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639629A - 投影幕 - Google Patents

投影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39629A
CN1639629A CNA038055325A CN03805532A CN1639629A CN 1639629 A CN1639629 A CN 1639629A CN A038055325 A CNA038055325 A CN A038055325A CN 03805532 A CN03805532 A CN 03805532A CN 1639629 A CN1639629 A CN 16396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ion screen
film layer
layer
screen according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8055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友嗣
上田隆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p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up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po Corp filed Critical Yup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39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96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54Accessories
    • G03B21/56Projection screens
    • G03B21/60Projection scree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urfa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Overhead Projectors And Projection Screens (AREA)

Abstract

一种投影幕,其特征为,具有薄膜层(A),该薄膜层(A)含有总光线透射率为30~80%、总光线反射率为20~70%的热塑性树脂。无论对反射光还是对透射光,该投影幕均能发挥显示图像的功能。

Description

投影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幕。具体地说,涉及无论利用反射光还是利用透射光均能发挥显示图像的功能的投影幕。
背景技术
作为演示及宣传方式之一,一般利用幻灯片投影仪、高架投影仪、液晶投影仪等投影装置将图像投影在投影幕上。此时,投影幕上所见的图像通常是从投影面发出的反射光,能够观看到的图像的范围只限于单面。
另一方面,也有利用透射光来显示图像的装置。例如在特开2000-155374公报中提出的全息图像显示装置。但是在使用全息图像显示装置时,不仅投影角度必须控制在特定的范围内,而且因视角受到限制而带来不便,并且存在设备价格偏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透明投影幕,在使用幻灯片投影仪、高架投影仪、液晶投影仪等投影装置将图像投影在投影幕上时,能够从图像投影面和投影幕背面同时清楚地看到图像,即无论利用反射光还是透射光,所述不透明投影幕均可发挥显示图像的功能。
发明人等发现了具有特定光学特性和结构的薄膜加工物,其可以用来作为无论利用反射光还是透射光均能发挥显示图像的功能的投影幕。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幕,其特征为,具有薄膜层(A),所述薄膜层(A)含有总光线透射率为30~80%,总光线反射率为20~70%的热塑性树脂。
优选该薄膜层(A)的不透明度为10~75%,同时优选光泽度小于等于60%。优选薄膜层(A)厚度为20~500μm,并且优选孔隙率为0.1~25%。优选薄膜层(A)具有多层结构,更优选其是包含至少被单轴拉伸过的薄膜层的多层结构。优选薄膜层(A)至少在单面设有涂层。
另外,薄膜层(A)上有贯通厚度方向的开口径为0.1~8mm的贯通孔,优选这些贯通孔在该薄膜层的平面方向上,以孔与孔之间的最短距离为0.1~5mm的间隔连续分布。优选薄膜层(A)的单面上设有含有热塑性树脂并且总光线透射率大于等于88%的薄膜层(B),薄膜层(B)的厚度优选为10~1000μm。
优选在薄膜层(A)的至少单面或在薄膜层(B)上设置粘合剂层或能够反复粘贴、剥离的再剥离层。再剥离层是吸附层、弱粘合层或静电吸附层。在粘合剂层或再剥离层的表面层叠有可剥离的剥离物。
优选薄膜层(A)的卷曲度小于等于250mm。优选在薄膜层(A)和/或薄膜层(B)和/或涂层上进行印刷。优选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含有聚烯烃类树脂或聚酯类树脂。优选薄膜层(A)中的热塑性树脂主要为聚烯烃类树脂,尤其优选是聚丙烯类树脂。
下面就本发明的投影幕进行详细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在本说明中出现的符号“~”,在其前后记载的数值是下限值和上限值,并且下限值和上限值本身也包括在范围之内。
根据应用的地点、目的、应用的方法,本发明的投影幕可采用不同形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基于方便考虑,可使用挂毯式投影幕(呈挂毯状,悬空或贴着壁面悬挂下可用于图像投影)及展示窗式投影幕(至少在一面设有粘合剂层和再剥离层,可直接贴附在玻璃表面等后用于图像投影)和卷轴式投影幕(如挂毯式投影幕一样可悬挂用于图像投影,但投影幕加工成可以卷起收放的形状,不使用时可将其卷起收置在顶部的卷入管等内)。以上各形式只要未超出本发明的主旨,可进行适当变化。
构成本发明投影幕的薄膜层(A)的总光线透射率为30~80%,优选为35~80%,更优选为40~80%。总光线反射率为20~70%,优选为20~65%,更优选为20~60%。
当总光线透射率低于30%或总光线反射率高于70%时,从投影幕背面侧看到的图像会因为太暗而看不清。而且,当总光线透射率高于80%或总光线反射率低于20%时,从投影幕图像投影面侧看到的图像会因为太暗而看不清。
本说明书中所述总光线透射率和总光线反射率是指:如JIS-Z8722中所述实施方式,在400nm~700nm的波长范围内测定的各波长的透射率及反射率的平均值。
