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及葛根素的组合物,其重量比为:三七提取物30~600份、丹参提取物10~400份、葛根素50~1000份,优选为:三七提取物50~200份、丹参提取物30~200份、葛根素100~600份,最佳优选:三七提取物100份、丹参提取物50份、葛根素150份。
以上组成,若以克为单位,可以制成100~1000次用量的制剂,如作为注射剂,可制成1000支,每次用量1~10支。如作为片剂,可制成1000片,每次服用1~10片。
以上组成是按重量份作为配比的,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比例增大或减小,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千克为原料,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者减小,但各组成之间重量配比的比例不变。
以上重量配比的比例是经过科学筛选得到的,对于特殊病人,可以相应调整组成的比例,增加或者减少不超过100%
上文所述的三七提取物所含的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及人参皂苷Rb1的总含量即三七总皂苷的含量不低于55%。
三七提取物可以通过购买上市的原料或自行摸索制备工艺的方式获得,本发明对该提取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选,如下:
取三七药材,粉碎成粗粉,加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水至适量(每1ml相当于2g原药材),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加于已处理好的弱极性大孔树脂柱上,先用2倍柱体积的水洗脱,再用4~5倍的8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并真空干燥,即得。
三七提取物得率:4~5% 三七总皂苷含量:>60%
上文所述的丹参提取物可以是水提酸沉提取物、醇提取物、水提醇沉提取物、或水提过柱提取物。丹参提取物可利用现有技术的制备方法获得,例如可利用中国专利申请CN1352985A、CN1247855A、CN1242364A、CN1384090A、02117923.9,郭莹等(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4(4):6)的制备方法获得。也可自行摸索制备工艺获得。本发明丹参提取物中丹酚酸B含量在45%~70%,其总酚酸含量在70%以上,最好在80%以上。无论是通过现有技术还是自行摸索制备工艺制备本发明的丹参提取物,如果未达到上述含量标准,则应进行精制,使之符合上述含量标准。
本发明对丹参提取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选,如下:
取丹参药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水12倍量,第一次加水10倍量,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08~1.12的浓缩液,加乙醇至含醇量至85%,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盐酸调pH值至2,用醋酸乙酯振摇提取3次,合并醋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pH值2的酸水溶解,加于已处理好的聚酰胺柱上,先用2倍柱体积的水洗脱,弃去水洗液,再用4倍柱体积的95%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并真空干燥,即得。
丹参提取物得率:4~5% 丹参总酚酸含量:>80% 丹酚酸B含量:>50%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尤其适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病、脑血栓等。
该组合物可以加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以口服、鼻吸入或肠胃外给药的方式施用于需要这种治疗的患者。用于口服时,可将其制成常规的固体制剂,如片剂、胶囊、软胶囊、分散片、口服液、颗粒、咀嚼片、口崩片、滴丸、缓释片、缓释胶囊、控释片、控释胶囊,制成液体制剂如水或油悬浮剂或其它液体制剂如糖浆等;用于肠胃外给药时,可将其制成注射用的溶液、水或油悬浮剂等,如水针、冻干粉针、无菌粉针、输液等。本组合物的优选的形式是注射剂或口服制剂。
本发明的药物可采用现有制药领域中的常规方法生产,需要的时候可以添加各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的载体包括药学领域常规的稀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吸附载体、润滑剂等。
本发明在制成注射剂时,为了增加其溶解度,可以加入吐温-80等增溶剂。输液中可以加入用于调节渗透压的等渗调节剂,例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钙、乳酸纳、葡萄糖、木糖醇、山梨醇和右旋糖苷等,优选氯化钠或葡萄糖。粉针中可加入赋形剂,例如,甘露醇、葡萄糖等。
