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9508A - 显示控制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控制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79508A CN1779508A CN200510118096.2A CN200510118096A CN1779508A CN 1779508 A CN1779508 A CN 1779508A CN 200510118096 A CN200510118096 A CN 200510118096A CN 1779508 A CN1779508 A CN 17795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display
- adjustment
- brightness
- display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94 synthes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4—Display of multiple viewport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42—Compensation of deficiencies in the appearance of colour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 G09G2320/0646—Modulation of illumination source brightness and image signal correlated to each other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6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colour parameters, e.g. colour temperature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09G2330/021—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16—Determination of a pixel data signal depending on the signal applied in the previous frame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6—Calculation or use of calculated indices related to luminance levels in display data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4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both a pattern determined by character code and another pattern are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r either pattern is displayed selectively, e.g. with character code memory and APA, i.e. all-points-addressable, memo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包括:第一提取部,提取对第一图像的特征进行表示的第一特征量;图像调整部,基于第一特征量调整第二图像从而生成调整第二图像;生成部,合成第一图像和调整第二图像从而生成在显示部显示的显示图像;第二提取部,提取对显示图像的特征进行表示的第二特征量;以及显示调整部,基于第二特征量调整显示部中显示图像的显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显示器件、特别是在通过光源的照射进行显示的显示器件的图像显示中,适当调整显示图像的亮度或色差等的显示控制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的携带电话或携带终端等多数具备液晶显示器和有机LE板等显示部,进行通过流发送等的图像和数据等的显示。此外,为了进行以电子邮件为代表的数据通信,多在显示部显示将发送的自然图像等和用于数据显示的图形图像合成的显示图像。例如,可视电话中的显示图像对人物图像等合成框架字符等和图案图像。
这样,显示图像成为对自然图像合成了字符和图案等图形图像的图像,包含这些字符和图形,要求高精度的显示。为了响应该要求,进行显示图像的亮度和色差等的调整。携带终端等的显示部多使用具备背光等的光源的液晶板,不论是液晶板的透过率的调整和光源的光强度的调整的任何一个,都调整显示部显示的显示图像的亮度。
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携带电话或携带终端由电池驱动,因此要求削减消耗电力。因此,通过相关调整液晶板的透过率和光源的光强度两者,也可以以少的消耗电力来调整显示图像的亮度。
文献1((日本)特开平1-239589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检测显示图像的图像信号的最大值,并基于该最大值一并调整液晶板的透过率和光源的光强度的技术。通过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通过少的消耗电力实现显示图像的亮度调整。
但是,现有的技术中存在这样的问题。
在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中,从将自然图像和图形图像合成的显示图像自身检测图像信号的最大值。
这里,在图形图像中,其亮度高的情况较多。而在自然图像中,其亮度低的情况较多。
