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78823Y - 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78823Y CN201078823Y CNU2007201255022U CN200720125502U CN201078823Y CN 201078823 Y CN201078823 Y CN 201078823Y CN U2007201255022 U CNU2007201255022 U CN U2007201255022U CN 200720125502 U CN200720125502 U CN 200720125502U CN 201078823 Y CN201078823 Y CN 201078823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coaxial cable
- coaxial connector
- tongue piece
- conducting stri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适于与一同轴缆线连接的同轴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一导电片以及一屏蔽壳体,该绝缘壳体具有一绝缘压条,且容置该同轴缆线的芯线,该导电片设置于该绝缘壳体内,且具有至少一接触臂及一舌片,该接触臂与一对接电子装置匹配,该屏蔽壳体包括一本体及一外盖,该本体大致包覆于该绝缘壳体外侧,而该外盖位于该绝缘压条背对该舌片的一侧,当该屏蔽壳体的外盖压迫该绝缘壳体的绝缘压条时,该绝缘压条会迫使该芯线与该舌片产生电连接,借以使该同轴连接器与该同轴缆线具有可靠的电连接关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同轴连接器,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来与同轴缆线连接的微小型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由于通讯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式通讯产品已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同轴连接器(coaxial cable connector)是通讯产品中不可或缺的零组件之一。
习知的同轴连接器,如美国第6,790,082号专利所揭露的一种微小型同轴连接器,其主要是由一导电片(connection terminal)、一绝缘壳体(insulating member)及一导电外壳(metal shell)所组成。当一同轴缆线设置于此微小型同轴连接器上,同轴连接器的导电片会与同轴缆线的芯线(internal conductor)接触,且同轴连接器利用导电外壳压迫绝缘壳体,使绝缘壳体压迫导电片的二接触部相互接近,进而使导电片的二接触部夹固同轴缆线的芯线。如此,导电外壳可以透过绝缘壳体的压迫而保持导电片与芯线的电连接状态。
然而,同轴缆线的芯线外观通常为实心的圆柱状,因此对于习知的微小型同轴连接器而言,以导电片的两个接触部稳固地夹持芯线并不容易,因为该同轴缆线的芯线容易在微小型同轴连接器内发生滚动或滑动,尤其是在该同轴缆线的线径是非常微小时。详细而言,导电片的接触部对于同轴缆线的芯线所施加的挟持力必须够大,才能令该同轴连接器使用者自该对接连接器拔出该同轴连接器时,解除同轴缆线的芯线与同轴连接器的导电片的电连接状态。为了保持同轴连接器导电片的接触部与同轴缆线的芯线之间的电连接状态,是透过导电外壳对绝缘壳体施加下压力,强迫导电片的接触部与芯线电连接;但前述实施方式为芯线以接近直角的角度弯折,通常会使同轴缆线的芯线产生不规则的塑性变形,尤其在弯折处产生更为明显材料弱化现象。
同轴缆线的芯线一旦发生不规则的塑性变形,即可能造成芯线的线径大幅的缩小及产生应力集中的现象,进而造成芯线的机械强度变弱,而容易发生断裂的现象。更甚者,若组装时施力过大,芯线便会断裂,造成同轴连接器的失效。
故有必要针对同轴连接器夹持同轴缆线的芯线的结构加以改进,期能提供高可靠的同轴连接器。
进一步而言,在美国第6,790,082号专利所揭露的微小型同轴连接器中,该导电片是以二接触部夹持同轴缆线的芯线,因此以该导电片的展开图来看,该导电片所需使用的金属板材面积应有可以再缩减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的导电片与同轴缆线的芯线具有可靠的电连接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的导电片可以用较少的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同轴连接器,其为一种适于与一同轴缆线连接的同轴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壳体、一导电片以及一屏蔽壳体。绝缘壳体具有一绝缘压条可容置该同轴缆线的一芯线,该导电片设置于该绝缘壳体内,且该导电片具有至少一接触臂及一舌片,该舌片是由该导电片弯折成型,且该舌片朝向该接触臂延伸,该接触臂朝该同轴连接器外侧延伸,用以与一对接电子装置匹配。该屏蔽壳体包括一本体及一外盖,该屏蔽壳体的本体大致包覆于该绝缘壳体外侧,且该外盖可以被用来压迫该绝缘壳体的绝缘压条,借以迫使该同轴缆线的芯线与该导电片的舌片接触而形成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同轴连接器,适于与一同轴缆线电连接,其包括一导电片、一绝缘壳体以及一屏蔽壳体;该导电片具有一接触臂及一舌片,该舌片具有一自由端,且该自由端是朝该接触臂方向延伸;该缘壳体具有一座体及一绝缘压条,该座体具有一穿槽供该导电片的接触臂穿入,借此使该接触臂可与一对接电子装置电连接;该屏蔽壳体大致包覆于该绝缘壳体外,该屏蔽壳体具有一本体及一外盖;其中部分该同轴缆线的一芯线是被组装于该导电片的舌片与该绝缘壳体间,借该绝缘壳体的绝缘压条迫使舌片与该芯线形成电连接。
