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4994A - 打印装置和盒 - Google Patents
打印装置和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44994A CN1744994A CNA2003801092566A CN200380109256A CN1744994A CN 1744994 A CN1744994 A CN 1744994A CN A2003801092566 A CNA2003801092566 A CN A2003801092566A CN 200380109256 A CN200380109256 A CN 200380109256A CN 1744994 A CN1744994 A CN 17449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x
- recording medium
- spool
- printer
- cab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68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5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9508 confectionery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51 thermal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OFCNXPDARWKPPY-UHFFFAOYSA-N allopurinol Chemical compound OC1=NC=NC2=C1C=NN2 OFCNXPDARWKPP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284 re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22 bl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66 inser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26 mechanical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36 packaging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08 quality contro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B41J11/46—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by marks or formations on the paper being f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Detecting type of paper, e.g. by automatic reading of a code that is printed on a paper package or on a paper roll or by sensing the grade of translucency of the pap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5/00—Other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or incorporated in, ink-ribbon mechanisms
- B41J35/36—Alarms, indicators, or feed disabling devices responsive to ink ribbon breakage or exhaustion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Unwinding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介质的盒,其包括一个上部壳体和一个下部壳体,一根用于固定一卷记录介质并且设置在上下壳体之间的卷轴,以及一个用于封闭卷轴并接合上下壳体的侧部壳体,其中:所述侧部壳体通过压装或卡装连接装配在上下壳体的至少一个壳体上。还披露了盒和打印机的各种实施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装置和一种盒或存储器,并且,还涉及一种打印装置与这种盒或存储器的组合。
背景技术
一种众所周知的打印装置为热敏带式打印机。热敏带式打印机大致包括:一个打印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用于在图像接收带上进行打印的可热激活的打印头。通常,图像接收带具有一个用于接收图像的上层和一个通过粘结层固定至上层上的可更换的衬层或基底,以便在已打印了图像之后,可以除去基底并且能够以标签形式粘住图像接收带。这种热敏打印机通常包括切刀,所述切刀用于在打印图像之后,切除一段图像接收带。这种热敏打印机利用呈图像接收带形式的耗材或任意其它图像接收基底(如收缩管,磁性物、烫印(iron-on)的标签,塑料带等)工作。此处所用的术语“耗材”是指能够提供图像接收带的任意适当形式。图像接收带可包括一条连续的基底,同时图像接收层已被预先切成标签,以便可以打印标签,并且随后从基底上剥离该标签。利用这种图像接收带工作的打印机无需切刀切断图像接收带。
多种形式的耗材在本领域是已知的,它们包括:盒,这些盒包括在其中设有图像接收带供给装置的壳体。盒通常仅可使用一次,以致一旦已用完了图像接收带之后,便要扔掉盒(包括壳体)。
一种盒具有一个基本上能够封闭图像接收带供给装置的壳体,或者,壳体可以更简化,例如为一根卷轴和两个侧部,在其中设有带。有时将更简化的盒称为图像接收盒。
另一种耗材为不带有永久保持器的一卷带(例如,卷绕在纸芯上)。它们被称为“供给品”。
在热敏打印机中,通常通过使热敏打印头作用于一条墨带上来形成图像,以便使由墨带产生的墨转移至在打印区处的图像接收带上。所谓直接式热敏带也是适用的,其中,无需插入墨带,就能直接在直接式热敏带上形成图像。如果在热敏打印机中使用墨带,则通常使其固定在具有壳体的盒内,所述壳体可以插入打印机内。墨带由盒排出并与图像接收带重合以便能够使墨带和图像接收带通过打印头。每一段墨带仅用于一次打印操作,随后,使墨带倒回墨带盒内。因此,墨带也是耗材。
在EP-A-322918,EP-A-322919(Brother Kogyo KabushikiKaisha)以及EP-A-267890(Varitronic)中披露了本发明涉及的已知类型的带式打印设备。所述每一种打印机均包括一个打印装置,其具有一个用于接收盒或带保持器的盒接收舱。在EP-A-267890中,带保持器装有墨带和基底带,基底带包括通过粘结剂固定至基底上的上部图像接收层。在EP-A-322918和EP-A-322919中,带固定盒装有一条墨带,一条透明的图像接收带以及一双面粘结带,在打印之后,该双面粘结带在其涂有粘结剂的一侧固定在图像接收带上并且该双面粘结带具有一个可从另一涂有粘结剂的侧面剥离的基底。对于这些设备而言,图像转移介质(墨带)和图像接收带(基底)均位于相同的盒内。
例如在EP-A-578372,本发明的申请人还提出:将墨带和基底带装入独立的盒内。
就所有这些情况而言,图像接收带以与墨带重合的方式到达一个打印区,该打印区由一固定打印头和一压纸卷筒构成,其中,可以将打印头压在压纸卷筒上以使图像从墨带转移至图像接收带。其实现方式有多种,其中包括:干烫印或干膜印刷,但是,目前,大多数常规方式是通过热敏打印实现的,在热敏打印中,要加热打印头并且热量会使墨水从墨带转移至图像接收带。
上述类型的装置设有一个键盘,其允许使用者能够输入字符、符号以及类似物,以形成通过带式打印机打印的图像。键盘通常具有用于分别输入字母和数字的文字键和数字键,以及一些功能键,这些键尤其能够操纵菜单并允许设定打印属性。
盒通常由塑料制成并且从实际出发,它们通常由不止一个模制件形成。这种盒的一个问题在于:它们的制造成本较高,其原因在于为了实现正确定位并松开图像接收带,每一模制件均比较复杂,并且,必须通过如焊接这样的制造工艺,将这些部件焊接装配在一起。因此,希望提供一种由能够压装或卡装在一起的部件制成的盒。
这种盒的另一问题在于:可能会发生带从盒过度放松,这种情况是不理想的。虽然这种情况可能在盒的输送期间发生,但是,也可能在驱动带时,在打印机的操作期间发生。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带有防止带过度放松的盒。
在使用盒期间,必须放松在其中所含的图像接收带,并且图像接收带必须排出盒以便在其上进行打印。重要的是:相对于打印头以及假若使用的墨带,应正确地将带定位于正确位置处。虽然其可以通过导引打印机内的元件来部分实现,但是,如果在带到达导引元件时未使其正确定位,则这些元件不可能实现准确定位。现存盒的一个问题在于可能使图像接收带在放松期间横向运动,并且从盒排出,并且如果在放松和排出路径范围内累加了相当大的横向运动,则不会在带的中央打印上图像,或者在最坏的情况下,由于被打印在错误的位置处或由于带中的折痕,图像甚至不能位于带上。因此,希望提供一种盒,其具有能够确保输出的图像接收带正确定位的装置。
上面提到类型的打印机通常可使用不同宽度的带。其能够形成多种不同尺寸的标签。通常要使盒的尺寸对应于在盒中所装的带的宽度,从而要提供可以看到的带尺寸的标示并且避免使用不必要的笨重的盒壳体。根据盒和打印机的设计,具有适当尺寸的盒也可更易于使带正确定位地输出盒。与设置多个盒相关的一个问题在于形成不同设计的制造成本。因此,希望降低这些成本。
与具有带有不同现有带宽的不同盒相同,通常还提供了带有不同颜色和式样的带的各种盒。使不同盒适用于打印机的另一个结果为:虽然一个使用者或多个使用者想要使用不同的盒,但是,并不会同时使用一个盒上的所有带。因此,使用者要除去一个盒并插入另一个盒。与此相关的问题在于带的浪费。其产生的原因在于:在形成一个标签之后,一定量的另一条带已从盒排出,并且位于盒和打印机的带输出口之间的区域中。因此,希望在取出盒之前重绕所述另一条带,以便适于将盒插入打印机内的下一次使用。
为了实现成功的打印,必须在打印机中使图像接收盒牢固地固定就位,并且必须将图像接收盒插入正确的位置处。如果盒在打印机内动来动去或者其在插入期间不能正确定位,则将不能在带上正确打印图像,或者可能会引发打印机故障。因此,希望提供用于确保盒在打印机中准确调整和定位的装置以及在插入之后,将盒保持在正确位置处的装置。
多数打印机包括一个驱动装置,其能够使带盒的供给卷轴转动,从而将带供给至打印区。希望提供能够在打印区中局部供给带的另一装置。
成功打印的另一要求在于将墨带盒正确插入打印机中,并且将其保持在正确位置处。如果墨带盒在打印机内动来动去,则可能会导致墨带的错误供给,因此,无法在打印期间正确地向图像接收带转移墨水。因此,希望能够促进墨带盒的正确插入并且确保将墨带盒保持在打印机中的正确位置处。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记录介质的盒,其包括:一个上部壳体和一个下部壳体,一根用于保持一卷记录介质并且设置在上下壳体之间的卷轴,以及一个用于封闭卷轴并接合上下壳体的侧部壳体,其中:通过压装或卡装连接,所述侧部壳体装配在上下壳体的至少一个壳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记录介质的盒,其包括:一个用于记录介质的出口区,以及设置在出口区中的第一和第二凸缘,每一个凸缘均包括一个或多个槽,所述槽适于接收记录介质的边缘并且允许所述边缘沿所述槽通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记录介质的盒,其包括:一个壳体,其中,壳体的一个区域在其外表面上具有一个肋,所述肋适于在能够插入所述盒的装置的一个槽内滑动,所述肋包括一个凸起,该凸起适于锁入装置的棘爪内,所述装置中插入所述盒。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装置,其具有一个适于接收记录介质盒的记录介质接收舱,其中,所述接收舱包括一个槽,在将所述盒插入记录介质接收舱期间,记录介质盒的一个肋能够沿该槽滑动,所述槽包括一个棘爪,记录介质盒的一个肋的凸起能够锁入该棘爪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装置,其具有一个适于接收记录介质盒的记录介质接收舱,所述接收舱包括以可运动弹性方式安装的第一和第二支承件,打印装置还包括一个机构,该机构可以操作以允许为了在支承件之间插入记录介质盒而使支承件分离,并且可进一步操作以允许支承件彼此相对运动,从而相对于记录介质接收舱,将插入的记录介质盒保持在基本上固定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适于安装在打印机中的盒,所述盒包括一个斜面装置以及一个可弹性运动的部分,它们能够与打印装置的另一个斜面装置和可弹性运动的部分相互作用,以便在插入所述盒期间,斜面装置使可弹性运动部分从防止所述盒插入的位置运动至允许盒插入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提供了打印装置与适于安装在打印装置中的盒的组合结构,打印装置包括一个可弹性运动部分,其能够与盒的斜面装置相互作用,以便在所述盒的插入期间,斜面装置能够使可弹性运动部分从防止所述盒插入的位置运动至允许盒插入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盒,其包括一根用于保持记录介质的空心卷轴,以及一个链轮,其设置在至少一部分卷轴的内侧并且该链轮是可驱动的,以便为了从该处放松记录介质而使卷轴转动,其中,链轮与卷轴内表面接触的表面包括多个靠在卷轴内侧面上的凸起。