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39267A - 支持与多个网络通信的混合协议 - Google Patents
支持与多个网络通信的混合协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39267A CN1739267A CNA2003801089934A CN200380108993A CN1739267A CN 1739267 A CN1739267 A CN 1739267A CN A2003801089934 A CNA2003801089934 A CN A2003801089934A CN 200380108993 A CN200380108993 A CN 200380108993A CN 1739267 A CN1739267 A CN 17392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
- air interface
- paging
- geographic area
- me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771 cell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329 compou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6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networks having differing types of switching systems, e.g. gatew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12—Inter-network notif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6—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new radio link in the target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涉及无线通信的系统和技术。该系统和技术包含根据第一空中接口监控第一网络,从第二网络经由第一空中接口接收消息,第二网络与不同于第一空中接口的第二空中接口相关联。本发明还讨论了当无线通信设备通过不同地理覆盖区时,维持与两个网络连接的各种注册和相关技术。
Description
要求美国35款119条下的优先权
本专利申请要求2002年12月18日提交的题为“在高速分组数据通信系统中的引导通信”并转让给其受让人的临时申请号60/434,772的优先权,在此特地引用作为参考。
本专利申请要求2003年3月12日提交的题为“在高速分组数据通信系统中的引导通信”并转让给其受让人的临时申请号60/454,385的优先权,在此特地引用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特别是涉及实施支持与多个网络通信的混合协议的各种系统和技术。
背景技术
无线网络被广泛配置以提供各种无线通信业务。近些年来已经开发了大量空中接口,以支持包括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以及其它类型的无线通信。这些接口已经被标准化,以便于在不同公司制造的设备之间配合操作。例如,使用CDMA技术的语音业务已经在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EIA/IS-95-B被标准化,名为“双模宽带扩频蜂窝系统的移动台-基站兼容标准”,并称之为“IS-95”。最近,CDMA技术已经被扩展到提供语音和数据业务,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将其命名为“CDMA2000扩频系统的上层(层3)信令标准,版本A-附录1”,于2000年10月27日颁布,并称之为“IS-2000”。为了满足高速数据业务的进一步需要,TIA建议了一种附加标准,命名为“cdma2000高速分组数据空中接口规范”,并称之为“IS-856”。
随着通信业务和支持通信业务的各种标准的迅速扩展,人们非常希望开发与多个空中接口标准兼容的技术。有了这种技术,无线通信设备就可以支持使用IS-2000的语音和低速数据业务,但是主要依赖于IS-856支持高速互联网应用的业务。设计人员面临的挑战是,每一种标准都具有其它自己独特的一套协议、业务、数据速率、工作频率。所以,在技术上需要一种创新的技术方案来支持具有多个空中接口标准的无线通信设备。该技术方案不限于IS-2000和IS-856应用,而是一个可应用于支持各种其它空中接口标准的设备的宽泛的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附图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方式图示了本发明的各方面。
图1是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方框图;
图2是跨越地理覆盖范围延伸的无线通信的概念方框图;
图3是跨越地理覆盖范围延伸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概念方框图;
图4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用户台的概念方框图;
图5是显示在一个无线系统配置中移动台的移动和相应配置的图;
图6是无线系统配置的图;
图7是在支持高速分组数据(HRPD)通信的系统中语音呼叫处理的图;
图8是在支持利用反射器的高速率分组数据(HRPD)通信的系统中语音呼叫处理的图;
图9是显示在支持不同协议的蜂窝网络内移动台(MS)的移动的图;
图10是在支持不同协议的蜂窝网络中用于MS移动的呼叫流;
图11是显示在支持不同协议的蜂窝网络内移动台(MS)的移动的图;
图12是在支持不同协议的蜂窝网络中MS移动的呼叫流;
图13是接入终端(AT)的方框图;
图14是接入网(AN)单元的方框图;
图1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呼叫流。
具体实施方式
HDR用户台在这里被称之为接入终端(AT),它可以是移动的或者是固定的,并且可以与一个或多个HDR基站进行通信,该HDR基站在这里被称之为调制解调器群(modem pool)收发信机(MPT)。接入终端经由一个或多个调制解调器群调制解调器池收发信机发射和接收到达HDR基站控制器的数据包,该HDR基站控制器在这里被称之为调制解调器群控制器(MPC)。调制解调器群收发信机和调制解调器群控制器是称作接入网的一个网络的部分。接入网在多个接入终端之间传送数据包。接入网还可以连接接入网之外的其它网络,比如公司内部网或者互联网;并且可以在每个接入终端与这样的外部网络之间传送数据包。已经与一个或多个调制解调器群收发信机建立有效业务信道连接的接入终端被称作有效接入终端,并且被说成处于业务状态。处于与一个或多个调制解调器群收发信机建立有效业务信道连接的处理中的接入终端被说成处于连接建立状态。接入终端可以是任何数据设备,它们经由无线信道或者经由例如使用光纤或者同轴电缆的有线信道进行通信。接入终端还可以是多种设备的任何一个,包括但不限于PC卡、小型闪存、外部或内部调制解调器、无线或有线电话机。接入终端向调制解调器群收发信机发送信号所经过的通信链路被称作反向链路。调制解调器群收发信机向接入终端发送信号所经过的通信链路被称作前向链路。
以下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说明意图用作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说明,但是不打算仅表示本发明可以实践的实施例。本说明书所述的每个实施例仅作为本发明的实例或图示而提供的,不一定被解释为优选实施例或优越于其它实施例。详细说明包括用于提供对本发明彻底理解目的的具体细节。然而,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将会明白,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以实践本发明。在某些示例中,公知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形式显示,以避免混淆本发明的概念。首字母缩写词和其它描述术语仅仅为了方便和清楚地说明,而不打算限制本发明的范位。此外,为了公开的目的,术语“连接”可以指直接连接,或者在适当情况中,指间接连接,例如经由插入或中间设备或其它装置的连接。
在以下详细说明中,将在同时支持IS-2000和IS-856空中接口标准的无线通信设备的情况下说明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尽管这些发明方面能很好地适于供本申请使用,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将会容易地明白,这些发明方面同样可应用于支持各种其它空中接口标准的设备使用。因此,对于具有特定空中接口标准的通信设备的任何参考仅仅是为了举例说明创造性方面,同时理解这种创造性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国际电信联盟最近提出了支持无线通信信道的高速率数据和高质量语音业务的建议方法的提案。这些提案的第一提案是电信工业协会提交的,名为“IS-2000 ITU-R RTT候选提议”。第二提案是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提交的,名为“ETSI UMTS地面无线接入(UTRA)ITU-RRTT候选提议”,也称之为“宽带CDMA”,并且以下称作“W-CDMA”。第三提议是U.S.TG8/1提交的,名为“UWC-136候选提议”,以下称之为“EDGE”。这些提案的内容是公开记录并且是本领域所公知的。IS-95最初是为了可变速率语音帧的传输而被优化的。后续标准是建立在支持包括分组数据业务的各种附加非语音业务的标准上。一个这样分组数据业务集被在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EIA/IS-707-A标准化,名为“扩频系统的数据业务选项”,在此作为参考引用,并在下文中称之为“IS-707”。远程网络节点,比如连接到能分组数据(packet-data-capable)的无线移动台(MS)的个人或便携式计算机(PC)可以经由符合IS-707标准的无线网络接入互联网。作为以下说明使用的术语MS、接入节点(AN)、移动节点(MN)和远程站,其每个都涉及无线通信中的移动参与者。作为选择,远程网络节点如web浏览器通过PC选项可以被内建于MS中。MS可以是多种设备的任何一种,这些设备包括但不限于PC卡、跟人数据助理(PDA)、外部或内部调制解调器或者无线电话或终端。MS经由无线网络发送数据,由分组数据服务节点(PDSN)处理该数据。MS与无线网络之间连接的PPP状态通常在PDSN中保持。PDSN连接到IP网络如互联网,并且在无线网络、其它实体与连接到IP网络的代理之间的传送数据。这样,MS可以经由无线数据连接发送和接收到达IP网络的另一个实体的数据。IP网络上的目标实体还被称作相应节点。
图1是为支持分组交换通信配置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方框图。如连接到用户台104的个人或者便携式计算机(PC)的远程网络节点102可以经由接入网络107接入分组数据网106。作为选择,远程网络节点102可以被集成到用户台104中,比如这种情况可能具有web浏览器。用户站104可以是任何数量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PC卡、个人数据助理(PDA)、外部或内部调制解调器、无线电话或终端,或任何其它类似设备。分组交换网106可以是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或者任何其它分组数据网络。
接入网107可以用分散在整个地理区域中的任何数量的基站实现。地理区域可以被细分为称作小区的较小区域,每个基站服务于一个小区。为了简便起见,图1显示了服务单一蜂窝区域的一个基站108。被配置用于分组交换通信的基站控制器(BSC)110可以用来协调多个基站的动作。分组控制功能(PCF)可以被集成到BSC 110中,以控制与分组数据服务节点(PDSN)112的接口。PDSN 112可以用来维持和终止与远程网络节点102的网络连接。接入网107的地理区域可以通过把多个BSC连接到PDSN 112来扩展,每个BSC支持任何数量的基站。
无线通信系统还可以被配置来支持电路交换通信。基站108上分离的无线资源可以用来经由接入网115把用户台104连接到电路交换网114。电路交换网114可以是公众交换电话网(PSTN)或者类似网。接入网115可以用BSC 116实施,将基站108连接到移动交换中心(MSC)118。MSC118提供一个到达电路交换网114的网关。通过使用MSC 118可以扩展接入网115的地理区域,以把任何数量的BSC连接到电路交换网114,每个BSC支持一个或多个基站。
用户台104可以配置为,当使用预定接入程序初始加电时监控电路交换网114。接入程序包括把用户台104调谐到分配给电路交换通信的工作频率,获得基站108发射的导频信号,并且利用反向链路接入信道向MSC 118注册。反向链路是指从用户台104到基站108的传输,而前向链路是指从基站108到用户台104的传输。一旦用户台104被注册,它就监控前向链路寻呼信道。当语音呼叫到达时,基站108可以使用寻呼信道寻呼用户台104。响应该寻呼,用户台104可以经由反向链路接入信道向基站108发送控制消息,该控制消息指示它准备接收呼叫。在用户台104发起呼叫的情况下,反向链路接入信道可以用来向基站108发送指示用户台104准备安排(place)呼叫的控制消息。在任何情况下,响应经由反向链路接入信道的通信,可以在用户台104与基站108之间建立一个空中链路,以支持呼叫。在以下说明中,术语“空中链路”是指为支持语音和/或数据通信而配置得无线业务信道。无论空中链路是否存在,导频、寻呼、接入和其它开销信道总是有效的。
