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70389A - 喷墨打印装置、喷墨打印方法、程序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装置、喷墨打印方法、程序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70389A CN1470389A CNA031487025A CN03148702A CN1470389A CN 1470389 A CN1470389 A CN 1470389A CN A031487025 A CNA031487025 A CN A031487025A CN 03148702 A CN03148702 A CN 03148702A CN 1470389 A CN1470389 A CN 147038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printing
- mentioned
- spout
- marg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6—Flat page-size platens or smaller flat platens having a greater size than line-size plate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65—Means for printing without leaving a margin on at least one edge of the copy material, e.g. edge-to-edge prin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21—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 B41J2/2107—Ink jet for multi-colour prin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 properti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喷墨打印装置、喷墨打印方法、程序及存储介质。喷墨打印机(1)具有决定图像打印时的打印介质(P)的位置的压纸滚筒(20),和可与打印头(3)的喷嘴列相对地形成在压纸滚筒(20)上的预备喷口(21)。在打印机(1)中,依照打印数据从包含颜料油墨用的喷嘴列和染料油墨用的喷嘴列的打印头喷出油墨。进而,在进行对于打印介质(P)的边缘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时,油墨为从打印介质(P)溢出而喷出,并收容在预备喷口(21)内。然后,在打印机(1)中,向在使用颜料油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时收容在压纸滚筒(20)的预备喷口(21)内的颜料油墨喷出染料油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打印装置、喷墨打印方法、程序及存储介质,尤其涉及用于执行对于打印介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的喷墨打印装置、喷墨打印方法、程序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以往,可执行所谓无页边空白打印的彩色喷墨打印装置为公众所知(参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1-301201号公报、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1-260391号公报等)。一般在此类喷墨打印装置中,为了在打印介质的全体上打印图像,遍及超过打印介质的全面积的范围来喷出油墨。即,油墨直接喷出到与打印头相对的压纸卷筒以从打印介质的边缘溢出。因此,压纸卷筒具有收容在对于打印介质的端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时为从打印介质溢出而由打印头所喷出的油墨的预备喷口。也有吸收油墨的油墨吸收体被配置于预备喷口的情况。
可是,应用于彩色打印装置的油墨,包含颜料油墨和染料油墨。为了使由喷墨打印装置所得到的图像的品质提高,作为黑色油墨最好是使用颜料油墨。但是,在对于打印介质的端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时当颜料油墨被喷出到预备喷口时,颜料油墨就容易粘着·堆积在预备喷口内。
在预备喷口内颜料油墨的堆积量增加了的情况下,颜料油墨的堆积物就可能和打印头接触使喷嘴列周围弄脏。另外,当附着在打印头中的堆积油墨和打印介质接触时,也可能使打印介质的图像打印面弄脏。进而,在预备喷口中所配置的油墨吸收体,由于为无页边空白打印而喷出到预备喷口内的颜料油墨的粘着、堆积,将会引起堵塞。这将使油墨吸收体的吸收性能劣化,将助长预备喷口内的颜料油墨的粘着·堆积。
这样,由于当进行使用了颜料油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时将发生如上述那样的各种问题,所以在以往,即使是能够使用颜料油墨的打印机,在无页边空白打印时也不使用颜料油墨。也就是,在以往的喷墨打印装置中,不能进行使用了颜料油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如从上面可知那样,为了实现使用了颜料油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解决上述的各种问题就显得极其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致力于解决上述一个或其以上的问题点。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通过基于打印数据使油墨从包含颜料油墨用的喷嘴列和染料油墨用的喷嘴列的打印头喷出,可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纸滚筒,与上述打印头相对地进行配置,决定图像打印时的打印介质的位置;以及预备喷口,可与上述打印头的上述喷嘴列相对地形成在上述压纸滚筒上,收容在对于打印介质的端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时,为从打印介质溢出所喷出的油墨;向在使用颜料油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时收容在上述预备喷口内的颜料油墨喷出染料油墨。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在喷墨打印装置中所执行的喷墨打印方法,所述喷墨打印装置具备,压纸滚筒,与包含颜料油墨用的喷嘴列和染料油墨用的喷嘴列的打印头相对地进行配置,决定利用该打印头的打印时的打印介质的位置;以及预备喷口,可与上述打印头的上述喷嘴列相对地形成在上述压纸滚筒上,收容在对于打印介质的边缘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时为从打印介质溢出所喷出的油墨;该喷墨打印方法的特征在于:向在使用颜料油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时从打印介质溢出收容在上述预备喷口内的颜料油墨喷出染料油墨。
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使计算机执行包含在上述方法中的步骤的外围设备控制用程序。
