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10375A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10375A CN1610375A CNA2004100869780A CN200410086978A CN1610375A CN 1610375 A CN1610375 A CN 1610375A CN A2004100869780 A CNA2004100869780 A CN A2004100869780A CN 200410086978 A CN200410086978 A CN 200410086978A CN 1610375 A CN1610375 A CN 16103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image information
- information items
- image forming
- forming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35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1/32486—Storage for making a plurality of copies or reprodu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5—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image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7—Detecting, i.e. determining the occurrence of a predetermined sta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5—Methods therefor in service, i.e. during normal ope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7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taken
- H04N1/00082—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50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in systems having a plurality of input or output devices
- H04N1/325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in systems having a plurality of input or output devices a plurality of input devices
- H04N1/3251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in systems having a plurality of input or output devices a plurality of input devices of different type, e.g. internal and externa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609—Fault detection or counter-measures, e.g. original mis-positioned, shortage of paper
- H04N1/32625—Fault detection
- H04N1/32635—Fault detection of reproducing apparatus or receiver, e.g. out of pap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609—Fault detection or counter-measures, e.g. original mis-positioned, shortage of paper
- H04N1/32646—Counter-measures
- H04N1/32678—Performing substitution, e.g. substitute reception or substituting a corrupted line of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609—Fault detection or counter-measures, e.g. original mis-positioned, shortage of paper
- H04N1/32646—Counter-measures
- H04N1/32683—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e.g. using redundant hardware, or anticipating a faul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85—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picture signal storage, e.g. at transmitter
- H04N2201/3295—Deletion of stored data; Preventing such dele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Storing Facsimile Image Data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一个通信接口,用于接收从通过网络与其连接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图像信息项目;一个存储部分,用于在其中存储第一图像信息项目;以及一个图像读取部分,用于通过扫描文件图像获得第二图像信息项目。该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一个控制部分,用于将第一图像信息项目与第二图像信息项目进行比较,然后,如果判断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与第一图像信息项目相同,则选择第一图像信息项目用于形成图像,或者,如果判断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与第一图像信息项目不同,则选择第二图像信息项目用于形成图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更具体讲,涉及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它既能够根据从通过网络与其连接的终端设备发送的图像信息来形成图像,也能够根据通过对文件图像进行扫描所获得的图像信息来形成图像。
