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38769A - 移动电话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电话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38769A CN1538769A CNA2004100311079A CN200410031107A CN1538769A CN 1538769 A CN1538769 A CN 1538769A CN A2004100311079 A CNA2004100311079 A CN A2004100311079A CN 200410031107 A CN200410031107 A CN 200410031107A CN 1538769 A CN1538769 A CN 15387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phone
- user
- voice
- terminal
- phone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075 data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8—Service support devices;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s
- H04W88/181—Transcoding devices; Rate adaptation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4—Automatic arrangements for answering calls; Automatic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messages for absent subscribers;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conversations
- H04M1/642—Automatic arrangements for answering calls; Automatic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messages for absent subscribers;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conversations storing speech in digital for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04M1/7243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for voice messaging, e.g. dictapho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电话系统,该系统在可用话音消息的限制被减少的情况下,可以不用说话而向对方终端的用户发送所需的话音消息,同时允许处于不能说话的环境下的用户收听对方终端的话音。移动电话终端(1)配备有用于将分组交换线路的连接请求发送到网络侧的装置(12)和用于发送与所需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的装置(11),而网络配备有用于将所发送的数据转换成与其相应的话音消息的数据/话音消息转换装置(4)和用于将所转换的话音消息并入到对方终端的电路交换线路中以便发送该消息的并入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电话系统,尤其涉及这样一种移动电话系统:来自对方终端的话音通过电路交换线路被发送到移动电话终端,而移动电话终端的用户不用说话就可以通过分组交换线路发送与所需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并且所发送的数据在网络侧被转换成话音消息而所转换的话音消息通过电路交换线路发送到对方终端。
背景技术
由于在常规移动电话终端中不用说话而向对方通报意图的方法只是通过邮件进行的通信,因此,通信对方必须具有配备有邮件功能的设备(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终端、个人数字助理等),以便不用说话就向对方通报其意图。因此,所带来的问题是,通信对方受到了限制或者无法充分地进行通信。
此外,当处于不能说话环境下的用户(具体地说,处于诸如会议室等应保持安静的地方或诸如电影院、剧场等公共场所的用户,或者语音失常的用户)被普通话音电话所呼叫时,则会出现这种无法进行电话通信的不便之处。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例如已有如JP09-325759A中所公开的这种方法。该方法如下:当呼入侧的移动电话终端的用户处于不能说话的环境下或者有能说话的环境时,移动电话终端的用户可以收听对方终端的用户的话音,并根据按键输入从事先保存在存储器中的多个话音消息中选择所需的话音消息,以便发送合成声音的话音消息的应答。然而,在这种方法中,由于移动电话终端的存储器容量限制,因此难以预备许多话音消息,而且,可用话音消息的种类数也有限,因此无法充分地进行通信。
此外,从占用通信线路方面来考虑常规移动电话系统,即使常规移动电话系统使用诸如CDMA(码分多址)等在话音传送期间占用电路交换线路而在静默时不发送信息的系统,也存在这样一种问题:其线路的占用时间比通过分组交换线路进行的分组呼叫情况的线路占用时间长,这将带来关于空中容量方面的缺点。
顺便说一下,例如在MARUZEN有限公司于2001年6月25日出版的由Keiji TACHIKAWA所提出的“W-CDMA MOBILECOMMUNICATION SYSTEM”中,详述了与移动电话系统有关的常规技术信息。
[专利文献1]
JP09-325795A
[非专利文献1]
2001年6月25日出版的由Keiji TACHIKAWA所提出的“W-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出版商:MARUZEN有限公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移动电话系统:在可用话音消息的限制被减少的情况下,可以不用说话向对方终端的用户发送所需的话音消息,同时允许处于这种不能说话的环境下的用户(处于诸如会议室等应保持安静的地方或诸如电影院、剧场等公共场所的用户,或者语音失常的用户)收听对方终端的话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电话系统是一种通过网络完成移动电话终端与对方终端之间的通信的移动电话系统,其中:
移动电话终端包括:用于除了将电路交换线路的呼叫连接请求发送到对方终端或根据用户的按键操作将电路交换线路的呼叫连接响应发送到对方终端之外,还将分组交换线路的连接请求发送到网络侧的装置;和用于根据连接请求通过与网络连接的分组交换线路发送与所需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的装置,
