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65521B - 用于上行链路增强专用信道的冗余版本实现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上行链路增强专用信道的冗余版本实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65521B CN1965521B CN2005800189188A CN200580018918A CN1965521B CN 1965521 B CN1965521 B CN 1965521B CN 2005800189188 A CN2005800189188 A CN 2005800189188A CN 200580018918 A CN200580018918 A CN 200580018918A CN 1965521 B CN1965521 B CN 19655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vn
- cfn
- network element
- data
- tti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7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Stereo-Broadcasting Method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UL)增强专用信道(E-DCH)的冗余版本实现的方法,其实现方法是,根据连接帧号(CFN)、所处理的HARQ (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的最大数目NARQ和冗余版本的数目NRV来计算冗余版本号(RVN)。代替在UL上用带外信号通知RV参数,该RVN是通过使用简单规则由网元确定的,该简单规则确保对于同一HARQ进程绝不连续使用相同的RVN,并且一对于个HARQ进程使用所有可能的RV号。
Description
优先权和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期为2004年5月6日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号10/840,760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移动通信网络,更具体地,涉及上行链路增强专用信道的冗余版本实现。
背景技术
1.技术领域和背景
在方便从网络到用户设备(UE)的无线链路的方向的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中,借助于用于支持增量冗余(IR)的两级速率匹配创建不同的冗余版本。两级速率匹配的第一级对传输块打孔,以适合UE软缓冲器(它是在连接开始时配置的,还取决于UE的能力)。第二级用于生成用于增量冗余(IR)的不同冗余版本。它使用重复或打孔。其它细节请参阅“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Multiplexing and channelcoding(FDD)”,3GPP TS 25.212,部分4.5.4。两级速率匹配同时支持追赶合并和增量冗余。
对于方便从UE到网络(例如,网元)的无线链路的方向的上行链路(UL)增强专用信道(UL E-DCH),可使用类似机制生成不同的冗余版本,以便在上行链路上使用IR。
2.问题表述
对于位于网元(例如,节点B,或者称为基站)的HARQ(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合并,有关冗余版本(RV)的知识是解码处理的关键。错误的RV值导致反作用(例如,软缓冲器的讹误)。
3.现有技术
因为有关RV的知识是解码处理(位于节点B的HARQ合并)的关键,所以第一个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是借助于强大的前向纠错(信道编码)和强大的错误检测(通过使用大量CRC)在带外用信号通知RV(独立于数据本身发送的信令)。带外信令意指独立于数据本身发送的信令。它通常是用它自己的CRC(循环冗余校验)进行保护的,并且该信道是独立于数据信道编码的。它也可以在独立的物理信道(类似于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共享控制信道)上发送,或者可选地,可以通过使用例如不同的传输信道或物理层报头结构,在与数据相同的物理信道(例如,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上发送。不幸的是,使用带外信令会导致显著的系统开销,这会转换为显著的容量损失。
在报告R1-040207-“Feasibility of IR Schemes for Enhanced UplinkDCH in SHO”,3GPP TSG RAN WG1 Meeting#36中,西门子公司提出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该报告指出,为了避免信令问题,应该隐含地计算RV参数,并且其实现方式可以是,例如根据连接帧号(CFN)确定该参数。除此之外,发明人为P.Decker的美国专利号5,946,320,“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acket Data with Hybrid FEC/ARG Type II”,提出了把RV绑定到帧编号中。
图1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上行链路增强专用信道的冗余版本实现的框图的其中一个示例。根据现有技术,除用户设备10向网元(节点B)12的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14发送的正常上行链路(UL)数据信号22之外,用户设备10还通过使用例如独立的上行链路(UL)信令信道,提供包含冗余版本(RV)参数(例如,冗余版本号,RVN)的带外RV信号15。
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14对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信号22中包含的数据执行解码和合并,并通过使用所述带外RV信号15生成校正数据,并且与(如果它是接收的)对于上行链路数据信号22中包含的数据是冗余数据的先前接收的、(例如,通过使用软缓冲器)存储的数据相合并。在执行所述解码之后,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14根据预定准则确定该校正数据是否是可接受的。如果根据所述预定准则该校正数据是可接受的,则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14向另一个目的地(例如,诸如无线网络控制器的另一个网元)发送包含所述校正数据的校正数据信号30。