在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检测显示图像的图像信号的最大值,但该最大值向亮度高的图形图像偏离,结果检测出非常大的值作为最大值。
此外,自然图像根据帧而亮度变化大,而图形图像是作为字符或图案而被人为制作的,因此其亮度的变化少。因此,显示图像的图像信号的最大值也向图形图像的亮度偏离而成为大的值。
由于以上原因,用于显示图像的亮度调整的调整余地狭窄,存在显示图像的调整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亮度高的图形部分由于调整范围少,因此存在难以高精度地显示的问题。
此外,由于自然图像的亮度的变化反映在图像信号的最大值上,所以存在自然图像和图形图像的亮度的差变大,显示中的亮度调整难以奏效的问题。
加之,由于图像信号的最大值大,因此不必对高亮度的显示图像进行调整,因此也存在需要提高光源的光强度、消耗电力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图形图像的调整中反映自然图像的特征的基础上生成显示图像,适当地调整自然图像部分和图形部分两者的、消耗电力低的显示控制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第一发明的显示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提取部,提取对第一图像的特征进行表示的第一特征量;图像调整部,基于第一特征量调整第二图像从而生成调整第二图像;生成部,合成第一图像和调整第二图像从而生成在显示部显示的显示图像;第二提取部,提取对显示图像的特征进行表示的第二特征量;以及显示调整部,基于第二特征量调整显示部中显示图像的显示。
通过该结构,主要由亮度高的图形图像等构成的第二图像通过主要由自然图像等构成的第一图像调整其亮度和色差。此外,生成的显示图像的亮度与第一图像一致,所以调整余地大,最终显示的显示图像被适当地调整。
在第二发明的显示控制装置中,第一图像为自然图像,第二图像为图形图像。
根据该结构,人为生成的图形图像根据自然图像具有的自然的亮度和色差等被调整。
在第三发明的显示控制装置中,第一提取部提取第一图像的亮度以及色差的至少一个作为第一特征量。
根据该结构,从第一图像中提取适当的特征量。
在第四发明的显示控制装置中,图像调整部调整第二图像的亮度以及色差的至少一个。
根据该结构,第二图像对应于第一图像被调整。
在第五发明的显示控制装置中,图像调整部还包括对调整第二图像的调整量进行限制的限制部。
根据该结构,每个帧的亮度或色差的极端的变化被抑制,生成对眼睛柔和的显示画面。
在第六发明的显示控制装置中,限制部将调整量限制为任意的最大量。
根据该结构,每个帧的亮度或色差的极端的变化被抑制,生成对眼睛柔和的显示画面。
在第七发明的显示控制装置中,为了使作为图像调整部的调整对象的当前图像帧中的调整量和当前图像帧的过去的图像帧中的调整量的差分小于等于规定量,限制部限制当前图像帧的调整量。
根据该结构,每个帧的亮度或色差的极端的变化被抑制,生成对眼睛柔和的显示画面。
在第八发明的显示控制装置中,第二提取部提取显示图像的亮度以及色差的至少一个作为第二特征量。
根据该结构,显示图像被适当地调整。
在第九发明的显示控制装置中,第二提取部提取显示图像的任意的部分区域中的第二特征量。
根据该结构,以自然图像为基准从显示图像中提取特征量。
在第十发明的显示控制装置中,部分区域是在显示图像中第二图像的非存在区域。
根据该结构,以自然图像为基准从显示图像中提取特征量。
在第十一发明的显示控制装置中,显示调整部使显示部中包含的显示画面和光源之间具有相关性,并且调整显示画面和光源。
根据该结构,以少的消耗电力调整显示图像的显示。
在第十二发明的显示控制装置中,显示调整部使显示图像中显示的显示画面的亮度和光源的亮度之间具有相关性,并且调整显示图像的亮度和光源的亮度。
根据该结构,以少的消耗电力调整显示图像的显示。
在第十三发明的显示控制装置中,显示画面是液晶板,显示调整部调整液晶板的透过率和光源的亮度。
根据该结构,以少的消耗电力调整显示图像的显示。
在第十四发明的显示控制装置中,第一提取部和第二提取部由通过时分共用的共同的提取部构成。
根据该结构,电路规模被削减。
在第十五发明的显示控制装置中,包括:生成部,将第一图像和被调整了的调整第二图像合成而生成在显示部中显示的显示图像;提取部,提取对第一图像的特征进行表示的第一特征量和对显示图像的特征进行表示的第二特征量;图像调整部,基于第一特征量调整第二图像从而生成调整第二图像;以及显示调整部,基于第二特征量调整由显示部显示的显示图像。
根据该结构,不仅削减了电路规模,而且也适当调整了显示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图像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显示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显示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显示控制装置1包括以下的要素。第一提取部3提取对第一图像2的特征进行表示的第一特征量4。图像调整部6基于第一特征量4调整第二图像5,从而生成调整第二图像7。生成部8将第一图像2和调整第二图像7合成,从而生成在显示部13中显示的显示图像9。第二提取部10提取表示显示图像9的特征的第二特征量11。显示调整部12基于第二特征量11调整显示部13中显示的显示图像9的显示。
详细说明各部分。
首先,说明第一提取部3。
第一提取部3提取对第一图像2的特征进行表示的第一特征量4。这里,第一图像2主要由亮度和色差自然地变化的自然图像等构成。
第一提取部3提取对第一图像2的特征进行表示的各种参数作为第一特征量4。第一提取部3例如提取第一图像的以帧为单位的亮度和色差的平均值、最大值等作为第一特征量4。亮度的最大值以像素为单位提取。此外,如果第一图像为RGB(Red Green Blue)数据,则也可以提取R和G和B的各个分量的平均值和最大值作为第一特征值4。
第一提取部3从第一图像2的1帧中提取第一特征量4,但也可以从多帧中提取,也可以仅从1帧的一部分中提取。
