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0777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80777A CN1780777A CNA2004800111244A CN200480011124A CN1780777A CN 1780777 A CN1780777 A CN 1780777A CN A2004800111244 A CNA2004800111244 A CN A2004800111244A CN 200480011124 A CN200480011124 A CN 200480011124A CN 1780777 A CN1780777 A CN 17807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feeding box
- paper feeding
- paper
- recording med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26—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with auxiliary supports to facilitate introduction or renewal of the pile
- B65H1/266—Support fully or partially removable from the handling machine, e.g. cassette, draw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03G15/6508—Automatic supply devices interacting with the rest of the apparatus, e.g. selection of a specific cassett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2—Supports for sheets partially insertable - extractable, e.g. upon sliding movement, draw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30—Numbers, e.g. of windings or rot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50—Timing
- B65H2513/512—Starting; Stopp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30—Facilitating or easing
- B65H2601/32—Facilitating or easing entities relating to handling machine
- B65H2601/322—Replenish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379—Copy medium holder
- G03G2215/00383—Casset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在形成图像时,当送纸盒内的纸张剩余张数不够满足其请求的张数时,不执行该图像形成操作,而是催促用户补充纸张,并且将送纸盒弹出,使之成为非安装状态。然后,等待纸张的补充,在补充完纸张后再开始图像形成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特别涉及当送纸盒内的纸张剩余张数不够请求的图像形成张数时的处理操作的改良。
背景技术
以往,在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送纸盒,该送纸盒收容供给到图像形成部的记录纸张。一般情况下,为了能够补充或更换记录纸张,该送纸盒被安装成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抽出插入。另外,该送纸盒具有支撑记录纸张并在上下方向上自由转动的转动板(也称上升板)。然后,在该转动板的下侧设有螺旋弹簧,由该螺旋弹簧对转动板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因此,在装有记录纸张的送纸盒被插入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时,最上部的一张记录纸张变成与拾取辊相对或接触的状态,可以通过该拾取辊的旋转从送纸盒向图像形成部进行送纸。
另一方面,对于这种图像形成装置,要求缩小其设置空间,作为对应该要求的装置,开发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分别在下部配置送纸部(上述送纸盒),在上部配置原稿读取部(扫描部),在上述送纸部和原稿读取部之间,设置图像形成部(打印部)和排纸部(排纸盘)。即,排纸盘并不向装置的侧面突出,从而缩小了装置的设置空间。另外,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送纸盒、扫描部、打印部从装置正面看,大致配置成コ字型。因此,上述排纸盘构成为向侧面敞开(上述コ字型的一边敞开)的中间空间部,排出到该中间空间部的打印物从装置的前面或侧面(上述敞开侧)取出。
然而,在这种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送纸盒被配置在装置的下部,所以当用户要确认送纸盒内的纸张余量时,该用户必须弯着身子将送纸盒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抽出后用目视进行确认。特别是当用户是残障人士时,该确认操作非常痛苦,而且费时。
另外,当在打印操作的中途,图像形成装置停止时,用户需要确认停止的原因,然后进行相应的处理,而当上述停止的原因是纸张已用完(在打印操作的中途,送纸盒内的纸张没有了)时,就要如上所述抽出送纸盒,目视确认纸张已用完后,进行纸张的准备和补充,因此该操作需要很长的时间,在此期间,有可能丢失打印任务,或者当在此期间有来自另外的用户的图像形成请求时,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存储器内就会积攒很多的打印任务,而可能导致内存不足。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例如,在特开2000-313533号公报(下面作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在打印操作执行过程中,送纸盒内的纸张已用完时,将送纸盒从安装状态自动地略微推出。从而,用户不必抽出送纸盒就能够迅速地确认纸张已用完。
但是,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技术,当在打印操作的中途,图像形成装置停止时,用户必须移动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地点去查看送纸盒的状态,否则不能确认纸张已用完。因此,当补充用纸张的保管地点与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地点不同时,用户需要先移动到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地点,确认纸张已用完后,再到上述保管地点拿取纸张,然后再回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地点。
