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7486A - 附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附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97486A CN1697486A CN200510068883.0A CN200510068883A CN1697486A CN 1697486 A CN1697486 A CN 1697486A CN 200510068883 A CN200510068883 A CN 200510068883A CN 1697486 A CN1697486 A CN 16974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nex
- camera
- connecting portion
- electronic equipment
- accessories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可以简单地结合使用多个附件的照相机等的附件装置。照相机(1)具有:CPU、主体操作部、充电部、电池、镜头、摄像部、图像显示部、存储卡、图像处理部、视频电路部、IF部和照相机连接部(12)。第1附件的支座装置(22)具有:照相机收容部、支座主体(23)的支座连接部(28)、USB连接器(31)、DC电源连接器(32)、视频输出端子(33)和第2支座连接部(52)。第2附件的硬盘装置(55)内部具有HD-CPU(65)和硬盘装置(66),侧面外部具有DC电源连接器(57)和USB连接器(58),上面后端具有转动盖(59)和硬盘连接部(63)。在把与照相机(1)连接的支座装置(22)连接在硬盘装置(66)上时,转动盖(59)转动并直立,并且遮蔽支座装置(22)的USB连接器(31)和DC电源连接器(32),同时使硬盘连接部(63)露出于可以连接第2支座连接部(52)的位置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扩展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功能的附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由于规格和成本的限制,例如数字照相机那样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在多数情况下没有将必要功能以外的附带或扩展功能内置于电子设备中。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准备具有上述的附带或扩展功能的外部装置,作为上述电子设备的附件装置,以标准附加或另外销售的方式提供给用户。
例如,提出了一种附件装置,用于承载数字照相机,内置有用于对所承载的数字照相机进行充电的充电功能、和储存数字照相机的图像数据的硬盘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并且,还提出了一种收纳数字照相机的装置,其除了上述功能外还内置有打印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2000-312325号公报(摘要、图2、图3)
专利文献2特开平06-351012号公报(摘要、图1)
但是,对电子设备集中添加各种扩展功能的附件装置的尺寸与所安装的扩展功能的增多成比例地变大,而且成本也提高。例如,对仅具有单一的充电功能就已足够的用户来说,增加不需要的功能反而会使使用便利性变差,而且成本升高,必须购买这种附件装置并不受用户欢迎。
因此,如果把附件装置的扩展功能按照各功能在物理上进行划分,作为单个的附件来提供,则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购买附件来使用,非常便利。
但是,如果附件装置针对每种功能都成为单个附件而零散化,在单独使用附件时不会有多大问题,但在例如同时使用充电附件和数据通信附件时,需要结合使用多个附件,这在象以往那样利用电线连接各个附件的形式中,存在相互间连接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课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容易地结合使用多个附件的例如数字照相机、带照相机的移动电话、带照相机的PDA等电子设备的附件装置。
首先,第一发明的附件装置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连接,上述附件装置具有:第1附件,其具有收纳上述电子设备的收纳部和至少向上述电子设备供电的供电部;第2附件,其与上述第1附件结合,具有上述电子设备的扩展功能,在上述第1和第2附件上分别设有从外部向上述电子设备输入电力的电力输入部,设有禁止部,其在上述第2附件与上述第1附件结合的状态下,禁止使用上述第1附件的电力输入部。
