交点之间的圆弧长度,这一行程过程,机体在前进运动,横向拨杆的运动轨迹,相对禾秆来说,由于禾秆相对地面是静止的,那么相对禾秆的水平分速运动线是一个斜于纵向沿线前方成小于90℃斜向运动,由于其运动速度是机器前进速度的两倍,因此,要使横向分束拨杆能准确的衔行于禾秆带左右两边纵向圆锥型拨秆器相应的两个拨点上方的禾秆带空隙处,圆锥型拨秆器的组合,必定是每间隔一个向后错位一定距离,这一距离是根据机器前进速度横向分速拨杆体的回转速度的1/2和禾秆垄空隙的销后一部分点总空隙的1/2这两个依据来确定,即间位并排的前后两排纵向拨秆器的前后差距应是圆锥型螺旋叶曲线间距的1/4,本实用新型,定为其螺旋叶曲线间距为4cm,则前后错位的两排拨秆器的纵向错位间距为1.1875cm,并且从此到切割刀和梳脱箱的上、下两条作业组件的衔接都依次成前后两排纵向错位间距1.1875cm,由于每间位一个向后设立的纵向拨杆器因其两边螺旋叶槽作用所形成的禾秆垄间隙,是纵向间开4.75cm,所以横向分束回转链组件与圆锥型纵向拨杆器的组合是:只在后一排纵向拨杆器上的圆柱处的左右螺旋叶曲线部位各设横向分束斜向回转链的前端齿轮,则其前后两端分束回转链组件的距离是4.75cm,分别是相反的方向回转对两边禾秆垄进行分束输拨,这样只要保持它们之间的转速比是:其横向分速回转链上拨杆体每运转一周,其圆锥型纵向拨秆器也应在同等时间内旋转一周,其横向分束拨杆体就能准确的衔接横过禾秆垄的间隙。
随着机体的前进被前螺旋式拨秆器已经吸纳输拨的禾秆群从混斜杂乱的下方处,拨向中上部被拨成分行分束状态后又拨向侧边倾斜。在其横斜尾端到相邻一行横斜回转首端下方的横纵侧面设有梳脱箱前延的半截箱体,箱体的似斜侧面是与禾秆的倾斜沿线平行的,紧挨侧面沿线设有上部继续倾斜输拨回转链组件,该回转链的长度以最高禾秆长度80cm比现以设计基本高度所高出的部分按竖向分束回转链的4倍为19cm×4=76cm,则其上、下两齿轮切点的间距为76-3.3×3.14÷2=76-10.263÷2=32.8685cm,其回转链上共设1个拨杆体,其拨杆体是与齿轮平面垂直的,转速为水平横向倾斜回转速度的两倍;是纵向分速的8倍,这样回转链其纵向沿线是呈与水平线所成角度的正弦SinA=1/8,角度为7°11′。其横线沿线前端齿轮,在水平横斜前端齿轮上方,后端齿轮紧挨梳脱箱前半截箱体斜侧面,这样,由于继续倾斜输拨回转链的上端齿轮的设计位置是在较高禾秆的穗下方,所以其穗顶高度在该齿轮位置高度以下的禾秆在横斜水平拨杆回转组件的作用下其穗部总是不会被继续倾斜输拨回转组件因高速运动而击落谷粒。不论不同高度的禾秆都能全部被拨成横向倾斜状态。不同高度的禾秆、穗在该回转链组件和梳脱平面前边缘的滑行杆继续拨成纵、横正侧倾斜,这样梳脱组件和梳脱箱是可按不同高度上、下移动,小量其高速运动脱落的谷粒能流入梳脱箱。
由于梳脱箱因不同高度禾秆而需高低调节,在进行较高禾秆梳脱时,梳脱组件与纵向衔接输秆组件间开了一定高度,使禾秆不能平行梳脱齿运动沿线移动。本实用新型在梳脱箱底面下方设了一道挟秆回转组件,其后端延出梳脱箱后侧面一段行程,使禾秆在梳脱箱全行程都能被挟持输送,其挟持组件结构是:禾秆垄下方一边为一道拨杆体回转组件,上方一边为护秆条,只在其前面设一水平旋转纳秆齿轮。它靠紧水平横斜回转链尾端;下方一道其前端回转链的齿轮切点,齐于水平横斜回转链尾端拨杆体顶端在回转前面运动边缘的横向沿线上。这样,禾秆被拨成倾斜后,即被其下方一道挟秆回转链组件接纳,随后在旋转纳秆齿轮的作用下,禾秆进入输秆道,这样由于水平横斜和其上方继续倾斜输拨回转链尾端是在同一竖向沿线上,梳脱箱上、下调节竖向支架是与梳脱箱倾斜沿线平行的,因而,不同高度的禾秆作业都能准确被输入梳脱箱下方挟杆道上。
(2)机体的梳脱箱底部以下到机前圆锥型拨秆体上方面结构区
由于梳脱箱从前方半截体前端到箱后总长有8寸左右,梳脱面底部又是呈水平线的,谷粒要溜出箱外需有一定的斜道,该斜道只能在每两行禾秆垄的一左、一右边挟秆回转链组件中间的1寸宽空隙沿线从前往后逐渐下斜到接近切割刀平面,由于该斜道空间较窄,为免谷粒溜出过程的阻滞,沿道设一斜行拨谷回转组件,其拨板与溜谷道应是上宽下窄的梯形状。其回转链前端齿轮是在梳脱箱前水平横斜拨杆回转链的中间位置,由于梳脱箱前的半截箱体沿禾秆倾斜平面应是与梳脱齿切脱谷粒的运动面是同一平面,因而半截箱体底面只稍微露出竖向倾斜面一部分,倾斜面的底边与箱体底面简开距离,用于因拨秆振动脱离的谷粒从该间隙沿箱底溜到溜谷道。这样被梳脱齿脱下的谷粒则从溜谷道的另一边溜入,因而梳脱箱的下倾斜平面从筛网下边沿线起就斜向溜谷道。
在链式筐架形拨杆体回转组件对面的禾秆另一边,设有与其平行的横斜板条,并保持每个筐架形拨体都间衔于横斜板条上,这样在回转拨秆过程,禾秆就不会有跑漏现象。沿线禾秆都能依次被机器接纳输入梳脱箱。
本实用新型在切割刀前的纵向输秆是双层拨杆回转链组件,为使拨杆能衔行于禾秆垄空隙,需同横向分束回转链组件一样两体按在同一行,则其往前1cm间位并排的行间是分别两个切割刀圆片安在同一行空间分别以1/3圆弧刀刃对其两边禾秆实施切割;纵向输拨回转链后端的双层拨秆杆分别相挟于切割刀圆片上、下空间。
回转链组件的前端,与圆锥型拨杆器的衔接过程,为了保持禾秆垄已拨成的间隙宽度,其前一个传动齿轮的位置应以回转链与齿轮的切点位置(拨杆切入禾秆垄的位置)应在梳脱箱前半截箱体侧面上的禾秆水平横斜回转链后端齿轮圆周前边缘线的横竖平面上,这样,在该齿轮直径和回转拨杆的后一运动沿线后占空间的横、竖线沿线作业运动空间,禾秆已不被各拨杆体输拨,因而在该位置空间进行前、后输拨的交替衔接,可保禾秆垄空隙的宽度不因禾秆上方拨杆体的作用而缩小,能使纵向拨杆体贴入禾秆垄顺畅。
由于该处双层拨杆体从与前齿轮切点贴入禾秆垄这一点位置的前方有半边传动齿轮和纵向拨秆锥型器的传动齿轮所占用的空间,使前后组件拨秆交替不能紧接,因此,该部位的输秆是靠其前一排(上方没有按置横向分束输拨装置)锥型纵向拨秆体单边输拨,则前排锥型拨秆体的螺旋叶从后一排锥型拨秆体尾端截面横线沿线处起,其锥型拨秆体的螺旋叶则比其前部螺旋叶高度高出一倍,并且该螺旋叶尾端面是顺着与之紧挨的双层拨杆体运动方向成圆弧斜线程度,这样能使拨秆交替衔合。后排一边沿锥型拨秆器后截平面最宽部位的纵向沿线是杆条护秆。
这项技术达到了机体行走作业可随田埂弯度转弯的目的,解决了自然站立穗部下方梳脱技术当中无行列栽培水稻和杂交制种收割作业禾秆分行、分束直立倾斜平行于梳脱链运动方向输秆的难题。
在横向分束拨杆体回转链上端齿轮相应高度下方的圆锥型两边垂直于水平沿线空间的立体三角高、侧三面,设有栅式扶秆架。该架的作用对禾秆垄带,既扶又实施挟缩,在扶秆架的下方紧挨前一个横向分束回转组件前面和后一横向分束回转组件后面中心处分别设有微小“八字”口式旋转除杂杆,其“八字”口朝向分别与其相应横向分束拨杆运动方向相同,这样除杂杆既能紧挨横向分束拨杆,又不致于与其产生叉阻挂交现象,实现把横向分束拨杆挂牵的杂物输除。
(3)谷粒梳脱组件平面区
该实用新型回转梳脱组件,由于只往正左侧斜向安装,其梳脱齿的回转方向沿线与禾穗接近平行,在梳脱平面的对角线上的每一横条板上装置了梯形顶穗壳体,其高度与梳脱齿长度同等,每一顶穗壳体其相邻之间的边缘是间接重衔的,这样在回转梳脱过程,随回转梳脱组件下方水平回转输拨组件的输拨作用下,能实现每束禾穗能象圆筒梳脱一样随意整体移动。
该技术解决了平面梳脱禾穗以正横方向整体移动的困难,也解决了缩短整体机组长度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自然站秆穗下梳脱不便大幅度转弯作业的问题之二。
本实用新型梳脱齿横切面是“半圆弧弓”型其“半圆弧底面线”是纯角状,即:其“平面”中间线稍微凹陷,该一面凹面,也是齿的平面运动方向的上面,则在梳脱平面运动时,其两边的锐角顶边,能直接切入谷粒与穗爪的连接部分,变传统的梳脱齿接触谷粒产生阻力为接触谷粒,实施切割谷粒爪柄的目的,达到梳脱省力的极端化,其梳脱齿上端面是尖形状,能使贴入禾穗顺利。
本实用新型由于梳脱齿接近具有切割能力,为防切断穗爪,在梳脱平面纵向第一行梳脱齿设计为:滑行伸穗齿,该齿的结构与机前横向分束拨杆组件结构同样,使禾穗伸直过程产生的阻力极大的减少至接近零值。
(4)禾秆切割刀磨刀石区
本实用新型,切割组件当中,设有磨刀石,为便于其与刀刃相磨合,切割刀是圆型的,磨刀石在其右下方,是个下宽上窄的梯型体,沿水平面塞座于与其侧面相应的梯型槽里面,再在其后面用销子插扣,销子在石块后侧面一边,附有上、下两个斜向铁皮,起着弹压石块的作用,这样石块不仅取换方便,并且平稳牢无动荡,能与刀刃形成高精密的磨合组合。梳脱后的禾秆基部,从切割刀圆片的圆弧刀刃上通过,这样,切割刀轴在禾秆垄的另一侧面。切割刀柄套与传动轴之间是带槽圆型轴与底端带槽卡的圆套筒精密套组,圆形筒套上方有弹簧,在弹力的作用下,使刀刃能不因它们之间磨省而与磨刀石产生简隙,这样使刀片既能平正运转,又能总是保持被磨成刃利状态。紧挨切割圆刀的左后刀刃沿弧边缘设有护刃台边,这样禾秆在实行纵向辅置被切割后,蔸部随切割圆片转向后边缘,随即在其上方向后输拨回转杆的作用下其蔸部横截处既不会触磨刀刃,又能被护刃台挡住,使禾秆的上部纵向辅下。
该项技术解决了锯式刀刃和剪式切割不便磨刀的问题,使动力消耗只限于机体行走和梳脱组件的谷粒柄切脱上。
(5)禾秆切割刀后到积秆台上方禾秆输拨组件结构区
