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6091A - 曲线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及其滑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曲线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及其滑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46091A CN1946091A CNA2006101106348A CN200610110634A CN1946091A CN 1946091 A CN1946091 A CN 1946091A CN A2006101106348 A CNA2006101106348 A CN A2006101106348A CN 200610110634 A CN200610110634 A CN 200610110634A CN 1946091 A CN1946091 A CN 19460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pper frame
- semi
- underframe
- sliding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27455 bi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9739 b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8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50064138 MAP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37509 Patinopecten sp.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637 scallop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8—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more than one keyboard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曲线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及其滑动装置。滑动型便携式通信终端包括:主体,包括在主体的顶表面上的多个第一键;滑动体,包括在滑动体的顶表面上的显示装置;其中,滑动体在面对主体的同时,在主体的纵向的预定距离内被施加闭合力,在预定距离之外被施加打开力按照曲线方式运动,通过曲线运动提供更加轻易的初始运动,并且打开和闭合主体的顶表面。因此,在用手抓住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的同时更加容易地使用拇指打开和闭合所述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通信设备,例如数字多媒体广播(DMB)电话、游戏电话、聊天电话、摄像电话、MP3电话、蜂窝电话、个人通信服务(PCS)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和手持电话(HHP)。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曲线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其可容易地打开/闭合其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便携式通信设备”指用户携带以执行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考虑到便携性,这种便携式通信设备的设计趋于紧凑、纤小和轻巧,并且具有针对广泛多样功能的多媒体可应用性。期望未来的便携式通信设备包括更强大的多功能性和多目的应用。未来的便携式通信设备也将更加紧凑和轻巧,并且被改变为适合各种多媒体环境或者互联网环境。另外,这种便携式通信设备在全世界正被普遍使用,并且被认为是每天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传统的便携式通信设备可根据它们的外观被分为多种类型。例如,传统的便携式通信设备可被分类为:直板型便携式通信设备、掀盖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和折叠型便携式通信设备。直板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具有形似直板的单个壳体。掀盖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具有通过铰链装置回转地安装到直板型壳体上的掀盖。折叠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具有通过铰链装置结合到直板形壳体上的折叠体,用于允许所述折叠体旋转以折叠到所述壳体上或者从所述壳体打开。
此外,便携式通信设备可根据用户佩戴所述通信设备的位置被分为颈戴型通信设备和腕戴型通信设备。颈戴型通信设备由用户使用绳子围绕颈部佩戴,而腕戴型通信设备由用户围绕腕部佩戴。
另外,便携式通信设备还可根据该通信设备被打开和闭合的方式被分为旋转型通信设备和滑动型通信设备。对于旋转型便携式通信设备,两个壳体互相结合以允许一个壳体相对于另一个壳体旋转以打开和闭合,同时互相面对。对于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两个壳体互相结合以允许一个壳体沿着纵向滑动以打开或闭合该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
传统的便携式通信设备趋于除了执行语音通信还能高速地传输数据。例如,根据消费者增加的需求,便携式通信设备趋于提供应用能够高速传输数据的无线通信技术服务。
目前的便携式通信设备通常还配备摄像镜头,这使得每个通信设备都可传输图像信号。目前传统的便携式通信设备可具有外置的摄像镜头模块或者内置的摄像镜头模块,这允许用户传输图像或者进行拍摄。
但是,传统的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在打开或闭合方面不太方便,这是因为滑动壳体沿着主壳体的纵向直线滑动。打开或闭合该传统的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不太方便。另外,当所述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被用手抓住同时使用拇指将滑动壳体向上滑动或者向下滑动来打开/闭合时,拇指容易感到疲劳。
因此,需要一种改善的可容易地被打开和闭合的滑动型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方面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点,并且提供至少以下优点。因此,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可容易地打开/闭合的滑动型便携式设备及其滑动装置。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及其滑动装置,所述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在被手抓住的同时可使用拇指通过滑动被打开。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及其滑动装置,所述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在被方便地打开/闭合的同时被保持在特定的旋转角度,以在与宽屏幕相关的模式,例如数字多媒体广播(DMB)模式下方便地被使用。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纤小的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及其滑动装置,所述纤小的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具有两个开口,以提供沿着上框架的对角线方向的扇形连接的运动空间。