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742127A - 弹性无纺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弹性无纺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2127A
CN1742127A CNA200480002755XA CN200480002755A CN1742127A CN 1742127 A CN1742127 A CN 1742127A CN A200480002755X A CNA200480002755X A CN A200480002755XA CN 200480002755 A CN200480002755 A CN 200480002755A CN 1742127 A CN1742127 A CN 17421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pu
fiber
woven fabric
dsc
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027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3348C (zh
Inventor
西口大介
铃木健一
山崎聪
本村茂之
川那部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Chemicals Inc
Mitsui Chemicals Polyurethan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Mitsui Takeda Chemica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Mitsui Takeda Chemicals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42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2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334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334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 D04H3/1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with bonds between thermoplastic filaments produced in association with filament formation, e.g. immediately following extrus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05Synthetic yarns or filaments
    • D04H3/009Condensation or reaction polym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26Condensation or reaction polymers
    • D04H1/4358Polyuretha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1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enes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yarns or fila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10T442/601Nonwoven fabric has an elastic qua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10T442/601Nonwoven fabric has an elastic quality
    • Y10T442/602Nonwoven fabric comprises an elastic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10T442/681Spun-bonded nonwoven fabr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10T442/682Needled nonwoven fabric
    • Y10T442/684Containing at least two chemically different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s
    • Y10T442/688Containing polymeric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一种纺粘型弹性无纺织物,该织物包含由包含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聚合物形成的纤维,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得到的凝固点为65℃或以上,并且通过配备了具有100μm直径的小孔的口管的粒度分布分析仪基于电敏感区方法计数,每克弹性体包含3.00×106个或以下的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而且所述纤维的纤维直径标准偏差(Sn)除以平均纤维直径(Xave)(Sn/Xave)得到的数值为0.15或以下。

Description

弹性无纺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通过纺粘包含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聚合物而获得的弹性无纺织物,该弹性无纺织物的生产方法,以及包含这种弹性无纺织物的卫生材料。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所提出的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以下称作“TPU”)制成的弹性无纺织物,由于其高弹性、低残余应变和优良的透气性,已经被用于包括衣服、卫生材料和体育用品材料的应用领域。
熔喷法是从TPU生产弹性无纺织物的典型方法。熔喷法弹性无纺织物表现出高弹性、挠性和透气性,因此被使用在依从于身体运动的相对活动的应用中,例如一次性尿布的带形边纹装饰织物,胶粘绷带中的纱布垫,以及一次性手套。
JP-A-7-503502公开了一种包含弹性体的热塑性基本上为连续纤丝的纤维网的纺粘无纺织物。据说这种纺粘无纺织物比熔喷法弹性无纺织物手感更舒服,因为它们更接近纺织纤维直径,因此有类似纺织品的悬垂感和手感。JP-A-7-503502描述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作为热塑性弹性体,但是没有公开这些弹性体的凝固点和极性溶剂不溶物的粒子数。如本说明书比较例1和2中将要举例说明的,当热塑性弹性体的凝固点低于60℃,或者每克弹性体包含超过3.00×106个极性溶剂不溶物粒子时,纤维将断裂并且在纺丝过程中相互粘合在一起;其结果是无纺织物的手感差。
JP-A-9-87358公开了一种每克树脂包含2×104个或者更少的粒子直径为6~80μm的极性溶剂不溶物粒子的热塑性聚氨酯树脂。据显示这种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可用于生产弹性聚氨酯纤维,而不造成喷嘴反压力的增加和熔融纺丝过程中的纤丝断裂。本发明人试图按照JP-A-9-87358生产热塑性聚氨酯树脂,但是却无法获得这种树脂。
JP-A-2002-522653提出热塑性弹性体特有的“粘附感”性质是将弹性体纺粘成无纺织物中遇到的问题之一。已经指出了空气中的紊流可能使纤丝接触,因而它们在纺粘中可能相互粘合。已经证实了“粘性”在卷取纤维网的过程中特别麻烦。此外,JP-A-2002-522653还提到在挤压和/或拉伸过程中单纱(strand)的断裂和弹性失效。如本说明书比较例2中将要举例说明的,JP-A-2002-522653中所述的TPU(Elastollan 1180A(BASE Japan Ltd.))纺丝工艺伴随有纤丝断裂,并且所得到的无纺织物也令人不满意。
WO99/39037公开了一种由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组成的弹性无纺织物,该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硬度(JIS-A硬度)为65A~98A,流体化初始温度为80~150℃。这种无纺织物是用如下方法获得的:将热塑性聚氨酯树脂的连续纤丝堆积成片形,并通过纤丝自身的热量在接触点将堆积的纤丝熔融-胶合。这种生产方法是熔喷法。本发明人进行了WO99/39037中所述的方法来制备热塑性聚氨酯树脂,并在比较例4中使用这种树脂来形成纺粘型无纺织物。结果是纤丝在纺丝过程中断裂并且所得到的无纺织物质量差。
JP-A-9-291454公开了具有优异悬垂性的弹性无纺织物,该织物包含含结晶聚丙烯和热塑性弹性体的组合纤维。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弹性无纺织物,该织物包含由50重量%的作为内芯的氨基甲酸酯弹性体和50重量%的作为外鞘的聚丙烯构成的同心外鞘-内芯组合纤维(实施例6)。其公开内容扩展到包含如下组合纤维的弹性无纺织物,该组合纤维由50重量%的氨基甲酸酯弹性体和50重量%的聚丙烯构成,具有六链段(segmented)截面(实施例8)。这些无纺织物是通过用梳理器(carder)梳松人造短纤维并将它们用气流(through-air)干燥机加热而生产的。这些无纺织物在拉长20%后能够有约75%的弹性回复率,并且具有优异的悬垂性。但是,在用作例如衣服、卫生材料和用于体育用品的材料时,它们的弹性仍然不足。
发明目的
本发明旨在解决和背景技术有关的上述问题。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弹性无纺织物,所述的弹性无纺织物是通过纺粘包含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聚合物而获得的,并且具有舒适的手感、高弹性和小残余应变的。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该弹性无纺织物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基于如下发现完成了本发明:使用具有特定凝固点和特定的极性溶剂不溶物含量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可以得到一种纤维直径分布窄并因此有舒适手感的无纺织物。
本发明的弹性无纺织物是一种纺粘型弹性无纺织物,该织物包含由包含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聚合物形成的纤维,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得到的凝固点为65℃或以上,并且通过配备了具有100μm直径的小孔的口管的粒度分布分析仪基于电敏感区方法计数,每克弹性体包含3.00×106个或以下的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并且所述纤维的纤维直径标准偏差(Sn)除以平均纤维直径(Xave)(Sn/Xave)得到的数值为0.15或以下。
优选聚合物包含10重量%或以上量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对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时,优选从90~140℃温度范围内的吸热峰确定的总熔化热(a)和从140~220℃温度范围内的吸热峰确定的总熔化热(b)满足如下关系(1):
a/(a+b)×100≤80  (1)。
本发明的卫生材料包含该弹性无纺织物。
本发明弹性无纺织物的生产方法包括通过纺粘包含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聚合物而由该聚合物形成纤维,其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得到的凝固点为65℃或以上,并且通过配备了具有100μm直径的小孔的口管的粒度分布分析仪基于电敏感区方法计数,每克弹性体包含3.00×106个或以下的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并且其中纤维具有这样的直径,使得纤维直径标准偏差(Sn)除以平均纤维直径(Xave)(Sn/Xave)得到的数值为0.15或者更小。
