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78221Y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178221Y CN201178221Y CNU2008200314691U CN200820031469U CN201178221Y CN 201178221 Y CN201178221 Y CN 201178221Y CN U2008200314691 U CNU2008200314691 U CN U2008200314691U CN 200820031469 U CN200820031469 U CN 200820031469U CN 201178221 Y CN201178221 Y CN 201178221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ing plate
- electric connector
- holding parts
- wafer module
- insulating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晶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容设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和可相对于绝缘本体定义有一打开及一扣合位置的压板,压板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以及连接第一、第二侧边并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这四个侧边共同围成一开口,其中,所述压板的至少一对侧边于其靠近开口的内缘设有弹性固持部,压板处于打开位置时,该弹性固持部将晶片模组固持于压板,以使晶片模组随压板一起下翻至扣合位置。由此可以预先将晶片模组组装于压板上,可以避免取卸晶片模组的过程中对端子的破坏影响,实现晶片模组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稳定的电性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电性连接晶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平面栅格阵列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用以将晶片模组电性连接至印刷电路板。台湾新型专利第316524号揭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一种电连接器,请参阅如图1和图2所示,电连接器9包括绝缘本体90、容设于绝缘本体90中的若干导电端子(未图示)、框设于绝缘本体90外围的固持框92,枢接于固持框92侧边的拨动件93和压板94,以及组设于拨动件93末端的套环91。其中,导电端子(未图示)的末端露出绝缘本体90上表面以与晶片模组10的导电片以按压方式相抵接。压板94设有枢接于固持框92上的第一侧边941、与第一侧边941相对的第二侧边942,以及与第一侧边941和第二侧边942相邻设置的第三侧边943和第四侧边944,且这四个侧边共同围成一开口940。第三侧边943和第四侧边944分别设有朝向开口940且向下凸伸的凸块9401。将绝缘本体90与固持框92干涉配合连接起来,将拨动件93和压板94分别枢接于固持框92侧边上,再将电连接器9置于印刷电路板(未图示)上,实现电连接器9与印刷电路板(未图示)之间的电性连接,再将晶片模组10置于绝缘本体90上表面,然后扣合压板94和拨动件93以将晶片模组10固持于电连接器9中,此时凸块9401抵压着晶片模组10的上表面以将晶片模组10稳定固持于电连接器9中。
然而,这种结构的电连接器至少存在以下缺点:由于需要手工取卸晶片模组10使得操作不方便;另一方面,容易损伤导电端子(未图示),晶片模组10很容易碰到露出绝缘本体90上表面的导电端子(未图示)末端,造成导电端子(未图示)与晶片模组10相应导电针脚(未图示)接触的末端变形或歪斜,造成电连接器9电性连接的不稳定。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电连接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能预先组装晶片模组于压板上,从而能防止晶片模组压伤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晶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容设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和可相对于绝缘本体定义有一打开及一扣合位置的压板,压板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以及连接第一、第二侧边并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这四个侧边共同围成一开口,其中,所述压板的至少一侧边于其靠近开口的内缘设有弹性固持部,压板处于打开位置时,该弹性固持部将晶片模组固持于压板,以使晶片模组随压板一起下翻至扣合位置。
相对于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压板的至少一对侧边设有弹性固持部,压板处于打开位置时该弹性固持部即可将晶片模组固持于压板的开口中,以使晶片模组随其一起下翻至扣合位置。由此可以预先将晶片模组组装于压板上,可以避免取卸晶片模组的过程中对端子的破坏影响,防止晶片模组损伤导电端子,从而实现晶片模组与印刷电路板之间稳定的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与晶片模组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预装有晶片模组的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预装有晶片模组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与晶片模组处于扣合状态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与晶片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实施方式】
请参图3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用于电性连接晶片模组80至印刷电路板(未图示),其包括绝缘本体2、容设于绝缘本体2中的若干导电端子(未图示)、框设于绝缘本体2外围的固持框3,以及枢接于固持框3侧边的拨动件4和压板5。
请参阅图7所示,绝缘本体2大致呈矩形平板状构造,于其中部设有导电区20,自导电区20边缘向上延伸设有四个侧壁21,且相对的两个侧壁21开设有相对的凹槽210以方便将晶片模组80从导电区20上方移走。导电区20上开设有若干端子孔(未标号),每一个端子孔内收容有一相应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的导接端(未标号)延伸出导电区20表面以与晶片模组80底面的导电片(未图示)以按压方式抵接。电连接器1通过其导电端子与印刷电路板(未图示)实现电性连接,再通过导电端子(未图示)与晶片模组80的导电片的电性导接而最终实现晶片模组80与印刷电路板(未图示)的电性连接。
拨动件4由一细长金属圆杆弯折若干次而成,其包括作动部42及与该作动部42大致垂直相连的按压部44,作动部42于其末端设置有向外弯折的手柄43,按压部44于其中部凸设有一施压部45。拨动件4的按压部44自由端还组设有套环6以控制拨动件4的旋转。
压板5设有枢接于固持框3侧边的第一侧边51、与第一侧边51相对的第二侧边52,以及连接该第一、第二侧边51、52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53和第四侧边54,这四个侧边51、52、53、54共同围成一开口50,用于收容晶片模组80。
请同时参考图3,第一侧边51在靠近开口50的内侧缘形成两个相对的弹性固持部511,该弹性固持部511包括与第一侧边51相连接并沿第一侧边51延伸方向伸展的臂部5111以及位于臂部5111自由端朝向开口50内突出的突起5112。两弹性固持部511的臂部5111相对延伸。第二侧边52靠近开口50的内侧亦设有两个相对的弹性固持部521,该弹性固持部521结构与弹性固持部511相同,包括臂部5211以及位于臂部5211末端的突起5212。臂部5111、5211大致呈细长状且长度相同,使得臂部5111、5211具有较大的弹性,且和相应的第一侧边51和第二侧边52之间有一定间隙,由此当晶片模组80收容于压板5的开口50中时,可以预留臂部5111、5211的弹性变形空间。
第三侧边53内侧设有向开口50内并向下凸伸的弹性抵接部530,第四侧边54内侧亦向开口50内并向下凸伸的弹性抵接部540。两弹性抵接部530、540呈对称设置,且两者朝下凸伸出压板5底面的高度相同,以用于抵压晶片模组80。第一侧边51还设有沿固持框3延伸的固定部514和位于固定部514两侧的扣持部516,该固定部514用以控制压板5相对于固持框3的旋转。第二侧边52朝向固持框3延伸设有舌部524,其相对舌部524的另一端设有凸出压板5底面的凸出部526以按压晶片模组80。
