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112675Y - 扁平电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扁平电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12675Y
CN201112675Y CNU2007201272992U CN200720127299U CN201112675Y CN 201112675 Y CN201112675 Y CN 201112675Y CN U2007201272992 U CNU2007201272992 U CN U2007201272992U CN 200720127299 U CN200720127299 U CN 200720127299U CN 201112675 Y CN201112675 Y CN 20111267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arm
flat cable
support arm
flat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2729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源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2729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1267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1267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1267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扁平电缆连接器,于绝缘座体内部穿设有导电端子,并于导电端子的基部一侧设有焊接部,而远离焊接部的另侧分别往外延伸有相对式的支撑臂及弹性臂,且支撑臂端部内凹形成有轴槽,再于弹性臂端部凸设有接触部,并对应接触部于绝缘座体底部开设有镂空部,以将扁平电缆穿入于两相对支撑臂与弹性臂间形成的对接空间中,而可藉由加压组件的轴部枢接于支撑臂的轴槽内作活动旋转,且往下抵压于扁平电缆表面,形成面接触的电性导通状态,再藉由扁平电缆连带抵压于弹性臂的接触部上,使接触部受正向力作用后可于镂空部内部弹性位移,可有效减少弹性臂所需弹性变形的空间高度,降低整体结构高度,以符合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设计需求,节省材料及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扁平电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创作系提供一种扁平电缆连接器,尤指于一种可供扁平电缆插接以传输讯号,并可降低整体结构高度的扁平电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按,近年来由于网络与电子信息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速,使得各式各样的电子相关产品,陆续的推陈出新,且发展驱势为朝运算处理功能强、速度快及体积缩小的方向迈进,而在该等电子相关产品中,其内皆由具不同功能作用的电子零组件所构成,因此为了使电子零组件能够发挥其本身应有的功能,一般系藉由连接器作为电子零组件与其它电子零组件间讯息相互传输沟通的桥梁,然而,该连接器品质良莠不齐,不仅影响电流与讯息传输的可靠度,亦会连带影响电子相关产品整体的运作,再者,目前连接器讲究微小薄型化的设计需求,则使其内部单位空间中的容积使用率大幅提高,且使电子相关产品的电子零组件配置更为精简,以容纳有更多的电子零组件,并可减少所占用的体积、数量及成本,同时简化电路基板上电路布局的配置。
请参阅图8~图11所示,系分别为习用端子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使用前的侧视剖面图及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其中外壳A内部为形成有可收容端子B的容置空间A1,使端子B可以线性组装的方式穿设于容置空间A1中,即可避免非线性组装所造成端子B有组装、对位不易,以及端子B受力弯折、变形后所导致良率降低等问题,而于端子B一侧分别往外延伸相对式的支臂B1与弹臂B2,其支臂B1端部设有可与压制组件C相互活动枢接的凹槽B11,及于弹臂B2端部凸设有抵持部B21,再以压制组件C一侧设有的轴柱C1枢接于支臂B1的凹槽B11内,则可将扁平电缆D穿入于两相对支臂B1及弹臂B2之间,乃使压制组件C以轴柱C1为中心作活动旋转后,其轴柱C1相邻侧边的抵压部C2可抵压于扁平电缆D表面,同时使扁平电缆D亦会连带抵压于弹臂B2凸设的抵持部B21上,并形成线接触的电性连接状态即可;但因端子B弹臂B2受力后弹性变形的幅度大小,系介于弹臂B2与外壳A内侧壁面间的活动范围内,使得外壳A整体结构的设计上,亦需一并考量弹臂B2所需弹性变形的空间高度,导致习用扁平电缆连接器高度无法有效地降低,且不符合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设计需求,以及所需的材料、制造成本也相对提高许多。