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存储了此程序的存储介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第一实施形式的斜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装置的主要部件放大斜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装置的动作的截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装置的动作的截面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装置的动作的主要部件放大斜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装置的动作的主要部件放大斜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装置的动作的主要部件放大斜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第二实施形式的主要部件放大斜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喷墨打印装置的主要部件放大断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第三实施形式的主要部件放大斜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无页边空白打印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可执行所谓的无页边空白打印。在此喷墨打印装置中,在对于打印介质的端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时为从打印介质溢出而从打印头喷出的油墨,由在压纸卷筒上所形成的预备喷口所收容。进而,在此喷墨打印装置中,向在使用颜料油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时收容在预备喷口中的颜料油墨喷出染料油墨。
这样,根据本发明,就可用染料油墨稀释预备喷口内的颜料油墨,或者通过染料油墨使在预备喷口内粘着的颜料油墨溶解。从而,利用此喷墨打印装置,就可确实防止伴随无页边空白打印的在预备喷口中的颜料油墨的粘着·堆积,可以使图像品质和打印的可靠性提高。
最好是,油墨吸收体配置于预备喷口,并在压纸卷筒的下方配置废油墨处理构件。预备喷口和废油墨处理构件,由在压纸卷筒上所形成的油墨流道连通起来。
最好是,依照在无页边空白打印时收容在预备喷口内的颜料油墨的量使对于预备喷口内的颜料油墨的染料油墨的喷出量变化。
在此情况下,在从图像打印用的打印数据,把握了为无页边空白打印而喷出到压纸卷筒的预备喷口的颜料油墨的量之后,决定染料油墨的量以使稀释或者溶解预备喷口内的颜料油墨的所需的量足够。由此,就能够将为防止压纸卷筒的预备喷口中的颜料油墨的粘着·堆积而使用的染料油墨的量设成需要的最小限度。
最好是,用于无页边空白打印的颜料油墨的喷出,和对于由该颜料油墨的喷出而收容在预备喷口内的颜料油墨的染料油墨的喷出,在打印头的一次扫描中进行。
由此,因为在颜料油墨被收容在预备喷口内的短时间中,能够对该颜料油墨喷出染料油墨,所以就能够极其可靠地防止在压纸卷筒的预备喷口中颜料油墨粘着·堆积。
也可以在比包含无页边空白打印用的颜料油墨的喷出的扫描还靠后1次或者多次的扫描中,进行对于在先前的扫描中收容在预备喷口内的颜料油墨的染料油墨的喷出。
另外,也可以在包含无页边空白打印用的颜料油墨的喷出的扫描完成后,进行对于在预备喷口内所收容的颜料油墨的染料油墨的喷出。用于防止压纸卷筒的预备喷口中的颜料油墨的粘着·堆积的染料油墨的喷出,也可以作为本来的打印动作独立地被执行,还可作为喷墨打印装置的回复处理的一环被执行。
进而,也可以在从无页边空白打印时颜料油墨收容在预备喷口内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以后,对预备喷口内的颜料油墨喷出染料油墨。在此情况下,也可以依照从颜料油墨收容到预备喷口开始的经过时间,使染料油墨的喷出量变化。
而且,最好是染料油墨为,青色、洋红色以及黄色的彩色油墨,颜料油墨为,黑色油墨。由此,就可以通过喷墨打印机容易地得到图像品质高,且没有页边空白的图像载持体。
在本说明书中所说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意味着在打印介质的打印面的至少一个边缘部不设置页边空白的打印。例如,“无页边空白打印”包含如图13A那样对于打印介质的全面的打印。在图13A中,对打印介质的打印面的全部四个边缘部(前端部Fe、两个侧缘部Se以及后端部Re)打印图像。另外,“无页边空白打印”也包含如图13B那样在打印介质的打印面的两个边缘部不设置页边空白的打印。当然,“无页边空白打印”也包含仅在打印介质的一个边缘部不设置页边空白的打印。另一方面,“无页边空白打印”不包含如图13C那样在打印介质的全部四个边缘部残留页边空白的打印。即,无页边空白打印以外的打印,意味着在打印介质的打印面的全边缘部设置页边空白。
下面,与附图一起对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喷墨打印方法、程序及存储介质的优选实施形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第一实施形式的斜视图。图1作为本发明的打印装置,示例可执行无页边空白打印的喷墨打印机1。喷墨打印机1包含可沿箭头A所示的主扫描方向进行扫描的托架2,和可喷出油墨的打印头3。打印头3搭载于托架2。托架2,进一步自由拆装地保持喷墨盒4。
喷墨盒4收容由颜料油墨组成的黑色(K)油墨,和由染料油墨组成的青色(C)、浅青色(LC)、洋红色(M)、浅洋红色(LM)以及黄色(Y)的彩色油墨。黑色油墨和各彩色油墨,从喷墨盒4供给打印头3。打印头3,如图2所示那样具有用于使颜料系黑色油墨喷出的喷嘴列3K,和为了分别使染料系的各彩色油墨喷出而使用的5个喷嘴列3C、3LC、3M、3LM以及3Y。各喷嘴列3K~3Y包含多个喷出口,具有同样的全长D。
打印头3,包含将电能变换成热能的电热变换体,通过由电热变换体所发生的热能使油墨的膜式沸腾产生。利用由该膜式沸腾的气泡的成长、收缩产生的压力变化从各喷嘴列3K~3Y喷出油墨。电热变换体,分别设置于各喷嘴列3K~3Y的喷出口,在各电热变换体中,为了使油墨喷出而施加脉冲电压。
如图1所示那样,托架2连接到传达CR电机M1的驱动力的传动机构5的驱动带6。另外,托架2由安装在箱体7中的导轴8沿图中箭头A方向即主扫描方向自由移动地进行引导。从而,通过使CR电机M1正传或者反转,托架2沿导轴8往复移动。进而,在箱体7内与导轴8平行地进行配置有表示托架2的主扫描方向中的绝对位置的刻度9。
在箱体7的背部,配置有供纸机构10。A4用纸或明信片之类的打印介质P,载置在供纸机构10所包含的供纸盘11上。供纸机构10包含由供纸电机M2(在图1中省略)所驱动的分离辊(未图示)。打印介质P由分离辊送到与托架2上的打印头3相对的打印位置。另外,送进机构12配置于箱体7内。送进机构12包含经齿轮列GT由送进电机M3所驱动的送进辊和排出辊等。打印完的打印介质P,由送进机构12向排纸盘(未图示)移送。
进而,喷墨打印机1,具有包含盖顶单元13和擦拭单元14等的回复装置15。在不打印时,打印头3由盖顶单元13加盖,执行再循环回复处理(循环回复处理)、吸引回复处理之类的喷出回复动作。另外,附着在打印头3的油墨,由擦拭单元14除去。
如图2所示那样,在箱体7的内部,与往复移动的打印头3相对地配置有压纸卷筒20。压纸滚筒20,决定图像打印时的打印介质P的位置。在喷墨打印机1中,打印介质P,由供纸机构10沿输送方向(箭头B方向)向压纸滚筒20上供给。另外,托架2沿主扫描方向(A方向)被扫描,打印头3将颜料油墨和染料油墨喷出到压纸滚筒20上的打印介质P,由此,图像被打印在打印介质P上。图像的打印,通过按照油墨喷出数据驱动打印头3,使油墨从打印头3喷出来执行。
在压纸滚筒20上,形成有预备喷口21以可与打印头3的各喷嘴列3K~3Y相对。在对于打印介质P的边缘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时,黑色油墨以及各彩色油墨由打印头3喷出到预备喷口21内以从打印介质P溢出。预备喷口21,在主扫描方向(图中A方向)延展。预备喷口21包含主凹部22、多个延伸凹部23a~23f。主凹部22具有比打印机1可处理的最大尺寸的打印介质P的宽度还大的长边方向长度。各延伸凹部23a~23f形成在压纸滚筒20上以对应A4用纸和明信片之类的各种打印介质P的侧边缘部。各延伸凹部23a~23f从主凹部22延伸在打印介质P的输送方向(B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两方。各延伸凹部23a~23f具有多少比打印头3的各喷嘴列3K~3Y的全长D还大的程度的长度(在打印介质P的输送方向的长度)Y。