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在下框架上具有扇形凹槽,以防止柔性印刷电路的旋转中断,从而提高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所述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包括:主体,具有在其顶表面上的多个第一键;滑动体,具有在其顶表面上的显示装置。所述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在滑动体面对主体的同时,在从主体的纵向的预定距离内使用闭合力,在预定距离之外使用打开力按照曲线方式运动,通过曲线运动提供更加轻易的初始运动,并且打开和闭合主体的顶表面。因此,在用手抓住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的同时更加容易地使用拇指打开和闭合所述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的半自动滑动装置。所述通信设备包括主体和通过在主体上运动而打开/闭合主体的滑动体。所述半自动滑动装置包括下框架、上框架、上盖和驱动机构。上框架在面对下框架的同时在下框架上运动。上盖与上框架结合以盖住上框架同时面对上框架。驱动机构安装在上盖和下框架之间,驱动机构使上框架在下框架上沿着预定轨迹按照曲线运动方式运动,同时将上框架和下框架绑定,以防止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分离,并且提供上框架的运动力。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的半自动滑动装置。所述通信设备包括主体和通过在主体上运动而打开/闭合主体的滑动体。所述半自动滑动装置包括:互相面对的上框架和下框架;上盖,与上框架结合,以覆盖住上框架,同时面对上框架;至少一个连接构件,用于将上框架与下框架绑定,以防止上框架与下框架互相分离,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构件连接到至少一个轴构件以提供作为上框架的滑动方向的曲线,并且包括通过所选的轴构件中的一个绕第一铰链轴线旋转的一端、通过从轴构件中选择的另一个绕第二铰链轴线旋转的中部以及关于第一铰链轴线和第二铰链轴线旋转的另一端;弹性体,包括连接到连接构件的所述另一端的一端,以提供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的逆时针的旋转力和在所述角度范围外的顺时针的旋转力作为上框架的运动力。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示例性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曲线形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完全闭合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曲线形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在其打开/闭合的同时保持固定位置的透视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曲线形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完全打开的透视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在曲线形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中使用的滑动装置从顶部看的分解透视图,其中,没有包括弹性体;
图5是表示在曲线形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中使用的滑动装置从底部看的分解透视图,其中,没有包括弹性体;
图6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连接件的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连接件的截面图;
图8A至图8C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顺序地表示上框架在下框架上逐步运动的透视图;
图9A至图9C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顺序地表示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柔性印刷电路在上框架的底部逐步运动的透视图;
图10至图12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滑动装置的驱动机构中使用的驱动源的操作状态的平面图;
图13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滑动装置中使用的减震器的透视图;
图14至图1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在滑动装置的驱动机构中使用的另一个驱动源的操作状态的平面图。
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应该被理解为指代相同的元件、特征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描述中限定的例如详细的结构和元件的内容用于帮助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在此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将省略对公知的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便携式通信设备是可更容易地打开/闭合的滑动型。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便携式通信设备包括主体10和滑动体20,通过使用拇指将滑动体20滑动到左侧(由箭头(1)所指示)来打开该便携式通信设备。尤其是,滑动体20按照曲线方式在主体10运动以打开/闭合主体10的上表面。主体10和滑动体20具有互相对应的盒形并沿着板形和直线形延伸。滑动装置被设置在主体10和滑动体20之间。滑动体20在主体10上逐步运动。滑动体20可在主体10上处于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但是在如图2所示打开或闭合的同时也可通过保持力保持在特定的运动位置。在图2中,可提供例如数字多媒体广播(DMB)模式的特定模式。
在面对主体10的同时,滑动体20在主体10纵向的预定距离内被给予闭合力;而滑动体20在预定距离外被给予打开力,以沿着曲线方式运动。这使用户不用给予最初的推动力。
在主体10的顶表面上,主体的水平区域10a和主体的垂直区域10b通常通过滑动体20的运动而被打开或者闭合,在运动过程中,主体的水平区域10a持续扩大而主体的垂直区域10b被扩大然后被减小。特别地,多个第一键112被布置在主体的水平区域10a上而多个第二键114被布置在主体的垂直区域10b上。图2示出了主体的水平区域10a和主体的垂直区域10b。
滑动体20的初始运动由用户沿着箭头(1)所示的方向强制推动而产生。图2显示用户持续用拇指推动滑动体20的状态。在图2中,箭头(2)表示滑动体20的运动方向并且表示顺时针曲线方向。如果用户沿箭头(3)所示的方向推动滑动体20,则滑动体20处于如图3所示的状态。在图3中,箭头(4)表示滑动体20的运动方向并且表示顺时针曲线方向。在图3中,箭头(5)表示当滑动体20被完全打开时施加闭合力的方向。图1至图3按照次序显示使用半自动滑动装置打开/闭合便携式通信设备的过程。
用户提供最初的推动力从滑动体20的一侧推动滑动体20,例如,沿着箭头(1)所示的方向,滑动体20的滑动与滑动体20的纵向垂直。换句话说,箭头(1)与滑动体20的一侧垂直。
