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1801B - 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21801B CN1821801B CN2006100088272A CN200610008827A CN1821801B CN 1821801 B CN1821801 B CN 1821801B CN 2006100088272 A CN2006100088272 A CN 2006100088272A CN 200610008827 A CN200610008827 A CN 200610008827A CN 1821801 B CN1821801 B CN 18218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nal short
- circuit
- secondary battery
- power
- electric quant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battery or load disconnect circui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52—Testing for short-circuits, leakage current or ground faul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connection detecting circui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s Of Electric Status Of Batteri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方法、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该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的电量存储电路,预先存储将二次电池的电池电压从第1电池电压充电至第2电池电压为止所需要的基准电量;电量累计电路,测定将上述二次电池的电池电压从上述第1电池电压充电至上述第2电池电压为止所需要的累计电量;内部短路检测电路,比较由电量累计电路测定到的累计电量和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当累计电量大于基准电量时判断为内部短路,当累计电量等于或小于基准电量时不判断为内部短路,并将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改写成累计电量,从而精确地检测二次电池中的内部短路的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二次电池内部短路的发生的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方法、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锂离子(lithium-ion)二次电池等化学电池中,在正极与负极之间对极板分别实施了电气性绝缘处理,此外还设置了具有保持电解液的作用的隔离体。
正极与负极间的能量差原本以电能的形式对外释放,但因异物的混入等原因引起正负极短路的情况下,则以热能形式对外释放。这种短路发热可能会引起电池的升温。此外,一旦发生短路因发热隔离物会被溶融,此后便存在着伴随工作循环引起的电极板的膨胀和收缩等反复发生短路,担心会促进电池的升温。因此需要精确地检测电池内部短路的发生,并在发生内部短路时采取中止使用等相应的措施。
作为检测内部短路的已有技术,曾经提案过包括具有检测伴随锂离子电池中正负极的短路出现的瞬间性电压下降的电池异常判别装置的电源装置(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9405号),以及当充电时的电池电压的上升比预先取得的正常的二次电池的数据小时判定为短路的二次电池的短路探知方法(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50410号)等。
然而,在将二次电池作为电源使用比较多的笔记本PC(个人电脑)和手机中,通过短时间的脉冲充放电驱动设备的情况比较多,即使是正常的二次电池也会出现在短时间间隔内电压有变动。另外,发生短路的时间或电压的下降量也不固定。因此,如上所述的检测瞬间电压下降的方法难以识别出那些仅仅是因为短路引起的电压的下降,容易发生误检测。此外,采用上述与预先取得的正常二次电池的数据进行对比的方法时,需要获取不同电流及温度条件下的大量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精确地检测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的发生的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方法、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Battery Pack)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所提供的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是检测二次电池中的内部短路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它包括:存储将上述二次电池的电池电压从第1电池电压充电至高于上述第1电池电压的第2电池电压为止所需要的基准电量的电量存储电路、测定将上述二次电池的电池电压从上述第1电池电压充电至上述第2电池电压为止所需要的累计电量的电量累计电路,以及比较由上述电量累计电路中测定到的累计电量和上述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当上述累计电量大于上述基准电量时判断为内部短路,而当上述累计电量等于或小于上述基准电量时不判断为内部短路,并将上述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改写成上述累计电量的内部短路检测电路。
本发明所提供的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方法,是检测二次电池中的内部短路的内部短路检测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测定将上述二次电池的电池电压从第1电池电压充电至高于上述第1电池电压的第2电池电压为止所需要的累计电量的电量累计步骤、比较在上述电量累计步骤中测定到的累计电量和电量存储电路中预先存储的、将上述二次电池的电池电压从上述第1电池电压充电至上述第2电池电压为止所需要的基准电量的电量比较步骤、当在上述电量比较步骤中,上述累计电量大于上述基准电量时判断为内部短路的内部短路检测步骤、当在上述电量比较步骤中,上述累计电量等于或小于上述基准电量时不判断为内部短路,并将上述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改写成上述累计电量的基准电量改写步骤。
根据这些结构,将二次电池的电池电压从第1电池电压充电至第2电池电压为止所需要的基准电量,在电量存储电路中予以存储,对二次电池将电池电压从第1电池电压充电至第2电池电压为止所需要的累计电量被测定。而且,将测定到的累计电量和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进行比较,当累计电量大于基准电量时判断为内部短路,而当累计电量等于或小于基准电量时不判断为内部短路,并将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改写成累计电量。
因此,由于将测定到的累计电量和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进行比较,当累计电量大于基准电量时被判断为内部短路,因此,可以精确地检测二次电池中的内部短路的发生。另外,即使未发生内部短路也会因二次电池的老化而导致充电所需要的电量发生变化,而在可以判断未发生内部短路时,则将此前所存储的基准电量更新为在其判断时所使用的充电时的电量,从而可以提高检测精确度。此外,由于是利用相同的二次电池的充电时的电量来判断内部短路,因而避免了因作为比较对象的二次电池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
从而能够可靠地检测出内部短路。
本发明所提供的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包括二次电池、检测上述二次电池所充的电池电压的电压检测电路、检测流经上述二次电池的电流的电流检测电路、上述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接通或切断上述二次电池对外部的供电的电池组件开关、当上述内部短路检测装置判断出内部短路时,接到所输出的内部短路信号而关闭上述电池组件开关的电池组件开关控制电路。
根据该结构,通过电压检测电路,二次电池所充的电池电压得以检测,通过电流检测电路,流经二次电池的电流得以检测。而且通过上述内部短路检测装置而被判断出内部短路时,接到所输出的内部短路信号而接通或切断上述二次电池对外部的供电的电池组件开关被切断。
因此,可以确切地控制发生了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避免因继续使用内部短路后的二次电池而导致内部短路反复发生、加热二次电池,从而可以提高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的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是将上述电池组件作为电源使用的电子设备,包括对上述电池组件所备有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器、警报装置、接到上述电池组件输出的表示内部短路的信号,让上述警报装置发出内部短路发生的警告的警报控制电路。
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充电器,上述电池组件所备有的二次电池得以充电,而接收到电池组件输出的内部短路信号后,由警报装置警告内部短路的发生,因此用户可以正确地把握二次电池的异常情况,从而可进行数据的备用(backup)等适当的处理。
本发明所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是将上述电池组件作为电源使用的电子设备,包括对上述电池组件所备有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器、通过上述二次电池而被供电的负载单元、接通或切断上述二次电池对上述负载单元的供电的电子设备开关、接到上述电池组件输出的表示内部短路的信号,关闭上述电子设备开关的电子设备开关控制电路。
根据该结构,由于接收到电池组件输出的表示内部短路的信号后,关闭用来接通或切断二次电池对负载单元的供电的电子设备开关,因此可以防止将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作为电子设备的电源继续使用,从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对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进行检测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方法的说明图;
图3是用来说明图1所示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检测发生了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4是用来对内部短路检测装置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5是用来对内部短路检测装置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6是具备本发明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的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是具备本发明的电池组件的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对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进行检测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包括:接到来自检测流经二次电池5的电流的电流检测电路7的信号,进行电量累计计算的电量累计电路9、存储某一指定电压间的电量的电量存储电路10、根据来自检测二次电池5的电压的电压检测电路8的信号和来自电量累计电路9的信号,来判断内部短路情况的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
