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1112608Y - 排线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排线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12608Y
CN201112608Y CNU2007201463913U CN200720146391U CN201112608Y CN 201112608 Y CN201112608 Y CN 201112608Y CN U2007201463913 U CNU2007201463913 U CN U2007201463913U CN 200720146391 U CN200720146391 U CN 200720146391U CN 201112608 Y CN201112608 Y CN 20111260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onnector
buckling
base
slot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463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凯文
林甫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well Co
Original Assignee
Longwel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well Co filed Critical Longwell Co
Priority to CNU2007201463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1260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1260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1260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排线连接器,其利用上下壳体两侧向底座方向延伸的上卡固部,以及下卡固部穿设第一卡槽及第一轴孔,以将支臂及扣持元件组装定位,且以上下卡固部为轴心使扣持元件得以做扇形位移。该排线连接器底座利用呈十字状结合的上下卡固部相互卡固,可有效防止扣持元件与支臂分离。该结构具有缩小排线连接器尺寸、组装容易、制作简易、价格便宜的优点。

Description

排线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一种用于电子产品中的排线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信息产品的功能日趋多样化且体积渐形迷你,使得电子元件需往轻薄方向发展;其中,一种排线连接器因其所接合的可挠式排线(Flexible Flat Cable,FFC)具备有可任意曲挠、高讯号传输能力的优点,与一连接器母座配合而广泛应用在电子产品中。
背景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排线连接器的结构,利用与上下壳体为一体成型的上下卡固部,使扣持元件能做扇形位移,达到缩小排线连接器尺寸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排线连接器,分别具有上下卡固部的上下壳体,具有组装容易、制作简单、节省成本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如下:
一种排线连接器,包括:一底座,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相对设置;二支臂,分别设置于底座的相对二侧,每一支臂上形成一第一卡槽;二扣持元件,每一扣持元件包括一按压部,其上方延设一扣持部,扣持部上设置有一第一轴孔;一排线,设置于底座的第一表面上;一上壳体,其两侧分别包含一上卡固部往底座方向延伸,上卡固部远离上壳体的一端包含一第一沟槽,且上卡固部穿过支臂的第一卡槽及扣持元件的第一轴孔;以及一下壳体,其两侧分别包含一下卡固部往底座方向延伸,下卡固部远离下壳体的一端包含一第二沟槽,且下卡固部穿过支臂的第一卡槽及扣持元件的第一轴孔,使第二沟槽与上卡固部的第一沟槽相配合,构成按压扣持元件的按压部使扣持部形成扇形位移。
通过上述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排线连接器底座利用呈十字状结合的上下卡固部相互卡固,可有效防止扣持元件与支臂分离,且得以上下卡固部为轴心使扣持元件做扇形位移,此具有组装容易、制作简易、价格便宜的优点;同时挡板与容置空间的反向设置更进一步减少扣持元件的模具制作成本,使整个排线连接器具有可快速大量生产制造及成本降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a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排线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b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排线连接器的上下壳体及支臂结构示意图。
图1c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排线连接器的上壳体右视示意图。
图2a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排线连接器组装完成的正视图。
图2b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排线连接器的扣持元件按压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2    排线
14    上壳体
142   上卡固部
144   第一沟槽
146       上扣合部
147       凸部
148       下扣合部
149       凸部
16        下壳体
162       下卡固部
164       第二沟槽
166       上扣合部
168       下扣合部
169       开口
18        底座
182       第一表面
184       第二表面
20        支臂
202       第一卡槽
204、204’第二卡槽
206       嵌槽
208       挡板
209       容置空间
22        扣持元件
222       扣持部
224       按压部
226       第一轴孔
228       弹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a,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排线连接器的分解图。排线连接器包含一底座18,其包含贴附有一排线12(例如为可挠性排线Flexible Flat Cable,FFC)的第一表面182及一第二表面184相对设置、一上下壳体14、16分别相对设置于排线12及底座18的第二表面184上、以及于底座18两侧设置有二支臂20与二扣持元件22。请同时参阅图1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排线连接器的局部上下壳体、支臂、及扣持元件结构示意图。每一支臂20上形成一十字状的第一卡槽202及二第二卡槽204、204’,支臂20的外侧表面形成有一嵌槽206连通第一卡槽202,且支臂20的下端并延伸有一挡板208且形成一容置空间209;扣持元件22包括一按压部224,其内为弯折有弹臂228,其上方延设一扣持部222,且扣持部222上设置有一第一轴孔226。上壳体14及下壳体16两侧的顶缘及底缘分别对应设置一上扣合部146、166及一下扣合部148、168;上扣合部146、166及一下扣合部148、168朝底座18的方向延伸且分别对应穿设支臂20上的第二卡槽204及204’,其中,上壳体14的上扣合部146及下扣合部148的相对表面分别设有一凸部147、149(示于图1c),下壳体16的上扣合部166及下扣合部168分别包含一开口169,可供上壳体14及下壳体16相互扣合。
上壳体14的两侧分别包含一上卡固部142往底座18方向延伸,且上卡固部142远离上壳体14的一端包含一第一沟槽144;下壳体16的顶缘亦包含一下卡固部162往底座18方向延伸,且下卡固部162远离下壳体16的一端包含一第二沟槽164。承续上述说明,上卡固部142及下卡固部162穿设支臂20的第一卡槽202及扣持元件22的第一轴孔226,利用第一沟槽144及第二沟槽164互相配合卡固上卡固部142及下卡固部162,以固定扣持元件22与支臂20使的呈一定位,且通过按压扣持元件22的按压部224得使扣持部222形成扇形位移。
如图1a及图1b中所示,当扣持部222嵌设于支臂20的嵌槽206时,第一轴孔226与第一卡槽202对应重叠,并利用上卡固部142及下卡固部162穿设过第一卡槽202、第一轴孔226而使扣持元件22及支臂20呈一定位。
排线连接器组装完成如图2a所示,当欲将排线连接器与连接器母座(图中未示)对接时,请同时参考图2a及图2b,其按压扣持元件22的按压部224,使扣持元件22的扣持部222以上下卡固部为支点作扇形位移,以扣入连接器母座内;的后,放开按压部224,通过位于容置空间(如图1b中所示的容置空间209)内的弹臂228所形成的弹性恢复力,进而使扣持部222与连接母座形成稳固的对接。
另外,请再次参阅图1b,上述支臂20的挡板208与容置空间209呈反向设置,即其中一侧支臂20的挡板208位于容置空间209上方,而另一侧支臂20的挡板208则位于容置空间209下方,此种反向设置的设计使扣持元件22装设于二支臂20上时,可使用同一模具所构成的尺寸形状相同的扣持元件22,且二扣持元件22间可交替使用,进而可快速大量生产制造且减少模具制作成本,以达到降低加工及组装成本的功效。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熟习此项技艺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当不能以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9)

