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同时提供一种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药物的活性成份是由下述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的:积雪草20-100份,黄芪24-96份,川芎10-40份。
其优选方案为,它的活性成份是由下述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的:
积雪草30-60份,黄芪24-48份,川芎20-30份。
本发明药物的活性成份可采用水提取工艺,即:
称取所述重量份比的原料,加8倍量体积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留用,药渣加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减压浓缩得含有活性成分的稠膏。
本发明药物的活性成份也可采用水提醇沉工艺,即:
称取所述重量份比的原料,加8倍量体积的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药材的1~2倍量体积,加乙醇至溶液中醇浓为70%,冷藏静置过夜,分离得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继续浓缩得含活性成分的稠膏。
最能体现本发明药物优良效果的是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即树脂提取工艺,它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药物活性成分:
a、按以下重量配比称取原药材:积雪草20-100份,黄芪24-96份,川芎10-40份;
b、将上述药材加入8-10倍量的40%--60%浓度的乙醇,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
c、回收乙醇后的提取液加入3-5倍量的去离子水,煮沸,放冷,静置10-24小时;
取上清液经弱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先用2--3倍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洗脱,再以2--3倍柱体积的20%--30%乙醇洗脱,再以1倍柱体积的40%--50%的乙醇洗脱,最后以2-3倍柱体积的80%-95%乙醇洗脱,收集80%以上乙醇洗脱的流份,减压条件下回收乙醇,蒸干,得原料药的活性成分;
该步骤中优选的工艺参数为:在取上清液经弱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处理时,先用3倍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洗脱,再以3倍柱体积的20%乙醇洗脱,再以1倍柱体积的40%的乙醇洗脱,最后以3倍柱体积的95%乙醇洗脱,收集95%乙醇洗脱的流份,减压条件下回收乙醇,蒸干,得原料药的活性成分;
(2)将上述活性成分加入常规辅料,制备成药物制剂。
本发明药物的活性组分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辅料,如崩解剂、润滑剂、粘合剂,以中药常规制剂方法制备成各种常用的口服剂型。如丸剂、散剂、胶囊剂、口服液等。
本发明具有显著的清热利湿、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等功效。可有效降低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提高血浆蛋白,改善肾功能,故可用于治疗慢性肾炎。
本发明药物为纯中药制剂,经动物长期毒性实验及临床应用,未发现毒副作用。故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时安全、可靠,从而有效避免了现有药物自身毒性所引发的危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下述实验得到了证实
本发明药物对慢性血清病系膜增生性肾炎的影响:
实验动物及分组
远交系健康雄性SD大鼠85只,体重150±21克,10周龄,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经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后,尿蛋白定性结果阴性,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树脂组、水提组、醇沉组、阳性对照组(其中树脂组、水提组、醇沉组统称为治疗组),空白组10只,其余每组15只。
给药方法:
治疗组均以人体每公斤体重给药量的15倍量的本发明药物灌胃(人每日处方量按79克生药计),空白组、模型组给与相应量的蒸馏水。
树脂组所给的本发明药物是采用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的(即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树脂提取方法)。
水提组所给的本发明药物是采用水提法制备的(即本发明所述的水提取工艺)。
醇沉组所给的本发明药物是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的(即:本发明所述的水提醇沉工艺)。
阳性对照组以人体每公斤体重给药量的15倍量的雷公藤药物灌胃(人每日处方量按60毫克计)。
主要试剂
完全弗氏佐剂及不完全弗氏佐剂(GIBCO公司),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大肠杆菌内毒素(SIGMA公司)。
大鼠实验性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的复制
采用改良的慢性血清病性MsPGN模型[1],40只雄性SD大鼠,氯胺酮静脉麻醉后经背部切除左侧肾脏,休养1周后进行预免疫。在每只大鼠背部皮下分点注射完全弗氏佐剂0.1ml加BSA3mg,于1周末、2周末背部皮下注射不完全弗氏佐剂0.1ml加BSA3mg,3周末,腹腔注射BSA连续4次,每次间隔1h,注射剂量每只分别为0.5、1、1.5、3.0mg;次日每只在腹腔注射BSA2mg。正式免疫:于预免疫完成后第一天起,尾静脉与腹腔注射隔日交替进行,每只鼠尾静脉注射BSA剂量从0.5mg开始,每次增加0.5mg,至2.5mg为止,继续每周加量0.5mg,至每日用量5mg为止。腹腔注射量是尾静脉注射量的1倍,至每日用量10mg为止。免疫2周后尾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100μg/只。全部大鼠与正式免疫8周后处死取肾组织。
正式免疫4周末,测定空白组和模型组尿蛋白量,详见表1。
表1:正式免疫4周末空白组和模型组24小时尿蛋白的比较
组别 |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
空白组模型组 |
3.43±2.368.45±3.12& |
注&与空白相比P<0.01
结果表明正式免疫4周末空白组和模型组24小时尿蛋白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模型组已经出现病理损伤。
生化及病理学检查
生化检查:(1)24小时尿蛋白定量;(2)血尿素氮、肌酐;(3)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肾脏组织形态学的检查。
实验结果
本发明对MsPGN大鼠尿蛋白的影响
实验结束时,模型组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治疗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但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显著降低。其中以树脂组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最低,树脂组能明显减轻MsPGN大鼠的蛋白尿。详见表2。
表2各组24h尿蛋白定量变化情况(mg/24h)
组别 |
n |
24h尿蛋白定量(mg/24h) |
正常组模型组树脂组水提组醇沉组阳性对照组 |
1015151515 |
4.35±3.1710.31±2.72▲4.78±3.35#5.16±3.69#6.18±2.77#15 4.94±2.14# |
▲与正常组相比P<0.01
#与模型组相比P<0.01
本发明对MsPGN大鼠血肌酐、尿素氮及血浆蛋白的影响
实验结束时,模型组的血CRE、BUN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的BUN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的CRE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或p<0.05,其中以树脂组和阳性对照组疗效较好。
第十周末时,模型组的血浆蛋白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树脂组的总蛋白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而其他各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别。树脂组、水提组、阳性对照组的白蛋白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或p<0.05。但以树脂组疗效较好。详见表3。
表3第十周末血肌酐、尿素氮及血浆蛋白变化情况
组别 |
n |
尿素氮(mmol/L) |
肌酐(μmol/L) |
总蛋白(g/L) |
白蛋白(g/L) |
正常组模型组树脂组水提组醇沉组阳性对照组 |
1015151515 |
8.51±0.86&12.64±2.948.23±1.12&@9.06±1.51&9.55±0.79&158.69±0.89& |
127.21±8.27&161.65±36.42131.90±10.63#130.44±6.26#133.70±30.53▲127.21±8.27& |
69.19±4.50&58.31±5.6762.98±2.86#61.48±2.69▲58.68±6.20▲61.07±3.08▲ |
39.77±2.64&32.90±2.5936.16±1.68&35.73±1.09&4.43±2.84▲35.41±2.74# |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1
#与模型组相比P<0.05
▲与模型组相比P>0.05
@与醇沉组相比P<0.01
肾组织学光镜检查
以下结合附图,对其检查结果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