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06718A - 闹钟电子表和导通弹簧 - Google Patents
闹钟电子表和导通弹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606718A CN1606718A CN02825502.XA CN02825502A CN1606718A CN 1606718 A CN1606718 A CN 1606718A CN 02825502 A CN02825502 A CN 02825502A CN 1606718 A CN1606718 A CN 16067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spring
- filling material
- carbon
- spring
- patte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2041 carbon nanotub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29910021393 carbon nanotub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XMWRBQBLMFGWIX-UHFFFAOYSA-N C60 fullerene Chemical compound C12=C3C(C4=C56)=C7C8=C5C5=C9C%10=C6C6=C4C1=C1C4=C6C6=C%10C%10=C9C9=C%11C5=C8C5=C8C7=C3C3=C7C2=C1C1=C2C4=C6C4=C%10C6=C9C9=C%11C5=C5C8=C3C3=C7C1=C1C2=C4C6=C2C9=C5C3=C12 XMWRBQBLMFGWIX-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29910003472 fuller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ZOXJGFHDIHLPTG-UHFFFAOYSA-N Boron Chemical compound [B] ZOXJGFHDIHLPTG-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10052796 bo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20001707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073 nanoro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30040373 Paraformaldehyde Natural produ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03171 Poly (ethylene ox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952 Polyam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697 Polyetherim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721 Polyphenylene ox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734 Polyphenylene sulf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793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RTZKZFJDLAIYFH-UHFFFAOYSA-N ether Substances CCOCC RTZKZFJDLAIYFH-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02647 polyam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01601 polyetherim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06324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13636 polyphenyl ether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06380 polyphenylene ox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02223 polystyr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8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01369 Bras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00975 Carbon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951 br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962 carbon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668 polycarbonat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431 polycarbonate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6351 engineering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15 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500881 Lepism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299 Nylon 12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34282 Alli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2732 Allium cepa var. cep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JHWNWJKBPDFINM-UHFFFAOYSA-N Laurolactam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CCCCCCCCN1 JHWNWJKBPDFIN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292 Nylon 6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02 Nylon 6,6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5 Polyether sulf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22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71 adjuv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63 antioxidant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78 antioxida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556 ass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429 atom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721 carbon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4 carbon nano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10 char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HGAZMNJKRQFZKS-UHFFFAOYSA-N chloroethene;ethenyl acetate Chemical compound ClC=C.CC(=O)OC=C HGAZMNJKRQFZK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KTYLMNFRDHKIL-UHFFFAOYSA-N