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74627Y - 手转式螺丝 - Google Patents
手转式螺丝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74627Y CN201074627Y CNU2007201692946U CN200720169294U CN201074627Y CN 201074627 Y CN201074627 Y CN 201074627Y CN U2007201692946 U CNU2007201692946 U CN U2007201692946U CN 200720169294 U CN200720169294 U CN 200720169294U CN 201074627 Y CN201074627 Y CN 201074627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ew
- hole
- section
- hand
- h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转式螺丝,其包括:一中空旋套,其轴向开设一多角形断面的筒孔,其底壁中央开具一杆孔,且该旋套侧壁纵向相对开设一段剖沟;一螺丝,其在一多角形断面的头部下方延伸一具有连续螺纹的杆部,该杆部穿越杆孔,且头部则容置与定位于筒孔底部的定位部;一帽盖,其顶部具有一盘盖,该盘盖底部对应各剖沟位置纵向延伸一肋片,且底端向外伸出一扣钩,以便扣接于该对剖沟内,该对肋片底缘连接一压掣片,以便压掣螺丝的头部而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转式螺丝,尤其是指一种旋套、螺丝与帽盖结合后,该螺丝可稳固定结合于旋套内的手转式螺丝。
背景技术
按螺丝及螺帽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作为螺合装置,以连结两者非一体设置的物品多有所见,由于通过螺丝及螺帽的设置,故其与被锁合物间具较佳的连结力量。
由于螺丝与螺帽是机械上不可缺少的接合零件,若两者松脱,则整部机械的性能及精密度即大受影响,此尤其在高速及高精密度的机械上是不容许发生的。而一般螺丝的构造大抵分为杆部与头部,杆部周缘具螺纹,使螺合时增加与物品间的结合牢度,而头部则断面较大,其旨在供工具嵌合施力用。而头部供工具嵌置部份,亦有一些变化,除所熟知的一字型或十字型之外,尚有中央部份具凹陷孔槽,而该凹陷孔槽可为三角形、四方形、六角形...,抑或是等角多边形断面,而其在施工时,则是以一断面形状尺寸相对应的起子或扳手,嵌置入该孔槽或套接该头部,以利于旋转施力。
由于传统螺丝的螺合作业均需以工具,例如起子或扳手,若在无该等工具的场合,则无法进行物品间的结合,殊为不便。基于前述缺失,目前业者即将传统的螺丝以埋入式射出成型方式,将其头部包覆于一塑料柱体内,且该柱体表面环设复数条凸纹,以利于手部的握持与旋转,而该型式的螺丝即所俗称的手转式螺丝。
虽该手转式螺丝具有免工具即可螺合的优点,唯其缺失在于,因不同被锁合物所须螺丝的杆部长短不一,而无法以单一模具为适应,以致不同杆部尺寸的手转式螺丝,即需有对应的埋入式射出成型模具,实非一良好的解决方案。
基于前述埋入式射出成型的手转式螺丝的显著缺失,相关业者即研发出如图1所示的手转式螺丝,其为一中空旋套A,底壁A1中央开具一杆孔,供螺丝的杆部B1穿越,而头部B2则容置并定位于该旋套A的底部;其中,该旋套A两相对侧壁各纵向开设一段剖沟A2,且各剖沟A2顶部向内延伸一内斜的抵榫A3,以便抵住螺丝的头部B2,另于该旋套A顶部表面则环设复数条凸纹A4。该手转式螺丝的优点在于,其可结合杆部B1尺寸相异的同号螺丝。惟对螺丝的标准而言,其仅规范头部B2的断面规格,并未限制该头部B2的厚度,以致若头部B2太薄,将造成整只螺丝于旋套A内松动;而若头部B2太厚则无法为该两抵榫A3所卡掣定位,而无法将两者结合。此外,该旋套A的两抵榫A3是由强制脱模而成型,以致向内倾斜的角度与长度即受到局限,而无法有效地抵住螺丝的头部B2,使两者容易分离。甚至,该旋套A的顶部开口A5呈开放状,而影响其整体外观,若锁合过紧时,仅单纯地以手旋开,恐有力不从心,而亟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手转式螺丝,以期能达到结合牢固,不易松脱,具良好遮蔽性,且可利用工具旋紧或旋松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转式螺丝,包括:
一中空旋套,其轴向开设一多角形断面的筒孔,其底壁中央开具一杆孔,且该旋套侧壁纵向相对开设一段剖沟;
一螺丝,其系在一多角形断面的头部下方延伸一具有连续螺纹的杆部,该杆部穿越杆孔,且头部则容置与定位于筒孔底部的定位部;
一帽盖,其顶部具有一盘盖,该盘盖底部对应各剖沟位置纵向延伸一肋片,且底端向外伸出一扣钩,以便扣接于该对剖沟内,该对肋片底缘连接一压掣片,以便压掣螺丝的头部而成。
所述的手转式螺丝,其中该多角形断面为六角形。
所述的手转式螺丝,其中该旋盖顶部环设复数条凸纹。
所述的手转式螺丝,其中该旋盖的筒孔顶部开口形成一筒阶,其用以容置该帽盖的盘盖。
所述的手转式螺丝,其中该压掣片为弧形。
所述的手转式螺丝,其中该盘盖底面对应该多角形断面的筒孔向下突伸一相同断面的嵌块,以将该筒孔封闭并密接。
所述的手转式螺丝,其中该盘盖顶面设有一凹陷孔槽。
所述的手转式螺丝,其中该孔槽为一字形或十字型,或其结合。
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该帽盖利用两肋片的扣钩卡扣于旋套的一对剖槽,而呈紧密地结合,另由该两扣钩间可弹性伸的压掣片抵紧螺丝的头部,使其不致因螺丝的头部厚薄差异所产生松动的情况。此外,因帽盖与旋盖结合的牢固,使螺丝即便遭受外力,亦不致发生与旋套分离的窘状。该帽盖可将旋盖的筒孔开口全然封闭,而增加其整体性美感外,且其外部可另设一凹陷孔槽,以手旋转至极限后,仍可由工具加以旋紧或旋松。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手转式螺丝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转式螺丝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的立体图。