本发明可进行纺粘处理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得到的凝固点为65℃或以上,并且通过配备了具有100μm直径的小孔的口管的粒度分布分析仪基于电敏感区方法计数,每克弹性体包含3.00×106个或以下的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而且能够生产纺粘型弹性无纺织物,其中纤维直径标准偏差(Sn)除以平均纤维直径(Xave)(Sn/Xave)得到的数值为0.15或者更小。
本发明的效果
通过将聚合物和具有特定凝固点和特定的极性溶剂不溶物含量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结合在一起,可以稳定地进行聚合物的纺粘,没有纤丝断裂,也没有纤维相互粘附或者粘附道纺丝塔壁上。而且,使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导致纤维直径分布窄,从而所得到的纺粘无纺织物可以显示出优异的手感。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弹性无纺织物>
本发明的弹性无纺织物是通过纺粘包含具有特定凝固点和特定的极性溶剂不溶物含量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聚合物而获得的。这种无纺织物的纤维直径分布在确定的范围之内。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凝固点为65℃或以上,优选为75℃或以上,最适宜为85℃或以上。优选凝固点的上限为195℃。此处使用的凝固点是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的,并且凝固点是出现放热峰的温度,该放热峰是当将TPU以10℃/min的速率加热到230℃并在230℃下保持5分钟,然后以10℃/min的速率将其冷却时,由于TPU的凝固而导致的。凝固点为65℃或以上的TPU可以防止纺粘中的如下缺陷,例如熔融胶合纤维、断裂纤丝和树脂团,并且可以防止无纺织物在热压花时粘附在压花辊上。另外,所得到的无纺织物粘附感较小,因而它们适合用于和皮肤接触的材料,例如衣服,卫生材料和体育用品的材料。另一方面,当TPU的凝固点为195℃或以下时,处理性能得以改善。纤维的凝固点趋向于高于所用的TPU的凝固点。
为了使TPU可以具有不低于65℃的凝固点,为其材料:多元醇、异氰酸酯化合物和增链剂,选择最优化学结构。另外,应当仔细控制硬链段的数量。硬链段的数量(重量%)是这样确定的:将异氰酸酯化合物和增链剂的总重量除以多元醇、异氰酸酯化合物和增链剂的总重量,并将商乘以100%。硬链段的数量优选为20~60重量%,更优选为22~50重量%,最适宜为25~48重量%。
TPU中,不溶于极性溶剂中的粒子总量为3.00×106个/g TPU或以下,优选为2.50×106个/g TPU或以下,最适宜为2.00×106个/g TPU或以下。极性溶剂不溶物主要是聚集体,例如在TPU生产中产生的鱼眼印疵和凝胶。聚集体是源自用于TPU的材料和这些材料中反应产物的组分。这种极性溶剂不溶物的实例包括来自下列的衍生物:附聚的硬链段,以及通过脲基甲酸酯键或者缩二脲键交联在一起的硬链段和/或柔性链段。
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是将TPU溶解在作为溶剂的二甲基乙酰胺(以下称作“DMAC”)中时出现的不溶物。不溶物是通过配备有具有100μm直径的小孔的口管的粒度分布分析仪采用电敏感区方法进行计数的。具有100μm直径的小孔的口管可以检测2~60μm的粒子,这是以未交联的聚苯乙烯为单位的,并且将这些粒子计数。本发明人发现:在此范围内的粒子大小和含TPU的纤维混合物的纺丝稳定性以及所得到的弹性无纺织物的质量紧密相关。当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为3.00×106个/g TPU或以下时,具有上述凝固点的TPU可以防止如下问题,例如纤维直径分布宽和纺丝过程中纤丝断裂。当对这种TPU进行纺丝时,纤维的直径将和普通纤维相当,所以所得到的无纺织物具有优良的手感,适合用于卫生材料等物品。此外,含有合适数量的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的TPU也难以堵塞挤压机中装配的杂质过滤器。这样只需要对仪器进行较少的调整和维护,这在工业上是优选的。
包含更少极性溶剂不溶物的TPU可以通过过滤多元醇、异氰酸酯化合物和增链剂聚合后得到的粗TPU而制备。
至于TPU,从90~140℃温度范围内的吸热峰确定的总熔化热(a)和从140~220℃温度范围内的吸热峰确定的总熔化热(b),所述的熔化热是通过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的,优选它们满足关系(1):
a/(a+b)×100≤80  (1);
更优选满足关系(2):
a/(a+b)×100≤70  (2);
且最优选满足关系(3):
a/(a+b)×100≤55  (1);
其中左侧的“a/(a+b)×100”表示由TPU中硬结构域(hard domain)产生的熔化热的比率(%)。
当上述关系式得出80或者更小时,纤维,特别是纺粘型纤维,以及无纺织物具有改进的强度和更高的弹性。本发明中,由TPU中硬结构域产生的熔化热的比例的下限约为0.1是合适的。
在200℃和100秒-1剪切速率下测量的TPU的熔体粘度范围优选为100~3000Pa·s,更优选为200~2000Pa·s,最适宜为1000~1500Pa·s。熔体粘度是用Capirograph(Toyo Seiki K.K.,喷嘴长度:30mm,喷嘴直径:1mm)测定的数值。
TPU的水含量优选为350ppm或以下,更优选为300ppm或以下,最适宜为150ppm或以下。水含量为350ppm或以下的TPU可以防止气泡混入至单纱中,以及在用大型纺粘机生产无纺织物中纤丝的断裂。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生产方法>
如上所述,可以用具有最优化学结构的多元醇、异氰酸酯化合物和增链剂来生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生产TPU的代表性的方法包括:
(i)“预聚物方法”,其中使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化合物预先反应,得到异氰酸根合封端的预聚物(以下称作“预聚物”),并且使该预聚物和增链剂反应;和
(ii)“一步法”,其中将多元醇和增链剂预先混和,并使该混合物和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
这两种方法中,从所得到的TPU的机械特性和质量考虑,更优选预聚物方法。
在预聚物方法中,在惰性气体存在下,在约40~250℃的温度下将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化合物通过搅拌混合约30秒~8小时,得到预聚物;然后通过高速搅拌,将预聚物和增链剂按比例充分混合,其中异氰酸酯的指数优选为0.9~1.2,更优选为0.95~1.15,还优选为0.97~1.08。可以根据增链剂的熔点和预聚物的粘度,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聚合反应。例如,聚合反应温度范围为约80~300℃,优选为80~260℃,最适宜为90~220℃。聚合时间优选为约2秒~1小时。
在一步法中,将多元醇和增链剂混合在一起然后脱气;此后在40~280℃下,优选在100~260℃下,通过将混合物和异氰酸酯在一起搅拌约30秒~1小时,使它们聚合。优选一步法中异氰酸酯的指数在和预聚物方法相同的范围内。
<TPU生产设备>
可以在由材料贮槽部分、混合器部分、静态混合器部分和造粒机部分组成的设备中,通过反应挤压,连续生产TPU。
材料贮槽部分包括异氰酸酯化合物贮槽、多元醇贮槽和增链剂贮槽。每个贮槽通过带有齿轮泵的供应管线和下游流量计与高速搅拌器或者静态混合器部分(后面将要提到)相连接。
混合器部分具有混合装置,例如高速搅拌器。对高速搅拌器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能够高速混合上述材料即可。当高速搅拌器槽装备有直径4cm、12cm周长(around)的叶片时,优选转数能够为300~5000rpm(圆周速度:100~600m/min),理想的为1000~3500rpm(圆周速度:120~420m/min)。优选高速搅拌器装备有加热器(或者套管)和温度传感器,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搅拌槽中温度的变化并据此用加热器调节温度。
混合器部分可以任选包括一个反应罐,将从高速搅拌中获得的材料混合物暂时保存在反应罐中以促进预聚合反应。优选反应罐有一个温度控制装置。优选在高速搅拌器和静态混合器部分最上游位置的第一个静态混合器之间提供该反应罐。
静态混合器部分优选由串联连接的多个静态混合器组成。静态混合器(从材料移动方向的上游开始叫做第一静态混合器1、第二静态混合器2、第三静态混合器3等)可以不受限制地具有各种外形的混合元件。例如“Kagaku Kogaku no Shimpo(Advanc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4卷,Stirring and Mixing(The Society of Chemical Engineers,Japan,Tokai Branch编辑,Maki Shoten出版,1990年10月20日,第一版),155页图10.1.1图示了Company-N型、Company-T型、Company-S型和Company-T型外形。具有交替排列的右元件和左元件的静态混合器是优选的。任选用直管连接相邻的静态混合器。
每个静态混合器的长度范围为0.13~3.6m,优选0.3~2.0m,更优选0.5~1.0m,其内径为10~300mm,优选13~150mm,更优选15~50mm。长度和内径之比(L/D)为3~25,优选为5~15。优选每个静态混合器至少在其液体接触部分是用基本上非金属的材料,例如纤维增强塑料(FRP)制成的。还优选将每个静态混合器至少在其液体接触部分涂覆氟基树脂,例如聚四氟乙烯。当静态混合器具有基本上非金属的液体接触部分时,有效地防止TPU中出现极性溶剂不溶物。代表性的静态混合器包括内壁用氟基树脂管,例如聚四氟乙烯管保护的金属静态混合器,以及可商购自Noritake Company,Ltd.的MX系列。
优选每个静态混合器都装备有加热器(或者套管)和温度传感器,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混合器中温度的变化并据此用加热器调节温度。这种结构能够根据材料的组成对各个静态混合器进行温度控制。因此,在催化剂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可以在最适宜反应条件下生产TPU。
静态混合器部分最上游位置的静态混合器1是和混合器部分的高速搅拌器或者反应罐相连的。静态混合器部分最下游的静态混合器是和造粒机部分的单纱冲模或者单螺杆挤压机相连的。可以根据满足TPU目标用途所需的混合效果和材料的组成,将任意数量的静态混合器连接在一起。例如,可以将静态混合器串联连接3~25m长,优选5~20m长,或者以10~50个单元,优选15~35个单元相连。可以在静态混合器之间任选提供齿轮泵以控制流速。
造粒机部分可以由已知的造粒机,例如液下造粒机构成,或者由单纱冲模和切断机构成。
可以在静态混合器部分和造粒机部分任选安排一个单螺杆挤压机,以进一步捏合从静态混合器部分排出的反应产物。
<TPU生产方法>
可以用上述设备生产TPU。例如,将至少包含异氰酸酯化合物和多元醇的混合物和增链剂一起强制通过静态混合器,并且这些材料随着它们混合在一起而聚合。特别优选聚合反应是分一系列步骤进行的,其中在高速搅拌器中将异氰酸酯化合物和多元醇充分混合在一起,然后通过高速搅拌器进一步和增链剂混合,这些材料在移动通过静态混合器的同时彼此之间发生反应。还优选的是,首先使异氰酸酯化合物和多元醇反应,制备预聚物,然后在高速搅拌器中将预聚物和增链剂混合,而且该混合物在静态混合器中反应。
将异氰酸酯化合物和多元醇在高速搅拌槽中混合在一起的保留时间为0.05~0.5分钟,优选0.1~0.4分钟,混合时的温度为60~150℃,优选为80~140℃。当将异氰酸酯化合物和多元醇保持在反应罐中以促进预聚合反应时,保留时间为0.1~60分钟,优选1~30分钟,并且温度范围为80~150℃,优选90~140℃。
在任一情况下,异氰酸酯化合物和多元醇的混合物是和增链剂一起被送入静态混合器中进行聚合的。可以将它们单独送到静态混合器,或者将它们在高速搅拌器中混合后再送入静态混合器中。如上所述,可以使异氰酸酯化合物和多元醇进行预先反应得到预聚物,并且可以将预聚物和增链剂引入至静态混合器中聚合。静态混合器的内部温度将为100~300℃,优选为150~280℃。将材料或者反应产物的供料速率设置在10~200kg/h是理想的,并且优选为30~150kg/h。
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生产本发明的TPU。例如,可以在高速搅拌器中充分混合异氰酸酯化合物、多元醇和增链剂,并将混合物连续排放到皮带上,此后加热诱导聚合反应。