其次,第二发明的附件装置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连接,包括遮蔽部件,其具有从外部向上述电子设备输入供电用电力的端子,在收纳上述电子设备并与设有从外部向该电子设备输入供电用电力的输入端子的充电装置结合时,遮蔽该充电装置的输入端子。
在本发明中,通过附件之间的连接,禁止与所连接的附件中任意一方设有的外部装置连接部中的任意一方连接的禁止动作也被连动,所以不必分别进行连接和禁止,简单且便利。
附图说明
图1(a)是作为实施例1的照相机的正视图,图1(b)是设有其连接部的一方的侧视图,图1(c)是俯视图。
图2是照相机的显示装置向下方位置转动时的照相机的整体图,图2(a)是正视图,图2(b)是设有连接部的一方的侧视图,(c)是俯视图。
图3(a)是表示使显示装置从下方位置转动并转到照相机的里侧,使显示装置的背面抵接照相机主体的里面的状态的图,图3(b)是表示其使用状态的图。
图4(a)是作为实施例2的照相机支座装置的俯视图,图4(b)、图4(c)是正视图,图4(d)是后视图,图4(e)是侧视图。
图5(a)是仅单独地显示了照相机支座装置的收纳部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收纳部与支座主体可自由装卸地合为一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a)~(d)是说明在照相机支座装置上安装照相机的两种方法的图。
图7(a)、(b)是表示连接禁止部件相对于安装在支座装置上的照相机的位置的图。
图8是照相机正确地安装在照相机支座装置上时的照相机系统的方框图。
图9是照相机和支座装置成为一体而构成照相机系统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a)是具有相对于实施例5的照相机的扩展功能的作为第2附件的硬盘装置的立体图,图10(b)是在图10(a)的箭头d方向上观察的剖面图,图10(c)是表示图10(b)的转动部闭合的状态图。
图11是表示通过转动盖向直立位置的转动,把支座装置承载到硬盘连接部打开的硬盘装置上的状态的图。
图12是在由合为一体的硬盘装置和支座装置构成的附件装置中,照相机正确地安装在支座装置上时的照相机/附件系统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a)是作为实施例1的照相机的正视图,图1(b)是设有其连接部的一方的侧视图,图1(c)是俯视图。另外,图1(a)、(b)、(c)是照相机的显示装置折叠于闭合位置时的照相机的整体图。并且,图1(a)、(b)、(c)所示的照相机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例,采用了数字照相机。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把图1(a)所示X方向作为照相机的宽度方向,把Y方向作为照相机的厚度方向,把Z方向作为照相机的高度方向进行说明。
如图1(a)、(b)、(c)所示,照相机1在照相机主体2的正视图左侧约1/3(宽度方向尺寸)处形成有把持部3,在把持部3上部设置有自拍定时器用通知窗4。显示装置5覆盖照相机主体2的右侧约2/3部分,从照相机正面方向可以看到其背面,在该显示装置5的上部设有用亮灯或熄灭来通报照相机的各种状态的通知光透过窗6,在显示装置5的下部安装着双铰链7。双铰链7共有两个转动轴,即与照相机主体2结合的转动轴以及与显示装置5结合的转动轴,两个转动轴被设置成平行于X方向。显示装置5通过双铰链7连接在照相机主体2上。如后面所述,双铰链7是使显示装置5移动的移动部。并且,如图1(c)所示,在照相机主体2的与显示装置5相对的背面,在主体侧端部侧形成有阶差部2-1。
在照相机1的上面,在自拍定时器用通知窗4正上方的位置上配置有变焦杆8和快门按钮9,在其右方配置有遥控器用受光部11。如图1(b)所示,在照相机1上设置有照相机连接部12。该照相机连接部12被配置成在照相机1的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位于照相机1的高度方向的中心(1/2h)处。这样,即使照相机1上下颠倒,照相机连接部12的相对高度方向位置也不会变化。但是,在照相机厚度方向(Y方向)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图2(a)、(b)、(c)是照相机的显示装置转动到下方位置时的照相机的整体图,图2(a)是正视图,图2(b)是设有连接部的一方的侧视图,图2(c)是俯视图。
如图2(a)所示,在显示装置5以双铰链7为支点转动到下方位置时,在照相机主体2打开后的前面上部左侧(作为照相机整体是大致中央)露出摄影镜头窗13,在上部右端露出闪光灯窗14,在其下露出传声器15。并且,显示装置5被配置成使其显示面5-1朝向前面。显示装置5由液晶显示装置构成,显示面5-1是液晶显示面。显示装置5的显示元件也可以是液晶以外的例如EL(Electronic Luminescent)。
