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850264A - 红花跌打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红花跌打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0264A
CN1850264A CN 200610057279 CN200610057279A CN1850264A CN 1850264 A CN1850264 A CN 1850264A CN 200610057279 CN200610057279 CN 200610057279 CN 200610057279 A CN200610057279 A CN 200610057279A CN 1850264 A CN1850264 A CN 1850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preparation
rhizoma
activ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5727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ukangren Bio Pharm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ukangren Bio Pharm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ukangren Bio Pharm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ukangren Bio Pharm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1005727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50264A/zh
Publication of CN1850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02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跌打扭伤、积瘀肿痛的组方及其制备工艺。优选制剂为滴丸和软胶囊制剂。

Description

红花跌打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工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跌打扭伤、积瘀肿痛的组方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跌打扭伤、积瘀肿痛是临床多见症状,中医常采取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手段对其进行治疗,且疗效显著。红花跌打丸是其代表药。但实践中,由于该药在制备中是将药材打粉入药,导致杂质多,剂量大等缺点,严重影响其临床应用。
经过本发明的提取工艺制备的制剂较之普通丸剂更能够集药物之精华和厚放,易于溶解和吸收,疗效快,用药时间短,因此,疗效更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范围广、易接受、易吸收、高效、低剂量、无副作用的中药滴丸、软胶囊、颗粒、片剂的制备工艺,其制得的药丸可用于主治跌打扭伤、积瘀肿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的组方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每1000个剂量单位的制剂由以下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
红花        31~81.5份        大黄      54.5~143份    枳实    31~81.5份
当归尾      54.5~143份       香附(醋制)54.5~143份    青皮    31~81.5份
骨碎补(酒制)15.5~41份        郁金      47~122份      陈皮    31~81.5份
白及        31~81.5份        莪术(制)  31~81.5份     蒲黄    31~81.5份
牡丹皮      31~81.5份        防风      31~81.5份     乌药    31~81.5份
三棱(制)    31~81.5份        续断      31g~81.5份    川乌(制)31~81.5份
五灵脂      23~61份          威灵仙    23~61份       砂仁    15.5~41份
木香        15.5~41份        赤芍      31~81.5份     田七    15.5~41份。
优选:
红花        36份              大黄      63份           枳实  36份
当归尾      63份              香附(醋制)63份           青皮  36份
骨碎补(酒制)18份              郁金      54份           陈皮  36份
白及        36份              莪术(制)  36份           蒲黄  36份
牡丹皮      36份              防风      36份           乌药  36份
三棱(制)36份    续断  36份    川乌(制)36份
五灵脂  27份    威灵仙27份    砂仁    18份
木香    18份    赤芍  36份    田七    18份。
以上组成中,药的重量是以生药计算的,每1份可以是1克,也可以是公斤或吨,如果用克为单位,该配方组成可制成药物制剂1000剂。所述1000剂指,制成的成品药物制剂,如制成软胶囊制剂1000粒、滴丸1000丸、颗粒剂1000g等,作为颗粒剂也可以制成大包装,如100~500袋,具体可以是100袋、125袋、200袋、250袋、500袋等,每袋可作为1次服用剂量。
以上组成,可制成50~1000次服用剂量的制剂,如作为颗粒剂,制成125袋,每次服用1~2袋,共可服用62.5~125次。
