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509548A - 电信网络中的改进以及与电信网络相关的改进 - Google Patents

电信网络中的改进以及与电信网络相关的改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509548A
CN1509548A CNA028093836A CN02809383A CN1509548A CN 1509548 A CN1509548 A CN 1509548A CN A028093836 A CNA028093836 A CN A028093836A CN 02809383 A CN02809383 A CN 02809383A CN 1509548 A CN1509548 A CN 15095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connection
network element
connection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28093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16789C (zh
Inventor
A��J���Ϳ�
A·J·巴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coni U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rconi U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rconi U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td filed Critical Marconi UK Intellectual Property Ltd
Publication of CN1509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09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1678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1678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 H04B10/271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networks, e.g. star and ring configuration in the same network or two ring networks interconnec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04L45/502Frame ba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6Provisions for optical burst or packe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71Provisions for the electrical-optical laye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7Labelling aspects,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G-MPLS, MP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88Signalling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01Optical transmission, optical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04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48Channel/line reser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49Network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8Inter-exchange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89LAN, interne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370/00Multiplex communications
    • Y10S370/901Wide area network
    • Y10S370/902Packet swit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第一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启用因特网协议(IP)数据网络(11)能够通过配置遗留光网(12)及其传统网管系统(16)(TNMS)、使得它们模拟或仿效MPLS启用光网,将数据经遗留光网(12)传送给第二MPLS启用IP网络(13),否则将无法处理在MPLS网络环境中要求使用的用户网络接口(UNI)协议。MPLS网络的模拟/仿效是如下进行的:当第一遗留网元(NE)(14a)在UNL协议下接收来自MPLS网络(11)的连接请求(UNI请求)时,把UNI请求传递(箭头A)给TNMS(16),它经第二边缘NE(14b)通过遗留网络(12)设置(箭头B)与第二IP网络(13)的NE的连接。一旦已经设置连接,TNMS(16)指示(箭头C)边缘NE(14a)向请求网络(11)发送返回信号,表明已经成功设置连接。数据包则可通过网络(11、12、13)传送。

Description

电信网络中的改进以及与电信网络相关的改进
本发明涉及通过电信网络进行通信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通过电信网络进行通信的方法、电信网络、用于设置网络中的连接的网管系统以及这类网络的网元。
在过去,电信网络、尤其是光网通过手动操作的网管系统设置路由来在网络上为数据选择路由。当要求对网络中设置的一个或多个路由进行更改时,与数据传输速率相比,响应时间会很长。
近年来,在电网络的情况下已经进行了数据路由选择的显著改进。一种这样的改进是网络的网元不用回复分开的网管系统便可对数据包进行路由的能力。近来,目前用于IP和ATM网络中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的使用被认为是特别有利的。MPLS的好处之一在于,网络的网元能够通过参考数据包中的标记迅速对给定数据包进行路由。此外,由于数据包的路由不要求与网管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因此使用MPLS的主要优点在于它便于动态网络控制,而没有通常与网管系统控制的网络相关的延迟。
为了便于动态网络控制,已经建议以广义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方法的形式将MPLS引入光网。但是,将GMPLS结合到光网中并不简单。已经提出两种在光网中实现GMPLS的建议,下面进行说明。
第一种建议可称作“对等模型”,通过附图中的图1进行说明。参照图1,第一IP网络1经光网2连接到第二IP网络3。要求光网2使拓扑信息(以IP信息的形式)可为IP网络1、3所用,使得数据包能够通过数据包中的IP数据经光网2从第一IP网络1路由到第二IP网络3。如果光网2是专有的,则使这种拓扑信息公开可用可能不合要求。例如这种信息可被认为是商业敏感的,可能希望将这种信息保密。
第二种建议可称作“客户机-服务器模型”,不要求光网使这种拓扑信息公开。在参照附图中的图2所述的第二种建议中,第一IP网络1以类似于第一种建议的方式经由光网2连接到第二IP网络3。但是,在这个建议中,第一和第二IP网络1、3(客户机)与光网2(服务器)之间的接口均包括用户网络接口4(UNI)。这样,第一IP网络1通过数据包中的IP数据经由第一UNI 4a有效地请求光网2上的连接。但是,与光网2有关的拓扑信息在光网2外部不会成为可用的。
上述这两种建议都有一个明显的缺点。为了使光网在GMPLS环境中工作,在提出的建议中,需要光网的网元处理和管理网络拓扑信息以及建立和拆除网络连接。为了各网元能够执行这类任务,网元均需要相当高的处理能力以及访问大量存储空间。尽管在安装新光网时能够满足这些要求,但许多现有光网元无法在所需等级上执行。更换这类现有光网(通常称作遗留网络)往往费用较高而不符合要求。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通过电信网络进行通信的方法,它允许给定协议、例如用于MPLS环境中的协议与其它网络、例如光网结合使用,并且减轻与上述建议相关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发明还设法提供适当的装置或设备,用于执行这种方法或这种方法的若干方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过电信网络进行通信的方法,该网络包括其中包含能够作出路由决定的网元的第一网络,第一网络连接到包含网管系统的第二网络,该方法按以下方式执行:
第一网络向第二网络的第一网元发送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
第一网元向网管系统发送有关连接请求的信息,
网管系统响应从第一网元接收的所述信息而发送信号,以便设置通过第二网络的连接,以及
此后,网管系统让第一网元向第一网络发送符合预定协议的返回信号,指明连接设置状态。
