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3470A - 库系统、虚拟库装置、缓存器恢复方法及可机读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库系统、虚拟库装置、缓存器恢复方法及可机读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73470A CN1773470A CNA200510056320XA CN200510056320A CN1773470A CN 1773470 A CN1773470 A CN 1773470A CN A200510056320X A CNA200510056320X A CN A200510056320XA CN 200510056320 A CN200510056320 A CN 200510056320A CN 1773470 A CN1773470 A CN 17734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gical volume
- access
- database
- volume
- log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5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62—Virtualisation aspects
- G06F3/0664—Virtualisation aspects at device level, e.g. emulation of a storage device or system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06F3/061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in relation to response tim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29—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34—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by changing the state or mode of one or more devi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3—Monitoring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86—Libraries, e.g. tape libraries, jukebox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8—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in 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memory systems, e.g. virtual memory systems
- G06F12/0802—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 G06F12/0866—Addressing of a memory level in which the access to the desired data or data block requires associative addressing means, e.g. caches for peripheral storage systems, e.g. disk cach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G06F3/0607—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by facilitating the process of upgrading existing storage systems, e.g. for improv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host and storage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Memory System Of A Hierarchy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库系统、虚拟库装置、缓存器恢复方法及可机读记录介质。在虚拟库装置(50)设在库装置(20)与数据处理装置(30)之间的库系统(10)中,采集装置(55)采集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0)对逻辑卷的存取状态,数据库(56)保持该存取状态,而恢复装置(57)根据该存取状态确定逻辑卷的恢复优先级,根据恢复优先级将逻辑卷从保持该逻辑卷的物理卷(21)读出到缓存器(58’)上,从而恢复要保持在缓存器(58’)中的逻辑卷。即使紧随利用另一新的缓存器更换虚拟库装置的缓存器之后,也可以避免对来自数据处理装置的安装请求即处理请求的响应速度变得比更换缓存器之前的正常操作期间的响应速度慢这一情况出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库系统,其中在库装置与数据处理装置之间设有虚拟库装置。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恢复缓存器的内容的技术,该缓存器设置在虚拟库装置中,并且将从库装置中的物理卷读出的数据保持为逻辑卷,以便数据处理装置获得针对数据的存取,以对数据进行处理。
背景技术
图9是表示已知的库系统100的结构的示意图。图9中所示的库系统100包括库装置20和数据处理装置(主机)30。
库装置20包括容纳有多个(这里是64个)记录介质(例如,磁带、磁光盘、光盘)21的容纳架22、用于处理记录介质21的多个(这里是6个)驱动单元23,以及用于在容纳架22与驱动单元23之间传输记录介质21的传输机构(存取器)24。
数据处理装置30对在库装置20中的记录介质21上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处理装置30控制传输机构24以将记录介质21从容纳架22传输到驱动单元23,并且控制驱动单元23的处理单元对记录介质21进行处理(读取/写入)。当处理完成时,数据处理装置30控制传输机构24将记录介质21从驱动单元23传输到容纳架22。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改进,记录介质21的记录容量得到增加,并且驱动单元23的处理性能(读取/写入性能等)得到改进。
在图9所示的库系统100中,使用记录介质21和驱动单元23的数据处理装置30是在假定使用传统的小容量记录介质和低处理性能的驱动单元的前提下而制造的,以便保持与传统软件资源/硬件资源的兼容性。这样,数据处理装置30不能充分利用新近的大容量记录介质和高处理性能的驱动单元的性能。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已经提出了这样一种库系统,其中在数据处理装置与库装置之间设有构成虚拟记录介质和虚拟驱动单元的虚拟库装置,其本体(即,库装置)是利用最新的记录介质和驱动单元构成的,并且数据处理装置具有与针对传统记录介质和驱动单元的存取相类似的存取,由此对最新的记录介质和驱动单元进行存取(例如,参照下面的专利文献1)。
图10是表示具有已知的虚拟库装置40的库系统100’的结构的示意图。在图10中,相同的标号标示与图9中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详细说明。如图10所示,库系统100’除了具有库装置20和数据处理装置30,还具有位于库装置20与数据处理装置30之间的虚拟库装置40。虚拟库装置40具有逻辑层(前端)41、物理层(后端)42、控制单元43以及缓存器44。
逻辑层41控制针对/来自数据处理装置30的输入/输出。逻辑层41模拟数据处理装置30采用的传统记录介质、驱动单元及传输机构。在图10中,由逻辑层41模拟的驱动单元和传输机构由标号45标示。下文中,把通过由逻辑层41进行模拟构成的驱动单元称为逻辑驱动器。
当数据处理装置30进行存取时,物理层42使用库装置20的驱动单元(下文中称为物理驱动器)23从记录介质(下文中称为物理卷)21中读出要存取的数据。当数据处理装置30完成(卸载)了处理时,物理层42使用物理驱动器23将经过数据处理装置30处理(读取/写入)的用户数据(逻辑卷)记录在物理卷21上。
控制单元43控制逻辑层41和物理层42。
缓存器44将物理层42从物理卷21中读出的数据作为逻辑卷进行保持,以便数据处理装置30处理该数据。即使在数据处理装置30进行处理之后由物理层42将逻辑卷记录到物理卷21上,缓存器44还继续照原样保持逻辑卷。
当响应于来自数据处理装置30的安装新逻辑卷的请求,缓存器44上不能确保新逻辑卷的容量时,按照容量的顺序将缓存器44上最早的逻辑卷删除,直到所需的容量得到确保。
缓存器44例如是由RAID(廉价磁盘冗余阵列)构成的。
当数据处理装置30发出在库系统100’中安装逻辑卷的请求时,进行下述处理(1)或(2):
(1)确认在缓存器44上是否存在数据处理装置30所请求的逻辑卷。当缓存器44上存在该逻辑卷时,立即在指定的逻辑驱动器上报告“就绪”。