网络包括:数据/话音消息转换装置,用于将移动电话终端通过分组交换线路发出的数据转换成相应的话音消息;和将所转换的话音消息并入到电路交换线路中,以将它发送到对方终端的装置,和
来自对方终端的话音通过电路交换线路被发送到移动电话终端,而来自移动电话终端的数据通过数据/话音消息转换装置被转换成话音消息,以便通过电路交换线路发送到对方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这种构造的移动电话系统,处于不能说话的环境下的移动电话终端的用户可以不用说话而进行电话通信,以免如常规那样打扰周围的人。此外,甚至身体有缺陷的不能发声的人也能与对方终端的用户进行电话通信。此外,通过电路交换线路,不仅可以将数据/话音消息转换装置所转换的话音消息发送给对方终端的用户,而且可以将移动电话终端的用户周围的声音发送到对方终端的用户。再者,由于网络方提供了数据/话音消息转换装置,因此,可以预备许多话音消息而不受移动电话终端的存储器的容量限制,这样就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地将移动电话终端的用户的意图通报给对方终端的用户。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电话系统,其中的移动电话终端还包括阻止装置,用于当将分组交换线路的连接请求发送到网络方的装置被起动时,阻止移动电话终端的话音通过电路交换线路发送到网络方。
根据这一方面,由于移动电话终端周围的声音没有通过电路交换线路发送到对方终端的用户,因此,从移动电话终端到网络方的电路交换线路不被占用。要通过分组交换线路从移动电话终端发送到网络方的数据只是与所需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由于这种数据其信息量可以被减少,因此,可以大大缩短分组交换线路的占用时间。为此,可以实现无线电波的有效使用,从而可以降低传输所需的功耗并可以缩短传输时间。鉴于这一优点,可以扩大用户容量或扩展可达区域。
此外,本发明的移动电话系统中,网络还包括通报装置,并且当将分组交换线路的连接请求发送到网络方的装置被起动时,该通报装置通报移动电话终端的用户已设置了这样一种方式:数据被转换成话音消息,以便通过电路交换线路发送话音消息到对方终端,而不发送用户的话音。
根据这一方面,对方终端的用户根据通报装置发送的话音消息可以知道作为通信对方的移动电话终端的用户处于因某种原因不能说话的环境下。为此,对方终端的用户可以采取考虑到作为通信对方的移动电话终端的用户所处的环境的电话通信方式,从而可以流畅地进行电话通信。
此外,在本发明的移动电话系统中,移动电话终端所配备的用于发送与所需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的装置根据用户的按键输入,发送与所需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
根据这一方面,移动电话终端的用户可以轻易地选择与所需消息相应的数据以便发送该数据。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述本发明的移动电话系统的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电话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电话系统中的网络的组成单元并解释以利用网络3的组成单元与图1所述的处理过程进行通信的框图。
图3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电话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电话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的示意图。
图1中,该实施方式的移动电话系统具有:移动电话终端1,它是处于不能说话的环境下的用户A所携带的移动电话;对方终端2,它是处于普通环境下的用户B所使用的移动电话或固定电话;和将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与用户B的对方终端2相互连接的网络3。顺便提一下,网络3的组成单元详见图2。
至少用户A所携带的移动电话终端1具有多呼叫功能(一种如上述非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加到IMT-2000核心网中的新型网络功能),这种功能可以同时完成通过电路交换(CS,电路交换)线路的话音通信和通过分组交换(PS,分组交换)线路的分组通信。此外,网络3可以与移动电话终端1的多呼叫功能相应,并且,当网络3接收到来自移动电话终端1的用于启动多呼叫功能的请求(例如,除了电路交换线路(CS线路)的连接请求之外,还有分组交换线路(PS线路)的连接请求)时,它可以在网络3与移动电话终端1之间为话音通信建立电路交换线路的连接和为分组通信建立分组交换线路的连接。
网络3配备有:数据/话音转换设备4,它可作为数据/话音消息转换装置,用于将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通过分组交换线路发出的数据转换成相应的话音消息;和话音存储数据库5,它与数据/话音转换设备4连接,以在其中存储与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通过分组交换线路发出的数据相应的话音消息。话音存储数据库5可以构成为数据/话音转换设备4的一个组成单元。此外,数据/话音转换设备4和话音存储数据库5可以构成为用于操作移动电话系统的中心侧所提供的设备。
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配备有:JAVA软件11,该软件是一种应用软件,用于选择和发送与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和选择键12,用于选择“静默通信方式”,这是一种不用说话而将所需话音消息发送到对方终端2的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中所示的处理步骤P1至P8来说明这种实施方式的移动电话系统中的处理过程。
图1中的处理过程说明了这样一例情况:处于不能说话的环境下的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被处于普通环境下的用户B的对方终端2所呼叫。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处于普通环境下的用户B的对方终端2通过网络3的电路交换线路(CS线路)向处于不能说话的环境下的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发出一个话音呼叫(步骤P1)。
由于接收到该话音呼叫的移动电话终端1的用户A处于不能说话的环境下,因此,他/她按下选择键12来设置“静默通信方式”(步骤P2),以便按“静默通信方式”来接收话音呼叫。
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由于用户A按下了选择键12而被设置为“静默通信方式”,这样,分组交换线路的连接请求从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发送到网络3侧。网络3在接收到分组交换线路的连接请求后,建立从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到网络侧的分组交换线路的连接(步骤P3)。