然而,如果根据所述预定准则该校正数据不是可接受的,则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14向用户终端10发送重复请求信号28,以便再次发送所述数据的另一个冗余版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移动电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专用信道的冗余版本实现的新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用于计算冗余版本号RVN以实现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协议的方法,该协议使用用于在包含发送器和接收器的通信系统中传送的数据的多个冗余版本并且带有该发送器和该接收器熟知的连接帧号CFN,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该接收器和该发送器提供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冗余版本的数目NRV;由该发送器根据该连接帧号CFN、该自动重复请求进程之数目NARQ和该冗余版本之数目NRV来计算与所述数据相对应的冗余版本号RVN;以及由该接收器根据该连接帧号CFN、该自动重复请求进程之数目NARQ和该冗余版本之数目NRV来计算冗余版本号RVN,其中所述RVN用于指示从所述发送器发送以及所述接收器接收了所述数据的哪个冗余版本。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该冗余版本号RVN可以按如下方式计算(规则1):
如果(NARQ mod 2+NRV mod 2)=0,
否则,RVN=CFN′mod NRV,
并且CFN′=CFN,如果CFN指其传输时间间隔TTI为10ms的无线帧,
否则,CFN′=10ms/TTI*CFN+SFN,
其中10ms mod TTI=0且SFN是子帧号,对于每个所述冗余版本号RVN,子帧号SFN是从0到10ms/TTI的渐增为1的整数。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该冗余版本号RVN可以按下述方式进行计算(规则2):
其中,算符朝着-∞方向对x进行四舍五入,亦即,满足的整数,
并且CFN′=CFN,如果CFN指其传输时间间隔TTI为10ms的无线帧,
否则,CFN′=10ms/TTI*CFN+SFN,
其中10ms mod TTI=0且SFN是子帧号,对于每个所述冗余版本号RVN,子帧号SFN是从0到10ms/TTI的渐增为1的整数。
更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该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所述冗余版本的数目NRV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向该接收器和该发送器提供的,或者所述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所述冗余版本的数目NRV可以是基于预先存在的系统标准,在该接收器中和在该发送器中永久性地预先设置的。
仍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由该发送器计算该冗余版本号RVN的步骤还可以包括,根据所述计算的RVN对所述数据进行编码,并且向该接收器发送所述编码数据。此外,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基于该计算的RVN对所述数据进行解码,以及可选地,将所述数据与所述数据的先前接收的冗余版本相合并。
仍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该接收器可以是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设备,所述发送器可以是所述移动通信系统的网元,并且所述数据可以是通过下行链路(DL)信道发送的。
仍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通过发送参数信号,系统管理员可以向用户设备的发端RV计算模块,向网元的RV计算模块和向该网元的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提供该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所述冗余版本的数目NRV,并且其中由该发送器计算该冗余版本号RVN的所述步骤可以由该发端RV计算模块执行,并且由该接收器计算该冗余版本号RVN的所述步骤可以由该RV计算模块执行。此外,由该用户设备计算该冗余版本号RVN的步骤还可以包括,根据所述计算的RVN对所述数据进行编码,以及向该网元的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发送包含所述编码数据的上行链路数据信号。更进一步,由该RV计算模块计算该冗余版本号RVN的步骤还包括,向该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提供一个包含所述冗余版本号RVN的RVN信号。仍然更进一步,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由该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对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信号中包含的数据进行解码,以及可选地将所述数据与对于先前计算的RVN的相同数据的先前接收的冗余版本相合并,以生成校正数据。此外,该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对所述数据进行该解码和合并之后,根据预定准则确定所述校正数据是否是可接受的。仍然更进一步,如果根据所述预定准则该校正数据不是可接受的,则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由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向该用户设备发送重复请求信号,以便再次发送所述数据的另一个冗余版本。
仍然更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该RV计算模块可以是该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的一部分。
仍然更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该网元可以是移动通信系统的节点B或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移动通信系统的网元,带有该网元熟知的连接帧号CFN,该网元包括:RV计算模块,选择响应于包含有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冗余版本的数目NRV的参数信号,用于提供包含有根据所述连接帧号CFN、该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该冗余版本的数目NRV来计算的冗余版本号RVN的RVN信号;以及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响应于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信号,响应于该参数信号和响应于所述RVN信号,用于基于所述RVN信号对所述数据进行解码和生成校正数据。
