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512755A - 图像形成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512755A CN1512755A CNA200310118819XA CN200310118819A CN1512755A CN 1512755 A CN1512755 A CN 1512755A CN A200310118819X A CNA200310118819X A CN A200310118819XA CN 200310118819 A CN200310118819 A CN 200310118819A CN 1512755 A CN1512755 A CN 15127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forementioned
- image
- original copy
- reading device
- recording she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0—Picture signal circuits
- H04N1/407—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 H04N1/4076—Control or modification of tonal gradation or of extreme levels, e.g. background level dependent on references outside the pi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具有在被输送的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读取被输送的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其中,前述记录片材的输送路线与前述原稿的输送路线至少一部分是共用的,前述图像读取装置可取得从前述共用的输送路退避的第一位置和用于读取在前共同的输送路中输送的原稿的图像的第二位置。而且,前述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位置比前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位置更靠片材输送下游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读取原稿的图像的读取装置和将图像记录于记录片材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特别是涉及传真机、复印机、扫描打印机(スキャナプリンタ)等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用图9所示的传真装置对现有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进行说明。该传真装置具有图像读取装置A与图像形成装置B,下边说明其构成。
在图9中,首先来说明图像读取装置A的构成。201是用于装载原稿202的原稿装载台,203、204是将装载于上述原稿装载台201上的多张原稿202逐张分离输送的原稿分离按压片和原稿分离辊。
205是用于读取原稿图像的紧密接触型图像传感器,为所对着的读取辊206所压紧。上述紧密接触型图像传感器205对由原稿分离辊204分离输送的原稿图像进行光电变换后进行读取。另外,上述读取辊206一边使原稿紧密接触于紧密接触型图像传感器205上,一边将原稿向下游侧输送。
207、208是上下原稿导向部件,形成原稿输送路。在上原稿导向件207上安装着上述原稿分离按压片203与读取辊206。而上述下原稿导向件208则保持着紧密接触型图像传感器205与原稿分离辊204。
其次,来说明图像形成装置B的构成。211是记录片材保持器,用于装载收容记录片材212。213是拾取辊,与分离爪214协作来逐张分离进给装载于上述记录片材保持器211上的记录片材212。在图像形成部216装备有将记录头217与墨水盒218一体化的记录头盒219。
上述记录头盒219搭载于滑架220上,该滑架220构成为:可由图中未示出的驱动机构驱动沿垂直于图面的方向(记录片材宽度方向)移动。221是台板辊,与上述记录头217相对地被配置,支承输送已输送到记录位置的记录片材。
222是记录片材压紧构件,为了使记录片材212与记录头217的间隔保持一定而将记录片材的上面压紧于压纸卷筒辊221上。
223是排出辊,用于输送排出记录后的记录片材。224是压在上述排出辊上的刺轮,由不污染记录面的材质、例如不锈钢、塑料等构成。225是用于将记录片材排出到装置外的记录片材排出口。226是控制部,用于分别控制传真机的发送、接收、复制各功能。
但是,如图9所示,现有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由于记录片材的输送路和输送装置、与原稿的输送路和输送装置分别保持距离地配置各自不同的空间中,有着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另外,对于记录片材与原稿各自的输送路,具有作为输送装置的导向构件与辊装置等,有着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减少零件件数、小型而廉价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有代表性的构成为:它具有在被输送的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读取被输送的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前述记录片材的输送路线与前述原稿的输送路线的至少一部分是共用的,前述图像读取装置可取从前述共用的输送路退避的第一位置和用于读取在前述共用输送路中输送的原稿的图像的第二位置,前述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位置位于比前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位置还靠片材输送下游侧。
