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866928A - 便携式终端、流传输通信系统、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终端、流传输通信系统、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66928A
CN1866928A CNA2006100782339A CN200610078233A CN1866928A CN 1866928 A CN1866928 A CN 1866928A CN A2006100782339 A CNA2006100782339 A CN A2006100782339A CN 200610078233 A CN200610078233 A CN 200610078233A CN 1866928 A CN1866928 A CN 18669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t rate
rate value
portable terminal
communication
strea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782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31131C (zh
Inventor
久富龙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Innovations Co ltd Hong Kong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66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69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113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113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60Network streaming of media packets
    • H04L65/65Network streaming protocols, e.g.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P] or 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 [RTC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101Session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Meter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终端、流传输通信系统、流传输通信方法和流传输通信程序,其可以避免在不能保证适当的线路速度而不能正常再现时的流传输通信期间对分组收费。采用了一种配置使得在执行流传输通信时,比较/确定单元18对通信比特率值获取单元16获取到的通信比特率值和有效比特率值计算单元17计算出的有效比特率值进行比较/确定。从而在有效比特率值是较大的值时,执行流传输通信;而在通信比特率值是较大的值时,不执行流传输通信。

Description

便携式终端、流传输通信系统、方法和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终端、流传输通信系统、流传输通信方法和流传输通信程序,更具体地说,涉及确定是否执行流传输通信的便携式终端、流传输通信系统、流传输通信方法和流传输通信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运动图片数据分发或语音数据分发在诸如便携式电话之类的便携式终端中采用RTP(实时传输协议)流传输来执行。
流传输是这样的数据再现,其中当从诸如因特网之类的网络分发运动图片数据或语音数据时,用户在下载数据文件期间再现数据,而不是在下载完数据文件后才再现数据。运动图片数据和语音数据一般包括大量数据,因此流传输就尤其有用,因为流传输允许再现这种数据,而不用等待数据文件的下载。
涉及流传输的现有技术包括下面描述的示例。
在JP-A-2001-313937中公开的技术的目的是稳定地传输并观看运动图片图像,并且提出了一种用于利用基于通信带宽的最优编码参数来转换运动图片数据,以将数据传输到每个终端的服务器和网关,其中通信带宽由于通信环境和终端的处理能力而变化。
在JP-A-2002-319971中公开的技术的目的是在传送诸如AV数据之类的连续媒体数据的多个项时,降低开始在接收方再现之前所要求缓冲的量,以缩短再现前的延迟时间,并且该技术提出了一种分组转发器,该转发器基于诸如连续媒体数据的同步再现信息之类的信息来计算处于同步关系的媒体数据的每个分组的发送优先级,并且基于该发送优先级的顺序将RTP分组发送到接收终端。
在JP-A-2002-176609中公开的技术的目的是不中断地再现与一组音频/视频数据(运动图片数据)中已指定的第一和第二再现时间段(片断)相对应的数据,并且提出了一种数据接收/再现设备,该设备可以向服务器发出在线请求来请求第一和第二片断。
在这种类型的RTP流传输中使用了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但是UDP缺乏数据重发能力,因此在实现流传输通信时要求保证适当的线路速度。这种适当的线路速度是一个比被再现的对象的内容的比特率值大的值。不能保证适当的线路速度不仅阻碍了正常再现目标内容,并且还可能要用户为未能再现的分组数据通信付费,这将用户置于一种非常不利的地位。
