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2315B - 分组数据包传输方法、系统和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分组数据包传输方法、系统和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72315B CN101272315B CN2007100647524A CN200710064752A CN101272315B CN 101272315 B CN101272315 B CN 101272315B CN 2007100647524 A CN2007100647524 A CN 2007100647524A CN 200710064752 A CN200710064752 A CN 200710064752A CN 101272315 B CN101272315 B CN 1012723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user terminal
- access network
- tunnel
- network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分组数据包传输方法、系统和网络设备。获取用户终端的至少两个会话管理上下文;为所述会话管理上下文中的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隧道;为需要传输的分组数据包建立无线承载,并为需要传输所述分组数据包的隧道分配资源,根据所述无线承载、分配资源后的隧道进行用户终端与核心网之间的分组数据包传输。通过在用户终端从空闲状态转换到激活状态等过程中,为该用户终端的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隧道信息,尽可能的避免了后续用户终端与核心网之间通过其它无线接入承载传输分组数据包时,由于需要获取相关无线接入承载的隧道信息、服务质量参数等而引起的信令交互过程,节约了网络侧资源、缩短了建立无线接入承载的时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组数据包传输方法、系统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无论是在3GPP已经确定的网络架构中,还是正在研究的演进网络架构中,Service Request(业务请求)流程是用户终端从空闲状态到激活状态的一个重要过程。Service Request流程分为两种:MS发起的Service Request流程、及网络发起的Service Request流程。
在3GPP已经确定的网络架构中,MS发起的Service Request流程即:处于空闲状态的用户终端需要发送上行信令或数据时,首先发起Service Request流程,以建立其和网络侧的信令连接;如果用户终端需要传数据,则还需要进一步通过业务请求流程来完成IP承载的恢复,即重建用户终端和接入网之间的无线承载、以及恢复接入网和核心网之间的隧道。网络发起的Service Request流程即:当核心网有数据或信令需要向处于空闲状态的用户终端发送时,首先寻呼用户终端,接收到寻呼消息的用户终端以Service Request流程来响应网络侧的寻呼,以通过业务请求流程建立其和网络侧的信令连接;如果核心网需要向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则还需要进一步通过业务请求流程来完成IP承载的恢复,即重建用户终端和接入网之间的无线承载、以及恢复接入网和核心网之间的隧道。
在已确定网络架构的Service Request流程中,用户终端是根据RNC指示 的RB ID(无线承载标识)和对应的RAB ID(无线接入承载标识)来建立其与RNC之间的无线承载,并由RNC为新建的RAB分配资源的。
在3GPP演进网络架构的Service Request流程中,接入网是根据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移动性管理实体)发送的用户终端上下文信息、以及需要建立的承载信息来和用户终端建立无线承载、并为新建的RAB分配资源的。
发明人在发明过程中发现:不管是在已确定的网络架构还是演进网络架构中,业务请求流程都是根据上行数据或者下行数据对应的无线承载在接入网中建立相应的无线接入承载资源,如在S1-U或Iu接口中建立指定的无线接入承载资源;而其他无线承载在S1-U或Iu接口上不进行无线接入承载建立过程。这样,针对后续其他无线承载的业务,网络侧仍然需要先建立无线接入承载,然后,再由接入网节点分配无线资源,以建立无线承载。从而用户终端需要与网络侧进行多次信息交互,浪费了网络资源、且使无线承载建立过程产生的时延过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分组数据包传输方法、系统和网络设备,尽可能的避免了后续用户终端与核心网之间通过其它无线接入承载传输数据时,由于需要获取相关无线接入承载的隧道信息、服务质量参数等而引起的信令交互过程,节约了网络侧资源、缩短了建立无线接入承载的时延。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分组数据包传输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终端的至少两个会话管理上下文;
为所述会话管理上下文中的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隧道;
为需要传输的分组数据包建立无线承载,并为需要传输所述分组数据包的隧道分配资源,根据所述无线承载、分配资源后的隧道进行用户终端与核心网之间的分组数据包传输。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分组数据包传输系统,包括:接入网侧和核心网侧,所述接入网侧设置有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四模块和第七模块,所述核心网侧设置有第三模块、第五模块、第六模块和第八模块;
第一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至少两个会话管理上下文;
第二模块:用于为所述第一模块获取的会话管理上下文中的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接入网侧隧道;
第三模块:用于为所述用户终端的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核心网侧隧道;
第四模块:为需要传输的分组数据包建立无线承载,并为需要传输所述分组数据包的接入网侧隧道分配资源;
第五模块:用于存储用户终端的会话管理上下文,并为第一模块提供用户终端的至少两个会话管理上下文;
第六模块:用于确定需要传输分组数据包的核心网侧隧道,并为需要传输分组数据包的核心网侧隧道分配资源;
第七模块和第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建立的无线承载、隧道进行用户终端与核心网之间的分组数据包传输。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位于接入网侧,所述网络设备设置有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四模块和第七模块;
第一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至少两个会话管理上下文;
第二模块:用于为所述第一模块获取的会话管理上下文中的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接入网侧隧道;
第四模块:为需要传输的分组数据包建立无线承载,并为需要传输所述分组数据包的接入网侧隧道分配资源;
第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建立的无线承载、所述接入网侧隧道进行分组数据包传输。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中设置有第五模块;
第五模块:用于存储用户终端的会话管理上下文,并将用户终端的至少两个会话管理上下文发送至接入网侧。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中设置有第三模块、第六模块和第八模块;
第三模块:用于为所述用户终端的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核心网侧隧道;
第六模块:用于确定需要传输分组数据包的核心网侧隧道,并为需要传输分组数据包的核心网侧隧道分配资源;
