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5222A -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45222A CN1845222A CNA2006100042870A CN200610004287A CN1845222A CN 1845222 A CN1845222 A CN 1845222A CN A2006100042870 A CNA2006100042870 A CN A2006100042870A CN 200610004287 A CN200610004287 A CN 200610004287A CN 1845222 A CN1845222 A CN 18452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driven
- tunnel
- screen area
- plasma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70 Ur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5 deuter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17 sulfu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108010076504 Protein Sorting Signal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4 he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CPLXHLVBOLITMK-UHFFFAOYSA-N magnes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Mg]=O CPLXHLVBOLITM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395 magnesium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AXZKOIWUVFPNLO-UHFFFAOYSA-N magnesium;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Mg+2] AXZKOIWUVFPNL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4 ne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698 phosphoru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7 hel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hel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He]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GKAOGPIIYCISHV-UHFFFAOYSA-N neon atom Chemical compound [Ne] GKAOGPIIYCISH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4 xen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FHNFHKCVQCLJFQ-UHFFFAOYSA-N xenon atom Chemical compound [Xe] FHNFHKCVQCLJF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12—Supports for plants; Trellis for strawberries or the like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A01G9/022—Pots for vertical horticulture
- A01G9/025—Containers and elements for greening wall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6—Driving circuits for producing the waveforms applied to the driving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83—Arrangement of drivers for different directions of scanning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6—Handl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s [EMI], covering emitted as well as received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Gas Discharge Displ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到其中改进了数据驱动IC的使用通道设置的等离子显示装置。该等离子显示装置可包括含有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屏幕区域相对应并相互匹配的第一和第二地址电极组群的等离子显示板。第一数据驱动IC可包括连接至第一地址电极组群的通道。第二数据驱动IC可包括连接至第二地址电极组群的通道。自第一屏幕区域一侧开始的第一数据驱动IC中的第n个通道可以为虚拟通道,自第一屏幕区域另一侧开始的第n个通道可以是虚拟通道,和自与第一屏幕区域的一侧相匹配的第二屏幕区域一侧开始的第二数据驱动IC中的第n个通道也可以是虚拟通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包括数据驱动集成电路的通道设置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当在以被分成两个区域的状态驱动的等离子显示板上的地址电极总数与包括在所有数据驱动集成电路中的通道数目不同时,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使数据信号与各自的区域匹配。
背景技术
在等离子显示板中,形成于前板和后板之间的间隔壁(barrier rib)可形成一个单位单元(unit cell)。每个单元可填充有如氖(Ne)、氦(He)或Ne和He的混合气体(Ne+He)之类的主要放电气体和含有小量氙的惰性气体。当使用高频电压产生放电时,惰性气体可产生真空紫外线,并激励形成于间隔壁之间的荧光剂,由此显示图像。这种等离子显示板薄且重量轻,且由此作为下一代显示器件引起了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其中通过改进数据驱动IC使用通道和不使用通道(或虚拟通道)的设置,可以在地址电极线基础上有效地匹配数据信号,而不需要复杂化的数据处理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提供包括等离子显示板的等离子显示装置,该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分别对应于第一和第二屏幕区域且相互匹配的第一和第二地址电极组群。提供包括与第一地址电极组群连接的通道的第一数据驱动IC,且也提供包括与第二地址电极组群连接的通道的第二数据驱动IC。自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一侧开始的第一数据驱动IC中的第n个通道为虚拟通道,自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二侧开始的第n个通道为虚拟通道,且与自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一侧相匹配的第二屏幕区域的第一侧开始的第二数据驱动IC中的第n个通道也为虚拟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方法。这可包括将数据施加到第一数据驱动IC并再排列该数据以使自第二数据驱动IC施加到第二地址电极组群的第二区域数据与自第一数据驱动IC施加到第一地址电极组群的第一区域数据相匹配。可将该再排列数据可施到第二数据驱动IC。
当以分成两个区域的状态下驱动的等离子显示板上的地址电极的总数量与包括在所有数据驱动IC中的通道数目不同时,施加到各自区域的数据信号能通过改进数据驱动IC的使用通道的设置来匹配。
结合公开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附图,自下面详细的描述,其它的目的、益处和突出的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设置和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相同的元件,且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典型设置的等离子显示板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在根据典型设置的等离子显示板中的电极设置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典型设置的双扫描方法的图;
图4是示出在根据典型设置的双扫描方法中驱动单元连接结构的图;
图5是示出在根据典型设置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运行的图像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典型设置匹配提供给等离子显示板的两个区域的数据信号的方法的图;
图7是示出根据典型设置匹配提供给等离子显示板的两个区域的数据信号的方法的图;
图8a至8c示出根据典型设置的数据信号序列以匹配数据信号;
图9是示出根据典型设置其中一个数据驱动IC包括256个通道的例子的图;
