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708912A - 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接收机及其干扰抑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接收机及其干扰抑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08912A
CN1708912A CNA038121174A CN03812117A CN1708912A CN 1708912 A CN1708912 A CN 1708912A CN A038121174 A CNA038121174 A CN A038121174A CN 03812117 A CN03812117 A CN 03812117A CN 1708912 A CN1708912 A CN 17089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ed signal
frequency
pass filter
band
carrier sen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121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望月拓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08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89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30Circuits for homodyne or synchrodyne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027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assessing signal quality or detecting noise/interference for the receiv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26Circuits for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调制发射/接收电波的占用带宽和调制旁瓣都宽且频道间隔窄的苛刻频率布局上运行的、特征在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宽带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在相邻频率小区边界区域附近存在的属于各小区的多个终端之间的接收相邻信道干扰特性被改善。在RSSI系统中,执行窄带信道滤波(使用具有窄于一个信道占用带宽的通带的窄带滤波器(BPF或LPF)),而在接收/解调系统中执行宽带信道滤波(使用具有等于或宽于一个信道占用带宽的通带的宽带滤波器(BPF或LPF))。

Description

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接收机及其干扰抑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接收机及其干扰抑制方法,更具体地,涉及可以改善多个基站及终端之间的相邻信道干扰特性的接收机及其干扰抑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设计/配置诸如IEEE802.11a无线LAN之类的特征在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宽带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以提高整体容量以及在大区域内确保稳定的吞吐量的方式设计站布局是尤其重要的。
在这样的站布局设计中,通过出于相同信道干扰等的考虑,有效地布置小区,使得无线电区域顺序延伸,来实现对多集群(multi-cluster)结构中具有多个频道的小区的重复设计。
当应用该方法来最佳利用每个国家指定的可用频带时,不能避免处于如下频率位置关系的小区布局:依赖于小区重复布置,两个邻近小区使用相邻的频道或者次相邻的频道。
图1是示出了整个系统的配置的图,用于解释小区之间的这种频率关系中所涉及的问题。在图1中可以看到,本地信道基站(AP:接入点)22保障作为本地信道小区的服务区20,而相邻信道基站(AP:接入点)23保障作为相邻信道小区的服务区21。
本地信道服务区20和相邻信道服务器21之间的小区边界区域附近的终端24和25被分别连接到本地信道基站和相邻信道基站。终端24与本地信道基站通信,终端25与相邻信道基站通信。两个终端24和25彼此距离很短,并远离各自的基站。
终端24和25在接近最小灵敏度接收和最大输出发射条件下与各自的基站通信。结果,存在这样的顾虑:正在通过本地信道执行接收的终端24在某时刻由于终端25经由相邻频道的发射所引起的干扰而变得不能接收。
在终端的发射和接收被没有时间相关性地异步执行的情形中,发射和接收干扰的产生者和受害者可能会反过来。因此,在小区边界区域附近,各个小区变为死区,并且小区之间不能通信的区域增加,这导致了通信小区的总面积、整个系统的覆盖面积和容量以及吞吐量的减少。这可能产生最坏的结果:系统内的干扰破坏了系统自身。
为了设计发射机-接收机以避免这种可能,对于发射端,期望改善相邻信道泄漏功率和频谱特性(spectrum mask),而对于接收端,提高对相邻信道接收干扰的容忍度的高选择性设计是必需的。
诸如IEEE802.11a无线LAN之类的特征在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与高数据率宽带兼容。调制发射/接收电波的占用带宽是相当宽的,调制旁瓣被展宽。另外,通过尽可能缩小频道间隔以有效使用有限的频率资源来增加容量。因此,整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优缺点由怎样提高消除高电平相邻信道干扰信号的能力来决定。换言之,在设计无线电电路中这是主要的技术关键点。
在上面的描述中,在终端之间发生相邻信道干扰接收的问题,但是,在基站(AP:接入点)之间也可能发生同样的相邻信道干扰接收问题。
可以想象到,在如下情形中引起该问题:两个(或更多个)信道频率小区被放置在相同服务区中,仅仅用于将基站的容量增加为两倍(或更多倍)。在这种情形中,两个(或更多个)基站彼此紧靠地放置在大致相同的服务区中,所以,不能避免处于如下频率位置关系中的小区布局:基站使用相邻的频道或者次相邻的频道。
在这样的情况中,清楚的是,相邻信道干扰发生在终端之间,这些终端依赖于它们的位置而分别属于这些基站,另外,相邻信道干扰问题总是根据基站的布局依赖于位置关系而发生在基站之间。因此,后文给出的对接收机的模块配置和操作的描述将适用于终端的接收机和基站的接收机。
图2(现有技术1)和图3(现有技术2)是每一个都示出了特征在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宽带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传统接收机的模块配置的图。如图2所示,在根据现有技术1的接收机配置中,由天线1接收射频信号,并经由选择器开关2将射频信号发送到低噪声放大器(LNA)3以将其放大。放大后的信号和本机振荡器(LO)5的输出被输入到混频器(MIXER)4中以执行频率转换。
对于使用这样的超外差方法而转换的n阶IF信号,在IF采样后执行数字同步检测处理,或者在使用模拟准同步检测的I/Q分离后执行A/D(模拟/数字)转换处理。在这种情形中,通过用频带固定的n阶IF带通滤波器(BPF)6提供n阶IF部分,抑制了相邻信道干扰波以便保证信道选择性特性,其中n阶IF带通滤波器(BPF)6具有等于或宽于一个信道调制的占用带宽的宽带特性(通带)。
BPF 6的输出被连接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8以用于载波侦听接收分组信号的前同步码,并被连接到解调器(DEMO)9。RSSI 8的输出被发送到载波侦听判决设备(CS)10。当载波侦听开启时,载波侦听判决设备(CS)10向DEMO 9发送解调开始指令。
如图3所示,在根据现有技术2的接收机配置中,由天线1接收射频信号,并经由选择器开关2将射频信号发送到LNA 3以将其放大。放大后的信号和LO 5的输出被输入到混频器4和11中以执行直接到基带的频率转换。
对使用这样的直接转换方法而转换的基带信号,执行正交检测(I/Q正交调制/准同步检测)。在这种情形中,通过用频带固定的低通滤波器(LPF)12和13提供基带I/Q部分,抑制了相邻信道干扰波以便保证信道选择性特性,其中LPF 12和13每一个分别具有对应于一个信道调制的占用带宽(通带=调制占用带宽的一半)或更大的截止频率(在零IF的情形中,LPF截止频率=一个信道的一半或更大)。
来自I/Q部分各自的LPF 12和13的输出被连接到RSSI 8,用于载波侦听接收分组信号的前同步码,并被连接到DEMO 9。RSSI 8的输出被发送到CS 10。当载波侦听开启时,CS 10向DEMO 9发送解调开始指令。
