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527470A - 同步整流装置的主动减震电路 - Google Patents

同步整流装置的主动减震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27470A
CN1527470A CNA2003101046983A CN200310104698A CN1527470A CN 1527470 A CN1527470 A CN 1527470A CN A2003101046983 A CNA2003101046983 A CN A2003101046983A CN 200310104698 A CN200310104698 A CN 200310104698A CN 1527470 A CN1527470 A CN 1527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synchronous
vibration damping
active
coup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3101046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5851C (zh
Inventor
熊雅红
柯忠伟
章进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527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27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958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585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02M1/34Snubb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02M3/3359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having a synchronous rectifier circuit or a synchronous freewheeling circui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02M1/34Snubber circuits
    • H02M1/342Active non-dissipative snubb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ctifier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有关一种主动减震电路,耦接于一同步整流器,其中该同步整流器具有一第一同步切换器及一第二同步切换器,且该同步整流器耦接于一功率转换器所具有的一变压器,该主动减震电路包括:一串联的一主动开关及一第一减震电容,是耦接于该第一同步切换器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之间;以及一栅极驱动器,其是在该第一同步切换器的一非传导期间,用以将该主动开关导通一特定时间长度,该栅极驱动器包括:一辅助线圈;一电容,连接该辅助线圈的一端,其中,该辅助线圈及该电容是相互串联构成一串联分支,该串联分支是耦接于一电阻,且耦接于该主动开关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

Description

同步整流装置的主动减震电路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源供应装置,尤指一种同步整流器的主动减震电路,以降低同步整流器关闭时所造成的电压尖峰及高频谐波。
(2)背景技术
同步整流是广泛应用于低电压及高电流的直流/直流(DC/DC)转换器中。如已有技术所知,在习用的半波同步整流器中,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OSFET)是选择性地开启或关闭,藉以与隔离功率变压器的二次侧电压同步。利用这种方法,功率变压器的二次侧电压便可以整流并传送至输出。然而,这个具有飞轮作用(freewheel)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漏极及源极间可能会存在高电压尖峰及高频率谐波。这类电压尖峰乃是因为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主体二极管(body diode)的不良逆向回复特性所造成、并且会在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上造成严重的电压应力。因此,需要采用较高额定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来避免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崩溃。因为较高电压额定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会具有较大的传导电阻,其会导致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较大传导损失,因此,已有技术出现了数种改进方式,皆是以压抑额外电路所关连的高电压尖峰及高频率谐波来作改善。
图1是表示一个具有电容C及电阻R的RC减震电路,其是广泛应用于同步整流器中,用以压抑电压尖峰及电压谐波。如图1所示,RC减震电路是耦接于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OSFET)S1。电容C是用来降低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1的跨压的上升速度、并且吸收电压尖峰的能量。电阻R则是用来提供必要阻尼,藉以降低电压谐波。由于电容C所储存的能量均会在每个切换周期内、经由电阻R充分放电,因此RC减震电路便会产生极大的能量耗损。图中,符号T是用来表示隔离的功率变压器。符号N1及N2是用来表示隔离功率变压器T的一次侧线圈及二次侧线圈。
图2是表示一个RCD箝位电路,其是实施于一个半波同步整流器中。图中,箝位电容C是耦接于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1及二极管D之间。因此,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1的电压尖峰便可以利用这个箝位电容C加以箝住。另外,电阻R是位于箝位电容C及输出电容Co之间。利用这种方法,电容C所储存的超额电压尖峰能量便可以经由电阻R传送给输出电容Co。也就是说,尖峰能量的一部分将会被保留下来。因此,这种RCD减震电路,相较于图1所示的RC减震电路,将会产生较低的能量耗损。
另外,在二极管整流器中经常用来降低电压尖峰的另一种方法是主动减震电路(active snubber circuit)。图3是表示使用主动减震电路的全桥式二极管整流器的示意图。其中,藉由串联主动切换开关Sa及减震电容Ca而构成的主动减震电路是耦接于整流器的输出端。而主动切换开关Sa的栅极驱动信号是经由逻辑电路、隔离变压器T1、及驱动电路,由一次侧的电路得到。驱动电路,在功率变压器的二次侧线圈输出高电压位准的时间内,是用来将主动切换开关Sa保持在开启状态。至于整流器二极管的逆向回复能量则是经由主动切换开关Sa的主体二极管Da,传送至减震电容。另外,在主动切换开关Sa的传送期间,减震电容Ca所储存的超额逆向回复电路则是毫无损耗地传送至输出滤波器。因此,这种主动减震电路是有效的且无损耗的减震电路。然而,由于主动切换开关Sa的驱动信号是经由额外的隔离驱动电路、由一次侧得到,因此电路复杂性及元件成本将会大幅增加。
