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86961A - 重新建立数据包流的上下文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重新建立数据包流的上下文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86961A CN1886961A CN200380110923.2A CN200380110923A CN1886961A CN 1886961 A CN1886961 A CN 1886961A CN 200380110923 A CN200380110923 A CN 200380110923A CN 1886961 A CN1886961 A CN 18869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ext
- middleboxes
- access point
- midcom
- agenc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2—Managing session states for stateless protocols; Signalling session states; State transitions; Keeping-state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4—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8—Service support devices;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And Details Of Packaging Contro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重新建立上下文的系统、Midcom代理、方法以及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步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在多域多接入IP网络中,需要一种在端到端路径改变时重新建立与流关联的上下文的方法。路径变化通常是因为移动性,但是也可能由接入重选引起(它也可对静止的移动节点执行)。因此提供一种方法,其中上下文经由Midcom代理从一个中间盒移动到至少一个所选中间盒。本发明的一个优点在于,它有助于上下文信息从一组中间盒到另一组中间盒的传递。每组可包含这类中间盒的不同类型。
Description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重新建立上下文的系统、Midcom代理、方法以及用于执行所述方法的步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发明背景
本发明的技术领域是特别是在包含接入点的网络中的上下文传递。
下列文档被认为是当前技术水平:
[1]J.Kempf(ed)的“问题描述:执行IP接入网中的节点之间的上下文传递的原因”(RFC 3374);
http://www.ietf.org/rfc/rfc3374.txt。
[2]J.Loughney(ed)的“上下文传递协议”,IETF,Internet draft,2003年10月;
http://www.ietf.org/html.charters/seamoby-charter.html。
[3]G.Kenward(ed)的“上下文传递的一般要求”,IETF Internetdraft,2002年10月;
http://www.ietf.org/html.charters/seamoby- charter.html。
[4]R.P.Swale等人的“中间盒通信(MIDCOM)协议要求”,IETFRFC 3304;
http://www.ietf.org/rfc/rfc3304.txt。
[5]B.Carpenter等人的“中间盒:分类学与问题”,IETF RFC3234,2002;
http://www.ietf.org/rfc/rfc3234.txt。
[6]P.Srisuresh的“中间盒通信(MIDCOM)体系结构和框架”,IETFRFC3303;
http://www.ietf.org/rfc/rfc3303.txt。
[7]R.Hancock(ed)的“信令中的后续步骤:框架”,IETF Internetdraft,2003年10月;
http://www.ietf.org/html.charters/nsis-charter.html。
[8]G.Fodor、A.Eriksson、A.Tuoriniemi的“提供始终最佳连接网络中的Qo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Vol 41,No7,第154-163页,2003年7月。
[9]J.Rosenberg等人的“SIP:会话发起协议”,IETF RFC 3261;http://www.ietf.org/rfc/rfc3261.txt。
[10]M.Handley等人的“SDP:会话描述协议”,IETF RFC 2327;http://www.ietf.org/rfc/rfc2327.txt。
[11]G.Camarillo(ed)的“资源管理和会话发起协议的综合”,IETFRFC 3312;
http://www.ietf.org/rfc/rfc3312.txt。
[12]K.El Malki(ed)的“移动IPv4中的低等待时间切换”,IETFInternet Draft,2003年10月;
http://www.ietf.org/html.charters/mip4- charter.html。
为了上下文传递目的,组织IETF已经开发了上下文传递协议(参见参考文献[1]、[2]、[3])。在这些文档中,上下文被定义为与不必从头开始执行与移动主机的整个协议交换而重新建立新的子网上的服务所需的服务的当前状态有关的信息,以及上下文传递被定义为上下文从路由器或其它网络实体到作为重新建立新子网或子网集合上的特定服务的装置的另一个实体的移动。
