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2100A - 便携式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42100A CN1842100A CNA2006100653889A CN200610065388A CN1842100A CN 1842100 A CN1842100 A CN 1842100A CN A2006100653889 A CNA2006100653889 A CN A2006100653889A CN 200610065388 A CN200610065388 A CN 200610065388A CN 1842100 A CN1842100 A CN 18421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part
- housing
- shell
- sub
- c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6—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more than one display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便携式设备,该便携式设备在通常情况下可只使用一个显示部,并可根据需要打开副显示部进行观看,在此基础上还是小型轻量化的,而且不会损害操作性及使用性,为此,该便携式设备由第1壳体和第2壳体构成,在这些第1壳体与第2壳体的任何一方的壳体的一个面上,设有显示文字和图像等信息的显示部,在设置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上,可开闭地设置具有副显示部的副壳体,形成有:该副壳体处于所述显示部背面一侧并与所述显示部叠合的副闭合状态;以及所述副壳体的副显示部与所述显示部并排的副打开状态,并且构成为:当处于所述副闭合状态时,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所述信息;当处于所述副打开状态时,在所述显示部和所述副显示部上显示所述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可扩大显示部的显示区域的基础上,能提高操作性及使用性的便携式设备。
背景技术
在作为便携式设备中的一种的便携式电话机中,具有第1壳体(筐体)和第2壳体,该第1壳体作为送话部,在其上面设置有键盘部和话筒部等;该第2壳体作为接听部,在其上面设有显示部和扬声器部等,通过铰链装置将这第1壳体与第2壳体相互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在市场上已经出现对折式的便携式电话机。在这种对折式的便携式电话机中,第2壳体通过铰链装置可转动地连接在第1壳体的上面后部,使第2壳体与第1壳体上面的送话部叠合并紧贴在一起,这样可将送话部盖住,同时,解除这种叠合状态(闭合状态),可将该送话部露出。换句话说,通常,由于在第1壳体与第2壳体叠合的闭合状态下盖住送话部,所以,在将送话部露出时,例如,用一只手握住第1壳体,用另一只手握住第2壳体,将该第2壳体相对于第1壳体转动,以使送话部露出(使第2壳体的下面从送话部离开),从而,形成使送话部露出的打开状态,并可使用便携式电话机。
近年来,作为便携式电话机,市场上出现除了具有通话功能之外还具有利用因特网等通信线路的功能、游戏功能、电视功能等多种多样功能的便携式电话机。这种便携式电话机,设置在第2壳体上的显示部的画面尺寸,出现了不能充分地显示文字或图像等信息的情况。因此,人们尝试着将这种显示部的画面尺寸尽可能地做大,但是,即使在第2壳体的一方的整个面上设置显示部,画面尺寸也会受到限制,也会出现不能充分地显示文字或图像等信息的情况。因此,人们提出了设置多个例如两个液晶显示部的便携式电话机的方案。作为其公知文献,已知的是日本特开2001-175609号公开特许公报所记载的便携式电话机。
该专利文献1记载的便携式电话机,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处于两个液晶显示部的任何一个都不露出的状态。换句话说,设置在第2壳体上的第1液晶显示部通过盖体处于关闭的状态,在该盖体的背面设置有第2液晶显示部。因而,在要观看第1液晶显示部时,必须要打开设置有覆盖其表面的第2液晶显示部的盖体,由于增加了打开该盖体即第2液晶显示部的动作,所以存在所谓变得麻烦的问题。不仅这样,还导致便携式电话机大型化并且重量增加,结果出现了要牺牲所谓小型且轻量的便携式电话机的必要的特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提供这样一种便携式设备,即在通常情况下可只使用一个显示部,并可根据需要打开副的显示部进行观看,在此基础上还是小型轻量化,而且不会损害操作性及使用性。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由第1壳体和第2壳体构成,在这些第1壳体与第2壳体任何一方的壳体的一个面上,设有显示文字和图像等信息的显示部,其特征是,在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上,可开闭地设置有具有副显示部的副壳体,形成有:该副壳体处于所述显示部背面侧并与所述显示部叠合的副闭合状态;以及所述副壳体的副显示部与所述显示部并排的副打开状态,并且构成为:当处于所述副闭合状态时,可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所述信息;当为所述副打开状态时,在所述显示部和所述副显示部上显示所述信息。
根据本发明,在设有显示部的壳体上,可开闭地设置有具有副显示部的副壳体,形成有:使该副壳体处于显示部背面侧并与显示部叠合的副闭合状态,以及副壳体的副显示部与显示部并排的副打开状态,当处于副闭合状态时,就能在显示部上显示文字或图像等的信息,当处于副打开状态时,在显示部与副显示部上显示文字或图像等信息,从而,当处于副闭合状态时,显示部没有被副壳体封闭而是露出来,所以,不需要进行其他的动作例如打开副壳体的动作,就能在显示部上显示文字或图像等的信息。并且,当处于副闭合状态时,由于副壳体与设有显示部的壳体叠合,所以,副壳体不会造成妨碍,可进行通话等。此外,由于打开副壳体,就变成副壳体的副显示部与显示部并排的副打开状态,因此,就能在显示部与副显示部上显示信息。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可只使用一个显示部,并可根据需要打开副显示部进行观看,在此基础上,可实现小型轻量化,而且不会损害操作性及使用性。