copper;5,10,15,20-tetraphenylporphyrin-22,24-diide Chemical compound [Cu+2].C1=CC(C(=C2C=CC([N-]2)=C(C=2C=CC=CC=2)C=2C=CC(N=2)=C(C=2C=CC=CC=2)C2=CC=C3[N-]2)C=2C=CC=CC=2)=NC1=C3C1=CC=CC=C1 RKTYLMNFRDHKI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13 electro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LQBJWKCYZGMFEV-UHFFFAOYSA-N lead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Pb] LQBJWKCYZGMFE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86 nano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15 non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14 plastic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92 poly(sulfo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93 polyether sulfo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38 pru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8 pulveriz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2 resin composi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08 vapor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C—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 G04C3/00—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or watches independent of other time-pieces and in which the movement is maintained by electric means
- G04C3/008—Mounting, assembling of compon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表。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可用于闹钟电子表等中的导通弹簧。本发明的导通弹簧的结构为了能够变形成为包含一个以上曲线部的结构,由填充物树脂形成。或者,构成将该导通弹簧用于蜂鸣器信号传递的电子表。此外,构成具有该导通弹簧和保持该导通弹簧的支架的导通部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表。并且,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可用于闹钟电子表等中的导通弹簧。
背景技术
以往的第1类型的闹钟电子表如图11所示,运转机构700具有地板702。文字板706设置于地板702的里侧。在该运转机构700中,回路基板712的表面设有输出压电蜂鸣器驱动信号的信号输出图形。输入压电蜂鸣器驱动信号的信号输入图形设置在位于里盖740内侧的压电蜂鸣器742上。将回路基板712的信号输出图形和压电蜂鸣器742的信号输入图形导通的导通用卷簧716设置在运转机构700上。导通用卷簧716的一端设置成与处于回路基板712表面的信号输出图形相接触。导通用卷簧716由不锈钢等的导电材料形成。导引导通用卷簧716的导引部710c设置在电池框架710上。避开导通用卷簧716的窗部714a设置在开关弹簧714上。导引部710c包含有圆筒状部分和圆锥台状部分。通过设置导引部710c,使导通用卷簧716定位。
以往的第2类型的闹钟电子表参照图12,在运转机构750中,在回路基板712的里面设有输出压电蜂鸣器驱动信号的信号输出图形。输入压电蜂鸣器驱动信号的信号输入图形设置在位于里盖740内侧的压电蜂鸣器742上。将用于导通回路基板712的信号输出图形和压电蜂鸣器742的信号输入图形的导通用板簧770设置在运转机构750上。导通用板簧770具有基部770a和接点弹簧部770b。基部770a设置在回路基板712和电池框架760之间。即,基部770a设置成与处于回路基板712里面的信号输出图形接触。接点弹簧部770b的前端与信号输入图形接触。导通用板簧770由不锈钢等的导电材料形成。导引导通用板簧770的导引部760c设置在电池框架760上。避开导通用板簧770的窗部764a设置在开关弹簧764上。导引部760c包含有圆筒状部分和圆锥台状部分。通过设置导引部760c,使导通用板簧770定位。
可是,在以往的第1类型的闹钟电子表中,把具有将信号传递给压电蜂鸣器用的导通用卷簧的运转机构装入带有螺旋式(回转安装式)里盖的外装盒时,如图11假想线所示,通过里盖的回转,导通用卷簧放倒,有发生导通不良的可能。而在以往的第2类型的闹钟电子表中,把具有将信号传递给压电蜂鸣器用的不锈钢制成的导通用板簧的运转机构装入带有螺旋式里盖的外装盒时,通过导通用板簧的前端,压电蜂鸣器的信号输入图形有被削去的可能。另外,把具有不锈钢制成的导通用板簧的运转机构装入带有螺旋式里盖的外装盒时,导通用板簧的长度方向与里盖的外围不能形成为同心圆的切线方向时,导通用板簧产生扭转,有发生导通用板簧与信号输入图形导通不良的可能。
此外,把具有不锈钢制成的导通用板簧的运转机构装入带有螺旋式里盖的外装盒时,导通用板簧有压弯的可能。另外,在具有导通用卷簧的运转机构中,将导通用卷簧设置于运转机构的中心部时,存在着很难将直径为20mm左右的锂电池载置于运转机构中,或者,运转机构的尺寸、厚度变大的技术问题。在向导通用板簧的前端部注油时,导通用板簧与压电蜂鸣器的信号输入图形之间的阻抗增大,压电蜂鸣器的音压降低的同时,消耗电流有增大的可能。
另外,在以往的电子表中,使用将运转机构接地于里盖用的接地用卷簧。在该构造中,运转机构装入带有螺旋式里盖的外装盒时,通过里盖的回转,接地用卷簧放倒,有发生导通不良的可能。此外,在运转机构与里盖的导通中具有接地用板簧的构造,接地用板簧的长度方向与里盖的外围并不能形成为同心圆的切线方向,并且运转机构装入带有螺旋式里盖的外装盒时,接地用板簧产生扭转,有发生接地用板簧和里盖导通不良的可能。此外,在以往的电子表中,将具有运转机构接地于里盖用的不锈钢制成的接地用板簧的运转机构装入带有螺旋式里盖的外装盒时,接地用板簧在长度方向受到压弯负荷,有压弯的可能。另外,接地用卷簧、接地用板簧设置于运转机构的中心部时,存在着很难将直径为20mm左右的锂电池载置于运转机构中,或者运转机构的尺寸、厚度变大的技术问题。
另外,在以往的电子表中,使用将设定模式用的信号传递给电路块的模式设定信号输入用图形的模式导通用板簧。在该构造中,模式导通用板簧形成的越细,则模式设定时,模式导通用板簧越会产生扭转,会增加发生模式导通用板簧与模式设定信号输入用图形导通不良的可能。另外,在该构造中,模式导通用板簧形成的越粗,则模式设定时,通过模式导通用板簧,越会增大削去模式设定信号输入用图形的可能。因此,很难将模式导通用板簧设计成适当的尺寸。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一种具有通过设置在外装盒里盖内侧上的压电蜂鸣器而告知的结构的电子表,具有使电路块的信号输出图形与压电蜂鸣器的信号输入图形导通的传递蜂鸣器信号用的导通弹簧的结构。另外,本发明为一种有通过可回转的模式显示轮来表示模式的结构的电子表,模式显示轮由导电材料构成,具有使电路块的信号输入图形与模式显示轮导通的设定模式用的导通弹簧的结构。此外,本发明为一种具有包含里盖的外装盒的电子表,里盖由导电材料形成,具有使电源一极与上述的里盖导通的接地用导通弹簧的结构。在本发明的电子表中,其特征在于,该导通弹簧为了能够变形,成为包含一个以上的曲线部的结构,导通弹簧具有由以热塑性树脂作为基体树脂并在该基体树脂中添加碳填充物所得的填充物树脂形成的特征。
在本发明的电子表中,上述的基体树脂最好从由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甲醛(聚环氧乙烷)、聚酰胺、变性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次苯基硫化物、聚苯醚醚酮、聚醚酰亚胺构成的组中选择。另外,在本发明的电子表中,上述的碳填充物最好可从由单层碳纳米管、多层碳纳米管、气相生长碳纤维、纳米石墨杆、碳纳米棒、杯状叠加型碳纳米管、单层“富勒烯”、多层“富勒烯”,以及在上述任何一种碳填充物中掺入硼的混合物构成的组中选择。本发明的导通部件由为了能够变形,具有包含一个以上曲线部的结构的导通弹簧和保持该导通弹簧的支架构成。在本发明的导通部件中,其特征在于,导通弹簧由以热塑性树脂作为基体树脂并在该基体树脂中添加碳填充物所得的填充物树脂形成。