在步骤P3时刻,在用户B的对方终端2与网络3之间,连接了从对方终端2到网络3的电路交换线路和从网络3到对方终端2的电路交换线路。另一方面,还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在用户A的移动电话1与网络3之间,连接了从移动电话终端1到网络3的电路交换线路和分组交换线路以及从网络3到移动电话终端1的电路交换线路。也就是说,这种状态是指,在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与网络3之间,建立了与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的多呼叫功能相应的网络3侧的连接。顺便说一下,在这一时刻,可以阻止话音通过电路交换线路从移动电话终端1传送到网络3,以便使得从移动电话终端1到网络3的电路交换线路不被占用,从而减少所要发送的数据的信息量。
当接收到来自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的分组交换线路的连接请求的网络3已在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与网络3之间建立了分组交换线路连接后,网络3以话音消息向通过电路交换线路发出呼叫的对方终端2的用户B通报作为通信对方的移动电话终端1的用户A已设置了这样一种方式:数据被转换成话音消息,以便在不发送用户A的话音的情况下被发送(步骤P4)。
这一通报通过这样的处理过程来实现:网络3所配备的作为数据/话音消息转换装置的数据/话音转换设备4从话音存储数据库5中取出用于向对方终端2的用户B通报移动电话终端1的用户A已选择了“静默通信方式”的话音消息,以便通过电路交换线路将该话音消息发送到用户B的对方终端2。接收到通报的对方终端2的用户B可以知道作为通信对方的移动电话终端1的用户A处于因某种原因不能说话的环境下。因此,在这一涉及用户A所处的环境的通报后,用户B可以通过进行电话通信来流畅地实现与用户A的电话通信。
接着,由于用户A已按下了选择键12而选择了“静默通信方式”的呼入,因此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启动JAVA软件11。用户A根据JAVA软件11输入与用户A想发送的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步骤P5)。该数据输入可以这样来执行:例如,可以通过利用移动电话终端1所配备的按键、通过选择移动电话终端1未示出的显示部分上所显示的选择键等进行数据输入。
与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由用户A所进行的数据输入来产生,并通过分组交换线路从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发送到网络3的数据/话音转换设备4(步骤P6)。
数据/话音转换设备4接收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通过分组交换线路发出的数据,并从话音存储数据库5中取出与所接收到的数据相应的话音消息(步骤P7)。
然后,数据/话音转换设备4将从话音存储数据库5中取出的话音消息并入到电路交换线路中,并将它发送到用户B的对方终端2侧。用户B通过对方终端2得知用户A所发出的话音消息(步骤P8)。
根据上述步骤P1至步骤P8,当处在不能说话的环境下的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被处于普通环境下的用户B的对方终端2所呼叫时,那么,在作为通信对方的移动电话终端1的用户A向对方终端2的用户B通报了他已设置了将数据转换成话音消息以便在不发送用户A的话音的情况下发送该消息的方式后,不用用户A说话就可执行将用户A想通报的话音消息发送给用户B的处理过程。然后,用户B可以响应用户A发出的话音消息,以通过电路交换线路将进一步的话音发送到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可以再执行进一步的处理过程,使得用户A收听来自用户B的进一步的话音,以便根据与步骤P5至P8类似的处理步骤不用说话而向用户B发出用户A想通报的进一步的话音消息。
此外,图1中的例子还可以是这样一例情况:处于不能说话的环境下的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已被处于普通环境下的用户B的对方终端2所呼叫,但是也可能是由处于不能说话的环境下的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向处于普通环境下的用户B的对方终端2发出呼叫。
在这种情况下,不执行由用户B的对方终端2向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发出话音呼叫的步骤P1,处理过程从步骤P2开始,在该步骤中,移动电话终端1的用户按下选择键12来选择静默通信方式,以便在步骤P3中将分组交换线路的连接请求从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发送到网络3侧,并向用户B的对方终端2发出连接请求和呼叫。然后,通过执行与步骤P4至P8中所述处理过程类似的处理过程,执行从处于不能说话的环境下的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到处于普通环境下的用户B的对方终端2的电话通信。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电话系统中的网络3的组成单元并解释以利用网络3的组成单元和图1所述的处理过程进行通信的框图。
图2中所示的网络3配备有:与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连接的节点B 31;与作为对方终端的用户B的移动电话终端2连接的节点B 36;与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侧的节点B 31连接的无线网RNC 32;与用户B侧的节点B 36连接的无线网RNC 35;连接这些无线网RNC 32和RNC 35的用于电路交换的核心网CN(CS)33;连接这些无线网RNC 32和RNC 35的用于分组交换的核心网CN(PS)34;与在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侧连接于节点B 31的无线网RNC 32相连的作为数据/话音消息转换装置的数据/话音转换设备37;与数据/话音转换设备37连接的话音存储数据库38;与在用户B的终端电话终端2侧连接于节点B 36的无线网RNC 35相连的作为数据/话音消息转换装置的数据/话音转换设备39;和与数据/话音转换设备39连接的话音存储数据库40。
当移动电话终端1的多呼叫功能和对方终端2被启动时,网络3使得可以在无线网RNC 32与35之间连接用于电路交换的核心网CN(CS)33和用于分组交换的核心网CN(PS)34。此外,用于分组交换的核心网CN(PS)34还配备有话音数据提取装置341。