当用户台104未被用来支持语音呼叫时,它可以为远程网络节点102提供对分组交换网106的高速网络连接。远程网络节点102首先通过建立与基站108的空中链路,可以接入分组交换网106。这可以通过把用户台104调谐到分配给分组交换通信的工作频率上并获得基站108发射的导频信号来实现。以与用于电路交换通信的导频信号不同的载频发射用于分组交换通信的导频信号。一旦建立了空中链路,就可以根据点对点(PPP)链路层协议在远程网络节点102与PDSN 112之间建立数据链路。随后该PPP链路层协议可以用来协商分配给远程网络节点102的网际协议(IP)地址。一旦分配了IP地址,远程网络节点102就可以经由网络连接与分组交换网106通信。
在IS-856依从的分组交换通信中,根据是否用来支持通信网络连接间歇地保持。例如,远程网络节点102可以接入分组交换网106以下载web网页。在用户读取内容的同时下载web网页之后,网络连接的休止周期可以存在。在这种休止周期期间,用户台104与基站108之间的空中链路可以断线(torn down),以保存宝贵的无线资源。当缺乏空中链路时,远程网络节点102与PDSN 112之间存在的网络连接被称作“待用”(dormant)连接。当网络通信准备恢复时,可以与用户台104与基站108之间的新空中链路建立“活动的”网络连接,而不必重新协商IP地址或PPP状态。通过保持网络连接,可以节省重新协商地址和PPP状态消耗的带宽,从而降低网络通信的等待时间。
当网络连接为待用时,用户台104可以被配置为重新调谐到分配给电路交换通信的工作频率上,并且获得相关联的前向链路导频信号。为了避免当高速分组交换网连接存在时两个载频之间往复调谐,在切换到分配给电路交换通信的工作频率之前,用户台104可以在网络连接变成待用之后的短时间周期内,保持调谐到分配给分组交换通信的工作频率上。在任何情况下,一旦用户台104调谐到分配给电路交换通信的工作频率上,就可以监控与这种通信关联的反向链路寻呼信道,以避免丢失呼叫。
基站108可以利用时隙寻呼程序支持语音交换通信。在时隙寻呼模式中,用户台104和基站108同意将在时隙中寻呼用户台104。用户台104随后可以在未分配时隙期间对某些处理资源断电,从而保存电池电源。
用户台104还可以配置为周期地调谐到分配给用于分组交换通信的工作频率上,获得关联的反向链路导频信号,并在网络连接待用时检验寻呼信道。尽管该方案可以在整个PPP会话期间支持对分组交换网106的连续高速接入,但是它倾向于减少待机时间(即,用户台104中的处理资源可以被断电的时间百分比)。减少待机时间替代了对电池电源的较高要求。
支持待用网络连接的一个可选方案是经由电路交换通信的空中接口建立从分组交换网106到用户台104的寻呼的隧道,在该实例中接口是IS-2000空中接口。当空中链路断开或者当其资源不足以支持来自PDSN 112的分组流时,BSC 110中的PCF可以用来确定网络连接是否待用,以及是否缓存来自PDSN 112的数据包。连接分组交换网106的BSC 110可以被配置为,当PCF确定在待用网络连接期间分组已经从PDSN 112到达时,指示连接到电路交换网的BSC 116寻呼用户台104。BSC之间的连接120可以用来实现该功能。响应来自连接分组交换网106的BSC 110寻呼用户台104的指令,连接到电路交换网114的BSC116可以向基站108发送命令,经由IS-2000空中接口依次寻呼用户台104。
一旦用户台104收到指示数据包已经到达PCF的寻呼,用户台104可以切换回分配给分组交换通信的工作频率,并获得相关的反向链路导频信号。接着,用户台104可以在开销信道上回送给基站108一个指示准备接收数据包的信号。基站108随后可以把该信号转发给连接分组交换网106的BSC 110,激活用户台104与PDSN 112之间的连接。
当网络连接有效时,可以实施类似方法避免丢失语音寻呼。特别是,从电路交换网114到用户台104的寻呼可以经由用于分组交换通信的空中接口建立隧道,在该实例中,接口是IS-856空中接口。当从电路交换网114收到语音呼叫时,通过指示连接分组交换网106的BSC 110寻呼用户台104,可以实现该寻呼。BSC之间的连接120可以用来实现该功能。响应寻呼用户台104的指令,连接到分组交换网106的BSC 110可以把命令发送给基站108,基站108再经由用于分组交换通信的空中接口依次寻呼用户台104,在该实例中所述接口是IS-856空中接口。用户台104可以配置过滤机制,仅允许与电路交换业务关联的某些类型的寻呼经由IS-856空中接口发送。例如,用户台104可以请求接收语音寻呼,而不是与短消息业务(SMS)关联的寻呼,尽管它也被调谐到分配给分组交换通信的工作频率上。
一旦用户台104收到寻呼,指示语音呼叫已经达到,用户台104就可以暂停数据包的传送,切换回分配给电路交换通信的工作频率,并获得相关联的反向链路导频信号。接着,用户台104可以经由接入信道回送给基站108指示它准备接收语音呼叫的信号。在响应中,可以在用户台104与基站108之间建立支持呼叫的空中链路。
因而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各个实施例可以用来支持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应用。用户台104可以用来在支持语音交换通信的同时维持高速网络连接,并在支持分组交换通信的同时维持语音连接性。甚至当用户台104越过子网边界时,也可以维持此类操作。为了便于解释,子网边界对于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通信将是一样的,每个子网被定义为单个MSC覆盖的整个地理区域。然而,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可以对所述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以适应不同的子网边界。
图2是显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实例的概念方框图。由于公共的子网边界,单个BSC可以用来支持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通信。如上述解释,在分组交换通信期间,PDSN 112可以用来建立、维持和终止与远程网络节点102的PPP会话。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服务BSC 202a可以用来把服务基站108a连接到PDSN 112,目标BSC 202b可以用来把目标基站108b连接到PDSN 112。
图2所示的用户台104跨越由一系列虚线所示的不同子网。用户台104被显示为最初跨越服务区域204a,并利用基站108a接入分组交换网106。当网络连接变成待用时,用户台104随后调谐到分配给语音交换通信的工作频率上,获得关联的反向链路导频信号,并监控用于语音呼叫的反向链路寻呼信道。不论用户台104是正忙于有效语音呼叫,还是仅仅正在侦听来自电路交换网114的寻呼,都可以希望当用户台104越过子网边界时,维持与分组交换网106的网络连接。
可以使用任何数量的不同步骤维持网络连接。下面将给出一个实施例。当用户台104向目标区域202b移动时,它检测来自服务基站和目标基站108a和108b的导频信号强度的变化。当来自目标基站108b的导频信号强度超过阈值时,目标基站108b可以被加到用户台104的活动集上。该活动集是与用户台104通信的基站的列表。用户台104随后经由目标基站108b向目标BSC 202b发送请求,请求一个支持目标区域204b中分组交换通信的唯一地址标识符。该请求通常被称作IS-856标准中的“UATI请求”。可以经由用于目标基站108b与用户台104之间语音交换通信的空中接口,建立该请求的隧道。该请求中包含的是,由支持服务区域204a中分组交换通信的服务BSC 202a最初分配的用户台104的唯一地址标识符。目标BSC 202b可以使用包含在请求中的该唯一地址标识符,从服务BSC 202a检索PPP会话。一旦目标BSC 202b成功检索到PPP会话,它就可以建立与PDSN 112地逻辑资源连接,并经由用于语音交换通信的空中接口给到用户台104的新的唯一地址标识符分配建立隧道。该唯一地址标识符分配在IS-856标准中通常被称之为“UATI分配”。服务BSC 202a与PDSN 112之间的逻辑资源连接还可以被释放。服务与目标BSC 202a和202b之间的越区切换不影响远程网络节点102的PPP状态,由此维持到PDSN 112的网络连接。
当网络连接有效时,还希望在用户台104越过子网边界时,维持与电路交换网114的语音连接。语音连接可以由任何数量的步骤维持。下面将给出一个实例。为了该实例的目的,用户台104将被描述为,在支持远程网络节点102与分组交换网106之间的有效网络连接的同时,开始跨越服务区域204a。当用户台104向目标区域204b移动时,它检测来自服务基站和目的基站108a和108b的导频信号强度。该信息可以经由服务基站108a报告给服务BSC 202a。在响应时,服务BSC202a(也被称之为驻地(anchor)BSC)可以用来向目标MSC 118a注册用户台104。
特别是,当来自目标基站108b的导频信号强度超过阈值时,目标基站108b可以被加到用户台104的活动集上。通常在BSC维护该活动集,在此情况下BSC是驻地BSC 202a。驻地BSC 202a具有覆盖用户台104开始进入的区域的目标基站108b的知识,该BSC 202a可以向用户台104发送消息指示它向目标MSC 118b注册。注册请求可以和IS-2000标准规定的相同,或者可以是任何其它合适的格式,并且可以经由用于目标基站108a与用户台104之间的分组交换通信的空中接口建立隧道。用户台104使用该注册请求生成注册消息。驻地BSC 202a生成的注册请求中的随机数可以用来数字标注注册消息。可以经由用于分组交换通信的空中接口建立返回注册消息的隧道,将注册消息从目标基站108b路由到驻地BSC 202a。
当驻地BSC 202a收到注册消息时,可以检验签名,并且注册消息中的信息可以用来创建位置更新请求。位置更新请求可以发送给目标MSC 118b,以完成注册处理。驻地BSC 202a可以确定合适的MSC,以便通过用于目标基站108b的标识符(ID)发送位置更新请求。在目标基站108b上目标基站ID可以被附加到注册消息上,或者由驻地BSC202a通过信令消息交换独立地访问。
如果驻地BSC 202a不能直接到达目标MSC 11b,则如图3所示驻地BSC 202a可以经由反射器302将位置更新请求路由到目标MSC 118b。反射器302还可以用来在目标MSC 118b与驻地BSC 202a之间路由来自电路交换网114的寻呼。为了确保寻呼从电路交换网114的传递,反射器302可以被配置成,把蜂窝标识符附加到捆绑到反射器302的虚拟小区的位置更新请求上。从目标MSC 118b的角度上看,反射器302作为BSC。因此,目标MSC 118b不需要被更改,以便在有效网络连接期间维持语音连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目标BSC 202b可以被用作反射器。有了该配置,驻地BSC 202a通过目标BSC 202b把位置更新请求路由到目标MSC118b。来自电路交换网114的寻呼可以被目标MSC 118b通过目标BSC202b路由到驻地BSC 202a,以传送给用户台104。
图4是显示用户台104的一个可能配置的概念方框图。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将会明白,用户台104的准确配置可与根据特定应用和整体设计约束而变化。为了清楚和完整说明的目的,将按照CDMA用户台情况描述各种发明概念;然而这种发明概念很可能适合于各种其它通信设备使用。所以,对CDMA用户台的任何参考都仅仅打算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因此应当理解为这些方面具有应用的宽范围。
用户台104可以用基于软件的处理器或者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结构来实现。图4显示了基于软件的处理器的硬件配置的一个实例。处理器具有一个微处理器402,在其核心具有存储器404。微处理器402可以提供运行软件程序的平台,该软件程序尤其管理对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网的接入。
用户台104还可以包括各种用户接口406,比如扬声器、麦克风、键盘、显示器等。这些用户接口406通常用来支持经过电路交换网的语音和低速率数据通信。在某些实施例中,用户接口406还可以用来支持对分组交换网的高速连接,比如本案可以有一个集成web浏览器。在所述实施例中,本地接口408可以被设置来支持远程网络节点与分组交换网之间的高速连接。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410可以用嵌入式通信软件层实现,该软件层运行特殊算法,以减小对微处理器402的处理需求。例如,在反向链路通信期间,DSP 410可以用来提供对来自用户接口406或本地接口408的通信的编码和调制。在CDMA应用中,DSP 410还可以提供附加功能,比如用合适的伪随机噪声(PN)和沃尔什码扩频通信,并且用各种控制和开销信道组合扩频通信。软件层还将DSP硬件连接到微处理器402,并且可以提供诸如资源分配的低级业务,以允许较高级软件程序运行。
处理通信的准确方式可以依赖于特殊通信类型的空中接口。例如编码和调制方案以及组合控制和开销消息的方法可以是不同的,这依赖于是为语音交换或者为分组交换网指定通信。无论如何,DSP 410处理的信息可以提供给模拟电路412,用于数模转换、放大、滤波以及上变频到适合于反向链路输出的载频上。
模拟电路412产生的载频可以由调谐器414控制。调谐器414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独立装置,或者作为选择,可以被集成到模拟电路412中。微处理器402可以用来根据特定的反向链路传输的空中接口设置调谐器414。例如,电路交换通信的空中接口可以要求不同于分组交换通信的空中接口的载频。