在显示装置5的显示面5-1的右下方设置有电源按钮16。另外,通知光透过窗6在显示装置5按图1(a)所示折叠时,以及按图2(a)所示打开时都向外部发出通知光。即,向显示装置5的正反两面方向发出通知光。并且,显示装置5继续向箭头P方向转动,显示装置被配置在照相机主体2的背面用虚线表示的位置。
另外,在该图2(a)、(b)、(c)所示的显示装置5的打开位置上的照相机1的使用方法是:在照相机1的使用者自己拍摄自己所在方向的情况下,把显示装置5的显示面5-1作为监视器一面观看一面使用。
图3(a)是表示使上述显示装置5从下方位置继续沿图2(c)的箭头P方向转动直到转入照相机1的里侧,使显示装置5的背面抵接照相机主体2的里面的状态的图,图3(b)是表示该使用状态的图。示出了显示装置5位于图2(b)的虚线位置的状态。另外,图3(a)、(b)表示该照相机1正常使用时的状态。并且,在图3(a)、(b)中,对和图1(a)、(b)、(c)及图2(a)、(b)、(c)相同的结构部分赋予和图1(a)、(b)、(c)及图2(a)、(b)、(c)相同的标号。
如图3(a)所示,使用照相机1时,在将显示装置5转入照相机1的里侧从而使显示面5-1位于照相机1的背面,覆盖照相机1的背面的约2/3时,在照相机1背面的剩余1/3的面上设有模式旋钮17、XY操作按钮18、其它操作按钮19(19-1、19-2、19-3),可以一边观察显示装置5的显示面5-1上显示的显示画面,一边进行各种操作。
并且,在拍摄时,如图3(b)所示,可以手持把持部3,一边确认在显示面5-1上映出的图像,一边按动快门按钮9进行拍摄。并且,如图3(b)所示,在使显示装置5转入到照相机1的里侧时,从图1所示的携带时的配置状态翻过来的、在双铰链7的里面所形成的三脚架用螺纹孔21朝向下方露出到外部。由此,在图3(a)、(b)所示状态下,可以使用三脚架进行拍摄。
(实施例2)
图4(a)是作为实施例2的支座装置的俯视图,图4(b)、图4(c)是正视图,图4(d)是后视图,图4(e)是侧视图。如图4(a)~(e)所示,支座装置22由支座主体23和收纳部24构成。图4b、图4c是表示从旋转移动的转动部27的正面观看的两个位置的图。
收纳部24由承载照相机1的承载面25、和从该承载面25的相对的两个边缘部立起的侧壁26形成。侧壁26保护承载于承载面25上的照相机1的高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并且对照相机进行定位。
支座主体23具有形成上述收纳部24的后方侧壁的平面部23-1,在平面部23-1的中央设有圆筒形状的转动部27,其在与该平面部23-1大致相同的面上形成转动面27-1。
转动部27把圆筒形状的端面作为转动面27-1,该转动面27-1在支座主体23上被配置成如下状态,即,在照相机1被收纳于收纳部24中时与照相机连接部12相对。并且,转动部27被配置成把圆筒形状的圆周面作为操作部,使其一部分露出于支座主体23的上部。
并且,在该转动部27的转动面27-1上突出设置有支座连接部28,其用于电连接照相机1的照相机连接部12。该支座连接部28构成为具有至少向照相机1供电的供电端子,在本示例中,还具有USB端子和视频端子。
该支座连接部28被设置在在半径方向上从转动部27的转动面27-1的转动中心略微偏移的位置上。
其理由如下,根据收纳于收纳部24中的照相机1的正面朝向或翻过来的朝向,在收纳部24内,照相机1的照相机连接部12在照相机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与此对应,转动部27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进行沿图4(d)的双向箭头a表示的180°方向的转动,由此使支座连接部28变化到合适的位置。于是,通过转动部27的转动,支座连接部28按图4(b)或图4(c)所示进行两种位置的切换。
即,转动部27转动,从而选择图4(b)所示位置或图4(c)所示位置这两种位置中的任意一种。即,转动部27发挥改变支座连接部28的位置的变位部的作用。如上所述,使支座连接部变位的部件也兼作操作部件,所以对削减部件数量非常有效。
并且,在转动部27的转动面27-1上,在支座连接部28附近设有板状的连接禁止部件29。连接禁止部件29的前端被设置成比支座连接部28的前端更为突出。由此,如后面详细叙述的那样,在支座连接部28的位置位于和照相机连接部12的位置不对应的位置时,禁止支座连接部28和照相机连接部12的连接。
并且,在支座主体23的背面形成有中央部的较大部分比周围凹陷一级的凹部23-2,在该凹部23-2上设置有用于在照相机和外部之间进行信号通信的USB连接器31和DC电源连接器32。并且,在凹部23-2的两侧凸面中的图4(d)的下方凸面上设置有视频输出端子33。
