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93171A - 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93171A CN1693171A CN200510067095.XA CN200510067095A CN1693171A CN 1693171 A CN1693171 A CN 1693171A CN 200510067095 A CN200510067095 A CN 200510067095A CN 1693171 A CN1693171 A CN 16931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lder
- folding
- tube
- clamping
- folder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B65H45/12—Folding articles or webs with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define or form crease lines
- B65H45/16—Rotary folders
- B65H45/162—Rotary folders with folding jaw cylinders
- B65H45/165—Details of sheet gripping mean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45/00—Folding thin material
- B65H45/12—Folding articles or webs with application of pressure to define or form crease lines
- B65H45/16—Rotary folders
- B65H45/162—Rotary folders with folding jaw cylinders
- B65H45/168—Rotary folders with folding jaw cylinders having changeable mode of operation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同时进行平行折叠的折叠方式和排纸的切换的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其具有:运送折页的折叠筒(25)、在圆周方向多处具有把保持在折叠筒上的折页夹起的夹板(29a~29d)的第一夹筒(26)、与第一夹筒对接并在圆周方向多处具有保持折页的夹爪(36a~36d)且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撑的上第二夹筒(27)、与第一夹筒对接且具有保持折页的夹爪(38b、38d)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撑的下第二夹筒(28)。还具有凸轮机构(41),其把所述运送的折页在折叠筒和第一夹筒的对接位置使夹板动作保持在所述第一夹筒后,进行排纸路径的切换,以从第一夹筒的夹板送向上第二夹筒和下第二夹筒中的任意一个夹爪。或者从第一夹筒的夹板送向上第二夹筒的夹爪和下第二夹筒的夹爪,同时在第一夹筒和上第二夹筒和/或下第二夹筒之间改变使夹板动作的位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同时进行平行折叠的折叠方式和排纸的切换的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卷纸转轮印刷机中,具有把印刷后干燥冷却了的纸卷裁成规定长度,并在宽和长的方向折叠的折叠机。
这种折叠机有多种构造,例如具有如图12所示的平行折叠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
由此,在印刷后冷却干燥并送入折叠机的入纸部的纸卷W的行进方向设置把该纸卷W裁成规定尺寸并折叠的平行折叠装置1。该平行折叠装置1具有以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转动的裁断筒2、折叠筒3、第一夹筒4。
送到所述裁断筒2和折叠筒3之间的纸卷W用裁断筒2的图中未示出的裁断刀裁成规定的尺寸,同时用折叠筒3的未图示的针保持卷在折叠筒3的下侧周面。由所述针保持的裁断纸卷通过与下面折叠筒3的图中未示出的刀片的协动由第一夹筒4的夹板5a~5d(多个配置在圆周四等分的位置的夹板轴6a~6d的轴向)夹住折叠成一半同时成为一个折页拼接在上侧周面。
在所述第一夹筒4的下游侧,所述的上第二夹筒7和下第二夹筒8对接,在上第二夹筒7的下游侧设置上切断折叠装置9,在下第二夹筒8的下游侧设置下切断折叠装置10。
在把所述上第二夹筒7周面四等分位置配置的夹爪轴11a~11d的轴向设置多个夹爪装置(以下称夹爪)12a~12d,在把下第二夹筒8的周面分为两等分的位置配置的夹爪轴13b、13d的轴向设置多个夹爪装置(以下称夹爪)14b、14d。所述上第二夹筒7的夹爪12a~12d依次与第一夹筒4的夹板5a~5d相对,下第二夹筒8的夹爪14b,14d分别和第一夹筒4的夹板5b,5d相对。另外,图12中的15是排纸用的叶轮,16是排纸用的传送带。