指明连接设置状态的返回信号可以例如表明已经成功进行连接或者表明无法进行连接。该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网络接收到指明已经成功进行连接的返回信号之后,数据从第一网络传送到第二网络。网管系统设置的连接方便地从第二网络的一个边缘上的第一网元延伸到第二网络的另一个边缘上的第二网元,数据则从第一网络通过第二网络传送到第二网元。这种第一和第二网元的地理位置当然可在不同国家。
因此,通过将连接请求从第二网络的适当配置边缘网元传递给适当配置的网管系统,该网管系统能够处理这个请求、根据请求进行连接以及根据给定协议经边缘网元进行响应,本发明的方法能够使按照给定协议工作的第一网络连接到第二网络,否则便无法处理该给定协议(例如,由于第二网络的网元不够高级而无法处理该给定协议)。就第一网络而言,第二网络就可看起来似乎能够按照给定协议与它进行通信。
第一网元向网管系统发送有关连接请求的信息的步骤可以简单地包括转发或重复连接请求。因此,除所要求的之外,可要求第一网元执行极少或不执行对连接请求的处理,将连接请求传递给网管系统。
网管系统可方便地为以适当方式安排和配置的计算机设备。第二网络的第一网元可通过适当软件来配置,使它向网管系统发送所述信息。或者,第一网元可包括另外的用于发送信息的硬件。这种附加硬件也可配置成发送所述返回信号。
第一网络无疑可以是这样一种网络:连接可由网络的网元来进行,而不需要涉及分开的网管系统。例如,第一网络可以是分组交换网络。第一网络的网元最好是能够处理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应当理解,多协议标记交换可采取多种形式,其中任何形式均可用于本发明的环境中。例如,可采用广义形式的MPLS(GMPLS)。然而,所用的多协议标记交换的形式可方便地选择成符合所接受的标准、例如因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制定的标准。
第一网络可包括异步转移模式(ATM)网络。第一网络可包括因特网协议(IP)网络。例如,第一网络可包括在ATM环境中工作的IP网络。
第二网络可以是面向连接的网络。例如,第二网络可以是这样一种网络:在数据能够进入网络之前,需要通过第二网络设置连接;以及对于给定的连接请求,数据沿通过第二网络的相同路径传送(当然,新的连接请求可导致设置不同的路径)。例如,第二网络可以是电路交换网络。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该路径由第二网络的网管系统设置。
在第二网络是光网、尤其是第二网络是遗留光网的情况下,该方法是有利的。术语“遗留光网”可定义为包括已经采用与当代技术不完全兼容、例如与MPLS网络不兼容的技术安装的任何现有网络。例如,遗留光网可以是在90年代中期或之前安装的网络。第二网络的网元可以是光子、SONET(同步光纤网)或SDH(同步数字系列)网元。
如上所述,与先有技术光网相关的已知缺点之一是网络上连接的设置会有极长的延迟。但是,相信大部分延迟是手动进行设置所造成的。相反,本发明的方法在这种网络中实现时(所以第二网络为现有或遗留的光网),能够通过第一网元向网管系统发送连接请求以及响应该请求的网管系统设置连接来避免手动设置连接的需要。因此,可以在(现有的)第二网络上自动地迅速进行连接,而不需要大大改变现有网络的组件。
此外,可执行本发明的方法,使得例如MPLS网络与光网交互作用,例如好象光网也是MPLS网络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方法可看作包含模拟MPLS网络的光网。
在本发明的方法的上下文中,进行连接请求的方式可看作是按照客户机-服务器安排,其中第一网络是客户机网络而第二网络是服务器网络。
第二网络可经过安排,使得关于第二网络的拓扑信息不可为第二网络外部的网元所用。当然,涉及与第二网络中但在第二网络边缘的网元的可能连接的信息可为第二网络外部的网元所用,因此这种信息可看作不涉及关于第二网络的拓扑信息。
第一网络中的一个区域可经过安排,使得关于该区域的拓扑信息不可为第一网络的该区域外部的第一网络的网元所用。第一网络可包括光网。网络的光学部分可定义网络的所述区域(使关于该区域的拓扑信息不可为第一网络的该区域外部的第一网络的网元所用的区域)。同样,涉及与区域中但在区域边缘的网元的连接的信息可为区域外部的网元所用,因此这种信息可看作不涉及关于该区域的拓扑信息。网络可以经过安排,使得第一网络的所述区域直接连接到第二网络的第一网元。
在这种情况下,该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区域外的第一网络的第一网元向所述区域内的第一网络的第二网元发送符合预定协议的第一连接请求,以及
在所述区域中,从第一网络的第二网元到第三网元进行连接,其中
从所述第三网元发送从第一网络发送到第二网络的第一网元的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
在第一网络包含将第一网络的另一部分与第二网络连接的光学部分并且第二网络也是光网的情况下,第一和第二网络当然都可看作包含光网和非光网。例如,在第一网络是MPLS启用的情况下,第一和第二网络可看作包含非光MPLS启用网络以及同时含有MPLS启用部分和网管系统管理的部分(即后一部分仅模拟处理相关协议的功能)的光网。在以下所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电信网络的光网同时包括MPLS启用光网元和遗留网元。
有利的是,电信网络包括第三网络,其中包含能够作出路由决定的网元,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网管系统发送信号以设置通过第二网络的连接,使数据能够经第二网络从第一网络传送到第三网络。因此,只要进行这种连接,则该方法可包括另一个步骤:经第二网络将数据从第一网络传送到第三网络。第三网络方便地直接连接到第二网络的第二网元。第二网络的第一和第二网元方便地位于第二网络的边缘。
第三网络可以是这样一种网络:要求第三网络在进行连接之前接收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但是,用于连接到第三网络的第二网络的网元本身可能无法产生和发送这种连接请求。因此,该方法有利地包括另一个步骤:网管系统使第二网络的第二网元向第三网络的第一网元发送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此后,可执行网管系统使第二网络的第一网元发送返回信号的步骤。
第三网络的一个区域可经过安排,使得关于该区域的拓扑信息不可为第三网络的该区域外部的第三网络的网元所用。第三网络可包括光网。第三网络的光学部分可定义第三网络的所述区域。第三网络的所述区域可直接连接到第二网络的第二网元。
第三网络的区域可以是这样的:要求在进行连接之前由所述区域接收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因此,该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在网管系统使第二网络的第一网元向第一网络发送返回信号之前,网管系统使第二网络的第二网元向第三网络的所述区域中的第一网元发送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此后,通过第三网络的所述区域从第三网络的第一网元设置连接可由第三网络的所述区域中的网元来建立。例如,第三网络的所述区域中的网元可以是MPLS启用的。
该方法最好是这样的:预定协议是用户网络接口(UNI)协议。UNI协议可以是这样的:在第一和第二网络之间的接口上不透露拓扑信息。例如,所用的用户网络接口协议可符合光接口论坛(OIF)制定的标准。从光接口论坛可获取的文档号OIF 2000.125中描述一种适当的标准。在电信网络包括MPLS启用网络的情况下,安排可以是这样的:MPLS网元要求连接请求,以便进行连接和传送数据。这种MPLS网元也可自动安排成发送适当的连接请求。这样,当设置从第二网络到另一个MPLS启用网络的连接时,第二网络的网管系统有利地使第二网络的边缘网元发送适当的连接请求、例如UNI请求。
该方法可以是这样的:在网络的网元之间进行其它连接请求时使用其它协议。例如,可采用网间接口(NNI)协议。在MPLS启用网元之间进行连接请求时,NNI协议可能特别方便。NNI协议可以是这样的:在相关网元之间的接口上透露拓扑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包括第一和第二网络的电信网络,其中第一网络包括能够作出路由决定的网元,第二网络包括网管系统,第一网络连接到第二网络,以及电信网络经过这样安排,使得在使用中数据能够通过以下方式从第一网络传送到第二网络:
第一网络安排成向第二网络发送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
第二网络的第一网元安排成在接收到这种请求时,向网管系统发送有关所述连接请求的信息,
网管系统安排成在接收到这种信息时,响应从第一网元接收的所述信息而发送信号,以便设置通过第二网络的连接,以及
网管系统还安排成在发送这些信号之后让第一网元向第一网络发送符合预定协议的返回信号,指明连接设置状态。
电信网络有利地经过安排和配置,用于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方法的任何部分。例如,第一网络的网元最好是能够处理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同样,第二网络可以是面向连接的网络,最好是光网。所述设备在第二网络是遗留光网的情况下特别有利。
在电信网络中可存在至少一个区域,所述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网元经过安排,使得它们在使用中不会使有关所述至少一个区域的拓扑信息可为所述至少一个区域外部的网元所用。所述至少一个区域可以是第二网络、或者第一网络或其中的一部分。因此,第二网络可经过安排,使得关于第二网络的拓扑信息在网络使用中不可为第二网络外部的网元所用。
第一网络可包括光网。如上所述,第一网络的一个区域可经过安排,使得关于该区域的拓扑信息在网络使用中不为该区域外部的第一网络的网元所用。该区域可由第一网络的光学部分来定义。
电信网络有利地包括第三网络,其中包括能够作出路由决定的网元,第一和第三网络可经由第二网络进行连接。网管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安排成发送信号以设置通过第二网络的连接,使数据能够经第二网络从第一网络传送到第三网络。第三网络的区域可经过安排,使得在使用中关于该区域的拓扑信息不可为该区域外部的第三网络的网元所用。同样,第三网络可包括一个部分,该部分是光网,例如可定义所述区域。