由于犁田的行向是纵向进行的,被切割的禾秆如果随切割而连续不断的落铺,必是满地复盖散满,禾秆铺置目的是为了顺应犁田被翻入泥层中,犁的宽度一般是15-17cm,而有禾蔸田地的实际被犁翻的泥块宽则有18.5-20cm宽度,也就是说铺秆的需求应是每间隔18.5-20cm的中心铺一束禾秆,按此密度均衡铺置,并且要求机体在田块中作业行走每一周转的横向行走过程,禾秆铺置必须在相应的同一纵线沿线上,才能相符于犁田线路,因此,规范铺秆的整体设置首先应考虑禾秆基部被切割后,如何积小束成大束,再一束一束的辅下田块。如果禾秆刚从梳脱箱出来,就直接横向辅下,这样,由于机器在不断前进,因禾秆的尾部到蔸部水平横线上需要一定时间,无法积堆于梳脱箱旁边的切割处,只能全秆往后的同时实现纵、横转向,由于禾秆需实现纵、横转向后才便于积成堆集,再将铺于田块,在这一过程,禾秆的水平位置也需提高,因此本实用新型禾秆被切割后的纵向拨输回转链是与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设计的。再其后一方,又设一水平向后回转积秆台,由于积秆台和铺秆空间,需占7寸左右高度,较矮禾秆的高度是10寸左右,其倾斜后该长度也是与纵竖所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便于禾秆的接纳仍根据直角三角形原理对角为45°的斜边最短,所以切割刀后的纵向拨输回转组件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应是45°,本实用新型紧挨切割刀后的斜向沿线又设两道回转组件,底层一道为皮带槽回转支承在禾秆蔸部下方运输,其与切割刀平面相接处有个斜面小台阶,使禾秆沿斜面,进入皮带槽上,皮带槽的构成是传动轮为槽轮结构,即在转动轴的端面上有两个间开的传动轮|小槽,其上面套上小皮带,中间套入宽面皮带,传动轮小槽当中有一个外侧轮槽是活动的,便于中间宽面皮带取换;斜向回转拨杆链在斜面小台阶上方,并且与其紧挨比斜面小台阶斜面稍为长一些即可,这样禾秆站立在底层皮带槽上实现竖平转向,使禾秆横向辅于面上,能最大限度地与末收割的禾蔸离开距离,使行走轮有最宽的横向空间。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每束禾秆在切割前和切割后的输拨交接与辅置,在切割刀前设计了纵向倾斜快速回转输秆组件。在纵向回转拨杆链后方,设有纵、横转向回转拨杆链组件,由于该回转链拨的是刚刚已被切割的一束禾秆,其回转链内边前端齿轮上的切点和切割前斜向回转链尾端齿轮切点的间距,同机前纵向拨禾器圆周面上相邻的两方型曲线槽间距相等为9.5cm,该间距也应为切割前斜向回转链前端齿轮的内面回转链切线点同切割刀圆周刀刃边缘的间距,切割前回转链组件呈与水平线成60°角度,以梳脱箱下方双层拨杆回转速度的4倍设计,则回转链周长为38cm,前后齿轮切点间距为38-3.3×3.14÷2=(38-10.263)÷2=13.8685cm。纵、横转向回转链的长度、转速与切割前回转链相等,其与纵向沿线角度定为45°,这样由于两道回转链上的拨杆体都各是一个,刚好每次回转实现一束禾秆的纵横转向。纵横转向回转组件平面同其下方,斜向输秆平面是平行的。这样,基于纵横转向回转的纵向分速与纵向倾斜输拨回转速度同等的技术要点上,禾秆在纵横转向拨杆体的作用下从竖向倾斜,被拨翻到纵斜向回转输送链沿面上,由于该平面后方相隔3寸处有一道向前倾斜的正横平面,这样禾秆尾端因提前到达下落处而被该正横平面挡住,当禾秆蔸部也到达时,禾秆被输拨和挡挤的作用而成正横平行落到下方的积秆台上。
该项技术解决了禾秆梳脱后,紧接实施切割,切割后紧接实施禾秆纵横转向,从而极大的缩短了禾秆被机器及纳的前方和后方之间的距离,因而解决了机器作业急转弯不便的难题之一。
(6)机后上方禾秆积束间开辅置组件结构区
本实用新型在纵、横转向回转组件后面设置了禾秆运行的停、放调节装置,该装置的设计在机后上面按设了两套禾秆运输控、放装置,前一套为一个回转链平凸顶臂组件,后面一套,因避免横杆与前一套摇臂相碰,设有两个回转链平凸顶臂组件,每个回转链周长为37-40cm的顶臂回转链组件和摇臂铺秆控放杆,顶臂回转链组件的形状是:一半凸出的部分为一段“丫”字型拨杆组成,拨杆高度的确定是基于禾秆积成厚度,摇臂顶杆离摇摆轴两端长度比例设定的,紧挨平凸回转链组件边缘就是摇臂的被顶端,摇臂的另一端用销子连接控、放杆上端,控放杆从杆中部固定在机架上的口中穿下到禾秆积放台行程面的下方,前面两杆穿到平面的中部,后面两杆穿到平面的尾部,这样台面的前部为预积台,后部为禾秆的存放台。为便于禾秆纵向辅下,禾秆积放台装置架前端平面是无横轴的叉状,只有后端有横向总轴。前后档秆杆的控与放时间是错位交替进行的,这样当后方挡杆处于放时,前方挡杆处于控的位置,禾秆已积存成堆,随节,后方挡杆处于控的位置时,前方挡杆处于放,前方先已积成堆的禾秆被输于后方挡位,这样往复交替控放,只有凸平回转链的转速与前进的速度相等。既有积存的时期,又有放的时间,达到了分束间开落于田块的目的。控与放是通过控放摇臂由顶臂回转链组件的凸面半部与正常半部控制,各半部的长度就是犁田的地块宽度,摇臂的中部有一小孔,孔中有一销子固定在组件架上,使摇臂能上下摆动,摇臂的一侧系有弹簧,当凸部顶住控放摇臂端点时,挡杆紧贴到禾秆运行平面上,当凸面半部走过时,摇臂在弹簧的作用下被顶的一端接触于回转链的另一半正常平面部分,挡秆杆进行一次控与放的还原。其铺置的每束禾秆中心间距正好为18cm左右。
该项技术解决了禾秆间开铺于田面上的难题。
(7)禾秆按犁田埋秆枝术成行规范辅置调节装置
由于机体作业是沿田四周按顺时针方向行走,横、纵方向作业是连续行走的,而禾秆铺置必须全部以犁田的纵向成行铺置,所以,每一圈转在禾秆应横向铺下时,每圈禾秆位置应对齐于同一沿线上,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该摇摆组件上方又设计了禾秆运行停放时间移位调节操纵装置,该装置的设计是一个挂挡离合装置,其设计是:在该组合的“前”“后”一对顶摇臂回转链组件相连的传动轴上设一主动齿轮和挂、脱挡齿轮,挂、脱挡齿轮的侧面与鹰爪状活动组合体衔组,该组合体的传动身驱是个直状两面齿条,在其一边设一被动齿轮,对面一边设一中间传动齿轮,通过手摇轮传动该中间传动齿轮,使附设主动齿轮成横向平移与还原,即挂挡与脱挡,在该横向上的挂挡、脱挡相应位置空间的外侧各设行程挡面,这样通过手摇轮的静固来固定挡位,因此,在手摇轮的摇手柄横竖连接位置上,设一销子和销子槽座,销子的侧面伸出一卡钉,在与附设主动齿轮挂、脱挡在手摇轮架上的相应位置,分别各设一个固挡座,座上与销子相应直线处设有与销子一样大水的销孔,相应的横侧面设有销子卡钉槽,这样分别在挂挡或脱挡位置上,可随手随即把销子插入固挡座中,再稍微转动销子,使销子卡钉钳入卡钉槽中,销子即不会因机体的振动而脱出固挡座,又起到了固挡的目的。这样,当禾行铺置与原来铺下的不成行时,就通过该处脱挡,此时瞄准禾秆与原铺置禾秆的行沿线相应时,迅即挂挡,如果仍没准确的在一致沿线上,即又继续脱挡,即脱即挂,反复多次直到在同一沿线上为准。
该项技术解决了田块中所有禾秆都按犁田行向规范辅秆的难题。
(8)禾秆纵、横规范辅置调节组件及其动力传递中转与伸缩组件结构区。
本实用新型的禾秆辅置是能纵、横移换进行的,由于犁田是按一个方向进行的,当机体在纵向行走时,禾秆就应纵向铺置,此时横向辅秆装置,就应往上方移,免纳禾秆,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横向辅秆装置的架体上,设有移位调节挂挡、脱挡装置,挂挡、脱挡原理,如同禾秆横向规范铺置组件的移位与还原,先脱挡后,再移开架体还位后又挂挡。为实现架体的移位与还位,本实用新型在切割刀后面设计了互相重合的固定与活动架体结构装置,由于切割前后的斜向输秆组件在竖向沿线上是相对重合的,不便在竖立沿线移位和还位,因此固、活架支杆也是呈与水平方向45°的立体平行四边形,为使动力传递与禾秆运动沿线途径不发生交叉组合矛盾,动力传递应连接于每个回转链的前端齿轮上,再由于动力传递平行架,须在纵向沿线上才有足够的空间,因此,动力传递中转伸缩组件平移架是附在固、活重合主体支架的上前方左侧的,动力是从机架上方传经伸缩传递组件,传到下方动力中传回转组件,再传到倾斜输送回转前主动齿轮和禾秆纵横转向回转链前端齿轮上的;由于固、活重合立体架高度和宽度比例较大,在横向不宜沿禾秆的倾斜而倾斜,须直立式纵向倾斜,因而伸缩传动轴是呈水平结构的,而中转回转传动轴须垂直于已在横向面倾斜的禾秆,才能符合技术要求,因此该中转主动轴以及与之平行的各个轴,都是横向向下倾斜于水平面一定角度的,从几何图上可知,该轴既与倾斜禾秆垂直,轴与禾秆又是两个共竖直线直角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分角线,所以,该角度同禾秆或梳脱箱正横向倾斜面与竖直线所成的角度相等(禾秆从梳脱前到该点的倾斜程度是不变的)。
该装置的固定与活动架体的重合结构是以活动架体上的固位钉钳入固定架体的活动槽中,由于该部分装置比较轻,可用手直接把横向辅秆装置斜向上、下移动,在固定架的上、下定位处设有定位销子。当禾秆需进行纵向辅置时,横向辅秆装置移到最上方,在机架上插入销子,此时,禾秆尾部与纵横转向输秆装置间离有一定的距离,禾秆被侧面的档秆杆档住,而自然下落,经过机后组件相挟的空隙落入到田面,为使禾秆下落无阻,在下落沿线相应处,设有可伸缩条杆。当禾秆需进行横向铺置时,机架向下移,此时禾秆被纵、横转向回转输秆组件接纳。
该项技术,解决了田块中所有禾秆,都按犁田行向规范辅秆的难题。
(9)梳脱动力传递伸缩组件及其梳脱箱移动支架装置