本发明经过药理学研究和药效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证明,由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与葛根素为主要成分制成的药物,可显著改善麻醉犬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增加冠脉流量,改善脑血管循环,减小脑缺血面积,显著抗血小板聚集,显著减小心肌梗塞范围。本发明试验研究结果证明,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与葛根素合并用药呈协同作用,药效明显增强。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对已知的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与葛根素的相互作用、配伍组方进行研究,以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与葛根素为原料直接投料,制备工艺简单,避免了提取时造成的药物损失和由于原药材质量差异造成的不同产品质量差异较大的缺点,使药品纯度更高,杂质少,安全性更高,且不同批次药品间质量差异小,药品质量更均匀稳定。采用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与葛根素合理配伍后合并用药,经药理学实验证明,药效优于单独使用三七总皂苷或丹参总酚酸或葛根素,也优于丹参总酚酸加三七提取物,药效提高,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与葛根素合并用药呈协同作用,且用药剂量相对减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验例1 三七提取物的制备优选工艺
取三七药材,粉碎成粗粉,加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3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水至适量(每1ml相当于2g原药材),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加于已处理好的弱极性大孔树脂柱上,先用2倍柱体积的水洗脱,再用4~5倍的8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并真空干燥,即得。
实验例2:三七提取物中三七总皂苷含量测定试验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三七总皂苷对照品10mg,于60℃真空干燥2小时,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15m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1ml,分别置10ml具塞试管中,蒸干,放冷,加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0.2ml,再加高氯酸0.8ml,在60℃保温15分钟,冷却至室温,加冰醋酸5ml,摇匀,同时做空白对照,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6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即得。
按照实验例1的方法获得三批三七提取物,其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三七提取物的含量测定结果和得率
批次 |
总皂苷含量(%) |
三七皂苷R1含量(%) |
人参皂苷Rg1含量(%) |
人参皂苷Rb1含量(%) |
1 |
65.15 |
3.76 |
31.74 |
29.65 |
2 |
68.17 |
3.89 |
33.54 |
30.74 |
3 |
70.18 |
3.92 |
34.84 |
31.42 |
实验例3 丹参提取工艺筛选试验
1.水提工艺筛选试验
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提取结果的影响较大,因此以丹参总酚酸含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三种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水平设计见表2。
表2 丹参醇提工艺考察因素水平表
水平/因素 |
A加水量(倍) |
B提取时间(小时) |
C提取次数(次) |
1 |
18 |
3 |
1 |
2 |
20 |
4 |
2 |
3 |
22 |
5 |
3 |
试验方法 称取丹参100g,共9份,按表2各列号的要求提取,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并定容至500ml,备用。
丹总酚酸的含量测定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干燥的原儿茶醛对照品1mg,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样品溶液25ml,置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0.1ml置25ml容量瓶中加乙醇5ml,加入0.3%十二烷基硫酸钠2ml,0.6%铁氰化钾一0.9%三氧化铁(临用前等量混合)1ml,如此暗处放置5min,加入0.1mol/L盐酸溶液至刻度,摇匀,暗处放置20min后,置lena比色池中,720nm处测定。
测定法 比色法
浸膏得率的测定 精密量取各样品溶液25ml,置已恒重的蒸发皿中,于水浴蒸干后,在105℃干燥3小时,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计算浸膏得率。结果见表3。
表3 丹参水提工艺考察正交试验表
序号 |
因素 | 总酚酸(%) |
浸膏得率(%) |
A |
B |
C |
D |
1 |
1 |
1 |
1 |
1 |
0.572 |
15.12 |
2 |
1 |
2 |
2 |
2 |
0.631 |
16.23 |
3 |
1 |
3 |
3 |
3 |
0.569 |
16.78 |
4 |
2 |
1 |
2 |
3 |
0.763 |
18.32 |
5 |
2 |
2 |
3 |
1 |
0.656 |
18.09 |
6 |
2 |
3 |
1 |
2 |
0.737 |
17.67 |
7 |
3 |
1 |
3 |
2 |
0.761 |
19.11 |
8 |
3 |
2 |
1 |
3 |
0.802 |
18.42 |
9 |
3 |
3 |
2 |
1 |
0.823 |
19.84 |
K1 |
1.772 |
2.096 |