第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核心网侧隧道进行分组数据包传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描述可知,由于本发明实施方式在为用户终端提供业务过程中,获得了该用户终端的至少两个——如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并为会话管理上下文中的各无线接入承载都分配了隧道,因此,在后续需要使用处于激活状态的用户终端的其它无线接入承载来实现业务时,可以利用以前分配的隧道,避免了用户终端与网络侧为建立无线接入承载而进行的信令交互,从而不但节约了宝贵的网络侧资源,还避免了由于信令交互而引起的无线接入承载建立时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三;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四;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五;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六;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七。
具体实施方式
如果在为用户终端提供业务过程中,为该用户终端至少两个——如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中的各无线接入承载都分配隧道如分配隧道ID等,则在需要使用处于激活状态的用户终端的其它无线接入承载来实现业务时,可以利用以前分配的隧道,避免了接入网为获取相关无线接入承载的隧道信息、服务质量参数等与核心网侧进行的信令交互,从而不但节约了宝贵的网络侧资源,还避免了由于信令交互而引起的无线接入承载建立时延。本发明实施方式可以在用户终端从空闲状态转换到激活状态过程中,获取该用户终端的至少两个——如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并为会话管理上下文中的各无线接入承载分配隧道。本发明实施方式也可以在其它应用场景下进行获取用户终端至少两个——如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并分配隧道的过程;如在用户终端需要进行某种特定的业务而由空闲状态转换到激活状态过程中,进行获取用户终端至少两个——如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并分配隧道的过程。
下面以用户终端从空闲状态转换到激活状态应用场景、获取用户终端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为例,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分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说明。
在处于空闲状态的用户终端需要发送上行分组数据包、或者网络侧需要向处于空闲状态的用户发送下行分组数据包等情况下,用户终端需要从空闲状态转换到激活状态。这里的分组数据包如PDU,且分组数据包可以包括数据,也可以包括信令。
用户终端从空闲状态转换到激活状态过程中,接入网节点需要获取用户终端的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接入网节点可以从核心网侧获取用户终端的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如核心网节点将该用户终端的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通过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传输至接入网节点。会话管理上下文中包含的具体内容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会话管理上下文中包含的内容,本发明实施方式不限制会话管理上下文包含的具体内容。
接入网节点在接收到该用户终端的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后,在本地建立上 下文,并为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中的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隧道,即为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隧道标识等。
用户终端从空闲状态转换到激活状态过程说明用户终端需要传输上行分组数据包,或者用户终端需要接收下行分组数据包,所以,接入网节点还需要确定本次状态转换需要使用的隧道。接入网节点可以根据用户终端传输来的信息来确定需要使用的隧道,接入网节点也可以根据核心网侧传输来的信息来确定需要使用的隧道。这里的信息可以为承载状态指示信元,也可以为无线承载ID,还可以为无线接入承载ID等。接入网节点根据接收到的信息确定了隧道后,为该隧道分配资源,并建立其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无线承载,使上/下行分组数据包可以在用户终端与接入网节点之间传输。同样,核心网侧也需要确定本次业务需要使用的隧道。核心网侧可以根据需要发送的下行数据来确定需要使用的隧道,核心网侧也可以根据用户终端传输来的信息来确定需要使用的隧道。然后,核心网侧为该隧道分配资源,使上/下行分组数据包可以在核心网与接入网节点之间传输。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无线承载和无线接入承载仅仅是为描述方便而采用的名称。无线承载和无线接入承载这两个名称不能够对本发明实施方式适用的范围进行限定,即在某些系统中也许没有无线承载和无线接入承载的名称,但是,不能由此认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不能够适用于这些系统。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无线承载是指接入网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承载,无线接入承载是指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的承载。无线承载和无线接入承载都可以具有标识信息,两者的标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无线承载和无线接入承载可以统称为承载。
在上述用户终端从空闲状态转换到激活状态后,接入网节点获得了该用户终端的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并在本地建立了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而且还为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中的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了隧道信息。这样,当处于激活 状态的用户终端需要进行其它业务、且该业务对应的上下文为接入网节点已经获得的上下文时,接入网节点不需要再从核心网侧获取相应的上下文,而是直接为该业务对应的隧道分配资源、并建立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无线承载即可。也就是说,当用户终端需要进行的业务为其以前使用过的业务时,本发明实施方式避免了接入网节点为获取相关无线接入承载的隧道信息、服务质量参数等与核心网侧进行的信令交互。这里的其它业务可以为用户终端发送上行分组数据包的业务,也可以为核心网侧向用户终端发送下行分组数据包的业务。而且,用户终端在需要进行其它业务时,可以直接向接入网节点发送请求如发送无线承载建立请求,而不需要向核心网侧发送业务请求;接入网节点在接收到无线承载建立请求后,直接建立无线承载并为相应的隧道分配资源,之后,UE即可以通过无线承载发送上行分组数据包,该上行分组数据包可以通过无线承载、分配了资源的隧道传输至核心网侧。核心网需要向用户终端发送下行分组数据包时,可以直接为相应的隧道分配资源,并将下行分组数据包通过分配了资源的隧道传输至接入网节点,接入网节点在接收到下行分组数据包后,再建立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无线承载,之后,下行分组数据包可以通过无线承载传输至用户终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无线接入承载建立过程、根据建立的无线接入承载进行分组数据包传输的过程进行描述。
