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术
通常,线性压缩机是这样的一种机器,其借助线性马达的线性驱动力装置,通过使活塞在汽缸内线性地往复运动来吸入、压缩及排放流体。
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线性压缩机。
传统的线性压缩机包括:密封机壳2和位于密封机壳2中用于压缩流体的线性压缩部件(见图1)。
用于吸入流体的入口3穿过密封机壳2的一端,并且线性压缩部件由设置在密封机壳2中的主减震器4和辅减震器5支撑,以便吸收震动。
线性压缩部件包括:具有汽缸6的汽缸体(cylinder block)7、设置有吸入管道8的后罩9、在汽缸6内来回移动的活塞10、驱动活塞10的线性马达20、以及位于汽缸6的前部用以排放在汽缸6中压缩的流体的排放部件30。
排放部件30连接到排放管道31,排放管道31将从汽缸中排出的流体引导到密封机壳的外部。
线性马达20被分为固定部件和可移动部件。该固定部件包括:外定子21、内定子22和具有磁场的线圈23。该可移动部件包括:借助环绕线圈23的磁力线性地往复运动的磁体24和磁体框架25,磁体24固定到磁体框架25上。
汽缸体7位于外定子21的前部,并且定子罩26设置于外定子21的后部。
活塞10接收来自磁体24的线性驱动力并在汽缸6内线性地往复运动。汽缸具有在其后部敞开的圆筒形状。流体进入的吸入通道就设置于其中。凸缘11设置在活塞10的后部,以便固定到磁体框架25上。
在磁体框架25的后部,设置与磁体框架25接合的弹簧支撑件27。该弹簧支撑件27具有用于弹性支撑活塞10进行线性往复运动的主弹簧。
弹簧支撑件27设置在定子罩26和后罩9之间,并被固定到磁体框架25上。主弹簧包括:位于弹簧支撑件27和后罩9之间的第一主弹簧28以及位于弹簧支撑件27和定子罩26之间的第二主弹簧29。
向后罩9突出的螺栓32被设置在定子罩26上,以便穿过弹簧支撑件27和后罩9。
弹簧支撑件27和后罩9分别具有让螺栓32穿过的通孔。在螺栓32穿过弹簧支撑件27和后罩9之后,其与位于后罩9后部用以控制活塞10的初始位置的初始值控制螺母33结合。
具有上述结构的传统线性压缩机按下面的顺序运行。
在线性马达20的运行中,磁体24线性地往复运动,其线性驱动力通过磁体框架25传递到活塞10。从而活塞10在汽缸6内来回移动。
当活塞10在汽缸6内线性地往复运动时,密封机壳2内的流体被吸入后罩9的吸入管道8中,在汽缸6内借助活塞10进行压缩,并且通过排放部件30和排放管道31排放到密封机壳2的外部。
当活塞10来回移动时,活塞10被第一主弹簧28和第二主弹簧29支撑。
当活塞10设置成在汽缸6内来回移动时,活塞10应当适当地占据其初始位置。在按规定顺序将弹簧支撑件27、第一主弹簧28和后罩9插到螺栓32上并且在后罩9的后部接合初始值控制螺母33之后,控制活塞10的初始位置。
根据初始值控制螺母33旋紧的程度,后罩9推动第一主弹簧28。在弹簧支撑件27通过第一主弹簧28的弹力而移动时,可控制与弹簧支撑件27结合的活塞10的位置。
然而,在传统的线性压缩机中,振动和震动容易使初始值控制螺母33松动。当初始值控制螺母33变松时,活塞10就会改变其初始位置,从而导致对压缩率的影响。而且,初始值控制螺母33的分离会给线性压缩机带来故障。
为了防止初始值控制螺母33松动,使初始值控制螺母33与螺栓32结合,并通过焊接部(welding)34固定。在这种情况下,由焊接中的干扰导致初始值控制螺母33松动的限制仍然存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性压缩机,其中用于控制活塞初始位置的初始值控制螺母不会松动,从而该活塞的初始位置不会改变,由此不仅提高了压缩率,而且还提高了耐用性和可靠性。
基于本发明,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通过提供该线性压缩机而实现,该线性压缩机包括:定子罩,其固定到线性马达上;后罩,其位于与该定子罩相距规定间隔的位置处;活塞,其借助该线性马达线性地往复运动;弹簧支撑件,其安装在该定子罩和该后罩之间,以便与该活塞接合;主弹簧,其安装在该弹簧支撑件和该后罩之间,以弹性地支撑该活塞进行线性往复运动;连接装置,其设置于该定子罩上,以穿过该弹簧支撑件和该后罩;初始值控制装置,其在该后罩的背部与该连接装置结合,以控制该活塞的初始位置;以及防松动装置,其与该连接装置结合,以防止该初始值控制装置松动。