另外,一般情况下,当从网络上的终端向图像形成装置发出图像请求信号时,在该终端的画面上会显示打印标志(表示打印操作正在进行中的标志),当用户发现该显示长时间不消失时,该用户需要移动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地点,去确认打印操作不结束的原因。即,用户在从终端向图像形成装置发送图像形成请求信号后,本来在该终端上进行其他操作,而不得不临时中断该操作,去确认打印操作不结束的原因,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本发明正是鉴于相关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当在送纸盒内的纸张余量不多的状况下,用户发出了图像形成请求时,不会导致以下状况:在图像形成操作的中途纸张用完,用户必须移动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地点去进行确认的状况;或使用户的作业临时中断的状况。
发明内容
—发明的概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在图像形成时,当纸张剩余的张数不够图像形成请求的张数时,不执行该图像形成操作,而是等待纸张的补充,在补充纸张后才开始图像形成操作。并且,在等待纸张的补充时,会催促用户补充纸张,并且将送纸盒弹出,以便于能够简单地进行纸张已用完的确认。
—解决方法—
具体而言,前提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送纸盒和图像形成部,按照图像形成请求,将收容在该送纸盒中的记录介质一张一张地取出,并在上述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形成。使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推出设备、警告设备、张数识别设备和控制设备。上述推出设备,可将上述送纸盒从相对于装置主体的安装状态向非安装状态推出。上述警告设备,可对请求进行图像形成的用户发出纸张不足的警告。上述张数识别设备,可识别上述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上述控制设备,在接收到图像形成请求时,使张数识别设备识别上述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当上述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少于图像形成请求的张数时,不执行图像形成操作,而是使上述推出设备将上述送纸盒从安装状态向非安装状态推出,并且使上述警告设备对用户进行记录介质张数不足的警告。
根据该特定事项,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到图像形成请求的信号后,上述张数识别设备,识别上述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然后,当该识别出的张数(上述送纸盒内的纸张剩余张数)多于图像形成请求的张数时,即,当用剩余的记录介质能够完成图像形成操作时,直接执行图像形成操作。
另一方面,当上述识别出的张数(上述送纸盒内的纸张剩余张数)少于图像形成请求的张数时,即,当如果直接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就会在中途发生纸张用完的情况时,就不执行图像形成操作,而是由上述推出设备将上述送纸盒从安装状态向非安装状态推出,并且由上述警告设备对用户进行记录介质张数不足的警告。从而,用户就会知道需要马上补充记录介质(纸张),不必确认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就能够马上开始补充纸张。因此,当补充用纸张的保管地点与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地点不同时,用户不必移动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地点,而能够直接到补充用记录介质的保管地点拿取记录介质,然后到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地点进行纸张补充。即,不需要在去保管地点拿取记录介质之前,先走近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地点去确认纸张已用完。另外,从用户终端对图像形成装置发出图像形成请求信号后,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让用户识别出纸张不足。即,在用户发出图像形成请求信号后,在该用户终端上开始其他操作之前,就能够根据需要催促补充纸张,所以能够避免在用户终端上的作业开始之后必须临时中断该作业的状况。
作为上述控制设备的具体构成,可列举如下。即,如下构成上述控制设备:在通过网络从终端设备接收到图像形成请求时,使上述张数识别设备识别上述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当上述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少于图像形成请求的张数时,不执行图像形成操作,而是使上述推出设备将上述送纸盒从安装状态向非安装状态推出,并且使上述警告设备对用户进行记录介质张数不足的警告。
即,本解决方法,是将图像形成装置作为网络上的打印机使用时的构成。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总是身处终端设备(用户终端)的设置地点,所以在现有技术中,当图像形成装置在打印操作的中途停止时,难以早期发现该停止原因。根据本解决手段,在打印操作开始前,能够让用户识别如果直接执行打印操作,就会因纸张用完的原因使得打印操作在中途停止。
作为上述张数识别设备的构成,可列举如下。
首先,上述送纸盒具有纸张收纳板,该纸张收纳板,对记录介质进行支撑,并且记录介质的收纳张数越多,就越向低的位置移动。并且,可如下构成上述张数识别设备:通过由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检测上述纸张收纳板的高度位置,来识别上述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
另外,作为上述张数识别设备的其他构成,上述送纸盒,具有:金属制的匹配部件,沿着收容的记录介质的端缘向上下方向延伸,对该记录介质进行匹配;和金属制的纸张收纳板,与上述匹配部件接触,并且可沿着该匹配部件向上下方向移动,记录介质的收纳张数越多,就越向低的位置移动。并且,如下构成上述张数识别设备:从上述纸张收纳板经过上述匹配部件进行通电,并根据对应于上述纸张收纳板的高度位置而变化的从上述纸张收纳板经过上述匹配部件的电阻,识别上述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
根据这些特定事项,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构成识别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剩余张数)。特别是对于根据上述电阻来识别记录介质张数的装置,有效地利用了上述纸张收纳板和上述匹配部件一直是金属制的特点,所以不需要特殊的电路就能够识别记录介质的张数。