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中,优选地设置两个所述副壳体,所述副壳体分别设置在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的两侧部上,并分别可以以其长度方向为轴转动,且所述副壳体分别折叠在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的另一面上,并形成所述副闭合状态。另外,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中,优选地在设置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上,设置有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在所述两个副壳体的任何一方的副壳体移动时,使任何另一方的副壳体随着该移动,联动地进行移动。再者,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中,优选地所述联动机构的构成为包括:第1轴,固定在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上;第1安装部件,其可转动地安装在该第1轴上,并安装在所述两个副壳体的任何一方的副壳体上;第2轴,其固定在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上;第2安装部件,其可转动地安装在该第2轴上,并安装在所述两个副壳体的任何另一方的副壳体上的;第1伞齿轮,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1轴上,并固定在所述第1安装部件上;第2伞齿轮,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2轴上,并固定在所述第2安装部件上;以及连接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上,并且该连接齿轮具有与所述第1伞齿轮啮合的第1连接伞齿轮及与所述第2伞齿轮啮合的第2连接伞齿轮。
此外,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中,优选地所述副壳体设置在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上,并能以其长度方向为轴转动。另外,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中,优选地所述副壳体可滑动地设置在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上。另外,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中,优选地所述副壳体能以相对于所述显示部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为轴转动地设置在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上。此外,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中,优选地所述副壳体通过线状(紐状)部件与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连接。再者,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优选地所述设置有锁定机构,其用于在所述副闭合状态下所述副壳体保持锁定状态。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当处于副闭合状态时,不需要进行其他动作例如打开副壳体的动作,就能在显示部上显示文字或图像等的信息,同时,当处于副闭合状态时,副壳体不会造成妨碍,可进行通话,并且打开副壳体,就能在显示部与副显示部上显示信息,在通常情况下可只使用一个显示部,并可根据需要打开副显示部进行观看,在此基础上,可实现小型轻量化,而且不会损害操作性及使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话机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a)是表示闭合状态的图,(b)是表示打开状态的、副闭合状态的图,(c)是表示副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话机的一个例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话机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铰链副机构的一个例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话机的其它例子的图,(a)是表示处于打开状态下的副闭合状态的主视图,(b)是表示处于打开状态下的副闭合状态的立体图,(c)是副打开状态的主视图,(d)是副打开状态的正面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话机其它例子的图,(a)是表示副打开状态的主视图,(b)是表示副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话机其它例子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话机其它例子的图,(a)是表示副闭合状态的主视图,(b)是副壳体打开途中的主视图,(c)是副打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卡合凸轮组件的一个例子的图,(a)是立体图,(b)是分解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