背景技术
常规上讲,有数字图像形成设备和模拟图像形成设备。模拟图像形成设备是这样一种类型的设备,其中,利用从光源灯发出的光照射文件图像,然后通过反射镜、透镜等将文件图像所反射的光引导到图像形成部分,从而形成图像。另一方面,数字图像形成设备是这样一种类型的设备,其中,通过反射镜、透镜等将光源灯发出的并且随后由文件图像反射的光引导到CCD传感器,然后在扫描器部分中将其作为图像信息接收和读取,并且由控制部分对在扫描器部分中如此读取的图像信息进行图像处理,然后将图像信息发送到图像形成部分,从而形成图像。
如上所述,与其中对读取的图像信息进行图像处理,然后根据经过这样处理的图像信息形成图像的数字图像形成设备形成对比的是,模拟图像形成设备被设计为通过将读取的图像信息直接传送到图像形成部分来形成图像。
因此,由这种模拟图像形成设备形成的图像直接反映了反射镜、透镜等的变形和色差。为此,一般认为被设计为对这种变形和色差进行校正的数字图像形成设备能提供更好的打印质量。
由于这样的数字图像形成设备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即,先将在扫描器部分中读取的图像信息暂时存储在控制部分中,然后再将其传送到图像形成部分以形成图像,因此数字图像形成设备也能够根据从通过网络与其连接的终端设备发送的图像信息形成图像。
利用数字图像形成设备,根据从终端设备发送的这种图像信息形成的图像在打印质量上好于根据在扫描器部分中获得的图像信息形成的图像。
上述前者通常好于后者,因为从终端设备发送的图像信息由图像形成部分直接处理,而在扫描器部分中获得的图像信息在其包含光学系统的变形等时由图像形成部分处理。
在响应从终端设备向数字图像形成设备提出的打印请求,需要另外打印与已经形成的图像相同的图像的情况下,使用从终端设备向图像形成设备重新发送打印请求的方法。当图像形成设备远离终端设备而被安装时,如果在能够对印有已经形成的图像的记录纸进行检查的地方,即安装了图像形成设备的地点,提出另外的打印请求应该是更方便的。迄今为止已经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各种方法。
例如,第一种方法包括:在已经得到印有图像的记录纸的地方,由图像形成设备扫描形成在记录纸上的图像;并且对由此得到的图像信息进行图像处理如变形校正,从而形成附加打印的图像。这种方法就是被称为“复制到复制(copy to copy)”的方法。
第二种方法包括在记录纸上打印根据输入的检索条件提取的图像列表。这些图像中的每一个都配备有选择标记写入区域。用户在这个区域中写入选择标记,然后扫描记录纸。图像形成设备识别由选择标记指定的图像并且另外打印图像(见序列号为2003-99467的已经公开的日本专利出版物。)
第三种方法包括在打印输出附加有相应的文件ID标记(文件的封面)的文件图像的过程中,累加地存储附加有相应的文件ID的文件图像数据项目。当要另外打印图像时,对具有该图像的文件进行扫描以读取附加在其上的文件ID标记,然后读取通过该标记识别的文件图像数据项目以进行打印(见序列号为HEI 10-308868的已经公开的日本专利出版物。)
但是,第一种方法有这样的问题,即,由此形成的图像的打印质量不如根据从终端设备发送的图像信息形成的图像。
第二种方法有这样的问题,即,操作需要很多时间和劳动,这些操作包括:输入检索条件;打印图像列表;写入选择标记;进行扫描以找到该标记;以及类似操作等。此外,第二种方法还有另外需要用于记录图像列表的记录纸的问题。
第三种方法有这样的问题,即,不希望地将在其他方面不需要的ID标记打印在记录纸上。第三种方法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控制部分必须将文件图像数据项目与相应的文件ID相关联地进行管理并且必须在文件ID和文件ID标记之间执行编码和解码,因此控制部分需要执行复杂的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特征在于提供了能够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操作形成另外打印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图像输入部分,用于获得从通过网络与其连接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图像信息项目;
一个存储部分,用于将由图像输入部分获得的第一图像信息项目存储在其中;
一个图像读取部分,用于通过扫描文件的图像获得第二图像信息项目;
一个控制部分,用于对由图像读取部分获得的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与存储在存储部分中的第一图像信息项目进行比较,然后以这样的方式选择第一图像信息项目和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中的一个,即,如果判断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与第一图像信息项目相同,则选择第一图像信息项目,而如果判断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与第一图像信息项目不同,则选择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以及
一个图像形成部分,用于根据由控制部分选择的图像信息项目形成图像。
按照这样的配置,当想要另外形成与已经由图像形成部分根据从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图像信息项目形成的图像相同的图像时,进行如下处理:图像读取部分扫描已经形成的图像,以读取与其对应的图像信息项目;控制部分从存储部分中读出与已经由图像读取部分读取的图像信息项目相同的图像信息项目(第一图像信息);并且图像形成部分根据第一图像信息形成另外打印的图像。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部分用于在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与第一图像信息项目各自的全部图像区域中对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与第一图像信息项目进行比较。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部分用于在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与第一图像信息项目各自的预定图像区域中对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与第一图像信息项目进行比较。在再一个实施例中,控制部分用于在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与第一图像信息项目各自的全部或预定图像区域中对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与第一图像信息项目就预定色进行比较。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一个操作部分,用于接收输入操作,这些输入操作用于输入要由图像形成部分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条件,其中假定:由控制部分判断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与第一图像信息项目相同;操作部分没有接收到输入操作,那么图像形成部分在与第一图像信息项目相关联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图像。
