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公开本发明详细的解释性实施例。然而,为了达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在此公开的特定的结构性细节和功能性细节仅仅是有代表性的。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图像显示装置600,例如液晶显示装置(LCD)。该LCD装置600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组件100;用于向显示面板组件100提供光的背光组件200;和用于容纳背光组件200、第一模制框架400和顶架500的容纳部件300,所述第一模制框架400用于容纳显示面板组件100,所述顶架500牢固地覆盖显示面板组件。
液晶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面板110;用于向显示面板110提供驱动和控制信号的数据和栅极带载封装(TCP)120和125;和用于产生驱动和控制信号的数据和栅极印刷电路板(PCB)130和135。
该显示面板110包括:薄膜晶体管(TFT)衬底111,该TFT衬底111具有作为转换元件的TFT;滤色器衬底112,该滤色器衬底112具有滤色器;和晶体层(未示出),该晶片层设置在TFT衬底和滤色器衬底112之间。在TFT衬底111中的TFT以矩阵排布。滤色器衬底112的滤色器包括R-G-B(红-绿-蓝)滤色器,该R-G-B(红-绿-蓝)滤色器传输光线以分别产生红光、绿光和蓝光。
数据TCP120与TFT衬底111的源极端子相连接,栅极TCP125与TFT衬底111的栅极端子相连接。该数据和栅极TCP120和125也分别与数据和栅极PCB130和135相连接。从数据和栅极PCB130和135产生的驱动和控制信号经由数据和栅极TCP120和125提供给显示面板110。
背光组件200设置在显示面板组件100的下方或旁边,以便向显示面板110提供亮度均匀分布的光。该背光组件200包括:一个或更多灯210;用于扩散从灯210产生的光和所有反射光的导光板240;用于增强光的亮度及其分布的一个或多个光学片250;用于将入射到其上的光反射的反射板260;和用于容纳灯和灯驱动部件的第二模制框架270。
灯210接受到外部提供的电力时产生光。举例来说,该灯210的排布区域对应于显示面板110的图像显示面积。导光板240和光学片250设置在灯210的上方或旁边,以便向显示面板110提供扩散光和会聚光。反射板260设置在灯210的下方或旁边(即另一侧)。反射板260反射从灯210和所有从导光板240、光学片250等入射到其上的光,以便将反射光提供给显示面板。
第二模制框架270牢固地容纳灯210。举例来说,该第二模制框架270具有侧壁272和开口的上、下表面,导光板240和光学片250放置在框架270的上方区域,灯210放置在框架270的下方区域。导光板240设置为与灯210以选定的间距隔开。灯210和第二模制框架270之间的连接将在下文详细描述。
容纳部件300设置在背光组件200的下方或旁边。该容纳部件300顺序容纳反射板260,带有灯210的第二模制框架270、导光板240和光学片250。
该第一模制框架400设置在显示面板组件100和背光组件20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制框架400由包括合成树脂的材料制成。该第一模制框架400牢固地容纳显示面板110。该第一模制框架400具有开口的上、下表面以便传输从背光组件200生成的光。该第一模制框架400与容纳部件300相接合从而使背光组件200牢固地容纳在容纳部件300中。
顶架500放置在显示面板110上。该顶架500与容纳部件300相接合从而使显示面板110牢固地设置在第一模制框架400上。具有框架外形的顶架500覆盖显示面板110的边缘区域以便使显示面板110的有效显示区域通过顶架500的开口区域暴露出来。顶架500的开口区域基本等于或大于显示面板110的有效显示区域。
顶架500包括:带有开口区域的顶表面510;从顶表面510沿基本垂直于顶表面510方向延伸出来的侧壁520;和形成在顶表面510和侧壁520上的架缓冲部件530a-530d。在本实施例中,该四个架缓冲部件530a-530d其中的每个都形成在四个侧壁520中的对应的一个侧壁和顶表面510的对应的部分上。该架缓冲部件530a-530d允许各个侧壁520和顶表面510的相应部分的长度依照第一和第二模制框架400和270的体积尺寸的变化做出改变。在本实施例中,架缓冲部件530a-530d与顶表面510和侧壁520一体形成。这将参考图2做详细说明。虽然在本实施例中顶架500具有四个架缓冲部件530a-530d,但架缓冲部件的数量可以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联系顶架500的尺寸和/或厚度做出改变。