图1~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即便携式电话机的一个例子的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铰链副机构的一个例子的图。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如图1~图3所示,由第1壳体2和第2壳体3构成,该第1壳体2和第2壳体3的任何一方的壳体,例如第2壳体3的一个面上,设置有显示文字或图像等信息的显示部4。
作为便携式设备,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便携式电话机、Saurus(商标)(一款夏普的掌上电脑)等的携带信息终端设备、电子计算机、掌上电脑、便携式游戏机等,特别是,优选地,列举出便携式电话机。此外,作为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除此之外,还包括烟灰缸、箱体盖等。换句话说,只要是两个壳体相互可以开闭就可以,并没有特别地限定。此外,在本实施形式中,作为便携式设备,虽然是对便携式电话机1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
第1壳体2,构成便携式电话机1的送话部,上面设有键盘部2a和话筒部2b等。第1壳体2形成为细长的大致矩形形状。第2壳体3同样地构成便携式电话机1的接听部,在一个面上设有LCD等的显示部4、扬声器部3a等。第2壳体3与第1壳体2基本同样地形成为细长的大致矩形。
为了形成用第2壳体3覆盖第1壳体2的上面的闭合状态,和使第1壳体2的上面露出的打开状态,借助于开闭机构将第1壳体2与第2壳体3连接在一起来构成便携式电话机1。换句话说,该便携式电话机1成为,第2壳体3的一个面与第1壳体2的上面相互叠合,封闭键盘部2a等,同时,第2壳体3可从第1壳体2的上面移动,将键盘部2a等露出。
作为便携式电话机1的开闭机构,可使用以往公知的机构,例如,开闭机构可使用将第1壳体2与第2壳体3可相互转动地连接在一起的开闭铰链机构,或将第1壳体与第2壳体沿其长度方向相互可滑动地连接在一起的铰链机构。作为开闭机构,在本发明中,虽然说明了使用开闭铰链机构11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此。
该开闭铰链机构11构成为包括;卡合凸部12,设置在第1壳体2和第2壳体3的任何一方的壳体例如第2壳体3上;以及卡合凹部13,与卡合凸部12卡合来将第1壳体2与第2壳体3可相互转动地连接在一起,设置在第1壳体2和第2壳体3的任何另一方的壳体例如第1壳体2上。在第1壳体2上面的两端部附近且前端部附近,分别设置有从其上面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突出的转动凸部21。另外,第2壳体3的后端部(设置有扬声器部3a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嵌入第1壳体2的转动凸部21、21之间的凸状的转动凸部25。
卡合凸部12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用卡合凸部组件15形成。卡合凸部组件15与第2壳体3的转动凸部25两端部的前端部附近的组件容纳部3c嵌合,并容纳在其中。如图9所示,卡合凸部组件15优选由例如,外壳(case)81、设置在该外壳81上的轴82、设置在轴82上的第1凸轮83与第2凸轮84、以及设置在第2凸轮84与外壳81之间的作为施力部件的压缩螺旋弹簧85构成。
外壳81形成为大致有底圆筒状,与组件容纳部3c嵌合并容纳在其中。在外壳81的底部设置有轴82可贯通的贯通孔81a。
轴82形成为例如圆形的杆状。轴82的前端部形成作为扩径的凸缘部82a。在轴82的后端部附近的外周上,设置有E形环安装部82b,使轴82的后端部贯通于贯通孔81a,从外壳81的底部通过垫圈88露出,在其露出的E形环安装部82b上安装有E形环89,从而,将轴82固定在外壳81上。
第1凸轮83例如形成为与外壳81大致相同的形状。换句话说,第1凸轮83形成大致的椭圆状,在其中央部设置有轴82贯通的贯通孔83a。该贯通孔83a优选形成为,其直径的尺寸大于轴82的直径的尺寸、且小于凸缘部82a的直径的尺寸,例如稍微大于轴82的直径的尺寸。在第1凸轮83的前端面上,优选设置有例如与轴82的凸缘部82a嵌合的轴嵌合部83b,从而,在安装时,能使轴82的前端面与第1凸轮83的前端面位于大致相同的平面上。
在第1凸轮83的后端面(称作第1凸轮面)上,设置有例如两个凸轮凸部86。这些凸轮凸部86以180°的间隔设置在第1凸轮面上。换句话说,两个凸轮凸部86对称地设置在第1凸轮面上。这些凸轮凸部86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前端部形成为以R形状的大致三角形形状突出。凸轮凸部86之间的凸轮面(凸轮凸部以外的凸轮面)优选形成为平面状。
第2凸轮84与第1凸轮83同样地,形成为例如与外壳81大致相同的形状。换句话说,第2凸轮84形成为大致椭圆状,在其中央部设置有轴82贯通的贯通孔84a。该贯通孔84a优选以大于轴82的直径的尺寸、例如稍微大于轴82的直径的尺寸来形成。第2凸轮84的两端部与外壳81的嵌合部81b卡合,可防止第2凸轮84围绕轴82的旋转,第2凸轮84可沿着轴82的轴向移动,但是不能围绕该轴转动。
在第2凸轮84的第1凸轮83侧的面(称作第2凸轮面)上,设置有例如4个分别与凸轮凸部86卡合的凸轮凹部87。4个凸轮凹部87中的两个,以180°的间隔,对称地设置在第2凸轮面上,优选例如以转动角度为0°及180°与两个凸轮凸部86卡合的形式进行配置。此外,其余两个凸轮凹部87,以180°的间隔,对称地设置在第2凸轮面上,优选例如以转动角度为150°与两个凸轮凸部86卡合的形式进行配置。此外,4个凸轮凹部87以外的第2凸轮面,优选形成为平面状。另外,第2凸轮84的其余面(称作施力面),优选形成为平面状。在该施力面与外壳8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施力装置。
施力装置是例如压缩螺旋弹簧85等。压缩螺旋弹簧85例如安装在轴82的外周上,一端部与第2凸轮84的施力面相抵接,同时,另一端部与外壳81的底部相抵接,施加使第2凸轮84按压第1凸轮83的力。由此,可使作用在第1凸轮83与第2凸轮84之间的摩擦力分别变大,将第1壳体2与第2壳体3停止在其转动范围的任意位置上。