同步整流器虽已广泛应用于低电压及高电流的直流/直流转换器中,然而,由于同步整流器的主体二极管的不良逆向回复特性,使得同步整流器可能会存在高电压尖峰。很明显可看出,除了主动切换开关的驱动信号过于复杂以外,主动减震电路在应用于二极管整流器时皆可以获致完美效能,为消除这种电压尖峰,有必要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且使用元件更少、使用主动减震电路的同步整流电路,以及主动切换开关的驱动电路。
(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出一种同步整流器的主动减震电路电路,藉以降低同步整流器关闭时所造成的电压尖峰及高频谐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出一种同步整流器的主动减震电路电路,且主动开关的驱动电路具有简易结构并使用较少元件。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一种主动减震电路,耦接于一同步整流器,其中该同步整流器具有一第一同步切换器及一第二同步切换器,且该同步整流器耦接于一功率转换器所具有的一变压器,该主动减震电路包括:一串联的一主动开关及一第一减震电容,是耦接于该第一同步切换器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之间;以及一栅极驱动器,其是在该第一同步切换器的一非传导期间,用以将该主动开关导通一特定时间长度,该栅极驱动器包括:一辅助线圈;一电容,连接该辅助线圈的一端,其中,该辅助线圈及该电容是耦接于该主动开关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之间;以及一电阻,耦接于该主动开关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第一同步切换器及该第二同步切换器是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OSFET)。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第一同步切换器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分别是为其漏极端及源极端。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主动开关系为一N通道的半场效晶体管。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主动开关系一P通道的半场效晶体管。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主动开关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分别是为其栅极端及源极端。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栅极驱动器还包括一二极管,其是耦接于该电容。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辅助线圈是由该变压器得到。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功率转换器还包括一输出滤波器电路,其至少具有一输出电感及一输出电容,且该辅助线圈是由该输出电感得到。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主动减震电路还包括一第一辅助二极管,其是耦接于该主动开关。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主动开关尚包括一寄生主体二极管。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主动减震电路还包括具有一第二辅助二极管及一第二减震电容的一串联分支,其中该分支是耦接于该第二同步切换器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之间,且该第二减震电容是并联于该第一减震电容。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第二同步切换器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分别是为其漏极端及源极端。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同步整流器是选自一半波同步整流器、一中心分接同步整流器、以及一电流加倍同步整流器其中之一。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同步整流器还包括一同步切换器后调整电路。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出一种主动减震电路,耦接于一同步整流器,其中该同步整流器具有一第一同步切换器及一第二同步切换器,且该同步整流器耦接于一功率转换器所具有的一变压器,该主动减震电路包括:一串联的一主动开关及第一减震电容,是耦接于该第一同步切换器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之间;以及一辅助线圈,用以驱动该主动开关,藉以在该第一同步切换器的一非传导期间,将该主动开关导通一特定时间长度。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第一同步切换器及该第二同步切换器是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MOSFET)。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第一同步切换器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分别是为其漏极端及源极端。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主动开关系为一N通道的半场效晶体管。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主动开关系为一P通道的半场效晶体管。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辅助线圈是由该变压器得到。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功率转换器还包括一输出滤波器电路,其至少具有一输出电感及一输出电容,且该辅助线圈是由该输出电感得到。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主动减震电路还包括一第一辅助二极管,其是耦接于该主动开关。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主动开关系包括一寄生主体二极管。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主动减震电路还包括具有一第二辅助二极管及一第二减震电容的一串联分支,其中该该分支是耦接于该第二同步切换器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之间,且该第二减震电容是并联于该第一减震电容。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第二同步切换器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分别是其漏极端及源极端。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同步整流器是选自一半波同步整流器、一中心分接同步整流器、以及一电流加倍同步整流器其中之一。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同步整流器还包括一同步切换器后调整电路。