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机,其包括一个盒接收舱,其用于接收一个保持记录介质的盒,所述盒接收舱包括一个弹性部分,该部分是可操作的,以允许盒插入所述接收舱内,并且该部分在盒插入后,能够在弹力的作用下闭合,从而将一个插入的盒锁入接收舱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打印机的盒,所述盒在其外表面上包括一个或多个肋,至少一个肋为大致槽状,其中,槽状部分的至少一个腿相对于槽状部分的底部,以大于90°的角度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个方面,提供了打印机与盒的组合结构,其中,打印机包括一个用于接收盒的盒接收舱,盒接收舱包括一个固定部分和一个弹性部分,该弹性部分可操作以允许所述盒插入接收舱并且其在所述盒插入之后,能够在弹力的作用下关闭,从而将插入的盒锁定在接收舱中,其中,当弹性部分打开时,弹性部分和固定部分一起形成一个或多个槽,盒中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肋能够在插入期间滑动通过所述槽,从而在插入期间,将弹性部分保持在打开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记录介质盒,其包括一个壳体并且具有一卷设置在壳体中的记录介质,所述记录介质卷能够松开,以便记录介质的一端能够排出壳体,其中,所述盒还包括一个设置在壳体上的片簧并且该片簧被定位以作用于记录介质上从而沿朝记录介质卷中心的方向施加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组用于固定记录介质的盒,每一个盒均包括一个上部和一个下部,所述上部和下部相隔一定距离设置并且通过固定在宽度对应于所述距离的一个侧部而接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将一卷记录介质固定在上部和下部之间,同时,将记录介质的宽度定位于大致平行于侧部的宽度,其中,每一个盒均具有不同宽度的侧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固定记录介质的盒的打印机,所述打印机包括:驱动装置,其能够沿向前的方向驱动以松开插入打印机中的盒的记录介质,并且能够沿反向驱动以便重绕记录介质:探测装置,其用于探测从打印机中除去插入的盒,并且在进行这种探测时,产生指示了除去盒的信号,其中,驱动装置能够接收所产生的信号,并且与其响应,沿反向驱动以便重绕一段插入的盒中的记录介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固定记录介质的盒的打印机,所述打印机包括:一个打印区,其包括压纸卷筒和打印装置,所述压纸卷筒和打印装置被设置成能够在它们之间接收在插入打印机中的盒中固定的记录介质,从而能够在一段记录介质上打印图像,压纸卷筒可以转动以驱动一段记录介质通过所述打印区;以及驱动装置,其包括一个供给辊,该供给辊能够转动,从而能够放松在插入的盒中固定的记录介质,以便将记录介质供给至打印区;其中,打印机在通过驱动装置放松的一段记录介质到达打印区时,能够使压纸卷筒转动以驱动这段记录介质通过打印区。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六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印机,其包括:盒接收舱,其用于接收固定记录介质的盒;辊驱动装置,其设置在记录介质排出插入盒接收舱中的盒的区域中;一个操纵杆装置,其可以操作,以便使辊驱动装置从能够插入盒的位置运动至在记录介质排出插入的盒时接触记录介质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七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墨带盒,其包括:一根用于固定一卷墨带的供给卷轴;一根卷带卷轴,从供给卷轴上松开的墨带卷绕在该卷带卷轴上;一个可驱动的链轮,其能够使供给卷轴转动以便将松开的墨带重绕至供给卷轴上;一个弹簧,其被设置成沿轴向作用于链轮上,以便保持墨带在供给卷轴和卷带卷轴之间的张紧。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八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墨带盒,其包括:一根用于固定一卷墨带的空心供给卷轴;一个可驱动的链轮,该链轮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供给卷轴的内侧,以便使供给卷轴转动,从而将松开的墨带重绕至供给卷轴上;其中,未设置在供给卷轴内侧的链轮的端部包括一个内部圆柱体和一个外部圆柱体,与外圆柱体相比,内圆柱体沿远离供给卷轴的方向进一步伸出。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仅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为打印设备的机械配置的平面图;
图2为打印设备的机械配置的侧视图;
图3为打印设备的机械配置的正视图;
图4为沿图1中线AA所示的打印设备的机械配置的剖面图;
图5为打印设备的控制部件的示意性框图;
图6a和6b为从带盒不同角度所示的透视图,图6b还显示了与带盒相配合的一部分打印设备;
图7a为安装在打印设备中接收部分的带盒的透视图,而图7b为未安装带盒的打印设备的接收部分的透视图;
图8a和8b为墨带盒的两个透视图;
图9为显示了光敏元件的打印设备的平面图;
图10显示了图6中带盒的分解视图;
图11a~11i显示了插入打印机的盒接收部分的带盒。
图12a~12d显示了用于在盒接收部分中定位和保持带盒的机构;
图13显示了片簧在带盒上的安装;
图14显示了带盒的卷轴和链轮的细节;
图15显示了第二实施例的带盒;
图16显示了图15中带盒的轮廓的细节;
图17和b显示了第二实施例中打印机的盒接收舱;
图18a~18c显示了插入图17中的接收舱的图15中的带盒;
图19显示了图8中墨带盒的分解视图;
图20显示了墨带盒底部的内侧;
图21a和21b显示了墨带盒中链轮的两个视图;
图22a和22b显示了将墨带盒插入打印机中;以及
图23a~c显示了用于将墨带盒锁定在打印机中的锁定机构;
图24显示了另一种墨带盒的分解视图;
图25a和b显示了图24中墨带盒的底部的视图;以及
图26显示了不存在墨带时的图24中墨带盒的底部的另一视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下面,参照附图1-4,说明打印设备的机械配置。标签基底包括一条带2,在带2上,可以通过在内部插入标签基底的打印设备打印图像。带2安装在带盒6内,能够从图4,6a和6b以及图10的分解视图最清楚地看到带盒6的细节。带盒6包括:前部和后部60(作为可选择方案,称为上部和下部),这些部分的形状为大致圆形;以及一个内部卷轴62,绕该卷轴卷绕带2。在松开带时,内部卷轴62可以在带盒6内转动。将两个片簧64一对一地固定在每一部分60上,以防止带不必要地放松,如在下面更详细解释的那样。在带盒6的一个部分60上设置细长的肋58,从而允许其安装在打印设备的第一接收部分66中,如也在下面更详细解释的那样。
在图7b以及图11a和11b中显示了第一接收部分66。第一接收部分66具有侧部支承件86,88。侧部支承件(或凸缘)86具有两个槽67,这两个槽被设计成能够接收带盒6的后部60的对应肋58。在图10中的带盒6的前部60上可以看到这些肋58。肋58大致为细长形并且延伸通过所述部分60。设置两个肋58,这些肋平行延伸并且横切与肋58垂直的部分60的宽度而分离。在所述部分60的中央切口60b的任意一侧设置一个肋58。因此,没有一个肋58通过所述部分60的中央。每一肋均具有一个在图11a中详细示出的凸起96,凸起96朝所述部分60的外缘突出并且这些凸起本身大致沿肋58的长度方向延长,但是,远远短于肋58。凸起96的形状应能锁定在槽67中的棘爪87内(在图6b和11中仅能看到一个)。
如在下面的段落中论述的那样,使用者可滑动地插入带盒6,以便肋58与支承件86,88中的一个支承件配合,同时,相对的支承件平行运动。相对的支承件具有一个链轮85,该链轮85插入供给卷轴62的链轮68。
参见图12,如在下面详细解释的那样,支承件86,88是可调节的,以容纳不同宽度的盒。使第一接收部分66的支承件86和88与有齿臂80和82相连。有齿臂80和82的齿与一个轮齿84的相对边缘啮合。以此方式,支承件86或88中一个支承件的任意运动与另一支承件呈镜像,以便每一支承件始终均与中心线A(图1中所示)保持相等的距离。这样,无论带的宽度如何,均能确保将所述带始终沿中央供给至打印头。支承件86,88可以由使用者分离以便插入一个带盒6,通过手柄99有助于进行这项工作。随后,弹簧74(如图1和12b中所示)使支承件86,88聚拢以便夹持带盒6的侧面。为了帮助使用者插入带盒6,提供一根设置在支承件86外缘处的位置操纵杆98。在图11c,11d和11g-i中特别显示了该操纵杆。该操纵杆98能够起到将支承件86,88牢固固定在多个位置处的锁定件的作用。可以克服在其下端的弹簧81的作用,在其顶端压下杆98,随后,支承件86滑动离开支承件88,以便可以使一根也设置在杆98下端的辅助杆87卡入多个狭缝83中的一个狭缝内。狭缝83设置在打印机的框架中。通过一个安装了支承件86底部的导引轴89,协助支承件86的滑动。当释放杆98时,辅助杆87脱离一个插入该辅助杆的狭缝83,并且,弹簧74能够牵引支承件86,88聚拢。
可以一起或独立使用上述肋和槽,以及支承系统,以确保带盒6在打印机中的良好定位和保持。
打印设备包括一个由马达10驱动的齿轮链系12,其能够驱动一个供给辊14,该供给辊使来自带盒6的带朝打印设备的打印区3运动。在该打印区,通过弹簧20,将一个打印头16偏压在一个压纸卷筒18上。将弹簧20固定在打印头的安装台19内。
如图7a所示,接收部分66设有一个由马达10(在图1中示出)驱动的齿轮链系72,该齿轮链系驱动供给辊14以便使带重绕在供给卷轴62上,以允许从装置上拆卸带盒。打印机设有一个在拆卸带盒时进行识别的装置。在该实施例中,使用者能够以键盘106指示拆卸带盒。这种指示产生一个信号,该信号由微处理器100接收并被用于控制马达100以沿反向驱动卷轴62。微处理器100控制马达10以驱动供给辊14,从而能够以与打印机中规定距离范围对应的量重绕带2。最大距离为从切割设备40(将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至在将带盒6安装在打印机中时带4放出带盒6处的距离。最小距离为从打印区3至在将带盒6安装在打印机中时带4放出带盒6处的距离。
在打印头处于离开压纸卷筒的断开状态下,仅使带2重绕在供给卷轴62上。
墨带盒8(如图8a和8b所示)保持有一条墨带4并且安装在打印设备的第二接收部。其安装在打印设备的轴22和28上。可以通过一个致动器21使安装台19运动以分离打印头和压纸卷筒,从而允许从打印机上拆卸墨带盒8或带盒6。将未使用的墨带26存储在一个通常标为24并且安装在打印机轴22上的供给卷筒上。将未使用的墨带32存储在一个通常标为30并安装在打印机轴28上的卷取卷筒上。马达34驱动齿轮链系36。当马达34向前驱动时,第一组齿轮36c,36d驱动轴28以沿向前的方向、从供给卷筒24向卷取卷筒30牵引墨带4,并且,一个滑动离合器(未示出)断开轴22以便其虽然不能被驱动,但是可自由转动。当马达34反向驱动时,第二组齿轮36a,36b驱动轴22,以沿反向从卷取卷筒向供给卷筒牵引墨带4,并且,一个滑动离合器(未示出)断开轴28,以便其虽然不能被驱动,但是可自由转动。
墨带盒8设置在打印设备中,以便墨带4具有一条经打印区3伸出的路径,并且特别能够与在打印头16和压纸卷筒18之间的带2重叠延伸。压纸卷筒18由一压纸卷筒马达驱动,以驱动带通过打印区。
切割设备40设置在打印区3的下游。切割设备包括以一个安装在刀架54上的圆形切割刀片或切割轮44。切割刀片44能够顶住砧座52切割带2,切刀马达42驱动切割轮44从静止位置通过所述带的宽度。一旦切割轮44已通过带的整个宽度,切刀马达42便反向转动并驱动刀架54返回其静止位置。刀架54可滑动地安装在跨设于带2的整个宽度的两个滑动件46上。刀架54固定在一条由两个辊50支承的皮带48上。一个辊50由切刀马达42驱动,以使刀架沿滑动件46运动。
下面,将对打印设备的机械功能进行说明。在打印期间,驱动带供给马达19以及墨带马达34,以驱动带2和墨带4以相等的速度分别通过打印头16。一旦带到达打印区,便通过由压纸卷筒马达56驱动的压纸卷筒18接收带。在该实施例中,微处理器100控制一个计时器,该计时器在马达10已开始供给带之后,以预定的时间起动压纸卷筒马达56的驱动。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设置一个带端探测器,以便在已驱动带4的前缘到达打印区3时进行探测。在这两种情况下,虽然在带的前缘实际上到达压纸卷筒之前,压纸卷筒马达56的驱动能立刻开始,但是,也设置成恰好在带的前缘到达压纸卷筒时才开始。当压纸卷筒18开始转动时,停止马达10的驱动,以便不再将过量的带供给至打印区3。
借助特殊的打印头元件的起动(加热),将图像转印至图像接收带2,以便以已知方式将墨从墨带4输送至基底2。当使带2运动通过打印头16时,图像按照列基准线被打印在列上。这种打印技术本身是已知的,因此,在这里不作进一步说明。