将参照附图描述使滑动体20按照曲线方式半自动地滑动的滑动装置的构造。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中使用的滑动装置包括上框架31、下框架30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半自动地使上框架31在下框架30上按照曲线方式半自动地运动。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构件33和34、至少两个轴构件351、352、353和354以及弹性体。弹性体没有在图4和图5中示出,但是将在以后描述。
在驱动机构中,上盖32通过接合构件(未示出)与上框架31垂直地结合,以稳定地容纳连接构件33和34以及轴构件351、352、353和354的操作。连接构件33和34以及轴构件351、352、353和354为上框架31和图11至图13所示的弹性体提供曲线的滑动运动,并且为上框架31提供半自动的驱动力。通过驱动机构,上框架31在下框架30上沿着预定轨迹按照曲线方式运动,同时面对下框架30。
在下框架30和上盖32之间,连接构件33和34通过轴构件351、352、353和354连接,从而为上框架31提供曲线的滑动方向,并且将上框架31与下框架30绑定在一起,使得上框架31和下框架30不互相分开而是互相面对。弹性体(图11的41和42)与连接构件33和34结合,以在预定角度范围内提供逆时针旋转力,和在预定角度范围外提供顺时针旋转力。例如,弹性体为上框架31提供运动力。
在上框架31中,至少一个开口,例如第一开口310或者第二开口312沿着与上框架31的对角线方向平行地形成。第一开口310和第二开口312呈扇形。第一开口310和第二开口312沿着上框架31的对角线平行地布置以最大化安装空间和最小化上框架31的大小。这使得上框架31的水平大小和垂直大小最小化。考虑到连接构件33和34的旋转产生的轨迹,第一开口310和第二开口312呈扇形。
第一开口310由沿其周围具有预定厚度的第一突起311加强。第二开口312由沿其周围具有预定厚度的第二突起313加强。第一突起311不形成在第一开口310的边缘区域,通孔316形成在所述边缘区域以允许连接构件332的一部分穿过所述通孔316。第三开口314形成在第一开口310和第二开口312之间,以允许柔性印刷电路(未示出)穿过所述第三开口314。接合凸起315形成在上框架31除第一开口310、第二开口312、第一突起311和第二突起313之外的边缘区域。多个结合孔317沿着第一突起311和第二突起313的延伸方向形成。接合孔317用于将上框架31与上盖32结合。
图4和图5示出了具有预定形状的第四开口306,其形成在下框架的顶表面上以允许柔性印刷电路穿过第四开口306。第四开口306不与第三开口325同轴形成。因此,下框架30提供在其顶端凹入预定厚度的柔性印刷电路运动空间302。柔性印刷电路运动空间302呈扇形。
在下框架30中,形成通孔304以允许第一连接件的锁定构件333穿过通孔304并且被锁定在通孔304中。通孔304按照字母‘C’的形状形成。通孔304包括用于装配锁定构件333的装配开口304a。装配开口304a形成在通孔304的中间。
上盖32与上框架31垂直结合,更具体地讲,与第一突起311和第二突起313结合。因此,多个接合孔326沿着上盖32的周围形成。上盖32与上框架31结合,结合方式是,上盖32盖住在上框架31上设置的第一开口310和第二开口312,并且提供容纳在第一开口310和第二开口312中的用于旋转的第一凹槽321和第二凹槽322,第一凹槽321和第二凹槽322呈扇形。柔性印刷电路穿过的开口325形成在第一凹槽321和第二凹槽322之间。
如上所述,第一突起311不设置在第一开口310的部分中,当上盖32与上框架31结合时,通孔316通过第二突起313的厚度形成。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332穿过通孔316并且连接到弹性体。
如图4至图7所示,连接构件33和34包括第一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第一连接件33通过选择的一些轴构件,例如轴构件351和352,连接到上框架31和下框架30以旋转。第二连接件34通过其余的轴构件353和354连接到上框架31和下框架30以旋转。第一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可旋转地安装在上盖32和下框架30之间,以提供预定运动轨迹。因此,第一开口310和第二开口312呈扇形。第一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包括用于保持上框架31和下框架30互相面对的绑定构件。绑定构件通过将第一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的预定位置绑定从而与上框架31和下框架30的预定位置结合,所述第一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的预定位置具体是指第一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的每个的两端或者中部,或者在所述两端或者中部增加锁定构件而与上框架31和下框架30的预定位置结合。第一连接件33和第二连接件34的绑定构件在图6和图7中详细示出。
第一连接件33被分成三部分,其中,一端331与轴构件中的一个,例如,与轴构件351结合以连接到下框架30并关于第一铰链轴线A1旋转;中部332与轴构件中的一个,例如,与轴构件352结合一连接到上盖32,其方式是围绕与第一铰链轴线A1平行的第二铰链轴线A2旋转;另一端333被暴露到上盖32的外部以与弹性体结合。第一连接件33包括在其中部332的锁定构件333。锁定构件333弯曲90°以在下框架30绑定的同时旋转。
第二连接件34包括连接到下框架30的一端341和连接到上盖32的另一端342,所述一端341围绕与第一铰链轴线A1和第二铰链轴线A2平行的第三铰链轴线A3旋转;所述另一端342围绕与第一铰链轴线A1、第二铰链轴线A2和第三铰链轴线A3平行的第四铰链轴线A4旋转。
如图4至图7所示,轴构件351、352、353和354将连接件33和34可旋转地连接到下框架30和上盖32上。所述连接为上框架31的曲线运动做准备。轴构件351、352、353和354包括第一轴构件351、第二轴构件352、第三轴构件353和第四轴构件354。
第一轴构件351与第一连接件33的第一轴孔334结合,并且在下框架30的轴孔301中被C型环或者E型环(未示出)绑定。第二轴构件352与第一连接件33的第二轴孔335结合,并且在上盖32的轴孔323中被C型环或者E型环(未示出)绑定。第三轴构件353与第二连接件34的第一轴孔343结合,并且在下框架30的轴孔303中被C型环或者E型环(未示出)绑定。第四轴构件354穿过第二连接件34的第二轴孔344,通过使用C型环或者E型环(未示出)连接到上盖32的轴孔324中。第一轴构件351为第一连接件33提供第一铰链轴线A1,第二轴构件352为第一连接件33提供第二铰链轴线A2,第三轴构件353为第二连接件34提供第三铰链轴线A3,第四轴构件354为第二连接件34提供第四铰链轴线A4。第三轴构件353用作上框架31的保持构件。
将详细描述上框架31的保持构件的构造。
如图7所示,上框架31在下框架30上逐步滑动,并且图2的便携式通信设备通过保持构件被保持在固定的位置。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上框架31的保持构件包括:弹簧326,设置在第三轴构件353的内部空间中;球状物36,由弹簧326支撑;凹槽327形成在上盖32的底表面的预定位置处。通过弹簧362施加弹力使得球状物36紧紧附着到凹槽327中。例如,在上框架31在下框架30上滑动的期间,当球状物36位于凹槽327中时,上框架31被保持在固定的位置。因此,弹簧362施加的弹力导致球状物36紧紧附着到凹槽327中,并且在球状物36和凹槽327之间的附着力转变成上框架31的保持力。
将参照图6和图7详细描述第一连接件33与上盖32结合以及第二连接件34与上框架31结合的状态。图6显示了第一连接件33的结合状态,图7显示了第二连接件34的结合状态。参照图6,在第一连接件33中,一端331插入到沿着上框架31的第一开口310的周围形成的台阶319中,从而实现不垂直分离的旋转,另一端332穿过第一开口310的通孔316,以被暴露到上盖32的外部。所述另一端332被绑定在上框架31和上盖32之间以避免垂直分离地旋转。锁定构件333插入到下框架30的通孔304中以沿着通孔304旋转从而避免垂直分离。如图9A至9C所示,第一连接件33的所述另一端332旋转的同时被暴露到上盖32的外部。
参照图7,在第二连接件34中,一端341被插入到沿着上框架31的第一开口310的周围形成的台阶318中,以实现不垂直分离的旋转,而另一端342被绑定在上框架31和上盖32之间以避免垂直分离地旋转。