该第一和第二架缓冲部件530a和530b彼此相对设置并允许侧壁520和顶表面510的相应部分的长度沿D1方向变化,其中D1方向基本平行于灯210的长度方向。该第三和第四架缓冲部件530c和530d彼此相对设置并允许侧壁520和顶表面510的相应部分的长度沿D2方向变化,其中D2方向基本垂直于D1方向。通过允许侧壁520和顶表面510的相应部分的长度变化,防止了顶架500由于第一和第二模制框架400和270的体积尺寸的变化产生扭曲或弯曲。
由于背光组件200中的灯210在开启后产生热量,该热量增高了LCD装置600中的温度。结果,该LCD装置600的部件可能受影响而改变其体积尺寸。例如,第一和第二模制框架400和270可能增大体积。由于自顶架500覆盖第一和第二模制部件400和270的侧壁,顶架500的尺寸需要依照第一和第二模制框架400和270的尺寸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当第一和第二模制框架400和270的尺寸增大时,顶架500的相应部分需要成比例地增长。
在本实施例中,顶架500由包括金属的材料制成,第一和第二模制框架400和270由包括树脂的材料制成。因为树脂的热膨胀系数高于金属的热膨胀系数,所以当LCD装置600内部的温度上升时,模制框架400和270的体积增长大于顶架500的体积增长。通过使用架缓冲部件530a-530d防止了这种顶架500与模制框架400和270之间在体积增长上的差异。也就是说,每个架缓冲部件530a-530d允许顶架500的相应部分的长度依照模制框架400和270的体积尺寸的变化,通过收缩或膨胀而变化。
具体地,如果第一和第二模制框架400和270的体积尺寸沿D1方向增大或减小,由于形成在沿D1方向延伸的顶架的相应部分上的第一和第二架缓冲部件530a和530b的膨胀或收缩,顶架500的相应部分的长度在D1方向也依照模制框架400和270的体积尺寸的变化而增大或减小。以类似的方式,如果模制框架400和270的体积尺寸沿D2方向增大或减小,由于形成在沿D2方向延伸的顶架相应部分上的第三和第四架缓冲部件530c和530d的膨胀或收缩,顶架500的相应部分的长度沿D2方向也依照模制框架400和270的体积尺寸的变化而增大或减小。因此,即使在模制框架被迫改变其体积尺寸时,顶架500扭曲或弯曲也得到防止。
图2是LCD装置600沿图1中线I-I’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10设置在顶架500和第一模制框架400之间。该顶架500覆盖第一和第二模制框架400和270的侧壁,并牢固地将显示面板110保持在第一模制框架400中。该第四架缓冲部件530d具有如图2所示的空间40。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架缓冲部件530d具有基本平行于顶架500的顶表面510的顶部分,和从顶部分的边缘沿基本垂直于顶表面510的方向延伸出来的邻接部分。该空间40被架缓冲部件530d的所述顶部分和邻接部分包围。
假设顶架的每个部分被架缓冲部件530a-530d中对应的一个分开,从而每个部分具有两个子部分,具有空间40的架缓冲部件530d允许顶架500的邻接子部分沿D3方向相对于彼此的平移。也就是说,当模制框架400和270的体积尺寸因LCD装置内部的温度变化而改变时,架缓冲部件530d(具体地说,空间40)由于顶架500的邻接子部分沿D3方向的平移而缩小或膨胀。因此,架缓冲部件530d允许顶架部分的长度依照模制框架400和270的尺寸变化而改变,从而防止了顶架500的扭曲。
第一至第三架缓冲部件530a-530c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和如图2所示的第四架缓冲部件530d一样的结构。因此第一至第三架缓冲部件530a-530c的详细描述在此省略以避免重复。
图3是图1中背光组件200的分解透视图。图3中,背光组件200的导光板240和光学片250出于能够清晰示出灯210、第二模制框架270,和灯固定件220和230的结构的目的而被省略。
在本实施例中,灯210包括第一至第四灯211-214。值得注意的是,灯的数量在不同的LCD装置的实施例中可以改变。该四个灯211-214在结构上彼此基本相同。该四个灯211-214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包含放电气体和荧光材料的灯管211a,其上施加外电力的第一和第二外电极211b和211c。该第一和第二外电极211b和211c分别设置在灯的相对端部。该外电极211b和211c在端部覆盖灯的外表面。
各个灯211-214的端部插入到灯固定件200和230的对应部件中。在本实施例中,灯211-214的第一外电极211b分别插入到第一灯固定件220的灯夹222中,灯211-214的第二外电极211c分别插入到第二灯固定件230的灯夹中。灯固定件220和230包括灯夹222,其中每个灯夹牢固地夹持灯211-214的外电极中对应的一个。灯固定件220和230与电源(未示出)相连接,以便向灯211-214的外电极211b和211c提供电力。在本实施例中,灯固定件220和230的灯夹222的数量与灯211-214的外电极211b和211c的数量相同。