综上所述,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至少具有下列的优点:
一、利用舌片的弹性、舌片的倾斜以及绝缘压条的压迫,可避免芯线断裂同时还保持芯线与舌片紧密地接触,提升同轴缆线及同轴连接器的组装良率,进而有效降低成本。
二、舌片的表面为一配合芯线的形状的凹陷弧面,增加芯线与舌片的接触面积及贴附程度。如此,可以增加芯线与舌片的电连接性,并降低同轴缆线及同轴连接器的组装困难度,进而提升可靠度。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为一同轴缆线与图1的同轴连接器组装前的示意图。
图3为导电片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同轴缆线与同轴连接器电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的示意图,而图2为一同轴缆线与图1的同轴连接器组装完成前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同轴连接器100适于与一同轴缆线200电连接。此同轴缆线200由内而外依序为芯线210、绝缘内层220、金属屏蔽层230以及绝缘外层240,而同轴连接器100即是与芯线21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同轴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壳体110、一导电片120以及一屏蔽壳体130。屏蔽壳体130大致包覆于绝缘壳体110外侧,而屏蔽壳体130的材质为电的良导体,例如是金属,以提供金属屏蔽作用,避免分布于同轴连接器100内、外的电磁波交互影响。导电片120的材质也为电的良导体,例如金属,用以与同轴缆线200的芯线210电连接。绝缘壳体110的材质为电的不良导体,如塑胶,以将屏蔽壳体130与导电片120电性绝缘,维护同轴连接器100正常运作。
详细地来说,绝缘壳体110具有一座体112、一绝缘压条114以及一延伸部116。导电片120是配设于座体112内,而绝缘压条114与延伸部116分别位于座体112的相对的上下两侧,其中绝缘压条114适于受力后弯折以靠近座体112及导电片120,以使同轴缆线200的芯线210与同轴连接器100组立。为了让导电片120可以稳固地配设于座体112内,因此座体112还具有一穿槽112a,以使导电片120可以被支撑于座体112的穿槽112a上方。此外,座体112还具有一适于容置芯线210的容线槽112b,且绝缘压条114底部与容线槽112b分别位于穿槽112a的左右相对两侧。
图3为导电片的局部立体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导电片120设置于绝缘壳体110内,且其具有一舌片122、一颚部124以及一开口126。开口126位于舌片122以及颚部124之间,且舌片122的一部分承靠于绝缘壳体110的穿槽112a邻接容线槽112b的一侧缘上,而颚部124邻近绝缘压条114。该舌片122是自导电片120本身的一部份弯折成型。详细地来说,本实施例是先在导电片120上裁切出三个相邻的边,然后弯折导电片120被裁切的部份,以同时形成舌片122、颚部124以及开口126。在本实施例中,舌片122的末端122a会朝向颚部124,并向下弯折延伸。换言之,经倾斜弯折后末端122a会比颚部124的顶面124a还低。
另外,为了要让导电片120能够稳固地设置于绝缘壳体110的座体112内,避免导电片120从座体112的穿槽112a上脱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的导电片120具有至少一干涉部128,且干涉部128位于导电片120的外围处,借导电片120的干涉部128以与绝缘壳体110的座体112相互卡合。举例来说,此干涉部128可以是由导电片120向外围方向延伸的一部分凸缘。或者,干涉部128也可以是凸块、凹槽或是其他可与绝缘壳体110的座体112相互配合的结构。
为了让同轴连接器100能与一对接的电子装置电连接,因此导电片120具有至少一接触臂129用以与对接电子装置,例如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匹配端匹配。该绝缘壳体110配合该导电片120的接触臂129而设有一穿槽112a,使该导电片120的接触臂129可以伸入该穿槽112a内,因此当对接电子装置的端子插入于该绝缘壳体110的穿槽112a内时,即可透过该导电片120的接触臂129使同轴连接器100能与该对接电子装置建立电连接关系。由于在本实施例的导电片120中,该导电片120的舌片122是裁切导电片120而成,相对于习知技术所揭露的结构而言,本实施的导电片120所需要的金属材料面积相对较小。
请继续参考图1,屏蔽壳体130包括相连接的本体132以及外盖134。外盖134包括至少一第一指部134a以及至少一第二指部134b,其中第一指部134a可以用以夹持同轴缆线200的金属屏蔽层230,此时同轴缆线200的金属屏蔽层230与屏蔽壳体130电连接,使该屏蔽壳体130上的静电可以借同轴缆线200的金属屏蔽层230而导向他处。又为加强同轴连接器100与同轴缆线200间的固持力,本实施例借由屏蔽壳体130的第二指部134b夹持同轴缆线220的绝缘外层240,使同轴连接器100可以进一步借由与同轴缆线200的绝缘外层240间的另一固持力,避免同轴连接器100与同轴缆线200因外力扯动而相互脱离。