仍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该上行链路数据信号可以是由用户设备提供的。
仍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信号的解码还基于,由该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将所述数据与对于先前计算的RVN的所述数据的先前接收的冗余版本相合并以生成所述校正数据。
仍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如果根据预定准则所述校正数据不是可接受的,则所述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可以向该用户设备发送重复请求信号,以便再次发送所述数据的另一个冗余版本。
仍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该网元可以是移动通信系统的节点B或基站。
仍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该RV计算模块可以是该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的一部分。
仍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该参数信号可以是由系统操作员提供的,或者所述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所述冗余版本的数目NRV可以是基于预先存在的系统标准,在该网元中永久性地预先设置的。
仍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该RVN可以是使用根据本发明之第一方面的规则1或规则2计算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设备,带有该用户设备熟知的连接帧号CFN,该用户设备包括:发端RV计算模块,选择响应于包含有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冗余版本的数目NRV的参数信号,根据所述连接帧号CFN、该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该冗余版本的数目NRV来计算冗余版本号RVN,其中所述用户设备提供包含有根据所述计算的RVN编码的数据的上行链路数据信号。
仍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该参数信号可以是由系统管理员提供的,或者所述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所述冗余版本的数目NRV可以是基于预先存在的系统标准,在该用户设备中永久性地预先设置的。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向网元提供该上行链路数据信号。
更进一步,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该用户设备可以响应于来自网元的重复请求信号提供包含有所述数据的另一个冗余版本的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信号。
仍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该RVN可以是使用根据本发明之第一方面的规则1或规则2计算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包含有发送器和接收器的通信系统,带有该发送器和该接收器熟知的连接帧号CFN,用于实现混合自动重复请求(ARQ)协议,该协议使用多个冗余版本以用于基于计算冗余版本号RVN来校正传输的数据,该通信系统包括:用户设备,选择响应于包含有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冗余版本的数目NRV的参数信号,用于根据该连接帧号CFN、该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该冗余版本的数目NRV来计算该冗余版本号RVN,并且用于提供包含有对于所述计算的RVN编码的数据的上行链路数据信号;以及网元,响应于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信号并且选择响应于该参数信号,用于根据该连接帧号CFN、该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该冗余版本的数目NRV来计算该冗余版本号RVN,并且用于基于所述冗余版本号RVN对所述数据进行解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其上包含有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结构,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执行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步骤的指令,该步骤被指示为由发送器或接收器的任何部件进行。
本发明的优点总结如下:
不需要向该网元(例如,节点B)发送RV参数;
系统开销降低;
没有与RV参数的解码关联的错误;
配置NARQ和NRV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通过连同附图一起参考下面的详细说明,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性质和目的,其中:
图1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上行链路增强专用信道的冗余版本实现的框图的示例;
图2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上行链路增强专用信道的冗余版本实现的框图的示例;以及
图3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上行链路增强专用信道的冗余版本实现的流程图的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通过根据连接帧号CFN、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冗余版本的数目NRV来计算冗余版本号RVN,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UL)增强专用信道(UL E-DCH)的冗余版本实现的方法,本发明描述的方法论同样可以以类似的方式应用于下行链路(DL)专用信道。
通常,本发明涉及用于3GPP的发行6中的分组数据业务的上行链路专用信道的增强。其想法是,就像在用于下行链路(DL)的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中那样,在上行链路(UL)中,在UE和网元(节点B)之间引入类似的L1(物理层)/MAC(媒体接入控制)层HARQ。根据本发明,快速HARQ(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可以基于例如N-进程SAW(停止和等待)HARQ,其中HARQ合并是在节点B L1层执行的。