另外,在所述第一夹筒4设置图中未示出的凸轮机构,通过改变切换使第一夹筒4的下第二夹筒8的夹板5b,5d开启动作夹持开启凸轮的位相进行把一页一页运送的折页在折叠筒3和第一夹筒4的对接位置使夹板5a~5d动作而保持在第一夹筒4上以后,从该第一夹筒4的夹板5a~5d仅送向所述上第二夹筒7的夹爪12a~12d所谓的上汇合排纸和从第一夹筒4的夹板5a~5d送向所述上第二夹筒7的夹爪12a、12c和所述下第二夹筒8的夹爪14b,14d所谓的上下分开排纸的切换。
(专利文献1)特开2002-601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中,即使进行切换上汇合排纸和上下分开排纸,由于使第一夹筒4的上第二夹筒7用的夹板5a,5c打开动作的开启夹持凸轮是固定的,在平行折叠后在第一夹筒4和上第二夹筒7及/或下第二夹筒8之间存在不能进行折叠方式(折叠二次及折叠三次)和不折叠的折叠方式(折叠一次)的切换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同时进行平行折叠方式和排纸的切换的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
为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具有:运送片状物的折叠筒、在圆周方向多处具有把保持在所述折叠筒上的片状物夹起的夹持保持装置的第一夹筒、与所述第一夹筒对接并在圆周方向多处具有保持片状物的夹持保持装置且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撑的一个第二夹筒、与所述第一夹筒对接并具有保持片状物的夹持保持装置且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撑的另一个第二夹筒。还具有切换装置,在所述折叠筒和所述第一夹筒的对接位置使夹持保持装置动作、把所述运送的片状物保持在所述第一夹筒后,以从所述第一夹筒的夹持保持装置仅送向所述一个第二夹筒的夹持保持装置,或者从所述第一夹筒的夹持保持装置送向所述一个第二夹筒的夹持保持装置和所述另一个第二夹筒的夹持保持装置的方式,进行排纸路径的切换,同时,在所述各个排纸路径从所述第一夹筒在所述一个第二夹筒和/或所述另一个第二夹筒之间进行折叠方式的切换。
另外,所述第一夹筒的夹持保持装置由支持第一凸轮从动件的第一夹持保持装置和支持第二凸轮从动件的第二夹持保持装置构成。所述切换装置由固定在框侧的关闭夹持凸轮和相对框侧可自由移动地被支撑的一侧用开启夹持凸轮和另一侧用开启夹持凸轮构成,同时通过所述关闭夹持凸轮和所述一侧用开启夹持凸轮和所述第一凸轮从动件的协动使所述第一夹持保持装置动作,同时通过所述关闭夹持凸轮和所述另一侧用开启夹持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从动件的协动使所述第二夹持保持装置动作。
另外,所述一侧用开启夹持凸轮固定在转动部件上,所述另一侧用开启夹持凸轮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在一个第二夹筒和另一个第二夹筒之间移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由支持部件支撑,所述支持部件固定在所述转动部件上,所述转动部件由第二驱动装置转动。
另外,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串联连接两个气缸。
根据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由切换装置可以同时进行上或下汇合排纸和上下分开排纸的排纸切换和平行折叠的折叠方式的切换,实现使用性广泛的折叠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轮印刷机的折叠机的示意侧视图;
图2是表示该转轮印刷机的凸轮机构的构造说明图;
图3是表示该转轮印刷机的图2的箭头A的向视图;
图4是表示该转轮印刷机的图2的B-B线剖面图;
图5是表示该转轮印刷机的控制方框图;
图6是表示该转轮印刷机的折叠方式的不同排纸的气缸动作说明图;
图7是表示该转轮印刷机的凸轮动作说明图;
图8是表示该转轮印刷机的凸轮动作说明图;
图9是表示该转轮印刷机的凸轮动作说明图;
图10是表示该转轮印刷机的凸轮动作说明图;
图11是表示该转轮印刷机的凸轮动作说明图;
图12是现有的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的示意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
实施例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转轮印刷机的折叠机的示意侧视图,图2是表示该转轮印刷机的凸轮机构的构造说明图,图3是表示该转轮印刷机的图2的箭头A的向视图,图4是表示该转轮印刷机的图2的B-B线剖面图,图5是表示该转轮印刷机的控制方框图,图6是表示该转轮印刷机的折叠方式的不同排纸的气缸动作说明图,图7~图11是表示该转轮印刷机的凸轮动作说明图。
如图1所示,印刷后,冷却干燥并送入折叠机的入纸部的纸卷W送向各一对展平辊20→横机筒21→展平辊22,送到把该纸卷W裁成规定尺寸并折叠的平行折叠装置23。该平行折叠装置23具有以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转动的裁断筒24、折叠筒25、第一夹筒26和上下第二夹筒27、28。