再者,请参阅图12、图13所示,系分别为另一习用使用前的侧视剖面图及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上述压制组件C也可为拉拔式角锥体的型式,并于一侧设有顶推部C3,而远离顶推部C3的另侧设有垫高部C4,且垫高部C4可为概呈锥状的设计,于使用时,系先将扁平电缆D穿入于两相对支臂B1及弹臂B2之间,再施以适当预力于压制组件C一侧的顶推部C3,即可将垫高部C4侧向嵌卡于外壳A与扁平电缆D之间,则可利用垫高部C4的锥状表面,使扁平电缆D可往上方活动撑抵,同时扁平电缆D亦可抵压于弹臂B2的抵持部B21上,藉以形成电性连接,则使弹臂B2受力后而向外侧弹性变形扩张,并可进一步靠近于外壳A的相对内侧壁面;惟习用端子B的弹臂B2为具弧曲状表面,而于端子B冲压一体成型时加工不易、良率无法提高,并在弹臂B2转折处容易有弯折或断裂的情况,使模具设计、制造亦花费较多的成本,此外,其弹臂B2的抵持部B21与扁平电缆D系呈线接触的电性连接状态,导致两者间电性接触的效果有限,且于使用时,组装对位需要非常精准,否则容易造成端子B与扁平电缆D电性连接的失效。
是以,习用上述的各项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而有待相关业者作进一步改良与重新设计的必要。
发明内容
故,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经由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扁平电缆连接器。
本创作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整体结构高度低并可保持良好的电性导通的扁平电缆连接器。系于绝缘座体内部穿设有导电端子,并于导电端子的基部往外延伸有相对式的支撑臂及弹性臂,且支撑臂端部内凹形成有可供加压组件活动枢接的轴槽,再于绝缘座体底部开设有可与弹性臂相互对应的镂空部,以将扁平电缆穿入于两相对支撑臂与弹性臂间形成的对接空间中,而可藉由加压组件的轴部于支撑臂的轴槽内作活动旋转,以往下抵压于扁平电缆表面,形成面接触的电性导通状态,再藉由扁平电缆连带抵压于弹性臂的接触部上,使接触部受正向力作用后可于镂空部内部弹性位移,则可有效减少弹性臂所需弹性变形的空间高度,并达到降低整体结构高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扁平电缆连接器,系于绝缘座体内部穿设有导电端子,而导电端子一侧分别往外延伸有支撑臂及弹性臂,并于支撑臂活动枢接有加压组件以抵压于扁平电缆上,则可将扁平电缆分别电性连接于支撑臂及弹性臂之间,该弹性臂端部凸设有接触部,并对应接触部于绝缘座体底部开设有可供弹性臂弹性位移的镂空部,以容纳弹性臂所需弹性变形的空间高度。
其中该导电端子为具有基部,并于基部一侧设有可穿出于绝缘座体外侧的焊接部,而远离焊接部的另侧则分别往外延伸有呈上、下相对式的支撑臂及弹性臂,且支撑臂与弹性臂之间形成有可供扁平电缆穿入定位的对接空间。
该支撑臂端部系露出于绝缘座体外侧,且内凹形成有可供加压组件活动枢接的轴槽。
该加压组件一侧为设有扳动部,并于远离扳动部的另侧凸设有轴部,且相邻于轴部侧边上形成有导斜面,并在相对于导斜面的另侧则形成有抵压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扁平电缆连接器,系于绝缘座体内部穿设有导电端子,且导电端子一侧分别往外延伸有支撑臂及弹性臂,并于支撑臂与扁平电缆之间嵌卡有加压组件,以顶推于扁平电缆而电性连接于弹性臂上,该弹性臂端部凸设有接触部,并对应接触部于绝缘座体顶部开设有可供弹性臂弹性位移的镂空部,以容纳弹性臂所需弹性变形的空间高度。
其中该导电端子为具有基部,并于基部一侧设有可穿出于绝缘座体外侧的焊接部,而远离焊接部的另侧则分别往外延伸有呈上、下相对式的支撑臂及弹性臂,且支撑臂与弹性臂之间形成有可供扁平电缆穿入定位的对接空间。
该加压组件为于一侧设有推移部,而远离推移部的另侧则设有顶持部,并于顶持部外侧形成有推顶斜面。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绝缘座体上开设镂空部的结构设计,系可供导电端子的弹性臂于其内部作弹性位移,则可相对减少弹性臂受正向力作用时,所需的弹性变形的空间高度。
(二)弹性臂的接触部受力后,可在镂空部内部作弹性位移,即可减少其所占用的空间、数量及成本,并可降低本创作扁平电缆连接器的高度、且可缩小整体的体积,同时简化预定电路基板上电路布局的配置。
(三)扁平电缆系可分别夹持于加压组件与绝缘座体之间,形成良好的双重定位状态,以防止绝缘座体受外力影响时,而发生扁平电缆松动或脱离的情况,即可有效增加整体结构上的稳定性。
(四)弹性臂端部凸设的接触部受力后,系可向外侧作弹性变形的扩张,并于镂空部内部作弹性位移,以将弹性臂及其接触部表面分别抵持于扁平电缆上,而形成面接触的状态,即可具有良好的电性导通效果。
(五)导电端子的弹性臂为具平整状的表面,而于导电端子冲压一体成型时,其加工简易、良率可有效提高,且线性组装时不会在转折处发生有弯折或断裂的情况,使模具在设计、制造上可减少不必要的成本,以达到组装简易快速及节省成本的效益。
附图说明
图1系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2系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分解图。
