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50135A - 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50135A CN1550135A CNA2004100431780A CN200410043178A CN1550135A CN 1550135 A CN1550135 A CN 1550135A CN A2004100431780 A CNA2004100431780 A CN A2004100431780A CN 200410043178 A CN200410043178 A CN 200410043178A CN 1550135 A CN1550135 A CN 15501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el
- axial region
- spinning
- master gear
-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29910001256 stainless stee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29910000861 M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8010022579 ATP dependent 26S prote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080 W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51 chees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24 fore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465 me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4 remode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0021—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for overhead or roll-up doors, e.g. garage do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02—Striking-plates; Keepers; Bolt staples; Escutcheons
- E05B15/0205—Striking-plates, keepers, staples
- E05B15/024—Striking-plates, keepers, staples adjustable
- E05B2015/0265—Striking-plates, keepers, staples adjustable pivoting or tilt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576—Elements
- Y10T74/20732—Handles
- Y10T74/20744—Hand crank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主齿轮包括由第一轻重量金属制成的轴、齿轮部分和由第二金属制成的环形构件,第二金属比制成轴部的第一轻重量金属更硬。轴部通过绕线轮单元在转动支承部分处可转动地支承。轴部在其端部具有阴螺纹部分,使得摇把旋在一个阴螺纹部分上。齿轮部分布置在转动支承部分之间的轴部的外周上并与小齿轮啮合。环形部分安装在轴部的外周上,使得环形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不布置在转动支承部分之间。采用这种结构,便于从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上拆卸轴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用于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可转动地支承并用来将摇把上的转动传递到转子上的主齿轮。
背景技术
旋转绕线轮包括安装在鱼杆上的绕线轮单元、由绕线轮单元转动地支承的转子和布置在转子前部并且将鱼线围绕其外周卷绕的卷筒。转子和布置在卷筒轴的内周侧上的小齿轮一起转动。卷筒通过包括与小齿轮啮合的中间齿轮的振动机构前后往复运动。小齿轮与主齿轮啮合,主齿轮包括垂直于小齿轮的轴,并通过摇把的转动而转动。主齿轮轴的两端的外周通过轴承或类似装置可转动地支承在绕线轮单元上。摇把安装在主齿轮轴上,并且齿轮部分布置在主齿轮轴的外周上。旋在主齿轮轴上的摇把公知地用于此类型的旋转绕线轮(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出版物No.2000-83531)。
在上述的传统构造中,摇把安装在由轻重量金属制成的主齿轮上。为了减小此类型主齿轮轴的重量,认为主齿轮由例如铝合金、镁合金或类似物的轻重量金属制成。但是,当主齿轮轴由轻重量金属制成时,主齿轮轴通常难以保持高强度。因此,当主齿轮轴安装在摇把上时,将经常出现摇把的前端被推到主齿轮轴上并主齿轮轴的端部将起折的现象。当主齿轮轴的端部起折时,主齿轮轴的端部将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扩张。如果主齿轮的端部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扩张时,轴承将难以拆卸。
为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明白需要一种克服这些问题的用于旋转绕线轮的改进的主齿轮。本发明满足现有技术中的此需要以及其他需要,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将得以明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绕线轮,使得更容易地将轴承从其主齿轮上拆卸。
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用来通过小齿轮将旋入式摇把的转动传递到转子上。主齿轮可转动地支承在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上,并包括由第一轻重量金属制成的轴、齿轮部分和由第二金属制成的环形构件,第二金属比制成轴部的第一轻重量金属更硬。轴部通过绕线轮单元在转动支承部分处可转动地支承。轴部在其端部具有阴螺纹部分,使得摇把适于旋在一个阴螺纹部分上。齿轮部分布置在轴部的外周上。齿轮部分适于与小齿轮啮合。环形构件安装在轴部的外周上,使得环形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转动支承部分和轴部一个端部之间。