送到裁断筒24和折叠筒25之间的纸卷W用裁断筒24的图中未示出的裁断刀裁成规定的尺寸,同时用折叠筒25的未图示的针保持卷在折叠筒25的下侧周面。由所述针保持的裁断纸卷(片状物)通过与下面折叠筒25的图中未示出的刀片的协动由第一夹筒26的夹板29a~29d(多个夹持保持装置,其配置在圆周四等分的位置的夹板轴30a~30d的轴向)夹住折叠成一半同时成为一个折页(片状物)拼接在上侧周面。另外,在配置于把第一夹筒26的圆周四等分的位置的刀片轴65a~65d的轴方向设置多个刀片64a~64d(夹持保持装置)。
在所述第一夹筒26的下游侧,所述的上第二夹筒27(一个第二夹筒)和下第二夹筒28(另一个第二夹筒)对接,在上第二夹筒27的下游侧装置上下成对的上运送带组31A和位于该上运送带组31A前部的上切断折叠装置32A,在下第二夹筒28的下游侧设置上下成对的下运送带组31B和位于该下运送带组31B后部的下切断折叠装置32B。在上运送带组31A下游侧设置排纸用的叶轮33和传送带34。所述第一夹筒26,上第二夹筒27和下第二夹筒28由齿轮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分别以规定转速旋转。
在把所述上第二夹筒27周面四等分位置配置的夹爪轴35a~35d的轴向设置多个夹爪装置(夹持保持装置,以下称夹爪)36a~36d,同样在夹板轴67a~67d的轴向分别设置多个夹板(夹持保持装置)66a~66d。另外,在把下第二夹筒28周面两等分位置配置的夹爪轴37b,37d的轴向设置多个夹爪装置(夹持保持装置,以下称夹爪)38b,38d,同样在夹板轴69b,69d的轴向设置多个夹板(夹持保持装置)68b,68d。所述上第二夹筒27的夹爪36a~36d依次与第一夹筒26的夹板29a~39d相对,下第二夹筒28的夹爪38b,38d分别只和第一夹筒26的夹板29b,29d相对。
另外,所述第一夹筒26设置后述的凸轮机构41(切换装置)进行运送路径切换,即把一页一页运送的折页在折叠筒25和第一夹筒26的对接位置使夹板29a~29d动作而保持在第一夹筒26上以后,从该第一夹筒26的夹板29a~29d仅送向上第二夹筒27的夹爪36a~36d进行所谓的上汇合排纸,或者从第一夹筒26的夹板29a~29d交叉送向上第二夹筒27的夹爪36a、36c和下第二夹筒28的夹爪38b,38d进行所谓的上下分开排纸。
另外,通过所述凸轮机构使在第一夹筒26的夹板29a~29d的开启夹持的转动位相(位置)在三段相互切换可以把平行折叠的折叠方式改变成折叠一次、折叠两次或折叠三次。此时,在折叠筒25也可以对应所述折叠方式用双重缸构造调整图中未示出的针和刀片的位置关系。另外,在上第二夹筒27和下第二夹筒28也可以对应所述折叠方式用图中未示出的凸轮机构控制切换上第二夹筒27的夹爪36a~36d、夹板66a~66d及下第二夹筒28的夹爪38b、38d、夹板68b、68d(夹持保持装置)。即是,折叠两次和折叠三次时,在第一夹筒26的刀片64a~64d和上第二夹筒27的夹板66a~66d和下第二夹筒28的夹板68b、68d之间切换夹持,在该切换夹持时第一夹筒26的夹板29a~29d进行开启夹持动作。另外,图1中的40A,40B,40C是导板。
另外,所述凸轮机构41,如图2至图4所示,具有:使第一夹筒26的夹板29a~29d进行关闭动作的夹持关闭凸轮42、使第一夹筒26的夹板29a、29c(第一夹持保持装置)开启动作的上(一个)夹持开启凸轮43、使第一夹筒26的夹板29b、29d(第二夹持保持装置)开启动作的下(另一个)夹持开启凸轮44。从而形成跨在夹持关闭凸轮42和上夹持开启凸轮43由第一夹筒26的夹板轴30a、30c(第一夹持保持装置)端支撑的凸轮从动件45可以随动。另外,形成跨在夹持关闭凸轮42和下夹持开启凸轮44上由第一夹筒26的夹板轴30b、30d(第二夹持保持装置)端支撑的凸轮从动件46可以随动。
所述夹持关闭凸轮42用螺纹结合在可相对轴承箱48(转动部件)自由转动卡合的套筒49上,该套筒49通过安装用板部50a~50c与框47螺纹结合。轴承箱48支撑第一夹筒26的轴端使其可自由转动。另外,轴承箱48本身也可以相对折叠机的框47自由转动。上夹持开启凸轮43螺纹结合在轴承箱48的端面,下夹持开启凸轮44螺纹结合在自由转动卡合在套筒49的外周的旋转环51上。
在该旋转环51的框侧端面在周向形成两个槽51a,为使在该槽51a内突出,通过设在轴承箱48的两个挡块52a、52b与槽51a的端面有选择地接触使旋转环51定位在周向两个位置上。即是,螺纹结合在旋转环51上的下夹持开启凸轮44的位相可以在上汇合排纸位置和上下分开排纸位置进行切换。
另外,所述旋转环51通过环53和杆54与螺纹结合在所述轴承箱48的支撑板55(支撑部件)的一端部连接,作为在该支撑板55的另端部用销56结合的头部基端的第一驱动装置的气缸C的活塞杆前端用销57与所述杆54的中间部结合。从而,从如图4所示的气缸C的OFF(收缩)状态变成ON(伸长)状态,使从上汇合排纸切换或上下分开排纸,即从下夹持开启凸轮44的位相与上夹持开启凸轮43的位相一致的位置移动到大致旋转90°的位置。另外,由所述气缸C的伸缩而使槽51a的端面与挡块52a、52b接触时,形成在气缸C有某种程度推力的状态下接触。
另外,在位于框47之外的轴承箱48,作为第二驱动装置的气缸B的活塞杆前端用销58结合,该气缸B的头部基端用销60结合在可自由摆动地支撑在框47上的双臂曲柄59的一端。双臂曲柄59的另一端用销61结合作为第二驱动装置的气缸A的活塞杆前端,该气缸A的头部基端用销62结合在框47上。从而,从图3所示的气缸A的ON(伸长)和气缸B的OFF(收缩)状态变成气缸B的ON(伸长)状态或气缸A的OFF(收缩)状态,使轴承箱48定位在周向三个位置。