在支持主机移动性的IP(因特网协议)接入网中,主机与网络之间的路由选择路径可频繁且迅速地改变。例如,移动IP网络允许移动节点MN或者整个移动网络改变接入路由器AR,它提供从移动节点或者从移动网络的边缘所看到的第一IP层跳。当MN改变AR(例如由于移动性)时,需要建立新的路径,其节点应当在理论上向IP包提供与沿着旧路由选择路径所提供的类似的处理。
在一些情况中,主机可建立当主机移动时留下的子网上的某些上下文传递候选服务。这类服务的实例为鉴权、授权和记帐(AAA)、首标压缩和服务质量(QoS)。为了让主机得到新子网上的那些服务,主机必须通过从头开始执行必要的信令流显式重新建立服务。这个过程在一些情况中可能显著减缓建立新的子网上的移动主机的过程。
或者,IP流相关的状态信息、即上下文可传递给新的子网。在上述实例中,上下文可结合AR间切换而从旧的AR传递到新的AR。
IETF MIDCOM工作组(WG)检查情况并定义包含执行除传统的第3层(L3)路由选择之外的功能的实体的IP网络的协议,即所谓的中间盒(MB)(例如参见参考文献[4],[5]、[6])。中间盒被定义为执行除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的数据报路径上的IP路由器的常规标准功能之外的功能的任何中间装置。这类中间盒可能需要它们执行的功能和服务特定的上下文。例如,服务质量调度器可能需要保持与IP流关联的某种权标桶状态(QoS上下文),防火墙可能需要了解IP流的安全关联(安全上下文)等。目前能够列出可沿端到端路径提供的22个不同种类的中间盒。
中间盒在装置中嵌入应用智能以支持专用遍历。支持中间盒通信(MIDCOM)协议的中间盒能够使应用智能形象化为Midcom代理。因此,Midcom代理是逻辑实体,它们可在物理上驻留于中间盒外部的节点上,具有中间盒功能的应用认识和知识的组合。Midcom代理可与一个或多个中间盒进行通信和交互。Midcom代理与中间盒之间的所述Midcom协议允许Midcom代理调用中间盒的服务,并且允许中间盒向Midcom代理委派专用处理。此外,协议使中间盒能够借助于Midcom代理来执行它的操作,而无需嵌入应用智能。
IP流相关状态和上下文信息的传递通过IETF上下文传递协议来促进(例如参见参考文献[2])。所建议的范围和协议要求不考虑其中的上下文需要在支持中间盒的IP网络中的任意点上重新建立的情况。例如,在移动IP的情况中,当端到端路径在会话的生存期中改变时,所涉及的中间盒也可在切换时改变。当特定的IP流从一个路径移动到另一个时,可能沿新路径涉及新的防火墙和包调度器。在这些情况下,上下文需要被传递给这些新的路径内中间盒,而不是只从“旧”接入路由器AR到“新”接入路由器AR。实际上,“旧”或“新”可能甚至不了解沿新路径的哪些中间盒在移动IP切换之后需要重新建立什么类型的上下文(防火墙、QoS调度器等)。
可能需要上下文的一些中间盒所沿的特定端到端路径可通过多个运营商域。本文中,域或管理(运营商)域是由单一管理机构或所有者所管理的主机、路由器、中间盒以及互连网络的集合。在相同的管理域中工作的装置共用此域上管理的公共安全特征。如何将上下文分发给需要上下文的中间盒是一个问题,因为其中发生了切换的运营商域可能没有意识到位于另一个提供商或运营商的域中的特定中间盒。因此,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使上下文即使在这些情况中也可用。
广义的上下文传递问题如以下所述。在多域多接入IP网络中,需要一种在端到端路径改变时重新建立与流关联的上下文的方法。路径变化通常是因为移动性,但是也可能由接入重选所引起(它也可对静止的移动节点来执行)。
对于上下文重新建立的主要的要求是:
-它应当有助于无缝切换,因此应当能够尽可能快地执行这种上下文重新建立。
-它应当适用于包含中间盒的路径。这些中间盒可能或者可能没有分为代理和一般中间盒,如(参见参考文献[6])中的盒部分。
-它应当与定义上下文的信息元素无关。例如,QoS上下文可由所谓的QoS(无线)提示来描述,如参考文献[8]中那样,但是,这些信息元素应当对于实际的上下文重新建立过程和所使用的上下文传递协议是透明的。
-它应当使移动节点的必需涉及最少。具体来说,它应当允许移动节点无需在AR改变时重新发送上下文信息的信号,从而有助于有效使用无线情况中的频谱资源。
-它应当允许上下文需要在若干管理域中重新建立的情况。
简言之,本发明针对的问题是定义满足以上要求的上下文传递过程,以及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对所述问题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此问题通过一种方法来解决,在其中,上下文经由Midcom代理从一个中间盒移动到至少一个所选中间盒。
上述目的通过在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部分中阐述的所述上下文方法、系统、Midcom代理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来实现。
优选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进行阐述。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在于,它有助于上下文信息从中间盒的一个集合到中间盒的另一集合的传递。每个集合可包含这类中间盒的不同类型。
另一个优点在于,上下文传递过程对于中间盒的旧集合是无缝的。也就是说,把新中间盒加入管理域仅需要更新相关的Midcom代理。
又一个优点在于,网络解决方案不受中间盒的现有集合束缚,而是新类型的中间盒可添加到管理域,它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来执行上下文传递。
又一个优点在于,沿端到端通信路径的Midcom代理可能属于若干管理域。
本发明的又一个优点在于,创造性方法与定义上下文的信息元素无关。也就是说,在将来,上下文可通过新的信息元素来描述,但所述过程的步骤仍然相同。
又一个优点在于,本发明使移动节点的涉及最少。具体来说,仅要求移动节点能够发送NSIS信号以便发起上下文,以及移动节点能够通过发送CTSR消息来发起上下文传递开始请求CTSR。
附图简介
图1是示意框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网络系统。
