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28556A - 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以及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以及起重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528556A CN104528556A CN201410853781.9A CN201410853781A CN104528556A CN 104528556 A CN104528556 A CN 104528556A CN 201410853781 A CN201410853781 A CN 201410853781A CN 104528556 A CN104528556 A CN 1045285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wire rope
- rope handling
- handling elevator
- pulle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2 fr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1261 hazardous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1 propul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6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23/82—Luffing gear
- B66C23/821—Bracing equipment for booms
- B66C23/826—Bracing equipment acting at an inclined angle to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 B66C23/828—Bracing equipment acting at an inclined angle to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s where the angle is adjus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23/00—Crane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a beam, boom, or triangular structure acting as a cantilever and mounted for translatory of swinging movements in vertical or horizontal planes or a combination of such movements, e.g. jib-cranes, derricks, tower cranes
- B66C23/6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23/72—Counterweights or supports for balancing lifting couples
- B66C23/78—Supports, e.g. outriggers, for mobile cranes
- B66C23/80—Supports, e.g. outriggers, for mobile cranes hydraulically actu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以及起重机,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无法实现远程控制以及安全收放的技术问题。该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包括穿绳卷扬、拉动绳、动力机构以及动力控制开关,动力机构能驱动穿绳卷扬卷绕拉动绳以拉动第三支架收合在后支架上,动力机构还能驱动穿绳卷扬释放拉动绳使第三支架在重力作用下从后支架上落下;动力控制开关设置在动力机构与穿绳卷扬之间的动力传输通道上且能控制动力传输通道是否导通。该起重机包括本发明提供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本发明可以实现对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的远程控制,以有利于第三支架的安全收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以及设置该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的起重机。
背景技术
随着起重机技术的不断提高,起重机向着吊重能力更强、臂长更长的方向发展,而臂长的增长对起重机的起臂稳定性要求更高,特别是在带有变幅副臂状态下起臂。
变幅副臂是大吨位轮式起重机安装在箱型伸缩主臂臂头通过变幅卷扬、变幅支架实现变幅的桁架臂,变幅副臂由底节臂、变幅支架、变幅卷扬、加长节和臂头等组成。变幅支架由前支架、后支架和第三支架组成。
由于在大臂长下,自重较大,而且力矩较大,严重影响了起重机起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故需要设计第三支架增加起臂时的力臂,增强结构稳定性。但是目前在起臂时第三支架或者靠自身重力完成收放,或者通过人站在连接架上操作手摇葫芦实现收放。前者由于冲击和惯性的作用会对变幅副臂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会造成安装组件疲劳损坏;后者由于人站在变幅支架下方,而且手摇葫芦有反转的可能,均存在安全隐患。为避免这些安全隐患,就需要一套可以实现远程控制且安全收放第三支架的装置。
目前大吨位及超大吨位起重机变幅副臂第三支架的收放主要是通过手摇手葫芦调节安装组件后支架来实现的,安装组件由连接架、变幅支架、底节臂和拉板等组成。使用时操作人员需要站立在距地面3m以上安装组件连接架上,另外也有通过第三支架自重和调整后支架角度的方式实现收放。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第三支架重量一般重1吨左右,使用手摇收放时,受力较大,如果控制不当会造成手葫芦失控反转,伤害操作人员。依靠第三支架自重和调整后支架角度的方式实现收放,不易控制,会对整个安装组件有冲击,长久会造成安装组件疲劳损坏,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以及设置该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的起重机,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无法实现远程控制以及安全收放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包括穿绳卷扬、拉动绳、动力机构以及动力控制开关,其中:
所述拉动绳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穿绳卷扬相连接,所述拉动绳的其中另一端与第三支架相连接;
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穿绳卷扬相连,且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穿绳卷扬之间的动力传输通道导通时,所述动力机构能驱动所述穿绳卷扬卷绕所述拉动绳以拉动所述第三支架收合在后支架上,所述动力机构还能驱动所述穿绳卷扬释放所述拉动绳使所述第三支架在重力作用下从所述后支架上落下;
所述动力控制开关位于安全地带,所述动力控制开关包括安装位置固定的装置和/或包括便携式可移动设备,且其设置在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穿绳卷扬之间的动力传输通道上且能控制所述动力传输通道是否导通。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还包括后支架滑轮组件以及第三支架滑轮组件,其中:所述后支架滑轮组件的滑轮架与所述后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支架滑轮组件的滑轮架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拉动绳引出所述穿绳卷扬的部分缠绕在所述后支架滑轮组件的滑轮以及所述第三支架滑轮组件的滑轮上。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还包括支撑滑轮组件,其中:
所述支撑滑轮组件的滑轮架与连接架固定连接,由所述穿绳卷扬引出的所述拉动绳依次绕过所述支撑滑轮组件的滑轮、所述后支架滑轮组件的滑轮以及所述第三支架滑轮组件的滑轮。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拉动绳至少在所述后支架滑轮组件的滑轮以及所述第三支架滑轮组件的滑轮上绕过至少两圈。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拉动绳引出所述穿绳卷扬的一端挂接在所述后支架滑轮组件的滑轮架或所述第三支架滑轮组件的滑轮架上。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动力机构为液压泵,所述穿绳卷扬包括卷筒以及液压马达,所述卷筒与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拉动绳的中段部分缠绕在所述卷筒上;
所述动力控制开关包括液压油路控制阀,所述液压油路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液压泵的液压油输出口、油箱与所述液压马达的起口、落口之间的油路上且能控制所述油路的通断。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液压油路控制阀为电磁阀,所述动力控制开关还包括与所述液压油路控制阀电连接的穿绳卷扬工作开关,所述穿绳卷扬工作开关包括安装位置固定的装置和/或包括便携式可移动设备,其中:所述穿绳卷扬工作开关能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之间切换;
所述穿绳卷扬工作开关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穿绳卷扬工作开关输出的电信号能驱动所述液压油路控制阀打开所述液压泵的液压油输出口与所述液压马达的起口之间的油路以及所述液压马达的落口与所述油箱之间的油路;
所述穿绳卷扬工作开关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穿绳卷扬工作开关输出的电信号能驱动所述液压油路控制阀打开所述液压泵的液压油输出口与所述液压马达的落口之间的油路以及所述液压马达的起口与所述油箱之间的油路;
所述穿绳卷扬工作开关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穿绳卷扬工作开关输出的电信号能驱动所述液压油路控制阀关闭所述液压泵的液压油输出口、所述油箱两者与所述液压马达的起口、所述液压马达的落口之间的油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包括第三支架、后支架以及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所述穿绳卷扬为所述起重机上用于牵引钢丝绳的卷扬。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起重机还包括平衡重支架、连接架以及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连接架上;所述穿绳卷扬固定设置在所述平衡重支架上;
所述穿绳卷扬释放所述拉动绳后,所述第三支架能在重力作用下从所述后支架上落下并下落至所述支撑架上。
作为本发明前文或后文提供的任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后支架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其中另一端与所述后支架可转动连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中,动力机构与穿绳卷扬之间的动力传输通道导通时,动力机构能驱动穿绳卷扬卷绕拉动绳以拉动第三支架收合在后支架上,动力机构还能驱动穿绳卷扬释放拉动绳使第三支架在重力作用下从后支架上落下;而动力控制开关位于安全地带,动力控制开关包括安装位置固定的装置和/或包括便携式可移动设备,且其能控制动力传输通道是否导通,由此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操纵动力控制开关的方式控制第三支架的收合与下落,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动操作手葫芦的方式相比,动力控制开关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在任意位置,打破了第三支架的位置控制结构与第三支架之间的距离限制,故而可以在远离第三支架的安全地带(例如操纵室)实现对第三支架位置的远程控制,安全性更好,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无法实现远程控制以及安全收放的技术问题。