如依本发明,由于使记录片材与原稿的输送路至少一部分为共用的,可减少零件件数,故可提供小型而廉价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而且,由于使读取装置从共用输送路退避,可防止在记录片材输送时由记录片材污染或损伤前述读取装置的、可进行高品质的图像读取。
另外,在待避时,通过改变上述读取装置的方向,使上述读取装置的读取部的清扫变容易,而且,防止污染读取浓度基准构件,可以实现读取图像质量的提高和稳定。
另外,通过将读取部配置在比图像形成部更靠下游侧、即装置前方侧,可容易进行原稿卡住处理。
而且,可以防止被记录的图像接触于读取装置而被污染、弄乱,可记录高品质的图像。
另外,由于读取浓度基准构件构成为与图像读取装置一起从共用的输送路退避,即使在进行原稿输送与记录媒体输送的情况下,即使图像形成时污染了压纸卷筒,也不会污染原稿。另外,也可防止浓度基准构件被图像形成装置的墨水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读取装置的整体构成和CS保持器第一位置的装置断面图。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读取装置的整体构成和CS保持器第一位置的装置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读取装置的记录片材进给部与原稿进给部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像形成读取装置的记录动作和记录片材之流程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像形成读取装置的更换墨水盒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像形成读取装置的读取动作与原稿流程、和CS保持器的第二位置的装置断面图。
图7是表示图像形成读取装置的读取动作与原稿流程、和CS保持器的第二位置的立体图。
图8(a)是表示图像形成读取装置的白基准的第一位置的断面图,(b)是表示白基准的第二位置的断面图。
图9是现有技术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的断面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但,本实施形式所记述的构成零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及其相对配置等只要没有特定的记载,就不意味着本发明范围仅限定于此。
首先,作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对具有将图像记录于记录片材的图像形成装置与读取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的概略构成。本装置,在记录片材与原稿共同的输送路内配置着具有前述记录功能的图像形成部和具有前述扫描功能的读取部。
{装置整体构成}
图1是本装置的断面图,图2是本装置的立体图。在图1中,在装置后方(图1的右侧)配设着记录片材进给部(ASF)39和原稿进给部(ADF)40。记录片材进给部39,装载着记录片材束2,根据需要从前述记录片材束2一张一张地分离记录片材,将该记录片材进给到图像形成部38。原稿进给部40装载原稿12,一张一张地分离原稿12,将前述原稿12进给到读取部28。在此,将本装置的读取模式的读取部28的状态表示于图6中。
{记录片材进给部}
图3是表示记录片材进给部39与原稿进给部40的立体图。首先,由图1与图3说明前述记录片材进给部39。19是记录片材进给辊,是在由塑料等成型的轴部41的2处在形成为直径比前述轴部41大的辊部42上安装摩擦弹性体而构成的。轴部41的两端轴支于基座构件35的侧板35a、35b上,前述侧板35b侧的一端经过图中未示出的驱动传递装置被连结于输送马达。
台板9位于前述记录片材进给辊19与基座构件35之间,且可自由转动地轴支于基座构件35的侧板35a、35b上。当上述记录片材进给辊19转动时,由一体形成于前述记录片材进给辊19上的凸轮使台板9接触或离开前述辊部42的外周面。另外,在一体形成于前述基座构件35上的圆筒状凹部45中配设着台板弹簧34(弹性构件),向前述记录片材进给辊19侧弹压前述台板9。
下边来说明记录片材进给动作。在图1中,A是记录片材输送径路。安装着前述记录片材进给辊19的摩擦弹性构件的辊部42的断面形成为由圆弧47与大致成直线状的弦部48组合而成的半月状。在记录片材装载状态中,前述弦部48与台板9大致平行,并保持一定的间隔,以便可设置记录片材束。当由前述输送马达的驱动,进给辊19沿图中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借助上述凸轮动作使台板9接触辊部42,辊部42与装载于台板9上的记录片材束2的最上部的记录片材表面相接触,由前述台板弹簧34弹压。当记录片材进给辊19进一步转动时,只是记录片材束2的最上部的片材越过配置于记录片材单侧前端的起止动器作用的爪77,被输送到后述的片材输送部49。
{原稿进给部}