在本实施形式中,在多个延伸凹部23a~23f中主凹部22的一端侧的延伸凹部23a,被用作与各种打印介质的一方的侧边缘部相对的基准凹部。另外,延伸凹部23b与明信片尺寸的打印介质的另一方的侧边缘部相对。延伸凹部23c与L尺寸的打印介质的另一方的侧边缘部相对。延伸凹部23d与2L尺寸的打印介质的另一方的侧边缘部相对。延伸凹部23e与4“×6”尺寸的打印介质的另一方的侧边缘部相对。延伸凹部23f与A4尺寸和LTR等的打印介质的另一方的侧边缘部相对。这些延伸凹部23a~23f也可以省略。在该情况下,最好是预备喷口21(主凹部22)在主扫描方向(A方向)具有一定的长边方向长度Y。
图3是图1和图2所示的喷墨打印机1的控制框图。如该图所示那样,喷墨打印机1包含行使打印机整体的控制装置的功能的MPU50,在此MPU50中,通过总线连接有RAM51和ROM52。RAM51,具有暂时保持各种数据等的接收缓冲区RB、打印缓冲区PB,以及用作伴随各种控制的运算处理的操作区域的工作随机存储器WR。另外,ROM52存储各种控制用程序等。
进而,在MPU50上,通过总线连接有输入输出接口53。在输入输出接口53上,连接外部的主机HC。上述的打印头3,通过打印头驱动电路54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53,由MPU50控制。同样,托架驱动用的CR电机M1,通过CR电机驱动器55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53,供纸用的供纸电机M2,通过供纸电机驱动器56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53。用纸送进用的送进电机M3和回复装置15也同样地,通过驱动器57、58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53。
接着,对上述喷墨打印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这里,主要就对A4尺寸的打印介质P执行无页边空白打印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那样,应该由喷墨打印机1进行打印的文字和图像数据(位图数据等、下面叫做“打印数据”),通过输入输出接口53从主机HC发送到RAM51的接收缓冲区RB(S10)。此时,MPU50,将正常的数据传送的确认信号和打印机1的动作状态信号等返送到主机。
当预定数量的区带量的打印数据存储到接收缓冲区RM时,打印机1的MPU50,基于最初的区带量的打印数据,判断应该在打印介质P的前端部打印的最初的区带量的打印数据的数据区域是否比打印介质P的前端部还大(S12)。由此,来判定是否应该在打印介质P的前端部(前端部和两个侧边缘部的至少任何一个)进行无页边空白打印。此外,是否进行无页边空白打印的判定,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执行。例如,也可以通过将设定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的开关设置在打印机中,并检测此开关被接通,来判定是否应该进行无页边空白打印。另外,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也可以在安装于主机HC中的打印机驱动器PD中进行设定。此时,在打印机驱动器PD中设定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的情况下,当MPU50接收该旨意的信号时,判定是否应该执行无页边空白打印。当在S12中判定为应该进行无页边空白打印的情况下,打印机1的MPU50,进一步判定是否在该无页边空白打印中使用颜料系的黑色油墨(S14)。
此外,当在S12中判定为不进行无页边空白打印旨意的情况下,以及在S14中判定为在无页边空白打印中不使用颜料系的黑色油墨旨意的情况下,MPU50,按照通常的过程将打印数据变换成喷出数据(S22),然后,执行基于在S22中所生成的喷出数据的打印(S18)。
当在S14中,判定为应该进行使用颜料系的黑色油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旨意时,MPU50将最初的区带量的打印数据变换成每个油墨的喷出数据,并保存在打印缓冲区PB中(S16)。在此S16中的处理时,MPU50,进一步生成用于向在无页边空白打印时从打印介质P溢出收容到压纸滚筒20的预备喷口21的颜料油墨,使染料系的彩色油墨从某个彩色油墨用喷嘴列3C~3Y的对应的喷出口(不进行原来的打印用油墨喷出的喷出口)喷出的喷出数据。即,当在S16中执行使用了颜料油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的情况下,为了使染料油墨接触收容在预备喷口21内的颜料油墨,与图像打印用的染料油墨喷出数据相区别地,生成用于喷出到预备喷口的染料油墨喷出数据(非图像打印用的染料油墨喷出数据)。由此,一方面颜料油墨按照图像打印用的颜料油墨喷出数据喷出到预备喷口21内,另一方面染料油墨按照非图像打印用的染料油墨喷出数据喷出到预备喷口21内。
这里,对于预备喷口21内的颜料系黑色油墨的染料系彩色油墨的喷出量,依照在无页边空白打印时从打印介质P溢出并收容到预备喷口21的黑色油墨的量来决定。更详细来讲,就是基于喷出到预备喷口的颜料油墨的喷出数据(也就是,对应从打印介质溢出的区域的颜料油墨喷出数据),生成喷出到预备喷口的染料油墨的喷出数据(也就是,对应从打印介质溢出的区域的非图像打印用的染料油墨喷出数据)。然后,例如也可以将与上述对应从打印介质溢出的区域的颜料油墨喷出数据相同的数据,作为上述非图像打印用的染料油墨喷出数据来决定)。另外,也可以进行决定以使对应从打印介质溢出的区域的颜料油墨喷出数据的点数越多,上述非图像打印用的染料油墨喷出数据的点数就越多。不管怎么说利用这些结构,由于喷出到预备喷出口的颜料油墨越多,用于溶解该颜料油墨的染料油墨就越多地喷出,所以就能够一边极力减少染料油墨的喷出量,还一边减轻颜料油墨的粘着·堆积。
另外,非图像打印用的染料油墨喷出数据,也可以是预先所决定的固定的数据。即,也可以进行构成以使在对应从打印介质溢出的区域的颜料油墨喷出数据存在的情况下,基于上述预先所决定的固定的数据对上述从打印介质溢出的区域喷出染料油墨。此外,作为上述预先所决定的固定的数据,也可以是对从打印介质溢出的全部区域喷出染料油墨那样的数据,也可以是对从打印介质溢出的部分区域喷出染料油墨那样的数据。
另外,对收容在预备喷口21内的颜料系黑色油墨喷出染料系彩色油墨的彩色油墨用喷嘴列3C~3Y的数量,依照在无页边空白打印时从打印介质溢出并收容到预备喷口21的黑色油墨的量来决定。
在对于打印介质P的前端部Fe的无页边空白打印的情况下(图2),MPU50,在S16中,生成喷出数据以使不是从对应各喷嘴列3K~3Y的全长D(参照图2)的全部喷出口,而是仅从对应喷嘴列中央的预定长度d(d<D)的喷出口喷出油墨。这样,通过使用各喷嘴列3K~3Y的部分喷出口来执行对于打印介质P的前端部Fe的无页边空白打印,就没有必要将预备喷口21的主凹部22的长边方向长度X超过需要过大地设置,能够很好地确保利用压纸滚筒20的打印介质P的保持性。此外,无页边空白打印时在打印介质P的前端部Fe的侧方溢出的油墨,由具有比主凹部22还大的长边方向长度Y的延伸凹部23a和23f所收容。
在S16的处理后,开始对于利用打印头3的打印介质P的打印动作(S18)。在此情况下,打印介质P,由供纸机构10一张一张分离·输送,由送进机构12沿箭头B方向(参照图2)输送。如图2所示那样,当打印介质P的前端部Fe到达压制卷筒20的预备喷口21的B方向(输送方向)中的中央附近时,打印头3沿主扫描方向(A方向)移动,进行对于打印介质P的前端部Fe的无页边空白打印。
在此情况下,如图5所示那样,当从对应打印头3的喷嘴列3K的预定长度d的喷出口喷出颜料系的黑色油墨时,所喷出的黑色油墨中的一部分,从打印介质P溢出并收容在预备喷口21内。然后,在喷墨打印机1中,伴随打印头3在主扫描方向(图中A方向)上移动,如图6所示那样,向积存在预备喷口21内的颜料系黑色油墨BI,例如从喷嘴列3LC的部分喷出口喷出染料系的彩色油墨。
当在S18中的打印动作完成时,MPU50,确认在接收缓冲区RB中是否存在下一区带量的打印数据(S20),在接收缓冲区RB中存在打印数据的情况下,则反复S12~S22的处理。