下面,将参照图2中所示的组成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中所示的处于不能说话的环境下的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被处于普通环境下的用户B的移动电话终端2所呼叫的情况的处理过程。
首先,在由处于普通环境下的用户B的移动电话终端2向处于不能说话的环境下的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发出一个话音呼叫的步骤P1中,用户B的移动电话终端2向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发出一个连接请求。网络3通过节点B 36、无线网RNC 35、核心网CN(CS)、无线网RCN 32和节点B 31,建立从用户B的对方终端2到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的连接。然后,用户B从移动电话终端2发出一个话音呼叫,其中,该话音呼叫通过途经节点B 36、无线网RNC 35、核心网CN(CS)33、无线网RCN 32和节点B 31的路由(所建立的路由)发送到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
接着,在步骤P2中,由于接收到该话音呼叫的移动电话终端1的用户A处于不能说话的环境下,因此,他按下选择键12来设置“静默通信方式”用于“静默通信方式”下的呼入。
在后续步骤P3中,将分组交换线路的连接请求从移动电话终端1通过节点B 32发送到网络3侧。一旦接收到分组交换线路的连接请求,就在用户A侧的无线网RNC 32与用户B侧的无线网RNC 35之间连接核心网CN(PS)34。也就是说,网络3建立了与移动电话终端1的多呼叫功能相应的连接。
接着,在步骤P4中,通过节点B 31和无线网RNC 32向数据/话音转换设备37通报移动电话终端1的用户A已设置了“静默通信方式”,以便向发出呼叫的对方终端2的用户B通报作为通信对方的移动电话终端1的用户A处于因某种原因不能说话的环境下。所通报的数据/话音转换设备37从所连接的话音存储数据库38中取出与已设置了“静默通信方式”这一事实相应的话音消息,以便将该话音消息通过无线网RNC 32、核心网CN(CS)33、无线网RNC 35和节点B 36发送到用户B的对方终端2。对方终端2将接收到的话音消息通报给用户B。
接着,在步骤P5中,当用户A从移动电话终端1中听到用户B的话音并输入与所要通报给用户B的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时,在步骤P6中,将与所给出的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发送到网络3侧。这里,例如,假定用户A选择了与“是的,A说”这样一种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1”,那么,将“静默通信方式信息”加到数据“1”所得到的分组数据从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通过节点B 31和无线网RNC 32发送到核心网CN(PS)34。
当检测到在所发送的分组数据中含有“静默通信方式信息”时,话音数据提取装置341从核心网CN(PS)34中所接收的分组数据中只提取出与该话音消息相应的分组数据。除非检测到在所发送的分组数据中含有“静默通信方式信息”,否则,通过无线网RNC 35和节点B 36与用户B的对方终端2进行普通分组通信。
接着,在步骤P7中,将与核心网CN(PS)34中所提取的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返回到无线网RNC 32,并发送到数据/话音转换设备37。数据/话音转换设备37将所发送的数据与事先保存在话音存储数据库38中的话音消息进行比较,从而执行关于应取出哪一话音消息的比较检查。在本例情况下,与分组数据“1”相应的话音消息是“是的,A说”,从而关于与分组数据“1”相应的话音消息“是的,A说”的数据从话音存储数据库38中取出。
在步骤P8中,数据/话音转换设备37将话音存储数据库38中取出的数据转换成实际话音消息“是的,A说”,以便通过无线网RNC32并入到核心网CN(CS)33中,并通过无线网RNC 35和节点B36将它发送到用户B的对方终端2。
顺便提一下,上述处理过程是表示在处于不能说话的环境下的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被处于普通环境下的用户B的对方终端2所呼叫的情况下的处理过程,而即使处于普通环境下的用户B的对方终端2被处于不能说话的环境下的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所呼叫的情况也可以按照与针对图1所述的过程几乎类似的过程来处理。
图3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电话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顺便提一下,图3中,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与用户B的对方终端2之间的网络3配备有:电路交换(CS)线路60;分组交换(PS)线路61;以及包括电路交换线路60和分组交换线路61的多呼叫段62。
图3示出了当处于不能说话的环境下的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被处于普通环境下的用户B的对方终端2所呼叫时进行的处理过程。
图3中所示的网络3配备有:与图2中所示的节点B31和无线网32相应的无线网RNC 51;与图2中所示的核心网CN(CS)33和核心网CN(PS)34相应的核心网CN(PS/CS)52;与图2中所示的数据/话音转换设备37和话音存储数据库38相应的数据/话音转换设备53;以及PSTN(公用交换电话网)/PLMN(公用陆地移动网)54,这是与图2中所示的无线网35和节点B 36相应的常规模拟电话网/公用陆地移动网。
首先,通过PSTN/PLMN 54、核心网CN(PS/CS)52和无线网51执行从处于普通环境下的用户B的对方终端2到处于不能说话的环境下的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的话音呼叫(步骤S1)。
在其移动电话终端1上接收到这一呼叫的用户A判断他是否应选择“静默通信方式”,即多呼叫功能(步骤S2)。
当没有选择多呼叫功能时,那么用户按普通话音通信来接收呼叫。此外,当用户A选择了多呼叫功能时,那么他按下与多呼叫功能相应的选择键12(步骤S3)。
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响应于用户A所作的多呼叫功能的选择,要求网络3侧通知通信对方的用户B已按“静默通信方式”接收呼叫(步骤S4)。
通过无线网51和核心网CN(PS/CS)52发送到数据/话音转换设备53的通报的通知请求被数据/话音转换设备53转换成话音消息,以便通过PSTN/PLMN 54发送到用户B的对方终端2(步骤S5)。
用户B的对方终端2接收这一话音消息,以向用户B通报该消息(步骤S6)。
另一方面,用户A按下与移动电话终端1的多呼叫功能相应的选择键12,使得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通过无线网RNC 51请求核心网CN(PS/CS)52建立多呼叫线路(步骤S7)。也就是说,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除了请求在核心网CN(PS/CS)52中的电路交换线路的连接之外还请求分组交换线路的附加连接。