特别地,第一灯固定件220包括:用来和第二模制框架270相接触的基臂221;四个灯夹222a-222d,每个灯夹都连接在基臂221之间;和四个凸缘223,每个凸缘从基臂221之一延伸出来。因为第二灯固定件230具有与第一灯固定件220相同的结构,所以对第二灯固定件230的详细描述在此省略以避免重复。
灯夹222a-222d中的每个都具有在D4方向的开口,对应的灯插入该开口,以及从该开口移除。灯夹牢固地夹持灯,从而防止灯从灯固定件220和230中脱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灯固定件220具有四个灯夹222a-222d。值得注意的是灯夹的数量不仅限于4个,而是基于灯的数量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能会不同。灯夹222a-222d以如下方式设置:相邻灯夹之间具有选定的间隔。第一至第四灯夹222a-222d分别容纳并夹持第一至第四灯211-214的第一电极。
第一灯固定件220具有缓冲部件10,该缓冲部件10用于防止灯固定件220在模制框架270被迫改变体积尺寸的情况下产生的扭曲或弯曲,其中模制框架270因诸如LCD装置内的温度改变而被迫改变体积尺寸。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的灯固定件220具有三个缓冲部件11-13,但是缓冲部件的数量基于基臂221的长度和\或厚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会不同。该缓冲部件11-13中的每个都具有从基臂221沿D4方向突出的矩形的形状。该缓冲部件11-13分别设置在灯夹222中的相邻灯夹之间,如第一缓冲部件11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灯夹222a和222b之间,第二缓冲部件12设置在第二和第三灯夹222b和222c之间,第三缓冲部件13设置在第三和第四灯夹222c和222d之间。
灯固定件220包括用于防止灯211沿D1方向移动的凸缘223。每个凸缘223都设置在靠近灯夹222中的对应灯夹处。在本实施例中,灯固定件220具有四个凸缘223,该四个凸缘223分别对应于第一至第四灯夹222a-222d设置。每个凸缘223都从基臂221其中之一沿D4方向延伸出来,其中该D4方向基本垂直于灯211的纵向。
该第二模制框架270具有第一和第二容纳空间273和274,以便分别容纳第一和第二灯固定件220和230。该容纳空间273和274中每个都通过模制框架270的侧壁和内相对壁来限定。该内相对壁具有切口277,每个切口容纳灯211中的对应的一个。该模制框架270具有在内相对壁之间的开口空间275,从灯211产生的光通过该开口空间275照射出去。
基臂221和模制框架270分别具有接合孔口224和接合孔276,该接合孔口224和接合孔276用于将灯固定件220和230固定到模制框架270上。每个灯固定件220和230通过机械紧固件紧固到模制框架270上,例如通过螺钉,该螺钉穿过接合孔口224中对应的一个接合孔口插入到接合孔276中对应的一个接合孔中。在机械紧固件是螺钉的情况下,接合孔276是螺纹孔。
图4A和4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灯固定件。参考图4A,每个灯夹都具有外侧凸缘21和22以便使各个灯的固定和脱离变得容易。该外侧凸缘21和22分别形成在各灯夹的U-型夹体的端部。该U-型夹体经圆整以便适合灯的表面。该灯夹电连接所述灯的电极。
参考图4B,每个灯夹都具有两个夹件25和26,该夹件25和26形成在灯固定件的基臂221之间。该夹件25和26沿灯的纵向彼此对准并以选定的间距相互分隔。该夹件25和26具有开口以便容纳或弹出灯,并且该开口也沿灯的纵向相互对准。该灯夹25和26分别具有外侧凸缘25a和25b以及26a和26b,以便使各个灯的固定和脱离变得容易。该外侧凸缘分别形成在各夹件25和26的U-型夹体的端部。该U-型夹体经圆整,以便配合灯的表面。该夹件25和26电连接所述灯的电极。
图5是图1中背光组件200的剖视图。该灯固定件220被容纳在容纳空间273中并通过机械紧固件固定在模制框架270上,例如,螺钉281。该螺钉281穿过形成在灯固定件220上的接合孔口与形成在模制框架270上的接合孔相接合。
在本实施例中,螺钉281具有与模制框架270中的接合孔的内径基本相等的外径。在灯固定件220中的接合孔口具有沿灯固定件220的基臂纵向的第一直径和沿基本垂直于基臂纵向方向的第二直径。该第一直径大于螺钉281的外径,第二直径基本上等于螺钉281的外径。因为在灯固定件220中的连接孔具有这种不同直径的形状,因此即使在灯固定件220的基臂移动或被迫改变其长度或位置时,也能够防止螺钉281从接合孔口中脱离。