以上组成是按重量作为配比的,在生产时可按照相应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为单位,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毫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者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重量配比的比例不变。
上述配比的中药原料经过本发明的新工艺进行提取加工,得到本发明的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根据需要加入适宜的赋形剂制成适合药用的任何一种制剂形式,该制剂可以是滴丸、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合剂、流浸膏剂和浸膏剂、煎膏剂、散剂。
以上所述本发明的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方法a:(工艺①)
(1)取红花、大黄、骨碎补、蒲黄(包煎)、乌药、田七药材,用50~95%乙醇先浸泡30~90分钟,再加热回流提取2~6次,每次0.5~3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备用。
(2)取白及、三棱、续断、川乌、五灵脂(包煎)、威灵仙、赤芍药材,加水煎煮2~5次,每次0.5~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浸膏备用;
(3)取剩余药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或超临界萃取法):将药材切碎,根据2005年药典一部附录XD挥发油提取方法进行提取,至挥发油高度不再增加为止;挥发油β-CD包合,最佳工艺为:β-CD与水比为1∶6~12,油与β-CD比为1∶4~12,超声30~70min,得包合物;
以上活性成分合在一起为本发明的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该活性成分适合于制备本发明的滴丸和软胶囊等各种制剂。
方法b:(工艺②)
(1)取工艺①水提药材直接打粉入药;
(2)其余药材处理同上;
(3)以上活性成分合在一起为本发明的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该活性成分适合于制备本发明的片剂和胶囊剂等各种制剂。
以上方法得到的本发明的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经过进一步加工,即可制备成本发明的制剂。
本发明的制剂,不同剂型方法不同,以下为几种优选剂型的制备方法。
(1)滴丸的制备
本发明的滴丸,其中活性成分与辅料的比例为1∶0.5~10,优选的比例为1∶2~4,最优选的比例为1∶3。以上所述辅料具体为聚乙二醇分子量在400至10000之间的聚乙二醇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如聚乙二醇400(PEG4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或者它们的混合物、或其它适宜制成滴丸的其他辅助成分,如甘油、明胶、或者硬质酸钠等。
本发明的滴丸的制备采取以下步骤:
①准备好下述原料:活性成分、辅料和/或其它非活性组分;
②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
③加热化料,移入滴丸机的滴灌,药液通过滴头滴入液体低温液体石蜡中,除去液体石蜡,选丸,即得。
(2)软胶囊的制备
本发明的软胶囊制剂为活性成分和可药用的有机溶剂以及制造软胶囊壳的材料组成。其中的有机溶剂选自聚乙二醇400、吐温80、甘油、丙二醇、异丙醇、去氢大豆油、植物油、芳香油,其中制造软胶囊壳的材料是明胶或阿拉伯胶、水、增塑剂和防腐剂,软胶囊壳中明胶或阿拉伯胶与增塑剂的重量比为1.0∶0.4~1.0,明胶与水的重量比为1.0∶0.8~1.2;每粒软胶囊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是50mg~500mg。
本发明的制剂的制备方法,经过以下步骤:
A.取明胶,甘油,纯水,加热溶胶,加适量防腐剂,制备胶皮;
B.取活性成分溶于有机溶剂,加适量水,经软胶囊机制备成软胶囊。
(3)颗粒剂的制备步骤如下:将所得活性成分,加入一定量的矫味剂、填充剂、润滑剂,制粒,即得颗粒。
(4)片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所得活性成分,加入一定量的矫味剂、填充剂、润滑剂,制粒,干燥,压片,即得片剂。
颗粒剂、片剂制备中所述的填充剂选自乳糖、蔗糖、糊精、淀粉、微晶纤维素、甘露醇、预胶化淀粉、山梨醇、木糖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矫味剂选自香草、樱桃、葡萄、桔子、柠檬、薄荷、草莓、香蕉、菠萝、水蜜桃香精、麦芽糖醇、糖精钠、蛋白糖、蔗糖、阿斯巴甜、甜菊苷中之一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适宜的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滑石粉、微粉硅胶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以下通过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为了证明改变工艺后的临床可行性,我们对该药物进行了其主要药效学、毒理学研究,观察其治疗作用,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1、镇痛试验
1.1 热板致痛法取(20±2)g雌性小鼠,置于501型超级恒温[(55±0.5)℃]水浴。热板上测定痛阈,筛选痛阈为10~30s小鼠40只,随机分4组,灌胃给药。药后30、60、120min分别测痛阈,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工艺①浸膏组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表1  对小鼠热板致痛的影响( x±s,n=10)
组别 剂量(g/kg)     药后痛阈延长时间t/s
    30min   60min   120min
生理盐水罗痛定工艺①浸膏组工艺②浸膏组   -0.030.100.28     3.65±3.218.91±7.336.24±3.584.15±4.03   3.80±3.4518.76±13.10*11.81±6.48*3.97±1.42   4.73±4.2715.86±15.139.79±3.47*3.52±0.79