(2)确认在缓存器44上是否存在数据处理装置30请求的逻辑卷。当缓存器44上不存在该逻辑卷时,确认是否存在足以将该逻辑卷加载到缓存器44中的未用容量。当未用容量不够时,删除缓存器44上最早的逻辑卷,以确保未用容量。控制单元43控制物理层42,由此使物理层42将保持有数据处理装置30请求的逻辑卷的物理卷21安装到物理驱动器23上,读取逻辑卷,将逻辑卷加载到缓存器44中,并且在指定的逻辑驱动器上报告“就绪”。
在库系统100’中,当缓存器44上存在数据处理装置30请求的逻辑卷时(即,当执行处理(1)时),响应于来自数据处理装置30的安装请求可以立即(在一秒钟之内)做出“就绪”响应。
当缓存器44上不存在数据处理装置30所请求的逻辑卷(即,执行上述的处理(2))时,必需从物理卷21中读出逻辑卷。为此,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不能响应于来自数据处理装置30的安装请求立即做出“就绪”响应,并且会花费一分钟或数分钟来做出“就绪”响应。在库系统100’中,从数据处理装置30频繁存取的逻辑卷大部分在缓存器44上,这样,很少出现不得不从物理卷读出逻辑卷的情况。
在图10所示的库系统100’中,当例如由于故障或容量变化而使用新的缓存器来更换缓存器44时,不存在所要保持的数据被删除的情况,这是因为保持在缓存器44中的逻辑卷也保持在物理卷21中。
不过,在缓存器44由另一个新的缓存器更换之后,紧接着,每当数据处理装置30发出安装逻辑卷的请求时,都需要从物理卷21中将所请求的逻辑卷读取到新的缓存器上。为此,与更换缓存器之前相比,对数据处理装置30的响应显著劣化了,并且对来自数据处理装置30的处理请求的响应速度也降低了。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特开平第11-2724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即使紧随利用另一新的缓存器更换虚拟库装置中的缓存器,也确实避免这样的情况,即,对来自数据处理装置的安装请求的响应速度变得比更换缓存器之前的正常操作期间的响应速度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库系统,其包括:库装置,其中存储有作为物理卷的记录介质,并具有用于对所述物理卷进行存取的驱动单元;数据处理装置,对记录在所述库装置中的所述物理卷上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及虚拟库装置,设置在所述库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之间,所述虚拟库装置包括:缓存器,将从所述物理卷读出的数据保持为逻辑卷,以便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对数据进行存取从而处理该数据;逻辑驱动器,根据来自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的指令对保持在所述缓存器中的所述逻辑卷进行存取;以及物理层,与所述逻辑驱动器对所述逻辑卷进行存取异步地,通过所述逻辑驱动器将记录在所述逻辑卷上的数据记录到保持所述逻辑卷的物理卷上,所述库系统包括: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对所述逻辑卷的存取状态;数据库,用于保持由所述采集装置采集的所述存取状态;以及恢复装置,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中的所述存取状态确定所述逻辑卷的恢复优先级,根据所述恢复优先级将所述逻辑卷从保持有所述逻辑卷的物理卷读出到所述缓存器上,从而恢复要保持在所述缓存器中的所述逻辑卷。
优选地,所述采集装置采集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对每个逻辑卷的存取频率作为所述存取状态,并且将其保持在所述数据库中;并且所述恢复装置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中的所述存取频率确定所述恢复优先级。
此外,优选地,所述采集装置采集具有不同时间段的两种或更多种存取频率作为所述存取频率,并将所述两种或更多种存取频率保持在所述数据库中;并且所述恢复装置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中的所述两种或更多种存取频率确定所述恢复优先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虚拟库装置,该虚拟库装置设置在库装置与数据处理装置之间,所述库装置中存储有作为物理卷的记录介质,并具有用于对所述物理卷进行存取的驱动单元,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对记录在所述库装置中的所述物理卷上的数据进行处理,所述虚拟库装置包括:缓存器,将从所述物理卷读出的数据保持为逻辑卷,以便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对数据进行存取从而处理所述数据;逻辑驱动器,根据来自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的指令对保持在所述缓存器中的所述逻辑卷进行存取;以及物理层,与所述逻辑驱动器对所述逻辑卷进行存取异步地,通过所述逻辑驱动器将记录在所述逻辑卷上的数据记录到保持所述逻辑卷的物理卷上,所述虚拟库装置包括: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对所述逻辑卷的存取状态;数据库,用于保持由所述采集装置采集的所述存取状态;以及恢复装置,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中的所述存取状态确定所述逻辑卷的恢复优先级,根据所述恢复优先级将所述逻辑卷从保持所述逻辑卷的物理卷读出到所述缓存器上,从而恢复要保持在所述缓存器中的所述逻辑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虚拟库装置中的缓存器恢复方法,所述虚拟库装置设置在库装置与数据处理装置之间,所述库装置中存储有作为物理卷的记录介质,并具有用于存取所述物理卷的驱动单元,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对记录在所述库装置中的所述物理卷上的数据进行处理,所述虚拟库装置包括:缓存器,将从所述库装置中的所述物理卷读出的数据保持为逻辑卷,以便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对数据进行存取从而处理所述数据;逻辑驱动器,根据来自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的指令对保持在所述缓存器中的所述逻辑卷进行存取;以及物理层,与所述逻辑驱动器对所述逻辑卷进行存取异步地,通过所述逻辑驱动器将记录在所述逻辑卷上的数据记录在保持所述逻辑卷的物理卷上,所述用于恢复缓存器的内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和保持步骤,采集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对所述逻辑卷的存取状态,并将其保持在数据库中;和恢复步骤,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中的所述存取状态确定所述逻辑卷的恢复优先级,根据所述恢复优先级将所述逻辑卷从保持所述逻辑卷的物理卷读出到所述缓存器上,从而恢复要保持在所述缓存器中的所述逻辑卷。
根据本发明,根据所采集到的存取状态确定要恢复到缓存器上的各个逻辑卷的恢复优先级,并且按照该优先级对逻辑卷进行恢复。这样,即使缓存器例如由于故障和容量变化而由另一个新的缓存器更换时,也可以避免对在更换了缓存器之后立即出现的来自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请求的响应速度比在更换缓存器之前的正常操作期间的响应速度慢的情况。
由于采集存取频率作为存取状态并且根据该存取频率确定恢复优先级,所以具有高使用可能性的逻辑卷确定地得到了恢复。因此可以确实避免响应速度变得比仅将更换缓存器之前保持在缓存器中的逻辑卷恢复到新的缓存器上的情况慢的情形,并且确实保持了在更换缓存器之前的正常操作期间的响应速度。
由于恢复优先级是根据两种或更多种存取频率确定的,所以能够根据存取频率更加确定地选择要恢复到缓存器上的逻辑卷。从而即使紧随更换缓存器,也可以确实避免对来自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请求的响应速度变得比更换缓存器之前的正常操作期间的响应速度慢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库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对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库系统的虚拟库装置中的控制单元和缓存器中设置的数据库的部分结构进行例示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缓存器恢复方法的过程进行例示的流程图;