下边详细说明前述原稿进给部40。如图1所示,在前述记录片材进给辊19与记录束2之间,为了占有的空间小、且可得到规定的强度,以金属等的板形成的下原稿导向件23固定于上述基座构件35的两侧板35a、35b上。其位置具有以下3个条件。首先,在前述记录片材进给辊19的转动停止位置为记录片材装载状态时(即,辊部42的弦部48与台板9大致平行,且为了可设置记录片材束而处于具有一定的间隔的状态),在前述弦部48与下原稿导向件23的上面间具有原稿可通过的间隙。其次,即使在安置了最大量的记录片材束的状态中,也具有记录片材束2的最上部的片材与下原稿导向件23的下面不接触的间隙。再者,在记录片材进给状态中,在前述记录片材进给辊19转动时,前述圆弧部47可超出成形于下原稿导向件23的缺口部50(参照图3)而从原稿下导向件23的下面突出而与记录片材束2的最上部记录片材接触。
另外,如图3所示,在以金属成形的轴部78上安装圆筒状摩擦弹性构件79而成形的原稿进给辊15可自由转动地轴支于前述基座构件35的侧板35a、35b上。前述原稿进给辊15处于记录片材进给辊19的上游侧,其轴部78的侧板35a侧的一端通过读取驱动传递装置51和驱动切换装置52连结于输送马达(参照图2)。
在前述下原稿导向件23上轴支着具有分离垫13的分离垫支承构件37,被图中未示出的弹性构件弹压于前述原稿进给辊15的摩擦弹性构件的外周面上。在前述分离垫13的两侧与分离垫支承构件37的支点同轴地支承着预备分离臂27,从原稿进给辊15与前述分离垫13相抵接的位置、在上游侧前述原稿输送辊15的摩擦弹性构件的外周面弹压。另外,在原稿下导向件23上可装拆地安装着用于支承被放置的原稿12的原稿盘11(参照图2)。
上原稿导向件14成形为长方形,由前述原稿进给辊15的轴部78轴支其输送上游侧。其下游侧,当由原稿压上时,前述记录片材进给辊19的轴部41与原稿上导向件14的背面相接触,在该状态中,前述原稿上导向件14的导向面从辊部42跳出。由此,防止由于原稿12接触于记录片材进给辊19的辊部42而造成输送不良。
接着,说明原稿进给动作。原稿12,其前端收入设置于由原稿进给辊15与分离垫13形成的楔形空间80。在输送马达的驱动力驱动下,原稿进给辊15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从所设置的原稿的最上部一张一张地分离输送。分离出的原稿通过由下原稿导向件23 与原稿上导向件14形成的原稿输送通路,送到后述的片材输送部49。
{记录片材输送与原稿输送}
对记录片材进给部39与原稿进给部40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前述记录片材进给辊19与前述原稿进给辊15,如从图1所示的断面方向看,配置成记录片材进给辊19的上游侧与原稿进给辊15的下游侧相重叠。
另一方面,在作为与片材进给方向相垂直方向的片材宽度方向,如图3所示,为避开前述的重叠,在前述记录片材进给辊19的2处辊部42之间收进配置前述原稿进给辊15的辊部。
如图1所示,片材输送部49由下述构件构成:起记录片材输送路75的下侧的支承面作用的台板3,安装于该台板3的记录片材支承面53上形成的凹部中、与前述台板3连续地起记录片材下侧的支承面作用的辅助台板构件3a,轴支于前述台板3上的输送辊10,接触于该输送辊10的在片材宽度方向并设的4个夹送辊16,以将该夹送辊16压接于前述输送辊10的方式轴支前述夹送辊16的夹送辊导向件36,将塑料等与弹性体等一体成形而成的排出辊17,抵接于该排出辊17的多个刺轮18,将该刺轮18压接于排出辊17地轴支该刺轮的刺轮保持架55。
在前述输送部49中,输送辊10与夹送辊16构成片材输送装置,排出辊17与刺轮18构成片材排出装置。而且,这里所谓上述刺轮,指的是对片材的接触面积小,即使其接触到已进行了记录的片材面侧也不会弄乱记录图像的回转体。
另外,在前述台板3的记录片材支承面53上,沿片材宽度方向形成多个肋56,在输送记录片材时,记录片材通过前述肋56的上面(参照图3)。
前述辅助台板构件3a以形成在台板3上的支承部轴支形成于两侧面的片材输送方向上游侧的轴。前述辅助台板构件3a在通常情况下由弹簧58弹压前述记录片材支承面57的背面而使得台板3的记录片材支承面53与辅助台板构件的记录片材支承面57处在同一平面,但如超过前述弹压力从上部压下的情况下,则成为台板3相对记录片材支承面53沉入3mm左右。
前述输送辊10与夹送辊16的输送方向设定为从辊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成斜下方向;而且,排出辊17与刺轮18的输送方向设定为从辊上游侧向下游侧成斜上方向。由此,由片材输送装置49输送的片材,一边抵接于台板3的片材支承面53、一边被输送。
另外,由原稿进给部40进给的原稿也由输送辊10与夹送辊16输送到原稿读取位置,读取后的原稿由排出辊17与刺轮18排出。即,在从输送辊10与夹送辊16的夹钳部到排出辊17与刺轮18的夹钳部间,记录片材2与原稿12的输送路共用。成为由同一输送装置输送它们。
因此,由于输送零件共用化,可促进装置小型化,并可降低成本。
{图像形成部}
接着,来说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本装置作为图像形成装置搭载了喷墨图像形成装置。该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将充填进墨水箱中的墨水由形成于喷墨头的喷嘴喷射到记录片材上来记录所希望的数据;本实施形式中的喷墨头具有在记录片材输送方向由64个喷嘴以1/360英寸节距排成一列的喷嘴列,通过该喷墨头沿记录片材宽度方向移动而可高效率地进行记录。
在本实施形式中,作为墨水喷出机构构成为:根据记录信号向电热变换体通电,借助利用由其热能在墨水中产生的膜沸腾而在墨水中产生的气泡的成长、收缩,从喷出口喷出墨水进行记录。这样,借由热能使气泡成长收缩、喷出墨水,可实现响应性能特别优良的液体喷出。
图4是表示记录动作的立体图。在图中,墨水箱与喷墨头搭载于墨水盒1内,该墨水盒1可自由装拆地安装于滑架4上。该滑架4由使机架24的上部弯曲成コ字形而形成的导轨7与支承于前述机架的两侧板上的导向轴60导向、并可沿记录片材宽度方向移动地被支持。