图10a至10c是示出根据典型设置,在图9的设置中,控制一系列数据信号以匹配数据信号的图;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设置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图;
图12a至12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在图1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控制和驱动一系列的数据信号以匹配数据信号的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将具有5760个地址电极线的等离子显示板与每一个都具有256个通道的数据驱动IC电性连接的方法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在图13的设置中,其中将通道分成有效通道和虚拟通道的数据驱动IC的结构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将具有5760个地址电极线的等离子显示板和每一个都具有256个通道的数据驱动IC电性连接的方法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在图15的设置中,其中将通道分成有效通道和虚拟通道的数据驱动IC的结构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将具有5760个地址电极线的等离子显示板和每一个都具有256个通道的数据驱动IC电性连接的图;
图18a至18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在图17的设置中,其中将通道分成为有效通道和虚拟通道的数据驱动ICA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设置和优选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典型设置的等离子显示板的透视图。
如图1中所示,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前板100,在该前板中,多个保持电极对(sustain electrode pair)被设置在用作其上显示图像的显示表面的前面衬底101上,该保持电极对的每一个都由扫描电极102和保持电极103构成。等离子显示板还包括后板110,在该后板110中,设置为与多个保持电极对交叉的多个地址电极113被设置在用作后表面的后面衬底111上。前板100和后板110以预定间隔相互平行。
前板100包括扫描电极102和保持电极103对,其用以在每个放电单元中产生相互放电并维持放电单元的光发射。也就是说,每个扫描电极102和每个保持电极103包括由透明的ITO材料制成的透明电极“a”和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总线电极“b”。该扫描电极102和保持电极103覆盖有至少一个限制放电电流并隔离电极对的上部介电层104。在上部介电层104的整个表面上形成了保护层105,在该保护层105上淀积了氧化镁(MgO)以便容易地产生放电条件。
在后板110上平行设置用于形成多个放电空间(即,放电单元)的条型(或阱型)间隔壁112。而且,平行于间隔壁112设置进行地址放电以产生真空紫外线的地址电极113。把依据地址放电而放射用于图像显示的可见射线的R、G和B荧光剂114涂覆在后板110的顶部表面上。用于保护地址电极113的下部介电层115形成于地址电极113和荧光剂114之间。
在这种等离子显示板中,以矩阵形式形成多个放电单元。在扫描电极或保持电极与地址电极交叉的点处形成放电单元。下面参考图2描述用于以矩阵形式形成多个放电单元的电极设置。
图2是示出根据典型设置的等离子显示板200中的电极设置的图。也可以是其它的设置。
如图2中所示,在等离子显示板200中相互平行地设置多个扫描电极Y1至Yn和多个保持电极Z1至Zn。设置多个地址电极X1至Xn以便与扫描电极Y1至Yn和保持电极Z1至Zn交叉。
提供用于将预定驱动信号施加到等离子显示板200的电极的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将驱动信号施加到等离子显示板200的电极,并由此实现成像。其中驱动电路连接到等离子显示板200的结构可称作“等离子显示装置”。
随着等离子显示板尺寸的增加,地址周期(adress period)将变得非常长且保持周期会降低,所有放电单元都使用单独的数据驱动单元来寻址。结果,由于保持脉冲总数降低,所以当驱动等离子显示板时实现的亮度会降低。
可使用其中将一个等离子显示板分成两个区域且分别寻址该两个区域以防止地址周期过分增长的双扫描方法。将参考图3描述该方法的一个例子。
图3是示出根据典型设置的双扫描方法的图。也可以是其它的设置。如图3中所示,在双扫描方法中,将一个等离子显示板300分成两个区域(即,区域A 301和区域B 302)。在区域301和区域302中同时进行寻址操作。例如,在图3中,等离子显示板300包括用于寻址区域A 301的放电单元的驱动单元(未示出)和用于寻址区域B 302的放电单元的另一驱动单元(未示出)。该驱动单元可同步寻址区域A301和区域B 302的放电单元。
将参考图4描述在双扫描方法中驱动单元的连接结构。更具体地,图4是示出根据典型设置在双扫描方法中驱动单元的连接结构的图。也可以是其它设置。
如图4中所示,在将一个等离子显示板400分成两个区域(即,区域A 401和区域B 402)的情况下,控制板403和包括用于将对准数据提供给区域A 401的第一数据对准单元404和用于将对准数据提供给区域B 402的第二数据对准单元405。
而且,用于驱动区域A 401的地址电极的多个数据驱动集成电路(IC)406和用于驱动区域B 402的地址电极的多个数据驱动IC 407连接到等离子显示板400。
在该结构中,当将通过第一数据对准单元404对准的数据提供到数据驱动IC 406时,数据驱动IC 406将对准数据施加到区域A 401的地址电极。而且,通过数据驱动IC 407将由第二数据对准单元405对准的数据提供给区域B 402的地址电极。也就是说,一个地址电极可分成两个区域,且分成的两个区域的电极可通过不同的数据驱动IC来分别驱动。将参考图5描述在等离子显示装置中实现的图像的例子。
图5是示出根据典型设置在等离子显示装置中实现的图像的图。也可以是其它的图像和设置。
如图5中所示,可在等离子显示板500的两个区域501和502上显示图像。如果区域501和区域502的图像必须相互匹配的话,则自数据驱动IC 506和数据驱动IC 507提供的数据信号相互匹配。例如,自数据驱动IC 506的数据驱动IC A施加到区域501的地址电极的数据信号和自数据驱动IC 507的数据驱动IC A施加给区域502的地址电极的数据信号必须相互匹配。换句话说,对于在等离子显示板500上的地址电极X1,数据驱动IC 506的数据驱动IC A将数据信号施加到在区域501中的地址电极X1,而数据驱动IC 507的数据驱动IC A将数据信号施加到在区域502中的地址电极X1。由此,施加到地址电极X1的数据信号(即,通过数据驱动IC 506的数据驱动IC A提供的数据信号和通过数据驱动IC 507的数据驱动IC A提供的数据信号)必须相互匹配。
下面将参考图6描述匹配数据信号的方法的例子。具体地,图6是示出根据典型设置匹配提供给等离子显示器的两个的区域的数据信号的方法图。也可以是其它的设置。
参考图6,自用于设置将提供给等离子显示板600的区域B 602的数据信号的第二数据对准单元605、施加到在区域B 602中的地址电极的数据信号的提供方向与自第一数据对准单元604施加的信号提供方向相同。第一数据对准单元604和第二数据对准单元605的提供方向相同的一个原因是第一数据对准单元604和第二数据对准单元605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结果,自第二数据对准单元605提供给区域B 602的数据脉冲(或信号或波形)具有比自第一数据对准单元604提供到区域A 601的数据脉冲(或信号或波形)的那些长的提供路径。而且,通过其将数据脉冲自第二数据对准单元605提供给区域B 602的导电引线可具有对比于线性形状的曲线形状。因此,自第二数据对准单元605提供给区域B 602的数据脉冲可具有比自第一数据对准单元604提供的数据信号更多的噪音,且也具有压降问题。
因此,自第二数据对准单元605提供的数据信号的提供方向可设置为与自第一数据对准单元604提供的数据信号的提供方向相反。这将参考图7来描述。更具体地,图7是示出根据典型设置匹配提供到等离子显示板的两个区域的数据信号的方法图。也可以是其它的设置。
如图7中所示,自用于对准将提供到在等离子显示板700上的区域B 702的数据信号的第二数据对准单元705提供到在区域B 702中的地址电极的数据信号的提供方向与自第一数据对准单元704提供的信号的提供方向相反。然而,第一信号对准单元704和第二数据对准单元705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如果如图7中所示,第一数据对准单元704和第二数据对准单元705的数据提供方向相互反向的话,则提供(施加)到地址电极的数据信号不相互匹配。例如,与自第一数据对准单元704施加到区域A 701的数据驱动IC A 706的数据信号相同的数据信号可自第二数据对准单元705提供给在区域B 702中的数据驱动IC 707的数据驱动IC D。
为了处理不匹配的数据信号,可在第二数据对准单元705中控制一数据信号序列。以下将参考图8a至8c描述该方法。
图8a至8c示出控制系列数据信号以匹配根据典型设置的数据信号。也可以是其它的设置。
图8a示出在控制系列数据信号之前的数据提供路径。即,以被分成两个区域801和802的状态驱动等离子显示板800。如果将用于把数据信号提供给区域801的数据驱动IC设置为总共四个数据驱动IC A、B、C和D 806且将用于把数据信号提供给区域802的数据驱动IC设置为总共四个数据驱动IC A、B、C和D 807的话,则第一数据对准单元804和第二数据对准单元805的数据提供方向可相互反向。因此,提供给数据驱动IC A、B、C和D 806的数据信号和提供给数据驱动ICA、B、C和D 807的数据信号相互反向。
如参考图8b所示的,为了匹配图8a的相反数据,可反向提供给接收自第二数据对准单元805的数据信号的数据驱动IC A、B、C和D807的数据序列。也就是说,在图8a中,将施加到数据驱动IC D的数据信号和将施加到数据驱动IC A的数据信号相互交换,和将要施加到数据驱动IC C的数据信号和将施加到数据驱动IC B的数据信号相互交换.