MS发起Service Request流程时,无线接入承载建立流程、根据建立的无线接入承载进行分组数据包传输的流程如附图1所示。
图1中,步骤1、MS(用户终端)通过建立的无线连接向核心网控制面节点发送业务请求消息。核心网控制面节点如MME。该业务请求消息中的业务请求类型可以为信令、也可以为数据。如果业务请求类型为数据,则MS可以业务请求消息中携带“承载状态指示信元”,该信元可以用于指示需要传输上行分组数据包的无线接入承载。
步骤2、核心网控制面节点在接收到业务请求消息后,将与该MS相关的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以及从MS处得到的承载状态指示信元一起发送至接入网节点如eNB。核心网控制面节点可以通过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或无线接入承载建立请求消息等将上述信息发送至接入网节点。这里的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可以包括:所有承载标识、各承载标识对应的核心网侧隧道ID、各承载标识对应的服务SAE网关节点地址、各承载标识对应的承载的QoS(服务质量)参数等。这里的承载标识可以为无线接入承载标识。
步骤3、接入网节点根据核心网控制面节点下发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接入承载建立请求等消息中的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在本地建立该MS相关的上下文,并根据消息中的承载状态指示信元与MS之间建立相应的无线承载。步骤3中建立无线承载的过程也可以在步骤4或步骤5之后进行。
步骤4、接入网节点根据本地建立的该MS相关的上下文,为每个无线接入承载分配相应的接入网侧隧道ID,并根据核心网侧隧道ID和对应的核心网用户平面节点配置上行隧道;然后,接入网节点将接入网侧的隧道ID以及接入网节点地址通过响应消息向核心网控制面节点上报。这里的响应消息如上下文建立完成响应消息、或接入承载建立完成响应消息等。
步骤5、核心网控制面节点向对应的核心网用户平面节点发送更新会话上下文请求、或更新承载请求消息。更新会话上下文请求/更新承载请求消息中可以携带接入网节点地址、从接入网节点处获得的所有接入网侧的隧道ID、及从MS处获取的承载状态指示信元。对应的核心网用户平面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接入网侧的隧道ID以及接入网节点地址配置该MS所有无线接入承载的下行隧道,并根据接收的承载状态指示信元为相应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资源和QoS参数。最后,核心网用户平面节点向核心网控制面节点返回响应消息。
在通过上述图1所示的方法建立了该MS的所有承载的无线接入资源后,MS在激活状态下向其他有承载上下文信息、但是没有到接入网节点的无线承 载的承载上发送上行分组数据包时,上行分组数据包的传输过程包括:MS利用接入层信令如无线承载建立请求向接入网节点上报相应的承载ID或承载状态指示信元,承载ID或承载状态指示信元可以用于指示需要传输上行分组数据包的承载。接入网节点在接收到承载ID或承载状态指示信元后,在本地查找相应无线接入承载的上下文信息,然后根据查找到的上下文信息中的QoS参数等配置S1-U接口上的无线接入承载资源,并与用户终端之间建立相应的无线承载。用户终端通过建立的无线承载向接入节点发送上行分组数据包,接入网节点通过配置了资源的无线接入承载将上行分组数据包传输至核心网用户平面节点。核心网用户平面节点可以根据接收的该上行分组数据包对应的隧道标识ID查找相应的无线接入承载标识ID和QoS参数等,并根据查找到的QoS参数等为S1-U接口上核心网侧的隧道配置资源。核心网用户平面节点通过配置了资源的核心网侧隧道发送该上行分组数据包。
从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由于本发明实施方式在用户终端从空闲状态转换到激活状态过程中,在接入网侧建立了各无线接入承载的上下文,并为各无线接入承载分配了隧道ID,所以,在后续用户终端需要使用其它无线接入承载的业务时,接入网侧不再需要与核心网侧进行建立无线接入承载的信息交互过程,从而避免了MS发送数据类型的业务请求消息、核心网根据业务请求消息发起相应的无线接入承载指派、接入网节点建立相应的无线承载的过程,尽可能的避免了信息交互、尽可能的缩短了建立无线接入承载的时延。
网络侧发起Service Request流程时,无线接入承载建立流程、根据建立的无线接入承载进行分组数据包传输的流程如附图2所示。
图2中,步骤1、核心网用户平面节点在接收到下行分组数据包后,向核心网控制面节点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或承载重建请求或下行分组数据包到达通知等消息。上述消息中携带有承载状态指示信元,该承载状态指示信元可以用于指示需要传输下行分组数据包的无线接入承载。
步骤2、核心网控制面节点向接入网节点发送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或接入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或接入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与该MS相关的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以及从核心网用户平面节点处获得的承载状态指示信元。这里的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包括:所有承载标识ID、各承载对应的核心网侧隧道ID,各承载对应的服务SAE网关节点地址、各承载对应的QoS参数等。
步骤3、接入网节点在接收到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或接入承载建立请求消息后,接入网节点在本地建立该MS的相关上下文、并根据承载状态指示信元与MS之间建立相应的无线承载。步骤3中建立无线承载的过程也可以在步骤4或步骤5之后进行。
步骤4、接入网节点根据该MS的上下文为每个无线接入承载分配相应的接入网侧隧道ID,并根据承载状态指示信元对应的隧道ID和相应的核心网用户平面节点地址为隧道配置资源。然后,接入网节点将接入网侧的隧道ID以及接入网节点的地址信息通过响应消息传输至核心网控制面节点。这里的响应消息如上下文建立完成响应消息、或接入承载建立完成响应消息。
步骤5、核心网控制面节点向对应的核心网用户平面节点发送更新会话上下文请求、或更新承载请求消息。更新会话上下文请求/更新承载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接入网节点地址、核心网控制面节点从接入网节点处获得的所有接入网侧的隧道ID。核心网用户平面节点根据接入网侧的隧道ID以及接入网节点地址配置该MS所有无线接入承载的下行隧道,并为接收到的下行分组数据包对应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资源如配置QoS参数等。最后,核心网用户平面节点向核心网控制面节点返回响应消息。
在上述针对图2的流程描述中,如果用户分组数据包终结到核心网控制面节点的话,则上述流程中的步骤1就不存在了,直接执行上述步骤2。此时,承载状态指示信元由核心网控制面节点产生。
在通过上述图2所示的方法建立了该MS的所有承载的无线接入资源后,网络侧向激活状态下MS的其他有承载上下文信息、但是没有到接入网节点的无线承载的承载上发送下行分组数据包时,下行分组数据包的传输过程包括:当下行分组数据包传输至核心网用户平面节点后,核心网用户平面节点会根据下行分组数据包的无线接入承载信息查找相应的服务质量参数等,并根据查找到的服务质量参数等为S1-U接口上核心网侧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资源。然后,核心网用户平面节点将下行分组数据包通过配置了资源的隧道发送至接入网节点。接入网节点接收到下行分组数据包后,根据传输该下行分组数据包的隧道标识ID查找相应的承载标识ID和QoS参数等,接入网节点根据查找到的QoS参数等信息为S1-U接口上接入网侧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资源,这里的接入网节点为无线接入承载配置的资源可以用于上行分组数据包的传输。接入网节点还需要建立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无线承载。接入网节点将下行分组数据包通过建立的无线承载传输至用户终端。
