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342817Y - 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42817Y
CN201342817Y CNU2008201802550U CN200820180255U CN201342817Y CN 201342817 Y CN201342817 Y CN 201342817Y CN U2008201802550 U CNU2008201802550 U CN U2008201802550U CN 200820180255 U CN200820180255 U CN 200820180255U CN 201342817 Y CN201342817 Y CN 20134281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ease film
plastic material
involution
high heat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8025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子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J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J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J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JI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8025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4281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4281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4281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包含:一第一离型薄膜,具高耐热的特性;一第二离型薄膜,具高耐热的特性;一塑性材料,置于该第一离型薄膜与该第二离型薄膜之间;一高耐热薄膜,置于该第二离型薄膜的一侧,该第二离型薄膜的另一侧系该塑性材料;其中,该塑性材料、该第一离型薄膜与该第二离型薄膜是在靠近该塑性材料的边缘处通过线或点的封合方式封合在一起,借以将该塑性材料封装于该第一离型薄膜与该第二离型薄膜之内;且该第一离型薄膜、该第二离型薄膜与该高耐热薄膜的边缘处是通过线或点的封合方式封合在一起。

Description

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中间物料结构,尤指一种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
背景技术
印刷电路板制程中,常会需要将铜箔压合于基板上或将二片板子压合在一起。在压合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均匀的施力在印刷电路板上,会利用一中间物料来填补印刷电路板上面的凹凸结构。此一中间物料通常为高温可熔性塑料材料,例如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材料。这些材料在高温熔化后,通常会残留在印刷电路板上,造成后续处理的麻烦。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习用提出一种三层分开叠合的中间物料结构,在高温可熔性塑料材料的上下表面,各叠上一层耐高温的离型薄膜材料,离型薄膜材料与塑料材料之间有一黏合层。离型薄膜材料在高温时并不会熔化,但仍可随着高温可熔性塑料材料而变形,再进行印刷电路板,可有效填补印刷电路板上的凹凸结构,且压合完成后,可以直接取下,无后续处理残留材料的问题。
但是,习用这种三层结构的中间物料结构是把二层的离型薄膜材料紧贴在高温可熔性塑料材料的上下表面,制作步骤相当烦琐,且作业步骤十分繁多,不仅增加成本,更降低产能。
图1为习用的中间缓冲物料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为剖面图,图(B)为俯视图,包含了离型薄膜11、13及塑性材料12。习用亦提出另一种以封合方式结合离型薄膜11、13与高温可熔性塑性材料12,其主要设计概念是将高温可熔性塑性材料12置于二个离型薄膜11及13之间,并且在二个离型薄膜11及13靠近高温可熔性塑性材料12的边缘处利用高周波或超音波的方式将塑性材料12、离型薄膜11及13封合在一起,其中封合型式可采用线、点或是线与点的任意组合的封合方式进行封合。
图2为习用的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线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其中图(A)为剖面图,图(B)为俯视图,包含了离型薄膜11、13塑性材料12及线14。塑性材料12、离型薄膜11及13可在靠近塑性材料12的边缘处,利用线14的封合方式封合在一起。
图3为习用的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复数点形成单条封合线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其中图(A)为剖面图,图(B)为俯视图,包含了离型薄膜11、13、塑性材料12及点15。塑性材料12、离型薄膜11及13亦可在靠近塑性材料12之边缘处,利用复数点15形成单条封合线之封合方式封合在一起。
图4为习用的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单点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其中图(A)为剖面图,图(B)为俯视图,包含了离型薄膜11、13、塑性材料12及点16。塑性材料12、离型薄膜11及13亦可仅在塑性材料12的四个边角处,以单点16的封合方式封合在一起。
图5为习用的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复数点形成双条封合线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其中图(A)为剖面图,图(B)为俯视图,包含了离型薄膜11、13、塑性材料12及点171、172。塑性材料12、离型薄膜11及13亦可在靠近塑性材料12的边缘处,利用复数点171及172形成双条封合线的封合方式封合在一起。
但是,习用这种利用封合方式将离型薄膜与塑性材料结合在一起,在封合处会产生破孔,因此,塑性材料于高温熔化成液态时,会由破孔处溢出,导致离型薄膜外的压合组件受到污染。
习用的技术具有下列缺点:
1.习用将离型薄膜紧贴在塑性材料的上下表面的方法,制作步骤相当烦琐,且作业步骤十分繁多,不仅增加成本,更降低产能;
2.习用利用封合方式结合离型薄膜与塑性材料的方法,在封合处会产生破孔,导致离型薄膜外的压合组件受到污染。