构成本发明中投影幕的薄膜层(A)的不透明度优选为10~75%,更优选为20~70%,最优选为30~70%。当不透明度低于10%时,容易导致从图像投影面侧看到的图像不清晰。当不透明度高于75%时,容易导致从背面侧看到的图像不清晰。本说明书中所述不透明度是指:依照JIS-P8138中记载的实施方式,用试样背面放置黑色板时的测定值除以该试样背面放置白色板时的测定值,所得数值以百分率表示即得。
薄膜层(A)的光泽度优选小于等于60%,更优选小于等于50%。光泽度大于60%时,投影幕表面会产生光晕,容易导致图像不清晰。本说明书中所述光泽度是如JIS-P8142中所述实施方式测定的。
薄膜层(A)的厚度优选为20~500μm,更优选为30~350μm。厚度小于等于20μm时,投影幕本身的机械强度会变弱,从而使其很难被制成面积较大的投影幕。但当厚度超过500μm时,容易导致从投影幕背面侧看到的图像不清晰。根据与上述同样的原因,本发明的投影幕整体厚度优选为20~2000μm,更优选为30~1000μm,最优选为50~800μm。本说明书中所述厚度是如JIS-P8118中所述实施方式测定的。
为得到上述光学特性,可在薄膜层(A)中形成孔隙。该情况下,孔隙率优选为0.1~25%,更优选为1~20%,最优选为3~15%。孔隙率小于0.1时,容易导致从投影幕图像投影面侧看到的图像暗而不清晰,孔隙率大于25%时,容易导致从投影幕背面侧看到的图像不清晰。本说明书中所述孔隙率是指: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该薄膜层的横断面,测定该领域中孔隙所占的面积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薄膜层(A)>
构成本发明中投影幕的薄膜层(A)含有热塑性树脂。典型的薄膜层(A)是通过在热塑性树脂中混合配入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充物,进行薄膜化而制造出来的。
可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举出低密度聚乙烯、绵状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等聚乙烯类树脂;聚丙烯类树脂,聚甲基-1-戊烯,乙烯-环烯共聚物等聚环烯类树脂;尼龙6、尼龙6,6和尼龙6,10等聚酰胺类树脂;聚对苯二酸乙二酯或其共聚物、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脂肪族聚酯等聚酯类树脂;聚碳酸酯、无规聚苯乙烯、间同聚苯乙烯、聚苯硫醚等。并且以上各种材料也可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在这些材料当中,优选采用聚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其中尤其优选聚烯类树脂中的聚丙烯类树脂。作为聚丙烯类树脂,可以使用聚丙烯均聚物,丙烯和乙烯、1-丁烯、1-己烯、1-庚烯、4-甲基-1-戊烯等α-烯烃的共聚物。由于不受立体规则的限制,也可使用表现为全同或间同及不同程度立体规则特性的材料。
而且,共聚物可以是二组分系统、三组分系统、四组分系统,并且可以是无规共聚物,也可以是嵌段共聚物。
薄膜层(A)中主要的热塑性树脂(从量上来讲使用最多的树脂材料)优选聚烯类树脂,更优选聚丙烯类树脂。
作为无机微细粉末材料,可以使用碳酸钙、煅烧粘土、二氧化硅、硅藻土、滑石粉、云母、合成云母、绢云母、高岭土、氧化钛、硫酸钡、氧化铝等,其中特别优选碳酸钙和硫酸钡。
作为有机填充物,优先选择与作为薄膜层中的主要成分的热塑性树脂不同种类的树脂。例如:如果作为热塑性树脂薄膜材料使用的是聚烯类树脂,那么有机填充物优先选择熔点在120~300℃或玻璃化转化温度在120~280℃的材料,如聚对苯二酸乙二酯、聚对苯二酸丁二酯,聚碳酸酯、尼龙-6、尼龙-6,6、环烯均聚物或环烯和乙烯等的共聚物(环烯烃共聚物(COC))等。
另外,作为热塑性树脂薄膜使用聚酯类树脂时,则有机填充物的材料优先选择熔点在120~300℃或玻璃化转化温度在120~280℃的材料,如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尼龙-6、尼龙-6,6、聚甲基-1-戊烯、环烯均聚物或环烯与乙烯等的共聚物(COC)等。
对于薄膜层(A),可从上述的无机微细粉末或有机填充物材料中选择一种单独使用,也可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时,可以混合无机微细粉末和有机填充物材料使用。
薄膜层(A)中的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充物的含量优选为1~50重量%,更优选为3~45重量%,最优选为5~25重量%。当不足1重量%或大于50重量%时,有不能取得总光线透射率、总光线反射率和不透明度的平衡的倾向。
薄膜层(A)中,还可根据需要配合抗氧化剂、光稳定剂、分散剂和润滑剂等。作为抗氧化剂,可按0.001~1重量%的量使用位阻酚类、磷类、胺类等化合物。作为光稳定剂,可按0.001~1重量%的量使用位阻胺类、苯并三唑类、二苯酮类等化合物。作为无机微细粉末分散剂,可按0.01~4重量%的量使用硅烷偶合剂、油酸或硬脂酸等高级脂肪酸、金属皂、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或上述物质的盐等。
含有热塑性树脂、无机微细粉末和/或有机填充物等的混合物的成型方法可采用一般的方法。例如,铸造成型方法,使用连接在挤出机上的单层或多层的T型模或I型模,将熔融树脂挤出成薄膜状;单轴拉伸薄膜成型法,利用辊轴组转速差将薄膜纵向拉伸;双轴拉伸薄膜成形法,进一步利用热拉幅机,将该拉延伸薄膜横向拉伸;组合热拉幅机和直线电动机形成的同步双轴拉伸薄膜成型法等。
拉伸时的拉伸温度应比所使用的热塑性树脂材料的熔点低2~60℃。当树脂为丙烯均聚物(熔点155~167℃)时,优选为152~164℃。当树脂为高密度聚乙烯(熔点121~134℃)时,优选为110~120℃。拉伸速度优选为20~350米/分钟。
薄膜层(A)的结构为单层多层均可。多层结构可以是两层、三层或三层以上的结构。
为单层结构的情况下,薄膜可为无拉伸、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的结构。为双层结构的情况下,薄膜可为无拉伸/无拉伸、无拉伸/单轴拉伸、无拉伸/双轴拉伸、单轴拉伸/单轴拉伸、单轴拉伸/双轴拉伸、双轴拉伸/双轴拉伸的结构。三层或三层以上的情况下,将上述单层结构和双层结构组合即可,可采用任意组合。
另外,可通过共挤出、层压等公知方法进行层合。
在薄膜层(A)的表面,在不会给投影图像带来光学上的不良影响的范围内,必要时,可至少在一面设置涂层,所述涂层适于使用照相凹版印刷机、投影幕印刷机、凸版印刷机、激光印刷机、热复写印刷机、喷墨式印刷机等设备进行的印刷。
使用经这样处理过的薄膜,就可以制成预先印有信息或图像作为背景的投影幕。