电信网络的网元可经过安排和配置,使得预定协议可以是用户网络接口(UNI)协议。这样,安排成向第二网络发送连接请求的第一网络的网元以及安排成与第一网络的网元进行通信的第二网络的第一网元都有利地安排成能够处理相同的UNI协议。在需要让网管系统能够使第二网络的第一网元在相同的UNI协议下向第一网络发送返回信号时,网管系统还能够处理相同的UNI协议。网络的相关网元和其它组件可仅用适当的软件进行编程,使它们能够处理相同的UNI协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信网络,其中包括:
网管系统,以及
多个网元,其中第一网元安排成从另一个网络接收包含符合预定协议的路由信息的连接请求,第一网元安排成在接收这种请求时向网管系统发送与连接请求有关的信息,
网管系统安排成在接收这种信息时,响应从第一网元接收的所述信息而发送信号,以便设置通过电信网络的连接,以及
网管系统还安排成在发送这类信号之后使第一网元向所述另一个网络发送符合预定协议的返回信号,指明连接设置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电信网络不一定、但可能包括另一个网络(外部网络,从其向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电信网络发送连接请求)。如果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电信网络包括另一个这种网络,则它可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进行安排和配置;例如,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电信网络等效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电信网络的第二网络,以及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另一个网络等效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电信网络的第一网络。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电信网络还可经过安排和配置以用于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方法的任何部分。
根据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管系统,用于在多个网元的网络中设置连接,其中:
网管系统安排成能够从多个网元中的第一网元接收与网元从另一个网络接收的连接请求有关的信息,该连接请求包括符合预定协议的路由信息,
网管系统安排成在接收这种信息时能够处理该信息,以便响应连接请求而确定通过网络的适当连接,以及向适当的网元发送连接设置信号以设置该连接,以及
网管系统安排成在发送这类连接设置信号之后向第一网元发送其它信号,使它向所述另一个网络发送符合预定协议的返回信号,指明连接设置状态。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网管系统可经过安排和配置,用于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方法的任何部分。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网管系统可经过安排和配置,以便适合用作结合上述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来说明的网络的网管系统。
方便的是,网管系统可以是经过适当转换的遗留网管系统。这种遗留网管系统的转换可包括采用适当的更新软件对网管系统进行编程的步骤。这样,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软件产品,适合用于将遗留网管系统转换成符合本发明的上述任一方面的网管系统。随本发明的详细情况提供时,这种计算机软件的要求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十分清楚的。因而在此不提供这种软件的其它详细情况。或者,通过在提供这种软件之外还提供额外硬件或者通过额外硬件代替这种软件来进行该转换。
根据第五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元,用于网管系统所管理的电信网络中,其中:
网元安排成能够从另一个网元接收包含符合预定协议的路由信息的连接请求,
网元安排成能够在收到这种请求时向网管系统发送有关连接请求的信息,以及
网元安排成能够在从这种网管系统接收到适当信号时响应连接请求,向所述另一个网元发送符合预定协议的返回信号,指明连接设置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网元可经过配置和安排,以便适合用作具有网管系统的网络中的网元,其中网络和网管系统如以上参照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
方便的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网元可以是经过适当转换的遗留网元。这种遗留网元的转换可包括采用适当的更新软件对网元进行编程的步骤。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软件产品,适合用于将遗留网元转换成符合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网元。这种计算机软件的要求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十分清楚的,因而在此不再提供这种软件的详细情况。或者,通过在提供这种软件之外还提供额外硬件或者通过额外硬件代替这种软件来进行该转换。
如上所述,本发明在以下情况中得到应用:有三个串联的网络,外侧两个网络经中间网络进行通信,中间网络具有网管系统,其中安排成从中间网络接收数据的外侧网络要求在可以传送数据之前由它接收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在中间网络的相关网元本身不能产生及发送这种连接请求的情况下,网管系统有利地安排成让中间网络的网元向外侧网络的适当网元发送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另一个外侧网络(发起连接请求的网络)可以位于与其它两个网络不同的国家中。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过电信网络进行通信的方法,该网络包括具有能够作出路由决定的网元的第一网络,该第一网络连接到包含网管系统的第二网络,该网络是这样的:为了让数据从第二网络传送到第一网络,第一网络必须接收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该方法按照如下方式来执行:
网管系统接收与连接请求有关的信息,所请求的连接要求从第二网络到第一网络进行连接,
网管系统响应网管系统接收的所述信息而发送信号,以便设置通过第二网络的连接,
网管系统使第二网络的网元向第一网络的网元发送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以及
此后,第一网络的网元向第二网络的网元发送符合预定协议的返回信号,该返回信号表明连接设置状态,第二网络的网元则向网管系统发送响应信号。
例如,指明连接设置状态的返回信号可表明已经成功进行连接或者无法进行连接。网管系统接收响应信号的步骤可以简单地包括第二网络的网元转发或重复从第一网络接收的返回信号。
第六方面的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在网管系统接收到指明已经成功进行连接的响应信号之后,数据从第二网络传送到第一网络。这样,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方法能够让要求连接请求由其在给定协议下接收的第一网络通过第二网络连接,否则第二网络无法处理所述给定协议(例如,由于第二网络的网元不够高级而无法处理给定协议)。
通过由第二网络的适当配置的网管系统来产生连接请求而提供这种可能性,例如,网管系统能够使第二网络的适当配置的边缘网元发送根据给定协议所产生的连接请求。就第一网络而言,第二网络则看上去似乎能够按照给定协议与它进行通信。
在网管系统接收的所述信息涉及从另一个网络发送的连接请求的情况下,网管系统此后可向第二网络的另一个网元发送信号,使所述另一个网元向另一个网络发送符合预定协议的另一个返回信号,指明连接设置状态。网管系统接收的与连接请求有关的信息可由第二网络的网元来发送,该网元本身接收来自另一个网络的连接请求。网管系统接收有关连接请求的信息的步骤可以简单地包括第二网络的网元转发或重复它从另一个网络的网元接收的连接请求。
这第六方面的方法当然可包括参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何特征。比较本发明的第一和第六方面时应当理解,首先,参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提到的第二网络可看作是等效于参照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提到的第二网络,其次,参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提到的第三网络可看作是等效于参照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提到的第一网络。因此,例如,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第一网络可以是分组交换网络、如MPLS网络,以及第二网络可以是面向连接的网络、如遗留光网。在第一网络是MPLS(或GMPLS)启用光网以及第二网络是遗留光网的情况下,该方法特别有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适合用于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方法中的电信网络。例如,这种电信网络可包括第一和第二网络,其中:
第一网络包括能够作出路由决定的网元,
第二网络包括网管系统,
第一网络连接到第二网络,
该网络是这样的:为了让数据从第二网络传送到第一网络,第一网络必须接收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以及网络经过安排,从而在使用中,通过网管系统安排成接收有关连接请求的信息,使数据能够从第二网络传送到第一网络,所请求的连接要求从第二网络到第一网络进行连接,
网管系统安排成响应网管系统接收的所述信息而发送信号,以便设置通过第二网络的连接,
网管系统安排成使第二网络的网元向第一网络的网元发送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以及
第一网络的网元安排成在已经由其接收并处理所述连接请求之后,向第二网络的网元发送符合预定协议的返回信号,该返回信号表明连接设置状态,使得第二网络的网元可向网管系统发送响应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电信网络可以是这样的:第一和第二网络位于不同的国家。这样,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第二网络和网管系统可在给定国家中有利地应用,第一或第二网络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不同的国家。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网管系统的电信网络,该网络适合用作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方法中的第二网络。例如,这种电信网络可包括网管系统和多个网元,其中
网管系统安排成接收与连接请求有关的信息,所请求的连接要求从电信网络到另一个网络进行连接,
网管系统安排成响应网管系统接收的所述信息而发送信号,以便设置通过电信网络的连接,
网管系统安排成使电信网络的网元向另一个网络的网元发送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以及
电信网络的网元安排成在接收来自另一个网络的返回信号时,向网管系统发送响应信号,该返回信号表明连接设置状态,由此
电信网络能够向另一个网络发送数据,其中另一个网络是这样的:为了让数据传送到另一个网络,另一个网络必须接收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适合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方法中的网管系统。这种网管系统可配置成设置通过电信网络、如遗留光网的连接,其中
网管系统安排成接收与连接请求有关的信息,所请求的连接要求从电信网络到另一个网络进行连接,
网管系统安排成响应网管系统接收的所述信息而发送信号,以便设置通过网络的连接,
网管系统安排成使网络的网元向另一个网络、如光MPLS启用网络发送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以及
网管系统安排成在网元已经接收来自另一个网络的返回信号之后接收来自网元的响应信号,该返回信号表明连接设置状态,从而网管系统使数据能够从一个网络发送到另一个网络,其中另一个网络是这样的:为了让数据传送到另一个网络,另一个网络必须接收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
方便的是,网管系统可以是经过适当转换的遗留网管系统。这种遗留网管系统的转换可包括采用适当的更新软件对网管系统进行编程的步骤。这样,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软件产品,适合用于将遗留网管系统转换成符合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网管系统。这种计算机软件的要求对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而言是十分清楚的,因而在此不再提供这种软件的其它详细情况。或者,通过在提供这种软件之外还提供额外硬件或者通过额外硬件代替这种软件来进行该转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适合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方法中的网元、例如遗留光网元。这种网元可经过配置,使得网元安排成在接收到来自网管系统的适当信号时能够向另一个网元发送包含符合预定协议的路由信息的连接请求,
网元安排成能够接收来自另一个网元的返回信号,该返回信号指明响应连接请求的连接设置状态,以及
网元安排成能够对接收这种返回信号作出响应而向网管系统发送响应信号。
方便的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网元可以是经过适当转换的遗留网元。这种遗留网元的转换可包括采用适当的更新软件对网元进行编程的步骤。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软件产品,适合用于将遗留网元转换成符合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网元。这种计算机软件的要求对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而言是十分清楚的,因而在此不再提供这种软件的其它详细情况。或者,通过在提供这种软件之外还提供额外硬件或者通过额外硬件代替这种软件来进行该转换。
现在参照所附示意图仅通过举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中:
图1和图2说明电信网络的先有技术方案;
图3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信网络;以及
图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信网络。
图1和图2涉及先有技术方案,如上所述。
图3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信网络。参照图3,网络包含可经遗留光网12连接到第二MPLS启用IP网络13的第一MPLS启用IP网络11。遗留光网12包括多个内部网元15(为清楚起见,图3中仅标出一个)以及多个边缘网元14a、14b(仅标出其中两个)。遗留光网12还连接到传统的网管系统16。
在第一IP网络11和光网12之间的接口上,信号可由光网12的边缘网元14a来接收和发送。同样,在第二IP网络13和光网12之间的接口上,信号可由光网12的边缘网元14b来接收和发送。网络接入和连接请求可通过光网的边缘网元来进行。这样,网络可看作是形成具有服务器(光网12)和客户机(第一或第二IP网络11、13)之间接口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
在这些接口上所用的涉及提供网络接入和连接请求的协议是UNI(用户网络接口)协议。
UNI协议也用于整个第一和第二IP网络11、13,而且在IP网络中,UNI请求形式的连接请求由本地网元来处理,通过使用运行于网络上的拓扑协议来建立连接。所用的拓扑协议可以是例如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但是,遗留光网12中的网元无法在本地处理这些请求。现在说明通过光网12进行连接,其中包括对光网12的边缘网元进行的UNI请求的处理。
UNI请求从第一IP网络11的网元(未单独标出)发送到光网12的第一边缘网元14a,该请求有效地请求与第二IP网络13的网元的连接。把该请求直接发送(箭头A)到网管系统16。网管系统16则处理该请求,并确定通过光网12的适当连接。然后,网管系统16发送信号(箭头B),指示边缘网元14a、相关的内部网元15以及光网的第二网元14b建立所要求的连接。网管系统16则制定用于发送给发出UNI请求的第一网络11的网元的适当响应。然后,网管系统16向最初接收UNI请求的边缘网元14a发送(箭头C)信号,使边缘网元14a向第一网络11的网元发送这个适当的响应。
从最初接收UNI请求的边缘网元14a发送到第一网络11的网元的响应相应地指明已经成功进行连接或者连接失败。如果成功地建立了连接,则第一网络11的网元能够经光网12向第二IP网络13的适当网元发送数据。
IP网络11、13无法发现光网12的拓扑结构,因为这种信息不可为光网12外部所用。
因此应当理解,这种方案使客户机/服务器UNI网络能够建立,而不需要服务器网络(遗留光网12)的网元在本地运行任何拓扑协议。这在遗留网络、如图3所示的光网12中特别有利,其中的网元没有所需的存储空间和/或处理能力来处理这类协议。
参照图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信网络。在这个第二实施例中,MPLS启用网元与公共传送网中的遗留网元结合。网络的MPLS启用部分能够与全部拓扑协议配合工作,网络的遗留部分则有效地模拟UNI接口,使网络的遗留部分上的连接能够根据请求自动地提供。
参照图4,网络包括可经光网20连接到第二MPLS启用IP网络23a的第一MPLS启用IP网络21a。网络的光学部分包括可连接在第一和第二MPLS启用光网21b、23b之间的遗留光网22。遗留光网22包括多个内部网元(未标出)和多个边缘网元24a、24b,并以类似于图3所示的遗留光网12的方式连接到传统的网管系统26。
图4中,第一IP网络21a具有与光网20的UNI接口。与第一MPLS光网21b、第二MPLS光网23b以及遗留光网22有关的拓扑信息分别不为各网络外部所用。对第一IP网络21a而言,光网20可以或者不可以分为MPLS启用光网和遗留光网。现在说明从第一IP网络21a到第二IP网络23a的连接的建立。
第一IP网络21a向光网20的第一MPLS启用光网21b发送UNI请求,UNI请求经光网20有效地请求与第二IP网络23a的网元(未单独标出)的连接。UNI请求在第一MPLS光网21b中本地处理,进行与该网络的边缘的所请求连接,在此它遇到另一个UNI接口(第一MPLS光网21b和遗留光网22之间的接口)。因此,新的UNI请求从第一MPLS光网21b的边缘网元发送到遗留光网22的第一边缘网元24a。这个UNI请求有效地请求从MPLS光网21b和遗留光网22之间的接口到第二IP网络23a的目标网元的连接。由于接收UNI请求的网络是遗留光网22,因此该请求不能由网络22的网元本地处理。