在本发明的导通部件中,上述的基体树脂最好从由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甲醛(聚环氧乙烷)、聚酰胺、变性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次苯基硫化物、聚苯醚醚酮、聚醚酰亚胺构成的组中选择。另外,在本发明的导通部件中,上述的碳填充物最好从由单层碳纳米管、多层碳纳米管、气相生长碳纤维、纳米石墨杆、碳纳米棒、杯状叠加型碳纳米管、单层“富勒烯”、多层“富勒烯”,以及在上述任何一种碳填充物中掺入硼的混合物构成的组中选择。
在本发明的电子表中,导通弹簧不会压弯、不会破损其他部件,导通性能稳定。另外,本发明的导通弹簧不会压弯,不会破损其他部件,具有可靠的导通性能。另外,在本发明的导通部件中,导通弹簧不会压弯,不会破损其他部件,导通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表示从表面侧看运转机构的大致形状的示意平面图(图1中,省略了一部分部件)。
图2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表示从秒钟电机到秒针部分的示意截面图。
图3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表示从分钟电机到分针部分的示意截面图。
图4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表示从小时电机到时针部分的示意截面图。
图5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表示发条、模式导通弹簧、开关接点部分的示意截面图。
图6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表示电路基板和压电蜂鸣器的导通构造的示意截面图。
图7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表示电路基板与模式显示轮的导通构造的示意截面图。
图8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表示从里侧看运转机构的大致形状的示意平面图(在图8中,省略了一部分部件)。
图9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表示完成品(运转机构装入外装盒的)的大致形状的示意平面图。
图10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表示导通部件的构造的示意截面图。
图11是在以往的闹钟电子表中、表示使用卷簧的导通构造的示意截面图。
图12是在以往的闹钟电子表中、表示使用板簧的导通构造的示意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例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电子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为模拟电子表。
本发明的电子表的构造
参照图1~图4,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模拟电子表的运转机构(机械部分)100具有构成运转机构基板的地板102。发条110可回转地装入地板102的发条导引孔中。文字板104(图2中假想线所示)安装于运转机构100上。运转机构100备有确定发条110的轴线方向位置的转换弹簧166。在运转机构100的“表面侧”设有电池120、电路块116、小时电机210、小时显示轮系220、分钟电机240、分钟显示轮系250、秒钟电机270、秒钟显示轮系280等。地板102、轮系轴承112、第二轴承114构成支持部件。
通过小时电机210的回转,小时显示轮系220回转,由时针230构成表示目前时刻的“小时”。通过分钟电机240的回转,分钟显示轮系250回转,由分针260构成表示目前时刻的“分钟”。通过秒钟电机270的回转,秒钟显示轮系280回转,由秒针290构成表示目前时刻的“秒钟”。
IC118和水晶振动器122安装于电路块116上。电路块116借助于绝缘板160并通过开关弹簧162,固定于地板102和轮系轴承112上。转换弹簧166与开关弹簧162形成为一体。电池120构成模拟电子表的动力源。作为模拟电子表的动力源,也可使用可充电的二次电池,或可充电的电容器。水晶振动器122构成模拟电子表的振源,例如,以32,768赫兹发出振动。
参照图1、2,秒钟电机270包含有秒钟线圈组件272、秒钟定子274和秒钟转子276。秒钟线圈组件272输入秒钟电机驱动信号时,磁化秒钟定子274,使秒钟转子276回转。秒钟转子276例如以每秒回转180度的方式构成。秒钟转子276包含有上轴部276a、下轴部276b、小齿轮部276c和转子磁铁276d。上轴部276a、下轴部276b和小齿轮部276c由碳素钢等金属形成。
基于秒钟转子276的回转,借助于秒钟传动轮282的回转构成了秒钟轮284的回转。秒钟传动轮282包含有上轴部282a、下轴部282b、小齿轮部282c和齿轮部282d。小齿轮部276c与齿轮部282d啮合而成。上轴部282a、下轴部282b和小齿轮部282c由碳素钢等金属形成。齿轮部282d由黄铜等金属形成。秒钟轮284为一分钟内转一圈的结构。秒钟轮284包含有上轴部284a、滚轮式辊子部分284b和齿轮部284d。小齿轮部282c与齿轮部284d啮合而成。上轴部284a和滚轮式辊子部分284b由碳素钢等金属形成。齿轮部284d由黄铜等金属形成。
秒针290安装于秒钟轮284上。秒针290构成秒钟表示部。秒钟表示轮系220包含有秒钟传动轮282和秒钟轮284。秒钟转子276、秒钟传动轮282相对于地板102和轮系轴承112可回转地支承着。秒钟轮284相对于设置在第2轴承114上的中心管126和轮系轴承112可回转地支承着。即,秒钟转子276的上轴部276a、秒钟传动轮282的上轴部282a和秒钟轮284的上轴部284a相对于轮系轴承112可回转地支承着。另外,秒钟转子276的下轴部276b,秒钟传动轮282的下轴部282b相对于地板102可回转地支承着。在可回转地支承着秒钟转子276的上轴部276a的轮系轴承112的轴承部、可回转地支承着秒钟传动轮282的上轴部282a的轮系轴承112的轴承部以及可回转地支承着秒钟轮284的上轴部284a的轮系轴承112的轴承部中注入润滑油。在可回转地支承着秒钟转子276的下轴部276b的地板102的轴承部和可回转地支承着秒钟传动轮282的下轴部282b的地板102的轴承部中注入润滑油。该润滑油优选精密机械用油,特别优选所谓的钟表油。作为此种钟表油的一例,可举出能从美必斯社(メ-ビス社)获得的“MoebiusSynt-A-Lube9010(注册商标)”。
对于轮系轴承112的各轴承部、地板102的各轴承部,为了提高润滑油的保持性能,优选设置成圆锥状、圆筒状或圆锥台状的贮油部。设有贮油部时,能够有效地阻止因润滑油的表面张力而导致的油的扩散。地板102、轮系轴承112由黄铜等导电部件材料形成。
参照图1~图4,电池负极端子170安装于地板102上。电池负极端子170通过电路块116的负极图形使电池120的阴极与IC118的负极输入部Vss导通。电池压板320安装到开关弹簧162上。将使电池120的阴极与开关弹簧162绝缘的绝缘板352设置于电池120与电池压板320之间。绝缘板352由聚酰亚胺等塑料片材形成。将电池120定位的电池框架310固定到地板102上。电池框架310由聚碳酸酯等塑料形成。电池120通过电池压板320固定到地板102上。电池压板320和开关弹簧162通过电路块116的正极图形使电池120的阳极与IC118的正极输入部Vdd导通。地板102通过电池压板320和/或开关弹簧162而与电池120的阳极导通。
参照图1、图3,分钟电机240包含有分钟线圈组件242、分钟定子244和分钟转子246。分钟线圈组件242输入分钟电机驱动信号时,磁化分钟定子244,使分钟转子246回转。分钟转子246例如以每20秒回转180度的方式构成。分钟转子246包含有上轴部246a、下轴部246b、小齿轮部246c和转子磁铁246d。上轴部246a、下轴部246b和小齿轮部246c由碳素钢等金属形成。
基于分钟转子246的回转,第一分钟传动轮252回转,基于第一分钟传动轮252的回转,并借助于第二分钟传动轮254,构成了分钟轮256的回转。第一分钟传动轮252包含有上轴部252a、下轴部252b、小齿轮部252c和齿轮部252d。小齿轮部246c与齿轮部252d啮合而成。上轴部252a、下轴部252b和小齿轮部252c由碳素钢等金属形成。齿轮部252d由黄铜等金属形成。第二分钟传动轮254包含有上轴部254a、下轴部254b、小齿轮部254c和齿轮部254d。小齿轮部252c与齿轮部254d啮合而成。上轴部254a、下轴部254b和小齿轮部254c由碳素钢等金属形成。齿轮部254d由黄铜等金属形成。分钟轮256包含有筒状部256a和齿轮部256d。小齿轮部254c与齿轮部256d啮合而成。筒状部256a由碳素钢等金属形成。齿轮部256d由黄铜等金属形成。
分钟轮256为1小时转一圈的结构。分针260安装于分钟轮256上。分钟轮256的回转中心与秒钟轮284的回转中心相同。分针260构成分钟表示部件。分钟表示轮系250包含有第一分钟传动轮252、第二分钟传动轮254和分钟轮256。分钟转子246、第一分钟传动轮252、第二分钟传动轮254相对于地板102和轮系轴承112,可回转地支承着。分钟轮256与设置在第二轴承114上的中心管126的外围部接触,并且可回转地支承着。即,分钟转子246的上轴部246a、第一分钟传动轮252的上轴部252a和第二分钟传动轮254的上轴部254a相对于轮系轴承112可回转地支承着。另外,分钟转子246的下轴部246b、第一分钟传动轮252的下轴部252b和第二分钟传动轮254的下轴部254b相对地板102可回转地支承着。