如参考图8c所示的,在每个数据驱动IC中改变在图8b中的数据-驱动-IC基础上交换的数据的提供序列。例如,在图8b中,提供到数据驱动IC 807的数据具有序列4,3,2,1。数据的该序列与数据驱动IC A 806的数据序列相反。因此,提供给数据驱动IC A 806的数据的序列相反。因此,把提供给数据驱动IC A 807的数据的序列反向为图8c中的序列1,2,3,4。
结果,自第一数据对准单元804提供的数据信号和自第二数据对准单元805提供的数据信号可通过两步骤修正处理(或以下称作数据修正处理)来匹配。
然而,通过两步数据修正处理匹配数据信号的该方法可只用于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线总数与包括在所有数据驱动IC中的通道总数相同的情况。例如,当在等离子显示板的长度方向上放电单元的总数为1920时,地址电极线可因此通常提供为红、绿和蓝色。因此地址电极线的总数为1920×3=5760。在使用数据驱动IC中的每一个具有192个通道的例子中,当使用的数据驱动IC总共为30个时,地址电极线的总数为192×3=5760。因此,可使用图8a至8c的方法。
然而,如果一个数据驱动IC具有256个通道且一个等离子显示板的地址电极线的总数为5760的话,则只有当数据驱动IC的数目至少为23时才能够将数据信号施加到5760个地址电极线。以下将参考图9描述这种情况。
图9是示出根据典型设置其中一个数据驱动IC包括256个通道的例子的图。如图9中所示,假设等离子显示板具有总共为5760的地址电极线且每个数据驱动IC具有256个通道,则需要至少23个数据驱动IC。也就是说,当其每一个具有256个通道的数据驱动IC的数目为22时,可提供总共为256×22=5632个通道。因此,不能将数据信号施加到所有地址电极线。另一方面,如果数据驱动IC的数目是23,则可提供总共256×23=5888个通道。可将数据信号提供给所有地址电极线。
然而,当其每一个都具有256个通道的数据驱动IC的总数为23时,通道的数目超出地址电极线数目128。为了处理该多余的通道,其数目对应于在任一个数据驱动IC中通道数目超出地址电极线总数的数目,提供如图9中所示的不使用通道(non-use channel)。例如,自在任一个数据驱动IC中的第一个通道至第128个的通道可设置为不使用通道,且开始于第129个通道的通道设置为使用通道。如上所述的设置为使用通道的通道可电性连接至等离子显示板的地址电极,而设置为不使用通道的通道不连接到地址电极。
以下将参考图10a至10c描述控制数据信号的序列以匹配数据信号的方法。更具体地,图10a至10c是示出根据典型设置控制数据信号的序列以匹配在图9的设置中的数据信号的图。也可以是其它的设置。
如图10中所示,与图8a的设置不同,在数据驱动IC A中存在不向其施加数据信号的通道。例如,数据信号可不施加到在数据驱动IC A1006中的第一和第二通道。也就是说,在数据驱动IC A 1006中的第一和第二通道可设置为不使用通道(或虚拟通道)。图10a至10c示出数据驱动IC的总数为6且六个通道包括在每一个数据驱动IC中的例子。这些数字仅仅用作例子。
在该设置中,如在图8a中,当第一数据对准单元1004和第二数据对准单元1005的数据提供方向相互反向时,数据可不提供给在数据驱动IC A 1007中的第五和第六通道,且数据信道号可不相互匹配。
如图10b中所示,为了匹配图10a中的相反数据,可以将提供给从第二数据对准单元1005接收数据信号的数据驱动IC A、B和C 1007的数据序列反向。也就是说,在图10a中,将施加给数据驱动IC C的数据信号和将施加给数据驱动IC A的数据信号相互交换。
在图10c中,在每个数据驱动IC中,改变在图10b的每个数据驱动IC中交换的数据的提供序列。例如,在图10b中,提供给数据驱动IC A 1007的数据顺序是4,3,2和1,其与数据驱动IC A 1006的序列相反。因此,在图10c中将提供给数据驱动IC A 1007的数据序列反向为序列1,2,3和4。
数据驱动IC A 1007的数据设置序列为1,2,3和4,其与图10c中的数据驱动IC A 1006的序列相同,但是不使用通道的位置相互反向。由此,通过数据驱动IC A 1006提供的数据信号和通过数据驱动ICA 1007提供的数据信号不匹配。因此,数据驱动IC A 1007的数据向右移位两步以匹配数据信号。
然而,在该方法中,数据处理步骤非常复杂,且在数据处理步骤中会产生错误。由此,存在图像质量变差的可能性。而且,存在由于在将数据驱动IC电性连接至地址电极线的步骤中产生的错误引起的等离子显示板可靠性变差的问题。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图。其它的实施例和结构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更具体地,等离子显示装置可包括等离子显示板1100,其每一个都具有多个通道的多个数据驱动IC,第一数据对准单元1104和第二数据对准单元1105。
等离子显示板1100具有多个形成于其中的地址电极。等离子显示板1100被驱动,以致通过它的屏幕区域被分成第一屏幕区域和第二屏幕区域(即,区域A 1101和区域B 1102)。与第一屏幕区域相对应的地址电极称作“第一地址电极组群”,与第二屏幕区域相对应的地址电极称作“第二地址电极组群”。
第一数据对准单元1104将对准数据信号施加到与在等离子显示板1100上的区域A 1101的地址电极(即,第一地址电极组群)连接的数据驱动IC(A,B,C,...,D,E和F)。连接到与等离子显示板1100的屏幕区域的区域A 1101相对应的地址电极组群的数据驱动IC A可称作“第一数据驱动IC”或“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
第二数据对准单元1105将对准数据信号施加到与在等离子显示板1100上的区域B 1102的地址电极(即,第二地址电极组群)连接的数据驱动IC(A,B,C,...D,E和F)。连接到与等离子显示板1100的屏幕区域的区域B 11 02相对应的地址电极组群的数据驱动IC A可称作“第二数据驱动IC”或“第二多个数据驱动IC”。
优选数据驱动IC的数目(即,第一数据驱动IC的通道数目和第二数据驱动IC的通道数目)相同。
而且,包括多个通道的多个数据驱动IC A,B,C,D,E和F电性连接到在等离子显示板1100的两个区域(即,区域A 1101和区域B 1102)中的地址电极(即,第一地址电极组群和第二地址电极组群)。将在该多个数据驱动IC的一个或多个中的多个通道分成虚拟通道和有效通道。
“虚拟通道”涉及到不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地址电极组群或不向其提供数据的通道。而“有效通道”涉及到除了虚拟通道之外的通道。
如果自第一屏幕区域(即,A区域1101)的一侧开始的、连接到与等离子显示板1100的第一屏幕区域(即,A区域1101)对应的第一地址电极组群的第一数据驱动IC中的第n个通道为虚拟通道,则自第一屏幕区域(即,区域A 1101)的另一侧开始的第n个通道也为虚拟通道,且自与第一屏幕区域的一侧匹配的第二屏幕区域(即,区域B1102)的一侧开始的第二数据驱动IC中的第n个通道也为虚拟通道。例如,如果自在等离子显示板1100的第一屏幕区域(即,区域A 1101)中的左端部的第三个通道为虚拟通道,则自区域A 1101的右端部开始的第三个通道也为虚拟通道。而且,自等离子显示板1100的第二屏幕区域(即,区域B 1102)的左端部开始的第三个通道也为虚拟通道。
如果等离子显示板1100在其中心附近具有对称结构,则具有有效通道和虚拟通道的数据驱动IC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虚拟通道在等离子显示板1100中心附近与其它数据驱动IC水平和垂直对称。例如,在图11的实施例中,从第一数据对准单元1104接收对准数据并将该数据提供给区域A 1101的地址电极(即,第一地址电极组群)的第一数据驱动IC的数据驱动IC A具有其中虚拟通道的设置对称于(即,相同于)相同区域(即,区域A 1101)的第一数据驱动IC的数据驱动IC F的结构,且数据驱动IC A也具有其中虚拟通道的设置对称于(即,与之相同)接收自第二数据对准单元1105的对准数据并提供将数据提供给第二屏幕区域(即,区域B 1102)的地址电极(即,第二地址电子组群)的第二数据驱动IC的数据驱动IC A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对称”意味着“与之相同”,这是由于虚拟通道的设置在一个数据驱动IC内部水平上对称。也就是说,使用通道的设置在其中多个通道被分成有效通道和虚拟通道的数据驱动IC内部水平上对称。也就是说,当在一个数据驱动IC内部将第一个通道设置为虚拟通道时,将最后的通道也设置为虚拟通道。
因此,在等离子显示板1100的第一屏幕区域(即,区域A 1101)中的第一数据驱动IC的虚拟通道的总数优选的是与在第二屏幕区域(即,区域B 1102)中的第二数据驱动IC的虚拟通道的总数相同。
如上所述,设置在等离子显示板1100的第一屏幕区域和第二屏幕区域(即,区域A 1101和区域B 1102)中的数据驱动IC的数目至少为四。
而且,自等离子显示板1100的屏幕区域的第一屏幕区域(即,区域A 1101)的一侧开始的第m个第一数据驱动IC的通道数目与自第一屏幕区域的另一侧开始的第m个第一数据驱动IC的通道数目和自匹配第一屏幕区域的一侧开始的第二屏幕区域中的一侧的第m个第二数据驱动IC的通道数目相同。
作为一个例子,在图11中,包括在接收自第一数据对准单元1104的对准数据并将该数据提供给区域A 1101的地址单元(即,第一地址电极组群)的第一数据驱动IC的第一数据驱动IC A中的通道数目与包括在相同区域(即,区域A 1101)的第一数据驱动IC的数据驱动ICF中的通道数目相同。该通道数目也与包括在接收自第二数据对准单元1105的对准数据并将该数据提供给第二屏幕区域(即,区域B 1102)的地址电极(即,第二地址电极组群)的第二数据驱动IC的数据驱动IC A中的通道数目相同。
而且,多个第一数据驱动IC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多个第二数据驱动IC中的一个或多个分别具有一个或多个虚拟通道。