图3系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使用前的侧视剖面图。
图4系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5系为本创作另一较佳实施例使用前的侧视剖面图。
图6系为本创作另一较佳实施例使用中的侧视剖面图。
图7系为本创作另一较佳实施例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8系为本创作习用端子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
图9系为本创作习用端子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10系为习用使用前的侧视剖面图。
图11系为习用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12系为另一习用使用前的侧视剖面图。
图13系为另一习用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绝缘座体
11、导电端子   114、弹性臂
111、基部      1141、接触部
112、焊接部    1142、镂空部
113、支撑臂    115、对接空间
1131、轴槽
2、加压组件
21、扳动部     23、推移部
22、轴部       24、顶持部
221、导斜面    241、推顶斜面
222、抵压面
3、扁平电缆
A、外壳
A1、容置空间
B、端子
B1、支臂       B2、弹臂
B11、凹槽      B21、抵持部
C、压制组件
C1、轴柱       C3、顶推部
C2、抵压部     C4、垫高部
D、扁平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构造,本创作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绘图就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步骤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4所示,系分别为本创作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侧视分解图、使用前的侧视剖面图及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本创作的扁平电缆连接器系包括有绝缘座体1及加压组件2所组成,其中:
该绝缘座体1内部穿设有复数并排排列的导电端子11,且各导电端子11为分别具有基部111,并于基部111一侧设有可穿出于绝缘座体1外侧的焊接部112,使焊接部112可电性焊接于预定电路基板上,而远离焊接部112的另侧则分别往外延伸有呈上、下相对式悬空状态的支撑臂113及弹性臂114,其上方支撑臂113端部系露出于绝缘座体1外侧,且内凹形成有轴槽1131,再于下方弹性臂114端部凸设有接触部1141,并对应接触部1141于绝缘座体1底部开设有可供弹性臂114活动位移的镂空部1142,则在两相对支撑臂113与弹性臂114之间形成有对接空间115。
该加压组件2一侧为设有概呈锥状的扳动部21,并于远离扳动部21的另侧横向凸设有轴部22,以供其作活动枢接的旋转,且相邻于轴部22侧边上形成有导斜面221,并在相对于导斜面221的另侧则形成有平整状的抵压面222,而结合于上述的构件即完成本创作的主要态样。
藉由上述的构件于组装时,系先于绝缘座体1内部以线性组装的方式穿设有复数导电端子11,而可具有低插入力、高拔出力的特性,且于实际组装速度与良率上都可简易控制,并以各导电端子11于基部111一侧的焊接部112,分别电性焊接于预定电路基板上,且使导电端子11另侧支撑臂113的轴槽1131,可供加压组件2的轴部22活动枢接,则可透过轴槽1131的撑抵作用,使加压组件2轴部22不致脱离于轴槽1131的限制,而当加压组件2在开启状态时,其相邻于轴部22侧边的导斜面221,系可靠合于绝缘座体1外侧边壁,藉以形成稳固的定位,即完成本创作整体的组装。
而于使用时,系先将扁平电缆3以水平位移的方式,穿入于绝缘座体1内部导电端子11中,使导电端子11两相对支撑臂113与弹性臂114间形成有的对接空间115,可供扁平电缆3一侧伸入于对接空间115内部,并进一步抵靠于对接空间115内侧边壁上,即可施予适当的预力于加压组件2一侧扳动部21,使加压组件2以另侧轴部22为中心,而于导电端子11的轴槽1131内作活动旋转,且藉由其侧边呈平整状的抵压面222,系可往下抵压于扁平电缆3表面,以将扁平电缆3分别夹持于加压组件2与绝缘座体1之间,形成良好的双重定位状态,以防止绝缘座体1受外力影响时,所发生有扁平电缆3松动或脱离的情况,再藉由扁平电缆3连带抵压于导电端子11的弹性臂114,则使弹性臂114端部凸设的接触部1141受力后,可向外侧作弹性变形的扩张,并于镂空部1142内部作弹性位移,以将弹性臂114及其接触部1141表面分别抵持于扁平电缆3上,而形成面接触的状态,即可具有良好的电性导通效果,另外,于绝缘座体1上开设镂空部1142的结构设计,系可供导电端子11的弹性臂114于其内部作弹性位移,则可相对减少弹性臂114受正向力作用时,所需的弹性变形的空间高度,以可达到降低本创作扁平电缆连接器整体高度的目的,并符合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设计需求,以及所需的材料、制造成本也相对减少许多。