电量累计电路9,测定对二次电池5将电池电压从第1电池电压充电至第2电池电压为止所需要的累计电量(以下也称为测量电量)。电量存储电路10,存储将二次电池的电池电压从第1电池电压充电至第2电池电压为止所需要的基准电量。
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比较由电量累计电量9测定到的累计电量和电量存储电路10中存储的基准电量,当累计电量大于基准电量时判断为内部短路,而当累计电量等于或小于基准电量时则不判断为内部短路,并将电量存储电路10中存储的基准电量改写成累计电量。
在此,就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方法进行说明。图2是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方法的说明图。图2所示意的是,正常的二次电池的充电时的电量—电压曲线X1、发生了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的充电时的电量—电压曲线X2,以及正常的二次电池老化的情况下的充电时的电量—电压曲线X3。在此,正常的二次电池老化的情况是指,二次电池出现放电容量降低或内部电阻增加的现象。另外,此次所示意的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在恒定电流充电(CC充电)后进行了恒定电压充电(CV充电)时的电量—电压曲线,它同样也可适用于不同的二次电池(镍氢蓄电池、镍镉蓄电池等)、不同的充电方式。
在图2中,电量Q11及Q12分别表示将正常的二次电池从电池电压V0充电至电池电压V1及电池电压V2为止所需要的电量。另外,电量Q21及Q22分别表示将发生了内 部短路的二次电池从电池电压V0充电至电池电压V1及电池电压V2为止所需要的电量。另外,电量Q31及Q32分别表示将正常的二次电池老化了的二次电池从电池电压V0充电至电池电压V1及电池电压V2为止所需要的电量。
发生了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因自行放电而释放电能,因此与正常的二次电池相比,充以相同的电量时电压变低,到充满电为止所需要的电量增多。另外,由于正常的二次电池一旦老化,二次电池的内部电阻增大,因此与老化前的二次电池相比,充以相同的电量时电压变高,到充满电为止所需要的电量减少。
在此,将二次电池从电池电压V1充电至电池电压V2时所需要的电量,对于正常的二次电池、发生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老化后的正常二次电池,则分别成为“Q12-Q11”、“Q22-Q21”、“Q32-Q31”,而其大小关系则为Q22-Q21>Q12-Q11>Q32-Q31。
即,在正常的二次电池的情况下,由于随着充放电循环,二次电池老化,因此,将电池从电池电压V1充电至电池电压V2时所需要的电量,比将正常的二次电池从电池电压V1充电至电池电压V2时所需要的电量要少。而只有在发生了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的情况下,将二次电池从电池电压V1充电至电池电压V2时所需要的电量,比将正常的二次电池从电池电压V1充电至电池电压V2时所需要的电量要多。
这样,通过比较充电电量,即可精确地检测出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于是可以将检测出的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与正常的二次电池进行交换。
在此,就图1所示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的工作进行说明。首先,在充电时,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每隔10ms接到来自电压检测电路8的信号,当该电压为3.5V时,则向电量累计电路9发送信号。电量累计电路9接到该信号,根据由电流检测电路7每隔10ms发来的电流值信号与时间的乘积来计算电量,并将电量值进行累计。而且,当电压检测电路8发来的电压值为4.0V时,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向电量累计电路9发送信号。电量累计电路9接到该信号并完成电量的累计计算后,将该电量Q1发送到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将该电量Q1与电量存储电路10中存储的电量Q0进行比较,当Q1大于Q0时,判定检测对象的二次电池5发生内部短路。另一方面,当Q1等于或小于Q0时,判断检测对象的二次电池5未发生内部短路,并将Q1的值作为新的Q0的值来进行更新。
以下对图1所示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检测发生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的流程进行说明。图3是用来说明图1所示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检测发生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的流程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1中,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判断电池电压是否为预先规定的值V1。 若判定出电池电压为V1(在步骤S1为是),则指示电量累计电路9开始电量的累计,并进入步骤S2。另一方面,若判定为非V1时(在步骤S1为否),则重复步骤S1的判断。随后,在步骤S2中,电量累计电路9开始累计从电池电压成为V1之时刻开始的电量。
随后,在步骤S3中,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判断电池电压是否为预先规定的值V2。若判定出电池电压为V2(在步骤S3为是),则既指示电量累计电路9结束电量的累计,又从电量累计电路9取得累计电量Q1,并进入步骤S4。此外,取得的累计电量Q1,被存储在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所备有的内部存储器中。另一方面,若判定为非V2时(在步骤S3为否),则重复步骤S2的电量累计和步骤S3的电压判断。
接着,在步骤S4中,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比较从V1充电至V2所需要的电量(累计电量)Q1与电量存储电路10中存储的正常的二次电池的电量(基准电量)Q0。若判断结果为电量Q1大于正常的二次电池的电量Q0(在步骤S4为是),则进入步骤S5。另一方面,若判断结果为电量Q0和电量Q1相等,或电量Q1小于电量Q0(在步骤S4为否),则进入步骤S6。
当进入到步骤S5,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则判断二次电池发生了内部短路,并向外部输出用来对外部设备通知发生了内部短路的内部短路信号。当进入到步骤S6,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则判断二次电池为正常,并以此时的电量来改写电量存储电路10中存储的值。随后,在步骤S7中,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在删除了累计电量Q1之后,进入步骤S1,重复处理。
通过这样随时存储电量的结构,可以减小二次电池的使用过程中的电量变动的影响,从而可以精确地检测出发生了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
下面,就本实施例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的内部短路检测处理的实验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实验例中,使用了额定容量为2000mAh的18650电池作为检测对象。对该电池在以下的条件下进行充放电循环。
(1)恒定电流充电:1400mA(终止电压4.2V)
(2)恒定电压充电:4.2V(终止电流100mA)
(3)恒定电流放电:2000mA(终止电压3V)
首先,对每次充放电循环测量了从3.5V充电至4.0V为止所需要的电量。在此,使用了电池的额定容量2000mAh作为基准电量Q0。初次充电时,从3.5V充电至4.0V为止所要的测量电量Q1为1200mAh。根据此结果,由于测量电量Q1(1200mAh)小于基准电量Q0(2000mAh),因而判断未发生内部短路,并以1200mAh作为新的基准电量Q0。
将这样的一系列操作,对每次充放电循环重复进行,判断二次电池是否发生内部短路。 表1所示的是,充放电循环数、基准电量Q0、测量电量Q1以及内部短路发生的判断结果。
表1
循环数 | 基准电量Q0 (mAh) | 测量电量Q1 (mAh) | 内部短路判定 |
1 | 2000 | 1200 | OK |
2 | 1200 | 1198 | OK |
3 | 1198 | 1197 | OK |
… | … | … | … |
623 | 384 | 384 | OK |
624 | 384 | 382 | OK |
625 | 382 | 425 | NG |
在表1中,从第1次循环至第624次循环,测量电量Q1均小于或等于基准电量Q0。与此相对,第625次循环的测量电量Q1(425mAh)比基准电量Q0(382mAh)大3%或3%以上,因此判断发生了内部短路。
进一步,为了确认上述的判断结果,将检测出内部短路的该二次电池进行了拆卸。其结果,的确发现了该二次电池中存在发生了内部短路的部位,从而证明了上述的判断结果正确。如上所述,通过利用本发明的内部短路检测方法,使得可以非常简便且精确地检测出内部短路成为可能。
下面,就本实施例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的内部短路检测处理的比较例进行说明。在比较例中,使用了与实施例相同的额定容量为2000mAh的18650电池作为检测对象。首先,预先对老化前的正常的二次电池的10个单元(cell)以1400mAh的恒定电流进行充电,计算出将各单元从3.5V充电至4.0V为止所需要的电量。对10个单元的电量平均值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为1230mAh。将该值作为正常的二次电池的基准电量Q0。
随后,在与实施例相同的条件下,对检测对象的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首先,对每个充放电循环测量了从3.5V充电至4.0V为止所需要的测量电量Q1。并将该测量电量Q1与基准电量Q0进行比较。初次充电时的测量电量Q1为1200mAh。根据此结果,由于测量电量Q1(1200mAh)小于基准电量Q0(1230mAh),因而判断未发生内部短路。
将这样的一系列操作,对每次充放电循环重复进行,而对每次充放电循环却不更新基 准电量Q0,来判断二次电池是否发生内部短路。表2所示的是充放电循环数、基准电量Q0、测量电量Q1以及是否发生内部短路的判断结果。
表2
循环数 | 基准电量Q0 (mAh) | 测量电量Q1 (mAh) | 内部短路判定 |
1 | 1230 | 1200 | OK |
2 | 1230 | 1198 | OK |
3 | 1230 | 1197 | OK |
… | … | … | … |
568 | 1230 | 417 | OK |
569 | 1230 | 415 | OK |
570 | 1230 | 458 | OK |
在表2中,从第1次循环至第569次循环,测量电量Q1均小于基准电量Q0,因而判断未发生内部短路。而在随后的第570次循环中,由于测量电量Q1(458mAh)也小于基准电量Q0(1230mAh),因而判断未发生内部短路。但是,注意到与第569次循环的测量电量Q1(415mAh)相比,第570次循环的测量电量Q1(458mAh)增大,而将二次电池拆卸后,其结果发现实际上发生了内部短路。
这是因为即使在未发生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中,由于充放电循环的重复而导致二次电池恶化,使充电时的电量降低,因此基准电量Q0与测量电量Q1出现偏离。
如上所述,通过对作为检测对象的二次电池预先存储电量,并与该电量进行比较来判定是否发生内部短路,再通过更新存储的电量,即可非常简便且精确地检测出内部短路。