一旦接收到多呼叫线路的连接请求,核心网CN(PS/CS)52便建立多呼叫线路(步骤S8)。
此外,当用户A按下了与移动电话终端1的多呼叫功能相应的选择键12时,移动电话终端1启动JAVA软件11,用于输入与用户A所要发送的所需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步骤S9)。
利用JAVA软件11,用户A可以根据利用移动电话终端1上提供的按键或移动电话终端1的未示出显示部分上所显示的选择键所进行的按键输入,来输入与所要发送的所需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步骤S10)。例如,用户A选择和输入与比如“是的,A说”的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1”。
接着,通过无线网51将分组数据(其中,指示移动电话终端1处于多呼叫功能状态的信息被加到指示与所要发送的所需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1”的信息中)发送到核心网CN(PS/CS)52(步骤S11)。
一旦接收到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发出的分组数据,核心网CN(PS/CS)52就验证指示移动电话终端1处于多呼叫功能状态的信息是否被加到所接收到的分组数据中(步骤S12)。
当指示移动电话终端1处于多呼叫功能状态的信息没有被加到该分组数据中时,那么,核心网CN(PS/CS)52将中继普通分组数据通信。然而,当加入了指示移动电话终端1处于多呼叫功能状态的信息时,那么,核心网CN(PS/CS)52将从所接收到的分组数据中去除指示移动电话终端1处于多呼叫功能状态的信息,以便只提取与话音消息相应的分组数据(步骤S13)。
然后,核心网CN(PS/CS)52将与所提取的话音消息相应的分组数据发送到无线网RNC51(步骤S14)。
核心网CN(PS/CS)52发出的分组数据所发到的无线网RNC 51验证所接收到的分组数据是否是从核心网CN(PS/CS)52返回的分组数据(步骤S15)。
除非接收到的分组数据是来自核心网CN(PS/CS)52的返回分组数据,否则,无线网RNC 51继续用作普通PS电话通信的中继。另一方面,当所接收到的分组数据是从核心网CN(PS/CS)52返回的分组数据时,无线网RNC 51将该分组数据中所含的数据“1”发送到数据/话音转换设备21(步骤S16)。
一旦接收到无线网51发出的数据,数据/话音转换设备51将这一数据与同它连接的话音存储数据库进行比较,以便取出与数据“1”相应的话音消息“是的,A说”(步骤S17)。
将数据/话音转换设备21所取出的话音消息“是的,A说”返回到无线网RNC 51(步骤S18)。
话音消息“是的,A说”所返回到的无线网RNC 51将话音消息“是的,A说”并入到核心网CN(PS/CS)52的CS线路和PSTN/PLMN 54中,以便将它发送到用户B的对方终端2(步骤S19)。
用户B的对方终端2接收所发送的话音消息(“是的,A说”)以便执行话音输出(步骤S20)。
根据上述步骤S1至S20,进行了如下一系列处理过程:响应于用户B的对方终端2发出的话音呼叫,来自用户A的移动用户终端1的话音消息被发送到用户B。
收听到来自用户A的话音消息的用户B进一步用话音来应答用户A(步骤S21)。
通过与步骤S1中的路由类似的路由(即PSTN/PLMN 54、核心网CN(PS/CS)52和无线网51),将来自用户B的话音响应发送到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以便被移动电话终端1所接收(步骤S22)。
由于在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中已经选择了静默通信方式并且已经启动了JAVA软件,因此,用户A可以利用移动电话终端1输入与下一次所要发送的话音消息(例如,“我稍后呼你”)相应的数据“2”。通过无线网51将分组数据(其中,指示多呼叫功能的信息已被加到与下一次所要发送的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2”中)从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发送到核心网CN(PS/CS)52(步骤S23)。
在步骤S23及其后续步骤中,按照与上述步骤S12至S20类似的处理过程,将下一次要从用户A发送到用户B的话音消息(例如,“我稍后呼你”)发送到用户B的对方终端2。
按照其后续的类似处理过程,用户B将其话音发送到用户A,而用户A收听该话音以将与所需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发送到网络侧,从而将所需话音消息发送到用户B,于是用户B就可以收听来自用户A的话音消息。如上所述,用户B可以利用话音实现与处于不能说话的环境下的用户A的消息通信。
此外,图3中所示的例子表示当处于不能说话的环境下的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被处于普通环境下的用户B的对方终端2呼叫时所采取的处理过程,然而,当处于普通环境下的用户B的对方终端2被处于不能说话的环境下的用户A的移动电话终端1所呼叫时,所采取的处理过程的实现可以从步骤S3中的由用户A按下与多呼叫功能相应的选择键12的操作开始。然后,在步骤S4中,对用户B进行呼叫并将“静默通信方式”通知给用户B的对方终端2,其后可以按照类似的处理步骤完成电话通信。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实际上,用户A周围的声音可以通过无线网RNC 51、核心网CN(PS/CS)52和PSTN/PLMN 54发送到用户B的对方终端2,但这种声音可以被阻止。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电话系统,处于不能说话的环境下的移动电话终端的用户可以进行电话通信,而不会象使用常规移动电话终端说话那样打扰周围的人。此外,即使身体有缺陷的不能发声的人也能与对方终端的用户进行电话通信。此外,通过电路交换线路,除了可以将数据/话音消息转换装置所转换的话音消息通报给对方终端的用户之外,还可以将移动电话终端的用户周围的声音通报送给对方终端的用户。再者,由于网络侧提供了数据/话音消息转换装置,因此,不管移动电话终端侧的存储器的容量限制,都可以预备许多话音消息,从而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地将移动电话终端的用户的意图通报给对方终端的用户。
此外,当移动电话终端还配备有用于当将分组交换线路的连接请求发送到网络侧的装置被启动时,阻止移动电话终端的话音通过电路交换线路发送到网络侧的装置时,由于移动电话终端周围的声音没有通过电路交换线路发送到对方终端的用户,因此,从移动电话终端到网络侧的电路交换线路不被占用。要从移动电话终端通过分组交换线路发送到网络侧的数据只是与所需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由于这种数据其信息量可以被减少,因此,可以大大缩短分组交换线路的占用时间。为此,可以实现无线电波的有效使用,从而可以降低传输所需的功耗并可以缩短传输时间。鉴于这一优点,可以扩大用户容量或扩展可达区域,等等。