从上述针对图2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由于本发明实施方式在用户终端从空闲状态转换到激活状态过程中,在接入网侧建立了各无线接入承载的上下文,并为各无线接入承载分配了隧道ID,所以,在后续网络侧需要使用其它无线接入承载的业务时,接入网侧不再需要与核心网侧进行建立无线接入承载的信息交互过程,从而避免了核心网用户面节点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承载重建请求/下行分组数据包到达通知消息、核心网控制面节点发送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核心网控制面节点发送更新会话上下文指示等消息、接入网节点建立相应的无线承载的过程,尽可能的避免了信息交互、尽可能的缩短了建立无线接入承载的时延。
下面以3GPP演进网络架构为例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无线承载、无线接入承载的建立过程进行说明。
在MS发起的Service Request流程中,无线承载、无线接入承载的建立过 程如附图3所示。
图3中,在步骤1、处于空闲状态的用户终端与接入网之间建立无线连接。
步骤2、用户终端向核心网控制面实体如MME发送业务请求消息,该业务请求消息中的业务请求类型为信令或者数据。当业务请求类型为数据时,用户终端会将承载状态指示信元上报至核心网控制面实体,如将承载状态指示信元携带在业务请求消息中传输至MME。承载状态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哪个无线承载上需要传输上行分组数据包。
步骤3、对于处于空闲状态的用户终端,核心网控制面实体如MME在接收到业务请求消息后,执行安全流程,以完成对用户终端的安全认证。
步骤4、核心网控制面实体如MME发起安全模式过程,将与用户终端协商好的、用于RRC连接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的密钥下发给接入网,如通过安全模式命令下发给接入网。接入网和用户终端协商并启动加密、完整性保护的算法和参数,如接入网和用户终端之间通过RRC安全模式命令和RRC安全模式完成消息进行协商。在协商完成后,接入网将协商结果返回给核心网控制面实体,如通过安全模式完成消息将协商结果返回给MME。
步骤5、核心网控制面实体如MME在接收到协商结果后,向接入网发送创建上下文请求,将接入网需要的用户上下文信息下发到接入网。创建上下文请求消息中包含有用户终端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信息和承载相关信息。例如创建上下文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用户永久身份标识IMSI、需要接入网使用的用户终端的漫游限制策略和网络选择策略、用户的AMBR参数、用户终端相关的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及从用户终端处获得的承载状态指示信元。需要接入网使用的用户终端的漫游限制策略和网络选择策略如允许或者限制用户终端选择的PLMN列表等。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可以包括:所有的承载标识ID、各承载标识ID分别对应的核心网侧隧道ID、各承载标识ID分别对应的核心网用户平面节点地址、各承载标识ID分别对应的承载的QoS参数。这里的核心网用户平面 节点地址如服务SAE网关节点地址。
步骤6、接入网接收并存储核心网下发的创建上下文请求消息中的信息。接入网节点eNB在本地建立该用户终端的相关上下文,并根据承载状态指示信元与用户终端建立相应的无线承载。步骤6中建立无线承载的过程也可以在步骤7或步骤8之后进行。
步骤7、接入网节点eNB根据该用户终端相关的会话管理上下文中的所有承载的信息为每个承载分配相应的接入网侧的隧道ID,并且为每个无线接入承载的核心网侧隧道ID和对应的服务SAE网关节点地址配置上行隧道;然后,接入网将上述分配的接入网侧的隧道ID及接入网节点地址信息携带在上下文建立完成消息中,传输至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
步骤8、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根据接收到的上下文建立完成消息通知核心网用户面实体UPE承载建立的情况,如通过更新会话上下文请求消息来通知核心网用户面实体UPE承载建立的情况,这里的核心网用户面实体UPE如服务SAE网关节点。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通知的内容包括:所有接入网侧的隧道ID、接入网节点eNB地址、以及从用户终端处得到的承载状态指示信元。对应的服务SAE网关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接入网侧的隧道ID以及接入网节点eNB地址配置该用户终端所有无线接入承载的下行隧道,并且根据接收到的承载状态指示信元为相应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资源如配置QoS参数等。最后,服务SAE网关节点向核心网控制面节点MME发送更新会话上下文响应消息。
步骤9、用户终端通过建立的无线承载、无线接入承载向核心网发送上行分组数据包。步骤9可以在步骤8之后,如果步骤6中建立了无线承载,则步骤9也可以接续在步骤6之后。
如果用户终端需要传输上行信令,则上述针对图3描述中的步骤1应该为建立信令连接,则用户终端可以在安全模式过程结束后发送上行信令。
网络侧发起业务请求流程中,空闲状态用户数据终结到核心网用户面实体如Serving SAE GW(服务SAE网关)应用场景下,无线承载、无线接入承载的建立过程如附图4所示。
图4中,在步骤1、核心网用户面实体UPE如服务SAE网关接收下行分组数据包。
步骤2、核心网用户面实体UPE发现该下行分组数据包对应的无线接入承载不可用,即UPE发现核心网与接入网之间的隧道在接入网侧的资源已经释放。核心网用户面实体UPE向核心网控制面实体如MME发送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以请求核心网控制面实体重建指定的无线接入承载。该承载建立请求消息中携带有承载状态指示信元,该信元主要用于指示哪个无线接入承载需要传输下行分组数据包。
步骤3、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检测到用户终端处于空闲状态,则向接入网下发寻呼请求消息,接入网根据接收到的寻呼请求消息发起对用户终端的寻呼过程。
步骤4、用户终端响应寻呼,用户终端与接入网之间进行信息交互,以建立空口连接,即建立无线连接。
步骤5、用户终端向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发送业务请求消息,该业务请求消息的业务请求类型为寻呼响应。
步骤6、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接收到业务请求消息后,执行安全流程,以完成对用户终端的安全认证。
步骤7、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发起安全模式过程,即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将与用户终端协商好的、用于RRC连接加密及完整性保护的密钥下发给接入网,接入网和用户终端协商并启动加密及完整性保护的算法和参数,接入网将协商结果返回给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
步骤8、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将接入网需要的用户终端上下文信息通过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发送至接入网。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含用户终端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信息和承载相关信息,例如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用户永久身份标识IMSI、需要接入网使用的用户终端的漫游限制策略和网络选择策略、用户终端的AMBR参数、该用户终端相关的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和承载状态指示信元。需要接入网使用的用户终端的漫游限制策略和网络选择策略如允许或者限制用户终端选择的PLMN列表。用户终端相关的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可以包括:所有的无线接入承载标识ID,各无线接入承载标识分别对应的核心网侧隧道ID,各无线接入承载标识分别对应的服务SAE网关节点地址以及各无线接入承载标识分别对应的QoS参数。