顺带提及,LPF可以是放置在IF采样和数字同步检测处理后的数字基带I/Q路径中的数字LPF,或者是放置在模拟准同步检测和A/D转换之间的模拟I/Q基带路径中的模拟LPF。此外,数字LPF和模拟LPF都可以被用来提供各自的LPF的选择性。
图4是用于解释包括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8、解调器(DEMO)9和载波侦听判决设备(CS)10的传统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系统的接收操作的图。如图4所示,当接收分组信号的前同步码的信号电波被输入时,RSSI 8忠实地根据时间波形检测接收信号的电场强度(步骤100)。RSSI的输出在CS 10中经历平均运算,并与载波侦听阈值比较。当平均运算后的输出被判定为等于或大于与最小接收灵敏度电平相对应的预设阈值时,CS 10认识到“载波侦听开启”(步骤101),并相应地向DEMO 9发送解调开始指令(步骤102)。DEMO 9接收到解调开始指令后启动解调处理(步骤103)。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将给出对在相邻信道干扰发生时,前述现有技术1和2中出现的问题的描述。在调制发射/接收电波的占用带宽和调制旁瓣都宽且频道间隔窄的苛刻频率布局上工作的特征在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宽带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如果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配置,则被连接到RSSI 8用于载波侦听接收分组信号前同步码的接收信号和被连接到DEMO 9的接收信号经历了频带固定的信道滤波。由于频带特性,保证了足够宽的通带,以从一个信道中拾取接收信号。因此,当通过没有相邻信道干扰的本地信道执行发射和接收时,通过本地信道接收电波的RSSI输出,可以毫无问题地检测到“载波侦听开启”,由此执行正常的解调处理。
但是,在存在高电平相邻信道干扰的无线电环境中,本地信道接收会出现问题。按照本发明,特征在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宽带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运行在调制发射/接收电波的占用带宽和调制旁瓣都较宽且频道间隔较窄的频率布局上。因此,在本地信道接收等待时间(RSSI操作持续的时候)中,相邻信道干扰波两侧的相邻泄漏功率谱通过了本地信道限带滤波器。
结果,在接收等待系统上就不能辨别曾经泄漏进来的相邻信道干扰波的功率,并且不必要的泄漏相邻信道干扰功率从RSSI 8传播到了CS 10。在其功能只是根据功率比较来进行判断的诸如IEEE802.11a之类的高速无线电通信标准系统的载波侦听判决设备的前同步码处理过程中,不能从本地信道载波区分出相邻信道干扰信号。这样,作出了错误的判决“载波侦听开启”。
因此,由于高电平的相邻信道干扰波输入,载波侦听错误地开始,导致作为下一接收处理事件的接收/解调处理中的错误操作。这样,在错误的接收/解调处理期间(在后来装配接收到的帧时识别出错误,并丢弃错误数据之前的阶段)丢失接收机会的问题就很大地暴露出来,并且从基于本地信道接收的载波侦听到正常解调开始的转移的概率大大减少。
换言之,在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中,区域覆盖有差异,这导致容量和吞吐量的减少,并且导致这样的状况:很难形成连续的小区布局。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调制发射/接收电波的占用带宽和调制旁瓣都宽且频道间隔窄的苛刻频率布局上工作的、特征在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宽带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改进多个终端及基站之间的接收相邻信道干扰特性。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机中,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的接收信号经受窄带滤波,而到解调器的接收信号经受宽带滤波。
通过在接收信号强度检测操作中的窄带信道滤波,相邻信道干扰波功率分量相比于本地信道接收功率分量可以被减小。这样,可以实现正确的接收/解调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超外差接收机中,在由窄带通滤波器对已经经历了从射频到中频的频率转换的接收信号滤波后,对接收信号执行电场强度检测,基于检测结果作出载波侦听判决,以及在基于判决结果将接收信号认为是载波的情形中,在由宽带通滤波器对频率已经被转换为中频的接收信号滤波后,接收信号被解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具有I/Q基带接口的直接转换或超外差接收机中,在由窄带低通滤波器对已经经历了从射频到基带频率的频率转换的接收信号滤波后,对接收信号执行电场强度检测,基于检测结果作出载波侦听判决,以及在基于判决结果将接收信号认为是载波的情形中,在由宽带低通滤波器对频率已经被转换为基带频率的接收信号滤波后,接收信号被解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超外差接收机中,在由被控制为具有窄带特性的可变带通滤波器对已经经历了从射频到中频的频率转换的接收信号滤波后,对接收信号执行电场强度检测,基于检测结果作出载波侦听判决,以及在基于判决结果将接收信号认为是载波的情形中,在由被控制为具有宽带特性的可变带通滤波器对频率已经被转换为中频的接收信号滤波后,接收信号被解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具有I/Q基带接口的直接转换或超外差接收机中,在由被控制为具有窄带特性的可变低通滤波器对已经经历了从射频到基带频率的频率转换的接收信号滤波后,对接收信号执行电场强度检测,基于检测结果作出载波侦听判决,以及在基于判决结果将接收信号认为是载波的情形中,在由被控制为具有宽带特性的可变低通滤波器对频率已经被转换为基带频率的接收信号滤波后,接收信号被解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变带通滤波器或可变低通滤波器在初始状态中被控制为具有窄带特性,并且当基于载波侦听判决结果将接收信号认为是载波时,窄带特性被改变为宽带特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具有窄带特性的带通滤波器具有窄于一个信道调制占用带宽的通带,具有宽带特性的带通滤波器具有等于或宽于一个信道调制占用带宽的通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具有窄带特性的低通滤波器具有窄于信道调制占用带宽一半的通带,具有宽带特性的低通滤波器具有等于或宽于信道调制占用带宽一半的通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整个系统的配置的图,用于解释相邻频道间的小区关系中涉及的问题。
图2是示出了特征在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宽带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传统接收机的配置的框图(现有技术1)。
图3是示出了特征在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宽带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传统接收机的配置的框图(现有技术2)。
图4是用于解释包括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8、解调器(DEMO)9和载波侦听判决设备(CS)10的传统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系统的接收操作的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宽带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接收机的配置的框图。
图6是用于解释基于图5中所描述配置的特征在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宽带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接收机的操作的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宽带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接收机的配置的框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宽带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接收机的配置的框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宽带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接收机的配置的框图。