由于不能从表象来确定是否已保证了用于实现流传输通信的适当线路速度,所以用户不能判断是否可以进行流传输通信,从而用户对流传输通信倾向于有负面印象。
上述现有技术假设通信是可行的,因此没考虑这些问题,从而未向用户提供任何手段来确定流传输通信是否可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被开发出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终端、流传输通信系统、流传输通信方法和流传输通信程序,其可以避免在不能保证适当的线路速度而不能正常再现时的流传输通信期间对分组收费。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实现对通过无线电链路从内容服务器发送来的内容数据进行流传输再现,该便携式终端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通信装置;用于获取和保存关于通信状态的信息的通信状态信息保存装置;用于从内容服务器获取通信比特率值的通信比特率值获取装置,通信比特率值是用于实现内容数据的流传输再现所必需的比特率值;以及用于基于由通信状态信息保存装置保存的通信状态信息计算可由便携式终端达到的有效比特率值的有效比特率值计算装置;其中:在实现流传输通信之前,便携式终端对通信比特率值和有效比特率值进行比较/确定;在有效比特率值比通信比特率值大时,便携式终端实现流传输通信;而在通信比特率值比有效比特率值大时,便携式终端终止与内容服务器的通信,并且不实现流传输通信。
在这种情形中,有效比特率值可以是通过将便携式终端的可用下行链路时隙数与便携式终端的每个时隙的比特率值积分获得的值。
或者,有效比特率值可以是通过从通过将便携式终端的可用下行链路时隙数与便携式终端的每个时隙的比特率值积分获得的值减去一个规定值获得的值。
在这种情形中,规定值可以是便携式终端的应用所要求的比特率值。
根据本发明的系统是一种流传输通信系统,用于在便携式终端中实现对通过无线电链路从内容服务器发送来的内容数据进行流传输再现,其中,该便携式终端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通信装置;用于获取和保存关于通信状态的信息的通信状态信息保存装置;用于从内容服务器获取通信比特率值的通信比特率值获取装置,通信比特率值是用于实现内容数据的流传输再现所必需的比特率值;以及用于基于由通信状态信息保存装置保存的通信状态信息计算可由便携式终端达到的有效比特率值的有效比特率值计算装置;其中,内容服务器包括内容数据和依附于内容数据并且与内容数据相对应的内容数据控制信息;其中,在实现内容数据的流传输通信时,便携式终端通过通信装置向内容服务器发出请求内容数据的获取请求;内容服务器向便携式终端发送对内容数据的获取请求的响应以及内容数据控制信息;并且便携式终端利用通信比特率值获取装置来从内容数据控制信息获取通信比特率值,利用有效比特率值计算装置来计算便携式终端可以达到的有效比特率值,将通信比特率值与有效比特率值进行比较/确定,并且在有效比特率值比通信比特率值大时,便携式终端实现流传输通信;但是在通信比特率值比有效比特率值大时,终止与内容服务器的通信,并且不实现流传输通信。
在这种情形中,有效比特率值可以是通过将便携式终端的可用下行链路时隙数与便携式终端的每个时隙的比特率值积分获得的值。
或者,有效比特率值可以是通过从通过将便携式终端的可用下行链路时隙数与便携式终端的每个时隙的比特率值积分获得的值减去一个规定值获得的值。
在这种情形中,规定值可以是在便携式终端上运行的应用所要求的比特率值。
本发明的流传输通信方法是这样的一种流传输通信方法,其中在便携式终端中实现对通过无线电链路从内容服务器发送来的内容数据进行流传输再现,其中该流传输通信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在便携式终端中,从便携式终端向内容服务器发出请求内容数据的获取请求;第二步骤,在内容服务器中,从内容服务器向便携式终端发送对在第一步骤中的内容数据的获取请求的响应以及内容数据的比特率值;第三步骤,在便携式终端中,基于与无线电链路的通信状态,计算在便携式终端中可以达到的有效比特率值;第四步骤,将在第二步骤中获得的内容数据的比特率值与在第三步骤中获得的有效比特率值进行比较/确定;第五步骤,当在第四步骤中确定出有效比特率值比内容数据的比特率值大时,执行内容数据的流传输再现;以及第六步骤,当在第四步骤中确定出内容数据的比特率值比有效比特率值大时,终止与内容服务器的通信。
在该情形中,该方法还包括在第六步骤之后的第七步骤,用于显示指示不可以执行流传输通信的指示。
另外,第三步骤也可以是通过将便携式终端的可用下行链路时隙数与便携式终端的每个时隙的比特率值积分来计算便携式终端可达到的有效比特率值的步骤。
或者,第三步骤也可以是通过从通过将便携式终端的可用下行链路时隙数与便携式终端的每个时隙的比特率值积分获得的值减去一个规定值来计算便携式终端可达到的有效比特率值的步骤。
本发明的程序是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流传输通信程序,用于在便携式终端中实现对通过无线电链路从内容服务器发送来的内容数据进行流传输再现,该程序致使执行以下过程:第一过程,在便携式终端中,从便携式终端向内容服务器发出请求内容数据的获取请求;第二过程,在内容服务器中,从内容服务器向便携式终端发送对在第一步骤中的内容数据的获取请求的响应以及内容数据的比特率值;第三过程,在便携式终端中,基于与无线电链路的通信状态,计算在便携式终端中可以达到的有效比特率值;第四过程,将在第二过程中获得的内容数据的比特率值与在第三过程中获得的有效比特率值进行比较/确定;第五过程,当在第四过程中确定出有效比特率值比内容数据的比特率值大时,执行内容数据的流传输再现;以及第六过程,当在第四过程中确定出内容数据的比特率值比有效比特率值大时,终止与内容服务器的通信。