按照这样的设计,当将从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图像信息项目存储在存储部分中时,用于第一图像信息项目的图像形成条件与第一图像信息项目联系起来并且存储在存储部分中。在判断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与第一图像信息相同,并且因此根据第一图像信息项目形成图像;并且操作部分没有接收到输入操作的情况下,图像形成部分在与第一图像信息项目有关联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图像。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判断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与第一图像信息项目相同,则控制部分判断从操作部分输入的口令是否与预定口令一致;如果判断从操作部分输入的口令与预定口令一致,则图像形成部分形成图像。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从将第一图像信息项目放入存储部分时候起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将存储在存储部分中的第一图像信息项目擦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图像形成设备设计为即使在从将特定的第一图像信息项目放入存储部分时候起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也不擦除存储在存储部分中的第一图像信息项目的特定的第一图像信息项目。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一个显示部分,用于显示存储在存储部分中的第一图像信息项目的列表,其中,图像形成部分能够根据通过操作部分接收的输入操作从列表中选择的任意一个第一图像信息项目形成图像。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以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特性以及附带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为使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透视图;
图2为示出了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为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部分的配置的框图;
图4为示出了由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部分执行的部分处理的流程图;
图5为示出了由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部分执行的部分处理的流程图;
图6为示出了由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部分执行的部分处理的流程图;并且
图7(A)到7(C)中的每个图说明了一种比较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使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1进行描述。
图1为图像形成设备1的透视图,图2为示出了图像形成设备1的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图像形成设备1是具有复印机模式、打印机模式和传真机模式的数字式综合机器。
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图像读取部分2和图像形成部分3。图像读取部分2包括台板4和5,在台板4和5的每一个上面逐页放置文件纸。在台板4和5上面布置自动文件馈进器6。自动文件馈进器6包括文件支架7。将一页或多页文件纸放在文件支架7上。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将文件有选择地放在台板4或者文件支架7上。
自动文件馈进器6有选择地按照一面读取模式或双面读取模式提供文件纸。在一面读取模式中,使放在文件支架7上的文件纸逐页经过台板5,然后排出到排出文件支架8上。在双面读取模式中,使放在文件支架7上的文件纸逐页通过台板5输送到中间支架9上,然后,通过使输送方向逆转,使每页文件纸颠倒,再次通过台板5并排到排出文件支架8上。
在台板4和5之下布置第一扫描器10、第二扫描器11、成像透镜12和CCD传感器13。第一扫描器10沿着与台板4和5平行的第二扫描方向以速度V运动。第二扫描器11与第一扫描器10协调地沿着第二扫描方向以速度V/2运动。
第一扫描器10包括曝光灯14和第一反射镜15。第二扫描器11包括第二反射镜16和第三反射镜17。第一、第二和第三镜15、16和17使从曝光灯14发出的并且被文件纸反射的光偏转并且成为成像透镜12上的入射光。成像透镜12使入射到其上的光形成CCD传感器13上的图像。接着,CCD传感器13对在其上形成图像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将其作为图像数据项目读取。
由将在后面描述的控制部分18(见图3)对如此读取的图像数据项目进行预定的图像处理,然后存储在图形RAM 19中。
图像形成部分3位于图像读取部分2的下面。在图像形成部分3的底部布置纸馈送支架20。纸馈送支架20将多页记录纸容纳在其上。在复印机模式中响应开始键21的按下,或者在打印机模式或FAX模式中响应接收的打印请求,馈送辊22将每页记录纸馈送到纸馈送通道23上。如此馈送的记录纸在对准调节辊24等待,其前边沿夹在对准调节辊24之间。
此外,感光鼓25位于纸馈送通道23之上。在图2中,感光鼓25逆时针方向旋转。按照与感光鼓25的旋转方向相同的顺序,围绕感光鼓25布置静电充电器26、显影装置27、转印装置28和清洁单元29。LSU(Laser ScanningUnit,激光扫描单元)30设置成通过限定在静电充电器26和显影装置27之间的空间面对感光鼓25。
如此构成的图像形成部分3通过下面的包括充电步骤、曝光步骤、显影步骤、转印步骤和定影步骤的静电图像形成过程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
静电充电器26将感光鼓25的外围表面充静电到预定电位(充电步骤)。LSU 30用按照从控制部分18输入给它的图像数据项目调制的激光照射被静电充电到预定电位的感光鼓25的外围表面以形成静电潜像(曝光步骤)。由显影装置27将在感光鼓25的外围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像为调色剂图像(显影步骤)。