作为上述推出设备的具体构成,可列举如下。即,如下构成上述推出设备:具有:扣合机构,可切换上述送纸盒相对于上述装置主体的扣合状态和解放状态;和施力部件,对上述送纸盒向推出方向施加作用力,当上述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少于图像形成请求的张数时,上述扣合机构使上述送纸盒相对于上述装置主体成为解放状态。
根据该特定事项,在接收到图像形成请求时,当上述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少于图像形成请求的张数时,上述扣合机构使上述送纸盒相对于上述装置主体成为解放状态,从而,在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作用下,上述送纸盒就会被从上述装置主体推出。即,能够以螺线管等简单构成的扣合机构实现推出设备,从而能够提高实用性。
另外,作为上述各装置的操作时序,可列举如下。即,上述控制设备,在接收到图像形成请求后,使上述张数识别设备识别上述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当上述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少于图像形成请求的张数时,不执行图像形成操作,而是使上述推出设备将上述送纸盒从安装状态向非安装状态推出,并且使上述警告设备对用户进行记录介质张数不足的警告。如此,接收到图像形成请求后,会对应于上述送纸盒内的记录介质张数来进行操作,所以在用户发出图像形成请求信号后,在该终端上开始其他作业之前,就能够切实地催促补充纸张,从而能够避免必须临时中断终端上的作业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合机的内部构成概要的图。
图2是送纸盒省略局部后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构成和原理的图。
图4(a)是表示受光部检测光的反射面时到该反射面的距离和与受光光量相当的输出电平的关系的图,图4(b)是表示在反射型光学传感器中作用的特性区域的图。
图5是表示反射型光学传感器的变形例的图。
图6是表示推出机构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扣合机构的操作的图。
图8是表示复合机的打印操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送纸盒内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送纸盒内的纸张张数和用电流传感器检测的电流值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本方式中,就将本发明适用于兼具复印功能、打印功能、传真功能的复合机中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本方式中,使用图像形成纸张或记录纸张等任意纸张作为记录介质,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OHP胶片等其他方式的记录介质。
(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1表示作为本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合机1的内部结构概要。如图1所示,本复合机1具有扫描部2、作为图像形成部的打印部3和原稿自动送纸部4。下面,对各部分进行说明。
<扫描部2的说明>
扫描部2,对放置在由透明玻璃等构成的原稿台41上的原稿的图像、或由原稿自动送纸部4逐张输送的原稿的图像进行读取,并做成图像数据。该扫描部2具有:曝光光源21;多个反射镜22、23、24;成像透镜25;和光电转换元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26。
上述曝光光源21,对放置在原稿自动送纸部4的原稿台41上的原稿、或经由原稿自动送纸部4传送的原稿照射光。各反射镜22、23、24,如图1中单点划线表示的光路所示,先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向图中左方向反射后,再向下方反射,然后向图中右方向反射,使之面向成像透镜25。
作为原稿的图像读取操作,将原稿放置在上述原稿台41上时(作为“纸张固定方式”使用时),曝光光源21和各反射镜22、23、24沿着原稿台41在水平方向扫描,来读取整个原稿的图像。另一方面,当读取经由原稿自动送纸部4传送的原稿时(作为“纸张移动方式”使用时),曝光光源21和各反射镜22、23、24被固定在图1所示的位置,在原稿通过后述的原稿自动送纸部4的原稿读取部42时,读取该图像。
经上述各反射镜22、23、24反射后通过成像透镜25的光,被引导到光电转换元件26,在该光电转换元件26中,将反射光转换成电信号(原稿图像数据)。
<打印部3的说明>
打印部3,具有图像形成系统31和纸张传送系统32。
图像形成系统31,具有激光扫描单元31a和鼓型的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鼓31b。激光扫描单元31a,对感光鼓31b的表面照射激光,该激光基于在上述光电转换元件26中被转换后的原稿图像数据。感光鼓31b,向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通过照射来自激光扫描单元31a的激光,而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影。
另外,在感光鼓31b的外周围,除了上述激光扫描单元31a之外,沿周方向顺次设有显影装置(显影机构)31c、构成转印机构的转印单元31d、清洁装置(清洁机构)31e、未图示的除电器和带电单元31f。显影装置31c,用色粉(显影化物质)将在感光鼓31b的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成可视图像。转印单元31d,将在感光鼓31b的表面形成的色粉图像转印在作为记录介质的图像形成纸张(记录介质)上。清洁装置31e,对色粉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31b表面的色粉进行清除。除电器清除感光鼓31b表面的残留电荷。带电单元31f,使形成静电潜影前的感光鼓31b的表面带有预定的电位。
因此,在图像形成纸张上形成图像时,由带电单元31f使感光鼓31b的表面以预定的电位带电,激光扫描单元31a对感光鼓31b的表面照射基于原稿图像数据的激光。然后,显影装置31c在感光鼓31b的表面用色粉使可视图像显影,并由转印单元31d在图像形成纸张上转印色粉图像。再然后,残留在感光鼓31b表面的色粉由清洁装置31e进行清除,并且由除电器对感光鼓31b表面的残留电荷进行清除。从而,在图像形成纸张上的图像形成操作(打印操作)的一个循环就结束了。通过反复该循环,即可对多张图像形成纸张连续地进行图像形成。
另一方面,纸张传送系统32,将作为纸张收容部的送纸盒33中收容的图像形成纸张一张一张地传送,由上述图像形成系统进行图像形成,并且将图像形成后的图像形成纸张排出到作为纸张排出部的排纸盘35。
该纸张传送系统32,具有主传送路径36和反转传送路径37。主传送路径36与送纸盒33的排出侧相对,并且另一端与排纸盘35相对。反转传送路径37,一端在转印单元31d设置位置的上游侧(图中下侧)与主传送路径36相连,并且另一端在转印单元31d设置位置的下游侧(图中上侧)与主传送路径36相连。
在主传送路径36的上游端(与送纸盒33的排出侧相对的部分),设有截面呈半圆状的拾取辊36a。随着该拾取辊36a的旋转,可将送纸盒33中收容的图像形成纸张一张一张间断地供给到主传送路径36。