图8A至图8C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顺序地表示上框架31在下框架30上逐步运动的透视图。在图8A至图8C中没有示出弹性体。
图8A显示图1的状态中的滑动装置。图8B显示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的滑动装置,其中,上框架31在下框架30上运动预定距离,同时与下框架30面对。图8C显示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的滑动装置,其中,上框架31在下框架30上完全滑动。
图9A至图9C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按照次序表示第一连接件33、第二连接件34和柔性印刷电路F在上框架31上逐步运动的透视图。图9A表示如图1所示的状态下便携式通信设备的滑动装置,其中,布置了第一连接件33、第二连接件34和柔性印刷电路F。图9B显示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的便携式通信设备的滑动装置,其中,第一连接件33、第二连接件34和柔性印刷电路F一起旋转。图9C显示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的便携式通信设备的滑动装置,其中,第一连接件33、第二连接件34和柔性印刷电路F完全滑动。
将参照图10至图12详细描述弹性体40的构造,弹性体40为上框架31提供打开/闭合力,例如第一连接件33的所述另一端332的旋转力。
如图10至图12所示,弹性体40被第一连接件33的所述另一端332绑定。弹性体40的一端被固定在上框架31的预定位置中,并且弹性体40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连接件33的所述另一端332。弹性体40提供使第一连接件33的所述另一端332在预定角度范围内绕第二铰链轴线A2逆时针旋转的力,并且提供使第一连接件33的另一端332在所述预定角度范围外顺时针旋转的力。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3的所述另一端332的旋转被第一突起311和第二突起313限制。
弹性体40包括平行布置的第一扭转弹簧41和第二扭转弹簧42。第一扭转弹簧41和第二扭转弹簧42包括连接到第一连接件33的所述另一端332的端部412和422以及通过铆接(rivet welding)固定到上框架31的预定位置处的其余端部410和420。如果用户在如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下强行推动滑动体20,则所述另一端332绕第二铰链轴线A2旋转预定角度。所述另一端332的旋转状态以及第一扭转弹簧41和第二扭转弹簧42的扭转状态如图11所示。在图10和图11中,第一扭转弹簧41和第二扭转弹簧42提供使所述另一端332逆时针旋转的力。如果用户在图11所示的状态下强行推动滑动体20,则所述另一端332绕第二铰链轴线A2顺时针旋转,并且第一扭转弹簧41和第二扭转弹簧42提供使所述另一端332顺时针旋转的力。
如图13所示,减震器45可设置在上框架31和下框架32之间。当上框架31和下框架30结合时,在便携式通信设备的打开/闭合期间,减震器45吸收由于连接构件33和34的旋转产生的微小运动和震动。从便携式通信设备和用户两方面来看,减震器45的吸收功能便于打开/闭合。
减震器45附着到下框架30上。减震器45包括:第一环绕部分452,围绕方形区域451以覆盖设置在下框架30上的扇形凹部302和通孔304;第二环绕部分454,围绕剩余区域453。第二环绕部分454按照字母‘L’的形状形成。
将参照图14至图16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驱动机构的另一个驱动源50。在图10至图12中,第一扭转弹簧41和第二扭转弹簧42被用作驱动源。在图14至图16中,另一个弹性体(52和53)和凸轮构件51被用作另一个驱动源50。上框架、下框架、轴构件、连接构件和保持构件与前述类似。
驱动源50包括弹性体(52和53)和凸轮构件51,用于通过由弹性体对第一连接件33的所述另一端332的凸轮操作,提供使所述另一端322顺时针旋转或者逆时针旋转的力。
凸轮构件51包括第一凸轮面510,并且被固定使得凸轮构件51的两端由一对固定导向件520和522按照紧紧附着到连接构件,例如第一连接件的所述另一端332的方式来支撑。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另一端332包括第二凸轮表面332a,其形状与第一凸轮表面510的形状对应,并且可以紧紧附着到第一凸轮表面510上。第一凸轮表面510可具有包括至少一个弯曲部分511和512的弯曲形状。
附着力由弹性体(52和53)提供。凸轮构件51直线运动并且被施加沿着与用于打开便携式通信终端的滑动体的用户的推动方向相反方向的附着力,凸轮构件51的操作通过滑动面接触来实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连接件33的所述另一端332包括弯曲表面,例如第二凸轮表面332a,并且第一凸轮表面510也包括弯曲表面,因此,便于凸轮构件51的操作并且第二凸轮表面332a可平稳地沿着弯曲部分511和512上下运动。
用于将凸轮构件51紧紧附着到所述另一端332的弹性体包括至少一个螺旋弹簧52和53。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包括一对螺旋弹簧以平衡凸轮构件51。所述一对螺旋弹簧52和53沿着与凸轮构件51的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布置。弹性体可通过扭转弹簧或者盘簧以及螺旋弹簧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滑动装置的构件可由金属材料制成。但是,所述构件也可以通过具有刚性的塑料材料制成以减轻所述便携式通信设备的重量。上框架、下框架或者上盖可由塑料材料制成。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可在被手掌抓住的同时,使用拇指更加容易地打开/闭合。另外,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滑动装置为纤小的便携式通信设备提供这样的优点,其可更容易地在特定模式下使用。
虽然参照本发明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显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形式上和细节上的改变。
Claims (37)
1、一种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包括:
主体,包括在主体的顶表面上的多个第一键;
滑动体,包括在滑动体的顶表面上的显示装置;其中,滑动体在面对主体的同时,在从主体的纵向的第一距离内使用闭合力闭合主体的顶表面,在第一距离之外使用打开力通过曲线运动打开主体的顶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其中,主体顶表面包括主体的水平区域和主体的垂直区域,主体的水平区域和主体的垂直区域通常由滑动体的运动而被逐渐打开和闭合,主体的水平区域逐渐扩大而主体的垂直区域逐渐扩大然后减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其中,主体的水平区域包括多个第一键,主体的垂直区域包括多个第二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其中,滑动体初始运动的力被提供为从滑动体的一侧推动滑动体,所述一侧与滑动体的纵向垂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其中,主体和滑动体按照板形和直线形延伸,并且具有盒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其中,滑动体在主体上逐步运动并且提供与运动位置相关的模式。
7、一种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的半自动滑动装置,所述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包括主体和通过在主体上运动而打开和闭合主体的滑动体,所述半自动滑动装置包括:
下框架;
上框架,可在上框架上运动,同时面对下框架;