采用这种主齿轮,由硬金属制成的环形构件安装在由轻重量金属制成的轴部端部的外周上。特别是,硬的第二金属比轻重量第一金属具有更大的弹性模量和更大的破坏强度。通过将环形构件安装在轴部的端部上,即使摇把轴的尖端旋在轴部上,也可防止轴部的端部在径向向外方向上的扩张。因此,由于轴部的端部难以在径向向外方向上扩张,轴承可便于拆卸。
按照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主齿轮是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主齿轮,其中轴部是管状构件,摇把不可转动地安装在其内周上。采用此构造,轴部将可靠地安装在摇把上。
按照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主齿轮是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的主齿轮,其中轴部由铝合金制成。采用此构造,轴部可更容易地制造,并且可降低其重量。
按照本发明第四方面的主齿轮是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的主齿轮,其中轴部由镁合金制成。采用此构造,轴部可进一步降低重量。
按照本发明第五方面的主齿轮是本发明第一到第四方面任一方面的主齿轮,其中环形构件由不锈钢合金制成。采用此构造,可通过由不锈钢合金制成的环形构件可靠地限制轴部的端部在径向向外方向上的扩张,不锈钢合金是其弹性模量大于制成轴部的金属的弹性模量的金属。
按照本发明第六方面的主齿轮是本发明第一到第五方面任一方面的主齿轮,其中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液体或凝胶状填料在轴部和环形构件之间填充。采用此构造,在由例如镁合金制成的轴部和由例如不锈钢合金制成的环形构件之间防止电化腐蚀。另外,当填料是粘合剂时,将更容易进行环形构件的安装和连接。
按照本发明第七方面的主齿轮是本发明第一到第六方面任一方面的主齿轮,其中齿轮部分与轴部整体形成单个整体单元。采用此构造,齿轮部分和轴部的强度可保持在高水平。
按照本发明第八方面的主齿轮是本发明第一到第六方面任一方面的主齿轮,其中齿轮部分与轴部分开形成。采用此构造,齿轮部分的形成可更容易进行,并且齿轮部分和轴部可由不同材料制成。
按照本发明第九方面的主齿轮是本发明第一到第八方面任一方面的主齿轮,其中环形构件包括布置在向齿轮部分延伸的轴部外周上的管状部分,以及从管状部分的轴向端向内弯曲的内凸缘部分。采用此构造,环形构件的形成可更加容易进行,这是由于例如板材金属管状构件可通过压制操作形成内凸缘部分。
按照本发明第十方面的主齿轮是本发明第九方面的主齿轮,其中管状部分安装在轴部的外周上,使得管状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转动支承部分和轴部的端部之间。采用此构造,当例如轴承在转动支承部分处布置在绕线轮单元上时,由于管状部分安装在位于轴承和轴部端部之间的轴部的一部分上,轴部可被可靠地支承,并且不位于轴承和端部之间的轴部的部分由轴承支承。
按照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主齿轮是本发明第九或第十方面的主齿轮,其中管状部分安装在从延伸通过转动支承部分的轴部的外周上。采用此构造,当例如轴承在转动支承位置处布置在绕线轮单元上时,安装在轴部外周上的管状部分由轴承支承。这里,管状部分布置穿过轴部端部的整个外周,因此可以可靠地限制轴部端部在径向向外方向上的扩张。
按照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的主齿轮是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主齿轮,其中管状构件还包括从管状部分的齿轮部分一侧的轴向端部向外弯曲的外凸缘部分。采用此构造,当例如轴承在转动支承部分处布置在绕线轮单元上时,即使例如环形构件和轴部之间的粘合剂剥落,通过形成在其齿轮部分侧与轴承端表面接合的外凸缘部分,外凸缘部分将与轴承接合。因此,可防止环形构件从轴部脱落。
按照本发明,通过将硬金属制成的环形部分安装在由轻重量金属制成的轴端部的外周上,可防止旋转绕线轮主齿轮轴的端部的扩张。因此,轴承可便于拆卸。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以下详细说明中将变得清楚,该说明结合附图披露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附图说明
现对于形成此原始披露一部分的附图进行参考:
图1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侧视图;
图2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底部截面图;
图3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侧视截面图;
图4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的分解斜视图;
图5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减速传动装置的斜视图;
图6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转子的前视图;
图7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转子的右截面图;
图8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转子的左截面图;
图9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固定轴盖的截面图;
图10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的截面图;
图11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端部的放大截面图;
图12是按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的截面图;
图13是按照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的截面图;以及
