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3496B - 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件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件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73496B CN1873496B CN2005101258219A CN200510125821A CN1873496B CN 1873496 B CN1873496 B CN 1873496B CN 2005101258219 A CN2005101258219 A CN 2005101258219A CN 200510125821 A CN200510125821 A CN 200510125821A CN 1873496 B CN1873496 B CN 18734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ymer
- substrate
- support membrane
- polarizer
- polymkeric subst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6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 field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i.e. in-plane switching [IP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件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间隔开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偏振器,该第一偏振器包括第一偏振膜以及位于该第一偏振膜的两侧的第一内支撑膜和第一外支撑膜,该第一内支撑膜与所述第一基板相邻并具有大约-10nm到大约+10nm的范围内的阻滞值;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外表面上的第二偏振器,该第二偏振器包括第二偏振膜以及位于该第二偏振膜的两侧的第二内支撑膜和第二外支撑膜,该第二内支撑膜与所述第二基板相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LCD)器件。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内切换液晶显示(IPS-LCD)器件及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LCD)器件利用液晶分子的光学各向异性和偏振特性来产生图像。由于液晶分子具有长且薄的形状并且排列为具有初始的预倾斜角,使得液晶分子具有确定的对准方向。可以通过施加电场来控制该对准方向。具体地,所施加电场的变化会影响液晶分子的对准。由于光学各向异性,入射光的折射取决于液晶分子的对准方向。因此,通过适当地控制所施加的电场,可以产生具有所需亮度的图像。
在不同类型的公知液晶显示(LCD)器件当中,由于具有高分辨率和显示运动图像的优异能力,所以具有以矩阵形式设置的薄膜晶体管(TFT)和像素电极的有源矩阵LCD(AM-LCD)是重点研究和开发的课题。
通常,液晶显示(LCD)器件包括:彼此间隔开并相对的两个基板;以及插入在这两个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每个基板都包括电极,并且每个基板的电极也彼此相对。对每个电极施加电压,并且在这些电极之间产生电场。通过改变电场的强度,来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
然而,由于这些电极分别位于两个基板上,所以在这些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场垂直于下基板和上基板。因此,由于纵向电场,使得现有技术的LCD器件具有窄的视角。
为了解决窄视角的问题,提出了面内切换液晶显示(IPS-LCD)器件。IPS-LCD器件包括位于同一基板上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
图1是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面内切换液晶显示(IPS-LCD)器件的阵列基板的一个子像素的平面图。
在图1中,沿该图环境中的水平方向在基板10上形成选通线14。沿该图环境中的垂直方向在基板10上形成数据线30。选通线14和数据线30彼此交叉,以限定像素区域P。公共线16与选通线14间隔开并与选通线14平行。在选通线14和数据线30的交叉部分处形成薄膜晶体管T。薄膜晶体管T包括:栅极12、半导体层22、源极26和漏极28。
在像素区域P中形成有像素电极32。像素电极32与漏极28相连接并包括与数据线30平行的多个部分。在像素区域P中还形成有公共电极18。公共电极18包括沿该图环境中的垂直方向从公共线16延伸的多个部分。公共电极18的所述多个部分与像素电极32的所述多个部分交替排列。
因此,在IPS-LCD器件中,通过像素电极32和公共电极18之间产生的水平电场来驱动液晶分子,由此产生图像。
图2是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IPS-LCD器件的剖面图。该IPS-LCD器件包括其间插入有液晶层的阵列基板和滤色器基板。
更具体地,如图2中所示,在第一基板10上限定像素区域P.在第一基板10上的像素区域P中形成作为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T,并且在像素区域P中还形成公共电极18和像素电极32.薄膜晶体管T包括:栅极12、半导体层22、源极26和漏极28.公共电极18包括多个部分,并且像素电极32包括多个部分,该多个部分与公共电极18的所述多个部分交替排列.