在该主传送路径36中转印单元31d的设置位置的上游侧,设有阻力辊36d、36d。该阻力辊36d、36d,进行对感光鼓31b表面的色粉图像和图像形成纸张的位置匹配,并且传送图像形成纸张。在该主传送路径36中转印单元31d的设置位置的下游侧设有定影装置39,该定影装置39具有用于通过加热使转印在图像形成纸张上的色粉图像定影的一对定影辊39a、39b。关于该定影装置39的详细内容,在后面讲述。而且,在主传送路径36的下游端设有排出辊36e,该排出辊36e用于将图像形成纸张排出到排纸盘35。
在反转传送路径37的上游端与主传送路径36的连接位置,设有分支爪38。该分支爪38,在图1中用实线表示的第一位置、和从该第一位置沿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使反转传送路径37敞开的第二位置之间,可绕水平轴自由转动。该分支爪38位于第一位置时,图像形成纸张向排纸盘35传送,位于第二位置时,图像形成纸张可供给到反转传送路径37。在反转传送路径37上设有传送辊37a,当图像形成纸张被供给到反转传送路径37时(即通过所谓回转传送将图像形成纸张供给到反转传送路径37时),图像形成纸张由该传送辊37a进行传送,在阻力辊36d的上游侧,图像形成纸张被反转后,再在主传送路径36上向转印单元31d进行传送。即,能够对图像形成纸张的反面进行图像形成。
<原稿自动送纸部4的说明>
下面,说明原稿自动送纸部4。该原稿自动送纸部4,作为所谓的自动双面原稿传送装置而构成。该原稿自动送纸部4,可作为纸张移动式使用,具有:作为原稿放置部的原稿盘43;中间盘44;作为原稿排出部的原稿排纸盘45;和在各盘43、44、45之间传送原稿的原稿传送系统46。
上述原稿传送系统46,具有:主传送路径47,用于将原稿盘43上放置的原稿,经由原稿读取部42传送到中间盘44或原稿排纸盘45;和副传送路径48,用于将中间盘44上的原稿供给到主传送路径47。
在主传送路径47的上游端(与原稿盘43的排出侧相对的部分),设有原稿拾取辊47a和分离辊47b。在分离辊47b的下侧设有分离板47c,随着原稿拾取辊47a的旋转,原稿盘43上的原稿中的一张原稿通过该分离辊47b和分离板47c之间,供给到主传送路径47。在主传送路径47和副传送路径48合流部分(图中B部分)的下游侧,设有PS辊47e、47e。该PS辊47e、47e,对原稿的前端和扫描部2的图像读取时序进行调整后,将原稿供给到原稿读取部42。即,该PS辊47e、47e在供给了原稿的状态下,先暂时停止该原稿的传送,对上述时序进行调整后,再将原稿供给到原稿读取部42。
原稿读取部42,具有平板玻璃42a和原稿压板42b,在从PS辊47e、47e供给的原稿通过平板玻璃42a和原稿压板42b之间时,来自上述曝光光源21的光通过平板玻璃42a照射到原稿上。此时,由上述扫描部2取得原稿图像数据。在上述原稿压板42b的反面(上面),由未图示的螺旋弹簧施加作用力。从而,原稿压板42b以预定的压力与平板玻璃42a接触,在原稿通过原稿读取部42时,阻止其从平板玻璃42a浮起。
在平板玻璃42a的下游侧,具有传送辊47f和原稿排纸辊47g。并构成为:通过平板玻璃42a上的原稿经过传送辊47f和原稿排纸辊47g后,排出到中间盘44或原稿排纸盘45。
在原稿排纸辊47g和中间盘44之间,设有中间盘摇动板44a。该中间盘摇动板44a,可在图中用实线表示的位置1和从该位置1向上方跳起的位置2之间摇动。当中间盘摇动板44a位于位置2时,从原稿排纸辊47g排出的原稿回收到原稿排纸盘45。另一方面,当中间盘摇动板44a位于位置1时,从原稿排纸辊47g排出的原稿排出到中间盘44。在向该中间盘44排纸时,成为原稿的端缘被夹在原稿排纸辊47g、47g之间的状态,在原稿排纸辊47g逆旋转的作用下,原稿从该状态被供给到副传送路径48,并经过该副传送路径48再被送出到主传送路径47。该原稿排纸辊47g的逆旋转动作,对原稿向主传送路径47的送出和图像读取时序进行调整。从而,原稿反面的图像也能够由原稿读取部42进行读取。
—复合机的基本操作说明—
作为如上所述构成的复合机1的操作,首先,当本复合机1作为打印机使用时,接收从个人计算机等主机装置发送的打印数据(图像数据或文本数据),暂时将该接收的打印数据暂时存储在未图示的缓冲器(存储器)中。向该缓冲器存储打印数据,并且顺次从缓冲器读出打印数据,并根据该读出的打印数据,通过上述打印部3的图像形成操作,在图像形成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
另外,当本复合机1作为扫描仪使用时,先将由上述扫描部2读取的原稿的扫描图像数据存储在缓冲器中。向缓冲器存储打印数据,并且顺次从缓冲器向主机装置发送扫描图像数据,在该主机装置的显示部等上进行图像显示。
进而,当本复合机1作为复印机使用时,就会根据由上述扫描功能读取的原稿图像数据,通过打印部3的图像形成操作,在图像形成纸张上进行图像形成。
下面,就本方式的特征部分之一的送纸盒33进行说明。图2是本复合机具备的送纸盒33省略局部后的剖视图,图中左方向为将该送纸盒33从装置主体抽出时的抽出方向(用箭头表示抽出方向)。
如该图2所示,送纸盒33,在构成为上方敞开的容器状的盒主体33a的内部,将金属制的作为纸张收纳板的转动板33b支撑为可自由转动。
上述转动板33b被支撑为,以在盒主体33a底面上的宽度方向(与图2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转动中心为中心,可上下自由转动,在其下侧压缩安装着螺旋弹簧33c。即,该转动板33b在螺旋弹簧33c的作用力作用下,总是受到向上方的作用力。
另外,在盒主体33a的内部的一端部(图中右侧端部),具有纸张前端对齐部件33d,该纸张前端对齐部件33d,作为金属制的匹配部件,与记录纸张P的前端缘接触,用于对该记录纸张P进行匹配。该纸张前端对齐部件33d为金属制,在其上端部,形成用于从上方按压记录纸张P的前端角部的按压部33e。另外,图中的33f,是纸张后端按压部件,用于进行记录纸张P的后端缘(送纸盒33的抽出方向侧的端缘)的位置匹配。
送纸盒33如上所述被构成,所以在该送纸盒33内装记录纸张P时,通过上述螺旋弹簧33c的作用力,转动板33b向上方转动,其转动位置被限制为记录纸张P的前端角部与纸张前端对齐部件33d的按压部33e抵接的位置。即,转动板33b的转动位置由送纸盒33内的记录纸张P的张数决定,记录纸张P的张数越多,转动板33b的转动位置就越位于下侧。在该状态下将送纸盒33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从而成为最上部的一张记录纸张P与拾取辊36a相对或接触的状态,可以通过该拾取辊36a的旋转,从送纸盒33向打印部3进行送纸。
另外,在该送纸盒33上,设有反射型光学传感器7,该反射型光学传感器7作为张数识别设备,能够识别送纸盒33中收容的记录纸张P的张数。如图3所示,该反射型光学传感器7被设在上述盒主体33a的底面上,具有发光部(LED等)71,向转动板33b的下面照射光;和受光部(受光传感器)72,对从该发光部71向转动板33b的下面照射的光的反射光进行受光。具体而言,在盒主体33a的底面,具有呈大致V字状凹陷的凹陷部73,分别在一个倾斜面上安装发光部71,在另一个倾斜面上安装受光部72,发光部71和受光部72在相互面对的方向略微倾斜配置。
因此,当如图3中实线所示,转动板33b的转动位置为上方位置时(纸张余量较少时),从发光部71向转动板33b的下面照射的光的照射区域、和可由受光部72受光的转动板33b下面的区域重叠的面积比较小,另外,由于从发光部71和受光部72到转动板33b下面的距离也比较远,所以在受光部72的受光光量就比较小。反之,当如图3中假想线所示,转动板33b的转动位置为下方位置时(纸张余量较多时),从发光部71向转动板33b的下面照射的光的照射区域、和可由受光部72受光的转动板33b下面的区域重叠的面积比较大,另外,由于从发光部71和受光部72到转动板33b下面的距离也比较近,所以在受光部72的受光光量就比较大。如此,转动板33b的转动位置可由在受光部72的受光光量进行识别,所以送纸盒33内的纸张张数也可以由该受光光量进行识别。即,其构成为:送纸盒33内的纸张张数越少,该受光光量越小。