将前边缘夹在对准调节辊24之间的正在等待的记录纸传送到感光鼓25与转印装置28之间,在此时刻使记录纸的前边缘与调色剂图像的前边缘对齐,从而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上(转印步骤)。清洁单元29收集遗留在感光鼓25上的剩余调色剂。
接着将携带转印到其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沿着纸馈送通道23传送到定影装置31。定影装置31包括加热辊32和压力辊33。利用加热辊32和压力辊33,在加热和压力之下,通过熔合到记录纸上使附着于传送到定影装置31的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固定在记录纸上(定影步骤)。
接着在纸馈送通道23上传送已经经过定影装置31的记录纸,然后将其排出到排出纸支架34上。当需要用相应的图像对记录纸进行双面打印时,使已经经过定影装置31的记录纸沿着反向的纸馈送通道35反向传送,并且将记录纸以颠倒的状态再次夹在对准调节辊24之间。此后,按照预定时间使记录纸通过感光鼓25与转印装置28之间,然后通过定影装置31,从而在记录纸的反面也形成图像。将在其两面都形成了相应图像的记录纸排出到排出纸支架34上。
以下将参照图3对控制部分18的配置进行描述。图3为示意性地示出了控制部分18的配置的框图。控制部分18包括CPU 41,CPU 41通过总线42连接ROM 43、RAM 44、图形RAM 19、操作面板控制器45、显示面板控制器46、CCD传感器13、电动机驱动器48和通信接口49。
CPU 41执行包括图像处理的各种操作。ROM 43将预定程序存储在其中。RAM 44起CPU 41的工作区的作用。图形RAM 19将图像数据项目存储在其中。操作面板控制器45与键50连接,利用键50将打印条件如复制数量、记录纸尺寸、打印修改以及口令等通过操作面板控制器45输入到CPU 41。显示面板控制器46与用于显示各种信息项目的显示面板51连接。
CCD传感器13进行将通过扫描文件图像获得的光信号转换为包括数字信号的图像数据项目A1的光电转换。将在CCD传感器13获得的图像数据项目A1输入到CPU 41。接着,CPU 41对图像数据项目A1执行预定的图像处理如变形校正,从而得到图像数据项目A2,然后将其存储在图形RAM 19的预定存储区域MA1中。
电动机驱动器48与电动机52连接,电动机52能够按照来自CPU 41的指令使第一和第二扫描器10和11沿着第二扫描方向移动。
通信接口49通过网络与终端设备53连接。终端设备53向图像形成设备1发送打印请求和图像数据项目B。通过通信接口49将如此发送的打印请求和图像数据项目B存储在图形RAM 19的预定存储区域MA2中。
以下将参照图4到6对由控制部分18执行的处理进行描述,图4到6中的每个图示出了由控制部分18执行的部分处理的流程图。
首先,判断是否已经向图像形成设备1提出了打印请求(S1)。如果还没有提出打印请求,判断从最后一次打印之后是否已经经过了预定时间(S2)。如果从最后一次打印之后还没有经过预定时间,则图像形成设备1按照打印模式等待。另一方面,如果从最后一次打印之后已经经过了预定时间,则将图像形成设备1切换到节电/等待模式(S3),并且处理返回到步骤S1。
如果在步骤S1判断已经提出了打印请求,则判断图像形成设备是否处在打印模式(S4)。如果图像形成设备1处在打印模式,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6,而如果设备1没有处在打印模式,则在将图像形成设备1的当前模式已经切换到打印模式之后,处理进行到步骤S6(S5)。随后,判断是否已经输入了来自终端设备53的打印请求(S6)。如果判断已经输入了来自终端设备53的打印请求,则根据从终端设备53输入的图像数据项目B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S7)。将从终端设备53输入的图像数据项目B存储在图形RAM 19的存储区域MA2中(S8)。此外,将随图像数据项目B一起发送的关于打印条件的数据与图像数据项目B相联系并且存储在存储区域MA2中。
接着,判断存储在图形RAM 19的存储区域MA2中的一个或多个图像数据项目B是否包括已经存储了超过预定时间的图像数据项目B(S9)。如果判断不存在这样的图像数据项目B,则处理返回到START(开始)。另一方面,如果判断存在这样的图像数据项目B,则从图形RAM 19的存储区域MA2中擦除该图像数据项目B(S10),然后处理返回到START。
如果判断还没有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53的打印请求,则判断是否已经通过按下开始键21作为启动按照复印机模式运行的命令提出了打印请求(S11)。如果判断已经通过按下开始键21提出了打印请求,即,如果判断已经通过按下没有示出的列表显示键提出了打印请求,则准备好存储在图形RAM 19的存储区域MA2中的一个或多个图像数据项目B的列表并且将该列表显示在显示面板51上(S12)。
接着,判断是否已经选择了列出的图像数据项目B中的任意一个(S13)。如果列表不包括需要的图像数据项目,即,如果用户没有选择列出的图像数据项目B中的任何一个,则处理返回到START。如果列表包括需要的图像数据项目B,即,如果用户已经选择了所列出的图像数据项目B中的任意一个,则显示面板51显示提示用户输入口令的消息(S15)。从操作面板50的键50输入口令。接着,判断输入的口令是否与预定口令一致(S16)。如果输入的口令与预定口令不一致,则在不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START。
如果输入的口令与预定口令一致,则判断是否已经输入了打印条件(S17)。如果判断已经输入了打印条件,则在输入的打印条件下根据选择的图像数据项目B打印图像(S18)。如果判断还没有输入打印条件,则在与选择的图像数据项目B相关联存储的打印条件下根据选择的图像数据项目B打印图像(S19)。
如果在步骤11判断已经通过按下开始键21提出了打印请求,则开始复印机模式的运行并且判断是否将文件放在台板4或文件支架7上(S20)。如果判断文件放在台板4或文件支架7上,则显示面板51显示提示用户将文件放在台板4或文件支架7上的消息(S21),处理返回到START。
如果判断文件被放在台板4或文件支架7上,则图像读取部分2读取文件的图像,从而获得图像数据项目A1(S22)。当获得图像数据项目A1时,控制部分18对图像数据项目A1进行预定的图像处理如变形校正,从而得到由图像处理产生的图像数据项目A2(S23)。将如此获得的图像数据项目A2存储在图形RAM 19的存储区域MA1中(S24)。接着,将图像数据项目A2与存储在图形RAM 19的存储区域MA2中的一个或多个图像数据项目B进行比较(S25)。
可应用于将图像数据项目A2与图像数据项目B中的每一个进行比较的方法包括,例如,完全比较法、点(预定区域)比较法和颜色比较法。图7(A)到7(C)中的每个图说明了一种这样的比较方法。在这些图中,参考符号X1、X2、X3和X4分别指明图像区域、字符图像、半色调图像和摄影图像。参考符号Y指明比较点。按照如图7(A)所示的完全比较法,对于基于图像数据项目A2的图像和基于图像数据项目B的图像,在它们各自的全部图像区域中进行关于每种颜色的亮度和灰度级的相互比较。完全比较法能够准确地判断图像数据项目A2与图像数据项目B之间的一致性。
