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57844Y - 一种汽车车身复合翻转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车身复合翻转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0957844Y CN200957844Y CN 200620023276 CN200620023276U CN200957844Y CN 200957844 Y CN200957844 Y CN 200957844Y CN 200620023276 CN200620023276 CN 200620023276 CN 200620023276 U CN200620023276 U CN 200620023276U CN 200957844 Y CN200957844 Y CN 200957844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rsion bar
- turning device
- vehicle body
- flip
-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汽车车身复合翻转装置,安装于车架和驾驶室间,该装置包括扭杆机构支座具有多个内有衬套的安装孔、上扭杆翻转机构包括具有扭矩的上扭杆、套筒及两前支撑臂,上扭杆一端与支座固接另一端连接套筒、下扭杆翻转机构为双扭杆式,包括两具有扭矩的下扭杆、两翻转臂、两翻转臂压轮,两下扭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左右支座上另一端连接两翻转臂,翻转臂压轮分别设在翻转臂末端。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对驾驶室翻转,还能调节对车身及车架的作用力和力矩,可防止出现前支撑臂上端地板开裂,改善作用给车架的力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身复合翻转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利用该装置不仅可以将汽车车身(卡车车身)向前翻起以利于维修汽车,还可以调节翻转装置对车身及底盘的作用力,从而提高汽车设计质量。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在国内生产的汽车,包括轻卡、中重卡、重卡等,都需要将车身向前翻起以便于维修汽车。目前重卡大多采用液压翻转装置,CN03254909.1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驾驶室液压翻转机构。而轻卡和中重卡则多采用单扭杆翻转装置和双扭杆翻转装置,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单扭杆翻转装置及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双扭杆翻转装置。在现有技术中液压翻转装置成本较高;单扭杆翻转装置对车身前端支撑臂附近作用较大的压力和扭矩,对车架作用不对称的较大的扭矩,双扭杆翻转装置对车身前端支撑臂附近作用较大的拉力,对车架作用较为对称的扭矩;由于单扭杆翻转装置和双扭杆翻转装置对驾驶室前端作用的力和力矩都非常大,超过了驾驶室地板局部的承载能力,导致与前支撑臂连接的驾驶室地板局部开裂,产生了严重的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翻转装置,实现汽车车身向前翻转的功能,改善汽车车身前支撑臂附近和车架的局部受力状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车身复合翻转装置,固定安装于汽车车架纵梁前端和汽车驾驶室下端,该装置包括扭杆机构支座、衬套、上扭杆翻转机构、下扭杆翻转机构、车身前支撑臂及翻转臂,其特点在于,所述扭杆机构支座,具有至少两个安装孔,所述衬套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上扭杆翻转机构,包括:具有扭矩的上扭杆、套装于上扭杆的套筒及安装于套筒上的两前支撑臂,所述上扭杆一端与所述扭杆机构支座固接,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上扭杆套筒;所述下扭杆翻转机构为双扭杆式下翻转机构,包括:两具有扭矩的下扭杆、两翻转臂、两翻转臂压轮,所述两下扭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左右两个扭转机构支座上,所述两个下扭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两翻转臂,所述两翻转臂压轮分别设置在所述两翻转臂的末端。
上述扭杆机构支座为两个且左右对称设置,分别固定安装在车架纵梁前端。
上述翻转压轮为转动轮。
上述扭杆与扭杆机构支座间为花键、销钉、焊接、中间过渡件中的任意一种固接。
上述扭杆与扭杆套筒间为花键、销钉、焊接、中间过渡件中的任意一种固接。
上述扭杆与翻转臂间为花键、销钉、焊接、中间过渡件中的任意一种固接。
上述前支撑臂与扭杆套筒间为花键、销钉、焊接、中间过渡件中的任意一种固接。
上述翻转臂与扭杆套筒间为花键、销钉、焊接、中间过渡件中的任意一种固接。
上述衬套为橡胶或合成纤维或软金属件,或橡胶、合成纤维、软金属中两个或多个的复合材料件。
为了实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汽车,包括车身、车架纵梁、固定安装于车架纵梁前端和汽车驾驶室下端的汽车车身复合翻转装置,该车身复合翻转装置包括扭杆机构支座、衬套、上扭杆翻转机构、下扭杆翻转机构、车身前支撑臂及翻转臂,其特点在于,所述扭杆机构支座,具有至少两个安装孔,所述衬套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上扭杆翻转机构包括,具有扭矩的上扭杆、套装于上扭杆的套筒及安装于套筒上的两前支撑臂,所述上扭杆一端与所述扭杆机构支座固接,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上扭杆套筒;所述下扭杆翻转机构为双扭杆式下翻转机构,包括,两具有扭矩的下扭杆、两翻转臂、两翻转臂压轮,所述两下扭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左右两个扭转机构支座上,所述两个下扭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两翻转臂,所述两翻转臂压轮分别设置在所述两翻转臂的末端。