即,螺纹结合在轴承箱48上的上夹持开启凸轮43和通过轴承箱48上的支撑板55与可整体旋转的旋转环51螺纹结合的下夹持开启凸轮44的位相可同时在折叠方式的折叠一次、折叠二次和折叠三次的三个位置切换。图3中结合片48a的实线位置是折叠二次,其右边的虚线位置是折叠一次,左方的虚线位置是折叠三次。
另外,所述结合片48a在折叠一次和折叠三次的各位置用设在框47上的挡块63a、63b在气缸B有某种程度推力的状态下接触而定位,同时,在折叠二次的位置在从安装在框47上作为第三驱动装置的气缸D突出的挡块63c在气缸B有某种程度推力的状态下接触而定位。同样,双臂曲柄59也用设在框47上的挡块63d、63e在气缸A有某种程度推力的状态下接触而定位。
另外,所述气缸A~D,如图5所示,用控制装置70控制驱动。在控制装置70输入从折叠方式输入部71和排纸输入部72来的信号,对应折叠方式和排纸方法如图6所示控制所述气缸A~D的伸缩。
对此构成,以下参照图6所示的折叠方式的不同排纸的气缸动作说明图,说明凸轮机构41的作用。
首先,在上下分开排纸的一次折叠时,气缸C为ON(伸长),旋转环51旋转到图4中逆时针方向的最大限。由此,下夹持开启凸轮44定位于离开上夹持开启凸轮43大约90°的位置。
另外,与气缸A和B同时OFF(收缩)的同时气缸D也为OFF,轴承箱48不受挡块63c的限制而在图3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到最大限。由此,如图7所示上夹持开启凸轮43定位在最接近第一夹筒26和上第二夹筒27对接点的位置,而下夹持开启凸轮44定位在最接近第一夹筒26和下第二夹筒28的对接点的位置。
结果,如图7所示,在与折叠筒25对接点附近由第一夹筒26的夹板29a、29c关闭夹持的折叠一次的折页(参照图7中的夹持关闭凸轮42的关闭夹持提升曲线S1)用上夹持开启凸轮43使夹板29a、29c开启夹持(参照图7中上夹持开启凸轮43的开启夹持提升曲线S2),从而上第二夹筒27的夹爪38a、38c切换夹持,在上切断折叠装置32A侧(参照图1)排纸。
另外,由第一夹筒26的夹板29b、29d关闭夹持的折叠一次的折页(参照图7中的关闭凸轮42的关闭夹持提升曲线S1)在通过第一夹筒26和上第二夹筒27的对接点以后,用下夹持开启凸轮44使夹板29b、29d开启夹持(参照图7中的的下夹持开启凸轮44开启夹持提升曲线S3),从而下第二夹筒28的夹爪36b、36d切换夹持,在上切断折叠装置32B侧(参照图1)排纸。
另外,在上下分开排纸的折叠二次时,气缸C为ON,气缸B为OFF与折叠一次时不变,控制气缸A和气缸D同时从OFF成ON,控制轴承箱48以图3中顺时针方向旋转不久受到挡块63c的限制。由此,如图8和图9所示,上夹持开启凸轮43和下夹持开启凸轮44一同从折叠一次位置例如逆时针旋转23.5°,并定位。
结果,在与折叠筒25对接点附近由第一夹筒26的夹板29a、29c关闭夹持的折叠一次的折页(参照图7中的夹持关闭凸轮42的关闭夹持提升曲线S1)用上夹持开启凸轮43使夹板29a、29c在通过第一夹筒26和上第二夹筒27的对接点以后(折页长度的一半)开启夹持(参照图7中的上夹持开启凸轮43的开启夹持提升曲线S2),同时在第一夹筒26和上第二夹筒27的对接点附近由第一夹筒26的刀片64a、64c的协动上第二夹筒27的夹板66a、66c进行折叠二次,在上切断折叠装置32A侧(参照图1)排纸。
另外,由第一夹筒26的夹板29b、29d关闭夹持的一次折叠的折页(参照图7中的夹持关闭凸轮42的关闭夹持提升曲线S1)在通过第一夹筒26和上第二夹筒27的对接点以后,在夹板29b、29d通过第一夹筒26和下第二夹筒28的对接点以后(折页长度的一半)用下夹持开启凸轮44开启夹持(参照图7中下夹持开启凸轮44的开启夹持提升曲线S3),同时在第一夹筒26和下第二夹筒28的对接点附近由第一夹筒26的刀片64b、64d的协动下第二夹筒28的夹板68a、68c进行折叠二次,在下切断折叠装置32B侧(参照图1)排纸。
接着,在上下分开排纸的折叠三次时,气缸A为ON,气缸C为ON与折叠二次时不变,控制气缸B从OFF到ON,气缸D从ON到OFF,轴承箱48不受挡块63c的限制在图3中顺时针方向旋转到最大限。由此,如图10和图11所示,上夹持开启凸轮43和下夹持开启凸轮44一同从折叠一次位置例如逆时针旋转31°,并定位。
结果,在与折叠筒25对接点附近由第一夹筒26的夹板29a、29c关闭夹持的折叠一次的折页(参照图7中的夹持关闭凸轮42的关闭夹持提升曲线S1)用上夹持开启凸轮43在夹板29a、29c通过第一夹筒26和上第二夹筒27的对接点以后(折页长度的2/3)开启夹持(参照图7中的上夹持开启凸轮43的开启夹持提升曲线S2),同时在第一夹筒26和上第二夹筒27的对接点附近由第一夹筒26的刀片64a、64c的协动上第二夹筒27的夹板66a、66c进行折叠三次,在上切断折叠装置32A侧(参照图1)排纸。
另外,在由第一夹筒26的夹板29b、29d关闭夹持的折叠一次的折页(参照图7中的夹持关闭凸轮42的关闭夹持提升曲线S1)在通过第一夹筒26和上第二夹筒27的对接点以后,在夹板29b、29d通过第一夹筒26和下第二夹筒28的对接点以后(折页长度的2/3)用下夹持开启凸轮44开启夹持(参照图7中的下夹持开启凸轮44的开启夹持提升曲线S3),同时在第一夹筒26和下第二夹筒28的对接点附近由第一夹筒26的刀片64b、64d的协动下第二夹筒28的夹板68b、68d进行折叠三次,在下切断折叠装置32B侧(参照图1)排纸。