图4是用于对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缓存器恢复方法中选择所要恢复的逻辑卷的过程进行例示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例示图4中所示的根据存取频率(A)进行选择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例示图4中所示的根据存取频率(B)进行选择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例示图4中所示的根据最新存取日期进行选择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8是用于例示图4中所示的根据状态信息进行选择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已知库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以及
图10是表示具有已知虚拟库装置的库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1]实施例描述
首先,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库系统进行描述。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库系统10的结构的示意图。在图1中,相同的标号标示与前面所述相同或对应的部分,从而省略了对这些部分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库系统10包括库装置20、数据处理装置(主机)30以及虚拟库装置50。
库装置20和数据处理装置30与前面参照图10描述的已知的库装置20和数据处理装置30相类似。库装置20包括用作物理卷的多个(这里是64个)记录介质21和用于存取(读取/写入)记录介质(下文中称为物理卷)21的多个(这里是6个)驱动单元(下文中称为物理驱动器)23。
虚拟库装置50包括逻辑层51、物理层53、控制单元54以及缓存器58。
逻辑层51控制到/从数据处理装置30的输入/输出。逻辑层51模拟数据处理装置30采用的已知的记录介质和驱动单元。在图1中,虚拟驱动单元和传输机构(下文中,称为逻辑驱动器)由标号52标示。逻辑驱动器52根据来自数据处理装置30的指令对保持在稍后要描述的缓存器58中的逻辑卷进行存取。
物理层53根据来自数据处理装置30的存取,使用库装置20的物理驱动器23从物理卷21中读出所要存取的数据。当数据处理装置30完成(卸载)处理时,物理层53使用物理驱动器23,将经过数据处理装置30处理(这里是写入处理)的数据保持(记录)到物理卷21中。另外,由物理层53进行的数据保持处理是与逻辑驱动器52对数据的存取异步地执行的。
即,物理层53根据来自数据处理装置30的处理请求,与逻辑驱动器52对逻辑卷进行存取异步地将由逻辑驱动器52记录在逻辑卷上的数据记录到保持逻辑卷的物理卷21上。
控制单元54控制逻辑层51和物理层53。控制单元54包括采集装置55、数据库56以及恢复装置57。另外,稍后将详细描述采集装置55、数据库56以及恢复装置57。
缓存器58对由物理层53从物理卷21读出的数据以逻辑卷进行保持,以便数据处理装置30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取并且对其进行处理。逻辑驱动器52根据来自数据处理装置30的请求对从物理卷21读出的逻辑卷进行处理,然后物理层53将其保持在物理卷21中。经过根据来自数据处理装置30的请求的处理的逻辑卷也照原样保持在缓存器58中。
当从数据处理装置30接收到安装新逻辑卷的请求时,如果缓存器58上不能确保新逻辑卷的容量,则缓存器58按照容量的顺序删除缓存器58上最早的逻辑卷,直到确保了所需的容量。
缓存器58具有结构上与控制单元54的数据库56相类似的数据库59。数据库59保持表明所有逻辑卷中的每一个处于哪个物理卷21上的哪个位置(物理卷21的块号等)的信息及与稍后将要描述的图3中所示的存取状态相关的信息。
优选的是,缓存器58由RAID(廉价磁盘冗余阵列)构成。
下面描述控制单元54的采集装置55、数据库56以及恢复装置57。
采集装置55采集数据处理装置30对各个逻辑卷的存取状态。采集装置55采集以下项目(a)到(e),作为存取状态。
(a)在过去一周内对各个逻辑卷的存取次数(存取频率)。
(b)在过去一个月内对各个逻辑卷的存取次数(存取频率)。
(c)对各个逻辑卷的最新存取日期(最新存取日期)。
(d)状态信息,表示各个逻辑卷在缓存器58上(在缓存器上)的状态,或者数据仅存在于物理卷21上并已从缓存器58中删除(已迁移)的状态。
(e)各个逻辑卷的容量。
当数据处理装置30对逻辑卷进行的处理终止时(当数据处理装置30发出“卸载”时),对这些存取状态(a)到(e)进行更新。
图2是用于对控制单元54的数据库56和缓存器58的数据库59的部分结构进行例示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数据库56和59保持有采集装置55采集到的各个逻辑卷的存取状态(存取状态(a)到(e)),并且保持有数据处理装置30进行存取时所使用的各个卷的名字以及其中保持有该逻辑卷的物理卷的名字。在图2中,将上述的存取状态(a)记为“存取频率(A)”,而将上述的存取状态(b)记为“存取频率(B)”。
虽然在图2中没有示出,但是数据库56和59还保持有表示所有逻辑卷中的每一个位于哪个物理卷21上的哪个位置处的信息。这一信息是通过由物理驱动器23针对所有物理卷21读出作为逻辑卷的数据在物理卷21上的位置而获得的。
通过例如由应用程序实现的镜像功能,始终将控制单元54的数据库56中的数据和缓存器58的数据库59中的数据同步为处于相同状态。
当由于缓存器58的故障或为了改变缓存器58的容量而使用另一个缓存器58’更换缓存器58(下文中,使用标号58’标示新更换的缓存器;在不明确区分最初使用的缓存器和新更换的缓存器时,使用标号58标示缓存器)时,恢复装置57根据数据库56或数据库59中保持的存取状态确定逻辑卷的恢复优先级。按照这种恢复优先级,恢复装置57将逻辑卷从物理卷21上读出到新更换的缓冲器58’上,从而恢复了要保持在虚拟库50的缓冲器58’中的逻辑卷。
下面,将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缓存器恢复方法(库系统10的操作,特别是,如图1所示构成的虚拟库装置50的操作)进行描述。图3是用于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缓存器恢复方法的过程进行例示的流程图(步骤S10到步骤S100)。如图3所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缓存器恢复方法中,当启动了虚拟库装置50时(步骤S10),控制单元54确定在缓存器58上是否存在数据库59(步骤S20)。
当缓存器58上存在数据库59时(步骤S20中的“是”分支),虚拟库装置50进入正常操作(步骤S30)。在正常操作过程中,采集装置55采集数据处理装置30对逻辑卷的存取状态(上述项目(a)到(e)),并且当数据处理装置30对逻辑卷的处理完成时将所采集的信息保持在数据库56和59中(采集和保持步骤)。
当缓存器58上不存在数据库59时(步骤S20中的“否”分支),恢复装置57确定已经使用与上一次启动时所使用的缓存器58不同的新缓存器58’更换了缓存器58,并且通过复制(镜像)控制单元54的数据库56将数据库59恢复到缓存器58’上(步骤S40)。
然后恢复装置57根据稍后将要描述的图4到图8中所示的过程,根据数据库56或数据库59(这里是数据库59)中有关存取状态的信息(参见图2)确定在缓存器58’上要保持的逻辑卷的恢复优先级,根据恢复优先级选择所要恢复的逻辑卷并且生成一个列表(逻辑卷恢复列表)(步骤S50)。
恢复装置57根据所要恢复的逻辑卷的列表生成所要恢复的逻辑卷所处的物理卷21的列表(步骤S60),并且恢复所要恢复的逻辑卷。
即,恢复装置57确定是否存在任何在上述步骤S60处生成的物理卷列表中尚未读取的物理卷(步骤S70)。当不存在未读取的物理卷21(步骤S70中的“否”分支)时,恢复装置57确定所有要进行恢复的逻辑卷都得到了恢复,并且过程进入正常操作(步骤S30)。
当存在任何未读取的物理卷21(步骤S70中的“是”分支)时,恢复装置57控制物理层53来将未读取的物理卷21安装到物理驱动器23上(步骤S80),将该物理卷21中要恢复的逻辑卷读取到缓存器58’上(步骤S90),并且从物理驱动器23中卸载该物理卷21(步骤S100)。
恢复装置57重复进行上述步骤S70到S100,直到不再有未读取的物理卷21为止(即,直到步骤S70中的确定结果为“否”)。
上述的步骤S50到S100充当恢复步骤,在这些步骤中,根据保持在数据库59中的存取状态确定逻辑卷的恢复优先级,根据该恢复优先级把逻辑卷从保持该逻辑卷的物理卷21中读出到缓存器58’上,从而恢复了要保持在缓存器58’中的逻辑卷。
图4是用于对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缓存器恢复方法中选择要恢复的逻辑卷的过程(上述图3中的步骤S50的详细内容)进行例示的流程图(步骤S51到S54)。如图4所示,恢复装置57根据保持在数据库59中的有关存取状态的信息(参见图2)中的存取频率(A)(即,过去一周内的存取次数(上述存取状态(a))确定各个逻辑卷的恢复优先级,选择要恢复到缓存器58’上的逻辑卷,并且生成逻辑卷恢复列表(步骤S51)。
图5是用于对图4中所示的步骤S51中的处理过程进行例示的流程图(步骤S51a到步骤S51g)。如图5所示,在步骤S51(参见图4)中,恢复装置57在保持在数据库59中并且可以进行选择的逻辑卷(即,在数据库59中保持的逻辑卷中未被选择的逻辑卷)中选择一个具有最高存取频率(A)的逻辑卷,并且将所选择的逻辑卷添加到逻辑卷恢复列表中(步骤S51a)。即,恢复装置57将存取频率(A)越高的逻辑卷确定为恢复优先级越高的逻辑卷。