这里,第一特征量4从由自然图像等构成的第一图像2中被提取。这是由于第一图像2占据生成的显示图像9的视觉上自然的印象的大半。
接着,说明图像调整部6。
图像调整部6基于第一特征量4调整第二图像5。这里,第二图像5多为字符和图案等人为制作的图形图像。这样的图形图像由于为明亮的单色和基色构成,因此其亮度高的情况较多。与此相对,以自然图像为主的第一图像2由于包含背景和人物等,所以亮度低的情况较多。进而,第一图像2中,伴随场景变化,其亮度的变化也很大。反之,在第二图像5中,亮度的变化少。因此,在原样合成第一图像2和第二图像5从而生成了显示图像9的情况下,由于在亮度低的画面上重叠亮度非常高的字符信息等,因此可以成为不平衡的显示图像9。
图像调整部6通过由亮度和色差的第一特征量4调整第二图像5,减少第一图像2和第二图像5的亮度和色差方面的不同。
例如,图像调整部6使第二图像5的最大亮度与第一特征量4中包含的第一图像2的最大亮度一致。由此,减少第一图像2和第二图像5的亮度中的不同。当然,图像调整部6不仅通过亮度,也可以通过色差和RGB分量等调整第二图像5。优选根据与第一特征量4中包含的参数对应的参数调整第二图像5。
这里,图像调整部6还可以包括对调整第二图像5的调整量进行限制的限制部14。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控制装置的方框图,表示图像调整部6包括限制部14的结构。
由图形图像等构成的第二图像5由表示第一图像2的亮度和色差等的第一特征量4调整。此时,第一图像2的亮度或色差等的变化以帧为单位有时大。因此,在第二图像5的任意的帧中,产生亮度或色差等的调整量变大、在下一个帧中调整量变少等情况。该情况下,显示部13中最终显示的显示图像9的亮度变化等变得剧烈,引起晕光(halation)等。此外,对于观看者成为不舒服的图像。
因此,限制部14限制对于第二图像5的调整量的大小,并控制这样的调整过度的变化。具体地说限制部14决定并限制第二图像5的各帧中的调整量的最大值作为第一处理,或者限制部14限制与过去的帧中的调整量的差分使其小于等于规定量作为第二处理。
如果是第一处理,则限制部14将调整量控制为小于等于预定的最大值的值并通知图像调整部6。图像调整部6通过该限制了的调整量调整第二图像5。
如果是第二处理,则基于差分进行限制。例如,在第一特征量4包含亮度,图像调整部6调整第二图像5的亮度的情况下,假设第二图像5的任意的帧的亮度的调整量为值‘10’。在该任意的帧的下一个帧中的亮度的调整量增加为值‘100’的情况下,其差分为值‘90’。此时,在限制部14将差分限制为小于等于作为规定量的值‘50’的情况下,对于下一个帧的调整量被限制为对前一个帧的调整量的值‘10’加上了值‘50’的值‘60’。即,限制部14将根据第一特征量4计算的本来的调整量的值‘90’限制为值‘60’。
图像调整部6使用基于由限制部14限制的值‘60’的调整量来调整第二图像5的亮度。亮度以外的色差等参数也同样。
如上所述,通过根据需要限制图像调整部6所使用的调整量,最终在显示部13显示的显示图像9的容易观看性提高。
限制部14在图2中包含在图像调整部6中,但也可以另外单独设置。此外,图像调整部6在调整了第二图像5之后,输出调整了的调整第二图像7。
图像调整部6可以基于第一特征量4事后调整生成的第二图像5的亮度或色差,也可以反映第一特征量4而生成第二图像5。重要的是图像调整部6是基于第一特征量4生成其亮度或色差被调整了的调整第二图像7的块。
此外,图像调整部6使用过去的帧的第一特征量4调整或者也可以生成第二图像5。
接着说明生成部8。
生成部8将调整第二图像7和第一图像2合成从而生成显示图像9。例如,生成部8在主要由自然图像等构成的第一图像2上重叠主要由图形图像等构成的第二图像5。如图3所示,生成图叠图(picture-on-picture)这样的显示图像9,除了自然图像30也一起显示字符或图案信息31,对应于方便用户。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图像的示意图。
生成部8将生成的显示图像9输出到第二提取部10和显示调整部12。
另外,在图1中,生成部8基于第一图像2和第二图像5的两种图像生成显示图像9,但也可以基于大于等于三种的图像生成显示图像9。
生成部8生成从由自然图像等构成的第一图像2中提取的、基于第一特征量4调整的调整第二图像7和第一图像2的合成图像。因此,第一图像2和调整第二图像7(与第一图像2和调整前的第二图像5不同)在亮度和色差方面的不同小。因此,生成的显示图像9对后述的光源的控制是容易奏效的。
接着说明第二提取部10。
第二提取部10提取对显示图像9的特征进行表示的第二特征量11。这里,第二提取部10提取显示图像9的亮度或色差等作为第二特征量11。
此时,提取显示图像9的1帧的亮度或色差的平均值、或者以像素为单位的亮度或色差的最大值作为第二特征量11。或者,在显示图像9为RGB数据的情况下,提取RGB的各分量的平均值或最大值作为第二特征量11。由第二提取部10提取的第二特征量11被输出到显示调整部12。此外,与图像调整部6中设置的限制部14的处理同样,最好施加限制,以便每帧中提取的第二特征量11的差分不过大。
另外,第二提取部10从显示图像9的一帧中提取第二特征量11,但也可以从多帧中提取。
第二提取部10从显示图像9的任意的部分区域提取第二特征量11也可以。此时,作为部分区域,在显示图像9中选择图形图像等的第二图像5(调整第二图像7)的非存在区域。在图3中,在显示图像9上不存在字符和图案信息31的区域被作为部分区域选择。
第二图像5的非存在区域被选择是因为从自然图像的区域中产生显示图像9整体的亮度或色差的变化的主要原因。
由第二提取部10提取的第二特征量11作为显示调整部12中的调整的基准被使用。
接着,穿插使用图4~图6说明显示调整部12以及显示部13。
图4、图5、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显示调整部12基于第二特征量11调整显示部13的显示图像9的显示。具体来说,如果从生成部8生成的显示图像9中提取的第二特征量11是基于亮度的,则适于该第二特征量11中包含的亮度信息的显示如显示部13中进行的那样由显示调整部12调整。
显示调整部12调整显示图像9自身的亮度或色差等参数,或者调整作为显示部13的器件的动作,并实现与第二特征量11对应的显示。
通过图4~图6说明显示调整部12的处理。
