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0954580Y - 组装不良防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组装不良防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54580Y
CN200954580Y CN200620133439.2U CN200620133439U CN200954580Y CN 200954580 Y CN200954580 Y CN 200954580Y CN 200620133439 U CN200620133439 U CN 200620133439U CN 200954580 Y CN200954580 Y CN 20095458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member
assembling parts
precalculated position
assembly failure
failure preven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201334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土进五
渡边幸一
后藤荣
田端豊明
长屋淳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5458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5458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03Safety buckles
    • A44B11/2546Details
    • A44B11/2561Tongue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961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with work-holder for assembly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Replacement Of Web Ro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装不良防止装置,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将组装部件组装到带部件上的组装不良。组装不良防止装置(10)的舌形板支承装置(20)包括具有符合特定舌形板(44)形状的装配孔(42)的滑动板(40)。滑动板(40)由导轨(28)和导槽(34)引导,并向预定位置运动以使安全带从中穿过。如果在装配孔(42)中装配了错误的舌形板(44),则舌形板(44)的插入部分(50)会伸出装配孔(42)。当滑动板(40)在这种状态下运动时,插入部分(50)受到导轨(28)的端部干涉,因而从滑动板(40)掉出。

Description

组装不良防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装不良防止装置(assembly failureprevention device),用于防止在将特定部件组装到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安全带或其它带部件上时发生组装不良,例如安装错误部件。
背景技术
安装在车辆上的所谓的三点座椅安全带装置(下文中,将三点座椅安全带装置简称为“座椅安全带装置”)具有长带形安全带。安全带通过使其沿纵向的基端侧卷绕到在车辆的中柱下侧固定于车体的卷收器(卷绕装置)的卷轴(卷绕轴)上而被收纳。
另一方面,将安全带的沿纵向的前端侧大致沿车辆的向上方向从卷收器的卷轴拉出。与该安全带的向上拉出相对应,将一滑动接头在中柱上侧安装在车体上。在该滑动接头中形成狭缝形插入孔,将安全带大致沿车辆的向下方向自身折回,并穿过滑动接头的插入孔。
自身向下折回的安全带的前端穿过形成在锚定板(anchor plate)中的插入孔并自身折回,并且从插入孔的穿过部分缝合在基端侧上。锚定板在中柱下侧固定到车体上。
在锚定板与滑动接头之间,安全带穿过形成在舌形板(tongueplate)中的狭缝形插入孔。该舌形板横过座椅可拆卸地装配到设在卷收器和锚定板的相对侧处的带扣上。
当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在拉出卷绕在卷轴上的安全带的同时拉动舌形板并将舌形板安装在带扣上时,安全带在舌形板与滑动接头之间约束乘客的胸部,从而乘客的胸部在舌形板与滑动接头之间被安全带约束。
在组装这种座椅安全带装置时,例如首先组装卷收器。接着从卷收器的卷轴拉出安全带,并使安全带以滑动接头、舌形板和锚定板的顺序穿入插入孔。穿过锚定板的插入孔之后,将安全带折回,并通过缝合装置(缝纫机)缝合(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2-307253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10-76088号公报作为在所述组装工序中使用的组装装置的示例)。
近来,座椅安全带装置的多样性增加,并且滑动接头、舌形板和锚定板根据座椅安全带装置的类型而形成为各种形状。
随着多样性的增加,担心在座椅安全带装置中会组装错误的舌形板等,并可能发生错误组装。
另外,在连续完成将安全带穿入滑动接头、舌形板和锚定板的插入孔的工作时,工作人员可能未能将安全带穿过滑动接头、舌形板和锚定板中的任一个,从而滑动接头、舌形板和锚定板中的任一个可能遗漏,因而可能发生缺陷组装。
为了防止这种错误组装或缺陷组装等,例如在这些部件的组装工序之后,如果检查以查看在安全带中对应于座椅安全带装置的部件是否正确组装,那么至少可能防止缺陷组件被送入下一工序。然而,这种检验工序成本高并且并不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事实,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防止待与带部件组装的部件出现组装不良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是在这样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在通过将带部件插入具有供插入带部件的插入孔的组装部件内而将组装部件组装到带部件上的组装工序中使用,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包括:支承体,该支承体用于在允许带部件穿过插入孔的状态下支承外部形状互不相同的多种类型的组装部件中的特定组装部件;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用于将支承体引导至预定位置,该预定位置是在使带部件穿入插入孔时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位置;以及第一限制装置,该第一限制装置用于防止在已将不同于特定组装部件的错误组装部件安装在支承体上的时候支承体向插入位置运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与第一方面相关,其中第一限制装置包括干涉部分,该干涉部分用于在支承体被引导装置引导并向预定位置侧运动时与错误组装部件的一部分相干涉,从而通过干涉部分与错误组装部件的一部分的干涉而防止支承体向预定位置侧运动。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与第二方面相关,其中支承体包括装配孔,该装配孔能够在其内部容纳特定组装部件,并且当在其中容纳错误组装部件时能使错误组装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出,从而使干涉部分与错误组装部件的伸出装配孔的部分相干涉。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与第三方面相关,其中干涉部分与安装在支承体上的错误组装部件相干涉,以使错误组装部件从支承体掉出。
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与第四方面相关,其中支承体包括装配孔,该装配孔能够在其内部容纳特定组装部件,并且当在其中容纳错误组装部件时能使错误组装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出,从而使错误组装部件沿着干涉部分与错误组装部件相干涉的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与第五方面相关,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还包括设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第二限制装置,该第二限制装置用于在支承组装部件的支承体还未到达预定位置时与待穿过预定位置的带部件相干涉,从而防止带部件穿过预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与第六方面相关,其中第二限制装置包括设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通过被向预定位置运动的组装部件的推压而移出通过轨迹。
本实用新型第八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与第四方面相关,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还包括设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第二限制装置,该第二限制装置用于在支承组装部件的支承体还未到达预定位置时与待穿过预定位置的带部件相干涉,从而防止带部件穿过预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第九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与第八方面相关,其中第二限制装置包括设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通过被向预定位置运动的组装部件的推压而移出通过轨迹。