另外,可根据需要在薄膜层(A)的内侧面设置粘合剂层。作为粘合剂,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橡胶类粘合剂、丙烯酸类粘合剂、聚硅酮类粘合剂等。橡胶类粘合剂包括聚异丁烯橡胶、丁基橡胶及二者的混合物、或在以上几种橡胶类粘合剂中加有松香酸松香酯、萜烯-酚共聚物、萜烯-茚共聚物等增粘剂的物质。丙烯酸类粘合剂包括2-甲基己基丙烯酸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2-甲基己基丙烯酸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玻璃化转化温度小于等于-20℃的材料。优选这些粘合剂为无色透明状。从形态上来讲,使用溶剂型、乳胶型、热熔型等均可。一般来讲,溶剂型、乳胶型的材料均可利用公知的涂层加工法来进行层合。
如果设有粘合剂层的话,本发明投影幕就可以贴在展示窗或玻璃窗等被贴附物上,如果将粘合剂层换为可以反复粘附剥离的可再剥离层的话,使用后可以非常容易地从被贴附物上剥离,并且不会留下浆糊,从而可反复使用该投影幕。并且,使用前贴附该投影幕时,可以容易地调整位置,或贴附失败时,可以容易地进行重新粘贴,而且也不太会卷入气泡,能够干净整齐地使用该投影幕,因此更利于商用。
再剥离层可以在被贴附物体上反复粘附、剥离。其使用的材料可举例如:橡胶、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硅酮类树脂、弹性体等。这些材料经发泡加工后可以形成吸附层。吸附层是经发泡处理在表面及内部的微小的孔穴(凹部)而具有吸附作用的层。
另外,除了该吸附层之外,再剥离层还可以是弱粘接层,例如在上述粘合剂里配入可形成表面突起物(隔离物)的颗粒成分形成的弱粘接层;或利用凸起加工法、丝网印刷法、或照相凹版印刷法等方法在粘合剂表面形成具有细小点状、线状、格状、网状等呈接续图案的突起结构,或降低粘连度形成的弱粘接层。弱粘接层是通过在表面形成的突起结构(凸部),或降低粘连度而将粘合剂的粘接力调低的层。
另外,除了吸附层、弱粘接层之外,再剥离层还可以是静电吸附层,例如由以介电材料为主要成分,容易带电且不易衰减的组成物和构成形成的静电吸附层。
在不超出本发明主旨的前提下,还可对上述的再剥离层进行调整。
另外,根据需要,可在薄膜层(A)设置贯通厚度方向的贯通孔。优选贯通孔开口直径为0.1~8mm,更优选为0.2~7mm。另外,优选孔与孔之间的最短距离为0.1~5mm,更优选为0.2~4mm。优选设置贯通孔以此间隔在薄膜层(A)的平面方向上呈连续分布状。通过设置这种贯通孔,可以制成能够观看到投影幕背面的景色的投影幕。
本发明所述开口径的含义如下:
形状为圆形时,指的是直径。
形状为椭圆形时,指的是短径和长径。
形状为三角形时,指的是最短和最长的垂线(高)的长。
形状为除梯形之外的四边形或大于四边的多边形时,指的是最短和最长的对角线长。
形状为梯形时,指的是高度(垂线长)。
形状为不规则形状时,指的是圆当量直径或孔的边缘上连接任意两点间的直线中最短和最长的线段长。
对于所述「短径和长径」,必须两者均在0.1~8mm的范围内。对于所述「最短和最长」的长度也是同样的要求。另外,本发明所述孔与孔之间的最短距离指的是薄膜层(A)中形成的贯通孔的开口边到离该贯通孔最近形成的贯通孔的开口边的最短距离。
当开口径小于0.1mm或孔与孔之间的最短距离超出5mm时,容易导致难以看到投影幕背面的景色。另一方面,当开口径大于8mm或孔与孔之间的最短距离不足0.1mm时,容易导致难以看到投影图像。
就投影面上的开口径而言,贯通薄膜层(A)的贯通孔的形状在厚度方向上变化并不影响投影面上的开口径。而且,贯通孔的开口形状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不同。开口形状优选正圆形或正多边形,最优选正圆形。另外,对于全部的贯通孔而言,最短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基本相同或不同。
作为形成贯通薄膜层(A)厚度方向的贯通孔的方法,可以举出化学处理法(蚀刻法等);利用镶有钻石颗粒的辊筒、穿孔机等的机械穿孔法;使用加热针的穿孔法;激光穿孔法;电子射线照射穿孔法;等离子穿孔法;高压放电穿孔法等。这些形成贯通孔的方法也可组合使用。
孔的形态可根据希望观看到的投影幕背面的景色的大小而作适度决定。孔既可以形成于投影幕的整面,也可以只形成在特定的一部分。
<薄膜层(B)>
对应大型化等,需要提高机械强度,所以本发明投影幕中可根据需要设置含有热塑性树脂的薄膜层(B)。
特别是如上述那样在薄膜层(A)上设置有贯通孔时,由于投影幕自身的韧度及在抗拉、抗裂等方面的机械强度下降,使大型化及操作使用难度加大。为弥补这一缺陷,同样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薄膜层(B)。
构成本发明投影幕的薄膜层(B)的总光线透射率优选大于等于88%,更优选大于等于90%。
当总光线透射率不足88%时,从投影幕背面观看到的图像暗而难以看清,而且容易导致难以体现贯通孔的效果,不能看到投影幕背面的景色。
构成本发明投影幕的薄膜层(B)的厚度优选为10~1000μm,更优选为20~800μm,最优选为30~500μm。如果厚度不足10μm就不能达到足够的机械强度,容易导致不能充分发挥薄膜层(B)的功能。如果厚度超过1000μm的话,就会使投影幕整体的重量过大,从而使操作使用变得困难。同时,也容易导致从投影幕背面侧观看到的图像不清晰。
进行构成本发明的薄膜层(B)的成型时,可使用与所述薄膜层(A)的成型相同的热塑性树脂、无机微细粉末、有机填充物、添加剂,以及成型方法。作为薄膜层(B)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优选使用聚烯类树脂或聚酯类树脂。其中特别优选使用聚酯类树脂。薄膜层(B)为单层结构、多层结构均可。多层结构的情况下,为双层、三层或三层以上均可。
薄膜层(A)与薄膜层(B)之间的层合可采用普通干式层压、湿式层压、挤出(sand)层压、热层压,或设置与所述粘接剂层相同的粘合剂作为粘接层并采用感压粘接的方法。感压粘接时,优选在薄膜层(B)与薄膜层(A)层合面侧形成粘接层。另外,优选粘合剂是透明的,更优选是无色且透明的。薄膜层(A)中若形成有贯通孔的话,优选在形成薄膜层(A)中的贯通孔后,再进行薄膜层(A)与薄膜层(B)之间的层合。
通过赋予本发明的投影幕以卷曲的特性(易卷曲性),可适于作为卷轴式投影幕使用。本发明投影幕的卷曲度优选小于等于250mm,更优选为10~200mm,特别优选为10~150mm。
本说明书所述卷曲度是按如下方法测得的值,其中,将投影幕以卷曲度大的方向为长度方向裁成A4(210×297mm)大小,水平放置裁取物,使卷曲面朝上,测定所述裁取物长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
利用上述测定方法时,完全没有卷曲时的卷曲度值为297mm,从侧面看,卷曲为半圆形时的卷曲度值约为189mm,呈圆柱形时的卷曲度值小于等于95mm。卷曲度值越小,就表示处于卷曲程度越大的状态。
