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6817A - 光学引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引擎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96817A CN1696817A CNA2005100741546A CN200510074154A CN1696817A CN 1696817 A CN1696817 A CN 1696817A CN A2005100741546 A CNA2005100741546 A CN A2005100741546A CN 200510074154 A CN200510074154 A CN 200510074154A CN 1696817 A CN1696817 A CN 169681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toptron
- light
- optical engine
- engine apparatus
- display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8—Reflectors in projection bea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4—Projection arrangements for image reproduction, e.g. using eidophor
- H04N5/7416—Projection arrangements for image reproduction, e.g. using eidophor involving the use of a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e.g. a light valve, controlled by a video signal
- H04N5/7458—Projection arrangements for image reproduction, e.g. using eidophor involving the use of a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e.g. a light valve, controlled by a video signal the modulator being an array of deformable mirrors, e.g.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DM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7—Convergence or focus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光学引擎装置,用于将由一显示装置形成的一成像光束放大并投射在屏幕上,包括一发光光源,一反射镜,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反射向该显示装置,以及一调节器,其与该反射镜耦接以调节该反射镜的倾角,而在一所需方向上移动该反射镜反射的光向该显示装置传播。在该光学引擎装置中,投射在显示装置上的光束位置能够容易地被调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引擎装置(optical engine apparatus),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光学引擎装置,其中可容易地调节投射在显示装置上的光的位置。
本申请要求2004年5月12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出的韩国专利申请No.2004-33629的利益,其全文在这里作为参考引入。
背景技术
一种光学引擎装置,将光源发出的光束投射向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或数字微镜显示器(DMD),以形成一成像光束,并通过将该成像光束放大并投射到屏幕上的方式,在屏幕上显示一图像。
作为光学引擎装置的一个例子,韩国专利首次公开的No.2003-78216中披露了一种常规光学引擎组件。该常规光学引擎组件包括:一发光光源;一色轮,用于根据光波长选择性地透射光源所发出的光;一光均化器,用于控制通过色轮透射的光束使其均匀化;一光路变换单元,用于将经过光均化器的光的光路转换为朝向DMD面板传播;一棱镜,用于将经过光路变换单元的光反射向DMD面板传播,该DMD面板形成一成像光束;以及一投影系统,用于将由DMD面板形成的成像光束放大并投射到屏幕上。
这里,光路变换单元包括,一反射镜,用于反射经过光均化器的光;一第一透镜,用于会聚该光;另一反射镜,用于将经过该第一透镜的光的光路转换为朝向该棱镜传播;以及一第二透镜,用于将该光会聚到棱镜中。
并且,将上述结构组装到该常规光学引擎组件中时,应当能够调节通过光均化器的光的位置,以在DMD面板上投射该光束。这时,如果再提供一光学调节单元用于调节该反射镜的倾角,使用者就能通过该光学调节单元调节该反射镜的倾角,来容易地调节通过光均化器投射在DMD面板上的光的位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和/或其它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是要提供一光学引擎装置,其可容易地调节投射在显示装置上的光的位置。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接下来的说明中提出,并部分地通过说明变得显而易见,或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来认识。