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770020A -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70020A
CN1770020A CNA2005100911797A CN200510091179A CN1770020A CN 1770020 A CN1770020 A CN 1770020A CN A2005100911797 A CNA2005100911797 A CN A2005100911797A CN 200510091179 A CN200510091179 A CN 200510091179A CN 1770020 A CN1770020 A CN 1770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mage
photoreceptor
electrophtography photosensor
charge trans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911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5221C (zh
Inventor
金泽朋子
福岛功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70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0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522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522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64Dyes
    • G03G5/0666Dyes containing a methine or polymethine group
    • G03G5/0672Dyes containing a methine or polymethine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methine or polymethine group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9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05Carbocyclic compou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4Amines
    • G03G5/06142Amines arylamine
    • G03G5/06147Amines arylamine alkenylarylamine
    • G03G5/061473Amines arylamine alkenylarylamine plural alkenyl groups linked directly to the same aryl grou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2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G03G5/0614Amines
    • G03G5/06149Amines enam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64Dyes
    • G03G5/0666Dyes containing a methine or polymethine grou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64Dyes
    • G03G5/0666Dyes containing a methine or polymethine group
    • G03G5/0668Dyes containing a methine or polymethine group containing only one methine or polymethine group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在表面层具有有机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可以改善表面层的耐磨耗性、耐久性及动作稳定性,长时间使用也可以形成没有缺陷及浓度不均的图像。电子照相感光体(1)包含:导电性衬底(3)、内层(4)、由电荷发生层(5)及电荷输送层(6)组成的感光层(7)。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中,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下,对表面加载压入最大负荷为5mN时,感光层(7)的蠕变值CIT为2.70%或2.70%以上且弹性功效ηHU为47%或47%以上。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人们的需要,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只是复印机,特别是作为计算机等的输出单元的打印机等也得到广泛利用。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带电器使装置所具备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感光层均匀带电,对应于图像信息利用例如激光等曝光,对于通过曝光形成的静电潜影,从显影器供给被称为色粉的微粒子状的显影剂,形成色粉图像。
通过作为显影剂成分的色粉在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附着而形成的色粉图像,用转印单元转印在记录纸等转印材料上,但是,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色粉不是全部都转印转移在记录纸上,其中一部分残留在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另外,在显影时和电子照相感光体接触的记录纸的纸粉,有时也会直接附着在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残留。
由于这样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残留色粉及附着纸粉会对形成的图像品质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通过清洁装置将该残留色粉及附着纸粉除去。另外,近年来,随着无清洁单元化技术的进步,通过不具有独立的清洁单元而是附加在显影单元的清洁功能将残留色粉回收,即所谓的显影兼清洁系统,可以除去该残留色粉及附着纸粉。由于这样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要反复进行带电、曝光、显影、转印、清洁及除电的动作,因此要求其具备对于电气及机械要素的耐久性。具体地要求其具有对应由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被擦拭发生的磨耗和缺陷等的耐磨耗性、对应通过带电器在带电时发生的臭氧和NOx等活性物质的附着引起的表面层的老化等的耐久性。