将本发明投影幕加工成卷轴式投影幕的情况下,在收卷操作时,由卷曲特性而使卷径缩小,且无须费力,可防止摺痕的产生。但当卷曲度值超过250mm时,收卷操作就费力,容易在投影幕上产生摺痕等。
对赋予本发明投影幕的卷曲方向并没有特别限制,但从不使用时保护图像投影面的观点出发,优选按照将作为图像投影面的薄膜层(A)卷入内侧的方法使投影幕产生卷曲。
对使本发明产生卷曲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在自由的状态下,或在卷绕在圆棒等上的状态下,于特定温度环境下(在干燥炉、热水、高温蒸汽中)暴露一段时间,可很容易地使投影幕产生卷曲。另外,在特定温度环境下使本投影幕通过炉内后,通过将其卷绕,也可使投影幕产生卷曲。或是使投影幕接触或接近并通过设定成特定温度的热辊、热头、产生特定电磁波在投影幕上进行热交换的头等后,通过将投影幕卷绕,也可使其产生卷曲。这里所讲的特定温度,优选大于等于构成本发明的薄膜层(A)和/或薄膜层(B)的热收缩开始温度。例如优选60℃~300℃,更优选80℃~280℃,进一步优选100℃~260℃。
处理时间因所采用方法不同,可定在1毫秒~7日。优选在3毫秒~5日,更优选在5毫秒~3日。
本发明投影幕可由薄膜层(A)单独构成,但为使所述卷曲能够较易成型并得以保持,可采取与薄膜层(A)热收缩等性能不同的薄膜层(B)与之层合的结构,这样的结构更有利。
制造本发明投影幕时,例如可以将薄膜层(A)及薄膜层(B)进行层合,必要时,可在其中的任意一层的单面上设置粘合剂层或再剥离层。对于这种粘合剂层或再剥离层,可以使用与上述相同成分的材料,并采用与上述同样的方法形成。
粘合剂层和再剥离层的形成,可以在薄膜层(A)和薄膜层(B)的层合之前进行。
在上述粘合剂层或再剥离层的表面,优选层合有可剥离的剥离物。在不使用时,剥离物用来保护粘合剂层和再剥离层;使用时,将剥离物剥离后使用。
为了使剥离物与粘合剂层或再剥离层之间具有良好的剥离性,一般在其与粘合剂层或再剥离层的接触面上进行聚硅酮处理。剥离物通常可使用常规物质,还可直接使用无木纸、牛皮纸,或者对其进行压延处理、用树脂涂抹后表面形成薄膜后使用,或者将玻璃纸、铜版纸、塑料薄膜等用聚硅酮处理后使用。
以下例举制造例、实施例、比较例、试验例进一步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以下实施例中所示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步骤、实施方式等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条件下可以有适当的变化。
本发明的范围不只限定于以下给出的具体例子。制造例中所使用的原料如表1所示。
表1
种类 内容
PP1 丙烯均聚物(商品名:ノバテックPPEA8、日本ポリケム(株)制)MFR(230℃、负荷2.16千克)=0.8克/10分钟
PP2 丙烯均聚物(商品名:ノバテックPPMA4、日本ポリケム(株)制)MFR(230℃、负荷2.16千克)=5克/10分钟
HDPE 高密度聚乙烯(商品名:ノバテックHD HJ360、日本ポリケム(株)制)MFR(230℃、负荷2.16千克)=5.5克/10分钟
碳酸钙 重质碳酸钙(商品名:ソフトン1800、备北粉化工业(株)制)平均粒径1.8μm
[含有热塑性树脂的薄膜层的制造]
(制造例1)
在250℃,用挤出机将87重量%的丙烯均聚物(PP2)、10重量%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以及3重量%的碳酸钙熔融混合后,供料到温度设定为250℃的模,挤出成薄膜状,用冷却辊冷却,得到未拉伸的薄膜。在135℃加热,将这种未拉伸的薄膜以四倍的倍率沿纵向拉伸,得到单轴拉伸薄膜。以这种薄膜作为基体材料层(b)。
在250℃,用另外的挤出机将由52重量%的丙烯均聚物(PP1)、3重量%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以及45重量%的碳酸钙组成的混合物熔融混合炼制后,供料到温度设定为250℃的模,挤出成薄膜状,作为表面层(a)和内层(c)层合在上述经过四倍拉伸的薄膜两侧,冷却至60℃后,得到三层结构的层合薄膜(a/b/c)。
将这种层合薄膜加热至164℃,用拉幅机将其在横向以九倍的倍率拉伸。然后,在160℃热处理后,冷却至60℃,切掉边缘部后,得到厚度为92μm(a/b/c=22μm/48μm/22μm)的多层拉伸树脂薄膜层。
(制造例2)
以由87重量%的PP2、10重量%的HDPE、及3重量%的碳酸钙所组成的混合物作为基体材料层(b),以由52重量%的PP1、3重量%的HDPE、以及45重量%的碳酸钙所组成的混合物作为表面层(a)、内层(c),分别用不同的挤出机在250℃熔融混合后,供料到设定为250℃的一台共挤出模内,将在模内进行层合后得到的层合物挤出成薄膜状,并用冷却辊冷却,得到未拉伸薄膜。在135℃加热,将这种未拉伸薄膜沿纵向以四倍的倍率拉伸,得到单轴拉伸膜。
接着,将此拉伸膜加热至164℃,用拉幅机使其沿横向以九倍的倍率拉伸。然后,在160℃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后,冷却至60℃,切掉边缘部后,得到厚为60μm(a/b/c=2μm/56μm/2μm)的多层延伸树脂薄膜层。
(制造例3)
除改变树脂的挤出量外,按照与制造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厚为77μm(a/b/c=18μm/41μm/18μm)的多层拉伸树脂薄膜层。
按照干燥后形成厚度为40μm的涂层的量,在该多层拉伸树脂薄膜的表面层(a)侧,涂布具有下述组成的喷墨式涂层剂,并使其干燥,从进而设置了涂层。
二氧化硅微粒(平均粒径为0.3μm)(固体成分比例18%)  76重量%
聚乙烯醇(固体成分比例10%)                        20重量%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固体成分比例30%)                2重量%
阳离子性丙烯酸聚合物(固体成分比例30%)            2重量%
(制造例4)
将作为剥离物的无木纸两面都层合上聚乙烯薄膜,在一侧进行聚硅酮处理。然后,以固体成分的量计,在该剥离纸的聚硅酮处理面上按25g/m2的量涂布丙烯酸类粘合剂(商品名:ォリバィン BPS-1109,东洋ィンキ化学工业(株)制),干燥后形成了粘接剂层。将这种剥离纸上的粘接剂层层合在制造例1中得到的薄膜的内层(c)上,得到了具有粘接剂层和剥离物的薄膜层的加工物。
(制造例5)
在250℃,用挤出机将87重量%的PP2、10重量%的HDPE、以及3重量%的碳酸钙熔融混合炼制后,供料到设定为250℃的模内,挤出成薄膜状,经过冷却辊冷却,得到未拉伸薄膜。在135℃加热,将这种未拉伸薄膜沿纵向以四倍的倍率拉伸,得到单轴拉伸膜。以所得薄膜为基体材料层(b)。
