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3677B - 一种实现多方呼叫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多方呼叫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93677B CN1893677B CN2005100359142A CN200510035914A CN1893677B CN 1893677 B CN1893677 B CN 1893677B CN 2005100359142 A CN2005100359142 A CN 2005100359142A CN 200510035914 A CN200510035914 A CN 200510035914A CN 1893677 B CN1893677 B CN 18936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dress character
- address
- deictic word
- additional called
- cal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多方呼叫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业务控制点下发操作至业务交换点,该操作设置有附加号码组和同振时延参数并对附加号码组编码,其中附加号码组包括多个附加被叫号码,用于指示发起呼叫时的目的地地址;同振时延参数用于指示同时发起多个呼叫时的附加被叫号码的呼叫顺序及呼叫间时延;(2)所述业务交换点收到该操作后,按照其同振时延参数指示的附加被叫号码的呼叫顺序及呼叫间时延同时向所述多个附加被叫号码发起呼叫。本发明能够在CS1的基础上实现对多方同时发起呼叫,提高了智能网应用规程的呼叫能力,且对现有智能网系统的改动很小,业务流程简单,易于实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网,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扩展智能网应用规程实现多方呼叫的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网应用规程(Intelligent Network Application Protocol,简称INAP)用于定义智能网中业务点之间的接口规范。其中的连接(CONNECT)操作是指业务控制点(Service Control Point,简称SCP)下发给业务交换点(ServiceSwitching Point,简称SSP)的连接操作。在智能网应用规程中,特别是在智能网应用规程能力集一(Capability Set 1,简称CS1,是智能网的第一个标准化阶段,其中能力集CS指智能网应用规程中的某一类特定网络能力的集合)中,这样的一个连接操作只包含了一个目的地路由地址,因此SSP收到SCP下发的一个连接操作就只能对一个目的地址发起呼叫,而无法根据SCP的指示向多个不同的目的地址同时发起呼叫。
在智能网应用规程能力集二(Capability Set 2,简称CS2,是智能网的第二个标准化阶段)中,则可以使用多个相关操作实现与多方呼叫的功能。然而,这一实现需要SCP和SSP都支持智能网应用规程能力集二,对整个智能网系统组网的技术要求高,呼叫流程操作复杂,业务实现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多方呼叫的方法,能够在CS1的基础上实现对多个多个被叫号码(目的地路由地址)同时发起呼叫,且对现有智能网系统的改动很小,业务流程简单,易于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多方呼叫的方法,其特点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业务控制点下发操作至业务交换点,该操作设置有附加号码组和同振时延参数并对附加号码组编码,其中附加号码组包括多个附加被叫号码,用于指示发起呼叫时的目的地地址;同振时延参数用于指示同时发起多个呼叫时的附加被叫号码的呼叫顺序及呼叫间时延;以及
(2)所述业务交换点收到该操作后,按照其同振时延参数指示的附加被叫号码的呼叫顺序及呼叫间时延同时向所述多个附加被叫号码发起呼叫。
所述操作是连接操作、启动试呼操作、选择设备操作至少之一。
所述多个附加被叫号码各自包含其全部路由地址信息,该全部路由地址信息包括以下参数:号码、编号计划指示、内部网号码指示、地址性质指示、奇偶指示以及编码必要的参数长度和参数编码标识。
所述对附加号码组编码是顺序对所述多个附加被叫号码编码,且若所述附加被叫号码是系统定义的被叫方号码结构类型,则编码时对其地址性质指示语进行编码;否则,地址性质指示语为0。
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将所述同振时延参数与请求报告基本呼叫状态模型事件中的无应答时长配合,实现同振业务、顺振业务或延振业务,其中,所述同振业务指同振时延参数指示的呼叫间时延是0时,业务交换点同时对所有被叫号码发起呼叫;所述顺振业务指同振时延参数指示的呼叫间时延与无应答时长相同时,业务交换点按呼叫顺序对所有的附加被叫号码发起呼叫;当同振时延参数指示的呼叫间时延小于无应答时长时,业务交换点按照同振延时参数指示的该呼叫间时延依次对所有的附加被叫号码发起呼叫。
所述的方法进一步于所述操作中设置屏蔽通知音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指示对主叫方屏蔽该指示语对应的附加被叫号码所对应的被叫端局回送的地址全消息的录音通知。
所述的方法进一步于所述操作中设置彩铃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指示接续彩铃平台向主叫方播放彩铃音,同时业务交换点屏蔽其它附加被叫号码的录音通知。