为了实现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低成本化及无需维护,重要的是电子照相感光体要具有充分的耐磨耗性及耐久性,能长时间稳定地操作。这样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耐磨耗性、耐久性及操作的长期稳定性,与构成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层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关系。以前,通过使表面层所用的高分子粘结剂的比率增加,或使用分子量大的粘结剂,作为提高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耐久性的设计。但是,粘结剂比率的增加会降低感光体的灵敏度,不适合高速化。另外,分子量大的粘结剂带来涂敷液的高粘度化,会存在生产性不足的问题。根据以上分析,需要寻求上述以外的方法和通过定量评价方法使感光体高耐刷化的方法。
不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的物理性质,广泛评价材料的物理性质,特别是机械性质的指标之一是硬度。硬度被定义为相对压头的压入,材料产生的应力。将该硬度用作已知材料物理性质的物理参数,从而可以尝试将构成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这样的膜的机械性质定量化。例如划痕强度试验、铅笔硬度试验及维氏硬度试验,都是广为周知的测定硬度的试验方法。
但是,在所有的硬度试验中,也如由有机物构成的膜一样,在测定表示可塑性、弹性(含有延迟成分)及蠕变性的复合成的复杂举动的材料的机械性质时也有问题。例如,维氏硬度是测定对膜的压痕的长度来评价硬度的,但是,这只能反映膜的可塑性,不能正确评价象有机物这样的还含较大比例的弹性变形的具有变性形态物质的机械性质。因而,对由有机物构成的膜的机械性质,必须考虑多种性质进行评价。
在表面层具有有机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提出了用例如塑性能量比(塑性变形率、ηplast、%)、弹性功效(弹性变形率、ηHU、%)等作为判断有机感光层的长期耐磨耗性、耐久性及操作稳定性的物理性质的方案(例如,参照特开2000-10320号公报及特开2002-6526号公报)。所谓塑性能量比,是指将塑性变形功量相对于塑性变形功量(塑性变形需要的能量)和弹性功量(弹性变形需要的能量)之和的比例用百分率表示的参数。另外,所谓弹性功效,是指将弹性变形功量相对于塑性变形功量和弹性功量之和的比例用百分率表示的参数。因而,塑性能量比和弹性功效之和为100%。
进一步具体地讲,特开2000-10320号公报提出,将塑性能量比(塑性变形率)设定为30~70%,并且将通过DIN50359-1规定的通用硬度试验测定的通用硬度值设定为230~700N/mm2。根据特开2000-10320号公报的记载,通过设定这样的数值范围,可以防止感光体表面层的机械老化。但是,塑性能量比在30~70%的数值范围,包括含有现在一般使用的粘结剂树脂的有机感光层的几乎全部的范围。因而,即使塑性能量比在前述范围内,也未必能得到具有长期的耐磨耗性、优良的耐久性及操作稳定性的有机感光层。
另外,特开2002-6526号公报提出,导电性衬底上具有作为有机感光层及粘结剂树脂的包含固化性树脂的保护层,而且该保护层的弹性功效ηHU(=(弹性功量/[塑性功量+弹性功量])×100]为32~60%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但是,弹性功效为32~60%的数值和塑性能量比40~68%意义相同,和特开2000-10320号公报同样,将现在使用的作为表面层的有机感光层形成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几乎全部包含的范围。而且,作为粘结剂树脂使用的固化性树脂,也是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技术领域中一般的物质。因而,作为用于得到长期的耐磨耗性、耐久性及操作稳定性优良的有机感光层的解决方法,在特开2002-6526号公报中也没有实质性的记载。而且,特开2002-6526号公报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还存在由含有固化性树脂的保护层的形成带来成本提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耗性、耐久性及动作稳定性优良,长时间使用可以形成没有缺陷及浓度不均的图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具备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具有导电性衬底和有机感光层,其特征在于,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下,在表面加载压入最大负荷为5mN时,其有机感光层(7,54)的蠕变值CIT为2.70%或2.70%以上且弹性功效ηHU为47%或47%以上。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有机感光层含有以下结构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2]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有机感光层含有以下述结构式(3)表示的化合物。
Figure A20051009117900072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蠕变值CIT为3.00%或3.00%以上。
而且,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和使转印了色粉图像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清洁化的清洁单元。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还包括使前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均匀带电的带电单元;将带电后的前述电子照相感光体曝光,形成静电潜影的曝光单元;将前述静电潜影显影形成可视图像的显影单元;将前述可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单元。
根据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的、具有导电性衬底和有机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表面物理性质设定为: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下,在表面加载压入最大负荷为5mN时的蠕变值CIT为2.70%或2.70%以上,优选为3.00%或3.00%以上,且弹性功效ηHU为47%或47%以上。这样一来,可以适当保持形成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层的膜的柔软性,即粘性和弹性的均衡,相对外部应力形成不脆的适宜状态。因而,即使在带电、曝光、显影、转印、清洁及除电的图像形成动作反复进行长期使用时,膜减量降低,另外,由于膜的损伤发生也减轻,并保持感光体表面的平滑性,因此可以防止在形成的图像上发生缺陷及浓度不均。