如图4所示,显示部13在具有显示画面15和对其照射光的光源16的情况下,显示调整部12使显示画面15和光源16之间具有相关并且进行调整。例如,在第二特征量11将亮度作为参数,显示调整部12调整亮度的情况下,显示部13显示的最终的显示图像9的亮度由显示画面15和光源16两者决定。即,根据关于显示画面15的亮度的参数和光源16的光强度的大小的积决定显示部13所显示的显示图像9的亮度。因此,显示调整部12使显示画面15的亮度参数和光源16的光强度的大小分别具有相关(由于最终显示的显示图像9的亮度由显示画面15的亮度参数和光源16的光强度的积决定)来进行调整。
在显示部13为液晶器件的情况下,使用图5进行说明。近年的携带电话或携带终端等的显示多使用这样的液晶器件。
显示部13包括液晶板17和对其照射光的光源16。光源16使用背光等,背光的光强度决定显示图像9的亮度。同样,液晶板17根据其透过率的大小来决定显示图像9的亮度。
显示调整部12基于第二特征量11调整液晶板17的透过率和光源16的光强度。这里,显示调整部12还包括液晶板控制部18和光源控制部19,液晶板控制部18使用显示图像9中包含的数据和第二特征量11中包含的亮度信息调整液晶板17的透过率。同样,光源控制部19使用第二特征量11调整光源16的光强度。
根据被调整了的液晶板17的透过率和光源16的光强度的积决定在显示部13中显示的显示图像9的亮度。
例如,在第二特征量11中包含亮度低的信息的情况下,光源控制部19调整光源16的光强度使其降低。同样,液晶板控制部18调整液晶板17的透过率使其降低。反之,在第二特征量11中包含亮度为中等程度的信息的情况下,光源控制部19和液晶板18将光源16的光强度和液晶板17的透过率调整为中等程度。或者,光源控制部19和液晶板18减小光源16的光强度并调整液晶板17的透过率使其增大。或者,光源控制部19和液晶板18增大光源16的光强度并调整液晶板17的透过率使其减小。无论如何,显示部13中显示的显示图像9的亮度由液晶板17的透过率和光源16的光强度的积决定,所以显示调整部12使液晶板17和光源16之间具有相关性来进行调整。在该具有相关性的调整中,液晶板17和光源16的调整可以不是完全同步,也可以在相互的调整中发生时滞。
此外,如图6所示,显示调整部12也可以包括调整显示图像9的图像质量的显示图像调整部20。显示图像调整部20基于第二特征量11调整显示图像9的亮度或对比度。用于抑制由于液晶板17或光源16的调整产生的显示图像9的外观上的图像质量的变化。
无论如何,显示调整部12用于调整显示部13中显示的显示图像9的显示,调整显示部13的显示。
由于亮度非常高的第二图像5对应于第一图像2的亮度被调整,所以作为第二特征量11提取的亮度的值与亮度的临界值相比,有充分的余地。因此,显示调整部12充分地具有亮度调整的余地。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最终在显示部13中显示的显示图像9的亮度以充分的宽度被调整。即使调整的基准为色差等也同样。
此外,通过使用调整第二图像7生成显示图像9,显示的显示图像9的自然图像部分和图形图像部分的亮度或色差等的不同减少。
接着,使用图6说明显示控制装置1的动作例。
作为自然图像的第一图像2输入到第一提取部3。第一提取部3提取第一图像2的以像素为单位的最大亮度作为第一特征量4。
图像调整部6基于具有第一图像2的最大亮度作为信息的第一特征量4,调整作为图形图像的第二图像5的亮度。此时,第二图像5的最大亮度被调整为与第一图像2的最大亮度相同。
例如,在亮度以8位的数据表现的情况下,第一图像2的最大亮度(第一特征量4中包含的信息)为值‘128’,第二图像5的最大亮度为值‘255’。在该情况下,图像调整部6调整第二图像5的最大亮度,以便第二图像5的最大亮度与作为第一图像2的最大亮度的值‘128’一致。作为结果,第二图像5的最大亮度和第一图像2的最大亮度成为相同的值‘128’。
其结果,第一图像2和第二图像5的亮度的不同减小。进而,以亮度的绝对最大值‘255’为基准时,调整后的第一图像2和第二图像5的最大亮度为值‘128’,因此,充分留有亮度调整的余地。因此,由生成部8生成的显示图像9的图形图像部分和自然图像部分的亮度差减小。此外,显示调整部12具有充分的宽度,可以调整显示图像9或显示部13的亮度。
接着,生成部8将亮度被调整为值‘128’的调整第二图像7和第一图像2合成从而生成显示图像9。
第二提取部10提取显示图像9的最大亮度,并作为第二特征量11输出。此时,显示图像9的最大亮度为值‘128’,该值被作为第二特征量11输出。
显示图像调整部20基于第二特征量11中包含的最大亮度的值调整显示图像9的对比度亮度等。
进而,液晶板控制部18和光源控制部19配合第二特征量11中包含的最大亮度值‘128’调整液晶板17的透过率和光源16的光强度。这里,第二特征量11中包含的最大亮度是值‘128’,因此,光源控制部19和液晶板控制部18将光源16的光强度调整为100%,将液晶板17的透过率调整为50%。或者,光控制部19将光源16的光强度调整为50%,液晶板控制部18将液晶板17的透过率调整为100%。
如上,实现了对应于显示图像9的最大亮度的显示部13中的显示。此时,使液晶板17和光源16具有相关而且被调整,并实现了显示图像9的要求的亮度,因此削减多余的消耗电力。
配合第一图像2的亮度调整光源16,以便在第二图像5的亮度对应于被调整了的基础上的显示图像9的亮度。因此,削减了电力消耗使用多的光源16的消耗电力,并有效地实现安装了显示部13等的电子设备的消耗电力的削减。
以上是控制的一例,也可以对第一特征量4或第二特征量11使用平均亮度而不是最大亮度。此外,第二图像5也可以不被调整为与第一图像2的最大亮度或平均亮度一致,而是被调整为与第一图像2具有任意的差分的最大亮度或平均亮度。
实施方式1中的显示控制可以安装在装置中,也可以安装在软件中。
即,只要是实施以下步骤的方法或装置,就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提取步骤,提取对第一图像2的特征进行表示的第一特征量4;生成步骤,基于第一特征量4调整第二图像5从而生成调整第二图像7;合成步骤,合成第一图像2和该调整第二图像7从而生成显示图像9;提取步骤,提取对显示图像9的特征进行表示的第二特征量11;以及调整步骤,基于第二特征量11调整显示图像9的显示部13中的显示。
以上,通过本发明的显示控制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显示容易观看的显示画面并削减了无用的消耗电力。