本实用新型第十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与第三方面相关,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还包括设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第二限制装置,该第二限制装置用于在支承组装部件的支承体还未到达预定位置时与待穿过预定位置的带部件相干涉,从而防止带部件穿过预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第十一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与第十方面相关,其中第二限制装置包括设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通过被向预定位置运动的组装部件的推压而移出通过轨迹。
本实用新型第十二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与第二方面相关,其中干涉部分与安装在支承体上的错误组装部件相干涉,以使错误组装部件从支承体掉出。
本实用新型第十三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与第十二方面相关,其中支承体包括装配孔,该装配孔能够在其内部容纳特定组装部件,并且当在其中容纳错误组装部件时能使错误组装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出,从而使错误组装部件沿着干涉部分与错误部件相干涉的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第十四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与第十三方面相关,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还包括设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第二限制装置,该第二限制装置用于在支承组装部件的支承体还未到达预定位置时与待穿过预定位置的带部件相干涉,从而防止带部件穿过预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第十五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与第十四方面相关,其中第二限制装置包括设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通过被向预定位置运动的组装部件的推压而移出通过轨迹。
本实用新型第十六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与第十二方面相关,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还包括设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第二限制装置,该第二限制装置用于在支承组装部件的支承体还未到达预定位置时与待穿过预定位置的带部件相干涉,从而防止带部件穿过预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第十七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与第十六方面相关,其中第二限制装置包括设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通过被向预定位置运动的组装部件的推压而移出通过轨迹。
本实用新型第十八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与第二方面相关,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还包括设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第二限制装置,该第二限制装置用于在支承组装部件的支承体还未到达预定位置时与待穿过预定位置的带部件相干涉,从而防止带部件穿过预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第十九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与第十八方面相关,其中第二限制装置包括设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通过被向预定位置运动的组装部件的推压而移出通过轨迹。
本实用新型第二十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与第一方面相关,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还包括设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第二限制装置,该第二限制装置用于在支承组装部件的支承体还未到达预定位置时与待穿过预定位置的带部件相干涉,从而防止带部件穿过预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一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与第二十方面相关,其中第二限制装置包括设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通过被向预定位置运动的组装部件的推压而移出通过轨迹。
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二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是这样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在通过将带部件插入具有供插入带部件的插入孔的组装部件内而将组装部件组装到带部件上的组装工序中使用,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包括:设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第二限制装置,该第二限制装置用于在组装部件还未到达通过轨迹上的预定位置的状态下与带部件相干涉,从而由于对带部件的干涉而防止带部件穿过预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三方面中提出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与第二十二方面相关,其中第二限制装置包括设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通过被向预定位置运动的组装部件的推压而移出通过轨迹。
当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将带部件插入组装部件的插入孔内时,安装有组装部件的支承体通过引导装置向带部件运动轨迹上的预定位置运动。在这种状态下,带部件穿过组装部件的插入孔,同时使带部件经过通过轨迹。
这里,支承体仅能够支承多个形状不同的组装部件中的特定组装部件。当将不符合支承体的错误部件安装在支承体上,并试图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引导件的引导使支承体向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预定位置运动时,安装有错误部件的支承体的运动受到第一限制装置的限制。
因此,当将错误部件安装在支承体上时,支承体不能向预定位置运动,从而错误部件不能到达预定位置。因此能防止出现允许带部件穿过错误部件的插入孔的组装不良。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如果在将不符合支承体的错误部件安装在支承体上的情况下试图使支承体在引导件的引导下向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预定位置运动,则安装在支承体上的错误部件受到第一限制装置的干涉部分的干涉。
因此,干涉部分与错误部件干涉,安装有错误部件的支承体的运动受到限制,从而能够防止出现允许带部件穿过错误部件的插入孔的组装不良。
在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在支承体中形成有一装配孔,组装部件容纳在该装配孔中。该装配孔对应于特定支承件的外形而形成,如果试图将错误部件置于装配孔中,则错误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会伸出装配孔。
如果在错误部件伸出装配孔的情况下试图使支承体在引导件的引导下向预定位置运动,则干涉部分与该部件的伸出装配孔的部分相干涉。因此,安装有错误部件的支承体的运动受到限制,从而能够防止出现允许带部件穿过错误部件的插入孔的组装不良。
在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如果在将不符合支承体的错误部件安装在支承体上的情况下试图使支承体在引导件的引导下向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预定位置运动,则安装在支承体上的错误部件受到干涉部分的干涉。
另外,当干涉部分与错误部件干涉时,错误部件掉出支承体。因此,安装有错误部件的支承体的运动受到限制,从而能够防止出现允许带部件穿过错误部件的插入孔的组装不良。
而且,由于错误部件掉出,因此省去了将错误部件从支承体拆下的工作。因此,即使错误地将错误部件安装在支承体上,也能够抑制工作效率的降低。
在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在支承体中形成有一装配孔,组装部件容纳在该装配孔中。该装配孔对应于特定支承件的外形而形成,如果试图将错误部件置于装配孔中,则错误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会伸出装配孔。
如果在错误部件伸出装配孔的情况下试图使支承体在引导件的引导下向预定位置运动,则干涉部分与该部件的伸出装配孔的部分相干涉。另外,受到干涉部分推压的错误部件在干涉部分的推压力下运动,并朝着支承体的外侧运动,从而以这种方式掉出支承体。
因此能够防止出现允许带部件穿过错误部件的插入孔的组装不良。
而且,由于错误部件掉出,因此省去了将错误部件从支承体拆下的工作。因此,即使错误地将错误部件安装在支承体上,也能够抑制工作效率的降低。