前述滑架4,其一端结合于安装在机架24上的滑架马达33的小齿轮62上,另一端固定于滑架皮带63上,该滑架皮带63由安装于机架的皮带轮张紧支承;该滑架4由前述滑架马达33驱动而运动。
回复部件64在滑架移动范围的右端固定于与前述墨水盒1的喷墨头65部相对的位置。该回复部件64具有抽吸墨水的抽吸功能、清扫喷嘴面的清扫功能、和在待机时用于防止喷嘴干燥的喷嘴盖功能。另外,前述墨水盒1,在记录状态以外,为发挥前述喷嘴盖的功能而停在滑架移动范围的右端(压盖位置)。
如图5所示,在墨水箱中无墨水时的墨水盒1的更换是将处于压盖位置的墨水盒1向近前侧取下这样来进行。
{读取部}
下边来说明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部28。图6是读取动作时的断面图;图7是读取动作时的立体图。
读取部28配置于比前述图像形成部还靠片材输送下游侧,由接触式传感器(CS)与CS22保持器26、以及白基准25构成。前述CS22在使传感器面66为外侧的状态下收容在成形于CS保持器26的凹部中,以螺钉(紧固构件)固定。
将读取部28配置于图像形成部下游侧、即装置前方侧,因此可容易进行原稿的卡住处理。
在前述CS22上具有读取线路22a,该读取线路22a朝向着图6的里方向直线配置。在前述读取线路22a的相对部具有前述可移动的辅助台板构件3a。另外,6图中的1a是盒1的图像形成宽度,盒1一边移动一边喷墨,形成宽1a的图像。
前述读取线路22a与图像形成宽度1a的关系,如6图所示,它构成为:图像形成宽度1a配置于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同时在CS22的读取状态下的配置朝向前述图像形成宽度(向着输送方向上游)而离开台板3地相对记录片材2的输送方向倾斜。
在CS保持器26上,作为读取浓度基准构件的白基准25,是将白色片材安装于金属板上而形成的,前述金属板由安装白色片材的平面和将长度方向端部弯折形成的侧板构成。
在此,白基准25的宽度具有比在本装置中被输送的最大片材输送区域还要宽的宽度,在对着片材输送方向进行图像读取时,至少形成配置成覆盖图像形成宽度1a,在本实施形式中,如6图所示,白基准25在片材输送方向形成为可覆盖台板3的全区域。另外,在白基准25上,至少在与图像形成宽度1a和前述读取线路22相对的部分上无孔等。
在白基准25上如图6所示地形成有入口部25a,在原稿12为读取状态下形成为由CS22与白基准25间导向。
在前述侧板上形成有孔,通过使形成于CS保持器26上的轴结合于该孔,在将白基准25相对于CS保持器26和CS22可转动地支承状态下,由扭转螺旋弹簧将白基准向CS侧弹压。
即如图8(a)所示,白基准25,在相对于CS22弹压状态下可取得白基准第一位置与白基准第二位置(清扫位置),所述白基准第一位置为:用于形成原稿输送路的前述CS22的传感器面66与白基准25的白色片材具有至少可通过1张原稿那样的间隙地相对着;白基准第二位置(清扫位置)为,如图8(b)所示,克服前述扭力螺旋弹簧的弹力使白基准25向相对于CS22向离开方向转动的位置。
前述第二位置,在由图像形成部38污染了白基准25的白色片材、或CS22的读取面的情况下,用户可对前述污染部分进行清扫。
在前述CS保持器26的长度方向右侧面形成中空的凸部,在安装于前述台板3的CS保持器支承构件68(参照图2)上形成凸部,使其结合于前述中空凸部。
另外,在CS保持器26的长度方向的左侧面上成形凸部,结合于在台板3上成形的轴承部69。前述左右结合部处于同轴上,CS保持器26,可以从图1与图2所示的由记录片材输送路退避的CS保持器第一位置(待机位置)、向图6与图7所示的CS保持器第二位置(读取位置)转动、移动。
在记录时,通过使CS保持器26从共用输送路向第一位置退让,可防止在记录片材输送时由记录片材污染或损伤上述CS22,可获得高品质的图像读取。
由于转动移动,在读取位置传感器面66面对原稿、而在待机位置传感器面66与读取位置时不同,可取向不对着原稿。因此,可以以少的移动量,取得最大的传感器面66清扫时所必要的传感器面66前方的空间,可构成进一步小型化的装置。
前述CS保持器的第一位置(待机位置),前述图像形成部38的滑架4与安装于滑架的墨水盒1在记录时在滑架移动范围内移动时不接触(在本实施形式中配置于滑架的下游侧,但也可以在上游侧),设在不超越图像形成部最大高度的位置,且设于从片材输送路离开的位置。
因此,由于可使CS保持器26向图像形成部的高度内退避,装置可更小型化。
另一方面,前述CS保持器的第二位置(读取位置)是在前述滑架4的移动空间内,且它被设计成使由前述CS22的读取面与白基准25间的间隙形成的原稿读取输送路70和由前述片材输送部49形成的片材输送路75转到相一致的位置。
当从片材排出方向看时,在墨水盒1处于前述压盖位置(移动架移动范围的右端位置)的状态,CS保持器26的左右方向位置设计成CS保持器26可移动到前述第二位置。
前述白基准25的金属板的片材输送方向上游侧为梳齿形状,在前述梳齿72的(参照图7)的齿与齿间放入台板3的前述肋56。
在前述白基准25的金属板的片材输送方向下游侧,如图6所示,形成有用于加强长度方向的强度的弯曲部76。弯曲部76,在压下上述可转动地支承着的辅助台板构件3a时,形成前述第二位置。
如图7所示,在前述CS保持器26的片材宽度方向左侧配置着通过驱动切换装置52与CS驱动传递装置73连结于输送马达的CS驱动装置74。由此,由输送马达的驱动,使前述CS驱动装置74工作,可使前述CS保持器26转至CS保持器的第一位置、或CS保持器第二位置。
即,若为要使传真装置小型化而将用于记录片材输送的输送机构兼用作原稿输送机构,则有时图像形成部的相对位置的台板部附着墨水滴,当在附着有墨水滴的台板上输送原稿时会污染了原稿。在记录片材上也会产生前述问题,但是记录片材作为复印图,原稿是主要信息,对用户来说,危害可大了。