再请参阅图5~图7所示,系分别为本创作另一较佳实施例使用前的侧视剖面图、使用中的侧视剖面图及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所示可清楚看出,上述绝缘座体1系于内部也可穿设有复数导电端子11,且各导电端子11为分别具有基部111,并于基部111一侧设有可穿出于绝缘座体1外侧的焊接部112,而远离焊接部112的另侧分别往外延伸有呈上、下相对式的支撑臂113及弹性臂114,其下方支撑臂113系平贴于绝缘座体1底部表面,再于上方弹性臂114端部凸设有接触部1141,并对应接触部1141于绝缘座体1顶部开设有可供弹性臂114活动位移的镂空部1142,则在两相对支撑臂113与弹性臂114之间形成有对接空间115,另外,该加压组件2亦可为拉拔式角锥体的型式,并于一侧设有推移部23,而远离推移部23的另侧设有呈锥状的顶持部24,且在顶持部24外侧形成有推顶斜面241。
上述扁平电缆3系以水平位移的方式,穿入于绝缘座体1内部导电端子11中,使导电端子11两相对支撑臂113与弹性臂114间形成有的对接空间115,可供扁平电缆3一侧伸入于对接空间115内部,并进一步抵靠于对接空间115内侧边壁上,即可施予适当的预力于加压组件2一侧的推移部23,并使推移部23以另侧锥状的顶持部24,侧向嵌卡于支撑臂113与扁平电缆3之间,而扁平电缆3可藉由顶持部24外侧的推顶斜面241,顺势将扁平电缆3上方导电端子11的弹性臂114顶起,且该弹性臂114端部凸设的接触部1141受力后,可向外侧作弹性变形的扩张,并在镂空部1142内部作弹性位移,则使弹性臂114及其接触部1141表面分别抵持于扁平电缆3上,藉以形成面接触的电性导通状态,又,因为扁平电缆3分别受到弹性臂114及加压组件2的双重夹持定位,即可有效增加整体结构上的稳定性。
是以,本创作可降低整体高度的扁平电缆连接器,为可改善习用技术的关键在于:
(一)绝缘座体1上开设镂空部1142的结构设计,系可供导电端子11的弹性臂114于其内部作弹性位移,则可相对减少弹性臂114受正向力作用时,所需的弹性变形的空间高度。
(二)弹性臂114的接触部1141受力后,可在镂空部1142内部作弹性位移,即可减少其所占用的空间、数量及成本,并可降低本创作扁平电缆连接器的高度、且可缩小整体的体积,同时简化预定电路基板上电路布局的配置。
(三)扁平电缆3系可分别夹持于加压组件2与绝缘座体1之间,形成良好的双重定位状态,以防止绝缘座体1受外力影响时,而发生有扁平电缆3松动或脱离的情况,即可有效增加整体结构上的稳定性。
(四)弹性臂114端部凸设的接触部1141受力后,系可向外侧作弹性变形的扩张,并于镂空部1142内部作弹性位移,以将弹性臂114及其接触部1141表面分别抵持于扁平电缆3上,而形成面接触的状态,即可具有良好的电性导通效果。
(五)导电端子11的弹性臂114为具平整状的表面,而于导电端子1
1冲压一体成型时,其加工简易、良率可有效提高,且线性组装时不会在转折处发生有弯折或断裂的情况,使模具在设计、制造上可减少不必要的成本,以达到组装简易快速及节省成本的效益。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而已,自不能以此而局限本创作的专利范围,因此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仍应同理包含于本创作所涵盖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综上所述,本创作上述的扁平电缆连接器,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创作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创作,实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盼审委早日赐准本案,以保障创作人的辛苦创作,倘若钧局有任何稽疑,请不吝来函指示,创作人定当竭力配合,实感德便。

Claims (7)

1. 一种扁平电缆连接器,系于绝缘座体内部穿设有导电端子,而导电端子一侧分别往外延伸有支撑臂及弹性臂,并于支撑臂活动枢接有加压组件以抵压于扁平电缆上,扁平电缆分别电性连接于支撑臂及弹性臂之间,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臂端部凸设有接触部,并对应接触部于绝缘座体底部开设有可供弹性臂弹性位移的镂空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具有基部,并于基部一侧设有可穿出于绝缘座体外侧的焊接部,而远离焊接部的另侧则分别往外延伸有呈上、下相对式的支撑臂及弹性臂,且支撑臂与弹性臂之间形成有可供扁平电缆穿入定位的对接空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臂端部系露出于绝缘座体外侧,且内凹形成有可供加压组件活动枢接的轴槽。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加压组件一侧为设有扳动部,并于远离扳动部的另侧凸设有轴部,且相邻于轴部侧边上形成有导斜面,并在相对于导斜面的另侧则形成有抵压面。