图14是按照本发明图13的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端部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所选择的实施例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将明白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只出于说明目的,而不作为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如图1~3所示,按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主要包括具有摇把1并安装在鱼杆上的绕线轮单元2、可转动地安装在绕线轮单元2的前部上的转子3和安装在转子3的前部上并前后运动的卷筒4。旋转绕线轮还包括结合摇把1的转动来驱动转子3转动的转子驱动机构5和结合转子3的转动前后运动卷筒4的振动机构6。
绕线轮单元
绕线轮单元2在其内部容纳转子驱动机构5和振动机构6。如图1~4所示,绕线轮单元2包括在其两侧具有开口的壳体单元10、闭合壳体单元10的两侧的第一和第二盖11和12、与壳体单元10整体形成的杆连接部分13和从其后面覆盖壳体单元10以及盖11和12的覆盖构件14。
壳体单元10是其表面上形成有阳极氧化膜的构件,该构件由轻重量并能够保持强度系数的镁合金制成,并且是框架形构件,其中两个表面开放以便形成容纳空间10a,该空间容纳并支承转子驱动机构5和振动机构6。壳体单元10具有大致均匀的深度尺寸(沿垂直方向到图3的平面的尺寸)。盘形机构支承部分10b形成在壳体单元10的前表面上,并具有用于安装其上的防反转机构的单向离合器(后面描述)、小齿轮(后面描述)和类似物。用于支承防反转机构的转换操作单元的操作支承部分10c形成在其后部。用于支承小齿轮和转换操作单元的中间支承部分10d在机构支承部分10b的后部从上部分向下延伸。
第一盖11是由可以保持高强度系数和耐腐蚀性的铝合金制成,并成形为覆盖壳体单元10的一个侧部。如图2所示,第一盖11靠近主齿轮7布置。如图1和4清楚所示,第一盖11包括第一覆盖部分11a和第二切11b,第一覆盖部分11a用于覆盖主齿轮7,主齿轮7在壳体单元10的一个侧部的开口内根据摇把1的转动而转动,第二切口11b暴露第一覆盖部分11a后面的一个开口(后面的部分由图1的虚线表示)。第二切口11b形成为减小第一盖11和覆盖构件14之间的重叠以便实现重量减轻。
如图2和4所示,在主齿轮7的后侧支承主齿轮7的第一转动支承部分7a1的第一突起部分11c形成在第一盖11上,并在第一覆盖部分11a的壁表面的大致中央部分上向外突出。构成整个进入转子3内部的盘形部分的大致半圆形第一凸缘部分11d形成在第一盖11的前部上。布置在机构支承部分10b的后表面上并大致与机构支承部分10b的外周表面平齐的大致半圆形弧状第一机构容纳盖11e形成在第一凸缘部分11d的前部上。由于主齿轮7靠近第一盖11布置,当主齿轮7受到载荷时,大的力趋于作用在第一突起部分11c上。因此,第一盖11由金属制成以便保持高的强度系数。在第一盖11的下前部形成第一螺钉孔11f,以便装配覆盖构件14,并在清洗或填充油脂期间进行维护,例如排出水。
第二盖12具有大致对称的形状并与第一盖11形成镜像关系。设置在其中的是第二覆盖部分12a、第二切口12b、第二突起部分12c、与第一凸缘部分11d形成镜像关系的第二凸缘部分12d和机构容纳盖12e。第二螺钉孔12f(见图2)也形成在与第一螺钉孔11f相对的位置上。第一和第二凸缘部分11d和12d形成为构成容纳壳体单元10的机构支承部分10b的后部的外周表面的圆形。该圆形构造成以小间隙插入转子3的后部。第二盖12相对远离主齿轮7布置,使得大的力不可能作用在第二突起部分12c上。因此,为了实现重量减轻,第二盖12由例如尼龙的合成树脂制成。第二突起部分12c形成为在第二盖12的壁表面的大致中央位置上向外突出,并与第一突起部分11c相对,同时用来支承主齿轮7的第二转动支承部分7a2。
应该注意到第一盖11和第二盖12两者通过例如圆头螺钉的固定螺钉19固定连接到壳体单元10上。但是,对于固定第一盖11和第二盖12来说,可以考虑不同的变型。例如,第一盖11和第二盖12可通过螺钉连接,该螺钉从一个盖穿过壳体单元10到另一个盖上。
杆连接部分13是从壳体单元10向上延伸的T形构件,并且形成在杆连接部分13的尖端上并纵向延伸的绕线轮脚部13a可安装到鱼杆的绕线轮座(未示出)上。杆连接部分13形成使得减小厚度部分13b和13c形成在其上表面和前表面上,以便获得重量减轻和均匀的壁厚。
覆盖构件14进行弯曲以便从后部覆盖壳体单元10的侧部和底部,第一和第二盖11和12安装在壳体单元10上。设置覆盖构件14以便闭合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盖11和12后部上的第一和第二切口11b和12b,并防止包括其后端拐角的绕线轮单元2的侧和后表面刮伤。覆盖构件14由例如ABS的相对硬的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其表面经过金属镀覆。在覆盖构件14中,阶梯形螺钉安装孔14a和14b形成在与第一和第二螺钉孔11e和12e相对应的位置上。通过第一和第二螺钉孔11f和12f旋入的螺钉构件14c旋过这些螺钉安装孔14a和14b,使得覆盖构件14紧固在第一盖11和第二盖12上,并且盖可以打开以便维护。覆盖构件14在覆盖构件14的下表面的后端处连接到壳体单元10的下后表面上。同样可通过螺钉构件14d固定连接到壳体单元10上。
采用因此构造的绕线轮单元2,靠近主齿轮7布置并因此可以作用相对大的力的第一盖11可制成具有高的强度系数,并且由于第一盖11由轻重量并具有高强度系数的铝合金制成,可以实现重量减轻。此外,由于远离主齿轮7并不可能作用有大的力的第二盖12由合成树脂制成,实现了重量减轻。另外,由于壳体单元10由镁合金制成,整体的绕线轮单元2的强度系数保持很高并实现重量减轻。
转子驱动机构
转子驱动机构5包括摇把1的摇把轴1a旋在其上并固定连接的主齿轮7和与主齿轮7啮合的小齿轮9。
如图10的放大视图所示,主齿轮7包括由铝合金(轻重量金属的实例)制成并摇把轴旋入其中的轴7a、作为单件整体单元整体形成在轴7a的外周上并与小齿轮9啮合的齿轮部分7b和由不锈钢合金(第二金属的实例)制成并安装在轴7a的两个端部的外周上的环形部分7c。
如图2所示,轴7a是通过轴承15a和15b可转动地安装在绕线轮单元2上的管状构件,轴承15a和15b安装在第一和第二突起部分11c和12c上。第一和第二突起部分11c和12c形成在绕线轮单元2的第一盖11和第二盖12内。摇把轴1a可旋入其中的阴螺纹部分7d、7e各自形成在轴7a的两个端部的内周部分上。阴螺纹部分7d、7e是当摇把1在鱼线卷绕方向上转动时紧固的螺纹。因此,图2左侧上的阴螺纹部分7d是左螺纹,而图2右侧上的阴螺纹部分7e是右螺纹。应该注意到摇把1可安装在轴7a的任一端上,如图1和2所示的左位置上,或图3所示的右位置上。但是,由于具有不同旋紧方向的阴螺纹部分7d、7e,使用特殊的摇把轴1a将摇把轴1a连接到左侧或右侧。注意到图2表示用于左摇把的摇把轴。
如图10所示,齿轮部分7b是盘形构件,该构件由铝合金制成并在轴7a的轴承15a和15b的内侧整体形成在轴7a的外周上,并且是与小齿轮9啮合的平面齿轮。
如图10所示,环形部分7c是由不锈钢合金制成的环形构件,它在轴承15a、15b的外侧安装在轴7a两端的外周上。清楚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制成环形部分7c的不锈钢合金具有比制成轴7a的铝更大的弹性模量。另外,为了比较弹性模量,可以使用例如杨式模量的任何传统公知的弹性模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清楚的是不锈钢合金的破坏强度也大于铝的破坏强度。