这些生产方法提供的TPU包含更少的极性溶剂不溶物,例如鱼眼印疵。可以通过过滤TPU来减少极性溶剂不溶物。例如,可以将充分干燥的小球状TPU挤压通过装配了过滤介质的排出头,例如装配了金属筛、金属无纺织物或者聚合物过滤器的排出头,从而滤除不溶物。过滤可以将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的数量减少到约3×104个粒子/g TPU(低限)。优选挤压机是单螺杆挤压机或者多螺杆挤压机。金属筛的目数通常为100目或以上,优选为500目或以上,更优选为1000目或以上。优选将筛大小彼此相同或者不同的多个金属筛堆积(in piles)使用。聚合物过滤器包括FujiDuplex Polymer Filter System(FUJI FILTER MGF.CO.,LTD.)、ASKAPolymer Filter System(ASKA Corporation)和DENA FILTER(NAGASE&CO.LTD.)。
可以用切断机或者造粒机将用上述方法获得的TPU压碎或者细碎,然后用挤压机或者注压机制成所需的形状。
<多元醇>
用于生产TPU的多元醇是分子中含有两个或者多个羟基的聚合物。其实例包括聚氧化烯多元醇,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聚酯型多元醇,聚己酸内酯多元醇和聚碳酸酯二醇。这些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者多种组合使用。聚氧化烯多元醇、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和聚酯型多元醇是优选的。
优选通过在减压条件下加热将多元醇脱水,直至水含量降低至足够低的水平。优选将水含量减少到为0.05重量%或以下,更优选为0.03重量%或以下,甚至更优选为0.02重量%或以下。
(聚氧化烯多元醇)
代表性的聚氧化烯多元醇包括聚氧化烯二元醇,这些聚氧化烯二元醇是将一种或者多种分子量较低的二元醇和烯化氧,例如环氧丙烷、环氧乙烷、环氧丁烷和氧化苯乙烯,加聚而得到的。优选的聚合催化剂包括碱金属化合物,例如氢氧化铯或者氢氧化铷,或者含P=N的化合物。
上述烯化氧中,特别优选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当使用两种或者多种烯化氧时,优选环氧丙烷至少占烯化氧总量的40重量%,更优选至少占50重量%。当烯化氧包括上述数量的环氧丙烷时,聚氧化烯多元醇可以包含40重量%或者更多的氧化丙烯基。
为了获得具有更高耐久性和机械性能的TPU,优选对聚氧化烯多元醇进行处理,将至少50摩尔%、更优选至少60摩尔%的分子端基转化成伯羟基。在分子末端和环氧乙烷进行共聚是达到所需的伯羟基转化率的合适的途径。
用于TPU生产的聚氧化烯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200~8000,更优选为500~5000。从降低TPU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改善流动性考虑,在TPU生产中,优选将两种或者多种具有不同分子量和氧化烯基含量的聚氧化烯多元醇作为混合物使用。此外,优选聚氧化烯多元醇包含更少数量的末端不饱和一元醇(monols),即来自和环氧丙烷加聚的副产物。聚氧化烯多元醇中的一元醇含量是用JIS K-1557中所述的不饱和度表示的。聚氧化烯多元醇的不饱和度优选为0.03meq/g或以下,更优选为0.02meq/g或以下。当不饱和度超过0.03meq/g时,TPU有耐热性和耐久性变差的趋势。考虑到聚氧化烯多元醇的工业生产,不饱和度的下限约为0.001meq/g是合适的。
(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
多元醇可以是从四氢呋喃的开环聚合反应得到的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以下称作“PTMEP”)。PTMEP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约250~4000,特别优选为约250~3000。
(聚酯型多元醇)
代表性的聚酯型多元醇包括从一种或者多种低分子量多元醇和一种或者多种羧酸之间缩合反应得到的聚合物,所述的羧酸选自低分子量二羧酸和低聚酸。
低分子量多元醇包括1,2-亚乙基二醇,二甘醇,丙二醇,双丙甘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3-甲基-1,5-戊二醇,氢化双酚A和氢化双酚F。低分子量二羧酸包括戊二酸,己二酸,癸二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和二聚酸。聚酯型多元醇的具体实例包括聚己二酸亚乙基酯亚丁基酯多元醇,聚己二酸亚乙基酯多元醇,聚己二酸亚乙基酯亚丙基酯多元醇和聚己二酸亚丙基酯多元醇。
聚酯型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的范围优选为约500~4000,特别优选为800~3000。
(聚己酸内酯多元醇)
可以通过ε-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反应获得聚己酸内酯多元醇。
(聚碳酸酯二醇)
代表性的聚碳酸酯二醇包括通过二元醇例如1,4-丁二醇和1,6-己二醇与碳酸酯化合物例如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和碳酸二苯酯之间缩合反应获得的产物。聚碳酸酯二醇的数均分子量的范围优选为约500~3000,特别优选为800~2000。
<异氰酸酯化合物>
TPU生产中使用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是分子中含有两个或者多个异氰酸根合基的芳香族、脂肪族或者脂环族化合物。
(芳香族聚异氰酸酯)
代表性的芳香族聚异氰酸酯包括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2,4-异构体∶2,6-异构体重量比为80∶20(TDI-80/20)或者65∶35(TDI-65/35)的甲苯二异氰酸酯异构混合物;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2,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2,2’-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和这些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任意异构体的异构混合物;甲苯二异氰酸酯,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四甲代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对苯二异氰酸酯和萘二异氰酸酯。
(脂肪族聚异氰酸酯)
代表性的脂肪族聚异氰酸酯包括二异氰酸亚乙酯,1,3-丙二异氰酸酯,1,4-丁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1,8-辛二异氰酸酯,1,9-壬二异氰酸酯,2,2’-二甲基戊烷二异氰酸酯,2,2,4-三甲基己烷二异氰酸酯,1,10-癸二异氰酸酯,丁烯二异氰酸酯,1,3-丁二烯-1,4-二异氰酸酯,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6,11-十一亚甲基三异氰酸酯,1,3,6-六亚甲基三异氰酸酯,1,8-二异氰酸根合-4-异氰酸甲酯基辛烷,2,5,7-三甲基-1,8-二异氰酸根合-5-异氰酸甲酯基辛烷,双(异氰酸乙酯基)碳酸酯,双(异氰酸乙酯基)醚,1,4-丁二醇二丙醚-ω,ω’-二异氰酸酯,细胞溶素异氰酸甲酯基酯,细胞溶素三异氰酸酯,2-异氰酸乙酯基-2,6-二异氰酸根合己酸酯,2-异氰酸丙酯基-2,6-二异氰酸根合己酸酯和双(4-异氰酸根合-亚正丁基)季戊四醇。
(脂环族聚异氰酸酯)
代表性的脂环族聚异氰酸酯包括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双(异氰酸甲酯基)环己烷,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酯,2,2’-二甲基二环己基己烷二异氰酸酯,二聚酸二异氰酸酯,2,5-二异氰酸甲酯基-双环[2.2.1]-庚烷,2,6-二异氰酸甲酯基-双环[2.2.1]-庚烷,2-异氰酸甲酯基-2-(3-异氰酸丙酯基)-5-异氰酸甲酯基-双环[2.2.1]-庚烷,2-异氰酸甲酯基-2-(3-异氰酸丙酯基)-6-异氰酸甲酯基-双环[2.2.1]-庚烷,2-异氰酸甲酯基-3-(3-异氰酸丙酯基)-5-(2-异氰酸根合乙基)-双环[2.2.1]-庚烷,2-异氰酸甲酯基-3-(3-异氰酸丙酯基)-6-(2-异氰酸根合乙基)-双环[2.2.1]-庚烷,2-异氰酸甲酯基-2-(3-异氰酸丙酯基)-5-(2-异氰酸根合乙基)-双环[2.2.1]-庚烷以及2-异氰酸甲酯基-2-(3-异氰酸丙酯基)-6-(2-异氰酸根合乙基)-双环[2.2.1]-庚烷。
这些聚异氰酸酯可以以经过氨基甲酸酯、碳二亚胺、urethoimines、缩二脲、脲基甲酸酯或者异氰脲酸酯改性的形式使用。
优选的聚异氰酸酯包括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氢化M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对苯二异氰酸酯(PPDI),萘二异氰酸酯(NDI),1,6-己二异氰酸酯(H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2,5-二异氰酸甲酯基-双环[2.2.1]-庚烷(2,5-NBDI)和2,6-二异氰酸甲酯基-双环[2.2.1]-庚烷(2,6-NBDI)。它们当中,优选使用MDI、HDI、HMDI、PPDI、2,5-NBDI和2,6-NBDI。还优选将这些二异氰酸酯以氨基甲酸酯、碳二亚胺、urethoimines或者异氰脲酸酯改性的形式使用。
<增链剂>
用于TPU生产的增链剂优选为分子中含有两个或者多个羟基的脂肪族、芳香族、杂环或者脂环族的低分子量多元醇。优选将增链剂在减压条件下加热脱水,直至水含量降低至足够低的水平。优选将水含量减少到0.05重量%或以下,更优选0.03重量%或以下,甚至更优选0.02重量%或以下。
脂肪族多元醇包括1,2-亚乙基二醇,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甘油和三羟甲基丙烷。芳香族、杂环或者脂环族的多元醇包括对苯二甲醇(p-xylene glycol),对苯二酸二(2-羟基乙基)酯,间苯二酸二(2-羟基乙基)酯,1,4-双(2-羟基乙氧基)苯,1,3-双(2-羟基乙氧基)苯,间苯二酚,氢醌,2,2’-双(4-羟基环己基)丙烷,3,9-双(1,1-二甲基-2-羟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1,4-环己烷二甲醇和1,4-环己二醇。
增链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者多种组合使用。
<催化剂>
可以用聚氨酯制备中广泛使用的普通催化剂,例如有机金属化合物,在催化条件下生产TPU。合适的催化剂包括有机金属化合物,例如乙酸锡,辛酸锡,油酸锡,月桂酸锡,二乙酸二丁锡,二月桂酸二丁锡,二丁锡化二氯,辛酸锌,环烷酸锌,环烷酸镍和环烷酸钴。这些催化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者多种组合使用。基于100重量份的多元醇,催化剂的用量为0.0001~2.0重量份,优选为0.001~1.0重量份。
<添加剂>
优选TPU结合有添加剂,例如热稳定剂或者光稳定剂。添加剂的加入时间可以在TPU生产过程中,也可以在生产之后,但是优选在TPU生产过程中将它们预先溶解在反应材料中。
热稳定剂包括受阻酚类抗氧化剂,以及磷-、内酯-或者硫-基热稳定剂。具体实例为IRGANOX系列1010,1035,1076,1098,1135,1222,1425WL,1520L,245,3790,5057,IRGAFOS系列168,126和HP-136(所有都获自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光稳定剂包括苯并三唑-、triadine-或者二苯甲酮-基紫外光吸收剂,苯甲酸酯-基光稳定剂和受阻胺-基光稳定剂。具体实例为TINUVIN P,TINUVIN系列234,326,327,328,329,571,144,765和B75(所有都获自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热稳定剂和光稳定剂的用量各自优选为TPU的0.01~1重量%,更优选为TPU的0.1~0.8重量%。
TPU可以任选结合更多的添加剂,包括水解抑制剂、防粘剂、着色剂、润滑剂、防锈剂和填料。
<聚合物>
用于形成本发明弹性无纺织物的聚合物可以由上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单独组成。在不对本发明目的有不利影响的情况下,该聚合物可以任选包含其他的热塑性聚合物。当聚合物包含TPU和其他热塑性聚合物时,优选TPU的含量为10重量%或以上,更优选为50重量%或以上,还更优选为65重量%或以上,最适宜为75重量%或以上。当聚合物包含10重量%或以上的TPU时,由此获得的弹性无纺织物将具有足够的弹性和低残余应变。例如,这种弹性无纺织物可适合用于衣服、卫生材料和体育用品的材料,这些需要重复表现出拉伸性质的材料中。