最后,上汇合排纸时,不论折叠方式除气缸C控制为从上下分开排纸的ON到OFF之外,其他的气缸A、B和D都控制成与上下分开排纸时同样。
由此,旋转环51旋转到图4中顺时针方向的最大限,从下夹持开启凸轮44的位相离开上夹持开启凸轮43的位相90°的位置移向位置一致。
结果,在折叠一次时,在与折叠筒25对接点附近由第一夹筒26的夹板29a、29c关闭夹持的折叠一次的折页(参照图7中的夹持关闭凸轮42的关闭夹持提升曲线S1)用上夹持开启凸轮43使夹板29a、29c开启夹持(参照图7中的上夹持开启凸轮43的开启夹持提升曲线S2),从而上第二夹筒27的夹爪36a、36c切换夹持,在上切断折叠装置32A侧(参照图1)排纸。
另外,在由第一夹筒26的夹板29b、29d关闭夹持的折叠一次的折页(参照图7中的夹持关闭凸轮42的关闭夹持提升曲线S1)用与上夹持开启凸轮43处于同一位相的下夹持开启凸轮44使夹板29b、29d开启夹持(参照图7中的下夹持开启凸轮44的开启夹持提升曲线S3),从而上第二夹筒27的夹爪36b、36d切换夹持,在上切断折叠装置32A侧(参照图1)排纸。
在折叠二次时,在与折叠筒25对接点附近由第一夹筒26的夹板29a、29c关闭夹持的一次折叠的折页(参照图7中的夹持关闭凸轮42的关闭夹持提升曲线S1)在夹板29a、29c通过第一夹筒26和上第二夹筒27的对接点以后(折页长度的一半),用上夹持开启凸轮43开启夹持(参照图7中的上夹持开启凸轮43的开启夹持提升曲线S2),同时在第一夹筒26和上第二夹筒27的对接点附近由第一夹筒26的刀片64a、64c的协动上第二夹筒27的夹板66a、66c进行折叠二次,在上切断折叠装置32A侧(参照图1)排纸。
另外,在由第一夹筒26的夹板29b、29d关闭夹持的一次折叠的折页(参照图7中的夹持关闭凸轮42的关闭夹持提升曲线S1)在夹板29b、29d通过第一夹筒26和下第二夹筒28的对接点以后,(折页长度的一半)用与上夹持开启凸轮43处于同一位相的下夹持开启凸轮44开启夹持(参照图7中的下夹持开启凸轮44的开启夹持提升曲线S3),同时在第一夹筒26和上第二夹筒27的对接点附近由第一夹筒26的刀片64b、64d的协动上第二夹筒27的夹板66b、66d进行折叠二次,在上切断折叠装置32A侧(参照图1)排纸。
以下,在折叠三次时,在与折叠筒25对接点附近由第一夹筒26的夹板29a、29c关闭夹持的一次折叠的折页(参照图7中的夹持关闭凸轮42的关闭夹持提升曲线S1)在夹板29a、29c通过第一夹筒26和上第二夹筒27的对接点以后(折页长度的2/3),用上夹持开启凸轮43开启夹持(参照图7中的上夹持开启凸轮43的开启夹持提升曲线S2),同时在第一夹筒26和上第二夹筒27的对接点附近由第一夹筒26的刀片64a、64c的协动上第二夹筒27的夹板66a、66c进行折叠三次,在上切断折叠装置32A侧(参照图1)排纸。
另外,在由第一夹筒26的夹板29b、29d关闭夹持的一次折叠的折页(参照图7中的夹持关闭凸轮42的关闭夹持提升曲线S1)在夹板29b、29d通过第一夹筒26和下第二夹筒28的对接点以后(折页长度的2/3),用与上夹持开启凸轮43处于同一位相的下夹持开启凸轮44开启夹持(参照图7中的下夹持开启凸轮44的开启夹持提升曲线S3),同时在第一夹筒26和上第二夹筒27的对接点附近由第一夹筒26的刀片64b、64d的协动上第二夹筒27的夹板66b、66d进行折叠三次,在上切断折叠装置32B侧(参照图1)排纸。
这样,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第一夹筒26上分别单独形成夹持关闭凸轮42、上夹持开启凸轮43、下夹持开启凸轮44,并设置相对夹持关闭凸轮42可自由转动的上夹持开启凸轮43和下夹持开启凸轮44,同时设置相对上夹持开启凸轮43可自由转动的下夹持开启凸轮44,所以通过下夹持开启凸轮44和上夹持开启凸轮43旋转位相不同可进行上下分开排纸,使其位相一致可进行上汇合排纸。另外,通过使上夹持开启凸轮43和下夹持开启凸轮44的旋转位相相对夹持关闭凸轮42在三个位置变化而实现一次折叠、二次折叠、三次折叠的折叠方式切换。
另外,由于借助轴承箱48驱动上夹持开启凸轮43和下夹持开启凸轮44旋转的气缸A和B及借助旋转环51驱动下夹持开启凸轮44旋转的气缸C由控制装置70控制驱动,所以可实现排纸切换和折叠方式切换的自动化,在减轻操作人员负荷的同时使切换操作更迅速。
另外,在轴承箱48的各折叠方式位置和旋转环51的各排纸位置因为气缸A及B和气缸C具有某种程度的推力使轴承箱48和旋转环51定位在与挡块63a~63e、52a、52b相接触的位置,所以即使受到外界的反力也可以抵消这些反力,可保证定位。
另外,由固定在框47侧的夹持关闭凸轮42和相对框47可移动的支撑的上夹持开启凸轮43及下夹持开启凸轮44构成凸轮机构41,同时通过所述夹持关闭凸轮42及上夹持开启凸轮43与凸轮从动件45的协动而使夹板29a、29c动作,通过所述夹持关闭凸轮42及下夹持开启凸轮44与凸轮从动件46的协动而使夹板29b、29d动作。这样在共同具有排纸切换和折叠方式切换的凸轮机构41上只用尽量少的数个凸轮就可以完成功能,从而由减少部件数量而实现结构简单,降低成本。另外,由于把旋转环51支撑在由作为其驱动装置的气缸C和气缸A及B驱动转动的轴承箱48上,进一步实现了减少零件数量。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可代替作为驱动装置的气缸而采用电动机。另外,也可以把折页从夹板~夹爪的传递变为从夹爪~夹爪的传递。另外,在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是作为一个第二夹筒的上第二夹筒(有四个爪),作为另一个第二夹筒的下第二夹筒(有两个爪)的例,也可以把作为一个第二夹筒的下第二夹筒(有四个爪),作为另一个第二夹筒的上第二夹筒(有两个爪)(此时下为汇合排纸)。另外,片保持装置的个数也可以使上第二夹筒为两个(两个爪),下第二夹筒为一个(一个爪)。