代替在UL(从用户设备到网元的无线链路的上行链路方向)上在带外用信号通知RV参数,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下文描述的简单规则,由接收器(例如,诸如节点B的网元也称为基站)确定RVN。简单规则确保对于同一HARQ进程绝不连续使用相同的RVN,并且对于一个HARQ进程使用所有可能的RVN。
图2表示根据本发明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11中的上行链路增强专用信道(UL E-DCH)的冗余版本实现的框图的其中一个示例.图2的示例与图1的现有技术示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根据本发明,用户设备10不使用独立的上行链路(UL)信令信道提供带外RV信号15.而是,通过根据连接帧号CFN、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冗余版本的数目NRV来计算RVN,通过使用简单规则(下文说明),由用户设备10的发端RV计算模块16a和网元(例如,节点B)12的RV计算模块16(在可选实现中,可以是模块14的一部分)共同确定冗余版本号RVN。基于发端RV计算模块16a计算的RVN,用户设备10对于所计算的RVN对数据进行编码,并且向网元12的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14发送包含有所述编码数据的上行链路数据信号22。根据本发明,用户设备10不会像现有技术中那样向网元12发送RVN。
通过使用例如速率1/3turbo编码,在用户设备10中对数据进行初始编码。在初始编码之后,或者对某些编码比特进行打孔,或者重复某些编码比特(取决于可用信道比特的数量)。打孔/重复可以是用不同方式完成的,例如,在第一次传输时,对奇数校验比特进行打孔,而在重传时,对偶数校验比特进行打孔。这些不同的编码版本相当于不同的冗余版本,这些冗余版本是用冗余版本号(RVN)表示的,该冗余版本号是根据本发明计算的。
可以由系统操作员17向模块16、16a和14提供(设置或重新设置)参数信号24中包含的NARQ和NRV。CFN的当前值是已知的,例如是由层L1计数器确定(指派)的。对于每个无线帧,新的CFN是根据表达式CFN=CFN+1确定的,亦即,对于每个无线帧,CFN增加1,即使不传输数据。在连接开始时,使用户设备10和网元12的CFN计数器同步。HARQ进程标识(ID)或者是用带外方式发送的,或者是由模块14、16和/或16a类似于计算RVN而根据CFN计算的。所提出的NARQ-进程停止和等待(SAW)HARQ协议使用NARQ分离HARQ进程。对于使用SAW协议的每个进程,亦即,数据块被重复(并且与同一块的早期版本合并)直至正确解码。需要HARQ进程ID以使这些HARQ进程分离。
在根据本发明计算该RVN之后,由该RV计算模块16向该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14提供包含有所述RVN的RVN信号25,以便执行与上面参照图1描述的现有解码等同的解码和合并(例如,使用RVN、该HARQ进程ID和NARQ)。
以下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计算RVN的规则。在下面的等式中使用以下记号。
朝着-∞方向对x进行四舍五入,亦即,满足的整数。
朝着+∞方向对x进行四舍五入,亦即,满足的整数。
以下描述用于计算RVN的第一条规则:
如果(NARQ mod 2+NRV mod 2)=0,
则
否则RVN=CFN mod NRV(2)。
根据本发明,必须确保如果NARQ是NRV的倍数,则在同一HARQ进程的连续传输/重传中总是使用不同的RVN。
两条规则的区别在于输出RVN的方式。第一条规则提供更“不同的”RVN。在下面的表1、2和3中,给出对于不同NARQ、NRV值和17个数据帧的某些示例(CFN是从0到16)。自动重复请求值ARQV(第二列)是HARQ进程ID,在本例中,它是一个整数,其范围是从0到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减1,并且可以表示为例如:ARQV=CFN modNARQ。
容易验证(参见表1、2和3),上面描述的规则/需求能够确保对同一HARQ进程绝不连续使用相同的RVN,并且对一个HARQ进程使用所有可能的RVN。
表1.其NARQ=4且NRV=2的RVN值
CFN | ARQV | RVN(规则1) | RVN(规则2) |
0 | 0 | 0 | 0 |
1 | 1 | 1 | 0 |
2 | 2 | 0 | 0 |
3 | 3 | 1 | 0 |
4 | 0 | 1 | 1 |
5 | 1 | 0 | 1 |
6 | 2 | 1 | 1 |
7 | 3 | 0 | 1 |
8 | 0 | 0 | 0 |
9 | 1 | 1 | 0 |
10 | 2 | 0 | 0 |
11 | 3 | 1 | 0 |
12 | 0 | 1 | 1 |
13 | 1 | 0 | 1 |
14 | 2 | 1 | 1 |
CFN | ARQV | RVN(规则1) | RVN(规则2) |
15 | 3 | 0 | 1 |
16 | 0 | 0 | 0 |
表2.其NARQ=3且NRV=2的RVN值
CFN | ARQV | RVN(规则1) | RVN(规则2) |
0 | 0 | 0 | 0 |
1 | 1 | 1 | 0 |
2 | 2 | 0 | 0 |
3 | 0 | 1 | 1 |
4 | 1 | 0 | 1 |
5 | 2 | 1 | 1 |
6 | 0 | 0 | 0 |
7 | 1 | 1 | 0 |
8 | 2 | 0 | 0 |
9 | 0 | 1 | 1 |
10 | 1 | 0 | 1 |
11 | 2 | 1 | 1 |
12 | 0 | 0 | 0 |
13 | 1 | 1 | 0 |
14 | 2 | 0 | 0 |
15 | 0 | 1 | 1 |
16 | 1 | 0 | 1 |
表3.其NARQ=5且NRV=4的RVN值
CFN | ARQV | RVN(规则1) | RVN(规则2) |
0 | 0 | 0 | 0 |
1 | 1 | 1 | 0 |
2 | 2 | 2 | 0 |
3 | 3 | 3 | 0 |
4 | 4 | 0 | 0 |
5 | 0 | 1 | 1 |
6 | 1 | 2 | 1 |
7 | 2 | 3 | 1 |
8 | 3 | 0 | 1 |
9 | 4 | 1 | 1 |
10 | 0 | 2 | 2 |
11 | 1 | 3 | 2 |
12 | 2 | 0 | 2 |
13 | 3 | 1 | 2 |
14 | 4 | 2 | 2 |
15 | 0 | 3 | 3 |
16 | 1 | 0 | 3 |
在当今的移动通信网络中,CFN指10ms的无线帧。如果TTI(传输时间间隔)是10ms,则上述算法(参见等式1到3)是正确的。然而,如果使用比较短的TTI,如2ms,则需要某些新的基于TTI的编号。例如,可以为每个2ms的子帧指定一个从0到4的子帧号,并且在上面的等式1、2和3中,可以使用下面的TTI号代替CFN:
TTI号=5*CFN+子帧号 (4)
图3表示根据本发明用于上行链路增强专用信道的冗余版本实现的流程图的示例.