晶片模组80包括较大的大致呈方形的基板801和设置于基板801上的散热模组802。散热模组802相对的两个侧边8021上对应压板5的弹性固持部511、521的突起5112、5212设有卡槽8022,通过突起5112、5212和卡槽8022的配合将晶片模组80稳固固持于压板5的开口50中。
固持框3大致呈平板状,其中心处设有一方口(未标号)用以容置绝缘本体2,其相对两侧边向上延伸设有枢接压板5的枢接部31和收容拨动件4的接收部32。连接枢接部31和接收部32的一侧边向上延伸设有固定部33以扣持拨动件4的作动部42。枢接部31设有收容压板5的扣持部516的卡口310。固持框3的四角处还设有若干固持孔34与固定装置(未图示)一起配合而将电连接器1固定于印刷电路板上。
组装时,先将拨动件4和压板5分别枢接于固持框3的枢接部31和接收部32上,将压板5置于打开位置,然后将绝缘本体2置于固持框3中,将晶片模组80压扣至压板5的开口50中,再下翻压板5使晶片模组80置于绝缘本体2的上面,使其导电片(未图示)与收容于绝缘本体2中的导电端子(未图示)位置相对应,最后将压板5移动至水平位置,此时转动拨动件4,使其手柄43转动扣持于固定部33中,此时施压部45将向下挤压压板5的舌部524,从而将带动压板5的弹性抵接部530、540向下挤压晶片模组80,该挤压力将使晶片模组80受力平稳,从而可以保证晶片模组80与电连接器1稳定的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压板5第一侧边51和第二侧边52的弹性固持部511、521将晶片模组80预先组设于压板5上,然后闭合压板5使晶片模组80与绝缘本体2内的导电端子(未图示)电性连接,能避免手工取卸晶片模组80的过程中会碰到导电端子(未图示)而产生的破坏性影响,保护了导电端子(未图示),进而改善电连接器1的品质性能,保证晶片模组80与印刷电路板(未图示)之间的可靠电性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弹性固持部511、521对称地设置于压板5的第一侧边51和第二侧边52上,其实弹性固持部亦可设置于压板5的第三侧边53和第四侧边54上或者同时设置于压板5的四个侧边上,亦可不呈对称设置。另外,弹性固持部511、521的臂部5111、5211的长度相同,其实也可设置为不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晶片模组至印刷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容设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和可相对于绝缘本体定义有一打开及一扣合位置的压板,压板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以及连接第一、第二侧边并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这四个侧边共同围成一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至少一侧边于其靠近开口的内缘设有弹性固持部,压板处于打开位置时,该弹性固持部将晶片模组固持于压板,以使晶片模组随压板一起下翻至扣合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固持部包括与所述侧边相连接并沿侧边延伸方向伸展的臂部以及位于臂部自由端的突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朝向压板开口内侧突出,晶片模组相应设有收容该突起的卡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对侧边对称设有两个弹性固持部,且两弹性固持部的臂部相对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固持部为若干个,对称地设于压板相对的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固持部同时设于压板的四个侧边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一拨动件,其设有作动部和按压部,该按压部于其中部凸设有用于压紧压板的施压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设有沿固持框延伸的固定部和位于固定部两侧的扣持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向下凸伸设有弹性抵接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314691U CN201178221Y (zh) | 2008-02-01 | 2008-02-01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0314691U CN201178221Y (zh) | 2008-02-01 | 2008-02-01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178221Y true CN201178221Y (zh) | 2009-01-07 |
Family
ID=40218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03146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78221Y (zh) | 2008-02-01 | 2008-02-01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178221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37719A (zh) * | 2018-02-08 | 2019-08-1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
2008
- 2008-02-01 CN CNU2008200314691U patent/CN201178221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37719A (zh) * | 2018-02-08 | 2019-08-16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029193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36705U (zh) | 插座连接器组合 | |
CN201041855Y (zh) | 电连接器端子 | |
CN201113135Y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1285983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192735A (zh) | 电连接器 | |
TW201401683A (zh) | 電連接器 | |
CN100448117C (zh) | 电连接器组件及用于该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 | |
CN201178221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230107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42504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51693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3857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018164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355656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204289Y (zh) | 电连接器端子 | |
CN201130738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966352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1044316Y (zh) | 芯片连接器的限位机构 | |
CN201336491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11130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03458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695786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78236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42383Y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07 Termination date: 2017020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