而且,通过前述感光层含有用上述结构式(1)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实现耐磨耗寿命及带耐缺陷性优良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具备耐磨耗寿命及带耐缺陷性优良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因此可以实现在经过长时间使用形成的图像上不会发生缺陷及浓度不均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及优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进行更明确的阐述。
图1是简单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构成的局部剖面图。
图2是简单表示具备图1表示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配置侧面图。
图3是说明求得蠕变值CIT及弹性功效ηHU的方法的图。
图4是简单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感光体的构成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是简单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构成的局部剖面图。图2是简单表示具备图1表示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的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2的构成的配置侧面图。
电子照相感光体1(以后简称为感光体)包括: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导电性衬底3、导电性衬底3上层叠的内层4、层叠于内层4上的层并含有电荷发生物质的电荷发生层5、电荷发生层5上再层叠的层并含有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6。电荷发生层5和电荷输送层6构成感光层7。
导电性衬底3具有圆筒形状,可以适当采用在(a)铝、不锈钢、铜或镍等金属材料、(b)聚酯薄膜、酚醛树脂管或纸管等绝缘性物质的表面设有铝、铜、钯、氧化锡或氧化铟等导电性层的材料,优选具有体积电阻为1010Ω·cm以下的导电性。为了调整上述的体积电阻,也可以在导电性衬底3的表面进行氧化处理。导电性衬底3具有感光体1的电极作用,并且还有其他各层4、5、6的支持部件的功能。另外,导电性支持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筒状,也可以是板状、薄膜状及带状中的任一种。
内层4可以由下列物质形成,例如有:聚酰胺、聚氨酯、纤维素、硝化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酰胺、阳极化铝膜、明胶、淀粉、酪蛋白或N-甲氧基甲基化尼龙。另外,也可以在内层4中分散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铝等粒子。形成的内层4的膜厚约为0.1~10μm。该内层4具有导电性衬底3和感光层7的粘结层的作用,并且还有抑制电荷从导电性衬底3向感光层7流入的阻挡层的作用。如上所述由于内层4具有维持感光体1的带电特性的作用,因此,可以延长感光体1的寿命。
电荷发生层5的构成可以含有公知的电荷发生物质。电荷发生物质如果是吸收可见光产生自由电荷的物质,可以使用无机颜料、有机颜料及有机染料的任一种。无机颜料例如有:硒及其合金、砷-硒、硫化镉、氧化锌、非晶硅或其它的无机光导物质等。有机颜料例如有:酞菁系化合物、偶氮系化合物、喹吖酮系化合物、多环醌系化合物或苝系化合物等。有机染料例如有:硫代吡喃嗡(thiapyrylium)盐或方芳基鎓(スクァリリウム)盐等。在前述的电荷发生物质中,优选使用有机颜料及有机染料等有机光电导性化合物,而且,在有机光电导性化合物中还优选酞菁系化合物,特别最适合使用钛氧基酞菁化合物,可以得到良好的感光特性、带电特性及再现性。电荷发生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
电荷发生层5中除上述例举的颜料及染料之外,也可以添加化学增敏剂或光学增敏剂。化学增敏剂例如为电子接受性物质,例如有:四氰基乙烯或7,7,8,8-四氰基醌二甲烷等氰基化合物、蒽醌或对-苯醌等醌类、2,4,7-三硝基芴酮或2,4,5,7-四硝基芴酮等硝基化合物等。光学增敏剂例如有氧杂蒽系色素、噻嗪色素或三苯基甲烷系色素等色素。化学增敏剂及光学增敏剂分别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
电荷发生层5是将上述的电荷发生物质随粘结剂树脂分散在适当的溶剂中,在内层4上层叠,使其干燥或固化,成膜形成的。粘结剂树脂具体例如有:聚芳酯、聚乙烯醇缩丁醛、聚碳酸酯、聚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苯氧树脂、环氧树脂、硅树脂和聚丙烯酸酯等。粘结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溶剂例如有:异丙醇、环己酮、环己烷、甲苯、二甲苯、丙酮、甲基乙基酮、四氢呋喃、二氧杂环己烷、二氧杂环戊烷、乙基溶纤剂、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一氯代苯或乙二醇二甲醚等。
并且,溶剂并不限定上述的物质,可以从醇类、酮类、酰胺类、酯类、醚类、烃类、卤代烃类及芳香族烃类中选择任一溶剂类单独或混合使用。但是,在考虑到由电荷发生物质的粉碎及磨碎时的结晶转变而来的灵敏度下降及由有效时间带来的特性下降的情况,优选使用无机和有机颜料中难以引起结晶转变的环己酮、1,2-二甲氧基乙烷、甲基乙基甲酮及四氢醌中的任一种。
电荷发生层5的形成中可以使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或CVD法等气相沉积法或涂敷方法等。使用涂敷方法时,用球磨机、混砂机(sandgrinder)、涂料混合器(paint shaker)或超声波分散机等将电荷发生物质粉碎,分散在溶剂中,根据需要添加粘结剂树脂,配制涂敷液,利用公知的涂敷方法,将该涂敷液涂敷在内层4上。形成内层4的导电性衬底3为圆筒状的情况下,涂敷法可以利用喷射法、垂直环法或浸渍涂敷法等。电荷发生层5的膜厚优选约0.05~5μm,更优选约0.1~1μm。
并且,形成内层4的导电性衬底3的形状为片状的情况下,涂敷法可以使用涂覆器、刮棒涂覆机、铸造、旋涂等。
电荷输送层6的构成可以含有公知的电荷输送物质和粘结剂树脂。电荷输送物质只要是接受电荷发生层5中含有的电荷发生物质发生的电荷,具有将其输送的能力的物质即可,作为电荷输送物质,例如用下述结构式(1)表示的化合物、聚-N-乙烯基咔唑及其衍生物、聚-g-咔唑基乙基谷氨酸盐及其衍生物、聚乙烯基芘、聚乙烯基菲、噁唑衍生物、噁二唑衍生物、咪唑衍生物、9-(对-二乙基氨基苯乙烯基)蒽、1,1-二(4-二苄基氨基苯基)丙烷、苯乙烯基蒽、苯乙烯基吡唑啉、吡唑啉衍生物、苯基腙类、腙衍生物、三苯基胺类化合物、四苯基二胺系化合物、芪系化合物或具有3-甲基-2-苯并噻唑啉环的嗪化合物等电子给予性物质等。其中特别优选用结构式(1)表示的化合物。电荷输送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并用。