这样,将二次电池5的电池电压从第1电池电压V1充电至第2电池电压V2为止所需要的基准电量Q0,被存储于电量存储电路10中,对二次电池5将电池电压从第1电池电压V1充电至第2电池电压V2为止所需要的累计电量Q1被测定。然后,将测定到的累计电量Q1和电量存储电路10中存储的基准电量Q0进行比较,当累计电量Q1大于基准电量Q0时判断为内部短路,当累计电量Q1等于或小于基准电量Q0时不判断为内部短路,并将电量存储电路10中存储的基准电量Q0改写成累计电量Q1。
当二次电池5发生了内部短路时,由于二次电池5所保持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向外部散失,所以与未发生内部短路的情况相比,电池充电所需要的电量增多。
但是,伴随内部短路而出现的放电电量降低、或放电电压降低等现象,也是正常的二次电池5随着充放电循环的重复而老化时会出现的现象,因而存在误检测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伴随充放电循环的充电电量的增加,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使用正常的二次电池5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的。
因此,将测定到的累计电量Q1和电量存储电路10中存储的基准电量Q0进行比较,当累计电量Q1大于基准电量Q0时判断为内部短路,由此可以精确地检测二次电池5中的内部短路的发生。另外,虽然即使未发生内部短路,也会因二次电池5的老化而导致充电所需要的电量发生变化,但由于在判断出未发生内部短路时,此前所存储的基准电量Q0被更新为进行该判断时所使用的充电时的电量Q1,因而可以提高检测精确度。此外,由于是用相同的二次电池5的充电时的电量作为判断内部短路的根据,因而避免了因作为比较对象的二次电池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能够可靠地检测内部短路。
另外,本实施例的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在累计电量Q1比基准电量QO大3%或3%以上时判断为内部短路,但本发明并不只局限于此。在低于3%时,存在因电量测量的误差而引起内部短路的误检测的可能性,而高于15%时,则在内部短路被检测出之前,二次电池就会显著地恶化。
例如,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下,在充电末期,若电量变化15%,则电压变化约为0.2V。因此,在给两串联一并联的电池组件进行充电时,对于当前为主流的每1个单元的4.2V的充电终止电压,每个单元则大约为4.3V和4.1V。当充电电压超过4.3V时,由于充放电循环特性明显变差,尤其是正极材料的稳定性受损,因而不理想。
因此,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可以在累计电量Q1比基准电量Q0大3%或3%以上时判断为内部短路,而更为理想的是,在累计电量Q1比基准电量Q0大5%或5%以上时判断为内部短路。这样,由于是在累计电量Q1比基准电量Q0大3%或3%以上时,判断为内部短路,因而可以考虑到实际电量的测定误差,来准确地判断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另外,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也可适用于将二次电池以串联及并联进行组合的电池组。
而且,由于对每次充放电循环,都将测定到的累计电量Q1和电量存储电路10中存储的基准电量Q0进行比较,当累计电量Q1大于基准电量Q0时判断为内部短路,当累计电量Q1等于或小于基准电量Q0时则不判断为内部短路、并将电量存储电路10中存储的基准电量Q0改写成累计电量Q1,因此可以根据在每次充放电循环中发生变化的电量来检测内部短路。
在此,就本发明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除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以及伴随充放电循环而引起的二次电池的老化以外,还可能因噪声等引起的电压变化而导致 测量电量Q1的累计开始时间及终止时间变动,致使测量电量Q1发生非正常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内部短路的误检测或漏检测。因此,如以下的变形例所示,当连续多次循环中电量Q1都大于电量Q0时,则可以判断检测对象的二次电池发生内部短路。
由于当测量电量非正常地增加时,存在误检测的可能性,因此如表3所示,当测量电量Q1超过了基准电量Q0时,先不做出判定(保留),而在连续多次的充放电循环中,测量电量Q1均超过基准电量Q0时,再判定为内部短路,这样即可防止误检测。
表3
循环数 | 基准电量Q0 (mAh) | 测量电量Q1 (mAh) | 内部短路判定 |
1 | 2000 | 1200 | OK |
2 | 1200 | 1198 | OK |
3 | 1198 | 1197 | OK |
… | … | … | … |
623 | 384 | 384 | OK |
624 | 384 | 450 | 保留 |
625 | 450 | 383 | OK |
在表3中,从第1次循环至第623次循环为止,测量电量Q1均等于或小于基准电量Q0。与此相对,第624次循环的测量电量Q1(450mAh)比基准电量Q0(384mAh)大3%或3%以上,因此暂不做出发生了内部短路的判定。然后,由于第625次循环的测量电量Q1(383mAh)小于基准电量Q0(450mAh),因而判定二次电池为正常。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如下述的表4所示,由于基准电量Q0被更改成非正常增加的电量Q1,因此,即使是确实发生了内部短路,也有可能判定为正常。
表4
循环数 | 基准电量Q0 (mAh) | 测量电量Q1 (mAh) | 内部短路判定 |
1 | 2000 | 1200 | OK |
2 | 1200 | 1198 | OK |
3 | 1198 | 1197 | OK |
… | … | … | … |
623 | 384 | 384 | OK |
624 | 384 | 450 | 保留 |
625 | 450→384 | 440 | OK→NG |
例如,在表4中,由于第624次循环的测量电量Q1(450mAh)比基准电量Q0(384mAh)大3%或3%以上,因此暂不做出发生了内部短路的判定,并将基准电量Q0(384mAh)更改为测量电量Q1(450mAh)。随后,当第625次循环的测量电量Q1为440mAh时,由于小于基准电量Q0(450mAh),因而判定二次电池为正常。然而,这是以误检测的电量作为基准电量进行的判定,如果与正常测量的基准电量Q0(384mAh)相比,则应判定为内部短路。所以,在暂不做出判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不更新基准电量Q0,使防止漏检测成为可能。
图4是用来说明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的第一变形例的流程图。另外,第一变形例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在图4中,步骤S11~S14、S16、S17的处理与图3的步骤S1~S4、S6、S7的处理相同,因此也省略其说明。
如果判断结果为电量Q1大于正常的二次电池的电量Q0(步骤S14为是),则进入步骤S15,由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清除累计电量Q1的值。接着,因步骤S18~S21的处理,与图3中的步骤S1~S4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如果判断结果为电量Q1大于正常的二次电池的电量Q0(步骤S21为是),则在步骤S22中,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判断二次电池发生内部短路,并向外部输出用来通知外部设备发生了内部短路的内部短路信号。
另一方面,当判断结果为电量Q1等于或小于电量Q0时(步骤S21为否),则进入到步骤S16,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判断二次电池为正常,并将电量存储电路10中存储的基准电量Q0改写成累计电量Q1。
这样,只在连续出现多次累计电量Q1大于基准电量Q0的情况下,才判断为内部短路。即,存在因噪声等引起的电压变化而导致测量电量Q1的累计开始时间及终止时间变动,致使累计电量Q1暂时性增加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即使事实上未发生内部短路,也可能误判为内部短路。但由于只在连续出现多次累计电量Q1大于基准电量Q0的情况下才判断为内部短路,因此可以防止内部短路的误检测或漏检测。
上述的第一变形例,对测量电量Q1非正常增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下面,对测量电 量Q1非正常减少的情况进行说明。当测量电量Q1非正常减少时,如以下的表5所示,在下一次的充放电循环中,测量电量Q1超过了基准电量Q0,则存在误检测内部短路的可能性。
表5
循环数 | 基准电量Q0 (mAh) | 测量电量Q1 (mAh) | 内部短路判定 |
1 | 2000 | 1200 | OK |
2 | 1200 | 1198 | OK |
3 | 1198 | 1197 | OK |
… | … | … | … |
623 | 384 | 384 | OK |
624 | 384 | 324 | OK |
625 | 324 | 383 | NG |
例如,在表5中,由于第624次循环的测量电量Q1(324mAh)小于基准电量Q0(384mAh),因此判断为正常的二次电池,并将基准电量Q0(384mAh)更改为测量电量Q1(324mAh)。随后,当第625次循环的测量电量Q1为383mAh时,由于比基准电量Q0(324mAh)大3%或3%以上,因而判断为内部短路。但这是以误检测的电量作为基准电量进行的判定,如果与正常测量到的基准电量Q0(384mAh)相比,则应判定为正常的二次电池。
因此,如以下的表6所示,作为测量电量Q1与其进行比较的基准电量Q0,可存储前一次的充放电循环的基准电量Q0B,及再前一次的充放电循环的基准电量Q0A,当测量电量Q1比基准电量Q0A与Q0B都大时,则判断为内部短路。
表6
循环数 | 基准电量Q0A (mAh) | 基准电量Q0B (mAh) | 测量电量Q1 (mAh) | 内部 短路判定 |
1 | 2000 | 2000 | 1200 | OK |
2 | 2000 | 1200 | 1198 | OK |
3 | 1200 | 1198 | 1197 | OK |
… | … | … | … | … |
623 | 387 | 386 | 384 | OK |
624 | 386 | 384 | 324 | OK |
625 | 384 | 324 | 383 | NG→OK |
图5是用来说明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的第二变形例的流程图。另外,第二变形例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在图5中,步骤S31~S33的处理与图3的步骤S1~S3的处理相同,因此也省略其说明。
在第二变形例中,电量存储电路10,存储多次的基准电量Q0A与Q0B。基准电量Q0B是前一次测量到的测量电量Q1,基准电量Q0A是再前一次测量到的测量电量Q1。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比较由电量累计电路9测定到的累计电量Q1和电量存储电路10存储的多次的基准电量Q0A、Q0B。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在累计电量Q1比多次的基准电量Q0A、Q0B都大时,判断为内部短路。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当累计电量Q1等于或小于多次的基准电量Q0A、Q0B中的至少一个基准电量时,则不判断为内部短路,并将电量存储电路10中存储的基准电量Q0A改写成基准电量Q0B,同时又将电量存储电路10中存储的基准电量Q0B改写成累计电量Q1。