在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如果在其上未支承组装部件的支承体到达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预定位置,并且带部件试图在这种状态下通过预定位置,则带部件受到第二限制装置的干涉。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带部件不能通过预定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出现例如允许未组装有部件的带部件送入下一工序的组装不良。
而且,如果错误部件受到第一限制装置的干涉部分的干涉并掉出支承体,则很可能仅支承体到达预定位置。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当组装部件未安装在支承体上时带部件不能通过预定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出现允许未组装有部件的带部件送入下一工序的组装不良。
在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设置有用于形成第二限制装置的限制部件。如果在组装部件到达预定位置之前带部件试图通过预定位置,则布置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受到带部件的干涉。因此,限制了带部件通过预定位置。
另一方面,当组装部件向预定位置运动时,限制部件受到组装部件推压,通过该推压力,限制部件移出带的通过轨迹。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带部件经过通过轨迹,则其不受限制部件干涉。因此,带部件通过预定位置,并穿过组装部件的插入孔。
在本实用新型第八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如果在其上未安装有组装部件的支承体到达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预定位置,并且带部件试图在这种状态下通过预定位置,则带部件受到第二限制装置的干涉。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带部件不能通过预定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出现允许未组装有部件的带部件送入下一工序的组装不良。
而且,如果错误部件受到第一限制装置的干涉部分干涉并掉出支承体,则很可能仅支承体到达预定位置。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当组装部件未安装在支承体上时带部件不能通过预定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出现允许未组装有部件的带部件送入下一工序的组装不良。
在本实用新型第九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设置有用于形成第二限制装置的限制部件。如果在组装部件到达预定位置之前带部件试图通过预定位置,则布置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受到带部件的干涉。因此,限制了带部件通过预定位置。
另一方面,当组装部件向预定位置运动时,限制部件受到组装部件推压,通过该推压力,限制部件移出带的通过轨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带部件经过通过轨迹,则其不受限制部件干涉。因此,带部件通过预定位置,并穿过组装部件的插入孔。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如果在其上未安装有组装部件的支承体到达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预定位置,并且带部件试图在这种状态下通过预定位置,则带部件受到第二限制装置的干涉。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带部件不能通过预定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出现允许未组装有部件的带部件送入下一工序的组装不良。
而且,如果错误部件受到第一限制装置的干涉部分干涉并掉出支承体,则很可能仅支承体到达预定位置。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当组装部件未安装在支承体上时带部件不能通过预定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出现允许未组装有部件的带部件送入下一工序的组装不良。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一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设置有用于形成第二限制装置的限制部件。如果在组装部件到达预定位置之前带部件试图通过预定位置,则布置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受到带部件干涉。因此,限制了带部件通过预定位置。
另一方面,当组装部件向预定位置运动时,限制部件受到组装部件推压,通过该推压力,限制部件移出带的通过轨迹。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带部件经过通过轨迹,则其不受限制部件干涉。因此,带部件通过预定位置,并穿过组装部件的插入孔。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二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如果在将不符合支承体的错误部件安装在支承体上的情况下试图使支承体在引导件的引导下向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预定位置运动,则安装在支承体上的错误部件受到干涉部分的干涉。
另外,当干涉部分与错误部件相干涉时,错误部件掉出支承体。因此,安装有错误部件的支承体的运动受到限制,从而能够防止出现允许带部件穿过错误部件的插入孔的组装不良。
而且,由于错误部件掉出,因此省去了将错误部件从支承体拆下的工作。因此,即使错误地将错误部件安装在支承体上,也能够抑制工作效率的降低。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三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在支承体中形成有一装配孔,组装部件容纳在该装配孔中。该装配孔对应于特定支承件的外形而形成,如果试图将错误部件置于装配孔中,则错误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出装配孔。
如果在错误部件伸出装配孔的情况下试图使支承体在引导件的引导下向预定位置运动,则干涉部分与该部件的伸出装配孔的部分相干涉。另外,受到干涉部分推压的错误部件在干涉部分的推压力作用下运动,并朝着支承体的外侧运动,从而以这种方式掉出支承体。
因此能够防止出现允许带部件穿过错误部件的插入孔的组装不良。
而且,由于错误部件掉出,因此省去了将错误部件从支承体拆下的工作。因此,即使错误地将错误部件安装在支承体上,也能够抑制工作效率的降低。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四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如果在其上未安装有组装部件的支承体到达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预定位置,并且带部件试图在这种状态下通过预定位置,则带部件受到第二限制装置的干涉。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带部件不能通过预定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出现允许未组装有部件的带部件送入下一工序的组装不良。
而且,如果错误部件受到第一限制装置的干涉部分的干涉并掉出支承体,则很可能仅支承体到达预定位置。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当组装部件未安装在支承体上时带部件不能通过预定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出现允许未组装有部件的带部件送入下一工序的组装不良。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五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设置有用于形成第二限制装置的限制部件。如果在组装部件到达预定位置之前带部件试图通过预定位置,则布置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受到带部件的干涉。因此,限制了带部件通过预定位置。
另一方面,当组装部件向预定位置运动时,限制部件受到组装部件推压,通过该推压力,限制部件移出带的通过轨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带部件经过通过轨迹,则其不受限制部件干涉。因此,带部件通过预定位置,并穿过组装部件的插入孔。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六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如果在其上未安装有组装部件的支承体到达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预定位置,并且带部件试图在这种状态下通过预定位置,则带部件受到第二限制装置的干涉。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带部件不能通过预定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出现允许未组装有部件的带部件送入下一工序的组装不良。