顺带提及,标号1代表天线;标号2代表选择器开关;标号3代表低噪声放大器(LNA);标号4和11代表混频器(MIXER);标号5代表本地振荡器(LO);标号6代表宽带固定n阶IF带通滤波器(BPF);标号7代表窄带固定n阶IF带通滤波器(BPF);标号8代表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标号9代表解调器(DEMO);标号10代表载波侦听判决设备(CS);标号12和13代表宽带固定低通滤波器(LPF);标号14和15代表窄带固定低通滤波器(LPF);标号16代表可变n阶IF带通滤波器(BPF);标号17和18代表可变低通滤波器(LPF);标号20代表本地信道小区服务区;标号21代表相邻信道小区服务区;标号22代表本地信道基站(AP:接入点);标号23代表相邻信道基站(AP:接入点);标号24和25代表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宽带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接收机的配置的框图。如图5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接收机配置中,由天线1接收射频信号,并经由选择器开关2将射频信号发送到低噪声放大器(LNA)3以将其放大。放大后的信号和本机振荡器(LO)5的输出被输入到混频器4中以执行频率转换。
对使用这样的超外差方法而转换的n阶IF信号,在IF采样后执行数字同步检测处理,或者在使用模拟准同步检测正交解调为模拟基带后执行A/D(模拟/数字)转换处理。在这种情形中,通过用频带固定的n阶IF带通滤波器(BPF)6提供n阶IF部分,抑制了相邻信道干扰波以便保证信道选择性特性,其中n阶IF带通滤波器(BPF)6具有等于或宽于一个信道调制占用带宽的宽带特性(通带)。BPF 6的输出被连接到解调器(DEMO)9。
频带固定的n阶IF带通滤波器(BPF)6的输出还经由频带固定n阶IF带通滤波器(BPF)7连接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8,用于载波侦听接收分组信号的前同步码,其中频带固定n阶IF带通滤波器(BPF)7具有比一个信道调制占用带宽窄的窄带特性(通带)。RSSI 8的输出被发送到载波侦听判决设备(CS)10。当载波侦听开启时,CS 10向DEMO9发送解调开始指令。
顺带提及,n阶IF信号可以直接或者经由宽带固定n阶IF BPF 6输入到窄带固定n阶IF BPF 7。
图6是用于解释基于图5中所描述配置的特征在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宽带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接收机的操作的图。在图6中,模式图①以接收电平示出了在图1所示的相邻频率小区边界区域中的相邻信道干扰状况的帧格式。实线指示从本地信道接收到的信号频谱:本地信道接收信号(a),而虚线指示从相邻信道接收到的高电平干扰信号的频谱:相邻信道干扰信号(b)。
如从图6的模式图①中可以看到的,频谱展宽,而分配的频率间隔窄。因此,在各自的RSSI和接收/解调系统中信道频带限制之前,在宽带范围中扩展的相邻信道干扰波的旁瓣功率泄漏到本地信道的频带中。
在这种状况中,RSSI和接收/解调系统都是限带的,具有等于或宽于传统滤波技术中一个信道的宽通带。在这样的情形中,泄漏相邻信道干扰波功率主要到达RSSI系统,由相邻信道干扰波引起的RSSI检测导致载波侦听错误。因此,接收操作错误地开始,其后所有对接收分组的前同步码的处理(AFC/锁相、定时检测等)都被错误执行,导致丢失正确的接收机会。
另一方面,如从图6的模式图②可以看到的,通过在接收/RSSI系统中用具有窄于一个信道调制占用带宽的窄带特性(通带)的频带固定n阶IF BPF 7执行窄带滤波,相邻信道干扰波功率分量相比于本地信道接收功率分量可以被减少。因此可以实现正确的接收信号强度检测操作和载波侦听判决操作。
换言之,本发明的应用使得即使当相邻信道干扰波输入高时,也能在特征在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宽带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进行本地信道接收。这样,可以配置高度抵抗相邻信道干扰波的系统。
此外,如从图6的模式图③可以看到的,在接收/解调系统中用具有等于或宽于传统技术中一个信道调制占用带宽的宽带特性(通带)的频带固定n阶IF BPF 6执行本地信道滤波。
如上所述,被执行以减少RSSI系统受相邻信道干扰波支配的窄带滤波增加了成功载波侦听的比率,以及增加了对来自本地信道的分组的前同步码的必要解调操作在正确的时间开始的频度。当正确的解调操作开始时,由于提供给解调系统的宽带滤波器,可以实现具有由C/(N+I)比率决定的普通错误率的本地信道接收。这样,可以有效地以对相邻信道干扰的抵抗力来保持足够的通信质量。
顺带提及,在前述C/(N+I)比率中,C是被宽带滤波截断的本地信道接收信号分量的功率;N是接收系统中的总噪声功率;I是泄漏到本地信道中的相邻信道干扰波的功率。
另外,显而易见的是,根据本发明,在低相邻信道干扰波或没有相邻信道干扰波的情形中,也可以期望获得等于或优于传统技术所能获得的本地信道接收性能。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宽带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接收机的配置的框图。如图7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接收机配置中,由天线1接收射频信号,并经由选择器开关2将射频信号发送到低噪声放大器(LNA)3以将其放大。放大后的信号和本机振荡器(LO)5的输出被输入到混频器4和11中以执行直接到基带的频率转换。
对使用这样的直接转换方法而转换的基带信号,执行正交检测(I/Q正交调制/准同步检测)。在这种情形中,通过用宽带固定低通滤波器(LPF)12和13提供基带I/Q部分,抑制了相邻信道干扰波以便保证信道选择性特性,其中低通滤波器(LPF)12和13每一个分别具有对应于一个信道调制占用带宽(通带=调制占用带宽的一半)或更大的截止频率。来自I/Q部分各自的LPF 12和13的输出被连接到解调器(DEMO)9。
来自基带I/Q部分各自的频带固定低通滤波器(LPF)12和13的输出还经由窄带固定低通滤波器(LPF)14和15被连接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8,用于载波侦听接收分组信号的前同步码,其中窄带固定低通滤波器(LPF)14和15每个具有对应于小于一个信道调制占用带宽(通带=调制占用带宽的一半)的截止频率。RSSI 8的输出被发送到载波侦听判决设备(CS)10。当载波侦听开启时,载波侦听判决设备(CS)10向DEMO 9发送解调开始指令。
顺带提及,基带信号可以直接或经由宽带固定LPF 12和13输入到窄带固定LPF 14和15。
也就是说,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直接转换接收机的配置中,在RSSI系统和接收/解调系统中分别执行窄带信道滤波(用每个具有窄于一个信道占用带宽一半的通带的窄带LPF)和宽带信道滤波(用每个具有等于或宽于一个信道占用带宽一半的通带的宽带LPF)。
如同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被执行以减少RSSI系统受相邻信道干扰波支配的窄带滤波增加了成功载波侦听的比率,以及增加了对来自本地信道的分组的前同步码的必要解调操作在正确的时间开始的频度。当正确的解调操作开始时,由于提供给解调系统的宽带滤波器,可以实现具有由C/(N+I)比率决定的普通错误率的本地信道接收。这样,可以有效地以对相邻信道干扰的抵抗力来保持足够的通信质量。
顺带提及,在第一实施例的超外差接收机具有I/Q基带接口并且对n阶IF信号执行模拟准同步检测的情形中,宽带固定低通滤波器(LPF)12和13被分别插入到基带I/Q部分中,它们的输出如在第二实施例中那样被连接到解调器(DEMO)9,其中宽带固定低通滤波器(LPF)12和13每个具有对应于一个信道调制占用带宽(通带=调制占用带宽的一半)或更大的截止频率。此外,来自频带固定低通滤波器(LPF)12和13的输出还经由窄带固定低通滤波器(LPF)14和15被连接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RSSI)8,其中窄带固定低通滤波器(LPF)14和15每个具有对应于小于一个信道调制占用带宽(通带=调制占用带宽的一半)的截止频率。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宽带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接收机的配置的框图。如图8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接收机配置中,由天线1接收射频信号,并经由选择器开关2将射频信号发送到低噪声放大器(LNA)3以将其放大。放大后的信号和本机振荡器(LO)5的输出被输入到混频器4中以执行频率转换。