5. 一种扁平电缆连接器,系于绝缘座体内部穿设有导电端子,且导电端子一侧分别往外延伸有支撑臂及弹性臂,并于支撑臂与扁平电缆之间嵌卡有加压组件,以顶推于扁平电缆而电性连接于弹性臂上,其特征在于:该弹性臂端部凸设有接触部,并对应接触部于绝缘座体顶部开设有可供弹性臂弹性位移的镂空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扁平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具有基部,并于基部一侧设有可穿出于绝缘座体外侧的焊接部,而远离焊接部的另侧则分别往外延伸有呈上、下相对式的支撑臂及弹性臂,且支撑臂与弹性臂之间形成有可供扁平电缆穿入定位的对接空间。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扁平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加压组件为于一侧设有推移部,而远离推移部的另侧则设有顶持部,并于顶持部外侧形成有推顶斜面。
CNU2007201272992U 2007-08-02 2007-08-02 扁平电缆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1267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272992U CN201112675Y (zh) 2007-08-02 2007-08-02 扁平电缆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272992U CN201112675Y (zh) 2007-08-02 2007-08-02 扁平电缆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12675Y true CN201112675Y (zh) 2008-09-10

Family

ID=39964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2729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12675Y (zh) 2007-08-02 2007-08-02 扁平电缆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12675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5093A (zh) * 2009-11-07 2011-05-11 昆山玉鼎精密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157812A (zh) * 2010-02-11 2011-08-17 林雅萍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及排线的组合构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5093A (zh) * 2009-11-07 2011-05-11 昆山玉鼎精密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157812A (zh) * 2010-02-11 2011-08-17 林雅萍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及排线的组合构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5176A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285803Y (zh) 压接式导电端子
CN205355339U (zh) 正反插usb插座
CN201112675Y (zh) 扁平电缆连接器
CN201323260Y (zh) 卡连接器
CN203536672U (zh) 一种连接器及终端
CN204156174U (zh) 导电弹片及其电子设备
CN204516956U (zh) 一种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座
CN202423624U (zh) 端面接触的接触件机构
KR100956469B1 (ko) 접촉단자
CN207250750U (zh) 一种弹片和移动终端
CN101373864A (zh) 低厚度usb插头连接器及利用该usb插头连接器的usb连接器
CN101355204A (zh) 零插拔力的弹性接触电连接器
CN201000994Y (zh) 电连接器
CN2922168Y (zh) 软性电路板用的电连接器
CN209692013U (zh) 一种冠簧孔插座连接器
CN217468876U (zh) 一种密封型弹片插座端子
CN201057611Y (zh) 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结构改良
CN107453080B (zh) 一种预压高弹力弹片连接器
CN202178417U (zh) 一种手机和pcb板组件及其sim卡连接器
CN216648665U (zh) 一种usb连接器
CN201392925Y (zh) 一种电连接器的半刚插孔
CN203553418U (zh) 一种耳机插座
CN2916997Y (zh) 一种具有卡钩结构的插头连接器
CN2884575Y (zh) 电连接器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0

Termination date: 201508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