在该支座主体23背面的凹部23-2两侧的凸面上卡合着收纳部24的侧壁26从两侧弯曲过来的侧壁延长部26-1,在卡合于设有视频输出端子33的凸面上的侧壁延长部26-1上形成有视频输出端子用开口26-1-1。
图5(a)是只单独地示出了上述收纳部24的立体图,图5(b)是表示该收纳部24和支座主体23可自由装卸地合为一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在图5(a)、(b)中,对和图4(a)~(e)所示结构相同的结构部分赋予和图4(a)~(e)相同的标号。如图5(a)、(b)所示,在本示例的支座装置22中,收纳部23和支座主体23相互可以自由装卸。
由此,在把外形形状与照相机1不同的照相机安装在支座装置22上时,仅更换收纳部24即可容易地应对。
图6(a)~(d)是说明把照相机1安装在支座装置22上的两种方法的图。另外,在图6(a)~(d)中,省略了连接支座装置22背面的图4(d)所示的DC电源连接器32的DC插头和DC电源线,以及根据需要连接USB连接器31的USB阳连接器及其延长线等图示。
图7(a)、(b)表示连接禁止部件29相对于安装在支座装置22上的照相机1的位置。该图7(a)、(b)是在图6(b)、(d)中从图6(b)、(d)的前方方向观察以连接部为中心的照相机宽度方向的剖面的图。
图6(a)表示将图3(a)、(b)所示状态的照相机1躺着放置、使显示装置5的显示面5-1朝上的状态,图6(b)表示使支座装置22的转动部27转动,使支座连接部28和连接禁止部件29的位置关系变位成图4(b)所示位置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使照相机1相对于支座装置22的收纳部24按图6的箭头b所示进行移动,从而如图6(b)中虚线所示把照相机1安装在支座装置22上时,如图7(b)所示,连接禁止部件29的前端进入照相机主体2的阶差部2-1,并且支座连接部28连接照相机连接部12。
这样,把照相机1背面朝里地安装在支座装置22上时,可以在照相机1通过DC电源连接器32从DC电源接受充电的过程中,操作者一边观看显示装置5的显示面5-1的显示画面,一边操作模式旋钮17和XY操作按钮18或其它操作按钮19(参照图3(a)),进行各种处理。
并且,图6(c)表示将图1(a)、(b)、(c)所示状态的照相机1躺着放置并使正面朝上的状态。另一方面,图6(d)所示的支座装置22表示使其转动部27转动,从而使支座连接部28和连接禁止部件29的位置关系从图4(b)变位到图4(c)所示位置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使照相机1相对于支座装置22的收纳部24按图6的箭头c所示进行移动,从而如图6(d)中虚线所示把照相机1安装在支座装置22上时,如图7(a)所示,连接禁止部件29的前端在该情况下也进入照相机主体2的阶差部2-1,并且支座连接部28连接照相机连接部12。
这样,即使照相机1相对于支座装置22的收纳部24的安装姿势是正面或背面任意一方朝上,即、即使在图1(b)中使照相机1上下颠倒,照相机连接部12相对于照相机1的高度位置也不会改变,所以照相机连接部12与转动部27(配置在形成支座装置22的收纳部24的背部壁面的平面部23-1的中央)的转动面27-1的对应关系没有变化。
因此,仅通过使转动部27转动180°,使配置在其转动面27-1上的支座连接部28变位成图4(b)所示位置和图4(c)所示位置中的任意一种,即可容易地对应安装状态变为正面或背面任一方的照相机1的照相机连接部12。
并且,如果照相机1的安装状态和支座装置22的转动部27的支座连接部28的关系是图6(a)和(d)所示状态,则即使想要把照相机1安装在支座装置22上,由于连接禁止部件29位于图7(b)中阴影所示的位置29-c,所以在支座连接部28连接照相机连接部12之前,连接禁止部件29碰到照相机主体2的未形成有阶差部2-1的侧面,因此不能把照相机1再继续推入到支座装置22上。由此,禁止支座连接部28和照相机连接部12的错误连接。
同样,如果照相机1的安装状态和支座装置22的转动部27的支座连接部28的关系是图6(c)和(b)所示状态,即使想要把照相机1安装在支座装置22上,由于连接禁止部件29位于图7(a)中阴影所示的位置29-b,所以该情况下在支座连接部28连接照相机连接部12之前,连接禁止部件29碰到照相机主体2的未形成有阶差部2-1的侧面,因此不能把照相机1再继续推入到支座装置22上。由此,该情况时也禁止支座连接部28和照相机连接部12的错误连接。
这样,如果把照相机1正面朝里地安装在支座装置22上,在通过DC电源连接器32从DC电源接受充电的过程中,即使因失误而使其它异物落下或抵接照相机1时,也不会损伤显示装置5的显示面5-1,所以能够在充电状态下放心地外出等。
图8是照相机1正确地安装在支座装置22上时的照相机系统整体的方框图。如该图所示,首先,照相机1具有:主体操作部34;连接该主体操作部34的C-CPU(照相机CPU(central-processing-unit))35;通过总线36连接该C-CPU 35的信号输入输出端口的摄像部37;显示控制部38;存储卡39;图像处理部41;和IF(接口)部42。