上盖,设置在上框架之上,以在盖住上框架的同时面对上框架;
驱动机构,设置在上盖和下框架之间;
其中,驱动机构使上框架在下框架上沿着轨迹按照曲线运动方式运动,同时将上框架和下框架绑定,以防止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分离,并且提供上框架的运动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驱动机构包括半自动操作。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驱动机构包括:
至少两个轴构件,其连接上框架和下框架;
连接构件,连接到轴构件,其中,连接构件将上框架与下框架绑定,以防止上框架和下框架互相分离,并且提供作为上框架的滑动方向的包括所述轨迹的曲线;
驱动源,连接到连接构件,以提供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的逆时针的旋转力和在所述角度范围外的顺时针旋转力作为上框架的运动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所述连接构件包括:
第一连接件,通过轴构件中选择的一个连接到上框架和下框架,以旋转;
第二连接件,通过轴构件中的另一个连接到上框架和下框架,以旋转。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第一连接件包括连接到下框架以绕第一铰链轴线旋转的一端、连接到上盖以绕与第一铰链轴线平行的第二铰链轴线旋转的中部和暴露到上盖外部的另一端;
第二连接件包括连接到下框架以绕与第一铰链轴线和第二铰链轴线平行的第三铰链轴线旋转的一端以及连接到上盖以绕与第一铰链轴线、第二铰链轴线和第三铰链轴线平行的第四铰链轴线旋转的另一端。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连接构件还包括用于保持上框架和下框架互相面对的至少一个绑定构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绑定构件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绑定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结合在上框架和下框架的某位置处,并且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所述位置处增加弯曲部分。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轴构件包括:
第一轴构件,用于将所选连接构件的一端可旋转地绑定到下框架上;
第二轴构件,用于将所选连接构件的另一端可旋转地绑定到上盖上;
第三轴构件,用于将另一个所选连接构件的一端可旋转地绑定到下框架上;
第四轴构件,用于将另一个所选连接构件的另一端可旋转地绑定到上盖上。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轴构件包括用于限制上框架的旋转角度的保持构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所述保持构件包括:
球状物;
弹性体,容纳在轴构件中的一个中,使得所述球状物紧紧附着到上框架上;
凹槽,形成在上框架的底表面上,容纳球状物以提供保持力。
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上框架包括至少一个扇形开口。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包括:
第一开口,形成在上框架中;
第二开口,沿着上框架的对角线与第一开口平行地形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第一开口包括沿着其除了边缘部分之外的周围具有第一厚度的第一突起,而第二开口包括沿着其周围具有第二厚度的第二突起。
2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上框架包括允许柔性印刷电路穿过的第三开口,下框架包括允许柔性印刷电路穿过的第四开口,并且下框架包括形成在其中的柔性印刷电路运动空间,以根据上框架的旋转提供柔性印刷电路的旋转空间。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所述柔性印刷电路运动空间呈扇形。
2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下框架包括允许连接构件的一部分运动的通孔,同时连接构件的所述一部分被通孔绑定,所述通孔呈C型。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所述通孔包括用于装配连接构件的所述一部分的装配开口。
2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的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包括方形的第一区域和围绕所述方形的两侧的L形的第二区域。
2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驱动源包括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具有被上框架绑定的固定端和被连接构件的所述一部分绑定的自由端,以为连接构件提供半自动的旋转力。
2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驱动构件还包括凸轮。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驱动构件包括:
凸轮,包括第一凸轮表面;
弹性体,使凸轮附着到所述连接构件;
第二凸轮表面,设置在连接构件中,所述第二凸轮表面具有与第一凸轮表面的形状对应的形状,以保持附着到第一凸轮表面。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分的弯曲形状。
29、一种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的半自动滑动装置,所述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包括主体和通过在主体上运动打开和闭合主体的滑动体,所述半自动滑动装置包括:
互相面对的上框架和下框架;
上盖,与上框架结合,以覆盖住上框架,同时面对上框架;
至少一个连接构件,用于将上框架与下框架绑定,以防止上框架与下框架互相分离,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构件连接到至少两个轴构件以提供作为上框架的滑动方向的曲线,并且包括通过轴构件中所选的一个绕第一铰链轴线旋转的一端、通过轴构件的另一个绕第二铰链轴线旋转的中部以及关于第一铰链轴线和第二铰链轴线旋转的另一端;
弹性体,包括连接到连接构件的所述另一端的一端,以提供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的逆时针的旋转力和在所述角度范围外的顺时针的旋转力作为上框架的运动力。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所述弹性体包括一对第一弹性体和第二弹性体。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体和所述第二弹性体包括固定在上框架上的固定端和连接到连接构件的所述另一端的自由端,以半自动地提供所述上框架的运动力。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连接构件的所述另一端旋转的同时被暴露到所述上盖的外部。
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连接构件的所述另一端的旋转被上框架限制。
34、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至少一个连接构件包括被上盖绑定的一端、暴露在上框架和上盖之间的另一端和被下框架绑定的中部。
35、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铰链轴线固定,而第二铰链轴线沿着曲线轨迹运动。
3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所述连接构件还包括用于保持上框架和下框架互相面对的绑定构件。