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是通过提供一光学引擎装置,其将由显示装置形成的成像光束放大并投射到屏幕上而实现的,该光学引擎装置包括一发光光源;一反射镜,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束反射向显示装置,以及与该反射镜耦接的一调节器,用于调节该反射镜的倾角,以在一所需方向上将从该反射镜反射的光移向该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该调节器至少在上下方向、对角线方向和左右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对反射镜的倾角进行调节来移动从显示装置投射到屏幕上的光。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该调节器包括一第一调节器,用于在上下方向上调节反射镜的倾角来移动从显示装置投射到屏幕上的光束,一第二调节器,用于在对角线方向上调节反射镜的倾角来移动从显示装置投射到屏幕上的光束,以及一第三调节器,用于在左右方向上调节反射镜的倾角来移动从显示装置投射到屏幕上的光束。
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该光学引擎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光管,其位于光源和反射镜之间的光路上,用于均匀化从光源向反射镜传播的光束;和上述的调节器,用于调节反射镜的倾角,该反射镜将经过光管的光反射向显示装置传播,以使得该均匀化光束与显示装置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该光学引擎装置进一步包括一中继透镜,其位于光管和显示装置之间的光路上,用于会聚来自光管的光。该反射镜包括:一第一反射镜,用于将经光管的光束反射向该中继透镜传播;以及一第二反射镜,用于将通过该中继透镜的光束反射向显示装置;并且该调节器与该第一反射镜和该第二反射镜中的至少一个耦接。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该第一反射镜具有一第一侧面,该侧面由一第一反射镜保持器在其周边上支承,以及一第二侧面,覆盖有一第一反射镜盖。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该调节器包括:一插入孔,其形成在第一反射镜盖上;一固定孔,其形成在第一反射镜保持器上;以及一调节部件,通过固定孔和插入孔与第一反射镜保持器耦接,来调节第一反射镜的倾角。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该插入孔和固定孔中分别形成有内螺纹,并且,该调节部件包括一与该内螺纹配合的螺旋部分,以及一旋钮,用于在旋紧和松开方向上旋转该螺旋部分。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该调节部件耦接有一弹簧,用于在旋紧和松开方向上旋转时将调节器的松动减到最小。
根据本发明另一例,该光学引擎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密封部件,其与该第一反射镜盖的一周边耦接,用于保护在第一反射镜盖中容纳的反射镜不受外物影响。
附图说明
结合这些附图,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它特征和优点将通过接下来实施例的说明变得显而易见: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引擎装置的透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光学引擎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3为安装到光学单元容纳外壳中的光路变换组件的透视图;
图4为图3所示光路变换组件的分解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第一反射镜组件的后视图;以及
图6为图5的第一反射镜组件及光学调节单元的分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将在本发明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说明中得到详细地说明,全文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接下来将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引擎装置可包括一发光光源1;一数字微镜显示(DMD)面板7,用作显示装置,将来自光源1的光束投射在其上以形成一成像光束;以及一投影仪5,用于将由DMD面板7形成的成像光束放大并投射到投影电视的屏幕上。
该光学引擎装置可进一步包括一色轮组件2,其包括一色轮,用于将来自光源1的光束分成红(R)、绿(G)、蓝(B)三束;一光管组件3,其具有一作为光均化器的光管(light tunnel),用于将通过色轮组件2的光束形成为如DMD面板7表面的平面形式;以及一光路变换组件20,用于将经由光管组件3的光的光路转换为朝向DMD面板7传播。
这里,光源1可位于一底座6上,以及一光学单元容纳外壳10,其可位于光源1后面并与底座6耦接。该光学单元容纳外壳10可通过一分隔件13(参见图3)分隔成一第一容纳部分11和一第二容纳部分12,该第一容纳部分11安装有色轮组件2,该第二容纳部分12安装有光路变换组件20。
如图3所示,该光路变换组件20可具有一第一侧面,其与一棱镜4耦接,以及一第二侧面,其容纳于第二容纳部分12,并与安装到分隔件13上的光管组件3连接。
该光路变换组件20可设置在光管组件3和棱镜4之间的光路中,并可将通过光管组件3的光的光路变换棱镜4,以使得光束通过棱镜4向DMD面板7传播。
该光路变换组件20可包括光路变换器30、36和37,其用于通过棱镜4将通过光管组件3的光的光路转换为朝向DMD面板7;以及容纳单元41和42,用于容纳光路变换器30、36和37,以利用光路变换器30、36和37形成光路。
该光路变换器30、36和37可分别是一第一反射镜组件30,用于反射来自光源1并穿过色轮组件2和光管组件3的光;一中继透镜36,用于会聚经过光管组件3并由第一反射镜31反射的光束,以提高亮度;以及一第二反射镜组件37,用于将通过中继透镜36的光束反射向棱镜4。