注:与生理盐水比较,*P<0.05
1.2扭体法
取(20±2)g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灌胃给药。药后45min,每鼠分别ip0.6%冰醋酸溶液。观察小鼠15min内发生的扭体次数。结果见表2。从表2可见浸膏组对ip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发生次数明显减少。
表2  对小鼠冰醋酸所致扭体反应的影响( x±s,n=10)
    组别     剂量(g/kg)     扭体发生次数
    生理盐水罗痛定组工艺①浸膏组工艺②浸膏组     -0.030.100.28     30.4±4.716.1±3.5*17.4±5.7*18.7±3.8*
注:与生理盐水比较,*P<0.05
2、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取SD大鼠40只,雌雄兼用,随机分为4组,连续给药15d后,25%乌拉坦麻醉,颈动脉放血5ml于肝素试管中,测定血液流变值,结果见表3。与对照组比较,能降低血浆粘度,可改善血液流变性。
表3  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x±s,n=10)
组别 剂量(g/kg)          全血粘度(map·s) 血浆粘度(mpa·s)
  15.3(l/s)   115(l/s) 230(l/s)
对照组工艺①浸膏组工艺①浸膏组接骨七厘片 -0.050.144.0   12.15±4.1910.27±2.1810.32±1.7110.15±1.67   6.39±1.115.62±0.675.54±0.666.01±0.58 2.88±0.482.12±0.31***2.200.21***2.38±0.24**
3、毒理研究
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大鼠灌胃本发明提取物未能测出LD50
长期毒性试验:大鼠分组,本发明提取物灌胃,每日三次,连注90d,结果,给药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在活动、采食、饮水、体重及实质脏器病理检查和病理组织学等多项观测指标进行检测,试验结果均未发现任何毒副反应;血象及肝肾功能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
本药物的血管刺激性、过敏和溶血试验均呈阴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制剂,特别是本发明的滴丸制剂和软胶囊制剂是一种优良的跌打扭伤、积瘀肿痛的药物,且改变制备工艺,能够明显增强其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临床疗效,加之它的低毒性,长期应用安全,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滴丸的制备方法:
处方:
红花        31g     大黄      54.5g    枳实    31g
当归尾      54.5g   香附(醋制)54.5g    青皮    31g
骨碎补(酒制)15.5g   郁金      47g      陈皮    31g
白及        31g     莪术(制)  31g      蒲黄    31g
牡丹皮      31g     防风      31g      乌药    31g
三棱(制)    31g     续断      31g      川乌(制)31g
五灵脂      23g     威灵仙    23g      砂仁    15.5g
木香    15.5g       赤芍  31g       田七15.5g
PEG4000 100g
制成    1000丸
制备方法:
(1)取红花、大黄、骨碎补、蒲黄(包煎)、乌药、田七药材,用75%乙醇先浸泡40分钟,再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备用。
(2)取白及、三棱、续断、川乌、五灵脂(包煎)、威灵仙、赤芍药材,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浸膏备用;
(3)取剩余药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或超临界萃取法):将药材切碎,根据2005年药典一部附录XD挥发油提取方法进行提取,至挥发油高度不再增加为止;挥发油β-CD包合,最佳工艺为:β-CD与水比为1∶8,油与β-CD比为1∶8,超声40min,得包合物;
(4)将上述所得提取物,加入处方量的PEG4000放入容器中加热溶解,振摇,使溶化成均匀的溶液,置入储液罐内。保持80℃的滴制温度,并控制滴速,冷凝液为液体石蜡,滴制即得。
实施例2:
本发明软胶囊的制备方法:
处方:
红花        156g    大黄      273g    枳实      156g
当归尾      273g    香附(醋制)273g    青皮      156g
骨碎补(酒制)78g     郁金      234g    陈皮      156g
白及        156g    莪术(制)  156g    蒲黄      156g
牡丹皮      156g    防风      156g    乌药      156g
三棱(制)    156g    续断      156g    川乌(制)  156g
五灵脂      117g    威灵仙    117g    砂仁      78g
木香        78g     赤芍      156g    田七      78g
PEG400      590g
制成        1000粒
制备方法:
(1)取红花、大黄、骨碎补、蒲黄(包煎)、乌药、田七药材,用75%乙醇先浸泡40分钟,再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备用。
(2)取白及、三棱、续断、川乌、五灵脂(包煎)、威灵仙、赤芍药材,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浸膏备用;
(3)取剩余药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或超临界萃取法):将药材切碎,根据2005年药典一部附录XD挥发油提取方法进行提取,至挥发油高度不再增加为止;挥发油β-CD包合,最佳工艺为:β-CD与水比为1∶8,油与β-CD比为1∶8,超声40min,得包合物;