(其他热塑性聚合物)
对其他热塑性聚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形成无纺织物即可。其实例包括苯乙烯弹性体,聚烯烃弹性体,氯乙烯弹性体,聚酯,酯弹性体,聚酰胺,酰胺弹性体,聚烯烃例如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以及聚乳酸。
苯乙烯弹性体包括基于聚苯乙烯嵌段和丁二烯橡胶嵌段或者异戊二烯橡胶嵌段的二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这些橡胶嵌段可以是不饱和的或者是完全氢化的。苯乙烯弹性体的具体实例包括可商购的弹性体,商品名分别为KRATON聚合物(Shell Chemicals),SEPTON(KURARAY CO.,LTD.),TUFTEC(Asahi Kasei Corporation)和LEOSTOMER(RIKEN TECHNOSCO.)。
聚烯烃弹性体包括乙烯/α-烯烃共聚物和丙烯/α-烯烃共聚物。其具体实例包括TAFMER(Mitsui Chemicals,Inc.),Engage(乙烯/辛烯共聚物,DuPont Dow Elastomers)和CATALLOY(结晶烯烃共聚物,MONTELL)。
氯乙烯弹性体包括LEONYL(RIKEN TECHNOS CO.,LTD)和Posmere(Shin-Etsu Polymer Co.)。
酯弹性体包括HYTREL(E.I.DuPont)和PELPRENE(TOYOBO CO.,LTD.)。
酰胺弹性体包括PEBAX(ATOFINA Japan Co.,Ltd.)。
其他代表性的热塑性聚合物包括DUMILAN(乙烯/乙酸乙烯酯/乙烯醇共聚物,Mitsui Takeda Chemicals,Inc.),NUCREL(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树脂,DUPONT-MITSUI POLYCHEMICALS CO.,LTD.)和ELVALOY(乙烯/丙烯酸酯/二氧化碳三元共聚物,DUPONT-MITSUIPOLYCHEMICALS CO.,LTD.)。
可以将这些其他的热塑性聚合物和TPU熔融混合,制粒然后纺丝。作为选择,可以将它们制粒,然后和TPU小球混合并在一起纺丝。
(添加剂)
聚合物可以包含添加剂,添加剂包括各种稳定剂,例如热稳定剂和风蚀稳定剂,抗静电剂,增滑剂,防雾剂,润滑剂,染料,颜料,天然油,合成油和蜡。
代表性的稳定剂包括抗老化剂,例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酚类抗氧化剂,例如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根合(propionato)]甲烷,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烷基酯,2,2′-草酰氨基双[乙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和Irganox 1010(商品名,受阻酚类抗氧化剂);脂肪酸金属盐,例如硬脂酸锌,硬脂酸钙,和1,2-羟基硬脂酸钙;以及多元醇的脂肪酸酯,例如甘油一硬脂酸酯,甘油二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一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二硬脂酸酯和季戊四醇三硬脂酸酯。这些稳定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者多种组合使用。
<弹性无纺织物>
本发明的弹性无纺织物是通过纺粘包含TPU的聚合物而生产的。纺粘可以是常规的技术。例如,可以采用JP-A-60-155765中公开的方法。下面将给出一个具体的代表性方法。首先,通过喷丝头将聚合物熔融纺丝成许多纤维。当TPU和其他热塑性聚合物组合使用时,可以将它们形成具有外鞘-内芯构造、链段构造、海岛构造或者并排构造的组合纤维。此处使用的“组合纤维”指的是这样一种纤维,其中有至少两相,每一相都具有适合将该单纱称作纤维的长度/直径比率。此处,直径被认为是圆形的纤维横截面的直径。有三种外鞘-内芯构造:
同心构造,其中圆形的内芯部分和环形的外鞘部分是同心排列的;
非同心构造,其中内芯部分被完全包含在外鞘部分的内部,但是它们的中心彼此偏离;和
内芯暴露的构造,其中由于内芯部分和外鞘部分的中心彼此远离,而使内芯(部分)部分地暴露在外鞘(部分)之外。
随后将挤出的纤维引进冷却室,用冷却空气淬火,然后用空气抽吸,并沉积在移动凝聚面上。在生产方法中:
具有喷丝头的冲模的温度通常为180~240℃,优选为190~230℃,更优选为200~225℃;
从经济效率和可纺性考虑,冷却空气的温度通常为5~50℃,优选10~40℃,更优选15~30℃;且
抽吸空气(drawing air)速度通常为100~10,000m/min,优选为500~10,000m/min。
如上所述形成的纤维的直径通常为50μm或以下,优选为40μm或以下,更优选为30μm或以下。这些纤维中直径的变化小于熔喷法纤维的。其纤维直径是这样的,使得标准偏差(Sn)除以平均纤维直径(Xave)(Sn/Xave)得到的数值为0.15或以下,优选为0.12或以下,更优选为0.10或以下。Sn/Xave值越小,无纺织物表面越平滑,由此手感得到显著改善。
随后,在纤维沉积在网状的移动凝聚面后,将沉积物部分缠结或者熔融胶合。可以用针刺法、水冲法或者超声熔接法进行缠结处理,并且可以用热压花辊进行熔融胶合。优选采用热压花辊进行熔融胶合。热压花温度通常为50~160℃,优选为70~150℃。热压花辊压花区域的百分比可以是任意的,尽管优选该百分比为5~30%。
如上所述的热压花能够高度改善性质,包括拉伸强度、最大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因为机械胶合获得的粘附比纤维通过自身的热量自动熔融胶合的熔喷法更牢固。而且,压花区非常不容易因伸长而破裂,从而可以减少残余应变。
这样的无纺织物具有优异的弹性并且适合用于和皮肤接触的材料,例如衣服、卫生材料和体育用品的材料。卫生材料包括一次性尿布、卫生巾和吸尿垫。
弹性无纺织物在100%伸长时每单位重量的拉伸强度为1~50gf/单位重量,优选为1.5~30gf/单位重量,更优选为2~20gf/单位重量。当拉伸强度为1gf/单位重量或以上时,当在衣服、卫生材料和体育用品的材料中使用时,这种弹性无纺织物可以发挥良好的贴身性。
弹性无纺织物每单位重量的最大强度为5~100gf/单位重量,优选为10~70gf/单位重量,更优选为15~50gf/单位重量。最大强度为5gf/单位重量或以上的弹性无纺织物在用于衣服、卫生材料和体育用品的材料时更加不容易断裂。
弹性无纺织物的最大伸长率为50~1200%,优选为100~1000%,更优选为150~700%。当最大伸长率为50%或以上时,弹性无纺织物在用于衣服、卫生材料和体育用品的材料时提供舒服的配合感。
弹性无纺织物在被100%伸长之后的残余应变为50%或以下,优选为35%或以下,更优选为30%或以下。残余应变为50%或以下时,无纺织物产品,例如衣服、卫生材料和体育用品材料的变形较不明显。
弹性无纺织物的单位重量范围为3~200g/cm2,优选为5~150g/cm2
<层压制品>
可以将本发明的弹性无纺织物和可伸长的无纺织物胶合形成具有更柔软手感的弹性层压制品。
对可伸长的无纺织物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可以被拉伸到本发明弹性无纺织物的弹性极限即可。当准备将层压制品用于卫生材料例如一次性尿布时,从优良的手感、高弹性和优异的熔接性考虑,优选可伸长的无纺织物由包含聚烯烃的聚合物,特别是包含聚乙烯和/或聚丙烯的聚合物制成。当在层压制品生产中采用热压花时,优选可伸长无纺织物包含和本发明弹性无纺织物有良好相容性和粘合程度的聚合物。
优选构成可伸长无纺织物的纤维具有单组分构造、外鞘-内芯构造、链段构造、海岛构造或者并排构造。可伸长无纺织物包含具有不同构造的纤维的混合物。
弹性层压制品可以通过一系列步骤来生产,其中:
通过如上所述的方法将本发明的弹性纤维沉积到凝聚面上;
将可伸长的纤维沉积在弹性纤维网上;以及
采用上述任何一种方法将弹性纤维和可伸长的纤维相互缠结或者熔融胶合,形成包含弹性无纺织物层和可伸长的无纺织物层的层压制品。还可以使用粘合剂将弹性无纺织物和可伸长的无纺织物胶合在一起形成层压制品。
当在层压制品生产中采用热压花时,优选在类似于上述的用于弹性无纺织物的条件下进行热压花。合适的粘合剂包括树脂粘合剂例如乙酸乙烯酯粘合剂、氯乙烯粘合剂和聚乙烯醇粘合剂,和橡胶粘合剂例如苯乙烯/丁二烯粘合剂、苯乙烯/异戊二烯粘合剂和氨基甲酸酯粘合剂。还可以使用这些粘合剂在有机溶剂中的溶液粘合剂和水性乳液粘合剂。粘合剂中,适合使用热熔性橡胶粘合剂,例如苯乙烯/异戊二烯粘合剂和苯乙烯/丁二烯粘合剂,因为可以在保持层压制品的柔软手感的同时起到胶合作用。
可以通过将热塑性聚合物膜层压在包含弹性无纺织物的层上而生产本发明的层压制品。热塑性聚合物膜可以是可透气膜或者多孔膜。
实施例
本发明将通过如下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决不受这些实施例限制。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用下面所述的方法对TPU进行分析和性能测试。
(1)凝固点
凝固点是用连接到Disc Station Model SSC 5200H(Seiko InstrumentsInc.)上的差示扫描量热计(DSC 220C)获得的。将约8mg样品,即研碎的TPU,在铝盘上称重,然后盖上盖子并卷曲。采用相同的方式用矾土制备对照。将样品和对照放入池中后,在流速为40Nml/min的氮气流中进行实验。以10℃/min的速率将温度从室温升高到230℃,保持此温度5分钟,然后以10℃/min的速率降温至-75℃。从该实验中记录的放热曲线,得到由于TPU凝固而产生的放热峰的开始点(初始升温),作为凝固点(℃)。
(2)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的数目
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是通过粒度分布分析仪Multisizer II(BeckmanCoulter,Inc.)基于点敏感区方法而计数的。在5-L可分烧瓶中装入3500g二甲基乙酰胺(Wako Special Grade,获自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Ltd.)和145.83g硫氰酸铵(特级,获自JUNSEI CHEMICAL CO.,LTD.)。在24小时内,室温下让它们形成溶液。减压下通过1μm膜过滤器过滤该溶液,从而获得试剂A。此后,将180g试剂A和2.37g TPU小球精确称重,放入200cc玻璃瓶中。3小时内使TPU的可溶组分溶解。以这样获得的溶液作为样品。将100μm-口管连接到Multisizer II上,用试剂A置换分析仪中现存的溶剂。减压至接近3000mmAq。然后,称出120g试剂A放入充分洗涤过的烧杯中。进行空白测量,提供以50次/分钟或更低的速率出现的脉冲。在手动设置最佳电流和增益后,用未交联聚苯乙烯的10μm标准粒子进行校准。为了进行测量,将120g试剂A和约10g样品装入至充分洗涤过的烧杯中。测量进行210秒。将测量过程中计数得到的粒子数除以吸入口管中的TPU数量,确定TPU中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的数量(个粒子/g)。TPU的数量用如下公式计算:
TPU数量={(A/100)×B/(B+C)}×D
其中A是样品中的TPU浓度(重量%),B是称重到烧杯中的样品数量,C是称重到烧杯中的试剂A数量,D是测量过程中(210秒)吸入口管中的溶液量。
(3)由硬结构域产生的融化热的比率
由硬结构域产生的融化热的比率是通过连接到Disc Station ModelSSC 5200H(Seiko Instruments Inc.)的差示扫描量热计(DSC 220C)获得的。将约8mg样品,即研碎的TPU,放置在铝盘上,然后盖上盖子并卷曲。采用相同的方式用矾土制备对照。将样品和对照放入池中后,在流速为40Nml/min的氮气流中进行实验。以10℃/min的速率将温度从室温升高到230℃。从该实验记录的吸热曲线中,获得总熔化热(a)和总熔化热(b),总熔化热(a)由90~140℃温度范围内的吸热峰确定,而总熔化热(b)由140~220℃温度范围内的吸热峰确定。将这些数值代入到如下等式中,从而确定由硬结构域产生的熔化热的比率:
熔化热(%)=a/(a+b)×100%
(4)200℃下的熔体粘度
TPU在200℃下的熔体粘度(Pa·s)(以下称作“熔体粘度”)是通过具有30mm长、1mm直径的喷嘴的Capirograph Model 1C(Toyo Seiki K.K.)以100秒-1的剪切速率测定的。
(5)TPU中的水含量
TPU中的水含量(ppm)是通过水含量测量装置Model AVQ-5S和蒸发仪Model EV-6(均获自HIRANUMA SANGYO Co.,Ltd.)测量的。在盘上称出约2g的TPU小球并放入250℃热炉中。将蒸发出的水导入水含量测量装置的无水滴定池中,并用卡尔.费歇尔试剂进行滴定。当电极间的电压保持不变20秒时,认为池中的水含量停止增加,从而终止滴定。