按照点比较法,对于基于图像数据项目A2的图像和基于图像数据项目B的图像,仅在预定点进行关于每种颜色的亮度和灰度级的相互比较。设立这种在点比较中使用的点的方法包括,例如,如图7(B)所示的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设立等间距的点的方法,以及如图7(C)所示的对在图像区域中的每个图像的边缘进行检测,并且从这些边缘上的点中选择多个点的方法。按照点比较法,在有限的区域中对图像进行相互比较,因此限制了要进行处理的信息量。为此,控制部分18可以使用容量更低的RAM 44并且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需要的处理。
按照颜色比较法,对于基于图像数据项目A2的图像和基于图像数据项目B的图像,在它们各自的全部图像区域中或者在预定点进行关于预定颜色的相互比较。例如,对图像进行关于一种或两种颜色的相互比较。按照颜色比较法,对图像进行关于数量有限的颜色的相互比较,因此,限制了要处理的信息量。为此,控制部分18可以使用容量更低的RAM 19并且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需要的处理。
通过按照上述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进行比较,判断图像数据项目A2和图像数据项目B是否相互一致(S26)。如果判断图像数据项目A2和图像数据项目B相互一致,做出输入口令的提示(S15)并且随后判断输入的口令是否与预定口令一致(S16)。如果判断输入的口令与预定口令不一致,则在不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处理返回到START。
如果输入的口令与预定口令一致,则判断是否已经输入了打印条件(S17)。如果判断已经输入了打印条件,则在输入的打印条件下基于图像数据项目B打印图像(S18)。如果判断还没有输入打印条件,则在与图像数据项目B相关联存储的打印条件下基于图像数据项目B打印图像(S19)。
如果在步骤26判断图像数据项目A2与图像数据项目B彼此不一致,则判断是否已经输入了打印条件(S27)。如果判断还没有输入打印条件,则显示面板51显示提示用户输入打印条件的消息(S28),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27。
如果判断已经输入了打印条件,则在输入的打印条件下基于图像数据项目A2形成图像(S29),随后,将图像数据项目A2从图形RAM 19中擦除(S30)。
当需要另外打印与已经根据从终端设备53发送的图像数据项目B形成的图像相同的图像时,图像形成设备1可以根据通过使图像读取部分2扫描已经打印的图像而存储在图形RAM 19中的图像数据项目B另外打印图像。因此,在不降低打印质量的情况下,在用户已经检查了前面由图像形成设备1形成的图像的地方,本实施例允许用户通过简单的操作,使图像形成设备1另外打印与已经在此根据原始图像数据项目B打印的图像相同的图像。因此用户不需要为了重新发送图像数据项目B而返回到终端设备53。
在没有从键50输入打印条件的情况下,在基于被判断为与图像数据项目A2一致的图像数据项目B的图像形成过程中,在与图像数据项目B相关联存储的打印条件下形成图像。这样,图像形成设备1能够在不需要从键50输入打印条件的操作的情况下,例如在相同尺寸的记录纸上或者按照相等的放大倍数,形成与已经基于从终端设备53发送的图像数据项目B形成的图像相同的图像。
由于输入口令是利用存储在图形RAM 19中的图像数据项目B进行打印的基本条件,因此能够提高图像数据项目B的保密性。通过将已经在图形RAM 19中存储了超过预定时间的图像数据项目B擦除,能够进一步提高图像数据项目B的保密性,由此防止泄露图像数据项目B。此外,可以使图形RAM 19的可用存储器容量增加,这意味着可以减小图形RAM 19的存储容量。
对于特殊需要的,例如非常频繁使用的,图像数据项目B,即使从将其放入存储器中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也能够保留。这样,图像形成设备1能够在不失方便的情况下保持很高的保密性。
当用户进行选择很方便时,可以从图像数据项目B的列表中选择需要的图像数据项目B,这使得从存储在图形RAM 19中的一个或多个图像数据项目B中选择需要的图像数据项目B的方法增加了变化。
上述实施例在不降低打印质量的情况下,在用户已经检查了前面由图像形成设备形成的图像的地方,允许用户通过简单的操作,使图像形成设备另外形成与已经在此根据原始图像信息项目打印的图像相同的图像。因此用户不需要为了重新发送第一图像信息项目而返回到终端设备。
在上述的另外形成图像的过程中,图像形成设备能够在不需要从操作部分输入图像形成条件的操作的情况下,例如在相同尺寸的记录纸上或者按照相等的放大倍数,形成与已经根据从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图像信息项目形成的图像相同的图像。
通过使用口令和/或将存储在存储部分中的已经超过了预定时间的第一图像信息项目擦除可以提高存储在存储部分中的图像信息的保密性。
此外,当用户进行选择很方便时,可以从第一图像信息项目的列表中选择需要的第一图像信息项目,这使得从存储在存储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图像信息项目中选择需要的第一图像信息项目的方法增加了变化。
尽管已经仅对本发明的某些目前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以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在各实施例中进行某些改变和改进。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设备包括:
一个图像输入部分,用于获得从通过网络与其连接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图像信息项目;
一个存储部分,用于存储将由所述图像输入部分获得的所述第一图像信息项目;
一个图像读取部分,用于通过扫描文件的图像获得第二图像信息项目;
一个控制部分,用于对由所述图像读取部分获得的所述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与存储在所述存储部分中的所述第一图像信息项目进行比较,然后以这样的方式选择所述第一图像信息项目和所述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中的一个,即,如果判断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与第一图像信息项目相同,则选择第一图像信息项目,而如果判断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与第一图像信息项目不同,则选择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以及
一个图像形成部分,用于根据由所述控制部分选择的图像信息项目形成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分用于在所述第二图像信息项目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项目各自的全部图像区域中对第二图像信息项目和第一图像信息项目进行比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分用于在所述第二图像信息项目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项目各自的预定图像区域中对第二图像信息项目和第一图像信息项目进行比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部分用于在所述第二图像信息项目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项目各自的全部或预定图像信息区域中对所述第二图像信息项目和所述第一图像信息项目就预定色进行比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一个操作部分,用于接收输入操作,这些输入操作用于输入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形成所述图像的图像形成条件,其中