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当所述多个附加被叫号码中的一个附加被叫号码的地址性质指示语是彩铃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时,业务交换点进行下列处理步骤:
a.用非彩铃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对应的附加被叫号码选路至被叫方;
b.当收到被叫方回送的第一个地址全消息后,按照所述彩铃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对应的附加被叫号码选路至彩铃平台;以及
c.当彩铃平台回送地址全消息后,将此地址全消息向前向局转发,给主叫方听彩铃音。
所述的方法进一步于所述业务交换点设置开关,当开关打开时,按照所述步骤a、b、c处理;当开关关上时,不予处理所述彩铃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对应的附加被叫号码。
所述的方法进一步于所述业务交换点设置监视彩铃平台回送地址全消息的定时器,业务交换点向彩铃平台发送初始地址消息后,若在该定时器所定义的时间内未收到彩铃平台回送的地址全消息,则不予处理所述彩铃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对应的附加被叫号码;否则,按照所述步骤a、b、c处理。
所述的方法进一步于所述操作中设置地址性质扩展的地址性质指示语,该地址性质扩展的地址性质指示语是原目的地址性质指示语+扩展语,指示业务交换点此次连接直接接续附加被叫号码。
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业务交换点对其接收的地址性质指示语的下列处理步骤:
e.判断该地址性质指示语是否增加扩展语;
f.若增加了扩展语,则先置防止重复触发的业务标志,再将该地址性质扩展的地址性质指示语减去扩展语,恢复原地址性质指示语;以及
g.否则,直接使用该地址性质指示语。
所述步骤e进一步包括设定第一范围和第二范围,若所述地址性质指示语在第一范围内,则判断该地址性质指示语没有增加扩展语;若所述地址性质指示语在第二范围内,则判断该地址性质指示语增加了扩展语。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对智能网应用规程中的操作进行扩展,能够在CS1的基础上实现对多方同时发起呼叫,大大提高了智能网应用规程的呼叫能力,且对现有智能网系统的改动很小,业务流程简单,对原业务流程几乎没有改变,易于实现;
2、通过对智能网应用规程中的操作的进一步扩展,实现对多方同时发起呼叫时的同时振铃(同振业务)、顺序振铃(顺振业务)、延时振铃(延振业务)等多种振铃方式;
3、通过对智能网应用规程中的操作的进一步扩展,能够对不同的被叫号码采用不同的呼叫接续语音处理方式,如彩铃业务、屏蔽通知音等,并能够访问如彩铃平台等智能外设;
4、通过对智能网应用规程中的操作的进一步扩展,能够防止重复触发呼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对CONNECT操作进行扩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通过扩展的CONNECT操作多方呼叫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当CONNECT操作中有彩铃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时,SSP的处理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SSP接收到地址性质指示语时的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现多方呼叫的方法,在CS1的基础上通过对智能网应用规程中的操作,例如CONNECT操作、启动试呼(initiate call attempt)操作、选择设备(select facility)操作等,进行扩展,使得在一个操作中可以同时携带多个目的地路由地址(或附加被叫号码),实现对多方同时呼叫的支持。以下以CONNECT操作为例进行说明。
对智能网应用规程的扩展如图1所示,在步骤S101,在CONNECT操作中设置参数:附加号码组和同振时延。其格式和说明举例如下:
CONNECT操作
参数
序列{
......(原有结构)
·扩展项[10]隐含序列{
··附加号码[0]隐含序列{A0
…附加被叫号码1[0]隐含序列(1)个八位位组(范围(2..16)),
…附加被叫号码2[1]隐含序列(1)个八位位组(范围(2..16))选择项,
…附加被叫号码3[2]隐含序列(1)个八位位组(范围(2..16))选择项,
…附加被叫号码4[3]隐含序列(1)个八位位组(范围(2..16))选择项
…
…附加被叫号码n[n-1]隐含序列(1)个八位位组(范围(2..16))选择项
}选择项,
··同振时延[1]隐含整数(0..120)选择项
}选择项
......(原有结构)
}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所设置的参数的名称,如“附加号码”、“附加被叫号码1”、“附加被叫号码2”、“附加被叫号码3”、“附加被叫号码4”、…、“附加被叫号码n”、“同振时延”等,都不限于以上指明的名称,可以是任意的不相同的名称;参数的编号,如“附加号码”的[0]、“附加被叫号码1”的[0]、“附加被叫号码2”的[1]、“附加被叫号码3”的[2]、“附加被叫号码4”的[3]、…、“附加被叫号码n”的[n-1]、“同振时延”的[1]等等,都不限于以上指明的数字,可以是任意的不重复的数字。
其中附加号码组用于指示发起呼叫时的目的地地址。该附加号码组既可以是单个的号码(或目的地路由地址),如附加号码;也可以是多个号码(或目的地路由地址)的组合,如附加号码+附加被叫号码1+附加被叫号码2+附加被叫号码3+附加被叫号码4+…+附加被叫号码n,此时用于指示发起多方呼叫时的多个目的地地址。每一个号码都是一个序列,包含该号码的全部路由地址信息,该全部路由地址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参数:号码、编号计划指示、内部网号码指示、地址性质指示、奇偶指示以及编码必要的参数长度和参数编码标识等等。