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提出一种主动减震电路,耦接于一同步整流器,其中该同步整流器具有一第一同步切换器及一第二同步切换器,且该同步整流器耦接于一功率转换器所具有的一变压器,该主动减震电路包括:一串联的一主动开关及一第一减震电容,是耦接于该第一同步切换器的一第一端及该功率转换器的一直流输出端之间;以及一辅助线圈,用以驱动该主动开关,藉以在该第一同步切换器的一非传导期间,将该主动开关导通一特定时间长度。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4)附图说明
图1是习知的RC减震电路示意图;
图2是习知的RCD箝位电路示意图;
图3是应用于全桥式二极管整流器的主动减震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应用于半波同步整流器电路的主动减震电路示意图;
图5A至图5G是根据图4的电路操作所绘制的一是列的电压及电流波形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应用于半波同步整流器电路的主动减震电路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应用于半波同步整流器电路的主动减震电路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应用于半波同步整流器电路的主动减震电路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应用于半波同步整流器电路的主动减震电路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应用于中心分接(center-tapped)同步整流器电路的主动减震电路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七较佳实施例的应用于电流加倍器的(current-double)同步整流器电路的主动减震电路示意图;以及
图12是本发明第八较佳实施例的应用于同步切换器后调整器电路的主动减震电路示意图。
(5)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本发明可以具有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是,部分较佳实施例仍将详细说明如下。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发明揭示是用来作为本发明原理的范例,而不是用来将本发明的更广泛特征限制在所述的特定实施例中。
请参考图4,其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应用于半波同步整流器电路的主动减震电路示意图。其中,半波同步整流器具有变压器T,其具有一次侧线圈N1及二次侧线圈N2。这个同步整流器包括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1以及正向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2,皆是耦接于变压器T,而二次侧线圈N2的正端是连接至参考点,至于二次侧线圈N2的负端是连接至正向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2的漏极,其源极也是连接至参考点。另外,同步整流器电路更具有一个输出滤波器,其具有输出电感L及输出电容Co。输出电感L的第一端连接至二次侧线圈N2的正端、而输出电感L的第二端则连接至输出电容Co的正端,而电容Co的负端也连接至参考点。这个半波同步整流器的开启及关闭是同步于二次侧线圈N2的电压信号。在这个期间,二次侧线圈N2的电压会整流成施加于输出滤波器的一是列正电压脉冲,且在输出电容Co的两端也可以大致得到一个直流电压。
本发明的主动减震电路是耦接于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1。其中,主动减震电路是由使用N通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主动开关Sa、第一辅助二极管Da1、第一减震电容Ca1、以及主动开关Sa的栅极驱动器所构成。主动开关Sa的源极连接至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1的漏极、而主动开关Sa的漏极则连接至第一减震电容Ca1的第一端。第一减震电容Ca1的另一端是连接至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1的源极。第一辅助二极管Da1是并联于主动开关Sa。然而,熟悉本技术的人员当了解,第一辅助二极管Da1当然也可以是主动开关Sa本身的寄生二极管。
主动开关Sa的栅极驱动器是由耦接变压器T的辅助线圈Nx、电容Cx、二极管Dx、以及电阻Rx所构成。辅助线圈Nx的一端是耦接于电容Cx,且其极性与二次侧线圈N2的正负相同。电容Cx的另一端是耦接于主动开关Sa的栅极。再者,辅助线圈Nx的另一端是耦接于主动开关Sa的源极。二极管Dx是并联于电容Cx,其中,阴极是连接至辅助线圈Nx,而阳极则是连接至主动开关Sa的栅极。电阻Rx则是耦接于主动开关Sa的栅极及源极。
图5A至图5G则是根据图4的电路操作所绘制的一是列的电压及电流波形图。其中,图5A是表示施加至二次侧线圈N2的电压,图5B是表示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1的栅极电压,图5C是表示辅助线圈Nx的电压,图5D是表示主动开关Sa的栅极电压,图5E是流经第一减震电容Ca1的电流,图5F是表示第一减震电容Ca1的电压,图5G是表示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1的源极电压。
主动减震电路应用于同步整流器时的操作原理详细说明如下。在t=t1时,变压器T的二次侧线圈N2的电压为正、且辅助线圈Nx的电压也为正。辅助线圈Nx的正电压会经由电阻Rx、对电容Cx进行充电。由于电容Cx的启始电压为0,辅助线圈Nx的正电压VNX将会完全施加于主动开关Sa的栅极,直到主动开关Sa在时间t1开启。在t1至t4期间,辅助线圈Nx的电压会对电容Cx连续充电、且主动开关Sa的栅极电压也会逐步减少。在t=t4时,电容Cx的电压会充电至高准位、且主动开关Sa的栅极电压也会降低至低准位,藉以使主动开关Sa能够关闭。主动开关Sa的传导时间是利用电容Cx及电阻Rx加以决定。在t=t5时,辅助线圈Nx的电压会由正变为负、且负辅助线圈电压加上电容Cx的电压将会施加至主动开关Sa的栅极,藉以将主动开关Sa关闭。而在t5至t6期间,电容Cx是经由电阻Rx进行放电。在t=t6时,电容Cx的电压会放电至0、且二极管将会再度正向偏压。而主动开关Sa将会保持关闭状态,直到下一个操作周期来临。
由上述分析可知,主动开关Sa将会在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1的关闭期间导通一段时间。经由主动开关Sa这类的控制逻辑电路,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1存在的电压尖峰便可以无损耗且有效率地消除。由于主动开关Sa的关闭是在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1的开启之前,而第一减震电容Ca1可以得到一个固定的直流电压,其大小与二次侧线圈N2呈现的脉冲电压维持相同,因此,第一减震电容Ca1可以选择为足够大,藉以有效率地消除电压尖峰、且不会在电路中造成任何多余能量损失。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主动减震电路便可以利用非常简易的结构及较少元件数目的栅极驱动电路、无损耗且有效率地消除电压尖峰。