如图11的放大视图所示,环形部分7c每个包括向内弯曲以便在轴向上与轴7a的端部接触的内凸缘部分7g和位于轴7a的端部7k的外周部分上的管状部分7h,它从内凸缘部分7g向齿轮部分7b延伸。如图10和11所示,至少部分的管状部分7b布置在转动支承部分7a1和轴7a的端部7k之间。摇把轴1a可通过其中的通孔形成在内凸缘部分7g的内周部分内。轴7a的端部的外周部分形成使其直径比其他部分的直径小一个长度,该长度略微大于管状部分7h的厚度,并包括阶梯部分7f。因此,管状部分7h的外周表面将不与轴承15a、15b的内周表面接触。另外,管状部分7h的前端不与轴7a的阶梯部分7f接触,并且因此可以防止环形部分7c的压缩和起折。注意到包括绝缘材料(未在附图中示出)的液体或凝胶型粘合剂(填料的实例)放置在环形部分7c和轴7a之间,由此将环形部分7c固定连接到轴7a上。
小齿轮9是中空的管状构件,其前部通过转子3并不可转动地安装在转子3上。卷筒轴16布置成通过小齿轮9的内周,使得转子3围绕卷筒轴16转动。螺母17安装在小齿轮9的前部上,并且转子3通过螺母17固定连接在小齿轮9上。小齿轮9通过其中间位置和后端部分处的各自轴承18a(滚子轴承)和18b(套筒)相对于轴线可转动地支承在绕线轮单元2的壳体单元10内。轴承18a安装在机构支承部分10b上,并且轴承18b安装在中间支承部分10d上。环形切口9c形成在齿轮部分9b上,齿轮部分9b形成在小齿轮9的后端侧上。设置环形切口9c以便紧凑地容纳后面描述的减速传动装置20。转子驱动机构是本领域公知的部件,因此,转子驱动机构5的结构和功能将不进一步详细说明。
振动机构
如图2和3所示,振动机构6包括与小齿轮9啮合的减速传动装置20、结合减速传动装置20转动的螺杆21和与螺杆21接合并前后运动的滑动件22以及在卷筒轴16方向上引导滑动件22的两个引导轴23a和23b。
如图5所示,减速传动装置20包括具有大直径齿轮25a和与小齿轮9啮合的小直径齿轮25b的阶梯形齿轮单元25、包括与小直径齿轮25b啮合的第一中间齿轮26a和与第一中间齿轮26a隔开的第二中间齿轮26b的第一中间齿轮轴26和不可转动地安装在螺杆21上并与第二中间齿轮26b啮合的从动齿轮27。
阶梯形齿轮单元25围绕平行于小齿轮9的轴线转动。大直径齿轮25a是与小齿轮9啮合的螺旋齿轮。小直径齿轮25b、第一中间齿轮26a、第二中间齿轮26b和从动齿轮27同样是螺旋齿轮。中间轴26围绕不同于阶梯形齿轮单元25的轴线转动。安装有从动齿轮27的螺杆21围绕不同于中间轴26的轴线并平行于小齿轮9的轴线转动。中间轴26的第二中间齿轮26b布置在小齿轮9的切口9c下方。因此,与切口不形成在小齿轮9上的情况相比,螺杆21可更加靠近小齿轮9布置,并且因此绕线轮作为整体可制成很紧凑。采用如此构造的减速传动装置20,当传递到螺杆21时,小齿轮9的转动速度大大降低。
螺杆21是其上形成有交叉螺旋凹槽21a的构件,并平行于卷筒轴16布置。螺杆21通过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的轴承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单元10的前后端上。螺杆21从壳体单元10的后部插入,并通过旋在壳体单元10的后表面上的固定板54保持。
如图2所示,滑动件22具有与螺杆21的凹槽21a接合的接合构件22a。滑动件22不可转动和不可轴向运动地连接到卷筒轴16的后端上。通过与凹槽21a接合的接合构件22a的尖端,滑动件22在卷筒轴的方向上根据螺杆21的转动前后运动,并结合摇把1的转动前后运动卷筒轴16。
引导轴23a和23b穿过滑动件22,并沿卷筒轴16引导滑动件22。引导轴23a通过壳体单元10的后端和中间支承部分10d在两端处固定地保持。引导轴23a从壳体单元10的后部安装,并且其后端由保持螺杆21的固定板42保持。引导轴23b通过壳体单元10的前和后端在两端处固定保持。引导轴23b从壳体单元10的前部插入。引导轴23b的前部可与紧固第一盖11的前部的紧固螺钉19接触,以便由紧固螺钉19保持。振动机构是本领域公知的部件,因此,振动机构6的结构和功能将不进一步详细说明。
转子
转子3是所谓无钩环类型的转子,其中鱼线引导部分只设置在转子臂之一上。
如图3和6~8所示,转子3包括通过小齿轮9可转动地安装在在绕线轮单元2上的转子单元30和枢转地安装在转子单元30上的鱼线引导部分31。
转子单元30由例如镁合金制成,其表面形成阳极氧化膜,并包括圆柱形支承部分32以及与支承部分32隔开并从支承部分32的后端的外周表面上的各自相对位置向前延伸的第一和第二转子臂33和34。
支承部分32是渐缩的大致圆柱形构件,其直径从后端向前端减小,并接着形成圆柱形形状。前壁32a形成在支承部分32的前部上,并且小齿轮9的前部通过其中的突起部分32b形成在前壁32a的中央部分内。突起部分32b不可转动地安装在小齿轮9的前部上。螺母17在前壁32a的前部旋在小齿轮9的前部上,并且转子3通过螺母17紧固在小齿轮9上。防止鱼线与卷筒轴16缠绕的管状防鱼线缠绕构件35安装在支承部分32的前部。
鱼线引导部分31安装在第一转子臂33的尖端上,以便在鱼线卷绕位置和鱼线释放位置之间枢转。与鱼线引导部分31的枢转互锁的互锁机构40安装在第一转子臂33的内侧上。第一转子臂33的径向向外的周边通过第一覆盖构件36覆盖。
如同第一转子臂33,第二转子臂34向前延伸并且其径向向外的周边通过第二覆盖构件37覆盖。出于保持转子3转动平衡的目的设置第二转子臂34。为此,第二转子臂34构造成使其重心向前倾斜,以便使得第二转子臂34的重心靠近安装有鱼线引导部分31的第一转子臂33的重心。为了向前移位重心,开口34a形成在第二转子臂34的底端侧上,并且用于安装配重构件38的重量调整部分34b形成在第二转子臂34的尖端侧内。配重构件38由例如钨合金制成。另外,为了向前倾斜重心,第二转子臂34在长于第一转子臂34的长度上向前延伸,如图7和8清楚所示。
这里,如图6所示,两个转子臂33和34形成使得第一线L1和第二线L2布置成使其在相对侧相对于转子单元30的转动轴线X隔开相同的距离,第一线L1经过第一转子臂33的鱼线引导部分31的枢转中心绘制,第二线L2大致平行于第一线L1并经过第二转子臂34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绘制。当第一转子臂33和第二转子臂34以此方式布置时,即使鱼线引导部分31严重地倾斜离开转动轴线X(在图6中相对于第一线L1向外),也可以进一步保持所需的转动平衡。
防鱼线缠绕构件35包括形成为与支承部分32的圆柱形部分平齐的圆柱形防缠绕部分35a和一对设置在防缠绕部分35a的后端上并与中心相对的舌状连接部分35b。防缠绕部分35a的尖端具有比防缠绕部分35a其他部分直径大的直径,由此防止进入卷筒4内部的鱼线进入转子3的内部。另外,用于调整修正转动平衡的配重构件39的重量调整部分35c形成在防缠绕部分35a的尖端的内周表面上。配重构件39由例如钨合金制成。注意到重量调整部分35c表示在图3中,似乎它形成在靠近第二转子臂34的位置上,以便清楚表示,但如图6所示它实际上在鱼线引导部分31枢转方向上位于第一转子臂33和第二转子臂34之间的中间位置上。通过以此方式布置重量调整部分35c,可通过相对于转动轴线X布置在鱼线引导部分31的相对侧上的配重构件39修正转动平衡,即使鱼线引导部分31比第一线L1更远地倾斜离开转动轴线X也是如此。