通过将这样的卡合凸部组件15嵌合地容纳在转动凸部25的组件容纳部3c中,从而只有例如第1凸轮83从转动凸部25的侧面突出。卡合凹部13设置在第1壳体2的各转动凸部21的背面(转动凸部21对置侧的面)上。这些卡合凹部13形成为与第1凸轮83嵌合的例如断面大致椭圆状的凹部。通过将嵌合地容纳于组件容纳部3c中的卡合凸部组件15的第1凸轮83分别与这些卡合凹部13嵌合并卡合,从而可能够使第2壳体3相对于第1壳体2在0°~180°的角度范围转动。这种情况下的角度是指沿着第1壳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与沿着第2壳体3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所成的角度(称作转动角度)。
当该角度为0°时,形成由第2壳体3的具有显示部4的面覆盖第1壳体2的上面的闭合状态。从该闭合状态使第1壳体2与第2壳体3沿着打开方向相对地转动,并使转动角度为150°时,凸轮凸部86进入凸轮凹部87中并进行卡合,保持锁定状态。该状态为中间的打开状态。进一步从该中间的打开状态使第1壳体2与第2壳体3沿着打开方向相对地转动,当转动角度为180°时,凸轮凸部86进入凸轮凹部87中并进行卡合,保持锁定状态。该状态为全开的打开状态。此外,虽然是将卡合凸部组件15设置在第2壳体3上,同时,将卡合凹部13设置在第1壳体2上,通过使第1壳体2和第2壳体3相互转动来进行开闭,但是,也可以将卡合凸部组件15设置在第1壳体上,同时,将卡合凹部13设置在第2壳体上,使第1壳体和第2壳体相互转动来进行开闭。此外,在本发明中,当谈到0°时,也包括0°左右。此外,在本发明中,当谈到150°时,也包括150°左右。另外,在本发明中,当谈到180°时,也包括180°左右。
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话机1如图1~图3所示,其特征是,在设有显示部4的第2壳体3上,可开闭地设置有副壳体5、6,该副壳体5、6具有副显示部7、8,该副壳体5、6,形成处于显示部4背面一侧并与显示部4叠合的副闭合状态和使该副壳体5、6的副显示部7、8处于与显示部4并排的副打开状态,当处于副闭合状态时,在显示部4上显示信息,当处于副打开状态时,用显示部4和副显示部7、8显示信息。
该副壳体5、6优选为,在副闭合状态下成为第2壳体3的一部分。换句话说,该副壳体优选是大致细长的矩形,并以宽度与第2壳体3的宽度相同的尺寸或稍短的尺寸来形成,同时,形成为长度(长方向的长度)短于第2壳体3长度。另外,通过在第2壳体3上设置有副壳体容纳部3b,在该副壳体容纳部3b中容纳着副壳体5、6,从而,使副壳体成为第2壳体3的一部分。
副壳体优选在第2壳体3上设置一个或两个。在副壳体为一个的情况下,优选以使副壳体的宽度与第2壳体3的宽度相同的尺寸或稍短的尺寸来形成。在副壳体为两个的情况下,优选以使副壳体的宽度与第2壳体3的宽度相同的尺寸或稍短的尺寸(称作第1尺寸)来形成,也可以以第2壳体3宽度的1/2的尺寸或稍短于1/2尺寸的尺寸(称作第2尺寸)来形成。在副壳体为两个的情况下,且在副壳体的宽度以第1尺寸来形成的情况下,优选将两个副壳体在与显示部4的背面侧叠合的状态下进行容纳。此外,在副壳体5、6为两个的情况下,且在副壳体5、6的宽度以第2尺寸形成的情况下,优选将两个副壳体5、6并排地容纳于显示部4的背面侧。
在形成副壳体5、6处于显示部4背面侧、与显示部4叠合的副闭合状态(参照图1的(a)、(b)以及图3)和副壳体5、6的副显示部7、8与显示部4并排的副打开状态(图1的(c))时,将第2壳体3与副壳体5、6通过开闭副机构9连接在一起。
开闭副机构9,可以例如图1~图5所示那样,将第2壳体3与副壳体5、6、91以第2壳体3的长度方向为轴相互转动地联接在一起(可用铰链机构),也可以如图6所示,将副壳体92相对第2壳体3可滑动地连接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副壳体92可容纳在第2壳体3内的副壳体容纳部中;也可以在第2壳体3的显示部相反侧的面上与第2壳体3叠合地容纳着。还有,开闭副机构9,也可以如图7所示,以相对第2壳体3的显示部4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为轴94,将第2壳体3与副壳体93相互转动地连接在一起;也可以如图8所示,将第2壳体3与副壳体95、96用线状(紐状)部件97连接在一起。作为开闭副机构9,在本发明中,虽然说明了关于使用铰链副机构41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此。另外,如图1~图5所示,作为副壳体,虽然说明了关于使用以第2尺寸形成宽度的两个副壳体5、6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此。在这种情况下,在与第2壳体3的设置显示部4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在同一平面上,并排且分别折叠地容纳有两个副壳体5、6。
铰链副机构41,只要是能将第2壳体3与副壳体5、6相互转动地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备有联动机构42,该联动机构42在左侧副壳体(称作左副壳体5)相对于两个副壳体5、6的任何一方的副壳体例如相对显示部4转动时,随着该转动,使两个副壳体5、6中的任何另一方的副壳体(称作右副壳体6)联动地转动。此外,在本实施形式中,对联动机构42与铰链副机构41不作区别地进行说明。在左副壳体5上,设置有左副显示部7,同时,在右副壳体6上,设置有右副显示部8。
铰链副机构41优选构成为包括例如:固定在第2壳体3上的第1轴51;可绕该第1轴51旋转地安装在该第1轴51上,并安装在左副壳体5上的第1安装部件52;固定在第2壳体3上的第2轴61;可绕该第2轴61旋转地安装在该第2轴61上并安装在右副壳体6上的第2安装部件62;可绕第1轴51旋转地安装在该第1轴51上并固定在第1安装部件52上的第1伞齿轮53;可绕第2轴61旋转地安装在该第2轴61上并固定在第2安装部件62上的第2伞齿轮63;以及连接齿轮71,该连接齿轮71具有与第1伞齿轮53啮合的第1连接伞齿轮73及与第2伞齿轮63啮合的第2连接伞齿轮74。该铰链副机构41优选是由左副壳体用的左铰链组件50、右副壳体用的右铰链组件60以及安装在第2壳体3上的连结组件70构成。