同时,本发明自动化程度更高,更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第三支架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第三支架处于收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与起重机部分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的一张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与起重机部分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另一张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释放钢丝绳使第三支架准备下落时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释放钢丝绳使第三支架处于下落位置后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释放钢丝绳使第三支架处于下落位置后的又一张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卷绕钢丝绳使第三支架准备收合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卷绕钢丝绳使第三支架准备收合时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中穿绳卷扬工作开关所在控制面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穿绳卷扬;2、拉动绳;3、动力控制开关;41、后支架滑轮组件;42、第三支架滑轮组件;43、支撑滑轮组件;5、第三支架;6、后支架;71、连接架;72、支撑架;8、连接板;9、手葫芦;10、拉板;11、拉板;12、底节臂;13、前支架;14、钢丝绳;15、平衡重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可以参照附图图1~图11以及文字内容理解本发明的内容以及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点。下文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任何技术特征、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特征或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发明的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也不便于每个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可以将本发明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新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案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安全性好且节省人力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以及设置该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的起重机。
下面结合图1~图11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如图3~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包括穿绳卷扬1、拉动绳2、动力机构以及动力控制开关3,其中:
拉动绳2的其中一端与穿绳卷扬1相连接,拉动绳2的其中另一端与第三支架5相连接。
动力机构与穿绳卷扬1相连,且动力机构与穿绳卷扬1之间的动力传输通道导通时,动力机构能驱动穿绳卷扬1卷绕拉动绳2以拉动第三支架5收合在后支架6上(至预定的收合位置),动力机构还能驱动穿绳卷扬1释放拉动绳2使第三支架5在重力作用下从后支架6上落下(至预定的下落位置)。
动力控制开关3位于安全地带,动力控制开关3包括安装位置固定的装置和/或包括便携式可移动设备(本文中便携式可移动设备可以采用具有无线信号收发功能的装置例如遥控板来实现),且其设置在动力机构与穿绳卷扬1之间的动力传输通道上且能控制动力传输通道是否导通。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中,动力机构与穿绳卷扬1之间的动力传输通道导通时,动力机构能驱动穿绳卷扬1卷绕拉动绳2以拉动第三支架5收合在后支架6上,动力机构还能驱动穿绳卷扬1释放拉动绳2使第三支架5在重力作用下从后支架6上落下;而动力控制开关3能控制动力传输通道是否导通,由此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操纵动力控制开关3的方式控制第三支架5的收合与下落,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动操作手葫芦的方式相比,动力控制开关3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在任意位置,打破了第三支架5的位置控制结构与第三支架5之间的距离限制,故而可以在远离第三支架5的安全地带(例如操纵室)实现对第三支架5位置的远程控制,安全性更好。同时,本发明自动化程度更高,更节省人力。
本发明还可以通过操纵动力控制开关3的方式可随时控制卷扬的运转,实现第三支架5在任意位置的停放。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还包括后支架滑轮组件41以及第三支架滑轮组件42,其中:后支架滑轮组件41的滑轮架与后支架6固定连接。第三支架滑轮组件42的滑轮架与第三支架5固定连接。
拉动绳2引出穿绳卷扬1的部分缠绕在后支架滑轮组件41的滑轮以及第三支架滑轮组件42的滑轮上。滑轮可以改变拉动绳2的引出方向,便于与穿绳卷扬1进行连接,同时,滑轮还可以减少拉动绳2承受的摩擦力,提高拉动绳2的使用寿命以及工作可靠性、安全性。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还包括支撑滑轮组件43,其中:支撑滑轮组件43的滑轮架与连接架71固定连接,由穿绳卷扬1引出的拉动绳2依次绕过支撑滑轮组件43的滑轮、后支架滑轮组件41的滑轮以及第三支架滑轮组件42的滑轮。
支撑滑轮组件43的滑轮可以分担第三支架滑轮组件42的滑轮以及后支架滑轮组件41的滑轮承受的载荷,进而提高拉动绳2的称重能力。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拉动绳2至少在后支架滑轮组件41的滑轮以及第三支架滑轮组件42的滑轮上绕过至少两圈。增多缠绕的圈数可以减小拉动绳2的受力,提高拉动绳2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拉动绳2引出穿绳卷扬1的一端挂接在后支架滑轮组件41的滑轮架或第三支架滑轮组件42的滑轮架上。拉动绳2连接在后支架滑轮组件41的滑轮架或第三支架滑轮组件42的滑轮架上时,连接、安装空间较大,且便于拆除拉动绳2。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动力机构为液压泵,穿绳卷扬1包括卷筒以及液压马达,卷筒与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轴驱动连接,拉动绳2的中段部分缠绕在卷筒上。
动力控制开关3包括液压油路控制阀,液压油路控制阀设置在液压泵的液压油输出口、油箱与液压马达的起口、落口之间的油路上且能控制油路的通断。