步骤S34中,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比较从第1电池电压V1充电至第2电池电压V2为止所需要的累计电量Q1与电量存储电路10中存储的基准电量Q0A、Q0B。当判断结果为累计电量Q1大于基准电量Q0A且累计电量Q1大于基准电量Q0B(步骤S34为是),则在步骤S35中,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清除累计电量Q1。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结果为累计电量Q1等于或小于两个基准电量Q0A、Q0B中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基准电量(步骤S34为否),则在步骤S36中,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既将电量存储电路10中存储的基准电量Q0A改写成基准电量Q0B,又将电量存储电路10中存储的基准电量Q0B改写成累计电量Q1。随后,在步骤S37中,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清除累计电量Q1。
步骤S38~S41的处理与该图5中的步骤S31~S34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当判断结果为累计电量Q1大于基准电量Q0A且累计电量Q1大于基准电量Q0B(步骤S41为是),则在步骤S42中,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判断二次电池发生内部短路,并向外部输出用来通知外部设备发生了内部短路的内部短路信号。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结果为累计电量Q1等于或小于两个基准电量Q0A、Q0B中的 至少其中之一的基准电量(步骤S41为否),则进入步骤S36的处理。
这样,在电量存储电路10中,多次的基准电量Q0A、Q0B予以存储,将测定到的累计电量Q1和电量存储电路10中存储的多次的基准电量Q0A、Q0B进行比较,由于只有在累计电量Q1比多次的全部的基准电量Q0A、Q0B都大时,才判断为内部短路,因此可以防止内部短路的误检测或漏检测。
另外,在第二变形例中,是对连续2次循环的测量电量超过了基准电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局限于此,考虑到内部短路的检测能力及误检测的影响,也可以适当地将连续三次循环或更多次循环的测量的电量作为内部短路的判定对象。
另外,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也可基于二次电池的温度,来补正电量累计电路9计算出的累计电量Q1。具体而言,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还包括测量二次电池5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存储表示二次电池5的温度与补正率的关系的补正表的补正表存储单元。内部短路检测电路11,通过参照补正表存储单元,来指定对温度传感器输出的温度测量信号所表示的温度的补正率,并将指定的补正率与电量累计电路9计算出的累计电量Q1相乘,对累计电量进行补正。另外,补正表将二次电池5的温度以及对各温度的补正率的值对应起来进行存储。该补正率的值是通过实验等而预先得到的。这样,通过基于二次电池的温度来补正由电量累计电路9计算出的累计电量Q1,可以计算出正确的累计电量,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内部短路的检测精确度。
以下,就具备有图1所示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的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进行说明。图6是具备本发明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的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2的电路结构示意图。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2包括二次电池5、电压检测电路8、用于检测电流的电阻4、根据施加在电阻4上的电压来检测电流的电流检测电路7、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向外部输出内部短路信号的界面(interface)13、串联配置在二次电池5与电子设备之间的电池组件开关6、控制电池组件开关6的接通·切断的电池组件开关控制电路12。
电压检测电路8与电流检测电路7,将检测到的信息向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输出,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进行内部短路的判定。界面13接到来自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的内部短路信号,并将其发送到外部设备以及电池组件开关控制电路12。电池组件开关控制电路12,具有阻断从二次电池向外部负载(外部设备)输出输入电流的输出输入电路的功能,并根据内部短路信号来控制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开关6。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可以根据内部短路信号来阻断电流流出流入发生了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因此可以提高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的安全性。
下面,就本实施例的电池组件2中的内部短路检测处理进行具体说明。在电池组件2 中,首先,每隔10ms,由用来检测作为检测对象的二次电池5的电压的电压检测电路8向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发送电压的信号。另外,检测对象的二次电池5和1mΩ的电流检测用的电阻4被串联连接,在接到来自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的信号后,根据施加在电阻4上的电压计算出流经二次电池5的电流,并向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发送信号。另一方面,当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检测到二次电池5的内部短路时,则由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向界面13以及电池组件开关控制电路12发送内部短路检出信号。
随后,界面13将内部短路信号发送到外部设备。进而,当基准电量Q0与累计电量Q之差在100mAh或100mAh以上时,电池组件开关控制电路12控制电池组件开关6,阻断电流流出或流入二次电池5。
这样,通过电压检测电路8,二次电池5所充的电池电压得以检测,而通过电流检测电路7,流经二次电池5的电流则被检测。而且,在通过上述内部短路检测装置1被判断出内部短路时,接到所输出的内部短路信号,用来接通·切断上述二次电池对外部的供电的电池组件开关6予以关闭。
因此,可以确切地控制发生了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5,从而避免因继续使用内部短路后的二次电池5而导致内部短路反复发生、加热二次电池5,从而可以提高电池组件2的安全性。
接下来,就具备内部短路检测功能的电子设备进行说明。图7是具备本发明的电池组件2的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3包括:给二次电池5充电的DC-DC转换器(converter)19、AC适配器(adapter)21、电路(负载单元)20、既接收从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2输出的内部短路信号,又控制电子设备3的各系统的电子设备系统控制电路16、接到来自电子设备系统控制电路16的信号后,让在显示器14上显示发生了内部短路的显示控制电路15、接到来自电子设备系统控制电路16的信号,控制安装在电子设备3内的与二次电池5相连的线路上的电子设备开关18的电子设备开关控制电路17。而且,电路20还包括有对电子设备3的内部提供电负载的各种电路。
在此,就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3的内部短路检测处理进行具体说明。在电子设备3中,当内部短路被检测出时,内部短路检出信号,从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2的界面13被发送到电子设备系统控制电路16。随后,电子设备系统控制电路16,将内部短路检出信号发送到外部设备开关控制电路17以及显示控制电路15。而且,当基准电量Q0与累计电量Q1之差在50mAh或50mAh以上时,电子设备开关控制电路17控制电子设备开关18,阻断从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2向电子设备3的电流的流出流入。而当基准电量Q0与累计电量Q1之差不足50mAh时,显示控制电路15控制显示器14,显示电源异常的信息,并催促用户进行设备数据的备用(backup)等处理。
如上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可以精确地检测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通过使用具备有该内部短路检测装置的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以及具备有该电池组件的电子设备,可以使安全性得以提高。
此外,由本发明的结构,可以根据内部短路信号向用户发出电源异常的通知,用户则可以在电子设备完全瘫痪而不能使用之前,进行数据的备用等处理。另外,为了停止继续使用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也可在电子设备的一侧来阻断电流流出流入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
另外,作为内部短路后的处理,也可适当地采用如下的处理方式,例如,当与过去的充电电量的差超过某一阈值且较大时,作为程度严重的内部短路而阻断电流,当等于或低于阈值时,则作为轻度的内部短路而在显示器14上进行显示等。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是在接到从电池组件2输出的表示内部短路的信号后,在显示器14上显示发生了内部短路,但本发明并不只局限于此。例如也可在电子设备3中设置声音输出单元和声音输出控制单元,该声音控制单元在接到从电池组件输出的表示内部短路的信号后,让声音输出单元进行声音输出来通知发生了内部短路。
这样,通过DC-DC转换器19,上述电池组件2所备有的二次电池5得以充电,在接到电池组件2输出的表示内部短路的信号后,内部短路发生则被显示在显示器14(警报装置)上,因此用户可以正确地把握二次电池5的异常情况,从而可进行数据的备用等恰当的处理。
另外,由于在接收到电池组件2输出的表示内部短路的信号后,关闭用来接通或切断二次电池5对电路20的供电的电子设备开关18,因此可以防止将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5作为电子设备3的电源继续使用,从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3的安全性。
此外,除电池组件2输出的表示内部短路的内部短路信号之外,从累计电量Q1中减去基准电量Q0后的差值也被电子设备开关控制电路17接收。而且,当差值等于或大于指定的值时,电子设备开关18被关闭。另外,差值也连同内部短路信号一起被显示控制电路15接收,如差值不满指定的值,则在显示器14上显示发生了内部短路。
因此,由于当从累计电量Q1中减去基准电量Q0后的差值等于或大于指定的值时,电子设备开关18被关闭,当该差值不满指定的值时,在显示器14上显示发生了内部短路,所以,在发生轻度的内部短路时仅进行显示,通知用户发生了内部短路,而在发生了程度严重的内部短路时,则关闭电子设备开关18,从而可以防止将发生了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5作为电源继续使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内部短路信号时,可对应于从累计电量Q1中减去基准电量Q0后的差值的大小,在显示器14上显示发生了内部短路或关闭电子设备开关18,但本发明并不只局限于此,在检测到内部短路信号时,也可不在显示器14上显示发生了内部短路,而仅关闭电子设备开关18。