该第一反射镜组件30可包括一第一反射镜31,用于将经过光管组件3的光束反射向中继透镜36;一第一反射镜盖33,用于覆盖第一反射镜31的背面;一支架34(图6),位于第一反射镜盖33和第一反射镜31之间,用于支撑第一反射镜31的背面;一第一反射镜保持器32,与第一反射镜31的正面耦接,用于将第一反射镜31保持在第一反射镜盖33内。这里,第一反射镜保持器32可在其中部处具有一通孔,并可围绕第一反射镜31的边缘(外周边)。进一步,该第一反射镜盖33可通过一密封部件35与一第二耦接凸缘55耦接,该密封部件35位于二者之间,用于保护第一反射镜31不受外物的污染。
该第二反射镜组件37可包括一第二反射镜38,用于将通过中继透镜36的光束反射向棱镜4,以及一第二反射镜盖39,用于覆盖第二反射镜38的背面。这里,棱镜4可将第二反射镜38反射来的光束反射向DMD面板7,并可将DMD面板7反射来的光束透射并投射到投影仪5的投影透镜。
该容纳单元41和42可具有空心管形状,用于容纳光路变换器30、36和37,即,第一反射镜组件30、中继透镜36和第二反射镜组件37,并根据光路变换器30、36和37形成光路。进一步,该容纳单元41和42可分别形成有输入孔51,经过光管组件3的光束通过该输入孔51进入光路变换组件20;以及一输出孔68,经过光路变换器30、36和37的光束通过该输出孔68输出到DMD面板7。
该容纳单元41和42可包括相互耦接并形成光路变换器30、36和37的光路的第一容纳单元41和第二容纳单元42。该第一容纳单元41可与光管组件3、第一反射镜组件30和中继透镜36耦接。该第二容纳单元42可与第二反射镜组件37和棱镜4耦接。
该第一容纳单元41可包括输入孔51,用于与光管组件3相通,以使得经过光管组件3的光束能进入第一容纳单元41中;一第一耦接凸缘50,其沿着输入孔51的周边延伸;一第一通孔54,用于与第一反射镜组件30相通,该第一反射镜组件30相对通过输入孔51的入射光倾斜;该第二耦接凸缘55沿第一通孔54的周边延伸;一安装孔56,用于接收中继透镜36,以及一第三耦接凸缘57,其沿安装孔56的周边延伸。
该第二容纳单元42可包括一穿孔63,其使得通过中继透镜36的光束进入第二容纳单元42中;一第四耦接凸缘62,其沿穿孔63的周边延伸,并与第三耦接凸缘57耦接;一第二通孔66,用于与第二反射镜组件37相通,以接收通过穿孔63的光束;一第五耦接凸缘67,其沿第二通孔66的周边延伸;输出孔68,光束通过该输出孔68从该第二容纳单元42输出,以使得从第二反射镜38反射的光束向棱镜4传播;以及一第六耦接凸缘69,其沿输出孔68的周边延伸,并与棱镜4耦接,其上形成有第四耦接孔70,棱镜4通过该第四耦接孔70与第二反射镜38相通。
当第一和第二容纳单元41和42被组装后,该中继透镜36可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容纳单元41和42中,并被第一和第二容纳单元41和42的内壁支持,该内壁分别限定安装孔56和穿孔63。参见图4,该中继透镜36容纳在安装孔56中,并被安装孔56的内壁56a支持。
并且,该第一反射镜组件30可包括一光学调节单元,用于调节第一反射镜31的倾角,从而调节经过光管组件3、被第一反射镜31反射、投射在DMD面板7上的光束的投射位置。
假定一使用者从屏幕的正面看,该光学调节单元可包括一第一调节器,用于在屏幕的上下方向上调节从DMD面板7投射出的光束;一第二调节器,用于在屏幕的对角线方向上调节从DMD面板7投射出的光束;以及一第三调节器,用于在屏幕的左右方向上调节从DMD面板7投射出的光束。
参见图4至6,该第一调节器可包括一第一插入孔71,其形成在第一反射镜盖33中,并在内侧形成有内螺纹;一第一固定孔81,其形成在第一反射镜保持器32中与第一插入孔71对准的位置上,并在内侧形成有内螺纹;以及一第一调节部件90,其分别通过第一插入孔71和第一固定孔81与第一反射镜盖33和第三反射镜保持器32耦接,以通过第一调节部件90的旋转方向来调节第一反射镜31的倾角。
该第一调节部件90可包括一第一螺旋部分92,其形成有与第一插入孔71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并通过第一插入孔71插入到第一固定孔81中,以及一第一旋钮91,其设置与第一螺旋部分92相对,并允许使用者抓住它而在旋紧和松开方向上旋转。进一步,可在第一螺旋部分92上耦接有一第一弹簧74,使得当第一调节部件90在旋紧和松开方向上旋转时将振动减到最小。
因此,当使用者抓住第一旋钮91并在旋紧方向上旋转时,该第一螺旋部分92的外螺纹能与第一插入孔71和第一固定孔81的内螺纹配合,使得相对于第二和第三调节器第一调节部件90的第一螺旋部分92向前移动以向后推动第一反射镜31。这样,第一反射镜31能够倾斜地设置在向下倾斜位置上。因而,当经过光管组件3的光束从设置在向下倾斜位置上的第一反射镜31反射时,该成像光束能够在屏幕上向下移动。换句话说,能够通过移动第一反射镜31到向下倾斜位置上而将光束的投射位置移动到屏幕的下方区域。另一方面,当第一旋钮91在旋紧方向上过度旋转时,光束可能投射不到屏幕的上方区域上。
相反,当使用者抓住第一旋钮91并在与旋紧方向相反的松开方向上旋转时,第一螺旋部分92的外螺纹与第一插入孔71和第一固定孔81的内螺纹配合,使得相对于第二和第三调节器,第一调节部件90的第一螺旋部分92向后移动并且控制第一反射镜31向前移动。这样,第一反射镜31能够倾斜地设置在向上倾斜位置上。因而,当经过光管组件3的光束从设置在向上倾斜位置上的第一反射镜31反射时,该成像光束能够在屏幕上向上移动。换句话说,光束的投射位置能够通过移动第一反射镜31到向上倾斜位置上而被移动向屏幕的上方区域。另一方面,当第一旋钮91在松开方向上过度旋转时,光束投射不到屏幕的下方区域上。
该第二调节器可包括一第二插入孔72,其形成在第一反射镜盖33中,并在内侧形成有内螺纹;一第二固定孔82,其形成在第一反射镜保持器32中与第二插入孔72对准的位置上,并在内侧形成有内螺纹;以及一第二调节部件93,其分别通过第二插入孔72和第二固定孔82与第一反射镜盖33和第一反射镜保持器32耦接,以通过第二调节部件93的旋转方向来调节第一反射镜31的倾角。
该第二调节部件93可包括一第二螺旋部分95,其形成有与第二插入孔72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并通过第二插入孔72插入到第二固定孔82中,以及一第二旋钮94,其设置相对于第二螺旋部分95,并允许使用者抓住它在旋紧和松开方向上旋转它。进一步,可在第二螺旋部分95上耦接有一第二弹簧75,使得在第二调节部件93在旋紧和松开方向上旋转时将颤动减到最小。