C-CPU 35包括未图示的程序存储器,根据存储在该程序存储器中的程序,通过主体操作部34接受照相机使用者输入的指示命令,从而控制整个照相机1。
上述的显示控制部38、存储卡39和图像处理部41构成为可以通过总线36相互进行数据输入或输出。并且,在摄像部37上连接摄像元件43,在图像处理部41上连接把图像信号变换为NTSC等的视频信号的视频电路部44。
由镜头45拍摄的图像在上述摄像元件43上成像。摄像元件43由摄像部37驱动控制,把上述成像的各个像素的光量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给图像处理部41。图像处理部41放大从摄像元件43输入的电信号,进行模拟/数字转换,把进行了该放大和数字转换的图像数据输出给存储卡39。
显示控制部38驱动控制显示装置5的显示,在液晶显示装置上显示拍摄图像和操作菜单等。
外部的例如PC(个人电脑)46等通过照相机连接部12、支座装置22的支座连接部28和支座主体23的USB连接器31连接到上述IF部42。由此,把存储在照相机1的存储卡39中的已拍摄的图像数据发送到PC 46从而存储在PC 46中,并且可以利用PC 46的显示装置显示图像。另外,也可以调出已经存储在PC 46中的拍摄图像以进行确认。
并且,例如TV(电视机)47通过照相机连接部12、支座装置22的支座连接部28和支座主体23的视频输出端子33连接到视频电路部44。由此,可以把利用照相机1拍摄的图像显示在TV 47的大型画面上观看。
主体操作部34如图1~图3所示,具有各种输入按钮和开关,是把通过这些输入按钮和开关从外部(照相机使用者)输入的事件信息通知给C-CPU 35的电路。充电部48的输出部连接着内置的电池49,AC/DC转换器51的输出侧连接器通过照相机连接部12、支座装置22的支座连接部28和支座主体23的DC电源连接器32连接到充电部48的输入部。AC/DC转换器51的输入侧连接器连接到例如住宅内商用电源连接器。由此,对电池49进行充电。
(实施例3)
但是,虽然在图4~图6中未图示,但在支座装置22的主体部23上,把上述支座连接部28作为第1连接部,另外还设有第2支座连接部52。该第2支座连接部52用于不通过外部布线而直接电连接其它附件的连接器。以下对此进行说明,但在说明时,把支座装置22称为第1附件,把后述的硬盘装置55称为第2附件。
图9是如图6(b)中虚线所示使照相机1和支座装置22成为一体而构成图8所示的照相机系统的状态的侧视图。另外,在图9中,在与图1~图6所示结构相同的结构部分中,对与图1~图6相比容易理解的结构部分赋予和图1~图6所示标号相同的标号。
图9中的图左方为支座装置22的前方,图右方为支座装置22的后方。在该支座装置22的后方下部朝下设置有图8所示的第2支座连接部52。
图10(a)是实施例3中具有相对于上述照相机1的扩展功能的、作为第2附件的硬盘装置的立体图,图10(b)是在图10(a)的箭头d方向观察的剖面图,图10(c)是表示图10(b)的转动部闭合的状态的图。
另外,在图10(b)、(c)中虽然均省略图示,但在硬盘装置55的内部配备有记录照相机1的图像数据的作为大容量记录介质装置的硬盘及其驱动装置等。
如图10(a)所示,硬盘装置55在主体壳体56的一个侧面(图10(a)的斜右前方侧面)设有DC电源连接器57和USB连接器58。DC电源连接器57是向内部的硬盘提供电力,并且如后面所述向通过支座装置22连接的照相机1输入外部电力的电力输入部,USB连接器58是在同样连接了照相机1时,把通过支座装置22从照相机1输入的各种照相机输出信号和硬盘的数据输出给PC 46等的信号输出部。
并且,硬盘装置55在主体壳体56的后端(图10(a)的斜右上方端部)上面设有作为遮蔽部件的转动盖59。转动盖59如图10(b)、(c)所示,以铰链61为支点,以90°角度转动到相对于主体壳体56的直立位置和向前方倾倒的水平位置。在该转动盖59上一体地形成有连接部支持部件62,在该连接部支持部件62上一体地配置有硬盘连接部63。
这样,与转动盖59向直立位置的转动连动,硬盘装置55的硬盘连接部63向外部打开,与转动盖59向水平位置的转动连动,硬盘连接部63被从外部遮蔽。
并且,该硬盘装置55具有扁平的外形形状,可以把支座装置22承载于主体壳体56的上面。
图11表示在转动盖59按上述图10(a)、(b)所示转动到直立位置、从而硬盘连接部63向外部打开的状态下,在硬盘装置55的扁平外形形状的主体壳体56上承载支座装置22,从而第2支座连接部52和硬盘连接部63连接的状态,虽然在图中位于背后看不到。
如图11所示,在硬盘装置55的主体壳体56的后部侧面56-1,在转动盖59的设置部位附近设置有转动盖打开按钮64。通过使用者按动该转动盖打开按钮64,转动盖59从图10(c)所示的水平位置立起到图10(b)所示的直立位置,通过使用者按倒直立位置的转动盖59,转动盖59恢复到水平位置。