同振时延参数用于指示同时发起多个呼叫时的附加被叫号码(或目的地路由地址)的呼叫顺序及呼叫间时延。该同振时延参数对同一个操作例如CONNECT操作中的所有附加被叫号码都同样起作用。该同振时延参数由SCP控制下发至SSP,SSP可以根据其指示的附加被叫号码的呼叫顺序和呼叫间时延相应地发起呼叫。
此外,本发明可将该同振时延参数与请求报告基本呼叫状态模型(basiccall state model,简称BCSM)事件中的无应答时长配合,以实现同时呼叫、顺序呼叫或者延时呼叫功能,即同振业务、顺振业务或延振业务。由于请求报告BCSM事件中的无应答时长可以应用到所有的附加被叫号码上,所以同振时延参数的这一特性亦可应用于所有的附加被叫号码上。具体而言,当同振时延参数指示的呼叫间时延是0时,SSP同时对所有被叫号码发起呼叫,即实现同时振铃(同振业务);当同振时延参数指示的呼叫间时延与无应答时长相同时,SSP按呼叫顺序对所有的附加被叫号码发起呼叫,即实现顺序振铃(顺振业务);当同振时延参数指示的呼叫间时延小于无应答时长时,SSP按照同振延时参数指示的该呼叫间时延依次对所有的附加被叫号码发起呼叫,即实现延时振铃(延振业务)。
然后,在步骤S102,对所设置的参数附加号码组进行编码。如果该附加号码组中没有任何附加被叫号码,则整个“附加号码”结构可以不编码;如果该附加号码组包括一系列呼叫将接续到的附加被叫号码,则按顺序编码附加被叫号码,即可从第一个附加被叫号码开始编码,直到第n个附加被叫号码。其编码方式可以采用普通目的地路由地址的编码方式,例如允许采用ITU-T标准Q763中所规定的目的地路由地址编码方式等进行编码。其编码说明举例如下:
扩展项参数编码为AA,但不限于此值;
附加号码参数编码为A0,但不限于此值;
附加被叫号码1参数编码为A0,但不限于此值;
附加被叫号码2参数编码为A1,但不限于此值;
附加被叫号码3参数编码为A2,但不限于此值;
附加被叫号码4参数编码为A3,但不限于此值。
SCP下发给SSP的附加被叫号码都需保证是有效的号码,且如果附加被叫号码属于系统定义的被叫方号码结构类型,则编码时需要对业务输入的地址性质指示语进行正确编码,否则地址性质指示语为0。
本发明利用上述对智能网应用规程的扩展可以实现多方呼叫,其流程如图2所示,在步骤201,SCP下发一个上述扩展的CONNECT操作至SSP,该CONNECT操作包含具多个附加被叫号码(或目的地路由地址)的附加号码组和同振时延参数,并已对附加号码组编码。在步骤202,SSP收到该CONNECT操作后,按照其同振时延参数指示的附加被叫号码的呼叫顺序及呼叫间时延同时向多个附加被叫号码(或目的地路由地址)发起呼叫。
此外,本发明还可在智能网应用规程中已有地址性质指示语的基础上,对地址性质指示语进行扩充,以使得在对多个附加被叫号码(或目的地路由地址)进行呼叫时,可以根据每一个附加被叫号码所对应的不同的地址性质指示语采用不同的呼叫接续语音处理方式,该呼叫接续语音例如但不限于各种回铃音。该对地址性质指示语的扩充可举例如下:
(1)0x71H:屏蔽通知音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用于指示对主叫方屏蔽该指示语对应的附加被叫号码所对应的被叫端局回送的地址全消息(AddressComplete Message,简称ACM)的录音通知。
(2)0x72H:彩铃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用于指示接续彩铃平台向主叫方播放彩铃音,同时SSP需屏蔽其它附加被叫号码的录音通知,此属性的优先级高于0x71H的属性。
当CONNECT操作中有彩铃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如操作中所带的多个附加被叫号码中的一个附加被叫号码的地址性质指示语为0x72H(表示这个附加被叫号码是彩铃号码,需要将此号码送至智能外设IP,即彩铃平台)时,SSP的相应处理可如图3所示:
首先,在步骤301,SSP用非彩铃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对应的附加被叫号码(非彩铃号码)选路至被叫方。当收到被叫方回送的第一个ACM后(非彩铃号码不论是同振还是顺振都同样处理),在步骤302,不向前向局发送ACM,而是按照彩铃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对应的附加被叫号码(彩铃号码)选路至彩铃平台。在步骤303,彩铃平台回送ACM后,SSP才将此ACM向前向局转发出去,给主叫方听彩铃音。
此外,SSP可以设置开关,当开关打开时,按照上述流程处理;当开关关上时,对彩铃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对应的附加被叫号码(彩铃号码)不予处理,而是按照只有其他附加被叫号码的情况处理。或者,SSP设置监视彩铃平台回送ACM的独立定时器,当SSP向彩铃平台发送初始地址消息(InitialAddress Message,简称IAM)后,如果在此定时器所定义的时间内未收到ACM,则不予处理所述彩铃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对应的附加被叫号码(彩铃号码),而是按照只有其他附加被叫号码的情况处理;否则,按照上述流程处理。
(3)地址性质加0x09的扩展:地址性质扩展的地址性质指示语,用于防止业务呼叫的重复触发,在业务下发操作(例如CONNECT操作等)时,在原有目的地址性质指示语基础上加扩展语0x09,指示SSP此次连接直接接续附加被叫号码,而不再触发智能业务。该地址性质范围可规定如下:如果目的地址性质指示语在0~8、0x70~0x77第一范围内,则表示没有加基值0x09;如果目的地址性质指示语在0x09~0x11、0x79~0x80第二范围内,则表示加了基值0x09。