当结束在一个标签上进行打印时,带供给马达10和墨带马达34继续供给预定距离的带和墨带,直至标签的端部处于需要的切割位置处。随后,可以通过切割设备40切断所述带。如果使用模切标签,则可以在该位置处剥离标签。一旦完成切割,便通过使反向驱动压纸卷筒18的压纸卷筒马达56反向转动来使带2反向运动,直至带2处于打印下一个标签的正确位置处。在使带2反向运动的同时,通过反向驱动墨带马达34,以大致相同的速度也使墨带4反向运动。这样便能防止墨带4摩擦带2而损坏。
将图9所示的光传感器76安装在打印设备的框架上并且对带2的存在进行探测。如果打印机中没有带,则能够避免打印机进行打印。
图5显示了打印设备的控制元件的示意性框图。一个微处理器100控制打印设备的操作并且与一只读存储器ROM102,一电子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114和一随机存取存储器BAM104相结合。打印设备包括一个用于输入用于打印的数据(例如,字符和符号)和控制命令的键盘106,以及一个显示器108,该显示器用于向使用者显示编辑标号,控制命令,错误消息等。微处理器100控制打印头16,带驱动马达10,墨带马达34,切刀马达42以及压纸卷筒马达56。
下面,将对带盒6,另一种带盒100以及墨带盒8的各种细节进行说明。
首先参见10,其显示了带盒6的分解视图。带盒6由多个部件构成,可以手动或利用一种简单的机加工技术将这些部件聚拢在一起。可以采用如焊接这样的不复杂工艺。虽然带盒6适于由塑料制成,但是,也可采用其它适当的材料。组装工艺如下所述:
(1)将卷轴62设置在一卷带2的中央。在该实施例中,带2由一垫层以及一将被打印的上层形成,将上层预先切割成一系列标签。在另一实施例中,使用可以利用切割设备40进行切割的连续上层。
(2)将带盒6的轮廓66或侧部压装在多个部分60中的一个部分内。轮廓66形成带盒6的侧面,部分60形成壳体的前后或上下部分。虽然,轮廓66通常采用开口端圆柱形,但是,不应形成完整的圆柱体。当组装带盒6时,圆柱体的缺少部分位于带伸出带盒6的区域中。轮廓66具有四根柱63,这四根柱形成在轮廓66的内表面上并且延伸穿过形成轮廓66的部分圆柱的长度范围,即穿过轮廓66的宽度。每一根柱63在每一端均具有一个圆形凸起63a,其用于压装在由每一部分60外缘切出的对应槽60a内。因此,轮廓66装配在一个部分60内,该部分在本实施例中被称为后部。凸起和槽的数量可以多于或少于四个。凸起63a的位置和槽60a的对应位置能够确保轮廓66正确装配在部分60上,以便形成轮廓66的圆柱体的缺少部分与带盒6的出口区对准。部分60的出口区由存在的凸缘59示出,凸缘59将在下面的步骤(iii)和(iv)中说明。
(iii)使在卷轴62上的带2位于接合的轮廓66和后部60内。使带2的端部位于凸缘59中。图10和图6a显示了每一个凸缘59均从大致圆柱形的带盒6沿切向向外伸出,并且包括两个槽61,这两个槽由凸缘59的上部59a和下部59b形成并且沿凸缘59的长度分隔开,一个槽在最靠近部分60的主体的端部处,另一个槽在远离部分60的主体的端部处。因此,在组装过程的这一阶段,仅将带2的一个边缘(图10中的后缘)推入槽61内。
(iv)将另一部分,即前部60压装在轮廓66的自由边缘处。虽然前部的槽60a在图10中是不可以看到的,但是,前部的槽60a与后部60中的槽60a和轮廓66中的凸起63对准。因此,将带2和卷轴62装入两个部分60和轮廓66内。将尚未处于后部60的凸缘59中的带2端部的边缘推入前部60的槽61内。
(v)前部和后部60(虽然为大致圆柱形)包括一个中央孔或切口部分60b。将一个链轮68推入前部60中的孔60b内以在卷轴62中形成压入装配,并且将一个插入件70推入后部60中的孔60b内以在卷轴62的另一端形成压入装配。链轮68具有内部圆柱形部分68a,其带有能够被托起接合以驱动链轮68以及卷轴62,从而在反向供给期间使带2重卷至卷轴62上的结构。插入件70还具有一个内部圆柱形部分70a。链轮68和插入件70的内部圆柱形部分的尺寸应能在部分60中的孔60b内转动。链轮68和插入件70均具有从内部圆柱形部分68a,70a伸出的圆形凸缘68b,70b,所述内部圆柱形部分68a,70a装配在所述部分60上的弧形肋60c的内侧。在图10仅可以看到前部60上的肋60c。
(vi)将片簧64组装在前部和后部60上。这部分过程能够在图13中更清楚地看到。每一片簧64均具有一个大致直线状的固定部分64a以及一个较长的弧形牵引部分64b。所述部分60的每一个内表面均包括一个凸起60d,该凸起虽然与凸起59对准,但是,其从所述部分60在大致与轮廓66一端相一致的位置处的区域伸出。因此,凸起60d位于带2从带盒6放出的位置处。凸起60d在从部分60露出之处最宽,并且,向着在它们远端处的较窄部分逐渐减小。每一片簧的固定部分64a在其上侧均包括一个弹性弯曲部分64c,该弯曲部分64c被设计成能够被推动通过凸起60d的较窄部分,并随后抵靠在凸起60d的较宽部分的端部上。箭头显示了片簧64的装配方向,并且图13b详细显示了凸起64d。一旦装配后,片簧64的较长部分64b便向下弯曲,以便其正好接触卷绕的带2。虽然在带盒6不用于打印时,由片簧64产生的牵引能够防止带2的过度放松,但是,在打印期间,能够克服牵引力而松开带。尽管如此,牵引力在打印期间以及在带盒不用于打印时能够防止带2的过度放松。由于片簧64的形状和固定,因此,牵引力具有沿朝卷轴中心的方向作用的主分量(但是可以沿所述带施加一些力)。由于存在两个片簧,因此,牵引力能够朝带的两侧的外缘作用。
在图6中可以看到带盒6的另外两个特征。首先,每一个部分60均具有一个由所述边缘切出的区域,其形成了一个手指抓握部90。该抓握部适于从带盒60的放出区以一定程度的圆形方式设置,以便能够用一只手抓住手指抓握部,用另一只手抓住带2。设置在所述边缘和中央切口部分60b之间的另一成形的切口部分形成一个可视孔92,其允许使用者观察在带盒6内所含的标签或带。
应强调的是:一旦安装上带盒6后,两个凸缘59便形成了一个用于带2的套筒,其能够将带2固定在任意一个边缘上。还可以看到:凸缘59穿过带盒6的宽度(即,沿轮廓66的圆柱形的“长度”)对称设置,因此,作为延伸通过槽61的结果,当带从带盒60放出时,带2位于中央。这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其原因在于:如果带2偏离中央而从带盒放出,则在打印机中不可能校正该偏差,因此,带2将会偏离中央到达打印头16,从而导致打印质量不良。
上面已根据图12所示的机构提到:将打印机设计成能够容纳不同宽度的带盒(这些带盒装有不同宽度的带)。不同宽度的带盒6是通过根据带2改变轮廓66的长度尺寸来实现的,以便带盒6具有适于容纳带2且在带2和部分60之间不存在过大间距的适当宽度。换句话说,将带的宽度调节成略微小于轮廓66的宽度。不同尺寸的轮廓是通过使用相同的制造工具实现的。所述工具为喷塑模具并且在用于模制轮廓66的模具中包括一块喷射板,并且通过将喷射板放置在不同位置处,能够获得不同尺寸的轮廓。由于具有相同的压装配置,因此,可以将不同尺寸的轮廓66用于相同的部分60。
参照图14以及图10说明链轮68的另一个特征。在图10中可以看到:链轮68的内部圆柱体68a以及插入件70的内部圆柱体70a均具有带有一定结构特征的外表面。所述特征为肋94。在显示了插入件70的表面特写的图14b中能更清楚地看到这些特征。图14a显示了带有插入件70的卷轴62,以使环形凸缘70b抵靠在卷轴62的边缘上。肋94倾斜设置,因此,具有伸出内部圆柱体70a的三角形剖面。卷轴62由纸板制成,因此,在经后部60的切口部分60b装配插入件70时,内部圆柱体70a滑入卷轴62内,并且将肋94压入卷轴62的内侧。以相似的方式,将链轮68上的肋94安装在卷轴62的另一端。
肋94压在卷轴62的内表面上,从而提供能够防止卷轴62在链轮68以及插入件70上放松的优点。这样便能防止带2远离其卷筒的不希望有的运动发生。另一个优点在于:卷轴直径上的公差并不重要,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以及质量控制成本。凸起的特殊结构并不重要,只要能够在凸起和卷轴6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压配合即可。但是,肋94的齿形特征有助于防止卷轴62在链轮68上放松。
下面,将对带盒和打印机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并且,还将对该实施例的带盒不同于带盒6的特征进行强调说明,并且对带盒的不同插入方法进行说明。因此,虽然第二种打印机与前面所述的打印机相似,但其不同点之处在于带盒的接收舱。
在图15中显示了第二实施例的带盒,其通常由参考标号100示出。由于存在相似的部件,故带盒100的结构与带盒6相似,因此,此处不再对其构成过程进行重复说明。
带盒100和带盒6的一个差异在于带盒的带放出区的形状。在带盒100中,凸缘59’的形状不同于带盒6的凸缘59,凸缘59’的下侧与带盒100的主体一起形成了一个更为明显的凹槽102。该凹槽用于接收打印机的一个惰辊104,出现的带能够靠在该惰辊上运动,如图18所示。
带盒100和带盒6的另一个差异在于轮廓66’的设计。在图16中更好地显示了轮廓66’。在轮廓66’的外缘上具有两个定位肋106以及三个固定肋108。定位肋延伸穿过轮廓66’的宽度(如果认为轮廓是圆柱体,即沿“长度”)并且它们的形状是细长形的且为大致直线状。它们的目的在于防止带盒100在插入打印机时沿径向转动。固定肋108的目的在于带盒一旦插入后,便能防止带盒100产生脱离打印机的轴向运动。它们是槽状的,并且具有一个与定位肋相似的较长腿部108a,一个绕轮廓66’周面的较小部分从较长腿部108a一端伸出的中间部分或底部108b,以及一个较短的腿部108c,该腿部从远离较长部分108a的水平部分108b的端部,返回通过轮廓66’的宽度。腿部108c延伸通过轮廓66’的大致一半宽度。腿部108c与水平部分108b形成略大于直角的角度,以有助于带盒100顺利插入打印机中。
下面,将参照图17和18对带盒100插入打印机进行说明。以与带盒6不同的方式插入带盒100,即,将带盒100推入打印机的带盒接收舱110内,而不是使其位于两个支承件之间。
在没有插入带盒的情况下,在图17中显示了带盒接收舱110。带盒接收舱110大致为圆柱形,并且在一端带有一块推板112,在另一端是打开的。因此,如图17所示,将带盒100向下插至推板112上。大致为圆柱形的侧面由一通常以参考标号114所示的锁定环形成。锁定环114的内侧面可以在图17中看到,并且可以看到两个用于接收定位肋106的槽116以及三个用于接收固定肋108的槽118。带盒接收舱的固定部分位于锁定环114之后。为了插入带盒100,使肋106,108以及槽116,118对准,并且向下推动带盒100,以便每一肋均沿其相应的槽滑动。推板112是可以运动的,因此,当插入带盒100时,在图17中向下推动推板112。
锁定环114包括一条用于带2的放出狭缝,以便带2能够通过惰辊104从带盒接收舱放出。这在图18a中能够最清楚地看到,图18a显示了已向下推动推板112的插入带盒100。
在图17a和b中,锁定环114如图所示,处于能够插入带盒100的打开位置处。虽然图17b与图17a相似,但是,其显示的锁定环114画有阴影线,以便与带盒接收舱110的其它部分区别开。在该位置处,槽116,118是打开的。根据带的宽度以及带盒100的宽度,以可变化的距离向下推动推板112。使推板112与锁定环114相连(它们适于由一个整体件形成),并且通过弹簧120,沿径向对锁定环进行弹簧加载。因此,在推动带盒100就位时,通过使环114相对于带盒接收舱110的固定部分在图17和18中顺时针转动,弹簧120设法关闭槽116,118。但是,可以不使环114转动,因此,槽116,118不能被关闭,直至完全插入带盒100。其原因在于:在插入期间,固定肋108保持槽118打开。在使固定肋108的底部108b朝推板112转动的情况下,插入带盒100。腿部108c的角度有助于顺利插入。一旦完全插入带盒,固定肋108便越过槽118,因此,弹簧120能够作用以使锁定环114转动,从而封闭槽116,118。
图18a显示了完全插入的带盒100,并且,由于槽116,118已被封闭,因此,槽116,118不再为槽。图18b显示了锁定环114的外侧,并且锁定环114的一个部分114a已滑动通过固定肋108的腿部108c的顶部。因此,固定肋108的腿部108c抵靠在部分锁定环上,因此,能够防止带盒100脱离打印机。从图18c中能够更清楚地理解这种情况,虽然图18c与图18b相似,但是其显示了锁定环114标有阴影线部分以与带盒接收舱110的其它部分区分开。当完全插入时,带盒100位于将带2供给至打印头的正确位置处。由于通过相应地缩短或加长固定肋108,对于不同的带盒,能够使推板112运动不同的量,因此,对于不同宽度的带盒而言,均能够实现带盒100在正确位置处的定位。因此,利用肋106,108插入带盒100能够确保带盒100的对中以及带2相对于打印头的对中。
带盒接收舱110具有一个门(未示出),该门在插入带盒100之后可以被关闭,以便覆盖带盒的其它暴露的顶部表面。关闭所述门能够使惰辊104进入与离开带盒100的带2接触的工作位置。
在其它实施例中,使用一根独立的杆来使惰辊104转动到位。锁定部分114的关闭也可以使惰辊局部或完全运动到位。如果仅使其局部运动,则可以利用一根杆或所述门来完成该运动。
下面,首先参考图8a和8b,对墨带盒8作进一步说明。墨带盒8适用于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的任意一侧。图8a为显示墨带盒8的俯视立体图,图8b为底部立体图。参见图19,其显示了墨带盒8的分解视图,以便有助于解释其结构。
墨带盒8通常由一个底部120和一个盖部122构成。这些部分中的每一个部分均包括接合在一起的两个半圆柱体,以便将部分120,122接合在一起时,形成两个圆柱体,一个圆柱体用以装配供给卷筒24,另一个用以装配卷带卷筒28。供给卷筒24包括一根供给卷轴124,卷带卷筒28包括一根卷带卷轴126。盖部122的两个半圆柱体朝半圆柱体的最宽部分(即,朝图8a和19的底部)接合,以便在墨带4从供给卷轴124出现时,其能够从一个正好位于接合处上方的狭缝128出现,并且在其经第二狭缝130再次进入墨带盒8以便由卷带卷轴126卷绕之前,由两个半圆柱体相对保护。当墨带4通过两个圆柱体之间的区域时,可以将墨带4用于打印。
