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1412A - 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11412A CN1611412A CNA2004100318858A CN200410031885A CN1611412A CN 1611412 A CN1611412 A CN 1611412A CN A2004100318858 A CNA2004100318858 A CN A2004100318858A CN 200410031885 A CN200410031885 A CN 200410031885A CN 1611412 A CN1611412 A CN 16114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brake
- adjustment
- wire
- j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1/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 B60T11/0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out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or where such assistance or drive is irrelevant transmitting mechanically
- B60T11/046—Using cab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00—Flexible shafts; 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 F16C1/10—Means for transmitting linear movement in a flexible sheathing, e.g. "Bowden-mechanisms"
- F16C1/22—Adjusting; Compensating length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26/00—Articles relating to transporting
- F16C2326/20—Land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207—Multiple controlling elements for single controlled element
- Y10T74/20256—Steering and controls assemblies
- Y10T74/20268—Reciprocating control elements
- Y10T74/2028—Handle bar typ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207—Multiple controlling elements for single controlled element
- Y10T74/20256—Steering and controls assemblies
- Y10T74/20268—Reciprocating control elements
- Y10T74/2028—Handle bar type
- Y10T74/20287—Flexible control elem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396—Hand operated
- Y10T74/2040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 Y10T74/2042—Flexible transmitter [e.g., Bowden cable] and hand operator
- Y10T74/20438—Single rotatable lever [e.g., for bicycle brake or derailleu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行车用制动操纵机构,即使制动器操纵机构调整解除制动初始位置,也能完全确保制动钢丝线的行程。该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机构(23f)是通过制动钢丝线与制动装置连接的机构,具有制动支架(30)、杆体(31)、调整部件(32)和扭转螺旋弹簧(33)。制动支架能安装在车把上。杆体具有制动器操纵部(31a)及卡定制动钢丝线(24f)的钢丝线卡定部(31b),也能自如地绕第1轴X摆动地安装在制动支架上。调整部件(32)具有:安装在制动支架上的调整本体部(55);设置在调整本体部上、能调整杆体的解除制动初始位置的第1位置调整部(56);设置在调整本体部上、调整在杆体处于解除制动初始位置时的钢丝线接头的接头初始位置的第2位置调整部(57)。扭转螺旋弹簧使杆体具有向解除制动初始位置一侧运动的趋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器操纵装置,特别是可以安装在自行车的车把上、通过在前端固定有卡定用的钢丝线接头的制动钢丝线与制动装置连接的自行车用的制动器操纵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的车把上安装有制动器杆(制动器操纵装置的一个例子)。制动器杆具有安装在车把上的制动支架,和能自如摆动地安装在制动支架上的杆体。杆体安装在制动支架上,使操纵部分能从解除制动初始位置向接近车把的方向摆动。配置杆体,使其与车把的形态无关,除了相反杆之外,其前端一侧远离车把的两端。杆体通过制动钢丝线与制动装置连接,通常具有向解除制动初始位置一侧运动的趋势。另外,制动钢丝线由于制动装置的作用具有向制动装置一侧运动的趋势。而且,若用手指握住处于解除制动初始位置的杆体的前端一侧进行制动操作,减小力度时,则杆体返回到解除制动初始位置一侧,解除制动。