2.111 |
2.051 | | |
K2 |
2.156 |
2.089 |
2.217 |
2.129 | | |
K3 |
2.386 |
2.129 |
1.986 |
2.134 | | |
R |
0.614 |
0.043 |
0.231 |
0.083 | | |
表4 丹参提取工艺方差分析表
因素 |
离均差平方和 |
自由度 |
均差 |
F值 |
显著性 |
A |
0.06415 |
2 |
0.032 |
44.549 |
p<0.05 |
B |
0.0003 |
2 |
0.000 |
0.208 | |
C |
0.00891 |
2 |
0.00446 |
6.188 | |
D(误差项) |
0.00144 |
2 |
0.00024 | | |
F0.05(2,2)=19.00 F0.05(2,2)=99.00
由表3、表4结果可以看出,加水量是影响丹参提取的主要因素,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其影响不大,结合工业生产,参考浸膏得率,确定丹参提取工艺为A3B3C2,即:取丹参,加水煎煮两次,两次都为2小时,第一次加水12倍量,第二次加水10倍量。
2.醇沉工艺的考察
醇沉浓度的考察:
试验方法 称取丹参200g,共3份,分别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5小时,加水12倍量,第二次1小时,加水10倍量,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7~1.20(80℃),用乙醇处理2次,第一次溶液中含乙醇量为75%,第二次分别为80%、85%、90%,每次均冷藏放置,滤过,回收乙醇,浓缩并定容至1000ml。精密量取50ml,照1项下含量测定与浸膏得率测定方法,测定总酚酸的含量和浸膏得率。试验结果见表5。
表5 醇沉浓度考察试验结果
醇沉浓度(%) |
总酚酸含量(%) |
浸膏得率(%) |
80 |
0.737% |
9.49 |
85 |
0.779% |
6.55 |
90 |
0.798% |
4.97 |
由表5结果可以看出,当醇沉浓度为85%时,既能保证总酚酸的含量,又能达到除杂的目的,因此选择两次醇沉浓度为85%。
实验例4 丹参提取物鉴别试验
取本品0.2g,研细,加70%甲醇25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70%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酚酸B对照品,加70%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用薄层色谱法测定,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甲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2∶3∶4∶0.5∶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实验例5 丹参提取物含量测定试验
总酚酸含量测定 比色法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于105℃干燥至恒重的原儿茶醛对照品1mg,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样品50mg,置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精密量取0.1ml置25ml容量瓶中加乙醇5ml,加入0.3%十二烷基硫酸钠2ml,0.6%铁氰化钾一0.9%三氧化铁(临用前等量混合)1ml,如此暗处放置5min,加入0.1mol/L盐酸溶液至刻度,摇匀,暗处放置20min后,置lena比色池中,720nm处测定。
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6nm。理论塔板数按丹参素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丹酚酸B对照品适量,加75%甲醇制成每1ml含0.14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5%甲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h,取出,方冷,再称定重量,用75%甲醇补足减失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按照实验例3的方法获得三批丹参水溶性提取物,其中总酚酸和丹酚酸B含量测定结果见表6:
表6 丹参提取物的含量测定结果和得率
批次 |
总酚酸含量(%) |
丹酚酸B含量(%) |
1 |
75.11 |
51 |
2 |
77.85 |
54 |
3 |
70.27 |
48 |
通过以下药理实验证明本发明组合物的药效协同性及配比筛选,本发明组合物以下简称组合物。
实验例5:本发明组合物合并用药药效的研究
受试动物:Wister大鼠,雄性,体重200~220g,80只,每组10只,随机分为8组。
供试品:生理盐水对照组
三七提取物组:三七提取物注射液,自制
丹参提取物组:丹参总酚酸注射液,自制
葛根素组:葛根素注射液,自制
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组,自制
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葛根素=100mg+50mg+150mg,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自制
实验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8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三七提取物组;丹参提取物组;葛根素组;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组;三+丹+葛=100mg+50mg+150mg组,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各药物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所需浓度,尾静脉注射给药。