而且,包括一个或多个虚拟通道并位于自第一屏幕区域的一侧开始的第m个位置处的第一数据驱动IC中一个的虚拟通道数目与包括一个或多个虚拟通道并位于自第一屏幕区域的另一侧开始的第m个位置处的另一个第一数据驱动IC的虚拟通道数目相同,也与包括一个或多个虚拟通道并位于自在与第一屏幕区域的一侧匹配的第二屏幕区域中的一侧开始的第m位置处的第二数据驱动IC中一个的虚拟通道数目相同。
例如,如果在区域A 1101的两个端部处的四个第一数据驱动IC(每一端均有两个)的每一个之中包括10个虚拟通道,其这是被设置在等离子显示板1100的第一屏幕区域(即,区域A 1101)中,则10个虚拟通道可包括在四个第二数据驱动IC的每一个中,其中四个第二数据驱动IC都设置在区域B 1102的两端部(在每一端的两个)处的等离子显示板1100的第二屏幕区域(即,区域B 1102)中。
包括一个或多个虚拟通道并位于自第一屏幕区域的一侧开始的第m个位置处的第一数据驱动IC中一个的虚拟通道设置可与包括一个或多个虚拟通道并位于在自第一屏幕区域的另一侧开始的第m个位置处的第一数据驱动IC中一个的虚拟通道设置相同,且也与包括一个或多个虚拟通道并位于自与第一屏幕区域侧匹配的第二屏幕区域中一侧开始的第m个位置处的第二数据驱动IC中一个的虚拟通道设置相同。
例如,如果在设置在等离子显示板1100的第一屏幕区域(即,区域A 1101)中、在区域A 1101的两个端部(在每一端的两个)处的四个第一数据驱动IC中以预定图案设置虚拟通道,则以与在设置于等离子显示板1100的第二屏幕区域(即,区域B 1102)中、在区域B 1102的两个端部(在每一端的两个)处的四个第二数据驱动IC中的区域A的两个端部(在每一端的两个)处的四个第二数据驱动IC内部的虚拟通道的图案相同的图案来设置虚拟通道。
如上所述,虚拟通道的设置可以在其每一个都具有一个或多个虚拟通道的数据驱动IC内部对称。例如,如果在一个数据驱动IC具有总共十个通道的情况下,在一侧端部的数据驱动IC的十通道中的两个为虚拟通道,则在数据驱动IC另一侧端部的两个通道也为虚拟通道。在一个数据驱动IC内部的虚拟通道的设置可水平上对称。
更优选地,在等离子显示板1100的第一屏幕区域(即,区域A1101)中的虚拟通道的设置为水平上对称。在第二屏幕区域(即,区域B 1102)中的虚拟通道的设置也为水平上对称。在第一屏幕区域(即,区域A 1101)中的虚拟通道的设置和在第二屏幕区域(即,区域B 1102)中的虚拟通道的设置可在分开第一屏幕区域(即,区域A 1101)和第二屏幕区域(即,区域B 1102)的边界(或中心区域)附近对称。
而且,所有虚拟通道可包括在位于第一屏幕区域(即,区域A 1101)的一侧端部处的第一数据驱动IC和位于第一屏幕区域(即,区域A1101)的另一侧端部处的另一个数据驱动IC中的一个中。而且,所有虚拟通道都包括在位于第二屏幕区域(即,区域B 1102)的一侧端部处的第二数据驱动IC和位于第二屏幕区域(即,区域B 1102)的另一侧端部处的第二数据驱动IC中的一个中。
作为例子,在图11中,假设包括连接至等离子显示板1100的第一屏幕区域(即,区域A 1101)的地址电极(即,第一地址电极组群)的通道的第一数据驱动IC的虚拟通道总数为100,则可包括总共100的虚拟通道。也就是说,50个虚拟通道被包括在区域A 1101的一侧端部处的数据驱动IC A中,和50个虚拟通道可被包括在区域A 1101的另一侧端部处的数据驱动IC F中。而且,假设包括连接至等离子显示板1100的第二屏幕区域(即,区域B 1102)的地址电极(即,第二地址电极组群)的通道的第二数据驱动IC的虚拟通道总数为100,则可包括总共为100的虚拟通道。也就是说,50个虚拟通道可被包括在区域B 1102的一侧端部处的第二数据驱动IC的数据驱动IC A中,和50个虚拟通道可被包括在区域B 1102的另一侧端部处的第二数据驱动IC的数据驱动IC F中。
根据本发明典型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可包括将数据施加到多个第一数据驱动IC,再排列数据以使自多个第二数据驱动IC施加到第二地址电极组群的第二区域数据匹配自第一数据驱动IC施加到第一地址电极组群的第一区域数据,并将再排列的数据施加到多个第二数据驱动IC。
现在将更加详细地描述数据的再排列。再排列数据包括将第一区域数据反向为分别对应于多个第一数据驱动IC的数据,并将之前被反向为分别与用于每个第一数据驱动IC的多个第一数据驱动IC相对应的数据的第一区域数据反向。
在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中,将参考如12a至12c描述数据反向。
图12a至12c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控制和驱动一系列数据信号以匹配图1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中的数据信号的图。其它的实施例和结构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图12a示出在控制该系列数据信号之前的数据提供路径。也就是说,在以被分成两个区域(即,第一屏幕区域1201和第二屏幕区域1202)的状态下驱动一个等离子显示板1200的设置中,用于将数据信号提供给区域1201的数据驱动IC可设置为三个数据驱动IC A,B和C 1206,用于将数据信号提供给区域1202的数据驱动IC可设置为三个数据驱动IC A,B和C 1207,且该数据驱动IC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六个通道。在这种设置中,第一数据对准单元1204和第二数据对准单元1205的数据提供方向相互反向。在该设置中,施加到数据驱动IC A,B和C 1206的数据信号和施加到数据驱动IC A,B和C 1207的数据信号相互反向。此时,数据驱动IC A 1206的使用通道的结构对称于(即,相同于)数据驱动IC C 1206、数据驱动IC A 1207和数据驱动IC C 1207的使用通道的结构。更具体地,在数据驱动IC A 1206中,总共六个通道的第一个通道和第六个通道设置为虚拟通道,和在其中心部分的第二通道至第五通道设置为有效通道。而且,数据驱动IC C 1206、数据驱动IC A1207和数据驱动IC C 1207具有与数据驱动IC A 1206的通道相同的设置。
在图12b中,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可包括将第一区域数据反向为分别对应于多个第一数据驱动IC的数据。
例如,为了匹配在图12a中的反向数据,被提供给从第二数据对准单元1205接收数据信号的数据驱动IC A,B和C 1207的数据序列被反向。也就是说,在图12a中,将施加到数据驱动IC C的数据信号和将施加到数据驱动IC A的信号互相交换,但是将施加到B数据驱动IC的数据信号保持原样。
图12c示出了每一个数据驱动IC将第一区域数据反向的例子,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数据之前已被反向为与分别与在图12b中的多个第一数据驱动IC相对应的数据。
在图12c中,在每个数据驱动IC内部改变对于图12b中的每个数据驱动IC已经交换的该数据序列。例如,在图12b中,提供给数据驱动IC A 1207的数据序列为4,3,2和1。该数据序列与数据驱动IC A1206的序列反向。因此,将提供给在图12b中的数据驱动IC A 1207的数据序列反向为具有如图12c中示出的序列1,2,3和4。
结果,即使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线的总数和包括在所有数据驱动IC中的通道总数相互不同,但是自第一数据对准单元1204提供的数据信号和自第二数据对准单元1205提供的数据信号可通过数据修正处理来匹配。与先前的和/或不利的设置相比,这能够简化数据处理步骤。
如上所述,如果控制数据序列,则可以以相同的顺序从等离子显示板的一侧施加提供给第一数据驱动IC的数据和提供给第二数据驱动IC的数据。
现在将参考图13描述实例,在图13中,将该方法应用到在具有放电单元(即,5760个地址电极线)的等离子显示板1920和每个具有256个通道的数据驱动IC之间的电性连接。更具体地,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电性连接具有5760个地址电极线的等离子显示板和其每一个具有256个通道的数据驱动IC的方法图。其它的实施例和结构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在图13中,将一个等离子显示板1300分成两个区域(即,第一屏幕区域1301和第二屏幕区域1302)。将23个数据驱动IC贴附到两个区域1301和1302的每一个上。将数据信号施加到对应于区域1301和1302中每一个的地址电极。而且,用于将数据信号施加到对应于区域1301的地址电极的数据驱动IC提供有自第一数据对准单元1304的对准数据。用于将数据信号施加到区域1302的数据驱动IC提供有自第二数据对准单元1305的对准数据。用于将数据信号施加到与区域1301对应的地址电极的该数据驱动IC的数据驱动IC A(即,自等离子显示板1300的一侧开始的第一数据驱动IC)和数据驱动IC W(即,自等离子显示板1300的另一侧开始的第一数据驱动IC)具有相同的虚拟通道设置。在该例子中,将64个通道设置为虚拟通道。因此,用于将数据信号施加到区域1301的数据驱动IC的所有通道的使用通道数目为(256×23)-(64×2)=5760。
而且,用于将数据信号施加到区域1301的数据驱动IC的数据驱动IC A具有自区域1302的一侧端部开始的、与数据驱动IC中的第一个(即,数据驱动IC A)相同的虚拟通道设置,该数据驱动IC中的第一个将数据信号提供给与等离子显示板1300的屏幕区域的第二屏幕区域(即,区域1302)相对应的地址电极,并且该数据驱动IC A还具有与自区域1302的另一侧端部开始的第一个数据驱动IC(即,数据驱动IC W)相同的虚拟通道设置。
也就是说,图13示出了其中数据驱动IC的数目为4和其中通道被分成有效通道和虚拟通道的例子。