即,如图7所示那样,在对于打印介质P的前端部Fe的无页边空白打印结束后,进行对于打印介质P的基准侧的侧边缘部Se1和非基准侧的侧边缘部Se2的无页边空白打印的情况下,MPU50,在S16中,生成喷出数据以使油墨从对应各喷嘴列3K~3Y的全长D的全部喷出口喷出。然后,无页边空白打印时在打印介质P的前端部Fe的侧方溢出的油墨,由具有比主凹部22还大的长边方向长度Y的延伸凹部23a和23f所收容。在此情况下,也是在S18中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时,向积存在预备喷口21内的颜料油墨,从喷嘴列3C~3Y的任何一个喷出口喷出染料系的彩色油墨。
另外,如图8所示那样,在进行对于打印介质P的后端部Re的无页边空白打印的情况下,MPU50,与打印介质P的前端部Fe的情况同样地,在S16中,生成喷出数据以使不是从对应各喷嘴列3K~3Y的全长D(参照图2)的全部喷出口,而是仅从对应喷嘴列中央的预定长度d(d<D)的喷出口喷出油墨。在此情况下也是,在S18中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时,向积存在预备喷口21内的颜料油墨,从喷嘴列3C~3Y的任何一个喷出口喷出染料系的彩色油墨。然后,打印完的打印介质P,由送进机构12向排纸盘(未图示)移送。
如上所述,在喷墨打印机1中,当通过无页边空白打印颜料系的黑色油墨被喷出到压纸滚筒20的预备喷口21内时,向积存在预备喷口21内的黑色油墨BI喷出染料系的彩色油墨。从而,就能够用染料系彩色油墨稀释预备喷口21内的颜料系黑色油墨BI,或者通过彩色油墨使在预备喷口21内粘着的黑色油墨BI溶解。其结果就是,利用喷墨打印机1,就可确实防止伴随无页边空白打印动作的在压纸滚筒20的预备喷口21中的颜料系黑色油墨的粘着·堆积,可以使图像品质和打印动作的可靠性提高。
另外,如上所述,对打印介质P的前端部Fe和后端部Re,黑色油墨的喷出和彩色油墨的喷出的两方,从对应喷嘴列中央的同一长度d的喷出口进行。同样地,对打印介质P的侧边缘部Se1和Se2,也是黑色油墨的喷出和彩色油墨的喷出的两方,从对应各喷嘴列3K~3Y的全长D的喷出口进行。
从而,在喷墨打印机1中,就能够在打印头3的1次扫描中进行,用于无页边空白打印的颜料系黑色油墨的喷出,和对于由该喷出而积存在预备喷口21内的黑色油墨BI(参照图6)的染料系彩色油墨的喷出。由此,因为在从黑色油墨喷出到预备喷口21内开始的短时间中,可以对该黑色油墨喷出染料系彩色油墨,所以就能够极其可靠地防止在压纸卷筒20的预备喷口21中黑色油墨粘着·堆积。
另外,尽管至此,就对于A4尺寸的打印介质P的无页边空白打印进行了说明,但喷墨打印机1,如图9所示那样,对A4尺寸以外的宽度不同的打印介质也能够执行同样的无页边空白打印。图9中所示的例子,示例对于L尺寸的打印介质P′的打印动作,在此情况下,在无页边空白打印时从打印介质P溢出的油墨,由主凹部22、基准侧的延伸凹部23a以及对应L尺寸的延伸凹部23d所收容。
进而,尽管至此,设在喷墨打印机1侧进行图4的流程图所示的一系列处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图4的流程图所示的一系列处理和全部,或者一部分,也可由主机HC侧的打印机驱动器PD来执行。例如,也可以在主机HC的打印机驱动器PD侧,进行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的设定,和在设定了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的情况下的数据生成(为了使染料油墨接触喷出到预备喷口21的颜料油墨,非打印用的染料油墨喷出数据的生成)。在此情况下,打印机1侧不进行喷出数据的生成,仅进行按照从主机HC所传送的数据的打印。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第二实施形式的主要部件放大斜视图。在本实施形式中,在压纸滚筒20的预备喷口21中配置有油墨吸收体30。油墨吸收体30是例如海棉等能够很好地使油墨通过的材料制品。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那样,在压纸滚筒20的下方,进而配置有废油墨处理构件40。废油墨处理构件40,是毛毡等能够吸收·保持油墨的材料制品。而且,在压纸滚筒20上形成有多个使预备喷口21和废油墨处理构件40连通的油墨流道24。如图11所示那样,在油墨流道24上也可配置油墨吸收体30。
在这样的结构的基础上,由油墨吸收体30,防止在无页边空白打印时为从打印介质溢出所喷出的油墨(薄雾)的飞溅。在相关结构中,通过对在无页边空白打印时由预备喷口21的油墨吸收体30所收容的颜料系黑色油墨喷出染料系彩色油墨,也能够抑制颜料系黑色油墨在油墨吸收体30中粘着·堆积,防止油墨吸收体30的堵塞。
进而,在本实施形式中,由预备喷口21的油墨吸收体30所收容的油墨,就以液状原样通过各油墨流道24向压纸滚筒20的下方的废油墨处理构件40移动。由此,因为能够将预备喷口21内的颜料系黑色油墨的滞留抑制到最小限度,所以就可以使喷墨打印机1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提高。
此外,尽管在图10中,设压纸滚筒20的预备喷口21在主扫描方向(A方向)中具有一样的长边方向长度Y进行示例,但并不限于此。即,在具备油墨吸收体30和废油墨处理构件40的本实施形式中,预备喷口21,也可以如图2所示那样,具有主凹部和多个延伸凹部。另外,也可以省略油墨吸收体30和废油墨处理构件40的任何一方。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喷墨打印装置的第三实施形式的主要部件放大斜视图。在本实施形式中,一方面打印头3的染料系彩色油墨用的各喷嘴列3C~3Y分别具有相同的全长D,另一方面颜料系黑色油墨用的喷嘴列3K具有比其他的喷嘴列3C~3Y还大的全长D。另外,与打印头3相对的压纸滚筒20,与图2所示的大致相同,各延伸凹部23a~23f的长边方向长度Y,在多少比颜料系黑色油墨用的喷嘴列3K的全长还大的程度上所决定。
在这样的结构的基础上,对打印介质P的前端部Fe和后端部Re,黑色油墨的喷出和彩色油墨的喷出的两方,从对应喷嘴列中央的同一长度d的喷出口进行。从而,在此情况下,就可以在打印头3的1次扫描中进行,用于无页边空白打印的颜料系黑色油墨的喷出,和对于由该喷出而收容在预备喷口21内的黑色油墨的染料系彩色油墨的喷出。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形式中,在对于前端部Fe和后端部Re以外的侧边缘部Se1和Se2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时,颜料系黑色油墨,从喷嘴列3K的全喷出口喷出。但是,在本实施形式中,黑色油墨用喷嘴列3K的全长DK,比其他彩色用喷嘴列3C~3Y的全长D还大。为此,就不能在打印头3的1次扫描中执行,对于侧边缘部Se1和Se2的无页边空白打印用的颜料系黑色油墨的喷出,和对于由该喷出而收入在预备喷口21内的黑色油墨的染料系彩色油墨的喷出。
为了对此进行补充,在本实施形式中,在比包含无页边空白打印用的颜料油墨的喷出的扫描还靠后1次或者多次的扫描中,也进行对于由先前的颜料系黑色油墨的喷出而收容在预备喷口21内的黑色油墨的染料系彩色油墨的喷出。由此,即使在颜料系黑色油墨用喷嘴列3K的全长DK比其他的彩色油墨用喷嘴列3C~3Y的全长D还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极其可靠地防止在压纸卷筒20的预备喷口21中颜料系黑色油墨粘着·堆积。
此外,尽管在上述各实施形式中,设在对于打印介质P的打印动作中进行对于收容在预备喷口21内的颜料系黑色油墨的染料系彩色油墨的喷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包含用于无页边空白打印的颜料系黑色油墨的喷出扫描,也就是,打印动作完成后,进行对于收容在预备喷口21内的颜料系黑色油墨的染料系彩色油墨的喷出。总而言之,用于防止压纸滚筒20的预备喷口21中的颜料系黑色油墨的粘着·堆积的染料系彩色油墨的喷出,也可以与原来的打印动作独立地进行执行,可作为喷墨打印装置的回复处理的一种进行执行。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从无页边空白打印时颜料系黑色油墨收容在压纸滚筒20的预备喷口21内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后,对预备喷口21内的黑色油墨喷出彩色油墨。从而,最好是依照从颜料系黑色油墨收容到预备喷口21开始的经过时间,使染料系彩色油墨的喷出量变化以把染料系彩色油墨的喷出量抑制到最小限度。这也与例如通过在打印中拔掉并放置打印机1的万能插口,在颜料系黑色油墨的喷出后时间已经过那样的情况相同。