步骤9、接入网接收并保存核心网下发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的信息。接入网节点如eNB在本地建立该用户终端的相关上下文,并根据承载状态指示信元发起空口的承载建立过程,以建立其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无线承载。步骤9中建立无线承载的过程也可以在步骤10、步骤11、或步骤12之后进行。
步骤10、接入网节点根据接收到的该用户终端相关的会话管理上下文中所有无线接入承载的信息给每个无线接入承载分配相应的接入网侧的隧道ID,并根据每个无线接入承载的核心网侧隧道ID和对应的服务SAE网关节点地址配置上行隧道。然后,将上述接入网侧的隧道ID以及接入网节点地址信息通过上下文建立完成消息传输至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
步骤11、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根据接收到的上下文建立完成消息通知核心网用户面实体UPE如服务SAE网关承载建立的情况,如通过更新会话上下文指示消息来通知服务SAE网关节点。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通知的内容包括:所有接入网侧的隧道ID、接入网节点eNB地址、以及从用户终端处得到的承载状态指示信元。对应的服务SAE网关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接入网侧的隧道ID以及接入网节点eNB地址配置该用户终端所有无线接入承载的下行隧道,并且为接收到的下行分组数据包对应的隧道配置资源如配置QoS参数等。在为隧道配置了资源后,服务SAE网关节点可以向核心网控制面节点MME发送响应消息,也 可以不向核心网控制面节点MME发送响应消息。
步骤12、核心网用户面实体UPE通过新建立的无线接入承载下发下行分组数据包。
网络侧发起业务请求流程中,空闲状态用户数据终结到核心网控制面节点MME场景下,无线承载、无线接入承载的建立过程如附图5所示。
步骤1、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接收下行分组数据包。
步骤2、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发现用户终端处于空闲状态,该下行分组数据包对应的无线接入承载不可用,即核心网与接入网之间的隧道在接入网侧的资源已经释放。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向接入网下发寻呼请求消息,接入网发起对用户终端的寻呼过程。
步骤3、用户终端响应寻呼,用户终端与接入网之间进行信息交互,以建立空口连接,即建立无线连接。
步骤4、用户终端向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发送业务请求消息,该业务请求消息的业务请求类型为寻呼响应。
步骤5、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接收到业务请求消息后,执行安全流程,以完成对用户终端的安全认证。
步骤6、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发起安全模式过程,即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将与用户终端协商好的、用于RRC连接加密及完整性保护的密钥下发给接入网,接入网和用户终端协商并启动加密及完整性保护的算法和参数,接入网将协商结果返回给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
步骤7、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将接入网需要的用户终端上下文信息通过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发送至接入网。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包含用户终端的移动性管理上下文信息和承载相关信息,例如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可以包括:用户永久身份标识IMSI、需要接入网使用的用户终端的漫游限制策略和网络选择策略、用户终端的AMBR参数、该用户终端相关的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和承载 状态指示信元。需要接入网使用的用户终端的漫游限制策略和网络选择策略如允许或者限制用户终端选择的PLMN列表。用户终端相关的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可以包括:所有的无线接入承载标识ID,各无线接入承载标识分别对应的核心网侧隧道ID,各无线接入承载标识分别对应的服务SAE网关节点地址以及各无线接入承载标识分别对应的QoS参数。
步骤8、接入网接收并保存核心网下发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的信息。接入网节点如eNB在本地建立该用户终端的相关上下文,并根据承载状态指示信元发起空口的承载建立过程,以建立其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无线承载。步骤8中建立无线承载的过程也可以在步骤9、步骤10、步骤11、或步骤12之后进行。
步骤9、接入网节点根据接收到的该用户终端相关的会话管理上下文中所有无线接入承载的信息给每个无线接入承载分配相应的接入网侧的隧道ID,并根据每个无线接入承载的核心网侧隧道ID和对应的服务SAE网关节点地址配置上行隧道。然后,将上述接入网侧的隧道ID以及接入网节点地址信息通过上下文建立完成消息传输至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
步骤10、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在接收到上下文建立完成消息后,配置临时下行隧道,并通过所述临时下行隧道下发其缓存的下行分组数据包。
步骤11、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通知核心网用户面实体UPE如服务SAE网关承载建立的情况,如通过更新会话上下文指示消息来通知核心网用户面实体UPE中的服务SAE网关节点。核心网控制面实体MME通知的内容包括:所有接入网侧的隧道ID、接入网节点eNB地址、以及从用户终端处得到的承载状态指示信元。对应的服务SAE网关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接入网侧的隧道ID以及接入网节点eNB地址配置该用户终端所有无线接入承载的下行隧道,并且为接收到的下行分组数据包对应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资源。最后,服务SAE网关节点向核心网控制面节点MME发送响应消息。
步骤12、核心网用户面实体UPE通过新建立的无线接入承载下发下行分组 数据包。
在利用上述如图3、图4、或图5所示的方法建立了无线接入承载和无线承载后,用户终端在激活状态下向其他有承载上下文信息、但是没有到接入网节点eNB的无线承载的承载上发送上行分组数据包时,分组数据包传输过程如图6所示。
图6中,步骤1、用户终端向接入网节点发送无线承载建立请求,无线承载建立请求中携带有相应的承载ID或承载状态指示信元。承载状态指示信元可以用于指示哪个无线承载上需要传输上行分组数据包。
步骤2、接入网节点接收到无线承载建立请求后,在本地查找相应无线接入承载对应的上下文信息。接入网节点根据查找到的上下文信息中的服务质量参数等配置S1-U接口上的无线接入承载资源,并建立相应的无线承载。
步骤3、用户终端根据建立的无线承载发送上行分组数据包。当该上述分组数据包到达核心网用户平面节点如服务SAE网关节点时,服务SAE网关节点根据传输该上行分组数据包的隧道标识ID查找相应的无线接入承载标识ID和QoS参数等,并根据查找到的QoS参数等信息为S1-U接口上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资源。
在利用上述如图3或图4或图5所示的方法建立了无线接入承载和无线承载后,网络侧向激活状态下的用户终端的、其他有承载上下文信息、但是没有到接入网节点eNB的无线承载的承载上发送下行分组数据包时,分组数据包传输过程如图7所示。