防鱼线缠绕构件35通过两个从连接部分35b的前部旋入的螺钉构件29、29紧固在前壁32a上。当安装防鱼线缠绕构件35时,前壁32a的前表面形成为环形的平表面,并且甚至具有连接部分35b。为了在前壁32a的前表面上形成这种具有连接部分35b的平表面,其中安装有舌状连接部分35b的凹入部分32c形成在前壁32a中。因此,该结构构造成使得即使外界物质从卷筒4一侧进入并附接其上时,外界物质可便于通过拆卸卷筒4并例如将其擦去来去除。
鱼线引导部分31布置成使得鱼线从鱼杆平稳引导到卷筒4,并围绕卷筒4卷绕。因此,如图6所示,鱼线引导部分31从转子3的转动轴线X显著地向外倾斜(在图6中从左到右),使得鱼线将便于引导到卷筒4的筒体4a(下面描述)的外周表面上。如图6~9所示,鱼线引导部分31包括安装在第一转子臂33的尖端上的支承构件41、其底端固定连接在支承构件41的尖端上的固定轴42、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轴42上并能够引导鱼线的鱼线滚轮43、设置在固定轴42的尖端上的固定轴盖44和设置在固定轴盖44的尖端上并夹持鱼线的鱼线夹持部分45。
支承构件41安装在尖端上,使其在鱼线卷绕位置和鱼线释放位置之间枢转。固定轴42还构造成其底端不可转动地锁定在支承构件41的尖端上,并通过安装螺栓42a固定连接支承构件41。如图6所示,固定轴42的尖端相对于支承构件41的枢转表面(见图1)向卷筒4略微倾斜。鱼线滚轮43通过一对轴承46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轴42的外周上。用于引导鱼线的环形引导凹槽47形成在鱼线滚轮43的外周表面上,并且不容易出现鱼线打结。鱼线滚轮43的外周两端由支承构件41和固定轴盖44覆盖。
固定轴盖44是由例如不锈钢合金制成并与固定轴42整体形成单个单元。固定轴盖44布置在固定轴42的尖端侧上。固定轴盖44的顶点44b比固定轴42的尖端42a更加向后倾斜(图9向下),并且固定轴盖44是大致锥形构件,其具有设置在其绕线轮单元2一侧(图9下侧)上的鱼线引导表面44c。在图7中其后表面上的固定轴盖44的中线附近的阴影线表示的区域形成将鱼线引导到鱼线滚轮43上的鱼线引导表面44c。如图6所示,当转子3从前部观看时,固定轴盖44的尖端与固定轴42同心并向卷筒4倾斜。当鱼线引导部分31在鱼线卷绕位置时,鱼线引导表面44c布置成使得它和绕线轮单元2之间的距离从固定轴42的尖端侧到鱼线夹持部分45逐渐变得更短。从固定轴盖44的其他部分凹入的拇指凹入部分44a形成在固定轴盖44的前表面上。此类型的拇指凹入部分44a用来将鱼线引导部分31从鱼线卷绕位置返回到鱼线释放位置。鱼线夹持部分45形成使其在顶端44b之下突出以便与其中线平滑连续,并且从顶点44b向外突出,其前端比鱼线夹持部分45的围绕部分更厚。鱼线夹持部分45的尖端倒圆成球形。
采用因此构造的鱼线引导部分31,一旦由鱼线夹持部分45夹持时,鱼线不容易脱落,这是由于鱼线夹持部分45的尖端比鱼线夹持部分45的围绕部分更厚。另外,由于鱼线夹持部分45和固定轴盖44的顶点44b向后倾斜,由鱼线夹持部分45夹持的鱼线可通过鱼线引导表面44c可靠地引导到鱼线滚轮43的引导凹槽47。
防反转机构
如图3所示,防反转机构50可防止/允许转子3在鱼线退绕方向上的转动。防反转机构50包括安装在壳体单元10的机构支承部分10b上的滚子型单向离合器51。单向离合器51可在防反转状态和反转状态之间转换。防反转机构50还包括用于在防反转状态和反转状态之间转换的转换操作单元52。转换操作单元52通过壳体单元10的操作支承部分10c和中间支承部分10d可枢转地支承。防反转机构是本领域公知的部件。因此,防反转机构50的结构和功能将不在这里进一步详细描述。
卷筒
卷筒4可相对于卷筒轴16安装在多个转动阶段内,并且钓具悬挂的长度可以改变。如图3所示,卷筒4具有浅通道轮廓,并且包括其外周卷绕鱼线的筒体4a、形成在筒体4a上以便具有大于筒体4a的直径的圆柱形裙部4b以及形成在筒体4a的前端上以便具有略微大于筒体4a的直径的前凸缘部分4c。
筒体4a相对于卷筒轴16不可转动,并且布置在转子3的支承部分32和防鱼线缠绕构件35的外周侧上。筒体4a包括与筒体4a的内周的尖端侧整体形成的前壁部分4d和与前壁部分4d的内周侧整体形成以便向后突出的突起部分4e。前壁部分4d具有多个形成其中并用来减小重量的穿孔4g。
如图1所示,裙部4b具有多个形成其中并用来减小重量的穿孔4f,穿孔具有变化的内直径。前凸缘部分4c具有膨胀的外周表面,该外周表面的直径从筒体4a的外周表面向前部略微增加。这大大降低甩杆时作用在鱼线上的释放阻力。
旋转绕线轮的操作
接着,将描述旋转绕线轮的处理和操作。
应该注意到对于操作的描述适用于用右手进行甩杆的情况。当甩杆时,鱼线引导部分31处于鱼线卷绕位置,以便将鱼线钩在鱼线引导部分31上,并且接着调整钓具的悬挂长度。
首先,摇把1在鱼线卷绕方向上转动,使得鱼线引导部分31处于预定转动阶段,其中卷筒4靠近其行程的端部布置。特别是,当例如用右手甩杆时,当鱼线引导部分31在卷筒4的左侧时,如从杆一侧观看的那样,考虑到鱼线引导部分31的操作性和拾取鱼线的便利性,鱼线引导部分31可便于用左手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左手(不保持鱼杆的手)的指尖抓握鱼线引导部分31的固定轴盖44以便将鱼线引导部分31翻转到鱼线释放位置。当这完成时,用于拇指凹入部分44a形成在固定轴盖44上,固定轴盖44可便于抓握,鱼线引导部分31可被抓握并便于枢转。接着,用左手抓握卷绕在卷筒4上的鱼线,并且用钩住鱼线的右手的食指甩出鱼杆。
在甩杆之后,用左手将鱼线引导部分31从鱼线释放位置枢转回到鱼线卷绕位置,并且鱼线用左手抓握以便将其放置在鱼线引导部分31的鱼线夹持部分45上。用鱼线夹持部分夹持的鱼线通过固定轴盖44的鱼线引导表面44c引导到鱼线滚轮43的引导凹槽47上。在这种情况下摇把1略微在鱼线卷绕方向上转动以便在鱼线上作用小的张力,并搁置鱼杆。
当鱼线被夹持时,由于鱼线夹持部分45的尖端比鱼线夹持部分45的围绕部分更厚,由鱼线夹持部分夹持的鱼线难以从厚的尖端脱落,并因此不再需要提供防止鱼线脱落的其他结构。因此,鱼线更容易夹持在鱼线夹持部分45上,并且可通过简单的结构防止鱼线脱落。另外,由于固定轴盖44形成大致锥形形状,其顶点44b向后倾斜,鱼线引导表面44c的尖端侧可比与中线连续的底端侧更靠近绕线轮单元2定位。因此由鱼线引导表面44c引导的鱼线将通过鱼线滚轮43引导。因此,通过简单地将鱼线夹持在鱼线夹持部分45上,鱼线将便于通过鱼线引导表面44c引导到鱼线滚轮43上,并且引导的鱼线将难以从鱼线引导表面44c上脱落。因此,鱼线更容易被夹持,并且可采用简单的结构防止鱼线从鱼线滚轮43上脱落。
当钓具钓到鱼时,摇把1转动,转子3在鱼线卷绕方向上转动,卷筒4前后运动。同时,摇把1的转动通过轴7a传递到主齿轮7,通过小齿轮9转动转子3。另外,振动机构6通过减速传动装置20以小齿轮9操作,前后运动卷筒4。