此时,由于接收到电池组件2输出的表示内部短路信号后,关闭接通或切断二次电池5对电路20的供电的电子设备开关18,因此可以防止将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5作为电子设备3的电源继续使用,从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3的安全性。
上述的具体实施例主要包含具有以下结构的发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是检测二次电池中的内部短路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它包括存储将上述二次电池的电池电压从第1电池电压充电至高于上述第1电池电压的第2电池电压为止所需要的基准电量的电量存储电路、测定对上述二次电池将电池电压从上述第1电池电压充电至上述第2电池电压为止所需要的累计电量的电量累计电路,以及比较上述电量累计电路中测定到的累计电量和上述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当上述累计电量大于上述基准电量时判断为内部短路,当上述累计电量等于或小于上述基准电量时不判断为内部短路,并将上述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改写成上述累计电量的内部短路检测电路。
本发明所提供的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方法,是检测二次电池中的内部短路的内部短路检测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测定对上述二次电池将电池电压从第1电池电压充电至高于上述第1电池电压的第2电池电压为止所需要的累计电量的电量累计步骤,比较在上述电量累计步骤中测定到的累计电量和电量存储电路中预先存储的、将上述二次电池的电池电压从上述第1电池电压充电至上述第2电池电压为止所需要的基准电量的电量比较步骤、当在上述电量比较步骤中上述累计电量大于上述基准电量时判断为内部短路的内部短路检测步骤、当在上述电量比较步骤中上述累计电量等于或小于上述基准电量时不判断为内部短路,并将上述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改写成上述累计电量的基准电量改写步骤。
根据这些结构,将二次电池的电池电压从第1电池电压充电至高于第1电池电压的第2电池电压为止所需要的基准电量,在电量存储电路中予以存储,对二次电池将电池电压从第1电池电压充电至第2电池电压为止所需要的累计电量被测定。而且测定到的累计电量和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被比较,当累计电量大于基准电量时判断为内部短路,当累计电量等于或小于基准电量时不判断为内部短路、并将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改写成累计电量。
在二次电池发生了内部短路时,由于二次电池所保持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向外部散失,所以与未发生内部短路的情况相比,电池充电所需要的电量增多。
但是,伴随内部短路而出现的放电电量降低、或放电电压降低等现象,也是正常的二次电池随着充放电循环的重复而老化时会出现的现象,因而存在误检测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伴随充放电循环的充电电量的增加,在正常的环境条件下使用正常的二次电池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的。
因此,将测定到的累计电量和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进行比较,当累计电量大于基准电量时判断为内部短路,由此可以精确地检测二次电池中的内部短路的发生。另外,虽然即使未发生内部短路,也会因二次电池的老化而导致充电所需要的电量发生变化,但在判断出未发生内部短路时,由于此前所存储的基准电量被更新为进行该判断时所使用的充电电量,从而可以提高检测精确度。此外,由于是用相同的二次电池的充电时的电量作为判断内部短路的依据,因而避免了因作为比较对象的二次电池的不同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能够可靠地检测内部短路。
另外,上述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还以上述内部短路检测电路,在上述累计电量比上述基准电量大3%或3%以上时判断为内部短路为宜。
根据该结构,由于当累计电量比基准电量大3%或3%以上时被判断为内部短路,因而可以考虑到实际电量的测定误差,而准确地判断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另外,该装置也可适用于将二次电池以串联及并联进行组合的电池组。
另外,上述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还以上述内部短路检测电路,对每一次充放电循环,都比较由上述电量累计电路测定到的累计电量和上述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当上述累计电量大于上述基准电量时判断为内部短路,当上述累计电量等于或小于上述基准电量时不判断为内部短路、并将上述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改写成上述累计电量为宜。
根据该结构,由于对每一次充放电循环,都将测定到的累计电量和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进行比较,当累计电量大于基准电量时判断为内部短路,当累计电量等于或小于基准电量时不判断为内部短路、并将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改写成累计电量,因此可以根据在每次充放电循环中发生变化的电量来检测内部短路。
另外,上述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还以上述内部短路检测电路,只在上述累计电量比上述基准电量大的情况连续出现多次时判断为内部短路为宜。
根据该结构,只有在累计电量大于基准电量的情况连续出现多次时,才判断为内部短路。由于因噪声等引起的电压变化而导致累计电量的累计开始时间及终止时间变动,致使累计电量暂时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事实上未发生内部短路,也可能会误判为内部短路。但由于只在累计电量大于基准电量的情况连续出现多次时才判断为内部短路,因此可以防止内部短路的误检测或漏检测。
另外,上述二次电池内部短路检测装置,还以上述电量存储电路存储多次的上述基准电量,上述内部短路检测电路比较由上述电量累计电路测定到的累计电量和上述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多次的基准电量,仅当上述累计电量大于多次的所有的基准电量时,才判断为内部短路为宜。
根据该结构,由于在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有多次的基准电量,将测定到的累计电量和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多次的基准电量进行比较,仅当累计电量比多次的所有的基准电量都大时,才判断为内部短路,因此可以防止内部短路的误检测或漏检测。
本发明所提供的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包括二次电池、检测上述二次电池所充的电池电压的电压检测电路、检测流经上述二次电池的电流的电流检测电路、上述内部短路检测装置、接通或切断上述二次电池对外部的供电的电池组件开关、当上述内部短路检测装置判断出内部短路时,接到所输出的内部短路信号而关闭上述电池组件开关的电池组件开关控制电路。
根据该结构,通过电压检测电路检测二次电池所充的电池电压,通过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流经二次电池的电流。而且通过上述内部短路检测装置而被判断出内部短路时,接到所输出的内部短路信号、接通或切断上述二次电池对外部的供电的电池组件开关予以关闭。
因此,可以确切地控制发生了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避免因继续使用内部短路后的二次电池而导致内部短路反复发生、加热二次电池,从而可以提高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的安全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是将上述电池组件作为电源使用的电子设备,包括对上述电池组件所备有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器、警报装置、接到上述电池组件输出的表示内部短路的信号,让上述警报装置发出内部短路发生的警告的警报控制电路。
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充电器,对上述电池组件所备有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而在接到电池组件输出的内部短路信号后,由警报装置警告内部短路的发生,因此用户可以正确地把握二次电池的异常情况,从而可以进行数据的备用等适当的处理。
另外,上述电子设备还以进一步包括通过上述二次电池而被供电的负载单元、接通或切断上述二次电池对上述负载单元的供电的电子设备开关,以及接到上述电池组件输出的表示内部短路的信号,关闭上述电子设备开关的电子设备开关控制电路为宜。
根据该结构,由于接到电池组件输出的表示内部短路的信号后,关闭接通或切断二次 电池对负载单元的供电的电子设备开关,因此,可以防止将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作为电子设备的电源继续使用,从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安全性。
另外,上述电子设备,还以上述电子设备开关控制电路,既接收上述电池组件输出的表示内部短路的内部短路信号,又接收从上述累计电量中减去上述基准电量后的差值,当上述差值在指定的值或指定的值以上时,关闭上述电子设备开关,上述警报控制电路,既接收上述内部短路信号又接收上述差值,当上述差值不满指定的值时,让上述警报装置发出发生了内部短路的警告为宜。
根据该结构,除电池组件输出的表示内部短路的内部短路信号之外,从累计电量中减去基准电量后的差值也被电子设备开关控制电路接收。而且,当差值在指定的值或指定的值以上时,电子设备开关被关闭。另外,差值也连同内部短路信号一起被警报控制电路接收,如差值不满指定的值,则由警报装置警告发生了内部短路。
因此,由于当从累计电量中减去基准电量后的差值在指定的值或指定的值以上时,电子设备开关被关闭,当该差值不满指定的值时,则由警报装置警告发生了内部短路,所以,在发生轻度的内部短路时仅进行警告,通知用户发生了内部短路,而在发生了程度严重的内部短路时,则关闭电子设备开关,从而可以防止将发生了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继续使用。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是以上述电池组件作为电源使用的电子设备,包括对上述电池组件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器、通过上述二次电池而被供电的负载单元、接通或切断上述二次电池对上述负载单元的供电的电子设备开关,以及接到上述电池组件输出的表示内部短路的信号、关闭上述电子设备开关的电子设备开关控制电路。
根据该结构,由于接到电池组件输出的表示内部短路的信号后,关闭接通或切断二次电池对负载单元的供电的电子设备开关,因此可以防止将内部短路的二次电池作为电子设备的电源继续使用,从而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方法、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作为具有优异安全性的便携电子设备及其电源是很有用的。
Claims (11)
1.一种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用来检测二次电池中的内部短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量存储电路,存储将上述二次电池的电池电压从第1电池电压充电至高于上述第1电池电压的第2电池电压为止所需要的基准电量;
电量累计电路,测定将上述二次电池的电池电压从上述第1电池电压充电至上述第2电池电压为止所需要的累计电量;及