第二基板40与第一基板10间隔开。在第二基板40的内表面(即与第一基板10相对的的表面)上形成有黑底42。黑底42与薄膜晶体管T相对应。在第二基板40的内表面上还形成有滤色器层,并且滤色器层包括红色44a、绿色44b和蓝色(未示出)三种滤色器。滤色器层与像素区域P相对应。
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40之间插入有液晶层50。液晶层50的液晶分子被设置为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40平行。
在第一基板10的与薄膜晶体管T、像素电极32和公共电极18相对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下偏振器62。在第二基板4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上偏振器64。下偏振器62的透光轴垂直于上偏振器64的透光轴。
图3是表示用于改变图2中的光的偏振的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下偏振器62、液晶层50和上偏振器64改变了光的偏振。
下偏振器62和上偏振器64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作为线性偏振元件的聚乙烯醇(PVA)膜62a或64a。下偏振器62和上偏振器64中的每一个还包括:位于PVA膜62a或64a两侧的内和外三乙酰纤维素(TAC)膜62b和62c或者64b和64c。内TAC膜62b或64b与液晶层50相邻。
在上述IPS-LCD器件中,液晶层50的研磨方向与下偏振器62的透光轴平行,并且与上偏振器64的透光轴垂直,由此提供常黑模式。也就是说,在没有施加电压时,通过下偏振器62的光在透过液晶层50时不会改变其偏振性,并且到达上偏振器64。由于上偏振器64的透光轴垂直于下偏振器62的透光轴,所以光不会通过上偏振器64。因此,产生黑色图像。
在常黑模式下,虽然从正面观看液晶板时观察到全黑图像,但是从侧面观看液晶板时会出现色移(color shift)。这是因为,内TAC膜62b或64b具有Z方向阻滞值(retardation),即Rth={(nx+ny)/2-nz}×d,其中nx、ny和nz分别是内TAC膜62b或64b的X、Y和Z方向的折射率,而d是内TAC膜62b或64b的厚度,其中X方向和Y方向彼此垂直并平行于液晶板,而Z方向垂直于液晶板。例如,内TAC膜62b或64b可以具有大约-40nm的阻滞值。因此,当视角远离正面时,色移会更明显。
图4表示通过图3的光学元件的光的偏振状态的庞加莱球面(Poincare sphere)。图4的庞加莱球面表示从侧面观看包括图3的光学元件在内的液晶板时,光的偏振状态。
通常,在庞加莱球面中,赤道A1上的点表示线性偏振光,而上极点A2和下极点A3分别表示左手圆偏振光和右手圆偏振光。上半球面B1上的点表示左手椭圆偏振光,而下半球面B2上的点表示右手椭圆偏振光。
当赤道A1上的两个点相对于庞加莱球面的中心O对称时,这两个点具有相反的偏振特性。也就是说,如果赤道A1上任意选择的点表示水平偏振,则沿直径方向相对的点表示垂直偏振。
在图4中,赤道A1上的点S1表示从正面观看液晶板时,通过下偏振器62的PVA膜62a的线性偏振光的偏振状态.然而,当从侧面观看液晶板时,在赤道A1上的点S2上观察到通过下偏振器62的PVA膜62a的线性偏振光的偏振状态.于是,线性偏振光通过下偏振器62的内TAC膜62b.如果下偏振器62的内TAC膜62b不具有阻滞值,则在通过下偏振器62的内TAC膜62b之后,线性偏振光的偏振状态在点S2上不会改变.然而,由于下偏振器62的内TAC膜62b具有大约-40nm的阻滞值,所以通过下偏振器62的内TAC膜62b的线性偏振光被转换为点S3上的右手椭圆偏振光.因为液晶层50具有阻滞值Δn·d,所以该右手椭圆偏振光在通过液晶层50之后被转换为点S4上的左手椭圆偏振光.接下来,该左手椭圆偏振光通过上偏振器64的内TAC膜64b.通过上偏振器64的内TAC膜64b的光具有赤道A1附近的点S5上的偏振状态,并随后到达上偏振器64的PVA膜64a.