不论怎样,最好是依照收容在预备喷口21内的黑色油墨的量,使对于预备喷口21内的颜料系黑色油墨的染料系彩色油墨的喷出量变化。即,最好是在从在打印介质P上打印图像用的打印数据,把握了为无页边空白打印而喷出到压纸卷筒20的预备喷口21的黑色油墨的量之后,决定染料系彩色油墨的量以使稀释·溶解预备喷口21内的黑色油墨的所需的量足够。由此,就能够将为防止压纸卷筒20的预备喷口21内的颜料系黑色油墨的粘着·堆积而使用的染料系彩色油墨的量设成需要的最小限度。
[其他实施形式]
尽管在第一~的第三实施形式的打印机中,在无页边空白打印时对压纸滚筒的预备喷口内的颜料系黑色油墨喷出染料系彩色油墨,但对颜料系黑色油墨所喷出的染料系油墨并不限于彩色油墨,也可以是黑色油墨。除颜料系黑色油墨(K)和染料系彩色油墨(C、LC、M、LM、Y)之外,也可以使用染料系黑色油墨,对在无页边空白打印时喷出到预备喷口的颜料系黑色油墨喷出染料系黑色油墨。另外,也可以对喷出到预备喷口的颜料系黑色油墨喷出染料系黑色油墨和染料系彩色油墨的两方。另外,也可以作为颜料系油墨使用彩色油墨,作为染料系油墨使用黑色油墨,对喷出到预备喷口的颜料系彩色油墨喷出染料系黑色油墨。不管怎样,通过在无页边空白打印时使染料系油墨接触在压纸滚筒的预备喷口内所收容的颜料系油墨,并利用染料油墨稀释·溶解预备喷口或者预备喷口内的油墨吸收体上的颜料油墨,就能够减轻预备喷口或者油墨吸收体中的颜料系油墨的粘着·堆积。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这样达到,就是通过将记录了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提供给系统或者装置,该系统或者装置的计算机(CPU或MPU),读出并执行保存在该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
在此情况下,程序代码自身将实现上述的实施形式的功能。从而,存储了该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及该程序代码自身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在本发明的存储介质中,例如就保存对应图4的流程图的程序代码。在对应图4的流程图的程序代码中重要的是,对应S12、S14、S16的程序代码。即,在处于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且喷出颜料油墨的情况下,与原来应打印的染料油墨喷出数据(图像打印用的染料油墨喷出数据)相区别地,生成用于将染料油墨喷出到预备喷口21内的染料油墨喷出数据(非图像打印用的染料油墨喷出数据)的数据生成用程序代码是重要的。
用于提供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例如包含,软(登录商标)盘、CD-ROM、硬盘、光盘、磁光盘、CD-R、CD-RW、DVD、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和ROM等。
另外,不仅包含通过计算机执行所读出的程序代码,上述的实施形式的功能得以实现的情况,基于该程序代码的指示,在计算机上运行的OS等能够进行实际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这样的处理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进而,在从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被写入到插入计算机的功能扩充板和/或连接到计算机的功能扩充单元的存储器以后,基于该程序代码的指示,该功能扩充板和/或功能扩充单元的CPU等能够进行实际处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这样的处理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Claims (21)
1.一种通过基于打印数据使油墨从包含颜料油墨用的喷嘴列和染料油墨用的喷嘴列的打印头喷出,可在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纸滚筒,与上述打印头相对地进行配置,决定图像打印时的打印介质的位置;以及
预备喷口,可与上述打印头的上述喷嘴列相对地形成在上述压纸滚筒上,收容在执行对于打印介质的至少一个边缘不留空白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时,为从打印介质溢出所喷出的油墨;
向在使用颜料油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时收容在上述预备喷口内的颜料油墨喷出染料油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预备喷口中,配置有油墨吸收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配置在上述压纸滚筒的下方的废油墨处理构件;以及
形成在上述压纸滚筒上,使上述预备喷口和上述废油墨处理构件连通的油墨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依照在无页边空白打印时收容在上述预备喷口内的颜料油墨的量,使相对于上述预备喷口内的颜料油墨的染料油墨的喷出量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于无页边空白打印的颜料油墨的喷出,和相对于由上述颜料油墨的喷出而收容在上述预备喷口内的颜料油墨的染料油墨的喷出,在打印头的一次扫描中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比包含无页边空白打印用的颜料油墨的喷出的扫描还靠后1次或者多次的扫描中,进行相对于在先前的扫描中收容在上述预备喷口内的颜料油墨的染料油墨的喷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包含无页边空白打印用的颜料油墨的喷出的扫描完成后,对在上述预备喷口内所收容的颜料油墨喷出染料油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从进行无页边空白打印时颜料系黑色油墨收容在上述预备喷口内开始经过了预定时间后,对上述预备喷口内的颜料油墨喷出染料油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依照从颜料油墨收容在上述预备喷口内开始的经过时间,使染料油墨的喷出量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染料油墨,是青色、洋红色以及黄色的彩色油墨,上述颜料油墨是黑色油墨。
11.一种具有使用可喷出颜料油墨和染料油墨的打印头对于打印介质的至少一个边缘部执行不留空白的无页边空白打印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的喷墨打印装置,包括:
压纸滚筒,与上述打印头相对地进行配置,决定利用该打印头进行打印时的打印介质的位置;以及
预备喷口,设置在上述压纸滚筒上,可收容在上述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时为从上述打印介质溢出所喷出的油墨;
在使用颜料油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时,对上述预备喷口除颜料油墨之外还喷出染料油墨。
12.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包括:
压纸滚筒,与可喷出颜料油墨和染料油墨的打印头相对地进行配置,决定利用该打印头进行打印时的打印介质的位置;以及
预备喷口,设置在上述压纸滚筒上,可收容在执行对于上述打印介质的至少一个边缘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时,为从上述打印介质溢出所喷出的油墨;
驱动装置,根据油墨喷出数据驱动上述打印头,以使从上述打印头喷出油墨;