本实用新型针对禾秆须实现纵横作业都在同一方向辅置以及禾秆有高低不同的田块,设计了伸缩式链式传递动力组件,它由基本长度段和可伸可缩长度段组合伸缩离合组件,采用的是“剪刀口”形象和摩托车换档齿离合拨动组合技术原理,设计双段回转链组成一个伸缩传动调节角,离合齿不能过于细小,因每相邻的离合凹槽中心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从几何知识可知,同等大小的角度,角两边的长度越长,该角对面的边也越长,因此如果全程都采用“剪刀口”式组合,就无法进行小额差度的调节,设计实行以一般矮的站立禾秆高度进行相应的确定了基本长度部分,再以离合器调节齿轮拨齿槽的基本大小所形成的每个齿槽中心间距长度,和按每次高低调节差度以6cm为准,再根据该两个长度数据,以几何知识与三角函数计算原理,算出“剪刀口”角式回转伸缩组合装置的两段伸缩回转链长度,这样伸缩程度缩小,也缩小了离合组件的整体。该伸缩组件的伸缩技术通过“剪刀口”角的开合来达到伸缩的目的,每进行一次调节,其拨动齿轮的每个拨齿就要相对应的跳移到相邻的另一个槽位上,这一过程,就需要钳合组件的左右两个组合平面进行整体平行离合一次来完成,该“剪刀口”角式回转伸缩组合装置是与基本长度部分相邻的一页(以下称为A页)回转链两端齿轮属于一平面,为实现该相隔的两个齿轮进行整体平行移位与还原,在该两个齿轮之间的
外侧面设计了一个直杆平移组件,其直杆两端分别有鹰爪形状的拨叉与该两个齿轮相钳合连接,在直杆中部设一与之垂直的平移操纵柄管,它与平移、导移管座相套;基本长度部分和其相隔的另一页“剪刀口”回转链,属于中间平面,在该“剪刀口”顶端与基本长度回转链下端的主动与被动齿轮,属于另外一侧的平面,只有该两个齿轮是与传动轴以齿合结构相套的,它们之间设计了与另一边一样的平移架,其它各个齿轮与轴间是无齿套合。该伸缩组件各边的导移管座分别固定在机架上的相应处,管座上开一长方形槽口,在操纵架柄管与被套于的座管槽口对应处设一螺孔,螺孔上拧入操纵钉,在其两个齿轮平面分别离合状态时,在该座管上,分别钻一小孔,用于插销子,保持离合状态的固定,这样通过两边齿轮组件的平移即实现了传动回转组件的伸缩目的,又达到因齿轴之间的离合也不影响动力传递技术要求。
本实用新型对该动力传递伸缩组件,设计了包装壳体,使组件进行注油润滑起来,以免齿轮的摩擦而发热,由于组件的伸缩弹性需要,此外壳采用的是重缀波浪型塑料装,它能随伸缩组件伸缩而伸缩,该塑料外壳与壳外轴的组合采用的是弹簧密封圈,使里面的润滑油不能向外流泄,为减轻其油量,在壳底设置了泵油器,该器与各个齿轮摩擦点之间用塑料管连接,经泵油器的作用,把壳底的油不断地向上传输,滴于齿轮摩擦处,这样循环往复,既达到了润滑目的,又不因油量而增加机体重量,为便于装置,重缀波浪式塑料壳是分开两半部分的,两部分相接边缘是铁皮钳合组成,通过圈套、螺钉的作用来连接其两半部分。
该项接术解决不了同高矮禾穗梳脱,靠人为取缩链条长度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梳脱箱机架四角设有相应的固钉槽,其槽距与伸缩回转链每个伸缩挡位所形成的伸缩距相同等,这样每次升降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脱挡挂挡的过程,即先脱挡,再把四角、钉槽定位、拧紧螺母,再行挂挡。由于机器前部上、下移动部位只有梳脱箱部分,可直接用手移动。
(10)输粮组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输粮路线是,在梳脱箱后面,设有塑料带回转装谷组件,其回转线是沿梳脱箱倾斜平行沿线倾斜向上输运,其运输装置采用塑料回转带,其内侧面两边沿周间位设有衬块,其装粮斗是背靠输送带,采用挟套式与塑料输送带相结合的,由于,挟板的形状宽度和厚度,与该面上的输送传动齿同样,这样,挟板也就是皮带上的被传齿,传动齿轮的齿面宽度与两边衬块相挟成凹槽宽度也相接近,传动皮带外侧上的挟板是活动式的,一端用销子插入,扣紧挟板。传动齿轮处,沿输送带边线又另设有传导板,传动过程就不会跑轨,这样,谷粮既能全部流入粮斗上,粮斗又牢固的与输送带相接。本实用新型的,粮谷装袋是采用小袋多装更换的,装谷品侧面设有叉杆。粮袋口周围系有绳子,取换粮带只需掌握装谷口的插销和谷袋口中的绳子作简便的缠挂即可,十分快捷方便。
(11)机体一式单套或多套作业伸缩轴平衡轮装置
本实用新型在梳脱箱斜下方机架上,向水平侧外方伸出一平衡轮架,平衡轮也是随动轮,其轮轴也是可伸缩式筒套,轮周是钉型,这样,轮体从已铺有禾杆的田面上滚过,既不会有凹凸不平的阻振,又能平衡机身,因此该机既可进行单行作业的制造,又可进行一式多套的多行作业制造。
四、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加以说明。图1是机器的总图;图2为总图1当中梳脱齿部分的分图;图3为总图1梳脱回转链组件顶穗梯型壳部分的分图;图4为总图1动力传递申缩组件19、16、15及禾秆规范辅置挂挡、脱挡组件13,齿轮平移“爪”状活动钳合体分图。
在主图当中,为了图示清晰,一目了然,图中只画出机器的结构装置。动力传动接出线路,中途组件不再画出,机器行走驱动轮轴,在切割刀下方的横线沿线上。图中只有动力和变速箱23,没按比例画线,其它结构装置都尽量按比例画线。梳脱箱的前边缘竖向沿线以前为禾秆的分行分束,倾斜输拨装置,有:禾秆纵向分行圆锥型方型螺旋叶拨秆器4;禾秆分束竖向倾斜回转链组件3、6;水平横斜回转链组件5;水平旋转纳秆齿轮8;除杂“八”字型旋转器2、7;较高禾秆的继续倾斜拨组件9;动力传递中传组件10;梳脱箱前半截体下面为纵向输谷回转组件前端0,在梳脱箱后的竖向输谷回转链14沿线的梳脱箱下部往后到禾秆预积存放台21;前横线沿线部分为禾秆梳脱后的输秆切割装置有:禾秆切割前快速向后倾斜输秆回转链组件32;切割刀组件30、31;磨刀石29;禾秆切割后输运小斜面台27;斜面台途径拨输回转组件26,禾秆蔸部输运回转链组件24。禾秆纵横转向回转链组件25;禾秆纵横辅置装置调节架20;禾秆纵横辅置动力传递伸缩组件19;动力传递中转组件17;机体平衡轮18;图的后上部是:动力传递中传轴轮组件12;禾秆纵横规范辅置挂挡、脱挡组件13;灌谷斗14;高矮禾秆穗梳脱动力传递伸缩组件15、16;图的后部为禾秆预积台21;禾秆规范辅置存、放间停档秆杆、摇臂、顶臂装置22;梳脱箱下部依次为:随梳脱箱位置高低调节移动而移动的挟秆输拨回转组件33;禾秆垄上部挟持输运筐架拨杆回转链组件34,纳秆杆35;禾秆垄基部挟持输运双层筐架拨杆体回转链组件1、28。方向轮和方向杆36。谷粒的梳脱和除杂回转组件筛网、风扇等装置结构11,为专利号ZL200320102375.6实用新型技术结构,图示较简化,技术结构只增设了谷粒梳脱动力传递伸缩组件15和梳脱箱底纵向输谷回转组件0等装置,另外在谷粒梳脱齿横板上增设了顶穗梯型壳体。其位置高低调节架不再画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递分两条线路,即:活动装置19、15的伸缩式动力传动线路和固定装置的动力传动线路。活动装置的动力传动是从变速箱23,传到机器架上方再经伸缩式传动组件19、15和中转组件17,等装置传到各作业回转链组件24、25、26,固定装置的动力传动,又分多行套区和禾秆存放台总体区,两区的动力传动都从变速箱接出传到机器上部的传动主轴12,从机器右侧再传到梳脱箱的右前方下部组件10,再传到横向各行套组件上部的传动主轴12,从机器右侧再传到梳脱箱的右前方下组件10,再传到横向各行套组件上,后端传到禾秆存放台总体21,横向各行套组件动力传动的中传线路和中传组件都在梳脱箱11前面和前下部(因梳脱箱后的空间被输谷回转组件占领位置),其路线又分横向各总套连传和每个总套当中各纵向前后互相错位间开1cm的前、后错位并列线路和水平横斜及较高禾秆的上部继续倾斜拨杆回转组件5、9的传动。纵向前后错位1cm并列组件传动路线是:前一排组件是经梳脱箱底角部竖斜向,直接传到圆锥型拨杆器4尾端,再从梳脱箱下方传到切割刀30、31前的快速倾斜输拨回转组件32,经输谷回转链14下端齿轮下方和切割刀面30、31相挟的空间传到切割刀传动齿轮;后一排组件传动线路是:从横向各总套主线路传到较高禾秆上方继续倾斜输拨回转链9,再传到水平横斜拨杆回转链5、6前端,并从此纵向前延传到前一个竖向分束回转链组件6和“八字”除杂器7和竖向下延,再经该水平横斜回转链5圈内空间传到后一个竖向分束回转链组件3和“八字”型除杂器2,再向下传到该排的圆锥形拨杆器4尾端齿轮和双层筐架拨杆体回转组件28前端齿轮相共的中传齿轮。杆体回转组件28前端齿轮相关的中传齿轮。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该发明的二个具体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应该指明的是该二个具体实施例按技术总体来说,实为只有一个实施例(总图所示),只有动力传递伸缩组件部分的齿轮润滑技术当中有二个实施例。[例一、采用以公开的普通技术当中的动力机燃烧室喷油系统当中的泵油技术实现,以少量润滑油达到循环润滑的目的,问题是:这一喷油实施例的吸油处需有一个过滤网,由于机械作业齿轮磨损,使润滑污杂物累积较快,过滤网要经常清洗,而且由泵的成本较大,所以该第一个实施例不理想;例二、采用人工用手把溜到该组件下面的润滑油用浇子把油浇到该组件的塑料包装壳上面达到循环润滑的目的]以及机体形状有一式单套作业(每次作业收割一行禾穗)和一式多套机形。