按照类似于以上参照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方式,该请求直接发送到(箭头A)传统的网管系统26。网管系统26则处理该请求,并确定通过光网22的适当连接。然后,网管系统26发送信号(箭头B),指示光网的边缘网元24a、相关的内部网元以及第二网元24b建立所要求的连接。但是,在本实施例中,遗留光网22与另一个MPLS启用的光网(即第二MPLS光网23b)接口。
第二MPLS光网23b要求UNI请求,使其建立与第二IP网络23a的连接。因此,网管系统26向遗留网络22的第二边缘网元24b发送(箭头X)信号,使第二边缘网元24b向第二MPLS光网23b的边缘网元发送UNI请求。这个UNI请求再次有效地请求建立与第二IP网络23a的目标网元的连接。这个UNI请求在第二MPLS光网23b中本地处理,以及通过该网络与第二IP网络23a的目标网元进行所请求的连接。
接收来自遗留网络22的第二边缘网元24b的UNI请求的第二MPLS光网23b的边缘网元向第二边缘网元24b发送UNI协议下的返回信号,该返回信号表明已经成功建立所请求的连接。返回信号直接发送(箭头Y)到网管系统26。一旦接收到返回信号,网管系统26制定适当的响应,用于发送给向遗留网络22发出UNI请求的第一MPLS光网21b的网元。然后,网管系统26向最初接收来自第一MPLS光网21b的UNI请求的边缘网元24a发送(箭头C)信号,使边缘网元24a向第一MPLS光网21b的相关边缘网元发送UNI协议下的这种适当响应。
成功连接的指示则最终由第一MPLS光网21b转发给第一IP网络21a,从而完成连接过程。然后,第一IP网络21a的网元能够经光网20向第二IP网络23a的适当网元发送数据。如果该过程在任何阶段失败,则失败响应回送给请求网络。网络经过安排,使得在这种失败时,拆除已经相对于给定连接请求建立的任何中间连接。
应当理解,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例如,两个IP网络可经由光网连接,使得第一IP网络连接到单个MPLS光网,MPLS光网连接到与第二IP网络连接的单个遗留网络。在这种情况下,从第一网络接收请求与第二IP网络的连接的UNI请求将按照类似于参照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方式处理。由MPLS光网传递的UNI请求通常从入口遗留网元传递给遗留网络的网管系统,网管系统会设置经过遗留网络到第二IP网络的连接,然后使入口遗留网元向请求IP网络发送适当的响应,此后数据从第一IP网络经光网传送给第二IP网络。
同样,两个IP网络可经由光网连接,使得第一IP网络连接到单个遗留网络,遗留网络连接到与第二IP网络连接的单个MPLS光网。在这种情况下,从第一网络接收请求与第二IP网络的连接的UNI请求将按照类似于参照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方式处理。UNI请求从入口遗留网元传递给遗留网络的网管系统,网管系统会设置连接,经出口遗留网元将UNI请求发送给MPLS光网,经出口遗留网元从MPLS光网接收适当的响应,然后使入口遗留网元向请求IP网络发送适当的响应,此后数据从第一IP网络经光网传送给第二IP网络。
遗留光网、MPLS光网以及IP网络的其它置换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当然是清楚的。
虽然以上涉及MPLS光网,但是,如果MPLS光网为GMPLS(广义MPLS)光网的形式,则所述实施例当然也是有用的。
上述基于IP的网络不一定是IP数据网络,它也可以是ATM数据网络,因为这类网络也可与MPLS和用户网络接口(UNI)配合使用。
MPLS网络上所用的拓扑协议不一定是OSPF。例如,所用的拓扑协议也可以是OSI(开放系统互连)中的IS/IS(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的路由交换)协议。

Claims (29)

1.一种通过电信网络进行通信的方法,所述网络包括其中包含能够作出路由决定的网元的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连接到包含网管系统的第二网络,所述方法按以下方式执行:所述第一网络向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一网元发送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网管系统发送有关所述连接请求的信息,所述网管系统响应从所述第一网元接收的所述信息而发送信号以设置通过所述第二网络的连接,以及此后所述网管系统使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第一网络发送符合所述预定协议的返回信号,表明连接设置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网元能够处理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是面向连接的网络。
4.如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是遗留光网。
5.如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经过安排,使得有关所述第二网络的拓扑信息不可为所述第二网络外部的网元所用。
6.如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的一个区域经过安排,使得有关该区域的拓扑信息不可为所述第一网络的所述区域外部的所述第一网络的网元所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的所述区域直接连接到所述第二网络的所述第一网元。
8.如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网络包括其中包含能够作出路由决定的网元的第三网络,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网管系统发送信号以设置通过所述第二网络的连接,从而使数据能够经所述第二网络从所述第一网络传送到所述第三网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网络直接连接到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二网元。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网络的一个区域经过安排,使得有关该区域的拓扑信息不可为所述第三网络的所述区域外部的所述第三网络的网元所用。
11.如从属于权利要求9的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网络的所述区域直接连接到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二光网元。
12.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另一个步骤,其中所述网管系统使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二网元向所述第三网络的第一网元发送符合所述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
13.如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协议是用户网络接口协议。
14.一种电信网络,它包括第一和第二网络,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能够作出路由决定的网元,所述第二网络包括网管系统,所述第一网络连接到所述第二网络,以及所述电信网络经过安排,使得在使用中,通过安排所述第一网络向所述第二网络发送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使数据能够从所述第一网络传送到所述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一网元安排成在收到这种请求时向所述网管系统发送有关所述连接请求的信息,所述网管系统安排成在收到这种信息时发送信号,以便响应从所述第一网元接收的所述信息而设置通过所述第二网络的连接,以及所述网管系统还安排成在发送这类信号之后使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第一网络发送符合所述预定协议的返回信号,表明连接设置状态。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信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的网元能够处理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电信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是遗留光网。
17.如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信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网络中存在至少一个区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网元经过安排,使得他们在使用中不让有关所述至少一个区域的拓扑信息可为所述至少一个区域外部的网元所用。
18.如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信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网络包括其中包含能够作出路由决定的网元的第三网络,所述第一和第三网络可经由所述第二网络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信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协议是用户网络接口协议。