在这种例子中,以下参考图14描述用于将数据信号提供给与区域1301对应的地址电极的数据驱动IC A和数据驱动IC W以及用于将数据信号提供给与区域1302相对应的地址电极的数据驱动IC A和数据驱动IC W的详细结构。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在图13的设置中,其中通道分成为有效通道和虚拟通道的数据驱动IC中一个的结构图。其它的实施例和结构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在图14中,在其中将通道分成为有效通道和虚拟通道的数据驱动IC中,其中数据驱动IC如用于将数据信号施加到与区域1301对应的地址电极的数据驱动IC A和数据驱动IC W,和用于将数据信号提供给与图13中的区域1302相对应的地址电极的数据驱动IC A和数据驱动IC W,将从第一个至第256个通道的总共256个通道的第一至第32个设置为虚拟通道,和将第225个至第256个通道也设置为虚拟通道。也就是说,总共64个通道(即,右边32个通道和左边32个通道)设置为虚拟通道。因此,在数据驱动IC的中心部分中的第33个至第224个通道设置为使用通道。
图13和14涉及到已经公开的其中将通道分为有效通道和虚拟通道的数据驱动IC数目为4的例子。然而,数据驱动IC的数目可设置为5或更多。以下参考图15说明这种情况。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将具有5760个地址电极线的等离子显示板和其每一个具有256个通道的数据驱动IC电性连接的方法图。其它的实施例和结构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在图15中,与图13的例子不同,自等离子显示板1500的区域1501的一侧、将数据信号提供给与区域1501对应的地址电极的数据驱动IC中的第一个(即,数据驱动IC A)和自等离子显示板1500的区域1501中的另一侧、将数据信号提供给与区域1501对应的地址电极的数据驱动IC中的第一个(即,数据驱动IC W)具有相同的虚拟通道设置。而且,自区域1501的一侧、将数据信号提供给与区域1501对应的地址电极的数据驱动IC中的第二个(即,数据驱动IC B)和自区域1501的另一侧、将数据信号提供给与区域1501对应的地址电极的数据驱动IC中的第二个(即,数据驱动IC V)具有相同的虚拟通道设置。以这种方式,数据驱动IC C和U,D和T,E和S,F和R,G和Q,和H和P分别具有相同的虚拟通道设置。而且,将每八个通道设置为虚拟通道。因此,用于将数据信号提供给与区域1501对应的地址电极的数据驱动IC的所有通道的使用通道数目为(256×23)-(8×16)=5760。如上所述,其中将通道划分为有效通道和虚拟通道的数据驱动IC数目上为多个,并且在多个数据驱动IC内部的使用通道数目可以是相同的。与图13的典型实施例相比,该方法允许更稳定的驱动,这是由于将加到一个数据驱动IC的负载值分成总共八个数据驱动IC。
图15的例子基本与图13的实施例相同,除了具有有效通道和虚拟通道的数据驱动IC的数目和在这些数据驱动IC中的有效通道和虚拟通道的数目之外。因此,为了简化说明将省略进一步的描述。
在这种情况下,以下将参考图1 6描述用于将数据信号提供给与区域1501相对应的地址电极的数据驱动IC A,B,C,D,E,F,G和H和数据驱动IC P,Q,R,S,T,U,V和W以及用于将数据信号提供给与区域1502相对应的地址电极的数据驱动IC A,B,C,D,E,F,G和H以及数据驱动ICP,Q,R,S,T,U,V和W的详细结构。
图1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在图15的设置中,其中将通道分成为有效通道和虚拟通道的数据驱动IC的结构。其它的实施例和结构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参考图16,在其中将通道分成为有效通道和虚拟通道的数据驱动IC中,比如为用于将数据信号提供给与区域1501相对应的地址电极的数据驱动IC A,B,C,D,E,F,G和H和数据驱动IC P,Q,R,S,T,U,V和W,以及用于将数据信号提供给与区域1502相对应的地址电极的数据驱动IC A,B,C,D,E,F,G和H和数据驱动IC P,Q,R,S,T,U,V和W,从第一个通道至第256个通道范围内的总共256个通道的第一至第四个被设置为虚拟通道,第253个至第256个通道被设置为虚拟通道。也就是说,总共八个通道(右边四个和左边四个)被设置为虚拟通道。因此,在数据驱动IC的中心部分中的第五至第252个通道被设置为有效通道。
图13至16示出存在其中通道不分成有效通道和虚拟通道的数据驱动IC的例子。与此不同,如下面将参考图17描述的,可以在所有的多个数据驱动IC中将通道分成有效通道和虚拟通道。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将具有5760个地址电极线的等离子显示板和每一个都具有256个通道的数据驱动IC电性连接的图。其它的实施例和结构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在图17中,在所有数据驱动IC中,将通道分成为有效通道和虚拟通道,这与图13和15中的例子不同。例如,自等离子显示板1700的区域1701的一侧端部开始的并将数据信号提供给与区域1701相对应的地址电极的数据驱动IC中的第一个(即,数据驱动IC A),以及自等离子显示板1700的区域1701的另一侧端部开始的第一个数据驱动IC(即,数据驱动IC W),都具有相同的虚拟通道设置。自区域1701的一侧端部开始的并将数据信号提供给与区域1701相对应的地址电极的数据驱动IC中的第二个(即,数据驱动IC B),以及自区域1701的另一侧端部开始的第二数据驱动IC(即,数据驱动IC V),都具有相同的虚拟通道设置。以这种方式,数据驱动IC C和U,D和T,E和S,F和R,G和Q,和H和P分别具有相同的结构,在数据驱动IC C和U,D和T,E和S,F和R,G和Q,和H和P中的每一个中,六个通道被设置为虚拟通道。而且,数据驱动IC I和O,J和N,和K和M分别具有相同的虚拟通道设置,并且在数据驱动IC I和O,J和N,和K和M的每一个中,四个通道被设置为虚拟通道。而且,在数据驱动ICL中,八个通道被设置为虚拟通道。
因此,用于将数据信号提供给与区域1701对应的地址电极的数据驱动IC的所有通道的有效通道数目为(256×23)-{(6×16)+(4×6)+(8×1)}=5760。如上所述,在所有数据驱动IC中,可将通道分成为有效通道和虚拟通道。与图15的例子相比,这可允许更稳定的驱动,这是由于加到一个数据驱动IC的负载值可均匀地分布在23个数据驱动IC之间。
下面参考图18a至18c详细描述数据驱动IC的结构。更具体地,图18a至18c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的图17的设置中,其中将通道分成有效通道和虚拟通道的数据驱动IC的结构图。其它的实施例和结构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参考图18a,在其中六个通道分类为虚拟通道的数据驱动IC中,其中数据驱动IC例如为用于将数据信号提供给与区域1701相对应的地址电极的数据驱动IC A,B,C,D,E,F,G和H和数据驱动ICP,Q,R,S,T,U,V和W以及用于将数据信号提供给与区域1702相对应的地址电极的数据区域IC A,B,C,D,E,F,G和H和数据驱动ICP,Q,R,S,T,U,V和W,从第一通道至第256个通道范围内的256个通道中的第一至第三个设置为虚拟通道,和将第254至第256个通道设置为虚拟通道。也就是说,将六个通道(在右边的三个和在左边的三个)设置为虚拟通道。因此,将在数据驱动IC的中心部分的第四至第253个通道设置为有效通道。
参考图18b,在其中四个通道分类为虚拟通道的数据驱动IC中,其中数据驱动IC例如是用于将数据信号提供给与区域1701相对应的地址电极的数据驱动IC I,J和K和数据驱动IC M,N和O以及用于将数据信号提供给与区域1702相对应的地址电极的数据驱动IC I,J和K和数据驱动IC M,N和O,将从第一个通道至第256个通道范围内的256个通道的第一和第二个设置为虚拟通道。也就是说,将四个通道(在左边的两个和在右边的两个)设置为虚拟通道。因此,将在数据驱动IC的中心部分中的第三个至第254个通道设置为有效通道。
参考图18c,在其中八个通道被分类为虚拟通道的数据驱动IC中,其中数据驱动IC例如是用于将数据信号提供给与区域1701相对应的地址电极的数据驱动IC L和用于将数据信号提供给区域1702的数据驱动IC L,将在从第一个通道至第256个通道范围内的256个通道的第一至第四个设置为虚拟通道,并也将第253至第256个通道设置为虚拟通道。也就是说,将八个通道(在左边的四个和在右边的四个)设置为虚拟通道。因此,将在数据驱动IC的中心部分中的第五至第252个通道设置为有效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详细公开了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应用了双扫描方法且其中以被分成两个区域的状态扫描用作显示表面的等离子显示板。当等离子显示板的尺寸相对大时,该方法更有效。
虽然已经参考等离子显示板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也可将本发明应用于平板显示器如液晶显示器(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场发光显示器(FED)。
例如,在LCD中,用于显示图像的多个像素可形成于与等离子显示板中相似的LCD中。该LCD包括用于将图像数据提供给这些像素和驱动单元的电极。而且,随着尺寸的增长,在图像数据中产生噪声、扫描时间等方面,LCD在通过一个扫描步骤扫描所有像素中是便利的。
双扫描方法可因此应用于LCD,其中将显示区域分成为两个区域,且分成的区域分别被扫描。结果,在上述的双扫描方法中,将虚拟通道和有效通道相互分开。因此,实施例不限于等离子显示板,而是可应用于其它的平板显示器如LCD。