一式多套机形结构,实际是机体构造从禾秆辅置积秆台21以前不包括禾秆斜面输送平面26,梳脱箱处的动力伸缩传动组件15和梳脱装置的上下移动调节架等其它各组件的横向重合套组及单线并组结构,即一式多套机体的横向结构实施例。
一式单套机体的结构,实际上也是一式多套机体的纵向结构和竖向结构。
下面对机体的纵向、竖向结构——一式单套机型结构实施例和机体的一式多套机型从前到后详细说明:
一式单套作业机型
(一)、机体最前方竖立区
机体的前方是圆锥、圆柱综合型方形螺旋叶拨禾器4,在接近横向分束回转组件3和6前端齿轮部位,其角叶顶面逐渐扩大为方型面顶,变成两叶片顶面,有平面相连,构成封面式方形螺旋槽式叶三面体,螺旋体中部是圆柱型,它们之间的螺旋叶设计、两锥形体的组合及其各形状区分是:
1、两锥型体的体形
(1)短锥型体拨禾器
①螺旋叶高为2cm;
②锥型体筒身:尾端最大处横截面直径17cm,中部圆柱形区间横截面直径15.7cm,从最大处横截面的轴点到中部圆柱形区横截面轴点的区间轴向长度为4.75cm(19cm÷4)圆柱形区轴向长度为9.5cm;
③锥型体筒身从中部圆柱形后端边缘圆周到后部最大横截面圆周区间的圆锥型角度是以直角边4.75cm,对角直角边为1.8cm为角边的三角函数值;
④螺旋叶中心曲线曲转的弧度是根据每周转轴向长度为19cm来确定的;
⑤螺旋叶的宽度是轴向长为9.5cm,从锥型体中部的圆柱型区的前端点竖立沿线起往前部分,是逐渐向其宽度的中心曲线缩垄成角形螺旋叶体;
⑥在圆锥型体的筒体顶点是一个从螺旋叶顶面端点,即:螺旋叶的角尖处(因该处锥型体的筒身,已缩成主轴大小),沿锥型体顶面沿面的圆锥型冒状体。
(2)长锥型体拨禾器
①是一个在短锥型体后端再延长一段圆柱形螺旋筒的圆锥型体;
②延长部分的筒身横截面直径与短锥型体筒身的最大处横截面直径同等;延长部分的筒身轴向长为19cm;其延长部分的螺旋叶高为5-6cm。
2、长、短锥型体以及其上方竖斜回转链(横向分束)组件三体之间的组合
在锥型体4圆柱形处上方横向分束回转链3和6上的拨杆体顶端在该锥型体圆周的竖向切线沿线上时,相对应的该一长、一短两锥型体中部圆柱形区的螺旋叶中心点都在圆锥型体的正侧面,其螺旋叶中心曲线分别沿相反的方向向中部和前端旋转设计。其旋转方向也是相反的。
一式单套需长、短两个锥型体3和6配组,以锥型体3和6各体的中部圆柱区为依准(也就是依锥型体的顶尖处),长短两个锥型体是前后纵向错位1.1875cm间距的,而且较长的一个在前。
紧挨圆锥型拨杆器4圆柱形处的上方往后是倾斜滑行式拨杆体的横向分束回转组件3和6,该组件的结构是:
(1)横向分束回转链3和6上只有一个拨杆体,拨杆体的构造是:拨杆体顶部是尖形,分束拨杆是滑行套筒组件体,它由数节滑行滚针和筒套组成,它的组合结构是柱中心杆顶端带有筒帽,内套筒和中心杆是个槽卡组合,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是滚针,滚针与外套筒是分节并组的,每节的宽度与单条禾秆的宽度相近,中心杆穿入回转链上的杆座架,用销子固定,竖向分束回转组件3、6的装置是前低后高,前低端紧靠圆锥长方螺旋叶式拨杆器4的圆柱形处(具体位置下面有述),横向分束拨杆体的长度为6.7cm。
(2)横向分束回转组件3和6的技术参数:
①回转链上齿轮直径是3.3cm;
②两端齿轮的间距是:齿轮圆周之间相隔间距为1.468cm;
③横向分束回转组件3和6同圆锥、圆柱型综合拨禾器4的组合结构:
横向分束回转链组件3和6与圆锥型纵向拨秆器4的组合是:只在短锥型体纵向拨秆器上的圆柱处的靠较长锥型体一边,而且在其侧面螺旋叶曲线部位设横向分束斜向回转链的前端齿轮,以拨杆体纵、竖向空隙沿线(长、短锥型体中部圆柱形区相挟的空隙)运行为准,而且其回转链是成斜向安装,横向分束回转组件3和6与圆锥型拨禾器4的组合技术参数和要点是:
a、横向分束回转链组件3和6,和纵向水平线所成的角度是75°;
b、回转链的一边是在该短锥型体中部圆柱形区间靠近长锥型体边缘的竖立纵向沿线上;
c、横向分束回转链3和6上的拔秆体,顶端的配街点是在:圆锥形拔禾器4中部圆锥形区靠较长锥形器正侧面后边缘竖立线横面上。
d、横向分束回转链3和6上的拔杆体大小,是以该杆体与较长圆锥型体4延长处所加高部分的螺旋叶前截面交叉通过时,既能相互间只有少量的间隙,又不能相互间碰击为准。
在横向分束拔秆体回转链上端齿轮相应高度下方的圆锥形两边垂直于水平沿线空间的立体三角高、侧三面,设有栅式扶秆架,在扶秆架的内下方紧挨横向分束回转组件前面设有微小“八字”口试旋转除杂杆2,其“八字”口朝向与其相应横向分束拔杆运动方向相同,转向也相同。
(二)、梳脱箱11前竖斜向区以及梳脱箱竖斜向区
1、梳脱箱11底面沿线以上区在横向分束回转链组件3和6上端齿轮后面衔接的是水平横斜输秆回转链组件5,回转链上的拨杆个数、齿轮大小以及其回转链沿线与纵向所成的锐角都同横向分束回转链3和6同等。两端齿轮轴间距为13.8695cm
该横斜水平回转链5上的拔杆是竖立倾斜程度与水平回转链组合,拨杆体的水平沿线长度与前纵向锥型拨禾器4上长方型螺旋叶曲线在其纵向沿线上相邻两交点的长度相等,在横斜回转3和6尾端下方的横纵侧面设有梳脱箱11前面半截箱体,紧挨侧面沿线设有上部继续倾斜输拨回转链组件9,该回转链的长度为76cm,则其上、下两齿轮切点的间距为32.8685cm,其回转链上共设1个拨杆体,其拨杆体是与齿轮平面垂直的,回转链其纵向沿线是呈与水平线所成角度为7°11’,其横线沿线前端齿轮,在水平横斜回转链5前端齿轮上方,后端齿轮紧挨梳脱箱11前半截箱体斜侧面,而且其回转链尾端,同水平横斜回转链5尾端是在同一竖向沿线上,水平横斜回转链5尾端下方设一个水平旋转纳秆齿轮8,其后是护秆条35,同护秆条35、纳秆齿轮8相对称的一边是设了一道挟秆回转组件34,它在梳脱箱11底面下方,其后端延出梳脱箱11后侧面一段行程,其前端回转链的齿轮切点,齐于水平横斜回转链5尾端拨杆体顶端在回转前面运动边缘的横向沿线上,该道挟秆回转组件34,属固定式的用于收割一般的禾穗杆,在其上方,同样梳脱箱下方,另安装了随梳脱箱移动的挟秆回转组件33,同下一道固定式挟秆回转链的34的长度同等,该道组件是用于较高禾穗梳脱挟输禾秆的。
梳脱箱外围是上、下调节竖向支架它与梳脱箱倾斜沿线平行的,在梳脱箱机架四角设有相应的固钉槽,其槽距以6cm较为适宜。
梳脱箱11是成正斜程度的,其梳脱组件、筛网、风扇等组装11结构是发明人,在2005年所公开的ZL200320102375.6技术结构,该部分结构参看其发明内容当中的梳脱组件、筛网、梳脱箱、风扇之间的结构即可。该说明的是:以前公开的是这些装置的整体是呈向前纵、侧面倾斜,现在需要的是把该整体改为正侧向倾斜。该项技术结构所增加的是:梳脱平面上增加了滑行梳穗杆(与机前为横竖分束回转链3和6上的拨杆体同样的结构)和其它部分(下面有说明)。
回转梳脱组件11是正左侧斜向安装,其梳脱齿图2的回转方向沿线与禾穗衔近平行,在梳脱平面11的对角线上的每一横条板上装置了梯形顶穗壳图3,其高度与梳脱齿长度图2同等,每一顶穗壳体图3其相领之间的边缘是间衔重的,梳脱齿图2横切面是“半圆弧弓”型其“半圆弧底面线”是纯角状,即:其“平面”中间线稍微凹面,也是齿的平面运动方向的上面,在梳脱平面11的纵向第一行梳脱齿设计为:滑行伸穗齿,该齿的结构与机前横向分束3和6拨杆同样,梳脱箱11从前方半截体前端到箱后底部的一左、一右边挟秆回转链组件33中间的1寸宽空隙沿线从前往后逐渐下斜到接近切割刀平面,沿道设一斜行拨谷回转组件。其拨板与溜谷道是上宽下窄的梯形状,其回转链前端齿轮是在梳脱箱11前水平横斜拨杆回转链5的中间位置,梳脱箱11前的半截箱体倾斜平面是与梳脱齿图2切脱谷粒的运动面是同一平面,半截箱体底面只稍微露出竖向倾斜面一部分,倾斜面的底边与箱体11底面简开距离,梳脱箱11的下倾斜平面从筛网下边沿线斜向溜谷道(斜行拨谷回转组件0处的溜谷槽)。
在梳脱箱11后面有塑料带回转装谷组件13,其回转线是沿梳脱箱倾斜平面沿上输运,塑料回转带内侧面两边周缘上,有相互间开的衬块,其装粮斗是背靠输送带,采用挟套式与塑料输送带相结合的,传动齿轮的齿面宽度与两边衬块相挟形成凹槽的宽度相接近,传动皮带外侧上的挟板是活动式的,一端用销子插入来扣紧挟板,传动齿轮处,沿输送带边线又另设有传导板。
御谷灌袋斗14在塑料袋回转装谷组件上端点的后下方。
切割刀30和31前的纵向输秆是双层拨杆回转链组件1和28,同横向分束回转链组件3和6在同一行线,即紧挨较短的圆锥圆柱综合拨禾器后面同较长锥形器延长部分相对称的护秆条后面。回转链组件1和28的前端,与圆锥型拨秆器4的衔接过程,其前一个传动齿轮的位置是:链与齿轮的切点位置应在梳脱箱前半截箱体侧面上的水平横斜回转链5后端齿轮圆周前边缘线的横竖平面上,切割刀按在较长锥型器后面与相应的纵向输秆回转组件后端齿轮对称处。切割刀是圆形的。纵向输拨回转链1和28后端的双层挟杆相挟于切割刀30和31圆片,1/3圆弧刀刃上、下空间;双层拨杆回转链组件1和28同梳脱箱11下面的两道挟秆回转组件33和34同等长度,都在同一竖斜沿线上,其延出梳脱箱11竖斜线以后部分的长度以在切割刀30和31前上方安装的纵向倾斜快速回转输秆组件32后端齿轮位置是以其拔杆能在切割刀30和31刀刃前的竖斜线上以前回转;前端齿轮在梳脱箱11后箱面的竖斜沿线之后,而且,以拨杆贴入禾秆垄的位置同该竖斜沿线有一定的间距为准。
