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9929A - 处理带有错误收信地址邮件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处理带有错误收信地址邮件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29929A CN1929929A CNA2005800081417A CN200580008141A CN1929929A CN 1929929 A CN1929929 A CN 1929929A CN A2005800081417 A CNA2005800081417 A CN A2005800081417A CN 200580008141 A CN200580008141 A CN 200580008141A CN 1929929 A CN1929929 A CN 19299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dress
- addressee
- database
- described meth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C—POSTAL SORTING; SORTING INDIVIDUAL ARTICLES, OR BULK MATERIAL FIT TO BE SORTED PIECE-MEAL, e.g. BY PICKING
- B07C3/00—Sorting according to destination
Landscapes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Character Discrimin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一个带有不正确收信地址邮件的方法,这一邮件中的不正确收信地址由邮件表面一个检测图像确定。这个方法的过程由下列几部分组成:a)信息通过与预先指令相符合的代码在邮件表面确定,预先指令依据相关代码确定;b)错误地址信息在依据预先指令从多个数据库挑出的至少选一个数据库中进行比较;c)继续处理信息依据比较结果和预先指令施加于邮件之上。
Description
描述: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带有错误收信地址邮件的方法,邮件中错误的收信地址由邮件表面一个检测图像确定。
一般当邮件引入一个已经陈旧的或者一个连续无效的地址时就会存在地址错误。
当存在一个转寄地址时,可以使用本发明过程纠正一个已经陈旧的地址。
德国专利DE 101 50 560 A1中描述了一个已经登记了的邮件处理的改进方案,这一方案中,通过邮件所提供的地址在一个包括陈旧地址和当前地址的数据库中进行比较。通过数据库询问方式,将所提供的地址(错误地址)分类归于一个改正过的地址,并作为一个新的地址引入邮件之中。
德国专利DE 196 44 163 A1描述了一种在线继续处理邮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收件人姓名和地址,发件人地址,继续处理地址并投递送回标记都可以在邮件上读出。收件人说明将通过一个姓名-地址数据库验证,如果不符合则在继续处理邮件过程中,用更改过的地址以及继续处理指示打印。每一个邮件通过辨认一个预先指令或一个作为返回邮件标示的投递说明将返回原因(如果已知原因)作为一个明显文本打印在邮件上,对于每一个邮件建立一个带有发件人地址以及收件人新旧地址的数据库。如果发件人希望,可以定期通知他地址变更消息。
国际专利WO 02/093323 A2更进一步公开了一个方案,当收件人地址在一个继续处理系统中更改后,该方案会向邮件发件人发送通知消息。邮件由发件人通过一组代码提供,代码包含由除发件人和收件人之外鉴别说明的地址,收件人地址变更信息将通过电子化方式通知。
已知方案允许转寄的邮件通过辨认在一个转寄数据库中已经存在的地址,调整在邮件上存在的收件人地址,并且确定已经修改的地址。更进一步允许系统自动通知发件人地址更改信息。
但数据库内并不存在所有的相关地址改动,并且除此之外由于一个错误的地址变更依据(比如收件人无故搬家或者消失,或者作为收件人的公司倒闭消亡)就产生进一步的地址缺乏错误。更进一步涉及在邮件引入收件人地址时,每次无效地址的处理。
此外,发件人先前相关的指令决定了缺少地址邮件的命运。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处理程序仅仅确定,邮件是否送回发件人还是继续投递。
基于上述任务,本发明使得一个通过发件人的预先指令,快速且可靠地处理错误地址邮件的过程成为可能。
这一任务根据设计要求,通过权利要求1中的方法得以解决。
本发明提出,用于处理带有错误收件人地址的错误邮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错误的收件人地址由邮件表面一个检测图像确定,过程如下,信息通过与预先指令相符合的代码在邮件表面确定,预先指令依据相关代码确定,错误地址信息在依据预先指令从多个数据库挑出的至少选一个数据库中进行比较,继续处理信息依据比较结果和预先指令施加于邮件之上。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设计实例中,方法规定错误收件人地址与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库中地址的比较结果依据预先指令通报。
已经存在的设计因此创造出一种有优势的方法,将已知方案依据邮件转寄地址进行扩展,在处理过程中将全面的考虑发件人的预先指令。符合设计要求的调整将依据预先指令,错误的收件人地址自动与保存在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库中地址数据进行比较适应,以便选择一个最快速的处理方案。
预先指令实用性证据包括,由发件人所期望的错误地址邮件命运的说明以及在何种范围、何种方式内传递地址错误原因消息的说明。
为了送达现有的地址以及提高在一个自动处理过程中的可读性,预先指令将以代码形式在邮件上引入。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设计实例中,预先指令所涉及到相应的代码为一矩阵代码,代码除包含预先指令外,至少还包括一个由发件人定义的信息以及可能的进一步说明。
邮件可能的命运包括,投递一个正确的收件人地址后被退回以及销毁错误地址邮件。销毁措施仅仅投递对于广告、杂志这类大量相同邮件并且这些邮件的发件人在地址错误的情况下不支付退回邮资时适用。
基于报告地址错误以及改正地址的原因,按照设计要求规定,对于错误收件人地址的邮件其地址在一个或多个数据库中进行调整。
调整的范围由预先指令依据下列说明给出,如发件人期望在地址错误时如何处理邮件,以及在何种范围发件人希望得到地址错误原因信息。
特别存在下列不同的地址错误:
-地址错误1,在邮件上引入的收件人地址由于地址变动已经陈旧,并且被一个新地址代替或者缺少一个可修正的地址,此时邮件被退回;
-地址错误2,由于收件人已经死亡或者作为收件人的公司倒闭而产生错误,以及由于每次在邮件上引入无效的收件人地址,或者由于地址错误原因无法确定而产生错误。
在邮件上所列收件人地址首先与一个包含有效地址数据库中的地址向比较,在确定地址错误邮件时有其特殊的优点。这一比较不依靠发件人的预先指令决定。
依据错误的收件人地址与数据库中有效地址数据的比较,还可以更正因细微地址差别而退回的地址错误。
在纠正一个类似错误之后,一个继续处理信息以更正后的地址形式引入邮件当中。如果预先指令包括发送一个地址变更信息,那么包含错误收件人地址以及更正后的收件人地址信息将被送到由预先指令所设定的地址。这一地址最好是一个电子地址,例如E-mail地址。
信息同样也可以通过其他用户途径,如一个网页页面,进行传送。