上述现有的制动器杆,解除制动初始位置由制动器杆设定在固定位置,例如设定为与一般手大小相吻合。因此,在人的手小的场合,有时杆体的前端一侧配置得过于远离车把。虽然通常若想要用较小的力进行操作,则越远离摆动中心,力距越大,是有利的,但在手难以碰到杆体的场合,必须在比前端更加靠近车把的摆动轴心一侧进行操作。因此,产生制动操作需要过大的力气的问题。
因此,能使制动器杆的解除制动位置靠近车把的调整装置是众所周知的(参照非专利文献1)。上述现有的调整装置安装在制动支架和杆体之间,由调整装置在杆体和制动支架之间形成间隙,由此使杆体靠近车把。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现有的制动器杆,随着制动操纵,制动器杆的杠杆比发生变化(参照专利文献1)。上述现有的制动器杆具有:设置在杆体上、引导固定在制动钢丝线前端的钢丝线接头向接近、远离摆动中心的方向自如移动的引导槽;设置在支架的能接触钢丝线接头的位置上、随着制动操纵使钢丝线接头向摆动中心一侧移动的凸轮部。制成凸轮部,使得在开始进行制动操作时,在制动装置的制动块接触车轮的轮辋之前,增大杠杆比,从而能迅速地拉动制动钢丝线,在接触后,减小杠杆比,使得能够获得强大的制动力。在引导槽中安装有卡定了钢丝线接头的接头卡定部。为了改变杠杆比,以引导槽的一端开口、槽底部比开口部更加靠近摆动轴心的方式制成引导槽。另外,槽底部位于开口部的前方,从而在杆体达到规定的摆动量之前,由于凸轮部的推压,能改变杠杆比。而且,若达到规定的摆动量,则槽底部位于开口部的后方,通过卡在引导槽中的接头卡定部,钢丝线接头靠近摆动中心,增大杠杆比。因此,靠规定以上的制动钢丝线的行程,能确保一定以上的制动力。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第3053835号
非专利文献1:SHIMANO 2003 BICYCLE COMPONENTS TRADE SALES& SUPPORT MANUAL 129页2002年8月出版
对于上述现有的能改变杠杆比的制动器操纵装置,若使用现有的调整装置变更解除制动初始位置,使杆体的操纵部分靠近车把,则随之,被凸轮部推压的接头卡定部靠近摆动中心。因此,根据解除制动初始位置的调整方法,恐怕不能完全确保制动钢丝线的行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即使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调整解除制动初始位置,也能完全确保制动钢丝线的行程。
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是一种可以安装在自行车的车把上、通过在前端固定有卡定用的钢丝线接头的制动钢丝线与制动装置连接的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具有:制动支架、杆体、调整部和施力部件。制动支架是能安装在车把上的部件。杆体具有制动器操纵部,及与制动器操纵部空开一定间隔配置、卡定制动钢丝线的钢丝线卡定部,制动器操纵部是能绕第1轴自如摆动地安装在制动支架上,使其能向接近车把的制动方向和离开车把的解除制动方向移动的部件。调整部具有:安装在制动支架上的调整本体部,设置在调整本体部上、能调整杆体的解除制动初始位置的第1位置调整部,以及设置在调整本体部上、调整杆体位于解除制动初始位置时的钢丝线接头的接头初始位置的第2位置调整部。施力部件是使杆体具有向解除制动初始位置一侧运动的趋势的部件。
该制动器操纵装置,若将调整部的调整本体部安装在制动支架上,则杆体的解除制动初始位置由第1位置调整部向制动器操纵部靠近车把的制动方向进行调整,接头初始位置由第2位置调整部进行调整。在该状态下,若向靠近车把的方向操作杆体的操纵部,则卡在钢丝线卡定部上的制动钢丝线被牵引,制动装置动作。在这里,由于将第2位置调整部与第1位置调整部一起设置在调整本体部上,因此,能由第2位置调整部将接头初始位置调整到与未安装第1位置调整部的场合的接头初始位置相同程度的偏离摆动中心的位置上。因此,即使用第1位置调整部将解除制动初始位置向制动器操纵部靠近车把的方向进行调整,接头初始位置也不向靠近摆动中心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完全确保制动钢丝线的行程。
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是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装置上,钢丝线卡定部具有用于在杆体从解除制动初始位置绕第1轴向制动方向摆动时,使钢丝线接头可以向靠近摆动中心的方向移动的钢丝线接头移动机构。在这种场合,由于在杆体向制动方向摆动时,能使钢丝线接头靠近摆动中心,因此在开始进行制动操作时,例如在制动装置的制动块接触到车轮的轮辋之前,能增大杠杆比,迅速拉动制动钢丝线,接触后,能减小杠杆比,获得强大的制动力。
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是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装置上,钢丝线接头移动机构具有能自如地向接近、离开摆动中心的方向移动地支承钢丝线接头的、空开一定间隔配置的槽状的1对移动支承部。在这种场合,能由1对移动支承部稳定地引导钢丝线接头。
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是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装置上,钢丝线接头移动机构还具有卡定钢丝线接头的接头卡定部件,钢丝线接头通过接头卡定部件支承在移动支承部上。在这种场合,由于钢丝线接头通过接头卡定部件支承在移动支承部上,因此,能与钢丝线接头的形状无关,使钢丝线接头平稳地移动。
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是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装置上,在杆体向制动方向摆动时,接头卡定部件沿槽状的移动支承部向靠近摆动中心的方向移动。在这种场合,钢丝线接头通过接头卡定部件,能沿槽状的移动支承部平稳地靠近摆动中心。