在250℃,用另外的挤出机,将由87重量%的PP1、10重量%的HDPE、以及3重量%的碳酸钙所组成的混合物熔融混合后,供料到设定为250℃的模内,挤出成薄膜状,作为表面层(a)和内层(c)层合在上述的经过四倍拉伸的薄膜两侧,冷却到60℃,得到三层结构的层合薄膜(a/b/c)。
将此层合膜加热至164℃,用拉幅机将其沿横向以九倍的倍率拉伸。然后,在160℃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后,冷却至60℃,切掉边缘部后,得到厚为68μm(a/b/c=17μm/33μm/18μm)的多层拉伸树脂薄膜层。
(制造例6)
在250℃,用挤出机将81重量%的PP1、3重量%的HDPE、以及16重量%的碳酸钙熔融混合炼制后,供料到设定为250℃的模内,挤出成薄膜状,经过冷却辊冷却,得到未拉伸的薄膜。在150℃加热,将这种未拉伸的薄膜沿纵向以五倍的倍率拉伸,得到单轴拉伸薄膜。以这种薄膜作为基体材料层(b)。
在250℃,用另外的挤出机,将由54重量%的PP2和46重量%的碳酸钙所组成的混合物熔融混合炼制后,供料到设定为250℃的模内,挤出为薄膜状,作为表面层(a)和内层(c)层合在上述经五倍拉伸的薄膜两侧,冷却到60℃,得到三层结构的层合薄膜(a/b/c)。
将此层合薄膜加热至155℃,用拉幅机将其沿横向以7.5倍的倍率拉伸。然后,在165℃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后,冷却至60℃,切掉边缘部后就得到厚为95μm(a/b/c=19μm/57μm/19μm)的多层拉伸树脂薄膜层。
(实施例1、2)
将制造例1、2的薄膜层直接用作投影幕。
(实施例3)
将制造例3的设置了涂层的薄膜层直接用作投影幕。
(实施例4)
将制造例4的设置了粘接剂层的薄膜层直接用作投影幕。
(比较例1)
将制造例5的薄膜层直接用作投影幕。
(比较例2)
将制造例6的薄膜层直接用作投影幕。
(实施例5)
使用激光穿孔法,按照孔与孔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0mm的间隔(贯通孔孔心距为1.5mm),在制造例1所制得的薄膜层面上全面地设置贯通孔,所述孔为直径为0.5mm的正圆形,制成了投影幕。
(实施例6)
通过干式层合法,在实施例5所制得的投影幕内侧层(c)侧层合透明的聚酯薄膜(商品名:ダィァホイル600E、厚度为50μm、总光线透射率为90%、三菱化学聚酯薄膜(株)制、以下以PET薄膜来表示),制成了投影幕。
(实施例7)
按照与制造例4同样的方法,将粘接剂层及剥离物层合在实施例6所制得投影幕的PET薄膜侧,制成了投影幕。
(实施例8)
利用精密的穿孔机,按照孔与孔间的最短距离为1.0mm的间隔(贯通孔孔心距为2.0mm),在制造例3所制得设有涂层的整个薄膜层面上,全面地设置直径为1.0mm的圆形贯通孔。之后,在内侧面层(c)侧通过干式层合法层合PET薄膜,得到层合物(I)。
将以聚氨酯类树脂以及丙烯酸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乳剂置于发泡机中,以体积比为乳剂/空气=1/3的比例处理成发泡剂。然后将其在该层合物(I)的PET薄膜侧,以1mm的间隙进行涂布并干燥,形成可反复粘贴、剥离的再剥离层。将表面经过聚硅酮处理并具有剥离性的聚酯薄膜作为剥离物,通过将此剥离物的聚硅酮处理表面与上述剥离层层合,得到层合物(II)。
然后在该层合物(II)的涂层侧,用大尺寸IJ用打印机(商品名:MC-9000,精工爱普生(株)制)在投影幕周边部印制“边框”的花纹,以此作为投影幕。
用于展示窗上时,制得的投影幕的外观印刷设计艺术性高,并可从室内外来观赏边框内的图像,该投影幕极具吸引力。
另外,该投影幕还具有以下优异特性:应用时容易在玻璃面上进行反复粘贴和剥离,不会在粘贴过程中卷入气泡,剥离过程中不会留下浆糊。
(实施例9)
在透明聚酯薄膜(商品名:ダィァホィルT600、厚为100μm、总光线透射率为90%、三菱化学聚酯薄膜(株)制)的单面上,以干燥后3g/m2的涂抹量涂抹聚氨酯类粘合剂(商品名:BPS-2080A,BPS-2080B、东洋モ一トン(株)制),进行干燥,然后将粘合剂面与制造例1的薄膜层的内层(c)侧层合,得到层合物(III)。
使该层合物(III)以6米/分钟的速度(与热辊的接触时间:约10毫秒)在表面温度设定为210℃、直径为30mm的热辊之间通过,以表面层(a)为内侧上卷,制得投影幕。
所得投影幕的卷曲度值为130mm。
(试验例1)
对于上述制造例1~6中所得的薄膜层,用所述方法测定孔隙率、总光线透射率、总光线反射率、不透明度和光泽度。
对于制造例3,仅孔隙率用设置涂层前的薄膜测定,其它项目用具有涂层的薄膜层测定。
对于制造例4,仅孔隙率用设置粘合剂层和剥离物前的薄膜测定,其它项目用具有粘合剂层而没有剥离物层的薄膜层测定。
结果如表2所示。
(试验例2)
通过实施例1、2、3、5、6以及比较例1、2所得投影幕应用为挂毯状。另外,通过实施例4、7、8所得的具有粘合剂层和再剥离层的各投影幕粘贴在玻璃窗上应用为展示窗式。并且,通过实施例9所得的卷曲投影幕应用为上卷式卷轴投影幕。
用液晶投影仪向投影幕表面薄膜(A)面侧投影图像,根据以下的标准评价其图像清晰度、有无晕影。
·图像的清晰度    ○清晰
                  ×不清晰(成像错位、模糊、看不清楚)
·晕影            ○无
                  ×有(由于镜面反射看不清楚)
另外,有意识地进行应用操作,根据以下标准对各应用例的投影幕的韧度进行了比较。
·对于挂毯式投影幕、卷轴式投影幕:应用时的设置作业
                  ○用力拉伸也不会产生裂缝
                  ×用力拉伸会产生裂缝
·对于展示窗式投影幕:应用后的剥离撤除作业
                  ○由于剥离作业产生破裂
                  ×不会由于剥离作业产生破裂
结果如表3所示。
另外,实施例5~8中,在为了可以观看投影幕背面的景色而设置贯穿孔的情况下,以下列标准评价投影幕背面景色的可视性。
                  ○能够观看(能辨别背景处的物体轮廓及活动)
                  ×无法观看(不能辨别背景处物体的轮廓及活动)
并且,实施例9中,在为了制造卷轴式投影幕而赋予了卷曲的投影幕的情况下,进行上卷操作时的容易度以以下标准进行衡量。
                  ○无阻力,顺利卷紧
                  ×有阻力,不能很好地卷紧
结果分别如表4和表5所示。
表2
  薄膜层(A)制造例   薄膜层(A)厚度(μm) a/b/c各层厚度(μm) 涂层有无(厚度μm) 粘合剂层有无(厚度μm) 薄膜层(A)孔隙率(%) 总光线透射率(%) 总光线反射率(%) 不透明度(%)   光泽度(%)
制造例1     92  22/48/22 - -     4     64     32     39     13
制造例2     60  2/56/2 - -     6     65     33     31     42