在可回转地支承着分钟转子246的上轴部246a的轮系轴承112的轴承部、可回转地支承着第一分钟传动轮252的上轴部252a的轮系轴承112的轴承部和可回转地支承着第二分钟传动轮254的上轴部254a的轮系轴承112的轴承部中注入润滑油。在分钟转子246的下轴部246b的轴承部、可回转地支承着第一回转传动轮252的下轴部252b的地板102的轴承部和可回转地支承着第二分钟传动轮254的下轴部254b的地板102的轴承部中注入润滑油。该润滑油优选精密机械用油,特别优选所谓的钟表油。对于轮系轴承112的各轴承部、地板102的各轴承部,为了提高润滑油的保持性能,最好设置成圆锥状、圆筒状或圆锥台状的贮油部。
参照图1、图4,小时电机210包含有小时线圈组件212、小时定子214和小时转子216。小时线圈组件212中输入小时电机驱动信号时,磁化小时定子214,使小时转子216回转。小时转子216例如为每20分钟回转180度的结构。小时转子216包含有上轴部216a、下轴部216b、小齿轮部216c和转子磁铁216d。上轴部216a,下轴部216b,小齿轮部216c由碳素钢等金属形成。
基于小时转子216的回转,第一小时传动轮222回转,基于第一小时传动轮222的回转,并借助于第二小时传动轮224,构成小时轮226的回转。第一小时传动轮222包含有上轴部222a、下轴部222b、小齿轮部222c和齿轮部222d。小齿轮部216c与齿轮部222d啮合而成。上轴部222a、下轴部222b和小齿轮部222c由碳素钢等金属形成。齿轮部222d由黄铜等金属形成。第二小时传动轮224包含有上轴部224a、下轴部224b、小齿轮部224c和齿轮部224d。小齿轮部222c与齿轮部224d啮合而成。上轴部224a、下轴部224b和小齿轮部224c由碳素钢等金属形成。齿轮部224d由黄铜等金属形成。小时轮226包含有筒状部226a和齿轮部226d。小齿轮部224c与齿轮部226d啮合而成。小时轮226由黄铜等金属形成。
小时轮226为12小时转一圈的结构。时针230安装于小时轮226上。小时轮226的回转中心与分钟轮256的回转中心相同。因此,小时轮226的回转中心、分钟轮256的回转中心和秒钟轮284的回转中心是相同的。时针230构成小时表示部件。小时表示轮系220包含有第一小时传动轮222、第二小时传动轮224和小时轮226。小时转子216、第一小时传动轮222、第二小时传动轮224相对于地板102和轮系轴承112,可回转地支承着。小时轮226与分钟轮256的外围部接触,并且可回转地支承着。即,小时转子216的上轴部216a、第一小时传动轮222的上轴部222a、第二小时传动轮224的上轴部224a相对于轮系轴承112可回转地支承着。另外,小时转子216的下轴部216b、第一小时传动轮222的下轴部222b、第二小时传动轮224的下轴部224b相对地板102可回转地支承着。
在可回转地支承着小时转子216上轴部216a的轮系轴承112的轴承部、可回转地支承着第一小时传动轮222上轴部222a的轮系轴承112的轴承部和可回转地支承着第二小时传动轮224上轴部224a的轮系轴承112的轴承部中注入润滑油。在小时转子216的下轴部216b的轴承部、可回转地支承着第一小时传动轮222的下轴部222b的地板102的轴承部和可回转地支承着第二小时传动轮224的下轴部224b的地板102的轴承部中注入润滑油。该润滑油优选精密机械用油,特别优选所谓的钟表油。对于轮系轴承112的各轴承部、地板102的各轴承部,为了提高润滑油的保持性能,最好设置成圆锥状、圆筒状或圆锥台状的贮油部。
模式显示轮180为相对地板102可回转的结构。模式显示轮180由黄铜等导电部件材料形成。模式显示轮180通过地板102、电池压板320和/或开关弹簧162而与电池120的阳极导通。
参照图5、图7、图8,将发条110设置于第1段时,通过使发条110回转,构成了模式显示轮180的回转。模式显示轮180的位置由定位跳簧376确定。模式显示轮180的文字板104一侧的表面,设有表示模式的文字、“AL”、“OFF”、“SET”、“TIME”、“INI”、“AUX”等。将发条110设置于第1段时,通过使发条110回转,而使模式显示轮180回转,构成了可从设置在文字板104上的窗部看见表示模式的文字。“AL”表示鸣闹钟的模式,“OFF”表示不鸣闹钟的模式,“SET”表示设定应当鸣闹钟的时刻的模式,“TIME”表示目前时刻的模式,“INI”表示使IC的计数器内容初始化的模式,“AUX”表示其他的附加功能,例如表示计时器等的模式。
限制模式显示轮180回转的回转限制部102t(例如,回转限制销)设置在地板102上。通过设置在模式显示轮180的外形部的定位部与回转限制部102t相接触,可构成限制模式显示轮180的回转。
发条110包含有前端轴部110a,修正轮配合部110b滚轮式辊子部分110c和导引轴部110d。前端轴部110a和导引轴部110d可回转地装入地板102中。开关弹簧162的发条定位部162g设置成与滚轮式辊子部分110c相接触。修正轮380设置成其齿部与模式显示轮180的齿部啮合。将发条110设置于第1段时,发条110的修正轮配合部110b嵌入修正轮380的中心孔中,通过使发条110回转,构成了修正轮380也与其成为一体的回转。通过修正轮380的回转,可使模式显示轮180回转。将发条110设置于0段时,发条110的修正轮配合部110b不嵌入修正轮380的中心孔中,即便使发条110回转,修正轮380也不回转。
修正轮380可由聚碳酸酯等塑料形成。将发条110设置于第1段、使发条110回转、因修正轮380回转而使模式显示轮180回转、并且设置在模式显示轮180的外形部的定位部与回转限制部102t相接触时,成为修正轮380的中心孔与发条110的修正轮配合部110可滑动的结构。因此,将发条110设置于第1段、设置于模式显示轮180的外形部的定位部与回转限制部102t相接触时,即便使发条110进一步回转,修正轮380、模式显示轮180、发条110等也不会破损。
开关弹簧162中设有4个开关端子部162a~162d。按钮382a~382d设置成与4个开关端子部162a~162d相对应。成为通过按压按钮382a~382d,开关端子部162a~162d与电路块116的开关图形导通时,可进行规定动作的结构。如上所述,电池压板320和开关弹簧162与电池120的阳极导通。因此,开关端子部162a~162d与电路块116的开关图形导通时,成为电路块116的开关图形与电池120的阳极导通的结构。开关端子部162a和按钮382a设置于运转机构的大致2时侧。开关端子部162b和按钮382b设置于运转机构的大致4时侧。开关端子部162c和按钮382c设置于运转机构的大致8时侧。开关端子部162d和按钮382d设置于运转机构的大致10时侧。
基于水晶振动器212的振动,成为分频回路将振荡回路的输出信号分频的结构。小时电机驱动回路根据分频回路的输出信号,成为驱动小时电机210的电机驱动信号向小时电机210输出的结构。分钟电机驱动回路根据分频回路的输出信号,成为驱动分钟电机240的电机驱动信号向分钟电机240输出的结构。秒钟电机驱动回路根据分频回路的输出信号,成为驱动秒钟电机270的电机驱动信号向秒钟电机270输出的结构。在通常时刻显示模式中,小时电机驱动回路将驱动小时电机210的电机驱动信号向小时电机210输出,分钟电机驱动回路将驱动分钟电机240的电机驱动信号向分钟电机240输出,秒钟电机驱动回路将驱动秒钟电机270的电机驱动信号向秒钟电机270输出,通过时针230、分针260、秒针290成为表示应当鸣闹钟的时刻的结构。闹钟时刻计数回路根据分频回路的输出信号,计数应当鸣闹钟的时刻。
在闹钟时刻设定模式中,按压一个按钮时,小时电机驱动回路将驱动小时电机210的电机驱动信号向小时电机210输出,分钟电机驱动回路将驱动分钟电机240的电机驱动信号向分钟电机240输出,通过时针230和分针260,成为表示应当鸣闹钟的时刻的结构。在闹钟时刻设定模式中,到了应当鸣闹钟的时刻时,压电蜂鸣器驱动回路根据闹钟时刻计数回路的输出信号,成为将使压电蜂鸣器342发声的压电蜂鸣器驱动信号向压电蜂鸣器342输出的结构。
振荡回路、分频回路、小时电机驱动回路、分钟电机驱动回路、秒钟电机驱动回路、闹钟时刻计数回路、压电蜂鸣器驱动回路内藏于IC118中。IC118可以是内藏有进行各种动作的程序的PLA-IC。在本发明的电子表实施例中,根据需要,可与IC118一同,使用电阻、电容器、线圈、二极管、三极管等外装元件。
参照图6,在电路块116的表面设有输出压电蜂鸣器驱动信号的信号输出图形。输入压电蜂鸣器驱动信号的信号输入图形设置在位于里盖340内侧的压电蜂鸣器342上。将电路块116的信号输出图形和输入压电蜂鸣器342的压电蜂鸣器驱动信号的信号输入图形加以导通的蜂鸣器导通弹簧316设置在运转机构100上。蜂鸣器导通弹簧316为了能够变形最好是包含有一个以上的曲线部的结构。蜂鸣器导通弹簧316可形成为“V”字形、“U”字形、“Ω”字形等。或者,蜂鸣器导通弹簧316可形成为两端有弯曲部的“V”字形、两端有弯曲部的“U”字形、两端开启的“Ω”字形等。蜂鸣器导通弹簧316可为包含有向外凸的凸状曲线部和向外凹的凹状曲线部的波形形状。蜂鸣器导通弹簧316由导电材料形成。
蜂鸣器导通弹簧316的至少一方的端部或靠近至少一方端部的曲线部成为与信号输出图形接触的结构。在蜂鸣器导通弹簧316的中间、向外凸的凸状曲线部成为与信号输入图形接触的结构。在蜂鸣器导通弹簧316和信号输出图形相接触部分上,最好设有开关弹簧162。避开蜂鸣器导通弹簧316的窗部162a设置在开关弹簧162上。通过这种结构,阻止了电路块116的弯曲,可确保蜂鸣器导通弹簧316和信号输出图形的接触力。在蜂鸣器导通弹簧316与信号输出图形相接触部分上的开关弹簧162上,可设有向蜂鸣器导通弹簧316施加弹力的压紧弹簧。作为变形例,也可以成为将蜂鸣器导通弹簧316的端部铅锡焊接到信号输出图形上的结构。