而且,如果错误部件受到第一限制装置的干涉部分的干涉并掉出支承体,则很可能仅支承体到达预定位置。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当组装部件未安装在支承体上时带部件不能通过预定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出现允许未组装有部件的带部件送入下一工序的组装不良。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七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用于形成第二限制装置的限制部件设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如果在组装部件到达预定位置之前带部件试图通过预定位置,则布置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受到带部件的干涉。因此,限制了带部件通过预定位置。
另一方面,当组装部件向预定位置运动时,限制部件受到组装部件推压,通过该推压力,限制部件移出带的通过轨迹。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带部件经过通过轨迹,则其不受限制部件干涉。因此,带部件通过预定位置,并穿过组装部件的插入孔。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八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如果在其上未安装有组装部件的支承体到达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预定位置,并且带部件试图在这种状态下通过预定位置,则带部件受到第二限制装置的干涉。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带部件不能通过预定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出现允许未组装有部件的带部件送入下一工序的组装不良。
在本实用新型第十九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设置有用于构成第二限制装置的限制部件。如果在组装部件到达预定位置之前带部件试图通过预定位置,则布置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受到带部件的干涉。因此,限制了带部件通过预定位置。
另一方面,当组装部件向预定位置运动时,限制部件受到组装部件推压,通过该推压力,限制部件掉出带的通过轨迹。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带部件经过通过轨迹,则其不受限制部件干涉。因此,带部件通过预定位置,并穿过组装部件的插入孔。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十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如果在其上未安装有组装部件的支承体到达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预定位置,并且带部件试图在这种状态下通过预定位置,则带部件受到第二限制装置的干涉。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带部件不能通过预定位置。因此能够防止出现允许未组装有部件的带部件送入下一工序的组装不良。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一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设置有用于构成第二限制装置的限制部件。如果在组装部件到达预定位置之前带部件试图通过预定位置,则布置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受到带部件的干涉。因此,限制了带部件通过预定位置。
另一方面,当组装部件向预定位置运动时,限制部件受到组装部件推压,通过该推压力,限制部件移出带的通过轨迹。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带部件经过通过轨迹,则其不受限制部件干涉。因此,带部件通过预定位置,并穿过组装部件的插入孔。
当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二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将带部件穿入组装部件的插入孔内时,组装部件布置在带部件通过轨迹上的预定位置。在这种状态下,带部件经过通过轨迹,并且带部件插入到插入孔内。
这里,如果在组装部件到达预定位置之前的状态下带部件试图通过预定位置,则带部件受到第二限制装置的干涉,从而限制了带部件通过预定位置。
因此能够防止出现允许未组装有部件的带部件送入下一工序的组装不良。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十二方面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中,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设置有用于构成限制装置的限制部件。如果在组装部件到达预定位置之前带部件试图通过预定位置,则布置在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受到带部件的干涉。因此,限制了带部件通过预定位置。
另一方面,当组装部件向预定位置运动时,限制部件受到组装部件推压,通过该推压力,限制部件移出带的通过轨迹。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带部件经过通过轨迹,则其不受限制部件干涉。因此,带部件通过预定位置,并穿过组装部件的插入孔。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出现将部件与带部件组装的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的系统概略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的相关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对应于图2的立体图,表示安装在支承体的装配孔中的组装部件的状态。
图4是表示对应于支承体的安装孔的组装部件被安装在支承体的装配孔中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对应于图4的侧视图,表示在支承体的装配孔中安装了错误组装部件的状态。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的相关部件的主视图。
图7是对应于图6的主视图,表示支承体到达预定位置的状态,其中在支承体的装配孔中安装有对应于该装配孔的组装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的构成>
图1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10的整体构造。
如图1所示,组装不良防止装置10具有基台12。组成座椅安全带装置14的卷收器16布置在基台12的一端(图1中的横向左侧)。
作为带部件的长带形安全带18的纵向端部接合在卷收器16的卷轴中。将适量的安全带18从卷轴朝向基台12上的另一侧(图1中的横向右侧)拉出。
在基台12上,安装有舌形板支承装置20作为错误部件组装防止装置。在图2中,示出了舌形板支承装置20的立体图。如该图所示,舌形板支承装置20具有装置主体22。
装置主体22具有滑动底座24。滑动底座24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滑动底座24布置在基台12上,使其宽度方向沿着从基台12的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在滑动底座24的纵向端部处设有侧板26。
侧板26固定在滑动底座24上,并且侧板26的上端部从滑动底座24的顶面向上伸出。在滑动底座24上方形成有引导装置,并设置有用于构成第一限制装置的导轨28作为干涉部分。
导轨28具有底壁30。底壁30形成为板状,使其长侧沿着滑动底座24的纵向。底壁30的宽度方向相对于滑动底座24的厚度方向和滑动底座24的宽度方向倾斜。一对导壁32设在底壁30宽度方向的两端处。
所述一对导壁32从底壁30沿垂直方向延伸。因此,导轨28形成为沿向下并向滑动底座24宽度方向的一侧倾斜的方向开口的凹状。导轨28的纵向尺寸短于滑动底座24的纵向。
导轨28的一个纵向端部在滑动底座24上方紧固并固定到侧板26上。对应于导轨28,在滑动底座24中形成导槽34用于与导轨28一起形成引导装置。
导槽34形成在导轨28的开口方向(底壁30厚度方向的一侧)的延长上。导槽34在滑动底座24的上侧开口。导槽34的底部36是沿着与导轨28的底壁30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背侧)相同的方向倾斜的斜面,并且底部36与导轨28的底部30相对。
内壁38从导槽34的底部36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连续形成,并且指向垂直于底部36的方向,一个内壁38和另一内壁38的间距与所述一对导壁32的间距大致相同。导槽34也在滑动底座24的纵向两端开口,而且导轨28也在纵向两端开口。
将滑动板40作为支承体插入导槽34内部和导轨28内部。滑动板40形成为在平面图中的扁平矩形形状。横过滑动板40的尺寸比从导槽34的底部36至导轨28的底壁30的距离略短。
滑动板40的厚度尺寸设为略小于导轨28的所述一对导壁32的间距以及导槽34的内壁38的间距。因此,滑动板40在一个纵向端部布置于导轨28之间而另一纵向端部布置于导槽34之间的的状态下由导轨28和导槽34引导,并构造成沿滑动底座24的纵向滑动。
如图3所示,在滑动板40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中形成装配孔42,将作为待由带支承部件夹持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4中的组装部件的舌形板44装配在该装配孔42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将滑动板40在滑动底座24的另一纵向端部(与侧板26相对的端部)装配于导槽34中的状态下,将滑动底座24、导轨28和滑动板40的尺寸、以及在滑动板40中形成装配孔42的位置确定成,使得滑动板40可置于在滑动板40的比装配孔42更靠近侧板26的一侧的导轨28内。