在前向方向,模拟电路412可以用来放大、滤波和将传输下变频到基带信号。模拟电路412还可以提供基带信号的模数变换。依据前向链路通信是始发于语音交换网还是分组交换网,微处理器402根据适当地空中接口设置调谐器414,以确保模拟电路412的下变频功能产生基带信号。
来自模拟电路412的基带信号被提供给DSP 410,用来从通信中分离出控制和开销消息。控制和开销消息随后被提供给微处理器402。DSP410还可以向包括解调和解码的通信提供附加信号处理功能。在CDMA应用中,DSP 410还可以为解扩提供适当地PN和Walsh码。然后把已处理的通信提供给微处理器402,微处理器402管理对不同用户接口406和本地接口408的信息传递。
当电源最初加给用户台104时,它试图根据用于电路交换通信的空中接口获得前向链路导频信号。微处理器402可以被配置成,通过把调谐器414设置到用于电路交换通信的工作频率上,启动获得处理。微处理器402随后可以调用各种信号处理功能,包括由DSP 410搜索时间和频率的未知区域以获得前向链路导频信号。一旦DSP 410获得前向链路导频信号,它就可以促使微处理器402把发射信号的基站添加到其活动列表上。用户台104随后可以经由各种控制、开销和业务信道与基站通信。
如上所述,在DSP 410中从通信中分离出控制和开销消息,并提供给微处理器402。微处理器402可以被配置成监控来自分组交换网的寻呼的控制和开销消息(或任何其它消息),该分组交换网通过用于电路交换通信的空中接口建立隧道。如果微处理器402检测到来自分组交换网的寻呼,用户台104就不进行语音呼叫,然后调谐器414可以被设置到用于分组交换通信的工作频率上。另一方面,如果用户台104正支持一个语音呼叫,则微处理器402可以在切换调谐器414之前允许呼叫被完成。不管怎么说,微处理器402随后可以被用来通过信令消息的交换与基站建立空中链路。一旦建立了空中链路,就可以在PDSN与连接本地接口408的远程网络节点之间建立数据链路和网络连接。
在有效网络连接期间,微处理器402可以用来监控来自分组交换网的寻呼的控制和开销消息,该分组交换网通过用于电路交换通信的空中接口建立隧道。如果检测到来自电路交换网的寻呼,则微处理器402就可以用来向基站发信号,以在用户台进行呼叫时暂停数据包的传输。给基站的信令可以提供给BSC,其中PCF可以用来缓存从分组交换网到达的数据包。一旦微处理器402从已暂停数据包传输的基站接收到一个指示,微处理器402可以把调谐器414设置到用于电路交换通信的工作频率上,获得相关的导频信号,并建立支持语音呼叫的空中链路。一旦语音呼叫完成,微处理器402可以切换调谐器414以返回到用于分组交换通信的工作频率上并完成数据包传输。
微处理器402还可以包括当有效网络连接变成待用时触发的定时器(未显示)。在该实施例中,微处理器402可以被配置成,使调谐器414在定时器正在运行在网络连接再次变成有效的情况下,保持在用于分组交换通信的工作频率上。一旦定时器超时,微处理器402可以用来把调谐器414切换到用于电路交换通信的工作频率上,获得关联的导频信号,并监控用于语音呼叫的各种控制和开销信道。
图5显示了一个实施例的分组数据网络150。请注意,替代实施例可能具有用于相似功能单元的不同术语,并且可以并入部件和功能单元的不同配置。对于本讨论,图5的网络150以及其它具体附图将用来定义路径;然而,替代实施例可以根据这里使用的特殊配置和功能定义路径。分组数据系统150包括两个系统标识(SID)区160、170,其每个具有多个网络标识(NID)区162、164、166、172和176。SID/NID用于语音系统并通常标识服务区。例如,MSC服务区与一对值(SID,NID)相关联。此外,在SID 160和170内还包括几个分组区标识(PZID)。具体是,SID 160包括PZID180、182和184,而SID 170包括PZID180、182、184。
图6显示了为支持电路交换通信和分组交换通信而配置的无线通信系统250。系统的第一部分260包括适合与移动台(MS)268通信的,被标识为MSC_1 262的移动交换中心(MSC)、与其连接的基站控制器(BSC)BSC_a 264和基站收发信机(BTS)BTS_x 266。在系统的第一部分260中,MS 268建立高速率分组数据(HRPD)通信。HRPD通信可以是高数据速率通信、广播通信、或其他分组交换类型通信。
系统250还包括第二部分270,第二部分270包括适合于与第二部分270中的移动台通信的MSC_2 272、BSC_b 274和BTS_y 276。部分260和270的每一个覆盖一个地理区域。
在图6中,当MS移动到一个部分中,MS向相应的MSC注册。对于电路交换通信,如语音呼叫,MSC经由BSC和BTS向MS发送寻呼。MS通过答复该寻呼进行响应,并呼叫被建立起来。如图6所示,MS 268首先向部分260的MSC_1 262注册。在当前情况下,MS 268请求数据业务,从而建立HRPD数据业务。换言之,MS 268经由部分260建立分组交换通信。MS 268此后移动到部分270服务的地理区域,同时用部分270维持HRPD数据业务。MS 268经由BSC_a 264继续接收和/或发送分组数据。部分260、270之每个可以是图6所示的子网。
当MS 268当前被MSC_1 262注册时,通过MSC_1 262处理为MS 268指定的新语音呼叫。问题存在于,当MS 268位于部分270的地理区,但接收经由部分260的语音呼叫的寻呼时候。MS 268将响应MSC_2 272,但是MSC_2 272没有MS 268的内容即注册信息。为了避免与支持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通信的系统内MS移动关联的这种和其它问题,提出了混合协议。混合协议提供了处理经过电路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的通信的手段。例如,移动台可以希望使用数据业务,同时维持用于语音呼叫的连接。
混合协议确保MS 268保持在电路交换系统中的注册,该电路交换系统在本实施例中是IS-2000系统。根据混合协议,BSC_a 264被称作“驻地”BSC。当MS 268进入MSC_2 272的覆盖区时,驻地BSC即BSC_a264向MSC_2 272注册MS 268。MS 268进入另一个MSC服务的地理区或覆盖区的运动触发驻地BSC向MSC注册MS。
参见图7和图8,特别是当MS 268越过子网边界时,新的BTS被加入用于通信的活动集(AS)。例如,当MS 268移动到部分270中时,BTS_y 276加入MS 268的AS中。BSC_a 264(驻地基站)启动对MS 268的注册处理,以向MSC_2272注册。BSC_a 264通过检查BTS_y 276的扇区ID(SID),确定MS 268已经进入MSC_2 272的覆盖区或地理区。请注意,当MS 268移动到另一个MSC的覆盖区时,接收来自MS 268的通知,MSC边界是HRPD子网边界。
BSC_a 264向MS 268发送隧道化注册请求(TunneledRegistrationRequest)消息,以迫使MS 268向新的MSC注册。在一个实施例中,消息包含32比特的随机数RAND,MS 268需要生成AUTHR。
MS 268处理该消息,就好像它接收了诸如在IS-2000中的“注册请求命令”,并生成TunneleRegistrationMessage。当执行注册时,移动台必需使用作为IS-2000中指定的RAND的TunneleRegistrationMessage消息中给出的RAND。TunneleRegistrationMessage的内容与IS-2000的注册消息相同。NUM_ADD_PILOTS字段在该消息中被设置为0。
BSC_a 264使用TunneleRegistrationMessage中给出的信息以构成“位置更新请求”(如IOS中指定的)并向MSC_2 272注册MS 268。BSC_a264根据BTS_y的扇区ID和内部映射表或者通过直接使用扇区ID中的比特,确定向哪个MSC发送“位置更新请求”。图7示出了通信路径。
在执行注册之后,PSTN寻呼将传送给MSC_2 272、BSC_a 264,然后传送给HRPD FTC上的MS 268。移动台随后调谐到电路交换频率(比如IS-2000),并响应该寻呼。图8提供了与其一致的信号流程图。
图9和图10示出了另一种情况,其中BSC_a 264经由BTS_x 266启动与MS 268的注册处理,其中提供隧道化注册处理。MS 268将经由BTS_x 266的隧道化注册消息与位置更新请求连续发送给BSC_a 264、BSC_b 274、MSC_1 262和MSC_2 272。MSC_2 272随后经由BSC_b 274、BSC_a 264和BTS_x 266向MS 268提供PSDN寻呼。
如果驻地BSC不能直接到达邻接MSC,则驻地BSC可以经由反射器向图11和12所示的邻接MSC转发“A1:位置更新请求”。
反射器440将“A1位置更新请求”从驻地BSC转发给它连接的MSC。反射器440将“A1位置更新请求”从MSC转发给驻地BSC。反射器440维持IMSI与关联的驻地BSC之间的捆绑。
从MSC来看,反射器440作为BSC。因此,A1接口不需要为适应交叉寻呼特征而更改。在此情况下,BSC_a 404与反射器440而不是与MSC_2 422通信。
如果小区标识符用来确定传递寻呼的BSC,则这可能造成例如MSC_2422向与BTS_y 426关联的BSC_b 424传送寻呼。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反射器440提供虚拟小区的小区ID,当向MSC_2 422注册时,该虚拟小区被捆绑到反射器440上。这样,MSC_2 422把寻呼传送给反射器440(不是BSC_b 424),并且反射器440把寻呼传送给BSC_a 404。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该方法把用于移动的无线会话复制到BSC_b上。无线会话包括关于驻地BSC(即,BSC_a)的信息并允许BSC_b把“A1寻呼请求”转发给BSC_a。“A1:寻呼请求消息”路径是MSC_2到BSC_b到BSC_a(随后将经由BTS_y向移动台发送寻呼)。该方案需要在MSC或A1接口中没有改变。
一个问题出现在移动台切换到与待用分组数据应用关联的频率,然后移动台越过分组区边界的时候。有必要确保分组数据应用寻呼被传送给移动台。为BSC提供的一个方案是确保来自PDSN网络的寻呼被适当地引导。例如,当移动台监控分组数据频率并越过BSC时,目标BSC必需通过从源BSC检索无线会话,确保PDSN总是指向正确的BSC。
移动台选择业务选项(SO),其中交叉边界被指定。例如,在1xEVDO型系统中,当移动台越过分组区边界时SO理想地指定要采取的步骤。这种步骤应当类似于SO 33中指定的步骤,即移动台发送具有移动台已经越过边界的指示的始发消息。移动台把UATI发送给BSC。请注意,这可能需要在分组数据频率上发送的特定消息。
根据一个实施例,在移动台仅仅正在监控电路交换空中接口的时候,当前往移动台的分组到达分组交换网时,无线接入网(RAN)向移动台发送指定SO 59的寻呼。推送业务可以由分组数据空中接口提供。在切换到电路交换空中接口之后,移动台可以专门地监控电路交换频率。
由于分组交换业务的性质,在短时段的空闲之后,移动台可以变成活动的。因此,为了避免在两个空中接口之间过快地来回调谐,移动台保持调谐到分组数据空中接口“T”秒钟,然后再调谐到电路交换空中接口。“T”将是混合协议的可配置属性。
从网络侧看,目标BSC将从源BSC检索无线会话,并且建立与PDSN的R-P接口。如一个实施例所示,“1x:”是指使用1x空中接口和频率发送的消息;“SO 59”是指由SO 59定义的消息。在该实施例中,移动台选择SO 59,它是指定1x网络上的高速率分组数据业务的业务选项。基站将寻呼移动台,并且包括SO 59标识符,以通知移动台一个待决的高数据速率通信。
图13显示了支持一个或多个以上详细说明的混合协议方法的接入终端(AT)750。AT 750包括连接接收电路752、控制处理器754、发射电路756和存储装置758的通信总线760。执行混合协议方法的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存储在存储装置758中。
图14显示了支持一个或多个上述混合协议方法的接入网(AN)800。AN 800包括连接发射路径和接收路径的天线814。天线814可以表示普通天线或者可以是一组天线。在接收路径中,信号经过接收机(RCVR)816和连接控制处理器804的解调器(DEMOD)818。控制处理器804还连接本地接口812和存储器802。在发射路径上,控制处理器804连接调制器(MOD)806和发射机(TMTR)808。执行混合协议方法的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存储在存储装置802中。
图15显示了根据一种情况的呼叫流。在该情况下,目标BSC从源BSC检索关于越过边界的移动台的会话信息。PDSN建立与目标BSC的接口。随后为了有利于目标BSC,断开与源BSC的接口。当数据包寻呼到达移动台时,建立与目标BSC的连接,并且数据经由目标BSC流到移动台。
在支持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传输的系统中,这里所述的实施例允许推送业务由AN提供。移动台周期地监控用于数据包寻呼的分组数据网络。以时隙模式周期地监控两个空中接口减少了待机时间。根据一个实施例,移动台监控两个系统,直至分组交换网在阈值时段T期间空闲。此时,移动台仅仅监控电路交换网。然后在接收寻呼类型地同时,将为电路交换通信或分组交换通信标识业务选项。当移动台接收分组数据寻呼的通知时,移动台将监控分组数据频率。此外,一旦空闲时段经过阈值,移动台就开始仅仅监控电路交换网。
在移动台仅在监控1x空中接口的同时,当前往移动台的分组接收到达分组交换网时,RAN向移动台发送具有特定业务选项(如SO 59)的寻呼。在此情况下,推送业务可以由分组交换网提供。在切换到电路交换空中接口之后,移动台可以专门监控关联的频率。
由于分组交换业务的性质,很可能在短时段的空闲之后,移动台将变成活动的。因此为了避免在两个空中接口之间过快地来回调谐,移动台首先保持“T”秒钟调谐到分组数据空中接口,然后再调谐到电路交换空中接口。“T”可以是混合协议的可配置属性。
在仅仅监控分组数据空中接口时(例如,当在连接状态或者在移动台调谐回到电路交换接口并预占其频率时),经由分组数据空中接口发送电路交换业务的通知。
由于向移动台传送通知,因此移动台将不需要周期地在监控分组数据频率与电路交换频率之间切换,移动台接收通知不依赖于移动台当前监控的空中接口。