内部短路检测电路,比较由上述电量累计电路测定到的累计电量和上述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当上述累计电量大于上述基准电量时,判断为内部短路,当上述累计电量等于或小于上述基准电量时,不判断为内部短路,并将上述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改写成上述累计电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内部短路检测电路,在上述累计电量比上述基准电量大3%或3%以上时,判断为内部短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内部短路检测电路,对每一次充电放电循环,比较由上述电量累计电路测定到的累计电量和上述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当上述累计电量大于上述基准电量时,判断为内部短路,当上述累计电量等于或小于上述基准电量时,不判断为内部短路、并将上述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改写成上述累计电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内部短路检测电路,只在上述累计电量大于上述基准电量的情况连续出现多次时,判断为内部短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量存储电路,存储多次的上述基准电量;
上述内部短路检测电路,比较由上述电量累计电路测定到的累计电量和上述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多次的基准电量,仅当上述累计电量大于多次的所有的基准电量时,判断为内部短路。
6.一种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方法,用来检测二次电池中的内部短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电量累计步骤,测定将上述二次电池的电池电压从第1电池电压充电至高于上述第1电池电压的第2电池电压为止所需要的累计电量;
电量比较步骤,比较在上述电量累计步骤中测定到的累计电量和电量存储电路中预先存储的、将上述二次电池的电池电压从上述第1电池电压充电至上述第2电池电压为止所需要的基准电量;
内部短路检测步骤,当在上述电量比较步骤中,上述累计电量大于上述基准电量时,判断为内部短路;及
基准电量改写步骤,当在上述电量比较步骤中,上述累计电量等于或小于上述基准电量时,不判断为内部短路、并将上述电量存储电路中存储的基准电量改写成上述累计电量。
7.一种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二次电池;
电压检测电路,检测上述二次电池所充电的电池电压;
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流经上述二次电池的电流;
内部短路检测装置,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
电池组件开关,接通或切断上述二次电池对外部的供电;及
电池组件开关控制电路,当由上述内部短路检测装置判断出内部短路时,接到所输出的内部短路信号,关闭上述电池组件开关。
8.一种电子设备,用上述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组件作为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器,对上述电池组件所备有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
警报装置;及
警报控制电路,接到上述电池组件输出的表示内部短路的信号,让上述警报装置发出发生了内部短路的警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负载单元,通过上述二次电池而被供电;
电子设备开关,接通或切断上述二次电池对上述负载单元的供电;及
电子设备开关控制电路,接到上述电池组件输出的表示内部短路的信号,关闭上述电子设备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子设备开关控制电路,既接收上述电池组件输出的表示内部短路的内部短路信号,又接收从上述累计电量中减去上述基准电量后的差值,当上述差值在指定的值或指定的值以上时,关闭上述电子设备开关;
上述警报控制电路,既接收上述内部短路信号又接收上述差值,当上述差值不满指定的值时,让上述警报装置发出发生了内部短路的警告。
11.一种电子设备,用上述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组件作为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器,对上述电池组件所备有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
负载单元,通过上述二次电池而被供电;
电子设备开关,接通或切断上述二次电池对上述负载单元的供电;及
电子设备开关控制电路,接到上述电池组件输出的表示内部短路的信号,关闭上述电子设备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041980 | 2005-02-18 | ||
JP2005041980 | 2005-02-18 | ||
JP2005-041980 | 2005-02-18 | ||
JP2006024299A JP4739040B2 (ja) | 2005-02-18 | 2006-02-01 | 二次電池の内部短絡検出装置、二次電池の内部短絡検出方法、二次電池の電池パック及び電子機器 |
JP2006024299 | 2006-02-01 | ||
JP2006-024299 | 2006-02-0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21801A CN1821801A (zh) | 2006-08-23 |
CN1821801B true CN1821801B (zh) | 2011-05-11 |
Family
ID=36911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0088272A Active CN1821801B (zh) | 2005-02-18 | 2006-02-16 | 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60901B2 (zh) |
JP (1) | JP4739040B2 (zh) |
CN (1) | CN182180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89740B (zh) * | 2019-03-18 | 2020-04-01 | 致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電池測試裝置與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25559B2 (ja) * | 2006-06-06 | 2013-07-03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電池パックの異常判定方法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
US8163409B2 (en) * | 2006-12-15 | 2012-04-2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Evaluation method for safety upon battery internal short circuit, evaluation device for safety upon battery internal short circuit,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battery and battery pack |
US7782013B2 (en) * | 2007-04-17 | 2010-08-24 | Chun-Chieh Chang | Rechargeable battery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recharging same |
US8159191B2 (en) * | 2007-04-17 | 2012-04-17 | Tsun-Yu Chang | Advanced rechargeable battery system |
US7683575B2 (en) * | 2007-07-18 | 2010-03-23 | Tesla Motor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and disconnecting short-circuited battery cells within a battery pack |
JP2009032506A (ja) * | 2007-07-26 | 2009-02-12 | Panasonic Corp | 非水系電解質二次電池の内部短絡検知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2009049005A (ja) * | 2007-07-26 | 2009-03-05 | Panasonic Corp | 電池の内部短絡検知装置および方法、電池パック並びに電子機器システム |
US8049465B2 (en) * | 2007-10-10 | 2011-11-01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Systems, methods and circuits for determining micro-short |
JP2009170397A (ja) * | 2007-12-18 | 2009-07-30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電池パック、電池パックを用いる携帯機器、電池パックにおける内部ショート検出方法、内部ショート検出プログラム |
US20090155674A1 (en) * | 2007-12-18 | 2009-06-18 | Mitsumi Electronic Co., Ltd. | Battery Pack, Portable Device, Internal Short Detecting Method, and Internal Short Detecting Program |
JP5652802B2 (ja) * | 2008-02-27 | 2015-01-14 | レノボ・イノベーションズ・リミテッド(香港) | 二次電池の内部短絡検出装置および内部短絡検出方法 |
KR100969567B1 (ko) * | 2008-07-04 | 2010-07-12 | 포항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비정상적인 배터리 소모 검출 방법 및장치 |
CN101662051B (zh) * | 2008-08-26 | 2011-09-07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组均衡充电方法和装置 |
JP5815195B2 (ja) | 2008-09-11 | 2015-11-17 |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 電池状態検知装置及びそれを内蔵する電池パック |
TWI383167B (zh) | 2008-09-23 | 2013-01-21 | Wistron Corp | 檢測一電源儲存裝置之運作情形的方法及其相關電源儲存裝置 |
JP5289083B2 (ja) * | 2009-02-05 | 2013-09-1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の異常検出装置および二次電池装置 |
JP2011135657A (ja) * | 2009-12-22 | 2011-07-0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並びにバッテリシステムの電流制限状態検出方法 |
JP2011135656A (ja) * | 2009-12-22 | 2011-07-0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バッテリ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車両並びにバッテリシステムの内部短絡検出方法 |