现在将描述各种特征和实施例。这些特征和/或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仅仅是示意性的,同时其它特征和/或实施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将等离子显示装置提供为包括含有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屏幕区域相对应并相互匹配的第一和第二地址电极组群的等离子显示板。提供包括连接至第一地址电极组群的通道的第一数据驱动IC。也提供包括连接至第二地址电极组群的通道的第二数据驱动IC。自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一侧开始的第一数据驱动IC中的第n个通道为虚拟通道,自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二侧开始的第n个通道为虚拟通道,和自与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一侧相匹配的第二屏幕区域的第一侧开始的第二数据驱动IC中的第n个通道也为虚拟通道。
虚拟通道为不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地址电极组群或不向其提供数据的通道。除了虚拟通道之外的通道为向其提供数据的有效通道。
第一数据驱动IC的数目和第二数据驱动IC的数目可相互一致。
自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一侧开始的第m个第一数据驱动IC的通道数目与自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二侧开始的第m个第一数据驱动IC的通道数目和自与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一侧相匹配的第二屏幕区域的第一侧开始的第m个第二数据驱动IC的通道数目相同。
第一数据驱动IC和第二数据驱动IC数目上为多个。
第一数据驱动IC的通道数目和第二数据驱动IC的通道数目相互一致。
第一数据驱动IC的一个或多个和第二数据驱动IC的一个或多个可每一个都包括一个或多个虚拟通道。
虚拟通道可具有在数据驱动IC内部水平对称的设置。
自具有一个或多个虚拟通道的第一屏幕区域的第m个第一数据驱动IC的虚拟通道数目可与自具有一个或多个虚拟通道的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二侧开始的第m个第一数据驱动IC的虚拟通道数目相同,和自与具有一个或多个虚拟通道的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一侧相匹配的第二屏幕区域的第一侧开始的第m个数据驱动IC的虚拟通道数目。
自具有一个或多个虚拟通道的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一侧开始的第m个第一数据驱动IC的虚拟通道设置可与自具有一个或多个虚拟通道的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二侧开始的第m个第一数据驱动IC的虚拟通道设置相同,和自与具有一个或多个虚拟通道的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一侧相匹配的第二屏幕区域的第一侧开始的第m个第二数据驱动IC的虚拟通道设置。
每个第一数据驱动IC和每个第二数据驱动IC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虚拟通道。
至少一个第一数据驱动IC的所有通道和至少一个第二数据驱动IC的所有通道可为将向其提供数据的有效通道。
位于在第一屏幕区域中的第一侧端部的第一数据驱动IC和位于在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二侧端部的另一个第一数据驱动IC中的一个可包括所有的虚拟通道。位于第二屏幕区域的第一侧端部的第二数据驱动IC和位于第二屏幕区域的第二侧端部的另一个第二数据驱动IC中的一个可包括所有虚拟通道。
在第一屏幕区域中的第一数据驱动IC的虚拟通道的总数与在第二屏幕区域中的第二数据驱动IC的虚拟通道总数相同。
在第一屏幕区域中的虚拟通道的设置可水平上对称。在第二屏幕区域中的虚拟通道的设置可水平上对称。在第一屏幕区域中的虚拟通道设置和在第二屏幕区域中的虚拟通道设置可在第一屏幕区域和第二屏幕区域之间的边界附近相互对称。
第一数据驱动IC和第二数据驱动IC的每一个数量上可为四个或更多。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驱动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方法。这可包括将数据施加到第一数据驱动IC并再排列数据以使自第二数据驱动IC施加到第二地址电极组群的第二区域数据匹配于自第一数据驱动IC施加到第一地址电极组群的第一区域数据。可将该再排列的数据施加到第二数据驱动IC。
再排列数据可包括将第一区域数据反向为对应于第一数据驱动IC的数据;和对于每个第一数据驱动IC,把反向为与第一数据驱动IC相对应的第一区域数据反向。
可以以相同的序列自等离子显示板的第一侧来施加被施加到第一数据驱动IC的数据和被施加到第二数据驱动IC的数据。
前述的实施例和益处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构成为限制本发明。本发明可以容易地应用于其它类型的装置。本发明的描述意为说明性的,但是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很多变化、修改和改变将显而易见,并不认为这种改变超出了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这种修改意为包括在以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Claims (31)
1.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包括:
等离子显示板,具有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屏幕区域相对应的第一和第二地址电极组群;
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其每一个都包括连接至第一地址电极组群的通道,该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数据驱动IC和第二数据驱动IC;和
第二多个数据驱动IC,其每一个都包括连接至第二地址电极组群的通道,该第二多个数据驱动IC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数据驱动IC;
其中自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一侧开始的第一数据驱动IC中的第n个通道包括虚拟通道,自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二侧开始的第二数据驱动IC中的第n个通道包括虚拟通道,和自第二屏幕区域的第一侧开始的第三数据驱动IC中的第n个通道包括虚拟通道,其中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一侧和第二屏幕区域的第一侧对应于等离子显示板的相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虚拟通道为不连接至第一地址电极组群或第二地址电极组群的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虚拟通道为在等离子显示装置操作期间不提供有数据的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除了虚拟通道以外的通道为向其提供数据的有效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的数目等于第二多个数据驱动IC的数目。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自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一侧开始的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中的第m个的通道数目等于自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二侧开始的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中的第m个的通道数目,且等于自第二屏幕区域的第一侧开始的第二多个数据驱动IC中的第m个的通道数目。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与第一数据驱动IC相关联的通道数目等于与第二数据驱动IC相关联的通道数目。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的虚拟通道沿着等离子显示板的一侧对称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第二多个数据驱动IC的虚拟通道沿着等离子显示板的另一侧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自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一侧开始的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中的第m个的虚拟通道数目等于自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二侧开始的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中的第m个的虚拟通道数目,也等于自第二屏幕区域的第一侧开始的第二多个数据驱动IC中的第m个的虚拟通道数目。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自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一侧开始的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中的第m个的虚拟通道设置与自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二侧开始的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中的第m个的虚拟通道的设置相同,并与自第二屏幕区域的第一侧开始的第二多个数据驱动IC中的第m个的虚拟通道设置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8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每一个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和每一个第二多个数据驱动IC包括至少一个虚拟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中至少一个的所有通道和第二多个数据驱动IC中至少一个的所有通道为向其提供数据的有效通道。