20.一种电信网络,它包括网管系统和多个网元,其中第一网元安排成从另一个网络接收包含符合预定协议的路由信息的连接请求,所述第一网元安排成在收到这种请求时向所述网管系统发送有关所述连接请求的信息,所述网管系统安排成在收到这种信息时发送信号,以便响应从所述第一网元接收的所述信息而设置通过所述电信网络的连接,以及所述网管系统还安排成在发送这类信号之后,使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另一个网络发送符合所述预定协议的返回信号,表明连接设置状态。
21.一种网管系统,用于在多个网元的网络中设置连接,其中所述网管系统安排成能够从所述多个网元中的第一网元接收有关由网元从另一个网络接收的连接请求的信息,所述连接请求包含符合预定协议的路由信息,所述网管系统安排成能够在收到这种信息时处理所述信息,以便响应所述连接请求而确定通过所述网络的适当连接以及向所述适当网元发送连接设置信号以设置所述连接,以及所述网管系统安排成在发送这些连接设置信号之后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其它信号,使它向所述另一个网络发送符合所述预定协议的返回信号,表明连接设置状态。
22.一种网元,用于网管系统所管理的电信网络中,其中所述网元安排成能够从另一个网元接收包含符合预定协议的路由信息的连接请求,所述网元安排成能够在收到这种请求时向网管系统发送有关所述连接请求的信息,以及所述网元安排成能够在收到来自这种网管系统的适当信号时向所述另一个网元发送符合所述预定协议的返回信号,表明响应所述连接请求的连接设置状态。
23.一种通过电信网络进行通信的方法,所述网络包括其中含有能够作出路由决定的网元的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连接到包含网管系统的第二网络,所述网络是这样的:为了让数据从所述第二网络传送到所述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必须接收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所述方法按照以下方式执行:所述网管系统接收有关连接请求的信息,所述请求的连接要求从所述第二网络到所述第一网络进行连接,所述网管系统发送信号以响应所述网管系统接收的所述信息而设置通过所述第二网络的连接,所述网管系统使所述第二网络的网元向所述第一网络的网元发送符合所述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以及所述第一网络的所述网元此后向所述第二网络的所述网元发送符合所述预定协议的返回信号,所述返回信号表明连接设置状态,然后所述第二网络的所述网元向所述网管系统发送响应信号。
24.一种电信网络,它包括第一和第二网络,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包括能够作出路由决定的网元,所述第二网络包括网管系统,所述第一网络连接到所述第二网络,所述网络是这样的:为了让数据从所述第二网络传送到所述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必须接收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而且所述网络经过安排,使得在使用中,通过安排所述网管系统接收有关连接请求的信息,使数据能够从所述第二网络传送到所述第一网络,所述请求的连接要求从所述第二网络到所述第一网络进行连接,所述网管系统安排成发送信号以响应所述网管系统接收的所述信息而设置通过所述第二网络的连接,所述网管系统安排成让所述第二网络的网元向所述第一网络的网元发送符合所述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以及所述第一网络的所述网元安排成在已经由其接收并处理所述连接请求之后,向所述第二网络的所述网元发送符合所述预定协议的返回信号,所述返回信号表明连接设置状态,使得所述第二网络的所述网元可向所述网管系统发送响应信号。
25.一种电信网络,它包括网管系统和多个网元,其中所述网管系统安排成接收有关连接请求的信息,所述请求的连接要求从所述电信网络到另一个网络进行连接,所述网管系统安排成发送信号以响应所述网管系统接收的所述信息而设置通过所述电信网络的连接,所述网管系统安排成让所述电信网络的网元向所述另一个网络的网元发送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以及所述电信网络的所述网元安排成在收到来自所述另一个网络的返回信号时向所述网管系统发送响应信号,所述返回信号表明连接设置状态,从而所述电信网络能够向另一个网络发送数据,其中所述另一个网络是这样的:为了让数据传送到所述另一个网络,所述另一个网络必须接收符合预定协议的连接请求。
26.一种网管系统,经过配置和安排,适用于权利要求1至20以及23至25中的任一项中提到的网络。
27.一种计算机软件产品,用于将遗留网管系统转换成如权利要求21或权利要求26所述的网管系统。
28.一种网元,经过配置和安排,适合用作具有网管系统的网络中的网元,其中所述网络和网管系统如权利要求1至20以及23至25中任一项所述。
29.一种计算机软件产品,用于将遗留网元转换成如权利要求22或权利要求28所述的网元。
CNB028093836A 2001-03-09 2002-03-06 电信网络中的改进以及与电信网络相关的改进 Expired - Lifetime CN131678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105891.6 2001-03-09
GB0105891A GB2373131A (en) 2001-03-09 2001-03-09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09548A true CN1509548A (zh) 2004-06-30
CN1316789C CN1316789C (zh) 2007-05-16

Family

ID=9910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93836A Expired - Lifetime CN1316789C (zh) 2001-03-09 2002-03-06 电信网络中的改进以及与电信网络相关的改进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3) US7830869B2 (zh)
EP (1) EP1371175B1 (zh)
JP (1) JP2004525565A (zh)
CN (1) CN1316789C (zh)
AT (1) ATE290284T1 (zh)
AU (1) AU2002236069A1 (zh)
CA (1) CA2439726C (zh)
DE (1) DE60203100T2 (zh)
GB (1) GB2373131A (zh)
WO (1) WO2002073879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4110C (zh) * 2004-07-28 2007-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ngn业务发放的实现方法及其系统
WO2019128819A1 (zh) * 2017-12-29 2019-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获取跨域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73131A (en) * 2001-03-09 2002-09-11 Marconi Comm Ltd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7826408B1 (en) 2005-03-14 2010-11-02 Ozmo,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grating short-range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for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infrastructure
CN100426752C (zh) * 2006-05-08 2008-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知网元间连接关系的方法和系统
ATE527790T1 (de) * 2009-06-24 2011-10-15 Alcatel Lucent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disjunkt- datenverbindungen zwischen kunden über ein netzwerk
US9354939B2 (en) * 2010-05-28 2016-05-31 Red Hat, Inc. Generating customized build options for cloud deployment matching usage profile against cloud infrastructure options
CN102638361B (zh) * 2011-02-14 2017-10-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元升级装置及方法