如图4所示,SSP接收到地址性质指示语时,首先判断该地址性质指示语是否增加扩展语:在步骤S401,判断该地址性质指示语是否在第一范围内,若在第一范围内则判断该地址性质指示语没有增加扩展语,进入步骤S404,直接使用该地址性质指示语;否则,执行步骤S402,判断该地址性质指示语是否在第二范围内,若所述地址性质指示语在第二范围内,则判断该地址性质指示语增加了扩展语,进入步骤S403,先置防止重复触发的业务标志,再将该地址性质扩展的地址性质指示语减去扩展语,恢复原地址性质指示语,否则,执行步骤S404,直接使用该地址性质指示语。
上述的所有数字均为一个特定的范例说明,并不表示限制只使用上述数字,在实际使用中,还可使用与现有智能网应用规程的地址性质指示语不冲突的任何数字。
当SSP收到SCP下发的CONNECT操作中包含多个附加被叫号码时,无论是否有同振时延参数,SSP对后向局回送的信令和多个附加被叫号码的BCSM事件分别处理如下:
对后向局回送的信令的处理:若SSP收到后向局回送的第一个地址全消息,则向前向局发送地址全消息,根据CONNECT操作中附加被叫号码的地址性质指示语是否为屏蔽通知音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确定是否屏蔽录音通知并发送回铃音,其他不成功的信令都抛弃不做处理;若没有收到地址全消息信号,则将最后的不成功信令通过基本呼叫状态模型事件上报业务控制点。
对于多个附加被叫号码的BCSM事件的处理:若SSP收到后向局回送的第一个地址全消息,则启动请求报告BCSM事件中的无应答时长的监视,若在无应答时长达到时没有收到应答消息,则向业务控制点报告无应答的BCSM事件;若在未到达无应答时长时收到呼叫失败的CAUSE时,则向业务控制点报告路由选择失败的基本呼叫状态模型事件。
以上,本发明仅以CONNECT操作为例对扩展智能网应用规程以及通过扩展智能网应用规程实现多方呼叫的方法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这些扩展并不限于CONNECT操作中,亦可用于智能网的其它操作中,例如启动试呼操作、选择设备操作等操作中。此外,本发明对智能网应用规程的扩展在参数形式上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亦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例举的方式。
Claims (13)
1.一种实现多方呼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业务控制点下发操作至业务交换点,该操作设置有附加号码组和同振时延参数并对附加号码组编码,其中附加号码组包括多个附加被叫号码,用于指示发起呼叫时的目的地地址;同振时延参数用于指示同时发起多个呼叫时的附加被叫号码的呼叫顺序及呼叫间时延;以及
(2)所述业务交换点收到该操作后,按照其同振时延参数指示的附加被叫号码的呼叫顺序及呼叫间时延同时向所述多个附加被叫号码发起呼叫;
该操作中进一步设置有地址性质指示语,以使得在对多个附加被叫号码呼叫时,根据每一个附加被叫号码所对应的不同的地址性质指示语采用不同的呼叫接续处理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是连接操作、启动试呼操作、选择设备操作至少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附加被叫号码各自包含其全部路由地址信息,该全部路由地址信息包括以下参数:号码、编号计划指示、内部网号码指示、地址性质指示、奇偶指示以及编码必要的参数长度和参数编码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附加号码组编码是顺序对所述多个附加被叫号码编码,且若所述附加被叫号码是系统定义的被叫方号码结构类型,则编码时对其地址性质指示语进行编码;否则,地址性质指示语为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将所述同振时延参数与请求报告基本呼叫状态模型事件中的无应答时长配合,实现同振业务、顺振业务或延振业务,其中,所述同振业务指同振时延参数指示的呼叫间时延是0时,业务交换点同时对所有被叫号码发起呼叫;所述顺振业务指同振时延参数指示的呼叫间时延与无应答时长相同时,业务交换点按呼叫顺序对所有的附加被叫号码发起呼叫;当同振时延参数指示的呼叫间时延小于无应答时长时,业务交换点按照同振延时参数指示的该呼叫间时延依次对所有的附加被叫号码发起呼叫。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于所述操作中设置屏蔽通知音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指示对主叫方屏蔽该指示语对应的附加被叫号码所对应的被叫端局回送的地址全消息的录音通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于所述操作中设置彩铃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指示接续彩铃平台向主叫方播放彩铃音,同时业务交换点屏蔽其它附加被叫号码的录音通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当所述多个附加被叫号码中的一个附加被叫号码的地址性质指示语是彩铃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时,业务交换点进行下列处理步骤:
a.用非彩铃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对应的附加被叫号码选路至被叫方;
b.当收到被叫方回送的第一个地址全消息后,按照所述彩铃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对应的附加被叫号码选路至彩铃平台;以及