然后恢复装置57对加入到逻辑卷恢复列表中的所有逻辑卷的容量进行合计(步骤S51b),并且确定合计容量是否超过了缓存器58’的容量(步骤S51c)。使用各个选定逻辑卷的容量作为数据库59中作为存取状态(上述的存取状态(e))采集和保持的信息。
当在步骤S51c中确定逻辑卷的合计容量没有超过缓存器58’的容量时(步骤S51c的“否”分支),恢复装置57确定是否已经选择了所有可选择的逻辑卷,即,是否已经选择了保持在数据库59中的所有逻辑卷(步骤S51d)。当还没有选择完全部的逻辑卷时(步骤S51d的“否”分支),恢复装置57返回到步骤S51a中的处理。
在步骤S51中,重复进行上述步骤S51a和S51b中的处理,直到在步骤S51c中合计容量超过了缓存器58’的容量(步骤S51c的“是”分支)或者已选择完所有可选择的逻辑卷(步骤S51d的“是”分支)为止,并且按照存取频率(A)的顺序选择要恢复到缓存器58’上的逻辑卷并将这些逻辑卷添加到逻辑卷恢复列表中。
当已选择完所有的逻辑卷时(步骤S51d的“是”分支),恢复装置57终止生成逻辑卷恢复列表,并且进入步骤S60的处理(参见图3到5)。
当在步骤S51c中确定合计容量超过了缓存器58’的容量时(步骤S51c的“是”分支),恢复装置57确定在此前选择的逻辑卷中(在逻辑卷恢复列表中)是否存在多个逻辑卷与这次在步骤S51a中选择的逻辑卷具有相同的存取频率(A)(步骤S51e)。
当不存在多个逻辑卷具有相同的存取频率(A)时(即,当这次仅存在容量超过缓存器58’的容量时选择的逻辑卷时;步骤S51e的“否”分支),恢复装置57在逻辑卷恢复列表中仅删除容量超出时选择的逻辑卷(即,这次在步骤S51a中选择的逻辑卷),终止生成逻辑卷恢复列表,并且进入步骤S60的处理(参见图3到5)。
当存在多个逻辑卷具有相同的存取频率(A)的时候(步骤S51e的“是”分支),恢复装置57在加入到逻辑卷恢复列表中的逻辑卷中删除与这次在步骤S51a中选择的逻辑卷具有相同存取频率(A)的所有逻辑卷,并且进入稍后描述的步骤S52中的处理(参见图4)。
当在步骤S51g中,根据存取频率(A)选择的逻辑卷总量超过了缓存器58’的容量时,从要恢复的逻辑卷的组中(从逻辑卷列表中)除去与容量超过时选择的逻辑卷具有相同存取频率(A)的逻辑卷,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基准从具有相同存取频率(A)的逻辑卷的集合中选择要在缓存器58’上剩余的有限容量之内恢复的逻辑卷(即,在下述步骤S52、S53和S54中进行选择)。
如图4所示,在步骤S51中的处理之后,恢复装置57根据有关存取状态的信息(参见图2)中的存取频率(B)(即,过去一个月内的存取次数[上述存取状态(b)])确定逻辑卷的恢复优先级,选择要恢复的逻辑卷,并且生成逻辑卷恢复列表(步骤S52)。
图6是用于对图4中所示的步骤S52中的处理过程进行例示的流程图(步骤S52a到S52f)。如图6所示,在上述的步骤S52(参见图4)中,恢复装置57从与在上述步骤S51c(参见图5)中当容量超过缓存器58’的容量时选择的逻辑卷具有相同存取频率(A)的所有逻辑卷中选择一个具有最高存取频率(B)的逻辑卷,并且将所选择的逻辑卷添加到逻辑卷恢复列表中(步骤S52a)。即,恢复装置57将存取频率(B)越高的逻辑卷确定为恢复优先级越高的逻辑卷。
恢复装置57对加入到逻辑卷恢复列表中的所有逻辑卷的容量进行合计(步骤S52b),并且确定合计容量是否超过了缓存器58’的容量(步骤S52c)。
当在步骤S52c中确定合计容量没有超过缓存器58’的容量时(步骤S52c的“否”分支),恢复装置57在步骤S52a中再次选择逻辑卷。即,恢复装置57重复上述步骤S52a和S52b中的处理,直到确定合计容量超过了缓存器58’的容量(直到过程进行到步骤S52c的“是”分支),按照存取频率(B)的顺序选择要恢复到缓存器58’上的逻辑卷,并且将所选择的逻辑卷添加到逻辑卷恢复列表中。
当在步骤S52c中确定合计容量超过了缓存器58’的容量时(步骤S52c的“是”分支),恢复装置57确定此前在步骤S52a中选择的逻辑卷中(在逻辑卷恢复列表中)是否存在多个与这次在步骤S52a中选择的逻辑卷具有相同存取频率(B)的逻辑卷(步骤S52d)。
当此前在上述步骤S52a选择的逻辑卷中不存在多个具有相同存取频率(B)的逻辑卷时(即,当这次仅存在一个合计容量超过缓存器58’的容量时选择的逻辑卷时;步骤S52d的“否”分支),恢复装置57在逻辑卷恢复列表中仅删除合计容量超过缓存器58’的容量时选择的逻辑卷(即,这次在步骤S52a中选择的逻辑卷),终止生成逻辑卷恢复列表,并且进入步骤S60的处理(参见图3、4和6)。
当存在多个具有相同存取频率(B)的逻辑卷时(步骤S52d的“是”分支),恢复装置57在加入到逻辑卷恢复列表中的逻辑卷中删除所有与这次在步骤S52a中选择的逻辑卷具有相同存取频率(B)的逻辑卷(步骤S52f),并且进入稍后描述的步骤S53中的处理(参见图4)。
在步骤S52f中,按与上述步骤S51g(参见图5)相同的方式,从(在逻辑卷恢复列表中)要恢复的逻辑卷中删除与合计容量超过缓存器58’的容量时选择的逻辑卷具有相同存取频率(B)的逻辑卷,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基准从具有相同存取频率(B)的逻辑卷的集合中选择要在缓存器58’上剩余的容量内恢复的逻辑卷(即,在下述步骤S53和S54中进行选择)。
如图4所示,在步骤S52中的处理之后,恢复装置57根据有关存取状态的信息(参见图2)中的最新存取日期(上述存取状态(c))确定逻辑卷的恢复优先级,选择要恢复到缓存器58’上的逻辑卷,并且生成逻辑卷恢复列表(步骤S53)。
图7是用于对图4中所示的步骤S53中的处理过程进行例示的流程图(步骤S53a到S53f)。如图7所示,在上述的步骤S53中(参见图4),恢复装置57进行与上述步骤S52(参见图6)中的处理类似的处理,只是恢复装置57根据存取日期进行处理,并且选择具有最新存取日期的逻辑卷(步骤S53a)。图7中所示的步骤S53a到S53f分别对应于图6中所示的步骤S52a到S52f。即,恢复装置57将存取日期越新的逻辑卷确定为恢复优先级越高的逻辑卷。
如图4所示,在上述步骤S53的处理之后,恢复装置57根据有关存取状态的信息(参见图2)中的状态信息(上述的存取状态(d))确定逻辑卷的恢复优先级,并且选择要恢复到缓存器58’上的逻辑卷(步骤S54)。
图8是用于对图4中所示的步骤S54的处理过程进行例示的流程图(步骤S54a到S54d)。如图8所示,在上述的步骤S54中(参见图4),恢复装置57根据状态信息选择处于“在缓存器上”状态下的逻辑卷,并且将所选择的逻辑卷添加到逻辑卷恢复列表中(步骤S54a)。即,恢复装置57将处于作为状态信息的“在缓存器上”的状态下的逻辑卷确定为具有较高的恢复优先级。
接着,恢复装置57对加入到逻辑卷恢复列表中的所有逻辑卷的容量进行合计(步骤S54b),并且确定合计容量是否超过缓存器58’的容量(步骤S54c)。
当合计容量不超过缓存器58’的容量时(步骤S54c的“否”分支),恢复装置57在步骤S54a中再次选择逻辑卷。即,恢复装置57重复上述步骤S54a和S54b的处理,直到在步骤S54c中确定合计容量超过了缓存器58’的容量为止(步骤S54c的“是”分支),以选择要恢复到缓存器58’上的逻辑卷。
当在步骤S54c中合计容量超过了缓存器58’的容量时(步骤S54c的“是”分支),恢复装置57在逻辑卷恢复列表中删除这次在合计容量超过缓存器58’的容量时在上述步骤S54a中选择的逻辑卷(步骤S54d),并且终止处理。
如图4所示,在上述步骤S54的处理之后,恢复装置57终止生成逻辑卷恢复列表,并且进入步骤S60中的处理(参见图3)。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库系统10和缓存器恢复方法中,当由于例如故障或容量变化而将虚拟库装置50的缓存器58更换为新的缓存器58’时,恢复装置57根据由采集装置55采集并保持在数据库56和59中的存取状态确定各个逻辑卷的恢复优先级,并且根据该恢复优先级将逻辑卷恢复到新更换的缓存器58’上。由此可以确实防止对在更换缓存器之后立即出现的来自数据处理装置30的处理请求(对安装逻辑卷的请求)的响应速度比在更换缓存器之前的正常操作期间获得的响应速度慢。
恢复装置57按照作为存取状态的存取频率(上述的存取频率(A)或(B))的顺序将逻辑卷恢复到缓存器58’上,从而确保恢复了具有较高使用机会的逻辑卷。由此可以确保避免响应速度变得比只将更换缓存器之前保持在缓存器58中的逻辑卷恢复到新的缓存器58’上慢的情况,并且确实保持了在更换缓存器之前的正常操作期间获得的响应速度。
在虚拟库装置50的缓存器58中,在正常操作期间,在加入新的逻辑卷时,当新的逻辑卷的容量不能在缓存器上得到确保时,通常删除具有较大容量的逻辑卷,而不管存取频率等,以便在有限的容量内保持大量的逻辑卷。因此,如果在使用新的缓存器58’更换缓存器58时,只将更换之前保持在缓存器58中的逻辑卷恢复到新的缓存器58’上,则无法始终确保较高的响应速度。对此,恢复装置57将具有较高存取频率的逻辑卷按顺序恢复到缓存器58’上,从而只与将更换之前保持在缓存器58中的逻辑卷恢复到新的缓存器58’上的情况相比,更加确实地保持了响应速度。
恢复装置57首先根据存取频率(A)将逻辑卷恢复到缓存器58’上。当缓冲器58’上没有足够的容量来恢复所有具有相同存取频率(A)的逻辑卷时,恢复装置57按照存取频率(B)的顺序将逻辑卷恢复到缓存器58’上。因此可以根据存取频率更加确定地将逻辑卷恢复到缓存器58’上,并且更加确定地保持响应速度。
当缓存器58’上没有足够的容量来恢复所有具有相同存取频率的逻辑卷时,恢复装置57按照最新存取日期的顺序恢复逻辑卷。因此可以根据更换缓存器之前的存取状态恢复逻辑卷,并且更加确定地保持响应速度。
当缓存器58’上没有足够的容量来恢复所有具有相同最新存取日期的逻辑卷时,恢复装置57按照状态信息(即,逻辑卷处于“在缓存器上”的状态)的顺序恢复更换之前缓存器中保持的逻辑卷。因此可以依据更换之前的存取状态恢复逻辑卷,并且更加确定地保持响应速度。