14.根据权利要求8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
位于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一侧附近的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中的一个和位于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二侧附近的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中的另一个包括第一屏幕区域的所有虚拟通道;和
位于第二屏幕区域的第一侧附近的第二多个数据驱动IC中的一个和位于第二屏幕区域的第二侧附近的第二多个数据驱动IC中的另一个包括第二屏幕区域的所有虚拟通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与第一屏幕区域相关联的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的虚拟通道总数等于与第二屏幕区域相关联的第二多个数据驱动IC的虚拟通道总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在第一屏幕区域中的虚拟通道设置为水平上对称,在第二屏幕区域中的虚拟通道设置为水平上对称,和在第一屏幕区域中的虚拟通道设置和在第二屏幕区域中的虚拟通道设置在第一屏幕区域和第二屏幕区域之间的边界附近相互对称。
17.根据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包括至少四个数据驱动IC和第二多个数据驱动IC包括至少四个数据驱动IC。
18.根据权利要求1的等离子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一数据对准单元,将数据提供给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和
第二数据对准单元,将数据提供给第二多个数据驱动IC。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
第一数据对准单元,将数据施加给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
第二数据对准单元,再排列数据以使得自第二多个数据驱动IC施加至第二地址电极组群的第二区域数据匹配于自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施加至第一地址电极组群的第一区域数据,和第二数据对准单元,将该再排列数据施加到第二多个数据驱动IC。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第二数据对准单元再排列数据,其通过:
将第一区域数据反向为对应于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的数据;和
将反向为对应于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的数据的第一区域数据反向。
21.根据权利要求19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其中以与被施加到第二多个数据驱动IC相同的序列来施加被施加到第一多个数据驱动IC的数据。
22.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板,具有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和第四侧,该显示板包括与第一屏幕区域对应的第一地址电极和与第二屏幕区域对应的第二地址电极;
第一多个数据驱动器,提供于板的第一侧附近,且其每一个都包括与第一地址电极组群相关联的通道,
第二多个数据驱动器,提供于板的第三侧附近,且其每一个都包括与第二地址电极组群相关联的通道,
其中第一多个数据驱动器的第n个通道包括虚拟通道,和第一多个数据驱动器的第(N-n)个通道包括虚拟通道,和虚拟通道沿着板的第一侧对称设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显示装置,其中第二多个数据驱动器的第n个通道包括虚拟通道,和第一地址电极组群的虚拟通道关于在显示板中心区域附近的第二地址电极组群的虚拟通道对称设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2的显示装置,其中虚拟通道包括未提供数据的通道,或者是作为未提供数据的通道。
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显示装置,其中除了虚拟通道之外的通道为向其提供数据的有效通道。
26.根据权利要求21的显示装置,其中自显示板第四侧开始的第一多个数据驱动器中的第m个的通道数目等于自显示板第二侧开始的第一多个数据驱动器中的第m个的通道数目,并等于自显示板第四侧开始的第二多个数据驱动器中的第m个的通道数目。
27.根据权利要求21的显示装置,其中自显示板第四侧开始的第一多个数据驱动器中的第m个的虚拟通道数目等于自显示板第二侧开始的第一多个数据驱动器中的第m个的虚拟通道数目,并等于自显示板第四侧开始的第二多个数据驱动器中的第m个的虚拟通道数目。
28.根据权利要求21的显示装置,其中自显示板第四侧开始的第一多个数据驱动器中的第m个的虚拟通道设置与自显示板第二侧开始的第一多个数据驱动器中的第m个的虚拟通道设置相同,并与自显示板第四侧开始的第二多个数据驱动器中的第m个的虚拟通道设置相同。
29.根据权利要求22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显示板的第一屏幕区域中的第一多个数据驱动器的虚拟通道总数等于在显示板的第二屏幕区域中的第二多个数据驱动器的虚拟通道总数。
30.根据权利要求29的显示装置,其中在第一屏幕区域中的虚拟通道设置为水平上对称,在第二屏幕区域中的虚拟通道设置为水平上对称,和在第一屏幕区域中的虚拟通道设置和在第二屏幕区域中的虚拟通道设置在第一屏幕区域和第二屏幕区域之间的边界附近相互对称。
31.根据权利要求30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第一数据对准单元,以将数据提供给第一多个数据驱动器;和
第二数据对准单元,以将数据提供给第二多个数据驱动器,其中第二数据对准单元再排列数据,以使得自第二多个数据驱动器施加至第二地址电极组群的第二区域数据匹配于自第一多个数据驱动器施加至第一地址电极组群的第一区域数据,和第二数据对准组群,将再排列的数据施加到第二多个数据驱动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50028735 | 2005-04-06 | ||
KR1020050028735A KR100667111B1 (ko) | 2005-04-06 | 2005-04-06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45222A true CN1845222A (zh) | 2006-10-11 |
CN100470620C CN100470620C (zh) | 2009-03-18 |
Family
ID=36687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0428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0620C (zh) | 2005-04-06 | 2006-02-13 |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768476B2 (zh) |
EP (1) | EP1710778B1 (zh) |
JP (1) | JP2006293357A (zh) |
KR (1) | KR100667111B1 (zh) |
CN (1) | CN100470620C (zh) |
TW (1) | TWI33412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10811A (zh) * | 2019-11-29 | 2020-03-24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源极驱动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793064B1 (ko) * | 2006-12-14 | 2008-01-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2556917B1 (ko) * | 2018-03-09 | 2023-07-1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