图4(a)表示受光部72检测光的反射面时、到该反射面的距离和与受光光量相当的输出电平的关系(传感器特性)。在本方式中,使用该受光部72的特性之中、距反射面的距离越远受光光量逐渐降低的区域(参照图4(b)),可以识别送纸盒33内的纸张张数。即,当图中的受光光量为I时,就识别送纸盒33内的记录纸张P是装满的状态,当受光光量为II时,就识别送纸盒33内是空的。另外,当受光光量在I~II之间时,根据该受光光量来识别记录纸张P的张数。例如,在可收容500张记录纸张P的送纸盒33中,当受光光量为III时,就识别送纸盒33内收容有250张记录纸张P。
另外,在本方式中,将发光部71和受光部72配置于在盒主体33a的底面形成的大致呈V字状的凹陷部73,但也可以如图5所示,将发光部71和受光部72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推出机构的说明—
下面,就推出机构8进行说明,该推出机构8作为推出设备,可将送纸盒33从安装状态向非安装状态推出。
图6是表示该推出机构8的图。如该图所示,推出机构8,具有:螺旋弹簧81,作为施力部件,向使送纸盒33变成非安装状态的方向施加作用力;和扣合机构82,能够对送纸盒33相对于装置主体的扣合状态和解放状态进行切换。
螺旋弹簧81,压缩安装在送纸盒33的侧面(按压向装置主体时的按压侧的面)和装置主体的内侧面之间,在送纸盒33被安装在装置主体上的状态下,总是向成为非安装状态的方向(推出方向:图6中的左方向)施加作用力。
另一方面,扣合机构82具有:固定爪83,被固定在送纸盒33侧面(从装置主体推出时的推出侧的面)下端;和可动爪84,被支撑为可相对于装置主体绕水平轴自由转动。该可动爪84,通过由螺旋弹簧等形成的连接部件87,与杆86的前端部连接在一起,该杆86从安装在装置框架11上的螺线管85延伸,可自由进出。因此,在螺线管85的非励磁状态下,变成可动爪84与固定爪83扣合的状态,可保持送纸盒33被安装在装置主体上的状态(图6和图7(a)的状态)。另一方面,在螺线管85的励磁状态下,杆86变成进入状态,可动爪84向从固定爪83退避的方向转动,使送纸盒33成为解放状态(图7(b)的状态)。如此,即可通过上述螺旋弹簧81的作用力,将送纸盒33向变成非安装状态的方向(推出方向)推出。
—控制部的说明—
对本复合机1进行统一控制的未图示的控制部,接收来自上述受光部72的信号,并且对上述扣合机构82的螺线管85的励磁/非励磁进行切换。具体而言,该控制部从终端设备接收到图像形成请求时,由上述反射型光学传感器7识别送纸盒33中收容的记录纸张P的张数,当送纸盒33中收容的记录纸张P的张数少于进行了图像形成请求的纸张张数时,就不执行图像形成操作,而是由推出机构8将送纸盒33从安装状态向非安装状态推出。即,通过使螺线管85励磁,使送纸盒33成为解放状态,从而将送纸盒33向成为非安装状态的方向(推出方向)推出。
另外,本复合机1具有警告设备,该警告设备能够对进行了图像形成请求的用户(终端设备)发送警告,在使上述送纸盒33成为解放状态时,由警告设备对用户进行记录纸张的张数不足的警告。具体而言,会在用户正在操作的终端设备的画面上,进行“纸张不足”等的讯息显示。另外,除了在用户正在操作的终端设备上进行讯息显示之外,作为其他的例子,也可以构成从本复合机1以语音对用户进行警告的警告设备,甚至也可以构成用上述讯息显示和语音同时对用户进行警告的警告设备。
—操作顺序的说明—
下面,按照图8的流程图,说明复合机1的打印操作。首先,在步骤1对本复合机1进行打印请求,在步骤2等待送纸纸张的选择(打印处理条件)输入完成。当没有送纸纸张的选择输入时,在步骤3进行通知操作,以催促用户输入送纸纸张的选择。即,在用户操作的终端设备的画面上,进行“请选择送纸纸张”等的显示。
输入了送纸纸张的选择后(在步骤2判定为是),移到步骤4,判定该选择的送纸盒33内的纸张余量是否多于打印处理张数。然后,当该判定为是时,仍保持上述螺线管85为非通电,对纸张执行打印处理(步骤9)。执行该打印处理后,判定有无下一个打印,并顺次进行图像形成,当对所有的图像数据完成图像形成后,变成等待下一个打印请求的“待机状态”,。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4判定为否(判定选择的送纸盒33内的纸张余量少于打印处理张数)时,移到步骤5,对上述螺线管85进行通电,使杆86变成进入状态,将可动爪84向从固定爪83退避的方向转动(参照图7(b))。如此,送纸盒33变成解放状态,在螺旋弹簧81的作用力作用下,将纸盒33向成为非安装状态的方向(推出方向)推出。
另外,在将该送纸盒33推出的操作的同时,在步骤6,对发出打印请求信号的终端设备发送显示信号,用于使之进行催促补充纸张的显示。
之后,在步骤7,判定是否补充了纸张,当该判定为是时,解除上述螺线管85的通电,将杆86恢复成突出状态,从而可动爪84也成为起立状态。在该状态下,用户通过手动操作将送纸盒33向装置主体按压,固定爪83越过可动爪84,被按压到预定的安装位置后,固定爪83与可动爪84扣合,从而保持送纸盒33的安装状态(参照图6和图7(a))。
—实施方式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本方式中,当由反射型光学传感器7识别的送纸盒33内的纸张剩余张数少于图像形成请求的张数时,即,在如果直接执行图像形成操作、就会在中途发生纸张用完的情况下,不会开始图像形成操作,而是由推出机构8将送纸盒33从安装状态向非安装状态推出,并且由警告设备对用户进行记录纸张的张数不足的警告。因此,用户在发送打印请求后,可马上识别需要补充记录纸张,不需要确认复合机1的状态即可马上开始纸张补充作业。因此,当补充用记录纸张的保管地点和复合机1的设置地点不同时,用户不必移动到复合机1的设置地点,能够直接到补充用记录纸张的保管地点去拿取记录纸张,然后到复合机1的设置地点进行纸张补充。即,不需要在去保管地点拿取记录纸张之前,走近复合机1的设置地点去确认纸张已用完。另外,从终端向复合机1发出图像请求信号后,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让用户发现纸张不足。即,在用户发出图像请求信号后,在该终端上开始其他作业之前,能够根据需要催促补充纸张,所以可以避免必须临时中断在终端上的作业的状况。
另外,在本复合机1进行复印操作时,当送纸盒33中收容的记录纸张P的张数少于请求复印的纸张张数时,不会开始复印操作,而是将送纸盒33略微推出,并且在复合机1的操作屏上进行“纸张不足”等讯息显示。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也能够不必确认送纸盒33内的状况就马上开始补充纸张。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采用反射型光学传感器7作为识别送纸盒33内的记录纸张张数的张数识别设备。本第二种实施方式是该张数识别设备的变形例,其另外的构成与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构成相同。因此,在此仅就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送纸盒33内的局部的剖视图,该送纸盒33内的局部表示在本方式中用于识别送纸盒33内的记录纸张张数的机构。如该图所示,本方式所涉及的张数识别设备9,具有:经过上述螺旋弹簧33c、转动板33b、和纸张前端对齐部件33d施加直流电压的直流电源91;和检测其电流值的电流传感器92。