此外,当还提供有通报装置时(该装置用于当将分组交换线路的连接请求发送到网络侧的装置被启动时,通报移动电话终端的用户已设置了这样一种方式:将数据转换成话音消息,以便通过电路交换线路发送话音消息到对方终端,而不发送用户的话音),对方终端的用户根据通报装置发送的话音消息可以知道作为通信对方的移动电话终端的用户处于因某种原因不能说话的环境下。为此,对方终端的用户可以采取考虑到作为电话通信对方的移动电话终端的用户所处的环境的电话通信,从而可以流畅地进行电话通信。
此外,当还提供有用于根据用户的按键输入发送与所需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的装置时,移动电话终端的用户可以轻易地发送与其所需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
附图标号
1:移动电话终端
2:对方终端
3:网络
4,37,39,53:数据/话音转换设备
5,38,40:话音存储数据库
11:JAVA软件
12:选择键
31,36:节点B
32,35,51:无线网RNC
33:核心网CN(CS)
34:核心网CN(PS)
52:核心网CN(PS/CS)
54:PSTN/PLMN
60:电路交换线路
61:分组交换线路
62:多呼叫段
341:话音数据提取装置
Claims (4)
1.一种通过网络完成移动电话终端与对方终端之间的通信的移动电话系统,其中:
移动电话终端包括:用于除了将电路交换线路的呼叫连接请求发送到对方终端或根据用户的按键操作将电路交换线路的呼叫连接响应发送到对方终端之外,还将分组交换线路的连接请求发送到网络侧的装置;和用于根据所述连接请求通过与网络连接的分组交换线路发送与所需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的装置,
网络包括:数据/话音消息转换装置,用于将移动电话终端通过分组交换线路发出的数据转换成相应的话音消息;和将所转换的话音消息并入到电路交换线路中,以将它发送到对方终端的装置,和
来自所述对方终端的话音通过电路交换线路被发送到移动电话终端,而来自移动电话终端的数据通过数据/话音消息转换装置被转换成话音消息,以便通过电路交换线路发送到对方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话系统,其中,移动电话终端还包括用于当将分组交换线路的连接请求发送到网络侧的装置被启动时,阻止移动电话终端的话音通过电路交换线路发送到网络侧的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电话系统,其中,网络还包括通报装置,并且当将分组交换线路的连接请求发送到网络侧的装置被启动时,该通报装置通报所述移动电话终端的用户已设置了这样一种方式:数据被转换成话音消息,以便通过电路交换线路发送到对方终端,作为话音消息,而不发送用户的话音。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电话系统,其中,所述移动电话终端所配备的用于发送与所需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的装置根据用户的按键输入,发送与所需话音消息相应的数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11164/2003 | 2003-04-16 | ||
JP2003111164A JP4458767B2 (ja) | 2003-04-16 | 2003-04-16 | 携帯電話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38769A true CN1538769A (zh) | 2004-10-20 |
CN100435592C CN100435592C (zh) | 2008-11-19 |
Family
ID=32906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3110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5592C (zh) | 2003-04-16 | 2004-04-06 | 移动电话系统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19049B2 (zh) |
EP (1) | EP1469691B1 (zh) |
JP (1) | JP4458767B2 (zh) |
CN (1) | CN100435592C (zh) |
AT (1) | ATE375694T1 (zh) |
DE (1) | DE602004009358T2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54020A1 (fr) * | 2005-11-10 | 2007-05-1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éthode pour commuter un service vocal en un service iwf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88178B1 (ko) * | 2004-12-31 | 2007-03-0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소음인식 통화방법변경 기능이 구비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통화방법 변경방법 |
US9363384B2 (en) * | 2005-04-06 | 2016-06-07 |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 Systems for delivering calls on dual-mode wireless handsets |
US8989813B2 (en) | 2005-04-06 | 2015-03-24 |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 Handset registration in a dual-mode environment |
US8825108B2 (en) | 2005-04-06 | 2014-09-02 |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 Call handling on dual-mode wireless handsets |
US9363370B2 (en) * | 2005-04-06 | 2016-06-07 |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 Methods of delivering calls on dual-mode wireless handsets |
US7986941B2 (en) * | 2005-06-07 | 2011-07-26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silent conversation capability |