在点S4和S5上,R、G和B光的偏振状态在一个点上仍然不一致。因此,会产生色移。当视角远离正面时,色移会增加。
图5是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IPS-LCD器件的色移特性的色度图。在图5中,各种颜色广泛地分布。
这表示在很宽范围的视角内都会产生色移。由具有大约-40nm的阻滞值的下偏振器62和上偏振器64的内TAC膜62b和64b导致该色移。色移对IPS-LCD器件的宽视角具有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件,其基本上解决了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产生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提供了一种具有改进的视角特性的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件。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是提供了一种其中防止了色移或者使色移最小的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件。
本发明的附加特征和优点将在以下的说明书中阐述,其部分地通过说明书变得明了,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发明而习得。通过所撰写的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所具体提出的结构,将实现并获得本发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目的,如具体实施和广义描述的,一种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件,其包括: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间隔开的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位于第一基板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偏振器,该第一偏振器包括第一偏振膜以及位于第一偏振膜两侧的第一内支撑膜和第一外支撑膜,第一内支撑膜与第一基板相邻并具有大约-10nm到大约+10nm的范围内的Z方向阻滞值,其中所述Z方向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垂直;以及位于第二基板的外表面上的第二偏振器,该第二偏振器包括第二偏振膜以及位于第二偏振膜两侧的第二内支撑膜和第二外支撑膜,第二内支撑膜与第二基板相邻,其中,将观看所述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件而出现的色移最小化为CIE色度图中的“x”坐标的0.2-0.3和“y”坐标的0.2-0.3的范围,其中所述第二内支撑膜具有-10nm到+10nm范围内的阻滞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制造液晶显示器件的方法,包括:提供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设置液晶层;在第一基板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一偏振器,该第一偏振器包括第一偏振膜以及位于第一偏振膜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内支撑膜和第一外支撑膜,第一内支撑膜与第一基板相邻并具有大约-10nm到大约+10nm的范围内的Z方向阻滞值,其中所述Z方向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垂直;以及在第二基板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二偏振器,该第二偏振器包括第二偏振膜以及位于第二偏振膜的相对两侧的第二内支撑膜和第二外支撑膜,第二内支撑膜与第二基板相邻,其中,将观看所述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件而出现的色移最小化为CIE色度图中的“x”坐标的0.2-0.3和“y”坐标的0.2-0.3的范围,其中所述第二内支撑膜具有-10nm到+10nm的范围内的阻滞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件,其包括: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间隔开的第二基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位于第一基板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偏振器,该第一偏振器包括第一偏振膜以及位于第一偏振膜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内支撑膜和第一外支撑膜,第一内支撑膜与第一基板相邻;以及位于第二基板的外表面上的第二偏振器,该第二偏振器包括第二偏振膜以及位于第二偏振膜的相对两侧的第二内支撑膜和第二外支撑膜,第二内支撑膜与第二基板相邻,其中将观看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件而出现的色移最小化为CIE色度图中的“x”坐标的大约0.2-0.3和“y”坐标的大约0.2-0.3的范围。
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性说明和以下的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旨在为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将附图包括在内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并入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附图中:
图1是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面内切换液晶显示(IPS-LCD)器件的阵列基板的一个子像素的平面图;
图2是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IPS-LCD器件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用于改变图2的光的偏振性的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通过图3的光学元件的光的偏振状态的庞加莱球面;
图5是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IPS-LCD器件的色移特性的色度图;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IPS-LCD器件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用于改变图6的IPS-LCD器件的光的偏振性的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通过图7的光学元件的光的偏振状态的庞加莱球面;以及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该实施例的IPS-LCD器件的色移特性的色度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示出了其实例。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IPS-LCD器件的剖面图。该IPS-LCD器件包括结合在一起并彼此间隔开的阵列基板和滤色器基板。该IPS-LCD器件还包括插入在阵列基板和滤色器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在图6中,在第一基板100上限定像素区域P。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在第一基板100上形成有多条选通线和多条数据线,并且彼此交叉,由此限定各个像素区域P。
在选通线和数据线的各个交叉点处形成作为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T,并将其设置在第一基板100上的像素区域P中.薄膜晶体管T包括:栅极102、有源层104、欧姆接触层106、源极108和漏极110.在第一基板100上的像素区域P中还形成有公共电极112和像素电极116.公共电极112包括多个部分,并且像素电极116包括多个部分,其与公共电极112的所述多个部分交替排列.公共电极112由与栅极102相同的材料形成并形成在相同层上.像素电极116由诸如铟锡氧化物等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像素电极116连接到漏极110.像素电极116可以由与源极108和漏极110相同的材料形成并形成在相同层上.公共电极112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公共电极112和像素电极116可以基本上与数据线平行.