在这一点上,由于第一转子臂33和第二转子臂34在转动轴线X的任一侧上相对布置,即使鱼线引导部分31布置在相对于转动轴线X向外倾斜的位置上,也可更有利地保持转动平衡。此外,由于平衡修正配重构件38、39安装在第二转子臂34和防鱼线缠绕构件35上,更精确地修正转动平衡。
采用此主齿轮7,环形部分7c由不锈钢合金制成,并安装在由铝合金制成的轴7a的端部的外周上。因此,由于安装其上的环形部分7c,即使摇把轴7a的尖端旋在轴7a上,也可降低轴7a的端部在径向向外方向上的扩张。因此,由于轴7a的端部难以在径向向外方向上扩张,可便于拆卸轴承15a、15b。
可选择的实施例
现在将说明按照可选择实施例的主齿轮。考虑到实施例之间的类似性,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相同的可选择实施例的部分将给以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相同的参考标号。此外,为了简明起见将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相同的可选择实施例的部分。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的可选择实施例的部分将以撇号(’)或双撇号(”)表示。
(a)在所述实施例中,旋转绕线轮是无钩环类型的,但是旋转绕线轮也可以在第一转子臂和第二转子臂之间包括钩环。
(b)在所述实施例中,轴7a由铝合金支承,但不局限于此。轴7a还可由例如镁合金或类似物的轻重量金属制成。
(c)在所述实施例中,环形部分7c由不锈钢合金制成,但还可由不锈钢合金之外的硬金属制成。另外,环形部分7c在所述实施例中粘接在轴7a上,但是环形部分7c可以任何其他的方式固定地连接在轴7a上。
(d)在所述实施例中,主齿轮7与轴7a和齿轮部分7b整体形成,但如图12所示,主齿轮7’可具有与齿轮部分7b’分开形成的轴7a’。另外,轴7a’的阴螺纹部分7d’、7e’的旋向可形成在任一方向上。
(e)在所述实施例中,环形部分7c在轴承15a、15b的外侧安装在轴7a的端部外周上。但是如图13和14所示,环形部分7c”可通过转动支承部分7a1”在轴7a”的外周表面上从轴承15a、15b的外侧(图14的左侧)延伸到内侧(图14的右侧),使得环形部分7c”的外周支承轴承15a、15b。另外,如图14所示,环形部分7c”可包括向轴7a”内侧弯曲使其与轴7a”的轴向端部接触的内凸缘部分7g”、布置在轴7a”的端部的外周部分上并从内凸缘部分7g”向齿轮部分7b延伸的管状部分7h”、齿轮部分7b侧的管状部分7h”的端部在其中向外弯曲的外凸缘部分7i”。外凸缘部分7i”容纳在在凹槽7j内开口的间隙中,该凹槽在齿轮部分7b的底端形成环形形状。因此,环形部分7c”可防止压缩和扩张。这里,即使环形部分7c”和轴7a之间的粘合剂剥落,外凸缘部分7i”也将与轴承15a、15b接合,因此可防止环形部分7c”从轴7a上脱落。
如这里所使用的,以下方向术语“向前、向后、之上、向下、垂直、水平、之下和横向”以及任何其他的类似方向术语指的是装备有本发明的装置的方向。因此,用来描述本发明的这些术语应该相对于装备有本发明的装置进行解释。
这里使用的术语“构造”描述的是装置的部件、区段或部分,其包括构造和/或编程执行所需功能的硬件和/或软件。
此外,权利要求中表示为“装置加功能”的术语应该包括用来实施本发明所述部分的功能的任何结构。
这里使用的术语“大致”、“大约”和“近似”意味所修饰术语的偏差量,使得最终结果不显著改变。如果此偏差不否定其修饰词汇的含义,这些术语应看成包括所修饰术语的至少正负5%的偏差。
本申请要求日本专利出版物2003-134901,2003-287256的优先权。日本专利出版物2003-134901,2003-287256的所有披露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在只选择所选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的同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将明白的是可进行不同的改型和变型而不超出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只用作说明,并不用于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
Claims (24)
1.一种用于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它用来通过小齿轮将旋入式摇把的转动传递到转子上,主齿轮可转动地支承在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上,主齿轮包括:
由第一轻重量金属制成的轴部,该轴部通过绕线轮单元在转动支承部分处可转动地支承,所述轴部在其端部具有阴螺纹部分,使得摇把适于旋在阴螺纹部分之一上;
布置在轴部的外周上的齿轮部分,齿轮部分适于与小齿轮啮合;以及
由第二金属制成的环形构件,第二金属比制成轴部的第一轻重量金属更硬,环形构件安装在轴部的外周上,使得至少部分的环形构件布置在转动支承部分和轴部的一个端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其特征在于,
轴部是管状构件,摇把适于可转动地安装在其内周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其特征在于,
轴部由铝合金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其特征在于,
轴部由镁合金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其特征在于,
环形构件由不锈钢合金制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其特征在于,
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液体或凝胶型填料填充在轴部和环形构件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其特征在于,
齿轮部分与轴部整体形成单个整体单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其特征在于,
齿轮部分与轴部分开形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其特征在于,
环形构件包括布置在向齿轮部分延伸的轴部的外周上的管状部分和从管状部分的轴向端部向内弯曲的内凸缘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其特征在于,
管状部分安装在轴部的外周上,使得至少部分的管状部分位于转动支承部分和轴部的端部之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其特征在于,