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是在技术方案1到5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装置上,调整本体部、第1位置调整部及第2位置调整部制成一体。在这种场合,由于调整部的所有构成要素制成一体,因此,只将调整本体部安装在制动支架上就可以了,容易安装调整部。
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是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装置上,第1位置调整部具有安装于制动支架和上述杆体之间、能够在两者之间形成间隙地与调整本体部设置成一体的间隙形成部,第2位置调整部具有与调整本体部设置成一体的凸轮面,使得随着杆体向制动方向移动的同时,钢丝线接头与摆动中心的距离渐渐缩短。在这种场合,能由间隙形成部使杆体的解除制动初始位置向制动方向转换,同时,能由凸轮面使钢丝线接头从接头初始位置向摆动中心移动,减小杠杆比。
技术方案8所涉及的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是在技术方案1到7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装置上,在制动支架上至少形成有一个卡合凹部,调整本体部具有突出形成的、与至少一个的卡合凹部卡合的至少一个的卡合凸部。在这种场合,在制动支架上形成卡合凹部,在调整本体部上形成的卡合凸部嵌合在该卡合凹部上,将调整部固定在制动支架上。因此,在制动支架上没有产生突出部分,突出的卡合凸部不会与杆体干涉。
技术方案9所涉及的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是在技术方案1到5的任意一项所记载的装置上,第1位置调整部具有旋合在调整本体部上、前端与杆体接触的调整螺栓,第2位置调整部具有:旋合在调整螺栓上、不能旋转但能自如移动地卡在调整本体部上的调整螺母;具有能调整接头初始位置的凸轮面、卡在调整螺母上、使其通过调整螺母的移动改变凸轮面的姿态的凸轮部件。在这种场合中,若转动调整螺栓,则隔着杆体的摆动中心,前端推压与制动器操纵部相反的一侧,改变杆体的制动接触初始位置。另外,调整螺母沿调整螺栓的轴向移动。若调整螺母移动,则凸轮部件的凸轮面的姿态变化,改变钢丝线接头的初始位置。在这里,设定凸轮面的形状,使其由于接头初始位置与解除制动初始位置的变化同步变化,而为与解除制动初始位置相对应的接头初始位置,由此,可以细微调整解除制动初始位置,同时,能随之改变接头初始位置。
技术方案10所涉及的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是在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装置上,调整螺母具有与凸轮部件接触的前端细的前端部,第2位置调整部还具有一端卡在调整本体部上、另外一端卡在凸轮部件上的弹簧部件。在这种场合,由于能由弹簧部件使凸轮部件移动,因此,没有必要将调整螺母连接到凸轮部件上。
根据本发明,由于将第2位置调整部与第1位置调整部一起设置在调整本体部上,因此,能由第2位置调整部将接头初始位置调整到与未安装第1位置调整部的场合的接头初始位置相同程度的偏离摆动中心的位置上。因此,即使由第1位置调整部将解除制动初始位置向制动器操纵部靠近车把的方向进行调整,接头初始位置也不向靠近摆动中心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完全确保制动钢丝线的行程。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自行车的左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制动器操纵机构的侧面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制动器操纵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杆体的上部放大剖视图。
图5为钢丝线接头移动机构的正面剖视图。
图6为现有的制动器操纵机构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7为第2实施例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8为第2实施例的与图3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
[整体结构]
图1所示的是搭载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自行车10。这样的自行车10在该技术领域是公知的,省略关于自行车构成部件的详细说明。
自行车10是以往所知的越野型自行车,包括:具有车把15、前叉及后叉16f、16r的自行车车架14;前后轮17f、17r;含有前后链轮19f、19r和链条19c以及前后线夹(デイレ-ラ)21f、21r的驱动装置18;制动系统12。
车把15是一般的下弯型车把,具有:向实际上与自行车10的前进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中央部15a;在中央部15a两端向自行车10前后方向的前方一侧弯曲且弯曲了的前端向下弯曲的1对弯曲部15b。
制动系统12具有:安装在前叉及后叉16f、16r上的前后制动装置20f、20r;为了操作制动装置20f、20r而固定在弯曲部15b上的前后制动器操纵机构23f、23r(仅示出了前制动器操纵机构23f);用于连接制动装置20f、20r和制动器操纵机构23f、23r的制动钢丝线24f、24r。
制动装置20f、20r是侧拉型的钳式制动器,通过用制动钢丝线24f、24r分别连接的制动器操纵机构23f、23r进行操作,制动前后轮17f、17r。制动钢丝线24f的结构是公知的,如图3所示,具有:内钢丝线25;覆盖内钢丝线的外壳26;和固定在内钢丝线25的前端的钢丝线接头27。制动钢丝线24f由于制动装置20f的作用具有向制动装置20f一侧运动的趋势。在该实施例中,钢丝线接头27不是圆柱型,而是前端为球型的子弹形状。
[制动器操纵机构的结构]
由于制动器操纵机构23f、23r是相同结构,因此在此只对自行车前面所使用的制动器操纵机构23f作以下说明。