另外,如使用可以以高精度输送片材的输送装置输送原稿与记录片材两者,进而进行高像质的读取记录,必须在前述可以以高精度输送片材的输送装置近旁配置读取装置与图像形成装置。但通常读取装置的光源的与光电变换元件的发光强度与灵敏度有变化,为了定期得到浓度基准信息,必须去读浓度基准板。作为该浓度基准板,多用白色的基准板;但如在前述图像形成装置的近旁进行图像读取,前述浓度基准板也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近旁,成了由前述墨水滴污染浓度基准板、引起读取图像不良的主要原因。
但如上所述,由于作为读取浓度基准构件的白基准25构成为与图像读取装置28一起从共用的输送路退避,即使在进行原稿输送与记录媒体输送的情况下,即使在图像形成时污染了台板,也不会污染原稿,同时,也可防止浓度基准构件被图像形成装置的墨水污染。
下边来说明读取时的动作。前述CS保持器26,在装置等待状态、由图中未示出的扭转螺旋弹簧(弹性构件)弹压而使其保持于CS保持器的第一位置(待机位置)。如在原稿设置状态下开始读取动作,首先由驱动切换装置52将输送马达的驱动切换为读取模式。
而后,通过读取驱动传递装置51使原稿进给辊15转动,在开始原稿进给动作的同时,通过CS驱动传递装置73使CS驱动装置74作动,使CS保持器26开始移动。
前述原稿,由原稿进给辊15使其啮入输送辊10与夹送辊16的同时,如图6所示,CS保持器26移动到前述CS保持器的第二位置。
当CS保持器26移动到CS保持器的第二位置时,脱开连结CS驱动装置74与CS驱动传递装置73的离合器。到达了输送辊10的原稿由输送辊10输送,被送至前述读取输送路70。而后,原稿由前述白基准25紧密接触于前述传感器面66的状态下,依次读取数据。
这里在本装置中,至少对原稿12不在读取位置状态下适当进行用于调色光(シェ一ディング)修正的预扫描处理。
当读取原稿的最后端并由前述排出辊17排出到装置外,输送马达反转,CS驱动装置74与CS驱动传递装置73由离合器连接,使前述CS保持器26移动到第一位移,解除读取驱动切换装置。这样,CS保持器26仅在读取原稿时由移动装置自动移动到前述第二位置。
[第二实施形式]
在前述第一实施形式中,白基准25与入口部25a是用于进行调色光修正的白色,但在工厂出厂时,读其他的白色片材、存储于存储装置,常将这些数据作为进行调色光修正的数据利用的话,即使白基准25与入口部25a不是用于进行调色光修正的白地也没关系。但,这时作为背景最好是白色系列。
由于这样的构成,即使白基准25与入口部25a受到污染。用于进行调色光修正的数据也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因为用原稿本身遮盖前述污染部分因此可以进行良好的图像读取。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形成读取装置,它具有:在被输送的记录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和用于读取被输送的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记录片材的输送路线与前述原稿的输送路线的至少一部分是共用的,前述图像读取装置可取得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从前述共用的输送路退避的位置,上述第二位置是用于读取在前述共用的输送路中输送的原稿的图像的位置;
前述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位置位于比前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位置更靠片材输送下游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图像读取装置只在读取前述原稿时移动到前述第二位置。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共用的输送路中,前述原稿与前述记录片材由同一输送装置输送。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使前述图像读取装置移动到前述第一位置和前述第二位置的移动装置。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图像读取装置在前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方向不同。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图像读取装置在前述第一位置是处在比前述图像形成装置低的位置。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图像读取装置上安装读取浓度基准构件,上述读取浓度基准构件与该图像读取装置一同从前述共用的输送路退避到上述第一位置。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读取浓度基准构件相对于前述图像读取装置可转动地被安装着;前述读取浓度基准构件的浓度基准面可向从上述读取装置的读取面离开的方向转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图像读取装置与前述读取浓度基准构件之间形成原稿的输送路;在前述图像读取装置移动到了前述第二位置时,前述原稿的输送路与记录片材的输送路线相一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读取浓度基准构件由白色片材构件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图像读取装置具有数据的存储装置,使其预先储存用于调色光修正的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图像形成装置根据信号喷出墨水、并进行记录。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图像形成装置根据信号对电热变换体通电,并借助该电热变换体产生的热能喷出墨水。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位置位于比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更靠片材输送下游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345310A JP4047148B2 (ja) | 2002-11-28 | 2002-11-28 | 画像形成読取装置 |