图2a是流程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一部分。流程图延续到图2b。
图2b是流程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第二部分。流程图在图2a中开始。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图1是示意框图,说明通过两个最终用户终端UTA、UTB之间的多个域D1-Dn的因特网协议(IP)流路径。所述IP信息流通过多个中间盒MB。每个域包括一个控制至少一个相关中间盒MB的Midcom代理MA。中间盒与正在根据其IP地址路由数据包的流的路由器节点关联。IP流由用户终端之一在端到端会话中产生。中间盒MB存储每个IP会话流的上下文数据。一旦域D内的中间盒MB接收了上下文数据,它们建立和存储关联上下文。当用户数据包到达域D的中间盒MB时,相应中间盒MB将这些包与其适当的上下文关联,并为它们提供适当的上下文相关服务。这种上下文相关服务是相应的中间盒MB特定的。中间盒MB具有用于控制其操作和功能的部件20。它还包括用于处理上下文、例如读取、分类、选择、删除、写入、存储等的部件。中间盒还具有用于通过一个或多个适当的协议与其关联Midcom代理进行通信的部件。此外,中间盒还包括用于通过一个或多个适当的协议与其它中间盒进行通信的部件。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软件存储于计算机可用介质并在例如服务器单元、微处理器、PC、数据处理单元、CPU等的计算机或处理部件中运行时,中间盒可通过包含编码指令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来实现。
如上所述,网络包括水平IP层全状态(state-ful)协议、如NSIS,它由用户终端以及所有所涉及的中间盒MB来实现。(所述协议在本说明中进一步描述。)垂直协议、例如Midcom协议允许Midcom代理在所述Midcom代理控制下的中间盒当中分发和/或重新分发上下文信息。所述协议包含允许上下文的描述的信息元素。
当用户终端UT开始会话时,它开始沿端到端路径UTA-UTB发送信号,以便让上下文、例如会话相关的上下文在沿路径UTA-UTB的中间盒中被建立。也就是说,在用户会话数据将通过的所有中间盒MB中,适当的QoS、安全或其它上下文需要被建立和配置。用户终端UT采用会话层、例如SIP/SDP和/或IP级信令协议,它支持沿IP流的路径的任意状态信息的建立和处理。由IETF标准化的这种IP级全状态多域协议是称作信令中的随后步骤(NSIS)的协议组。因此,NSIS协议系列是本发明的优选IP级信令协议。Midcom代理之间的连接称作控制平面。
NSIS携带建立每个域D中的适当上下文所需的所有信息元素。接收这个信令的相应Midcom代理MA检查信息元素,并使用Midcom协议将上下文信息分发给在其控制下的中间盒MB。因此,分开的Midcom代理MA之间的接口是全状态的、水平的和域无关的协议。NSIS协议满足这些要求。Midcom代理MA与其关联中间盒MB之间的接口是Midcom协议。
Midcom代理MA具有用于控制其操作和功能的部件22。它还包括用于处理上下文、例如读取、分类、选择、删除、写入、存储等的部件。Midcom代理MA还具有用于通过一个或多个适当的协议与其关联中间盒MB进行通信的部件。此外,Midcom代理MA还包括用于通过一个或多个适当的协议与其它Midcom代理MA进行通信的部件。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软件存储于计算机可用介质并在例如服务器单元、微处理器、PC、数据处理单元、CPU等的计算机或处理部件中运行时,Midcom代理MA可通过包含编码指令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来实现。
域D1包括两个接入点AP1、AP2,用于与移动用户终端进行移动通信。每个接入点AP1、AP2包括接入路由器AR(未示出),它通过接口连接到移动无线电接入网中的基站BS。用户移动可能引起向新的基站和新的接入路由器的切换。
接入路由器AR的变化产生新的IP流路径,以及必须关于适当的、即有效的上下文数据来升级沿新路径的中间盒MB。在图1中,用户终端UTA经由在UTA中开始的流路径与用户终端UTB进行通信,UTA经由无线电接口与包括接入路由器AR(未示出)和中间盒MB11的接入点AP1中的基站BS进行通信。数据包的流将流经网络,在中间盒MB11中开始,通过具有控制和支持数据包的IP流的适当上下文的多个域和中间盒,以及最终到达与接入点APm中的接入路由器AR关联的中间盒MBm。接入点APm能够与用户终端UTB进行通信。网络中的流路径可描述为在中间盒MB11中开始,通过MB13到达MBm。
图1中说明一种情况,在其中,用户终端UTA正朝接入点AP2移动。如果终端UPA正在测量来自周围基站BS的所接收信号强度,则用户终端UTA可能发现执行到AP2中的基站BS2的切换是必要的,因为来自BS1(与AP1关联)的信号强度变得比来自BS2的信号强度更弱。因此,移动引起终端中的L2触发,从而产生到BS2和AP2的切换。网络中的新流路径可描述为在中间盒MB12(取代MB11)中开始,通过MB13到达MBm。因此,从MB11到MB12的快速上下文传递是必要的。因此,用户终端UT必须能够通过发送上下文传递开始请求(CTSR)来发起上下文传递过程,这将会进一步描述。现在借助于图1和图2来描述用于上下文传递的创造性机制。
图2是流程图,说明根据本发明、通过Midcom代理MA1重新建立IP信息流的上下文的方法。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下文传递能够执行之前,会话的数据包流的上下文必须在沿着参与会话的终端之间的端到端路径的中间盒中建立。因此,假定已经在沿着终端UTA、UTB之间的端到端路径的中间盒中建立了上下文(步骤100)。(上下文的协商不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在步骤102,Midcom代理MA1从用户终端(移动节点)UTA接收表明从一个当前接入点AP1(UTA当前与其连接)到所述Midcom代理MA1的域D1中的所选接入点AP2的改变的一个CTSR(上下文传递开始请求)消息。