3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滑动装置,其中,滑动件的轻易的初始运动由曲线运动提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50094357 | 2005-10-07 | ||
KR1020050094357A KR100685388B1 (ko) | 2005-10-07 | 2005-10-07 | 곡형 슬라이딩 타입 휴대 통신 장치 및 그의 슬라이딩 장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46091A true CN1946091A (zh) | 2007-04-11 |
Family
ID=37654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101106348A Pending CN1946091A (zh) | 2005-10-07 | 2006-08-04 | 曲线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及其滑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70082718A1 (zh) |
EP (1) | EP1773029A1 (zh) |
KR (1) | KR100685388B1 (zh) |
CN (1) | CN1946091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96446B (zh) * | 2007-04-23 | 2012-05-2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终端 |
US8452354B2 (en) | 2007-04-23 | 2013-05-28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CN110138927A (zh) * | 2018-02-09 | 2019-08-1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056141A1 (en) * | 2004-09-13 | 2006-03-16 | Nokia Corporatio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USD570338S1 (en) * | 2005-03-23 | 2008-06-03 | Nokia Corporation | Portion of a handset |
US20070180652A1 (en) * | 2006-01-25 | 2007-08-09 | Makoto Miyamoto |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
US7720446B2 (en) * | 2006-05-16 | 2010-05-18 | Nokia Corporation | Multi-position device |
JP5192668B2 (ja) * | 2006-07-28 | 2013-05-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携帯型端末 |
USD565532S1 (en) * | 2006-08-11 | 2008-04-01 | Kyocera Wireless Corp. | Phone with two-way slide |
USD562292S1 (en) * | 2006-08-22 | 2008-02-19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phone |
KR100800843B1 (ko) * | 2006-09-08 | 2008-02-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휴대용 통신 장치 및 그의 슬라이딩 모듈 |
USD580387S1 (en) | 2007-01-05 | 2008-11-11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558757S1 (en) * | 2007-01-05 | 2008-01-01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558758S1 (en) | 2007-01-05 | 2008-01-01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558756S1 (en) | 2007-01-05 | 2008-01-01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KR100865351B1 (ko) * | 2006-10-02 | 2008-10-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슬라이딩형 휴대용 단말기 |
USD561148S1 (en) * | 2006-10-06 | 2008-02-05 | Motorola, Inc. |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D562287S1 (en) * | 2006-12-06 | 2008-02-1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obile phone |
USD563936S1 (en) * | 2006-12-14 | 2008-03-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ortable phone |
WO2008078137A1 (en) * | 2006-12-27 | 2008-07-03 | Nokia Corporation | A sliding apparatus with a curvilinear guide |
USD898736S1 (en) | 2007-01-05 | 2020-10-13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KR101153473B1 (ko) * | 2007-03-08 | 2012-06-11 | 박경희 | 휴대용기기의 링크힌지장치 |
USD563373S1 (en) * | 2007-03-16 | 2008-03-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obile phone |
USD569366S1 (en) * | 2007-03-22 | 2008-05-20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Slider mobile telephone |
WO2008130147A1 (en) * | 2007-04-18 | 2008-10-30 | Diabell Co., Ltd. | Sliding hinge apparatus and handy terminal including the sliding hinge apparatus |
DE102007018179B4 (de) * | 2007-04-18 | 2009-02-19 | Lumberg Connect Gmbh | Tragbares Gerät, wie Mobilfunktelefon, tragbarer Computer |
KR101308012B1 (ko) * | 2007-04-27 | 2013-09-1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단말기 |
USD570320S1 (en) * | 2007-05-09 | 2008-06-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ellular phone |
USD576996S1 (en) * | 2007-05-09 | 2008-09-16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phone |
USD581892S1 (en) * | 2007-06-08 | 2008-12-0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ortable phone |