对使用这样的超外差方法而转换的n阶IF信号,在IF采样后执行数字同步检测处理,或者在使用模拟准同步检测正交解调为模拟基带后执行A/D(模拟/数字)转换处理。在这种情形中,通过用可变n阶IF带通滤波器(BPF)16提供n阶IF部分,抑制了相邻信道干扰波以便保证信道选择性特性,其中n阶IF带通滤波器16在接收中的初始的RSSI等待操作期间被控制为具有窄于一个信道调制占用带宽的窄带特性(通带),并且在接收中的随后的解调操作期间被控制为具有等于或宽于一个信道调制占用带宽的宽带特性(通带)。
BPF 16的输出被连接到RSSI 8以载波侦听接收分组信号的前同步码,并被连接到DEMO 9。RSSI 8的输出被发送到CS 10。当载波侦听开启时,CS 10向DEMO 9发送解调开始指令。
在该实施例中,载波侦听判决设备(CS)10电控制可变带通滤波器(BPF)16,以设置其带宽为窄或宽。在初始状态中,可变BPF 16响应于RSSI的检测操作具有窄带特性。RSSI 8检测接收分组信号的前同步码的电场强度。当已经判定载波侦听开启时,CS 10向可变BPF 16发送信号,以从窄带特性切换到宽带特性。从而,接收信号在宽带信道滤波后被解调。
也就是说,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超外差接收机的配置中,提供可被控制的可变BPF,使得在RSSI等待操作期间执行窄带信道滤波,而在随后的接收/解调操作期间执行宽带信道滤波。
如同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被执行以减少RSSI系统受相邻信道干扰波支配的窄带滤波增加了成功载波侦听的比率,以及增加了对来自本地信道的分组的前同步码的必要解调操作在正确的时间开始的频度。当正确的解调操作开始时,由于宽带滤波,可以实现具有由C/(N+I)比率决定的普通错误率的本地信道接收。这样,可以有效地以对相邻信道干扰的抵抗力来保持足够的通信质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第四实施例)。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特征在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宽带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接收机的配置的框图。如图9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接收机配置中,由天线1接收射频信号,并经由选择器开关2将射频信号发送到低噪声放大器(LNA)3以将其放大。放大后的信号和本机振荡器(LO)5的输出被输入到混频器4和11中以执行直接到基带的频率转换。
对使用这样的直接转换方法而转换的基带信号,执行正交检测(I/Q正交调制/准同步检测)。在这种情形中,通过用可变低通滤波器(LPF)17和18提供基带I/Q部分,抑制了相邻信道干扰波以便保证信道选择性特性,其中可变低通滤波器(LPF)17和18每个在接收中的初始的RSSI等待操作期间被控制为具有窄带特性或者具有对应于小于一个信道调制占用带宽(通带=调制占用带宽的一半)的截止频率,并且在接收中的随后的解调操作期间被控制为具有宽带特性或者具有对应于一个信道调制占用带宽(通带=调制占用带宽的一半)或更大的截止频率。
来自I/Q部分各自的LPF 17和18的输出被连接到RSSI 8,用于载波侦听接收分组信号的前同步码,并被连接到DEMO 9。RSSI 8的输出被发送到CS 10。当载波侦听开启时,CS 10向DEMO 9发送解调开始指令。
在该实施例中,载波侦听判决设备(CS)10电控制可变低通滤波器(LPF)17和18,以设置它们的带宽为窄或宽。在初始状态中,可变LPF17和18每个响应于RSSI的检测操作而具有窄带特性。RSSI 8检测接收分组信号的前同步码的电场强度。当已经判定载波侦听开启时,CS 10向可变LPF 17和18发送信号,以从窄带特性切换到宽带特性。从而,在宽带信道滤波后接收信号被解调。
也就是说,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直接转换接收机的配置中,提供可被控制的可变LPF,使得在RSSI等待操作期间执行窄带信道滤波,而在随后的接收/解调操作期间执行宽带信道滤波。
如同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被执行以减少RSSI系统受相邻信道干扰波支配的窄带滤波增加了成功载波侦听的比率,以及增加了对来自本地信道的分组的前同步码的必要解调操作在正确的时间开始的频度。当正确的解调操作开始时,由于宽带滤波,可以实现具有由C/(N+I)比率决定的普通错误率的本地信道接收。这样,可以有效地以对相邻信道干扰的抵抗力来保持足够的通信质量。
顺带提及,在第三实施例的超外差接收机具有I/Q基带接口并且对n阶IF信号执行模拟准同步检测的情形中,用可变低通滤波器(LPF)17和18提供基带I/Q部分,其中可变低通滤波器(LPF)17和18每个分别在接收中的初始的RSSI等待操作期间被控制为具有窄带特性,或者具有对应于小于一个信道调制占用带宽(通带=调制占用带宽的一半)的截止频率,并且在接收中的随后的解调操作期间被控制为具有宽带特性,或者具有对应于一个信道调制占用带宽(通带=调制占用带宽的一半)或更大的截止频率,它们的输出如同在第四实施例中那样被连接到RSSI 8和DEMO 9。
工业适用性
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发明,在RSSI系统和接收/解调系统中分别执行窄带信道滤波和宽带信道滤波。因此,可以在调制发射/接收电波的占用带宽和调制旁瓣都宽且频道间隔窄的苛刻频率布局上运行的、特征在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宽带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改善多个终端及基站之间的接收相邻信道干扰特性。
此外,即使当产生高电平相邻信道干扰波时,也可以在接收分组前同步码处理的初始阶段,最小化由于载波侦听错误开始造成的接收机会的丢失,所述载波侦听错误开始是由于高电平相邻信道干扰波输入以及随后的接收/解调处理中的错误操作(即接下来的接收处理事件)。这样,可以增加从基于本地信道接收的载波侦听转移到正常解调开始的概率。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使得解调操作获得实现的稳定的本地信道接收/解调操作能力的接收系统。因此,可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区域覆盖和容量,以及保证具有高吞吐量和连续小区布局的大范围系统操作。

Claims (20)

1.一种在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机,其中:
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器的接收信号经受窄带滤波;以及
到解调器的接收信号经受宽带滤波。
2.一种在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超外差接收机,其中:
在由窄带通滤波器对已经经历了从射频到中频的频率转换的接收信号滤波后,对所述接收信号执行电场强度检测;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作出载波侦听判决;以及
在基于所述判决结果将所述接收信号认为是载波的情形中,在由宽带通滤波器对频率已经被转换为所述中频的所述接收信号滤波后,所述接收信号被解调。
3.一种在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超外差接收机,其中:
在由窄带低通滤波器对已经经历了从射频到基带频率的频率转换的接收信号滤波后,对所述接收信号执行电场强度检测;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作出载波侦听判决;以及
在基于所述判决结果将所述接收信号认为是载波的情形中,在由宽带低通滤波器对频率已经被转换为所述基带频率的所述接收信号滤波后,所述接收信号被解调。
4.一种在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直接转换接收机,其中:
在由窄带低通滤波器对已经经历了从射频到基带频率的频率转换的接收信号滤波后,对所述接收信号执行电场强度检测;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作出载波侦听判决;以及
在基于所述判决结果将所述接收信号认为是载波的情形中,在由宽带低通滤波器对频率已经被转换为所述基带频率的所述接收信号滤波后,所述接收信号被解调。
5.一种在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超外差接收机,其中:
在由被控制为具有窄带特性的可变带通滤波器对已经经历了从射频到中频的频率转换的接收信号滤波后,对所述接收信号执行电场强度检测;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作出载波侦听判决;以及
在基于所述判决结果将所述接收信号认为是载波的情形中,在由被控制为具有宽带特性的所述可变带通滤波器对频率已经被转换为所述中频的所述接收信号滤波后,所述接收信号被解调。
6.一种在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超外差接收机,其中:
在由被控制为具有窄带特性的可变低通滤波器对已经经历了从射频到基带频率的频率转换的接收信号滤波后,对所述接收信号执行电场强度检测;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作出载波侦听判决;以及
在基于所述判决结果将所述接收信号认为是载波的情形中,在由被控制为具有宽带特性的所述可变低通滤波器对频率已经被转换为所述基带频率的所述接收信号滤波后,所述接收信号被解调。
7.一种在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直接转换接收机,其中:
在由被控制为具有窄带特性的可变低通滤波器对已经经历了从射频到基带频率的频率转换的接收信号滤波后,对所述接收信号执行电场强度检测;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作出载波侦听判决;以及
在基于所述判决结果将所述接收信号认为是载波的情形中,在由被控制为具有宽带特性的所述可变低通滤波器对频率已经被转换为所述基带频率的所述接收信号滤波后,所述接收信号被解调。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的一项所述的接收机,其中:
所述可变带通滤波器或所述可变低通滤波器在初始状态中被控制为具有窄带特性;以及
当基于所述载波侦听判决结果将所述接收信号认为是载波时,所述窄带特性被改变为宽带特性。
9.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接收机,其中:
所述具有窄带特性的带通滤波器具有窄于一个信道调制占用带宽的通带;以及
所述具有宽带特性的带通滤波器具有等于或宽于一个信道调制占用带宽的通带。
10.根据权利要求3、4、6和7中的一项所述的接收机,其中:
所述具有窄带特性的低通滤波器具有窄于信道调制占用带宽一半的通带;以及
所述具有宽带特性的低通滤波器具有等于或宽于信道调制占用带宽一半的通带。
11.一种用于在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机的干扰抑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窄带滤波后检测接收信号的电场强度;以及
在宽带滤波后将接收信号解调。
12.一种用于在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超外差接收机的干扰抑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由窄带通滤波器对已经经历了从射频到中频的频率转换的接收信号滤波后,检测所述接收信号的电场强度;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作出载波侦听判决;以及
在基于所述判决结果将所述接收信号认为是载波的情形中,在由宽带通滤波器对频率已经被转换为所述中频的所述接收信号滤波后,所述接收信号被解调。
13.一种用于在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超外差接收机的干扰抑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由窄带低通滤波器对已经经历了从射频到基带频率的频率转换的接收信号滤波后,检测所述接收信号的电场强度;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作出载波侦听判决;以及
在基于所述判决结果将所述接收信号认为是载波的情形中,在由宽带低通滤波器对频率已经被转换为所述基带频率的所述接收信号滤波后,所述接收信号被解调。
14.一种用于在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直接转换接收机的干扰抑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由窄带低通滤波器对已经经历了从射频到基带频率的频率转换的接收信号滤波后,检测所述接收信号的电场强度;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作出载波侦听判决;以及
在基于所述判决结果将所述接收信号认为是载波的情形中,在由宽带低通滤波器对频率已经被转换为所述基带频率的所述接收信号滤波后,所述接收信号被解调。
15.一种用于在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超外差接收机的干扰抑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由被控制为具有窄带特性的可变带通滤波器对已经经历了从射频到中频的频率转换的接收信号滤波后,检测所述接收信号的电场强度;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作出载波侦听判决;以及
在基于所述判决结果将所述接收信号认为是载波的情形中,在由被控制为具有宽带特性的所述可变带通滤波器对频率已经被转换为所述中频的所述接收信号滤波后,所述接收信号被解调。
16.一种用于在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超外差接收机的干扰抑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由被控制为具有窄带特性的可变低通滤波器对已经经历了从射频到基带频率的频率转换的接收信号滤波后,检测所述接收信号的电场强度;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作出载波侦听判决;以及
在基于所述判决结果将所述接收信号认为是载波的情形中,在由被控制为具有宽带特性的所述可变低通滤波器对频率已经被转换为所述基带频率的所述接收信号滤波后,所述接收信号被解调。
17.一种用于在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分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直接转换接收机的干扰抑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由被控制为具有窄带特性的可变低通滤波器对已经经历了从射频到基带频率的频率转换的接收信号滤波后,检测所述接收信号的电场强度;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作出载波侦听判决;以及
在基于所述判决结果将所述接收信号认为是载波的情形中,在由被控制为具有宽带特性的所述可变低通滤波器对频率已经被转换为所述基带频率的所述接收信号滤波后,所述接收信号被解调。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的一项所述的干扰抑制方法,其中:
所述可变带通滤波器或所述可变低通滤波器在初始状态中被控制为具有窄带特性;以及
当基于所述载波侦听判决结果将所述接收信号认为是载波时,所述窄带特性被改变为宽带特性。
19.根据权利要求12或15所述的干扰抑制方法,其中:
所述具有窄带特性的带通滤波器具有窄于一个信道调制占用带宽的通带;以及
所述具有宽带特性的带通滤波器具有等于或宽于一个信道调制占用带宽的通带。
20.根据权利要求13、14、16和17中的一项所述的干扰抑制方法,其中:
所述具有窄带特性的低通滤波器具有窄于信道调制占用带宽一半的通带;以及
所述具有宽带特性的低通滤波器具有等于或宽于信道调制占用带宽一半的通带。
CNA038121174A 2002-05-27 2003-05-26 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接收机及其干扰抑制方法 Pending CN17089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2825/2002 2002-05-27
JP2002152825A JP3465707B1 (ja) 2002-05-27 2002-05-27 キャリアセンス多重接続方式の受信機とその干渉抑圧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361303A Division CN103368591A (zh) 2002-05-27 2003-05-26 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接收机及其干扰抑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8912A true CN1708912A (zh) 2005-12-14

Family