在图19中能够看到的墨带盒8的其它特征为一个供给链轮132以及一个卷带链轮134,这两个链轮相应地安装在供给卷轴124和卷带卷轴126的内侧以便能够驱动所述卷轴;以及一对在供给卷轴124任一端处的垫圈136。将相似的一对垫圈138装配在卷带卷轴126的任一端处。还设有螺旋弹簧140,142,这两个弹簧分别设置以作用于供给链轮132和卷带链轮134上并且具有在其中装配所述弹簧的相应盖144,146。弹簧140,142的目的在于沿轴向在链轮132,134上施加恒定的力,从而保持墨带张紧。底部120的端壁具有扁平或平面状盘状部分152,弹簧140,142的另一端靠在盘状部分152上。虽然可以设置一个仅作用于一个链轮上的弹簧,但是,两个弹簧在墨带的张紧上能够提供更好的控制。
图20更详细地显示了墨带盒8的底部120。可以看到用于实现底部120与盖122的压配合的加压配件148,以及多个用于确保与盖准确配合的定位肋150。还可以看到形成在底部120一端处的扁平弹性支承件152。弹簧140,142的端部停靠在这些支承件上,以便能够使它们在链轮132,134上施加必需的力。最后,在链轮132,134的端部(弹簧接触)能够到达的底部120的区域中可以看到两个重卷制动器154。这些制动器呈柱状并且在盖122中具有两个对应的柱。它们的目的在于防止墨带4在带盒8的输送期间松开。
参照显示了放松链轮132(重卷链轮134类似)的图21a和21b,能够更好地理解重卷制动器154的作用。可以看到:链轮132中接触弹簧140的端部由三个圆柱体形成,所有这些圆柱体均具有大于链轮132主体的直径。最大的内侧圆柱体156为较平的盘并且位于距离弹簧接触点的最远处。其包括一系列开孔162,这些开孔开设在盘中并以环形布置在恰好位于主体外侧并接触链轮132主体的表面上。柱154装配在开孔162内,从而固定链轮132,以便如果盒8不受到振动,则不易于使链轮132转动。
一防转动肋164沿链轮132的长度部分延伸的很长,并且为了重卷墨带4,该防转动肋可以由一个位于卷轴124内部上的对应凹槽托起接合,以便与卷轴可靠接合。
另两个圆柱体,即一个外圆柱体158和一个内圆柱体160形成链轮132的端部。虽然内圆柱体160位于外圆柱体158的内侧,但却沿弹簧140的方向进一步伸出。其用以保持与弹簧140的恒定接触。外部圆柱体作为压在链轮132的底部120的内部上的支承面。
再参见图8a以及图22和23。在图8a中显示了墨带盒8具有一个斜面166,其在设有弹簧140,142的端部处,由盖部分122的上表面切制而成,并且大致位于供给和卷带圆柱体之间的中央。在墨带盒8插入打印机或从打印机中取出期间,所述中央位置用于平衡力。斜面166朝盒8的端部向上倾斜。
图22a显示了部分插入打印机内的墨带盒8。首先将非斜面端插入一个具有适当形状的凹槽内,并且以沿卷轴124,126长度的方向推入。打印机包括作用于每一链轮(在图22a中仅示出了一个链轮)上的释放弹簧168,并且当插入所述盒时,轴22,28的打印机链轮滑入链轮132,134内(未示出)。
图22b显示了打印机中锁定件170的放大视图。该锁定件被设计成与斜面166相互作用。如图23所示,锁定件70包括一个弹簧按钮172,该按钮可以弹性运动,并且在图22b中向下延伸,以便在插入盒8时接触斜面166。还可以看到:除了斜面166以外,盒8的相同表面还包含一个恰好设置在斜面166之后(即,进一步离开盒8边缘)的狭缝174,其用于接收按钮172。应理解:盒8在斜面166和狭缝174的区域中具有有限的深度,因此,狭缝174延伸通过盒的材料厚度。但是,其并不是必需的,其原因在于:按钮172与锁定件170的可运动中央部分171相连,该中央部分与墨带盒8接合并且便于释放锁定件170,如在下面解释的那样。
图23显示了盒8插入打印机中的三个阶段,并且显示了与图22相比上侧朝下的锁定件170。在图23a中,斜面166尚未到达锁定件,因此,按钮172弹出。因此,如果盒8不具有斜面166,则由于按钮172能够防止插入,因此,不能插入盒。中央部分171位于朝向锁定件170前部(即,朝向打印机外表面)的某一位置处。在图23b中,沿箭头A的方向插入盒8,并且当斜面166接触按钮172时,逐步向上推动按钮172(在附图中向下),直至按钮172到达图23b的齐平位置,并且盒越过锁定件。中央部分171与按钮172一起向内(即朝打印机的内部)运动。在图23c中,完全插入盒8,因此,按钮172返回弹出并且进入狭缝174,以便其延伸超过狭缝的深度。中央部分171也已返回其原始位置。因此,在打印机中将盒8锁定就位。
为了从打印机中拆除盒8,向内推动中央部分171,并且随后弹簧168释放盒8。
可以理解:斜面和按钮机构能够同样在反方向上良好地工作,即打印机靠在斜面和狭缝上并且所述盒靠在按钮上。
参见图24~26,它们显示了通常以参考标号200标出的墨带盒的可选择实施例。该墨带盒可用于上述两个打印机实施例的任意一个中。图24的分解视图显示了该盒具有与墨带盒8相似的部件。一个区别为弹簧180。其为一体式大致扁平细长的弹簧,该弹簧代替了墨带盒8的弹簧140,142。图25a显示了将该弹簧插入盒的底部,以便两个弧形部分180a(一个朝弹簧180的任意一端设置)能够作用于链轮的端部上。图25b显示了插入带盒200的弹簧180。该弹簧具有与弹簧140,142相似的效果,即保持墨带张紧。利用弹簧180的一个优点在于:与盒8相比,能够使盒200更为紧凑。
图26显示了在不存在墨带时的盒200的底部。可以看到:朝向底部的一端,在设置墨带和链轮之处的一端的区域中设有两组穿过底部的肋180。这些肋用于支承外圆柱体158(参见关于墨带盒8的图21b)。这些肋可设置在墨带盒8中。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已使用了作为记录介质的带的例子,但是本发明和上述实施例同样可很好地用于其它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模切标签。
申请人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即:在不限制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可包括此处以隐含或明显或其任意概括方式披露的任意特征或这些特征的组合。考虑前面的说明,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作出各种改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09)
1.一种用于记录介质的盒,其包括:一个上部壳体和一个下部壳体,一根用于保持一卷记录介质并且设置在上下壳体之间的卷轴,以及一个用于封闭卷轴并接合上、下部壳体的侧部壳体,其中:通过压装或卡装连接,所述侧部壳体装配在上、下部壳体的至少一个壳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上部和下部壳体以及卷轴均具有一个大致中央通孔,这些通孔在位于这些部件之间时基本上是对准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盒,其还包括:一个链轮,其设置在上部和下部壳体中的一个壳体的通孔内并且具有延伸入卷轴中的通孔以便使卷轴转动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盒,其中:所述链轮压装或卡装在所述卷轴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盒,其还包括:一个插入件,其设置在上部壳体和下部壳体中的另一个壳体中并且具有延伸入卷轴中的通孔内的尺寸。
6.根据前面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上部和下部壳体包括槽和/或凸起,所述侧部壳体包括对应的凸起和/或槽,以便实现压装或卡装连接。
7.根据前面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上部和下部壳体和侧部壳体具有大致圆形结构,并且包括一个出口区,通过该出口区放出设置在卷轴上的记录介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盒,其中:所述上部和下部壳体中的每一个在记录介质排出盒时通过的出口区的区域中均包括一个凸起,该凸起从大致圆形结构向外沿切向伸出。
9.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3的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盒,其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设置在出口区中的片簧,在未通过链轮转动卷轴时,所述片簧用于防止记录介质从卷轴上松开。
10.一种用于记录介质的盒,其包括:一个用于记录介质的出口区,以及设置在出口区中的第一和第二凸缘,每一个凸缘均包括一个或多个槽,所述槽用于接收记录介质的边缘并且使所述边缘沿所述槽通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记录介质的盒,其中:第一和第二凸缘这样设置以使第一凸缘接收记录介质的第一边缘,第二凸缘接收与记录介质的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用于记录介质的盒,其中:所述槽彼此平行定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记录介质的盒,其中:每一凸缘均包括相距一定距离设置的第一和第二槽,这些槽用于使记录介质进入第一槽内,并通过所述距离进入第二槽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记录介质的盒,其中:第一凸缘从盒的第一外壁伸出,第二凸缘从盒的第二外壁伸出,以便这些凸缘用于在距离盒的第一和第二外壁大致相等的位置处导引离开盒的记录介质。
15.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记录介质的盒,其被设置成能够以卷筒结构保持记录介质,其中:凸缘这样设置以便当记录介质从其卷筒结构上松开时,记录介质的一端经所述槽放出。
16.一种用于记录介质的盒,其包括:一个壳体,其中,所述壳体的一个区域在其外表面上具有一个肋,所述肋用于在可插入所述盒的装置的一个槽内滑动,所述肋包括一个凸起,该凸起用于锁入装置的棘爪内,所述装置中插入所述盒。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盒,其中:所述肋为大致细长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盒,其包括:上部和下部壳体,其中,所述肋设置在上部和下部壳体中的一个壳体的外表面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盒,其中:上部和下部壳体中每一个壳体的外表面上均具有一个或多个设置于其上的肋。
20.根据权利要求16~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盒,其中:所述肋由它们设置在其上的外表面模制而成。
21.一种打印装置,其具有一个用于接收记录介质盒的记录介质接收舱,其中,所述接收舱包括一个槽,在将所述盒插入记录介质接收舱期间,记录介质盒的一个肋沿该槽滑动,所述槽包括一个棘爪,记录介质盒的一个肋的凸起锁入该棘爪内。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槽为大致细长状。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记录介质接收舱包括一个其中设有所述槽的盒支承件,支承件以可移动及弹性方式安装在记录介质接收舱中,以有助于记录介质盒插入记录介质接收舱内。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记录介质接收舱还包括一个第二盒支承件,所述支承件以可移动及弹性方式安装在记录介质接收舱中,以便在支承件之间的记录介质接收舱中接收记录介质盒。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打印装置,其还包括:一个机构,该机构是可以操作的,以便为了在支承件之间插入记录介质盒而使支承件分离,并且可进一步操作以使支承件彼此相对运动,从而相对于记录介质接收舱,将插入的记录介质盒保持在基本上固定的位置处。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机构包括用于相对于记录介质接收舱将支承件锁定在一个或多个固定位置处的装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机构包括一个或多个弹簧以及一个齿轮装置,齿轮装置被设置成使支承件相对于记录介质接收舱彼此相对运动大致相等的距离。
28.根据权利要求25~2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支承件可以是手动分离式的。
29.在权利要求21~2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与权利要求16~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盒的结合中:记录介质盒的所述肋用于在打印装置的记录介质接收舱的槽内滑动。
30.一种打印装置,其具有一个用于接收记录介质盒的记录介质接收舱,所述接收舱包括以可运动弹性方式安装的第一和第二支承件,打印装置还包括一个机构,该机构可以操作以便为了在支承件之间插入记录介质盒而使支承件分离,并且可进一步操作以使支承件彼此相对运动,从而相对于记录介质接收舱,将插入的记录介质盒保持在基本上固定的位置处。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机构包括一根杆,其用于相对于记录介质接收舱将支承件锁定在一个或多个固定位置处。