步骤102在用户终端UTA对执行接入路由器AR变化作出决定时发起,所述终端采用NSIS协议、通过它的当前在服务入口域D1Midcom代理MA1向其通信方发送上下文传递开始请求(CTSR)消息。所述CTSR消息包含与当前及预期或所选的下一个接入点AP2和中间盒MB12有关的信息。这个步骤假定用户终端UTA接收充分的信息以便执行某种形式的接入选择和判定算法,其中包括关于新接入点AP(AP2)和中间盒(MB12)的决定。这可通过例如采用先前从参考文献[12]中已知的第2层(L2)触发或者L3候选路由器公告来实现。但是,这个过程的细节超出了本发明的范围。这个过程得出,终端通过采用IP层信令(具体为NSIS,参见参考文献[7])、通过入口Midcom代理MA1向其通信方发送CTSR消息来发起上下文传递。CTSR消息包含所选接入点AP(图1中的AP2)和接入路由器AR的IP地址。
步骤104,在已经接收CTSR消息之后,Midcom代理MA1向当前中间盒MB11发送CTDReq(上下文传递数据请求)消息。请求(CTDreq)消息包含送往所述当前接入点的中间盒MB11的所述数据包流的Midcom代理中所存储的上下文的副本。
在下一个步骤即步骤106,当前中间盒MB11分析已发送上下文是否等于所述中间盒MB11中所存储的上下文。上下文与用户终端UTA关联,并确定上下文自上下文数据从Midcom代理MA1被接收以及上下文根据所述数据被建立以来是否已经更新。如果已经更新,则当前上下文包含在CTDResp(上下文传递数据响应)消息中,否则,CTDResp消息仅用作CTDReq消息的确认。
在步骤108,Midcom代理MA1根据来自所述当前接入点AP1的中间盒MB11的CTDresp消息中新接收的上下文,把所述所存储上下文更新为有效上下文。
在步骤110,Midcom代理MA1将所述有效上下文CTD分发给所述所选接入点AP2的至少中间盒MB12,甚至分发给沿着Midcom代理的域中的新流路径的其它中间盒。Midcom代理MA11还可将上下文(已修改或相同的)发送给其域D1中的其它中间盒MB,即用于重新建立上下文的所谓的代理内广义上下文传递。Midcom代理MA1向下一个中间盒MB12发送这个上下文或者已修改上下文(由MA进行修改以便适合新接入路由器AR及关联中间盒)。Midcom代理MA1使用下一个中间盒MB12的IP地址。在这里,Midcom代理MA1利用它在CTSR消息中接收的信息来识别移动用户终端UTA在切换过程之后连接到的新中间盒MB12和接入路由器AR(在AP2中)。Midcom代理MA1采用MIDCOM协议(例如参见参考文献[4])将上下文发送给下一个中间盒MB12以及沿着Midcom代理的域中的新流路径的其它中间盒。
如上所述,Midcom代理MA1可修改它发送给下一个接入点AP2的中间盒MB12及其关联接入路由器的上下文。这种修改基于与新接入路由器中的实际上下文使用有关的、存储在Midcom代理MA1中的信息。例如,如果旧的接入路由器不支持差异包调度功能性,则上下文的那个部分(例如与IP流关联的权标桶的当前状态)不需要被发送给新的中间盒MB12。
Midcom代理MA1还可将上下文(已修改或者相同的)发送给在终端“使用”的中间盒的集合已经改变时(或者在它们因新的AR而需要更新时)需要它的其域D1中的其它中间盒MB。如果已经更新上下文,则Midcom代理需要向其域D中(与其具有Midcom协议级关联)的所有中间盒分发。步骤112,Midcom代理必须判定这种上下文分发是否必须进行。如果用于将上下文分发给与已经采用有效上下文更新的那些中间盒不同的中间盒的标准被满足、即“是”,则分发将根据步骤114来执行。如果没有其它中间盒必须采用有效上下文来更新,则不会执行步骤114。
步骤116,Midcom代理可决定执行代理间广义上下文传递。当MIDCOM代理第一次接收来自它的中间盒之一的新数据包流的上下文或CTSR消息或者已经修改上下文时,Midcom代理作出决定向位于不同域中的其它MIDCOM代理发送上下文。步骤118,Midcom代理向其下一跳Midcom代理向下游发送上下文。但是,如果MIDCOM代理所属的域D的运营商已经决定禁止Midcom代理发送与某些会话关联的上下文的策略,则这种会话上下文将被停止。
本发明还涉及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的部件的系统。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如方法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重新建立上下文的Midcom代理。
此方法可通过包含用于执行方法的步骤的软件代码部件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来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网络中的例如服务器单元、微处理器、PC、数据处理单元、CPU之类的处理部件上或者在连接到网络的分开的处理部件上运行。计算机程序从计算机可用介质中加载。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优选实施例。可采用各种备选、修改和等效方案。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因特网协议技术(IP)来实现。但是,本发明还可适用于ATM(异步转移模式)技术和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
因此,以上实施例不应当理解为限制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通过包括用于沿着连接终端的数据包流路径在路由器之间路由数据包流的多个路由器的至少一个网络在所述终端之间重新建立数据包流的上下文的方法,在所述终端中至少一个是移动的并且可在所述至少一个网络的不同接入点之间改变接入,其中接入点包括接入路由器和中间盒,它由关联Midcom代理控制和支持,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从移动终端接收一个表明从移动终端连接到的一个当前接入点到所述终端将执行切换到的所选接入点的改变的消息(步骤102);