假定:所述控制部分判断出所述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与第一图像信息项目相同;并且所述操作部分没有接收到输入操作,则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在与所述第一图像信息项目相关联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所述图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如果判断所述第二图像信息项目与所述第一图像信息项目相同,则所述控制部分判断从操作部分输入的口令是否与所述预定口令一致;并且,如果判断从所述操作部分输入的口令与预定口令一致,则所述图像形成部分形成图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在从将所述第一图像信息项目放入所述存储部分时候起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将存储在所述存储部分中的所述第一图像信息项目擦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即使在从将特定的第一图像信息项目放入所述存储部分时候起经过了预定时间之后,也不擦除存储在所述存储部分中的第一图像信息项目的特定的第一图像信息项目。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一个显示设备,用于显示存储在所述存储部分中的第一图像信息项目列表,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部分用于根据通过由所述操作部分接收的输入操作从所述列表中选择的任意一个第一图像信息项目来形成图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59431/03 | 2003-10-20 | ||
JP2003359431A JP2005124063A (ja) | 2003-10-20 | 2003-10-20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59431/2003 | 2003-10-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10375A true CN1610375A (zh) | 2005-04-27 |
CN1312900C CN1312900C (zh) | 2007-04-25 |
Family
ID=34509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8697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12900C (zh) | 2003-10-20 | 2004-10-20 | 图像形成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50083547A1 (zh) |
JP (1) | JP2005124063A (zh) |
CN (1) | CN1312900C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58992A (zh) * | 2009-07-16 | 2011-01-26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
CN102438091A (zh) * | 2010-08-16 | 2012-05-02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
CN103501399B (zh) * | 2007-07-24 | 2016-08-1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65894B2 (en) * | 2009-06-30 | 2011-06-21 | Konica Minolta Systems Laboratory, Inc. | Method for detecting alterations in printed document using image comparison analyses |
EP2902066B1 (en) | 2010-03-29 | 2021-03-10 | Endoclear LLC | Airway cleaning and visualiz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18767B2 (ja) * | 1984-04-28 | 1995-12-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US6067168A (en) * | 1996-02-23 | 2000-05-2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Shared memory image forming system |
JPH10285411A (ja) * | 1997-04-02 | 1998-10-23 | Toray Ind Inc | 画像情報表示装置、表示方法、色比較装置及び色比較方法 |
JPH1142817A (ja) * | 1997-07-29 | 1999-02-16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1144033A (ja) * | 1997-11-06 | 1999-05-2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ディジタル複合機 |
