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47584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447584A CN1447584A CN03107296A CN03107296A CN1447584A CN 1447584 A CN1447584 A CN 1447584A CN 03107296 A CN03107296 A CN 03107296A CN 03107296 A CN03107296 A CN 03107296A CN 1447584 A CN1447584 A CN 14475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panel
- mentioned
- image
- function
- machinery minist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1—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 H04N1/2166—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for mass storage, e.g. in document filing systems
- H04N1/2179—Interfaces allowing access to a plurality of users, e.g. connection to electronic image libra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设有程序控制器(102)、显示控制部(105)、输入输出控制部(106)、存储器模块(107)等,其与操作部(110)、传感器板组件(111)、写入控制部(112)、外部设备(113)等构成基本功能复印机的组件连接。扩充功能时,控制盘(201)通过并行总线(120)与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连接,对该控制盘增设按各种功能的应用。扩充功能时,可以将操作部(110)和存储器模块(107)从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侧取出,设置在控制盘侧使用。能廉价提供形成图像所需要的基本功能,进而,只要追加任选组件,就能很容易地顺次扩充复合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更具体的说,涉及例如在从扫描器读取图像,将其形成在转印纸上的装置中,通过追加扩充功能,能得出数字复合机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将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扫描器等功能复合成一体的数字复合机等中,有这样一种图像处理装置(日本专利公开2000-316063号公报):在复合功能中能有效地利用存储器,能对包括扩充组件的控制机构进行共有化,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在若干应用中能实现资源共有化的构成。
图1是表示以往图像处理装置整体构成的方框图。下面,说明各部构成。
读取组件1301用光学方式读取原稿,从光源对原稿照射光,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由反射镜和透镜收集到受光元件。受光元件(在本实施例中,以CCD为例。)被搭载在传感器板组件1302上,在CCD中将变成电信号的图像数据变换为数字信号后,将其从传感器板组件1302输出。
从传感器板组件1302输出的图像数据输入到图像数据控制部1303中,功能装置和数据总线之间的图像数据传送都由该图像数据控制部1303控制,该图像数据控制部1303与传感器板组件1302、并行总线1320和图像处理器1304之间进行数据传送,并与控制整体装置的系统控制器1331和程序控制器之间进行通信。
来自传感器板组件1302的图像数据经图像数据控制部1303传送到图像处理器1304,由图像处理器1304对在光学系统及数字信号转换时所导致的信号劣化(扫描器系统的信号劣化)进行校正,将校正后的数据重新向图像数据控制部1303输出。
接着,分别对将读取原稿图像存储在存储器后再利用其图像的场合和不存储在存储器的场合进行说明。作为存储在存储器中的例子,对一张原稿进行多张复印场合,使读取组件1301仅动作1次,将读取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多次读出其存储数据。作为不使用存储器的例子:对一张原稿仅复印一次场合,只要将读取图像就照原样再生即可,因此无须访问存储器。
首先,在不使用存储器场合,数据从图像处理器1304传送到图像数据控制部1303,从图像数据控制部1303再次返回到图像处理器1304。在图像处理器1304进行用于将通过CCD的亮度数据变换成面积等级的画质处理。画质处理后的图像数据从图像处理器1304传送到显示数据控制部1305,在显示数据控制部1305对变换成面积等级的信号进行有关点配置的后处理及用于再现点的脉冲控制,在图像形成组件1306中,根据来自显示数据控制部1305的数据,将图像形成在转印纸上。
下面说明将图像存储在存储器后,当再读出其图像时进行附加处理(例如,图像旋转、图像合成等)场合的图像数据的流程。将数据从图像处理器1304传送到图像数据控制部1303,再从图像数据控制部1303经并行总线1320送向控制盘上的图像存储器存取控制部1321。图像存储器存取控制部1321根据系统控制器1331的控制,控制图像数据的存储器摸块1322存取,进行来自外部PC(个人电脑)1323的复印用数据展开、以及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解压而有效地利用存储器。