(实施方式2)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显示控制装置1的电路规模削减的方式。
图7、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显示控制装置的方框图。首先说明图7。
在图7所示的显示控制装置1中,图1和图2等所示的显示控制装置1中包含的第一提取部3和第二提取部10作为提取部40共用。第一提取部3和第二提取部10由于进行分别提取图像的特征量(亮度或色差等)的相同处理,因此通过一个提取部40被共用。
提取部40接收第一图像2和显示图像9,并从第一图像2中提取第一特征量4,从显示图像9中提取第二特征量11。提取的第一特征量4和第二特征量11的亮度或色差或RGB分量等都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相同。提取工作由相同的提取部40进行。
提取出的第一特征量4被输出到图像调整部6。图像调整部6基于第一特征量4调整第二图像5。例如,在第一特征量4表示第一图像2的最大亮度的情况下,第二图像5的最大亮度被调整为与第一图像2的最大亮度一致。图像调整部6在进行了调整之后,将调整后的调整第二图像7输出到生成部8。
这样,通过由亮度高的图形图像构成的第二图像5的亮度与由自然图像构成的第一图像2的亮度一致,抑制了最终显示的显示图像9的最大亮度。作为结果,削减了配合亮度的增加而增加的显示部13的消耗电力(在亮度高的情况下,光源16的光强度提高,因此光源16消耗功率增加)。
生成部8将第一图像2和调整第二图像7合成从而生成显示图像9,并输出到提取部40。
提取部40从显示图像9中提取第二特征量11并输出。提取部40提取第一特征量4和第二特征量11,这例如被分时进行。
例如,需要某一处理时间,任意的输入帧被最终显示在显示部13中。提取部40在处理时间的前半的时间中结束从调整前的第二图像5中提取第一特征量4。此后,在处理时间的后半的时间中进行从使用调整第二图像7生成的显示图像9中提取第二特征量11。作为结果,在从1帧的输入到显示为止所需的处理时间期间,分时处理第一特征量4的提取和第二特征量11的提取。即,图1和图2等所示的第一提取部3和第二提取部10由共同的提取部40构成。
如图8所示,除了提取部40,也可以通过图像调整部41将图像调整部6和显示图像调整部20共用。
图像调整部41基于第一特征量4调整第二图像5,同时基于第二调整量11调整显示图像9。由于基于亮度或色差等特征调整图像,所以图像调整部6和显示图像调整部20被共用。
图像调整部41与提取部40相同,分时进行第二图像5的调整和显示图像9的调整。例如,图像调整部41使用从帧的输入到显示为止所需的处理时间的前半的时间进行第二图像5的调整,并使用后半的时间进行显示图像9的调整。
以上,通过第一提取部3和第二提取部10由提取部40共用,图像调整部6和显示图像调整部20由图像调整部41共用,削减了电路规模。特别在显示控制装置1由IC和LSI等构成的情况下,得到电路规模削减和消耗电力削减的效果。
显示调整部12对显示部13的调整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同样。
基于第二特征量11和显示图像9调整显示画面和光源。此时,亮度高的第二图像5的亮度配合第一图像2而被降低,所以显示调整中充分存在调整余地。因此,显示部13中显示的显示图像9被适当地调整。此外,由于不需要基于不需要的高亮度的显示,因此也削减光源16的光强度并削减消耗电力。
由生成部8合成的图像也可以增加第一图像2、第二图像5以外的图像。
此外,第一特征量4从第一图像中提取,但也可以从其它的图像中,或者与其它的图像共同被提取。
根据本发明,根据具有亮度或色差等自然的变化的自然图像的特征量,在调整了人为生成的图形图像的基础上合成显示图像9。因此,自然图像部分和图形部分的亮度或色差等的大的不同减少,通过光源的控制变得容易。
此外,由于使图形图像具有的非常高的亮度与自然图像具有的通常的亮度一致,所以留有对亮度的绝对量的调整余地,显示图像9的亮度调整的自由度提高。作为结果,显示图像9的亮度调整变得适当且容易。因此,削减了消耗电力。
此外,由于生成的显示图像9的最大亮度由图形图像最初具有的不需要的高亮度控制,所以显示部13中的亮度的最大值也降低。因此,显示部13中包含的光源16的光强度也被抑制,削减了消耗电力。此外,通过显示画面15和光源16具有相关性来被调整,显示图像9被最佳地调整。
此外,通过适当地限制图形图像的调整中的调整量,帧间的间隔(gap)减少,显示对眼睛柔和的显示图像9。
此外,通过特征量的提取或图像的调整等的电路块被共用,削减了显示控制装置1的电路规模,实现了装置或电路的小型化、低功率消耗化。
另外,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所说明的处理或动作以及处理所使用的要素为一例。
Claims (20)
1.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提取部,提取对第一图像的特征进行表示的第一特征量;
图像调整部,基于所述第一特征量调整第二图像从而生成调整第二图像;
生成部,合成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调整第二图像从而生成在显示部显示的显示图像;
第二提取部,提取对所述显示图像的特征进行表示的第二特征量;以及