第二基板200与第一基板100间隔开。在第二基板200的内表面(即与第一基板100相对的表面)上形成有黑底202。黑底202与薄膜晶体管T相对应。在第二基板200的内表面上还形成有滤色器层,并且滤色器层包括红色204a、绿色204b和蓝色(未示出)三种滤色器。滤色器层与像素区域P相对应。
包括薄膜晶体管T、像素电极116和公共电极112的第一基板100可以称为阵列基板。包括黑底202和滤色器层的第二基板200可以称为滤色器基板。
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之间插入有液晶层300。液晶层300的液晶分子被设置为平行于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是在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上分别形成有用于排列液晶层300的液晶分子的配向层。
在第一基板100的与薄膜晶体管T、像素电极116和公共电极112相对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下偏振器130。在第二基板20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上偏振器230。下偏振器130的透光轴基本上垂直于上偏振器230的透光轴。液晶层300的研磨方向基本上平行于下偏振器130的透光轴,由此提供常黑模式。
这里,下偏振器130和上偏振器230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与液晶层300相邻的支撑膜,并且该支撑膜具有大约-10nm到大约+10nm的范围内的低阻滞值。该支撑膜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合物、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合物、聚酯聚合物、聚乙烯聚合物、聚丙烯聚合物、聚偏二氯乙烯聚合物、聚乙烯醇聚合物、聚乙烯乙烯醇聚合物、聚苯乙烯聚合物、聚碳酸酯聚合物、降冰片烯聚合物、聚甲基戊烯聚合物、聚醚酮聚合物、聚醚砜聚合物、聚砜聚合物、聚醚酮酰亚胺聚合物、聚酰胺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聚丙烯酸酯聚合物、聚芳酯聚合物和含氟聚合物中的一种。
图7是表示用于改变图6的IPS-LCD器件的光的偏振性的光学元件的示意图。
如图7中所示,下偏振器130、液晶层300和上偏振器230改变了光的偏振性。
下偏振器130包括第一偏振膜130a和位于第一偏振膜130a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内支撑膜130b和第一外支撑膜130c.第一内支撑膜130b与液晶层300相邻.上偏振器230包括第二偏振膜230a和位于第二偏振膜230a的相对两侧的第二内支撑膜230b和第二外支撑膜230c.第二内支撑膜230b与液晶层300相邻.第一和第二偏振膜130a和230a是线性偏振元件,并且可以是聚乙烯醇(PVA)膜等.第一内支撑膜130b和第一外支撑膜130c以及第二内支撑膜230b和第二外支撑膜230c可以是三乙酰纤维素(TAC)膜等.第一内支撑膜130b和第一外支撑膜130c以及第二内支撑膜230b和第二外支撑膜230c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合物、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合物、聚酯聚合物、聚乙烯聚合物、聚丙烯聚合物、聚偏二氯乙烯聚合物、聚乙烯醇聚合物、聚乙烯乙烯醇聚合物、聚苯乙烯聚合物、聚碳酸酯聚合物、降冰片烯聚合物、聚甲基戊烯聚合物、聚醚酮聚合物、聚醚砜聚合物、聚砜聚合物、聚醚酮酰亚胺聚合物、聚酰胺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聚丙烯酸酯聚合物、聚芳酯聚合物和含氟聚合物中的一种.第一内支撑膜130b和第二内支撑膜230b具有大约-10nm到大约+10nm的范围内的低阻滞值.因此,不会产生色移或者色移被最小化,从而改善了视角.