送向控制盘图像存储器存取控制部1321的数据,经数据压缩后被存储在存储器模块1322中,并根据需要读出其存储数据。对所读出的数据进行解压,使其恢复原图像数据后,该数据从控制盘上图像存储器存取控制部1321经并行总线1320返回图像数据控制部1303。图像数据从图像数据控制部传送到图像处理器后,对其进行画质处理以及由显示数据控制部1305的脉冲控制,在图像形成组件1306中,将图像形成在转印纸上。
在图像数据流程中,通过并行总线1320及图像数据控制部1303的总线控制,能实现数字复合机功能。传真发送功能,由图像处理器1304对所读取图像实施图像处理,经图像数据控制部1303及并行总线1303送向传真机控制组件1324。由传真机控制组件1324进行往通信网的数据变换,将其作为传真数据向公用网发送。
传真接收按下列方式进行:将来自公用网1325的网数据通过传真控制组件1324变换成图像数据,经并行总线1320及图像数据控制部1303送向图像处理器。这种场合,不进行特别的图像质量处理,在显示数据控制部1305进行点再配置及脉冲控制,在图像形成组件1306,将再生图像形成在转印纸上。
在多个作业,例如复印功能、传真发送接收功能、打印输出功能同时进行动作的场合时,由系统控制器1331及程序控制器1311控制读取组件1301、图像形成组件1306及并行总线1320使用权的分配,程序控制器1311控制图像数据的流程;系统控制器1331控制系统整体,管理各资源启动。
在选择数字复合机功能时,在操作面板1334进行选择,设定复印功能、传真功能等处理内容。系统控制器1331和程序控制器1311通过并行总线1320、图像数据控制部1303及串行总线1310互相进行通信。在图像数据控制部1303中,进行用于并行总线1320与串行总线1310之间的数据接口的数据格式变换。
由I/O控制部1340端口对图像形成装置的机械驱动及各种传感器的输出输入进行检测、控制。信号检出及驱动由程序控制器1311控制,根据中断处理监视传感器的输出。
但是,上述先有发明是以数字复合机功能为前提共有资源的构成,因此想提供一种仅含有基本功能的图像再生功能场合,由于不必要的构成附加在一起,存在成本高,消费多余电力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廉价提供形成图像的基本功能,进而提供只要追加任选组件,就很容易地依次扩充复合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至少具有作为基本功能的复印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本机械部控制盘;
图像读取组件,用于将读取原稿所得到的图像数据向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传送;
图像形成组件,根据来自上述机械部控制盘的图像数据,将图像形成在转印纸上;
控制盘,可拆卸地与上述基本机械控制盘连接,可以增设至少一个应用功能;
操作组件,根据操作者指示,至少显示复印功能的内容;
并行总线,将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当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时,通知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
当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时,在上述操作组件上显示复印功能以及至少一个应用功能;当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分开时,在上述操作组件上仅显示复印功能,在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分连接时和分开时,上述操作组件对复印功能的显示形式和内容大致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图像读取组件驱动机构,用于根据控制信号驱动上述图像读取组件;
上述图像读取组件和上述图像形成组件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该基本机械部控制盘上设有输入输出控制部、显示控制部、图像存储器及程序控制器:所述输入输出控制部用于监视/控制上述图像读取组件驱动机构、图像读取组件、图像形成组件等的输入输出;所述显示控制部对来自上述图像读取组件的图像数据进行规定处理;所述图像存储器用于存储由上述显示控制部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所述程序控制器用于至少实行上述复印功能,控制各部动作。
原稿读取装置,读取原稿,将所读出的图像数据输出;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控制装置设有:
读取图像处理部,对所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所需要的处理;
存储器控制部,向上述图像存储器写入或读取上述图像数据;
写入图像处理部,用于输出图像写入数据,根据该数据在上述图像形成组件形成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控制部设有:
总线控制部,在基本功能和扩充功能的系统构成时,分别转换图像数据路径;