在使用颜料油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时,按照图像打印用的颜料油墨喷出数据和非图像打印用的染料油墨喷出数据,在上述预备喷口内喷出颜料油墨和染料油墨的两方。
13.一种在喷墨打印装置中所执行的喷墨打印方法,所述喷墨打印装置具备,压纸滚筒,与包含颜料油墨用的喷嘴列和染料油墨用的喷嘴列的打印头相对地进行配置,决定利用该打印头的打印时的打印介质的位置;以及预备喷口,可与上述打印头的上述喷嘴列相对地形成在上述压纸滚筒上,收容在无页边空白打印时为从打印介质溢出所喷出的油墨;该喷墨打印方法的特征在于:
向在使用颜料油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时从打印介质溢出收容在上述预备喷口内的颜料油墨喷出染料油墨。
14.一种在喷墨打印装置中所执行的喷墨打印方法,所述喷墨打印装置具备,压纸滚筒,与可喷出颜料油墨和染料油墨的打印头相对地进行配置,决定利用该打印头的打印时的打印介质的位置;以及预备喷口,设置在上述压纸滚筒上,可收容在执行对于上述打印介质的至少一个边缘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时,为从上述打印介质溢出所喷出的油墨;
作为通过使油墨从上述打印头喷出在上述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的步骤具有在使用颜料油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时,对上述预备喷口除颜料油墨之外还喷出染料油墨,以使其接触对上述预备喷口所喷出的颜料油墨的步骤。
15.一种在喷墨打印装置中所执行的喷墨打印方法,所述喷墨打印装置具备,压纸滚筒,与可喷出颜料油墨和染料油墨的打印头相对地进行配置,决定利用该打印头的打印时的打印介质的位置;以及预备喷口,设置在上述压纸滚筒上,可收容在执行对于上述打印介质的至少一个边缘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时,为从上述打印介质溢出所喷出的油墨;该喷墨打印方法包括:
作为按照油墨喷出数据驱动上述打印头,通过使油墨从上述打印头喷出在上述打印介质上打印图像的步骤具有在使用颜料油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时,按照图像打印用的颜料油墨喷出数据和非图像打印用的染料油墨喷出数据,在上述预备喷口内喷出颜料油墨和染料油墨的两方的步骤。
16.一种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程序,所述喷墨打印装置具备,压纸滚筒,与可喷出颜料油墨和染料油墨的打印头相对地进行配置,决定利用该打印头的打印时的打印介质的位置;以及预备喷口,设置在上述压纸滚筒上,可收容在执行对于上述打印介质的至少一个边缘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时,为从上述打印介质溢出所喷出的油墨;该程序包括:
进行控制以使在使用颜料油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时,对上述预备喷口除颜料油墨之外还喷出染料油墨的程序代码方法。
17.一种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程序,所述喷墨打印装置具备,压纸滚筒,与可喷出颜料油墨和染料油墨的打印头相对地进行配置,决定利用该打印头的打印时的打印介质的位置;以及预备喷口,设置在上述压纸滚筒上,可收容在执行对于上述打印介质的至少一个边缘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时,为从上述打印介质溢出所喷出的油墨;该程序包括:
生成与图像打印用的喷出数据有区别的非图像打印用的染料油墨喷出数据,以使在使用颜料油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时,在上述预备喷口内除颜料油墨之外还喷出染料油墨的程序代码方法。
18.一种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程序,所述喷墨打印装置具备,压纸滚筒,与可喷出颜料油墨和染料油墨的打印头相对地进行配置,决定利用该打印头的打印时的打印介质的位置;以及预备喷口,设置在上述压纸滚筒上,可收容在执行对于上述打印介质的至少一个边缘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时,为从上述打印介质溢出所喷出的油墨;该程序包括:
生成喷出数据以使在使用颜料油墨的无页边空白打印模式时,按照图像打印用的颜料油墨喷出数据和非图像打印用的染料油墨喷出数据,在上述预备喷口内喷出颜料油墨和染料油墨的两方的程序代码方法。
19.一种可由计算机读取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保存了权利要求16的控制程序。
20.一种可由计算机读取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保存了权利要求17的控制程序。
21.一种可由计算机读取的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保存了权利要求18的控制程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83570/2002 | 2002-06-24 | ||
JP2002183570A JP3884999B2 (ja) | 2002-06-24 | 2002-06-24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70389A true CN1470389A (zh) | 2004-01-28 |
CN1239328C CN1239328C (zh) | 2006-02-01 |
Family
ID=29728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0314870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9328C (zh) | 2002-06-24 | 2003-06-24 | 喷墨打印装置以及喷墨打印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820962B2 (zh) |
JP (1) | JP3884999B2 (zh) |
CN (1) | CN1239328C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75533B (zh) * | 2004-11-19 | 2011-06-15 | 佳能株式会社 | 喷墨打印方法和喷墨打印装置 |
CN102211462A (zh) * | 2010-04-01 | 2011-10-1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印刷控制装置以及印刷控制程序 |
CN104349903A (zh) * | 2012-07-23 | 2015-02-11 |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 介质支撑装置以及介质加工装置 |
CN108274897A (zh) * | 2017-01-05 | 2018-07-13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 打印方法及装置 |
CN110421984A (zh) * | 2019-08-17 | 2019-11-08 |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 往复式扫描打印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312013A (zh) * | 2020-10-09 | 2022-04-12 | 佳能株式会社 | 液体排出设备和废液罐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64732B2 (ja) * | 2002-10-02 | 2010-10-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プリント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 |