图6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应用于半波同步整流器电路的主动减震电路示意图。其中,主动减震电路的主动开关Sa可以应用P通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而不是N通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主动开关Sa的漏极连接至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1的漏极,而主动开关Sa的源极则是连接至第一减震电容Ca1的第一端。由于P通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为负,因此主动开关Sa的驱动电路必须要进行部分变动。辅助线圈端Nx的极性将会反转,且二极管Dx的极性也会反转。
图7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应用于半波同步整流器电路的主动减震电路示意图。其中,主动减震电路的架构非常类似于图4的架构,惟一例外的是辅助线圈Nx是耦接于输出电感L,而不是变压器T。
图8是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应用于半波同步整流器电路的主动减震电路示意图。其中,连接至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源极端的第一减震电容Ca1也可以连接至功率转换器的正直流输出端。当电压尖峰对第一减震电容Ca1进行充电时,充电电流不仅会流经第一减震电容Ca1,并且也会流入正直流输出端。因此,尖峰能量会有一部分直接传送至输出负载。
图9是本发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应用于半波同步整流器电路的主动减震电路示意图。图中,第二主动减震电路可以进一步耦接于正向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2,藉以使正向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2及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1的电压尖峰均可以有效率地消除,并且,同步整流器的主动减震电路也可以进一步简化。如图9所示,正向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2的主动开关是以第二辅助二极管Da2加以取代,其中,第二辅助二极管Da2的阳极端是连接至正向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2的漏极、而阴极端则是连接至并联于第一减震电容Ca1的第二减震电容Ca2。第二减震电容Ca2可以经由第二辅助二极管Da2、吸收正向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2的尖峰能量,且储存能量可以经由主动开关Sa进行放电。利用这种方法,本实施例仅仅需要一个具有栅极驱动器的主动开关。另外,当正向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2及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1在电路布局中是配置地足够接近时,第一减震电容Ca1及第二减震电容Ca2也可以组合为单一电容。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也可以实施于其他型式的同步整流器,而不只是半波同步整流器。
首先,主动减震电路可以实施于中心分接的同步整流器中。如图10所示,包括主动开关Sa及第一减震电容Ca1的串联分支是耦接于二次侧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1。再者,包括第二辅助二极管Da2及第二减震电容Ca2的另一个串联分支也可以耦接于二次侧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2。电容Ca1及Ca2是并联,因此也可以组合为单一电容。主动开关Sa的驱动电路排列与图9所示的排列相同。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实施于电流加倍器的同步整流器中。如图11所示,串联的主动开关Sa及第一减震电容Ca1是耦接于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1,且串联的第二辅助二极管Da2及第二减震电容Ca2是耦接于第二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2。其中,主动减震电路的元件排列与图9所示的排列相同。
再者,本发明也可以实施于同步切换器后调整器电路中。同步切换器后调整器电路是多重输出功率转换器的常用手段,藉以实施辅助输出的紧密调整。如图12所示,包括串联主动开关Sa及第一减震电容Ca1的主动减震电路是耦接于第一输出的、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1的漏极及源极。因此,发生于第一输出的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1、同步切换器S3、以及第二输出的具有飞轮作用的同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S2的全部电压尖峰及高频谐波便可以有效率地消除。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和修改,因此,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主动减震电路,耦接于一同步整流器,其中该同步整流器具有一第一同步切换器及一第二同步切换器,且该同步整流器耦接于一功率转换器所具有的一变压器,该主动减震电路包括:
一串联的一主动开关及一第一减震电容,是耦接于该第一同步切换器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之间;以及
一栅极驱动器,其是在该第一同步切换器的一非传导期间,用以将该主动开关导通一特定时间长度,该栅极驱动器包括:
一辅助线圈;
一电容,连接该辅助线圈的一端,其中,该辅助线圈及该电容是耦接于该主动开关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之间;以及
一电阻,耦接于该主动开关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减震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同步切换器及该第二同步切换器是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减震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同步切换器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分别是为其漏极端及源极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减震电路,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开关是为一N通道的半场效晶体管或一P通道的半场效晶体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减震电路,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开关