在切割刀33和31没有被输秆组件28相挟的另一边下方,而且与其紧挨安装一磨刀石29,它是个下窄的梯型体,沿水平面塞座于与其侧面相应的梯型槽里面,再在其用销子插扣,销子在石块后侧面一边,附有上、下两个斜向铁皮,刀柄套与传动轴之间是带槽圆型轴与底端带槽卡的圆套筒精密套组,筒套上方有弹簧,紧挨切割圆刀3和31的左后刀刃沿弧边缘设有护刃台边。
切割前斜向回转链32前端齿轮的内面回转链切点向切割刀30和31圆周刀刃边缘的间距为9.5cm,切割前回转链组件32总体呈与水平线成60°角,回转链周长为38cm,前后齿轮轴间距为13.8685cm
(三)、梳脱箱11后禾秆运输、纵横转向及纵横辅置调控动力传递伸缩组件等装置结构区:
1、切割后的禾秆到纵横转向前的输送区
切割刀30和31后下方是行走驱动轮18的轮轴,该组件在梳脱箱11倾斜的下方机架上,伸出一平衡轮架18,其轮轴是可什缩式筒套,轮周是钉型。(方向轮36和多向滑行行走轮在机前圆锥圆柱综合型拔禾器的尾部下方)
切割刀30和31平面之后处有个斜面小台阶27。
在其后上方是纵斜向拔输回转组件24,该组件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应是45°,而且,沿纵斜向沿线共设有两道回转组件24,底层一道为皮带槽回转,其皮带槽的构成是传动轮为槽轮结构,即在转动轴的端面上有两个间开的传动轮小槽,其上面套上小皮带,中间套入宽面皮带,传动轮小槽当中有一个外侧轮槽是活动的,另一斜向回转拔杆链24在斜面小台阶27上方;并且与其紧挨,比斜面小台阶斜面稍微长一些,因为它的作用是把切割后的禾秆兜部拨入回转皮带槽,让禾杆能通过斜面小台阶进入皮带槽即可,在纵斜向输秆组件24上方,紧挨衔接切割前快速输拨倾斜拨杆回转组件32的后端是禾秆纵横转向拨杆回转链组件25,该回转链内边前端齿轮上的切点和切割前斜向回转链32尾端齿轮切点的间距以及同机前纵向拨禾器4圆周凸面上相邻的方形边缘两曲线轴向间距都相等为9.5cm,纵、横转向回转链的长度同切割前回转链相等,其与纵向沿线角度定为45°,纵横转向回转组件25平面(不是指回转链沿向,而是指整体平面)同其下方,斜向输秆平面24是平行的。
2、该平面后方相隔3寸处有一道向前倾斜的正横平面
3、禾秆纵横辅置调换区
在纵横转向回转组件25和斜向输秆回转链24尾端相衔接位置上方的禾秆辅置纵、横调换装置的结构是:
(1)在切割刀30和31后的组件空隙下方机架上,沿空隙接出禾秆纵横转向调控组件结构架20,再纵向往后倾斜,该架体的构造与组合是:
A、架体20是个固定架体与活动架体重合组合的。
B、固、活架20支杆是呈水平方向45°的立体平行四边形,动力传递中转伸缩组件架是附在固、活重合主体支架的上前方左侧的。
C、该装置的固定与活动体20的重合结构是以活动架体上的固位钉钳入固定架体的活动槽中。
D、在固定架的上、下定位处设有定位销子。
(2)动力传动伸缩组件的传动轴是呈水平结构的,中转轴以及该组件当中与之平行的各轴其横向向下与水平线所成的角,同梳脱箱11正横向倾斜面与竖直线所成的角度相等,也同梳脱箱11前的水平横斜输杆回转链组件5后端齿轮点到该点的正横竖平面沿面中,其前方相衔接的竖斜分束回转链组件3(或6)下端处圆锥型体中部的圆柱形正侧面点的纵向沿线交点的连接线(禾秆倾斜沿线)同竖直线所成的角度相等。
(3)该区的动力传递是连接于各回转链前端齿轮传动的。
(4)纵向辅杆的禾杆下落之处设有可伸缩条干。
3、动力、变速箱、传动主横轴、动力传动伸缩组件。
(1)动力、变速箱23靠近梳脱箱11底面的固定式挟输秆回转链组件34后端的后方。
(2)动力传动主横轴12,在梳脱箱后竖面的上端(在所有装置的最高部位)其下方的伸缩式动力传递组件15和19以及固定式动力传递都从该轴12上接出传递。
(3)该动力传递伸缩组件共有两个15和19,一个安装在上方主轴12到梳脱箱11内梳脱组件回转链平面上端轴后端沿线上(以下称为梳脱组15);另一个安装在禾秆纵横转向回转组件上方固定活动机架20上用于禾秆纵横辅置调控用的。(以下称为辅秆组19)
动力传递伸缩组件15和19以及紧接该组件的中转组件17的构造组合:
A、总体形状是一个“剪刀口”在其一边叶尖端连接一个基本长度的回转传动皮带组件。
B、总体结构
基本长度回转链,也就是中转传动回转链,梳脱组当中的中转回转链是与梳脱箱倾斜沿线平行的,辅秆组当中的中传回转链是从机体上方主横轴接到禾秆纵横辅置转向组件后方固活机架20,的前横斜面上端垂直横斜面部分的固定架上(动力传递中转伸缩组件19下尾端平移缩到上方时同该处并列),梳脱组15和辅秆组19各中传轴都是同机体上方的横主轴平行的。
紧接梳脱组15尾端接有改变传动方向的中转组件与梳脱箱11内的梳脱回转链主轴衔接,紧接辅秆组19尾端,一线直接皮带传递切割刀30和31后面的纵斜输秆回转组件24前端,一线再通过中转改向组件传到禾秆纵横转向回转链25前端齿轮上。
各伸缩传动组件当中与基本长度回转链相邻的“剪刀口”叶(图中15和19所指向的叶)回转链两端的轴都在“剪刀口”叶侧面延出其两叶轴轮内侧面的衔接齿(下面有述)长度和应留的必须的间隙长度。
C、与基本长度部分相邻的一页回转链两端齿轮属于一平面,在该两个齿轮之间的外侧面设计了一个直杆平移组件,其直杆两端的同一侧分别有鹰爪形状拨叉与该两个齿轮相钳合连衔,在直杆中部设一与之垂直的平移操纵柄管,它与平移、导移管座相套;基本长度部分和与其相隔的另一页“剪刀口”回转链,属于中间平面,在该“剪刀口”顶端与基本长度回转链上端的主动轮,(该伸缩组件总体前、后端的动力离、合作用衔接齿轮)属于另外一侧的平面,只有该两个齿轮是与传动轴之间以齿卡衔合结构相套的,它们之间分别设计了与另一边一样的平移架,其它各个齿轮与轴间是无齿套合,该伸缩组件各边的导移管坐分别固定在机架上的相应处,管座上开一长方形槽口,在操纵架柄管与被套于的座管槽口对应处设一螺孔,螺孔上拧入操纵钉,在该座管上分别钻一小孔,用于插销子,保持离后状态的固定。
E、该伸缩组件15和19当中,与轴之间无卡齿套合的各齿轮的齿轮内周面与轴相接触的轴面上,是滚针圈,滚针两端比中间细,一端插在轮槽的针座上,另一端用圆卡片与轮的另一侧套牢。
F、动力离合齿轮与轴的衔合面是以轴面上刻入卡齿衔合的,齿轮外侧有圈槽,槽口朝向齿轮外周面现平移组件的鹰爪图4相衔组,齿轮的外周面是轮齿面,轮齿顶点以内圆直径,同伸缩组件总体两端齿轮与之相靠合的轮侧面中间凹圆槽直径(该面圆周齿凹点以内直径)相等。
D、伸缩组件15和19中间平面各齿轮外侧面(分别与左右相离,合的一侧面)靠轮周部分的圆圈区面,是凸出的齿周圈面,即侧面中间是凹槽,齿周在凸圈所形成的凹槽壁面上。
H、该伸缩组件15和19“剪刀口”叶当中的外平面叶(不属中间平面的另一叶)回转链的齿轮内侧面(与中间平面齿轮相街合的一侧面),其中心圆面是一个凸出的齿轮体,(与相应的齿轮侧面中心凹槽进行离合套组)齿轮外周面是齿面,同样,其凸、凹面对应的直径,以离合容易保持有少量间隙为准。
(4)伸缩组件15和19上设计了包装壳体,此外壳采用的是重缀波型塑料装,该塑料布外壳与壳外轴的组合采用的是弹簧密封圈,塑料壳内有塑料通油管通连其壳内各个齿轮摩擦处,各线通油管的上端连接一个注油漏斗,重缀波浪式塑料外壳是分开两半部分的,两部分相衔边缘是铁皮钳合组成,用圈套、销子固定其两半部分,保持伸缩组件伸与缩时,手工操作打开及合垄塑料壳方便。在伸缩组件两面(一面在中部,一面在上、下两端)的平移操纵柄处开一槽口。这样在伸缩组件进行各平面的离开移动时,可直接手摸平移架16上的操纵柄,合时从起端到尾端逐一用手转动各皮带轮,使相合的齿轮周上的齿凸和齿凹点对应合垄因而不论梳脱箱在那个位置的离合设计都不需用三角函数值来考虑与计算。
4、禾秆积存间开辅置区
(1)禾秆积存与辅置运行区。
该区也就是顶臂组件22把摇臂顶起时,摇臂尾端的竖立杆下端往下顶靠禾秆输送带21阻拦禾秆运行达到控的作用,反之,达到放的作用,比较容易理解,具体结构是:
在机后上面按设了两套禾秆运输控、放装置22,前一套为一个回转链平凸顶臂组件,后面一套,设有两个回转链平凸顶臂组件,每个回转链周长为38cm,顶臂回转链组件的形状是:一半凸出的部分为一段“丫”字型拨杆组件,紧挨平凸回转链组件边缘就是摇臂的被顶端,摇臂的另一端用销子连衔控、放杆上端,控放杆从杆中部固定在机架上的口中穿下到禾秆积放台21行程面的下方,前面两杆窗到平面的中部,后面两杆穿到平面的尾部,禾秆积放台装置架21前端平面是无横轴的叉状,后端有横向总轴,摇臂的中部有一小孔,孔中有一销子固定在组件架上,摇臂的一侧系有弹簧,
(2)禾秆运行停放时间移位调节操纵装置
在该组件的“前”“后”一对顶臂回转组件22皮带相连的传动主横轴上(机体最上方的主横轴左端)设一主动齿轮和挂、脱挡齿轮组件13,挂、脱挡齿轮的侧面与鹰爪状活动钳合体图四钳衔组合,该组合体的传动身躯是个直状两面齿条,在其一边设一被动齿轮,对面一边设一中间传动齿轮,在该横向上的挂挡、脱挡相应位置空间的外侧各设行程挡面,在手摇轮的摇手柄横竖连衔位置上,设一销子和销子槽座,销子的侧面伸出一卡钉,在与附设主动齿轮挂、脱挡时分别在手摇轮架上的相应位置,分别各设一个固挡座,座上与销子相应直线处设有与销子一样大小的销孔,相应的横侧面设有销子卡钉槽。
一式多套作业机型
该项多极超微型联合收割机的一式多套梳脱、收割作业机器构造的实施例是:
应该指明的是每一行禾秆在每一套一长一短圆锥圆柱形综合体4区间是直立的被相挟在两体的中间,各组件在其相应的空间中作业,禾秆从锥型体尾部被拨向正侧面沿向的斜立状态,从每一行的每个梳脱箱11中间通过实施脱粒,纵横之间的输拨衔接是以其组件拨禾杆能输拨准每一行禾秆垄的间隙为标准。