该连接装置在该定子罩上向该后罩突出,其是具有螺纹的螺栓。该初始值控制装置是与该螺栓结合的初始值控制螺母。该防松动装置是与该螺栓结合的防松动螺母,其中该螺栓与该初始值控制螺母结合。
该初始值控制螺母或该防松动螺母是右旋螺母,而另一个为左旋螺母。
该螺栓包括:杆部,其穿过该弹簧支撑件;主螺纹部,其从该杆部延伸并且设有螺纹,以与该初始值控制螺母结合;以及辅螺纹部,其从该主螺纹部延伸并且设有螺纹,以与该防松动螺母结合。
该主螺纹部和该辅螺纹部具有不同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该线性压缩机包括:定子罩,其固定到线性马达上;后罩,其位于与该定子罩相距规定间隔的位置处;活塞,其借助该线性马达线性地往复运动;弹簧支撑件,其安装在该定子罩和该后罩之间,以与该活塞接合;主弹簧,其安装在该弹簧支撑件和该后罩之间,以弹性地支撑该活塞进行线性往复运动;连接装置,其设置于该定子罩上,以穿过该弹簧支撑件和该后罩;初始值控制装置,其与在该主弹簧和该后罩之间的该连接装置结合,以控制该活塞的初始位置;以及固定装置,其使得该连接装置和该后罩在该后罩的背部彼此固定。
该连接装置在该定子罩上向该后罩突出,其是具有螺纹的螺栓。该固定装置是在该后罩的背部与该螺栓结合的锁紧螺母。
该初始值控制装置是与该螺栓结合的初始值控制螺母,位于该主弹簧和该后罩的前部之间。
该初始值控制螺母包括:连接部分,其与该螺栓结合;以及薄板部分(sheet portion),其在该连接部分上径向突出,以支撑该主弹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该线性压缩机包括:定子罩,其固定到线性马达上;后罩,其位于与该定子罩相距规定间隔的位置处;活塞,其借助该线性马达线性地往复运动;弹簧支撑件,其安装在该定子罩和该后罩之间,以与该活塞接合;主弹簧,其安装在该弹簧支撑件和该后罩之间,以弹性地支撑该活塞进行线性往复运动;螺栓,其设置在该定子罩上,以穿过该弹簧支撑件和该后罩;主螺母,其位于该主弹簧中,以与该螺栓结合;以及辅螺母,其在该后罩的背部与该螺栓结合。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线性压缩机中,控制活塞初始位置的初始值控制螺母和防止该初始值控制螺母松动的防松动螺母以双螺母方法结合在该定子罩的螺栓上,从而能够防止该初始值控制螺母松动,并且能够防止该线性压缩机发生故障。由此,提高该线性压缩机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由于该初始值控制螺母或该防松动螺母是右旋螺母,并且另一个是左旋螺母,该初始值控制螺母和该防松动螺母沿相反的方向旋紧,所以可增大防止该初始值控制螺母松动的效果。
该防松动螺母的内径小于该初始值控制螺母的内径,由此增大防止该初始值控制螺母松动的效果。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线性压缩机包括:初始值控制螺母,其控制在主弹簧和后罩之间的活塞的初始位置;以及锁紧螺母,其在后罩的后部固定到定子罩的螺栓和该后罩上。该初始值控制螺母和该锁紧螺母以双螺母方法结合,由此防止该初始值控制螺母松动,并提高耐用性和可靠性。
在该活塞的初始位置通过该初始值控制螺母调整之后,该后罩通过该螺母安装在该螺栓上。因此,易于进行后罩的安装。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例子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在全文中表示相似的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来描述实施例以解释本发明。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图3和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初始值控制装置和防松动装置,并且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装置。
参考图2至图5,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包括密封机壳50和位于密封机壳50中用以压缩流体的线性压缩部件。