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协议提供了新的空中接口协议,该协议允许经由分组数据空中接口传送电路交换业务的通知(例如语音寻呼)。这种混合协议允许移动台配置过滤机制,使得仅仅与电路交换业务关联的某些类型的寻呼经由分组数据空中接口发送。例如,尽管调谐到分组数据接口,但是移动台可以请求仅仅接收哪些用于语音而不是用于短消息业务(SMS)的通知。
与这里公开的实施例有关的各个所示逻辑单元、模块和电路可以用以下部件实施或执行: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逻辑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部件、或者为执行这里所述功能而设计的其中的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是在一个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可以使任何传统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施为计算装置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其它的这种配置。
结合这里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可以被直接嵌入到硬件中、由处理器运行的软件模块中、或者两者的组合中。软件模块可以驻留在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公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媒介中。存储媒介可以连接处理器,以使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读取信息,并将信息写入存储媒介中。在替代方案中,存储媒介被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驻留在ASIC中。ASIC可以驻留在用户台中或者任何其它地方。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作为分立元件驻留在用户台或者接入网的其它地方。
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用来使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能够制造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或范围的条件下,这里定义的一般原理可适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发明不打算限制这里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宽范围相一致。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可以使用不同工艺和技术表现信息和信号。例如,可以用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粒子、光场或粒子、或者其任意组合来表现上述说明中描述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符号和码片。
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还将会理解,结合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说明的各种图示的逻辑单元、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以被实施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两者的结合。为了清楚地显示硬件和软件的互换性,各种所示的部件、单元、模块、电路和步骤在上文中一般是用它们的功能性术语进行描述的。无论这种功能性被实施为硬件还是软件,都依赖于特定应用和整个系统利用的设计约束。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可以用每个特定应用的变化方式实施所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施决定不应当解释为导致背离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这里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所示逻辑单元、模块和电路可以用以下部件实施和执行:为执行这里所述功能而设计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逻辑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硬件部件,或者其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是在一个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可以使任何传统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施为计算装置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其它的这种配置。
结合这里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可以被直接嵌入到硬件中、由处理器运行的软件模块中、或者两者的组合中。软件模块可以驻留在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活动盘、CD-ROM或本领域公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媒介中。一个实例存储媒介可以连接处理器,以使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读取信息,并将信息写入存储媒介中。在替代方案中,存储媒介被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驻留在ASIC中。ASIC可以驻留在用户台中。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作为分立元件驻留在用户终端。
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用来使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能够制造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或范围的条件下,这里定义的一般原理可适用于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发明不打算限制这里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宽范围相一致。
Claims (33)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空中接口监控第一网络;并且
经由所述第一空中接口接收来自第二网络的消息,所述第二网络与不同于所述第一空中接口的第二空中接口相关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电路交换网,并且所述第二网络包括分组交换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监控所述第一网络的同时,维持与第二网络的待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网络包括第一和第二地理区域,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监控所述第一网络的同时,从所述第一地理区域移动到所述第二地理区域中,并且向所述第二地理区域中的接入网发送标识符的请求以支持与所述第二网络的通信,所述请求经由所述第一空中接口发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和第二地理区域,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监控所述第二网络的同时,从所述第一地理区域移动到所述第二地理区域中,并且向所述第二地理区域中的接入网发送注册请求以支持与所述第一网络的通信,所述注册请求经由所述第二空中接口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分组交换网,并且所述第二网络包括电路交换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消息包括来自所述第二网络的寻呼,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所述寻呼根据所述第二空中接口与所述第二网络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当与所述第二网络通信时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消息,所述来自第一网络的消息是经由所述第二空中接口发送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电路交换网,并且所述第二网络包括分组交换网,其中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消息包括寻呼,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寻呼,终止与所述第二网络的通信,并且响应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寻呼根据所述第一空中接口与所述第一网络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空中接口格式包括第一载频,并且所述第二空中接口格式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载频的第二载频。
11、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模拟电路,被配置成从根据第一空中接口接收的信号中恢复信息,所述第一空中接口与第一网络相关联;和
处理器,被配置成从所述恢复的信息中检测来自第二网络的消息,所述第二网络与不同于所述第一空中接口的第二空中接口相关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电路交换网,并且所述第二网络包括分组交换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成维持与所述第二网络的待用连接,同时所述模拟电路被配置成从根据所述第一空中接口接收的信号中恢复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网络包括第一和第二地理区域,并且其中处理器还被配置成检测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一地理区域进入到所述第二地理区域的运动,同时所述模拟电路被配置成从根据所述第一空中接口接收的信号中恢复信息,并且其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成向所述第二地理区域的接入网请求标识符以支持与所述第二网络的通信,所述标识符请求经由所述第一空中接口发送。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和第二地理区域,并且其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成检测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一地理区域进入所述第二地理区域的运动,同时所述模拟电路被配置成从根据所述第二空中接口接收的信号中恢复信息,并且其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成向所述第二地理区域的接入网发送注册请求以支持与所述第一网络的通信,所述注册请求经由所述第二空中接口发送。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分组交换网,并且所述第二网络包括电路交换网。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消息包括来自所述第二网络的寻呼,所述模拟电路还被配置成响应所述寻呼,从根据所述第二空中接口接收的第二信号中恢复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还被配置成从所述第二信号恢复的信息中检测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消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消息包括寻呼,并且其中所述模拟电路还被配置成响应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寻呼,从根据所述第一空中接口接收的信号中恢复另外的消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空中接口格式包括第一载频,并且所述第二空中接口格式包括不同于所述第一载频的第二载频。