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分别是为其栅极端及源极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减震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栅极驱动器还包括一二极管,其是耦接于该电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减震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辅助线圈是由该变压器得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减震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功率转换器还包括一输出滤波器电路,其至少具有一输出电感及一输出电容,且该辅助线圈是由该输出电感得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减震电路,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减震电路还包括一第一辅助二极管,其是耦接于该主动开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减震电路,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开关还包括一寄生主体二极管。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减震电路,其特征在于:
该主动减震电路还包括具有一第二辅助二极管及一第二减震电容的一串联分支,其中该分支是耦接于该第二同步切换器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之间,且该第二减震电容是并联于该第一减震电容;及/或
该第二同步切换器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分别是为其漏极端及源极端。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减震电路,其特征在于:
该同步整流器是选自一半波同步整流器、一中心分接同步整流器、以及一电流加倍同步整流器其中之一;及/或
该同步整流器还包括一同步切换器后调整电路。
13.一种主动减震电路,耦接于一同步整流器,其中该同步整流器具有一第一同步切换器及一第二同步切换器,且该同步整流器耦接于一功率转换器所具有的一变压器,该主动减震电路包括:
一串联的一主动开关及第一减震电容,是耦接于该第一同步切换器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之间;以及
一辅助线圈,用以驱动该主动开关,藉以在该第一同步切换器的一非传导期间,将该主动开关导通一特定时间长度。
14.一种主动减震电路,耦接于一同步整流器,其中该同步整流器具有一第一同步切换器及一第二同步切换器,且该同步整流器耦接于一功率转换器所具有的一变压器,该主动减震电路包括:
一串联的一主动开关及一第一减震电容,是耦接于该第一同步切换器的一第一端及该功率转换器的一直流输出端之间;以及
一辅助线圈,用以驱动该主动开关,藉以在该第一同步切换器的一非传导期间,将该主动开关导通一特定时间长度。
CNB2003101046983A 2003-02-20 2003-10-30 同步整流装置的有源缓冲电路 Expired - Lifetime CN12958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371,449 2003-02-20
US10/371,449 US6771521B1 (en) 2003-02-20 2003-02-20 Active snubber for synchronous rectifi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27470A true CN1527470A (zh) 2004-09-08
CN1295851C CN1295851C (zh) 2007-01-17

Family

ID=32771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3101046983A Expired - Lifetime CN1295851C (zh) 2003-02-20 2003-10-30 同步整流装置的有源缓冲电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771521B1 (zh)
CN (1) CN1295851C (zh)
TW (1) TWI231100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7189B (zh) * 2007-01-31 2011-10-26 力博特公司 正激变换器
CN101309047B (zh) * 2007-05-15 2012-03-28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装置
CN101741229B (zh) * 2009-11-05 2012-07-25 北京新雷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源箝位电路、驱动电路及磁复位电路
CN103563229A (zh) * 2011-05-27 2014-02-0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直流电压变换器的缓冲电路
CN104795991A (zh) * 2013-12-27 2015-07-22 凹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直流/直流转换器、输出电路以及电能传输方法
CN105144562A (zh) * 2013-05-21 2015-12-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开关电源装置
CN105556843A (zh) * 2013-09-20 2016-05-04 欧司朗有限公司 同步整流器
CN108370212A (zh) * 2016-09-30 2018-08-03 雅达电子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功率转换器的缓冲电路
CN112087060A (zh) * 2020-07-23 2020-12-15 厦门大学 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接收端的有源e类整流器
CN113533818A (zh) * 2021-07-20 2021-10-22 西安龙飞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有源减振网络的动态不平衡桥检测电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34143B1 (fr) * 2001-12-20 2004-02-27 Thales Sa Hacheur serie a commutation synchrone
US6980447B1 (en) 2004-10-18 2005-12-27 Artesyn Technologies, Inc. Active snubber circuit for synchronous rectifier
JP4430531B2 (ja) * 2004-12-28 2010-03-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双方向絶縁型dc−dcコンバータ