因此,当使用者抓住第二旋钮94并在旋紧方向上旋转它时,该第二螺旋部分95的外螺纹能与第二插入孔72和第二固定孔82的内螺纹配合,使得相对于第一和第三调节器,第二调节部件93的第二螺旋部分95向前移动以向后推动第一反射镜31。这样,第一反射镜31能够倾斜地设置在一第一对角倾斜位置上。因而,当经过光管组件3的光束从设置在第一对角倾斜位置上的第一反射镜31反射时,该成像光束能够在屏幕上向左上方区域移动。换句话说,能够通过移动第一反射镜31到第一对角倾斜位置上而将光束的投射位置移向屏幕的左上方区域。另一方面,当第二旋钮94在旋紧方向上过度旋转时,光束投射不到屏幕的右下方区域上。
相反,当使用者抓住第二旋钮94并在与旋紧方向相反的松开方向上旋转时,第二螺旋部分95的外螺纹与第二插入孔72和第二固定孔82的内螺纹配合,使得相对于第一和第三调节器,第二调节部件93的第二螺旋部分95向后移动并控制第一反射镜31向前移动。这样,第一反射镜31能够倾斜地设置在一第二对角倾斜位置上。因而,当经过光管组件3的光束从设置在第二对角倾斜位置上的第一反射镜31反射时,该成像光束能够在屏幕上向右下方移动。换句话说,光束的投射位置能够通过移动第一反射镜31到第二对角倾斜位置上而被移动向屏幕的右下方区域。另一方面,当第二旋钮94在松开方向上过度旋转时,光束投射不到屏幕的左上方区域上。
该第三调节器可包括一第三插入孔73,其形成在第一反射镜盖33中,并在内侧形成有内螺纹;一第三固定孔83,其形成在第一反射镜保持器32中与第三插入孔73对准的位置上,并在内侧形成有内螺纹;以及一第三调节部件96,其分别通过第三插入孔73和第三固定孔83与第一反射镜盖33和第一反射镜保持器32耦接,以根据第三调节部件96的旋转方向来调节第一反射镜31的倾角。
该第三调节部件96可包括一第三螺旋部分98,其形成有与第三插入孔73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并通过第三插入孔73插入到第三固定孔83中,以及一第三旋钮97,其设置相对于第三螺旋部分98,并允许使用者抓住它在旋紧和松开方向上旋转它。进一步,可在第三螺旋部分98上耦接有一第三弹簧76,使得当第三调节部件96在固定和松开方向上旋转时使颤动减到最小。
因此,当使用者抓住第三旋钮97并在旋紧方向上旋转时,该第三螺旋部分98的外螺纹能与第三插入孔73和第三固定孔83的内螺纹配合,使得相对于第一和第二调节器第三调节部件96的第三螺旋部分98向前移动来向后推动第一反射镜31。这样,第一反射镜31能够倾斜地设置在一向右倾斜位置上。因而,当经过光管组件3的光束从设置在向右倾斜位置上的第一反射镜31反射时,该成像光束能够在屏幕上向右移动。换句话说,光束的投射位置能够通过移动第一反射镜31到向右倾斜位置上而被移动向屏幕的右侧区域。另一方面,当第三旋钮97在旋紧方向上过度旋转时,光束投射不到屏幕的左侧区域上。
当使用者抓住第三旋钮97并在松开方向上旋转时,第三螺旋部分98的外螺纹能与第三插入孔73和第三固定孔83的内螺纹配合,使得相对于第一和第二调节器第三调节部件96的第三螺旋部分98向后移动并控制第一反射镜31向前移动。这样,第一反射镜31能够倾斜地设置在一向左倾斜位置上。因而,当经过光管组件3的光束从设置在向左倾斜位置上的第一反射镜31反射时,该成像光束能够在屏幕上向左移动。换句话说,光束的投射位置能够通过移动第一反射镜31到向左倾斜位置上而被移动向屏幕的左侧区域。另一方面,当第三旋钮97在松开方向上过度旋转时,光束投射不到屏幕的右侧区域上。
接下来将说明具有上述结构光学引擎装置的组装过程。
首先,第一容纳单元41的第一耦接凸缘50可与光管组件3以第一容纳单元41的输入孔51与光管组件3对准的方式耦接。从而,该第一容纳单元41与光管组件3通过输入孔51相通。
第一反射镜保持器32可与第一反射镜31的正面耦接,从而支持第一反射镜31的周边。进一步,该支架34可与第一反射镜31的背面耦接,从而支持第一反射镜31的背面。然后,耦接有第一反射镜31的第一反射镜保持器32可通过第一、第二和第三调节部件90、93、96与第一反射镜盖33耦接,而支架34设置在第一反射镜31和第一反射镜盖33之间。换句话说,第一调节部件90的第一螺旋部分92可分别通过第一固定孔81和第一反射镜盖33上的第一插入孔71与第一反射镜盖33和第一反射镜保持器32耦接,第二调节部件93的第二螺旋部分95可分别通过第二固定孔82和第一反射镜盖33上的第二插入孔72与第一反射镜盖33和第一反射镜保持器32耦接,以及第三调节部件96的第三螺旋部分98可分别通过第三固定孔83和第一反射镜盖33上的第三插入孔73与第一反射镜盖33和第一反射镜保持器32耦接。这时,第一、第二和第三螺旋部分92,95和98可分别与第一、第二和第三弹簧74、75和76耦接。
其次,第一反射镜组件30可与第二耦接凸缘55耦接,从而该第一反射镜组件30的第一反射镜31通过第一容纳单元41中的第一通孔54被露出。这时,第一反射镜盖33的周边与第二耦接凸缘5 5耦接,而密封部件35设置在第一反射镜组件30的第一反射镜盖33和第二耦接凸缘55之间。
进一步,中继透镜36可通过形成在第一容纳单元41上部的安装孔56与第一容纳单元41耦接,然后,第一容纳单元41的第三耦接凸缘57以第一容纳单元41的安装孔56与第二容纳单元42的穿孔63相通的方式与第二容纳单元42的第四耦接凸缘62耦接。于是,第二反射镜38可通过第二通孔66安装到第二容纳单元42中,以使得第二反射镜38在第二容纳单元42中通过该第二容纳单元42中的第二通孔66被露出。接着,设置在第二反射镜38背面的第二反射镜盖39可与第五耦接凸缘67耦接,以及棱镜4可与第二容纳单元42的第六耦接凸缘69耦接,相应于输出孔68,从而完成该光学引擎装置的组装过程。
这样,当光从光源1发出时,光可经过色轮组件和光管组件3传播。穿过光管组件3的光可通过光路变换组件20中的输入孔51进入第一容纳单元41。该入射光可被在第一容纳单元41中露出的第一反射镜31反射,并向中继透镜36传播。然后,该光可通过中继透镜36和穿孔63传播进入到第二容纳单元42中。接着,该入射光可被在第二容纳单元42中露出的第二反射镜38反射,并通过第一容纳单元41的输出孔68向棱镜4传播。从棱镜4反射的光可向DMD面板7传播。然后,该光可再次被DMD面板7反射向棱镜4,并穿过棱镜4,从而向投影仪5传播。接着,投影仪5可将该光放大并投射到屏幕上,从而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并且,在该组装过程中,使用者检查穿过光管组件3的光是否准确地投射到DMD面板7上。在穿过光管组件3的光束没有准确地投射到DMD面板7上的情况下,使用者可抓住第一、第二或第三调节部件90、93或96的第一、第二或第三旋钮91、94或97在旋紧或松开方向上旋转,以调节第一反射镜31的倾角,从而调节投射在DMD面板7上的光束位置。基本上,使用者可在观看屏幕时调节光束的投射位置。