(6)硬度(肖氏A)
按照JIS K-7311在23℃和50%RH下测试TPU,确定其硬度。测试中使用A型硬度计。
(7)平均最小纤维直径
在和生产无纺织物相同的条件下,但是拉伸速率不同,进行熔融纺丝。在纺丝中,纤丝的拉伸速率以250m/min的速度逐步增加,直至发生纤丝断裂,然后以250m/min的速度降低。在如上确定的拉伸速率下,除拉伸速率外,在和生产无纺织物相同的条件下拉伸纤维。将拉伸的纤维沉积形成纤维网。将该纤维网定义为具有最小纤维直径的纤维网。将具有最小纤维直径的纤维网的图像放大200倍,用尺寸测量软件Pixs 2000 2.0版本(Inotech)进行分析。对任意100根纤维测量其直径并平均,确定纤维的平均最小纤维直径(μm)。
(8)平均纤维直径和标准偏差
用电子显微镜将实施例中的无纺织物图像放大200倍。在比较例中,用电子显微镜将无纺织物中断裂的或者熔融胶合的纤维图像放大200倍。测量这些图像中任意200根纤维的直径(Xi,单位:μm)。将该结果平均确定平均纤维直径(Xave,单位:μm)。从如下等式获得标准偏差(Sn,单位:μm)(n=100)。
Sn = 1 n - 1 &Sigma; i = 1 n ( Xi - X ave ) 2
(9)纤丝断裂的出现次数
在喷丝头的邻近处目测纺丝,数出5分钟内出现纤丝断裂的次数(次数/5min)。当纺丝过程中单根纤丝断裂时计为“纤丝断裂”,而当粘合的纤丝断裂时不计在内(此时单独计为熔融胶合纤维)。
(10)熔融胶合纤维的出现次数
在邻近喷丝头的地方目测纺丝,数出5分钟内出现熔融胶合纤维的次数(次数/5min)。
(11)最大强度和最大伸长率
从无纺织物上切出5个样品,每个样品在轴向(MD)上为5.0cm,在横向(CD)上为2.5cm。将它们各自在30mm的夹盘间隙且30mm/min的速率下拉伸,确定最大载荷下的伸长率。将5个样品在最大载荷下的伸长率平均确定最大伸长率(%)。将5个样品的平均最大载荷除以单位重量,确定最大强度(gf/单位重量)。
(12)残余应变和拉伸强度
从无纺织物上切出5个样品,每个样品在轴向(MD)上为5.0cm,在横向(CD)上为2.5cm。将它们各自在30mm的夹盘间隙且30mm/min的速率下伸长100%,测量此时的载荷。此后,立即以相同的速率将每个样品放松到原长度,并在0gf拉伸载荷下测量应变。将5个样品在100%伸长率下的载荷平均,平均数除以单位重量,确定拉伸强度(gf/单位重量)。将5个样品的应变平均,确定残余应变(%)。
(13)手感
10位参与者对上述纺粘型无纺织物的手感进行评估。评估基于如下标准:
A:10位参与者全部认为织物无粘附感而且手感好。
B:10位参与者中有9~7位认为织物无粘附感而且手感好。
C:10位参与者中有6~3位认为织物无粘附感而且手感好。
D:10位参与者中有2~0位认为织物无粘附感而且手感好。
<TPU生产实施例1>
在氮气气氛中,将280.3重量份的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以下称作“MDI”)(商品名:Cosmonate PH,获自Mitsui Takeda Chemicals,Inc.)放置在异氰酸酯化合物贮槽(以下称作“槽A”)中,加热到45℃并搅动同时避免气泡。
单独地,在氮气气氛下,在多元醇贮槽(以下称作“槽B”)中装入:
219.8重量份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酯型多元醇(商品名:TakelacU2410,获自Mitsui Takeda Chemicals,Inc.);
439.7重量份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酯型多元醇(商品名:TakelacU2420,获自Mitsui Takeda Chemicals,Inc.);
2.97重量份的双(2,6-二异丙基苯基)碳二亚胺(商品名:Stabilizer 7000,获自RASCHIG GmbH);
2.22重量份的受阻酚类抗氧化剂(商品名:Irganox 1010,获自CibaSpecialty Chemicals);和
2.22重量份的苯并三唑-基紫外线吸收剂(商品名:JF-83,获自JohokuChemical Co.,Ltd)。
在搅动下将内容物加热到90℃。该混合物被称作多元醇溶液1。
接着,在氮气气氛下将60.2重量份的增链剂1,4-丁二醇(BASF JAPAN)引入增链剂贮槽(以下称作“槽C”)中并加热到50℃。
从这些材料的数量可以估计出硬链段的数量为34重量%。
此后,用齿轮泵和流速计通过液体供应管线将MDI和多元醇溶液1分别以16.69kg/h和39.72kg/h的恒定流速供应到温度被控制在120℃的高速搅拌器(Model SM40,获自Sakura Plant)中。通过在2000rpm下搅拌2分钟而将它们混合后,将液体混合物供应到装备了搅拌器的反应罐中,所述的反应罐的温度被控制在120℃。接着,将液体混合物和1,4-丁二醇分别以56.41kg/h和3.59kg/h的恒定流速从反应罐和槽C供应到温度被控制在120℃的高速搅拌器(Model SM40)中,并且通过在2000rpm下搅拌2分钟将它们混合。将所得到的混合物通过一系列静态混合器,这些混合器的内部已经涂覆有特氟隆TM或者用特氟隆TM管保护。静态混合器部分由一系列静态混合器组成,其中1~3号静态混合器每个的长度均为0.5m,内径均为20mm(温度:250℃),4~6号静态混合器每个的长度为0.5m,内径为20mm(温度:220℃),7~12号静态混合器每个的长度为1.0m,内径为34mm(温度:210℃),且13~15号静态混合器每个的长度为0.5m,内径为38mm(温度:200℃)。
通过齿轮泵将从第15号静态混合器排出的反应产物引入单螺杆挤压机中(直径65mm,温度被控制在200~215℃),该单螺杆挤压机在出口头处装配有聚合物过滤器(DENA FILTER,获自NAGASE&CO.LTD.),并将反应产物强制通过单纱冲模(strand die)。将所得到的单纱进行水冷却,随后用造粒机切割。将小球在85~90℃的干燥器中保持8小时内。从而得到水含量为65ppm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1)。
测试结果为:TPU-1的凝固点为115.6℃,每克弹性体包含1.40×106个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单独地,将TPU-1注模成样品,测得样品的硬度为86A。TPU-1的200℃熔体粘度为2100Pa·s,由硬结构域产生的熔化热的比率为62.8%。
<TPU生产实施例2>
在氮气气氛中,将288.66重量份的MDI引入槽A中,加热到45℃并搅动同时避免气泡。
单独地,在氮气气氛下,在槽B中装入:
216.2重量份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的聚四亚甲基醚乙二醇(商品名:PTG-1000,获自Hodogaya Chemicals);
432.5重量份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酯型多元醇(商品名:TakelacU2720,获自Mitsui Takeda Chemicals,Inc.);
2.22重量份的Irganox 1010;和
2.22重量份的JF-83。
在搅动下将内容物加热到95℃。该混合物被称作多元醇溶液2。
接着,在氮气气氛下将62.7重量份的增链剂1,4-丁二醇引入槽C中并加热到50℃。
从这些材料的数量可以估计出硬链段的数量为35重量%。
此后,用齿轮泵和流速计通过液体供应管线将MDI和多元醇溶液2分别以17.24kg/h和39.01kg/h的恒定流速供应到温度被控制在120℃的高速搅拌器(Model SM40)中。通过在2000rpm下搅拌2分钟而将它们混合后,将液体混合物供应到装备了搅拌器的反应罐中,所述的搅拌器的温度被控制在120℃。接着,将液体混合物和1,4-丁二醇分别以56.25kg/h和3.74kg/h的恒定流速从反应罐和槽C供应到温度被控制在120℃的高速搅拌器(Model SM40)中,通过在2000rpm下搅拌2分钟而将它们混合。将所得到的混合物通过如生产实施例1中所述的一系列静态混合器。
采用和生产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将从第15号静态混合器排出的反应产物制成小球。将小球在干燥器中85~90℃下保持8小时内。从而得到水含量为70ppm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2)。
测试结果为:TPU-2的凝固点为106.8℃,每克弹性体包含1.50×106个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单独地,将TPU-2注模成样品,测得样品的硬度为85A。TPU-2的200℃熔体粘度为1350Pa·s,由硬结构域产生的熔化热的比率为55.1%。
<TPU生产实施例3>
在氮气吹扫的压力捏和机中装入:
100重量份的己二酸酯聚酯型多元醇(商品名:Takelac U2410,获自Mitsui Takeda Chemicals,Inc.);
3.12重量份的1,4-丁二醇;
0.13重量份的酰胺蜡润滑剂(硬脂酰胺);和
0.38重量份的风化稳定剂(商品名:Sanol LS-770,获自Sankyo Co.,Ltd.)。
在将内容物加热到60℃之后,在搅拌下加入22.46重量份的1,6-己二异氰酸酯(商品名:Takenate 700,获自Mitsui Takeda Chemicals,Inc.),接着搅拌20分钟。将所得到的液体混合物倒入至不锈钢容器中,然后放入温度被控制在70℃的炉中;反应在氮气气氛中70℃下进行24小时内,获得片状的TPU。将该片逐步冷却到室温,并用制粒机将该片压碎成薄片。减压干燥薄片,得到水含量为120ppm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3)。
测试结果为:TPU-3的凝固点为55.2℃,每克弹性体包含3.50×106个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单独地,将TPU-3注模成样品,测得样品的硬度为86A。按照WO99/39037(第9页3-9行)中所述的测量方法,测得TPU-3的流体化初始温度为108℃。
<TPU生产实施例4>
在氮气气氛中,将MDI放入槽A中,加热到45℃并搅动同时避免气泡。
单独地,在氮气气氛下,在槽B中装入:
628.6重量份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的聚酯型多元醇(商品名:TakelacU2024,获自Mitsui Takeda Chemicals,Inc.);
2.21重量份的Irganox 1010;和
77.5重量份的1,4-丁二醇。
在搅动下将内容物加热到95℃。该混合物被称作多元醇溶液3。
从这些材料的数量可以估计出硬链段的数量为37.1重量%。
此后,用齿轮泵和流速计通过液体供应管线将MDI和多元醇溶液3分别以17.6kg/h和42.4kg/h的恒定流速供应到温度被控制在120℃的高速搅拌器(Model SM40)中。通过在2000rpm下搅拌2分钟将它们混合后,采用和生产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使液体混合物通过一系列静态混合器。静态混合器部分由一系列静态混合器组成,其中1~3号静态混合器每个的长度均为0.5m,内径均为20mm(温度:230℃),4~6号静态混合器每个的长度为0.5m,内径为20mm(温度:220℃),7~12号静态混合器每个的长度为1.0m,内径为34mm(温度:210℃),13~15号静态混合器每个的长度为0.5m,内径为38mm(温度:200℃)。
通过齿轮泵将从第15号号静态混合器排出的反应产物引入单螺杆挤压机中(直径65mm,温度被控制在180~210℃),该单螺杆挤压机在出口头处装配有聚合物过滤器(DENA FILTER,获自NAGASE&CO.LTD.),将反应混合物强制通过单纱冲模。将所得到的单纱进行水冷却,随后用造粒机切割。将小球在100℃的干燥器中保持8小时内。从而得到水含量为40ppm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然后将该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在单螺杆挤压机中(直径50mm,温度被控制在180~210℃)连续挤压并造粒。将小球在100℃的干燥器中保持7小时内。从而得到水含量为57ppm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4)。
测试结果为:TPU-4的凝固点为103.7℃,每克弹性体包含1.50×106个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单独地,将TPU-4注模成样品,测得样品的硬度为86A。TPU-4的200℃熔体粘度为1900Pa·s,由硬结构域产生的熔化热的比率为35.2%。
[实施例1]
使用纺粘机将生产实施例1中制备的TPU-1熔融纺丝,纺丝条件如下,冲模温度为220℃,每个喷嘴的输出为1.0g/min,冷却空气温度为20℃,抽吸空气速度为3000m/min。此处使用的纺粘机装备有喷丝头,喷丝头的喷嘴直径为0.6mm,喷嘴的间距纵向为8mm和横向为8mm。将所得到的TPU-1纤维沉积到凝聚面上形成纤维网,在80℃下用压花辊(压花区百分比:7%,辊直径:150mm,轮毂间距:横向和纵向均为2.1mm,轮毂形状:菱形)压花。从而获得单位重量为100g/m2的纺粘型无纺织物。用上述方法对纺粘型无纺织物进行评估。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2]