液压执行机构具有驱动力大,负载能力强,且液压泵为工程机械上较为通用的动力源,对工程机械现有的动力源可以进行更为充分的利用。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液压油路控制阀为电磁阀,动力控制开关3还包括与液压油路控制阀电连接(包括电路连接以及无线信号连接)的穿绳卷扬工作开关,所述穿绳卷扬工作开关包括安装位置固定的装置和/或包括便携式可移动设备,其中:穿绳卷扬工作开关能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之间切换。
穿绳卷扬工作开关(图11中示意出了穿绳卷扬工作开关采用按钮的实施方式)处于第一位置(图11中数字“2”标记处)时,穿绳卷扬工作开关输出的电信号能驱动液压油路控制阀打开液压泵的液压油输出口与液压马达的起口之间的油路以及液压马达的落口与油箱之间的油路。
穿绳卷扬工作开关处于第二位置(图11中数字“1”标记处)时,穿绳卷扬工作开关输出的电信号能驱动液压油路控制阀打开液压泵的液压油输出口与液压马达的落口之间的油路以及液压马达的起口与油箱之间的油路。
穿绳卷扬工作开关处于第三位置(图11中数字“0”标记处)时,穿绳卷扬工作开关输出的电信号能驱动液压油路控制阀关闭液压泵的液压油输出口、油箱两者与液压马达的起口、液压马达的落口之间的油路。
穿绳卷扬工作开关与液压油路控制阀电连接,由此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置连接电路或无线信号收发装置的工作范围,以更好地实现远程控制,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起重机,包括第三支架5、后支架6以及本发明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穿绳卷扬1为起重机上用于牵引钢丝绳的卷扬。
现有的起重机上存在用于牵引钢丝绳的卷扬,采用该用于牵引钢丝绳的卷扬作为穿绳卷扬1可以充分利用起重机现有的资源,降低成本。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起重机还包括平衡重支架15、连接架71以及支撑架72,支撑架72固定在连接架71上。穿绳卷扬1固定设置在平衡重支架15上;穿绳卷扬1释放拉动绳2后,第三支架5能在重力作用下从后支架6上落下并下落至支撑架72上。
支撑架72可以对下落后的第三支架5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提高第三支架5与起重机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以及下落位置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或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三支架5与后支架6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板8,连接板8的其中一端与第三支架5可转动连接,连接板8的其中另一端与后支架6可转动连接。
连接板8对第三支架5具有连接作用可以更为有效地限定连接板8的下落位置。
下文详述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
穿绳卷扬1安装在起重机平衡重支架上。穿绳卷扬1中钢丝绳绕过连接架71上的支撑滑轮组件43的滑轮、后支架滑轮组件41的滑轮和第三支架滑轮组件42的滑轮,最终挂接在后支架滑轮组件41的滑轮上。整个收放过程通过穿绳卷扬1中钢丝绳的伸出和收回控制第三支架5的收放。在第三支架5完全放置到位以后需要将钢丝绳拆掉收回至卷扬内。
穿绳卷扬1系统:
按下操作室内仪表盘上穿绳卷扬1开关,控制穿绳卷扬1相应的电磁阀得电,来建立穿绳卷扬1系统的压力和液压油的流向,从而可使油泵来油通过电磁阀进入穿绳卷扬1马达,穿绳卷扬1处于解锁或锁住状态。穿绳卷扬1的速度可以通过手调节流阀来控制。
使用前需要先打开穿绳卷扬1开关,图11所示控制面板上“0”表示停止转动,“1”表示放出钢丝绳,“2”表示收回钢丝绳。
第三支架5安全收放过程:
1、第三支架5最初放置状态如图2和图5所示,其固定在后支架6上,并随着后支架6一起运动;在图2所示的状态,打开穿绳卷扬1的锁紧开关,旋转穿绳卷扬1控制按钮至“1”位,使穿绳卷扬1放出钢丝绳,通过图3和图4所示的连接方式,逐步穿过连接架71(或支撑架72)上的滑轮、后支架6上的滑轮和第三支架5上的滑轮,并在后支架6和第三支架5间缠绕多倍率钢丝绳。连接好后穿绳卷扬1按钮回到“0”位。
2、如图5所示,在起臂开始阶段,在安装加长节、末节臂等之前,需要将后支架6向后拉起,达到与竖直方向偏左的位置。
3、如图7所示,将固定第三支架5的销轴拔下,同时旋转穿绳卷扬1控制按钮至“1”位,使穿绳卷扬1放出钢丝绳,控制第三支架5下落,直到第三支架5放置在连接架71支撑架72上;这个过程中,在后支架6与第三支架5间的钢丝绳会沿着上下滑轮逐渐变长,第三支架5和后支架6间的拉板也会张开。
4、将穿绳卷扬1控制按钮回到“0”位,拆掉连接各滑轮的钢丝绳,旋转穿绳卷扬1控制按钮至“2”位,收回钢丝绳至卷扬内。
5、上述四个步骤是第三支架5放下的过程,回收的过程按前述四个步骤的相反顺序进行,如图9所示。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1、远程控制。可以在操纵室控制卷扬钢丝绳的收放实现第三支架5的收放。
2、可通过操纵动力控制开关3的方式随时控制卷扬的运转,实现第三支架5在任意位置的停放。
3、操纵安全、省力。只通过控制按钮便可控制第三支架5收放,避免了工作人员在危险位置操纵,加强了安全保障,使工作人员不用费力完成操作。
上述本发明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发明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外,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同时,上述本发明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发明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发明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绳卷扬(1)、拉动绳(2)、动力机构以及动力控制开关(3),其中:
所述拉动绳(2)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穿绳卷扬(1)相连接,所述拉动绳(2)的其中另一端与第三支架(5)相连接;
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穿绳卷扬(1)相连,且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穿绳卷扬(1)之间的动力传输通道导通时,所述动力机构能驱动所述穿绳卷扬(1)卷绕所述拉动绳(2)以拉动所述第三支架(5)收合在后支架(6)上,所述动力机构还能驱动所述穿绳卷扬(1)释放所述拉动绳(2)使所述第三支架(5)在重力作用下从所述后支架(6)上落下;
所述动力控制开关(3)位于安全地带,所述动力控制开关(3)包括安装位置固定的装置和/或包括便携式可移动设备,且其设置在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穿绳卷扬(1)之间的动力传输通道上且能控制所述动力传输通道是否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还包括后支架滑轮组件(41)以及第三支架滑轮组件(42),其中:所述后支架滑轮组件(41)的滑轮架与所述后支架(6)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支架滑轮组件(42)的滑轮架与所述第三支架(5)固定连接;