ID=2954541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8121174A Pending CN1708912A (zh) 2002-05-27 2003-05-26 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接收机及其干扰抑制方法
CN2013101361303A Pending CN103368591A (zh) 2002-05-27 2003-05-26 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接收机及其干扰抑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361303A Pending CN103368591A (zh) 2002-05-27 2003-05-26 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接收机及其干扰抑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761704B2 (zh)
EP (1) EP1508973B1 (zh)
JP (1) JP3465707B1 (zh)
KR (1) KR100628904B1 (zh)
CN (2) CN1708912A (zh)
CA (1) CA2486797A1 (zh)
NO (1) NO20045653L (zh)
TW (1) TWI228881B (zh)
WO (1) WO200310316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4280B (zh) * 2008-05-27 2011-05-04 北京威讯紫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中实时侦听载波信号的方法
CN104683988A (zh) * 2011-01-31 2015-06-03 株式会社东芝 无线通信装置
CN107431477A (zh) * 2015-03-30 2017-12-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滤波器、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95601B1 (ko) * 2003-07-14 2007-03-14 니폰덴신뎅와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선 패킷 통신방법 및 무선 패킷 통신장치
JP2005229570A (ja) * 2004-01-16 2005-08-25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ータ受信装置
US20060014506A1 (en) * 2004-07-19 2006-01-19 Haartsen Jacobus C Dynamic carrier selection and link adaptation in fading environments
JP4467446B2 (ja) 2005-02-10 2010-05-26 Nec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高周波ic及びgps受信機
US8032095B1 (en) * 2005-03-03 2011-10-04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carrier leakage in a wireless or similar system
JP4135035B2 (ja) * 2005-12-09 2008-08-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位置決定方法、位置決定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0666338B1 (ko) * 2006-01-17 2007-01-09 인티그런트 테크놀로지즈(주) 전파식별용 리더기 및 전파식별 시스템.
US20080160920A1 (en) * 2006-12-28 2008-07-03 Tsui Ernest T Device for reducing wireless interference
JP4813596B2 (ja) * 2007-03-28 2011-11-0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配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9038440A (ja) * 2007-07-31 2009-02-19 Kenwood Corp 受信機及びキャリア検出方法
JP5259174B2 (ja) * 2007-12-25 2013-08-07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送受信システム
US20090268796A1 (en) * 2008-04-29 2009-10-29 Hany Shenouda Transceiver architecture
US20100002815A1 (en) * 2008-07-01 2010-0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filtering for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JP2010244160A (ja) * 2009-04-02 2010-10-28 Hochiki Corp 無線防災ノード及び無線防災システム
JP5617345B2 (ja) * 2010-05-24 2014-11-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キャリアセンス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954025B2 (en) * 2011-05-09 2015-02-10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Tactical radio transceiver with intermediate frequency (IF) filter package for narrowband and wideband signal waveforms
JP5701199B2 (ja) * 2011-12-05 2015-04-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
KR20130068126A (ko) * 2011-12-15 2013-06-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정류기, 이를 이용한 수신 신호 강도 표시기 및 수신기
KR101452096B1 (ko) 2012-03-30 2014-10-16 주식회사 에이스테크놀로지 대역폭 가변 rf 필터
US9515860B2 (en) * 2014-12-30 2016-12-06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Wideband and narrowband receiver
US10251066B2 (en) * 2015-04-24 2019-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volv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design for shar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operation
JP2015201890A (ja) * 2015-07-01 2015-11-1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電波受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8075846B (zh) * 2016-11-17 2021-06-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7204786B (zh) * 2017-05-17 2019-07-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接收通路的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KR102258761B1 (ko) * 2020-12-16 2021-05-28 국방과학연구소 위성 항법 신호 수신 시스템의 이종 간섭 신호 제거 장치 및 그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2208A (en) * 1980-03-04 1982-09-28 Motorola, Inc. Automatic IF selectivity for radio receiver system