图3的流程图仅代表其中的一种可能方案。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在第一步骤40中,系统操作员17通过提供参数信号24,在用户设备10的发端RV计算模块16a中,在RV计算模块16中,并且在网元12的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14中,设置该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该冗余版本的数目NRV。可选地,这些参数可以有(在标准中指定的)固定值。在下一步骤41中,发端RV计算模块16a根据已知的连接帧号CFN、NARQ和NRV来计算该RVN,并且用户设备10使用其对所述计算的RVN的所述数据进行编码。
在下一步骤42中,用户设备10向该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14发送包含有该编码数据的上行链路数据信号22。在下一步骤44中,根据CFN、NARQ和NRV,该RV计算模块16计算该冗余版本号RVN,并且向该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14提供包含有所述RVN的RVN信号25。在下一步骤46中,通过使用由该RVN信号25提供的所述RVN,可能需要与该模块14中存储的冗余数据的先前接收的版本进行合并(根据先前计算的RVN),由该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14对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信号22中包含的数据进行解码,并且生成校正数据。
在下一步骤48中,根据预定准则确定所述校正数据是否是可接受的。只要是可接受的,该处理就转到步骤52。然而,如果根据预定准则确定所述校正数据不是可接受的,则在下一步骤50中,由该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14向用户终端10发送重复请求信号28,以便再次发送所述数据的另一个冗余版本。在步骤50之后,该处理转回到步骤41以方便步骤50的请求。最后,在步骤52中,由该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14向另一个目的地(例如,诸如无线网络控制器的另一个网元)发送包含有所述校正数据的校正数据信号30。
Claims (33)
1.一种用于计算冗余版本号RVN以实现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向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冗余版本的数目NRV;
由该发送器根据连接帧号CFN、该自动重复请求进程之数目NARQ和该冗余版本之数目NRV来计算对应数据的冗余版本号RVN,以确保对于同样的HARQ进程绝不连续使用相同的RVN,并且对于一个HARQ进程使用所有可能的RVN;以及
由该接收器如上述根据该连接帧号CFN、该自动重复请求进程之数目NARQ和该冗余版本之数目NRV来计算该冗余版本号RVN,其中所述RVN用于指示在通信系统中从发送器发送以及接收器接收了所述数据的哪个冗余版本,该通信系统包括所述发送器和所述接收器,并且带有该发送器和该接收器熟知的该连接帧号CFN。
4.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所述冗余版本的数目NRV可以是由系统操作员向该接收器和该发送器提供的,或者所述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所述冗余版本的数目NRV是基于预先存在的系统标准,在该接收器中和在该发送器中永久性地预先设置的。
5.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由该发送器计算该冗余版本号RVN还包括,根据所述计算的RVN对所述数据进行编码,以及向该接收器发送所述编码数据。
6.如权利要求5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该计算的RVN对所述数据进行解码,以及可选地,将所述数据与所述数据的先前接收的冗余版本相合并。
7.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器是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设备,所述发送器是所述移动通信系统的网元,并且所述数据是通过下行链路信道发送的.
8.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器是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设备,所述接收器是所述移动通信系统的网元,并且所述数据是通过上行链路信道发送的。
9.如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系统操作员可以通过向该用户设备的发端RV计算模块,向该网元的RV计算模块和向该网元的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发送参数信号来提供所述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所述冗余版本的数目NRV,并且其中所述由该发送器计算该冗余版本号RVN可以由该发端RV计算模块执行,并且所述由该接收器计算该冗余版本号RVN可以由该RV计算模块执行。
10.如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由该用户设备计算该冗余版本号RVN还包括,根据所述计算的RVN对所述数据进行编码,以及向该网元的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发送包含所述编码数据的上行链路数据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该由该RV计算模块计算该冗余版本号RVN还包括,向该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提供包含所述冗余版本号RVN的RVN信号。
12.如权利要求11的方法,还包括:
由该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对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信号中包含的数据进行解码,以及可选地将所述数据与对于先前计算的RVN的相同数据的先前接收的冗余版本相合并,以生成校正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2的方法,还包括:
在对所述数据进行该解码和合并之后,根据预定准则确定所述校正数据是否是可接受的。
14.如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中如果根据所述预定准则该校正数据不是可接受的,则该方法还包括:
由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向该用户设备发送重复请求信号,以便再次发送所述数据的另一个冗余版本。
15.如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所述RV计算模块是该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的一部分。
16.如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网元是移动通信系统的节点B或基站。
17.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网元,包括:
RV计算模块,响应于包含有所述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所述冗余版本的数目NRV的参数信号,用于提供包含有根据该网元熟知的连接帧号CFN、该自动重复请求进程之数目NARQ和该冗余版本之数目NRV来计算的冗余版本号RVN的RVN信号,以确保对于同样的HARQ进程绝不连续使用相同的RVN,并且对于一个HARQ进程使用所有可能的RVN;以及
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响应于上行链路数据信号,响应于该参数信号和响应于所述RVN信号,用于基于所述RVN信号对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信号中的数据进行解码并生成校正数据。
18.如权利要求17的网元,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信号是由用户设备提供的。
19.如权利要求17的网元,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信号的所述解码还基于,由该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将所述数据与对于先前计算的RVN的所述数据的先前接收的冗余版本相合并以生成所述校正数据。
20.如权利要求17的网元,其中如果根据预定准则所述校正数据不是可接受的,则所述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用于向该用户设备发送重复请求信号,以便再次发送所述数据的另一个冗余版本。
21.如权利要求17的网元,其中所述RV计算模块是该HARQ合并器/解码器模块的一部分。
22.如权利要求17的网元,其中所述参数信号是由系统操作员提供的,或者所述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所述冗余版本的数目NRV是基于预先存在的系统标准,在该网元中永久性地预先设置的。
23.如权利要求17的网元,其中所述RV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冗余版本号RVN如下:
否则,RVN=CFN′mod NRV,
其中,算符朝着-∞的方向对x进行四舍五入,亦即,满足的整数,
并且CFN′=CFN,如果CFN指其传输时间间隔TTI为10ms的无线帧,
否则,CFN′=10ms/TTI*CFN+SFN,
其中10ms mod TTI=0且SFN是子帧号,对于每个所述冗余版本号RVN,子帧号SFN是从0到10ms/TTI的渐增为1的整数。
25.一种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设备,包括:
发端RV计算模块,响应于包含有所述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所述冗余版本的数目NRV的参数信号,用于根据该用户设备熟知的连接帧号CFN、该自动重复请求进程之数目NARQ和该冗余版本之数目NRV来计算冗余版本号RVN,以确保对于同样的HARQ进程绝不连续使用相同的RVN,并且对于一个HARQ进程使用所有可能的RVN,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用于提供包含有根据所述计算的RVN编码的数据的上行链路数据信号。
26.如权利要求25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参数信号是由系统操作员提供的,或者所述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所述冗余版本的数目NRV是基于预先存在的系统标准,在该用户设备中永久性地预先设置的。
27.如权利要求25的用户设备,其中向网元提供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信号。
28.如权利要求25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用于响应于来自网元的重复请求信号提供包含有所述数据的另一个冗余版本的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信号.