图7中,步骤1、下行分组数据包传输至核心网用户平面节点如服务SAE网关节点,服务SAE网关节点根据下行分组数据包的无线接入承载信息查找服务质量参数等信息,并根据查找到的服务质量参数等信息对S1-U接口核心网侧的隧道进行资源配置。然后,服务SAE网关节点将接收到的下行分组数据包通过上述配置资源的隧道发送至接入网节点eNB。
步骤2、接入网节点eNB接收到该下行分组数据包后,由于没有该下行分组数据包对应的无线承载,因此,接入网节点eNB缓存所述分组数据包。接入网节点eNB根据传输该下行分组数据包的隧道标识ID查找相应的无线接入承载标识ID以及QoS参数。接入网节点eNB根据查找到的QoS参数为S1-U接口上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资源,并与终端建立相应的无线承载。
步骤3、接入网节点eNB将缓存的下行分组数据包通过无线承载发送至用户终端。
在上述分组数据包传输方法的实施方式描述中,是以用户终端从空闲状态转换到激活状态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的。在其它应用场景下,分组数据包传输过程与上述描述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从上述分组数据包传输方法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由于本发明实施方式在为用户终端提供业务过程中,获得了该用户终端的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并为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中的各无线接入承载都分配了隧道,因此,在后续需要使用处于激活状态的用户终端的其它无线接入承载来实现业务时,可以利用以前分配的隧道,避免了用户终端与网络侧为建立无线接入承载而进行的信令交互,从而不但节约了宝贵的网络侧资源,还避免了由于信令交互而引起的无线接入承载建立时延。由于本发明实施方式尽可能的减小了无线接入承载建立时延,因此,提高了用户的服务感受。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分组数据包传输系统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分组数据包传输系统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第四模块、第五模块、第六模块、第七模块和第八模块。其中,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四模块和第七模块设置于接入网侧,第三模块、第五模块、第六模块和第八模块设置于核心网侧。
第一模块主要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至少两个——如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第一模块可以在用户终端从空闲状态转换到激活状态过程中,获取该用户终端 的至少两个——如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第一模块可以从第五模块处获取该用户终端的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如第一模块接收第五模块传输来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并从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获取该用户终端的多个会话管理上下文。第一模块可以设置于接入网节点中。
第二模块主要用于为第一模块获取的会话管理上下文中的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接入网侧隧道。如第二模块可以根据第一模块获取的会话管理上下文在本地建立上下文,并为会话管理上下文中的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接入网侧隧道标识等,第二模块还可以将其为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的接入网侧隧道标识、以及接入网节点地址信息返回至核心网侧。第二模块可以设置于接入网节点中。
第三模块主要用于为用户终端的会话管理上下文中的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核心网侧隧道,如第三模块根据第二模块传输来的隧道标识以及接入网节点地址信息等为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核心网侧隧道标识。第三模块可以设置于核心网用户面实体中。
第四模块主要用于为需要传输的分组数据包建立无线承载,并确定需要传输分组数据包的接入网侧隧道,然后,为需要传输分组数据包的接入网侧隧道分配资源。第四模块可以根据用户终端传输来的信息来确定需要使用的接入网侧隧道,第四模块也可以根据核心网侧传输来的信息来确定需要使用的接入网侧隧道。这里的信息可以为承载状态指示信元,也可以为无线承载ID,还可以为无线接入承载ID等,如第四模块根据第五模块传输来的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的承载状态指示信元来确定需要使用的隧道。第四模块可以设置于接入网节点。
第五模块主要用于存储用户终端的会话管理上下文,并为第一模块和第三模块提供用户终端的至少两个——如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如第五模块在接收到核心网侧的承载建立请求消息或者接收到下行分组数据包或者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来的业务请求后,将用户终端的至少两个——如所有会话管理上下文 通过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传输至第一模块。第五模块在向第一模块发送用户终端的会话管理上下文时,还可以将承载状态指示信元携带在上下文建立请求消息中。第五模块可以设置于核心网控制面实体中。
第六模块主要用于确定需要传输的分组数据包对应的无线接入承载,并为该无线接入承载对应的核心网侧隧道分配资源。第六模块可以根据用户终端传输来的信息来确定需要使用的无线接入承载。第六模块也可以根据需要传输的下行分组数据包来确定需要使用的无线接入承载。这里的信息可以为承载状态指示信元。第六模块可以设置于核心网用户面实体中。
第七模块和第八模块主要用于根据上述建立的无线承载、隧道进行用户终端与核心网之间的分组数据包传输。如第七模块通过无线承载接收用户终端传输来的上行分组数据包,并将该上行分组数据包通过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的隧道传输至第八模块;再如第八模块将接收的下行分组数据包通过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的隧道传输至第七模块,第七模块将接收到的下行分组数据包通过无线承载传输至用户终端。第七模块可以设置于接入网节点,第八模块可以设置于核心网用户面实体中。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为接入网节点设备,该网络设备中设置有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四模块和第七模块。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四模块和第七模块分别执行的操作如上述系统实施方式和方法实施方式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详细描述。由于接入网节点设备在用户终端从空闲状态转换到激活状态等过程中,获取了用户终端的多个会话管理上下文、而且为上下文中的各无线接入承载分配了隧道ID等,所以,在后续需要使用用户终端的其它无线接入承载来实现业务时,接入网节点设备不再需要与核心网侧进行建立无线接入承载的信息交互过程,从而尽可能的避免了信息交互、尽可能的缩短了建立无线接入承载的时延。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为核心网控制面节点设 备,如MME等。该网络设备中设置有第五模块。第五模块执行的操作如上述系统实施方式和方法实施方式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详细描述。由于核心网控制面节点在用户终端从空闲状态转换到激活状态等过程中,将用户终端的多个会话管理上下文传输至接入网侧,所以,在后续需要使用用户终端的其它无线接入承载来实现业务时,避免了接入网侧从核心网侧获取相应会话管理上下文的过程,从而尽可能的避免了信息交互、尽可能的缩短了建立无线接入承载的时延。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为核心网用户面节点设备,如服务SAE网关等。该网络设备中设置有第三模块、第六模块、第八模块。第三模块、第六模块、第八模块分别执行的操作如上述系统实施方式和方法实施方式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详细描述。由于在用户终端从空闲状态转换到激活状态等过程中,核心网用户面节点为用户终端多个会话管理上下文中的各无线接入承载分配了隧道ID等,所以,在后续需要使用用户终端的其它无线接入承载来实现业务时,核心网用户面节点不再需要与核心网侧进行建立无线接入承载的信息交互过程,从而尽可能的避免了信息交互、尽可能的缩短了建立无线接入承载的时延。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本发明的申请文件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