由错误的收件人地址以及通过与包含有效地址数据库调整可修正的收件人地址组成的邮件,将根据包含有效地址数据库中的地址进行地址调整,并根据本设计要求的方案进行后续处理。当邮件的收件人地址与这些数据库其中之一所包含的地址相符合时,则通过一个普通的处理过程进行投递。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符合设计要求的方案中,错误的收件人地址将根据预先指令与至少一个包含收件人新旧地址的搬迁数据库中的地址相比较。
数据库可以将相关的地址变动存放于一个指定的区域,数据库还可存放无法转寄的地址。建议同时设立两个搬迁数据库,一个用于存放可以转寄的地址,另一个用于存放不可转寄的地址变动。
当发件人不希望收到任何有关地址错误原因信息的时候,错误的收件人地址与在已经产生的包含可转寄地址数据库中地址的比较将不会进行,邮件将不会被转寄而是被寄回或者销毁(在销毁指令时,既便存在转寄可能性也不会转寄)。否则系统将在一个已经存在收件人转寄可能的情况下,进行这一比较。
当预先指令包含一个地址变更信息的时候,系统将对于收件人地址以及在一个不包含转寄可能性的搬迁数据库中的地址进行一个附加的比较。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改进方案中,发件人在一个已知收件人新地址的情况下可以将邮件转寄。在这种情况下,同样也需要对这些数据库进行调整。
错误的收件人地址的调整,在一个搬迁数据库中与陈旧的地址相协调,陈旧的地址将改成新的地址。当发件人通过预先指令不要求转寄收件人和(或者)一个发件人转寄可能性存在的时候,在邮件上以新地址形式引入一个继续处理信息,邮件将被投递到新地址处。若预先指令规定当地址改变时送回或销毁一个邮件,此时将在邮件上引入一个由预先指令提供的送回地址或以销毁标记形式的继续处理信息,邮件将按照回送地址投递或者销毁。回送地址可以与发件人地址不一致。
更进一步,当预先指令包含一个相应信息的时候,包含陈旧的地址与新地址的信息将通知一个由预先指令指定的地址。
在另外一个非常优选的符合设计要求的方案中,错误的收件人地址与在一个包含已经死亡收信人或已经倒闭公司地址的消逝数据库中的地址相比较。
这一比较如此施行,发信人设定如下预先指令,在遇到上述的地址错误情况下,如果没有存在地址变更信息时,希望获得错误原因信息。错误收件人地址与在消逝数据库中相应地址进行比较并确认,收件人已经死亡或者作为收件人的公司已经倒闭的信息将通知到由预先指令给出的地址。根据所期望的邮件命运,更进一步的继续处理信息将以一个在预先指令中指定的回送地址或销毁标记形式引入邮件中。
一个非常优选的符合设计要求的方案更进一步表明,当一级数据库中所包含地址没有与收件人地址相同的时候,错误收件人地址在同一级数据库中地址比较之后再同一个二级数据库中地址进行比较。这一措施可以显著使得符合设计要的方案由于减少了不必要的比较而得以快速实现。
先前所描述的符合设计要求方式的实施方式允许一个完全自动的过程,所存在的地址错误通过邮件中收件人地址与包含有效地址数据库中地址的协调被辨认出来。
投递者在投递地点发现地址错误,邮件自然也可依据符合设计要求的方案处理。
在一个特别优选的设计实例中,邮件表面包含收件人地址的图像以及由预先指令设定的编码由投递者通过扫描仪扫描,并通知服务中心。如先前所做解释的收件人地址与不同数据库中地址的比较,在服务中心内进行,之后地址通过图像形式确定。
邮件运送到一个分配中心,先进行分散处理,当邮件命运以及被更改的地址已知时,由服务中心通过计算机通知一位投递者,再由投递者在邮件中引入根据新地址打印的标签。对于根据预先指令需要销毁的邮件,将不会继续运送。
由服务中心通知邮件表面以及代码的图像,有助于有效控制方案成本。
通过投递者在投递地点发现的地址错误,将被制作成一个投递标志并通知服务中心。这一过程最好通过数据库的调整进行鉴别,并注意确定他们的次序。预先指令的原因,地址的比较在消逝数据库所包含多个数据库中之一内进行。当投递者在投递标志中说明收件人已经死亡的时候,在其他数据库调整之前,先进行错误收件人地址与消逝数据库中地址的比较。
本发明建立了一个有优势的方案,在邮件处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发件人的预先指令,并通过一个快速且实际的步骤实现。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优点以及符合设计要求的改进将从下列图片中所描述的优选的实施例中得出。
由图片显示:
图1为地址错误识别流程以及将错误地址邮件通知分析系统的图表;
图2为在分析系统中进行数据整理流程的图表;
图3为识别重大地址数据调整流程的图表;
图4为依靠由发件人确定的邮件命运,进行邮件处理流程的图表。
符合设计要求的方案规定,发件人的预先指令以代码方式引入邮件中。基本上,对于每个可由机器读出的代码要求可以承载足够的信息量,代码包含唯一由发件人识别的标志,发件人的预先指令通过这一标志寄存于数据库,并可以从中调用。
特别的优点在于,预先指令将集成在一个由电脑控制的邮资方案中。
用于邮资相应的代码,涉及一个矩阵数列(DMC),数列包含了顾客信息、用于清楚识别邮件的识别码、帐单号码、付邮资方式的说明以及付邮资日期。为了消除滥用邮资方案的发生,矩阵数列通过适当的方式编译成密码。
在矩阵数列(DMC)中,根据所存在的设计框架,收录了发件人预先指令的说明。这包括由发件人在遇到地址错误时所期望的邮件命运,以及发件人是否希望和在何种范围内希望收到地址错误原因信息和(或)地址变更信息。
同时规定,矩阵数列(DMC)至少包含由顾客预定的预先指令。符合设计要求的方案说明,错误地址邮件的回送地址可以与发件人地址不一致,并且方案需要一个地址,如果需要通知发件人则可以将信息通知到该处。预先指令除了包括不同处理方案外,还包括不同的顾客所定义的要求,以及在顾客与投递公司间所签订的合同协议。
完整的信息通过预先指令再细分成,一个包含回送与通知地址的合同部分和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处理的说明部分,最后所描述的部分规定,由顾客选择的预先指令与由投递公司提供的预先指令相结合。
矩阵数列(DMC)包含一个预先指令方案的鉴别以及协议部分的鉴别。
矩阵数列(DMC)中,预先指令方案鉴别部分推断出,当存在地址错误时由投递公司进行何种处理手段。处理手段一方面决定了错误地址邮件的命运,另一方面传达通知信息。
可能的邮件命运有
-邮件投递(当地址错误涉及可以改正的缺陷,如一个可以改正的地址拼写错误),邮件转寄(当在邮件中引入一个陈旧的收件人地址而产生错误,并存在一个新地址和转寄可能性时);
-邮件送回(当错误收件人地址既不涉及可修改缺陷的地址也不涉及带有转寄可能的陈旧地址,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代替投递或者销毁处理);
-邮件销毁,仅仅针对广告和印刷品邮件,不针对信件(当地址错误既不涉及可修改缺陷的地址也不涉及带有转寄可能的陈旧地址,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代替投递或者转寄处理)。
相关的信息处理手段包括
-所存在的地址错误信息的通知;
-包含收件人地址变更附加信息的通知(当地址确定时);
-包含地址错误原因附加说明信息的通知(当没有存在地址变动时)。
根据不同的顾客需求,投递公司在信息范围内进行分级。
矩阵数列(DMC)的协议部分可以包含需要通知信息的地址。
地址最好涉及一个电子地址,如一个eMail地址。
更进一步,协议部分包含回送地址说明,退回的邮件可以送到该地址。这一地址是一个有效的邮寄地址,这地址也可以与发件人地址不同。
另外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一个协议包括多个包含先前所提到说明的协议部分,发件人对于每个邮件都给定独特的所希望的协议部分,对于每个邮件的回送地址以及通知信息地址也可以做特定的说明。
可能的地址错误根据错误地址邮件的命运可以分成三种不同的组别。第一组(组1),地址错误是由于包含了可更正缺陷,比如拼写缺陷,而产生,这样的邮件将被送回。第二组(组2),由于在邮件中引入的陈旧地址而产生,且对于这样的邮件存在继续处理或者转寄到更改后地址的可能性。第三组(组3)包括既不属于组1也不属于组2的所有地址错误,这些错误阻碍了邮件向收件人地址的投递。当收件人地址涉及通过新地址代替旧地址时就会产生这些地址错误。当收件人已经死亡或者作为收件人的公司倒闭时,或收件人不知道搬往何处时,这样的邮件不存在转寄的可能。