吸入流体的入口51被安装为穿过密封机壳50的一端。线性压缩部件在密封机壳50中通过主减震器52和辅减震器53悬吊,以吸收震动。
线性压缩部件包括:设有汽缸54的汽缸体55、设有面向入口51的吸入管道56的后罩57、在汽缸54内来回移动的活塞58、产生驱动力以使活塞58线性地往复运动的线性马达60、以及位于汽缸54的前部以便排放在汽缸54中压缩的流体的排放部件。
线性马达60被分成为固定部件和可移动部件。该固定部件包括:外定子61、内定子62和具有磁场的线圈63。该可移动部件包括:借助于环绕线圈63的磁力线性地往复运动的磁体64和磁体框架65,磁体64固定到磁体框架65上。
活塞58固定到磁体框架65上,以将磁体64的线性驱动力传递到活塞58。活塞58的一端插入到气缸54中,其另一端固定到磁体框架65上。
活塞58具有后部敞开的圆筒形状。活塞58中设置有供流体进入的吸入管道59。凸缘66设置在汽缸后部,以固定到磁体框架65的前面。
在活塞58的前部,形成有用于将流体吸入到汽缸54的压缩腔中的吸入口67,并且安装有用于打开和关闭吸入口67的吸入阀68。
排放部件包括:内排放罩70,其固定到汽缸体55上并设置有排放孔;排放阀71,其通过弹簧支撑在内排放罩70中,以打开和关闭汽缸54的压缩腔;以及外排放罩72,其位于与内排放罩70的外侧相距规定间隔的位置处。排放管道73连接到外排放罩72上,将从汽缸54排出的流体引导到密封机壳50的外部。
用于降低噪音的消声器74安装在活塞58的后部和后罩57的吸入管道56之间。消声器74包括位于活塞58后部的消声器主体75和从该消声器主体延伸以插入到活塞58中的进入管道76。
汽缸体55位于外定子61的前部,并且用于覆罩外定子61的定子罩77设置在外定子61的后部。后罩57与定子罩77间隔预定的距离。
弹簧支撑件78安装在定子罩77和后罩57之间,以与活塞58和磁体框架65接合。弹簧支撑件78与磁体框架65的背部结合。
弹簧支撑件78具有弹性地支撑活塞58进行线性往复运动的主弹簧。
主弹簧包括:第一主弹簧80,其设置在弹簧支撑件78和后罩57之间;以及第二主弹簧81,其设置在弹簧支撑件78和定子罩77之间。第一主弹簧80设于密封机壳50内的上侧和下侧,而第二主弹簧81则设于密封机壳50内的右侧和左侧。
连接装置设置到定子罩77上,其穿过弹簧支撑件78和后罩57,并使定子罩77与弹簧支撑件78和后罩57结合。
连接装置的一端固定到定子罩77上,并且其另一端向后罩57突出,该连接装置是在其圆周具有螺纹的螺栓82。
在弹簧支撑件78中形成供螺栓82穿过的通孔,在活塞58来回移动时,通过与活塞58的接合而使得通孔在螺栓82上前后滑动。
在后罩57的后部具有:初始值控制装置,其与螺栓82结合,用于控制活塞58的初始位置;以及防松动装置,其与螺栓82结合,用于防止初始值控制装置松动。
该初始值控制装置是与螺栓82结合的初始值控制螺母83,并且该防松动装置是与螺栓82结合的防松动螺母84,该螺栓82与该初始值控制螺母82结合。
如图5所示,初始值控制螺母83或防松动螺母84是右旋螺母,并且另一个是左旋螺母。下面描述这样一个例子,即,初始值控制螺母83是沿向右的方向旋转结合的右旋螺母,并且防松动螺母84是沿向左的方向旋转结合的左旋螺母。
螺栓82包括:杆部85,其穿过弹簧支撑件78;主螺纹部86,其从杆部85延伸并且设有螺纹以与初始值控制螺母83结合;以及辅螺纹部87,其从主螺纹部86延伸并且设有螺纹,以与防松动螺母84结合。
主螺纹部86具有沿向右的方向旋紧的螺纹,并且辅螺纹部87具有沿向左的方向旋紧的螺纹。
如图5所示,主螺纹部86和辅螺纹部87具有不同的直径。理想地,辅螺纹部87的直径小于主螺纹部86的直径。
初始值控制螺母83和防松动螺母84的内径分别面向主螺纹部86和辅螺纹部87的外径。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的工作过程。
当线性马达60运行时,磁体64线性地往复运动,并且其线性运动通过磁体框架65传递到活塞58,使活塞58在汽缸54内线性地往复运动。
当活塞58在汽缸54内线性地往复运动时,在密封机壳50内的流体被吸入到后罩57的吸入管道56中,通过活塞58在汽缸54中进行压缩,并且通过内排放罩70和外排放罩72以及排放管道73排放到密封机壳50的外部。
当活塞58向后移动时,弹簧支撑件78与活塞58一起向后移动,并且使第一主弹簧80压缩。当活塞58向前移动时,弹簧支撑件78向前移动,并且使第二主弹簧81压缩。