所述拉动绳(2)引出所述穿绳卷扬(1)的部分缠绕在所述后支架滑轮组件(41)的滑轮以及所述第三支架滑轮组件(42)的滑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还包括支撑滑轮组件(43),其中:
所述支撑滑轮组件(43)的滑轮架与连接架(71)固定连接,由所述穿绳卷扬(1)引出的所述拉动绳(2)依次绕过所述支撑滑轮组件(43)的滑轮、所述后支架滑轮组件(41)的滑轮以及所述第三支架滑轮组件(42)的滑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绳(2)至少在所述后支架滑轮组件(41)的滑轮以及所述第三支架滑轮组件(42)的滑轮上绕过至少两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绳(2)引出所述穿绳卷扬(1)的一端挂接在所述后支架滑轮组件(41)的滑轮架或所述第三支架滑轮组件(42)的滑轮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为液压泵,所述穿绳卷扬(1)包括卷筒以及液压马达,所述卷筒与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轴驱动连接,所述拉动绳(2)的中段部分缠绕在所述卷筒上;
所述动力控制开关(3)包括液压油路控制阀,所述液压油路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液压泵的液压油输出口、油箱与所述液压马达的起口、落口之间的油路上且能控制所述油路的通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路控制阀为电磁阀,所述动力控制开关(3)还包括与所述液压油路控制阀电连接的穿绳卷扬工作开关,所述穿绳卷扬工作开关包括安装位置固定的装置和/或包括便携式可移动设备,其中:所述穿绳卷扬工作开关能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第三位置之间切换;
所述穿绳卷扬工作开关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穿绳卷扬工作开关输出的电信号能驱动所述液压油路控制阀打开所述液压泵的液压油输出口与所述液压马达的起口之间的油路以及所述液压马达的落口与所述油箱之间的油路;
所述穿绳卷扬工作开关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穿绳卷扬工作开关输出的电信号能驱动所述液压油路控制阀打开所述液压泵的液压油输出口与所述液压马达的落口之间的油路以及所述液压马达的起口与所述油箱之间的油路;
所述穿绳卷扬工作开关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穿绳卷扬工作开关输出的电信号能驱动所述液压油路控制阀关闭所述液压泵的液压油输出口、所述油箱两者与所述液压马达的起口、所述液压马达的落口之间的油路。
8.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支架(5)、后支架(6)、以及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所述穿绳卷扬(1)为所述起重机上用于牵引钢丝绳的卷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还包括平衡重支架(15)、连接架(71)以及支撑架(72),所述支撑架(72)固定在所述连接架(71)上;
所述穿绳卷扬(1)固定设置在所述平衡重支架(15)上;
所述穿绳卷扬(1)释放所述拉动绳(2)后,所述第三支架(5)能在重力作用下从所述后支架(6)上落下并下落至所述支撑架(7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架(5)与所述后支架(6)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架(5)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板(8)的其中另一端与所述后支架(6)可转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53781.9A CN104528556A (zh) | 2014-12-31 | 2014-12-31 | 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以及起重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53781.9A CN104528556A (zh) | 2014-12-31 | 2014-12-31 | 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以及起重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528556A true CN104528556A (zh) | 2015-04-22 |
Family
ID=52844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853781.9A Pending CN104528556A (zh) | 2014-12-31 | 2014-12-31 | 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以及起重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528556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60812A (zh) * | 2015-12-28 | 2016-04-06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塔臂撑杆及具有其的起重机 |
CN108217465A (zh) * | 2018-02-02 | 2018-06-29 |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吊车穿绳控制系统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60167A (ja) * | 1997-08-27 | 1999-03-02 |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 タワークレーン |
CN1693171A (zh) * | 2004-04-30 | 2005-11-09 | 小森公司 | 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 |
CN2813564Y (zh) * | 2005-04-30 | 2006-09-06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起重机副臂收、放电液控制装置 |