根据地址错误或者地址更改原因信息的规模,组3可以自由的再细分成3a和3b加以区别。引入陈旧地址而引发的且新地址已知的地址错误将归入组3a,由于不可更正和不确定地址更改而引发的地址错误将归入组3b。
更进一步优选,邮件命运通过不同的邮件种类进行抉择。通常所定义的类型包括普通信件(BS),带包装的广告邮件(Wm),不带包装的广告邮件(Wo)以及包含报纸或杂志的印刷品(PD)。
在下列表格中,描述了一些预先指令的联合方案,用于针对不同的地址错误和邮件类型。在表格中描述了邮件命运以及是否将信息通知发件人的标记。对于来自组1或组2的地址错误,信息包含了旧的地址和更正后的或者改变的收件人地址。对于来自组3的地址错误,(依据预先指令)信息包含不同的内容。这些不同的内容在此不做考虑,因为在表格中仅特别描述了邮件命运。表格中,信息的通知与信息的内容无关,并用“+信息”的附加格式表示,组3不细分成组3a和3b。
在方案1中,通过预先指令针对不同的邮件种类和不同的地址错误产生下列邮件命运和信息。
方案2与方案1不同点在于,不会给发件人的信息通知。相应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存在发件人的预先指令,然而却包含一个与发件人地址不同的回送地址指令。方案3仅仅针对带包装的广告邮件(Wm)和方案1中相应的信件(BS)。
针对信件(BS)以及带包装广告邮件(Wm)也可采用方案4通过下列方式实现:
针对带有(以及不带)包装的广告邮件(Wm和Wo)方案5包含了下列联合指令:
所描述的方案仅供参考。原则上,每个预先指令的联合可以针对每个邮件种类而实现,然而需要选择一个有意义且合法的联合方式。
除了邮件标记外,当预先指令的一部分在邮件中引入清晰地址或当邮件备有清晰的标记时,预先指令所包含的矩阵代码(DMC)就有其优势。标记可以仅仅包含一个单个的字母,如大写的“P”。
预先指令清楚的要求或者邮件标注允许投递者,无需辅助工具而能辨认现有的预先指令。
由托运地点到投递地点邮件的运送,如同在其他大部分投递公司一样,邮件首先从托运地点运送到一个信件中心,在那里收集大量区域已经确定的信件。在信件中心,邮件被分类整理并送往本地投递点,投递点把信件转交给投递人,再由他们向外发送。
地址错误可能由投递人在预处理或投递过程中发现,也可以在邮件分类整理的时候由信件中心发现。
在图1中,描述了发现地址错误的流程和将地址错误邮件从发送区域向分析系统转交的过程。邮件或邮件数据的处理通过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方案进行。
邮件要么被送到信件中心,要么由一个投递者转交投递点(105或105′)。
在信件中心,在一个分类设备中实现邮件自动处理程序,程序能够自动读出在邮件中引入的收件人地址,并与数据库中的地址相比较,以便识别出地址错误,该数据库包含了所有归属与信件中心的有效地址。
读入后的收件人地址若与数据库中所包含的地址没有相符合,则存在一个地址错误(110)。
数据库(通过一个相应的标记)包含陈旧的地址,对于这些地址存在一个转寄可能性。更进一步,分类设备通过一个系统实现,对所掌握的错误地址依据数据库的说明进行更正。来自组1和2的地址错误在分类系统中进行区别,并归类到组1到组3之中。
在发现一个地址错误并进行分类之后,矩阵代码被读入并分析,以便识辨现有的预先指令(115)。
若没有发现预先指令(120),邮件的处理方式在此根据一个与所描述相近的标准方案(125)进行。
反之,存在一个预先指令(130),指令将通知是否涉及要销毁的邮件或者是否存在组1的地址错误(135)。
不涉及需要销毁的邮件以及不存在来自组1的地址错误(140)时,邮件将相应的标记为,涉及来自组2或组3的地址错误(145)。邮件将在不同的地点(150)去除相应的标记,并分别运送给分析系统(155)。
在另外一个发明的提高中,邮件根据识别号存储于中间存储器中,所掌握的地址通过预先指令通知分析系统,以便取消邮件继续的运送。
当涉及需要销毁的邮件或者组1中可更正地址错误邮件(160)时,所掌握的地址和矩阵代码(DMC)将储存在一个邮件数据网中,投递报告将添加一个记号,表明的地址错误将归到自组1到组3中的哪一组。
传送报告将电子化的通知分析系统(170),报告除了一个已知地址外,同时还包含一个错误收件人地址图像。图像可以稍后通知发件人,当地址不能或不能充分自动读出的时候,这样的图像可以减轻地址更正的负担。
借着检测邮件是否需要销毁或者由于收件人地址更正的原因将继续投递(175),根据相应的结果产生一个邮件标记,以决定销毁邮件(190)或者采用标准投递方式(180)送往正确的地址(185)。被注明销毁标记的邮件将通过处理过程分拣出并销毁(195)。
确认过程在信件中心中进行,并由图表1描述。
投递者除了遇到地址错误外,还会遇到邮件无法投递的其他原因。这样的原因如邮件被拒绝接受或者邮件不是由一个邮政专用信箱接受等到。
在邮件预处理或者投递过程中,投递者发现地址错误或者邮件不可投递(110′)时,他要确定,收件人与所给出的地址没有关系或者邮件不会被接受或者取走。投递者可以在地址错误时需要决定,错误是否涉及一个地址缺省或是否由于地址变更原因存在转寄可能或存在其他地址错误原因。地址错误是否由于地址变更而产生,且有转寄可能性,是投递者根据收件人地址与在一个所谓转寄标记卡中地址的比较所识别的,这个卡中包含了所有转寄可能性信息。
其他不可投递的原因如收件人已经死亡或作为收件人的公司倒闭或者收件人搬家并且不存在他地址转寄可能性。这些错误原因都可以被归入组3之中。
在下一步(115′)中,投递者根据在邮件中引入的可辨认地址标记或者引入的可辨认预先指令确定,对于邮件是否存在预先指令。这与120′的情况不同,邮件的处理不根据与标准方案(125′)相近的方案进行。
投递者辨认出现有的预先指令(130′),然后依据现存的邮件类型和地址错误决定邮件的继续处理方式(135′)。
对于既不要销毁(典型的是没有封面的广告邮件(Wo)),也不涉及印刷品(PD)的错误地址邮件,还有包含来自组1可更正的地址错误的邮件,依据地址错误类型,准备在一个分析系统中按照符合设计要求的方案进行继续处理(145′)。
投递标记包括地址错误或下列不可投递的原因:
-所给出地址的收件人/公司不可确认;
-邮件被收件人拒收;
-邮件没有被取走;
-收件人死亡/公司倒闭。
为了更好的实现机械读取,投递标记采用代码格式引入邮件当中,以保证标记能够清晰书写。这就要求在投递点设立相应的打印机。
因此,投递者在邮件上引入一个标签,在标签上投递者选择勾出地址错误原因或者不可投递的原因。
经过如此预处理的邮件,将被送往分析系统并再次分成两个分离的邮件流(155′)。
涉及需要销毁的邮件或者带有可更正地址错误的邮件(160′),预先指令所包括的矩阵代码(DMC)和一个错误收件人地址的图像通过扫描仪确定,通过功能键,将由投递者所确定的地址错误原因通过投递标记输入到电脑中(165′)。
建立一个包含确认及给出相应说明的邮件数据组,以电子化形式通知分析系统,并执行符合设计要求的方案。
投递者首先检验投递可能性(175′),根据正确的地址投递邮件(180′和185′),或者根据预先指令或邮件种类销毁邮件辨别出是需要销毁的邮件,并他们的地址不可被更正(190′和195′)。
在图2中描述了数据确认和处理以及在分析装置中数据处理的过程。
如上所述,邮件传送数据组(210)通过电子化形式通知分析装置,若地址错误该装置可选择进行投递或者销毁。传送报告包括矩阵代码(DMC),所确定的错误地址图像,错误地址的描述以及写有地址错误原因或不可投递原因的投递标记。传送报告由分析系统通过信件中心分类装置或者由投递点内投递者的电脑提供。
由于不可更正的错误地址而不可投递的邮件(包括存在有转寄可能的邮件)将运送到分析装置(215),在那里,存在有转寄可能的邮件从其他邮件中分离出来,并送到指定地点。
在分析装置中,首先确认预先指令包含的矩阵代码(DMC)以及邮件表面错误地址图像部分,再对于每个邮件产生一个传送数据组,在数据组中存储了上述相应的说明和继续处理的方案。传送数据组包含一个标记,标记表明是否涉及一个邮件,其收件人地址存在转寄可能性,转寄可能性的存在根据邮件的从属确定相应的邮件流。
邮件在邮件数据组处理过程中存储在中间存储器里,如包含于矩阵代码(DMC)中或者存储在一个新的识别码中。