制造例3     77  18/41/18 有(40) -     5     36     62     69     2
制造例     92  22/48/22 - 有(25)     4     59     37     41     13
制造例4     68  17/33/18 - -     1     84     14     16     85
制造例5     95  19/57/19 - -     26     13     87     92     17
表3
实施例/比较例 薄膜层(A)制造例   制造例     投影幕的性能
表面(反射光)   背面 韧度的比较
图像清晰度 晕影 图像清晰度
实施例1 制造例1   挂毯式     ○   ○     ○     ○
实施例2 制造例2   挂毯式     ○   ○     ○     ○
实施例3 制造例3   挂毯式     ○   ○     ○     ○
实施例4 制造例4   展示窗式     ○   ○     ○     ○
比较例1 制造例5   挂毯式     ×   ×     ×     ○
比较例2 制造例6   挂毯式     ○   ○     ×     ○
实施例5 制造例1   挂毯式     ○   ○     ○     ○
实施例6 制造例1   挂毯式     ○   ○     ○     ○
实施例7 制造例1   展示窗式     ○   ○     ○     ○
实施例8 制造例2   展示窗式     ○   ○     ○     ○
实施例9 制造例1   卷轴投影式     ○   ○     ○     ○
表4
  实施例/比较例     薄膜层(A)   薄膜层(B)有无(厚度μm) 使用例   性能
制造例 贯通孔有无 背面图像的可视性
实施例5 制造例1     有   - 挂毯式     ○
实施例6 制造例1     有   有(50) 挂毯式     ○
实施例7 制造例1     有   有(50) 展示窗式     ○
实施例8 制造例2     有   有(50) 展示窗式     ○
表5
  实施例/比较例 薄膜层(A)制造例 薄膜层(B)有无(厚度μm)   卷曲有无(卷曲度值) 使用例   性能
上卷的容易度
实施例9 制造例1 有(100) 有(130) 卷轴式投影幕
本发明具有双面观看图像的性能,图像清晰、无晕影。还可看到投影幕背面的景色,并能够容易地收卷起来,也没有韧度方面的问题。因此,本发明作为图像投影用投影幕能够发挥出色的功能,在产业上有非常大的利用价值。

Claims (20)

1.一种投影幕,其特征为,具有薄膜层(A),其含有总光线透射率为30~80%、总光线反射率为20~70%的热塑性树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为,所述薄膜层(A)的不透明度为10~7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为,所述薄膜层(A)的光泽度小于等于60%。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为,所述薄膜层(A)的厚度为20~500μm。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为,所述薄膜层(A)的孔隙率为0.1~25%。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为,所述薄膜层(A)为多层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为,所述薄膜层(A)为至少包括单轴拉伸层的多层结构。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为,所述薄膜层(A)至少单面设有涂层。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为,贯通所述薄膜层(A)的厚度方向的开口径为0.1~8mm的贯通孔,以孔与孔之间的最短距离为0.1~5mm的间隔连续分布在该薄膜层的平面方向上。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为,在所述薄膜层(A)的单面设有薄膜层(B),所述薄膜层(B)含有热塑性树脂,总光线透射率大于等于88%。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为,所述薄膜层(B)的厚度为10~1000μm。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为,卷曲度值小于等于250mm,所述卷曲度值是如下测得的:将投影幕以卷曲度大的方向为长度方向裁成A4大小即210×297mm,水平放置裁取物,使卷曲面朝上,测定所述裁取物长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为,在所述薄膜层(A)的至少单面或所述薄膜层(B)上设有粘合剂层。
14.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为,在所述薄膜层(A)的至少单面或所述薄膜层(B)上设有可反复粘贴、剥离的再剥离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为,所述再剥离层是吸附层、弱粘合层或静电吸附层。
16.如权利要求13~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为,在所述粘合剂层或所述再剥离层的表面层合有可剥离的剥离物。
17.如权利要求1~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为,在所述薄膜层(A)和/或所述薄膜层(B)和/或涂层上进行了印刷。
18.如权利要求1~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为,所述热塑性树脂中包含聚烯树脂或聚酯树脂。
19.如权利要求1~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为,所述薄膜层(A)中主要的热塑性树脂为聚烯树脂。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投影幕,其特征为,所述聚烯树脂为聚丙烯树脂。
CNA038055325A 2002-03-08 2003-03-07 投影幕 Pending CN16396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63271/2002 2002-03-08
JP2002063271 2002-03-08
JP2002165623 2002-06-06