Figure A20051009117900121
作为构成电荷输送层6的粘结树脂,可以是与电荷输送物质相容性好的物质,例如有:聚碳酸酯、共聚聚碳酸酯、聚烯丙基化物、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酰胺、聚酯、环氧树脂、聚氨酯、聚酮、聚乙烯基酮、聚苯乙烯、聚丙烯酰胺、酚醛树脂、苯氧树脂、聚砜树脂或其共聚树脂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混合使用两种以上。前述的粘结树脂中,聚苯乙烯、聚碳酸酯及共聚碳酸酯、聚丙烯基化物、聚酯等树脂具有1013Ω以上的体积电阻率,成膜性及电位特性等也优良。
另外,溶解这些材料的溶剂可以使用:甲醇、乙醇等醇类,丙酮、甲基乙基酮或环己酮等酮类,乙基醚、四氢呋喃、二氧杂环己烷或二氧杂环戊烷等醚类,氯仿、二氯甲烷或二氯乙烷等脂肪族卤化烃类,苯、氯苯或甲苯等芳香族烃类等。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混合两种以上使用。
用于形成电荷输送层6的电荷输送层用涂敷液,通过向粘结树脂溶液中溶解电荷输送物质配制而成。电荷输送层6中含有的电荷输送物质的比例优选为30~80重量%的范围。在电荷发生层5上形成电荷输送层6,可以与上述在内层4上形成电荷发生层5的情况相同地进行。电荷输送层6的膜厚优选10~50μm,更优选15~40μm。
另外,通过在电荷输送层6中含有1种以上的电子接收性物质或色素,可以提高灵敏度,进一步抑制反复使用时的残留电位的上升及疲劳损耗等。电子接收性物质例如有:琥珀酸酐、马来酸酐、苯二甲酸酐、4-氯萘二甲酸酐等酸酐,四氰基乙烯、对苯二丙二腈(テレフタルマロンジニトリル)等氰基化合物,4-硝基苯甲醛等醛类、蒽醌、1-硝基蒽醌等蒽醌类、2,4,7-三硝基芴酮或2,4,5,7-四硝基芴酮化合物等多环或杂环硝基化合物,可以将其作为化学增敏剂使用。色素例如有:氧杂蒽系色素、噻嗪色素、三苯基甲烷色素、喹啉系颜料或铜酞菁等有机光电导性化合物等,可以将这些作为光学增敏剂使用。这些电子接收性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并用。
而且,通过使电荷输送层6含有公知的增塑剂,可以提高其成形性、可挠性及机械强度。增塑剂例如有:二元酸酯、脂肪酸酯、磷酸酯、苯二甲酸酯、氯化链烷烃或环氧型增塑剂等。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在感光层7中含有:聚硅氧烷等用于防止桔皮面的均化剂,用于提高耐久性的酚类化合物、氢醌类化合物、生育酚类化合物或胺类化合物等抗氧化剂或紫外线吸收剂等。
如上所述构成的感光体1的表面膜物理性质,即膜状形成的感光层7的表面膜物理性质,可以按如下设定: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下,在表面负载压入最大负荷为5mN时的蠕变值CIT为2.70%或2.70%以上,优选3.00%或3.00%以上,更优选3.00~5.00%,且弹性功效ηHU为47%或47%以上,优选47~60%。
下面对蠕变值CIT进行说明。对一般的固体材料而言,即使在比较低的负荷时,伴随着负载负荷的保持时间的过程,也会显现缓慢连续地变形现象即所谓的蠕变,特别是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情况,其蠕变更加明显。蠕变大致区分为含有延迟弹性变形成分和塑性变形成分,可以用作表示材料的柔软性亦即粘弹性的指标,可以说特别对粘性贡献大。图3是说明求得感光体蠕变值CIT及弹性功效ηHU的方法的图。蠕变值CIT是指:在承载经由压头预先在感光体表面的负载一定时间后的状态的压头的压入量的变化量,亦即评价感光体表面膜相对压入负荷的缓和程度的参数。
图3所示的滞后线8表示在感光体1的表面,开始压入负荷负载到达到预先设定的压入最大负荷Fmax的压入过程(A B)、在压入最大负荷Fmax下保持一定时间t的负载负荷保持过程(B C)、从去除负荷开始到负荷为零(0)完成去除负荷的去除负荷过程(C D)组成的变形(压入深度的变化)历史,蠕变值CIT通过在负载负荷保持过程(B C)的压入量的变化量给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蠕变值CIT是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下,在压头使用正方锥体形金刚石压头(Vickers压头),在压入最大负荷Fmax=5mN下,保持负载一定时间t=5秒的条件下测定的。蠕变值CIT具体可以通过式(1)设定。
CIT=100×(h2-h1)/h1          ...(1)
在此,h1:在达到最大负荷5mN时(B)的压入深度
h2:在最大负荷5mN保持时间t时(C)的压入深度
这样的蠕变值CIT,可以通过例如フィッシヤ一スコ一プH100V(株式会社フイツシャ一·インストルメント制)求得。
下面,对限定感光体1表面的蠕变值CIT的理由进行说明。感光体1的表面通过清洁部件等挤压时赋予的能量进行变形,但通过使蠕变值CIT为2.70%或2.70%以上附加柔软性,可以缓和(分散)由变形引起的内部能量,能够抑制磨耗的进行。亦即提高感光体的耐磨耗寿命。蠕变值CIT小于2.70%时,感光体表面的柔软性低劣,由与清洁部件等的擦过引起的耐磨耗性下降,寿命变短。
并且,蠕变值CIT的上限不特别限定,但优选设定为5.0%或5.0%以下。当蠕变值CIT超过5.0%时,感光体表面过于柔软,例如用清洁部件擦过时的压入变形量大,有时会得不到充分的清洁效果。
下面,对弹性功效ηHU进行说明。在固体材料上负载负荷时,压入中被消耗的机械功量Wtotal,只有一部分被用作塑性变形功量Wplast,剩下的被作为去除负荷时的弹性恢复功量(弹性变形功量)Welast被释放。另外,弹性恢复功量(弹性变形功量)Welast包括瞬时弹性变形成分和延迟弹性变形成分。弹性功效ηHU和蠕变值CIT同样表示材料的粘弹性,是对弹性恢复有用的参数。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功效ηHU,可以用如下方法求得。首先,在先前求得蠕变值CIT时的滞后线8中,由于机械功量WtotalW=∫Fdh,可以用负荷增大过程中压入深度曲线(AB)和压入深度h1围成的面积表示。其中的弹性恢复功量Welast可以用负荷去除过程中压入深度曲线(CD)和压入深度h2围成的面积表示。这时不包括负荷保持过程(BC)的压入即蠕变。该功量的比率为弹性功效ηHU,可以用式(2)表示。
ηHU=Welast/Wtotal×100(%)            ----(2)
其中,Wtotal=Welast+Wplast
这样的弹性功效ηHU,和先前的蠕变值CIT同样可以用例如フィツシャ一スコ一プH100V求得。
下面就限定感光体1表面的弹性功效ηHU的理由进行说明。由于感光体由树脂及低分子物质的混合物组成,因此不能成为完全的塑性体,一定多少含有弹性成分。ηHU变小的方向,是指外力施加时的弹性恢复小,也就是说近似于塑性体。ηHU小于47%时,相对于外部应力的弹性恢复小,施加上的外力容易与其原表面的变形相关,变得容易引起磨耗和缺陷。而且,通过负载负荷的物质,即使感光体表面的变形少,也容易引起例如清洁刮板的倒转等。因而,选择弹性功效ηHU在47%以上。