分析装置规定对于所有邮件,通过一个至少包含矩阵代码(DMC)和收件人地址图像的邮件数据组,进行处理。由投递点向分析装置传递的邮件包括关于地址错误或不可投递原因的投递标记。由分类装置向分析装置传送的邮件数据组除了包含收件人地址图像外,还有借助于分类装置的OCR和/或影像代码装置所确定的收件人地址本身。
由于系统间的错误,在分析装置中对于一个邮件可能存在多个投递报告。例如在一个投递点内,数据组由于重复扫描过程产生一个无法辨认的副本。
在分析装置中,要求一个副本检测过程,以便将部分数据统一合并(225)。最好基于在邮件数据组中包含的矩阵代码(DMC)以及特别根据矩阵代码(DMC)中包含的识别码,对于每个处理的邮件数据组进行确认,并保存在一个文件中。
为了确认副本,将邮件数据组中包含的识别码与文件中的识别码进行比较。文件中的数字码若是涉及到一个邮件数据组副本,则立刻停止(235)而不继续处理。
在处理邮件数据组时,不涉及副本(240)时,数据组根据存储的识别码检测其可利用性(245)。属于发件人的或由协议所存储的文件资料根据矩阵代码(DMC)中的说明确定。若没有顾客文件(250),传送报告将同样被取出(255)并不再继续处理。检查步骤(245)主要是确认或排除矩阵代码(DMC)被第三方胡乱使用的可能性。
若这些都不在一个先前的处理步骤中执行时,传送报告也能够清楚的归入到发件人或顾客名下(260),收件人地址图像将由邮件数据组中引入(265)。确认过程优先通过地址数据组提供的OCR装置进行(285),当OCR装置没有提供清楚的确认结果的时候,地址将采用手工确认方式向下传递。
根据这个步骤所包含的所有邮件数据组,除了收件人地址图像外,还包括可以确认的收件人地址本身。
通过矩阵代码(DMC)给出的预先指令确认重要的地址数据组(280),所掌握的收件人地址与在一个或多个数据库中的地址进行比较(285)。该步骤流程(280)的将在图3中详细说明。
地址数据经过调整后,根据每个由发件人借助预先指令所期望的信息通知范围,存在一个更改后的投递地址和/或地址错误或不可投递的原因。投递报告通过这些信息补充(290)并继续处理(295)。
根据图3所描述,在地址数据调整之前,先进行矩阵代码的分析(305)和投递标记的分析(310)。在下一步中(315),将检测是否存在一个数据库的调整。
这样的情况不适用于没有转寄任务或没有相应预先指令要求转寄的邮件,也不适用于既没有要求通知信息邮件或者那些仅仅包含要求邮件不被投递指示信息的邮件。邮件所属的邮件数据组在步骤320中继续处理,将检测邮件是否根据预先指令定义的地址送回或者是销毁邮件。
回送地址确定后,将作为新的地址在邮件数据组中辨认,邮件数据组将继续进行处理(350)。
若根据预先指令确定销毁邮件,并在邮件数据组中辨认后,邮件数据组将同样进行后继处理。
在步骤315中,需要进行一个数据库的调整(325),对于这个数据库调整产生一个任务(335),在产生信息的同时,若在投递报告中包含投递标记,也要注意投递记号。
存在下列数据库以供使用:
-数据库(A,LOS数据库),包含所有有效邮政编码,地区和街道门牌号的目录(LOS目录);
-转寄数据库(B),包含收件人的新旧地址,这些地址由于搬家的原因而改变,并可以从旧地址进行转寄,转寄数据库(B)包含下列信息,收件人是否允许将他的地址转交给第三方;
-搬迁数据库(C),包含收件人的新旧地址,这些地址由于搬家的原因而改变,并不可以从旧地址进行转寄,搬迁数据库(C)包含下列信息,收件人是否允许将他的地址转交给第三方;
-死亡数据库(D),包含已经死亡的收件人或以倒闭公司的地址;
-推荐数据库(E),包含所有有效邮政地址的目录;
-不可投递数据库(F),包含无效地址目录,如收件人的旧地址,且新地址不可确认。
为了在不同数据库中调查而产生的任务,除了说明要检查哪些数据库外,还要确认数据库的检查顺序。
在下面的表格中,预先指令和投递标记以及根据预先指令和投递标记检查的数据库根据每一种情况排定顺序。存在一个转寄可能时,邮件从属于一个特定的邮件流,并在表格中做一个标记。
在表格中,使用下列投递标记作为数据库调整指示:
-Za:所给出的收件人/公司地址不可确认或没有投递标记;
-Zb:邮件被收件人拒收或者邮件没有被取走;
-Zc:收件人死亡/公司已经倒闭;
-Zd:存在转寄任务。
考虑到数据库调整的原因,在表格中使用下列预先指令方案进行区分:
-Va:当存在转寄可能,且既不需要通知信息或者仅仅需要通知邮件不能被送往收件人地址时将邮件转寄;
-Vb:转寄、退回或销毁邮件,并通知发件人收件人地址已经更改,当不知道地址变动时,可以不给出地址错误原因;
-Vc:转寄、退回或销毁邮件,并通知发件人收件人地址已经更改,当不知道地址变动时,也给出地址错误原因。
根据不同的投递标记和不同的预先指令,进行下列数据库的调整:
收件人地址与在数据库中地址的比较最好如此进行,当在一个数据库中比较取得一致的时候,将不再进行接下去的比较。
为了确认在先前的处理步骤或在先前的比较中产生的错误或对由一个不可知的原因产生的地址错误进行校验,在数据库E和F中的比较用方括号表明。
进一步可以显著减少检测开销的方案步骤中,所有的数据调整以收件人地址与数据库A中信息相比较的形式进行。如果收件人地址中的邮政编码,地点,街道或者门牌不存在或者无效,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确定。
存在投递标记Za时,数据库选取相应的通知收件人的信息,根据数据库大小确定调整顺序。
存在投递标记Zb时,不进行数据库调整,因为存在不可投递原因且地址无误。这些由投递者特别标注。
存在投递标记Zc时,收件人地址与死亡数据库中的地址相比较,当收件人已经死亡的信息不通知发件人的时候,紧接着再与数据库A相比较。由于投递标记的原因,收件人死亡之后,调整死亡数据库的可能性变得很大。
投递标记Zd将产生下列结果,以相近的方式根据所存在转寄可能性的大小产生投递标记序列。
先前所提到的数据库调整结果将存储于投递报告中(345),当地址所有者同意将地址继续交给第三方时,变更后的收件人地址仅仅收录于邮件数据组中。若不同意,则邮件数据组包含一个标记,说明收件人所变更的地址不得告知他人。
邮件数据组包含邮件继续处理和顾客通知的完整信息。
数据组确认邮件继续处理的特殊信息,信息包括更改的投递地址或销毁标示。邮件继续处理的相应手段由图4描述。
发送投递报告后(405),根据预先指令和数据库调整结果进行检查(410),对于邮件采取何种继续的处理步骤。
邮件数据组包含一个更改后的收件人地址或一个收件人转寄可能性的标记以及发件人根据预先指令同意,打印出一个新的收件人地址标签并引入邮件中(415)。引入地址标签时,邮件从存储器中取出标签,并按照标签上给定的地址投递(420)。
根据预先指令,错误地址或者不可投递的邮件将被退回,在投递报告中包含并由预先指令给出的回送地址。回送地址打印在地址标签并引入邮件中(425),接着邮件按照地址标签给出的地址投递(430)。
既便当收件人地址存在改动并有转寄可能时,但发件人仍然要求将邮件退回,这时邮件将被退回。
当投递者相应的预先指令或在一个信件中心分类过程中的预先指令不可知的情况下,地址错误或者邮件销毁指令,可能被错误的传递给分析装置。
当存在销毁指令的时候,邮件将贴上销毁标记的(435)并送往销毁过程(440)。如上所述,这些过程在信件中心分类装置或者投递点中进行。仅仅被错误导入的邮件将在分析装置区域销毁。
当预先指令包含通知客户信息的时候,为了通知发件人,邮件数据组将被作为急件组份进行继续处理。
急件组份根据预先指令中给出地址的矩阵代码(DMC)确定信息,并将信息送往该地址,这个地址可以是一个Email地址。
信息除了包含矩阵代码(DMC)外,还有一些特别邮件的标识码,如下列多个或全部信息:
-收件人地址图像;
-根据图像确定的收件人地址;
-更正或改动过的收件人地址;
-收件人的旧地址;
-地址错误原因或者不可投递原因(如果顾客希望得到这些信息);
-邮件命运说明。
信息可以直接根据邮件数据组的处理确定或者在一个由发件人预先指令中给出的时间间隔内收集并确定。
在另外一个设计实例中,急件组份通过顾客可以存取信息的接口来代替。接口涉及一个门户网站,信息在一个合适的Aufbereitung中可被使用。
本发明达到一个有优势的方法,它使得预先指令的确认可以集成在自动处理过程中,以便邮件得以快速且可靠的进行处理。