JP165623/2002 2002-06-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9629A true CN1639629A (zh) 2005-07-13

Family

ID=27806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038055325A Pending CN1639629A (zh) 2002-03-08 2003-03-07 投影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50078366A1 (zh)
EP (1) EP1491946A1 (zh)
CN (1) CN1639629A (zh)
AU (1) AU2003213418A1 (zh)
WO (1) WO200307702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7953A (zh) * 2014-01-16 2014-07-16 甘肃大禹数字遥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展示系统和方法
CN104050905A (zh) * 2013-03-11 2014-09-17 徐峻峰 一种投影展示体
CN109151421A (zh) * 2018-10-30 2019-01-04 深圳暴风统帅科技有限公司 投影电视幕布及投影系统
CN111405978A (zh) * 2017-11-28 2020-07-10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显示面板的可见性改善膜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10328A (ko) * 2002-07-24 2004-01-31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투영용 스크린 및 그 제조방법
US7050227B2 (en) 2003-12-11 2006-05-2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mposition for microstructured screens
US20050127541A1 (en) * 2003-12-11 2005-06-1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icrostructured scree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using coextrusion
US7057810B2 (en) 2003-12-11 2006-06-06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icrostructured screen with light absorbing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US7736723B2 (en) * 2007-12-03 2010-06-15 Applied Extrusion Technologies, Inc. Holographic films employing cycloolefin copolymers
CN111650809A (zh) * 2019-03-04 2020-09-11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投影屏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46011A (en) * 1971-12-17 1974-11-05 Hamilton Of Indiana Inc Chalkboard usable as a rear projection screen
US4712869A (en) * 1986-10-24 1987-12-15 Claxton John C Three dimensional stacked reproduction screen
US5329323A (en) * 1992-03-25 1994-07-12 Kevin Bile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3-dimensional images
US5337179A (en) * 1992-07-27 1994-08-09 Hodges Marvin P Flexible controllable optical surfac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H0660849U (ja) * 1993-02-05 1994-08-23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形成用シート
US5696187A (en) * 1994-01-21 1997-12-09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Methyl methacrylate-styrene copolymer resin composition sheet
US5933276A (en) * 1994-04-13 1999-08-03 Board Of Trustees, University Of Arkansas, N.A. Aberration-free directional image window sheet
JP3368677B2 (ja) * 1994-07-18 2003-01-2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装置
JPH0887067A (ja) * 1994-09-20 1996-04-0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反射型スクリーン
JPH09133969A (ja) * 1995-11-10 1997-05-20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スクリーン
JP2724560B2 (ja) * 1996-01-19 1998-03-09 株式会社鈴寅 映写スクリーン
JP2958558B2 (ja) * 1996-02-06 1999-10-06 株式会社有沢製作所 大画面形成用スクリーン
US5829187A (en) * 1996-03-04 1998-11-03 Seaforth Industries, Llc Delivery system
JPH09325421A (ja) * 1996-06-03 1997-12-16 Sony Corp スクリーン装置