如图11所示,在把支座装置22承载/安装到硬盘装置55的主体壳体56上时,如图5(b)所示,在支座装置22的支座主体23背面的凹部23-2处设置的DC电源连接器32和USB连接器31由于直立的转动盖59而被从外部遮蔽。
由此,禁止使用者利用支座装置22进行与外部的DC电源连接和USB连接,而只能利用硬盘装置55的图10(a)所示的DC电源连接器57和USB连接器58进行连接,这样不会出错。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电路因连接两个DC电源而损坏,或因连接两个USB而产生错误。这样,上述转动盖59在作为遮蔽部件的同时,也发挥禁止与支座装置22外部的DC电源连接和USB连接的禁止部的作用。
并且,转动盖59按上面所述直立从而禁止与支座装置22外部的DC电源连接和USB连接,与此连动,如图10(a)、(b)所示打开硬盘连接部63以便能够进行与外部的连接,所以也发挥许可与硬盘连接部63外部的连接的许可部的作用。
这样,转动盖59与遮蔽作为第1附件的支座装置22的电力输入部的动作连动而打开作为第2附件的硬盘装置55的连接部,另外与打开支座装置22的电力输入部的动作连动而遮蔽硬盘装置55的连接部。
图12是在由图11所示合为一体的硬盘装置55和支座装置22构成的附件装置中,按图6(b)或图6(c)中虚线和实线所示,照相机1正确地安装在支座装置22上时的照相机/附件系统的方框图。
在图12中,照相机1和支座装置22的结构与图7所示相同。但是,在本示例中,USB连接器31和DC电源连接器32被转动盖59从外部遮蔽,分别禁止了图7所示的与PC 46和AC/DC转换器51的连接。但是,也可以使用硬盘装置55的USB连接器58和DC电源连接器57来代替,分别连接PC 46和AC/DC转换器51。
如图12所示,硬盘装置55设有HD-CPU(硬盘CPU)65和在该HD-CPU65的控制下动作的硬盘66。在该硬盘66中如前面所述记录存储着来自照相机1的图像数据。
在该照相机/附件系统中,所有电源从AC/DC转换器51通过硬盘装置55的DC电源连接器57供给,从照相机1输出到系统外部的所有信号通过硬盘装置55的USB连接器58输出给例如PC 46。从支座装置22对照相机1的充电与图7所示相同。
这样,没有复杂的外部布线,即可把照相机连接到两个附件上来进行各种处理。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3中,把转动盖59安装在硬盘装置侧,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安装在支座装置22侧。即,即使调换支座装置22的第2支座连接部52的结构、以及硬盘装置55的转动盖59和与该转动盖59为一体的硬盘连接部63的结构,也能够获得和上述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第2附件,对硬盘装置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第2附件当然也可以由图像通信装置构成。
并且,如果从支座装置22卸下USB连接器31,而只设置作为从外部向照相机输入供电用电力的输入端子的DC电源连接器32,则支座装置22成为作为电子设备的照相机1的充电装置。即,可以使支座装置22(第1附件)构成为充电装置。另外,在第2附件与支座装置22(第1附件)结合时,第2附件装置的转动盖59遮蔽作为照相机1(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充电装置的支座装置22(第1附件)的作为输入端子的DC电源连接器57。转动盖59发挥遮蔽部件的作用。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电子设备均举例说明了照相机,但不限于此,作为电子设备当然可以适用于例如带照相机的移动电话、或带照相机的电子记事本等所有带照相机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Claims (8)
1.一种附件装置,与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装置具有:
第1附件,其具有收纳所述电子设备的收纳部和至少向所述电子设备供电的供电部;
第2附件,其与所述第1附件结合,具有所述电子设备的扩展功能,
在所述第1和第2附件上分别设有用于从外部向所述电子设备输入电力的电力输入部,
设有禁止部,其在所述第2附件与所述第1附件结合的状态下,禁止使用所述第1附件或所述第2附件中任意一个附件的电力输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连接部,用于将所述第1附件和所述第2附件进行电连接;
许可部,其与所述禁止部的动作连动地许可该连接部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附件具有:
遮蔽部件,其遮蔽所述第1附件的电力输入部的端子;