采用实施例1所举例说明的方法生产和评估纺粘型无纺织物,不同之处在于用TPU-2代替TPU-1。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3]
将乙烯/乙酸乙烯酯/乙烯醇共聚物(商品名:Dumilan C1550,获自Mitsui Takeda Chemicals,Inc.)用干燥器在70℃下在8小时内脱水至水含量为78ppm。
将TPU-2和乙烯/乙酸乙烯酯/乙烯醇共聚物分别以95重量份和5重量份的量熔融混合,然后造粒。获得的聚合物混合体的凝固点为104.2℃。单独地,将聚合物混合体注模成样品,测得样品的硬度为85A。
采用实施例1所举例说明的方法生产和评估纺粘型无纺织物,不同之处在于用该聚合物混合体代替TPU-1。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4]
将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商品名:SEPTON2002,获自KURARAY CO.,LTD.)用干燥器在80℃下在8小时内脱水至水含量为58ppm。单独地,将乙烯/α-烯烃共聚物(商品名:TAFMERA-35050,获自Mitsui Chemicals,Inc.)用干燥器在75℃下在8小时内脱水至水含量为50ppm。
将TPU-2、SEPTON 2002和乙烯/α-烯烃共聚物分别以80重量份、15重量份和5重量份的量熔融混合,然后造粒。获得的聚合物混合体的凝固点为98.2℃。单独地,将聚合物混合体注模成样品,测得样品的硬度为85A。
采用实施例1所举例说明的方法生产和评估纺粘型无纺织物,不同之处在于用该聚合物混合体代替TPU-1。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5]
将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商品名:SEPTON2004,获自KURARAY CO.,LTD.)用干燥器在80℃下在8小时内脱水至水含量为62ppm。
将TPU-2和SEPTON 2002分别以45重量份和55重量份的量熔融混合,然后造粒。获得的聚合物混合体的凝固点为90.7℃。单独地,将聚合物混合体注模成样品,测得样品的硬度为82A。
采用实施例1所举例说明的方法生产和评估纺粘型无纺织物,不同之处在于用该聚合物混合体代替TPU-1。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6]
采用实施例1所举例说明的方法生产和评估纺粘型无纺织物,不同之处在于用TPU-4代替TPU-1。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7]
采用实施例6所举例说明的方法生产和评估纺粘型无纺织物,不同之处在于将单位重量从100g/m2变到40g/m2。结果列于表1中。
[实施例8]
采用实施例1所举例说明的方法生产和评估纺粘型无纺织物,不同之处在于通过装备了空心的八链段喷丝头的纺粘机,将TPU-4和MFR(ASTM D1238,230℃,2.16kg载荷)为60g/10mim、密度为0.91g/cm3和熔点为160℃的丙烯均聚物(以下称作“PP-1”)以50/50重量比熔融纺丝。结果列于表1中。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聚合物(重量%)   TPU-1(100)   TPU-2(100)   TPU-2(95)C1550(5)
  纤维构造   单组分纤维   单组分纤维   单组分纤维
  TPU的凝固点   115.6℃   106.8℃   106.8℃
  TPU中的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   1.40×106/g   1.50×106/g   1.50×106/g
  TPU的肖氏A硬度   86   85   85
  纤维形成方法   纺粘法   纺粘法   纺粘法
  纤维胶合方法   热压花   热压花   热压花
  单位重量   100g/m2   100g/m2   100g/m2
  平均最小纤维直径(μm)   25.5   27.6   28.3
  标准偏差Sn(μm)   2.5   2.4   2.6
  Sn/Xave   0.10   0.09   0.09
  纤丝断裂的发生次数(次数/5min)   0   0   0
  熔融胶合纤维的发生次数(次数/5min)   0   0   0
  最大强度(gf/单位重量)   21   22   20
  残余应变(%)   20   20   21
  拉伸强度(gf/单位重量)   5.0   5.0   4.3
  最大伸长率(%)   540   550   480
  手感   B   B   B
                                     表1(续)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聚合物(重量%)   TPU-2(80)SEPS 2002(15)A-35050(5)   TPU-2(45)SEPS 2002(55) TPU-4(100)
  纤维构造   单组分纤维   单组分纤维   单组分纤维
  TPU的凝固点   106.8℃   106.8℃   103.7℃
  TPU中的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   1.50×106/g   1.50×106/g   1.50×106/g
  TPU的肖氏A硬度   85   85   86
  纤维形成方法   纺粘法   纺粘法   纺粘法
  纤维胶合方法   热压花   热压花   热压花
  单位重量   100g/m2   100g/m2   100g/m2
  平均最小纤维直径(μm)   29.3   28.3   26.0
  标准偏差Sn(μm)   2.6   2.6   2.5
  Sn/Xave   0.09   0.09   0.10
  纤丝断裂的发生次数(次数/5min)   0   0   0
  熔融胶合纤维的发生次数(次数/5min)   0   0   0
  最大强度(gf/单位重量)   20   15   22
  残余应变(%)   21   27   15
  拉伸强度(gf/单位重量)   4.1   3.8   6.0
  最大伸长率(%)   400   450   670
  手感   B   B   B
                                   表1(续)
  实施例7   实施例8
  聚合物(重量%)   TPU-4(100)   TPU-4(50)PP-1(50)
  纤维构造   单组分纤维   八链段组合纤维
  TPU的凝固点   103.7℃   103.7℃
  TPU中的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   1.50×106/g   1.50×106/g
  TPU的肖氏A硬度   86   86
  纤维形成方法   纺粘法   纺粘法
  纤维胶合方法   热压花   热压花
  单位重量   40g/m2   100g/m2
  平均最小纤维直径(μm)   26.0   30.0
  标准偏差Sn(μm)   2.5   3.0
  Sn/Xave   0.10   0.10
  纤丝断裂的发生次数(次数/5min)   0   0
  熔融胶合纤维的发生次数(次数/5min)   0   0
  最大强度(gf/单位重量)   20   28
  残余应变(%)   15   50
  拉伸强度(gf/单位重量)   4.0   20
  最大伸长率(%)   400   260
  手感   B   A
[比较例1]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商品名:Elastollan XET-275-10MS,获自BASFJapan Ltd.)的凝固点为60.2℃,硬度为75A,每克弹性体包含1.40×106个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将这种聚氨酯弹性体用干燥器在100℃下在8小时内脱水,使其水含量为89ppm。
采用实施例1所举例说明的方法生产和评估纺粘型无纺织物,不同之处在于用Elastollan XET-275-10MS代替TPU-1。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纤维粘附在纺丝塔壁上,这种差的可纺性使生产遇到了麻烦。此外,部分纺粘型无纺织物在压花时粘附在热压花辊上。结果列于表2中。
[比较例2]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商品名:Elastollan 1180A-10,获自BASF JapanLtd.)的凝固点为78.4℃,硬度为82A,每克弹性体包含3.20×106个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将这种聚氨酯弹性体用干燥器在100℃下在8小时内脱水,使其水含量为115ppm。
将Elastollan 1180A-10在和实施例1中TPU-1相同的条件下纺粘,但是当纤维直径减小到50μm或以下时,许多纤维在纺丝塔中断裂。所得到的产品不能用作无纺织物。因此,将纤维增粗至能够获得无纺织物的直径,再次进行纺粘。但是这种纺粘方法还是生产出包含断裂纤维的、手感差的无纺织物。用上述的方法对该无纺织物进行评估。结果列于表2中。
[比较例3]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商品名:Elastollan ET-385,获自BASF Japan Ltd.)的凝固点为86.9℃,硬度为84A,每克弹性体包含2.80×106个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将这种聚氨酯弹性体用干燥器在100℃下在8小时内脱水,使其水含量为89ppm。
将Elastollan ET-385在冲模温度为230℃且每个喷嘴的输出为2.0g/min的条件下取代TPU-1进行熔喷。将纤维沉积在凝聚面上,并通过它们的热量自动熔融胶合在一起。从而获得单位重量为100g/m2的熔喷法无纺织物。
这种无纺织物包含细纤维,但是纤维直径变化大并且手感差。该无纺织物的评估结果列于表2中。
[比较例4]
将TPU-3在和实施例1中TPU-1相同的条件下纺粘,但是当纤维直径减小到50μm或以下时,许多纤维在纺丝塔中断裂。此外,一些纤维在压花时粘附在热压花辊上。所得到的产品非常令人不满意,以至于根本不用进行一些评估。结果列于表2中。
                                  表2
  比较例1   比较例2
  聚合物(重量%)   XET-275-10MS(100)   1180A-10(100)
  纤维构造   单组分纤维   单组分纤维
  TPU的凝固点   60.2℃   78.4℃
  TPU中的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   1.40×106/g   3.20×106/g
  TPU的肖氏A硬度   75   82
  纤维形成方法   纺粘法   纺粘法
  纤维胶合方法   热压花   热压花
  单位重量   100g/m2   100g/m2
  平均最小纤维直径(μm)   40.1   53.0
  标准偏差Sn(μm)   2.5   3.9
  Sn/Xave   0.175   0.230
  纤丝断裂的发生次数(次数/5min)   0   10
  熔接纤维的发生次数(次数/5min)   4   0
  最大强度(gf/单位重量)   19   21
  残余应变(%)   18   19
  拉伸强度(gf/单位重量)   2.0   2.6
  最大伸长率(%)   500   490
  手感   D   D
                           表2(续)
  比较例3   比较例4
  聚合物(重量%)   ET-385(100)   TPU-3(100)
  纤维构造   单组分纤维   单组分纤维
  TPU的凝固点   86.9℃   55.2℃
  TPU中的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   2.80×106/g   3.50×106/g
  TPU的肖氏A硬度   84   86
  纤维形成方法   熔喷法   纺粘法
  纤维胶合方法   自动熔融胶合   热压花
  单位重量   100g/m2   100g/m2
  平均最小纤维直径(μm)   26.4   55.0
  标准偏差Sn(μm)   4.3   4.3
  Sn/Xave   0.163   0.258
  纤丝断裂的发生次数(次数/5min)   0   14
  熔接纤维的发生次数(次数/5min)   -   8
  最大强度(gf/单位重量)   15   -
  残余应变(%)   30   -
  拉伸强度(gf/单位重量)   3.7   -