(4)将上述所得提取物,加入适量的PEG400混合并混匀,然后加入余量的PEG400,即得药液。另按一定处方配明胶液备用。控制适宜的条件,调节内容物重量,在软胶囊机器中得到软胶囊。
实施例3:
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处方:
红花        81.5g     大黄      143g    枳实    81.5g
当归尾      143g      香附(醋制)143g    青皮    81.5g
骨碎补(酒制)41g       郁金      122g    陈皮    81.5g
白及        81.5g     莪术(制)  81.5g   蒲黄    81.5g
牡丹皮      81.5g     防风      81.5g   乌药    81.5g
三棱(制)    81.5g     续断      81.5g   川乌(制)81.5g
五灵脂      61g       威灵仙    61g     砂仁    41g
木香        41g       赤芍      12g     田七    41g
制成        1000g
制备方法:
(1)取红花、大黄、骨碎补、蒲黄(包煎)、乌药、田七药材,用75%乙醇先浸泡40分钟,再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备用。
(2)取白及、三棱、续断、川乌、五灵脂(包煎)、威灵仙、赤芍药材直接打粉入药;
(3)取剩余药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或超临界萃取法):将药材切碎,根据2005年药典一部附录XD挥发油提取方法进行提取,至挥发油高度不再增加为止;挥发油β-CD包合,最佳工艺为:β-CD与水比为1∶8,油与β-CD比为1∶8,超声40min,得包合物;
(4)将以上活性成分合并,加入阿斯巴坦5.0g、糊精300.0g,制粒,干燥,喷入香精5.0g,即得颗粒1000g。
实施例4:
本发明片的制备方法:
处方:
 红花  36g       大黄      63g       枳实  36g
 当归尾63g       香附(醋制)63g       青皮  36g
骨碎补(酒制)18g      郁金    54g       陈皮    36g
白及        36g      莪术(制)36g       蒲黄    36g
牡丹皮      36g      防风    36g       乌药    36g
三棱(制)    36g      续断    36g       川乌(制)36g
五灵脂      27g      威灵仙  27g       砂仁    18g
木香        18g      赤芍    36g       田七    18g
制成        1000片
制备方法:
(1)取红花、大黄、骨碎补、蒲黄(包煎)、乌药、田七药材,用75%乙醇先浸泡40分钟,再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备用。
(2)取白及、三棱、续断、川乌、五灵脂(包煎)、威灵仙、赤芍药材直接打粉入药;
(3)取剩余药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或超临界萃取法):将药材切碎,根据2005年药典一部附录XD挥发油提取方法进行提取,至挥发油高度不再增加为止;挥发油β-CD包合,最佳工艺为:β-CD与水比为1∶8,油与β-CD比为1∶8,超声40min,得包合物;
(4)将以上活性成分合并,加入阿斯巴坦3.0g、甘露醇200.0g、制粒,干燥,加入硬脂酸镁3.0g,混匀,压片,即得1000片。

Claims (10)

1、一种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每1000个剂量单位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红花31~81.5份          大黄54.5~143份        枳实31~81.5份
当归尾54.5~143份       香附(醋制)54.5~143份  青皮31~81.5份
骨碎补(酒制)15.5~41份  郁金47~122份          陈皮31~81.5份
白及31~81.5份          莪术(制)31~81.5份     蒲黄31~81.5份
牡丹皮31~81.5份        防风31~81.5份         乌药31~81.5份
三棱(制)31~81.5份      续断31g~81.5份        川乌(制)31~81.5份
五灵脂23~61份          威灵仙23~61份         砂仁15.5~41份
木香15.5~41份          赤芍31~81.5份         田七15.5~41份。
2、权利要求1的复方制剂,其特征在于,每1000个剂量单位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红花36份            大黄63份          枳实36份
当归尾63份          香附(醋制)63份    青皮36份
骨碎补(酒制)18份    郁金54份          陈皮36份
白及36份            莪术(制)36份      蒲黄36份
牡丹皮36份          防风36份          乌药36份
三棱(制)36份        续断36份          川乌(制)36份
五灵脂27份          威灵仙27份        砂仁18份
木香18份            赤芍36份          田七18份。
3、权利要求1或2的任何一项中药制剂,是滴丸、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合剂、流浸膏剂和浸膏剂、煎膏剂、散剂。
4、权利要求3的中药制剂,经过对所述原料进行提取加工,得到活性成分,根据需要加入适宜的辅料制成。
5、权利要求4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经过以下步骤制备:
方法a:(工艺①)
(1)取红花、大黄、骨碎补、蒲黄(包煎)、乌药、田七药材,用50~95%乙醇先浸泡30~90分钟,再加热回流提取2~6次,每次0.5~3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备用。
(2)取白及、三棱、续断、川乌、五灵脂(包煎)、威灵仙、赤芍药材,加水煎煮2~5次,每次0.5~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浸膏备用;