21、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
从根据第一空中接口接收的信号中恢复信息的装置,所述第一空中接口格式与第一网络相关联;和
从所恢复的信息中检测来自第二网络的消息的装置,所述第二网络与不同于所述第一空中接口的第二空中接口格式相关联。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消息包括来自所述第二网络的寻呼,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响应所述寻呼,根据所述第二空中接口与所述第二网络通信的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当与所述第二网络通信时从所述第一网络接收消息的装置,所述消息经由所述第一空中接口发送。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电路交换网,并且所述第二网络包括分组交换网,其中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消息包括寻呼,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响应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寻呼终止与所述第二网络通信的装置,以及响应来自所述第一网络的寻呼根据所述第一空中接口与所述第一网络通信的装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电路交换网,并且所述第二网络包括分组交换网。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分组交换网,并且所述第二网络包括电路交换网。
27、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空中接口将来自第一网络的信号从接入网经由空中发射给用户台;
通过所述第一空中接口将来自第二网络的消息从接入网经由空中发射给用户台,所述第二网络与不同于所述第一空中接口的第二空中接口相关联。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消息的传输包括从所述第二网络向第二接入网路由消息,以及从所述第二接入网向所述接入网路由消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消息包括来自所述第二网络的寻呼,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寻呼之后,根据所述第二空中接口将来自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二信号从所述第二接入网经由空中发射给用户台。
30、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当用户台从第一地理区域移动到第二地理区域时,根据第一空中接口将来自电路交换网的信号经由第一基站控制器发射给用户台;
在用户台移动到所述第二地理区域之后,从用户台向第二基站控制器发射标识符的请求以支持与分组交换网的通信,所述分组交换网与不同于所述第一空中接口的第二空中接口相关联,并且所述请求经由所述第一空中接口发射;和
所述第二基站控制器从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检索信息,以支持与所述分组交换网的通信。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用户台从所述第一地理区域移动到所述第二地理区域时,所述用户台维持与所述分组交换网的待用连接,并且其中在所述用户台正在接收来自所述第二地理区域中的所述电路交换网的信号的同时,所述第二基站控制器从所述第一基站控制器检索的信息涉及经由所述第二基站控制器维持与所述分组交换网的待用连接。
32、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在用户台从第一地理区域移动到第二地理区域的同时,根据第一空中接口将来自分组交换网的信号经由基站控制器发射给用户台,所述基站控制器位于所述第一地理区域;
在所述用户台移动到所述第二地理区域之后,从所述用户台向所述基站控制器发射注册请求以支持与电路交换网的通信,所述电路交换网与不同于所述第一空中接口的第二空中接口相关联,并且所述请求经由所述第一空中接口发射;和
向位于所述第二地理区域中的移动交换中心注册所述用户台,所述注册由所述基站控制器执行。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台的注册还包括从基站控制器经由反射器向所述移动交换中心的发送信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488198.3A CN103024902B (zh) | 2002-12-18 | 2003-12-17 | 支持与多个网络通信的混合协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43477202P | 2002-12-18 | 2002-12-18 | |
US60/434,772 | 2002-12-18 | ||
US45438503P | 2003-03-12 | 2003-03-12 | |
US60/454,385 | 2003-03-12 | ||
US10/692,907 | 2003-10-23 | ||
US10/692,907 US7916715B2 (en) | 2002-12-18 | 2003-10-23 | Hybrid protocol to support communications with multiple networks |
PCT/US2003/040414 WO2004057815A2 (en) | 2002-12-18 | 2003-12-17 | Hybrid protocol to support communications with multiple networks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88198.3A Division CN103024902B (zh) | 2002-12-18 | 2003-12-17 | 支持与多个网络通信的混合协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39267A true CN1739267A (zh) | 2006-02-22 |
CN1739267B CN1739267B (zh) | 2013-01-02 |
Family
ID=3260092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88198.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3024902B (zh) | 2002-12-18 | 2003-12-17 | 支持与多个网络通信的混合协议 |
CN2003801089934A Expired - Lifetime CN1739267B (zh) | 2002-12-18 | 2003-12-17 | 支持与多个网络通信的混合协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488198.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3024902B (zh) | 2002-12-18 | 2003-12-17 | 支持与多个网络通信的混合协议 |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16715B2 (zh) |
EP (3) | EP2259642B1 (zh) |
JP (4) | JP2006512867A (zh) |
KR (2) | KR101160759B1 (zh) |
CN (2) | CN103024902B (zh) |
AT (1) | ATE522116T1 (zh) |
AU (2) | AU2003301075A1 (zh) |
BR (1) | BR0317509A (zh) |
CA (1) | CA2510505C (zh) |
ES (1) | ES2526520T3 (zh) |
IL (1) | IL169180A0 (zh) |
MX (1) | MXPA05006674A (zh) |
NO (1) | NO20053502L (zh) |
RU (1) | RU2416879C2 (zh) |
TW (3) | TW201042957A (zh) |
WO (1) | WO2004057815A2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34361A (zh) * | 2009-02-25 | 2012-01-25 | 京瓷株式会社 | 基站和基站的控制方法 |
US8577366B2 (en) | 2008-09-29 | 2013-11-05 | Kyocera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of base station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948859A1 (en) * | 1996-08-14 | 1999-10-13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Internet-based telephone call manager |
KR100640332B1 (ko) * | 2003-01-28 | 2006-10-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음성 서비스와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를 지원하는 복합 액세스 단말의 크로스 호출 방법 |
KR101015642B1 (ko) * | 2003-09-19 | 2011-02-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헤테로지니어스 네트워크를 통한 데이터 푸쉬 서비스시스템 및 방법 |
JP2005113721A (ja) * | 2003-10-06 | 2005-04-28 | Hitachi Ltd | 蒸気タービン |
KR100604531B1 (ko) * | 2003-10-28 | 2006-07-24 | 주식회사 팬택앤큐리텔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의 무선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 방법 |
EP1528824A1 (en) * | 2003-10-30 | 2005-05-0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packet-based communications |
DE102004004093B3 (de) * | 2004-01-27 | 2005-09-01 | Siemens Ag | Mobiles Endgerät zum Empfang paketorientierter Rundfunksignale |
US8942728B2 (en) * | 2004-05-03 | 2015-01-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lackout, retune and subscription enforcement in a cellular network multimedia distribution system |
US20050276273A1 (en) * | 2004-06-10 | 2005-12-15 | Valentin Oprescu-Surcobe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a 3G1X network and a wireless packet data network |
TWI264235B (en) * | 2004-06-24 | 2006-10-11 | Compal Communications Inc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electing exchange data mode and apparatus thereof |
US9198156B2 (en) | 2004-08-23 | 2015-11-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Paging mobile stations in a hybrid network |
US7209741B2 (en) * | 2004-08-23 | 2007-04-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of acquiring a mobile station identifier in a hybrid network |
US7606197B2 (en) * | 2004-08-23 | 2009-10-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vent notification in a hybrid network |
US8249106B2 (en) * | 2004-08-23 | 2012-08-21 | Alcatel Lucent | Extended cellular telephony protocol |