JP3435043B2 (ja) * | 1997-12-26 | 2003-08-1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1227267A (ja) * | 1998-02-16 | 1999-08-24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2000307862A (ja) * | 1999-04-23 | 2000-11-02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505106B2 (ja) * | 2000-04-24 | 2010-07-2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蓄積印刷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262005A (ja) * | 2001-03-06 | 2002-09-13 | Konic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データ検索装置、画像復元方法、画像データ検索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WO2003003286A1 (en) * | 2001-06-29 | 2003-01-09 | Precise Biometrics Ab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ecking a person's identity, where a system of coordinates, constant to the fingerprint, is the reference |
JP4065498B2 (ja) * | 2002-05-21 | 2008-03-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オプション機能セットアップ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
-
2003
- 2003-10-20 JP JP2003359431A patent/JP2005124063A/ja active Pending
-
2004
- 2004-10-20 US US10/970,306 patent/US2005008354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4-10-20 CN CNB2004100869780A patent/CN131290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01399B (zh) * | 2007-07-24 | 2016-08-1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01958992A (zh) * | 2009-07-16 | 2011-01-26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
CN101958992B (zh) * | 2009-07-16 | 2015-08-05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
CN102438091A (zh) * | 2010-08-16 | 2012-05-02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
CN102438091B (zh) * | 2010-08-16 | 2014-11-12 |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50083547A1 (en) | 2005-04-21 |
CN1312900C (zh) | 2007-04-25 |
JP2005124063A (ja) | 2005-05-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58765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pparatus | |
JP6690232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KR100738602B1 (ko) | 촬상 장치, 화상 처리 장치,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화상처리 시스템 | |
US20080175622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
JP4929064B2 (ja) | 秘匿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610375A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CN1967401A (zh) | 曝光图像输入装置、打印装置及图像数据输入控制方法及其程序产品 | |
US7031008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apparatus | |
US743360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plurality of image forming units | |
JP322568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002293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026835A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JP425156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232638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112297A (ja) |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309805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データ蓄積方法、画像データ蓄積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
JP4056380B2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印刷方法 | |
JP200918689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9302648A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の立ち上げ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JP2005010434A (ja) | 両面印刷機能がある画像形成装置 | |
JP3581753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JP2005085044A (ja) | 課金装置 | |
JP3922990B2 (ja)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093781A (ja)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983696A (ja) | デジタル複写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425 Termination date: 2020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