左铰链组件50优选构成为包括:例如外壳54;安装在外壳54上的第1轴51;安装在第1轴51上的第1安装部件52;安装在第1轴51上的第1伞齿轮53;安装在第1轴51上的第1凸轮从动部件55;以及设置在第1凸轮从动部件55和外壳54之间的第1施力装置56。
外壳54安装在第2壳体3上,形成为大致有底的圆筒状。在外壳54的侧部形成有侧部凹部54a,以便将外壳54不转动地安装到第2壳体3上。外壳54的对置的一方的两个侧部的前端部,作为在其长度方向上凹进去的凸轮从动部件凹部54b来形成。在外壳54的底部,设置有第1轴51贯通的贯通孔(未图示)。该贯通孔优选是以大于第1轴51直径的直径、例如稍大的直径来形成。
第1轴51例如形成为圆形的杆状。在第1轴51的后端部(插入外壳54的贯通孔中的一侧的端部)附近的外周上,设置有E形环安装部51a,用于安装E形环45,并将第1轴51安装在外壳54上。第1轴51的后端部侧(特别是位于外壳54内的第1轴51的部位)作为切槽嵌合部51b形成为使第1轴51的对置的周面的一部分分别在轴向且平行地以平面状被切下。在第1轴51较中央部的前端部侧,设置有经过扩径形成的凸缘部51c。该凸缘部51c前端侧的第1轴51的基部形成为矩形例如、正方形形状,作为嵌合部51d来形成。在第1轴的前端部附近的外周上,设置有E形环安装部51e。
第1安装部件52,安装在位于外壳54外部的第1轴51的凸缘部51c与切槽嵌合部51b之间的圆形的滑动部51f上,可围绕该轴转动,并且,可沿着该轴的轴向移动。第1安装部件52,例如,由圆板状安装部件主体52a及从安装部件主体52a的周面突出的安装部52b构成。安装部52b例如,具有用螺钉或销等固定在左副壳体5上用的固定孔52c。安装部件主体52a形成为例如,与外壳54的外形宽度大致相同尺寸的直径的圆板状。在安装部件主体52a的中央部,设置有第1轴51贯通的贯通孔52d,第1安装部件52可围绕第1轴51转动,并且,可沿着该轴的轴向移动地安装在第1轴51的滑动部51f上。在安装部件主体52a的第1轴51的凸缘部51c侧的面(称作前端面)的中央部上,设置有从该前端面沿轴向突出的矩形、例如正方形的嵌合部52e。
再者,在第1安装部件52的其余面(称作第1凸轮面)上,设置有例如两个凸轮凸部57。该凸轮凸部57以180°的间隔设置在第1凸轮面上。换句话说,两个凸轮凸部57对称地设置在第1凸轮面上。这些凸轮凸部57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前端部形成为以R形状的大致三角形突出。凸轮凸部57之间的凸轮面(凸轮凸部57以外的凸轮面)优选形成为平面状。
第1凸轮从动部件55形成为例如,以侧面制成弯曲状的大致矩形。换句话说,第1凸轮从动部件55形成为大致椭圆状,在其中央部设置有与第1轴51的切槽嵌合部51b嵌合并使其可穿过的嵌合贯通孔55a。第1凸轮从动部件55的两侧部,在与外壳54的凹部54b嵌合的状态下,安装在第1轴51上,第1凸轮从动部件55可沿着第1轴51的轴向移动,但是,不能绕该轴转动。
第1凸轮从动部件55在第1安装部件52侧的面,是与第1安装部件52的第1凸轮面进行面接触的第2凸轮面。在该第2凸轮面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与凸轮凸部57卡合的凸轮凹部58。这些凸轮凹部58以180°的间隔,对称地设置在第2凸轮面上,例如,优选是配置成在转动副角度为0°及180°时与两个凸轮凸部57卡合的形式。另外,第1凸轮从动部件55的其余面(称作施力面),优选形成为平面状成。在该施力面与壳体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第1施力装置56。
第1施力装置56是例如压缩螺旋弹簧56a等。压缩螺旋弹簧56a设置在第1轴51的外周,其一端部与第1凸轮从动部件55的施力面抵接,同时,另一端部与外壳54的底部抵接,给第1凸轮从动部件55施加将其向第1安装部件52推压的力。
第1伞齿轮53设置在第1安装部件52与第1轴51的凸缘部51c之间。第1伞齿轮53以凸缘部51c侧作为齿轮部形成。在该第1伞齿轮53的中央部,设置有与第1安装部件52的嵌合部52e嵌合地贯通的嵌合凹部53a,第1伞齿轮53与第1安装部件52嵌合,与第1安装部件52一起可绕第1轴51转动。
将这样的左铰链组件50安装在第2壳体3上,同时,将第1安装部件52的安装部52b安装在左副壳体5上,从而,可使左副壳体5相对于第2壳体3在0°~180°的角度范围内转动。这种情况下的角度是指沿着第2壳体3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与沿着左副壳体5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所成的角度(称作转动副角度)。
当该转动副角度为0°时,形成左副壳体5处于显示部4背面一侧、与显示部4叠合的副闭合状态。左副壳体5从该闭合状态相对于第2壳体3向打开方向相对地转动,使转动副角度变为180°时,凸轮凸部57进入凸轮凹部58中并进行卡合,保持锁定状态。这种状态是副壳体5、6的副显示部7、8与显示部4并排的副打开状态。
右铰链组件60构成为与左铰链组件50具有大致相同,所以,省略了对其的说明,但是,优选构成为例如包括:外壳64;安装在外壳64上的第2轴61;安装在第2轴61上的第2安装部件62;安装在第2轴61上的第2伞齿轮63;安装在第2轴61上的第2凸轮从动部件(未图示);以及设置在第1凸轮从动部件与外壳64之间的第2施力装置(未图示)。此外,右副壳体6也与左副壳体5同样地可相对于第2壳体3以0°~180°的角度范围进行转动。这种情况下的角度是指沿着第2壳体3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与沿着右副壳体6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所成的角度,该角度也是与所述的转动副角度有着相同的含义,因此,在本发明中,说到转动副角度时,适用于左副壳体5与右副壳体6没有区别的情况。
连接组件70例如由中心轴72与连接齿轮71构成。中心轴72形成为沿着第2壳体3宽度方向延伸的圆形的杆状。该中心轴72的两端部,形成为矩形,即,通过将与第2壳体3长度方向对置的周面的一部分分别在轴向上且以平行的平面状被切下而形成。在它们的两端部设置有嵌合凹部72a,该嵌合凹部72a在第2壳体3的长度方向上贯通,分别与第1轴51的凸缘部51c的嵌合部51d及第2轴61的嵌合部61d嵌合。换句话说,第1轴51的嵌合部51d及第2轴61的嵌合部61d分别与中心轴72两端部的嵌合凹部72a嵌合,在该第1轴51前端部的E形环安装部51e上安装有E形环46,同时,在第2轴61前端部的E形环安装部61e上安装有E形环46,从而,通过中心轴72(连接组件70),将左铰链组件50与右铰链组件60连接在一起。