图5为图4沿着线A-A截取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手转式螺丝,其包括:一中空旋套,其轴向开设一多角形断面的筒孔,其底壁中央开具一杆孔,且该旋套侧壁纵向相对开设一段剖沟;一螺丝,其系在一多角形断面的头部下方延伸一具有连续螺纹的杆部,该杆部穿越杆孔,且头部则容置与定位于筒孔底部的定位部;一帽盖,其顶部具有一盘盖,该盘盖底部对应各剖沟位置纵向延伸一肋片,且底端向外伸出一扣钩,以便扣接于该对剖沟内,该对肋片底缘连接一压掣片,以便压掣螺丝的头部而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转式螺丝,其中该压掣片为弧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转式螺丝,其中该多角形断面为六角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转式螺丝,其中该旋盖顶部环设复数条凸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转式螺丝,其中该旋盖的筒孔顶部开口形成一筒阶,其用以容置该帽盖的盘盖。再者,该盘盖底面对应该多角形断面的筒孔向下突伸一相同断面的嵌块,以将该筒孔封闭并密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转式螺丝,其中该盘盖顶面设有一凹陷孔槽。其中,该孔槽为一字形及/或十字型,或其结合。
为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首先请参阅附图,其中,图1为公知手转式螺丝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转式螺丝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立后的立体图,图5为图4沿着线A-A截取的剖面图。
如图2及图3所示,基本上,本实用新型的手转式螺丝是由一旋套1,一螺丝2,及一帽盖3所组合而成。
其中,旋套1为一中空套筒,其轴向开设一多角形断面,例如六角形筒孔11,该筒孔11的底壁12中央开具一杆孔13,并于该筒孔11底面形成一可供后叙螺丝2的头部22容置与定位的定位部14。另外,该旋套11侧壁纵向相对开设一段剖沟15,以供后叙帽盖3的卡掣定位。此外,该旋盖1顶部环设复数条凸纹16,以利手指的握持与旋转。进一步地,该旋盖1的筒孔11顶部开口形成一筒阶17,以供该帽盖3的嵌塞。
螺丝2为公知部件,其具有一连续螺纹的杆部21,以及一具有多角形断面的头部22。其中,该杆部21穿越旋套1的杆孔13,并将头部22容置与定位于该筒孔11底部的定位部14。
帽盖3为一盖体,其顶部具有一盘盖31,以嵌塞于该筒孔11顶部开口的筒阶17,该盘盖31底部对应各剖沟15位置纵向延伸一肋片32,其底端向外延伸出一扣钩33,以使该帽盖3嵌插于该旋套1时,该两扣钩33恰好扣接于该对剖沟15内,另于该对肋片32底缘连接一压掣片34,以便压掣螺丝2的头部22,如图2及图3所示,该压掣片34较佳地为弧形,使其具有伸缩的弹性,此举,足可因应螺丝2的头部22厚度差异,亦即,若螺丝2的头部22较薄,则由该压掣片34外突的弧形抵紧;反之,若螺丝2的头部较厚,则该压掣片34变形内缩,使该对扣钩33向外扩张,更增加与旋套1的结合关系。因此,由该弧形压掣片34的设置,可因应螺丝2的头部22厚薄差异,进而增加该螺丝2于旋套1内的牢固性与稳定性。
该盘盖31底面对应该多角形断面的筒孔11向下突伸一相同断面的嵌块35,以将该筒孔11封闭并密接。而该盘盖31顶面设有一凹陷孔槽36,例如一字形及/或十字型,或其结合的孔槽36,以便欲旋紧或旋松时,可由一字型或十字型起子插入该孔槽36内旋转,使本实用新型的手转式螺丝与被锁合物结合更为紧密或有助于松开。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经由前述对各组件的描述及组立后立体空间型态的示意图,另请参阅图5由图4线A-A所截取的剖面图,当螺丝2的杆部21对准旋套1底部的杆孔13插入,使头部22容置并定位于相同多角形断面的筒孔11底部的定位部14;接着将该帽盖3的两肋片32对准旋套1的两剖沟15插入,使扣钩33卡扣其内,使两者间横亘的压掣片34抵住螺丝2的头部22,且盘盖31容置于旋套1筒阶17内,其底面的嵌块35则套接于筒孔11顶部开口,从而将该旋套1开口封闭,使外观上仅有一凹陷孔槽36的外露。
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只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推知的,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畴。
Claims (8)
1.一种手转式螺丝,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中空旋套,其轴向开设一多角形断面的筒孔,其底壁中央开具一杆孔,且该旋套侧壁纵向相对开设一段剖沟;
一螺丝,其系在一多角形断面的头部下方延伸一具有连续螺纹的杆部,该杆部穿越杆孔,且头部则容置与定位于筒孔底部的定位部;
一帽盖,其顶部具有一盘盖,该盘盖底部对应各剖沟位置纵向延伸一肋片,且底端向外伸出一扣钩,扣接于该对剖沟内,该对肋片底缘连接一压掣片,压掣螺丝的头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转式螺丝,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多角形断面为六角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转式螺丝,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旋盖顶部环设复数条凸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转式螺丝,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旋盖的筒孔顶部开口形成一筒阶,容置该帽盖的盘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转式螺丝,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压掣片为弧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转式螺丝,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盘盖底面对应该多角形断面的筒孔向下突伸一相同断面的嵌块,将该筒孔封闭并密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转式螺丝,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盘盖顶面设有一凹陷孔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转式螺丝,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孔槽为一字形或十字型,或其结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692946U