导引蜂鸣器导通弹簧316的导引部310c设置在电池框架310上。避开蜂鸣器导通弹簧316两端部的凹部310d设置在电池框架310上。导引部310c可以为圆筒状,可以为圆锥状,可以为圆锥台状,也可以为四方柱状。通过设有导引部310c,能够将蜂鸣器导通弹簧316可靠地定位。蜂鸣器导通弹簧316由以热塑性树脂作为基体树脂并在该基体树脂中添加碳填充物所得的填充物树脂形成。该填充物树脂为导电材料。因此,通过将蜂鸣器导通弹簧316由填充物树脂形成,可确保蜂鸣器导通弹簧316必要的导电性能。
将运转机构100接地于里盖的接地弹簧322设置在运转机构100中。接地弹簧322为了能够变形最好是包含有一个以上的曲线部的结构。接地弹簧322的形状可与上述的蜂鸣器导通弹簧316的形状相同。接地弹簧322由导电材料形成。接地弹簧322为可与电池压板320相接触的结构。因此,接地弹簧322与电池120的阳极导通。导引接地弹簧322的导引部310f设置于电池框架310上。导引部310d可形成为细长的窗状。通过设有导引部310d,可将接地弹簧322可靠地定位。作为变形例,也可以成为将接地弹簧322的端部与电池压板320、开关弹簧162、电路块116的正极图形中的任意一个铅锡焊接的结构。接地弹簧322由以热塑性树脂作为基体树脂并在该基体树脂中添加碳填充物所得的填充物树脂形成。该填充物树脂为导电材料。因此,通过将接地弹簧322由填充物树脂形成,可确保接地弹簧322必要的导电性能。
本发明中使用的基体树脂一般为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甲醛(聚环氧乙烷)、聚酰胺、变性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次苯基硫化物、聚苯醚醚酮、聚醚酰亚胺。即,在本发明中,上述的基体树脂可以是所谓的通用工程塑料,或者是所谓的超级工程塑料。另外,在本发明中,作为基体树脂,除了上述的以外,也可使用通用工程塑料,或者超级工程塑料。本发明中使用的基体树脂优选热塑性树脂。在本发明中使用的碳填充物一般为单层碳纳米管、多层碳纳米管、气相生长碳纤维、纳米石墨杆、碳纳米棒、杯状叠加型碳纳米管、单层“富勒烯”、多层“富勒烯”,以及在上述任何一种碳填充物中掺入硼的混合物。相对于填充物树脂的总体重量,碳填充物优选含有0.2重量%~60重量%。或者,相对填充物树脂的总体体积,碳填充物优选含有0.1体积%~30体积%。
单层碳纳米管的直径为0.4nm~2nm,纵横尺寸比(长度/直径)优选为10~1000,特别优选纵横尺寸比是50~100。单层碳纳米管形成具有圆筒形状或圆锥台形状的六角形的网状,为单层构造。单层碳纳米管可从美国的炭纳米技术公司(CarbonNanotechnologies Inc.(CNI))获得,其商品名称为“SWNT”多层碳纳米管的直径为2nm~100nm,纵横尺寸比优选为10~1000,特别优选纵横尺寸比是50~100。多层碳纳米管形成具有圆筒形状或圆锥台形状的六角形的网状,为多层构造。多层碳纳米管可从日机装公司获得,其商品名称为“MWNT”。
关于这种碳纳米管,在P.G.柯林斯等所著的著作“碳纳米管、快速发展的电子应用”(“日经科学”杂志2001年3月号,第52~62页),“纳米材料的挑战”(“日经机械”2001年12月号,第36~57页)中有说明。此外,例如,在日本特开2001-200096号公报中,公开了含有碳纤维的树脂合成物的结构和制造方法。
气相生长碳纤维,其直径为50nm~200nm,纵横尺寸比优选为10~1000,特别优选纵横尺寸比是50~100。气相生长碳纤维形成具有圆筒形状或圆锥台形状的六角形的网状,为多层构造。气相生长碳纤维可从昭和电工公司获得,其商品名称为“VGCF”。气相生长碳纤维已经在例如日本特开平5-321039号公报、特开平7-150419号公报、特公平3-61768号公报等中公开。
纳米石墨杆,其外径为2nm~500nm,纵横尺寸比优选为10~1000,特别优选纵横尺寸比是50~100。纳米石墨杆大致具有实心的圆筒形状。纳米石墨杆可从伊势电子公司获得。
碳纳米棒,其直径为2nm~500nm,纵横尺寸比优选为10~1000,特别优选纵横尺寸比是50~100。碳纳米棒为具有六角形网状的杯形。
杯状叠加型碳纳米管具有把上述碳纳米棒层叠成杯子状的形状,纵横尺寸比优选为10~1000,特别优选纵横尺寸比是50~100。
“富勒烯”是以碳簇为母体的分子,在CAS的定义中,为20个以上的碳原子分别与相邻的3个原子接合的、具有封闭的球形的分子。单层“富勒烯”具有如足球那样的形状。单层“富勒烯”的直径优选为0.1nm~500nm。单层“富勒烯”的成分优选为C60~C540。单层“富勒烯”,例如,可以是C60,C70,C120。C60的直径约为0.7nm。多层“富勒烯”具有将上述的单层“富勒烯”以同心形状层叠而成的派生形状。多层“富勒烯”的直径优选为0.1nm~1000nm,特别优选是1nm~500nm。多层“富勒烯”的成分优选是C60~C540。多层“富勒烯”优选例如将C70配置于C60的外侧、在该C70的外侧进一步配置C120的构造。这种多层“富勒烯”已在例如垣内孝宏等著的“洋葱结构‘富勒烯’的大量生成和在润滑材料上的应用”(“精密工程学会杂志”、vol.67、No.7、2001年)中进行了说明。
此外,上述的碳填充物也可在上述碳填充物(单层碳纳米管、多层碳纳米管、气相生长碳纤维、纳米石墨杆、碳纳米棒、杯状叠加型碳纳米管、单层“富勒烯”、多层“富勒烯”)的任意一个中掺入硼(硼元素)而成。在上述的碳填充物中掺入硼(硼元素)的方法已由例如日本特开2001-200096号公报等所记载。日本特开2001-20009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方法,是将用气相法制成的碳纤维与硼(硼元素),用悬挂混合器型式的混合机进行混合,然后用高频炉等将这种混合物加热到2300度,进行热处理。然后,用粉碎机粉碎经过热处理的上述混合物。接着,以一定的比例把基体树脂与上述粉碎后的混合物调配起来,用挤压机进行熔融混合,制造成颗粒。。
参照图7,在电路块116的里面设有输入模式信号的模式信号输入图形。将电路块116的模式信号输入图形与模式显示轮180导通的模式导通弹簧370设置于运转机构100中。模式导通弹簧370为了能够变形,最好含有一个以上的弯曲部的结构。模式导通弹簧370可形成为“V”字形、“U”字形、“Ω”字形。或者,模式导通弹簧370可形成为两端有弯曲部的“V”字形、两端有弯曲部的“U”字形、两端开启的“Ω”字形等。模式导通弹簧370可为包含有向外凸的凸状曲线部和向外凹的凹状曲线部的波形形状。模式导通弹簧370由导电材料形成。
模式导通弹簧370的两端部固定到模式显示轮180上。成为在模式导通弹簧370的中间、向外凸的凸状曲线部与模式信号输入图形相接触的结构。在模式导通弹簧370与模式信号输入图形的接触部分的上方最好设有开关弹簧162。通过这种结构,可阻止电路块116的弯曲,可确保模式导通弹簧370与信号输出图形的接触力。在电路块116上设有将设定鸣闹钟模式的信号加以接受的“AL图形”、将设定不鸣闹钟模式的信号加以接受的“OFF图形”、将设定应鸣闹钟时刻的模式设定用的信号加以接受的“SET图形”、将设定目前时刻的信号加以接受的“TIME图形”、将使IC的计数器内容初期化的模式设定用的信号加以接受的“INI图形”、将设定其他附加功能例如计时器等模式的信号加以接受的“AUX图形”。
模式导通弹簧370由以热塑性树脂作为基体树脂并在该基体树脂中添加碳填充物所得的填充物树脂形成。该填充物树脂为导电材料。因此,通过将模式导通弹簧370由填充物树脂形成,可确保模式导通弹簧370必要的导电性能。该基体树脂和碳填充物的条件对于蜂鸣器导通弹簧316,是与前述的内容相同的。模式导通弹簧370为了能够变形,成为含有一个以上的曲线部的结构,因而在模式设定时,模式导通弹簧370不会发生扭转。另外,模式导通弹簧370由于由填充物树脂形成,因而也没有发生因模式导通弹簧370而将输入电路块116的模式信号的图形削去的可能。
通过上述结构,模式导通弹簧370借助于模式显示轮180、地板102、电池压板320和/或开关弹簧162而与电池120的阳极导通。通常时,输入电路块116的模式信号的图形,不与电池120的阳极导通。当模式导通弹簧370与电路块116的模式信号输入图形相接触,模式信号输入图形与电池120的阳极导通时,成为向IC118输入设定模式信号的结构。
本发明的电子表的作用
下面,对本发明的电子表的作用进行说明。参照图1、图5~图8,发条110上装有卷把110b。拉出卷把110b,将发条110设置于第1段时,通过使发条110回转,可使模式显示轮180回转。使模式显示轮180回转,文字板的窗部就显示“INI”。在该状态下,在模式导通弹簧370的中间、向外凸的凸状曲线部与电路块116的“INI图形”相接触。接着,3秒钟以上按压按钮382d,设定为可以初期化IC的计数内容的状态。之后,按压按钮382a,使小时电机210动作,时针230对准在12时的位置上。然后,按压按钮382b,使分钟电机240动作,将分针260对准在12时的位置上。接下来,按压按钮382c,使秒钟电机270动作,将秒针290对准在12时的位置上。之后,按压按钮382d3秒以上,结束IC的计数内容的初期化。在该状态下,即使将发条110移动到0段,也不会做任何动作。
将发条110设置于第1段时,通过使发条110回转,可使模式显示轮180回转。使模式显示轮180回转,就可在文字板的窗部显示“TIME”。在该状态下,在模式导通弹簧370的中间、向外凸的凸状曲线部与电路块116的“TIME图形”相接触。接着,将按钮382d按压3秒以上,将IC的计数内容设置成可表示目前时刻的状态。之后,按压按钮382a,使小时电机210动作,将时针230与目前时刻中的“小时”的位置对准。然后,按压按钮382b,使分钟电机240动作,将分针260对准在目前时刻中的“分钟”的位置上。