连接齿轮71由圆筒状的连接部75、设置在该连接部75的两端部的第1连接伞齿轮73及第2连接伞齿轮74构成。连接部75形成以圆筒状为。连接部75以覆盖中心轴72的方式可转动地设置在该中心轴72的外周上。在该连接部75的两端,设置有第1连接伞齿轮73及第连接2伞齿轮74。第1连接伞齿轮73与左铰链组件50的第1伞齿轮73啮合,当第1伞齿轮53转动时,连接齿轮71转动。此外,第2连接伞齿轮74与右铰链组件60的第2伞齿轮63啮合,当第2伞齿轮63转动时,连接齿轮71转动。从而,左副壳体5与右副壳体6任何一方的副壳体例如左副壳体5相对于第2壳体3转动时,随着该转动,左副壳体5与右副壳体6任一另一方的副壳体例如右副壳体6通过连接齿轮71联动地转动。
另外,也可以在第2壳体3上设置有锁定机构43,在副闭合状态和副打开状态的两个状态时,将左副壳体5与右副壳体6相对第2壳体3保持为锁定状。换句话说,锁定机构43,在左副壳体5与右副壳体6处于显示部4的背面一侧并与显示部4叠合的副闭合状态下,将左副壳体5与右副壳体6以锁定状保持在第2壳体3上,同时,在左副壳体5的副显示部7和右副壳体6的副显示部8与显示部4并排的副打开状态下,将左副壳体5和右副壳体6以锁定状保持在第2壳体3上。
如图3所示,锁定机构43例如包括:设置在第2壳体3的后端部附近的锁定部件31;给锁定部件31施力的施力部件;以及与锁定部件31卡合的锁定凹部36、37。锁定机构31例如形成为曲柄状。锁定部件31的中央部以沿着第2壳体3宽度方向延伸的例如销32为轴可转动地安装在第2壳体3上。该锁定部件31的一方端部(称作第1端部),可从第2壳体3的设置显示部4的一侧的面上出入,在该第1端部上安装有操作按钮33。在锁定部件31第1端部的相反一侧的角部上,设置有作为施力部件的例如压缩弹簧34,给操作按钮33沿着使其从第2壳体3突出的方向施力。锁定部件31的另一端部是锁定凸部35。
锁定凹部36、37与锁定凸部35卡合,防止连接齿轮71的转动,例如,在连接部75的外周上设置有两个。一方的锁定凹部(称作关闭锁定凹部36)在副闭合状态下,将副壳体5、6以锁定状保持在第2壳体3上,另一方的锁定凹部(称作打开锁定凹部37),在副打开状态下,将副壳体5、6以锁定状保持在第2壳体3上。从而,压缩弹簧34朝着使操作按钮33从第2壳体3突出的方向给该操作按钮33施力,同时,在锁定凸部35与关闭锁定凹部36或打开锁定凹部37卡合时,给锁定凸部35施力,以便难以解除该卡合。此外,通过将操作按钮33沿着使其进入第2壳体3内的方向进行压入操作,从而可以克服压缩弹簧34的弹力,使锁定部件31转动,解除锁定凸部35与关闭锁定凹部36或打开锁定凹部37的卡合。
另外,也可以设置自动旋转装置(未图示),使副壳体5、6相对于第2壳体3从副闭合状态向副打开状态沿着副打开方向自动地转动。作为自动旋转装置,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可使用例如施力部件等。作为施力部件,可使用例如张力弹簧等。该张力弹簧例如,设置在连接齿轮71的连接部75的外周上,其一端部安装在连接部75上,同时,其另一端部安装在第2壳体3上,给连接齿轮71朝副打开方向转动地施力。从而,构成副壳体5、6通过连接齿轮71而朝副打开方向自动地旋转。此外,也可以将一个张力弹簧设置在连接部75上。还可以在连接部75的两端部附近设置多于等于两个的,例如两个张力弹簧。
下文,说明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作用。
在没有使用便携式电话机1的闭合状态下,如图1(a)所示,处于第1壳体2与第2壳体3相互叠合的两个折叠在一起的状态。这时,凸轮凸部86与凸轮凹部87卡合,保持锁定状态。在使用该便携式电话机1的情况下,例如,用左手握住第1壳体2,同时用右手握住第2壳体3,使第2壳体3朝着使其离开第1壳体2的方向转动(打开)。从而,使凸轮凸部86脱离凸轮凹部87(解除卡合),当转动角度变成150°时,凸轮凸部86进入凸轮凹部87中并进行卡合,保持锁定状态,变成中间的打开状态。再者,进一步转动第2壳体3使转动角度变成180°时,凸轮凸部86进入凸轮凹部87中并进行卡合,保持锁定状态,变成全开的打开状态。
当为这样的打开状态时,副壳体5、6处于第2壳体3的显示部4背面一侧,变成副壳体5、6与显示部4叠合的副闭合状态,由于显示部4露出,所以,可在显示部4上显示文字或图像等的信息。从而,可在保持紧凑的状态下,进行通话等,因此,不会损害操作性。另外,当显示在显示部4上的文字或图像等信息比较少时,由于仅用显示部4就能充分地显示,所以,副壳体5、6不从第2壳体3突出,即不会有妨碍,可在保持紧凑的状态下,进行通话等,因此,不会损害使用性。
再者,在用设置于第2壳体3上的显示部4的画面尺寸不能充分地显示文字或图像等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将操作按钮33压入第2壳体3内的操作。这样,解除锁定凸部35的与关闭锁定凹部36的卡合,借助于张力弹簧的弹力,使连接齿轮71从副闭合状态沿着副打开方向转动。从而,通过连接齿轮71,使左副壳体5及右副壳体6分别沿着副打开方向自动地转动,使锁定凸部35进入打开锁定凹部37中,两者进行卡合,保持锁定状态,处于副打开状态。换句话说,变成左副壳体5的显示部7和右副壳体6的显示部8并排于显示部4两侧的副打开状态,当为副打开状态时,在显示部4和副显示部7、8上显示信息。从而,可扩大显示信息的显示区域。换句话说,与仅用显示部4显示信息的情况相比较,可用横长约两倍的画面来显示文字或图像等的信息。因此,当利用以因特网等通信线路的功能、游戏功能、电视功能等时,是特别有用的。
使用该便携式电话机1之后,返回闭合状态时,给左副壳体5与右副壳体6双方或任意一方向副关闭方向(与副打开方向相反的方向)作用力,使其转动。这时,当一方的副壳体转动时,随着该转动,左副壳体5和右副壳体6的任意另一方的副壳体通过连接齿轮71联动地转动。而且,锁定凸部35进入关闭锁定凹部36中并进行卡合,保持锁定状态,处于副闭合状态。
接着,例如,用左手握住第1壳体2,同时,用右手握住第2壳体3,将该第2壳体3向着关闭方向(第2壳体3与第1壳体2接近的方向)转动。从而,解除凸轮凸部86与凸轮凹部87的卡合,当转动角度变成0°时,凸轮凸部86进入凸轮凹部87中并进行卡合,保持锁定状态,返回原来的闭合状态。