显示调整部,基于所述第二特征量调整所述显示部中所述显示图像的显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图像为自然图像,所述第二图像为图形图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提取部提取所述第一图像的亮度以及色差的至少一个作为所述第一特征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调整部调整所述第二图像的亮度以及色差的至少一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调整部还包括对调整所述第二图像的调整量进行限制的限制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限制部将所述调整量限制为任意的最大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限制部为了使作为所述图像调整部的调整对象的当前图像帧中的所述调整量和所述当前图像帧的过去的图像帧中的所述调整量的差分小于等于规定量,而限制所述当前图像帧的所述调整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提取部提取所述显示图像的亮度以及色差的至少一个作为所述第二特征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提取部提取所述显示图像的任意的部分区域中的所述第二特征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部分区域是在所述显示图像中所述第二图像的非存在区域。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调整部使所述显示部中包含的显示画面和光源之间具有相关性,并且调整所述显示画面和所述光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调整部使所述显示画面中显示的所述显示图像的亮度和所述光源的亮度之间具有相关性,并且调整所述显示图像的亮度和所述光源的亮度。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画面是液晶板,所述显示调整部调整所述液晶板的透过率和所述光源的亮度。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提取部和所述第二提取部由时分共用的共同的提取部构成。
15.一种显示控制装置,包括:
生成部,将第一图像和被调整了的调整第二图像合成而生成显示部中显示的显示图像;
提取部,提取对所述第一图像的特征进行表示的第一特征量和对所述显示图像的特征进行表示的第二特征量;
图像调整部,基于所述第一特征量调整第二图像从而生成所述调整第二图像;以及
显示调整部,基于所述第二特征量调整由所述显示部显示的所述显示图像。
16.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提取步骤,提取对第一图像的特征进行表示的第一特征量;
图像调整步骤,基于所述第一特征量调整第二图像从而生成调整第二图像;
生成步骤,合成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调整第二图像从而生成在显示部显示的显示图像;
第二提取步骤,提取对所述显示图像的特征进行表示的第二特征量;以及
显示调整步骤,基于所述第二特征量调整所述显示部显示的所述显示图像。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提取步骤提取所述第一图像的亮度以及色差的至少一个作为所述第一特征量,所述图像调整步骤调整所述第二图像的亮度以及色差的至少一个。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图像调整步骤还包括对调整所述第二图像的调整量进行限制的限制步骤。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提取步骤提取所述显示图像的任意的部分区域中的所述第二特征量。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显示调整步骤使所述显示部中包含的显示画面和光源之间具有相关性,并且调整所述显示画面和所述光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42086/04 | 2004-11-26 | ||
JP2004342086A JP2006154064A (ja) | 2004-11-26 | 2004-11-26 | 表示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79508A true CN1779508A (zh) | 2006-05-31 |
CN100523918C CN100523918C (zh) | 2009-08-05 |
Family
ID=36566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118096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3918C (zh) | 2004-11-26 | 2005-10-25 | 显示控制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60114265A1 (zh) |
JP (1) | JP2006154064A (zh) |
CN (1) | CN100523918C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05225B (zh) * | 2008-06-10 | 2012-10-10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示控制设备和方法 |
CN104584113A (zh) * | 2012-08-15 | 2015-04-29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80641A (ja) * | 2005-12-27 | 2007-07-12 | Sony Corp |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表示方法 |
JP4566176B2 (ja) * | 2006-09-29 | 2010-10-20 |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表示駆動回路 |
US8233013B2 (en) | 2006-12-21 | 2012-07-31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ransmissive-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JP2008209885A (ja) * | 2007-02-23 | 2008-09-11 | Samsung Sdi Co Ltd | 低電力駆動制御部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有機電界発光表示装置 |