在这种情形中,还可以在第六过程之后执行第七过程,用于显示指示不可以执行流传输通信的指示。
另外,第三过程可以是通过将便携式终端的可用下行链路时隙数与便携式终端的每个时隙的比特率值积分来计算便携式终端可达到的有效比特率值的过程。
或者,第三过程可以是通过从通过将便携式终端的可用下行链路时隙数与便携式终端的每个时隙的比特率值积分获得的值减去一个规定值来计算便携式终端可达到的有效比特率值的过程。
根据本发明,在可以实现流传输通信时才实现流传输通信,而在不能实现流传输通信时就不实现流传输通信,这样可以省略通信过程、消除不必要的分组通信,从而使用户受益。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流传输通信过程控制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比特率系数转换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的配置。
通信系统
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包括便携式终端10和内容服务器30,这些组件由无线电链路40连接到一起。在图1中,为了简化说明,示出了便携式终端10和内容服务器30处于一对一关系的系统配置,但是系统配置不限于这种形式,而是可以具有一个便携式终端10对应多个内容服务器30或者多个便携式终端10对应多个内容服务器30的配置。
便携式终端
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包括:CPU 11、作为通信装置的无线电通信单元12、作为通信状态信息保存装置的通信状态信息保存单元13、RTSP处理器14、SDP处理器15、作为通信比特率值获取装置的通信比特率值获取单元16、作为有效比特率值计算装置的有效比特率值计算单元17、比较/确定单元18、RTP处理器19、解码处理器20和显示/输出单元21。
CPU(中央处理单元)11控制组成便携式终端10的每个组件。
无线电通信单元12通过无线电链路40与外部设备(在本实施例中是内容服务器30)交换数据。
通信状态信息保存单元13探测出由无线电通信单元12使用的CS值,并且保存该CS值。另外,通信状态信息保存单元13不断地探测可由无线电通信单元12使用的下行链路时隙的数目,并且保存该时隙数目。另外,CS(编码方案)是编码系统,在本情形中,其定义每个时隙的分组发送功率,即,比特率值。下行链路是通信线路的下行方向(从网络到用户终端)上的线路,并且下行链路时隙数是在多时隙通信中的下行链路中一个载体(在本实施例中是便携式终端)可以使用的时隙数。
RTSP处理器14向内容服务器30发送RTSP分组,并且接收来自内容服务器30的RTSP分组。RSTP(实时流传输协议)在RFC 2326中规定,该协议是用于实时传送(流传输)诸如音频数据或视频数据之类的内容数据的协议。
SDP处理器15执行对从内容服务器30获得的SDP信息32进行分析的处理。SDP(会话描述协议)在RFC 2327中规定,该协议是用于描述诸如压缩模式或比特率值(带宽信息)之类的数据控制信息的协议。
通信比特率值获取单元16获取用于流传输再现内容数据31所要求的比特率值(下文称作“通信比特率值”),并且保存该通信比特率值。该通信比特率值在上述SDP信息32中作了说明,通信比特率值获取单元16通过获取SDP处理器15对SDP信息进行分析的结果,从而获取通信比特率值。
有效比特率值计算单元17基于通信状态信息保存单元13保存的CS值和下行链路时隙数,计算并保存便携式终端10实际能够实现并达到的“有效比特率值”。该有效比特率值是通过对与CS值相对应的比特率系数和下行链路时隙数积分计算出的。用于计算该有效比特率值的计算过程在下面详细描述。
比较/确定单元18将通信比特率值获取单元16保存的通信比特率值与有效比特率值计算单元17保存的有效比特率值相比较/确定,然后将该比较/确定的结果发送到CPU 11。
RTP处理器19对从内容服务器30获取的RTP分组进行分析,以转换成编码的帧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发送到解码处理器20。RTP(实时协议)在RFC 1889中规定,该协议是一种用于实时传送(流传输)诸如音频数据或视频数据之类的内容数据的协议。
解码处理器20从RTP处理器19获得帧数据,并且对这些数据执行解码处理。
显示/输出单元21控制显示设备或扬声器声源,以再现已在解码处理器20中解码的内容数据31。在内容数据31不能被再现时,显示/输出单元21将该信息传达给用户。
内容服务器
内容服务器30具有流传输的内容数据31。内容数据31伴有与内容数据31的每个项目相对应的SDP信息32。该SDP信息32是数据控制信息,例如在SDP中描述的比特率值(带宽数据)或压缩模式。一个内容服务器30可以具有多项内容数据31。
无线电链路
无线电链路40符合GPRS(通用分组无线电系统)。GPRS是基于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便携式电话传输方法的无线分组系统。
流传输通信处理控制
下面参考图2说明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的流传输通信处理控制。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的流传输通信处理控制的流程图。
当便携式终端10访问属于内容服务器30的内容数据31时,便携式终端10的RTSP处理器14向内容服务器30发送RTSP分组的DESCRIBE消息(步骤S1)。