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机构包括一个或多个弹簧以及一个齿轮装置,齿轮装置使支承件相对于记录介质接收舱彼此相对运动大致相等的距离。
33.根据权利要求30~3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支承件可以是手动分离式的。
34.一种用于在其中接收盒的打印装置,所述打印装置包括斜面装置和可弹性运动的部分中的一个,其能够与盒的斜面装置和可弹性运动的部分中的另一个相互作用,以便在插入所述盒期间,斜面装置使可弹性运动部分从防止所述盒插入的位置运动至允许盒插入的位置处。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所述打印装置包括斜面装置,并且还包括一个在所述盒插入后可弹性运动部分能够锁入的棘爪。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棘爪这样设置,从而使在盒的可弹性运动部分已锁入棘爪内时,打印装置操作以利用所述盒进行打印。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打印装置,其中:棘爪的结构使所述可弹性运动的部分在盒插入打印装置之后可以运动,以从打印装置拆卸盒。
38.一种用于容纳在打印机中的盒,所述盒包括斜面装置和可弹性运动的部分中的一个,其能够与打印装置的斜面装置和可弹性运动的部分中的另一个相互作用,以便在插入所述盒期间,斜面装置使可弹性运动部分从防止所述盒插入的位置运动至允许盒插入的位置处。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盒,其中:所述盒包括斜面装置,并且还包括一个棘爪,在所述盒插入后可弹性运动部分锁入棘爪中。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盒,其中:棘爪的结构使在盒插入打印装置之后,所述可弹性运动部分可进一步运动,以从打印装置拆卸所述盒。
41.打印装置与用于容纳在打印装置中的盒的组合结构:打印装置包括一个可弹性运动部分,其能够与盒的斜面装置相互作用,以便在所述盒的插入期间,斜面装置能够使可弹性运动部分从防止所述盒插入的位置运动至允许盒插入的位置处。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组合结构,其中:所述盒还包括一个棘爪,所述可弹性运动部分在插入所述盒之后锁入该棘爪内。
43.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所述的组合结构,其中:所述棘爪的结构使在盒插入打印装置之后,所述可弹性运动部分可以运动,以从打印装置拆卸所述盒。
44.一种盒,其包括一根用于保持记录介质的空心卷轴,以及一个链轮,其设置在至少一部分卷轴的内侧并且该链轮是可驱动的,以便为了从该处放松记录介质而使卷轴转动,其中,链轮与卷轴内表面接触的表面包括多个靠在卷轴内侧面上的凸起。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卷轴由可压缩的材料制成,并且多个凸起使该材料产生局部变形。
46.根据权利要求44或45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凸起具有用以靠在卷轴内表面上的齿形轮廓。
47.根据权利要求44~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盒,其中:凸起包括多个三角形肋,这些肋绕链轮的所述表面设置。
48.一种打印机,其包括一个盒接收舱,其用于接收一个保持记录介质的盒,所述盒接收舱包括一个弹性部分,该部分是可操作的,以将盒插入所述接收舱内,并且该部分在盒插入后,在弹力的作用下闭合,从而将一个插入的盒锁入接收舱内。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弹性部分在垂直于盒的插入方向的平面内打开和关闭。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打印机,其中:弹性部分为圆柱形,并且绕其中央轴线在一方向上打开和关闭。
51.根据权利要求48~5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所述盒接收舱还包括一个固定部分,并且当弹性部分打开时,弹性部分和固定部分一起形成一个或多个槽,盒中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肋在插入期间滑动通过所述槽,从而在插入盒期间,将弹性部分保持在打开位置。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打印机,其中:弹性部分包括一个抵靠部分,在弹性部分闭合时,该抵靠部分通过碰到盒的肋的端部,防止插入的盒沿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53.根据权利要求48~5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还包括:一个辊驱动装置,其设置在记录介质排出插入盒接收舱中的盒的区域中,其中,弹性部分还被设置成一旦在所述弹性力的作用下闭合,便使辊装置从能够插入盒的位置朝在记录介质排出插入的盒时接触记录介质的位置处运动。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打印机,其中:弹性部分被设置成使所述辊驱动装置进行充分运动,以便所述辊驱动装置进入在记录介质排出插入的盒时接触记录介质的所述位置。
55.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打印机,其还包括:杆装置,该装置可操作以使辊驱动装置从已通过弹性部分的闭合而运动的位置运动至在记录介质排出插入的盒时接触记录介质的所述位置。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杆装置为一扇门,其在盒接收舱上面闭合时,使辊驱动装置运动。
57.根据权利要求53~5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中:辊驱动装置可转动地安装,从而通过转动在不同的位置之间运动。
58.一种与打印机一起使用的盒,所述盒在其外表面上包括一个或多个肋,至少一个肋为大致槽状,其中,槽状部分的至少一个腿相对于槽状部分的底部,以大于90°的角度设置。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盒,其能够在插入槽状部分的腿之前,沿插入槽状部分的底部的方向插入打印机。
60.根据权利要求58或59所述的盒,其中: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盒,其中:所述另一条腿大致延伸通过设有肋的盒的外表面宽度。
62.打印机与盒的组合结构,打印机包括一个用于接收盒的盒接收舱,盒接收舱包括一个固定部分和一个弹性部分,该弹性部分可操作以使所述盒插入接收舱并且其在所述盒插入之后,能够在弹力的作用下关闭,从而将插入的盒锁定在接收舱中,其中,当弹性部分打开时,弹性部分和固定部分一起形成一个或多个槽,盒中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肋能够在插入期间滑动通过所述槽,从而在插入期间,将弹性部分保持在打开位置。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组合结构,其中:盒中的至少一个肋为大致槽状,其中,槽状部分的至少一个腿相对于槽状部分的底部以大于90°的角度设置,从而有助于在插入槽状部分的腿之前,盒沿插入槽状部分的底部的方向顺利插入。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组合结构,其中:所述腿中的一个比另一个短,所述腿中的所述一个这样布置,在将盒插入盒接收舱之后抵靠在盒接收舱的弹性部分,因而将盒保持在盒接收舱中。
65.根据权利要求62~6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结构,其中:所述肋中的至少另一个肋是细长状的,并且布置成滑动通过由弹性部分和固定部分形成的对应的细长槽,从而相对于与肋长度垂直的方向,将盒保持在用于插入的正确位置处。
66.一种记录介质盒,其包括一个壳体并且具有一卷设置在壳体中的记录介质,所述记录介质卷松开以便记录介质的一端放出壳体,其中,所述盒还包括一个设置在壳体上的片簧并且该片簧被定位以作用于记录介质上从而沿朝记录介质卷中心的方向施加力。
6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记录介质盒,其中:记录介质卷绕在卷轴上,并且所述力沿朝卷轴的方向作用。
68.根据权利要求66或67所述的记录介质盒,其中:片簧在弹簧接触记录介质的点处沿记录介质以切向方向施加另外的力。
69.根据权利要求66~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盒,其中:片簧具有一个将片簧固定至壳体上的固定部分,以及一个从固定部分朝记录介质伸出的弧形部分。
70.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记录介质盒,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一个凸起,在该凸起上安装片簧的所述固定部分。
71.根据权利要求69或70所述的记录介质盒,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上部和下部,记录介质卷设置在上、下部分之间以沿平行于上部和下部的平面的方向松开,并且,片簧的固定部分固定在上部和下部中的一个上。
72.根据权利要求66~7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盒,其包括:另一个片簧,其设置在壳体上并且被定位以作用于记录介质上从而沿朝记录介质卷的中心的方向施加力。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记录介质盒,其中:将所述片簧设置成朝记录介质的一个边缘作用,并且将所述另一个片簧设置成朝记录介质的另一个边缘作用。
74.当从属于权利要求71时,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记录介质盒,其中:一个片簧固定在壳体的上部,另一个片簧固定在壳体的下部。
75.一组用于固定记录介质的盒,每一个盒均包括一个上部和一个下部,所述上部和下部相隔一定距离设置并且通过固定在宽度对应于所述距离的一个侧部而接合在一起,从而将一卷记录介质固定在上部和下部之间,同时,将记录介质的宽度定位于大致平行于侧部的宽度,其中,每一个盒均具有不同宽度的侧部。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一组盒,其中:将侧部中的任何一个安装在任意盒的上部和下部上。
77.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的一组盒,其中:侧部具有用于固定至上部和下部上的相同安装件。
78.根据权利要求75~7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组盒,其中:每一个盒的上部和下部均具有用于固定至一个侧部上的安装件,这些安装件分别与各个其它盒的上部和下部的安装件相同。
79.根据权利要求75~7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组盒,其中:盒的上部和下部通过压装或卡装连接固定在一个侧部上。
80.根据权利要求75~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组盒,其中:每一个盒均固定有一卷记录介质,所述记录介质的宽度对应于其相应的盒的侧部的宽度。
81.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一组盒,其中:记录介质的宽度略小于其相应的盒的侧部的宽度。
82.根据权利要求75~8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组盒,所述盒是利用根据所述侧部宽度调节的注射模具制造的。
83.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一组盒,其中:注射模具是通过使一块喷射板定位于用于模制所述侧部的模具中来调节的。
84.一种利用固定记录介质的盒的打印机,所述打印机包括:
驱动装置,其沿向前的方向驱动以松开插入打印机中的盒的记录介质,并且能够沿反向驱动以便重绕记录介质:
探测装置,其用于探测从打印机中除去插入的盒,在进行这种探测时,产生指示除去盒的信号,
其中,驱动装置设置成接收所产生的信号,并且与其响应,沿反向驱动以便重绕一段插入的盒中的记录介质。
85.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打印机,其还包括:使用者输入从打印机中除去一个盒的指示的装置,其中,所述探测装置探测所述指示。
86.根据权利要求84或85所述的打印机,其具有一个切除一部分打印记录介质的切割区,其中,驱动装置沿反向驱动以便重绕一段插入的盒中的记录介质,其重绕的量对应或者小于切割区与记录介质从插入的盒中排出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87.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打印机,其具有一个打印区,在该打印区,在插入的盒中的记录介质上打印图像,其中,驱动装置沿反向驱动以便重绕一段插入的盒中的记录介质,其重绕的量对应或者大于打印区与记录介质从插入的盒排出的位置之间的距离。