上述的具有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汽车,其特点在于,所述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扭杆机构支座为两个且左右对称设置,分别固定安装在车架纵梁前端。
上述的具有车身复合翻转机构的汽车,其特点在于,所述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翻转压轮为转动轮。
上述的具有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汽车,其特点在于,所述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扭杆与扭杆机构支座间为花键、销钉、焊接、中间过渡件中的任意一种固接。
上述的具有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汽车,其特点在于,所述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扭杆与扭杆套筒间为花键、销钉、焊接、中间过渡件中的任意一种固接。
上述的具有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汽车,其特点在于,所述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扭杆与翻转臂间为花键、销钉、焊接、中间过渡件中的任意一种固接。
上述的具有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汽车,其特点在于,所述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前支撑臂与扭杆套筒间为花键、销钉、焊接、中间过渡件中的任意一种固接。
上述的具有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汽车,其特点在于,所述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翻转臂与扭杆套筒间为花键、销钉、焊接、中间过渡件中的任意一种固接。
上述具有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汽车,其特点在于,所述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衬套为橡胶或合成纤维或软金属件,或橡胶、合成纤维、软金属中两个或多个的复合材料件。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上扭杆翻转机构通过车身前支撑臂对车身作用一个前翻力矩,下扭转翻转机构通过扭转臂和扭转臂压轮对车身作用一个向上的压力和一个前翻力矩;上扭杆翻转机构和下扭杆翻转机构共同作用可以实现对车身的向前翻转。通过对上扭杆翻转机构和下扭杆翻转机构的扭杆刚度和预扭角度的调节,可以实现调整车身复合翻转装置通过前支撑臂和扭转臂压轮传递给车身的力和力矩,可以实现调整车身复合翻转装置通过扭杆机构支座传递给车架的力矩,从而解决车身地板开裂的严重质量问题,解决扭杆机构支座对车架造成的损坏,提高设计质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单扭杆翻转装置;
图2为现有技术双扭杆翻转装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身复合翻转装置;
图4a、图4b为图3的B向视图;
图5为图4a的A-A剖示图;
图6为图4b的B-B剖示图;
其中,附图标记
1-扭杆机构支座
11-扭杆机构支座上的螺栓或铆钉安装孔
12-扭杆机构支座上的翻转机构安装孔
2-上扭杆翻转机构
21-上扭杆套筒
22-上扭杆
23-车身前支撑臂
3-下扭杆翻转机构
33-翻转臂
34-翻转臂压轮
35-下扭杆翻转机构的前端下扭杆
36-下扭杆翻转机构的后端下扭杆
4-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为:
参阅图6、图4a、图4b、图5及图6为下翻转机构3为双扭杆式的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B向视图有、A-A剖示图及B-B剖示图,该车身复合翻转装置包括上扭杆翻转机构2、下扭杆翻转机构3、扭杆机构支座1和衬套4;扭杆机构支座1是左右对称的两个件,扭杆机构支座1通过螺栓或铆钉孔22用螺栓或铆钉固定在车架纵梁前端,两个扭杆机构支座1上都有多个扭杆机构安装孔12,扭杆机构安装孔12中装有衬套4,上扭杆翻转机构2和下扭杆翻转机构3就装在扭杆机构支座1的衬套4中;上扭杆翻转机构2由上扭杆22、上扭杆套筒21和两个前支撑臂23组成,上扭杆翻转机构2中的上扭杆22的一端通过花键、销钉或中间过渡件与扭杆机构支座1固接,上扭杆翻转机构2中的上扭杆22的另一端与上扭杆套筒21通过花键、销钉或焊接方式固接,两个车身前支撑臂23焊接在上扭杆套筒21上,在安装车身时,让上扭杆22向后预扭一定的角度,则上扭杆翻转机构2通过车身前支撑臂23对车身作用一个向前翻转的扭矩;双扭杆式下扭杆翻转机构由下扭杆35、下扭杆36、两个翻转臂33和两个翻转臂压轮34组成,下扭杆35和下扭杆36的一端分别通过花键、销钉或中间过渡件固定在左右两个扭转机构支座1上,下扭杆35和下扭杆36的另一端可以相对于扭转机构支座1转动并且分别用花键、销钉或焊接的方式固接着两个翻转臂33,两个翻转臂压轮34可以转动,翻转臂压轮34压在翻转臂33末端,在安装车身时,让下扭杆35和下扭杆36同时向后预扭一定角度,则双扭杆式下扭杆翻转机构3通过翻转臂33和翻转臂压轮34对车身作用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和翻转臂33形成的力臂对车身作用一个前翻力矩;综合以上所述,上扭杆翻转机构2通过车身前支撑臂23对车身作用一个前翻力矩,下扭杆翻转机构3通过翻转臂33和翻转臂压轮34对车身作用一个向上的压力和一个前翻力矩;上扭杆翻转机构2和下扭杆翻转机构3共同作用可以实现对车身的向前翻转;通过对上扭杆翻转机构2和下扭杆翻转机构3的扭杆刚度和预扭角度的调节,可以实现调整车身复合翻转装置通过前支撑臂23和翻转臂压轮34传递给车身的力和力矩,可以实现调整车身复合翻转装置通过扭杆机构支座1传递给车架的力矩,从而解决车身地板开裂的严重质量问题,解决扭杆机构支座对车架造成的损坏,对提高我国的汽车设计质量有巨大意义。