KR101057542B1 (ko) * | 2010-01-26 | 2011-08-17 | 에스비리모티브 주식회사 |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구동 방법 |
JP4952808B2 (ja) * | 2010-02-22 | 2012-06-1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リチウム析出判別装置,その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を搭載する車両 |
US8866444B2 (en) * | 2010-06-08 | 2014-10-21 | Tesla Motors, Inc. | Methodology for charging batteries safely |
WO2012093596A1 (ja) * | 2011-01-06 | 2012-07-12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状態検出装置および二次電池状態検出方法 |
KR101901680B1 (ko) * | 2011-01-18 | 2018-09-27 | 티악스 엘엘씨 | 병렬 연결된 배터리용 차동 전류 모니터링 |
US9184605B2 (en) | 2011-03-28 | 2015-11-10 | Changs Ascending Enterprise Co., Ltd. | High voltage battery system for vehicle applications |
US9347997B2 (en) | 2011-03-28 | 2016-05-24 | Changs Ascending Enterprise Co., Ltd. | State of charge determin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
TWI450472B (zh) * | 2011-08-09 | 2014-08-21 | Nat Univ Chung Hsing | 可彈性規劃組合式電池充電電流之方法及其裝置 |
CN102565611B (zh) * | 2011-12-27 | 2014-08-06 |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 动力电池的内短路检测方法 |
CN102628895B (zh) * | 2012-03-23 | 2015-05-13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检测方法、电池及电子设备 |
CN103809066B (zh) * | 2012-11-13 | 2017-12-2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5229483B (zh) * | 2013-03-13 | 2018-06-12 | 蒂艾克思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检测电池组中的内部短路的系统和方法 |
DE102013204539A1 (de) * | 2013-03-15 | 2014-09-18 | Robert Bosch Gmbh | Batteriezelleinrichtung mit Feinschlusssicherheitsfunktion und Verfahren zum Überwachen einer Batteriezelle |
JP5744956B2 (ja) * | 2013-04-12 | 2015-07-08 | プライムアースEv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 電池状態判定装置 |
WO2014179725A1 (en) * | 2013-05-03 | 2014-11-06 |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 Improving rechargeable battery safety by multifunctional separators and electrodes |
DE102013226696A1 (de) * | 2013-12-19 | 2015-06-25 | Robert Bosch Gmbh | Verfahren zur Überwachung eines Akkumulators, Auswerteeinrichtung und Messsystem |
JP6778617B2 (ja) | 2014-06-30 | 2020-11-04 | セルガード エルエルシー | 電池中の短絡を区別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DE102015205228A1 (de) * | 2015-03-23 | 2016-09-29 |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 Verfahren zum bestimmen eines referenzenergieprofils und vorrichtung zum formieren einer batterie |
CN104767260B (zh) * | 2015-03-30 | 2017-04-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充电器、终端设备和充电系统 |
US10361570B2 (en) * | 2015-12-01 | 2019-07-23 | Ablic Inc. | Charging/discharging control circuit and battery apparatus including voltage or current detection for secondary batteries |
WO2017217092A1 (ja) * | 2016-06-16 | 2017-12-21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管理装置、及び蓄電システム |
CN106154172B (zh) * | 2016-06-17 | 2018-11-23 | 清华大学 | 锂离子动力电池内短路程度的定量估算方法 |
WO2018000437A1 (zh) * | 2016-07-01 | 2018-01-04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金属电池及其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方法 |
CN106025404B (zh) * | 2016-07-22 | 2019-10-25 | 圣邦微电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锂离子可充电电池内短路预警侦测方法 |
TWI606628B (zh) * | 2016-09-02 | 2017-11-21 |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電池裝置、電子裝置以及電池裝置之保護方法 |
CN107870301B (zh) | 2016-09-27 | 2020-09-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微短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US10656215B2 (en) | 2016-11-07 | 2020-05-19 | Nissan Motor Co., Ltd. | Short circuit detection device |
CN108241102A (zh) * | 2016-12-23 | 2018-07-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微短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06802396B (zh) * | 2017-03-28 | 2019-04-05 | 上海理工大学 | 一种电池内短路的诊断方法 |
WO2018196121A1 (zh) * | 2017-04-26 | 2018-11-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确定电池内短路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9037113A1 (zh) * | 2017-08-25 | 2019-02-28 | 深圳市云中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及其电池安全监控方法和监控系统 |
CN107843802B (zh) * | 2017-10-23 | 2020-06-0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内短路检测方法及装置 |
DE102018200145A1 (de) * | 2018-01-08 | 2019-07-11 | Robert Bosch Gmbh | Verfahren zur Erkennung eines internen Kurzschlusses in einer ersten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einheit eines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s |
CN108318775B (zh) * | 2018-05-11 | 2020-06-09 | 北京市亿微科技有限公司 | 在线诊断电池短路故障的方法及装置 |
US11035904B2 (en) * | 2018-07-23 | 2021-06-15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internal short of battery |
US11041914B2 (en) * | 2018-08-13 | 2021-06-22 | Samsung Sdi Co., Ltd. | Battery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on internal short of battery |
CN109142953B (zh) * | 2018-08-23 | 2022-02-1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漏电流监控方法及电子设备 |
US10626837B1 (en) * | 2018-11-09 | 2020-04-21 | Concorde Battery Corporation | System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to start vehicle engines |
US10862295B2 (en) | 2018-11-09 | 2020-12-08 | Concorde Battery Corporation | System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to start vehicle engines |
CN111781512B (zh) * | 2019-03-18 | 2023-07-14 | 致茂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电池测试装置 |
CN111856316B (zh) * | 2019-04-02 | 2021-10-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检测电池组内短路的方法及相关装置、电动车 |
CN111796191B (zh) * | 2019-04-08 | 2022-04-15 |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 计算电池短路电流的方法、装置和电子产品 |
CN111796192B (zh) * | 2019-04-08 | 2022-08-05 |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 计算电池短路电流的方法、装置和电子产品 |
US11525862B2 (en) | 2019-04-08 | 2022-12-13 |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 Methods, storage media, and electronic devices for calculating short-circuit current of battery |