US5932342A (en) * 1996-11-14 1999-08-03 Nashua Corporation Optical diffusers obtained by fluid phase mixing of incompatible materials
US6449089B1 (en) * 1998-03-30 2002-09-1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Rear projection screen with enhanced contrast
BE1012996A3 (nl) * 1998-06-26 2001-07-03 Alliance Europ Nv Geemailleerd projectiescherm en werkwijze ter vervaardiging daarvan.
JP2001100318A (ja) * 1999-07-27 2001-04-13 Kikuchi Kagaku Kenkyusho:Kk 透過型映写スクリーン
US6476965B1 (en) * 1999-12-17 2002-11-05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Dry erasable and projection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EP1296180A1 (en) * 2000-06-30 2003-03-26 Ibiden Co., Ltd. Front screen, rear screen and application product using them
CN1181360C (zh) * 2000-12-28 2004-12-22 王子油化合成纸株式会社 光半透过反射体
US6870670B2 (en) * 2001-04-06 2005-03-2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creens and methods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JP2003075920A (ja) * 2001-06-19 2003-03-12 Teijin Ltd 画像表示スクリーン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3107221A (ja) * 2001-09-26 2003-04-09 Nitto Denko Corp 半透過反射板、半透過型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0905A (zh) * 2013-03-11 2014-09-17 徐峻峰 一种投影展示体
CN104050905B (zh) * 2013-03-11 2017-10-10 徐峻峰 一种投影展示体
CN103927953A (zh) * 2014-01-16 2014-07-16 甘肃大禹数字遥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展示系统和方法
CN111405978A (zh) * 2017-11-28 2020-07-10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显示面板的可见性改善膜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CN111405978B (zh) * 2017-11-28 2022-05-03 株式会社Lg化学 用于显示面板的可见性改善膜和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US11639449B2 (en) 2017-11-28 2023-05-02 Lg Chem, Ltd. Visibility improving film for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09151421A (zh) * 2018-10-30 2019-01-04 深圳暴风统帅科技有限公司 投影电视幕布及投影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078366A1 (en) 2005-04-14
AU2003213418A1 (en) 2003-09-22
WO2003077026A1 (fr) 2003-09-18
EP1491946A1 (en) 2004-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729C (zh) 印刷性极好的具有多层结构的合成纸
CN1292892C (zh) 可热封的且可收缩的多层聚合物膜
CN1254859A (zh) 带有可剥离和复位粘合剂层的照相元件
CN104918989B (zh) 记录用纸
CN1639629A (zh) 投影幕
CN1628332A (zh) 模内成型用标签
JP6884790B2 (ja) 積層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309804A (ja) 光反射体
CN1491866A (zh) 层合膜、其制造方法及包装袋
KR101812834B1 (ko) 광 반사체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면 광원 장치
JP2005181648A (ja) プリズムシート用光散乱性ポリエテルフィルム
CN1832986A (zh) 热塑性树脂膜
JP2004143327A (ja) 光学部材用の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H02185492A (ja) 高感度感熱性多層フイ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製版用原紙の製造方法
CN1697760A (zh) 带有标签的树脂容器
JP4578075B2 (ja) 光反射体
JP2004160868A (ja) シートおよび記録物
JP4378092B2 (ja) スクリーン
CN1771289A (zh) 树脂基内部装饰材料
CN1688929A (zh) 屏幕
CN100582953C (zh) 电子照相膜及使用该膜的记录物
JP2005004195A (ja) 光反射体および面光源装置
JP4378093B2 (ja) スクリーン
JP4202789B2 (ja) スクリーン
JP5835532B1 (ja) エッジ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用反射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