图8是表示通过图7的光学元件的光的偏振状态的庞加莱球面。图8的庞加莱球面表示从侧面观看包括图7的光学元件的液晶板时光的偏振状态。
在图8中,赤道A1上的点S1表示从正面观看液晶板时通过下偏振器130的第一偏振膜130a的线性偏振光的偏振状态。然而,当从侧面观看液晶板时,在赤道A1上的点S2上观察到通过第一偏振膜130a的线性偏振光的偏振状态。然后,该线性偏振光通过第一内支撑膜130b。由于第一内支撑膜130b不具有阻滞值(或具有相对低的阻滞值),所以在通过第一内支撑膜130b之后,线性偏振光的偏振状态不会在点S2上改变。接下来,通过第一内支撑膜130b的光透过液晶层300。由于通过第一内支撑膜130b的光的偏振状态没有改变,所以液晶层300对光的偏振状态没有影响。此外,由于第二内支撑膜230b也具有大约-10nm到大约+10nm的范围内的低阻滞值,所以通过液晶成300的光透过第二内支撑膜230b并到达第二偏振膜230a。到达第二偏振膜230a的光仍然具有点S2或非常接近S2的点上的偏振状态。这里,当通过该光学元件时,R、G和B光的偏振状态在一个点处一致。因此,不会产生色移或色移被最小化。
图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IPS-LCD器件的色移特性的色度图。在图9中,多种色彩狭窄地分布。特别地,采用该CIE色度图,色移被限制在“x”坐标的大约0.2到0.3和“y”坐标的大约0.2到0.3。这表示不会产生色移或者色移被最小化。
在本发明中,第一和第二内支撑膜具有大约-10nm到大约+10nm的范围内的低阻滞值,而上偏振器的第二内支撑膜具有小于大约-10nm或大于大约+10nm的阻滞值。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IPS-LCD器件中,由于产生了相对非常小的色移,所以改善了视角特性。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显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因此,本发明旨在涵盖这些修改和变化,只要它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的范围内。
本申请要求于2005年6月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2005-0046745的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全部内容作为参考。
Claims (20)
1.一种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件,其包括:
第一基板;
与所述第一基板间隔开的第二基板;
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偏振器,该第一偏振器包括第一偏振膜以及位于该第一偏振膜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内支撑膜和第一外支撑膜,该第一内支撑膜与所述第一基板相邻并具有-10nm到+10nm的范围内的Z方向阻滞值,其中所述Z方向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垂直;以及
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外表面上的第二偏振器,该第二偏振器包括第二偏振膜以及位于该第二偏振膜的相对两侧的第二内支撑膜和第二外支撑膜,该第二内支撑膜与所述第二基板相邻,
其中,将观看所述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件而出现的色移最小化为CIE色度图中的“x”坐标的0.2-0.3和“y”坐标的0.2-0.3的范围,
其中所述第二内支撑膜具有-10nm到+10nm范围内的阻滞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第二内支撑膜包括从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合物、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合物、聚酯聚合物、聚乙烯聚合物、聚丙烯聚合物、聚偏二氯乙烯聚合物、聚乙烯醇聚合物、聚乙烯乙烯醇聚合物、聚苯乙烯聚合物、聚碳酸酯聚合物、降冰片烯聚合物、聚甲基戊烯聚合物、聚醚酮聚合物、聚醚砜聚合物、聚砜聚合物、聚醚酮酰亚胺聚合物、聚酰胺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聚丙烯酸酯聚合物、聚芳酯聚合物和含氟聚合物构成的组中选择的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液晶层具有基本上与所述第一偏振器的第一透光轴平行的研磨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偏振器具有基本上与所述第二偏振器的第二透光轴垂直的第一透光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第一和第二偏振膜包括聚乙烯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内支撑膜和第一外支撑膜以及所述第二内支撑膜和第二外支撑膜包括三乙酰纤维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光从所述第一偏振器通过到所述第二偏振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还包括所述第一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器件,还包括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滤色器层和黑底。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内支撑膜包括从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合物、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合物、聚酯聚合物、聚乙烯聚合物、聚丙烯聚合物、聚偏二氯乙烯聚合物、聚乙烯醇聚合物、聚乙烯乙烯醇聚合物、聚苯乙烯聚合物、聚碳酸酯聚合物、降冰片烯聚合物、聚甲基戊烯聚合物、聚醚酮聚合物、聚醚砜聚合物、聚砜聚合物、聚醚酮酰亚胺聚合物、聚酰胺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聚丙烯酸酯聚合物、聚芳酯聚合物和含氟聚合物构成的组中选择的材料。
11.一种制造液晶显示器件的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置液晶层;
在所述第一基板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一偏振器,该第一偏振器包括第一偏振膜以及位于该第一偏振膜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内支撑膜和第一外支撑膜,该第一内支撑膜与所述第一基板相邻并具有-10nm到+10nm的范围内的Z方向阻滞值,其中所述Z方向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垂直;以及
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外表面上设置第二偏振器,该第二偏振器包括第二偏振膜以及位于该第二偏振膜的相对两侧的第二内支撑膜和第二外支撑膜,该第二内支撑膜与所述第二基板相邻,
其中,将观看所述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件而出现的色移最小化为CIE色度图中的“x”坐标的0.2-0.3和“y”坐标的0.2-0.3的范围,