30.如权利要求25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发端RV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冗余版本号RVN如下:
其中,算符朝着-∞方向对x进行四舍五入,亦即,满足的整数,
并且CFN′=CFN,如果CFN指其传输时间间隔TTI为10ms的无线帧,
否则,CFN′=10ms/TTI*CFN+SFN,
其中10ms mod TTI=0且SFN是子帧号,对于每个所述冗余版本号RVN,子帧号SFN是从0到10ms/TTI的渐增为1的整数。
31.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用户设备,响应于包含有所述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所述冗余版本的数目NRV的参数信号,用于根据连接帧号CFN、该自动重复请求进程之数目NARQ和该冗余版本之数目NRV来计算冗余版本号RVN,以确保对于同样的HARQ进程绝不连续使用相同的RVN,并且对于一个HARQ进程使用所有可能的RVN,并且用于提供包含有对于所述计算的RVN编码的数据的上行链路数据信号;以及
网元,响应于所述上行链路数据信号并且响应于该参数信号,用于如上述根据该连接帧号CFN、该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该冗余版本的数目NRV来计算该冗余版本号RVN,并且用于基于所述冗余版本号RVN对所述数据进行解码,其中所述连接帧号CFN是该用户设备和该网元熟知的。
32.如权利要求31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所述冗余版本的数目NRV是由系统操作员提供到该网元和该用户设备的,或者所述自动重复请求进程的数目NARQ和所述冗余版本的数目NRV是基于预先存在的系统标准永久地预设在该网元和该用户设备中的。
33.如权利要求31的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网元是所述移动通信系统的节点B或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0/840,760 US7366477B2 (en) | 2004-05-06 | 2004-05-06 | Redundancy version implementation for an uplink 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 |
US10/840,760 | 2004-05-06 | ||
PCT/IB2005/000744 WO2005109727A1 (en) | 2004-05-06 | 2005-03-22 | A redundancy version implementation for an uplink 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65521A CN1965521A (zh) | 2007-05-16 |
CN1965521B true CN1965521B (zh) | 2010-05-12 |
Family
ID=35240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800189188A Expired - Lifetime CN1965521B (zh) | 2004-05-06 | 2005-03-22 | 用于上行链路增强专用信道的冗余版本实现 |
Country Status (1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66477B2 (zh) |
EP (1) | EP1743444B1 (zh) |
JP (1) | JP4523641B2 (zh) |
CN (1) | CN1965521B (zh) |
AT (1) | ATE460786T1 (zh) |
AU (1) | AU2005241681B2 (zh) |
BR (1) | BRPI0511096B1 (zh) |
CA (1) | CA2565272C (zh) |
DE (1) | DE602005019871D1 (zh) |
ES (1) | ES2339464T3 (zh) |
MX (1) | MXPA06012689A (zh) |
RU (1) | RU2394380C2 (zh) |
TW (1) | TWI354467B (zh) |
WO (1) | WO2005109727A1 (zh) |
ZA (1) | ZA20061011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489773A1 (en) * | 2003-06-16 | 2004-12-22 | Mitsubishi Electr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re Europe B.V. | Time scheduling with stop-and-wait ARQ process |
US20050193315A1 (en) * | 2004-02-18 | 2005-09-01 | Massimo Bertinelli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TFCI reliability check in E-DCH |
US7643419B2 (en) * | 2004-05-07 | 2010-01-05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data lifespan timer for 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 transmissions |
US7710911B2 (en) * | 2004-06-10 | 2010-05-04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llocating H-ARQ processes |
KR101116419B1 (ko) | 2004-09-15 | 2012-03-07 | 노키아 지멘스 네트웍스 게엠베하 운트 코. 카게 | 정보 콘텐트의 전송 방법 |
JP2008172699A (ja) * | 2007-01-15 | 2008-07-24 | Fujitsu Ltd | パケット処理方法、パケット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CN102387485B (zh) * | 2007-04-27 | 2015-07-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 |
ES2949260T3 (es) * | 2007-06-18 | 2023-09-27 |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 Procedimiento y disposición en una red de telecomunicaciones móviles para Solicitud de Repetición Automática Híbrida HARQ con agrupación de intervalos de tiempo de transmisión TTI y con redundancia incremental |
KR101394008B1 (ko) | 2007-08-07 | 2014-05-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복합 자동 재전송을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US8160033B2 (en) | 2007-08-07 | 2012-04-1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acket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
KR101457688B1 (ko) * | 2007-10-04 | 2014-11-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제어채널의 수신오류를 검출하는 데이터 전송방법 |
CN101409582B (zh) * | 2007-10-09 | 2012-05-23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降低上行调度控制信令开销的方法及装置 |
US8917598B2 (en) * | 2007-12-21 | 2014-12-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ownlink flow control |
KR101476203B1 (ko) * | 2008-01-08 | 2014-12-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성좌 재배열 이득을 보장하기 위한 harq 기반 신호 전송 방법 |
WO2009088226A2 (en) * | 2008-01-08 | 2009-07-1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using harq scheme to guarantee constellation rearrangement gain |
WO2009096848A1 (en) * | 2008-02-01 | 2009-08-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transmitting a data uni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8699487B2 (en) * | 2008-02-04 | 2014-04-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delay budget feedback |