US7445312B2 (en) * | 2003-06-26 | 2008-11-0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jet printer and inkjet print method |
US7360853B2 (en) * | 2004-03-04 | 2008-04-22 | Fujifilm Dimatix, Inc. | Morphology-corrected printing |
US20050225626A1 (en) * | 2004-03-31 | 2005-10-1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Printing method, medium detection metho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printing apparatus |
JP2005313627A (ja) * | 2004-03-31 | 2005-11-10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液体吐出方法 |
JP4587171B2 (ja) * | 2004-03-31 | 2010-11-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4640024B2 (ja) * | 2004-09-07 | 2011-03-0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
US7357481B2 (en) * | 2005-01-27 | 2008-04-15 | Fujifilm Dimatix, Inc. | Duplex printing system capable of ink removal |
JP4315923B2 (ja) * | 2005-03-14 | 2009-08-19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印刷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の画像処理方法 |
JP2006256113A (ja) * | 2005-03-17 | 2006-09-28 | Seiko Epson Corp | 捕捉部材支持プレー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4551835B2 (ja) * | 2005-07-28 | 2010-09-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及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
US7717634B1 (en) | 2006-01-11 | 2010-05-18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Trough support ribs |
US7625148B2 (en) | 2006-01-11 | 2009-12-01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Trough support ribs and method of use |
US7926906B2 (en) | 2006-12-21 | 2011-04-1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absorber recovery method |
JP5737886B2 (ja) | 2010-08-31 | 2015-06-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ITMI20102479A1 (it) | 2010-12-30 | 2012-07-01 | Telecom Italia Spa | Ink-jet printer for printing on cards |
JP7290054B2 (ja) * | 2019-03-28 | 2023-06-1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1669A (en) * | 1932-03-28 | 1935-05-14 | Shore Corp | Manifold |
EP0398347B1 (en) * | 1989-05-18 | 1995-09-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A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EP0424133B1 (en) * | 1989-10-20 | 1995-03-2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jet apparatus and ink jet cartridge and ink container mountable thereto |
JP2752466B2 (ja) * | 1989-10-24 | 1998-05-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なら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
JP2667277B2 (ja) | 1990-03-14 | 1997-10-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916009B2 (ja) * | 1991-02-15 | 1999-07-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回復処理装置、および液体移動装置 |
US5486854A (en) * | 1991-09-11 | 1996-01-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JPH06134998A (ja) * | 1992-10-22 | 1994-05-17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3187607B2 (ja) * | 1993-05-25 | 2001-07-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5740181A (en) * | 1996-06-12 | 1998-04-14 | Hewlett-Packard Co.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 speed observability of pipelined circuits |
US6168259B1 (en) * | 1998-10-09 | 2001-01-02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Printer for forming a full-width image on a receiver exclusive of a transverse side of the receive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printer |
US6239817B1 (en) * | 1998-10-20 | 2001-05-29 | Hewlett-Packard Comapny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borderless print image |
JP2001253095A (ja) * | 2000-03-10 | 2001-09-18 | Fuji Xerox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カラー記録装置 |
JP2001260391A (ja) | 2000-03-21 | 2001-09-25 | Konica Corp | 画像記録装置 |