US7461275B2 (en) | 2005-09-30 | 2008-12-02 | Intel Corporation | Dynamic core swapping |
MY154891A (en) * | 2006-01-31 | 2015-08-14 | Interdigital Tech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ircuit switched interworking |
US20130282844A1 (en) | 2012-04-23 | 2013-10-24 | Contact Solutions LLC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ulti-mode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
US9635067B2 (en) | 2012-04-23 | 2017-04-25 | Verint Americas Inc. | Tracing and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routing method |
AU2015213817B2 (en) | 2014-02-06 | 2020-05-21 | Contact Solutions LLC | System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flow modification |
US9166881B1 (en) | 2014-12-31 | 2015-10-20 | Contact Solutions LL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 bandwidth-base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
WO2017024248A1 (en) | 2015-08-06 | 2017-02-09 | Contact Solutions LLC | Tracing and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routing method |
US10063647B2 (en) | 2015-12-31 | 2018-08-28 | Verint Americas Inc. | System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engagement |
US11170757B2 (en) * | 2016-09-30 | 2021-11-09 | T-Mobile Usa,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call handling |
WO2022054291A1 (ja) | 2020-09-14 | 2022-03-17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20230344753A1 (en) * | 2020-09-25 | 2023-10-26 |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 distribution device, data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progra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68078A (ja) * | 1994-12-14 | 1996-06-25 | Hitachi Ltd | 文字情報交信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文字情報交信移動無線端末 |
US6600733B2 (en) * | 1997-02-06 | 2003-07-29 | Verizon Laboratories Inc. | System for interconnecting packet-switched and circuit-switched voice communications |
US5937040A (en) * | 1997-04-18 | 1999-08-10 |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 D-channel for displaying user data |
US5995590A (en) * | 1998-03-05 | 1999-11-3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use by a hearing impaired/mute or deaf person or in silent environments |
US6292553B1 (en) * | 1998-05-20 | 2001-09-18 | At&T Corp.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P network call delivery |
JP2001309425A (ja) * | 2000-04-26 | 2001-11-02 | Yrp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Key Tech Res Lab Co Ltd |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US6363253B1 (en) * | 1999-08-06 | 2002-03-26 | Ericsson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flash call setup in an internet protocol based cellular network |
JP2001077934A (ja) * | 1999-09-01 | 2001-03-23 | Nec Shizuoka Ltd | 携帯用通信端末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音声文字変換方法並びに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JP2001134507A (ja) * | 1999-11-05 | 2001-05-18 |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 無線電話機 |
AU5344600A (en) * | 2000-08-18 | 2002-02-21 | Alcatel | Interactive silent response for mobile phone |
JP2002112333A (ja) * | 2000-09-27 | 2002-04-12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移動体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モード切換方法及び無線通信用携帯端末装置 |