US7342811B2 (en) * 2005-05-27 2008-03-11 Cheroke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Lossless clamp circuit for DC-DC converters
TWI289971B (en) * 2005-11-01 2007-11-11 Asustek Comp Inc Boost converter and boost conversion method
US7778002B2 (en) * 2007-05-11 2010-08-1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ring out in an ignition coil to allow for ion sense processing
US7602154B2 (en) * 2007-05-16 2009-10-13 Virginia Tech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Inc. Phase compensation driving scheme for synchronous rectifiers
US8482947B2 (en) * 2009-07-31 2013-07-09 Solarbridge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C-AC power conversion
US8450892B2 (en) * 2009-10-15 2013-05-28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Synchronous generating machine with rectifier snubber circuit
US20120063175A1 (en) * 2010-09-10 2012-03-15 Dong Wang Compensatio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a synchronous rectifier driver
TWI429195B (zh) 2010-12-08 2014-03-01 Ind Tech Res Inst 功率電路及其直流對直流轉換器
CN102280991A (zh) * 2011-08-15 2011-12-14 深圳市京泉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交流纹波信号的滤除电路及方法
JP5768657B2 (ja) * 2011-10-26 2015-08-2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直流−直流変換装置
DE102012202869B4 (de) * 2012-02-24 2024-10-02 Robert Bosch Gmbh Ansteuervorrichtung und Ansteuerverfahren einer aktiven Snubberschaltung für einen Gleichspannungswandler
TWI452792B (zh) * 2012-09-07 2014-09-1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應用於交流電壓轉直流電壓的轉換器的突波電流抑制電路及其操作方法
DE102013211258A1 (de) 2013-06-17 2014-12-18 Robert Bosch Gmbh Snubberschaltung für Gleichspannungswandler
WO2016007835A1 (en) * 2014-07-10 2016-01-14 Rompower Energy Systems Inc. Soft switching on all switching elements converter through current shaping "bucharest converter"
US9680386B2 (en) * 2014-09-23 2017-06-13 Analog Devices Global Minimum duty cycle control for active snubber
DE102015207607A1 (de) * 2015-04-24 2016-10-27 Schmidhauser Ag Bidirektionaler Gleichspannungswandler
WO2017199716A1 (ja) * 2016-05-17 2017-11-2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クティブスナバー回路付きスイッチ回路およびdc-dcコンバータ
US9941793B2 (en) 2016-07-15 2018-04-10 Dell Products, Lp Snubber for voltage regulation
JP6886107B2 (ja) * 2017-04-07 2021-06-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源回路
CN107154727B (zh) * 2017-07-17 2023-12-01 上海英联电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有源吸收自驱动电路
US11374500B2 (en) * 2017-11-17 2022-06-28 Rompower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Harvesting energy from parasitic elements of a power converter
CN109067228A (zh) * 2018-08-06 2018-12-2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氮化镓功率器件的驱动器及印刷电路布局
US10505440B1 (en) * 2018-08-31 2019-12-10 Dialog Semiconductor (Uk) Limited Active snubber for switching power converter
US20220103083A1 (en) * 2019-01-24 2022-03-31 Xiang Zhou Method and system using a noise filter to drive synchronous rectifiers of an llc dc-dc converter
DE102019002098A1 (de) * 2019-03-23 2020-09-24 Leopold Kostal Gmbh & Co. Kg Spannungswandler für Gleichstrom
US11349401B1 (en) * 2021-01-25 2022-05-31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of a power converter with secondary side active clamp
US11804782B2 (en) * 2022-01-28 2023-10-31 Analog Devices, Inc. Active-clamp current-fed push-pull converter for bidirectional power transfer
US11646652B1 (en) 2022-02-09 2023-05-09 L3Harris Technologies, Inc. Switching power supply rectifier with voltage clamps to clamp voltage transients on output coil of transformer