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模型:动物戊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45mg/kg)仰位固定。气管插管,在胸骨左侧作2cm的纵切口,近胸骨侧剪断第3、第4肋软骨,打开胸腔后,连接人工呼吸机(通气量2ml/100g,50次/min)。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根部穿线以备结扎,记录标准II导联心电图,稳定10分钟,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关闭胸腔。用针筒吸出动物喉部分泌物,使动物恢复自主呼吸。结扎冠状动脉15min后,静脉给药。结扎冠状动脉4小时后,摘取心脏,在结扎线以下横切5片,进行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计算心肌梗死区面积占心室及心脏面积的百分比,并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见表7。
表7 组合物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塞范围的影响(x±s)
组别 |
给药剂量(mg/kg) |
梗死区/心室(%) |
梗死区/心脏(%) |
模型组 |
15 |
33.67±7.85 |
26.48±5.10 |
三七提取物组 |
15 |
25.98±4.58* |
21.03±3.25* |
丹参提取物组 |
15 |
23.58±7.85* |
19.68±5.45* |
葛根素组 |
15 |
26.95±5.62* |
23.45±4.23* |
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组 |
15 |
20.58±6.25**# |
16.49±5.45**# |
三+丹+葛(低剂量) |
10 |
13.02±5.54**##& |
11.03±5.23**##& |
三+丹+葛(中剂量) |
15 |
12.55±5.41**##& |
10.21±4.86**##& |
三+丹+葛(高剂量) |
20 |
11.23±3.48**##& |
9.21±2.83**##& |
注:*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与三七提取物组或丹参提取物组或葛根素组相比;&P<0.05,与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组相比。
结论:各给药组都具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组的作用优于单用三七提取物或丹参提取物或葛根素(P<0.05),但弱于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葛根素组的作用(P<0.05)。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葛根素组的作用最强,且与组合物的给药剂量有关,给药剂量20mg/kg时作用最优。
实验例6:组合物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实验动物:Wister大鼠,雄性,体重200~220g,80只,每组10只,随机分为8组。
供试品:生理盐水对照组
三七提取物组:三七提取物注射液,自制
丹参提取物组:丹参总酚酸注射液,自制
葛根素组:葛根素注射液,自制
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组,自制
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葛根素=100mg+50mg+150mg,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自制
实验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三七提取物组;丹参提取物组;葛根素组;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组;三+丹+葛=100mg+50mg+150mg组,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各组动物给药,每日一次,连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后1小时,动物麻醉后自腹主动脉取血,抗凝剂采用3.28%枸橼酸钠,与血液以1∶9比例混合。将抗凝全血在20℃条件下1500r.min-1离心5min获得富血小板血浆(PPR)。留取定量PPR后,将剩余PPR再次以3000r.min-1离心10min,获得自身对照贫富血小板血浆(PPP)。以PPP调节PPR浓度,使各PPR浓度相同。将PPR在37℃的恒温孔中预热后,加入ADP(终浓度为3μmol.L-1)引起血小板聚集,记录最大聚集率。结果见表8。
表8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X±SD)
组别 |
给药剂量(mg/kg) |
最大聚集率 |
P值 |
生理盐水对照组 |
15 |
86.65±18.46 |
- |
三七提取物组 |
15 |
70.37±16.28 |
<0.05 |
丹参提取物组 |
15 |
71.58±16.27 |
<0.05 |
葛根素组 |
15 |
68.47±16.78 |
<0.05 |
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组 |
15 |
63.15±15.28* |
<0.01 |
三+丹+葛(低剂量) |
10 |
58.05±16.25** |
<0.001 |
三+丹+葛(中剂量) |
15 |
57.14±15.85** |
<0.001 |
三+丹+葛(高剂量) |