1. 一种排线连接器,其特征是,包含:
一底座,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相对设置;
二支臂,分别设置于该底座的相对二侧,每一该支臂上形成一第一卡槽;
二扣持元件,每一该扣持元件包括一按压部,其上方延设一扣持部,该扣持部上设置有一第一轴孔;
一排线,设置于该底座的该第一表面上;
一上壳体,其两侧分别包含一上卡固部往该底座方向延伸,该上卡固部远离该上壳体的一端包含一第一沟槽,且该上卡固部穿过该支臂的该第一卡槽及该扣持元件的该第一轴孔;以及
一下壳体,其两侧分别包含一下卡固部往该底座方向延伸,该下卡固部远离该下壳体的一端包含一第二沟槽,且该下卡固部穿过该支臂的该第一卡槽及该扣持元件的该第一轴孔,使该第二沟槽与该上卡固部的该第一沟槽相配合,构成按压该扣持元件的该按压部使该扣持部形成扇形位移。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连接器,其特征是,每一该支臂还包含二个第二卡槽。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线连接器,其特征是,该上壳体及该下壳体还包含对应的一上扣合部及一下扣合部,且该上扣合部及该下扣合部分别穿设所述的第二卡槽,使该上壳体及该下壳体相互扣合。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线连接器,其特征是,该上壳体的该上扣合部及该下扣合部的相对表面分别设有一凸部,且该下壳体的该上扣合部及该下扣合部分别包含一开口,使该上壳体及该下壳体相互扣合。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连接器,其特征是,每一该支臂的一侧形成有一嵌槽,使该扣持部嵌设。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连接器,其特征是,该扣持元件的该按压部内弯折有弹臂,且每一该支臂延伸有一挡板,以形成能够使该弹臂置入的一容置空间。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线连接器,其特征是,该二支臂的该挡板及该容置空间为反向设置。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第一卡槽为十字状。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连接器,其特征是,该排线为一可挠式排线。
CNU2007201463913U 2007-06-29 2007-06-29 排线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1260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463913U CN201112608Y (zh) 2007-06-29 2007-06-29 排线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463913U CN201112608Y (zh) 2007-06-29 2007-06-29 排线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12608Y true CN201112608Y (zh) 2008-09-10

Family

ID=39964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4639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12608Y (zh) 2007-06-29 2007-06-29 排线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12608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5189A (zh) * 2010-12-31 2011-09-14 东莞市胜蓝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ffc电连接器
CN103730753A (zh) * 2012-10-12 2014-04-16 林雅萍 电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5189A (zh) * 2010-12-31 2011-09-14 东莞市胜蓝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ffc电连接器
CN102185189B (zh) * 2010-12-31 2014-03-12 东莞市胜蓝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ffc电连接器
CN103730753A (zh) * 2012-10-12 2014-04-16 林雅萍 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252161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259337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112608Y (zh) 排线连接器
TWM272285U (en) Audio jack connector
CN206134999U (zh) 连接端子
CN207490135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EP3540863B1 (en) Semi-automatic connector for flexible circuit
TWM331787U (en) Micro connector
CN201153169Y (zh) 一种连接器及其插座
CN201051582Y (zh) 改进的微型串列埠电连接器的构造
CN210430177U (zh) 一种改进卡扣片结构的type-c连接器
CN202067936U (zh) 信号连接器
CN216413342U (zh) 连接器
CN204230463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3166177U (zh) 多层usb3.0连接器的组装结构
CN201142487Y (zh) 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电连接器
TWM330615U (en) Bus connector
CN201044298Y (zh) 信号传输连接器
CN201207463Y (zh) 软性传输线的连接装置
CN201167153Y (zh) 连体式连接器
CN206116690U (zh) 连接端子
TWM317098U (en) Improved structure of connectors
CN204333502U (zh) 连接器外壳结构
JP4093824B2 (ja) カード用薄型光レセプタクル
JP2023134083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0

Termination date: 201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