c.当彩铃平台回送地址全消息后,将此地址全消息向前向局转发,给主叫方听彩铃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于所述业务交换点设置开关,当开关打开时,按照所述步骤a、b、c处理;当开关关上时,不予处理所述彩铃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对应的附加被叫号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于所述业务交换点设置监视彩铃平台回送地址全消息的定时器,业务交换点向彩铃平台发送初始地址消息后,若在该定时器所定义的时间内未收到彩铃平台回送的地址全消息,则不予处理所述彩铃属性地址性质指示语对应的附加被叫号码;否则,按照所述步骤a、b、c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于所述操作中设置地址性质扩展的地址性质指示语,该地址性质扩展的地址性质指示语是原目的地址性质指示语+扩展语,指示业务交换点此次连接直接接续附加被叫号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所述业务交换点对其接收的地址性质指示语的下列处理步骤:
e.判断该地址性质指示语是否增加扩展语;
f.若增加了扩展语,则先置防止重复触发的业务标志,再将该地址性质扩展的地址性质指示语减去扩展语,恢复原地址性质指示语;以及
g.否则,直接使用该地址性质指示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进一步包括设定第一范围和第二范围,若所述地址性质指示语在第一范围内,则判断该地址性质指示语没有增加扩展语;若所述地址性质指示语在第二范围内,则判断该地址性质指示语增加了扩展语。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5100359142A CN1893677B (zh) | 2005-07-08 | 2005-07-08 | 一种实现多方呼叫的方法 |
PCT/CN2006/001611 WO2007006219A1 (fr) | 2005-07-08 | 2006-07-07 | Procédé de réalisation d’appel à plusieurs abonné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5100359142A CN1893677B (zh) | 2005-07-08 | 2005-07-08 | 一种实现多方呼叫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93677A CN1893677A (zh) | 2007-01-10 |
CN1893677B true CN1893677B (zh) | 2010-04-14 |
Family
ID=37598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1003591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93677B (zh) | 2005-07-08 | 2005-07-08 | 一种实现多方呼叫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893677B (zh) |
WO (1) | WO200700621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70429B (zh) * | 2007-11-22 | 2011-10-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提高ip终端呼通率的方法 |
CN101547419B (zh) * | 2009-04-30 | 2011-06-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智能用户作为灵活振铃业务的引导号码的方法 |
CN102480572B (zh) * | 2010-11-24 | 2014-09-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路呼叫业务的实现方法和多路呼叫业务系统 |
EP2645755B1 (en) | 2011-06-30 | 2016-08-1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network switching device and user terminal for providing call services |
CN103179534A (zh) * | 2011-12-26 | 2013-06-2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语音接续结果下发方法、设备和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6077A (zh) * | 2001-09-19 | 2003-03-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扩展补充业务实现移动网一号多机业务的方法 |
CN1494302A (zh) * | 2002-10-28 | 2004-05-05 |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在软交换系统中实现多方呼叫业务的方法 |
CN1533135A (zh) * | 2003-03-19 | 2004-09-29 | 杭州世导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方通话的一次性识别方法 |