在接收到来自便携式终端10的DESCRIBE消息后,内容服务器30在RTSP分组中向便携式终端10发送OK响应,作为对该消息的响应(步骤S2)。在发送该OK响应的RTSP分组时,内容服务器30还与该OK响应一起发送SDP信息32,SDP信息32描述数据控制信息,例如,作为通信对象的内容数据31的压缩模式和比特率值(带宽信息)。
在上述SDP信息中,内容数据的比特率值(带宽信息)以以下格式描述:“b=<modifier>:<bandwith-value>”,并且该比特率值在<bandwith-vlaue>位置处以kbps(千比特每秒)为单位描述。
在接收到来自内容服务器30的OK响应后,便携式终端10的CPU 11确定是否执行目标内容的流传输通信。更具体地说,CPU 11获取“通信比特率值”和“有效比特率值”(步骤S3和S4),对这两个值行进比较/确定(步骤S5),然后利用比较/确定的结果来确定是否执行流传输通信。
下面说明流传输通信的执行/确定过程的细节。
在步骤S3中,获得作为确定过程中的一个确定标准的“通信比特率值”。通信比特率值是用于流传输再现内容数据所要求的比特率值。
通信比特率值是通过对在步骤S2中与响应消息一起发送的SDP信息32进行分析获得的。更具体地说,在SDP处理器15中对已获取的SDP信息32进行分析,作为结果获得的比特率值被获取,并且被保存在通信比特率值获取单元16中作为“通信比特率值”。
在步骤S4中,计算出作为确定过程中的另一个确定标准的“有效比特率值”。有效比特率值是便携式终端10可以实现并达到的比特率值。
下面说明用于计算有效比特率值的过程的细节。便携式终端10的有效比特率值计算单元17首先从通信状态信息保存单元13获取便携式终端10的下行链路时隙数和CS值。然后有效比特率值计算单元17使用有效比特率值计算单元17中存储的比特率系数转换表,以找到与该CS值相对应的比特率系数。所获得的比特率系数然后被与下行链路时隙数积分来计算有效比特率值。
图3示出了比特率系数转换表的一个示例。在比特率系数转换表中指定的每个比特率系数指示在可用下行链路时隙为“1”时IP分组级别的有效比特率值。因此,将比特率系数与下行链路时隙数相乘产生在该时刻(计算过程时)IP分组级别的有效比特率值。
在步骤S5中,将在步骤S3中获得的“通信比特率值”与在步骤S4中获得的“有效比特率值”相比较/确定,然后基于该确定的结果,确定出是否执行流传输通信。更具体地说,在便携式终端10的比较/确定单元18中对保存在通信比特率值获取单元16中的通信比特率值和保存在有效比特率值计算单元17中的有效比特率值进行比较/确定,并且该比较/确定的结果被发送到CPU 11。
如果作为步骤S5中的比较/确定的结果发现有效比特率值比通信比特率值大(步骤S6中“是”),则确定出可以保证足够的线路速度用于没有问题地承载流传输的通信,因此RTSP处理器14利用RTSP分组发送SETUP消息到内容服务器30(步骤S7)。内容服务器30利用RTSP分组发送与该SETUP消息相对应的OK响应到便携式终端10(步骤S8)。
在接收到该OK响应后,便携式终端10的RTSP处理器14利用RTSP分组发送包含相关内容数据31的PLAY消息到内容服务器30(步骤S9)。内容服务器30利用RTSP分组发送OK响应作为对PLAY消息的响应(步骤S10)。内容服务器30还利用RTP分组发送内容数据31。
接收到利用RTP分组发送的内容数据31后,便携式终端10在RTP处理器19中对接收到的RTP分组进行分析,将RTP分组转换为编码的帧数据,并且将这些经编码的帧数据发送到解码处理器20。解码处理器20获取来自RTP处理器19的帧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执行解码处理。显示/输出单元21然后控制显示器或扬声器声源,以再现已在解码处理器20中解码的内容数据31。这样,通过流传输通信执行了内容数据31的再现(步骤S11)。
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5中的比较/确定结果指示有效比特率值比通信比特率值小(步骤S6中的“否”),则确定出不能保证足够的线路速度来实现流传输通信,因此不能实现对内容数据31的再现,从而切断与内容服务器30的RTSP(TCP)连接(步骤S12)。显示/输出单元21还用来显示消息“由于带宽不足而不能再现”,以通知用户不可以再现,处理将不会发生。
当在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的流传输通信处理控制中通过上述过程实现流传输通信时,首先确定出是否可以执行流传输通信,然后在可以执行流传输通信时执行流传输通信,而在不可以执行流传输通信时流传输通信处理将不会发生,从而通过避免无意义地执行分组通信来使用户受益。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给出了特定的协议和方法作为通信协议和通信方法,但是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不限于上述通信协议和通信方法,而是可以使用各种其他协议和方法。例如,可以使用EGPRS(增强通用分组无线电系统,是GPRS的一种更高级形式)来替代GPRS。
在上述实施例中,便携式终端10可以是便携式电话,或者可以是通过无线电链路连接到网络的个人计算机。
另外,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把通过将比特率系数与下行链路时隙数积分获得的值用作有效比特率值,但是“有效比特率值”更优选地是通过减去一个固定的校正值所计算出的值,即,通过将比特率系数和下行链路时隙数积分,然后再从该值减去一个固定的校正值(规定的值)所获得的值。该固定的校正值不受任何具体的数值限制约束,但是可以是另一个应用所要求的量级的比特率值。以这种方式计算有效比特率值防止了以作为便携式终端10的比特率值的限度的有效比特率值来执行流传输通信,从而使得能够在有一定余量的情况下执行通信控制。