CN112666468B (zh) * | 2019-09-30 | 2024-06-1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池内短路的检测方法与装置、电子设备 |
JP7451923B2 (ja) | 2019-10-03 | 2024-03-19 |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 推定装置、推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CN110838603B (zh) * | 2019-11-12 | 2022-07-05 |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电量和温度智能管理系统及方法 |
CN110824372A (zh) * | 2019-11-25 | 2020-02-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判断电池内短路的方法、设备和电子设备 |
CN110888072A (zh) * | 2019-11-28 | 2020-03-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池微短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CN111142030B (zh) * | 2019-12-30 | 2022-02-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内短路电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103453B (zh) * | 2019-12-31 | 2022-02-1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内短路电流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KR20210099504A (ko) | 2020-02-04 | 2021-08-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배터리 시스템에서 배터리의 작동 상태를 검출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
JP7322817B2 (ja) * | 2020-06-02 | 2023-08-0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ーセル短絡検知装置、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車両 |
CN113281676B (zh) * | 2020-12-03 | 2023-04-14 | 珠海迈巨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电池内部漏电流的判断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 |
KR20220114908A (ko) * | 2021-02-09 | 2022-08-17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전해액 주액 전의 전극 조립체 불량 검사장치 및 불량 검사방법 |
JPWO2023002816A1 (zh) * | 2021-07-20 | 2023-01-26 | ||
CN114264961B (zh) * | 2021-12-23 | 2023-09-15 | 蜂巢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一种电芯内短路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4814644B (zh) * | 2022-06-07 | 2025-02-07 | 上海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动力电池系统外部短路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4441A (zh) * | 1996-06-24 | 1998-02-25 | 索尼公司 | 电池测定方法和电池测定装置 |
CN1428612A (zh) * | 2001-12-27 | 2003-07-09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电源装置 |
CN1437295A (zh) * | 2002-02-07 | 2003-08-20 | 株式会社理光 | 电池组件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208030A (ja) * | 1990-11-30 | 1992-07-29 | Nec Eng Ltd | バッテリ充電回路 |
JP4390226B2 (ja) * | 1998-07-10 | 2009-12-24 | アオイ電子株式会社 | 積層型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
US6255803B1 (en) * | 1999-08-10 | 2001-07-0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Method for detecting minor short in cell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cell short in cells |
JP5074648B2 (ja) | 2000-05-23 | 2012-11-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二次電池の内部状態検知方法、検知装置、該検知装置を備えた機器、内部状態検知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該プログラムを収めた媒体 |
JP4454187B2 (ja) | 2001-06-22 | 2010-04-21 |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 電源装置 |
JP4073650B2 (ja) * | 2001-10-10 | 2008-04-09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内部短絡セルの検出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検出装置 |
-
2006
- 2006-02-01 JP JP2006024299A patent/JP4739040B2/ja active Active
- 2006-02-16 CN CN2006100088272A patent/CN1821801B/zh active Active
- 2006-02-16 US US11/354,935 patent/US756090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4441A (zh) * | 1996-06-24 | 1998-02-25 | 索尼公司 | 电池测定方法和电池测定装置 |
CN1428612A (zh) * | 2001-12-27 | 2003-07-09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电源装置 |
CN1437295A (zh) * | 2002-02-07 | 2003-08-20 | 株式会社理光 | 电池组件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特开2002-50410A 2002.02.15 |
JP特开平11-273750A 1999.10.08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89740B (zh) * | 2019-03-18 | 2020-04-01 | 致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電池測試裝置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739040B2 (ja) | 2011-08-03 |
US20060186859A1 (en) | 2006-08-24 |
CN1821801A (zh) | 2006-08-23 |
US7560901B2 (en) | 2009-07-14 |
JP2006258797A (ja) | 2006-09-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21801B (zh) | 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 |
US8581547B2 (en) | Method for detecting cell state-of-charge and state-of-discharge divergence of a series string of batteries or capacitors | |
JP4798548B2 (ja) | 電池パック | |
CN102341715B (zh) | 用于检测电池组中的电流传感器的异常的方法和装置 | |
TW552730B (en) | Battery pack and battery pack checking method | |
JP5652802B2 (ja) | 二次電池の内部短絡検出装置および内部短絡検出方法 | |
CN102906581B (zh) | 电池单元平衡电路的异常诊断设备和方法 | |
CN101145686B (zh) | 电动工具 | |
CN107894567B (zh) | 电池包以及电池包接口状态的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 |
TWI710780B (zh) | 電池控制裝置及用於檢測電池的內部短路的方法 | |
US11456610B2 (en) | Internal short sensing battery control apparatus and battery control method | |
CN103636030B (zh) | 用于识别安全装置的触发的方法 | |
CN103138017B (zh) | 电池组的控制装置 | |
US10218036B2 (en) | Battery pack, electrica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
CN101477176A (zh) | 电池组的残余电容量的测量校正装置与方法 | |
CN101183794A (zh) | 电池组 | |
JP7508711B2 (ja) | バッテリー診断装置、バッテリーパック、電気車両、及びバッテリー診断方法 | |
JP2023522463A (ja) | バッテリー管理システム、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エネルギー貯蔵システム及びバッテリー管理方法 | |
US11041914B2 (en) | Battery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on internal short of battery | |
JP2009133676A (ja) |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充放電方法 | |
CN108333516A (zh) | 电池状态测试方法及其系统 | |
US20250105651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harging a battery | |
KR20220015790A (ko) | 배터리 관리 장치, 배터리 팩,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및 배터리 관리 방법 | |
CN114567042A (zh) | 具有并联单体的电池中的单体故障检测 | |
JP2020031470A (ja) | 二次電池の充電制御方法及び充電制御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