管状部分安装在延伸通过转动支承部分的轴部的外周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其特征在于,
环形构件还包括从管状部分的齿轮部分一侧的轴向端部向外弯曲的外凸缘部分。
13.一种旋转绕线轮,其包括:
具有摇把的绕线轮单元;
位于绕线轮单元前部的转子;
安装在转子前部以便前后运动的卷筒;以及
容纳在绕线轮单元内的转子驱动机构,并包括:
可转动地支承在绕线轮单元上的主齿轮,其包括:
由第一轻重量金属制成的轴部,该轴部通过绕线轮单元在转动支承部分处可转动地支承,所述轴部在其端部具有阴螺纹部分,使得摇把旋在阴螺纹部分之一上;
布置在轴部的外周上的齿轮部分;以及
由第二金属制成的环形构件,第二金属比制成轴部的第一轻重量金属更硬,环形构件安装在轴部的外周上,使得至少部分的环形构件布置在转动支承部分和轴部的一个端部之间;以及
可转动地支承在绕线轮单元上并固定地连接到转子上的小齿轮,小齿轮与主齿轮的齿轮部分啮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轴部是管状构件,摇把适于可转动地安装在其内周上。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轴部由铝合金制成。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轴部由镁合金制成。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环形构件由不锈钢合金制成。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液体或凝胶型填料填充在轴部和环形构件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齿轮部分与轴部整体形成单个整体单元。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齿轮部分与轴部分开形成。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环形构件包括布置在向齿轮部分延伸的轴部的外周上的管状部分和从管状部分的轴向端部向内弯曲的内凸缘部分。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管状部分安装在轴部的外周上,使得至少部分的管状部分位于转动支承部分和轴部的端部之间。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管状部分安装在延伸通过转动支承部分的轴部的外周上。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旋转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环形构件还包括从管状部分的齿轮部分一侧的轴向端部向外弯曲的外凸缘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134901 | 2003-05-13 | ||
JP134901/03 | 2003-05-13 | ||
JP134901/2003 | 2003-05-13 | ||
JP2003287256A JP4250035B2 (ja) | 2003-05-13 | 2003-08-06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マスターギア |
JP287256/2003 | 2003-08-06 | ||
JP287256/03 | 2003-08-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50135A true CN1550135A (zh) | 2004-12-01 |
CN100407916C CN100407916C (zh) | 2008-08-06 |
Family
ID=33422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4317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7916C (zh) | 2003-05-13 | 2004-05-13 | 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及旋转绕线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983906B2 (zh) |
JP (1) | JP4250035B2 (zh) |
KR (1) | KR101058363B1 (zh) |
CN (1) | CN100407916C (zh) |
MY (1) | MY127697A (zh) |
SG (1) | SG115673A1 (zh) |
TW (1) | TWI311463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99603A (zh) * | 2017-10-26 | 2019-05-03 | Doyo工程有限公司 | 前盖的拆装便利的鱼线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118366A1 (fr) * | 2006-04-19 | 2007-10-25 | Ning Tao | Mécanisme d'entraînement par double engrenage pour une unité de moulinet |
GB0608383D0 (en) * | 2006-04-27 | 2006-06-07 | Fox Int Group Ltd | A fixed spool fishing reel |
JP2011193855A (ja) * | 2010-03-24 | 2011-10-06 | Shimano Components Malaysia Sdn Bhd | マスターギア組立体 |
EP2853159B1 (en) * | 2013-09-27 | 2017-04-05 | Globeride, Inc. | Fishing spinning reel |