接下来,按压按钮382c,使秒钟电机270动作,将秒针290对准在目前时刻中的“秒钟”的位置上。成为如按压按钮382c3秒以上,就可使秒针290与12时的位置对准的结构。然后,按压按钮382d,由时针230、分针260、秒针290来表示目前时刻。此时,时针230从对准的位置回转,移动到与“分钟”相对应的、时刻度与时刻度的中间位置上。另外,分针260从对准的位置回转,移动到与“秒钟”相对应的、分刻度与分刻度的中间位置上。在该状态下,即使发条110移动到0段,也不会做任何动作。在该状态下,时针230、分针260、秒针290继续表示目前时刻。
将发条110设置于第1段时,通过使发条110回转,就可使模式显示轮180回转。回转模式显示轮180,就可在文字板的窗部显示“SET”。在该状态下,在模式导通弹簧370的中间、向外凸的凸状曲线部与电路块116的“SET图形”相接触。接着,将按钮382d按压3秒以上,设置成可将应该鸣闹钟的时刻加以设定的状态。之后,按压按钮382a,使小时电机210动作,将时针230与应当鸣闹钟时刻中的“小时”的位置对准。然后,按压按钮382b,使分钟电机240动作,将分针260对准在应当鸣闹钟时刻中的“分钟”的位置上。接下来,按压按钮382d3秒以上,结束应当鸣闹钟的时刻的设定。在该状态下,使模式显示轮180回转,在文字板的窗部显示“AL”。在该状态下,在模式导通弹簧370的中间、向外凸的凸状曲线部与电路块116的“AL图形”相接触。在该状态下,时针230、分针260、秒针290表示目前时刻。接着,将发条110移动到0段。在该状态下,到了应当鸣闹钟的时刻时,压电蜂鸣器驱动回路根据闹钟时刻计数回路的输出信号,将使压电蜂鸣器342发声的压电蜂鸣器驱动信号向压电蜂鸣器342输出。结果,到了应当鸣闹钟的时刻时,压电蜂鸣器342发出声音。
不必鸣闹钟时,将发条110拉出到第1段,使发条110回转,使模式显示轮180回转,在文字板的窗部显示“OFF”。在该状态下,在模式导通弹簧370的中间、向外凸的凸状曲线部与电路块116的“OFF图形”相接触。在该状态下,时针230、分针260、秒针290表示目前时刻。在该状态下,即使发条110移动到0段,也不会做任何动作。
在使模式显示轮180回转、文字板的窗部显示“TIME”、时针230、分针260、秒针290对准于目前时刻、进而使发条110回转、回转模式显示轮180,文字板的窗部显示“OFF”时,时针230、分针260、秒针290表示目前时刻。在使模式显示轮180回转、文字板的窗部显示“TIME”、时针230、分针260、秒针290对准于目前时刻、进而使发条110回转、模式显示轮180回转,文字板的窗部显示“AL”时,时针230、分针260、秒针290表示目前时刻。
将发条110设置于第1段时,通过使发条110回转,回转模式显示轮180,就可在文字板的窗部显示“AUX”。在该状态下,在模式导通弹簧370的中间、向外凸的凸状曲线部与电路块116的“AUX图形”相接触。接着,进行规定的操作,使其他附加功能例如计时器等开始动作。结束其他附加功能的动作后,使模式显示轮180回转,文字板的窗部显示“OFF”或“AL”时,时针230、分针260、秒针290表示目前时刻。
其他的实施例
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针对模拟电子表进行了本发明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数字电子表,也可适用于包含模拟显示构造和数字显示构造的复合显示电子表。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使用电池作为电源的电子表进行了本发明的说明,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使用电容器作为电源的电子表,或者使用太阳能电池作为电源的电子表。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将电池的阳极接地于里盖构造的电子表进行了本发明的说明,但本发明也适用于将电池的阴极接地于里盖构造的电子表。
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基体树脂一般为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甲醛(聚环氧乙烷)、聚酰胺、变性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次苯基硫化物、聚苯醚醚酮、聚醚酰亚胺,但也可将其他塑料例如聚砜、聚醚砜、聚乙烯、尼龙6、尼龙66、尼龙12、聚丙烯、ABS树脂、AS树脂等的热塑性树脂作为基体树脂使用。另外,作为基体树脂,可以将上述热塑性树脂2种以上混合使用。此外,本发明中使用的基体树脂中可配入添加剂(防氧化剂、润滑剂、可塑剂、稳定剂、填充剂、溶剂等)。
在上述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是对使用不电镀的填充剂树脂的结构进行了本发明的说明,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对成形的填充剂树脂实施电镀的结构。即,导通弹簧也可在成形后、实施电镀之后使用。该电镀的种类为例如镀金(无电解镀金)、镀镍(无电解镀镍)等。
下面,对本发明的导通部件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参照图10,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导通部件500具有导通弹簧501、第1支架502和第2支架503。该导通部件500可为上述实施例那样的表的构件。另外,导通部件500并不只限于表,也可以是其他装置的构件。
导通弹簧501为了能够变形,成为包含一个以上弯曲部的结构。该导通弹簧501由以热塑性树脂为基体树脂并在该基体树脂中添加碳填充剂所得的填充剂树脂形成。形成该导通弹簧501的基体树脂可适用上述实施例的蜂鸣器导通弹簧316等所用的基体树脂。另外,填充于该基体树脂中的碳填充物可适用上述实施例的碳填充物。因此,导通弹簧501为导电体。
导通弹簧501可形成为“V”字形、“U”字形、“Ω”字形等。或者,导通弹簧501可形成为两端有弯曲部的“V”字形、两端有弯曲部的“U”字形、两端开启的“Ω”字形等。导通弹簧501可为包含有向外凸的凸状曲线部和向外凹的凹状曲线部的波形形状。
第1支架502和第2支架503用于保持导通弹簧501。第1支架502和第2支架503如图10所示,在第1支架的端部(或缘部)接合。第1支架502可以是导电体也可以是非导电体。第2支架503为导电体。另外,还可以是只第2支架503的表面(或里面)具有导电性。
另外,第1支架502上设有导引导通弹簧501的导引部502b。另外,第1支架502上设有避开导通弹簧501的两端部的凹部502a。导引部502b可以是圆筒状、圆锥状、圆锥台状和四方柱状。通过设有导引部502b,能够将导通弹簧501可靠地定位。进一步如图10所示,导通弹簧501的端部或接近导通弹簧501的端部的曲线部为与第2支架503相接触的结构。在此,导通弹簧501与第2支架503电连接。
下面,对于上述结构的导通部件500的使用方法和动作进行说明。导通部件500实际安装于表或其他各种装置(以下称作装置)上。在这种实际安装中,在导通弹簧501的中间的向外凸的凸状曲线部以配置于装置的信号传递用(或电力供给用等)图形(第1图形)510附近的方式安装导通部件500。该第1图形可例如形成在压电元件(蜂鸣器)、里盖或其他基板上的图形。
在此,第1图形510例如可与开关等的动作连动着移动。并且,例如通过按压开关等,第1图形移动,与导通弹簧501的凸状曲线部接触,第1图形和导通弹簧501导通。
另外,在上述实际安装中,可以第2支架503与装置的信号传递用(或电力供给用等)图形(第2图形)520接触导通的方式安装导通部件500。例如,第2支架503的端部与第2图形520通过铅锡焊接等的导电性材料530接合。
为此,通过按压上述开关等,第1图形510通过导通弹簧501和第2支架503,而与第2图形520导通。因此,上述实际安装的导通部件500可进行第1图形510与第2图形520间的信号传送通路(或电力供给通路等)的开闭。
上述导通部件500的导通弹簧501由于由填充物树脂形成,不会压弯,其他部件不会破损,导通性能稳定。
下面,参照表1,对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由添加碳填充物树脂形成的蜂鸣器导通弹簧316、模式导通弹簧370和导通弹簧501具有导电性的实验数据进行说明。表1,示出添加3.5重量%或5重量%的碳填充物的聚碳酸酯树脂(PC)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PBT),添加了20重量%的碳填充物的聚酰胺12树脂(PA12),即,添加碳填充物树脂的导电性特性。另外,为了比较,不添加碳填充物的非复合材料(即PC,PBT,PA12自身)的特性作为空白值“BLANK”示出。
表1所示的实验数据是根据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American Society forTesting and Materials)的基准D257测定的。该基准D257为导电率等的标准试验方式。