US8175534B2 (en) * | 2004-09-03 | 2012-05-0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RF-aware packet filtering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
US7471950B1 (en) * | 2005-01-27 | 2008-12-30 | Sprint Spectrum L.P. | Base station controlled vertical handoff in a hybri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BRPI0608532A2 (pt) * | 2005-02-14 | 2010-01-12 | Nokia Corp | rede compreendendo um agente capaz de comunicar com ao menos um terminal móvel hìbrido e ao menos um terminal móvel não-hìbrido, aparelho, método, produto de programa de computador, sistema, e, terminal móvel |
KR100677452B1 (ko) * | 2005-04-22 | 2007-02-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호 수신율 향상 방법 |
US8279797B2 (en) * | 2005-05-05 | 2012-10-02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Cross-paging betwee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7688760B2 (en) * | 2005-05-16 | 2010-03-30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exchange of packet data between a wireless access terminal and a packet switched communication system via a circuit switched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059672B2 (en) * | 2005-05-18 | 2011-11-15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Internet communications between wireless base stations and service nodes |
US7519026B1 (en) * | 2005-07-26 | 2009-04-14 | Sprint Spectrum L.P. | Communication type and congestion based switching of air interface protocols |
US8064478B2 (en) * | 2005-09-12 | 2011-11-22 | Bally Gaming International, Inc. | Hybrid network system and method |
EP1796408B1 (de) * | 2005-12-09 | 2008-06-18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Funkkommunikation im Anschluss an das Einschalten einer Teilnehmerstation |
US20070183351A1 (en) * | 2006-02-03 | 2007-08-09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ervice in a multi-ran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7912009B2 (en) * | 2006-02-03 | 2011-03-22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obility in inter-technology networks |
US8706144B2 (en) * | 2006-02-22 | 2014-04-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1x and 1xEV-DO hybrid call setup |
US7590092B2 (en) * | 2006-05-30 | 2009-09-15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r-technology handoff of a hybrid access terminal |
US8155078B2 (en) * | 2006-10-20 | 2012-04-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internet mobility protocols with non internet mobility protocols |
US8095175B2 (en) * | 2006-10-26 | 2012-01-10 | Mcmaster University | WLAN-to-WWAN handover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ing a WLAN support node having a WWAN interface |
US8279765B2 (en) * | 2006-11-13 | 2012-10-02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working in an inter-technology network |
US7978667B2 (en) | 2006-11-30 | 2011-07-12 | Kyocera Corporation | Management of WLAN and WWAN communication services to a multi-mod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8102825B2 (en) | 2006-11-30 | 2012-01-24 | Kyocera Corporation | Detection of a multi-mod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t a mesh network |
US9532399B2 (en) | 2006-11-30 | 2016-12-27 | Kyocer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ervice to a multi-mod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7969930B2 (en) | 2006-11-30 | 2011-06-28 | Kyocer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ervice based on a location of a multi-mode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8462693B2 (en) | 2007-02-20 | 2013-06-11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wireless data transfer |
US8570935B2 (en) * | 2007-02-20 | 2013-10-29 | Blackberry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wireless data transfer |
US8576795B2 (en) | 2007-03-16 | 2013-11-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ff between source and target access systems |
KR100893007B1 (ko) * | 2007-03-19 | 2009-04-10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이기종 무선 네트워크 시스템에서의 페이징 방법 및 이를위한 장치 |
US8103285B2 (en) | 2007-04-19 | 2012-01-24 | Kyocer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a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9049629B2 (en) * | 2007-06-18 | 2015-06-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inter-system handover |
US8620320B2 (en) * | 2007-06-19 | 2013-12-31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s for handing over calls betwee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ing dissimilar air interfaces |
EP2172040B1 (en) * | 2007-06-22 | 2017-06-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esponse to cs paging request |
US8797997B2 (en) | 2007-08-07 | 2014-08-05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ccess during inter-technologies handoff |
US20090052714A1 (en) * | 2007-08-21 | 2009-02-26 | Ultra Electronics Audiopack, Inc. | High noise immunity emergency resonder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446012B1 (ko) * | 2007-08-24 | 2014-09-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동단말의 접속률 향상 방법 및 장치 |
US8385216B1 (en) | 2007-11-20 | 2013-02-26 | Spring Spectrum L.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vertical handoff with target traffic channel setup conveyed via source channel |
US8755793B2 (en) * | 2008-01-04 | 2014-06-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and methods to facilitate seamless handoffs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8233433B2 (en) | 2008-02-26 | 2012-07-31 | Kyocer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itiating WLAN service using beacon signals |
BRPI0910589B1 (pt) * | 2008-04-17 | 2020-10-06 | Apple Inc | Método realizado por uma estação móvel, estação móvel e artigo |
CN102007811A (zh) * | 2008-04-22 | 2011-04-0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US8346250B1 (en) | 2008-10-10 | 2013-01-01 | Sprint Spectrum L.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hanced simultaneous hybrid dual receive switching |
CN102217275A (zh) * | 2008-11-18 | 2011-10-12 | 思达伦特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 无线网络中的选择性寻呼 |
CN101772028A (zh) * | 2009-01-05 | 2010-07-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管理的方法、网络设备、用户设备及系统 |
CN102273153A (zh) * | 2009-01-09 | 2011-12-07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网关装置、方法及系统 |