因此,如何改进上述习用的缺点,有效降低成本,增进产能,并避免其它组件受到污染,为本实用新型所关注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个可以减少制作成本,并且避免其它组件受到污染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包含:
一第一离型薄膜,具高耐热的特性;
一第二离型薄膜,具高耐热的特性;
一塑性材料,置于该第一离型薄膜与该第二离型薄膜之间;
一高耐热薄膜,置于该第二离型薄膜的一侧,该第二离型薄膜的另一侧为该塑性材料;
其中,该塑性材料、该第一离型薄膜与该第二离型薄膜在靠近该塑性材料的边缘处通过线或点的封合方式封合在一起,借以将该塑性材料封装于该第一离型薄膜与该第二离型薄膜之内;且该第一离型薄膜、该第二离型薄膜与该高耐热薄膜的边缘处是通过线或点的封合方式封合在一起。
如所述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其中还包含一第二高耐热薄膜,该第二高耐热薄膜置于该第一离型薄膜的一侧,该第一离型薄膜的另一侧为该塑性材料。
如所述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其中该高耐热薄膜为一离型薄膜。
如所述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其中该塑性材料为一塑料。
如所述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其中该塑料为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材料。
如所述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其中还包含一第二塑性材料,该第二塑性材料置于该第一离型薄膜与该第二离型薄膜之间,且该第二塑性材料、该第一离型薄膜与该第二离型薄膜在靠近该第二塑性材料的边缘处通过线或点的封合方式封合在一起,借以将该第二塑性材料封装于该第一离型薄膜与该第二离型薄膜之内。
如所述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其中封合步骤是通过超音波或高周波方式进行封合。
如所述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其中该塑性材料、该第一离型薄膜与该第二离型薄膜在靠近该塑性材料的边缘处是通过单条线或复数个点形成单条线、复数条线或复数个点形成复数条线、或是线与点的任意组合的封合方式封合在一起。
如所述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其中该第一离型薄膜、该第二离型薄膜与该高耐热薄膜的边缘处是可通过单条线或复数个点形成单条线、复数条线或复数个点形成复数条线、或是线与点的任意组合的封合方式封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只需要在周围处进行封合,并不需要增加一整层黏合层,不仅能减少成本,更能增进产能;
2.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即使是在塑性材料与内层离型薄膜之封合处产生破孔,依旧可通过外层薄膜来防止外部的压合组件受到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用的中间缓冲物料结构示意图,(A)为剖视图,(B)为俯视图;
图2为习用的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线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A)为剖视图,(B)为俯视图;
图3为习用的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复数点形成单条封合线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A)为剖视图,(B)为俯视图;
图4为习用的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单点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A)为剖视图,(B)为俯视图;
图5为习用的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复数点形成双条封合线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A)为剖视图,(B)为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示意图,(A)为剖视图,(B)为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线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A)为剖视图,(B)为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线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A)为剖视图,(B)为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线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A)为剖视图,(B)为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线与点的组合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A)为剖视图,(B)为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线与点的组合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A)为剖视图,(B)为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线与点之组合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A)为剖视图,(B)为俯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线与点的组合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A)为剖视图,(B)为俯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线与点的组合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A)为剖视图,(B)为俯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压合制程的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具备四层薄膜之的结构示意图,(A)为剖视图,(B)为俯视图。
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离型薄膜..........11、13
塑性材料..........12
线.............14、171、172
点.............15、16
离型薄膜..........21、23
塑性材料..........22