USD574806S1 (en) * | 2007-06-08 | 2008-08-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ortable phone |
US8099144B2 (en) | 2007-08-20 | 2012-01-17 | Goog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inge mechanism |
USD602014S1 (en) | 2007-08-31 | 2009-10-13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957385S1 (en) | 2007-08-31 | 2022-07-12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604297S1 (en) | 2007-09-05 | 2009-11-17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602486S1 (en) | 2007-08-31 | 2009-10-20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587670S1 (en) * | 2007-11-02 | 2009-03-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obile phone |
KR100970470B1 (ko) * | 2007-11-30 | 2010-07-16 | 주식회사 다이아벨 | 휴대폰의 슬라이드 힌지 장치 |
EP2109294A1 (en) | 2008-04-07 | 2009-10-14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Handhel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 transitionable between compact and expanded configurations |
USD1033379S1 (en) | 2008-04-07 | 2024-07-02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602016S1 (en) | 2008-04-07 | 2009-10-13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602015S1 (en) | 2008-04-07 | 2009-10-13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7715191B2 (en) | 2008-04-07 | 2010-05-11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Handheld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 transitionable between compact and expanded configurations |
USD615083S1 (en) | 2008-04-07 | 2010-05-04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604710S1 (en) * | 2008-08-14 | 2009-11-24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Mobile phone |
KR100987406B1 (ko) * | 2008-08-19 | 2010-10-13 | 주식회사 다이아벨 | 휴대폰 개폐장치 |
USD602017S1 (en) | 2008-09-05 | 2009-10-13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8059397B2 (en) * | 2008-10-28 | 2011-11-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ortable terminal with spring module |
KR101051415B1 (ko) * | 2008-11-10 | 2011-07-22 | 주식회사 다이아벨 | 슬라이딩 힌지 장치 |
TW201023595A (en) * | 2008-12-10 | 2010-06-16 | Asustek Comp Inc | Slide type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great sliding range |
KR20100125852A (ko) * | 2009-05-22 | 2010-12-01 | 한 상 이 | 슬라이드 원운동식 개폐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슬라이드 원운동 개폐식 휴대형 전자기기 |
KR20100129495A (ko) * | 2009-06-01 | 2010-12-09 | 암페놀피닉스 유한회사 | 휴대 기기용 슬라이딩 장치 |
USD633908S1 (en) | 2010-04-19 | 2011-03-08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666202S1 (en) | 2010-06-05 | 2012-08-28 | Apple Inc. | Housing plate |
USD642563S1 (en) | 2010-08-16 | 2011-08-02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680109S1 (en) | 2010-09-01 | 2013-04-16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US20120194053A1 (en) * | 2011-02-01 | 2012-08-02 | Chia-Hao Hsu | Hinge, sliding assembly and portable device |
USD718753S1 (en) | 2012-09-10 | 2014-12-02 | Apple Inc. | Componen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USD707223S1 (en) | 2012-05-29 | 2014-06-17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684571S1 (en) | 2012-09-07 | 2013-06-18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681032S1 (en) | 2012-09-11 | 2013-04-30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TWI522539B (zh) * | 2013-08-22 | 2016-02-2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 |
USD747310S1 (en) | 2013-09-09 | 2016-01-12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753101S1 (en) | 2013-09-09 | 2016-04-05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748621S1 (en) | 2013-09-09 | 2016-02-02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760217S1 (en) | 2013-09-09 | 2016-06-28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754125S1 (en) | 2013-09-09 | 2016-04-19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748091S1 (en) | 2013-09-09 | 2016-01-26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765084S1 (en) | 2013-09-10 | 2016-08-30 | Apple Inc. | Inpu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USD845294S1 (en) | 2014-05-05 | 2019-04-09 | Apple Inc. | Housing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rface ornamentation |