图4为图2的同轴缆线与同轴连接器电连接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2及图4,在本实施例组装时,同轴缆线200的芯线210被穿置于容线槽112b中,且芯线210被配置于该导电片120的舌片122上方,芯线210前缘并延伸至开口126处,此时屏蔽壳体130的本体132大致包覆于绝缘壳体110外侧,而屏蔽壳体130的外盖134位于绝缘压条114背对舌片122的一侧,借由压迫外盖134而压迫绝缘压114,间接使绝缘压条114朝向开口126的方向弯折而压迫芯线210,因此强迫芯线210与舌片122接触形成电连接。
由于该同轴缆线200的芯线210大致为圆柱体,因此为了较精确控制或保持芯线210与导电片120形成电连接的相对位置,可在绝缘压条114适当位置设置一凸出部114a,该凸出部114a可将同轴缆线200的芯线210压入导电片120的开口126内与舌片122的接触,则同轴缆线200的芯线210可以被精确的控制或保持在导电片120的开口126内与导电片120的舌片122电连接。
另外,由于导电片120的舌片122具有弹性,因此当绝缘压条114向下压迫芯线210时,具有组装时的调整因应性,且舌片122 被弯折朝向绝缘壳体110的延伸部116或接触臂129的方向延伸,故当芯线210被压迫而沿着舌片122弯折时,是呈一不为直角的较小角度弯折,即使在芯线210弯折处也不会产生过大的变形;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保持同轴连接器100与同轴缆线200间固定的相对位置关系,是有赖于同轴连接器100的第一指部134a及第二指部134b,因此不必利用该绝缘压条114施加太大压力于同轴缆线200的芯线210,则芯线210受到绝缘压条114的压迫之后,芯线210虽可能会有稍微的塑性变形,但并不会因过度变形而造成断裂,可进而有效地提升良率而降低成本。
为了保持同轴缆线200的芯线210外表面的平整,可以将舌片122与芯线210接触的上表面形成凹陷弧面,例如配合芯线210呈圆柱状的外观以于舌片122上形成一凹陷的弧面。如此一来,舌片122与芯线210的接触面积及贴附程度也较大;另外,借由舌片122的弹性恢复力以及绝缘压条114同时于不同方向的压迫,可使舌片122与芯线210紧密的接触,进而提升同轴连接器100与同轴缆线200的可靠度。本实用新型以上的实施例及图示主要是针对一种将同轴缆线200的芯线210装配于导电片120及舌片122上方者,习于此项技艺者可据此而将同轴缆线200的芯线210装配于导电片120及舌片122下方(图中未示);此等设计仍是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做简单的组装变化,因此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同轴连接器 126:开口
110:绝缘壳体 128:干涉部
112:座体 129:接触臂
112a:穿槽 130:屏蔽壳体
112b:容线槽 132:本体
114:绝缘压条 134:外盖
114a:凸出部 134a:第一指部
116:延伸部 134b:第二指部
120:导电片 200:同轴缆线
122:舌片 210:芯线
122a:末端 220:绝缘内层
124:颚部 230:金属屏蔽层
124a:顶面 240:绝缘外层
Claims (7)
1.一种同轴连接器,适于与一同轴缆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壳体,具有一绝缘压条,而该绝缘壳体容部分的该同轴缆线一芯线穿入;
一导电片,设置于该绝缘壳体内,该导电片具有至少一接触臂及一舌片,以与一对接电子装置电连接,该舌片是由该导电片弯折成型,且该舌片朝向该接触臂延伸;以及
一屏蔽壳体,包括一本体及一外盖,该本体包覆于该绝缘壳体外侧,该外盖压迫该绝缘压条,迫使该同轴缆线的芯线与该导电片的舌片发生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壳体具有一座体,且该座体具有一容线槽,适于容该同轴缆线的至少一部分穿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片具有一开口,且该导电片的舌片位于该开口的边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舌片的上表面为一凹陷的弧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片具有至少一干涉部,且该干涉部位于该导电片的外围处,用以与该绝缘壳体卡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压条具有一凸出部,且该凸出部是位于对应该导电片的舌片的位置附近。