US5307372A (en) * 1985-07-19 1994-04-26 Clinicom Incorporated Radio transceiver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packets
US4910794A (en) * 1988-08-04 1990-03-20 Norand Corporation Mobile radio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20010050943A1 (en) * 1989-08-03 2001-12-13 Mahany Ronald L. Radio frequency communication network having adaptive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JPH0232248U (zh) 1988-08-24 1990-02-28
DE4005272A1 (de) * 1990-02-20 1991-08-22 Bosch Gmbh Robert Verfahren zur zf-bandbreitenumschaltung sowie zf-bandbreitenumschaltvorrichtung
US5220687A (en) * 1990-05-30 1993-06-15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Radio receiver having switch for switching between a wide filter and a narrow filter
US5287556A (en) * 1990-09-28 1994-02-15 Motorola, Inc. Interference reduction using an adaptive receiver filter, signal strength, and BER sensing
JP2780725B2 (ja) * 1991-03-14 1998-07-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高速rssiモニター回路
US5974101A (en) * 1992-04-28 1999-10-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pread spectrum modul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narrow band interference elimination
US5668828A (en) * 1992-05-08 1997-09-16 Sanconix, Inc. Enhanced frequency agile radio
JPH05327378A (ja) * 1992-05-22 1993-12-10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装置の自動利得制御回路
DE4241362C2 (de) * 1992-12-09 1997-06-05 Blaupunkt Werke Gmbh Rundfunkempfänger
DE4497810T1 (de) * 1993-10-14 1995-12-21 Ericsson Ge Mobile Communicat Adaptiver Bandbreiten-Empfänger
JP2908217B2 (ja) * 1993-12-28 1999-06-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受信電界レベル検出回路
US5511235A (en) * 1994-05-02 1996-04-23 Motorola, Inc.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 signaling channel during scanning including a controlled frequency converter circuit and a controlled filter bandwidth, and a method therefor
JP2751840B2 (ja) * 1994-09-12 1998-05-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信号検出装置
US5657326A (en) * 1994-12-20 1997-08-12 3Com Corporation Radio based collision detec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111911A (en) * 1995-06-07 2000-08-29 Sanconix, Inc Direct sequence frequency ambiguity resolving receiver
US5898733A (en) * 1995-06-30 1999-04-27 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 Packet hopping system with sliding frequency, and transciever for the system
US6999438B2 (en) * 1996-01-18 2006-02-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GB2309868A (en) * 1996-01-30 1997-08-06 Sony Corp Radio receiver detects FCCH synchronising signal
JP2828012B2 (ja) * 1996-03-22 1998-11-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キャリアセンス回路
FI961935L (fi) * 1996-05-07 1997-11-08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Erojännitteen eliminointi ja AM-vaimennus suoramuunnosvastaanottimessa
US6697415B1 (en) * 1996-06-03 2004-02-24 Broadcom Corporation Spread spectrum transceiver module utilizing multiple mode transmission
US5923454A (en) * 1996-10-09 1999-07-13 Motorola, Inc. Modem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dicating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and presence for intensity modulated binary-coded wireless data packets with reduced recovery time
US5940400A (en) * 1996-11-06 1999-08-17 Motorola, Inc. Method, device, wireless transceiver and computer for providing collision detection in wireless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JP3475037B2 (ja) * 1997-03-14 2003-12-08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機
JPH10276125A (ja) * 1997-03-28 1998-10-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移動無線受信装置
US6058148A (en) * 1997-06-27 2000-05-02 Ford Motor Company Digital processing radio receiver with adaptive bandwidth control
US6178314B1 (en) * 1997-06-27 2001-01-23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Radio receiver with adaptive bandwidth controls at intermediate frequency and audio frequency sections
US5970105A (en) * 1998-05-11 1999-10-19 Cleveland Medical Devic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frequency error