JP5764820B2 (ja) 2011-07-21 2015-08-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伝送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18637A2 (en) * 1995-11-15 1997-05-22 Cabletron Systems, Inc. Distributed connection-oriented services for switch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6108304A (en) * 1996-03-08 2000-08-22 Abe; Hajime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 packet switching equipment, and network management equipment
US6850600B1 (en) * 1997-03-31 2005-02-01 Sbc Laborator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lligent call routing and call return
JP3441044B2 (ja) * 1997-05-30 2003-08-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永続的仮想コネクションの予約制御装置および永続的仮想コネクションの予約制御機能を計算機に行わせるための読み出し可能記憶媒体
GB9711788D0 (en) * 1997-06-06 1997-08-06 Northern Telecom Ltd Method and interface for connecting communication traffic between narrowband and broadband networks
US6078596A (en) * 1997-06-26 2000-06-20 Mci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of SONET line trace
JP3206644B2 (ja) * 1997-08-11 2001-09-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式
US6068661A (en) * 1997-10-01 2000-05-30 Micron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emulating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US6614765B1 (en) * 1997-10-07 2003-09-02 At&T Corp.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ynamically managing the routing of information over an integrated glob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6108309A (en) * 1997-12-08 2000-08-22 Mci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SONET network element simulator
US6775288B1 (en) * 1998-03-13 2004-08-10 Alcatel Canada Inc. Identifying soft 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s
KR100566292B1 (ko) 1998-04-06 2006-06-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망관리장치에서 망요소 구성시 가변위치 자동검출 방법
US7227837B1 (en) * 1998-04-30 2007-06-05 At&T Labs, Inc. Fault tolerant virtual tandem switch
JP3609256B2 (ja) * 1998-05-19 2005-01-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ノード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
US6269076B1 (en) * 1998-05-28 2001-07-31 3Com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solving split virtual LANs utilizing a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US6167028A (en) * 1998-06-01 2000-12-26 Motorola,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ransmission of cells having multiple priorities in a cell relay network
JP2000078145A (ja) * 1998-08-28 2000-03-14 Fujitsu Ltd 2つの通信網の境界におけるコネクション制御を行う境界装置および方法
US6577425B1 (en) * 1998-09-17 2003-06-10 Corning Photonic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device for processing a sequence of bits
US6522627B1 (en) * 1998-11-12 2003-02-18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anaging internet protocol connection oriented services
CA2292272A1 (en) * 1998-12-22 2000-06-22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o support configurable policies for services in directory-based networks
US6597689B1 (en) * 1998-12-30 2003-07-2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SVC signaling system and method
JP2000209287A (ja) * 1999-01-20 2000-07-28 Fujitsu Ltd ネットワ―クシステム
US6260062B1 (en) * 1999-02-23 2001-07-10 Pathnet, Inc.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for heterogeneou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3391291B2 (ja) * 1999-03-30 2003-03-3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光波ネットワークデータ通信方式
US6292485B1 (en) * 1999-06-03 2001-09-18 Fujitsu Network Communications, Inc. In-band management control unit software image download
AU6765200A (en) * 1999-08-13 2001-03-13 Fujitsu Network Communications, Inc. Supporting multiple application traffic types over connection oriented networks
US7068680B1 (en) * 1999-10-01 2006-06-27 Accenture Llp Communication service architectures for netcentric computing systems
JP3751783B2 (ja) * 1999-11-12 2006-03-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
US6564341B1 (en) * 1999-11-19 2003-05-1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Carrier-grade SNMP interface for fault monitoring
AU2001233022A1 (en) * 2000-01-28 2001-08-07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Physical layer auto-discovery f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elements
US7352758B2 (en) * 2000-02-18 2008-04-01 Tellabs Operations, Inc. Dynamic bandwidth management using signaling protocol and virtual concatenation
US20020059274A1 (en) * 2000-03-03 2002-05-16 Hartsell Neal 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US7197546B1 (en) * 2000-03-07 2007-03-2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Inter-domain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for multi-layer networks