JP6389370B2 (ja) * | 2014-03-28 | 2018-09-12 |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WO2017104837A1 (ja) * | 2015-12-18 | 2017-06-22 |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JP6955350B2 (ja) * | 2017-03-13 | 2021-10-27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ピニオンギアおよび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JP6976814B2 (ja) * | 2017-10-30 | 2021-12-08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JP7113707B2 (ja) * | 2018-09-14 | 2022-08-05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JP7385525B2 (ja) * | 2020-05-18 | 2023-11-22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K0641514T3 (da) * | 1993-09-08 | 1998-09-07 | Daiwa Seiko Inc | Monteringsindretning for håndtag på fiskehjul |
JP3839972B2 (ja) * | 1998-09-17 | 2006-11-01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防水構造 |
JP3854732B2 (ja) | 1998-09-17 | 2006-12-06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マスターギア |
JP4187911B2 (ja) | 2000-07-27 | 2008-11-26 |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 魚釣用リール |
JP2002218868A (ja) | 2001-01-24 | 2002-08-06 | Daiwa Seiko Inc | 釣 竿 |
JP2002291380A (ja) | 2001-03-30 | 2002-10-08 | Daiwa Seiko Inc | 魚釣り用リールの構成部材 |
-
2003
- 2003-08-06 JP JP2003287256A patent/JP425003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4-13 SG SG200402048A patent/SG115673A1/en unknown
- 2004-04-13 US US10/822,811 patent/US698390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4-21 MY MYPI20041458A patent/MY127697A/en unknown
- 2004-04-28 TW TW093111886A patent/TWI311463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5-07 KR KR1020040032093A patent/KR10105836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4-05-13 CN CNB2004100431780A patent/CN10040791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99603A (zh) * | 2017-10-26 | 2019-05-03 | Doyo工程有限公司 | 前盖的拆装便利的鱼线轮 |
CN109699603B (zh) * | 2017-10-26 | 2021-08-03 | Doyo工程有限公司 | 前盖的拆装便利的鱼线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4357692A (ja) | 2004-12-24 |
TWI311463B (en) | 2009-07-01 |
MY127697A (en) | 2006-12-29 |
US6983906B2 (en) | 2006-01-10 |
SG115673A1 (en) | 2005-10-28 |
US20040227028A1 (en) | 2004-11-18 |
KR20040097894A (ko) | 2004-11-18 |
KR101058363B1 (ko) | 2011-08-22 |
TW200503615A (en) | 2005-02-01 |
CN100407916C (zh) | 2008-08-06 |
JP4250035B2 (ja) | 2009-04-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682588A (zh) | 双轴承渔线轮的渔线轮组件 | |
CN1518869A (zh) | 旋压式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 | |
CN1209959C (zh) | 旋转卷线器的转子 | |
CN1550135A (zh) | 旋转绕线轮的主齿轮 | |
CN1223264C (zh) | 旋转卷线器的卷筒 | |
CN1231119C (zh) | 钓鱼用卷线器的密封结构 | |
CN1926977A (zh) | 旋压式绕线轮的往复移动机构 | |
CN1611112A (zh) | 旋转绕线轮的发声机构 | |
CN1243470C (zh) | 旋转卷线器的导环反转装置 | |
CN1518868A (zh) | 钓鱼用绕线轮的手柄安装构造 | |
CN1518867A (zh) | 旋压式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 | |
CN1298217C (zh) | 旋转卷线器的转子制动装置 | |
CN1589618A (zh) | 旋转绕线轮的摆动装置 | |
CN1517014A (zh) | 用于旋转绕线轮的摇把组件 | |
CN1593119A (zh) | 用于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 | |
CN1504084A (zh) | 钓鱼绕线轮的部件 | |
CN1572141A (zh) | 旋转绕线轮的卷筒支承结构 | |
TWI300332B (en) | Rotor for a spinning reel | |
CN1444851A (zh) | 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制动装置 | |
CN1550134A (zh) | 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 | |
CN1582653A (zh) | 用于旋转绕线轮的后阻力声音产生机构 | |
CN100345481C (zh) | 纺车式渔线轮的发声装置 | |
CN1498532A (zh) | 旋转绕线轮的转子 | |
CN1572143A (zh) | 旋转绕线轮的转子制动装置 | |
CN1711834A (zh) | 双轴承渔线轮的卷线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