Claims (11)
1.一种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运送片状物的折叠筒、在圆周方向多处具有把保持在所述折叠筒上的片状物夹起的夹持保持装置的第一夹筒、与所述第一夹筒对接并在圆周方向多处具有保持片状物的夹持保持装置且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撑的一个第二夹筒、与所述第一夹筒对接并具有保持片状物的夹持保持装置且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撑的另一个第二夹筒,还具有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在所述折叠筒和所述第一夹筒的对接位置使夹持保持装置动作、把所述运送的片状物保持在所述第一夹筒后,以从所述第一夹筒的夹持保持装置仅送向所述一个第二夹筒的夹持保持装置,或者从所述第一夹筒的夹持保持装置送向所述一个第二夹筒的夹持保持装置和所述另一个第二夹筒的夹持保持装置的方式,进行排纸路径的切换,同时,在所述各个排纸路径从所述第一夹筒在所述一个第二夹筒和/或所述另一个第二夹筒之间进行折叠方式的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筒的夹持保持装置由支持第一凸轮从动件的第一夹持保持装置和支持第二凸轮从动件的第二夹持保持装置构成,所述切换装置由固定在框侧的关闭夹持凸轮和相对框侧可自由移动地被支撑的一侧用开启夹持凸轮和另一侧用开启夹持凸轮构成,同时通过所述关闭夹持凸轮和所述一侧用开启夹持凸轮和所述第一凸轮从动件的协动使所述第一夹持保持装置动作,同时通过所述关闭夹持凸轮和所述另一侧用开启夹持凸轮和所述第二凸轮从动件的协动使所述第二夹持保持装置动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使所述另一侧用开启夹持凸轮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同时使所述一侧用开启夹持凸轮与所述另一侧用开启夹持凸轮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侧用开启夹持凸轮固定在转动部件上,所述另一侧用开启夹持凸轮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在从第一夹筒向一个第二夹筒过渡的位置和从第一夹筒向另一个第二夹筒过渡的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由支持部件支撑,所述支持部件固定在所述转动部件上,所述转动部件由第二驱动装置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过双臂曲柄连接两个气缸。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进行排纸路径的切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进行折叠方式的切换。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与所述转动部件接触并限制所述转动部件位置的第一挡块、与所述转动部件接触并限制所述转动部件位置的第二挡块、设置成可通过第三驱动装置突出缩入、突出时与所述转动部件接触并在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之间限制所述转动部件位置的第三挡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输入折叠方式的折叠方式输入部和输入排纸路径的排纸输入部,还具有:基于输入折叠方式输入部的折叠方式和/或输入所述排纸输入部的排纸路径,对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进行一次折叠、二次折叠和三次折叠的折叠方式切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筒在圆周方向四处具有夹持保持装置,所述一个第二夹筒在圆周方向四处具有夹持保持装置,所述另一个第二夹筒在圆周方向两处具有夹持保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136130 | 2004-04-30 | ||
JP2004136130A JP4267512B2 (ja) | 2004-04-30 | 2004-04-30 | 折機の平行折装置 |
JP2004-136130 | 2004-04-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93171A true CN1693171A (zh) | 2005-11-09 |
CN1693176B CN1693176B (zh) | 2010-06-09 |
Family