CN115085526A (zh) * 2022-06-16 2022-09-20 捷蒽迪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整流器的有源缓冲吸收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7947A (en) * 1997-07-30 1999-03-0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nubber circuit for a rectifier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5898581A (en) * 1997-08-27 1999-04-2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ctive snubber for buck-based converters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6069802A (en) * 1998-07-31 2000-05-30 Priegnitz; Robert A. Transformer isolated driver and isolated forward converter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7189B (zh) * 2007-01-31 2011-10-26 力博特公司 正激变换器
CN101309047B (zh) * 2007-05-15 2012-03-28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装置
CN101741229B (zh) * 2009-11-05 2012-07-25 北京新雷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源箝位电路、驱动电路及磁复位电路
CN103563229A (zh) * 2011-05-27 2014-02-05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直流电压变换器的缓冲电路
CN103563229B (zh) * 2011-05-27 2017-03-2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直流电压变换器的缓冲电路
CN105144562A (zh) * 2013-05-21 2015-12-09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开关电源装置
CN105144562B (zh) * 2013-05-21 2017-10-3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开关电源装置
CN105556843B (zh) * 2013-09-20 2019-05-17 欧司朗有限公司 同步整流器
CN105556843A (zh) * 2013-09-20 2016-05-04 欧司朗有限公司 同步整流器
CN104795991A (zh) * 2013-12-27 2015-07-22 凹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直流/直流转换器、输出电路以及电能传输方法
CN104795991B (zh) * 2013-12-27 2018-07-20 凹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直流/直流转换器、输出电路以及电能传输方法
CN108370212A (zh) * 2016-09-30 2018-08-03 雅达电子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功率转换器的缓冲电路
CN108370212B (zh) * 2016-09-30 2021-05-25 雅达电子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功率转换器的缓冲电路
CN112087060A (zh) * 2020-07-23 2020-12-15 厦门大学 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接收端的有源e类整流器
CN113533818A (zh) * 2021-07-20 2021-10-22 西安龙飞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有源减振网络的动态不平衡桥检测电路
CN113533818B (zh) * 2021-07-20 2024-01-09 西安龙飞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有源减振网络的动态不平衡桥检测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5851C (zh) 2007-01-17
US6771521B1 (en) 2004-08-03
TW200417157A (en) 2004-09-01
TWI231100B (en) 2005-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95851C (zh) 同步整流装置的有源缓冲电路
CN1230967C (zh) 逆向变换器
CN1101989C (zh) Dc/dc变换器的自驱动电路
US6304463B1 (en) Single-ended forward converter circuit with quasi-optimal resetting for 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
CN1418398A (zh) 回扫变换器漏泄能量的回收方法和系统
CN1350717A (zh) 具有浮置栅的同步整流器的通用自驱动同步整流方案
US20060262577A1 (en) Non dissipative snubber circuit with saturable reactor
CN1950995A (zh) Dc-dc转换器
CN1527468A (zh) 电源电路
CN1713499A (zh) Dc-dc变换器
CN1302113A (zh) 直流-直流变换器
CN1534855A (zh) 辅助有源箝位电路和采用该电路的功率变换器
CN1244967A (zh) 电力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545195A (zh) 正反激双向dc-dc变换器
CN1238954C (zh) 谐振重置双重开关正向直流-直流转换器
CN101053144A (zh) 直流-直流变换器的驱动电路和使用其的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481066A (zh) 一种含有同步整流驱动电路的buck变换器
CN1976193A (zh) 高增益隔离式有源箝位升压型变换器
CN104702110A (zh) 有源钳位吸收电路
CN1564445A (zh) 一种反激变换器同步整流管的自驱动电路
CN110829843A (zh) Lcd箝位单管正激变换器及电子设备
CN1578040A (zh) 电源电路及电子装置
CN1256550A (zh) Dc/dc变换器的自驱动电路
CN110504835B (zh) 一种开关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1047338A (zh) 一种dc/dc变换器同步整流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1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