US8656239B2 (en) * | 2008-02-12 | 2014-02-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 of data transmission based on HARQ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071402B2 (en) * | 2008-03-24 | 2015-06-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election of retransmission settings for HARQ in WCDMA and LTE networks |
US8458558B2 (en) | 2008-04-30 | 2013-06-04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ulti-antenna configuration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144712B2 (en) * | 2008-08-07 | 2012-03-27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Scheduling grant information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562901B (zh) * | 2008-09-22 | 2011-1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冗余版本和无线帧号以及子帧号绑定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118240B (zh) * | 2008-09-22 | 2013-04-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冗余版本和无线帧号以及子帧号绑定的方法和装置 |
CA2737664C (en) * | 2008-09-22 | 2015-06-30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ignaling of redundancy versions |
CN101729139B (zh) * | 2008-11-03 | 2012-11-1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系统信息消息的传输方法和基站 |
CN101795183B (zh) * | 2008-12-30 | 2014-07-02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识别混合式自动重发请求程序的方法及其通讯装置 |
CN101826952B (zh) * | 2009-03-02 | 2015-05-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反馈信道确定方法 |
CN103378956B (zh) | 2012-04-12 | 2019-03-01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Tdd系统的处理软缓存的方法及设备 |
US8958331B2 (en) | 2012-07-02 | 2015-02-17 | Intel Corporation | HARQ-ACK handling for unintended downlink sub-frames |
CN103546254B (zh) | 2012-07-09 | 2017-09-15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执行混合式自动重送请求的方法及其基站与移动装置 |
TWI473462B (zh) * | 2012-07-09 | 2015-02-11 | Ind Tech Res Inst | 執行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的方法及其基地台與行動裝置 |
US10284330B2 (en) * | 2015-04-03 | 2019-05-0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CN108292976B (zh) * | 2015-11-19 | 2021-05-14 | 索尼公司 | 电信装置和方法 |
WO2017193261A1 (zh) * | 2016-05-09 | 2017-11-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的方法、接收设备、发送设备和系统 |
DE112016007007T5 (de) | 2016-06-22 | 2019-03-07 | Intel Corporation |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vollduplex-disposition |
US10660009B2 (en) * | 2016-08-12 | 2020-05-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inkage and indication of HARQ packet transmissions and parameters for URLLC in NR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70027A (zh) * | 2001-01-15 | 2002-09-18 |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 具有选择传送格式组合的无线网络 |
EP1313250A1 (en) * | 2001-11-16 | 2003-05-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Hybrid ARQ method for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
CN1428026A (zh) * | 2001-01-17 | 2003-07-0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利用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技术的数据传输中的信道质量测量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527633T2 (de) * | 1995-10-23 | 2003-04-03 | Nokia Corp., Espoo | Verfahren zur Paketdatenübertragung mit hybridem FEC/ARQ-Type-II-Verfahren |
DE59711651D1 (de) * | 1996-03-04 | 2004-07-01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Informationen über die Funkschnittstelle eines zellularen Mobilfunknetzes sowie entprechende Teilnehrmereinrichtung und Netzeinrichtung |
DE19828735A1 (de) * | 1998-06-29 | 1999-12-30 |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 Mobilfunksystem mit dynamisch änderbarer Identität |
KR100314426B1 (ko) * | 1999-12-15 | 2001-11-17 | 서평원 | 씨디엠에이 기지국 시스템 |
DE20207297U1 (de) * | 2001-05-08 | 2002-11-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uwon, Kyonggi |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von Kodes in einem Kommunikationssystem |
US7310336B2 (en) * | 2001-05-18 | 2007-12-18 | Esa Malkamaki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scheme with in-sequence delivery of packets |
US7260770B2 (en) * | 2001-10-22 | 2007-08-21 | Motorola, Inc. | Block puncturing for turbo code based incremental redundancy |
US7000173B2 (en) * | 2002-02-11 | 2006-02-14 | Motorola, Inc. | Turbo code based incremental redundancy |
US7301929B2 (en) * | 2002-08-09 | 2007-11-27 | Spyder Navigations, L.L.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port block size signaling based on modulation type for HSDPA |
US7925953B2 (en) * | 2003-10-07 | 2011-04-12 | Nokia Corporation | Redundancy strategy selection scheme |