高耐热薄膜.........24、221
线.25、26、27、28、29、210、211、213、216、217、219
点.............212、214、215、218、220
具体实施方式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为剖面图,图(B)为俯视图,包含了离型薄膜21、23、塑性材料22及高耐热薄膜24。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是将塑性材料22置于离型薄膜21及23之间,且在外部更增加一层高耐热薄膜24。塑性材料22、离型薄膜21及23是在塑性材料22的边缘处,利用一加工方法封合在一起。而离型薄膜21、23及高耐热薄膜24是在边缘处同样利用一加工方法封合在一起。所述的加工方法可为超音波或高周波等技术,用以将塑性材料22固定或封于上下两离型薄膜21及23之中。其中,塑性材料22通常为塑料,例如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材料。高耐热薄膜24通常为离型薄膜。
在习用技术中,由于在塑性材料22与离型薄膜21及23的封合处会产生破孔,当塑性材料22于高温液态化后很容易会由此破孔溢出,造成其它外部压合组件受到污染。然而,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在离型薄膜21及23之外增加了一层高耐热薄膜24,因此,能有效封闭住破孔,避免污染问题发生。
当然,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塑性材料22、离型薄膜21及23之间的封合方式,以及离型薄膜21、23及高耐热薄膜24之间的封合方式,都可采用各式各样不同的型式,例如以单条线或复数个点形成单条线、复数条线或复数个点形成复数条线等型式封合。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线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其中图(A)为剖面图,图(B)为俯视图,包含了离型薄膜21、23、塑性材料22、高耐热薄膜24及线25、26。离型薄膜21、23及塑性材料22可在塑性材料22之边缘处利用线25的封合方式结合在一起。而离型薄膜21、23及高耐热薄膜24可于边缘处利用线26的封合方式结合在一起。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线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其中图(A)为剖面图,图(B)为俯视图,包含了离型薄膜21、23、塑性材料22、高耐热薄膜24及线27、28。离型薄膜21、23及塑性材料22的封合线27亦可与离型薄膜21、23及高耐热薄膜24的封合线28位于不同侧。
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线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其中图(A)为剖面图,图(B)为俯视图,包含了离型薄膜21、23、塑性材料22、高耐热薄膜24及线29、210。离型薄膜21、23及高耐热薄膜24亦可仅在边缘角落处以线210的封合方式结合。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线与点的组合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其中图(A)为剖面图,图(B)为俯视图,包含了离型薄膜21、23、塑性材料22、高耐热薄膜24、线211及点212。离型薄膜21、23及高耐热薄膜24的封合型式亦可与离型薄膜21、23及塑性材料22的封合型式不同。离型薄膜21、23及高耐热薄膜24可以仅在边缘角落处以复数点212形成线的封合方式结合。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线与点的组合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其中图(A)为剖面图,图(B)为俯视图,包含了离型薄膜21、23、塑性材料22、高耐热薄膜24、线213及点214。离型薄膜21、23及高耐热薄膜24亦可仅于二侧以复数点214形成较长的线段的封合方式结合。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线与点的组合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其中图(A)为剖面图,图(B)为俯视图,包含了离型薄膜21、23、塑性材料22、高耐热薄膜24、点215及线216。当然,离型薄膜21、23及塑性材料22之间亦可利用复数点215形成线的封合方式结合。而离型薄膜21、23及高耐热薄膜24可采用线216的封合方式结合。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线与点的组合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其中图(A)为剖面图,图(B)为俯视图,包含了离型薄膜21、23、塑性材料22、高耐热薄膜24、线217及点218。也可以在离型薄膜21、23及塑性材料22之间采用线217的封合方式,并且在同一侧以复数点218形成线的封合方式结合离型薄膜21、23及高耐热薄膜24。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利用线与点的组合的封合方式结合示意图,其中图(A)为剖面图,图(B)为俯视图,包含了离型薄膜21、23、塑性材料22、高耐热薄膜24、线219及点220。亦可仅在离型薄膜21、23及高耐热薄膜24的四个边角处以单点220的封合方式结合离型薄膜21、23及高耐热薄膜24。
图1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具备四层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为剖面图,图(B)为俯视图,包含了离型薄膜21、23、塑性材料22及高耐热薄膜24、221。当然,亦可在离型薄膜21的上方再设置一层高耐热薄膜221,并且同样可以点、线或是各式各样点与线的组合方式封合离型薄膜21、23与高耐热薄膜24、22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采用多层离型薄膜的设计,能有效避免外部压合组件受到污染,进步新颖且实用,如其变更设计,例如以其它方式达到封合效果、增加更多层离型薄膜或是采用各式不同类型的封合型式等,只要是将塑性材料置于二离型薄膜之间,并在外部多增加一层高耐热薄膜,且透过封合方式结合的,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离型薄膜,具高耐热的特性;
一第二离型薄膜,具高耐热的特性;
一塑性材料,置于该第一离型薄膜与该第二离型薄膜之间;
一高耐热薄膜,置于该第二离型薄膜的一侧,该第二离型薄膜的另一侧为该塑性材料;