88.一种利用固定记录介质的盒的打印机,所述打印机包括:
一个打印区,其包括压纸卷筒和打印装置,所述压纸卷筒和打印装置被设置成在它们之间接收在插入打印机中的盒中固定的记录介质,从而在一段记录介质上打印图像,压纸卷筒是可转动的以驱动一段记录介质通过所述打印区;以及
驱动装置,其包括一个供给辊,使该供给辊转动,从而放松在插入的盒中固定的记录介质,以便将记录介质供给至打印区;
其中,在通过驱动装置放松的一段记录介质到达打印区时,打印机使压纸卷筒转动以驱动这段记录介质通过打印区。
89.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打印机,其包括一个计时器,其使压纸卷筒在驱动装置的供给辊开始转动之后的预定时间开始转动。
90.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打印机,其包括一个传感器,该传感器设置在打印区并且在一段图像接收带位于压纸卷筒的区域中时进行探测,并且基于这种探测,产生使压纸卷筒转动的信号。
91.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打印机,其中:传感器在记录介质的前缘已到达压纸卷筒之前的预定距离时进行探测。
92.根据权利要求88~9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印机,其中:在压纸卷筒开始转动时,驱动装置的供给辊停止转动。
93.一种打印机,其包括:
盒接收舱,其用于接收固定记录介质的盒;
辊驱动装置,其设置在记录介质排出插入盒接收舱中的盒的区域中;
一个杆装置,其可以操作,以便使辊驱动装置从插入盒的位置运动至在记录介质排出插入的盒时接触记录介质的位置处。
94.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打印机,其中:杆装置为一扇门,其在盒接收舱上面闭合时,使辊驱动装置运动。
95.根据权利要求93~94所述的打印机,其中:辊驱动装置可转动地安装,从而通过所述转动可以在两个位置之间运动。
96.一种墨带盒,其包括:
一根用于固定一卷墨带的供给卷轴;
一根卷带卷轴,从供给卷轴上松开的墨带卷绕在该卷带卷轴上;
一个可驱动的链轮,其使供给卷轴转动以便将松开的墨带重绕至供给卷轴上;以及
一个弹簧,其被设置成沿轴向作用于链轮上,以便保持墨带在供给卷轴和卷带卷轴之间张紧。
97.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墨带盒,其还包括:
一个第二可驱动链轮,其使供给卷轴转动;以及
一个第二弹簧,该弹簧被设置成沿轴向作用于第二链轮上,以便有助于保持墨带在供给卷轴和卷带卷轴之间张紧。
98.根据权利要求96或97所述的墨带盒,其中:所述弹簧和第二弹簧为螺旋弹簧。
99.根据权利要求96~9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墨带盒,其中:所述弹簧和第二弹簧靠在链轮的端面上。
100.根据权利要求96~9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墨带盒,其中:作用于相应链轮上的所述弹簧和第二弹簧的相对端靠在盒的内壁上。
101.根据权利要求99所述的墨带盒,其中:所述内壁上形成一个相应的平面部分,每一个弹簧均靠在该平面部分上。
102.根据权利要求96~10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墨带盒,其中:链轮包括一个所述相应的弹簧压靠的端部,所述端部由一个弹簧压靠的内部圆柱体和一个外部圆柱体形成,与外部圆柱体相比,内部圆柱体沿弹簧的方向进一步向外伸出。
103.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墨带盒,其还包括:一个使卷带卷轴转动的第二可驱动链轮,其中,所述弹簧还沿轴向作用于第二链轮上,以有助于保持墨带在供给卷轴和卷带卷轴之间的张紧。
104.根据权利要求103所述的墨带盒,其中:所述弹簧为细长的片簧。
105.根据权利要求103和104所述的墨带盒,其还包括链轮压靠的一个或多个肋。
106.一种墨带盒,其包括:
一根用于固定一卷墨带的空心供给卷轴;
一个可驱动的链轮,该链轮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供给卷轴的内侧,以便使供给卷轴转动,从而将松开的墨带重绕至供给卷轴上;
其中,未设置在供给卷轴内侧的链轮的端部包括一个内部圆柱体和一个外部圆柱体,与外部圆柱体相比,内部圆柱体沿远离供给卷轴的方向进一步伸出。
107.根据权利要求106所述的墨带盒,其还包括:
一根空心卷带卷轴,其用于卷绕从供给卷轴上松开的墨带;
一个可驱动的链轮,该链轮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卷带卷轴的内侧,以便使卷带卷轴转动;
其中,未设置在卷带卷轴内侧的链轮的端部包括一个内部圆柱体和一个外部圆柱体,与外部圆柱体相比,内部圆柱体沿远离卷带卷轴的方向进一步伸出。
108.根据权利要求106或107所述的墨带盒,其还包括一个支承面,所述外部圆柱体或每一个外部圆柱体均压靠在该支承面上。
109.根据权利要求108所述的墨带盒,其中:所述支承表面包括一个或多个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GBGB0230199.2A GB0230199D0 (en) | 2002-12-24 | 2002-12-24 | Information on consumables |
GB0230199.2 | 2002-12-24 | ||
GB0230200.8 | 2002-12-24 | ||
GB0230196.8 | 2002-12-24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2063610A Division CN101683790B (zh) | 2002-12-24 | 2003-12-23 | 打印装置和盒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44994A true CN1744994A (zh) | 2006-03-08 |
CN100564050C CN100564050C (zh) | 2009-12-02 |
Family
ID=99504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380109259XA Pending CN1744993A (zh) | 2002-12-24 | 2003-12-23 | 耗材上的信息 |
CNB20038010925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4050C (zh) | 2002-12-24 | 2003-12-23 | 用于记录介质的盒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380109259XA Pending CN1744993A (zh) | 2002-12-24 | 2003-12-23 | 耗材上的信息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79510B2 (zh) |
EP (1) | EP1575781B1 (zh) |
JP (2) | JP2006512224A (zh) |
CN (2) | CN1744993A (zh) |
GB (1) | GB0230199D0 (zh) |
RU (1) | RU2297333C2 (zh) |
WO (1) | WO2004058509A1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15506A (zh) * | 2009-03-31 | 2014-09-03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带盒 |
US9346296B2 (en) | 2009-03-31 | 2016-05-24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409425B2 (en) | 2009-03-31 | 2016-08-0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427988B2 (en) | 2009-03-31 | 2016-08-3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493016B2 (en) | 2008-12-25 | 2016-11-1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498998B2 (en) | 2008-12-25 | 2016-11-2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539837B2 (en) | 2009-12-16 | 2017-01-1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566808B2 (en) | 2009-03-31 | 2017-02-14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573401B2 (en) | 2009-06-30 | 2017-02-2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0265982B2 (en) | 2009-12-28 | 2019-04-2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CN114521176A (zh) * | 2019-09-30 | 2022-05-20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打印用带盒和打印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181708A1 (en) * | 2004-09-24 | 2008-07-3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and Tape Printer |
JP4561744B2 (ja) * | 2004-09-24 | 2010-10-1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印字装置及びテープカセット |
JP4791911B2 (ja) * | 2006-08-25 | 2011-10-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EP2079592B1 (en) | 2007-03-16 | 2012-01-0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artridge and printer |
US20080266100A1 (en) * | 2007-04-27 | 2008-10-3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g label editing apparatus and tag label producing apparatus |
US9524460B2 (en) * | 2007-05-30 | 2016-12-20 | Zih Corp. | System for processing media units and an associated media roll |
US9415611B2 (en) * | 2007-12-19 | 2016-08-16 | Zih Corp. | Platen incorporating an RFID coupling device |
GB2464753B (en) * | 2008-10-28 | 2013-05-15 | Gsm Primographic | Label printing |
WO2010107438A1 (en) | 2009-03-19 | 2010-09-23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edia roll management |
EP2390100B1 (en) * | 2010-05-27 | 2013-05-2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abel producing apparatus and tape cartridge |
JP2012076357A (ja) * | 2010-09-30 | 2012-04-19 | Nec Embedded Products Ltd | 使用機器、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3377383A (zh) * | 2012-04-19 | 2013-10-30 | 科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射频耗材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