数据变换部,向上述总线控制部传送用于操作部显示配置的配置数据和图像数据的混合数据,分开来自上述总线控制部的图像数据和从控制盘传送程序控制器的指令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存储器可拆卸地设置在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上,可以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上取出该图像存储器,将其设置在上述控制盘上,并且在该控制盘侧进行图像数据存储。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时,上述操作组件与上述控制盘连接;当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分开时,上述操作组件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组件当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时,能追加显示至少一个应用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盘设有:
系统控制部,用于控制系统整体;
资源利用调停控制部,当至少一个应用功能被增设时,对系统资源进行调停。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资源利用调停控制部设有:
接口,用于连接实行作为扩充功能的若干应用功能的任选组件,
存取控制部,用于控制由上述若干任选组件对上述图像存储部进行的图像数据存取。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分开时,由上述程序控制器控制该图像形成装置整体动作;当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时,主要由上述系统控制部控制该图像形成装置整体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图像形成装置处于待机状态时,在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或分开场合,分别停止所选组件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至少具有作为基本功能的复印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本机械部控制盘;
图像读取组件,用于将读取原稿所得到的图像数据向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传送;
图像形成组件,根据来自上述机械部控制盘的图像数据,将图像形成在转印纸上;
操作组件,根据操作者指示,至少显示复印功能的内容;
并行总线,使一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所述控制盘可拆卸地与上述基本机械控制盘连接,对该控制盘可以增设至少一个应用功能;
当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时,向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通知;
当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时,在上述操作组件上显示复印功能以及至少一个应用功能;当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分开时,在上述操作组件上仅显示复印功能,在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分连接时和分开时,上述操作组件对复印功能的显示形式和内容大致相同。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廉价提供形成图像的基本功能,进而,仅追加任选组件,就能容易地扩充功能,在这种场合,也能保持操作形式及图像数据的输出入形式,从而能提高操作者的操作性和处理效率。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提供形成图像的基本功能构成,能以简单构成得出原稿的复印图像。另外,由于能保存图像数据,能应付在图像形成组件中发生的图像形成不良场合,能再次形成图像。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当基本功能构成场合,也能提高形成图像的质量及操作性。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能有效地转换扩充功能前后的数据流程,在扩充功能时,也能有效地使用装置各部,实现低成本,且操作方便。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不管是扩充功能前的基本功能时构成,还是扩充功能后的复合机构成,都同样能有效地存储图像数据,能有效地利用资源。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既能有效地使用资源,又能保持扩充前后的操作性,能简单且容易地扩充功能。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既能在扩充功能前后共同操作装置,又能廉价提供仅在扩充功能时所需要的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扩充功能的复合机构成时,能调停若干作业、资源,能提高扩充功能时的处理效率。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只要连接任选组件,就能容易扩充功能,并且,通过追加相应的任选组件,就能容易得出所需要的功能,又在扩充功能时,在各任选组件中有效的利用所存储的图像数据。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扩充功能时,作为复合功能适当且有效地进行系统控制及程序控制,无论在扩充功能前或扩充功能后,都能有效地运用系统。