将蠕变值CIT和弹性功效ηHU设定在特定范围内的感光体1,能够适当保持形成其表面层即感光层7的膜的粘弹性。也就是说,在感光体的表面施加负荷时,可以通过能量分散且反冲减轻使每单位面积附加的垂直方向的力变小。因而,即使长时间反复进行带电、曝光、显影、转印、清洁及除电形成图像时,膜减量也减轻,而且由于膜的缺陷发生也减轻,可以保持感光体表面的平滑性,因此,能够防止形成的图像上产生缺陷及浓度不均。感光体1表面的蠕变值CIT和弹性功效ηHU的调整,可以通过控制构成感光层7的电荷输送材料及粘结树脂的种类和配比、感光层7的层叠构造例如电荷发生层5的厚度和电荷输送层6的厚度的组合、或电荷发生层5和电荷输送层6形成后的热处理条件等而实现。
以下对感光体1中的静电潜影形成动作进行简单地说明。感光体1中形成的感光层7,通过带电器等例如带成均匀地负电,当在带电状态下对电荷发生层5照射具有吸收波长的光时,在电荷发生层5中就发生电子及空穴的电荷。空穴有电荷输送层6中含有的电荷输送材料而移动到感光体1表面,中和表面的负电荷,电荷发生层5中的电子向诱发了正电荷的导电性衬底3侧移动,中和正电荷。这样所曝光部位的带电量和未曝光部位的带电量之间存在差异,在感光层7形成静电潜影。
下面,参照图2对设有前述感光体1的图像形成装置2的构成及图像形成动作进行说明。作为本实施的实施方式例示的图像形成装置2是数字复印机2。
数字复印机2大致由扫描部11和激光记录部12构成。扫描部11包括:由透明玻璃构成的原稿放置台13、用于向原稿放置台13上自动供给传送原稿的双面对应自动原稿输送装置(RADF)14、用于对原稿放置台13上放置的原稿的图像扫描读取的原稿图像读取单元即扫描单元15。在该扫描部11读取到的原稿图像,作为图像数据被送往后述的图像数据输入部,对图像数据进行特定的图像处理。RADF 14是在RADF 14具备的未图示的原稿盘上一次放置多张原稿,其将放置的原稿一张一张自动向原稿放置台13上给送的装置。另外,RADF 14为了按照操作者的选择使原稿的单面或双面被扫描装置15读取,其构成包括:用于单面原稿的传送路径、用于双面原稿的传送路径、传送路径的切换单元、掌握通过各部的原稿的状态从而进行管理的传感器组、控制部等。
扫描单元15包括:将原稿表面曝光的灯反射器组件16;光电转换元件;例如CCC图像传感器23;搭载了第1反射镜17的第1扫描单元18,该第1反射镜17反射从原稿而来的反射光,用于将从原稿而来的反射光像导入CCD图像传感器23;搭载了第2及第3反射镜19、20的第2扫描单元21,该第2及第3反射镜19、20用于将从第1反射镜17的反射光像导入CCD图像传感器23;用于使从原稿而来的反射光像在经由前述各反射镜17、19、20转换成电气图像信号的CCD图像传感器23上成像的光学透镜22。
扫描部11是这样构成的:通过RADF 14和扫描单元15的关联动作,在将待读取的原稿顺序给送放置在原稿放置台13上的同时,沿原稿放置台13的下面移动扫描单元15读取原稿图像。第1扫描单元18沿原稿放置台13在原稿图像的读取方向(图2中面向纸面从左向右)以一定速度V移动,另外,第2扫描单元21以相对于前述速度V的二分之一(V/2)的速度,在和前述读取方向同一方向平行移动。通过该第1及第2扫描单元18、21的扫描动作,可以读取原稿放置台13上放置的原稿图像每1行顺序向CCD图像传感器23成像的图像。
将原稿图像在扫描单元15读取得到的图像数据送往后述的图像处理部,进行各种图像处理后,被图像处理部的存储器暂时存储,根据输出指示将存储器内的图像数据读出并转送到激光记录部13,在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
激光记录部12包括:记录纸的传送系统33、作为曝光单元的激光写入单元26、用于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处理部27。激光写入单元26包括:根据在被前述的扫描单元15读取被存储器存储后从存储器读出的图像数据、或从外部装置转送的图像数据而发射激光的半导体激光源;将激光等角速度偏转的多棱镜;和f-θ透镜等,进行校正,使得以等角速度偏转的激光在电子照相处理部27所具备的感光体1上以等角速度偏转。
电子照相处理部27中,在前述感光体1周围,作为带电单元的带电器28、作为显影单元的显影器29、作为转印单元的转印器30、作为清洁单元的清洁器31,沿箭头32所示的从感光体1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按照该顺序设置。前述那样的感光体1通过带电器28均匀带电,在带电状态下由从电子照相处理部27发射的对应于原稿图像数据的激光进行曝光。通过曝光在感光体1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影,由显影器29供给的色粉显影,形成可见图像即色粉图像。感光体1表面形成的色粉图像,通过转印器30被转印至由后述的传送系统33供给的作为转印材料的记录纸上。并且,清洁单元可以通过附加于显影器29的清洁功能将残留色粉回收,用所谓显影兼清洁系统实现。
沿箭头32方向旋转的感光体1,在色粉图像被转印在记录纸上后,其表面由清洁器31设有的清洁刮板31a擦过。在感光体1表面形成色粉图像的色粉不都转印在记录纸上,少量残留在感光体1的表面上。该感光体1表面残留的色粉被称为残留色粉,残留色粉的存在是形成图像质量劣化的原因,因此利用按压在感光体表面上的上述清洁刮板31a,与纸粉等其它的异物一起被从感光体表面清扫除去。
记录纸的传送系统33包括:向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处理部27特别是配置转印器30的转印位置传送记录纸的传送部34;用于向传送部34送入记录纸的第1~第3盒给纸装置35、36、37;用于将所希望大小的记录纸适当送纸的手动送纸装置38;将从感光体1转印在记录纸上的图像,特别是色粉图像定影的定影器39;用于在色粉图像定影后的记录纸的反面(色粉图像形成的表面的相反侧的面)进一步形成图像,而再供给记录纸的再供给路径40。在该传送系统33的传送路径上,设有多个传送辊41,通过传送辊41将记录纸传送到传送系统33内的预定位置。
通过定影器39将色粉图像定影处理后的记录纸,被送给应该在反面形成图像的再供给路径40,或用排纸辊42送至后处理装置43。被被送到再供给路径40的记录纸,反复进行前述动作而在反面形成图像。被送到后处理装置43的记录纸,进行后处理后,向后处理工序决定的排纸端,即第1或第2排纸盒44、45的任一个进行排纸,从而数字复印机2的一系列图像形成动作结束。数字复印机2设置的感光体1,形成感光层7的膜的柔软性优良,而且膜的塑性不过软也不脆。因而,由于感光体1的膜减量减轻,并且膜的缺陷发生也减轻,能够保持感光体1表面的平滑性,因此可以实现形成的图像上不会发生缺陷及浓度不均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4是简单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感光体53的构成的局部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感光体53与图1所示的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感光体1类似,对对应部分标以同一标号而省略说明。感光体53值得注意的是,在导电性衬底3上形成由单层组成的感光层54。
感光层54使用与用于第1实施方式的感光体1的同样的电荷发生物质、电荷输送物质、粘结树脂等而形成。使用在粘结树脂中将电荷发生物质及电荷输送物质分散或在包含电荷输送物质的感光层中使电荷发生物质以颜料粒子的形式分散调制成的感光层用涂敷液,用与图1所示的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感光体1形成电荷发生层5同样的方法,在导电性衬底3上形成单层的感光层。本实施方式的单层型感光体53,由于应形成的感光层54只有一层,因此,与电荷发生层及电荷输送层层叠构成的层叠型相比,其制造成本及材料利用率优良。