US8851136B1 (en) * | 2013-03-13 | 2014-10-07 | Alexander V. Drynkin | Laboratory tube printer and labeler |
JP2014191552A (ja) * | 2013-03-27 | 2014-10-06 | Seiko Epson Corp | 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
WO2014206964A1 (en) * | 2013-06-26 | 2014-12-31 | Oce-Technologies B.V. | Method for printing a print job on a media |
CN103342055B (zh) * | 2013-07-18 | 2016-01-20 | 福建金宝威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标签打印系统 |
US9513856B2 (en) | 2014-12-09 | 2016-12-06 | Zih Corp. | Beam shap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9632734B2 (en) | 2014-12-09 | 2017-04-25 | Zih Corp. | Spindle supporte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
WO2020009689A1 (en) * | 2018-07-02 | 2020-01-0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Cutter module and method |
JP7342387B2 (ja) * | 2019-03-15 | 2023-09-1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カセット |
CN112277481A (zh) * | 2020-10-19 | 2021-01-29 | 杭州艾普莱标识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双色热转印打印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02619A (en) * | 1981-03-30 | 1983-09-06 | Kroy, Inc.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cartridge therefor |
US4761369A (en) * | 1986-05-12 | 1988-08-02 | David Diagnostics, Inc. | Process for measuring calcium levels in biological fluids |
US4966476A (en) * | 1987-12-29 | 1990-10-3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printer |
US5262330A (en) * | 1992-02-27 | 1993-11-16 | Miles Inc. | Colorimetric methods and reagents for the assay of calcium in a test sample |
CA2107746A1 (en) * | 1992-10-06 | 1994-04-07 | Masahiko Nunokawa | Tape printing device and tape cartridge used therein |
US5934812A (en) * | 1992-10-06 | 1999-08-10 | Seiko Epson Corp. | Tape printing device and tape cartridge used therein |
JP2879757B2 (ja) | 1993-12-02 | 1999-04-05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DE19549376A1 (de) * | 1995-03-07 | 1996-09-26 | Francotyp Postalia Gmbh | Anordnung zur Ermittlung einer Farbbandrestmenge für Thermotransferdruckverfahren |
US6802659B2 (en) * | 1996-08-07 | 2004-10-12 | Mats Cremon | Arrangement for automatic setting of programmable devices and materials therefor |
SE508004C2 (sv) | 1996-08-07 | 1998-08-10 | Intermec Ptc Ab | Arrangemang för automatisk inställning av printrar samt material därtill |
US6227643B1 (en) | 1997-05-20 | 2001-05-08 | Encad, Inc. | Intelligent printer components and printing system |
US6209435B1 (en) * | 1998-01-07 | 2001-04-03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cutter and image printing and cutting method |
JP3925578B2 (ja) | 1998-01-07 | 2007-06-0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カッタ付きプリンタ |
US6089767A (en) * | 1998-08-07 | 2000-07-18 | Axiohm Transaction Solutions, Inc. | Ribbon cassette with coaxial spools on common shaft and ribbon wiping means |
JP2000280586A (ja) * | 1999-03-30 | 2000-10-10 | Alps Electric Co Ltd | 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 |
JP2000281268A (ja) | 1999-03-30 | 2000-10-10 | Sato Corp | ロ−ル状被印字媒体 |
US6938976B2 (en) | 1999-06-16 | 2005-09-06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Printer and method therefor adapted to sense data uniquely associated with a consumable loaded into the printer |
US6364552B1 (en) | 1999-07-08 | 2002-04-02 | Brady Worldwide,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used labels |
JP2001038986A (ja) | 1999-07-30 | 2001-02-13 | Canon Inc |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が読み出し可能な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
JP3997769B2 (ja) | 2000-12-01 | 2007-10-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レシート類発行システム、レシート類発行装置及びレシート類発行方法 |
ES2265384T3 (es) * | 2000-12-01 | 2007-02-1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Sistema, aparato y metodo para emitir recibos y hacer publicidad. |
CN1270900C (zh) | 2000-12-27 | 2006-08-2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
2002
- 2002-12-24 GB GBGB0230199.2A patent/GB0230199D0/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3
- 2003-12-23 JP JP2004563226A patent/JP2006512224A/ja active Pending
- 2003-12-23 US US10/540,750 patent/US807951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2-23 CN CNA200380109259XA patent/CN1744993A/zh active Pending
- 2003-12-23 CN CNB2003801092566A patent/CN10056405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2-23 RU RU2005123352/12A patent/RU2297333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12-23 EP EP03785956.8A patent/EP157578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2-23 WO PCT/EP2003/014991 patent/WO200405850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
- 2009-07-03 JP JP2009158337A patent/JP2009215083A/ja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5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649861B2 (en) | 2008-12-25 | 2017-05-16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2233641B2 (en) | 2008-12-25 | 2025-02-2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1479053B2 (en) | 2008-12-25 | 2022-10-2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1285749B2 (en) | 2008-12-25 | 2022-03-2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0744798B2 (en) | 2008-12-25 | 2020-08-1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0661589B2 (en) | 2008-12-25 | 2020-05-26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493016B2 (en) | 2008-12-25 | 2016-11-1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498998B2 (en) | 2008-12-25 | 2016-11-2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498997B2 (en) | 2008-12-25 | 2016-11-2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0189284B2 (en) | 2008-12-25 | 2019-01-2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855779B2 (en) | 2008-12-25 | 2018-01-0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511611B2 (en) | 2008-12-25 | 2016-12-06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511610B2 (en) | 2008-12-25 | 2016-12-06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511609B2 (en) | 2008-12-25 | 2016-12-06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522556B2 (en) | 