按照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无论在扩充功能前或扩充功能后,都能有效地实行系统待机,减少消耗电力,同时又能迅速恢复到启动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以往图像处理装置整体构成的方框图。
图2是将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具有基本功能的复印机构成时的方框图。
图3是将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作为扩充功能的数字复合机构成时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基本机械部控制盘上设置的显示控制部构成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控制盘上设置的调停控制部构成的方框图。
图6是用于说明作为基本功能复印机构成图像形成装置时数据流程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作为扩充功能的数字复合机构成图像形成装置时数据流程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作为功能扩充的数字复合机构成图像形成装置时数据流程的另外一种图。
图9是作为基本功能复印机构成图像形成装置时方框图。
图10是作为扩充功能的数字复合机构成图像形成装置时方框图。
图11是作为扩充功能的数字复合机构成图像形成装置时另外一种方框图。
图12是基本功能构成场合,表示系统待机时各部状态的方框图。
图13表示扩充功能构成场合,表示系统待机时各部状态的方框图。
图14A表示基本功能构成时操作部的显示形式;图14B表示扩充功能时操作部的显示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通过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更详细地说明上述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2表示将本实施例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具有基本功能的复印机构成时的方框图。图3表示作为扩充功能的数字复合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时的方框图。通过图3的构成,能得出与以往(参照图1)数字复合机相等的功能。
用图1说明复印机的基本构成。只要是该组件构成,就能提供基本的复印功能,而不能提供传真机,打印机或网络连接等数字复合机的复合功能。然而,用于扩充的接口(I/F)终端包含在构成要素中,因此能容易扩充到数字复合机的复合功能(后述详细内容)。
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具有图像数据控制功能,该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设有CPU总线101,各部动作经CPU总线101由程序控制器102控制。动作指示存储在ROM103中,而处理作业数据存储在RAM104中。显示控制部105控制图像处理及流程;输入输出(I/O)控制部106监视/控制各驱动系统、传感器等的输入输出。这些部分都由CPU总线101相互连接。存储图像用的存储器模块107由显示控制部105被控制数据存取。
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与若干基本组件连接,这些基本组件由操作部110、作为图像读取部的传感器板组件111、写入控制组件112、作为供纸系统/排纸系统的外围设备113、扫描器驱动机构114、图像形成组件115构成。
操作部110通过显示控制部105内的CPU外围控制部(参照图4)经串行端口与程序控制器102连接。显示控制部105将基本动作内容显示在操作部110上,将操作部110的指令数据向程序控制器102输出,程序控制器102根据所输入的指示,对各功能组件经I/O控制部106进行监视/控制。
复印动作场合,程序控制器102使扫描器驱动机构114动作,由传感器板组件111以光学方式读取原稿,将被数字化的图像数据送向显示控制部105。显示控制部105对其数据实施规定处理,将其数据存储在存储器模块107中。这时,图像数据不论是多张复印场合还是单张复印场合,都必定存储在存储器模块107中,使得在存储器模块107中进行数据备用以便对付在图像形成组件115中发生转印纸卡住场合。
从存储器模块107读取图像数据,用显示控制部105所具有的写入图像处理功能,对其实施圆滑处理及脉宽调制(PWM)处理后,送向写入控制部112,在写入控制部112根据其数据驱动用于写入的激光二极管(LD),同时驱动图像形成组件115,将图像形成在转印纸上。
通过上述处理可以得出原稿的复印。这时,外围设备113进行转印纸供给、排出及订书等后处理。如上所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搭载与并行总线120连接的并行总线接口(详细后述)。在上述复印机基本功能中,无须使用该并行总线接口,它被使用在后述的扩充功能场合。