US8369853B1 (en) * | 2009-02-10 | 2013-02-05 | Sprint Spectrum L.P. | Enhanced simultaneous hybrid dual receive switching |
US8428625B2 (en) | 2009-02-27 | 2013-04-2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Paging heuristics in packet based networks |
US8165577B2 (en) | 2009-03-19 | 2012-04-24 | Kyocera Corporation | Pilot signal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
US8369290B2 (en) * | 2009-04-13 | 2013-02-05 | Futureweil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handovers between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8825051B2 (en) * | 2009-05-01 | 2014-09-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dle handoff to hybrid femto cell based on system selection database |
US8582561B2 (en) * | 2009-07-31 | 2013-11-12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 of handling P-TMSI chang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20110122809A1 (en) * | 2009-11-20 | 2011-05-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working of 3gpp lte and 3gpp2 lega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8934463B2 (en) * | 2010-02-17 | 2015-01-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anaging pages of an access terminal when the access terminal is engaged in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8681626B1 (en) | 2010-02-17 | 2014-03-25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Translation of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indicators in a base station system |
US8078175B2 (en) * | 2010-03-15 | 2011-12-13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a handover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application server for facilitating a handover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arrangement |
US8861535B2 (en) | 2010-05-21 | 2014-10-1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ulti-tiered paging support using paging priority |
US8537829B2 (en) | 2010-09-15 | 2013-09-1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Paging control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9030990B1 (en) * | 2010-11-24 | 2015-05-12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Pag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that uses multiple access networks |
EP2690901A4 (en) | 2011-03-25 | 2015-05-06 | Fujitsu Ltd | BASIC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PROCESS |
US8792888B2 (en) * | 2011-04-25 | 2014-07-29 | Apple Inc. | Dual network mobile device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
US9148861B1 (en) | 2012-07-25 | 2015-09-29 | Sprint Spectrum L.P. | Offset to data rate control based on transmission power in neighbor sector |
US9319974B2 (en) * | 2011-09-07 | 2016-04-19 | Intel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systems |
US9430941B2 (en) * | 2012-06-10 | 2016-08-30 | Apple Inc. | Harvesting traffic information from mobile devices |
US9992714B1 (en) | 2012-10-24 | 2018-06-05 | Sprint Spectrum L.P. | Dynamic management of handoff based on detected network |
US9060347B2 (en) | 2012-11-30 | 2015-06-1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ubscriber-aware paging |
JP6135756B2 (ja) * | 2013-05-23 | 2017-05-3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KR102239110B1 (ko) * | 2014-06-27 | 2021-04-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서비스 운용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
US11089519B2 (en) * | 2016-04-13 | 2021-08-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igration of local gateway function in cellular networks |
CN107889152B (zh) | 2016-09-29 | 2021-10-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多空口通信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45523A (en) | 1992-10-27 | 1998-04-28 | Ericsson Inc. | Multi-mode signal processing |
US6353611B1 (en) * | 1995-11-27 | 2002-03-05 | At&T Corp. | Call waiting feature for a telephone line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
US5745695A (en) | 1996-01-16 | 1998-04-28 | Motorola Inc. | Radio system with suspension of packet data service during non-data service connection |
FI102234B (fi) | 1996-01-16 | 1998-10-30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Digitaalinen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 ja menetelmiä päättyvän puhelun k äsittelemiseksi |
WO1997033412A1 (en) * | 1996-03-06 | 1997-09-12 | Bear Creek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for interconnecting standard telephony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to internet protocol networks |
US5982774A (en) * | 1996-04-01 | 1999-11-09 | At&T Corp. | Internet on hold |
US6230009B1 (en) * | 1996-12-27 | 2001-05-08 | At&T Wireless Servic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erting a station in one network of a requested communication from a second network |
US6198945B1 (en) * | 1998-01-22 | 2001-03-06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for providing a dial tone for use in wireless environments |
US6112084A (en) * | 1998-03-24 | 2000-08-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Cellular simultaneous voice and data including digital simultaneous voice and data (DSVD) interwork |
US6529497B1 (en) * | 1998-04-30 | 2003-03-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hannel allocation and release for packet data services |
US6188886B1 (en) * | 1998-06-04 | 2001-02-13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Server based voice call offer while telephone in data session |
US6560239B1 (en) * | 1998-07-08 | 2003-05-06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etaining a data communication while responding to a paging notification |
WO2000005907A2 (en) | 1998-07-24 | 2000-02-03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Delivery of circuit switched calls to a mobile in packet data mode |
US6253249B1 (en) * | 1998-08-31 | 2001-06-26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 and devices for bridging data and telephone networks |
FI106910B (fi) * | 1998-09-15 | 2001-04-30 | Nokia Networks Oy | Yhtaikaisten puhelujen toteuttaminen tietoliikenneverkossa |
US6438222B1 (en) * | 1998-12-23 | 2002-08-20 | At&T Cor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ing a telephone call while on-line |
US6711154B1 (en) * | 1999-01-29 | 2004-03-23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vice independent messaging notification |