由于恢复装置57首先按照存取频率的顺序恢复逻辑卷,因此,即使新更换的缓存器58’的容量不同于更换之前的缓存器58的容量,也可以更加确定地保持响应速度。
[2]本发明的修改例
注意,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例子,而是可以在不超出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改变。
在上述实施例中,数据库(即,数据库56和59,其中保持有由采集装置55采集到的有关存取状态的信息)设置在虚拟库装置50的控制单元54和缓存器58中。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一示例。可以将这些数据库设置在数据处理装置30或库装置20(例如,物理卷21)中。另选地,并不将这些数据库保持在库系统10中,而是维护和管理库系统10的操作员、CE(客户工程师)等例如可以保存由采集装置55采集并积累在库系统10中的关于存取状态的数据,并且将所保存的数据作为数据库保持在外部终端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采集装置55和恢复装置57设置在虚拟库系统50的控制单元54中。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一示例。采集装置55和恢复装置57可以设置在数据处理装置30中。此外,恢复装置57可以设置在与库系统10不同的终端中,而非设置在库系统10中,并且更换缓存器的操作员可以在更换虚拟库装置50的缓存器58时将该终端与虚拟库装置50连接起来,以将逻辑卷恢复到缓存器58’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采集装置55采集上述两种存取频率(A)和(B)(参见图2)作为存取状态。不过,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一示例。采集装置55可以采集在与针对这两种类型的存取频率(A)和(B)的时间段不同的时间段内的存取次数。在这种情况下,恢复装置57可以使用两种或更多种的存取频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采集装置55采集最新存取日期作为存取状态。不过,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一示例。采集装置55可以采集最新的存取日期和时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生成逻辑卷恢复列表的过程中(步骤S51到S54),当逻辑卷恢复列表中不存在与加入到逻辑卷恢复列表中的逻辑卷的容量超过缓存器58’的容量时选择(加入)的逻辑卷具有相同存取状态的逻辑卷时(即,图5中的步骤S51e的“否”分支,图6中的步骤S52d的“否”分支,以及图7中的步骤S53d的“否”分支),恢复装置57在逻辑卷恢复列表中删除在合计容量超过缓存器58’的容量时选择的逻辑卷,并且终止生成逻辑卷恢复列表。不过,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一示例。在删除了逻辑卷恢复列表中合计容量超过缓存器58’的容量时选择的逻辑卷之后,恢复装置57可以根据另一种存取状态再次选择要恢复到缓存器58’上的逻辑卷,以便充分利用缓存器58’上剩余的容量。
[其它]
作为采集装置55和恢复装置57使用的功能是通过由计算机(包括CPU、信息处理装置、各种不同的终端等)执行的预定应用程序(缓存器恢复程序)实现的。
该程序是以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例如软盘、CD-ROM、CD-R、CD-RW或者DVD等)中的程序的形式提供的。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从记录介质读取缓存器恢复程序,将该程序传输到内部存储部或外部存储部并将该程序存储在其中,以备使用。另选地,可以将该程序记录在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等的存储部(记录介质)上,并且通过通信线路从存储部提供给计算机。
这里,计算机是包括硬件和OS(操作系统)的概念,表示硬件在OS的控制下进行操作。当不需要OS并且应用程序单独操作硬件时,硬件本身对应于计算机。该硬件至少具有诸如CPU等的微处理器,和用于读取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的部分。作为上述缓存器恢复程序的应用程序包括用于实现作为采集装置55和恢复装置57的功能的程序代码。这些功能的一部分可以不通过应用程序而由OS实现。
作为根据这种实施例的记录介质,除了可以使用上述的软盘、CD-ROM、CD-R、CD-RW、DVD、磁盘、光盘、磁光盘之外,还可以使用其它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如IC卡、ROM盒、磁带、穿孔卡片、计算机的内存储部(诸如RAM、ROM等的存储器)、外存储部、印有诸如条形码等码的印制品等。
Claims (24)
1、一种库系统,包括:
库装置(20),其中存储有作为物理卷(21)的记录介质,并且具有用于对所述物理卷(21)进行存取的驱动单元;
数据处理装置(30),对记录在所述库装置(20)中的所述物理卷(21)上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及
虚拟库装置(50),设置在所述库装置(20)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0)之间;
所述虚拟库装置(50)包括:
缓存器(58,58’),将从所述物理卷(21)中读出的数据保持为逻辑卷,以便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0)对数据进行存取从而处理该数据;
逻辑驱动器(52),根据来自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0)的指令对保持在所述缓存器(58,58’)中的所述逻辑卷进行存取;以及
物理层(53),与所述逻辑驱动器(52)对所述逻辑卷进行存取异步地,通过所述逻辑驱动器(52)将记录在所述逻辑卷上的数据记录到保持所述逻辑卷的物理卷(21)上;
所述库系统包括:
采集装置(55),用于采集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0)对所述逻辑卷的存取状态;
数据库(56,59),用于保持由所述采集装置(55)采集的所述存取状态;以及
恢复装置(57),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的所述存取状态确定所述逻辑卷的恢复优先级,根据所述恢复优先级将所述逻辑卷从保持所述逻辑卷的物理卷读出到所述缓存器(58,58’)上,从而恢复要保持在所述缓存器(58,58’)中的所述逻辑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库系统,其中,所述采集装置(55)采集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0)对每个逻辑卷的存取频率作为所述存取状态,并将所述存取频率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并且
所述恢复装置(57)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的所述存取频率确定所述恢复优先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库系统,其中,所述采集装置(55)采集具有不同时间段的两种或更多种存取频率作为所述存取频率,并将所述两种或更多种存取频率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并且
所述恢复装置(57)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的所述两种或更多种存取频率确定所述恢复优先级。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库系统,其中,所述采集装置(55)采集针对每个逻辑卷的最新存取日期和时间作为所述存取状态,并将所述最新存取日期和时间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并且
所述恢复装置(57)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的所述最新存取日期和时间确定所述恢复优先级。
5、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库系统,其中,所述采集装置(55)采集关于每个逻辑卷的状态信息作为所述存取状态,并将所述状态信息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并且
所述恢复装置(57)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的所述状态信息确定所述恢复优先级。
6、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库系统,其中,所述采集装置(55)采集每个逻辑卷的容量作为所述存取状态,并将所述容量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并且