因此,本发明的便携式电话机1,当为副闭合状态时,显示部4没有由副壳体5、6封闭,而是露出来,所以,不进行其他动作例如打开副壳体5、6的动作,就能在显示部4上显示文字或图像等的信息。另外,当为副闭合状态时,副壳体5、6与第2壳体3叠合,所以,副壳体5、6不会有妨碍,可进行通话。此外,打开副壳体5、6,副壳体5、6的副显示部7、8变成与显示部4并排的副打开状态,可在显示部4和副显示部7、8上显示信息。其结果是,可得到一种便携式电话机1,该便携式电话机1在通常情况下可只使用一个显示部4,也可以根据需要打开副显示部7、8进行观看,在此基础上还是小型轻量的,而且不会损害操作性及使用性。
另外,由于设置有联动机构42,例如,当使左副壳体5相对于第2壳体3转动时,随着该转动,右副壳体6联动地转动,因此,更提高了操作性。此外,通过设置锁定机构43及自动转动装置,仅仅进行将操作按钮33压入的操作,就能使副壳体5、6自动地朝着副打开方向转动,变成副打开状态,因此,更进一步提高了操作性。
另外,由于在主显示部4的左右两侧,并排有左副显示部7和右副显示部8,所以第1壳体2的键盘部2a位于显示部4、7、8的中央部,所以,在观看这些显示部4、7、8上显示的信息的同时,可很容易地操作键盘部2a。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当为副闭合状态时,不需要进行其他动作例如打开副壳体的动作,就能在显示部上显示文字或图像等的信息,同时,当为副闭合状态时,副壳体不会造成妨碍就可进行通话,并且打开副壳体,就能在显示部与副显示部上显示信息,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可只使用一个显示部,并可根据需要打开副显示部进行观看,在此基础上还是小型轻量的,而且不会损害操作性及使用性,所以可适用于携带终端设备中,特别是适用于便携式电话机。
Claims (9)
1.一种便携式设备,由第1壳体和第2壳体构成,在这些第1壳体与第2壳体任何一方的壳体的一面上,设置有显示文字和图像等信息的显示部,其特征是,
在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上,可开闭地设置具有副显示部的副壳体,形成有:该副壳体处于所述显示部背面侧并与所述显示部叠合的副闭合状态;以及所述副壳体的副显示部与所述显示部并排的副打开状态,
构成为:当处于所述副闭合状态时,可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所述信息;当处于所述副打开状态时,可在所述显示部和所述副显示部上显示所述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是,设有两个所述副壳体,所述副壳体分别设置在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的两侧部上,并分别可以以其长度方向为轴转动,且所述副壳体分别折叠在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的另一面上,并形成所述副闭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是,在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上,设置有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在所述两个副壳体的任何一方的副壳体移动时,使任何另一方的副壳体随着该移动联动地进行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联动机构构成为包括:第1轴,固定在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上;第1安装部件,其可转动地安装在该第1轴上,并安装在所述两个副壳体的任何一方的副壳体上;第2轴,其固定在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上;第2安装部件,其可转动地安装在该第2轴上,并安装在所述两个副壳体的任何另一方的副壳体上;第1伞齿轮,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1轴上,并固定在所述第1安装部件上;第2伞齿轮,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2轴上,并固定在所述第2安装部件上;以及连接齿轮,其可转动地设置在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上,并且该连接齿轮具有与所述第1伞齿轮啮合的第1连接伞齿轮及与所述第2伞齿轮啮合的第2连接伞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副壳体设置在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上,并能以其长度方向为轴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副壳体可滑动地设置在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副壳体能以相对于所述显示部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为轴转动地设置在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副壳体通过线状部件与设有所述显示部的壳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设备,其特征是,设置有锁定机构,其用于在所述副闭合状态下使所述副壳体保持锁定状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095144 | 2005-03-29 | ||
JP2005095144A JP2006279495A (ja) | 2005-03-29 | 2005-03-29 | 携帯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42100A true CN1842100A (zh) | 2006-10-04 |