上述的在安装车身时,上扭杆及下扭杆向后预扭一定的角度,该角度为0°~90°,最佳的为35°~55°。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汽车车身复合翻转装置,固定安装于汽车车架纵梁前端和汽车驾驶室下端,该装置包括扭杆机构支座、衬套、上扭杆翻转机构、下扭杆翻转机构、车身前支撑臂及翻转臂,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杆机构支座,具有至少两个安装孔,所述衬套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上扭杆翻转机构,包括:具有扭矩的上扭杆、套装于上扭杆的套筒及安装于套筒上的两前支撑臂,所述上扭杆一端与所述扭杆机构支座固接,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上扭杆套筒;
所述下扭杆翻转机构为双扭杆式下翻转机构,包括:两具有扭矩的下扭杆、两翻转臂、两翻转臂压轮,所述两下扭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左右两个扭转机构支座上,所述两个下扭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两翻转臂,所述两翻转臂压轮分别设置在所述两翻转臂的末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复合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杆机构支座为两个且左右对称设置,分别固定安装在车架纵梁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复合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压轮为转动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复合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杆与扭杆机构支座间为花键、销钉、焊接、中间过渡件中的任意一种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复合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杆与扭杆套筒间为花键、销钉、焊接、中间过渡件中的任意一种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复合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杆与翻转臂间为花键、销钉、焊接、中间过渡件中的任意一种固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复合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臂与扭杆套筒间为花键、销钉、焊接、中间过渡件中的任意一种固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复合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臂与扭杆套筒间为花键、销钉、焊接、中间过渡件中的任意一种固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复合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为橡胶或合成纤维或软金属件,或橡胶、合成纤维、软金属中两个或多个的复合材料件。
10、一种具有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汽车,包括车身、车架纵梁、固定安装于车架纵梁前端和汽车驾驶室下端的汽车车身复合翻转装置,该车身复合翻转装置包括扭杆机构支座、衬套、上扭杆翻转机构、下扭杆翻转机构、车身前支撑臂及翻转臂,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杆机构支座,具有至少两个安装孔,所述衬套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上扭杆翻转机构包括,具有扭矩的上扭杆、套装于上扭杆的套筒及安装于套筒上的两前支撑臂,所述上扭杆一端与所述扭杆机构支座固接,另一端直接连接所述上扭杆套筒;
所述下扭杆翻转机构为双扭杆式下翻转机构,包括,两具有扭矩的下扭杆、两翻转臂、两翻转臂压轮,所述两下扭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左右两个扭转机构支座上,所述两个下扭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两翻转臂,所述两翻转臂压轮分别设置在所述两翻转臂的末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扭杆机构支座为两个且左右对称设置,分别固定安装在车架纵梁前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车身复合翻转机构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翻转压轮为转动轮。