ATE307029T1 (de) | 2000-04-18 | 2005-11-15 | Seiko Epson Corp |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
JP2001301201A (ja) | 2000-04-18 | 2001-10-30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
2002
- 2002-06-24 JP JP2002183570A patent/JP388499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06-20 US US10/465,307 patent/US682096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6-24 CN CN03148702.5A patent/CN123932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75533B (zh) * | 2004-11-19 | 2011-06-15 | 佳能株式会社 | 喷墨打印方法和喷墨打印装置 |
CN102211462A (zh) * | 2010-04-01 | 2011-10-1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印刷控制装置以及印刷控制程序 |
CN102211462B (zh) * | 2010-04-01 | 2014-04-16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印刷控制装置以及印刷控制程序 |
CN104349903A (zh) * | 2012-07-23 | 2015-02-11 |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 介质支撑装置以及介质加工装置 |
CN108274897A (zh) * | 2017-01-05 | 2018-07-13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 打印方法及装置 |
CN108274897B (zh) * | 2017-01-05 | 2019-11-08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 打印方法及装置 |
CN110421984A (zh) * | 2019-08-17 | 2019-11-08 |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 往复式扫描打印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0421984B (zh) * | 2019-08-17 | 2020-05-19 |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 往复式扫描打印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312013A (zh) * | 2020-10-09 | 2022-04-12 | 佳能株式会社 | 液体排出设备和废液罐 |
CN114312013B (zh) * | 2020-10-09 | 2024-03-12 | 佳能株式会社 | 液体排出设备和废液罐 |
US12036796B2 (en) | 2020-10-09 | 2024-07-1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waste liquid tan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39328C (zh) | 2006-02-01 |
JP3884999B2 (ja) | 2007-02-21 |
US6820962B2 (en) | 2004-11-23 |
JP2004025557A (ja) | 2004-01-29 |
US20030234832A1 (en) | 2003-12-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39328C (zh) | 喷墨打印装置以及喷墨打印方法 | |
US7413282B2 (en) |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eliminary ejecting method | |
JP4942075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
US8630017B2 (en) |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that identifies a region adjacent to a character for a thinning operation | |
US7185962B2 (en) | Ink jet apparatus and ink jet print method having a plurality of double-sided printing modes | |
JP2007261205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 |
US837649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872557A (zh) | 喷嘴面清洁方法 | |
CN1192890C (zh) | 喷墨打印机和保养喷墨书写装置的打印头喷嘴的方法 | |
JP2010214865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
JPH10278299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
US6238034B1 (en) | Ink-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 |
US20050270327A1 (en) | Purging fixing-liquid ejection devices | |
EP0477874B1 (en) |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thod | |
US6450610B1 (en) | Scanning apparatus | |
JP2007331273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H11221928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US7926906B2 (en) |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absorber recovery method | |
JP2006334984A (ja) |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6588873B1 (en)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JP2006305798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JP4590840B2 (ja) |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方法 | |
JP2005007899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05238608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06168209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201 Termination date: 20160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