CN201074627Y (zh) | 2007-07-10 | 2007-07-10 | 手转式螺丝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692946U CN201074627Y (zh) | 2007-07-10 | 2007-07-10 | 手转式螺丝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74627Y true CN201074627Y (zh) | 2008-06-18 |
Family
ID=39519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169294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74627Y (zh) | 2007-07-10 | 2007-07-10 | 手转式螺丝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74627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30302A (zh) * | 2017-04-19 | 2018-11-02 | 吉博力国际股份公司 | 固定系统 |
CN112228441A (zh) * | 2019-07-15 | 2021-01-15 | 海思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螺杆 |
-
2007
- 2007-07-10 CN CNU2007201692946U patent/CN201074627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30302A (zh) * | 2017-04-19 | 2018-11-02 | 吉博力国际股份公司 | 固定系统 |
CN108730302B (zh) * | 2017-04-19 | 2021-09-07 | 吉博力国际股份公司 | 固定系统 |
CN112228441A (zh) * | 2019-07-15 | 2021-01-15 | 海思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螺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809884C (en) | Fastener head and complementary driver | |
US8424421B1 (en) | Jog-shuttle type ratchet wrench | |
CN201074627Y (zh) | 手转式螺丝 | |
CN201760827U (zh) | 可配合不同尺寸螺帽使用的扳手 | |
US9162346B2 (en) | Multiple size socket | |
US8869657B2 (en) | Screwdriver handle with multiple captive bits | |
US20140069236A1 (en) | Composite hand tool equipped with storage and transformation functions | |
US20200198106A1 (en) | Wrench and wrench assembly capable of being rotated quickly | |
JP3046122U (ja) | ネジ部を有するネジ、ナットまたは玩具のビルディング要素、並びに、該要素の接続におけるトルク制限カップリングの使用 | |
CN201361860Y (zh) | 锉刀握把 | |
KR200481919Y1 (ko) | 렌치홀더용 구경조절 소켓 | |
KR100643879B1 (ko) | 리프트 플러그 | |
CN218294113U (zh) | 一种连接螺栓 | |
CN207495378U (zh) | 一种管体附件的旋转锁定结构 | |
TW201741080A (zh) | 螺絲刀 | |
TWM649761U (zh) | 扭力扳手 | |
TWM333994U (en) | A ratchet type tap wrench | |
TWM325404U (en) | Hand-operated screw | |
TW202023759A (zh) | 六角扳手握持結構 | |
KR200230315Y1 (ko) | 드라이버 | |
CN203566580U (zh) | 多用途乐器调整用开口扳手 | |
JPS6224814Y2 (zh) | ||
CN202867521U (zh) | 控制线尾套结构 | |
JP3010485U (ja) | 緩み止め機能付木ねじ | |
CN2400044Y (zh) | 锅体护套把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KANG YANG HARDWARE ENTERPRIS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XIE QIUJU Effective date: 20130624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624 Address after: China Taiwan New Taipei City Sijhih City Patentee after: Kang Yang Hardware Enterpris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wan County, Taipei, China Patentee before: Xie Qiuju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