[实施例]
下面利用实施例和比较例更加具体地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份」是表示「重量份」。
本实施例使用的各成分,具体叙述如下。
[氧化钛]
用商品名:TTO-MI-1,Al2O3及ZrO2进行表面处理后的树枝状金红石型氧化钛,钛成分85%,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制
[醇可溶性尼龙树脂]
商品名:CM8000,東レ株式会社制
[丁缩醛树脂]
商品名:S-LEC BL-2,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
[聚碳酸酯树脂]
商品名:GH-503,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
商品名:GK-400,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
商品名:J-500,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
商品名:TS2040,帝人化成株式会社制
[聚酯树脂]
商品名:V290,东洋纺织株式会社制
[抗氧化剂]
商品名:Irganox1010,チバ·スペシャルティ·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制
商品名:スミライザ-BHT,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
以下,对这些各成分记载其商品名。
[实施例1]
将氧化钛(TTO-MI-1)3份及醇可溶性尼龙树脂(CM8000)3份,添加在甲醇60份和1,3-二氧杂戊环40份的混合溶剂中,用涂料混合器分散处理10小时,配制内层用涂敷液。将该涂敷液填满在涂敷槽中,浸渍铝制圆筒状导电性衬底(直径30mm、长度346mm)后捞出,自然干燥,形成膜厚0.9μm的内层。
然后,将丁缩醛树脂(S-LEC BL-2)10份、用下述结构式(2)表示的钛氧基酞菁15份及1,3-二氧杂戊环1400份用球磨机分散处理72小时,配制电荷发生层用涂敷液。将该涂敷液用和内层的情况相同的浸渍涂敷法在前述的内层上涂敷,自然干燥,形成膜厚0.4μm的电荷发生层。
然后,将作为电荷输送物质的用前述结构式(1)表示的烯胺类化合物100份、聚碳酸酯树脂(GH-503)99份、聚碳酸酯树脂(TS2040)81份及抗氧化剂(Irganox1010)2.5份在四氢呋喃1140份中混合溶解,配制成电荷输送层用涂敷液。将该涂敷液用浸渍涂敷法在前述的电荷发生层上涂敷,在温度130℃下干燥1小时,形成膜厚28μm的电荷输送层,制作成实施例1的感光体。
[化学式3]
[实施例2]
除使用下述结构式(3)表示的双丁二烯类化合物作为电荷输送物质之外,其它和实施例1同样,制作成感光体。
[化学式4]
Figure A20051009117900222
[实施例3]
除使用聚碳酸酯树脂(GK-400)99份并且聚碳酸酯树脂(GH503)81份作为电荷输送层用粘结树脂外,其它和实施例1同样,制作成感光体。
[比较例1]
除使用将下述结构式(4)表示的丁二烯类化合物(电荷输送物质)100份、聚碳酸酯树脂(GH-503)99份、聚碳酸酯树脂(TS2040)81份及抗氧化剂(スミライザ-BHT)5份在四氢呋喃1140份中混合溶解的电荷输送层用涂敷液外,其它和实施例1同样,制作成感光体。
[化学式5]
Figure A20051009117900231
[比较例2]
除使用聚碳酸酯树脂(G-400)99份或聚碳酸酯树脂(GH503)81份作为电荷输送层用粘结树脂外,其它和实施例1同样,制作成感光体。
[比较例3]
除使用聚碳酸酯树脂(J-500)54份、聚碳酸酯树脂(G-400)36份、聚碳酸酯树脂(GH503)36份或聚碳酸酯树脂(TS2040)54份作为电荷输送层用粘结树脂外,其它和实施例1同样,制作成感光体。
[比较例4]
除使用将上述结构式(4)表示的丁二烯类化合物(电荷输送物质)100份、聚碳酸酯树脂(TS2040)180份及抗氧化剂(スミラィザ-BHT)5份在四氢呋喃1140份中混合溶解后的电荷输送层用涂敷液外,其它和实施例1同样,制作成感光体。
[比较例5]
除使用将下述结构式(5)表示的苯乙烯基类化合物(电荷输送物质)100份、聚碳酸酯树脂(G-400)88份及聚碳酸酯树脂(TS2020)72份在四氢呋喃997份中溶解后的电荷输送层用涂敷液、电荷输送层的干燥温度为110℃外,其它和实施例1同样,制作成感光体。
[化学式6]
Figure A20051009117900241
[比较例6]
除使用将下述结构式(6)表示的苯乙烯基类化合物(电荷输送物质)100份、聚碳酸酯树脂(G-400)120份、聚碳酸酯树脂(V290)30份及抗氧化剂(スミラィザ-BHT)1份在四氢呋喃890份中溶解后的电荷输送层用涂敷液外,其它和实施例1同样,制作成感光体。而且,电荷输送层是将前述电荷输送层用涂敷液用浸渍涂敷法在电荷发生层上涂敷,在温度110℃下干燥1小时形成的。该层的膜厚为28μm。
[化学式7]
在如上所述实施例1~3和比较例1~6各感光体制作中,通过改变电荷输送物质及电荷输送层用涂敷液所含树脂的种类及含有比率,调整感光体表面的蠕变值CIT和弹性功效ηHU至所希望的值。这些实施例1~3和比较例1~6的感光体表面的蠕变值CIT和弹性功效ηHU,是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下,用フイッシャ一スコ一プH100V(株式会社フイッシャ一·インストルメント制)测定的。测定条件是:压入最大负荷W=5mN、到压入最大负荷负载所需要的时间5秒,负荷保持时间t=5秒,去除负荷时间10秒。
将实施例1~3和比较例1~6的各感光体,装载到将具有非接触带电装置的复合机AR-450(夏普株式会社)改造成试验用AR-450改造机上,通过形成图像,进行耐刷性及画质稳定性的评价试验,下面,对各性能的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耐刷性]
AR-450改造机设有的清洁器的清洁刮板,调整与感光体抵接的压力,即所谓的清洁刮板压为初期线压下21gf/cm(2.06×10-1N/cm)。在温度25℃、相对湿度50%的常温/常湿(N/N:Normal Teperature/NoralHumidity)环境中,在每个感光体上将文字测试图表转印10万张进行耐刷性试验。
通过光衍射法使用瞬间多路测光装置(商品名:MCPD-1100,大塚电子株式会社制)测定耐刷试验开始时和转印记录用纸10万张后的膜厚即感光层的层厚,从耐刷试验开始时的膜厚和转印记录用纸10万张后的膜厚之差求出感光体辊筒的膜减量。膜减量越多,评价为耐刷性越不好。
[由缺陷引起的画质不良]
在装载了各感光体的改造机中,在转印记录用纸10万张后,再转印中间色调、全白、全黑图像。通过目测观察这些图像,由此检测出由缺陷引起的画质不良,评价由耐刷试验后的感光体的缺陷引起的画质下降水平即画质稳定性。缺陷的判定基准如下。
○:优。中间色调、白色、黑色图像中没有由缺陷引起的图像不良。
△:实际应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图像中有少许由缺陷引起的图像不良。
×:实际应用上成问题的水平。图像中有由缺陷引起的图像不良。
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物理性质值     缺陷     膜减量
  CIT(%)  ηHU(%) (10万张耐刷试验后) (以μm/100k旋转)