如图2所示的基本功能构成时,用于存储图像数据的存储器模块107设置在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上,其可以不限制例如图像旋转、电子分类、履历输出等在数字复印机中所需要的基本必需功能,提供动作功能。另外,设置在该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上的存储器模块107为双列直插存储器(DIMM)等组件,因此不需要时可以拆卸,将其作为控制盘(参照图3)存储器使用,从而能有效地使用硬件资源。
接着,用图3说明扩充功能的数字复合机构成。图3是以用图2说明的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为基本功能,增设应用功能的构成。该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上并行总线120与作为母板的控制盘201连接,该控制盘201包含系统控制器202、调停控制部203及终端。所述系统控制器202监视/控制数字复合机整体;所述调停控制部203调停各应用功能所共有的资源的使用权;终端用于连接存储器模块107与扩充功能用的、按各功能被组件化的若干任选组件。任选组件不管连接顺序如何,都能各自独立与终端连接,以便容易扩充。
操作部110与该控制盘201连接,由于操作部110成为若干应用APL(APL1~5)使用的资源对象,系统控制器202通过调停控制部203对其进行监视及控制。在这种扩充功能构成时,与图2所示基本功能相比,所提供的功能、构成状态不同。
对由程序控制器102所控制的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上,附加控制盘201,对其控制盘201增设若干应用APL,提供数字复合功能,由系统控制器202控制该复合功能。
在复合功能时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的动作,基本上与图2相同,系统控制器202和程序控制器102通过并行总线120互相通信,进行资源分配。另外,在图3所示的数字复合机构成时,可以拆卸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上的存储器模块107,设置在控制盘201侧(包括对已设置部分增设的部分)使用,将其作为若干应用APL提供。
例如,作为应用APL(APL1~APL5)有传真功能、打印功能、网络功能、扫描功能、局部存储功能(LS)、文件存储功能、文件发送功能等。复印功能也被认为这些若干应用APL中的一功能。
调停控制部203对网络控制、存储器模块107的存取控制进行调停,将资源向各应用APL分配。复合功能同时动作时,系统控制器202和程序控制器102将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的资源占有权分割成扫描器资源(读取功能)和描画器资源(印刷功能)。然后,系统控制器202管理对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追加的扩充功能,分散构成数字复合机时的若干功能的负荷。
图4是表示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内显示控制部105构成的方框图。读取图像处理部301对来自传感器板组件111的图像数据进行校正处理(例如,阴影校正、MTF校正、浓度变换、浓淡处理、变倍处理等)。不论是高速硬件还是可编程序处理器,都可以作为实现功能的手段使用。
总线控制部302控制数据流程,根据程序控制器102控制,进行往并行总线I/F的输入输出控制、往数据变换部的路径转换以及往写入图像处理器305的流程选择等动作。写入图像处理器305将从读取图像处理部经总线控制部302输入的信号变换成用于驱动写入控制部112的信号形式,对其进行画质处理(例如,呈锯齿状部分的校正、密度变换、脉宽调制、图像微调处理等)。写入控制组件根据来自写入图像处理器的调制信号,驱动LD驱动器(未图示),使得在图像形成组件中形成潜像。
在数据变换部304分开图像数据和指令数据,将指令数据通过CPU外围控制部306向程序控制器102传送。在数字复合机构成时,指令交换在程序控制器与系统控制器202之间进行。
图像数据由数据压缩部307编码,由存储器存取控制部308存储到存储器模块107中。从存储器模块107读出数据时,也是由存储器存取控制部308取出存储器模块107内规定地址的代码数据,由数据解压部309将其变换成图像数据。图像旋转按一下步骤进行:对解码过一次的图像不再进行编码,使其暂时存储在存储器模块107内工作区,通过变更读取地址,得出旋转后的图像。
图5是表示控制盘201内调停控制部203构成的方框图。系统I/F401进行系统控制器202之间的指令及数据传送。基本上,系统控制器控制装置整体,存储器的资源分配也是由系统控制器管理。对于其他组件,通过系统I/F401~存取控制部402~DAMC(直接存储器存取控制部)403~并行总线控制部404~并行总线120,由程序控制器进行控制。
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各组件基本上与并行总线120连接,并行总线控制部404通过控制总线使用权,管理往系统控制器202、存储器模块107的数据传送。网络控制部405控制与LAN(局部区域网)406之间的连接,管理连接于网络的外部扩充器械之间的数据传送。系统控制器202不参与对网络上连接器械的动作管理,但控制调停控制部203接口。
串行端口控制部408控制若干串行端口409使串行端口409与串行总线407连接,其具有与各种总线种类相应的端口控制机构,对例如USB,IEEE1284进行端口控制。另外,还控制与操作部之间的指令接收及显示数据传送。