JP2008225132A (ja) * | 2007-03-14 | 2008-09-25 |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 表示用駆動回路 |
CN101295472B (zh) * | 2007-04-24 | 2010-10-06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高动态对比度的处理装置和处理方法 |
CN101393727B (zh) | 2007-09-21 | 2011-07-20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高动态对比度的处理装置和处理方法 |
CN101996615B (zh) * | 2009-08-26 | 2012-11-21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显示设备的色彩强化方法 |
TWI422236B (zh) * | 2009-09-18 | 2014-01-01 | Innolux Corp | 顯示設備的色彩強化方法 |
JP5867162B2 (ja) | 2011-03-11 | 2016-02-24 |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 映像処理装置及び映像処理方法、映像表示装置及び映像表示方法 |
US9830722B2 (en) | 2012-08-10 | 2017-11-2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display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
JP2016208394A (ja) * | 2015-04-27 | 2016-12-0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表示方法 |
US10789693B2 (en) | 2017-01-05 | 2020-09-29 | Perfect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pre-processing for blending images |
CN110517645A (zh) * | 2019-08-30 | 2019-11-2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背光动态区域亮度调节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89499A (en) * | 1993-07-29 | 1999-03-30 | S3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he mixing of graphics and video signals |
US5721792A (en) * | 1996-08-29 | 1998-02-24 | Sensormatic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Control of brightness of text/graphics overlay |
JP3334535B2 (ja) * | 1997-01-29 | 2002-10-1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
JPH11109317A (ja) * | 1997-09-30 | 1999-04-23 | Sony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US6075574A (en) * | 1998-05-22 | 2000-06-13 | Ati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ontrast of images |
US6707505B2 (en) * | 1999-03-26 | 2004-03-16 | Tvi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ing video and graphics |
JP3215388B2 (ja) * | 1999-05-10 | 2001-10-02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
JP3598913B2 (ja) * | 1999-11-22 | 2004-12-08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JP4467840B2 (ja) * | 2000-07-31 | 2010-05-26 |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及び導光板の製造方法 |
JP3658362B2 (ja) * | 2001-11-08 | 2005-06-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映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3927995B2 (ja) * | 2001-12-27 | 2007-06-1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制御装置と画像表示制御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
JP4036059B2 (ja) * | 2002-08-28 | 2008-01-2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Dvdプレーヤを内蔵した表示装置 |