如上所述,转动板33b的转动位置由送纸盒33内的记录纸张P的张数决定,记录纸张P的张数越多,转动板33b的转动位置越位于下侧。即,当如图9(a)所示,记录纸张P的张数较少时,转动板33b与纸张前端对齐部件33d的上端部附近接触。因此,上述螺旋弹簧33c、转动板33b、和纸张前端对齐部件33d的电阻变得较大,由电流传感器92检测的电流值作为较小的值被检测出来。另一方面,当如图9(b)所示,记录纸张P的张数较多时,转动板33b与纸张前端对齐部件33d的下端部附近接触。因此,经过上述螺旋弹簧33c、转动板33b、和纸张前端对齐部件33d的电阻变得较小,用电流传感器92检测的电流值作为较大的值被检测出来。图10表示该送纸盒33内的纸张张数和由电流传感器92检测的电流值的关系。
如此,在本方式中,有效利用了转动板33b和纸张前端对齐部件33d一直为金属制的特点,利用了随着转动板33b的转动位置的不同,转动板33b与纸张前端对齐部件33d接触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电阻发生变化的现象,所以不需要特殊的电路,就能够识别记录纸张的张数。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兼具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功能的多功能型图像形成装置(复合机)1中适用本发明时的情况。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对只具有任何一种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或其它的图像形成装置适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根据反射型光学传感器7、或从螺旋弹簧33c到纸张前端对齐部件33d的电阻,来识别送纸盒33内的纸张张数。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对打印张数进行计数的计数器的值来识别送纸盒33内的纸张张数。例如,构成为:在将送纸盒33内装满纸张的状态下,对上述计数器进行复位,通过从装满时的张数减去其后的打印张数,来识别送纸盒33内的纸张张数。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在图像形成时,当纸张剩余张数不够满足其请求时,就不执行该图像形成操作,而是等待补充纸张,在补充完纸张后再开始图像形成操作。并且,在等待补充纸张时,催促用户补充纸张,并且将送纸盒弹出,以便能够容易地确认纸张已用完。因此,用户在发出图像形成请求后,能够马上识别需要补充记录介质(纸张),不需要确认图像形成装置的状态即可马上开始纸张补充作业。因此,不再需要在去保管地点拿取记录介质前,先走近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地点去确认纸张已用完。另外,从终端向图像形成装置发出图像请求信号后,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让用户识别纸张不足。即,能够在用户发送图像请求信号后,开始在该终端上进行其他作业之前,根据需要催促用户补充纸张,所以能够避免必须临时中断在终端上的作业的状况。
另外,作为上述张数识别设备,对于从金属制的纸张收纳板经过匹配部件进行通电,通过检测随着纸张收纳板的高度位置而变化的从纸张收纳板经过匹配部件的电阻来识别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张数的情况下,不需要特殊的电路即可识别记录介质的张数,从而能够降低成本。
另外,本发明在不脱离其宗旨或主要特征的前提下,可以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仅仅是单纯的举例,不得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的范围是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不受说明书正文限制。而且,属于与权利要求范围等同的范围内的变形或变更,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另外,本申请请求基于2003年4月25日于日本申请的特愿2003-121899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均被组合到本申请中。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可适用于可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复印机、打印机、传真装置等。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送纸盒和图像形成部,按照图像形成请求,将收容在该送纸盒中的记录介质一张一张地取出,并在上述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形成,其特征在于,具有:
推出设备,可将上述送纸盒从相对于装置主体的安装状态向非安装状态推出;
警告设备,可对请求进行图像形成的用户发出纸张不足的警告;
张数识别设备,可识别上述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和
控制设备,在接收到图像形成请求时,使张数识别设备识别上述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当上述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少于图像形成请求的张数时,不执行图像形成操作,而是使上述推出设备将上述送纸盒从安装状态向非安装状态推出,并且使上述警告设备对用户进行记录介质张数不足的警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设备,在通过网络从终端设备接收到图像形成请求时,使上述张数识别设备识别上述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当上述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少于图像形成请求的张数时,不执行图像形成操作,而是使上述推出设备将上述送纸盒从安装状态向非安装状态推出,并且使上述警告设备对用户进行记录介质张数不足的警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送纸盒具有纸张收纳板,该纸张收纳板,对记录介质进行支撑,并且记录介质的收纳张数越多,就越向低的位置移动,
上述张数识别设备,通过由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检测上述纸张收纳板的高度位置,来识别上述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送纸盒,具有:金属制的匹配部件,沿着收容的记录介质的端缘向上下方向延伸,对该记录介质进行匹配;和金属制的纸张收纳板,与上述匹配部件接触,并且可沿着该匹配部件向上下方向移动,记录介质的收纳张数越多,就越向低的位置移动,