其中,该塑性材料、该第一离型薄膜与该第二离型薄膜于靠近该塑性材料的边缘处通过线或点的封合方式封合在一起,借以将该塑性材料封装于该第一离型薄膜与该第二离型薄膜之内;且该第一离型薄膜、该第二离型薄膜与该高耐热薄膜的边缘处是通过线或点的封合方式封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其特征为:其中还包含一第二高耐热薄膜,该第二高耐热薄膜置于该第一离型薄膜的一侧,该第一离型薄膜的另一侧为该塑性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其特征为:其中该高耐热薄膜为一离型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其特征为:其中该塑性材料为一塑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其特征为:其中该塑料为聚乙烯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其特征为:其中还包含一第二塑性材料,该第二塑性材料置于该第一离型薄膜与该第二离型薄膜之间,且该第二塑性材料、该第一离型薄膜与该第二离型薄膜在靠近该第二塑性材料的边缘处通过过线或点的封合方式封合在一起,借以将该第二塑性材料封装于该第一离型薄膜与该第二离型薄膜之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其特征为:其中封合步骤是通过超音波或高周波方式进行封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其特征为:其中该塑性材料、该第一离型薄膜与该第二离型薄膜在靠近该塑性材料的边缘处是通过单条线或复数个点形成单条线、复数条线或复数个点形成复数条线、或是线与点的任意组合的封合方式封合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其特征为:其中该第一离型薄膜、该第二离型薄膜与该高耐热薄膜的边缘处是通过单条线或复数个点形成单条线、复数条线或复数个点形成复数条线、或是线与点的任意组合的封合方式封合在一起。
CNU2008201802550U 2008-12-01 2008-12-01 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4281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802550U CN201342817Y (zh) 2008-12-01 2008-12-01 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802550U CN201342817Y (zh) 2008-12-01 2008-12-01 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42817Y true CN201342817Y (zh) 2009-11-11

Family

ID=41274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8025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42817Y (zh) 2008-12-01 2008-12-01 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42817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3171A (zh) * 2010-11-22 2011-09-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程序以及薄膜结构
CN102267258A (zh) * 2011-05-05 2011-12-07 深圳市永吉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三合一结构塑料膜
CN105492216A (zh) * 2013-08-22 2016-04-13 李美先 具有注气鼓起表面的电子装置外壳、日记本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73171A (zh) * 2010-11-22 2011-09-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程序以及薄膜结构
CN102173171B (zh) * 2010-11-22 2013-08-2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贴合程序以及薄膜结构
CN102267258A (zh) * 2011-05-05 2011-12-07 深圳市永吉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三合一结构塑料膜
CN105492216A (zh) * 2013-08-22 2016-04-13 李美先 具有注气鼓起表面的电子装置外壳、日记本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92216B (zh) * 2013-08-22 2017-06-27 李美先 具有注气鼓起表面的电子装置外壳、日记本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0245412A5 (zh)
CN104394643B (zh) 非分层刚挠板及其制作方法
JP2009038358A5 (zh)
CN201342817Y (zh) 用于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物料结构
WO2008112322A3 (en) Metallized films
WO2019140770A1 (zh) 一种导热片
JP5775251B2 (ja) 断熱性発泡紙容器
JP7400905B2 (ja) 自発光型表示体用の離型フィルム一体型封止材
WO2004061952A3 (en) Method of forming a multi-layer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having a seamless bonding interface
JP2009139338A5 (zh)
CN204490788U (zh) 具有缓冲功能的保护膜
JP2012051638A (ja) 蓋体
JPWO2022102490A5 (zh)
CN210415790U (zh) 应用于电路板压合工艺的压合阻胶膜
CN102143661B (zh) 多层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2949624U (zh) 多层电路板
CN201400401Y (zh) Pcb板的真空包装袋
CN206490893U (zh) 一种线路板铜箔表面保护结构
CN205491428U (zh) 一种热压贴合柔性电路板
CN204490790U (zh) 用于电子产品的保护贴膜
CN203734913U (zh) 一种离型阻隔膜
CN205291774U (zh) 高导热金属基板
CN219678758U (zh) 防溢胶覆型离型膜
NL1042447B1 (en) Device for heat transfer between a body of arbitrary shape and fluid
CN200997722Y (zh) 压合制程之中间缓冲材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1

Termination date: 2015120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