尽管前面对实施例的说明涉及通信系统,但是本发明的该说明仅作为示例,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仅此通信系统,而是可以涉及在上述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便携式终端、在上述通信控制过程中使用的流传输通信方法、以及用于使上述通信过程在便携式终端和内容服务器上执行的流传输通信程序。
涉及上述便携式终端、流传输通信系统、流传输通信方法、以及流传输通信程序的实施例严格地讲仅是实施例,并不约束本发明的内容。因此,本发明对于在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和视点范围内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缩减是开放的。本发明仅由所附专利权利要求书的范围限制,或者由根据权利要求书限定的形式限制。

Claims (16)

1.一种用于实现对通过无线电链路从内容服务器发送来的内容数据进行流传输再现的便携式终端,所述便携式终端包括:
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通信装置;
用于获取和保存关于通信状态的信息的通信状态信息保存装置;
用于从所述内容服务器获取通信比特率值的通信比特率值获取装置,所述通信比特率值是用于实现所述内容数据的流传输再现所必需的比特率值;以及
用于基于由所述通信状态信息保存装置保存的通信状态信息计算可由所述便携式终端达到的有效比特率值的有效比特率值计算装置;
其中:
在实现流传输通信之前,所述便携式终端对所述通信比特率值和所述有效比特率值进行比较/确定;
在所述有效比特率值比所述通信比特率值大时,所述便携式终端实现所述流传输通信;并且
在所述通信比特率值比所述有效比特率值大时,所述便携式终端终止与所述内容服务器的通信,并且不实现所述流传输通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所述有效比特率值是通过将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可用下行链路时隙数与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每个时隙的比特率值积分获得的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所述有效比特率值是通过从通过将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可用下行链路时隙数与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每个时隙的比特率值积分获得的值减去一个规定值获得的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所述规定值是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应用所要求的比特率值。
5.一种用于在便携式终端中实现对通过无线电链路从内容服务器发送来的内容数据进行流传输再现的流传输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便携式终端包括:
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通信装置;
用于获取和保存关于通信状态的信息的通信状态信息保存装置;
用于从所述内容服务器获取通信比特率值的通信比特率值获取装置,所述通信比特率值是用于实现所述内容数据的流传输再现所必需的比特率值;以及
用于基于由所述通信状态信息保存装置保存的通信状态信息计算可由所述便携式终端达到的有效比特率值的有效比特率值计算装置;
其中,所述内容服务器具有内容数据和依附于所述内容数据并且与所述内容数据相对应的内容数据控制信息;并且
其中,在实现所述内容数据的流传输通信时:
所述便携式终端通过所述通信装置向所述内容服务器发出请求所述内容数据的获取请求;
所述内容服务器向所述便携式终端发送对所述内容数据的获取请求的响应以及所述内容数据控制信息;并且
所述便携式终端利用所述通信比特率值获取装置来从所述内容数据控制信息获取所述通信比特率值,利用所述有效比特率值计算装置来计算所述便携式终端可以达到的有效比特率值,将所述通信比特率值与所述有效比特率值进行比较/确定,并且在所述有效比特率值比所述通信比特率值大时,所述便携式终端实现所述流传输通信;但是在所述通信比特率值比所述有效比特率值大时,终止与所述内容服务器的通信,并且不实现所述流传输通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传输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有效比特率值是通过将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可用下行链路时隙数与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每个时隙的比特率值积分获得的值。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传输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有效比特率值是通过从通过将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可用下行链路时隙数与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每个时隙的比特率值积分获得的值减去一个规定值获得的值。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传输通信系统,其中,所述规定值是在所述便携式终端上运行的应用所要求的比特率值。