如上所述,假设使用者从屏幕前看,当使用者抓住第一调节部件90的第一旋钮91在旋紧和松开方向上旋转时,光可在屏幕上上下移动,当使用者抓住第二调节部件93的第二旋钮94在旋紧和松开方向上旋转时,光可在屏幕对角线方向上移动,当使用者抓住第三调节部件96的第三旋钮97在旋紧和松开方向上旋转时,光可在屏幕上左右移动。
这样,经过光管组件3的光可通过操作第一、第二和第三调节部件90、93、96,被容易并快捷地调节,准确的投射到DMD面板7上,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如上所述,本发明能提供一光学引擎装置,其中经过光管组件的光可容易并快捷的调节,准确的投射到显示装置上。
虽然已经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对这些实施例所作的改变并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同等物所确定。
Claims (30)
1、一光学引擎装置,用于将由一显示装置形成的成像光束放大并投射在屏幕上,所述光学引擎装置包括:
一发光光源;
一反射镜,其用于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反射向所述显示装置;以及
一调节器,其与所述反射镜耦接,用于调节所述反射镜的倾角以在所需方向上将从所述反射镜反射的光束移动向所述显示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调节所述反射镜的倾角,以在上下方向、对角线方向和左右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移动从显示装置投射向屏幕的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包括:
一第一调节器,其用于调节所述反射镜的倾角,以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从显示装置投射到屏幕上的光;
一第二调节器,其用于调节所述反射镜的倾角以在对角线方向上移动从显示装置投射到屏幕上的光;
一第三调节器,其用于调节所述反射镜的倾角以在左右方向上移动从显示装置投射到屏幕上的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
一光管,其位于所述光源和所述反射镜之间的光路中,用于均匀化从所述光源向反射镜传播的光,
其中,所述调节器调节将经过所述光管的光反射向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反射镜的倾角,以相应于所述显示装置来控制所述均匀化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
一中继透镜,位于所述光管和所述显示装置之间的光路中,用于会聚来自光管的光束,
其中,所述反射镜包括一第一反射镜,用于将经过所述光管传播的光反射向所述中继透镜,以及一第二反射镜,用于将通过所述中继透镜的光束反射向所述显示装置,并且,所述调节器至少与所述第一反射镜和所述第二反射镜中的一个耦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包括一第一反射镜盖和一第一反射镜保持器,并且,所述第一反射镜包括由所述第一反射镜保持器在其周边上支撑的一第一侧面,以及覆盖有所述第一反射镜盖的一第二侧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反射镜盖中的一插入孔,形成在第一反射镜保持器中的一固定孔,以及分别通过所述固定孔和插入孔与所述第一反射镜盖和所述第一反射镜保持器耦接的一调节部件,该调节部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倾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孔和所述固定孔内形成有内螺纹,以及
所述调节部件包括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一螺纹部分,以及用于在旋紧和松开方向上旋转所述螺纹部分的一旋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包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射镜盖和所述第一反射镜保持器之间,所述调节部件与所述弹簧耦接以当在旋紧和松开方向上旋转时使松动减到最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
一密封部件,其与所述第一反射镜盖的周边耦接,以保护容纳在所述第一反射镜盖中的所述反射镜不受外物的影响。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
一密封部件,其与所述第一反射镜盖的周边耦接,以保护容纳在所述第一反射镜盖中的所述反射镜不受外物的影响。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一光管,位于所述光源和所述反射镜之间的光路中,用于均匀化从所述光源向所述反射镜传播的光束,
其中,所述调节器调节将经过所述光管的光束反射向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反射镜的倾角,以对应于所述显示装置控制所述均匀化光束。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
一中继透镜,位于所述光管和所述显示装置之间的光路中,用于会聚来自所述光管的光束,
其中,所述反射镜包括一第一反射镜,用于将经过所述光管的光束反射向所述中继透镜,以及一第二反射镜,用于将通过所述中继透镜的光束反射向所述显示装置,并且