实施例   1   3.15   48.6     ○     0.68
  2   3.09   48.8     ○     0.62
  3   2.97   47.8     ○     0.73
比较例   1   3.01   43.7     ○     2.16
  2   3.43   45.8     ○     0.86
  3   3.42   45.1     ○     1.03
  4   3.36   44.3     ○     1.57
  5   2.68   47.1     △     0.81
  6   2.00   39.9     ×     2.58
在本发明的感光体即蠕变值CIT为2.70%以上且弹性功效ηHU为47%以上的范围的感光体中,膜减量少耐刷性优良,即使在10万张耐刷试验后的图像中也观察不到缺陷。特别是在蠕变值CIT为3.00%以上的实施例1及2的感光体中,膜减量稍稍少一点。这样就可以认为:构成感光体表面的感光层,其蠕变值代表的膜的柔软性,特别是粘性,和弹性功效ηHU代表的膜的弹性均衡恰当。
另一方面,比较例1~4的感光体,其CIT为3.00%以上但ηHU小,结果对缺陷而言,表示良好结果的膜减量大耐刷性不好。这可以认为是由于被弹性功效ηHU反映的膜的弹性稍小,在由滑擦引起缺陷前膜被削掉的缘故。
另外,在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感光体中,只有电荷输送物质和添加剂不同,但使用前述结构式(1)表示的烯胺类化合物的实施例1,结果弹性功效ηHU大膜减量少耐刷性优良,可以说即使使用相同树脂,前述结构式(1)的电荷输送物质也优良。
比较例5的感光体中,CIT小,形成对缺陷稍弱的结果。这可以认为是由于比起弹性功效ηHU反映的膜的弹性,蠕变值代表的膜的柔软性,特别是粘性小,所以由外部应力擦拭形成回不到原样的缺陷。
比较例6的感光体中,CIT、ηHU都小,结果膜减量缺陷都不好。这可以认为是膜的粘弹性全都小,柔软性欠缺形成脆的膜的缘故。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光体表面是由感光层构成的,在感光层的外层再设置表面保护层的情况,不限定于此。
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及主要特征,可以采用另外的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点只不过是例举,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范围表示,不受说明书的任何限制。而且,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变形及变更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具有导电性衬底(3)和有机感光层(7,54),其特征在于,
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50%的环境下,在表面加载压入最大负荷为5mN时,有机感光层(7,54)的蠕变值CIT为2.70%或2.70%以上,且弹性功效ηHU为47%或47%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有机感光层(7,54)含有结构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Figure A2005100911790002C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有机感光层(7,54)含有结构式(3)表示的化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特征在于,其蠕变值CIT为3.00%或3.00%以上。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53);和
使转印了色粉图像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53)的表面清洁化的清洁单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使前述电子照相感光体(1,53)的表面均匀带电的带电单元(28);
将带电后的前述电子照相感光体(1,53)曝光形成静电潜影的曝光单元(26);
将前述静电潜影进行显影形成可视图像的显影单元(29);和
将前述可视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转印单元(30)。
CNB2005100911797A 2004-08-09 2005-08-09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522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32604 2004-08-09
JP2004232604A JP3990391B2 (ja) 2004-08-09 2004-08-09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0020A true CN1770020A (zh) 2006-05-10
CN100495221C CN100495221C (zh) 2009-06-03

Family

ID=35757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117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5221C (zh) 2004-08-09 2005-08-09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625682B2 (zh)
JP (1) JP3990391B2 (zh)
CN (1) CN100495221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0379A (zh) * 2015-01-21 2017-09-26 康宁精密素材株式会社 用于有机发光器件的光提取基底以及包括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81648B2 (ja) * 2003-10-08 2007-02-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7543A (ja) * 2010-03-23 2011-10-06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中間転写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36536B2 (ja) * 2015-03-26 2018-12-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有機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215427A (ja) * 2016-05-31 2017-12-07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ドラム装置、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180046678A (ko) 2016-10-28 2018-05-09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 감광체, 이를 채용한 감광체 카트리지 및 이미지 형성 장치