因此,如果滑动板40滑动至装配孔42不与导轨28的导壁32相对的位置,则滑动板40保持装配在导轨28和导槽34内。因此,舌形板44能装配在装配孔内而不使滑动板40与导轨28和导槽34分离。
装配在装配孔42内的舌形板44具有基部46。基部46在沿着滑动板40的整个宽度方向的纵向上形成。在基部46中形成狭缝形插入孔48以供安全带18从中穿过。
另外,从基部46的纵向大致中央延伸有插入部分50,该插入部分待装配在未示出的带扣装置中。根据车型制备几种类型的舌形板44,并且各种类型的外周形状、厚度以及插入部分50相对于基部46的倾斜角均不同。
而且,如图2所示,在装配孔42的底部中形成有狭缝52。狭缝52在装配孔42的底部以及在滑动板40的与装配孔42的形成相对的一侧开口。
在舌形板44安装于装配孔42中的同时,形成在舌形板44的基部46中的插入孔48与狭缝52彼此相对,并且穿过插入孔48的安全带18能穿过狭缝52。
另外,如图4所示,狭缝52在相对于滑动板40厚度方向倾斜的状态下贯穿滑动板40。狭缝52的贯穿方向相对于滑动板40的厚度方向的倾角例如等于这样的角度,即,用90度减去导槽34的开口方向(底部36的方向)相对于滑动底座24顶面的倾角而得到的角度。因此,在将滑动板40装配在导槽34中的同时,狭缝52的贯穿角大致平行于滑动底座24的顶面。
如图2所示,狭缝52朝向滑动板40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开口,并且在安全带18穿过插入孔48和狭缝52的情况下,使装配到装配孔42中的舌形板44运动到滑动板40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将舌形板44从滑动板40取出,从而使安全带18移出狭缝52。
装配孔42允许仅装配多个舌形板44中的一个(特定)舌形板44,如果试图在装配孔42内装配错误的舌形板44,则舌形板44的外周形状与装配孔42的内周形状不匹配,从而舌形板44不能插入装配孔42内,或者如图5所示,如果错误舌形板44的基部46布置在装配孔42内部,则舌形板44的插入部分50伸出装配孔42外。
如图2所示,在装配孔42中,在滑动板40宽度方向的一端侧的内周处存在间隙。该内周的间隙部分对应于舌形板44的基部46,并且在舌形板44装配于装配孔42中的状态下,一部分基部46从滑动板40宽度方向的一端伸出。
因此,例如在将错误的舌形板44装配于装配孔42中的情况下,如果舌形板44的插入部分50伸出装配孔42外,则错误的舌形板44不受装配孔42的内周任何程度的干涉,从而能够滑动至滑动板40宽度方向的一侧,并滑出滑动板40。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将轴56安装在滑动底座24的另一纵向端部处。止动件58的底端可转动地支承在轴56上。该止动件是在平面图中大致矩形的板部件。在止动件58纵向前端处形成有在宽度方向的一端开口的切口60。
对应于切口60,在滑动底座24的一个纵向端部设置有支承轴62。当止动件58围绕轴56沿一个方向转动时,如图2所示,支承轴62位于切口60中。在这种状态下,止动件58由支承轴62支承,并限制了止动件58围绕轴56的进一步转动。
在限制止动件58转动的同时,止动件58在滑动底座24的另一纵向端部处遮盖导槽34的开口端的一部分。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滑动板40布置在导槽34与导轨28之间,则滑动板40不能从滑动底座24的另一纵向端部滑出。
另外,如图2所示,在侧板26中设有端点定位件64。端点定位件64固定在侧板26上,平行于滑动底座24的顶面并在滑动底座24顶面的上方。由于被导轨28和导槽34引导,滑动板40滑动至滑动底座24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部,并且当滑动板40到达运动端点时,端点定位件64抵靠(与之干涉)滑动板40。
而且,如图2所示,在滑动底座24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部,在滑动底座24的顶面处形成有导壁67。导壁67形成为面向滑动底座24的一个纵向侧的块状。
对应于导壁67,在滑动底座24的表面上设置有舌状带引导件66。带引导件66设在滑动底座24的离开导壁67的另一纵向侧。带引导件66与导壁67之间的间距略大于安全带18的宽度尺寸,安全带18作为插入形成在舌形板44中的插入孔48的带部件。
如图7所示,在滑动板40被导槽34和导轨28所引导而滑动直到其抵靠端点定位件64的状态下,装配在装配孔42中的舌形板44的插入孔48的一个纵向端部位于沿着导壁67的带引导件66侧的表面延长的线上,而插入孔48的另一纵向端部位于沿着带引导件66的导壁67侧的侧面延长的线上。
因此,安全带18布置在带引导件66与导壁67之间,安全带18由带引导件66和导壁67引导,并运动至舌形板44侧,从而安全带18穿过插入孔48。
或者,如图6所示,在装配于滑动板40的装配孔42中的舌形板44与带引导件66沿着滑动底座24的宽度方向彼此相对时,带引导件66位于从插入孔48沿着滑动底座24的宽度方向延长的线上。
这样,如果在带引导件66位于从插入孔48延长的线上的同时试图将安全带18插入到插入孔48中,则安全带18受到带引导件66干涉,从而安全带18不能穿过插入孔48。
即,带引导件66用作引导装置,用于在安全带18经过带引导件66与导壁67之间时引导安全带18,但是当舌形板44与带引导件66在滑动底座24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时,带引导件66用作如上所述防止安全带18插入到插入孔48中的插入限制装置。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沿着滑动底座24的宽度方向在导轨28的一侧设置有块状或板状支承件68。支承件68固定在侧板26上。支承件68具有形成第二限制装置的摆动件70作为限制部件。
摆动件70是厚度方向沿着滑动底座24的宽度方向的板状部件。摆动件70通过沿厚度方向贯穿的轴部件而装配到支承件68的纵向底端处,并且摆动件70关于该轴部件的贯穿位置自由摆动。
与摆动件70的前端相对应,在滑动板40中形成狭缝72。狭缝72形成在装配孔42宽度方向的一侧(侧板26侧)。狭缝72在滑动板40宽度方向的一侧开口,而且还在滑动板40的外侧和装配孔42的内侧开口。
狭缝72的内宽度尺寸大于摆动件70的厚度尺寸,并且当滑动板40在被导轨28和导槽34引导的情况下向侧板26侧滑动时,摆动件70的前端位于狭缝72内部。如果在没有舌形板44装配在装配孔42中的状态下,使滑动板40运动直到其抵靠端点定位件64,则摆动件70穿过狭缝72,并且摆动件70的前端位于装配孔42内部并在狭缝52纵向的中间部分与狭缝52相对。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卷收器16布置在基台12一端的状态下,作为错误部件组装防止装置的滑动接头支承装置80布置在基台12上的舌形板支承装置20与卷收器16之间。该滑动接头支承装置80的结构与舌形板支承装置20基本相同。
滑动接头支承装置80与舌形板支承装置20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舌形板支承装置20的滑动板40具有符合舌形板44的形状的装配孔42。
相比之下,滑动接头支承装置80的滑动板40具有符合滑动接头(未示出)形状的装配孔42,该滑动接头待作为带支承组装部件被夹持,从而与座椅安全带装置14中的舌形板44组装在一起。
作为错误部件组装防止装置的锚定板支承装置82布置在基台12上的舌形板支承装置20的另一侧并在滑动接头支承装置80的相对侧处,其结构也与舌形板支承装置20基本相同。
锚定板支承装置82与舌形板支承装置20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锚定板支承装置82的滑动板40具有符合锚定板(未示出)的形状的装配孔42,该锚定板待作为带支承组装部件被夹持,从而与座椅安全带装置14中的舌形板44组装在一起。
另外,在舌形板支承装置20与锚定板支承装置82之间设置有作为缝合装置的缝纫机84。该缝纫机设置在锚定板支承装置82附近,并且当安全带18穿过形成在锚定板中的插入孔并自身折回时,安全带18的折回部分与安全带18在插入孔主侧上的部分被一体缝合。
如图1所示,组装不良防止装置10具有作业指示装置86。作业指示装置86包括平板形的信息显示板(point table),以及用于保持信息显示板的支架(holder)(均未示出)。
信息显示板的指示面显示对于多种座椅安全带装置14中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4的组装中使用的文字和图案信息(所用部件的部件号和说明)。通过将信息显示板保持在支架处,操作人员可以确认用于组装工作的座椅安全带装置14的类型,以及组装工作中所用部件的部件号。
用于保持信息显示板的支架具有开关88,当信息显示板保持在支架上时,从开关88发出的指示信号Sp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开关88连接至控制装置90,并且从开关88发出的指示信号输入控制装置90。
控制装置90电连接至作为舌形板检测单元的磁性传感器92,磁性传感器92是设于舌形板支承装置20中的支承体检测单元的一种形式。磁性传感器92例如设在上述侧板26处。
磁性传感器92包括磁阻元件和永磁体,并且当装配于滑动板40的舌形板44由导轨28和导槽34引导并接近侧板26时,磁性传感器92的永磁体的磁性被吸引至舌形板44的金属(磁性材料)部分,从而穿过磁阻元件的磁性方向发生变化。
这样,当舌形板44接近磁性传感器92时,从磁性传感器92发出的舌形板检测信号Stp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还如图1所示,滑动接头支承装置80具有作为滑动接头检测单元的磁性传感器94(其作为支承体检测单元的一种形式),并且锚定板支承装置82具有作为锚定板检测单元的磁性传感器96(其作为支承体检测单元的一种形式)。
这些磁性传感器94、96的结构与磁性传感器92基本相同,并且当滑动接头或锚定板接近磁性传感器94或磁性传感器96时,从磁性传感器94或磁性传感器96发出的滑动接头检测信号Ssj或锚定板检测信号Sap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另外,控制装置90电连接至缝纫机84的开关98,并且从开关98发出的操作信号Os输入控制装置90。在操纵开关以操作缝纫机84时,从开关98发出的操作信号Os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另一方面,控制装置90电连接至驱动器100,并且从控制装置90发出的控制信号Sd输入驱动器100。这样,控制装置90接收信号Sp、Stp、Ssj、Sap和Os,并且当这些信号Sp、Stp、Ssj、Sap和Os全部变为高电平时,控制信号Sd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连接至控制装置90的驱动器100电连接至电源102和缝纫机84的电机,一旦将高电平的控制信号Sd输入驱动器100,驱动器100就将缝纫机84的电机切换至通电模式,从而开始缝纫机84的运转。