Family
ID=37030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100653889A Pending CN1842100A (zh) | 2005-03-29 | 2006-03-23 | 便携式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6279495A (zh) |
KR (1) | KR100754414B1 (zh) |
CN (1) | CN1842100A (zh) |
TW (1) | TW200640226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11341B2 (ja) * | 2008-11-27 | 2013-01-09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開閉式小型電子機器 |
JP5443830B2 (ja) | 2009-05-26 | 2014-03-19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およびスライド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5780575B2 (ja) * | 2010-04-28 | 2015-09-1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情報表示機器 |
JP2015015765A (ja) * | 2014-10-06 | 2015-01-2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情報表示機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9990078832A (ko) * | 1999-08-11 | 1999-11-05 | 서치교 | 확장형 디스플레이장치 |
KR100430593B1 (ko) * | 2001-11-02 | 2004-05-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듀얼 액정 표시 장치를 가지는 폴더형 휴대폰과 그휴대폰의 윈도우 화면 표시 제어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
-
2005
- 2005-03-29 JP JP2005095144A patent/JP2006279495A/ja active Pending
-
2006
- 2006-03-08 TW TW095107794A patent/TW200640226A/zh unknown
- 2006-03-23 KR KR1020060026481A patent/KR100754414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3-23 CN CNA2006100653889A patent/CN1842100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6279495A (ja) | 2006-10-12 |
TW200640226A (en) | 2006-11-16 |
KR100754414B1 (ko) | 2007-08-31 |
KR20060105455A (ko) | 2006-1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358590U (zh) | 折叠式移动终端 | |
CN1303858C (zh) | 便携式终端用铰链 | |
CN111629087B (zh) | 折叠式移动终端 | |
EP1559859B1 (en) | Rotary-type hinge device for a portable terminal | |
CN1490663A (zh) | 照相机镜头组件及具有该镜头组件的便携式无线终端 | |
CN1612682A (zh) | 用于滑盖式便携式终端的弹簧组件 | |
CN103425198A (zh) | 信息处理装置 | |
US7761123B2 (en) | Sliding and swing type portable terminal | |
CN1538715A (zh) | 具有旋转式照相机镜头壳体的移动式电话 | |
CN1848863A (zh) | 滑动型移动终端 | |
CN1534966A (zh) | 具有垂直和水平轴的折叠式电子设备 | |
CN1461168A (zh) | 折叠式便携通信终端 | |
CN1794597A (zh) | 便携式通信设备 | |
CN1578338A (zh) | 扬声器向上型便携终端 | |
CN1906917A (zh) | 折叠式携带终端 | |
CN1842100A (zh) | 便携式设备 | |
CN1592561A (zh) | 便携式终端用铰链 | |
CN101076042A (zh) | 铰链装置以及便携式设备 | |
CN1708067A (zh) | 便携式数字通信设备 | |
KR100849284B1 (ko) | 이축 회전 폴더 타입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및 그의 힌지 장치 | |
CN107770336B (zh) | 一种手机自动弹起机构及头戴显示装置 | |
WO2011050677A1 (en) | Sliding module and mobile terminal comprising the same | |
CN101060547A (zh) | 便携式终端的铰链装置 | |
CN1870874A (zh) | 便携式设备 | |
CN2899317Y (zh) | 手机机身驱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AD01 |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 ||
C20 |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