如图5所示,灯固定件220设置在几乎没有光产生的非有效发光区NEA内。每个灯都具有用电极覆盖并容纳到灯夹222中的端部。灯的这种端部设置在非有效发光区NEA内。相反的,模制框架270的开口空间设置在光朝向显示面板产生的有效发光区EA内。该有效发光区EA对应于显示面板的有效显示区域。
从基臂延伸出来的凸缘223中每一个都设置在模制框架270的侧壁和灯中对应一个灯的电极之间。例如,每个凸缘223都与对应灯的电极的端部相接触。该凸缘223防止灯沿其纵向移动,从而防止了灯的发光区移动到模制框架270的容纳空间273中,并且防止了灯的非有效发光区移动到有效发光区EA内。
图6是图5中的背光组件沿线II-II’的剖视图。该灯固定件设置在模制框架270的表面上。缓冲部件11和12在模制框架270的表面上突起,以便形成矩形形状和其内部的空间14。特别的,每个缓冲部件都具有从基臂延伸出来的侧部分和在与模制框架270相对的一侧处与所述侧部分相连接的顶部分。缓冲部件的顶部分基本平行于模制框架270的所述表面,并具有自模制框架270的所述表面起的选定的高度。
图7是背光组件的剖视图,图解说明的缓冲部件11和12在形状上的变化。在本示例中,模制框架270的体积尺寸由于LCD装置内部温度上升而增大,从而使模制框架的容纳空间减小。结果,灯固定件的基臂的长度需要减小,以避免基臂和/或灯固定件的扭曲或弯曲。在这种情况下,灯固定件270的每个缓冲部件允许相邻臂部分相对于彼此沿D3方向的平移。在此,各相邻臂部分是由缓冲部件分开的每个基臂的相应部分。当灯固定件缩小以便适合缩小的模制框架270的容纳空间时,每个相邻臂部分都移向设置在其间的缓冲部件。结果,缓冲部件的侧部分成为如图7所示的斜面。
图8A和8B是背光组件的剖视图,图解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缓冲部件。参考图8A,该灯固定件610包括缓冲部件612,每个缓冲部件612都具有圆形形状,例如,半球形。每个缓冲部件612具有由圆形缓冲部件环绕的空间614。该缓冲部件612沿与灯夹613形成方向相同的方向突起。
该基臂611被各个缓冲部件分隔开,从而每个缓冲部件被连接在相邻臂部分之间。当灯固定件610由于模制框架270的体积变化而缩小时,该相邻臂部分相对于彼此沿D3方向朝向缓冲部件平移。结果缓冲部件612的空间614减小,并且基臂611的长度也同样减小。
参考图8B,灯固定件620包括形成在基臂621上的缓冲部件622。每个缓冲部件622都具有三角形形状或多个三角形形状单元的棱形结构。空间624形成在缓冲部件和模制框架270的表面之间。每个缓冲部件624均允许相邻臂部分相对于彼此在如下情况下平移:灯固定件620由于模制框架270的体积尺寸的变化而被迫使其尺寸(具体地,在基臂621的长度)变化。结果,防止了灯固定件620扭曲或弯曲。
图9是背光组件的剖视图,图解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缓冲部件。图10是图9中灯固定件的透视图。参考图9和图10,背光组件700包括:灯固定件710和第二模制框架720,其中灯固定件710设置在该第二模制框架720上。灯固定件710包括基臂711和形成在各个基臂711上的缓冲部件712。每个基臂711都具有被相应缓冲部件712分开的臂部分。
该灯固定件710也包括:用于牢固地夹持灯210的灯夹713;和凸缘715,该凸缘715从基臂711其中之一延伸出来。该灯夹713和凸缘715具有与图3中的灯夹222和凸缘223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灯夹713和凸缘715的详细描述在此省略以避免重复。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缓冲部件712都从基臂711沿D5方向朝向模制框架720突起。缓冲部件712a和712b中的每个都设置在相邻灯夹713a和713b之间并具有矩形形状。该模制框架720具有分别形成在对应于缓冲部件712位置的凹槽721。每个凹槽721都具有与各个缓冲部件712相匹配的矩形形状。因此,每个缓冲部件712都被容纳在模制框架720中凹槽中的对应一个内。每个缓冲部件712都具有空间70,当灯固定件710由于模制框架720的体积尺寸变化而缩小时,该空间70变小。
该灯固定件710也具有接合孔口714,并且该模制框架720具有接合孔722。该灯固定件710通过使用紧固件730(例如,螺钉)与接合孔口714相接合穿过接合孔722而固定在模制框架720上。特别的,除了紧固件730,缓冲部件712与凹槽721的连接增强了灯固定件710和模制框架720之间的结合性。
已经描述了背光组件的示例性实施例和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LCD装置,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在上述教导下作出修改和变型,因此应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能够以不同于在此描述的特定方式的方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