-向所述当前接入点的中间盒发送包含用于所述数据包流的Midcom代理中所存储上下文的副本的请求(步骤104);
-在所述当前接入点的中间盒中分析所发送上下文是否等于所述中间盒中存储的上下文(步骤106);
-根据来自所述当前接入点的所述中间盒的响应(上下文传递数据响应)消息中的所接收上下文,将Midcom代理中所存储上下文更新为有效上下文(步骤108);
-将所述有效上下文至少分发给所述所选接入点的中间盒(步骤1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表明从一个当前接入点到所选接入点的改变的所述消息是包含所选接入点的IP地址的CTSR(上下文传递开始请求)消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发送上下文等于所述中间盒中存储的上下文,则所述响应(上下文传递数据响应)消息仅包含确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起会话期间在沿着参与会话的终端之间的端到端流路径的中间盒中建立上下文(步骤10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上下文被分发给与Midcom代理(MA)关联的所有中间盒(步骤11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上下文被分发给其它Midcom代理(MA)(步骤118)。
7.一种通过包括用于沿着连接终端的数据包流路径在路由器之间路由数据包流的多个路由器的至少一个网络在所述终端之间重新建立数据包流的上下文的Midcom代理,在所述终端中至少一个是移动的并且可在所述至少一个网络的不同接入点之间改变接入,其中接入点包括接入路由器和中间盒,它由关联Midcom代理控制和支持,所述Midcom代理的特征在于它包括:
-用于从用户终端之一接收一个表明从一个当前接入点到所选接入点的即将到来的路径改变的CTSR消息的部件;
-用于向所述当前接入点的中间盒发送包含所述IP信息流路径的所存储上下文的副本的CTDreq的部件;
-用于根据来自所述当前接入点的中间盒的CTDresp消息中的新接收的上下文把所述所存储上下文更新为有效上下文的部件;
-用于将所述有效上下文至少分发给所述所选接入点的中间盒的部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Midcom代理,其特征在于,表明从一个当前接入点到所选接入点的改变的所述消息是包含所选接入点的IP地址的CTSR(上下文传递开始请求)消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Midcom代理,其特征在于,如果所发送上下文等于所述中间盒中存储的上下文,则所述响应(上下文传递数据响应)消息仅包含确认。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Midcom代理,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理包括用于在发起会话期间在沿着参与会话的终端之间的端到端流路径的中间盒中建立上下文的部件。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Midcom代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将上下文分发给与Midcom代理(MA)关联的所有中间盒的部件。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Midcom代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将上下文分发给其它Midcom代理(MA)的部件。
13.一种通过包括用于沿着连接终端的数据包流路径在路由器之间路由数据包流的多个路由器的至少一个网络在所述终端之间重新建立数据包流的上下文的系统,在所述终端中至少一个是移动的并且可在所述至少一个网络的不同接入点之间改变接入,其中接入点包括接入路由器和中间盒,它由关联Midcom代理控制和支持,所述系统的特征在于它包括:
-用于从用户终端之一接收一个表明从一个当前接入点到所选接入点的即将到来的路径改变的CTSR消息的部件;
-用于向所述当前接入点的中间盒发送包含所述IP信息流路径的所存储上下文的副本的CTDreq的部件;
-用于在所述当前接入点的中间盒中分析所发送上下文是否等于所述中间盒中所存储上下文的部件;
-用于根据来自所述当前接入点的中间盒的CTDresp消息中新接收的上下文把所述所存储上下文更新为有效上下文的部件;
-用于将所述有效上下文至少分发给所述所选接入点的中间盒的部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表明从一个当前接入点到所选接入点的改变的所述消息是包含所选接入点的IP地址的CTSR(上下文传递开始请求)消息。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果所发送上下文等于所述中间盒中存储的上下文,则所述响应(上下文传递数据响应)消息仅包含确认。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理包括用于在发起会话期间在沿着参与会话的终端之间的端到端流路径的中间盒中建立上下文的部件。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将上下文分发给与Midcom代理(MA)关联的所有中间盒的部件。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将上下文分发给其它Midcom代理(MA)的部件。