具体结构是:
1、概述
前面已述,每单套作业是以一长一短圆锥、圆柱型综合拨禾器4为垄头成线一次作业的,那么,一式多套的造构,也就是多套一式单线作业的并组,因并组作业其机前的圆锥、圆柱型综合拨禾器4是两边螺旋叶都在起作用,所以是每行作业只配用一个圆锥、圆柱型拨禾器。因纵线沿向同时对站立禾穗秆的作业,其空间有限。所以,一式多套作业与一式单套作业的区别,只有在切断刀30和31以前各套件28和1和3之间的组合有特别的技术结构。
其特别之处主要表现在:圆锥、圆柱综合型拨禾器4上方的纵向分束回转链组件3和6以及和其紧挨的“八”字除杂组件2和7以及从锥型拨禾器4后的双层拨秆体输秆回转链组件28和1,切割刀30和31,这三个组件方面的组合。
从禾秆纵横转向回转组件25以前的其它各组件都是单线一行一套多套并列安装的。
一式多套当中的禾秆积束间开辅置装置22和21以及该装置上方的禾秆运行平面26和梳脱箱11上下位置调节架与梳脱组件11衔接的动力伸缩组件15等这些装置不论是一式单套、二套、三套……,作业都是和一式单套一样的一个组装只是相应的加长了装置的横轴和梳脱箱调节架的横向宽度。
2、特别之处的组装结构。
(1)圆锥圆柱综合型拨禾器4是一长一短配为一套的各套并组。
(2)横向分束回转链组件与圆锥型纵向拨秆器的组合是:只在短锥型体一排纵向拨秆器上的圆柱处的左右螺旋叶曲线部位各设横向分束斜向回转链的前端齿轮,后一个横向分束回转链6上拨杆体外端横向经过的相应点是:该处9.5cm长的圆柱形的后端边缘的横向上。其前后两个分束回转链组件3和6的距离是4.75cm,分别是相反的方向回转,“八字”除杂组件2和7分别安在横向分束回转组件3和6下端的前方和后方。
(3)切割刀30和31前的纵向输秆链组件1和28(在锥型体后面)也在该纵向沿线上(短锥型体沿线),其结构是:两个回转链组件1和28一同并列在该行沿线的同一水平面上(位置各占一半)只有切割刀30和31在长锥型体4行间的纵向沿线上,同样是两个切割刀30和31一同并列在行间的同一水平面上。
机体各部位之间转速比例
1.以操作人员跟在机后,步行速度每小时4公里,作为机器作业向前行走的速度;
2.机前纵斜分束回转链3和6上拨杆体的回转速度与机体前进速度的比例为2∶1;
3.梳脱箱11内梳脱齿的回转速度以人力打稻机一般的旋转速度为标准;
4.梳脱箱11内的除杂回转链回转速度不宜太快,建议与机体前进速度相等;
5.切割刀30或31的旋转速度,以越快其刀刃越利为好,适配其它组件比例的选择;
6.辅秆装置当中的顶辟组件22和积秆回转平面21上的回转皮带的运转速度,同机器行走轮的运转速度相等;
7.谷子输送回转组件14的回转速度,以各装谷斗装谷的总和量计其输谷速度以保证按每亩产谷900斤左右,而且,以一式单套机型每小时作业行走4公里的收割作业线,其作业宽度为19cm等这些参数来确定。
8.其它同以上组件相衔接的装置,按以上前提相适配的转速比例依次确定。
各类机型的动力传递线路
动力传递分两条线路,即:活动装置19、15的伸缩式动力传动线路和固定装置的动力传动线路。活动装置的动力传动是从变速箱23,传到机器架上方再经伸缩式传动组件19、15和中转组件17,等装置传到各作业回转链组件24、25、26,固定装置的动力传动,又分多行套区和禾秆存放台总体区,两区的动力传动都从变速箱接出传到机器上部的传动主轴12,从机器右侧再传到梳脱箱的右前方下部组件10,再传到横向各行套组件上部的传动主轴12,从机器右侧再传到梳脱箱的右前方下组件10,再传到横向各行套组件上,后端传到禾秆存放台总件21,横向各行套组件动力传动的中传线路和中传组件都在梳脱箱11前面和前下部(因梳脱箱后的空间被输谷回转组件占领位置),其路线又分横向各总套连传和每个总套当中各纵向前后互相错位间开1cm的前、后错位并列线路和水平横斜及较高禾秆的上部继续倾斜拨杆回转组件5、9的传动。纵向前后错位1cm并列组件传动路线是:前一排组件是经梳脱箱底角部竖斜向,直接传到圆锥型拨杆器4尾端,再从梳脱箱下方传到切割刀30、31前的快速倾斜输拨回转组件32,经输谷回转链14下端齿轮下方和切割刀面30、31相挟的空间传到切割刀传动齿轮;后一排组件传动线路是:从横向各总套主线路传到较高禾秆上方继续倾斜输拨回转链9,再传到水平横斜拨杆回转链5、6前端,并从此纵向前延传到前一个竖向分束回转链组件6和“八字”除杂器7和竖向下延,再经该水平横斜回转链5圈内空间传到后一个竖向分束回转链组件3和“八字”型除杂器2,再向下传到该排的圆锥形拨杆器4尾端齿轮和双层筐架拨杆体回转组件28前端齿轮相共的中传齿轮。杆体回转组件28前端齿轮相关的中传齿轮。
作业操作与秆、谷、杂输送概况
该收割机的作业,操作人员跟在机器的左侧方,掌握方向轮手柄36和装谷袋的更换。
杂物经筛网从梳脱箱后下方经风扇(专利号ZL200320102375、6技术结构),斜向吹到上部,因机器的前进运动而被相对的离开机身。
对于不同高矮禾穗田块的收割作业,操作人员,通过动力传递离合操作组件16脱挡,把梳脱箱移至与禾穗相应的高度位置,再挂挡作业。因禾秆横向辅置是向左侧方辅下田块的,这样,机器需按顺时针方向,从每块田的外围起逐收割到田中心。
该机因设有平衡轮18,因而,可根据各地农民的需求情况,既可制造单行作业的极轻简型,又可制造三套、四套作业的极轻中型。
Claims (4)
1、一种多极超微超轻操作特灵型联合收割机,含有:方向轮和方向杆(36);圆锥、圆柱综合型长方螺旋叶式分行器(4);纵向倾斜回转链分节滚针筒套拨杆体分束输拨禾秆组件(3、6);水平横纵斜回转链拨杆体组件(5);禾秆垄上部挟持输运筐架拨杆回转链组件(34);纳秆杆(35);水平旋转纳秆齿轮(8);随梳脱箱移动输秆组件(33);“喇叭”口式旋转除杂器(2、7);较高禾秆继续倾斜拨垄回转链组件(9);省力式梳脱装置(11);梳脱后回转链拨杆组件(32);旋转切割刀组件(30、31);双层拨杆体挟刀回转链输拨组件(1、28);磨刀石、石槽座组件(29);切割后输运小斜面台(27);双道纵向倾斜输秆回转组件和斜向输秆平面(24、26);禾秆纵、横转向回转拨、输组件(25);禾秆预积、存放台(21),禾秆间位铺下平凸面回转链、摇臂、顶杆等组件(22);禾秆纵、横辅置、两用调节升降架(20);动力传递组件(23);动力传递中转组件(10、12、17);挂挡、脱挡组件、禾秆按行规范辅置调节挂挡、脱挡组件(13);动力传递伸缩组件(15、16、19);固定、活动钳合机架(20);随动行走平行轮(18);输粮组件和方便快捷装粮装置(0、14);梳脱部件(11)有:滑行拨杆体,它由分节滚针筒套、滚针滑行杆组成,半圆弧凹面棱边梳脱齿,梯形顶穗壳体等;动力传递伸缩部件有:基本长度回转链组件和“剪刀口”式两叶回转链组件(15),动力传递离合操纵组件(16);禾秆纵横辅置调节装置有:固定架、活动架、定位销组件(20)和动力传递中转伸缩组件(19),中转基本回转链组件(12);输粮装粮装置(14)有:回转塑料带、装粮斗、输送传导板和方便快捷装粮组件,粮斗叉杆、插销,其特征是:圆锥、圆柱综合型方形螺旋叶拨禾器(4),其螺旋叶是从中部开端的,并且螺旋叶的顶部圆周面与锥型筒前段部分圆柱周面是同一锥型面;即:螺旋器前端是一个螺旋帽,螺旋叶前端为角叶型,在接近横向分束前端齿轮部位,其角叶顶面逐渐扩大为方型面顶,变成两叶片顶面,有平面相连,构成封面式方形螺旋槽式叶三面体,螺旋体中部是圆柱型,尾部的锥型幅度比前部大,紧挨圆锥型拨杆器(4)中上方是倾斜滑行式拨杆体回转组件(3、6),此拨杆体顶部是尖形,分束拨杆是滑行套筒组件体,它由数节滑行滚针和筒套组成,它的组合结构是柱中心杆顶端带有筒帽,内套筒和中心杆是个槽卡组合,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是滚针,滚针与外套筒是分节并组的,每节的宽度与单条禾秆的宽度相近,中心杆穿入回转链上的杆座架,用销子固定,竖向分束回转组件(3、6)的装置是前低后高,前低端紧靠圆锥长方螺旋叶式拨秆器(4)的中部,横向分束拨杆体的长度为6.7cm,梳脱箱前的横斜水平输拨回转组件(5),与其前方竖斜分束回转组件同等长度、同等大小齿轮,其拨杆体是竖立倾斜程度与水平回转链组合,拨杆体的水平沿线长度与前纵向锥型拨禾器上长方型螺旋叶曲线在其纵向沿线上相邻两交点的长度相等,竖向分束和水平横向倾斜输秆回转链倾斜沿线与纵向沿线所成的角为75°,横斜回转和竖斜分束回转链上分别各设1个拨杆体,横向分束回转链上两端齿轮的间距为1.468cm,水平横斜回转链两端齿轮轴间距为13.8695cm,竖、横回转各齿轮直径为3.3cm,纵向输秆圆锥长方螺旋叶每个螺旋周前后两点的间距是9.5cm,每个纵向拨秆器左右两边对角线相邻的两个螺旋叶拨点的纵向沿线间距是4.75cm,每两个纵向输秆锥型器相靠的两个双边缘配一个横向分束回转装置为一组禾秆分行分束套件,每套件装置的两个锥型拨禾器,其螺旋叶曲线方向是互相相反设计的,因而其旋转方向也是相反的,螺旋叶曲线前对前、后对后的在相应横线上,圆锥型拨秆器中部一小段圆周面不是锥型是圆柱型,圆柱型往后部分其锥型角度比前段更大些,圆锥型拨秆器每间隔一个,向后错位间距为1.1875cm,圆锥型拨秆器到切割刀和梳脱箱的上、下两条作业组件的衔接都依次成前后两排纵向错位间距1.1875cm,横向分束回转链组件与圆锥型纵向拨秆器的组合是:只在后一排纵向拨秆器上的圆柱处的左右螺旋叶曲线部位各设横向分束斜向回转链的前端齿