如图2所示,制动器操纵机构23f具有:能安装在下弯型车把15的弯曲部15b上的制动支架30;能自如摆动地安装在制动支架30上、能用手进行操纵的杆体31;安装在制动支架30和杆体31之间的、能调整杆体31的解除制动初始位置和制动钢丝线24f的接头初始位置(后述)的调整部件(调整部的一个例子)32;使杆体31具有向解除制动初始位置一侧运动的趋势的扭转螺旋弹簧(施力部件的一个例子)33。
如图2及图3所示,制动支架30具有:安装于车把15上的卡箍部40;由卡箍部40固定在车把15的弯曲部15b上的支架本体41。该支架本体41上安装有能自如摆动的杆体31。在支架本体41上设有沿着与左右配置的车把15的中央部15a大致平行的第1轴X配置的摆动轴43。在支架本体41的内部形成有中间可以安装杆体31的、前方(图2右方)及下方敞口的杆体安装空间41a。摆动轴43安装在杆体安装空间41a的前侧下部。杆体31能自如转动地安装在该摆动轴43上。
另外,在杆体安装空间41a的内侧设有后方开口的钢丝线支承孔41b。而且,在杆体安装空间41a的上部形成有上方开口的调整部件定位孔41c,及由下端的小直径的台阶孔构成的2个调整部件安装孔(卡合凹部的一个例子)41d、41e。另外,在杆体安装空间的上部形成有在没有安装调整部件32的场合与杆体31接触的接触面42。接触面42例如由2个平坦面42a、42b构成。平坦面42a是位于支架本体41的前端的内侧的面,在此形成有调整部件安装孔41e。平坦面42b是从平坦面42a向下方弯曲而形成的面,在此形成有调整部件安装孔41d及调整部件定位孔41c。
杆体31能绕着第1轴X自如摆动地安装在制动支架30上,从解除制动初始位置,向与接近车把15的弯曲部15b的制动方向和离开弯曲部15b的解除制动方向摆动。杆体31是例如铝合金制的部件,是前端弯曲成U字形形状的上下长的部件。杆体31在前端具有用于用手进行操作的制动器操纵部31a,并且在与制动器操纵部31a空开一定间隔的基端部具有卡定制动钢丝线24f的钢丝线卡定部31b。另外,在靠近钢丝线卡定部31b的中间部形成有摆动轴43贯通的摆动支承部31c。
如图3所示,钢丝线卡定部31b具有钢丝线接头移动机构50,该钢丝线接头移动机构50用于在杆体31从解除制动初始位置绕第1轴X向制动方向摆动时,使钢丝线接头27可以向接近摆动中心即,第1轴X的方向移动。钢丝线接头移动机构50具有:沿接近和远离第1轴X的方向自如移动地支承钢丝线接头27、空开一定间隔配置的槽状的1对移动支承部51;固定钢丝线接头27的接头卡定部件52。钢丝线接头27通过接头卡定部件52支承在移动支承部51上。如图4所示,1对移动支承部51由在杆体31的上端开口的1对U字形的槽构成。该槽的底部51a形成为在解除制动初始位置时,位于开口部分的前方(图3右方)位置。这样一来,若杆体31从解除制动初始位置向制动方向摆动、槽的底部51a越过开口部分的正下方,则接头卡定部件52被制动装置20f拉着,向底部51a移动。
如图5所示,接头卡定部件52是带有台阶的圆柱状部件,具有:配置在中央的大直径部52a;和从大直径部52a的两端向轴向的外侧延伸的1对小直径部52b。在大直径部52a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由卡定钢丝线接头27的台阶孔构成的接头卡定孔52c。另外,在进行制动操纵时,移动支承部51的底部51a到达开口部分的正下方之前,大直径部52a与调整部件32接触,并被向接近第1轴X的方向推压。在1对小直径部52b上分别安装有:外径比移动支承部51的槽稍小且被移动支承部51引导的带凸缘的滑动轴套53;配置在滑动轴套53和大直径部52a之间的垫圈54。这样一来,接头卡定部件52能被移动支承部51引导着平稳地移动。
调整部件32具有:安装于制动支架30上的调整本体部55;设置在调整本体部55上、可以调整杆体31的解除制动初始位置的第1位置调整部56;设置在调整本体部55上、调整在杆体31处于解除制动初始位置时的钢丝线接头27的接头初始位置的第2位置调整部57。调整部件32是55、56、57这些部分制成一体而形成的合成树脂制的部件。
调整本体部55具有能与接触面42的平坦面42a、42b接触的安装面55a;在安装面55a上形成有由调整部件定位孔41c定位的定位突起55b;卡定在2个调整部件安装孔41d、41e的台阶部上的2个伞状的卡定突起(卡合凸部的一个例子)55c、55d。
第1位置调整部56具有安装在制动支架30和杆体31之间的、能够在两者之间形成间隙的、与调整本体部55设置成一体的间隙形成部56a。这样一来,调整解除制动初始位置,使制动器操纵部31a靠近车把15一侧,从而,即使是手小的人,也能够容易地对杆进行操作。
为了使在用第1位置调整部56调整了解除制动初始位置时,接头初始位置和没有调整解除制动初始位置的场合保持一致,设置了第2位置调整部57。在这里,如图6所示,在将没有第1位置调整部而只有第2位置调整部的现有的调整部件115安装到制动支架上的状态下,若另外安装第1位置调整部,则杆体31向制动方向摆动。因此,由于第2位置调整部的作用,接头初始位置沿着接近第1轴X的方向变化,改变了杠杆比。因此,在本发明中,将第2位置调整部57制成这样的形状,使其即使用第1位置调整部56改变了解除制动初始位置,杠杆比也如图6所示,与没有第1位置调整部状态下的解除制动初始位置的杠杆比大致相同。而且,若杆体31从该状态向制动方向摆动,则杠杆比慢慢变小。
在这里,参照图2对杠杆比进行说明。在图2中,杠杆比被规定为输入臂的长度L1和输入臂的长度L2的比(L2/L1)。长度L1由从第1轴X到从其向与制动器操纵部31a的切线Q1垂直的直线Q2所作垂线的垂足长度所确定,长度L2由从第1轴X到从其向沿内钢丝线25的延伸方向的输出方向线Q3所作垂线的垂足长度确定。
为了使该杠杆比几乎不发生变化,也可以在沿着没有调整解除制动初始位置的状态下的内钢丝线25的延伸方向的输出方向线Q3上配置如图6所示的调整后的接头卡定部件52。因此,如图2及图3所示,设定第2位置调整部57的形状,使其在方向线Q3上配置了内钢丝线25时可与接头卡定部件52的大直径部52a接触。另外,在第2位置调整部57上形成有从接头初始位置慢慢向第1轴X接近的凸轮面57a。凸轮面57a由以第1轴X为中心、从与接头卡定部件52的大直径部52a内切的圆弧进入到内侧的弯曲面构成。因此,在杆体31向制动方向摆动时,接头卡定部件52慢慢接近第1轴X,杠杆比逐渐减小。而且,在槽的底部51a配置在开口部分的正下方后,接头卡定部件52被制动装置20f拉着,向槽的底部51a移动。其结果是,杠杆比变成最小,制动力变大。通过使该时间与制动装置20f的制动块接触车轮的轮辋的时间保持一致,即使由于第1位置调整部56使解除制动初始位置沿制动方向错位,也能完全确保制动钢丝线的行程。这样一来,到开始制动之前,能够使制动块快速移动,同时,在开始制动时能获得强大的制动力。