<该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通过说明组装不良防止装置10的操作来描述该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当通过使用组装不良防止装置10在安全带18中组装滑动接头、舌形板44和锚定板时,首先,在作业指示装置86的支架上拉起信息显示板。工作人员检查设置在作业指示装置86的支架上的信息显示板,并选择与组装作业中所用的滑动接头、舌形板44和锚定板相符的滑动板40。
例如,在舌形板支承装置20中,将基于在信息显示板的表面上显示的图案和文字所选择的滑动板40插在导槽34与导轨28之间。在这种状态下,如图2所示,滑动板40沿着滑动底座24的宽度方向朝与带引导件66相对的位置滑动。
接着,如图3和图6所示,在这种状态下,将舌形板44插入滑动板40的装配孔42内。另外,在将舌形板44插入装配孔42内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使滑动板40向侧板26侧滑动直到滑动板40抵靠端点定位件64。这样,在滑动板40向侧板26侧滑动时,摆动件70的前端进入狭缝72中。
然而,已经在装配孔42内部装配了舌形板44。这样,在滑动板40滑动时,进入狭缝72内的摆动件70的前端抵靠舌形板44,并被舌形板44推压而摆动,从而移出安全带18的通过轨迹(配置轨迹)。
在舌形板支承装置20、滑动接头支承装置80和锚定板支承装置82中使滑动板40向侧板26侧滑动的大致时候,将卷收器16放置在基台12的一端处。
卷收器16的卷轴已经接合在安全带18的纵向端侧。在这种状态下,将安全带18的前端插入安装在滑动接头支承装置80的滑动板40中的滑动接头的插入孔内。
因此,将安全带18的前端插入安装在舌形板支承装置20的滑动板40中的舌形板44的插入孔内。另外,将安全带18的前端插入安装在锚定板支承装置82的滑动板40中的锚定板的插入孔内。
这里,如上所述,在将滑动板40装配于导槽34中的同时,狭缝52的贯穿方向大致平行于滑动底座24的上侧。因此,安全带18可容易地穿过狭缝52,从而工作效率特别高。
使穿过锚定板插入孔的安全带18折回,并叠置在位于锚定板插入孔的底端侧处的安全带18上。在这种状态下,操纵缝纫机84的开关98。通过操纵开关98,从开关98发出的工作信号Os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另外,在这种状态下,因为信息显示板设置在作业指示装置86的支架上,所以从开关88发出的指示信号Sp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在这种状态下,将滑动接头、舌形板44和锚定板分别装配在舌形板支承装置20、滑动接头支承装置80和锚定板支承装置82的滑动板40中,并使每个滑动板40向侧板26侧滑动。
因此,在这种状态下,从舌形板支承装置20的磁性传感器92、滑动接头支承装置80的磁性传感器94和锚定板支承装置82的磁性传感器96发出的信号Stp、Ssj和Sap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即,在这种状态下,因为进入控制装置90的信号Stp、Ssj、Sap、Sp和Os均为高电平,所以从控制装置90发出的控制信号Sd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结果,当将高电平的控制信号Sd输入驱动器100时,驱动电流流入缝纫机84的电机,从而缝纫机84开始运转。
当这样启动缝纫机84时,安全带18在滑动板40的插入孔附近以叠置状态被缝合,从而完成将滑动接头、舌形板44和锚定板组装在安全带18中。
顺便提及,可能在舌形板支承装置20的滑动板40中装配有不符合滑动板40的装配孔42的内周形状的舌形板44,即,错误的舌形板44。
在组装不良防止装置10的舌形板支承装置20中,在将错误的舌形板44装配在滑动板40中的状态下,即使将错误的舌形板44的基部46装配在装配孔42中,插入部分50也会伸出装配孔42,如图5所示。因此,当安装有错误的舌形板44的滑动板40向侧板26侧滑动时,伸出装配孔42的插入部分50与导轨28的另一纵向端相干涉。
因此,如果将错误的舌形板44安装在滑动板40上,则基本上滑动板40不能向侧板26侧滑动。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试图通过朝向侧板26推压滑动板40而使滑动板40运动,则来自导轨28的另一纵向端侧的推压反作用力向侧板26的相对侧推压伸出装配孔42的舌形板44的插入部分50。
如上所述,当舌形板44的插入部分50伸出装配孔42外时,错误的舌形板44不受装配孔42的内周缘任何程度的干涉。因此错误的舌形板44在其插入部分50处受到来自导轨28另一纵向端的推压反作用力,并沿着与滑动板40的滑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对运动,并且在滑动板40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处掉出。
结果,错误的舌形板44不会到达安全带18的通过位置,从而安全带18不会穿入错误的舌形板44的插入孔48(即,不会出现组装错误)。
在错误的舌形板44掉出滑动板40之后,滑动板40可朝向侧板26滑动直到抵靠端点定位件64。或者,在从一开始就没有在装配孔42中装配舌形板44的状态下,滑动板40可朝向侧板26滑动直到抵靠端点定位件64。
在装配孔42中没有装配舌形板44的所述状态下,如果滑动板40朝向侧板26运动,则放置于狭缝72中的摆动件70不会抵靠舌形板44。因此,摆动件70的前端在不转动的情况下穿过狭缝72,并且摆动件70的前端进入装配孔42,并与形成在装配孔42底部中的狭缝52相对。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试图使安全带18穿入狭缝52中,则安全带18受摆动件70的干涉而不能穿过狭缝52。因此,如果在装配孔42中没有装配舌形板44的情况下使滑动板40朝向侧板26滑动直到抵靠端点定位件64,则安全带18不能穿过狭缝52。就不会发生未将舌形板44组装到安全带18上(即不会发生不良地遗漏部件)。
因此,如果在装配孔42中没有装配舌形板44的情况下使滑动板40朝向侧板26滑动直到抵靠端点定位件64,则磁性传感器92的永磁体的磁性不会受到舌形板44的金属部件的影响。因此,在这种状态下,从磁性传感器92发出的舌形板检测信号Stp不会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
因此,如果操纵缝纫机84的开关98,则驱动器100不会使驱动电流经过缝纫机84的电机,从而不会启动缝合操作。
通过使用舌形板支承装置20,有效地防止了出现缺陷组装,例如将安全带18穿入错误舌形板44的插入孔48中,或者未将舌形板44组装到安全带18上。
可想象的到其它情况,例如,在滑动板40的装配孔42中未装配舌形板44的情况下,在将安全带18布置于与安全带18的规定穿过位置(配置位置)不同的位置,例如在支承件68上方或侧板26外侧(侧板26的滑动底座24的相对侧)之后,试图使安全带18穿入舌形板44的插入孔48中。在这些与规定操作不同的操作的情况下,错误的舌形板44不能如上所述从滑动板40掉出。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滑动板40的装配孔42中未装配舌形板44,所以从磁性传感器92发出的舌形板检测信号Stp不会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缝纫机84的电机不会被驱动,从而不会启动缝合操作。
这样,防止了与规定操作不同的错误操作,并且可有效地防止组装错误的舌形板44或者由于错误操作而未组装舌形板。
同样,滑动接头支承装置80和锚定板支承装置82也具有与上述舌形板支承装置20相同的效果和作用。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10中,可有效地防止错误组装或者未能组装舌形板44、滑动接头或锚定板。
在本实施例中,磁性传感器92至96用作支承体检测单元,例如舌形板检测单元、滑动接头检测单元和锚定板检测单元,但是在错误部件组装防止装置中的支承体检测单元不仅仅限于磁性传感器92至96。例如,只要直接或间接地检测到安装有舌形板44的滑动板40到达安全带18的配置位置(通过位置),支承体检测单元就不受具体限制。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未应用,例如控制装置90可设计成使得控制信号Sd不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除非将与设置在作业指示装置86的支架上的信息显示板所指示的舌形板44、滑动接头和锚定板相符合的滑动板40装配在舌形板支承装置20、滑动接头支承装置80和锚定板支承装置82的各个滑动底座24的导槽34中。
作为这种配置的一个示例,在导槽34的底部36中设置有多个固定触点,并且在滑动板40的与底部36相对的端部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滑动触点,所述滑动触点通过滑动并且与底部36中的所述多个固定触点中的一些接触而导通。由滑动板40的滑动触点形成的图案根据舌形板44的类型而改变,并且控制装置90检测可与所述一个或多个滑动触点滑动接触的固定触点。而且,底部36的所述多个固定触点设置在支承信息显示板的支架中,各个信息显示板具有可动触点,所述可动触点在设置信息显示板时通过运动并与支架的所述多个固定触点中的一些接触而导通。信息显示板的可动触点的图案也根据舌形板44的类型而改变,并且控制装置90检测与可动触点接触的支架的固定触点。
控制装置90将与滑动触点导通的底部36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固定触点和支架的与可动触点导通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固定触点进行比较,确定所选的滑动板40是否符合目标信息显示板,如果所选的滑动板40不符合目标信息显示板,则操作警告装置,例如单独设置的告警灯或告警声,从而通知工作人员所选的滑动板40不符合目标信息显示板,或者如果来自开关98的操作信号Os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则控制驱动器来操作缝纫机以保持缝纫机84的断电状态。在这种配置中,可有效地防止由于错误选择滑动板40而组装错误的舌形板44。