  最大伸长率(%)   490   -
  手感   C   D
[实施例9]
将MFR(ASTM D1238,230℃,2.16kg载荷)为15g/10mim、密度为0.91g/cm3和熔点为160℃的丙烯均聚物(以下称作“PP-2”)和PP-1通过纺粘技术熔融纺丝,形成同心外鞘-内芯组合纤维,其中内芯由PP-2组成,外鞘由PP-1组成,两者的重量比为10/90(内芯/外鞘)。将同心组合纤维沉积在凝聚面上,形成单位重量为20g/m2的纤维网(以下称作“纤维网-1”)。
接着,在和实施例6相同的条件下将TPU-4熔融纺丝并沉积在网-1上,形成单位重量为40g/m2的另一种纤维网(以下称作“纤维网-2”)。然后,将PP-1和PP-2熔融纺丝成如上所述的同心外鞘-内芯组合纤维并沉积在纤维网-2上,形成单位重量为20g/m2的另一种纤维网(以下称作“纤维网-3”)。
将该三层沉积物用压花辊(压花区百分比:7%,辊直径:150mm,轮毂间距:横向和纵向均为2.1mm,轮毂形状:菱形)在100℃下压花。从而得到单位重量为80g/m2的可伸长无纺织物/弹性无纺织物/可伸长无纺织物的层压制品。
用上述方法对这种纺粘型无纺织物层压制品进行评估。对于层压制品而言,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两次拉伸试验:第一次测量100%伸长率时的拉伸强度,第二次测量将第一次试验中100%伸长的层压制品松弛到其原长时的拉伸强度。结果列于表3中。
                          表3
  实施例9
  纤维形成方法   纺粘法
  第一层   纤维构造   同心外鞘-内芯组合纤维
  内芯   外鞘
  聚合物(重量%)   PP-2(100)   PP-1(100)
  重量比率(%)   10   90
  单位重量   20g/mU2
  第二层   纤维构造   单组分纤维
  聚合物(重量%)   TPU-4(100)
  TPU的凝固点   103.7℃
  TPU中的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   1.50×106/g
  TPU的肖氏A硬度   86
  单位重量   40g/m2
  平均最小纤维直径(μm)   26.0
  标准偏差Sn(μm)   2.5
  Sn/Xave   0.10
  纤丝断裂的发生次数(次数/5min)   0
  熔接纤维的发生次数(次数/5min)   0
  第三层   纤维构造   同心外鞘-内芯组合纤维
  内芯   外鞘
  聚合物(重量%)   PP-2(100)   PP-1(100)
  重量比率(%)   10   90
  单位重量   20g/m2
  胶合方法   热压花
  最大强度(gf/单位重量)   16
  残余应变(%)   20
  拉伸强度(第一次测量)(gf/单位重量)   12.0
  拉伸强度(第二次测量)(gf/单位重量)   10.0
  最大伸长率(%)   200
  手感   A
工业适应性
本发明的弹性无纺织物具有高弹性、小残余应变、优异的挠性、窄的纤维直径分布和舒适的手感。因此,它可以适合用于卫生材料,工业材料,衣服和用于体育用品的材料。

Claims (6)

1、一种纺粘型弹性无纺织物,该织物包含由包含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聚合物形成的纤维,
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得到的凝固点为65℃或以上,并且通过配备了具有100μm直径的小孔的口管的粒度分布分析仪基于电敏感区方法计数,每克弹性体包含3.00×106个或以下的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而且
所述纤维具有这样的直径,以便纤维直径标准偏差(Sn)除以平均纤维直径(Xave)(Sn/Xave)得到的数值为0.15或以下。
2、权利要求1的弹性无纺织物,其中聚合物包含10重量%或以上量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3、权利要求1或者2的弹性无纺织物,其中对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时,从90~140℃温度范围内的吸热峰确定的总熔化热(a)和从140~220℃温度范围内的吸热峰确定的总熔化热(b)满足如下关系(1):
            a/(a+b)×100≤80      (1)。
4、一种卫生材料,该卫生材料包含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所述的弹性无纺织物。
5、一种弹性无纺织物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纺粘包含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聚合物而由该聚合物形成纤维,
其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得到的凝固点为65℃或以上,并且通过配备了具有100μm直径的小孔的口管的粒度分布分析仪基于电敏感区方法计数,每克弹性体包含3.00×106个或以下的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并且
其中纤维具有这样的直径,以便纤维直径标准偏差(Sn)除以平均纤维直径(Xave)(Sn/Xave)得到的数值为0.15或者更小。
6、一种可进行纺粘处理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该弹性体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得到的凝固点为65℃或以上,并且通过配备了具有100μm直径的小孔的口管的粒度分布分析仪基于电敏感区方法计数,每克弹性体包含3.00×106个或以下的极性溶剂不溶性粒子,而且能够生产纺粘型弹性无纺织物,其中纤维直径标准偏差(Sn)除以平均纤维直径(Xave)(Sn/Xave)得到的数值为0.15或者更小。
CNB200480002755XA 2003-01-24 2004-01-23 弹性无纺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2334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16803 2003-01-24
JP016803/2003 2003-01-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2127A true CN1742127A (zh) 2006-03-01
CN100523348C CN100523348C (zh) 2009-08-05

Family

ID=32767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2755X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23348C (zh) 2003-01-24 2004-01-23 弹性无纺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7659218B2 (zh)
EP (1) EP1591574B1 (zh)
KR (1) KR100687391B1 (zh)
CN (1) CN100523348C (zh)
AT (1) ATE548492T1 (zh)
BR (1) BRPI0406571B8 (zh)
DK (1) DK1591574T3 (zh)
HK (1) HK1080520A1 (zh)
MX (1) MXPA05007849A (zh)
MY (1) MY137121A (zh)
TW (1) TWI293093B (zh)
WO (1) WO200406567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3273B (zh) * 2005-09-15 2010-06-16 埃德沙股份公司 具有支承壳体的门支撑
CN101541525B (zh) * 2006-11-28 2012-07-11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片及使用复合片的吸收性物品
CN102713040A (zh) * 2010-01-25 2012-10-03 路博润高级材料公司 高强度非织造弹性织物
CN104593946A (zh) * 2008-05-29 2015-05-0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及其用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1680A (zh) * 2004-08-03 2007-09-05 先进设计概念股份有限公司 透气性弹性复合材料
US8129298B2 (en) * 2006-05-31 2012-03-06 Mitsui Chemicals, Inc. Nonwoven laminates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8235963B2 (en) 2006-06-07 2012-08-07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Disposable wearable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anchoring systems
US20070287983A1 (en) * 2006-06-07 2007-12-13 Richard Worthington Lodge Absorbent article having an anchored core assembly
ATE404718T1 (de) * 2006-08-14 2008-08-15 Albis Spa Elastischer spinnvliesstoff sowie damit ausgestatteter verbundvliesstoff
AU2007326553B2 (en) * 2006-11-28 2012-05-03 Uni-Charm Corporation Composite sheet and absorbent article comprising composite sheet
US20100093244A1 (en) * 2007-03-02 2010-04-15 Mitsui Chemicals, Inc. Mixed-fiber nonwoven fabric laminate
US8501646B2 (en) 2007-03-02 2013-08-06 Mitsui Chemicals, Inc. Non-woven fabric laminate
JP5154129B2 (ja) * 2007-03-30 2013-02-27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複合シート及び複合シート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
US8597268B2 (en) 2007-09-07 2013-12-0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Disposable wearable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anchoring subsystems
US8945079B2 (en) 2007-09-07 2015-02-0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Disposable wearable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anchoring subsystems
US8668679B2 (en) 2007-09-07 2014-03-11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Disposable wearable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anchoring subsystems
US8790325B2 (en) 2007-09-07 2014-07-29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Disposable wearable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anchoring subsystems
US9060900B2 (en) 2007-09-07 2015-06-23 The Proctor & Gamble Company Disposable wearable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anchoring subsystems