19.一种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软件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软件适合在计算机或其它处理部件上运行,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软件由所述计算机或其它处理部件加载和读取时,所述计算机或其它处理部件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20.一种在计算机可用介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用于使网络节点中的处理部件控制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的步骤的执行的可读程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SE2003/002101 WO2005064893A1 (en) | 2003-12-30 | 2003-12-30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establishing context of data packet flow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86961A true CN1886961A (zh) | 2006-12-27 |
CN1886961B CN1886961B (zh) | 2010-05-26 |
Family
ID=34738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38011092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86961B (zh) | 2003-12-30 | 2003-12-30 | 重新建立数据包流的上下文的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440429B2 (zh) |
EP (1) | EP1704697B1 (zh) |
CN (1) | CN1886961B (zh) |
AT (1) | ATE424082T1 (zh) |
AU (1) | AU2003294196A1 (zh) |
DE (1) | DE60326401D1 (zh) |
WO (1) | WO200506489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72315B (zh) * | 2007-03-23 | 2011-04-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分组数据包传输方法、系统和网络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531645A1 (en) * | 2003-11-12 | 2005-05-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Context transfer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mprising plural heterogeneous access networks |
US7706325B2 (en) * | 2003-12-30 | 2010-04-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context of data packet flows |
CN100431390C (zh) * | 2005-11-16 | 2008-11-0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无损重定位的方法 |
US9100879B2 (en) * | 2006-05-12 | 2015-08-04 | Alcatel Lucent | Event context transfer in a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827114A (zh) * | 2009-03-03 | 2010-09-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失败响应的方法及网关、系统 |
US9402209B1 (en) * | 2013-06-03 | 2016-07-26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Utilizing linear network coding in packet deliver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23975B2 (ja) * | 1998-04-23 | 2001-01-15 |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ビット誤り率測定方法および測定回路ならびに受信装置 |
FI108832B (fi) * | 1999-03-09 | 2002-03-28 | Nokia Corp | IP-reitityksen optimointi accessverkossa |
AU2002357201A1 (en) | 2001-12-14 | 2003-06-30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System for context transfer for wireless internet devices |
US7908378B2 (en) | 2002-04-26 | 2011-03-15 | Nokia, Inc. | Provisioning seamless applications in mobile terminals through registering and transferring of application context |
-
2003