扭转螺旋弹簧33缠绕在摆动轴43的外周,一端卡定在杆体31上,另一端卡定在支架本体41上。扭转螺旋弹簧33使杆体31具有向制动解除方向(绕图2的逆时针方向)运动的趋势。
[制动操纵机构的动作]
对于上述那样结构的制动器操纵机构23f,若握住制动器操纵部31a进行制动操纵,则杆体31向制动方向(绕图2的顺时针方向)摆动,通过卡定在接头卡定部件52上的钢丝线接头27,内钢丝线25被拉着,制动装置动作。此时,在移动支承部51的槽的底部51a到达开口部分的正下方之前,接头卡定部件52的大直径部52a被第2位置调整部57的凸轮面57a挤压,接头卡定位置渐渐地接近第1轴X。其结果是,长度L2变短,杠杆比逐渐减小。若杠杆比变小,则钢丝线移动量相对于操纵量慢慢变小。而且,若底部51a超过开口部分的正下方,则内钢丝线25被制动装置20f拉着,接头卡定部件52与底部51a接触,杠杆比变成最小。其结果是,制动操纵力变大,能用强大的力量制动车轮。
在这里,由于将第2位置调整部57与第1位置调整部56一起设置在调整本体部55上,因此,能由第2位置调整部57将接头初始位置调整到与没有安装第1位置调整部的场合的接头初始位置相同程度的偏离摆动中心的位置上。因此,即使用第1位置调整部56将解除制动初始位置向制动器操纵部31a靠近车把的方向调整,接头初始位置也不向靠近摆动中心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完全确保制动钢丝线24f的行程。
[调整部件的安装顺序]
在将调整部件32安装到如图6所示的具有设定接头初始位置的现有的调整部件115的制动器操纵机构23f上时,需要预先卸下制动钢丝线24f及现有的调整部件115。而且,使杆体31向制动方向摆动,在杆体31和支架本体41之间空出很大的间隙。在该状态下,将调整部件32的定位突起55b嵌入到在杆体安装空间41a的上部形成的调整部件定位孔41c中,进行定位,在定位的状态下,推压2个卡定突起55c、55d,将其嵌入到调整部件安装孔41d、41e中,将卡定突起55c、55d挂在调整部件安装孔41d、41e的台阶部上。由此,安装上了调整部件32。然后,安装制动钢丝线24f,完成作业。由此,调整解除制动初始位置,使制动器操纵部31a接近车把15,同时,将接头初始位置设定成杠杆比与安装前几乎没有变化的状态。
第2实施例
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虽然能用调整部件32将解除制动初始位置调整到一个位置,但也可以调整到任意位置。
在图7中,制动器操纵机构123f的调整机构(调整部的一个例子)132具有:与制动支架130制成一体的调整本体部155;具有旋合在调整本体部155上的调整螺栓156a的第1位置调整部156;具有旋合在调整螺栓156a上的调整螺母157a和卡合在调整螺母157a上的凸轮部件157b的第2位置调整部157。
如图8所示,调整本体部155具有在支架本体14上部空开一定间隔制成同轴的第1轴支承部155a和第2轴支承部155b。另外,还具有不能转动而能沿轴向自如移动地收纳调整螺母157a的螺母收纳部155c。在第1轴支承部155a上固定有带凸缘的螺母160。调整螺栓156a旋合在该带凸缘的螺母上。因此,调整螺栓156a能随着转动而前后移动。
第1位置调整部156的调整螺栓156a是前端能与杆体131接触的、沿前后方向配置的螺栓部件。如上所述,调整螺栓156a旋合在带凸缘的螺母160上,前后移动。
第2位置调整部157的调整螺母157a能前后自如移动而不能转动地安装在螺母收纳部,旋合在调整螺栓156a上。其结果是,调整螺母157a由于调整螺栓156a的旋转而前后移动。调整螺母157a的下端具有弄圆成凸形的推压部161。凸轮部件157b的上面与该推压部161接触。凸轮部件157b能自如摆动地安装在形成于支架本体141上的摆动支承部162的下端。凸轮部件157b由于卷绕在摆动轴163上的扭转螺旋弹簧164的作用,具有向与调整螺母157a接触的方向(绕图8的顺时针方向)运动的趋势。在凸轮部件157b的上面形成有与推压部161接触的第1凸轮面165,在下面形成有与接头卡定部件52的大直径部52a接触的第2凸轮面166。制成第2凸轮面166用于设定接头初始位置,从而即使解除制动初始位置在规定范围内变动,接头卡定部件52也位于内钢丝线25的输出方向线Q3上附近。
在该第2实施例中,通过使调整螺栓156a旋转,调整螺栓156a的前端与杆体31接触,使杆体31摆动,能细微地调整解除制动初始位置。与此同时,调整螺母157a移动,凸轮部件157b摆动,调整接头初始位置,使接头卡定部件52在内钢丝线25的输出方向线Q上移动。因此,即使调整解除制动初始位置,也能将接头初始位置配置在杠杆比不发生变化的位置上。
其他实施例
(a)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公开了一种安装在赛车车把型的车把上的制动器操纵装置,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用于安装在普通的直线型上弯式车把等的所有的自行车车把上的制动器操纵装置。
(b)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虽然没有使第1位置调整部56与杆体31上面的整个面接触,但第1位置调整部56也可以与杆体31上面的整个面接触。
(c)在上述第2实施例中,虽然没有连接调整螺母157a和凸轮部件157b,但也可以连接调整螺母157a和凸轮部件157b,使其随着调整螺母157a的移动而摆动。在这种场合,不需要扭转螺旋弹簧164。
(d)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由于钢丝线接头27是子弹形状,因而设置了接头卡定部件,但在钢丝线接头是圆筒状、在其外周面的轴向的中心部固定有内钢丝线那样的形状的场合,也可以不设置接头卡定部件,而直接将钢丝线接头安装在1对移动支承部51上。
(e)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杆体将制动器操纵部和钢丝线卡定部制成一体,但也可以制成两部分。