JP345310/2002 | 2002-11-28 | ||
JP2002345311A JP4047149B2 (ja) | 2002-11-28 | 2002-11-28 | 画像形成読取装置 |
JP345311/2002 | 2002-11-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12755A true CN1512755A (zh) | 2004-07-14 |
CN1293742C CN1293742C (zh) | 2007-01-03 |
Family
ID=32301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31011881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93742C (zh) | 2002-11-28 | 2003-11-28 | 图像形成读取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433091B2 (zh) |
EP (1) | EP1424848B1 (zh) |
KR (1) | KR100702099B1 (zh) |
CN (1) | CN1293742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07338B2 (ja) * | 2004-06-23 | 2009-08-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JP4500727B2 (ja) * | 2005-04-28 | 2010-07-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記録装置 |
US7889401B2 (en) | 2006-06-01 | 2011-02-15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Floating scan sensor in a multi-function printer |
US7986445B2 (en) * | 2006-06-01 | 2011-07-26 |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 Print and scan sharing paper pick and paper motion control in a multi-function printer |
JP6879466B2 (ja) | 2017-09-28 | 2021-06-0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4684A (en) * | 1899-05-09 | Hydraulic separ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eparating | ||
US4583126A (en) | 1982-11-18 | 1986-04-15 | Xerox Corporation | Raster input/output scanner |
JPS6091760A (ja) | 1983-10-26 | 1985-05-23 | Canon Inc | 画像記録装置 |
US4684999A (en) * | 1984-08-24 | 1987-08-04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reader |
US4870499A (en) | 1985-08-29 | 1989-09-2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
US4897734A (en) | 1985-10-28 | 1990-01-3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
US4797945A (en) | 1985-12-13 | 1989-01-1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data coding apparatus |
JPS62141261A (ja) | 1985-12-17 | 1987-06-24 | 大成建設株式会社 | 構造物の移動方法 |
DE3708317A1 (de) | 1986-03-13 | 1988-06-23 | Canon Kk | Bilderzeugungseinrichtung |
US4868684A (en) | 1986-04-03 | 1989-09-1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