CN1408183A (zh) | 1999-07-30 | 2003-04-02 | 艾利森公司 | 用于将终端从分组交换业务转换到电路交换业务的方法和系统 |
WO2001031963A1 (en) | 1999-10-29 | 2001-05-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obile terminal handover from a second generation network to a third generation ip-based network |
US20010036172A1 (en) * | 2000-02-03 | 2001-11-01 | Aaron Haskal | Wireless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communication systems |
AU2001249581A1 (en) * | 2000-03-31 | 2001-10-15 | Motorola, Inc. | Method for enabling a mobile station to receive a circuit-switched page |
US6961329B1 (en) * | 2000-06-13 | 2005-11-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warding messages among multiple radio networks |
US7113799B2 (en) * | 2000-11-28 | 2006-09-26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hybrid mobile terminal |
US6937861B2 (en) | 2001-02-13 | 2005-08-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dual mode access terminals in a radio network |
US20020142805A1 (en) * | 2001-04-02 | 2002-10-03 | Pecen Mark 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onymous network access in the absence of a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
US20020145987A1 (en) * | 2001-04-10 | 2002-10-10 | Hans Carlsson | Wirel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GPRS over 30kHz channels |
US7068669B2 (en) | 2001-04-20 | 2006-06-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IP connectivity with a radio network |
FR2824693B1 (fr) * | 2001-05-14 | 2003-08-22 | Cit Alcatel | Procede de notification de l'arrivee d'un evenement sur un terminal mobile, et terminal mobile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e ce procede |
JP4608830B2 (ja) * | 2001-08-22 | 2011-01-1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並びにこれに用いる移動端末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US20040006608A1 (en) * | 2002-07-08 | 2004-01-08 | Convergys Cmg Utah | Flexible network element interface |
US7499428B2 (en) * | 2002-11-07 | 2009-03-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receiving data on a first frequency band and observing a second frequency band |
US7031747B2 (en) * | 2002-11-14 | 2006-04-18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subsystem component providing of packet-switched switching functions to serving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feature server |
US7983242B2 (en) * | 2003-08-18 | 2011-07-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acket data service with circuit-switched call notification |
-
2003
- 2003-10-23 US US10/692,907 patent/US7916715B2/en active Active
- 2003-12-17 BR BR0317509-0A patent/BR0317509A/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12-17 KR KR1020107013635A patent/KR10116075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3-12-17 WO PCT/US2003/040414 patent/WO2004057815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12-17 EP EP10175359.8A patent/EP2259642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2-17 MX MXPA05006674A patent/MXPA05006674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3-12-17 AT AT03813754T patent/ATE522116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12-17 RU RU2005122475/09A patent/RU2416879C2/ru active
- 2003-12-17 CA CA2510505A patent/CA2510505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2-17 AU AU2003301075A patent/AU200330107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3-12-17 CN CN201210488198.3A patent/CN10302490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2-17 ES ES10175359.8T patent/ES2526520T3/es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2-17 KR KR1020057011381A patent/KR10115438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3-12-17 EP EP03813754A patent/EP159092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2-17 JP JP2005502637A patent/JP2006512867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12-17 EP EP10175363A patent/EP2252020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3-12-17 CN CN2003801089934A patent/CN173926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2-18 TW TW099126815A patent/TW201042957A/zh unknown
- 2003-12-18 TW TW099126814A patent/TW201042956A/zh unknown
- 2003-12-18 TW TW092136003A patent/TWI34590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
- 2005-06-15 IL IL169180A patent/IL169180A0/en unknown
- 2005-07-18 NO NO20053502A patent/NO20053502L/n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9
- 2009-12-24 JP JP2009293439A patent/JP480606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0
- 2010-04-16 AU AU2010201520A patent/AU201020152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0-06-02 JP JP2010127052A patent/JP506933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2
- 2012-06-14 JP JP2012134952A patent/JP553614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77366B2 (en) | 2008-09-29 | 2013-11-05 | Kyocera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of base station |
CN102334361A (zh) * | 2009-02-25 | 2012-01-25 | 京瓷株式会社 | 基站和基站的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39267A (zh) | 支持与多个网络通信的混合协议 | |
CN201160315Y (zh) | 无线发射/接收单元及网络实体 | |
CN1310528C (zh) | 改配服务无线电网控制器的职责的方法和无线电接入网 | |
CN1135894C (zh) | 系统间切换 | |
CN101772969B (zh) | 一种用于在长期演进无线电接入上执行gsm/wcdma电路交换服务的技术 | |
CN1192672C (zh) | 用于在无线电接入网中执行小区和ura更新的方法 | |
WO2004089013A1 (en) | Mechanisms for the addition of new system information block (sib) types in telecommunication message(s) | |
WO2007078766A2 (en) | Radio network control | |
CN103858454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与空闲模式信令缩减相关联的数据的方法 | |
WO2007134216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 paging mechanism within wireless networks including multiple access points | |
CN1703926A (zh) | 分组数据网中待用模式中的切换 | |
CN101040463A (zh) | 用于连接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网络的双模式移动的切换系统和方法 | |
CN102685921A (zh) | 一种双通道通信方法和系统 | |
CN104025665A (zh) | 一种回归长期演进lte网络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03379557B (zh) | 能力匹配方法、接入网控制节点及用户设备 | |
KR100944079B1 (ko) | 통신 네트워크들 간의 인터-패킷-노드 페이징 | |
CN101053182A (zh) | 用于双频/双模移动通信终端的控制方法和数据呼叫切换方法 | |
CN102369757A (zh) | 一种网络选择的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786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8786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