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扭杆与扭杆机构支座间为花键、销钉、焊接、中间过渡件中的任意一种固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扭杆与扭杆套筒间为花键、销钉、焊接、中间过渡件中的任意一种固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扭杆与翻转臂间为花键、销钉、焊接、中间过渡件中的任意一种固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前支撑臂与扭杆套筒间为花键、销钉、焊接、中间过渡件中的任意一种固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翻转臂与扭杆套筒间为花键、销钉、焊接、中间过渡件中的任意一种固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具有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复合翻转装置的衬套为橡胶或合成纤维或软金属件,或橡胶、合成纤维、软金属中两个或多个的复合材料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023276 CN200957844Y (zh) | 2006-07-12 | 2006-07-12 | 一种汽车车身复合翻转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023276 CN200957844Y (zh) | 2006-07-12 | 2006-07-12 | 一种汽车车身复合翻转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0957844Y true CN200957844Y (zh) | 2007-10-10 |
Family
ID=38784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20023276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57844Y (zh) | 2006-07-12 | 2006-07-12 | 一种汽车车身复合翻转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0957844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28132A (zh) * | 2016-07-19 | 2018-01-26 | 曼卡车和巴士奥地利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商用车辆的可倾斜驾驶室的驾驶室悬架 |
CN108430858A (zh) * | 2015-12-25 | 2018-08-21 |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下部构造 |
-
2006
- 2006-07-12 CN CN 200620023276 patent/CN200957844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30858A (zh) * | 2015-12-25 | 2018-08-21 |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的下部构造 |
CN107628132A (zh) * | 2016-07-19 | 2018-01-26 | 曼卡车和巴士奥地利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商用车辆的可倾斜驾驶室的驾驶室悬架 |
CN107628132B (zh) * | 2016-07-19 | 2021-09-10 | 曼卡车和巴士奥地利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商用车辆的可倾斜驾驶室的驾驶室悬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97432C (zh) | 车体框架结构 | |
CN100497071C (zh) | 一种汽车车身复合翻转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 | |
CN1188312C (zh) | 三轮车的停车锁定装置 | |
CN1434785A (zh) | 具有横向移动系统的工程车辆 | |
CN1754754A (zh) | 二轮摩托车 | |
CN200957844Y (zh) | 一种汽车车身复合翻转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 | |
CN1412069A (zh) | 骑鞍型车辆的前叉结构 | |
CN200948818Y (zh) | 一种汽车车身复合翻转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汽车 | |
CN1098171C (zh) | 以减震器的安装位置为特点的工业车辆 | |
CN205130835U (zh) | 一种汽车前悬架控制臂 | |
CN1550363A (zh) | 工业车辆的轴支撑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工业车辆 | |
CN202319809U (zh) | 前稳定杆装置 | |
CN1297437C (zh) | 骑鞍型车辆的车身结构 | |
CN100418831C (zh) | 汽车驾驶室双扭杆翻转装置 | |
CN201573697U (zh) | 轮式装载机的双置转向装置 | |
CN200957845Y (zh) | 汽车驾驶室双扭杆翻转装置 | |
CN201095583Y (zh) | 重型车辆举升机移动装置 | |
CN216231472U (zh) | 一种矿用车前桥前轴 | |
CN1765678A (zh) | 车辆的车身下部结构 | |
CN218055491U (zh) | 一种新型的大功率双驱电动滑板车 | |
CN2841388Y (zh) | 改进的空气悬架推力杆布置结构 | |
CN201214617Y (zh) | 越野叉车 | |
CN201357862Y (zh) | 菱型四轮太阳能车吊挂式车架 | |
CN214729112U (zh) | 一种带有扭梁的车体 | |
CN218400109U (zh) | 一种汽车驱动桥提升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60712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