Claims (9)
1.一种分组数据包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终端的至少两个会话管理上下文;
为所述会话管理上下文中的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隧道;
为需要传输的分组数据包建立无线承载,并为需要传输所述分组数据包的隧道分配资源,根据所述无线承载、分配资源后的隧道进行用户终端与核心网之间的分组数据包传输;
其中,所述为需要传输的分组数据包建立无线承载包括:
接入网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承载状态指示信息建立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无线承载;所述承载状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需要传输的分组数据包的承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终端的至少两个会话管理上下文的步骤包括:
在用户终端从空闲状态转到激活状态过程中,接入网节点获取用户终端的至少两个会话管理上下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网接收用户终端传输来的承载状态指示信息,并将所述承载状态指示信息传输至接入网节点;或者所述核心网将其产生的承载状态指示信息传输至接入网节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需要传输的分组数据包建立无线承载,并为需要传输所述分组数据包的隧道分配资源,根据所述无线承载、分配资源后的隧道进行用户终端与核心网之间的分组数据包传输的步骤包括:
处于激活状态下的所述用户终端需要发送上行分组数据包时,接入网节点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发送来的请求查找本地建立的会话管理上下文;
接入网节点根据查找到的会话管理上下文为需要传输所述上行分组数据包的接入网侧上行隧道配置资源、并建立无线承载,通过所述无线承载、上行隧道将用户终端的上行分组数据包传输至核心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节点根据用户终端传输来的请求中的承载ID和/或承载状态指示信元查找本地建立的会话管理上下文。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需要传输的分组数据包建立无线承载,并为需要传输所述分组数据包的隧道分配资源,根据所述无线承载、分配资源后的隧道进行用户终端与核心网之间的分组数据包传输的步骤包括:
核心网需要向处于激活状态下的用户终端发送下行分组数据包时,核心网节点为需要传输所述分组数据包的核心网侧下行隧道配置资源,并将所述下行分组数据包通过所述下行隧道传输至接入网节点;
接入网节点接收所述下行分组数据包,并根据所述下行分组数据包对应的无线接入承载查找本地建立的会话管理上下文;
接入网节点根据查找到的会话管理上下文为所述下行分组数据包建立无线承载,并为所述无线承载对应的接入网侧上行隧道配置资源;
接入网节点通过所述无线承载向用户终端发送所述下行分组数据包。
7.一种分组数据包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接入网侧和核心网侧,所述接入网侧设置有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四模块和第七模块,所述核心网侧设置有第三模块、第五模块、第六模块和第八模块;
第一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至少两个会话管理上下文;
第二模块:用于为所述第一模块获取的会话管理上下文中的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接入网侧隧道;
第三模块:用于为所述用户终端的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核心网侧隧道;
第四模块:为需要传输的分组数据包建立无线承载,并为需要传输所述分组数据包的接入网侧隧道分配资源;
第五模块:用于存储用户终端的会话管理上下文,并为第一模块提供用户终端的至少两个会话管理上下文;
第六模块:用于确定需要传输分组数据包的核心网侧隧道,并为需要传输分组数据包的核心网侧隧道分配资源;
第七模块和第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建立的无线承载、隧道进行用户终端与核心网之间的分组数据包传输。
8.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位于接入网侧,所述网络设备设置有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四模块和第七模块;
第一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至少两个会话管理上下文;
第二模块:用于为所述第一模块获取的会话管理上下文中的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接入网侧隧道;
第四模块:为需要传输的分组数据包建立无线承载,并为需要传输所述分组数据包的接入网侧隧道分配资源;
第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建立的无线承载、所述接入网侧隧道进行分组数据包传输。
9.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中设置有第三模块、第五模块、第六模块和第八模块;
第三模块:用于为所述用户终端的各无线接入承载配置核心网侧隧道;
第五模块:用于存储用户终端的会话管理上下文,并将用户终端的至少两个会话管理上下文发送至接入网侧;
第六模块:用于确定需要传输分组数据包的核心网侧隧道,并为需要传输分组数据包的核心网侧隧道分配资源;
第八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核心网侧隧道进行分组数据包传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0647524A CN101272315B (zh) | 2007-03-23 | 2007-03-23 | 分组数据包传输方法、系统和网络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0647524A CN101272315B (zh) | 2007-03-23 | 2007-03-23 | 分组数据包传输方法、系统和网络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72315A CN101272315A (zh) | 2008-09-24 |
CN101272315B true CN101272315B (zh) | 2011-04-06 |
Family