JPH0673978B2 (ja) | 1986-07-14 | 1994-09-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US5121230A (en) | 1987-01-19 | 1992-06-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having adjusting circuits for matching the level of and compensating for fluctuation among a plurality of sensing elements |
US5760927A (en) | 1987-10-16 | 1998-06-0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olor image reproduction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retained stored images after elimination of printer trouble |
US5204759A (en) | 1987-10-16 | 1993-04-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
DE3889283T2 (de) | 1987-10-16 | 1994-09-01 | Canon Kk | Gerät zur Bildherstellung. |
JP2618988B2 (ja) | 1988-06-10 | 1997-06-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カラー画像伸長装置 |
JP2662429B2 (ja) | 1988-11-14 | 1997-10-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編集装置 |
EP0369719B1 (en) | 1988-11-14 | 1998-01-2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JP3039658B2 (ja) | 1989-05-10 | 2000-05-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
JP3098779B2 (ja) | 1990-07-06 | 2000-10-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入出力装置 |
US5485288A (en) | 1991-03-01 | 1996-01-1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converting a color image into a pattern image with a synthesized gradation image increasing in density closer to contour portions of the pattern image |
JPH0577143A (ja) | 1991-09-19 | 1993-03-30 |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 自動化ラインの故障診断装置 |
DE69325527T2 (de) | 1992-02-21 | 1999-11-25 | Canon K.K., Tokio/Tokyo | Gerät und Verfahren zur Bildverarbeitung |
JP3169745B2 (ja) * | 1993-06-30 | 2001-05-28 | 松下電送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JP3302113B2 (ja) | 1993-07-23 | 2002-07-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出力特性設定方法 |
JP3337768B2 (ja) | 1993-07-23 | 2002-10-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複合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複合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3110924B2 (ja) | 1993-09-30 | 2000-11-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402847B2 (ja) | 1994-05-24 | 2003-05-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リンタ装置 |
US5880852A (en) * | 1995-05-23 | 1999-03-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ading unit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on which the reading unit is mountable |
US6198553B1 (en) | 1995-07-19 | 2001-03-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5760926A (en) * | 1995-10-20 | 1998-06-02 | Apple Computer, Inc. | Apparatus for utilizing a single paper path for scanning, faxing, copying, and printing |