(f)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未将变速机构内藏在制动器操纵机构中,但内藏通过与杆体制动方向不同方向的摆动操作可以变速的变速机构的制动器操纵机构,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Claims (10)
1.一种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能安装在自行车的车把上,通过在前端固定有卡定用的钢丝线接头的制动钢丝线与制动装置连接,其特征是:具有:
可以安装在上述车把上的制动支架;
具有制动器操纵部及与上述制动器操纵部空开间隔配置的、卡定制动钢丝线的钢丝线卡定部,并且绕第1轴自如摆动地安装在上述制动支架上、使上述制动器操纵部向接近上述车把的制动方向和离开上述车把的解除制动方向移动的杆体;
调整部,该调整部具有安装在上述制动支架上的调整本体部,设置在上述调整本体部上、能调整上述杆体的解除制动初始位置的第1位置调整部,及设置在上述调整本体部上、调整上述杆体位于上述解除制动初始位置时的上述钢丝线接头的接头初始位置的第2位置调整部;
使上述杆体具有向上述解除制动初始位置一侧运动的趋势的施力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钢丝线卡定部具有用于在绕上述第1轴从上述解除制动初始位置向上述制动方向摆动时,能使上述钢丝线接头向靠近摆动中心的方向移动的钢丝线接头移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钢丝线接头移动机构具有能自如地向接近、离开上述摆动中心的方向移动地支承上述钢丝线接头的、空开间隔配置的槽状的1对移动支承部。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钢丝线接头移动机构还具有卡定上述钢丝线接头的接头卡定部件,
上述钢丝线接头通过上述接头卡定部件支承在上述移动支承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的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其特征是:在上述杆体向上述制动方向摆动时,上述接头卡定部件沿上述槽状的移动支承部向靠近上述摆动中心的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意一项的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其特征是:上述调整本体部、第1位置调整部及第2位置调整部制成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6的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第1位置调整部具有安装在上述制动支架和上述杆体之间、能够在上述两者之间形成间隙并与上述调整本体部设置成一体的间隙形成部;
上述第2位置调整部具有与上述调整本体部设置成一体的凸轮面,使得在上述杆体向上述制动方向移动的同时,上述钢丝线接头到上述摆动中心的距离渐渐缩短。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意一项的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其特征是:在上述制动支架上形成至少一个的卡合凹部;
上述调整本体部具有突出形成的至少一个的卡合凸部,使其用于与上述至少一个的卡合凹部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意一项的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第1位置调整部具有旋合在上述调整本体部上、前端与上述杆体接触的调整螺栓部;
上述第2位置调整部具有:旋合在上述调整螺栓部上、不能旋转但能自如移动地卡合在上述调整本体部上的调整螺母部;具有能调整上述接头初始位置的凸轮面并卡合在上述调整螺母部上、使得通过上述调整螺母部的移动改变上述凸轮面姿势的凸轮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其特征是:上述调整螺母部具有与上述凸轮部件接触的推压部;
上述第2位置调整部还具有一端卡合在上述调整本体部上、另外一端卡在上述凸轮部件上的弹簧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372031A JP2005132262A (ja) | 2003-10-31 | 2003-10-31 | 自転車用ブレーキ操作装置 |
JP372031/2003 | 2003-10-3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11412A true CN1611412A (zh) | 2005-05-04 |
Family
ID=34420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4100318858A Pending CN1611412A (zh) | 2003-10-31 | 2004-03-31 | 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161840B2 (zh) |
EP (1) | EP1527987B1 (zh) |
JP (1) | JP2005132262A (zh) |
CN (1) | CN1611412A (zh) |
AT (1) | ATE359207T1 (zh) |
DE (1) | DE602004005800T2 (zh) |
TW (1) | TWI254012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27948A (zh) * | 2015-11-03 | 2017-05-10 | 彦豪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龙头油压剎车装置 |