Claims (15)
1、一种带有错误收件人地址的邮件处理方法,错误的收件人地址由一个在邮件表面的图像所确定,其特征在于:
a.预先指令所包含的代码信息在邮件表面确定,再由该代码确定预先指令;
b.根据预先指令从多个数据库中至少选出一个数据库,并将错误地址与该数据库中的地址进行比较;
c.继续处理信息根据比较结果与预先指令在邮件中引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错误收件人地址与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库中地址的比较结果依据预先指令通报。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的一个或两个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先指令中给出的地址作为继续处理的信息引入邮件中。
4、根据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改后的收件人地址被引入邮件中。
5、根据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先指令中详细说明的地址被引入邮件中。
6、根据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服务中心内,错误地址图像以及投递标记以代码形式确认,且错误收件人地址与至少一个服务中心数据库中的地址相比较。
7、根据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收件人地址与有效地址数据库中的地址相比较。
8、根据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收件人地址与搬迁数据库中的地址相比较,这个数据库中包含收件人的新旧地址。
9、根据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收件人地址与死亡数据库中的地址相比较,这个数据库中包含已经死亡的人或已经倒闭的公司地址。
10、根据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收件人地址与第一个数据库中地址相比较之后,仅仅当第一个数据库中没有与收件人地址相符合的数据时,才进行与第二个数据库中地址的比较。
11、根据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比较结果的信息将送往一个电子地址,这一地址在预先指令中详细说明。
12、根据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指令的信息所包含的代码是一个矩阵代码。
13、根据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代码包含更多信息,至少包含发件人给出的识别说明。
14、根据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认一个附加的投递标志。
15、根据上述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数据库的比较还需要根据投递标志进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04017042A DE102004017042A1 (de) | 2004-04-02 | 2004-04-02 | Verfahren zum Bearbeiten von Postsendungen |
DE102004017042.8 | 2004-04-0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29929A true CN1929929A (zh) | 2007-03-14 |
CN100560225C CN100560225C (zh) | 2009-11-18 |
Family
ID=34960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8000814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0225C (zh) | 2004-04-02 | 2005-02-21 | 处理带有错误收信地址邮件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13524B2 (zh) |
EP (1) | EP1656217B1 (zh) |
CN (1) | CN100560225C (zh) |
AT (1) | ATE411117T1 (zh) |
AU (1) | AU2005237707B2 (zh) |
CA (1) | CA2561820A1 (zh) |
DE (2) | DE102004017042A1 (zh) |
HK (1) | HK1088860A1 (zh) |
WO (1) | WO2005105329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46304A (zh) * | 2008-07-11 | 2011-05-04 | 索利斯蒂克有限公司 | 利用信息处理来对多个邮件进行分拣的方法 |
CN102420924A (zh) * | 2010-09-27 | 2012-04-18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557901A (zh) * | 2015-09-30 | 2017-04-05 | 戴见霖 | 智能投递系统及其派送方法 |
CN107220255A (zh) * | 2016-03-22 | 2017-09-29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地址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8154324A (zh) * | 2016-12-05 | 2018-06-12 | 天脉聚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管理互联网购物收货地址的方法和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605192A1 (en) | 2005-06-21 | 2013-06-19 |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Personalized Delivery Services |
US7765131B2 (en) | 2006-06-20 | 2010-07-27 |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personalized delivery services |
US7974882B1 (en) * | 2005-09-16 | 2011-07-05 | Direct Resources Solutions, LL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reating a comprehensive undeliverable-as-addressed databas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ccuracy of marketing mailing lists |
EP1929731B1 (en) * | 2005-09-27 | 2016-11-09 | Morgan Stanley | Rule-based electronic message processing |