所述恢复装置(57)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的所述容量计算所恢复的逻辑卷的合计容量,并在所述合计容量超过所述缓存器(58,58’)的容量时,改变对于所述恢复优先级的确定基准。
7、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库系统,其中,所述采集装置(55)、所述数据库(56,59)以及所述恢复装置(57)设置在所述虚拟库装置(50)中。
8、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库系统,其中,所述采集装置(55)、所述数据库(56,59)以及所述恢复装置(57)设置在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0)中。
9、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库系统,其中,所述采集装置(55)、所述数据库(56,59)以及所述恢复装置(57)设置在所述库装置(20)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库系统,其中,所述缓存器(58,58’)是廉价磁盘冗余阵列。
11、一种虚拟库装置,设置在库装置(20)与数据处理装置(30)之间,所述库装置(20)在其中存储有作为物理卷(21)的记录介质,并具有用于对所述物理卷(21)进行存取的驱动单元,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0)对记录在所述库装置(20)中的所述物理卷上的数据进行处理,
所述虚拟库装置包括:
缓存器(58,58’),将从所述物理卷读出的数据保持为逻辑卷,以便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0)对数据进行存取从而处理所述数据;
逻辑驱动器(52),根据来自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0)的指令对保持在所述缓存器(58,58’)中的所述逻辑卷进行存取;以及
物理层(53),与所述逻辑驱动器(52)对所述逻辑卷进行存取异步地,通过所述逻辑驱动器(52)将记录在所述逻辑卷上的数据记录到保持所述逻辑卷的物理卷(21)上;
所述虚拟库装置包括:
采集装置(55),用于采集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0)对所述逻辑卷的存取状态;
数据库(56,59),用于保持由所述采集装置(55)采集的所述存取状态;以及
恢复装置(57),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的所述存取状态确定所述逻辑卷的恢复优先级,根据所述恢复优先级将所述逻辑卷从保持所述逻辑卷的物理卷(21)读出到所述缓存器(58,58’)上,从而恢复要保持在所述缓存器(58,58’)中的所述逻辑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虚拟库装置,其中,所述采集装置(55)采集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0)对每个逻辑卷的存取频率作为所述存取状态,并将所述存取频率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并且
所述恢复装置(57)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的所述存取频率确定所述恢复优先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虚拟库装置,其中,所述采集装置(55)采集具有不同时间段的两种或更多种存取频率作为所述存取频率,并将所述两种或更多种存取频率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并且
所述恢复装置(57)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的所述两种或更多种存取频率确定所述恢复优先级。
14、根据权利要求11到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虚拟库装置,其中,所述采集装置(55)采集针对每个逻辑卷的最新存取日期和时间作为所述存取状态,并将所述最新存取日期和时间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并且
所述恢复装置(57)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的所述最新存取日期和时间确定所述恢复优先级。
15、根据权利要求11到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虚拟库装置,其中,所述采集装置(55)采集关于每个逻辑卷的状态信息作为所述存取状态,并将所述状态信息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并且
所述恢复装置(57)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的所述状态信息确定所述恢复优先级。
16、根据权利要求11到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虚拟库装置,其中,所述采集装置(55)采集每个逻辑卷的容量作为所述存取状态,并将所述容量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并且
所述恢复装置(57)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的所述容量计算所恢复的逻辑卷的合计容量,并在所述合计容量超过所述缓存器(58,58’)的容量时,改变对于所述恢复优先级的确定基准。
17、根据权利要求11到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虚拟库装置,其中,所述缓存器(58,58’)是廉价磁盘冗余阵列。
18、一种用于虚拟库装置中的缓存器恢复方法,该虚拟库装置设置在库装置(20)与数据处理装置(30)之间,所述库装置(20)在其中存储有作为物理卷(21)的记录介质并具有用于对所述物理卷(21)进行存取的驱动单元,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0)用于对记录在所述库装置(20)中的所述物理卷上的数据进行处理,所述虚拟库装置包括:
缓存器(58,58’),将从所述库装置(20)中的所述物理卷(21)读出的数据保持为逻辑卷,以便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0)对数据进行存取从而处理所述数据;
逻辑驱动器(52),根据来自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0)的指令对保持在所述缓存器(58,58’)中的所述逻辑卷进行存取;以及
物理层(53),与所述逻辑驱动器(52)对所述逻辑卷进行存取异步地,通过所述逻辑驱动器(52)将记录在所述逻辑卷上的数据记录在保持所述逻辑卷的物理卷(21)上;
所述用于恢复所述缓存器(58,58’)的内容的缓存器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和保持步骤,采集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0)对所述逻辑卷的存取状态,并且将所述存取状态保持在数据库(56,59)中;和
恢复步骤,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的所述存取状态确定所述逻辑卷的恢复优先级,根据所述恢复优先级将所述逻辑卷从保持所述逻辑卷的物理卷(21)读出到所述缓存器(58,58’)上,从而恢复要保持在所述缓存器(58,58’)中的所述逻辑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缓存器恢复方法,其中,在所述采集和保持步骤中,采集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0)对每个逻辑卷的存取频率作为所述存取状态,并将其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并且
在所述恢复步骤中,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的所述存取频率确定所述恢复优先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缓存器恢复方法,其中,在所述采集和保持步骤中,采集具有不同时间段的两种或更多种存取频率作为所述存取频率,并将其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并且
在所述恢复步骤中,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的所述两种或更多种存取频率确定所述恢复优先级。
21、根据权利要求18到2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缓存器恢复方法,其中,在所述采集和保持步骤中,采集针对每个逻辑卷的最新存取日期和时间作为所述存取状态,并将其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并且
