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41516Y - 电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0941516Y CN200941516Y CNU2006200744309U CN200620074430U CN200941516Y CN 200941516 Y CN200941516 Y CN 200941516Y CN U2006200744309 U CNU2006200744309 U CN U2006200744309U CN 200620074430 U CN200620074430 U CN 200620074430U CN 200941516 Y CN200941516 Y CN 200941516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chip module
- conducting
- electric
- termina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芯片模块、电路板及电连接器,其中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以收容相应的导电端子。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时,芯片模块及电路板上的每一导电元件都与至少两个导电端子同时接触,可消除端子的正位度偏差对电性连接稳定性的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行业,用以电性导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电连接器一般至少包括一绝缘本体及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通过导电端子分别与芯片模块和电路板的导电部位电性导接,从而实现芯片模块与电路板的电性连接。同时,根据不同的需要,电连接器除绝缘本体外还可增设其它附件(如加强框,绝缘本体容置其中以加强电连接器的可靠性;固定芯片模块的盖体等)。
请参考图1,为一种现有电连接器的局部视图,其包括绝缘本体1’和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导电端子2’,每个端子收容槽10’内各收容有一个导电端子2’。导电端子2’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力臂以及连接两力臂的过渡部20’,其中一力臂的末端设有一弧形的接触部21’,该导电端子2’依靠两力臂的弹性力卡持在端子收容槽10’内,接触部21’与电路板上的导电片3’接触,导电端子2’于过渡部20’上还形成一导接部(未标号)与芯片模块上的导电片(未图示)电性接触,从而实现芯片模块与电路板的电性导接。
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电连接器在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时,每一导电端子2’与电路板上及芯片模块上的一个导电片电性接触,由于端子2’是依靠一对相对设置的力臂的弹性力卡持在绝缘本体1’内的,因此当芯片模块组装至电连接器时,芯片模块对端子2’的压力容易使端子2’的正位度产生误差,特别是端子2’的力臂过长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进而导致电性接触的不稳定。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电连接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可以解决电连接器因导电端子的正位度偏差导致电性接触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芯片模块、电路板及电连接器,其中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收容在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电连接器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时,芯片模块及电路板上的每一导电元件都能与至少两个导电端子同时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至少具有以下优点:电连接器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时,芯片模块及电路板上的每一导电元件都与至少两个导电端子同时接触,可以避免电连接器因端子正位度尺寸的偏差而导致电性接触不稳定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连接器端子容置于绝缘本体内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其中一个端子被单独显示出来。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端子容置于绝缘本体内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端子容置于绝缘本体内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同一个端子收容槽内收容有两个端子。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具有双接触部的端子容置于绝缘本体内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电路板3、芯片模块4及电连接器5,其中该电连接器5包括绝缘本体51以及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51的导电端子52。
绝缘本体51大致呈方形构造,包括中部的导电区511以及自导电区511周侧向上延伸形成四侧壁512,其中导电区511上阵列设置有若干端子收容槽5110,该端子收容槽5110内收容有导电端子52。四侧壁512的两相邻侧壁上设有两处弹性臂5121,其末端有方形的凸台,另外两侧壁的内壁上分别有两处方形的定位部5122,弹性臂5121和定位部5122用以在承载芯片模块4时将其定位并且给予一对方向垂直的弹力对其固定。
端子52由弹性导电材料冲裁后弯折而成,其大致呈“L”形,包括位于中间底部的大致呈“C”形的过渡部520,自过渡部520一端延伸而出的第一力臂521以及由过渡部520另一端延伸而出与第一力臂521相对设置的第二力臂522;其中第一力臂521的自由末端朝向第二力臂522所在一侧弯曲形成接触部5210以与电路板3的导电片31电性导接,端子52于过渡部520与第二力臂522之间形成另一接触部(未标号)以与芯片模块4的导电元件41电性导接。
请参考图4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端子52依靠第一力臂521和第二力臂522的弹性力将其固定在绝缘本体51内。当电连接器5电性连接芯片模块4至电路板3时,至少两个相邻的端子52与电路板3上的同一个导电片31电性接触;同样的与芯片模块4上的同一导电元件41电性接触,因此电路板3或芯片模块4上的每一个导电元件均与至少两个导电端子52电性接触。此外,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式使电路板3或芯片模块4上的每一导电元件均与至少两个导电端子52电性接触,如图6所示,即每一个端子收容槽5110内都至少收容有两个导电端子52,同一个端子收容槽5110内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端子52与对应的同一导电元件电性导接,如此也能实现每一导电元件均与至少两个导电端子52电性接触的目的。
由于电路板3及芯片模块4的每一个导电元件都同时与至少两个导电端子52同时接触,可避免端子力臂偏摆造成的正位度问题,保证得到稳定的电性接触,降低产品不导通的风险。
有必要指出一种特别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件的相邻端子收容槽5110内的两个端子52可以通过一连接部6连接在一起(此时相邻的两个端子收容槽5110互相连通)或者同一个端子收容槽5110内的两个端子52的第一力臂521可以通过一连接部6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图7所示的具有双接触力臂的端子,因此该端子上具有两处接触部。因此,电连接器5电性连接晶片模块4至电路板3时,电路板3及芯片模块4的每一处导电元件都同时与该端子的两处接触部接触,同样可避免端子力臂偏摆造成的正位度问题,保证得到稳定的电性接触,降低产品不导通的风险,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Claims (5)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芯片模块、电路板及电连接器,其中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上设有端子收容槽以收容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电连接器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板时,芯片模块及电路板上的每一导电元件都与至少两个导电端子同时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每一个端子收容槽内均收容有两个端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大致呈方形,包括中部的导电区及由导电区四周向上延伸而成的四侧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过渡部以及由过渡部的两端延伸而出相对设置的第一力臂、第二力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端子的第一力臂通过一连接部连接在一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6200744309U CN200941516Y (zh) | 2006-06-23 | 2006-06-23 | 电连接器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6200744309U CN200941516Y (zh) | 2006-06-23 | 2006-06-23 | 电连接器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0941516Y true CN200941516Y (zh) | 2007-08-29 |
Family
ID=38747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620074430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41516Y (zh) | 2006-06-23 | 2006-06-23 | 电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0941516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17466A (zh) * | 2013-02-28 | 2013-05-22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2006
- 2006-06-23 CN CNU2006200744309U patent/CN200941516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17466A (zh) * | 2013-02-28 | 2013-05-22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252205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709729A (zh) | 连接端子、同轴电连接器及其接线结构 | |
CN201112688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0997486Y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2585983U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104682053A (zh) | 电池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CN201515054U (zh) | 板端电连接器 | |
CN201266708Y (zh) | 电连接器端子 | |
CN201682094U (zh)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CN20192778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0941516Y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687871Y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201315361Y (zh) | 电路板连接器 | |
CN201004522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717404U (zh) | 导电端子 | |
US7284993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rray | |
CN201549747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884575Y (zh) | 电连接器端子 | |
CN20210321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682649Y (zh) | 电子卡连接器 | |
CN2587076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029113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1227040B (zh) | 电连接器端子 | |
CN20149867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5869867U (zh) | 一种刺破式端子及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29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