US20070136215A1 (en) * | 2005-12-12 | 2007-06-14 | Fogel Thomas C | Truncation of undeliverable mailpieces |
US7925046B2 (en) * | 2007-05-02 | 2011-04-12 |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 Implicit video coding confirmation of automatic address recognition |
FR2918199B1 (fr) † | 2007-06-26 | 2009-08-21 | Solystic Sas | Procede de traitement d'envois postaux exploitant l'identification virtuelle des envois avec le readressage |
WO2009025879A1 (en) * | 2007-08-17 | 2009-02-26 |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ail forwarding and special handling services |
US8326898B2 (en) * | 2008-05-15 | 2012-12-04 | Bell & Howell, LL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un time directories for address services on a mail processing system |
DE102008061012A1 (de) | 2008-11-24 | 2010-05-27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ieren eines Gegenstands an eine unvollständig angegebene Zieladresse |
WO2010058433A1 (en) * | 2008-11-24 | 2010-05-27 | Elsag Datamat Spa | Method for re-automation of undeliverable postal objects |
US8521623B2 (en) * | 2009-08-26 | 2013-08-27 |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 Return payment card process |
DE102010013220A1 (de) | 2010-03-29 | 2011-09-29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ieren eines zu bedruckenden Gegenstands |
US20120011068A1 (en) | 2010-07-09 | 2012-01-12 | 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 | System and method of electronic and physical mail categorization and targeted delivery |
US20130204828A1 (en) * | 2012-02-08 | 2013-08-08 | Grayhair Softwar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ed, Flexible Mail Address Validation and Hygiene |
US20130325893A1 (en) * | 2012-06-01 | 2013-12-05 | Northwest Research,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lost packages |
KR20140075840A (ko) * | 2012-11-29 | 2014-06-20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우편물 구분 자동화기기의 성능 향상을 위한 주소 데이터베이스 정제 시스템 및 방법 |
US9916557B1 (en) | 2012-12-07 | 2018-03-13 |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tem delivery and pick-up using social networks |
US11144872B2 (en) | 2012-12-21 | 2021-10-12 |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 Delivery to an unattended location |
US10387824B2 (en) | 2012-12-21 | 2019-08-20 |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ivery of an item |
US20150100514A1 (en) | 2013-10-09 | 2015-04-09 |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 Customer Controlled Management of Shipments |
WO2015080032A1 (ja) * | 2013-11-29 | 2015-06-04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電子メール送信装置 |
CA2935200C (en) | 2014-02-16 | 2019-11-26 |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 Determining a delivery location and time based on the schedule or location of a consignee |
US10733563B2 (en) | 2014-03-13 | 2020-08-04 | United Parcel Service Of America, Inc. | Determining alternative delivery destination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81487A (en) | 1989-11-27 | 1994-01-25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Thermally protective composite ceramic-metal coatings for high temperature use |
US5422821B1 (en) | 1992-04-06 | 1998-07-21 | Electrocom Automation Lp | Apparatus for intercepting and forwarding incorrectly addressed postal mail |
US5703783A (en) * | 1992-04-06 | 1997-12-30 | Electrocom Automation, L.P. | Apparatus for intercepting and forwarding incorrectly addressed postal mail |
EP0705911B1 (en) | 1994-10-04 | 2001-12-05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Thermal barrier coating |