JP3827931B2 (ja) * | 2000-09-29 | 2006-09-27 |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モード切換方法及び無線通信用携帯端末装置 |
DE10052368A1 (de) * | 2000-10-21 | 2002-05-02 | Eckhard Froebel | Funktelefon, insbesondere Mobilfunktelefon |
JP2002186011A (ja) * | 2000-12-11 | 2002-06-28 | Hitachi Ltd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JP2002300657A (ja) * | 2001-03-30 | 2002-10-11 | Toshiba Corp | 移動通信端末 |
US6741678B2 (en) * | 2001-05-31 | 2004-05-25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nding a data response from a called phone to a calling phone |
US8019056B2 (en) * | 2001-07-03 | 2011-09-13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Interactive pre-programmed voice response system |
JP2003110732A (ja) * | 2001-09-27 | 2003-04-1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発信端末、着信端末、仲介サーバおよびメッセージ出力方法 |
US20030233231A1 (en) * | 2002-06-13 | 2003-12-1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privacy using voice recognition and caller identification |
-
2003
- 2003-04-16 JP JP2003111164A patent/JP445876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2-13 EP EP04003240A patent/EP1469691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2-13 AT AT04003240T patent/ATE375694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2-13 DE DE602004009358T patent/DE602004009358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3-02 US US10/790,236 patent/US751904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4-06 CN CNB2004100311079A patent/CN10043559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54020A1 (fr) * | 2005-11-10 | 2007-05-1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éthode pour commuter un service vocal en un service iwf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469691A2 (en) | 2004-10-20 |
DE602004009358T2 (de) | 2008-07-10 |
CN100435592C (zh) | 2008-11-19 |
JP2004320415A (ja) | 2004-11-11 |
ATE375694T1 (de) | 2007-10-15 |
US7519049B2 (en) | 2009-04-14 |
EP1469691B1 (en) | 2007-10-10 |
JP4458767B2 (ja) | 2010-04-28 |
DE602004009358D1 (de) | 2007-11-22 |
EP1469691A3 (en) | 2006-05-24 |
US20040208168A1 (en) | 2004-10-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538769A (zh) | 移动电话系统 | |
CN1196372C (zh) | 便携式电话机 | |
CN1416257A (zh) | 通信设备 | |
CN1878201A (zh) | 一种利用回铃音提供呈现信息的方法和系统及回铃音设备 | |
CN1302169A (zh) | 便携式通信终端和通信服务系统 | |
CN1625887A (zh) | 一种远程改变通信设备的操作特性的方法 | |
CN1200639A (zh) | 具有多种通信功能的无线电通信装置 | |
CN1123998A (zh) | 电话 | |
CN1234256C (zh) | 移动通信终端、网络装置、移动通信系统、及信息发送接收方法 | |
CN1536782A (zh) | 移动通信系统和方法、移动通信终端、服务器装置和程序 | |
CN1744703A (zh) | 在视频通信网络中呼叫处理的设备和方法 | |
CN1627749A (zh) | 通信终端和程序 | |
CN1852364A (zh) | 主叫终端控制个性化信息的方法和应用该方法的终端设备 | |
CN1536852A (zh) | 视频电话终端、视频电话系统及其屏幕显示设置方法 | |
CN1488229A (zh) | 无线电话机及无线电话系统 | |
CN1266623C (zh) | 对话系统以及对话控制方法 | |
CN101031097A (zh) | 实现回铃音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812436A (zh) | 具有不可通话处理功能的移动通信终端及其处理方法 | |
CN1921700A (zh) | 一种未接来电处理方法及通讯系统及用户终端 | |
CN1373590A (zh) | 能够及时输入和呈现信息的电话 | |
CN1708073A (zh) | 一种来话接入方法 | |
CN1770886A (zh) | 一种蜂窝电话及其传送消息的方法 | |
CN1411672A (zh) | 移动通信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
CN1510897A (zh) | 根据可访问性选择用户终端而建立通信的数据处理系统 | |
CN1968469A (zh) | 一种拒接来电的方法、移动终端及电话呼叫留言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19 Termination date: 201704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