2008-12-25 | 2016-12-2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533522B2 (en) | 2008-12-25 | 2017-01-0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682584B2 (en) | 2008-12-25 | 2017-06-2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539838B2 (en) | 2008-12-25 | 2017-01-1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566812B2 (en) | 2008-12-25 | 2017-02-14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656497B2 (en) | 2008-12-25 | 2017-05-2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656496B2 (en) | 2008-12-25 | 2017-05-2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1052685B2 (en) | 2009-03-31 | 2021-07-06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427988B2 (en) | 2009-03-31 | 2016-08-3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592692B2 (en) | 2009-03-31 | 2017-03-14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2257827B2 (en) | 2009-03-31 | 2025-03-2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566808B2 (en) | 2009-03-31 | 2017-02-14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656488B2 (en) | 2009-03-31 | 2017-05-2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346296B2 (en) | 2009-03-31 | 2016-05-24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1945217B2 (en) | 2009-03-31 | 2024-04-0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1707938B2 (en) | 2009-03-31 | 2023-07-2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498988B2 (en) | 2009-03-31 | 2016-11-2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498987B2 (en) | 2009-03-31 | 2016-11-2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0201993B2 (en) | 2009-03-31 | 2019-02-1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0201988B2 (en) | 2009-03-31 | 2019-02-1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0226949B2 (en) | 2009-03-31 | 2019-03-1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381756B2 (en) | 2009-03-31 | 2016-07-0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403389B2 (en) | 2009-03-31 | 2016-08-0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0618325B2 (en) | 2009-03-31 | 2020-04-14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616690B2 (en) | 2009-03-31 | 2017-04-1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0675894B2 (en) | 2009-03-31 | 2020-06-0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0744802B2 (en) | 2009-03-31 | 2020-08-1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409425B2 (en) | 2009-03-31 | 2016-08-0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CN104015506A (zh) * | 2009-03-31 | 2014-09-03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带盒 |
US11254149B2 (en) | 2009-03-31 | 2022-02-2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802432B2 (en) | 2009-06-30 | 2017-10-3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573401B2 (en) | 2009-06-30 | 2017-02-2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676217B2 (en) | 2009-06-30 | 2017-06-1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1225099B2 (en) | 2009-06-30 | 2022-01-18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2194765B2 (en) | 2009-06-30 | 2025-01-14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0265976B2 (en) | 2009-12-16 | 2019-04-2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9539837B2 (en) | 2009-12-16 | 2017-01-1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1235600B2 (en) | 2009-12-16 | 2022-02-0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0265982B2 (en) | 2009-12-28 | 2019-04-2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2128697B2 (en) | 2009-12-28 | 2024-10-2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
US11135862B2 (en) | 2009-12-28 | 2021-10-05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Tape cassette with indicator portion having pressing and non-pressing portion for indentifying tape type |
US11951753B2 (en) | 2019-09-30 | 2024-04-0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Printing cassette and printer |
CN114521176A (zh) * | 2019-09-30 | 2022-05-20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打印用带盒和打印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6512224A (ja) | 2006-04-13 |
CN1744993A (zh) | 2006-03-08 |
AU2003294971A2 (en) | 2004-07-22 |
RU2005123352A (ru) | 2006-01-27 |
RU2297333C2 (ru) | 2007-04-20 |
AU2003294971A1 (en) | 2004-07-22 |
EP1575781A1 (en) | 2005-09-21 |
GB0230199D0 (en) | 2003-02-05 |
US20060238600A1 (en) | 2006-10-26 |
EP1575781B1 (en) | 2019-02-20 |
JP2009215083A (ja) | 2009-09-24 |
WO2004058509A1 (en) | 2004-07-15 |
CN100564050C (zh) | 2009-12-02 |
US8079510B2 (en) | 2011-1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44994A (zh) | 打印装置和盒 | |
CN101683790B (zh) | 打印装置和盒 | |
US8162553B2 (en) | Cassettte locking and ejecting arrangement | |
CN1066685C (zh) | 热敏式打印机 | |
US20060002743A1 (en) | Apparatuses for image forming capable of effectively conveying developer therefrom and a method of effectively forming a reinforcing member adhering to the apparatuses | |
US5399036A (en) | Tape taking-up mechanism | |
US20060170720A1 (en) | Printing apparatus, program, and printing method | |
CN1950214A (zh) | 带式打印机 | |
CN1282544C (zh) | 打印机 | |
US20120313310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9041752B2 (en) | Printer | |
US6224276B1 (en) | Ink ribbon cartridge including ink ribbon damaging means and rotation direction restricting means | |
CN1533332A (zh) | 打印机和用于打印机的打印介质盒 | |
JP2010234757A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5206632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US20070264070A1 (en) | Low Friction Cassette | |
CN1280108C (zh) | 带打印机 | |
JP6149551B2 (ja) | 記録装置 | |
CN1642746A (zh) | 带盒 | |
JP2000506093A (ja) | テープ印刷装置及びテープ保持ケース | |
JP4613790B2 (ja) | 動力断続機構及び媒体供給装置と記録装置と液体噴射装置 | |
US7523934B2 (en) | Roller structure | |
JP2002096947A (ja) | ロールカセット及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 |
JP2007313673A (ja) | プリンタ | |
JP4412481B2 (ja) | 搬送駆動ローラの製造方法、搬送駆動ロー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913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8913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51223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