轮,则其前后两端分束回转链组件的距离是4.75cm,分别是相反的方向回转,横斜回转首端下方的横纵侧面设有梳脱箱前面半截箱体,紧挨侧面沿线设有上部继续倾斜输拨回转链组件,该回转链的长度为76cm,则其上、下两齿轮切点的间距为32.8685cm,其回转链上共设1个拨杆体,其拨杆体是与齿轮平面垂直的,回转链其纵向沿线是呈与水平线所成角度为7°11′,其横线沿线前端齿轮,在水平横斜前端齿轮上方,后端齿轮紧挨梳脱箱前半截箱体斜侧面,在梳脱箱底面下方设了一道挟秆回转组件,其后端延出梳脱箱后侧面一段行程,回转组件的相对应一边为护秆条,靠紧水平横斜回转链尾端;设一水平旋转纳秆齿轮,下方一道其前端回转链的齿轮切点,齐于水平横斜回转链尾端拨杆体顶端在回转前面运动边缘的横向沿线上,水平横斜和其上方继续倾斜输拨回转链尾端是在同一竖向沿线上,梳脱箱上、下调节竖向支架是与梳脱箱倾斜沿线平行的,梳脱箱从前方半截体前端到箱后底部的一左、一右边挟秆回转链组件中间的1寸宽空隙沿线从前往后逐渐下斜到接近切割刀平面,沿道设一斜行拨谷回转组件,其拨板与溜谷道是上宽下窄的梯形状,其回转链前端齿轮是在梳脱箱前水平横斜拨杆回转链的中间位置,梳脱箱前的半截箱体倾斜平面是与梳脱齿切脱谷粒的运动面是同一平面,半截箱体底面只稍微露出竖向倾斜面一部分,倾斜面的底边与箱体底面简开距离,梳脱箱的下倾斜平面从筛网下边沿线斜向溜谷道;切割刀前的纵向输秆是双层拨杆回转链组件,同横向分束回转链组件一样两体按在同一行,则其往前1cm间位并排的行间是分别两个切割刀圆片安在同一行,纵向输拨回转链后端的双层拨秆杆分别相挟于切割刀圆片1/3圆弧刀刃上、下空间;回转链组件的前端,与圆锥型拨秆器的衔接过程,其前一个传动齿轮的位置,以回转链与齿轮的切点位置应在硫脱箱前半截箱体侧面上的水平横斜回转链后端齿轮圆周前边缘线的横竖平面上,则前排锥型拨秆体的螺旋叶从后一排锥型拨秆体尾端截面横线沿线处起,其锥型拨秆体的螺旋叶比其前部螺旋叶高度高出一倍,并且该螺旋叶尾端面是顺着与之紧挨的双层拨杆体运动方向成圆弧斜线程度,后排一边圆锥型拨秆器后截平面最宽部位的纵向沿线是杆条护秆,在横向分束拨秆体回转链上端齿轮相应高度下方的圆锥型两边垂直于水平沿线空间的立体三角高、侧三面,设有栅式扶秆架,在扶秆架的下方紧挨前一个横向分束回转组件前面和后一横向分束回转组件后面中心处分别设有微小“八字”口式旋转除杂杆,其“八字”口朝向分别与其相应横向分束拨杆运动方向相同;回转梳脱组件是正左侧斜向安装,其梳脱齿的回转方向沿线与禾穗衔近平行,在梳脱平面的对角线上的每一横条板上装置了梯形顶穗壳体,其高度与梳脱齿长度同等,每一顶穗壳体其相邻之间的边缘是间衔重的,梳脱后的回转输秆组件是安装在梳脱箱所倾斜的一方,拨杆是从扶秆条的下方贴入,其拨杆是圆筒套入杆柱,梳脱齿横切面是“半圆弧弓”型其“半圆弧底面线”是纯角状,即:其“平面”中间线稍微凹陷,该一面凹面,也是齿的平面运动方向的上面,在梳脱平面纵向第一行梳脱齿设计为:滑行伸穗齿,该齿的结构与机前横向分束拨杆同样,切割刀是圆型的,磨刀石在其右下方,是个下宽上窄的梯型体,沿水平面塞座于与其侧面相应的梯型槽里面,再在其后面用销子插扣,销子在石块后侧面一边,附有上、下两个斜向铁皮,切割刀柄套与传动轴之间是带槽圆型轴与底端带槽卡的圆套筒精密套组,圆型筒套上方有弹簧,紧挨切割圆刀的左后刀刃沿弧边缘设有护刃台边,切割刀后的纵斜向拨输回转组件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应是45°,紧挨切割刀处的斜向沿线设有两道回转组件,底层一道为皮带槽回转,其与切割刀平面相衔处有个斜面小台阶,皮带槽的构成是传动轮为槽轮结构,即在转动轴的端面上有两个间开的传动轮小槽,其上面套上小皮带,中间套入宽面皮带,传动轮小槽当中有一个外侧轮槽是活动的,斜向回转拨杆链在斜面小台阶上方;并且与其紧挨,比斜面小台阶斜面稍为长一些,在切割刀前设计了纵向倾斜快速回转输秆组件,在其后方,设有纵、横转向回转拨杆链组件,后一回转链内边前端齿轮上的切点和切割前斜向回转链尾端齿轮切点的间距以及同机前纵向拨禾器圆周面上相邻的两方型曲线槽间距都相等为9.5cm,该间距也应为切割前斜向回转链前端齿轮的内面回转链切点同切割刀圆周刀刃边缘的间距,切割前回转链组件呈与水平线成60°角度,回转链周长为38cm,前后齿轮轴间距为13.8685cm,纵、横转向回转链的长度同切割前回转链相等,其与纵向沿线角度定为45°,纵横转向回转组件平面同其下方,斜向输秆平面是平行的,该平面后方相隔3寸处有一道向前倾斜的正横平面,在纵、横转向回转组件后面设置了禾秆运行的停、放调节装置,该装置的设计在机后上面按设了两套禾秆运输控、放装置,前一套为一个回转链平凸顶臂组件,后面一套,设有两个回转链平凸顶臂组件,每个回转链周长为37-40cm,顶臂回转链组件的形状是:一半凸出的部分为一段“丫”字型拨杆组成,紧挨平凸回转链组件边缘就是摇臂的被顶端,摇臂的另一端用销子连衔控、放杆上端,控放杆从杆中部固定在机架上的口中穿下到禾秆积放台行程面的下方,前面两杆穿到平面的中部,后面两杆穿到平面的尾部,禾秆积放台装置架前端平面是无横轴的叉状,后端有横向总轴,摇臂的中部有一小孔,孔中有一销子固定在组件架上,摇臂的一侧系有弹簧,在摇摆控、放组件上方设计有禾秆运行停放时间移位调节操纵装置,在该组件的“前”“后”一对顶臂回转链组件相连的传动轴上设一主动齿轮和挂、脱挡齿轮,挂、脱挡齿轮的侧面与鹰爪状活动组合体衔组,该组合体的传动身驱是个直状两面齿条,在其一边设一被动齿轮,对面一边设一中间传动齿轮,在该横向上的挂挡、脱挡相应位置空间的外侧各设行程档面,在手摇轮的摇手柄横竖连衔位置上,设一销子和销子槽座,销子的侧面伸出一卡钉,在与附设主动齿轮挂、脱挡在手摇轮架上的相应位置,分别各设一个固挡座,座上与销子相应直线处设有与销子一样大小的销孔,相应的横侧面设有销子卡钉槽,在横向辅秆装置的架体上,设有移位调节挂挡、脱挡装置,在切割刀后面设计了互相重合的固定与活动架体结构装置,固、活架支杆也是呈与水平方向45°的立体平行四边形,动力传递中转伸缩组件架是附在固、活重合主体支架的上前方左侧的,伸缩传动轴是呈水平结构的,中转轴以及该组件当中与之平行的各轴其横向向下与水平线所成的角,同梳脱箱正横向倾斜面与竖直线所成的角度相等,该装置的固定与活动架体的重合结构是以活动架体上的固位钉钳入固定架体的活动槽中,在固定架的上、下定位处设有定位销子,在机后组件相挟的空隙竖向沿线设有可伸缩条杆,动力传递的“剪刀口”角式回转伸缩组合装置(15、19)的结构是与基本长度部分相邻的一页回转链两端齿轮属于一平面,在该两个齿轮之间的外侧面设计了一个直杆平移组件,其直杆两端分别有鹰爪形状拨叉与该两个齿轮相钳合连衔,在直杆中部设一与之垂直的平移操纵柄管,它与平移、导移管座相套;基本长度部分和与其相隔的另一页“剪刀口”回转链,属于中间平面,在该“剪刀口”顶端与基本长度回转链下端的主动与被动齿轮,属于另外一侧的平面,只有该两个齿轮是与传动轴是以齿合结构相套的,它们之间设计了另一边一样的平移架,其它各个齿轮与轴间是无齿套合,该伸缩组件各边的导移管坐分别固定在机架上的相应处,管座上开一长方形槽口,在操纵架柄管与被套于的座管槽口对应处设一螺孔,螺孔上拧入操纵钉,在该座管上分别钻一小孔,伸缩组件上设计了包装壳体,此外壳采用的是重缀波型塑料装,该塑料布外壳与壳外轴的组合采用的是弹簧密封圈,在壳底设置了泵油器,该器与各个齿轮摩擦点之间用塑料连衔,重缀波浪式塑料外壳是分开两半部分的,两部分相衔边缘是铁皮钳合组成,用圈套、螺钉连衔其两半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所的多极超微超轻操作特灵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是:在梳脱箱机架四角设有相应的固钉槽,其槽距与伸缩回转链(5)每个伸缩挡位所形成的伸缩距相同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超微超轻操作特灵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是:在梳脱箱后面有塑料带回转装谷组件(13),其回转线是沿梳脱箱倾斜平行沿线斜向沿上输运,塑料回转带内侧面两边周缘上,有相互间开的衬块,其装粮斗是背靠输送带,采用挟套式与塑料输送带相结合的,传动齿轮的齿面宽度与两边衬块相挟形成凹槽的宽度相接近,传动皮带外侧上的挟板是活动式的,一端用销子插入来扣紧挟板,传动齿轮处,沿输送带边线又另设有传导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超微超轻操作特灵型联合收割机,其特征是:在梳脱箱倾斜的下方机架上,伸出一平衡轮架(18),其轮轴是可伸缩式筒套,轮周是钉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54856XU CN201345826Y (zh) | 2007-07-16 | 2007-07-16 | 多极超微超轻操作特灵型联合收割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54856XU CN201345826Y (zh) | 2007-07-16 | 2007-07-16 | 多极超微超轻操作特灵型联合收割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345826Y true CN201345826Y (zh) | 2009-11-18 |