ID=40006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06475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2315B (zh) | 2007-03-23 | 2007-03-23 | 分组数据包传输方法、系统和网络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27231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40384A (zh) * | 2011-04-06 | 2012-10-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隧道信息上报的方法和系统 |
CN103517271A (zh) * | 2012-06-28 | 2014-01-1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 |
CN107634822B (zh) | 2016-07-19 | 2021-03-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harq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WO2018094693A1 (zh) * | 2016-11-25 | 2018-05-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8882334B (zh) * | 2017-08-11 | 2019-1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核心网用户面设备和源基站 |
CN110035422B (zh) * | 2018-01-12 | 2021-01-22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基于临时处理隧道表的上行数据处理方法、mme和sgw |
WO2019213905A1 (zh) * | 2018-05-10 | 2019-11-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绑定数据流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2788543B (zh) * | 2019-11-07 | 2023-04-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6029663A1 (en) * | 2004-09-16 | 2006-03-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 Fast context establishment for interwork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
CN1886961A (zh) * | 2003-12-30 | 2006-12-27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重新建立数据包流的上下文的方法及系统 |
WO2007007990A1 (en) * | 2005-07-07 | 2007-01-1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between different systems |
-
2007
- 2007-03-23 CN CN2007100647524A patent/CN10127231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86961A (zh) * | 2003-12-30 | 2006-12-27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重新建立数据包流的上下文的方法及系统 |
WO2006029663A1 (en) * | 2004-09-16 | 2006-03-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 Fast context establishment for interwork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
WO2007007990A1 (en) * | 2005-07-07 | 2007-01-1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between different system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72315A (zh) | 2008-09-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81063B (zh) | 提供用于所请求连接的源连接标识符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 |
CN101272315B (zh) | 分组数据包传输方法、系统和网络设备 | |
CN101400153B (zh) | 用户设备通过hnb接入系统直接通信的方法 | |
KR101313481B1 (ko)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접속 재설정 방법 및 이동 통신시스템을 위한 네트워크 개체 | |
US9113455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relating to replay technique | |
EP3512275B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CN101242630B (zh) | 安全算法协商的方法、装置及网络系统 | |
JP2019520765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ネットワークスライスベースのnrのためのセル特定手順を実行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WO2019244793A1 (en) | Integrity protection handling at the gnb-cu-up | |
CN102421152B (zh) | 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1409951A (zh) | 承载建立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01005692A (zh) | 减少终端在lte和3g接入技术间切换的信令的方法 | |
CN102457825A (zh) |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
CN102638900B (zh) | 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 |
WO2007078159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p data of idle mode u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1170819A (zh) | 具有用户群支持的灵活网络架构 | |
US11246064B2 (en) | PDN connection supports interworking to 5GS | |
CN104247499A (zh) | 数据包传输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00527872C (zh) | 一种无线演进网络中重新附着的实现方法 | |
CN101568113B (zh) | 一种实现承载状态同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0473237C (zh) | 无线接入网络系统、无线通信方法、控制服务器及数据服务器 | |
CN101784033A (zh) | 切换数据转发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2469512A (zh) | 一种接入过程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01883430B (zh) | 一种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重配置方法 | |
CN101925136B (zh) | 承载建立方法及相关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