上述张数识别设备,从上述纸张收纳板经过上述匹配部件进行通电,并根据对应于上述纸张收纳板的高度位置而变化的、从上述纸张收纳板经过上述匹配部件的电阻,识别上述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推出设备,具有:扣合机构,可切换上述送纸盒相对于上述装置主体的扣合状态和解放状态;和施力部件,对上述送纸盒向推出方向施加作用力,当上述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少于图像形成请求的张数时,上述扣合机构使上述送纸盒相对于上述装置主体成为解放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设备,在接收到图像形成请求后,使上述张数识别设备识别上述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当上述送纸盒中收容的记录介质的张数少于图像形成请求的张数时,不执行图像形成操作,而是使上述推出设备将上述送纸盒从安装状态向非安装状态推出,并且使上述警告设备对用户进行记录介质张数不足的警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21899/2003 | 2003-04-25 | ||
JP2003121899A JP2004323197A (ja) | 2003-04-25 | 2003-04-25 | 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80777A true CN1780777A (zh) | 2006-05-31 |
CN100590045C CN100590045C (zh) | 2010-02-17 |
Family
ID=33410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4800111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0045C (zh) | 2003-04-25 | 2004-04-09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99342B2 (zh) |
JP (1) | JP2004323197A (zh) |
CN (1) | CN100590045C (zh) |
WO (1) | WO200409668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75402A (zh) * | 2018-03-14 | 2019-09-24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10158C (zh) * | 2004-10-28 | 2008-08-13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KR100720720B1 (ko) | 2005-10-19 | 2007-05-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원고 자동 반송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화상독취장치. |
US7623800B2 (en) * | 2005-11-08 | 2009-11-2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forming device and image-forming method |
JP4715693B2 (ja) * | 2006-09-21 | 2011-07-06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843532B2 (ja) * | 2007-03-14 | 2011-12-2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表示処理装置、表示処理方法、および表示処理プログラム |
JP2010076355A (ja) * | 2008-09-29 | 2010-04-08 | Seiko Epson Corp | 印刷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プリンタドライバ |
US8104756B2 (en) * | 2009-10-27 | 2012-01-31 | Xerox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media trays for hole punching in an image production device |
JP5882271B2 (ja) | 2013-08-30 | 2016-03-09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868365B2 (ja) * | 2013-09-18 | 2016-02-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388159B2 (ja) * | 2014-11-14 | 2018-09-12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11981534B2 (en) * | 2022-01-31 | 2024-05-1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hared media path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156153A (en) * | 1979-05-22 | 1980-12-04 | Canon Inc | Detecting device for amount of paper |
JPS57160844A (en) * | 1981-03-28 | 1982-10-04 | Ricoh Co Ltd | A system of detecting the remaining amount of copy sheets |
JPS57190550U (zh) * | 1981-05-28 | 1982-12-03 | ||
JPS5953342A (ja) * | 1982-09-21 | 1984-03-28 | Ricoh Co Ltd | 転写紙セツト枚数検出装置 |
JPS6146940U (ja) * | 1984-08-31 | 1986-03-28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複写機用給紙カセツトの収納デスク |
JPS61235336A (ja) * | 1985-04-05 | 1986-10-20 | Sharp Corp | 複写機の給紙機構 |
JPS62111851A (ja) * | 1985-11-08 | 1987-05-22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複写装置 |
JPH04106030A (ja) * | 1990-08-24 | 1992-04-08 | Fukuda Denshi Co Ltd | マガジン突出装置 |
JPH05301430A (ja) | 1991-06-21 | 1993-11-16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574589U (ja) * | 1992-03-12 | 1993-10-12 |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レスコントローラ |
JPH08151164A (ja) * | 1994-11-29 | 1996-06-11 | Toshiba Corp | 文書作成装置及び印刷不可時対処方法 |