转动部,其作为所述禁止部使所述遮蔽部件转动,作为所述许可部使所述连接部转动,
在不与所述第1附件结合时,所述遮蔽部件遮蔽形成于所述第2附件的壳体面上的开口,并且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开口内部,
在与所述第1附件结合时,所述遮蔽部件遮蔽所述第1附件的所述电力输入部的端子,并且所述连接部位于可以连接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附件具有扁平的外形形状,在其主体上面可以放置所述第1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被收纳于所述第1附件中的电子设备是照相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和第2附件中分别设有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和外部之间进行信号通信的信号输入输出端子,
在与所述第1附件结合时,所述遮蔽部件遮蔽所述第1附件的所述电力输入部的端子和所述第1附件的所述信号输入输出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附件具有记录照相机的图像数据的大容量记录介质装置。
8.一种附件装置,与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遮蔽部件,其具有从外部向所述电子设备输入供电用电力的端子,在收纳所述电子设备并与设有从外部向该电子设备输入供电用电力的输入端子的充电装置结合时,遮蔽该充电装置的输入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141015A JP2005323261A (ja) | 2004-05-11 | 2004-05-11 | アクセサリ装置 |
JP2004141015 | 2004-05-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97486A true CN1697486A (zh) | 2005-11-16 |
CN100367776C CN100367776C (zh) | 2008-02-06 |
Family
ID=35349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1006888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7776C (zh) | 2004-05-11 | 2005-05-11 | 附件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05323261A (zh) |
CN (1) | CN100367776C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50985C (zh) * | 2006-06-08 | 2009-10-14 | 索尼株式会社 | 电子装置 |
WO2019056556A1 (zh) * | 2017-09-19 | 2019-03-28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便携式手柄 |
CN112543304A (zh) * | 2019-09-20 | 2021-03-23 | 佳能株式会社 | 设备、图像捕获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351012A (ja) * | 1993-06-08 | 1994-12-22 | Casio Comput Co Ltd | 画像機器 |
JP4110657B2 (ja) * | 1999-02-17 | 2008-07-0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バッテリー装着装置、電力供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CN1173589C (zh) * | 1999-03-10 | 2004-10-27 | 京都陶瓷株式会社 | 无线电话机用充电装置 |
JP2000312325A (ja) * | 1999-04-28 | 2000-11-07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電子カメラ用ステーション装置及び電子カメラシステム |
JP2002252801A (ja) * | 2000-12-21 | 2002-09-06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クレードル |
-
2004