9.一种用于在便携式终端中实现对通过无线电链路从内容服务器发送来的内容数据进行流传输再现的流传输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在所述便携式终端中,从所述便携式终端向所述内容服务器发出请求所述内容数据的获取请求;
第二步骤,在所述内容服务器中,从所述内容服务器向所述便携式终端发送对在所述第一步骤中的所述内容数据的获取请求的响应以及所述内容数据的比特率值;
第三步骤,在所述便携式终端中,基于与所述无线电链路的通信状态,计算在所述便携式终端中可以达到的有效比特率值;
第四步骤,将在所述第二步骤中获得的所述内容数据的比特率值与在所述第三步骤中获得的所述有效比特率值进行比较/确定;
第五步骤,当在所述第四步骤中确定出所述有效比特率值比所述内容数据的比特率值大时,执行所述内容数据的流传输再现;以及
第六步骤,当在所述第四步骤中确定出所述内容数据的比特率值比所述有效比特率值大时,终止与所述内容服务器的通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传输通信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六步骤之后的第七步骤,用于显示指示不可以执行所述流传输通信的指示。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流传输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三步骤是通过将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可用下行链路时隙数与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每个时隙的比特率值积分来计算所述便携式终端可达到的有效比特率值的步骤。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流传输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三步骤是通过从通过将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可用下行链路时隙数与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每个时隙的比特率值积分获得的值减去一个规定值来计算所述便携式终端可达到的有效比特率值的步骤。
13.一种通信系统中的流传输通信程序,实现来在便携式终端中实现对通过无线电链路从内容服务器发送来的内容数据进行流传输再现,所述程序致使执行以下过程:
第一过程,在所述便携式终端中,从所述便携式终端向所述内容服务器发出请求所述内容数据的获取请求;
第二过程,在所述内容服务器中,从所述内容服务器向所述便携式终端发送对在所述第一步骤中的所述内容数据的获取请求的响应以及所述内容数据的比特率值;
第三过程,在所述便携式终端中,基于与所述无线电链路的通信状态,计算在所述便携式终端可以达到的有效比特率值;
第四过程,将在所述第二过程中获得的所述内容数据的比特率值与在所述第三过程中获得的所述有效比特率值进行比较/确定;
第五过程,当在所述第四过程中确定出所述有效比特率值比所述内容数据的比特率值大时,执行所述内容数据的流传输再现;以及
第六过程,当在所述第四过程中确定出所述内容数据的比特率值比所述有效比特率值大时,终止与所述内容服务器的通信。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流传输通信程序,还致使在所述第六过程之后执行第七过程,用于显示指示不可以执行所述流传输通信的指示。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流传输通信程序,其中,所述第三过程是通过将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可用下行链路时隙数与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每个时隙的比特率值积分来计算所述便携式终端可达到的有效比特率值的过程。
16.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流传输通信程序,其中,所述第三过程是通过从通过将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可用下行链路时隙数与所述便携式终端的每个时隙的比特率值积分获得的值减去一个规定值来计算所述便携式终端可达到的有效比特率值的过程。
CNB2006100782339A 2005-05-16 2006-05-16 便携式终端、流传输通信系统、方法和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113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42498A JP4544029B2 (ja) 2005-05-16 2005-05-16 携帯端末、ストリーミング通信システム、ストリーミング通信方法及びストリーミング通信プログラム
JP2005142498 2005-05-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6928A true CN1866928A (zh) 2006-11-22