US6741585B1 (en) * 2000-05-05 2004-05-2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Interworking of addressing in an internetwork
JP4034497B2 (ja) * 2000-05-08 2008-01-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US7020696B1 (en) * 2000-05-20 2006-03-28 Ciena Corp. Distributed use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6751660B1 (en) * 2000-05-31 2004-06-15 Cisco Technology, Inc.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s that receive cross connect and/or other circuit information from network elements
US6765921B1 (en) * 2000-06-28 2004-07-2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6522629B1 (en) * 2000-10-10 2003-02-18 Tellicent Inc. Traffic manager, gateway signaling and provisioning service for all packetized networks with total system-wide standards for broad-band applications including all legacy services
US7054557B1 (en) * 2000-10-11 2006-05-3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Technique for routing data within an optical network
US6804196B1 (en) * 2000-11-20 2004-10-1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Determining traffic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7046680B1 (en) * 2000-11-28 2006-05-16 Mci, Inc. Network access system including a programmable access device having distributed service control
US20020141342A1 (en) * 2000-12-07 2002-10-03 Furman Elliot M.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directing data in a computer network
US7168044B1 (en) * 2000-12-22 2007-01-23 Turin Network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network connection provisioning
US20020165962A1 (en) * 2001-02-28 2002-11-07 Alvarez Mario F. Embedded controller architecture for a modular optical network, an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herefor
GB2373131A (en) * 2001-03-09 2002-09-11 Marconi Comm Ltd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7599620B2 (en) * 2001-06-01 2009-10-0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Communications network for a metropolitan area
CA2418923C (en) * 2002-02-21 2009-10-27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A node, an optical/electrical path integrated network using the node, and a program which controls the node
US7483387B2 (en) * 2005-05-23 2009-01-27 Cisco Technology, Inc. Hierarchical label distribution for inter-area summarization of edge-device addresses
US7929557B2 (en) * 2008-11-14 2011-04-19 Juniper Networks, Inc. Summarization and longest-prefix match within MPLS network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4110C (zh) * 2004-07-28 2007-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网络中ngn业务发放的实现方法及其系统
WO2019128819A1 (zh) * 2017-12-29 2019-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获取跨域链路的方法及装置
US11516110B2 (en) 2017-12-29 2022-11-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cross-domain lin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4525565A (ja) 2004-08-19
EP1371175B1 (en) 2005-03-02
AU2002236069A1 (en) 2002-09-24
WO2002073879A3 (en) 2003-01-16
US9473242B2 (en) 2016-10-18
CA2439726C (en) 2011-01-04
DE60203100T2 (de) 2005-08-04
CN1316789C (zh) 2007-05-16
US7830869B2 (en) 2010-11-09
US8442053B2 (en) 2013-05-14
CA2439726A1 (en) 2002-09-19
WO2002073879A2 (en) 2002-09-19
US20130251366A1 (en) 2013-09-26
DE60203100D1 (de) 2005-04-07
US20050036484A1 (en) 2005-02-17
GB2373131A (en) 2002-09-11
EP1371175A2 (en) 2003-12-17
GB0105891D0 (en) 2001-04-25
ATE290284T1 (de) 2005-03-15
US20110029602A1 (en) 2011-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622C (zh) 电信控制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431805A (zh) 数据包交换系统、方法,路由设备,数据包结构和产生方法
CN1213567C (zh) 一种网络设备的集群管理方法
CN1610331A (zh) 进行as间的路由控制的通信装置及其路由控制方法
CN1661987A (zh)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网络和分组转送控制信息的更新方法
CN1722698A (zh) 多协议标签交换虚拟专用网及其控制和转发方法
CN1412968A (zh) 光网络的通知型动态路径保护
CN1787485A (zh) 信息包传输装置及通信网络
CN101047614A (zh) 一种IPv6网络环境中流传输路径建立方法和数据传输系统
CN1976289A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网络的程序部署方法和系统
CN1509548A (zh) 电信网络中的改进以及与电信网络相关的改进
CN1889527A (zh) 一种实现多链路传输的负荷分担的装置和方法
CN1649444A (zh) 光学交叉互联装置及网络
CN1968184A (zh) 区域网络的链路层通信方法及其应用的网络设备
CN1881918A (zh) 自动交换光网络中节点可达性的识别方法
CN88100083A (zh) 用于单元间通讯的控制系统
CN1859170A (zh) 一种实现跨域路由分离的方法
CN1929407A (zh) 获取网络信息的方法和网络管理系统
CN1878130A (zh)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
CN1379939A (zh) 用于互联网路由供应商之间互相连接的专用网络接入节点路由器
CN1622547A (zh) 链路管理方法
CN1455560A (zh) 多协议标签交换虚拟专用网相互通信的方法
CN1285671A (zh) 网络拓扑改变、改变的系统和方法
CN1429445A (zh) 在数据网络中将数据包从第一交换单元传输到第二交换单元的方法与装置
CN1747432A (zh) 一种链路类型的发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51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