- 2004-05-11 JP JP2004141015A patent/JP2005323261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5
- 2005-05-11 CN CNB2005100688830A patent/CN10036777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50985C (zh) * | 2006-06-08 | 2009-10-14 | 索尼株式会社 | 电子装置 |
WO2019056556A1 (zh) * | 2017-09-19 | 2019-03-28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便携式手柄 |
CN112543304A (zh) * | 2019-09-20 | 2021-03-23 | 佳能株式会社 | 设备、图像捕获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543304B (zh) * | 2019-09-20 | 2023-06-16 | 佳能株式会社 | 设备、图像捕获装置、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US12200340B2 (en) | 2019-09-20 | 2025-01-1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5323261A (ja) | 2005-11-17 |
CN100367776C (zh) | 2008-0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25894C (zh) | 数字照相机系统 | |
EP1308825B1 (en) | Detachable flat panel display | |
US20020186317A1 (en) | Cradle for digital camera | |
CN109327583A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US7366550B2 (en) | Handheld electronic apparatus | |
US20060098116A1 (en) | Digital camera having alternate functional covers | |
US8045050B2 (en) | Printing system having a cradle mounted to a printer and a camera mounted to the cradle | |
US7477318B2 (en) | Manual operational member positioning on rotatable grip of digital camera | |
JP4367061B2 (ja) | 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型電子機器 | |
JP2007116736A (ja) | 撮像装置 | |
CN1697486A (zh) | 附件装置 | |
JPH0895670A (ja) | 携帯型情報機器 | |
JP2005345576A (ja) | 撮像装置 | |
US7437067B2 (en) | St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and its accessory apparatus | |
JP4262277B2 (ja) | 撮像装置 | |
US20060217163A1 (en) | Cradle for portable device | |
JP2005229301A (ja) | 撮像機器 | |
US20120154674A1 (en) | Image-pickup apparatus | |
CN1697485A (zh) | 支座装置及照相机系统 | |
JP4380266B2 (ja) | 電子機器用接続装置 | |
JP2004045913A (ja) | 電子機器システム、電子機器および着脱式外部表示装置 | |
JP4070495B2 (ja) | デジタルカメラ用クレードル | |
US20050174479A1 (en) | Digital camera | |
JP4485391B2 (ja) | カメラ、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 |
JP2005252854A (ja) | クレードル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06 Termination date: 2018051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