CN100531131C CN100531131C (zh) 2009-08-19

Family

ID=36950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7823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1131C (zh) 2005-05-16 2006-05-16 便携式终端、流传输通信系统、方法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259635A1 (zh)
EP (1) EP1724985A3 (zh)
JP (1) JP4544029B2 (zh)
CN (1) CN100531131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36239B1 (ko) * 2007-12-18 2010-01-1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스트리밍 기반 이동형 소프트웨어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531774B2 (en) * 2010-12-13 2016-12-2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ulticast distribution of incrementally enhanced content
CN104486152B (zh) * 2014-12-11 2019-04-12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系统运行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和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JP6540039B2 (ja) * 2015-01-22 2019-07-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7090178A1 (ja) * 2015-11-27 2017-06-0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動画品質測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5495A (en) * 1995-10-11 1998-11-10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aleable streamed audio transmission over a network
US6728776B1 (en) * 1999-08-27 2004-04-27 Gatewa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of streaming data
US6542868B1 (en) * 1999-09-23 2003-04-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udio notif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US6519461B1 (en) * 1999-10-29 2003-02-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hannel-type switching from a common channel to a dedicated channel based on common channel load
DE60140357D1 (de) * 2000-05-12 2009-12-17 Tivo Inc Verfahren zur verbesserung der bandbreiteneffizienz
US7237032B2 (en) * 2001-02-16 2007-06-26 Microsoft Corporation Progressive streaming media rendering
JP3898985B2 (ja) * 2002-06-06 2007-03-2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ストリーミング配信装置、ストリーミング配信方法
US8161158B2 (en) * 2002-09-25 2012-04-17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communication device
JP4028356B2 (ja) * 2002-10-31 2007-12-26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端末、データ配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05036884A1 (en) * 2003-10-07 2005-04-21 Ucentric Holdings, Inc. Digital video recording and playback system with quality of service playback from multiple locations via a home area network