KR100463008B1 (ko) | 1995-06-26 | 2005-06-16 | 제너럴 일렉트릭 캄파니 | 복수의피복층을구비한보호열장벽피복재복합물 |
US5731574A (en) | 1996-09-30 | 1998-03-24 | Pitney Bowes Inc. | Digital postage indicia verification for inserting system |
DE19644163A1 (de) * | 1996-10-24 | 1998-05-07 | Siemens A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online-Bearbeitung von weiterzuleitenden Sendungen |
US6022594A (en) | 1996-12-23 | 2000-02-08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Method to improve the service life of zirconia-based coatings applied by plasma spray techniques, using uniform coating particle size |
US5897921A (en) | 1997-01-24 | 1999-04-27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Directionally solidified thermal barrier coating |
US6285777B2 (en) * | 1997-11-26 | 2001-09-04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Internet assisted mail |
US6047539A (en) | 1998-04-30 | 2000-04-11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Method of protecting gas turbine combustor components against water erosion and hot corrosion |
DE19836767C1 (de) | 1998-08-13 | 1999-11-18 | Siemens A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arbeiten von an den Absender zurückzuschickenden Sendungen |
US7236970B1 (en) * | 1999-10-19 | 2007-06-26 | Stamps.Com | Address matching system and method |
KR100336498B1 (ko) | 2000-01-27 | 2002-05-15 | 오길록 | 우편물 처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
FR2807349B1 (fr) | 2000-04-05 | 2004-09-24 | Mannesman Dematic Postal Autom | Suppression d'erreurs d'adressage dans un processus de tri, acheminement et distribution du courrier a l'aide de codes client sur les articles de courrier |
US6706325B2 (en) | 2000-04-11 | 2004-03-16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Article protected by a thermal barrier coating system and its fabrication |
US20020029202A1 (en) * | 2000-04-18 | 2002-03-07 | Lopez Steven W.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unified routing of mailpieces and processing sender notifications |
US6432487B1 (en) | 2000-12-28 | 2002-08-13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Dense vertically cracked thermal barrier coating process to facilitate post-coat surface finishing |
WO2002093323A2 (en) * | 2001-05-16 | 2002-11-21 | 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 | Dynamic change of address notification |
DE10149621A1 (de) | 2001-10-09 | 2003-07-03 | Deutsche Post A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fördern von Postsendungen |
DE10150560A1 (de) * | 2001-10-15 | 2003-04-24 | Deutsche Post Ag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arbeitung von Postsendungen |
US6796433B2 (en) * | 2001-11-07 | 2004-09-28 | Pitney Bowes Inc. | Method of post processing OCR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mailpieces using a customer specific keyword database and a mailpiece sorting apparatus |
US20030114955A1 (en) * | 2001-12-17 | 2003-06-19 | Pitney Bowes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return to sender mailpieces, notifying sender of addressee changes and charging sender for processing of return to sender mailpieces |
US6740364B2 (en) | 2002-05-30 | 2004-05-25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Method of depositing a compositionally-graded coating system |
KR20050021141A (ko) * | 2003-08-26 | 2005-03-07 | 주식회사 하나콤 | 바코드 응용기술을 이용한 반송 우편물 처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
-
2004
- 2004-04-02 DE DE102004017042A patent/DE102004017042A1/de not_active Ceased
-
2005