7.一种同轴连接器,适于与一同轴缆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电片、一绝缘壳体以及一屏蔽壳体;该导电片具有一接触臂及一舌片,该舌片具有一自由端,且该自由端是朝该接触臂方向延伸;该缘壳体具有一座体及一绝缘压条,该座体具有一穿槽供该导电片的接触臂穿入,借此使该接触臂与一对接电子装置电连接;该屏蔽壳体包覆于该绝缘壳体外,该屏蔽壳体具有一本体及一外盖;其中部分该同轴缆线的一芯线是被组装于该导电片的舌片与该绝缘壳体间,借该绝缘壳体的绝缘压条迫使舌片与该芯线形成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255022U CN201078823Y (zh) | 2007-08-17 | 2007-08-17 | 同轴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255022U CN201078823Y (zh) | 2007-08-17 | 2007-08-17 | 同轴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78823Y true CN201078823Y (zh) | 2008-06-25 |
Family
ID=39570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125502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78823Y (zh) | 2007-08-17 | 2007-08-17 | 同轴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78823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55289A (zh) * | 2010-10-05 | 2013-06-12 | 株式会社起家来人 | 用于同轴电缆的连接器 |
CN104158039A (zh) * | 2014-08-27 | 2014-11-19 | 电连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
JP2015076186A (ja) * | 2013-10-07 | 2015-04-20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
-
2007
- 2007-08-17 CN CNU2007201255022U patent/CN201078823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55289A (zh) * | 2010-10-05 | 2013-06-12 | 株式会社起家来人 | 用于同轴电缆的连接器 |
JP2015076186A (ja) * | 2013-10-07 | 2015-04-20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
CN104518381B (zh) * | 2013-10-07 | 2017-04-12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同轴型电气连接器 |
CN104158039A (zh) * | 2014-08-27 | 2014-11-19 | 电连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34179B2 (en) | Cable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US7704096B2 (en) |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 |
US8267725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high intensity contacts | |
CN101785156B (zh) | 电连接器 | |
TW200832848A (en) | Coaxial electric connector | |
JP2007165195A (ja) | コネクタ | |
TWI467858B (zh) | Coaxial connector | |
CN201078823Y (zh) | 同轴连接器 | |
CN201515054U (zh) | 板端电连接器 | |
JP3153978U (ja) | 同軸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5337106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1041829Y (zh) | 同轴线缆连接器 | |
CN217468876U (zh) | 一种密封型弹片插座端子 | |
JP5700807B2 (ja) | コネクタ | |
CN201134519Y (zh) | 同轴线缆连接器 | |
JP3693153B2 (ja) | 平形導体用端子金具 | |
CN202940363U (zh) | 线端连接器 | |
CN201708380U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201303182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657240U (zh) | 加强型连接器 | |
CN202260024U (zh) | 线缆组件 | |
CN105140682B (zh) | 同轴连接器 | |
CN205211972U (zh) | 射频连接器 | |
CN210517074U (zh) | 一种刺破式连接器端子 | |
CN217788947U (zh) | 一种fpc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25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