在所述恢复步骤中,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的所述最新存取日期和时间确定所述恢复优先级。
22、根据权利要求18到2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缓存器恢复方法,其中,在所述采集和保持步骤中,采集关于每个逻辑卷的状态信息作为所述存取状态,并将其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并且
在所述恢复步骤中,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的所述状态信息确定所述恢复优先级。
23、根据权利要求18到2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缓存器恢复方法,其中,在所述采集和保持步骤中,采集每个逻辑卷的容量作为所述存取状态,并将其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并且
在所述恢复步骤中,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的所述容量计算所恢复的逻辑卷的合计容量,并在所述合计容量超过所述缓存器(58,58’)的容量时,改变对于所述恢复优先级的确定基准。
24、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上记录有一种缓存器恢复程序,该缓存器恢复程序用于使计算机实现对虚拟库装置(50)中的缓存器(58,58’)的内容进行恢复的功能,该虚拟库装置(50)设置在库装置(20)与数据处理装置(30)之间,所述库装置(20)在其中存储有作为物理卷(21)的记录介质并具有用于对所述物理卷(21)进行存取的驱动单元,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0)对记录在所述库装置(20)中的所述物理卷(21)上的数据进行处理,
所述虚拟库装置包括:
所述缓存器(58,58’),将从所述库装置(20)中的所述物理卷(21)读出的数据保持为逻辑卷,以便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0)对数据进行存取从而处理所述数据;
逻辑驱动器(52),根据来自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0)的指令对保持在所述缓存器(58,58’)中的所述逻辑卷进行存取;以及
物理层(53),与所述逻辑驱动器(52)对所述逻辑卷进行存取异步地,通过所述逻辑驱动器(52)将记录在所述逻辑卷上的数据记录在保持所述逻辑卷的物理卷(21)上;
所述缓存器恢复程序使所述计算机充当:
采集装置(55),用于采集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0)对所述逻辑卷的存取状态,并且将所述存取状态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和
恢复装置(57),根据保持在所述数据库(56,59)中的所述存取状态确定所述逻辑卷的恢复优先级,根据所述恢复优先级将所述逻辑卷从保持所述逻辑卷的物理卷(21)读出到所述缓存器(58,58’)上,从而恢复要保持在所述缓存器(58,58’)中的所述逻辑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324915A JP2006134217A (ja) | 2004-11-09 | 2004-11-09 | ライブラリシステム,仮想ライブラリ装置,及びキャッシュ復元方法 |
JP2004324915 | 2004-11-09 | ||
JP2004-324915 | 2004-11-0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73470A true CN1773470A (zh) | 2006-05-17 |
CN100430906C CN100430906C (zh) | 2008-11-05 |
Family
ID=36317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5632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0906C (zh) | 2004-11-09 | 2005-03-17 | 库系统、虚拟库装置以及用于虚拟库装置中的缓存器恢复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34083B2 (zh) |
JP (1) | JP2006134217A (zh) |
CN (1) | CN100430906C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39276A (zh) * | 2016-08-16 | 2017-01-18 |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数据备份状态的数据恢复方法及系统 |
CN110990302A (zh) * | 2019-11-22 | 2020-04-10 | 北京云宽志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缓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600073B2 (en) * | 2006-09-26 | 2009-10-0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ache disk storage upgrade |
JP4921938B2 (ja) * | 2006-11-27 | 2012-04-2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仮想ライブラリ装置 |
US7949865B1 (en) * | 2007-09-19 | 2011-05-24 | Network Appliance, Inc. | Mounting volumes on demand |
CN101809534B (zh) * | 2007-09-28 | 2012-09-1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正中心虚拟磁带装置、副中心虚拟磁带装置、虚拟库系统以及虚拟磁带控制方法 |
JP5623279B2 (ja) | 2007-09-28 | 2014-11-12 | アギア システムズ エルエルシーAgere Systems LLC | 拡張されたトラッキング範囲を有する位相ロック・ループ(pll) |
US7890795B1 (en) * | 2008-06-02 | 2011-02-15 | Emc Corporation | Auto-adapting cache memory system and memory |
US8347059B2 (en) * | 2008-08-15 | 2013-01-0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anagement of recycling bin for thinly-provisioned logical volumes |
JP4724759B2 (ja) * | 2009-03-12 | 2011-07-1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アクセス制御装置、ストレージ装置、ネットワーク通信装置、アクセス制御方法、及びアクセス制御プログラム |
US8285952B2 (en) * | 2009-09-17 | 2012-10-09 | Hitachi,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utilize large capacity disk drives |
JP5459102B2 (ja) * | 2010-06-24 | 2014-04-0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ストレージ制御装置、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及びストレージ制御方法 |
US9449038B2 (en) | 2012-11-26 | 2016-09-20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Streaming restore of a database from a backup system |
US20140281689A1 (en) * | 2013-03-15 | 2014-09-18 | Teradat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building data following a disk failure within a raid storage system |
JP2014219750A (ja) * | 2013-05-02 | 2014-11-2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仮想ライブラリコントローラ及び制御方法 |