在此,可将导电体定义为,满足表面阻抗(Ω/□)在10-3~106的范围内,或者体积阻抗(Ω·cm)在10-3~106的范围内的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满足这两者。
正如表1所示,添加碳填充物的各种树脂与不添加填充物碳填充物的各种树脂(BLANK)相比,表面阻抗(Ω/□)和体积阻抗(Ω·cm)变得非常小。即,添加碳填充物的各种树脂成为导电体。另外,在PC和PBT中,添加5重量%的碳填充物的与添加3.5重量%的相比,表面阻抗(Ω/□)和体积阻抗(Ω·cm)变小,改善了导电率。此外,添加碳填充物的PA12与不添加碳填充物的PA12(BLANK)相比,表面阻抗(Ω/□)和体积阻抗(Ω·cm)变为极小。即,添加碳填充物的PA12成为导电体。由此可知,碳填充物的添加量越多,就越改善导电率。但是,碳填充物的添加率过大时,该树脂会变脆。
为此,通过使用添加20重量%~3.5重量%的碳填充物的树脂,可提供不会发生压弯、不会破损其他部件、导电性能稳定的蜂鸣器导通弹簧316、模式导通弹簧370和导通弹簧501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本发明的电子表中,导通弹簧不会压弯、不会破损其他部件,导通性能稳定。另外,本发明的导通弹簧不会压弯,不会破损其他部件,具有可靠的导通性能。另外,在本发明的导通部件中,导通弹簧不会压弯,不会破损其他部件,导通性能稳定。
表1
项目 | 测定方法 | 单位 | PC | PBT | PA12 | |||||
5wt% | 3.5wt% | BLANK | 5wt% | 3.5wt% | BLANK | 20wt% | BLANK | |||
表面阻抗 | ASTMD-257 | Ω/□ | 105 | 106 | - | 103 | 107 | 1012 | 100 | 1014 |
体积阻抗 | ASTMD-257 | Ω·cm | 102 | 105 | 1017 | 101 | 102 | 1014 | 100 | 1014 |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表,为通过设置在外装盒里盖内侧上的压电蜂鸣器而告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使电路块的信号输出图形与压电蜂鸣器的信号输入图形导通的蜂鸣器信号传递用的导通弹簧,该导通弹簧为了能够变形、成为包含一个以上的曲线部的结构,所述的导通弹簧由以热塑性树脂作为基体树脂并在该基体树脂中添加碳填充物所得的填充物树脂形成。。
2、一种通过可回转的模式显示轮来表示模式结构的电子表,其特征在于,模式显示轮由导电材料构成,具有使电路块的信号输入图形与模式显示轮导通的模式设定用的导通弹簧,该导通弹簧为了能够变形,成为包含一个以上的曲线部的结构,所述的导通弹簧由以热塑性树脂作为基体树脂并在该基体树脂中添加碳填充物所得的填充物树脂形成。。
3、一种具有包含里盖的外装盒的电子表,其特征在于,里盖由导电材料形成,具有使电源的一极与所述的里盖导通的接地用导通弹簧,该导通弹簧为了能够变形,成为包含一个以上的曲线部的结构,所述的导通弹簧由以热塑性树脂作为基体树脂并在该基体树脂中添加碳填充物所得的填充物树脂形成。
4、按照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树脂可从由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甲醛(聚环氧乙烷)、聚酰胺、变性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次苯基硫化物、聚苯醚醚酮、聚醚酰亚胺构成的组中选择。
5、按照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填充物可从由单层碳纳米管、多层碳纳米管、气相生长碳纤维、纳米石墨杆、碳纳米棒、杯状叠加型碳纳米管、单层“富勒烯”、多层“富勒烯”,以及在上述任何一种碳填充物中掺入硼的混合物构成的组中选择。
6、一种导通弹簧,其特征在于,为了能够变形,成为包含一个以上曲线部的结构,由以热塑性树脂作为基体树脂并在该基体树脂中添加碳填充物所得的填充物树脂形成。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通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树脂可从由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甲醛(聚环氧乙烷)、聚酰胺、变性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次苯基硫化物、聚苯醚醚酮、聚醚酰亚胺构成的组中选择。
8、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导通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填充物可从由单层碳纳米管、多层碳纳米管、气相生长碳纤维、纳米石墨杆、碳纳米棒、杯状叠加型碳纳米管、单层“富勒烯”、多层“富勒烯”,以及在上述任何一种碳填充物中掺入硼的混合物构成的组中选择。
9、一种导通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为了能够变形而包含一个以上曲线部的结构的导通弹簧和保持该导通弹簧的支架,所述的导通弹簧由以热塑性树脂作为基体树脂并在该基体树脂中添加碳填充物所得的填充物树脂形成。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通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树脂可从由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甲醛(聚环氧乙烷)、聚酰胺、变性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次苯基硫化物、聚苯醚醚酮、聚醚酰亚胺构成的组中选择。
11、按照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导通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碳填充物可从由单层碳纳米管、多层碳纳米管、气相生长碳纤维、纳米石墨杆、碳纳米棒、杯状叠加型碳纳米管、单层“富勒烯”、多层“富勒烯”,以及在上述任何一种碳填充物中掺入硼的混合物构成的组中选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1390280 | 2001-12-21 | ||
JP390280/2001 | 2001-12-2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06718A true CN1606718A (zh) | 2005-04-13 |
Family
ID=19188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2825502.XA Pending CN1606718A (zh) | 2001-12-21 | 2002-12-20 | 闹钟电子表和导通弹簧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50128877A1 (zh) |
JP (1) | JP4191047B2 (zh) |
CN (1) | CN1606718A (zh) |
WO (1) | WO200305463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025416A1 (en) * | 2005-07-27 | 2007-02-01 | Hui-Ming Chen | Clinical thermomet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64048A (en) * | 1984-05-25 | 1986-01-14 | Tayco Developments, Inc. | Pressure accumulator with composite helical spring |
JPS62215635A (ja) * | 1986-03-17 | 1987-09-22 | Kanebo Ltd | 導電性樹脂成形物 |
JPH0718934B2 (ja) * | 1986-11-18 | 1995-03-06 |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 ストツプウオツチ |
JP2537618B2 (ja) * | 1987-04-03 | 1996-09-2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子時計 |
KR900700935A (ko) * | 1988-01-25 | 1990-08-17 | 야마무라 가쯔미 | 발전장치 부착 전자 팔목시계 |
JP2644282B2 (ja) * | 1988-05-20 | 1997-08-25 | サンスター株式会社 | ヨード系殺菌剤組成物 |
JPH0517519Y2 (zh) * | 1988-05-31 | 1993-05-11 | ||
JPH0777088B2 (ja) * | 1988-12-12 | 1995-08-16 | 北川工業株式会社 | 導電性の機構部品 |