所述调节器至少与所述第一反射镜和所述第二反射镜中的一个耦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包括一第一反射镜盖和一第一反射镜保持器,并且,所述第一反射镜包括由所述第一反射镜保持器在其周边上支撑的一第一侧面,以及覆盖有所述第一反射镜盖的一第二侧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反射镜盖中的一插入孔,形成在第一反射镜保持器中的一固定孔,以及分别通过所述固定孔和插入孔与所述第一反射镜盖和所述第一反射镜保持器耦接的一调节部件,该调节部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倾角。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孔和所述固定孔内形成有内螺纹,以及
所述调节部件包括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一螺纹部分,以及用于在旋紧和松开方向上旋转所述螺纹部分的一旋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包括一弹簧,设置在第一反射镜盖和第一反射镜保持器之间,所述调节部件与所述弹簧耦接以最小化当在固定和松开方向上旋转时的松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
一密封部件,其与所述第一反射镜盖的周边耦接,以保护容纳在所述第一反射镜盖中的所述反射镜不受外物的影响。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
一密封部件,其与所述第一反射镜盖的周边耦接,以保护容纳在所述第一反射镜盖中的所述反射镜不受外物的影响。
20、一光学引擎装置包括:
一发光光源;
一显示装置,用于利用所述光来形成成像光束;
一投影仪,用于将所述成像光束投射在屏幕上;
一光路变换组件,其具有一反射镜并用于控制光沿一光路向所述显示装置传播;以及
一调节器,其与所述光路变换组件耦接并用于控制所述反射镜相对所述显示装置、所述光源和所述屏幕中的至少一个移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控制所述反射镜沿着不同于所述光路的一第二光路向所述投影仪传播光束。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调节所述反射镜的位置,以在第一、第二和第三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将光路从所述光路改变到一第二光路。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方向为相对所述显示装置、所述投影仪和所述屏幕中的至少一个的上下方向、对角线方向和左右方向。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包括三个调节部件,分别用于控制所述反射镜在第一、第二和第三方向上反射光束。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与所述光路变换组件的一外周边耦接,以便使用者在观看投射在屏幕上的成像光束时控制所述调节器。
2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包括至少一个调节部件,其从所述光路变换组件的一外周边突出。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仪从所述光路变换组件的一第二外周边突出,以便使用者在观看成像光束相对于屏幕的位置的同时调节至少一个调节部件。
28、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
一底座;
从所述底座向上延伸的多个侧面。
29、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变换组件包括:一中继透镜,用于会聚从所述反射镜反射的光束;一第二反射镜,用于反射所述会聚光束;以及一棱镜,用于选择性地将来自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光透射和反射向所述显示装置并且将来自所述显示装置的成像光束透射和反射向所述投影仪。
30、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学引擎装置,其中进一步包括:
一分隔件,设置在所述光源和所述光路变换组件之间;以及
一光管组件,设置在所述分隔件上,用于控制所述光束以对应于所述显示装置的表面形成一表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40033629A KR100633059B1 (ko) | 2004-05-12 | 2004-05-12 | 광학엔진장치 |
KR33629/04 | 2004-05-1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96817A true CN1696817A (zh) | 2005-11-16 |
Family
ID=35309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5100741546A Pending CN1696817A (zh) | 2004-05-12 | 2005-05-12 | 光学引擎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18647B2 (zh) |
KR (1) | KR100633059B1 (zh) |
CN (1) | CN1696817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52115C (zh) * | 2006-01-23 | 2009-01-1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656361A (zh) * | 2015-02-11 | 2015-05-27 |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投影装置及投影调整方法 |