20 |
56.54±16.48** |
<0.001 |
注:*P<0.05,与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组相比
**P<0.01,与三七提取物组或丹参提取物组或葛根素组相比
结论:各给药组都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其中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葛根素组的作用最强(P<0.001),且与组合物的给药剂量有关,给药剂量20mg/kg时作用最优。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组的作用优于单用三七提取物或丹参提取物或葛根素,但弱于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葛根素组的作用。
实验例7:组合物注射液静脉给药对麻醉开胸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实验动物:杂种犬,40只,体重在11.0~13.0公斤,每组5只。
供试品:生理盐水对照组
三七提取物组:三七提取物注射液,自制
丹参提取物组:丹参总酚酸注射液,自制
葛根素组:葛根素注射液,自制
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组,自制
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葛根素=100mg+50mg+150mg,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自制
实验方法:取40只杂种犬,体重在11.0~13.0公斤,每组5只,雌雄兼用,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三七提取物组;丹参提取物组;葛根素组;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组;三+丹+葛=100mg+50mg+150mg组,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各给药组在给药前用0.9%生理盐水配制所需浓度药液。
受试动物在戊巴比妥钠(30mg/kg)静脉注射麻醉后,采取右侧卧位正压人工呼吸下,于左4~5胁间开胸,于距迷走神经2cm处打开心包,壁层做悬床将其缝合于胸壁,使心脏充分暴露。分离主动脉,在主动脉根部套入电磁流量计探头(10-12mm),测量心输出量(CO);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根部,分离心外膜,分离出约1cm冠状动脉,套入电磁流量计探头(2~3mm),测量冠脉流量,(CBF);将此二探头连于LMTC-621型电磁流量计上,分离一侧颈动脉,插管,连接压力换能器,记录动脉血压(AP)及平均动脉压(MAP);将内径为1.5mm的心导管从心尖插入左心室,通过YZ-1型压力换能器经载波放大左室内压(LVP),LVP电讯号经直流放大器放大10倍,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以LVP电讯号再经BMI型微分器微分记录左室内压变化速率(dp/dtmax),用针型电极插入受试动物四肢皮下,记录标II导联心电图(EGG-II),以测量心率(HR)。上述指标变化均同步记录于RM-6300生理多导仪。
分离股动脉抽动脉血,经颈外动脉插管至冠状静脉窦抽取静脉血,根据CY-2测氧仪使用说明书,用新鲜配制的无氧溶液(0.01M硼砂溶液加入无水亚硫酸钠结晶配制成2%的亚硫酸钠溶液)调零,用与空气平衡温度恒定的蒸馏水作灵敏度调节。待仪器稳定后用测氧仪测定血氧含量。试验结束后计算心肌耗氧量。
手术结束后,观察上述各项指标,稳定后将记录值作为给药前的指标,静脉给药后于1’,3’,5’,10’,20’,30’采集上述各项指标,并以给药后各时间点的各项指标变化率(%),与对照组各对应时间点的各项指标变化率(%)做组间显著性成对资料的t-test处理。
结果及结论:试验结果表明:三七提取物组、丹参提取物组、葛根素组、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组、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葛根素=100mg+50mg+150mg的低、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其中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葛根素=100mg+50mg+150mg的低、中、高剂量组作用最强,与三七提取物组、丹参提取物组、葛根素组、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实验例8:组合物对实验性犬脑缺血的影响
实验动物:杂种犬,40只,体重在11.0~13.0公斤,每组5只。
供试品:生理盐水对照组
三七提取物组:三七提取物注射液,自制
丹参提取物组:丹参总酚酸注射液,自制
葛根素组:葛根素注射液,自制
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组,自制
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葛根素=100mg+50mg+150mg,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自制