附图标记说明
10    组装不良防止装置
18    安全带(带部件)
28    导轨(引导装置,第一限制装置,干涉部分)
34    导槽(引导装置)
40    滑动板(支承体)
42    装配孔
44    舌形板(组装部件)
48    插入孔
70    摆动件(限制部件,第二限制装置)

Claims (23)

1.一种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在通过将带部件插入具有供插入所述带部件的插入孔的组装部件内而将所述组装部件组装到所述带部件上的组装工序中使用,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包括:
支承体,该支承体用于在允许所述带部件穿过所述插入孔的状态下支承外部形状互不相同的多种类型的组装部件中的特定组装部件;
引导装置,该引导装置用于将所述支承体引导至预定位置,该预定位置是在使所述带部件穿入所述插入孔时所述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位置;以及
第一限制装置,该第一限制装置用于防止在已将不同于所述特定组装部件的错误组装部件安装在所述支承体上的时候所述支承体向插入位置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制装置包括干涉部分,该干涉部分用于在所述支承体被所述引导装置引导并向所述预定位置侧运动时与所述错误组装部件的一部分相干涉,从而通过所述干涉部分与所述错误组装部件的一部分的干涉而防止所述支承体向所述预定位置侧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包括装配孔,该装配孔能够在其内部容纳所述特定组装部件,并且当在其中容纳所述错误组装部件时能使所述错误组装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出,从而使所述干涉部分与所述错误组装部件的伸出所述装配孔的部分相干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部分与安装在所述支承体上的错误组装部件相干涉,以使所述错误组装部件从所述支承体掉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包括装配孔,该装配孔能够在其内部容纳所述特定组装部件,并且当在其中容纳所述错误组装部件时能使所述错误组装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出,并使所述错误组装部件沿着所述干涉部分与所述错误组装部件相干涉的方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第二限制装置,该第二限制装置用于在支承所述组装部件的支承体还未到达所述预定位置时与待穿过所述预定位置的带部件相干涉,从而防止所述带部件穿过所述预定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制装置包括设在所述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通过被向所述预定位置运动的组装部件的推压而移出所述通过轨迹。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第二限制装置,该第二限制装置用于在支承所述组装部件的支承体还未到达所述预定位置时与待穿过所述预定位置的带部件相干涉,从而防止所述带部件穿过所述预定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制装置包括设在所述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通过被向所述预定位置运动的组装部件的推压而移出所述通过轨迹。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第二限制装置,该第二限制装置用于在支承所述组装部件的支承体还未到达所述预定位置时与待穿过所述预定位置的带部件相干涉,从而防止所述带部件穿过所述预定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制装置包括设在所述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通过被向所述预定位置运动的组装部件的推压而移出所述通过轨迹。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部分与安装在所述支承体上的错误组装部件相干涉,以使所述错误组装部件从所述支承体掉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包括装配孔,该装配孔能够在其内部容纳所述特定组装部件,并且当在其中容纳所述错误组装部件时能使所述错误组装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出,并使所述错误组装部件沿着所述干涉部分与所述错误组装部件相干涉的方向运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第二限制装置,该第二限制装置用于在支承所述组装部件的支承体还未到达所述预定位置时与待穿过所述预定位置的带部件相干涉,从而防止所述带部件穿过所述预定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制装置包括设在所述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通过被向所述预定位置运动的组装部件的推压而移出所述通过轨迹。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第二限制装置,该第二限制装置用于在支承所述组装部件的支承体还未到达所述预定位置时与待穿过所述预定位置的带部件相干涉,从而防止所述带部件穿过所述预定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制装置包括设在所述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通过被向所述预定位置运动的组装部件的推压而移出所述通过轨迹。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第二限制装置,该第二限制装置用于在支承所述组装部件的支承体还未到达所述预定位置时与待穿过所述预定位置的带部件相干涉,从而防止所述带部件穿过所述预定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制装置包括设在所述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通过被向所述预定位置运动的组装部件的推压而移出所述通过轨迹。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还包括设在所述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第二限制装置,该第二限制装置用于在支承所述组装部件的支承体还未到达所述预定位置时与待穿过所述预定位置的带部件相干涉,从而防止所述带部件穿过所述预定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制装置包括设在所述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通过被向所述预定位置运动的组装部件的推压而移出所述通过轨迹。
22.一种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在通过将带部件插入具有供插入所述带部件的插入孔的组装部件内而将所述组装部件组装到所述带部件上的组装工序中使用,该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包括:
设在所述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第二限制装置,该第二限制装置用于在所述组装部件还未到达所述通过轨迹上的预定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带部件相干涉,从而由于与所述带部件的干涉而防止所述带部件穿过所述预定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组装不良防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制装置包括设在所述带部件的通过轨迹上的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通过被向所述预定位置运动的组装部件的推压而移出所述通过轨迹。
CN200620133439.2U 2005-11-09 2006-10-11 组装不良防止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54580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25188 2005-11-09
JP2005325188A JP4648157B2 (ja) 2005-11-09 2005-11-09 組付不良発生防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54580Y true CN200954580Y (zh) 2007-10-03

Family

ID=3802305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2013343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54580Y (zh) 2005-11-09 2006-10-11 组装不良防止装置
CN200610132204.6A Pending CN1962176A (zh) 2005-11-09 2006-10-11 组装不良防止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32204.6A Pending CN1962176A (zh) 2005-11-09 2006-10-11 组装不良防止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13688A1 (zh)