CN106200221A (zh) * | 2015-04-29 | 2016-12-07 | 江苏宜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反射式防尘投影机 |
CN106647121A (zh) * | 2016-10-31 | 2017-05-10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Dmd组件、dlp光机及dlp投影装置 |
CN106773484A (zh) * | 2016-12-28 | 2017-05-31 |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能快速调节和对准dmd光斑的投影机 |
US10082665B2 (en) | 2016-10-31 | 2018-09-25 | Hisense Co., Ltd. | DMD assembly, DLP optical engine and DLP projection device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250370B (en) * | 2004-11-23 | 2006-03-01 | Asustek Comp Inc | Projection apparatus |
KR100621184B1 (ko) * | 2005-04-21 | 2006-09-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학엔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영상투사장치 |
KR100766075B1 (ko) * | 2005-12-05 | 2007-10-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Dmd 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학 프로젝션 시스템. |
JP2007316319A (ja) * | 2006-05-25 | 2007-12-06 | Funai Electric Co Ltd | プロジェクタ |
TWI311681B (en) * | 2006-07-04 | 2009-07-01 | Coretronic Corporatio | Reflective mirror module and projection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KR101596041B1 (ko) * | 2009-07-13 | 2016-02-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프로젝터 및 프로젝터의 폴딩 미러 정합 방법 |
TWI456118B (zh) * | 2010-01-11 | 2014-10-11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殼蓋結構及具有該殼蓋結構之光學裝置 |
CN113641070B (zh) * | 2020-04-26 | 2022-10-21 | 青岛海信激光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 投影设备 |
CN114810763B (zh) * | 2022-04-06 | 2024-07-05 | 江西联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光引擎装配设备及装配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155567Y1 (ko) | 1996-07-31 | 1999-09-01 | 윤종용 | 프로젝션 tv에서의 초점 조정장치 |
JP3405171B2 (ja) | 1998-01-14 | 2003-05-12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
KR100373934B1 (ko) | 2000-06-26 | 2003-02-26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액정 빔 프로젝터용 액정 얼라인 장치 |
TW549770U (en) * | 2002-01-11 | 2003-08-21 | Coretronic Corp | Back projection television having independent light system |
KR100828352B1 (ko) | 2002-03-28 | 2008-05-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면 조정이 용이한 광학엔진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채용한프로젝션 시스템 |
KR100533065B1 (ko) | 2002-04-23 | 2005-12-05 | 제이비옵틱스 주식회사 | 프로젝션 텔레비젼용 액정소자 조정장치 |
KR100481508B1 (ko) * | 2002-07-04 | 2005-04-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프로젝션 텔레비젼의 광학엔진 |
JP3093005U (ja) * | 2002-09-25 | 2003-04-18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画像表示プロジェクタのライトトンネル構造 |
KR100503465B1 (ko) | 2002-10-14 | 2005-07-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프로젝션 텔레비젼의 광학엔진 |
TW572533U (en) * | 2002-12-19 | 2004-01-11 | Coretronic Corp | Adjusting apparatus |