JPH11355169A (ja) * 1998-06-11 1999-12-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キャリアセンス回路および該回路を具備したetc端末又はetcシステム並びにキャリアセンス制御方法
CN1168227C (zh) * 1998-10-05 2004-09-22 株式会社Aor 宽频带接收机及频道扫描方法
DE10063515A1 (de) * 2000-12-20 2002-06-27 Thomson Brandt Gmbh Empfangseinheit zum Suchen mindestens eines unbelegten Übertragungskanals in einer Kommunikations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Nutzung
US7151759B1 (en) * 2001-03-19 2006-12-19 Cisco Systems Wireless Networking (Australia) Pty Limited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nd low power start-of-packet detection for a wireless LAN receiver
US20030081706A1 (en) * 2001-10-25 2003-05-01 Ciccarelli Steven C. Noise reduction filter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741844B2 (en) * 2001-11-27 2004-05-25 Motorola, Inc. Receiver for audio enhancement and method therefor
US6915114B2 (en) * 2002-05-07 2005-07-05 Broadcom, Corp. Direct tuning of embedded integrated circuit components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4280B (zh) * 2008-05-27 2011-05-04 北京威讯紫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中实时侦听载波信号的方法
CN104683988A (zh) * 2011-01-31 2015-06-03 株式会社东芝 无线通信装置
US9955439B2 (en) 2011-01-31 2018-04-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4683988B (zh) * 2011-01-31 2019-07-16 株式会社东芝 无线通信装置
US10575262B2 (en) 2011-01-31 2020-02-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11012951B2 (en) 2011-01-31 2021-05-1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11665649B2 (en) 2011-01-31 2023-05-30 International Semiconductor Grou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7431477A (zh) * 2015-03-30 2017-12-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滤波器、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设备
CN107431477B (zh) * 2015-03-30 2020-09-2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滤波器、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28881B (en) 2005-03-01
CN103368591A (zh) 2013-10-23
EP1508973A4 (en) 2011-05-11
JP2003347946A (ja) 2003-12-05
WO2003103168A1 (ja) 2003-12-11
NO20045653L (no) 2004-12-27
EP1508973B1 (en) 2015-12-02
CA2486797A1 (en) 2003-12-11
US8761704B2 (en) 2014-06-24
TW200307402A (en) 2003-12-01
KR20050005494A (ko) 2005-01-13
JP3465707B1 (ja) 2003-11-10
EP1508973A1 (en) 2005-02-23
US20060154628A1 (en) 2006-07-13
KR100628904B1 (ko) 2006-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08912A (zh) 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方法的接收机及其干扰抑制方法
CN1087575C (zh) 检测导频信号和用户的方法和装置
US2003018121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channel selection in wireless modems
US20060018249A1 (en) Packet gene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669413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image rejection
CN1509521A (zh) 选择性无线系统监控
CN1320781C (zh) 接收机中的干扰抑制
CN1998220A (zh) 使用具有多个接收机链的接收机在多个载波中进行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CN1251485A (zh) Cdma接收器
CN103298069A (zh) 并行多无线接入技术plmn搜索
AU728459B2 (en) Mobile assisted handoff in radio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056117A (zh)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对广播信道的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
CN102420680B (zh) 通信终端及其信号接收方法、基站及其信号发送方法
WO2003081925A1 (en) Dynamic channel selection in wireless modems
US20020191566A1 (en) Method of cellular communication
CN102264120A (zh) 一种小区频点的搜索终端及方法
CN101951275B (zh) 联合idma与ovcdma的小区同频组网方法
KR101475819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제어 요소 정렬 방법 및 장치
CN112135354B (zh) 一种基于信令引导的t-3g信号发现方法
EP4311116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US20060034366A1 (en) Low-IF multiple mode digital receiver front end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CN112291172B (zh) 一种网关及信息解调方法
CN100574296C (zh) 对信号进行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200966063Y (zh) 应用于td-scdma覆盖系统的基带检波同步模块
CN1809972A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小区搜索处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479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8479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