实验方法:取40只杂种犬,体重在11.0~13.0公斤,每组5只,雌雄兼用,随机分为11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三七提取物组;丹参提取物组;葛根素组;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组;三+丹+葛=100mg+50mg+150mg组,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犬大脑中动脉结扎所致脑缺血模型的制作:取犬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1.0ml/kg(30mg/kg)麻醉,固定犬于手术台上,然后在犬右外眼角与右耳根部1/2处(中点),用电刀切开皮肤,分离肌肉,用手术专用颅骨钻钻开颅骨,以咬骨钳扩大颅骨孔,切开硬脑膜,找到大脑中动脉。先用多谱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然后立即将大脑中动脉结扎造成脑缺血。大脑中动脉结扎6小时后,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并夹闭之,即刻从右侧颈总动脉夹闭处的远心端灌注20ml龙胆紫饱和溶液对脑组织进行染色,然后处死动物,开颅取出脑组织,称全脑重,遂切下未染色的脑组织(即缺血区脑组织)称重,求出其占全脑重量的百分率,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判断其是否属于脑缺血性损伤,结果见表9。
表9 组合物对实验性犬脑缺血的影响(X±SD)
组别 |
给药剂量(mg/kg) |
全脑重(g) |
脑缺血区重(g) |
缺血区重/全脑重(%) |
生理盐水对照组 |
15 |
66.54±5.36 |
18.51±2.45 |
28.02±5.14 |
三七提取物组 |
15 |
62.87±4.85 |
15.45±4.25* |
24.57±4.29* |
丹参提取物组 |
15 |
61.85±5.14 |
14.57±5.24* |
23.56±4.25* |
葛根素组 |
15 |
63.51±4.21 |
14.15±2.85* |
22.27±3.41* |
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组 |
15 |
59.48±5.14 |
12.04±4.21** |
20.24±3.51** |
三+丹+葛=(低剂量) |
10 |
60.42±2.78 |
10.25±3.18*** |
16.96±2.48*** |
三+丹+葛=(中剂量) |
15 |
60.14±3.14 |
9.17±2.15*** |
15.24±3.16*** |
三+丹+葛=(高剂量) |
20 |
58.79±3.14 |
8.15±3.50*** |
13.86±3.85*** |
注:*P<0.05,**P<0.01,***P<0.00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
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各给药组都能不同程度的降低犬大脑中动脉结扎后的脑组织缺血区重量P<0.05、P<0.01和P<0.001,其中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葛根素组的作用最强P<0.001,且与组合物的用量有关,给药剂量20mg/kg时作用最优。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组的作用优于单用三七提取物或丹参提取物或葛根素,但弱于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葛根素组的作用。
实验例9:组合物注射液稳定性试验
样品:组合物注射液(自制,三+丹+葛=100mg+50mg+150mg)
考察项目:性状、pH值、澄明度
长期稳定性实验方法及结果:将本品置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12个月,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组合物注射液长期放置基本稳定。
实施例1: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及葛根素粉针的制备
处方:
三七提取物 100g
丹参提取物 50g
葛根素 150g
聚山梨酯80 150g
甘露醇 300g
无菌注射用水 加至3000ml
共制备 1000支
制备工艺:
1)首先将配液用的容器具及抗生素玻璃瓶,胶塞等进行无菌处理。
2)按照处方量称取原辅料。
3)将三七提取物和丹参提取物加入配液量30%无菌注射用水中加热溶解完全。甘露醇加配液量30%的无菌注射用水加热搅拌溶解完全,聚山梨酯80加20%的无菌注射用水后制成水溶液加入葛根素加热溶解,合并上述溶液,补加无菌注射用水至全量。
4)加入配液量0.1%的针用活性炭,加热搅拌15分钟。
5)经砂滤棒过滤脱炭。测定并调节溶液的PH值。
6)经0.22um的微孔滤膜精滤。
7)检查溶液的澄明度,半成品化验。
8)分装于抗生素玻璃瓶中,半压塞。将样品放入冻干机中冷冻干燥。预冻-45℃5小时,低温真空干燥-45℃~0℃20小时,然后升温至25℃真空干燥3小时。
9)冻干结束,压塞,轧盖。
10)成品全检,包装入库。
实施例2: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及葛根素小针的制备
处方:
三七提取物 100g
丹参提取物 50g
葛根素 150g
丙二醇 700ml
注射用水 加至1000ml
共制备 1000支
制备工艺:
1)一天处理配液用的管道及容器等,临用前再用新鲜的注射用水冲洗。
2)将丹参提取物和三七提取物加入配液量20%的注射用水中加热搅拌溶解完全。葛根素加入丙二醇中加热搅拌溶解完全。
3)合并上述两溶液,补加注射用水至全量。
4)加入配液量0.1%的针用活性炭,加热搅拌15分钟。
5)经砂滤棒过滤脱炭。测定并调节溶液的PH值。
6)经0.45um的微孔滤膜精滤。
7)检查溶液的澄明度,半成品化验。
8)将溶液熔封于玻璃安瓿中。
9)100℃流通蒸汽灭菌30分钟。
10)趁热将样品放入0.01%的亚甲蓝溶液中检漏。
11)灯检,成品全检,包装入库。
实施例3: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及葛根素输液的制备
氯化钠输液:
处方:
三七提取物 100g
丹参提取物 50g
葛根素 150g
聚山梨酯80 150g
氯化钠 900g
注射用水 加至100000ml
共制备 1000瓶
制备工艺:
1)前一天处理配液用的管道及容器等,临用前再用新鲜的注射用水冲洗。