(3)取剩余药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或超临界萃取法);将药材切碎,根据2005年药典一部附录XD挥发油提取方法进行提取,至挥发油高度不再增加为止;挥发油β-CD包合,最佳工艺为:β-CD与水比为1∶6~12,油与β-CD比为1∶4~12,超声30~70min,得包合物;
以上活性成分合在一起为本发明的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该活性成分适合于制备本发明的滴丸和软胶囊等各种制剂。
方法b:(工艺②)
(1)取工艺①水提药材直接打粉入药;
(2)其余药材处理同上;
(3)以上活性成分合在一起为本发明的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该活性成分适合于制备本发明的片剂和颗粒剂等各种制剂。
6、权利要求5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滴丸,其中活性成分与辅料的比例为1∶0.5~10,所述辅料为分子量在400至10000之间的聚乙二醇以及它们的混合物,选自聚乙二醇400(或6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或者它们的混合物。
其制备方法是:将药物活性成分与适宜辅料于60~115℃混合均匀后,调节滴头大小以控制滴丸重量,以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为冷却剂滴制而成,冷却剂温度为-10~5℃。
7、权利要求5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胶囊,其内容物由活性成分和适当的基质组成,其中每粒软胶囊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是50mg~500mg;其中的基质选自聚乙二醇400、吐温80、甘油、丙二醇、异丙醇、去氢大豆油、植物油、芳香油、动物油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制备方法是:将药物活性成分与适宜辅料混合均匀,得到均匀的混悬液和/或溶液,调节内容物重量,压制,干燥即可。
8、权利要求5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颗粒剂的制备步骤如下:将上述所得提取物,加入一定量的填充剂、矫味剂、润滑剂,制粒,即得颗粒;
片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上述所得提取物,加入一定量的填充剂、矫味剂、润滑剂,制粒,干燥,压片,即得片剂。
9、权利要求8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填充剂选自乳糖、蔗糖、糊精、淀粉、微晶纤维素、甘露醇、预胶化淀粉、山梨醇、木糖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的矫味剂选自香草、樱桃、葡萄、桔子、柠檬、薄荷、草莓、香蕉、菠萝、水蜜桃香精、麦芽糖醇、糖精钠、蛋白糖、蔗糖、阿斯巴甜、甜菊苷中之一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适宜的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滑石粉、微粉硅胶等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权利要求1~9任何一项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以下步骤:
对所述中药原料进行提取加工,得到活性成分,加入适宜的辅料制成;其中所述活性成分经过以下步骤制备:
方法a:(工艺①)
(1)取红花、大黄、骨碎补、蒲黄(包煎)、乌药、田七药材,用50~95%乙醇先浸泡30~90分钟,再加热回流提取2~6次,每次0.5~3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备用。
(2)取白及、三棱、续断、川乌、五灵脂(包煎)、威灵仙、赤芍药材,加水煎煮2~5次,每次0.5~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浸膏备用;
(3)取剩余药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或超临界萃取法):将药材切碎,根据2005年药典一部附录XD挥发油提取方法进行提取,至挥发油高度不再增加为止;挥发油β-CD包合,最佳工艺为:β-CD与水比为1∶6~12,油与β-CD比为1∶4~12,超声30~70min,得包合物;
以上活性成分合在一起为本发明的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该活性成分适合于制备本发明的滴丸和软胶囊等各种制剂。
方法b:(工艺②)
(1)取工艺①水提药材直接打粉入药;
(2)其余药材处理同上;
(3)以上活性成分合在一起为本发明的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该活性成分适合于制备本发明的片剂和胶囊剂等各种制剂。
所述滴丸,其中活性成分与辅料的比例为1∶0.5~10,所述辅料为分子量在400至10000之间的聚乙二醇以及它们的混合物,选自聚乙二醇400(或6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或者它们的混合物。
其制备方法是:将药物活性成分与适宜辅料于60~115℃混合均匀后,调节滴头大小以控制滴丸重量,以二甲基硅油或液体石蜡为冷却剂滴制而成,冷却剂温度为-10~5℃。
所述软胶囊,其内容物由活性成分和适当的基质组成,其中每粒软胶囊中活性成分的含量是50mg~500mg;其中的基质选自聚乙二醇400、吐温80、甘油、丙二醇、异丙醇、去氢大豆油、植物油、芳香油、动物油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其制备方法是:将药物活性成分与适宜辅料混合,得到均匀的混悬液和/或溶液,调节内容物重量,压制,干燥即可。
CN 200610057279 2006-03-10 2006-03-10 红花跌打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8502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57279 CN1850264A (zh) 2006-03-10 2006-03-10 红花跌打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57279 CN1850264A (zh) 2006-03-10 2006-03-10 红花跌打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0264A true CN1850264A (zh) 2006-10-25