CN107416111A (zh) * | 2016-04-25 | 2017-12-01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操作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MI20070400A1 (it) * | 2007-03-01 | 2008-09-02 | Campagnolo Srl | Dispositivo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e bicicletta comprendente tale dipsositivo |
US7793565B2 (en) * | 2007-03-01 | 2010-09-14 | Sram, Llc | Reach adjustment for a handlebar-mounted lever assembly |
US8459142B2 (en) * | 2007-03-21 | 2013-06-11 | Sram, Llc | Reach adjust for a handlebar-mounted lever assembly |
US8281910B2 (en) * | 2009-03-23 | 2012-10-09 | Tektro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Brake operating device with magnetic brake sensitivity adjustment arrangement for bicycles |
US8863612B2 (en) | 2011-08-22 | 2014-10-21 | Mon Spencer Owyang | Lever positioner assembly |
JP3182210U (ja) * | 2012-12-26 | 2013-03-14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
US20140196565A1 (en) * | 2013-01-17 | 2014-07-17 | Chang Hui Lin | Bicycle brake cable combination for different cycles |
US9242695B2 (en) * | 2014-06-10 | 2016-01-26 |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 Brake lever reach adjustment |
IT201600111274A1 (it) * | 2016-11-04 | 2018-05-04 | Freni Brembo Spa | Dispositivo a leva |
IT201600130728A1 (it) | 2016-12-23 | 2018-06-23 | Campagnolo Srl | Dispositivo di comando per bicicletta |
IT201700090935A1 (it) * | 2017-08-07 | 2019-02-07 | Campagnolo Srl | Componente di bicicletta comprendente un dispositivo di serraggio rimovibile per il fissaggio ad un elemento tubolare della bicicletta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H368066A (it) | 1959-01-30 | 1963-03-15 | Giovanni Ditta Galli | Dispositivo di comando del freno a corda per bicicletta, particolarmente per bicicletta da corsa |
DE2434300A1 (de) | 1974-07-17 | 1976-01-29 | Weinmann & Co Kg | Verstellbarer handhebel |
US4425819A (en) * | 1980-06-25 | 1984-01-17 | Shimano Industrial Company Limited | Control lever device for a bicycle |
JPS6144950Y2 (zh) * | 1980-09-10 | 1986-12-17 | ||
IT209650Z2 (it) * | 1986-03-25 | 1988-10-24 | Campagnolo Spa | Disposizione di apertura rapida delle ganasce di freni per bicicletta. |
IT1219256B (it) * | 1988-05-02 | 1990-05-03 | Campagnolo Spa | Sopporto regolabile per leve di comando atto ad essere montato su un manubrio di un ciclo motociclo o simile |
EP0389931B1 (en) | 1989-03-25 | 1993-12-29 | Shimano Inc. | Brake control apparatus for bicycle |
DE69017168T2 (de) * | 1989-12-26 | 1995-06-14 | Shimano Kk | Fahrradbremssteuervorrichtung. |
JP2561412B2 (ja) * | 1992-10-19 | 1996-12-11 | 吉貝機械金属株式会社 | 自転車用制動操作装置 |
JP2597741Y2 (ja) * | 1993-07-21 | 1999-07-12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ブレーキレバー装置 |
US5865064A (en) | 1996-02-12 | 1999-02-02 | Shimano Inc. | Brake lever stroke adjusting mechanism |