其中所述第二内支撑膜具有-10nm到+10nm的范围内的阻滞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内支撑膜包括从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合物、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合物、聚酯聚合物、聚乙烯聚合物、聚丙烯聚合物、聚偏二氯乙烯聚合物、聚乙烯醇聚合物、聚乙烯乙烯醇聚合物、聚苯乙烯聚合物、聚碳酸酯聚合物、降冰片烯聚合物、聚甲基戊烯聚合物、聚醚酮聚合物、聚醚砜聚合物、聚砜聚合物、聚醚酮酰亚胺聚合物、聚酰胺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聚丙烯酸酯聚合物、聚芳酯聚合物和含氟聚合物构成的组中选择的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液晶层具有基本上与所述第一偏振器的第一透光轴平行的研磨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偏振器具有基本上与所述第二偏振器的第二透光轴垂直的第一透光轴。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偏振膜包括聚乙烯醇。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内支撑膜和第一外支撑膜以及所述第二内支撑膜和第二外支撑膜包括三乙酰纤维素。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光从所述第一偏振器通过到所述第二偏振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第二基板上形成滤色器层和黑底。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内支撑膜包括从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合物、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合物、聚酯聚合物、聚乙烯聚合物、聚丙烯聚合物、聚偏二氯乙烯聚合物、聚乙烯醇聚合物、聚乙烯乙烯醇聚合物、聚苯乙烯聚合物、聚碳酸酯聚合物、降冰片烯聚合物、聚甲基戊烯聚合物、聚醚酮聚合物、聚醚砜聚合物、聚砜聚合物、聚醚酮酰亚胺聚合物、聚酰胺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聚丙烯酸酯聚合物、聚芳酯聚合物和含氟聚合物构成的组中选择的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50046745A KR20060124998A (ko) | 2005-06-01 | 2005-06-01 | 횡전계 방식 액정표시장치 |
KR10-2005-0046745 | 2005-06-01 | ||
KR1020050046745 | 2005-06-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73496A CN1873496A (zh) | 2006-12-06 |
CN1873496B true CN1873496B (zh) | 2010-05-05 |
Family
ID=37402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101258219A Active CN1873496B (zh) | 2005-06-01 | 2005-11-30 | 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件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70335B2 (zh) |
JP (1) | JP4981311B2 (zh) |
KR (1) | KR20060124998A (zh) |
CN (1) | CN1873496B (zh) |
DE (1) | DE10200505529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646030B2 (ja) * | 2005-03-31 | 2011-03-09 |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2331639A (zh) * | 2005-12-05 | 2012-01-25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液晶显示器 |
US8330887B2 (en) * | 2007-07-27 | 2012-12-11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JP2009157276A (ja) * | 2007-12-27 | 2009-07-16 | Casio Comput Co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GB0804082D0 (en) * | 2008-03-04 | 2008-04-09 | Crysoptix Kk | Polycyclic organic compounds, polarizing elements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t hereof |
KR20100009473A (ko) * | 2008-07-18 | 2010-01-27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편광판 및 액정표시장치 |
JP4900363B2 (ja) * | 2008-10-28 | 2012-03-21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4905438B2 (ja) * | 2008-11-18 | 2012-03-28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2681269B (zh) * | 2012-05-07 | 2015-01-07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KR101948172B1 (ko) * | 2012-08-21 | 2019-02-14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횡전계형 액정표시장치 |
KR102081104B1 (ko) * | 2012-12-28 | 2020-02-25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편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소자 |
KR102242018B1 (ko) * | 2014-03-27 | 2021-04-1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KR102167689B1 (ko) * | 2014-04-11 | 2020-10-2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38517A (ja) * | 1991-08-02 | 1993-02-19 | Nippon Steel Corp | 圧潰特性に優れた複層型電縫油井管の製造方法 |
JP3946303B2 (ja) * | 1997-05-08 | 2007-07-1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パネル |
TWI300856B (zh) * | 1999-10-21 | 2008-09-11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
WO2001037007A1 (fr) | 1999-11-12 | 2001-05-25 | Kaneka Corporation | Film transparent |