JP (1) JP4648157B2 (zh)
CN (2) CN200954580Y (zh)
CA (1) CA2627494A1 (zh)
CZ (1) CZ2008351A3 (zh)
WO (1) WO20070550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07531B1 (en) * 2009-10-22 2014-04-29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Storage device assembly fixture
CN107520776B (zh) * 2017-08-13 2020-10-30 李伟平 一种物联网专用器械
CN118809116B (zh) * 2024-07-31 2024-12-20 万丰镁瑞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仪表盘横梁支架装配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94237A (en) * 1971-12-14 1974-02-26 J Hernandez Apparatus for laying shingles or the like
FR2171584A5 (zh) * 1972-02-04 1973-09-21 Crouzet Sa
US3872644A (en) * 1973-06-22 1975-03-25 Grace W R & Co Apparatus for packaging random-sized articles
US4061286A (en) * 1976-06-14 1977-12-06 King Instrument Corporation Automatic cassette loader
US4323204A (en) * 1978-05-15 1982-04-06 Juichiro Takada Belt clamps for vehicle passenger restraint belts
US4185855A (en) * 1978-05-15 1980-01-2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Passive seat belt system
US4502710A (en) * 1978-06-08 1985-03-05 Takata Kogyo Co., Ltd. Lockable moving belt anchor for passive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belt systems
US4521034A (en) * 1978-06-08 1985-06-04 Takata Corporation Lockable moving belt anchor for passive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belt systems
US4268068A (en) * 1978-08-16 1981-05-19 Toyota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assive seatbelt system
US4216845A (en) * 1978-08-17 1980-08-12 Onori Vito M Circular food service conveyor
US4334701A (en) * 1979-04-11 1982-06-15 Juichiro Takada Coupling for a vehicle seat belt
US4274657A (en) * 1979-05-21 1981-06-23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Vehicle passive occupant restraining system
DE3018442A1 (de) * 1980-05-14 1981-11-19 P.A. Rentrop Hubbert & Wagner, Fahrzeugausstattungen GmbH &Co KG, 3060 Stadthagen Vorrichtung zur verstellung eines der schulter eines fahrzeuginsassen zugeorneten anlenkpunktes eines sicherheitsgurtes
US4359236A (en) * 1980-10-20 1982-11-1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Guide ring assembly for seat belts
ATE20029T1 (de) * 1982-10-13 1986-06-15 Rovema Gmbh Foerderband, insbesondere fuer die verwendung in verpackungsanlagen.
US4480854A (en) * 1982-11-08 1984-11-06 Gateway Industries, Inc. Free-falling, self-locking adjustable tip assembly
US4534843A (en) * 1983-01-28 1985-08-13 Technic, Inc. Apparatus for electroplating and chemically treating contact elements of encapsulated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their like
US4544061A (en) * 1983-10-11 1985-10-01 Rexnord Inc. Belt press
US4633778A (en) * 1985-01-03 1987-01-06 The Boeing Company Surface minelaying system for craft of opportunity
US4675956A (en) * 1986-03-24 1987-06-30 Randy Cohen Safety seat belt buckle
JPH01310825A (ja) * 1987-08-31 1989-12-14 Morito Kk ファスナー部品供給切換装置
JP2004074377A (ja) * 2002-08-22 2004-03-11 Tokai Rika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
JP3824999B2 (ja) * 2003-01-23 2006-09-20 オートリブ・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388330B2 (ja) * 2003-09-01 2009-12-24 カーテクノロジー有限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の交換方法
US20060032730A1 (en) * 2004-08-13 2006-02-16 Kaufman Paul J Belt conveyor apparatus
US7947160B2 (en) * 2004-08-13 2011-05-24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System for coating objects
CA2770498C (en) * 2006-07-12 2015-07-21 Jean Despres Endless track suspens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2176A (zh) 2007-05-16
CZ2008351A3 (cs) 2008-10-22
CA2627494A1 (en) 2007-05-18
WO2007055050A1 (en) 2007-05-18
JP4648157B2 (ja) 2011-03-09
JP2007130713A (ja) 2007-05-31
US20090113688A1 (en) 2009-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51164A (zh) 元件供给板收容体及元件供给装置
CN1088420C (zh) 薄板圆盘形工件的两面磨削装置
CN1223060C (zh) 端子压折装置
CN1117670C (zh) 由装在导轨上的可拆卸式座椅组成的车辆座椅总成
CN200954580Y (zh) 组装不良防止装置
CN1152811C (zh) 集成电路组件处理器的托板搬运装置及其搬运方法
CN1868833A (zh) 物品收纳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67317C (zh) 部件安装装置及方法
CN1591816A (zh) 基板处理装置及基板处理方法
CN1394336A (zh) 记录再生装置的装盘装置
CN103404251A (zh) 用于电子部件安装设备的底部接收销模块、基板底部接收设备及基板底部接收方法
CN1902108A (zh) 具有活动夹持器的输送机和相关的输送机链环
CN1639406A (zh) 多水平针绗缝机与方法
CN1203225C (zh) 绣花机
CN1774167A (zh) 元件安装机的带进料器和用带进料器自动设定带的初始位置的方法
CN1236342A (zh) 平台型打印机
CN1784277A (zh) 穿孔装置、穿孔用金属模具、穿孔方法以及穿孔用金属模具的定位固定方法
CN2819373Y (zh) 盘片搬送装置
CN1276335A (zh) 电梯装置
CN1942059A (zh) 标记识别方法和印刷装置
CN101037832A (zh) 图案缝缝纫机的送料装置
CN1583531A (zh) 输送装置
CN2802652Y (zh) 盘片播放装置
CN1705544A (zh) 打孔装置
CN1233679A (zh) 缝纫机的中压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03

Termination date: 200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