Family

ID=37131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57279 Pending CN1850264A (zh) 2006-03-10 2006-03-10 红花跌打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5026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4474B (zh) * 2007-12-12 2010-12-15 王芳 一种治疗扭伤的酊剂药物
CN102274462A (zh) * 2011-08-08 2011-12-14 李静 一种治疗外伤性肿痛的中药膏剂
CN104147480A (zh) * 2014-07-17 2014-11-19 覃业宇 一种止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82932A (zh) * 2017-06-26 2018-01-16 安徽永生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伤科跌打片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4474B (zh) * 2007-12-12 2010-12-15 王芳 一种治疗扭伤的酊剂药物
CN102274462A (zh) * 2011-08-08 2011-12-14 李静 一种治疗外伤性肿痛的中药膏剂
CN104147480A (zh) * 2014-07-17 2014-11-19 覃业宇 一种止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7480B (zh) * 2014-07-17 2017-12-12 覃业宇 一种止痛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82932A (zh) * 2017-06-26 2018-01-16 安徽永生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伤科跌打片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43610A (zh) 一种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疾病的中药制剂
CN1824240A (zh) 参术健脾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50264A (zh) 红花跌打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24211A (zh) 清金止嗽化痰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24018A (zh) 气血双补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943690A (zh) 一种具有清理胃肠、泻热润便作用的中药组合物
CN1775276A (zh) 妇舒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79799A (zh) 参桂调经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50253A (zh) 千金保孕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775261A (zh) 明目地黄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943694A (zh) 一种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等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827159A (zh) 调经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24241A (zh) 卫生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775279A (zh) 妇康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57574A (zh) 耳聋通窍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775253A (zh) 山楂降压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24128A (zh) 锁精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23910A (zh) 关节风痛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748748A (zh) 孕妇金花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775246A (zh) 乳疮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01032572A (zh) 地榆槐角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24109A (zh) 辽源七厘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83637A (zh) 温中镇痛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824117A (zh) 调经补血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CN1775235A (zh) 三七活血制剂及新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