- 2005-02-21 CN CNB2005800081417A patent/CN10056022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2-21 AU AU2005237707A patent/AU2005237707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5-02-21 DE DE502005005676T patent/DE502005005676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5-02-21 CA CA002561820A patent/CA256182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5-02-21 AT AT05707551T patent/ATE411117T1/de active
- 2005-02-21 WO PCT/EP2005/001779 patent/WO2005105329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02-21 US US11/547,432 patent/US7813524B2/en active Active
- 2005-02-21 EP EP05707551A patent/EP1656217B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6
- 2006-08-22 HK HK06109357A patent/HK1088860A1/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46304A (zh) * | 2008-07-11 | 2011-05-04 | 索利斯蒂克有限公司 | 利用信息处理来对多个邮件进行分拣的方法 |
CN102046304B (zh) * | 2008-07-11 | 2013-08-21 | 索利斯蒂克有限公司 | 利用信息处理来对多个邮件进行分拣的方法 |
CN102420924A (zh) * | 2010-09-27 | 2012-04-18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2420924B (zh) * | 2010-09-27 | 2014-08-13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US9516191B2 (en) | 2010-09-27 | 2016-12-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storage medium |
CN106557901A (zh) * | 2015-09-30 | 2017-04-05 | 戴见霖 | 智能投递系统及其派送方法 |
CN107220255A (zh) * | 2016-03-22 | 2017-09-29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地址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8154324A (zh) * | 2016-12-05 | 2018-06-12 | 天脉聚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管理互联网购物收货地址的方法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813524B2 (en) | 2010-10-12 |
CA2561820A1 (en) | 2005-11-10 |
ATE411117T1 (de) | 2008-10-15 |
WO2005105329A1 (de) | 2005-11-10 |
DE102004017042A1 (de) | 2005-10-27 |
CN100560225C (zh) | 2009-11-18 |
AU2005237707A1 (en) | 2005-11-10 |
HK1088860A1 (en) | 2006-11-17 |
EP1656217B1 (de) | 2008-10-15 |
AU2005237707B2 (en) | 2010-06-17 |
DE502005005676D1 (de) | 2008-11-27 |
EP1656217A1 (de) | 2006-05-17 |
US20080044057A1 (en) | 2008-0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29929A (zh) | 处理带有错误收信地址邮件的方法 | |
CN1261066C (zh) | 电子包裹位仓系统和相关操作方法 | |
US8121344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imaged documents | |
KR20010076609A (ko) | 우편물 처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877514A (zh) | 打印系统和方法 | |
US20080062472A1 (en) | Document handling | |
CN1315064C (zh) | 服务处理系统、处理结果管理装置和服务处理系统的处理结果确认方法 | |
CN1816099A (zh) | 通信装置 | |
CN1945523A (zh) |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CN1878222A (zh) |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701324A (zh) | 用于分类文档的系统,方法和软件 | |
US7769485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gregating undesired mail | |
CN1377165A (zh) | 电子消息系统 | |
CN1478238A (zh) | 地址查询系统、计算机软件产品及地址查询方法 | |
CN1551026A (zh) | 财务系统 | |
CN1871133A (zh) | 利用投递通知单进行物品投递的系统和方法 | |
CN1874404A (zh) | 图像处理系统和图像处理装置 | |
CN101046885A (zh) | 错位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 |
CN1158146C (zh) | 利用记录所得的地址记录更新地址数据库的设备和方法 | |
CN1143777A (zh) | 文本发送装置和文本发送方法 | |
US7333936B2 (en) | Bar code synchronization process for scanning mail envelopes and their contents | |
US7516895B2 (en) | Bar code synchronization process for scanning image containing documents | |
US20060100893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imaged freight documents | |
CN1771489A (zh) | 消息和文档管理系统及方法 | |
US8621826B2 (en) |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mail piec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8 Termination date: 2011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