通过第一主弹簧80和第二主弹簧81的弹力弹性地支撑活塞58进行线性往复运动。
下面描述调整活塞58的初始位置的方法。
在弹簧支撑件78之后,将第一主弹簧80和后罩57按规定顺序插入到固定于定子罩77的螺栓82上,初始值控制螺母83在后罩57的后部与螺栓82的主螺纹部86结合。
由于初始值控制螺母83与螺栓82的主螺纹部86结合,所以初始值控制螺母83可通过后罩57推动第一主弹簧80。
在结合成与活塞58相接合的弹簧支撑件78通过第一主弹簧80的弹力移动的同时,可确定活塞58的初始位置。
根据初始值控制螺母83与螺栓82结合的程度,可控制活塞58的初始位置。
在调整了活塞58的初始位置之后,防松动螺母84与螺栓82的辅螺纹部87结合。
初始值控制螺母83和防松动螺母84以双螺母方法结合在螺栓82上,并且初始值控制螺母83和防松动螺母84沿相反的方向被旋紧。由此能够防止初始值控制螺母83松动。
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描述中,与参考图2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采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详细解释。
图6和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的初始值控制装置和固定装置。
参考图6和图7,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包括:定子罩77,其固定到线性马达60上;后罩57,其与定子罩77间隔预定的距离;活塞58,其借助线性马达60线性地往复运动;弹簧支撑件78,其安装在定子罩77和后罩57之间,以与活塞58接合;第一主弹簧80,其安装在弹簧支撑件78和后罩57之间,以弹性地支撑活塞58进行线性往复运动;连接装置,其设置到定子罩77上,以穿过弹簧支撑件78和后罩57;初始值控制装置,其与在第一主弹簧80和后罩57之间的该连接装置结合,以控制活塞58的初始位置;以及固定装置,其使得该连接装置和后罩57在后罩57的后部彼此固定。
还包括有第二主弹簧81,通过将其安装在弹簧支撑件78和定子罩77之间来弹性地支撑活塞58进行线性往复运动。
该连接装置的一端固定到定子罩77上,并且其另一端向后罩57突出,该连接装置是在其圆周具有螺纹的螺栓90。
初始值控制装置是与螺栓90结合的初始值控制螺母93,其位于第一主弹簧80和后罩57的前部之间。
初始值控制螺母93包括:连接部分94,在其圆周上具有螺纹,以与螺栓90结合;以及薄板部分95,其在连接部分94上径向突出,以支撑第一主弹簧。
固定装置是在后罩57的后部与穿过后罩57的螺栓90相结合的锁紧螺母96。
螺栓90包括:杆部92,其穿过弹簧支撑件78;螺纹部91,其从杆部92延伸,并且设有螺纹以与初始值控制螺母和锁紧螺母结合。
下面描述调整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中的活塞初始位置的方法。
在弹簧支撑件78和第一主弹簧80按规定顺序插入到固定于定子罩77的螺栓90上之后,初始值控制螺母93与螺栓90结合。
当初始值控制螺母93与螺栓90结合时,初始值控制螺母93会推动第一主弹簧80。在结合成与活塞58相接合的弹簧支撑件78通过第一主弹簧80的弹力移动的同时,可确定活塞58的初始位置。
通过初始值控制螺母93,使弹簧支撑件78与后罩57具有规定的间隔,从而确定与弹簧支撑件78结合的活塞58的初始位置。
此后,后罩57设置在螺栓90上,并且锁紧螺母96在后罩57的后部与螺栓90结合。
由于初始值控制螺母93和锁紧螺母96以双螺母方法结合在螺栓90上,所以其能防止初始值控制螺母93由于初始值控制螺母93和锁紧螺母96之间的相互推力而松动。
不限定上述实施例,可将间隔件用于初始值控制装置,使得弹簧支撑件78与后罩57间隔预定的距离。
在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描述中,与参考图2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采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详细解释。