- 2003-12-30 AT AT03789677T patent/ATE424082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12-30 EP EP03789677A patent/EP170469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2-30 WO PCT/SE2003/002101 patent/WO2005064893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12-30 AU AU2003294196A patent/AU200329419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12-30 DE DE60326401T patent/DE60326401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2-30 CN CN200380110923.2A patent/CN188696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2-30 US US10/584,909 patent/US744042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72315B (zh) * | 2007-03-23 | 2011-04-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分组数据包传输方法、系统和网络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03294196A1 (en) | 2005-07-21 |
ATE424082T1 (de) | 2009-03-15 |
EP1704697A1 (en) | 2006-09-27 |
DE60326401D1 (de) | 2009-04-09 |
WO2005064893A1 (en) | 2005-07-14 |
EP1704697B1 (en) | 2009-02-25 |
US20070147282A1 (en) | 2007-06-28 |
US7440429B2 (en) | 2008-10-21 |
CN1886961B (zh) | 2010-05-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408114B2 (en) | Inter-domain context transfer using context transfer managers | |
CN102450053B (zh) | 采用ip流移动性的无线数据通信 | |
CN101480002B (zh) | 移动无线全IP网络中的知道QoS的服务流映射 | |
KR100460819B1 (ko) | 이동 네트워크, ip 패킷 전송 방법, 위치 등록 서버, 및고정 단말 | |
RU2536374C2 (ru) | Способ,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доступа к услуге мобильной станцией | |
WO2019033944A1 (zh) | 信息发送、操作执行方法及装置、会话管理功能实体 | |
JP4892058B2 (ja) | 優先順位付問い合わせ | |
CN1559131A (zh) | 通信网中的策略协调 | |
CN1706152A (zh) | Ip网络中的路由最优化代理 | |
WO2006000627A1 (en) | Method for service chaining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JP4462042B2 (ja) | ルータ選択方法、ホームエージェント装置、移動ルータ、および移動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
CN102113357A (zh) | 前缀分配管理系统、移动终端、以及前缀分配管理设备 | |
CN103125141A (zh) | 移动宽带网络接口的聚合 | |
JP5798234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ベースのipモビリティをサポートするマルチアクセス・モバイル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トラフィック・オフロード | |
Cha et al. | A mobility link service for ndn consumer mobility | |
JP2007129593A (ja) | データ転送方法及び基地局 | |
CN1886961A (zh) | 重新建立数据包流的上下文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7734521A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和系统 | |
CN1726727A (zh) | 用于执行从wlan到蜂窝网的技术间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 |
CN1886962A (zh) | 用于处理数据包流的上下文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4365144A (zh) | 对移动网络上承载的用户设备应用层流量的切换进行增强 | |
CN1277391C (zh) | 程序置放方法、分组传输装置、以及终端 | |
US20120179803A1 (en) | Enhancing network-based ip mobility management protocol to provide multihoming support | |
KR102276983B1 (ko) | 다중 무선 접속 기술의 상황인지형 플로우 제공을 위한 하이브리드 멀티라우팅 무선센서 정보전송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 |
KR100704672B1 (ko) | 휴대 인터넷망에서의 아이피 패킷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6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