JPH08157104A (ja) * | 1994-12-08 | 1996-06-18 | Canon Inc | シート材検知手段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H09208086A (ja) * | 1996-02-01 | 1997-08-12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010816A (ja) | 1996-06-25 | 1998-01-16 | Copyer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1231730A (ja) * | 1998-02-18 | 1999-08-27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002702B1 (en) * | 1999-04-09 | 2006-02-2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lural peripheral devices to provide function |
JP2000313533A (ja) | 1999-04-28 | 2000-11-14 | Seiko Epson Corp | 給紙カセット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
JP2000335784A (ja) * | 1999-05-26 | 2000-12-0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画像出力装置 |
JP2002003014A (ja) * | 2000-06-28 | 2002-01-09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262010A (ja) * | 2000-12-28 | 2002-09-13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該画像形成装置の遠隔監視システム |
-
2003
- 2003-04-25 JP JP2003121899A patent/JP2004323197A/ja active Pending
-
2004
- 2004-04-09 WO PCT/JP2004/005188 patent/WO200409668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4-04-09 CN CN200480011124A patent/CN10059004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4-09 US US10/553,981 patent/US789934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75402A (zh) * | 2018-03-14 | 2019-09-24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
CN110275402B (zh) * | 2018-03-14 | 2023-08-18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4096683A1 (ja) | 2004-11-11 |
US20060228122A1 (en) | 2006-10-12 |
CN100590045C (zh) | 2010-02-17 |
US7899342B2 (en) | 2011-03-01 |
JP2004323197A (ja) | 2004-1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90262379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ing user support in sleep mode | |
CN1275451C (zh) | 图象读取装置以及图象形成装置 | |
CN102223461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780777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2107787B (zh) | 供纸装置、原稿运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1007225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31817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と画像形成方法 | |
KR100915046B1 (ko) |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US820372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4633017B2 (ja) |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WO2004089795A1 (ja) | 記録媒体排出機構及びその記録媒体排出機構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CN1771720A (zh) | 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 | |
JP449347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補充用紙表示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 |
JP200608506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813224A (zh)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形成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 |
JP462273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0193171A (ja) | 画像読取装置 | |
JP200200667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7300434A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US7162196B2 (en) | Imaging devices including document finishing capability | |
JP4283202B2 (ja) | 記録媒体搬送機構及びその記録媒体搬送機構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044469A (ja) |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印刷装置 | |
JP4288149B2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732247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09852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