图8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的初始值控制装置和固定装置。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包括:定子罩77,其固定到线性马达60上;后罩57,其与定子罩77间隔预定的距离;活塞58,其借助线性马达60线性地往复运动;弹簧支撑件78,其安装在定子罩77和后罩57之间,以与活塞58接合;第一主弹簧80,其安装在弹簧支撑件78和后罩57之间,以弹性地支撑活塞58进行线性往复运动;连接装置,其设置到定子罩77上,以穿过弹簧支撑件78和后罩57;初始值控制装置,其与该连接装置结合并设置到第一主弹簧80中,以控制活塞58的初始位置;以及固定装置,其使得该连接装置和后罩57在后罩57的后部彼此固定。
还包括有第二主弹簧81,通过将其安装在弹簧支撑件78和定子罩77之间来弹性地支撑活塞58进行线性往复运动。
该连接装置的一端固定到定子罩77上,并且其另一端向后罩57突出,该连接装置是在其圆周具有螺纹的螺栓100。
初始值控制装置的外径小于第一主弹簧80的内径,并且初始值控制装置是与螺栓100结合的初始值控制螺母103。
固定装置是在后罩57的后部与螺栓100结合的锁紧螺母104。
螺栓100包括:杆部101,其穿过弹簧支撑件78;螺纹部102,其从杆部101延伸,并且设有螺纹以与初始值控制螺母103和锁紧螺母104结合。
下面描述调整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中的活塞初始位置的方法。
在弹簧支撑件78和第一主弹簧80按规定顺序插入到固定于定子罩77的螺栓100上之后,初始值控制螺母103与螺栓100结合。
当后罩57插入到与初始值控制螺母103结合的螺栓100上时,通过后罩57支撑第一主弹簧。
根据初始值控制螺母103与螺栓100结合的程度确定后罩57的组装位置,并且后罩57推动第一主弹簧80。移动弹簧支撑件78,并确定活塞58的初始位置。
此后,锁紧螺母104与穿过后罩57的螺栓100结合,从而防止由于在后罩57前部的初始值控制螺母103和在后罩57后部的锁紧螺母104的相互推力而松动。而且,后罩57的初始位置被牢牢地固定住。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线性压缩机的运行效果。
从上述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本发明的线性压缩机中,用于控制活塞初始位置的初始值控制螺母和用于防止初始值控制螺母松动的防松动螺母以双螺母方法结合到定子罩的螺栓上,从而能够防止初始值控制螺母松动,并且能够防止对线性压缩机的破坏,从而提高耐用性和可靠性。
从上述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初始值控制螺母或防松动螺母是右旋螺母,并且另一个是左旋螺母。而且,初始值控制螺母和防松动螺母沿相反的方向旋紧,从而导致增大防止初始值控制螺母松动的效果。
从上述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初始值控制螺母的内径小于防松动螺母的直径,从而导致扩大防止初始值控制螺母松动的效果。
从上述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到,根据本发明的线性压缩机包括:初始值控制螺母,其用于在主弹簧和后罩之间控制活塞的初始位置;以及锁紧螺母,其用于在后罩的后部固定定子罩的螺栓和后罩,初始值控制螺母和锁紧螺母以双螺母方法结合。以此结构,能够防止初始值控制螺母松动,并且能够防止对线性压缩机的破坏,由此改善耐用性和可靠性。
从上述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通过初始值控制螺母调整了活塞的初始位置之后,后罩通过螺母安装在螺栓上。从而后罩可以容易地进行安装。
尽管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可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范围内对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