JP2005121693A (ja) * 2003-10-14 2005-05-12 Alpine Electronics Inc ストリーミング配信システム及びストリーミング配信方法
US7366097B2 (en) * 2003-10-20 2008-04-29 Microsoft Corporation Increasing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admission control for data streams
US20060120385A1 (en) * 2004-12-02 2006-06-08 Atchison Darrell T Method and system for creating and managing multiple subscribers of a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31131C (zh) 2009-08-19
US20060259635A1 (en) 2006-11-16
EP1724985A2 (en) 2006-11-22
EP1724985A3 (en) 2011-11-23
JP4544029B2 (ja) 2010-09-15
JP2006319851A (ja) 2006-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3248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ultimedia file streaming in portable terminal
US924727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gressive delivery of media content
CN1476199A (zh) 传输控制参数产生方法及根据分组特性选择性重发的方法
RU2415482C2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избыточностью
CN1169332C (zh) 一种基于客户端反馈的传输协议选择方法
CN1781322A (zh) 传递因特网协议分组数据的电信设备和方法
WO2008125029A1 (fr)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permettant de contrôler le débit de codage du flux multimédia
CN1543164A (zh) 多媒体流环境中基于服务器的速率控制
CN1859579A (zh) 传输多媒体数据流的设备和方法
CN1788465A (zh) 传递包含不同数据类型的因特网数据分组的无线电信设备和方法
CN197751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上传输的多媒体数据的报头压缩
WO2014153831A1 (zh) 单路视频多路音频的视频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669019A (zh) 多媒体流中实现分组交换延迟补偿的方法
CN1951083A (zh) 流传输服务中的改进的质量反馈
WO2012159587A1 (zh) 流媒体的处理方法、分发服务器、客户端及系统
CN101035365A (zh) 多种无线网络融合环境中的多媒体会话服务质量管理方法
WO2012167638A1 (zh) 媒体数据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833391A (zh) 降低在流式会话期间传输信道差错所造成的影响
CN101056245A (zh) 媒体流中继设备及方法
WO2011137837A1 (zh) 一种快速频道切换时获取关键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866928A (zh) 便携式终端、流传输通信系统、方法和程序
CN1557073A (zh) 计算每个流的可用带宽和比特流协调的发送多数据流的数据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829316A (zh) 使用伪流技术来向移动终端传输运动画面数据的方法
CN1496079A (zh) 动态控制实时多媒体数据生成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WO2011143916A1 (zh) 媒体适配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ENOVO INNOVATION CO., LTD. (HONGKO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CORP.

Effective date: 201412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TO: HONG KONG,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203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LENOVO INNOVATIONS Co.,Ltd.(HONG KONG)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9

Termination date: 2015051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