US9304815B1 (en) * | 2013-06-13 | 2016-04-05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Dynamic replica failure detection and healing |
CN103823728B (zh) * | 2014-03-13 | 2015-11-18 | 深圳市迪菲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独立冗余磁盘阵列智能重建的方法 |
JP6365034B2 (ja) * | 2014-07-09 | 2018-08-0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媒体制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6402557B2 (ja) * | 2014-09-24 | 2018-10-1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ストレージ装置、ストレージ制御方法およびストレージ制御プログラム |
US9652405B1 (en) * | 2015-06-30 | 2017-05-16 |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 Persistence of page access heuristics in a memory centric architecture |
US10261704B1 (en) | 2016-06-29 | 2019-04-16 |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 Linked lists in flash memory |
US10089025B1 (en) | 2016-06-29 | 2018-10-02 |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 Bloom filters in a flash memory |
US10146438B1 (en) | 2016-06-29 | 2018-12-04 |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 Additive library for data structures in a flash memory |
US10331561B1 (en) | 2016-06-29 | 2019-06-25 | Emc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building a cache index |
US10055351B1 (en) | 2016-06-29 | 2018-08-21 |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 Low-overhead index for a flash cache |
US10037164B1 (en) | 2016-06-29 | 2018-07-31 |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 Flash interface for processing dataset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53730A (ja) | 1991-08-21 | 1993-03-05 | Nec Corp | 外部記憶装置 |
JPH10326220A (ja) * | 1997-05-27 | 1998-12-08 | Toshiba Corp | ファイルシステムおよびファイル管理方法 |
JPH11272426A (ja) | 1998-03-20 | 1999-10-08 | Fujitsu Ltd | データ複写・復元システ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JP4689137B2 (ja) * | 2001-08-08 | 2011-05-2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リモートコピー制御方法、及び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 |
US6944790B2 (en) * | 2001-04-05 | 2005-09-1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lecting and restoring user environment data using removable storage |
-
2004
- 2004-11-09 JP JP2004324915A patent/JP2006134217A/ja active Pending
-
2005
- 2005-02-11 US US11/055,070 patent/US733408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3-17 CN CNB200510056320XA patent/CN10043090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39276A (zh) * | 2016-08-16 | 2017-01-18 |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数据备份状态的数据恢复方法及系统 |
CN110990302A (zh) * | 2019-11-22 | 2020-04-10 | 北京云宽志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缓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0990302B (zh) * | 2019-11-22 | 2021-11-02 | 北京云宽志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缓存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334083B2 (en) | 2008-02-19 |
US20060101200A1 (en) | 2006-05-11 |
CN100430906C (zh) | 2008-11-05 |
JP2006134217A (ja) | 2006-05-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73470A (zh) | 库系统、虚拟库装置、缓存器恢复方法及可机读记录介质 | |
CN1291304C (zh) | 外部存储装置及外部存储装置的数据恢复方法 | |
CN1291320C (zh) | 保存大容量存储系统的所选数据的快照 | |
CN1147788C (zh) | 双重化计算机系统 | |
CN1153142C (zh) | 通过事务对多个文件实现原子更新的事务文件系统 | |
CN1154928C (zh) | 用于多任务设施信息处理系统的资源管理方法和设备 | |
CN1195273C (zh) | 管理计算机存储器的方法 | |
CN1848069A (zh) | 数据存储设备、重构控制设备、重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
CN1226687C (zh) | 用于持久和稳固的存储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 |
JP5296664B2 (ja) | 仮想テープ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テープマウント制御方法 | |
CN1908907A (zh) | 改善资料写入效率的方法以及实施此方法的子系统与系统 | |
CN1622008A (zh) | 抑制驱动器工作时间的磁盘阵列 | |
US20100082900A1 (en) | Management device for storage device | |
JP2011513805A (ja) | 保存耐用年数および速度に基づいたファイル保存のための保存場所の選択 | |
CN1801121A (zh) | 非易失性存储器高速缓存性能改进 | |
CN1025381C (zh) | 用于时间零数据后备复制的方法与装置 | |
CN1408083A (zh) | 可升级存储器架构 | |
CN1920763A (zh) | 存储系统 | |
CN1875351A (zh) | 非易失性存储系统的内部维护调度请求 | |
CN1833229A (zh) | 半导体存储卡、存取装置和存取方法 | |
CN1755673A (zh) | 具备文件管理功能的文件系统及文件管理方法 | |
CN1512353A (zh) | 性能改善的数据存储和方法 | |
US20090327624A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and program | |
CN1920828A (zh) | 一种垃圾文件清理方法及系统 | |
CN1821979A (zh) | 存储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05 Termination date: 20150317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