US9056031B2 (en) 2007-09-07 2015-06-1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Disposable wearable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anchoring subsystems
US8858523B2 (en) 2007-09-07 2014-10-1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Disposable wearable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anchoring subsystems
WO2010031792A1 (de) 2008-09-18 2010-03-25 Basf Se Polyurethane basierend auf polyesterdiolen mit verbessertem kristallisationsverhalten
KR101418201B1 (ko) 2010-04-15 2014-07-09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스펀본드 부직포, 그 제조 방법 및 그 용도
US8633283B2 (en) 2010-06-15 2014-01-21 Basf Se Process for producing blends made of polylactides (PLAS) and of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 (TPUS)
EP2582757B1 (de) 2010-06-15 2019-10-30 Basf S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blends aus polylactiden (pla) und thermoplastischen polyurethanen (tpu)
JP5880375B2 (ja) * 2012-09-25 2016-03-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49977B2 (ja) * 2013-03-08 2016-02-0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ブレード、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BR112015032137A2 (pt) 2013-06-20 2017-07-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artigos de liberação por estiramento e prendedores
ES2961684T3 (es) 2013-07-02 2024-03-13 Basf Se Poliuretano a base de materias primas renovables
US9565877B2 (en) 2013-10-18 2017-02-14 Mast Industries (Far East) Limited Garment that clings to a wearer's ski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9493272B2 (en) * 2013-12-06 2016-11-15 Mondi Jackson, Inc Film bag
CN105017796A (zh) * 2015-07-16 2015-11-04 季俊 一种医用非织造布及其制造方法
KR101776400B1 (ko) 2015-09-24 2017-09-07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운동성이 확보된 스펀본드 부직포 및 그 제조방법
US9883702B2 (en) 2015-10-07 2018-02-06 Mast Industries (Far East) Limited Portion of bra and bra having zones of varying elastic moduli
CN110809591B (zh) 2017-06-26 2022-05-03 巴斯夫欧洲公司 热塑性聚氨酯
WO2022043428A1 (de) 2020-08-28 2022-03-03 Basf Se Geschäumtes granulat aus thermoplastischem polyurethan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23347A (ja) * 1983-05-28 1984-12-15 カネボウ株式会社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3401639A1 (de) 1984-01-19 1985-07-25 Hoechst Ag, 6230 Frankfurt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s spinnvlieses
JP2711257B2 (ja) * 1990-12-10 1998-02-10 鐘紡株式会社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US5470639A (en) 1992-02-03 1995-11-28 Fiberweb North America, Inc. Elastic nonwoven web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H0987358A (ja) 1995-09-25 1997-03-31 Toyobo Co Ltd 熱可塑性ポリウレタン樹脂
JP4251380B2 (ja) 1996-04-19 2009-04-08 花王株式会社 伸縮弾性不織布
JP2766474B2 (ja) * 1996-04-23 1998-06-18 鐘紡株式会社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不織布
US6429159B1 (en) 1998-01-28 2002-08-06 Kanebo Limited Stretchable adhesive nonwoven fabric and laminate containing the same
US6225243B1 (en) 1998-08-03 2001-05-01 Bba Nonwovens Simpsonville, Inc. Elastic nonwoven fabric prepared from bi-component filament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3273B (zh) * 2005-09-15 2010-06-16 埃德沙股份公司 具有支承壳体的门支撑
CN101541525B (zh) * 2006-11-28 2012-07-11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片及使用复合片的吸收性物品
CN104593946A (zh) * 2008-05-29 2015-05-0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混纤纺粘非织造布及其用途
CN102713040A (zh) * 2010-01-25 2012-10-03 路博润高级材料公司 高强度非织造弹性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20778A (en) 2004-10-16
US7659218B2 (en) 2010-02-09
BRPI0406571B8 (pt) 2016-05-31
MXPA05007849A (es) 2005-10-18
EP1591574A4 (en) 2009-01-07
WO2004065679A1 (ja) 2004-08-05
DK1591574T3 (da) 2012-05-21
ATE548492T1 (de) 2012-03-15
BRPI0406571A (pt) 2005-12-20
EP1591574A1 (en) 2005-11-02
EP1591574B1 (en) 2012-03-07
MY137121A (en) 2008-12-31
CN100523348C (zh) 2009-08-05
HK1080520A1 (en) 2006-04-28
KR20050088361A (ko) 2005-09-05
US20060141883A1 (en) 2006-06-29
BRPI0406571B1 (pt) 2014-09-23
KR100687391B1 (ko) 2007-02-26
TWI293093B (en) 2008-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42127A (zh) 弹性无纺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US8021995B2 (en) Mixed fiber and stretch nonwoven fabric comprising said mixed fi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e thereof
JP4332627B2 (ja) 混合繊維、ならびに該混合繊維からなる伸縮性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0560C (zh) 复合弹力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189A (zh) 由聚碳酸丁二醇酯衍生的热塑性聚氨酯
CN1172037C (zh) 可降解的聚合物纤维、制备、产品及使用方法
CN1243139C (zh) 多组份纤维以及采用多组份纤维制成的织物
CN1224738C (zh) 多组份纤维以及采用多组份纤维制成的织物
CN1922262A (zh) 包含聚丙烯共混物和混合物的纤维和非织造材料
CN1930229A (zh) 包含聚乙烯共混物和混合物的纤维和非织造材料
CN1306556A (zh) 由经辐照和交联的乙烯聚合物制备的在升高的温度下具有弹性的制品和制备该制品的方法
CN1294020A (zh) 包括淀粉纤维的吸收性、柔韧性的结构
CN1061421A (zh) 乳酸包装热塑性塑料
CN1541233A (zh) 热塑性聚氨酯
CN1220710A (zh) 聚丙烯纤维以及由其制得的制品
CN101080459A (zh) 由聚合物共混物制备的薄膜
CN1235643C (zh) 包括可生物降解的聚酯共混组合物的吸收制品
CN1089209A (zh) 具有改进拉伸强度特性的无纺织纤维网
CN1400343A (zh) 聚乳酸纤维
JP4332626B2 (ja) 伸縮性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742128A (zh) 纤维混合物、包含它的弹性无纺织物及该弹性无纺织物的生产方法
JPWO2011129433A1 (ja) スパンボンド不織布、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用途
JPWO2020250994A1 (ja) 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及びそれを含む製品、並びに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用表面処理剤
CN1502640A (zh) 热塑性聚氨酯,和生产该热塑性聚氨酯的方法和装置
CN1665972A (zh) 用于纤维生产的喷丝头及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Co-patentee after: MITSUI CHEMICALS POLYURETHANES, Inc.

Patentee after: MITSUI CHEMICALS, Inc.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MITSUI TAKEDA CHEMICALS, Inc.

Patentee before: MITSUI CHEMICALS,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90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I CHEMICALS, Inc.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MITSUI CHEMICALS POLYURETHANES, Inc.

Patentee before: MITSUI CHEMICALS, Inc.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