WO2021251613A1 (ko) | 2020-06-12 | 2021-12-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201841A (ja) | 1994-11-24 | 1996-08-09 | Toshiba Electron Eng Corp |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検査方法 |
KR100266429B1 (ko) * | 1997-12-24 | 2000-09-15 | 전주범 | 피디피텔레비전의 데이터처리장치 |
JP3640527B2 (ja) * | 1998-05-19 | 2005-04-2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JP4843139B2 (ja) * | 1998-06-30 | 2011-12-21 | 株式会社大宇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システムのアドレス電極駆動回路 |
TW425536B (en) * | 1998-11-19 | 2001-03-11 | Acer Display Tech Inc | The common driving circuit of the scan electrode in plasma display panel |
JP3606804B2 (ja) * | 2000-12-08 | 2005-01-05 | 富士通日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
US6624587B2 (en) * | 2001-05-23 | 2003-09-2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iving plasma display panel |
TWI290329B (en) * | 2001-10-30 | 2007-11-21 | Hitachi Ltd | Plasma display device, luminescent device and image and information display system using the same |
TWI292836B (zh) * | 2001-10-31 | 2008-01-21 |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 |
KR20030080146A (ko) | 2002-04-04 | 2003-10-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패시브 매트릭스 구조를 갖는 유기 el 디스플레이장치의 스캔 방법 |
KR100954629B1 (ko) * | 2002-11-29 | 2010-04-27 |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
JP4100299B2 (ja) | 2003-08-29 | 2008-06-11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駆動装置、駆動方法及び表示パネル駆動システム |
KR100515360B1 (ko) | 2003-09-02 | 2005-09-1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플라즈마 표시 패널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
-
2005
- 2005-04-06 KR KR1020050028735A patent/KR100667111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
- 2006-02-08 US US11/349,247 patent/US776847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2-09 TW TW095104346A patent/TWI334125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2-13 CN CNB2006100042870A patent/CN10047062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2-13 EP EP06250766.0A patent/EP171077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4-05 JP JP2006104607A patent/JP2006293357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10811A (zh) * | 2019-11-29 | 2020-03-24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源极驱动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710778A1 (en) | 2006-10-11 |
US7768476B2 (en) | 2010-08-03 |
JP2006293357A (ja) | 2006-10-26 |
EP1710778B1 (en) | 2013-07-24 |
CN100470620C (zh) | 2009-03-18 |
KR100667111B1 (ko) | 2007-01-12 |
TWI334125B (en) | 2010-12-01 |
TW200638315A (en) | 2006-11-01 |
US20060227071A1 (en) | 2006-10-12 |
KR20060106227A (ko) | 2006-10-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14453C (zh) | 安装驱动器ic的组件 | |
CN1165938C (zh) | 气体放电板 | |
CN1804981A (zh) | 显示器 | |
CN1333907A (zh) | 高分辨率高亮度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 | |
CN1491409A (zh) |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797525A (zh) |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828705A (zh) |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604163A (zh) | 显示装置 | |
CN1741109A (zh) | 信号分离电路、使用其的发光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
CN1349242A (zh) | 等离子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装置 | |
CN1750068A (zh) |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787051A (zh) | 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 |
CN1845222A (zh) |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822288A (zh) | 等离子显示面板 | |
CN1606120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 |
CN1664889A (zh) | 时分显示板驱动方法和设备 | |
CN1434975A (zh) | 能以高精细和高亮度进行图像显示的ac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
CN1746949A (zh) | 图像显示单元及驱动该图像显示单元的方法 | |
CN1581409A (zh) | 等离子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和装置 | |
CN1941040A (zh) |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897083A (zh) | 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 |
CN1658253A (zh) |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设备 | |
CN1797511A (zh) |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和驱动电路及等离子体显示装置 | |
CN1722201A (zh) | 显示模块、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设备 | |
CN1830014A (zh) |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8 Termination date: 2014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