ID=34935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1006709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693176B (zh) | 2004-04-30 | 2005-04-29 | 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03522B2 (zh) |
EP (1) | EP1591398B1 (zh) |
JP (1) | JP4267512B2 (zh) |
CN (1) | CN1693176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59778B (zh) * | 2008-03-24 | 2013-12-18 | 高斯国际美洲公司 | 用于切割和折叠印刷制品的设备和方法 |
CN104528556A (zh) * | 2014-12-31 | 2015-04-22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以及起重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52751B2 (en) * | 2001-02-23 | 2004-06-22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 Folder with multiple-motor drive |
FR2905081B1 (fr) * | 2006-08-28 | 2010-04-30 | Goss Systemes Graphiques Nante | Plieuse a came masque retractable pour changement de mode de fonctionnement. |
DE102009042022A1 (de) | 2009-09-21 | 2011-03-24 |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 Langgestrecktes Sicherheitselement mit maschinenlesbaren magnetischen Bereichen |
JP2015209292A (ja) * | 2014-04-25 | 2015-11-24 |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折機 |
RU2631396C1 (ru) * | 2014-07-23 | 2017-09-21 | Кимберли-Кларк Ворлдвайд, Инк.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кладывания изделия |
CN108285060A (zh) * | 2018-03-19 | 2018-07-17 | 佛山市宝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生产规格可调的折叠机和折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353445A (en) * | 1942-06-03 | 1944-07-11 | Goss Printing Press Co Ltd | Folding and delivery mechanism |
US4159823A (en) * | 1977-08-12 | 1979-07-03 | Wood Industries, Inc. | Multiple product folder |
JP2815675B2 (ja) | 1989-05-31 | 1998-10-27 |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 複合型折機 |
FR2655909B1 (fr) | 1989-12-18 | 1992-04-17 | Marinoni Harris Sa | Cylindre d'accumulation pour plieuse d'imprimerie. |
DE4316134C2 (de) | 1993-05-13 | 1997-03-13 |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 Verfahren zur Querfalzung von Bahnen sowie Falzapparat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
US5522586A (en) | 1994-09-07 | 1996-06-04 |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Folding apparatus with multiple speed folding jaw cylinder |
JP4266069B2 (ja) | 2000-08-11 | 2009-05-20 |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シート状物の搬送経路切替装置 |
-
2004