2)将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加入配液量20%注射用水加热搅拌溶解完全,将氯化钠用配液量20%的注射用水溶解完全。聚山梨酯80加20%的无菌注射用水后制成水溶液加入葛根素加热溶解。
3)合并上述溶液,补加注射用水至全量。
4)加入配液量0.1%的针用活性炭,加热搅拌15分钟。
5)经砂滤棒过滤脱炭。测定并调节溶液的PH值。
6)经0.45um的微孔滤膜精滤。
7)检查溶液的澄明度,半成品化验。
8)灌装于100ml的输液瓶中。
9)115℃热压灭菌30分钟。
10)灯检,成品全检,包装入库。
葡萄糖输液:
处方:
三七提取物 100g
丹参提取物 50g
葛根素 150g
葡萄糖 5000g
注射用水 加至100000ml
共制备 1000瓶
制备工艺:
1)提前一天处理配液用的管道及容器等,临用前再用新鲜的注射用水冲洗。
2)将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加入配液量20%注射用水中加热搅拌溶解完全,将葡萄糖用配液量20%的注射用水溶解完全,加热煮沸15分钟。聚山梨酯80加20%的无菌注射用水后制成水溶液加入葛根素加热溶解。
3)合并上述溶液,补加注射用水至全量。
4)加入配液量0.1%的针用活性炭,加热搅拌15分钟。
5)经砂滤棒过滤脱炭。测定并调节溶液的PH值。
6)经0.45um的微孔滤膜精滤。
7)检查溶液的澄明度,半成品化验。
8)灌装于100ml的输液瓶中。
9)115℃热压灭菌30分钟。
10)灯检,成品全检,包装入库。
实施例4: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及葛根素片的制备
处方:
三七提取物 100g
丹参提取物 50g
葛根素 150g
淀粉 40.0g
微晶纤维素 40.0g
2%HPMC水溶液 适量
硬脂酸镁 6.0g
羧甲淀粉钠 12.0g
共制备 1000片
制备工艺:
1)将葛根素、三七提取物和丹参提取物粉碎过100目筛备用。
2)按照处方量称取原辅料。
3)将羟丙甲纤维素溶于水中制成2%的水溶液备用。
4)将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葛根素、淀粉、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加入2%HPMC水溶液适量,搅拌均匀,制成适宜软材。
5)过20筛制颗粒。
6)颗粒在60℃的条件下烘干。
7)干燥好的颗粒加入硬脂酸镁和羧甲淀粉钠,过18目筛整粒,混合均匀。
8)取样,半成品化验。
9)按照化验确定的片重压片。
10)成品全检,包装入库。
实施例5:三七提取物、丹参及提取物葛根素胶囊的制备
处方:
三七提取物 100g
丹参提取物 50g
葛根素 150g
淀粉 20.0g
微晶纤维素 60.0g
2%HPMC水溶液 适量
硬脂酸镁 6.0g
共制备 1000粒
制备工艺:
1)将葛根素、三七提取物和丹参提取物粉碎过100目筛备用。
2)按照处方量称取原辅料。
3)将羟丙甲纤维素溶于水中制成2%的水溶液备用。
4)将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葛根素、淀粉、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加入2%HPMC水溶液适量,搅拌均匀,制成适宜软材。
5)过20目筛制颗粒。
6)颗粒在60℃的条件下烘干。
7)干燥好的颗粒加入硬脂酸镁,过18目筛整粒,混合均匀。
8)取样,半成品化验。
9)按照化验确定的装量装入胶囊。
10)成品全检,包装入库。
实施例6: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及葛根素颗粒的制备
处方;
三七提取物 100g
丹参提取物 50g
葛根素 150g
糖粉 2000.0g
2%HPMC50%乙醇溶液 适量
共制备 1000包
制备工艺:
1)将蔗糖粉碎过100目筛备用。将葛根素、三七提取物和丹参提取物粉碎过100目筛备用。
2)按照处方量称取原辅料。
3)将葛根素、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与糖粉以等量递加的方法混合均匀,加入2%HPMC50%乙醇溶液适量,搅拌均匀,制成适宜软材,
4)过20目筛制颗粒。
5)颗粒在60℃的条件下烘干。
6)干颗粒过18目筛整粒。
7)取样,半成品化验颗粒中主药的含量,确定装量。
8)包装,成品全检,包装入库。
实施例7: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及葛根素滴丸剂的制备
处方:
三七提取物 100g
丹参提取物 50g
葛根素 150g
聚乙二醇6000 1000g
制备工艺:
将葛根素、三七提取物和丹参提取物粉碎过100目筛后备用。将聚-乙二醇6000在水浴中加热熔融,待全部熔融后加入葛根素、三七提取物和丹参提取物,搅拌溶解,60目筛过滤,保持60℃滴入冷至10℃以下的液体石蜡中制成丸。
实施例8: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及葛根素软胶囊的制备
处方:
三七提取物 100g
丹参提取物 50g
葛根素 150g
大豆油 1000.0g
大豆磷脂 500g
蜂蜡 500g
共制备 1000粒
制备工艺:
将处方量的大豆油和大豆磷脂、蜂蜡加热熔融,混匀,放冷,加入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葛根素研匀,压制成软胶囊即可。
实施例9: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及葛根素口服液的制备
处方:
三七提取物 100g
丹参提取物 50g
葛根素 150g
丙二醇 2000ml
苯甲酸钠 15g
甜菊甙 10g
纯化水 加至10000ml
共制备 1000支
制备工艺:
1)将三七提取物、丹参提取物加入配液量50%的纯化水中加热搅拌溶解完全。葛根素加入丙二醇加热搅拌溶解完全。
2)将苯甲酸钠和甜菊甙用配液量20%的水溶解完全。
3)合并上述溶液,补加纯化水水至全量。
4)过0.8um的微孔滤膜过滤。
5)半成品化验。
6)灌装。成品全检,包装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