CN1625195A (zh) * | 2003-12-02 | 2005-06-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在个人通信类业务中支持同时振铃的实现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91933A (en) * | 1989-06-26 | 1992-02-25 | First Data Resources, Inc. | Multiple party telephone control system |
-
2005
- 2005-07-08 CN CN2005100359142A patent/CN189367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7-07 WO PCT/CN2006/001611 patent/WO200700621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6077A (zh) * | 2001-09-19 | 2003-03-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扩展补充业务实现移动网一号多机业务的方法 |
CN1494302A (zh) * | 2002-10-28 | 2004-05-05 |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在软交换系统中实现多方呼叫业务的方法 |
CN1533135A (zh) * | 2003-03-19 | 2004-09-29 | 杭州世导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方通话的一次性识别方法 |
CN1625195A (zh) * | 2003-12-02 | 2005-06-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在个人通信类业务中支持同时振铃的实现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93677A (zh) | 2007-01-10 |
WO2007006219A1 (fr) | 2007-0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096808B1 (en) | Communications switching system | |
US6201856B1 (en) | Emergency telephone call notification service system and method | |
US7292683B2 (en) | Ad ringer | |
CN1072421C (zh) | 电信随我转移业务 | |
US6301349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to connect an unanswered forwarded communication directly to a voice mail service | |
MXPA01008594A (es) | Metodos y sistmas para permitir responder una llamada a un mensaje de correo de voz. | |
JPH07154482A (ja) | 電話呼処理方法 | |
US6130940A (en) | Local number portability intelligent signaling transfer point | |
CN1893677B (zh) | 一种实现多方呼叫的方法 | |
US6754325B1 (en) | Caller control of call forwarding services | |
US6304652B1 (en) | Merging of calls | |
WO2008019623A1 (fr) | Procédé appareil et système de réalisation de service de rappel d'occupation | |
CN100531409C (zh) | 在个性化回铃音业务中的呼叫保护方法 | |
CN100486274C (zh) | 一种在软交换系统中实现多方呼叫业务的方法 | |
US8842816B2 (en) |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network in th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and its interconnection to the PSTN | |
CN100426922C (zh) | 一种智能网系统中呼叫接续的实现方法 | |
CN1992755B (zh) | 一种主叫用户拒听彩铃的系统和方法 | |
US6252954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aying the ringing of a line | |
US6023505A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busy signal to a communication | |
CN101179797B (zh) | 实现移动电话的开机睡眠模式的系统和终端以及方法 | |
CN112866490B (zh) | 一种基于bicc信令的能力开放系统 | |
CN112866489B (zh) | 一种基于cap信令的能力开放系统 | |
CN1956558B (zh) | 为智能网一号通业务提供彩铃功能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0454940C (zh) | 实现模拟电话用户定制铃声的方法 | |
CN100512351C (zh) | 一种避免重复触发智能网业务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