JP2004163518A (ja) * | 2002-11-11 | 2004-06-10 | Seiko Epson Corp |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
JP4114466B2 (ja) * | 2002-11-28 | 2008-07-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並びに投射型表示装置 |
JP2004194311A (ja) * | 2002-11-29 | 2004-07-0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映像再生装置及び映像再生方法 |
JP2004198512A (ja) * | 2002-12-16 | 2004-07-1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
JP2004326082A (ja) * | 2003-04-09 | 2004-11-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US7245308B2 (en) * | 2003-04-09 | 2007-07-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Display control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
KR100657276B1 (ko) * | 2004-08-30 | 2006-12-1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영상 출력 제어 장치 및 영상 출력 제어 방법 |
-
2004
- 2004-11-26 JP JP2004342086A patent/JP2006154064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5
- 2005-10-18 US US11/251,894 patent/US2006011426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5-10-25 CN CNB2005101180962A patent/CN10052391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05225B (zh) * | 2008-06-10 | 2012-10-10 | 佳能株式会社 | 显示控制设备和方法 |
CN104584113A (zh) * | 2012-08-15 | 2015-04-29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60114265A1 (en) | 2006-06-01 |
CN100523918C (zh) | 2009-08-05 |
JP2006154064A (ja) | 2006-06-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462026A (zh) | 图像显示方法及其装置 | |
CN1779508A (zh) | 显示控制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 |
CN1193318C (zh) | 图像显示系统 | |
CN1642220A (zh) | 图像处理装置、方法、程序及图像显示装置 | |
CN1182509C (zh) |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245033C (zh) | 用于调节彩色图像色饱和度的设备和方法 | |
CN1229970C (zh)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 |
CN2692734Y (zh) | 图象显示系统和投影机 | |
CN1130584C (zh) | 图象显示装置 | |
CN1254116C (zh) | 图像显示系统和图像处理方法 | |
CN1251057C (zh) | 图像显示系统、投影仪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 |
CN1172527C (zh) | 图像显示系统、投影仪及图像处理方法 | |
CN1168065C (zh) | 环境适应型图像显示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 |
CN1951101A (zh) | 用于处理彩色图像数据的方法 | |
CN1395229A (zh) | 颜色校正液晶显示及其驱动方法 | |
CN1661666A (zh) | 用于转换色彩空间的方法和设备以及多色彩显示设备 | |
CN1394327A (zh) | 环境适应型的图像显示系统、图像处理方法和信息存储媒体 | |
CN1573422A (zh) | 照明装置、投影型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CN1921585A (zh) | 灰度系数曲线调整装置及调整点设定方法 | |
CN1625763A (zh) | 显示装置 | |
CN101076087A (zh) | 图像校正电路、图像校正方法和图像显示器 | |
CN1604163A (zh) | 显示装置 | |
CN1217551C (zh) | 用饱和控制来调整色饱和的方法 | |
CN100346635C (zh) | 灰度特性修正装置、修正方法、图像处理、显示装置 | |
CN101076088A (zh) | 图像校正电路、图像校正方法和图像显示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05 Termination date: 2010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