TW566792U (en) * | 2003-01-08 | 2003-12-11 | Coretronic Corp | Adjusting apparatus for projection |
US7080910B2 (en) * | 2003-08-19 | 2006-07-25 | Infocu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thermal architecture and user adjustable keystone in a display device |
-
2004
- 2004-05-12 KR KR1020040033629A patent/KR10063305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
- 2005-05-06 US US11/123,001 patent/US7318647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5-12 CN CNA2005100741546A patent/CN169681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52115C (zh) * | 2006-01-23 | 2009-01-1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656361A (zh) * | 2015-02-11 | 2015-05-27 | 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投影装置及投影调整方法 |
CN106200221A (zh) * | 2015-04-29 | 2016-12-07 | 江苏宜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反射式防尘投影机 |
CN106647121A (zh) * | 2016-10-31 | 2017-05-10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Dmd组件、dlp光机及dlp投影装置 |
US10082665B2 (en) | 2016-10-31 | 2018-09-25 | Hisense Co., Ltd. | DMD assembly, DLP optical engine and DLP projection device |
US10718999B2 (en) | 2016-10-31 | 2020-07-21 | Hisense Co., Ltd. | DMD assembly and DLP projection device |
CN106773484A (zh) * | 2016-12-28 | 2017-05-31 | 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能快速调节和对准dmd光斑的投影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0633059B1 (ko) | 2006-10-12 |
US7318647B2 (en) | 2008-01-15 |
KR20050108284A (ko) | 2005-11-16 |
US20050254020A1 (en) | 2005-11-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96817A (zh) | 光学引擎装置 | |
US7984994B2 (en) |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 |
JP3121843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CN1291299A (zh) | 照明装置以及投射型显示装置 | |
CN1178092C (zh) | 照明光学系统和使用该照明光学系统的投影仪 | |
JP2005055855A (ja) | デジタル光処理投影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投影方法 | |
JP7091226B2 (ja) | 投影機、光学エンジン及び画素シフト装置 | |
CN1232861C (zh) | 投影电视的投影透镜单元 | |
CN1353321A (zh) | 液晶显示投影器 | |
CN1790096A (zh) | 一种具有全反射棱镜的投影系统 | |
US8287137B2 (en) | Projector apparatus with multi-light sources and a light coupling module thereof | |
CN1300617C (zh) | 投影光学单元和投影型彩色图像显示装置和使用该投影光学单元的背投型彩色图像显示装置 | |
CN1758088A (zh) | 投影机 | |
CN1842149A (zh) | 一种用于投影系统的光学结构 | |
US20060170884A1 (en) | Optical projection apparatus | |
US20230266654A1 (en) | Projection apparatus | |
CN1797185A (zh) | 投影仪 | |
US20080165328A1 (en) | Projection apparatus | |
TWI391772B (zh) | 影像顯示裝置 | |
CN1580867A (zh) | 数字光处理投影系统及其投影方法 | |
JPH0675200A (ja) | 照明光学系装置 | |
JP2003233127A (ja) | 投射系用の照明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3219773B (zh) | 光源模块以及投影装置 | |
US20120249975A1 (en) | Projecting apparatus | |
US20080123063A1 (en) | Adjustment method for an image-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