JPH0488882U (zh) * | 1989-11-10 | 1992-08-03 | ||
JPH0562889U (ja) * | 1991-12-04 | 1993-08-20 | セイコー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多機能電子時計 |
JPH06260017A (ja) * | 1993-03-04 | 1994-09-16 | Otsuka Chem Co Ltd | 導電性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
US5624281A (en) * | 1994-12-14 | 1997-04-29 | Christensson; Eddy K. G. | Clasp structure for biomedical electrodes |
JP2002341060A (ja) * | 2001-05-11 | 2002-11-27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複合電気部品、地板構造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時計 |
JP2002341056A (ja) * | 2001-05-11 | 2002-11-27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ジャンパ構造体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時計 |
-
2002
- 2002-12-20 CN CN02825502.XA patent/CN1606718A/zh active Pending
- 2002-12-20 US US10/499,451 patent/US2005012887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2-12-20 WO PCT/JP2002/013401 patent/WO200305463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2-12-20 JP JP2003555288A patent/JP419104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191047B2 (ja) | 2008-12-03 |
WO2003054639A1 (fr) | 2003-07-03 |
US20050128877A1 (en) | 2005-06-16 |
JPWO2003054639A1 (ja) | 2005-04-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Shi et al. | 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of rigid, soft, and liquid materials for self-healable, recyclable, and reconfigurable wearable electronics | |
Dai et al. | Self‐healing, flexible, and tailorable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for self‐powered sensors based on thermal effect of infrared radiation | |
Hawthorne et al. | Electrical or photocontrol of the rotary motion of a metallacarborane | |
Baughman et al. | Carbon nanotubes--the route toward applications | |
Karami‐Mosammam et al. | Stretchable and biodegradable batteries with high energy and power density | |
Zhou et al. | On the sequential hydrogen dissociative chemisorption on small platinum clusters: 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 |
Pusty et al. | Gold nanoparticle–cellulose/PDMS nanocomposite: A flexible dielectric material for harvesting mechanical energy | |
Zhu et al. | P, Se‐Codoped MoS2 nanosheets as accelerated electrocatalysts for hydrogen evolution | |
Lee et al. | A hydrogen storage mechanism in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 |
Kiruthika et al. | Transparent and flexible supercapacitors with networked electrodes | |
KR100779642B1 (ko) | 카본 나노튜브 디바이스의 제조 방법 | |
Can-Ortiz et al. | Nonlinear electrical conduction in polymer composites for field grading in high-voltage applications: A review | |
Neuville | Selective carbon material engineering for improved MEMS and NEMS | |
JP4229839B2 (ja) | 樹脂製軸受部を有する時計及び輪列装置 | |
Zheng et al. | Remote‐controlled droplet chains‐based electricity generators | |
CN1173449C (zh) | 电磁振动体及装有该电磁振动体的设备 | |
CN1605151A (zh) | 超声波马达以及具有超声波马达的电子时钟 | |
Zhu et al. | High-performance stretchable PZT particles/Cu@ Ag branch nanofibers composite piezoelectric nanogenerator for self-powered body motion monitoring | |
Manikkavel et al. | Investiga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vulcanized and room temperature vulcanized silicone rubber based on flexible piezo‐electric energy harvesting applications with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reinforced composites | |
Nayak et al. | A new way synthesis of expanded graphite as a thermal filler to enhanc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dgeba resin as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 | |
CN1606718A (zh) | 闹钟电子表和导通弹簧 | |
Zhu et al. | A Durable Ni–Zn Microbattery with Ultrahigh‐Rate Capability Enabled by In Situ Reconstructed Nanoporous Nickel with Epitaxial Phase | |
US7167420B2 (en) | Timepiece including base plate formed of resin and wheel train | |
Ni et al. | Effect of 3-mercapto-1-propane sulfonate sulfonic acid and polyvinylpyrrolidone on the growth of cobalt pillar by electrodeposition | |
Liu et al. | Facile Synthesis of NiCo2–x Fe x O4 Nanotubes/Carbon Textiles Composites for High-Performance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7315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7315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