- 2004-04-30 JP JP2004136130A patent/JP426751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4-27 EP EP05009252.7A patent/EP1591398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5-04-28 US US11/116,370 patent/US730352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4-29 CN CN200510067095.XA patent/CN169317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59778B (zh) * | 2008-03-24 | 2013-12-18 | 高斯国际美洲公司 | 用于切割和折叠印刷制品的设备和方法 |
CN104528556A (zh) * | 2014-12-31 | 2015-04-22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以及起重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591398A1 (en) | 2005-11-02 |
US7303522B2 (en) | 2007-12-04 |
CN1693176B (zh) | 2010-06-09 |
JP4267512B2 (ja) | 2009-05-27 |
JP2005314088A (ja) | 2005-11-10 |
US20050245378A1 (en) | 2005-11-03 |
EP1591398B1 (en) | 2014-04-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98532C (zh) | 具有可变直径的圆柱体的印刷装置及其直径改变方法 | |
CN1693171A (zh) | 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 | |
JP4876796B2 (ja) | 産業用ロボットのハンド装置 | |
SE416032B (sv) | Arkforingscylinder | |
US6367792B1 (en) | Copy-guiding cylinder of a folder | |
EP2174901B1 (en) | Carrier for sheetlike article | |
JPH1128636A (ja) | 産業機械の送り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産業機械 | |
US9770924B2 (en) | Sheet-fed printing machine and printing unit in a sheet-fed printing machine | |
US20080122169A1 (en) | Transfer Drum for Conveying a Sheet | |
CA2609845C (en) |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llecting a printed copy | |
US7011617B2 (en) | Folder with group jaw adjustment | |
US20090095181A1 (en) | Transfer Drum Between Printing Units of a Sheet-Fed Printing Press | |
CN1308209C (zh) | 用于调节幅材导向的辊的装置 | |
SE501485C2 (sv) | Arkvändanordning i en arkrotationstryckmaskin | |
CN1225358C (zh) | 用于印刷机的粉末装置 | |
JP2020536823A (ja) | 紙、ボール紙又はフィルムなどのシート材料を加工する機械のシートフィーダ | |
CN1842482A (zh) | 折叠机的平行折装置 | |
JP2006248785A (ja) | 折り畳まれた紙葉を開放、および載置するための装置 | |
CN107055106B (zh) | 砖块码垛机 | |
JP3698681B2 (ja) | グリッパ駆動装置 | |
US4133263A (en) | Sheet-turning drum for printing machines convertible from printing on one side of a sheet to printing on both sides of a sheet and vice versa | |
CN1693165A (zh) | 传送带装置 | |
US2831425A (en) | Sheet feeding arrangement for printing machines | |
JP2009132152A (ja) | 印刷技術的な機械を通ってシートを搬送するためのグリッパ | |
JP3044941U (ja) | 姿勢変換機構付ワーク持ち運び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50429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