DE10141508C1 (de) * | 2001-08-24 | 2003-06-18 | Edscha Ag | Vorrichtung zum Betätigen eines Seilzugs |
JP3612304B2 (ja) | 2002-03-07 | 2005-01-19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自転車用ブレーキ操作装置 |
-
2003
- 2003-10-31 JP JP2003372031A patent/JP2005132262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
- 2004-03-23 TW TW093107820A patent/TWI25401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3-31 CN CNA2004100318858A patent/CN1611412A/zh active Pending
- 2004-10-22 US US10/904,093 patent/US816184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10-28 DE DE602004005800T patent/DE602004005800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10-28 AT AT04025649T patent/ATE359207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10-28 EP EP04025649A patent/EP152798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27948A (zh) * | 2015-11-03 | 2017-05-10 | 彦豪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龙头油压剎车装置 |
CN107416111A (zh) * | 2016-04-25 | 2017-12-01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操作装置 |
CN107416111B (zh) * | 2016-04-25 | 2019-07-26 | 株式会社岛野 | 自行车操作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254012B (en) | 2006-05-01 |
ATE359207T1 (de) | 2007-05-15 |
EP1527987B1 (en) | 2007-04-11 |
JP2005132262A (ja) | 2005-05-26 |
US8161840B2 (en) | 2012-04-24 |
TW200514723A (en) | 2005-05-01 |
DE602004005800D1 (de) | 2007-05-24 |
EP1527987A1 (en) | 2005-05-04 |
DE602004005800T2 (de) | 2008-01-10 |
US20050097979A1 (en) | 2005-05-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11412A (zh) | 自行车用制动器操纵装置 | |
EP1571016B1 (en) | Stroke stop device of the suspensions of a vehicle | |
CN105836028B (zh) | 自行车操作装置 | |
US9937977B2 (en) | Bicycle operating system, take-up device, and bicycle operating apparatus | |
EP2281740B1 (en) | Brake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ntrol lever therefor | |
CN101011995A (zh) | 自行车用拨链器 | |
CN1621300A (zh) | 自行车控制装置 | |
TWI385104B (zh) | 用於自行車變速器的控制裝置 | |
CN1903653A (zh) | 自行车后拨链器 | |
CN108082382B (zh) | 自行车液压操作系统 | |
CN1443679A (zh) | 自行车用刹车操作装置 | |
US11745817B2 (en) | Offset bushings and alignment features of a dropper seatpost assembly | |
US12043332B2 (en) | Dropper seatpost assembly having a cutout therein | |
CN1836968A (zh) | 自行车控制装置 | |
EP1571076A1 (en) | Device for the attachment of a derailleur to a bicycle and derailleur comprising such an attachment device | |
CN1572647A (zh) | 小型车辆用联动制动装置 | |
US7802661B2 (en) | Brake device for motorcycle | |
CN1185395A (zh) | 刹车操纵装置 | |
US20180134342A1 (en) | Bicycle component operating device | |
CN1150105C (zh) | 车辆组件用的操作装置 | |
US7540217B2 (en) | Cable winding conversion device | |
CN217435967U (zh) | 一种液压制动操作装置以及公路自行车 | |
CN211468410U (zh) | 一种高强度手动制动机构 | |
CN2868805Y (zh) | 婴童车前轮转定向装置 | |
CN115320776A (zh) | 安装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