CN103613005A (zh) * | 2013-11-28 | 2014-03-05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起重设备、起重动臂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
CN103626058A (zh) * | 2013-12-17 | 2014-03-12 |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副臂变幅装置、起重机及副臂变幅方法 |
CN203486806U (zh) * | 2013-06-28 | 2014-03-19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变幅副臂及起重机 |
CN103950855A (zh) * | 2014-04-10 | 2014-07-30 |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电液联控转臂限位装置 |
CN204400496U (zh) * | 2014-12-31 | 2015-06-17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以及起重机 |
-
2014
- 2014-12-31 CN CN201410853781.9A patent/CN10452855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60167A (ja) * | 1997-08-27 | 1999-03-02 |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 タワークレーン |
CN1693171A (zh) * | 2004-04-30 | 2005-11-09 | 小森公司 | 折叠机的平行折叠装置 |
CN2813564Y (zh) * | 2005-04-30 | 2006-09-06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起重机副臂收、放电液控制装置 |
CN203486806U (zh) * | 2013-06-28 | 2014-03-19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变幅副臂及起重机 |
CN103613005A (zh) * | 2013-11-28 | 2014-03-05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起重设备、起重动臂系统及其组装方法 |
CN103626058A (zh) * | 2013-12-17 | 2014-03-12 |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副臂变幅装置、起重机及副臂变幅方法 |
CN103950855A (zh) * | 2014-04-10 | 2014-07-30 |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电液联控转臂限位装置 |
CN204400496U (zh) * | 2014-12-31 | 2015-06-17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以及起重机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60812A (zh) * | 2015-12-28 | 2016-04-06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塔臂撑杆及具有其的起重机 |
CN105460812B (zh) * | 2015-12-28 | 2017-05-17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塔臂撑杆及具有其的起重机 |
CN108217465A (zh) * | 2018-02-02 | 2018-06-29 |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吊车穿绳控制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89687B2 (en) | Electric winch device and mobile crane | |
CN104030172B (zh) | 扒杆机构和塔式起重机 | |
CA3041030A1 (en) | Work vehicle including suspended platform | |
DK3178772T3 (en) | Crane | |
WO2011088832A1 (en) |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orientation of a load suspended from a bearing wire about said bearing wire and a winch arrangement | |
CN103459833A (zh) | 风力涡轮机 | |
JP6080537B2 (ja) | 荷役装置 | |
CN103848362B (zh) | 一种用于起重机的变幅滑轮组结构及带有该机构的起重机 | |
CN203903873U (zh) | 一种起重机超起卷扬排绳的电气控制系统 | |
CN104098039A (zh) |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摩擦绞车系统 | |
JP2019055880A (ja) | ウインチ制御装置 | |
CN104340907A (zh) | 起重卷扬防乱绳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104528556A (zh) | 第三支架自动收放装置以及起重机 | |
CN109132896A (zh) | 辅助起臂装置及起重机 | |
CN201647865U (zh) | 自升降伸缩起吊装置 | |
CN103318774A (zh) | 卷扬自拆装装置及起重机、卷扬自拆装方法 | |
US11795037B2 (en) | Overhead travelling crane assembly | |
CN202988609U (zh) | 一种斜撑式桅杆起重机 | |
CN205045732U (zh) | 一种便携式起重装置 | |
CN202988602U (zh) | 一种缆索式桅杆起重机 | |
CN203359890U (zh) | 小型电杆起吊装置 | |
CN102826467B (zh) | 用于绕桩式起重机的大吨位双联变幅机构 | |
CN111632393A (zh) | 一种绳索悬吊物体在空中移动的装置 | |
CN104310232A (zh) | 变幅式龙门吊装置 | |
CN208948729U (zh) | 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2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