-
2004
- 2004-05-06 US US10/840,760 patent/US7366477B2/en active Active
-
2005
- 2005-03-22 EP EP05718246A patent/EP1743444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03-22 ES ES05718246T patent/ES2339464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03-22 AT AT05718246T patent/ATE460786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3-22 DE DE602005019871T patent/DE602005019871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03-22 CN CN2005800189188A patent/CN196552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03-22 AU AU2005241681A patent/AU200524168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2005-03-22 JP JP2007512540A patent/JP452364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03-22 RU RU2006142793/09A patent/RU2394380C2/ru active
- 2005-03-22 MX MXPA06012689A patent/MXPA06012689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5-03-22 WO PCT/IB2005/000744 patent/WO2005109727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03-22 BR BRPI0511096-3A patent/BRPI0511096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5-03-22 CA CA2565272A patent/CA2565272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05-05 TW TW094114473A patent/TWI354467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
- 2006-12-04 ZA ZA200610114A patent/ZA200610114B/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70027A (zh) * | 2001-01-15 | 2002-09-18 |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 具有选择传送格式组合的无线网络 |
CN1428026A (zh) * | 2001-01-17 | 2003-07-0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利用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技术的数据传输中的信道质量测量 |
EP1313250A1 (en) * | 2001-11-16 | 2003-05-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Hybrid ARQ method for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354467B (en) | 2011-12-11 |
CN1965521A (zh) | 2007-05-16 |
CA2565272A1 (en) | 2005-11-17 |
RU2394380C2 (ru) | 2010-07-10 |
BRPI0511096B1 (pt) | 2018-06-05 |
US7366477B2 (en) | 2008-04-29 |
EP1743444A1 (en) | 2007-01-17 |
DE602005019871D1 (de) | 2010-04-22 |
TW200620882A (en) | 2006-06-16 |
BRPI0511096A (pt) | 2007-12-26 |
MXPA06012689A (es) | 2007-01-16 |
CA2565272C (en) | 2012-01-24 |
JP2007536855A (ja) | 2007-12-13 |
AU2005241681A1 (en) | 2005-11-17 |
AU2005241681B2 (en) | 2009-05-14 |
ES2339464T3 (es) | 2010-05-20 |
EP1743444B1 (en) | 2010-03-10 |
JP4523641B2 (ja) | 2010-08-11 |
ATE460786T1 (de) | 2010-03-15 |
ZA200610114B (en) | 2007-12-27 |
US20050250454A1 (en) | 2005-11-10 |
RU2006142793A (ru) | 2008-06-20 |
WO2005109727A1 (en) | 2005-11-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65521B (zh) | 用于上行链路增强专用信道的冗余版本实现 | |
JP4516076B2 (ja) | マルチキャストデータ送信のための方法、データ送信システム、送信局及び受信局 | |
KR101116419B1 (ko) | 정보 콘텐트의 전송 방법 | |
US9294221B2 (en)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retransmission control | |
US8386870B2 (en) | Fractional HARQ re-transmission | |
KR101323032B1 (ko) | 피드백 정보를 구비한 멀티캐스팅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EP1317811B1 (en) | Hybrid arq for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 |
US7532600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hybrid ARQ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at us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antenna systems | |
CN101023619B (zh) | 通过电信设备组合数据分组的方法和电信设备 | |
US20120117446A1 (en) | Packet-level erasure protection coding in aggregated packet transmissions | |
EP2537278B1 (en) | Technique of encoding harq feedback information with two separate codewords with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for dtx and ack/nack | |
KR101015714B1 (ko) | 하이브리드 자동 반복 요구를 사용하는 시스템에서 다수의모부호를 이용한 재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JP2003008553A (ja) | 送信機、受信機、送受信機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
US20120084618A1 (en) | Jointly encoding a scheduling request indicator and acknowledgments/negative acknowledgments | |
EP3445083B1 (en) |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receiving device, and system | |
KR101489191B1 (ko)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가변적 패킷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EP3821552B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harq for wi-fi | |
KR100851624B1 (ko) | 강화된 업링크 전용 채널을 위한 리던던시 버전 구성 | |
JP2002111637A (ja) | 再送訂正方法 | |
KR101220680B1 (ko) | 데이터 블록 결합 방법 및 복합 재전송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06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Technology Co., Ltd. of Nokia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Oy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