US6246484B1 (en) | 1995-11-22 | 2001-06-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having image reading function |
JP3673018B2 (ja) | 1996-06-11 | 2005-07-20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印刷装置 |
JP3785777B2 (ja) | 1997-12-24 | 2006-06-14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US6961152B1 (en) * | 1998-01-08 | 2005-11-0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Multi-functional device having vertically arranged scanner and printer sections |
US6646768B1 (en) * | 2000-07-20 | 2003-11-11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ingle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sensor for media leading edge and top cover being opened detection |
-
2003
- 2003-11-25 US US10/720,217 patent/US743309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11-27 EP EP03027202.5A patent/EP142484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11-27 KR KR1020030084824A patent/KR100702099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11-28 CN CNB200310118819XA patent/CN129374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40047683A (ko) | 2004-06-05 |
EP1424848B1 (en) | 2014-09-10 |
US7433091B2 (en) | 2008-10-07 |
CN1293742C (zh) | 2007-01-03 |
KR100702099B1 (ko) | 2007-04-02 |
EP1424848A1 (en) | 2004-06-02 |
US20040105109A1 (en) | 2004-06-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69652C (zh) | 片材导向机构、备有该机构的片材送给装置及记录装置 | |
CN1672931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861412A (zh) | 记录装置 | |
CN101031017A (zh) | 扫描仪和铰链 | |
CN1939820A (zh) | 包括多个纸盒的供纸器 | |
CN1260105C (zh) | 片材输送装置和片材后续处理装置及配有这些的成像装置 | |
CN1485211A (zh) | 记录装置 | |
CN1439524A (zh) | 薄片进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 |
CN1915776A (zh) | 具有供纸盒自动安装装置的成像设备 | |
CN1736710A (zh) | 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1727193A (zh) | 记录设备 | |
CN1254386C (zh) | 记录装置 | |
CN1293742C (zh) | 图像形成读取装置 | |
CN2725005Y (zh) | 记录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 | |
CN1583406A (zh) | 记录装置 | |
CN1765716A (zh) | 记录材料导向装置及记录设备 | |
CN1754799A (zh) | 整合在自动进给器中的返回器以及设有其的记录设备或液体喷射设备 | |
CN101067421A (zh) | 有减少轴承游隙的间隙减少器的轴承装置和图像记录设备 | |
CN1765717A (zh) | 设有边缘引导件的进给器 | |
CN1274513C (zh) | 图象读取记录装置 | |
US6652091B2 (en) | Image forming device | |
JP4560336B2 (ja) | 記録装置 | |
CN1113749C (zh) | 喷墨打印机中用于输送记录纸的装置 | |
CN1289313C (zh) | 喷墨记录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
EP0719651A1 (en) | Sheet convey apparatu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103 Termination date: 201511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