JP2018112682A (ja) * 2017-01-12 2018-07-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3878A (en) * 1993-11-02 1996-11-12 Takasago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Triphenylamine derivative, charge-transporting material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JP3571923B2 (ja) 1998-06-24 2004-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2006526A (ja) 2000-06-21 2002-01-09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3043708A (ja) 2001-07-30 2003-02-14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790892B2 (ja) * 2001-08-31 2006-06-28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有機感光体
JP3979243B2 (ja) 2002-04-24 2007-09-1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有機感光体、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3937927B2 (ja) 2002-05-27 2007-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053810A (ja) 2002-07-18 2004-02-1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101668B2 (ja) * 2002-09-04 2008-06-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有機光導電性材料、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64229B2 (ja) * 2002-12-20 2008-03-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947473B2 (ja) 2003-01-08 2007-07-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US20050287455A1 (en) * 2004-06-23 2005-12-2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0379A (zh) * 2015-01-21 2017-09-26 康宁精密素材株式会社 用于有机发光器件的光提取基底以及包括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990391B2 (ja) 2007-10-10
CN100495221C (zh) 2009-06-03
US7625682B2 (en) 2009-12-01
JP2006053178A (ja) 2006-02-23
US20060029874A1 (en) 2006-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3362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87839C (zh) 电摄影光敏部件以及电摄影装置
CN1086033C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用该感光体的设备和设备单元
US2009008721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14038138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22014A (zh) 电照相的光敏元件,包括该元件的电照相设备和设备单元
CN1605944A (zh) 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771467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具有该感光体的成像装置
US7638248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CN1770020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652031A (zh) 基体涂布装置、涂布法及由该法制造的感光体和有该感光体的照相装置
CN1523452A (zh) 电子照相光受体
US20150160572A1 (en) Coating solution for forming charge transport layer,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prepared therewith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JP410558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9811008B2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5719886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74143C (zh) 静电复印感光体及使用该感光体的静电复印装置
CN1453654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CN1641487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以及具有该感光体的成像装置
JP2008151999A (ja) 画像形成方法
CN1445618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JP4133545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30770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53634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検査方法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14348A (ja) 電荷輸送層形成用塗布液、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