JP3941481B2 (ja) * | 2000-12-22 | 2007-07-0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3750055B2 (ja) * | 2001-02-28 | 2006-03-0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液晶表示装置 |
JP3930316B2 (ja) * | 2001-12-20 | 2007-06-13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偏光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US7038744B2 (en) * | 2002-01-09 | 2006-05-02 | Konica Corporation | Polarizing plate having a stretched film on a side thereof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mploying the same |
JP2003207621A (ja) * | 2002-01-10 | 2003-07-25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4004642A (ja) * | 2002-04-01 | 2004-01-08 | Nitto Denko Corp |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
TW200404842A (en) * | 2002-07-30 | 2004-04-01 | Nitto Denko Corp | Optical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US7289179B2 (en) * | 2002-11-08 | 2007-10-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KR100919199B1 (ko) * | 2002-12-31 | 2009-09-28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횡전계방식 액정표시소자 |
KR100925462B1 (ko) * | 2003-02-14 | 2009-11-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
JP4564795B2 (ja) * | 2003-09-30 | 2010-10-20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液晶表示装置 |
KR100677050B1 (ko) * | 2003-10-22 | 2007-01-31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a-플레이트와 +c-플레이트를 이용한 시야각보상필름을 포함하는 면상 스위칭 액정 표시장치 |
-
2005
- 2005-06-01 KR KR1020050046745A patent/KR20060124998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05-09-30 US US11/239,002 patent/US7570335B2/en active Active
- 2005-11-21 DE DE102005055298A patent/DE102005055298A1/de not_active Ceased
- 2005-11-25 JP JP2005340664A patent/JP4981311B2/ja active Active
- 2005-11-30 CN CN2005101258219A patent/CN187349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570335B2 (en) | 2009-08-04 |
CN1873496A (zh) | 2006-12-06 |
KR20060124998A (ko) | 2006-12-06 |
DE102005055298A1 (de) | 2006-12-07 |
JP4981311B2 (ja) | 2012-07-18 |
JP2006337979A (ja) | 2006-12-14 |
US20060274248A1 (en) | 2006-1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76543C (zh) | 液晶显示器件 | |
KR100891609B1 (ko) | 액정 표시 소자 | |
CN101995667B (zh) |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 |
US9442331B2 (en) | In-plane switching mod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polarizing plates having compensation layer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
CN101770114B (zh) | 具有宽视角的液晶显示装置 | |
US11156879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8054433B2 (en) | Viewing angle control device and display provided with the same | |
CN1873496B (zh) | 面内切换液晶显示器件及方法 | |
US10114249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 |
CN211979379U (zh) | 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TW200815876A (en) | Pixel structure incorporating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
TWI382236B (zh) | 可防止反射率及白平衡之值的偏差之液晶顯示裝置 | |
US8786790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9971207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KR20170024210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KR20080100953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US20070002220A1 (en) | LCD device for switching between wide viewing angle display mode and narrow viewing angle display mod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US8780025B2 (en) | Display device | |
KR20180031894A (ko) | 표시 장치 | |
TWI269103B (en) | Wide-view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0451799C (zh) | 具有大倾角和高对比度的垂直配向向列型液晶显示器 | |
CN107357059B (zh) | 阵列基板、彩色滤光片基板及液晶面板 | |
KR20020057671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KR20180062193A (ko) | 액정캡슐을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16583781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