Family
ID=41365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15485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45826Y (zh) | 2007-07-16 | 2007-07-16 | 多极超微超轻操作特灵型联合收割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345826Y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97261A (zh) * | 2010-04-27 | 2010-12-01 | 宁波大叶园林设备有限公司 | 环保型(带假脚防护和消声槽)推骑两用割草机 |
CN102523823A (zh) * | 2011-12-15 | 2012-07-04 | 四川省佳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独轮驱动式联合收割机 |
CN104969723A (zh) * | 2015-05-27 | 2015-10-14 | 宁波大叶园林设备有限公司 | 带边切宽幅收草功能及自动抱刹对数螺线刹车的割草机 |
CN107027439A (zh) * | 2017-04-19 | 2017-08-11 | 东北农业大学 | 镖型勺状半圆弧形勺边稻麦通用梳脱板齿 |
US10477772B2 (en) | 2012-10-15 | 2019-11-19 | Chervon (Hk) Limited | Gardening tool |
US10485169B2 (en) | 2012-10-15 | 2019-11-26 | Chervon (Hk) Limited | Lawncare apparatus |
US11606900B2 (en) | 2012-10-15 | 2023-03-21 | Chervon (Hk) Limited | Gardening tool |
-
2007
- 2007-07-16 CN CNU200720154856XU patent/CN201345826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97261A (zh) * | 2010-04-27 | 2010-12-01 | 宁波大叶园林设备有限公司 | 环保型(带假脚防护和消声槽)推骑两用割草机 |
CN101897261B (zh) * | 2010-04-27 | 2012-08-22 | 宁波大叶园林设备有限公司 | 环保型带假脚防护和消声槽的推骑两用割草机 |
CN102523823A (zh) * | 2011-12-15 | 2012-07-04 | 四川省佳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独轮驱动式联合收割机 |
US10492365B2 (en) | 2012-10-15 | 2019-12-03 | Chervon (Hk) Limited | Lawncare apparatus |
US10477772B2 (en) | 2012-10-15 | 2019-11-19 | Chervon (Hk) Limited | Gardening tool |
US10485169B2 (en) | 2012-10-15 | 2019-11-26 | Chervon (Hk) Limited | Lawncare apparatus |
US10485176B2 (en) | 2012-10-15 | 2019-11-26 | Chervon (Hk) Limited | Lawn care apparatus |
US10524420B2 (en) | 2012-10-15 | 2020-01-07 | Chervon (Hk) Limited | Lawncare apparatus |
US11246262B2 (en) | 2012-10-15 | 2022-02-15 | Chervon (Hk) Limited | Operation safety assembly for a lawncare apparatus |
US11252867B2 (en) | 2012-10-15 | 2022-02-22 | Chervon (Hk) Limited | Safety assembly for a lawncare apparatus |
US11606900B2 (en) | 2012-10-15 | 2023-03-21 | Chervon (Hk) Limited | Gardening tool |
US12108702B2 (en) | 2012-10-15 | 2024-10-08 | Chervon (Hk) Limited | Gardening tool, particularly a mower |
CN104969723A (zh) * | 2015-05-27 | 2015-10-14 | 宁波大叶园林设备有限公司 | 带边切宽幅收草功能及自动抱刹对数螺线刹车的割草机 |
CN107027439A (zh) * | 2017-04-19 | 2017-08-11 | 东北农业大学 | 镖型勺状半圆弧形勺边稻麦通用梳脱板齿 |
CN107027439B (zh) * | 2017-04-19 | 2019-09-20 | 东北农业大学 | 镖型勺状半圆弧形勺边稻麦通用梳脱板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345826Y (zh) | 多极超微超轻操作特灵型联合收割机 | |
ES2255943T3 (es) | Dispositivo recogedor y cosechador con dispositivo picador de paja. | |
CN105409436B (zh) | 蔬菜有序收获机 | |
CN109566074A (zh) | 一种多功能水草收割机 | |
CN106472009A (zh) | 一种自走式红枣收获机 | |
CN212813270U (zh) | 茶叶育种用远距离幼苗搬运装置 | |
CN205179770U (zh) | 蔬菜有序收获机 | |
Aung et al. | Fiel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power reaper for rice Harvesting | |
CN104982137B (zh) | 一种单履带三七联合收获机 | |
US4441412A (en) | Driving device of sorting cylinder for use in a rotary type rice hulling and sorting device | |
CN206061561U (zh) | 一种自走式红枣收获机 | |
CN114097421A (zh) | 一种自走式浅掘根切芹菜联合收获机 | |
CN204560262U (zh) | 一种玉米收割机 | |
CN106888675A (zh) | 一种割前脱粒联合收谷机 | |
CN207083492U (zh) | 一种水稻收割机 | |
CN206005189U (zh) | 一种花生收获机 | |
CN205694285U (zh) | 一种夏枯草收割剪穗全自动一体机 | |
CN102084756B (zh) | 一种联合收割机 | |
CN105284275B (zh) | 一种有序输送收集装置 | |
CN205755573U (zh) | 三行背负式玉米收获机的玉米穗输送储存系统 | |
CN105850341B (zh) | 一种夏枯草收割剪穗全自动一体机 | |
CN2932965Y (zh) | 花生联合收摘机 | |
CN108093828A (zh) | 一种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 | |
CN201601982U (zh) | 一种联合收割机 | |
CN102405727B (zh) | 一种具有工作倾角可调扬谷器的联合收割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DD01 |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
Addressee: Zhang Rihui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Pay the Fees |
|
DD01 |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
Addressee: Zhang Rihui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00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