USD856337S1 (en) | 2017-08-04 | 2019-08-13 | Apple Inc. | Backplat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USD848999S1 (en) | 2017-08-04 | 2019-05-21 | Apple Inc. | Housing modul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USD831025S1 (en) | 2017-08-10 | 2018-10-16 | Apple Inc. | Housing modul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USD940127S1 (en) | 2018-04-23 | 2022-01-04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924868S1 (en) | 2018-04-23 | 2021-07-13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964985S1 (en) | 2018-07-13 | 2022-09-27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USD963652S1 (en) | 2018-08-23 | 2022-09-13 | Apple Inc. | Housing modul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USD909388S1 (en) | 2018-09-04 | 2021-02-02 | Apple Inc. | Housing modul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USD905696S1 (en) | 2019-05-15 | 2020-12-22 | Apple Inc. | Backplat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USD905065S1 (en) | 2019-05-15 | 2020-12-15 | Apple Inc. | Backplat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USD974352S1 (en) | 2019-11-22 | 2023-01-03 | Apple Inc. | Electronic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531927B1 (ko) * | 2003-05-23 | 2005-11-28 | 주식회사 스카이텔레텍 | 슬라이드형 이동통신단말기 |
US7529571B2 (en) * | 2003-09-03 | 2009-05-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liding/hinge apparatus for sliding/rotating type mobile terminals |
KR20050038982A (ko) * | 2003-10-23 | 2005-04-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슬라이딩/스윙 타입 휴대용 디지털 통신 장치 |
-
2005
- 2005-10-07 KR KR1020050094357A patent/KR100685388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
- 2006-06-13 US US11/451,396 patent/US2007008271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08-04 CN CNA2006101106348A patent/CN1946091A/zh active Pending
- 2006-08-04 EP EP06016342A patent/EP1773029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96446B (zh) * | 2007-04-23 | 2012-05-23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终端 |
US8452354B2 (en) | 2007-04-23 | 2013-05-28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CN110138927A (zh) * | 2018-02-09 | 2019-08-1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CN110138927B (zh) * | 2018-02-09 | 2021-04-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0685388B1 (ko) | 2007-02-22 |
US20070082718A1 (en) | 2007-04-12 |
EP1773029A1 (en) | 2007-04-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46091A (zh) | 曲线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设备及其滑动装置 | |
CN2805313Y (zh) | 便携式设备的滑动摆转机构 | |
CN1292615C (zh) | 便携通信装置 | |
CN1236521C (zh) | 使用螺旋铰链弹簧的天线装置 | |
CN209358590U (zh) | 折叠式移动终端 | |
CN1921506A (zh) | 便携式通信装置及用于其的摆转铰链模块 | |
CN1622478A (zh) | 具有滑动/转动铰链装置的便携式数字通信设备 | |
CN1490663A (zh) | 照相机镜头组件及具有该镜头组件的便携式无线终端 | |
CN101051847A (zh) | 便携式终端及其滑动支架 | |
CN1909565A (zh) | 使用柔性材料的滑动型便携式终端 | |
CN1694465A (zh) | 双滑动型便携式通信装置 | |
CN1780309A (zh) | 具有通过旋转而上/下移动的键的便携式通信设备 | |
CN1694366A (zh) | 具有滑动弹出型小键盘的便携式通信设备 | |
CN1835519A (zh) | 用于移动终端的滑动摆动装置 | |
CN1538715A (zh) | 具有旋转式照相机镜头壳体的移动式电话 | |
CN1614974A (zh) | 用于具有旋转型显示器的移动电话的铰链设备 | |
CN1941983A (zh) | 移动通信终端 | |
CN1976363A (zh) | 具有双轴线铰链装置的便携式终端 | |
CN1794597A (zh) | 便携式通信设备 | |
CN1517507A (zh) | 便携式无线终端的旋转型铰链装置 | |
CN1845560A (zh) | 用于移动终端的摆转铰链装置 | |
CN101068266A (zh) | 用于游戏的便携式通信终端和其中的用户接口设备 | |
CN101009719A (zh) | 自支撑型便携式终端 | |
CN1622479A (zh) | 便携式游戏和通信设备 | |
CN1305336C (zh) | 便携式无线终端中的照相机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