局部总线控制部410通过接口与局部串行总线411连接,启动系统控制器所需要的RAM、ROM及将符号数据展开为图像数据的字形ROM与局部串行总线411连接。对于存储器模块107,通过存储器控制部412与其连接。
调停控制部203根据通过系统I/F所输入的系统控制器202指令进行动作控制。另外,至于数据管理,以存储器模块107为中心,管理来自外部组件的存储器访问。来自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的图像数据经并行总线120传送到并行总线控制部404,取入调停控制部203内,通过DMAC403离开系统控制器202的管理,能从系统控制下独立,访问存储器模块107。
存取控制部402调停来自若干组件的、对存储器模块的存取要求进行调停,由存储器控制部412控制对存储器模块107的存取动作、数据读出/写入。至于从网络(LAN)406访问存储器模块107,通过网络控制部405向调停控制部203内取入数据,由DMAC414访问存储器模块107。这时,存储器控制部402调停由若干作业进行的、对存储器模块107的访问,由存储器控制部412读出/写入数据。
至于从串行总线407访问存储器模块107,通过串行通道控制部408向向调停控制部203取入数据,由DMAC415访问存储器模块107。这时,存储器控制部402调停由若干作业进行的、对存储器模块107的访问,由存储器控制部412读出/写入数据。
通过网络(LAN)406或串行总线407,从外部PC等输入的打印输出数据,使用与局部串行总线411连接的字形数据,由系统控制器202变换图像数据。
系统控制器202管理若干外部组件的接口连接,对存储器模块107访问,分别由DMAC403,414,415管理。这时,各DMAC403,414,415独立实行数据传送,因此存取控制部402对涉及访问存储器模块107的冲突、各存取要求制定优先顺序。
存储器模块107访问,除了由DMAC403、414、415进行的访问以外,还包括用于实行存储数据的位映象展开、经系统I/F401从系统控制器202进行的访问。通过存取控制部402被许可能访问存储器模块107的、由DMAC403,414,415传送的数据,或者来自系统I/F401的数据,都能通过存储器控制部412直接访问存储器模块107。
另外,该调停控制部203设有对内部的数据进行数据压缩或解压的压缩/解压部417以及用于编辑图像的图像编辑部418。压缩/解压部417是进行数据压缩或解压的模块,其能使图像数据或代码数据有效地存储到存储器模块107,由DMAC420控制与存储器模块107之间的连接。暂且存储在存储器模块107中的图像数据,通过DMAC控制从存储器模块107经存储器控制部412、存取控制部402被呼出到压缩/解压部417。该压缩/解压部417对所呼出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变换后,将其返回存储器模块107中,或着,向外部总线输出。
图像编辑部418通过DMAC421控制存储器模块107,进行存储器模块107区内数据加工(包括存储区的清除、图像数据的旋转处理、不同图像之间的合成)。图像编辑部418进行由存储器上地址控制变换处理对象的数据的编辑,还进行存储器模块107上展开的位映象的处理。图像编辑部418不能对压缩后的代码数据及打印代码数据进行编辑,因此,为了有效地向存储器模块107存储数据,对经编辑后的数据进行压缩。
图6说明基本功能(复印机)构成时数据的流程。在该图中表示出如图4示的显示控制部105的数据流程。
图中,(1)是从原稿读取至储器存储的读取路径;(2)是从存储器读出至写入控制的路径;(3)是操作时的输入输出控制路径。当如图所示的基本功能构成时,由于没有任选组件,控制盘没有与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连接,不进行通过并行总线120的数据的发送接收。作为图像数据存储用的存储器,使用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内存储器模块107。
(1)读取路径
由传感器板组件111用光学方式读取图像数据后,将其变换为电信号,由读取图像处理部301对所读取图像进行处理,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通过总线控制部302传送到数据变换部304,数据变换部304选择往数据压缩部307的路径,将图像数据传送到数据压缩部307进行编码化。
在数据压缩部307进行图像数据编码化、压缩冗余数据后,通过存储器存取控制部308将数据存储到存储器模块107的规定存储地址。由于存储器模块107是可安装构成,因此,根据用途能增减存储容量。存储器存取控制部308进行存储器模块107内存储区的地址管理。
(2)写入路径
存储器存取控制部308检索存储器模块107内代码数据的地址,读出其代码数据,所读出的代码数据在数据解压部309解码后恢复到图像数据。数据变换部304将图像数据传送到总线控制部302,由总线控制部向写入图像处理部305传送其图像数据,在写入图像处理部305变换成用于驱动写入控制部112内LD驱动器的数据,写入控制部112根据该数据启动LD,使得在作像系统中形成潜像,经潜像、显影、定影等图像形成工序,图像形成在转印纸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通过LD驱动器形成潜像和电子照相程序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施例也可以适用在由喷墨程序形成图像的方式。
(3)操作时输入输出路径
程序控制器102通过外围控制器306对操作部110显示操作内容,以及从操作部接收操作指示。由于其对操作部仅显示关于复印功能的功能及保守项目,并仅接收来自操作部的指示,因此无须对有关任选组件扩充的操作项目进行管理。由此,能使操作部110构成为用于仅管理基本功能的最小构成。例如,菜单显示项目可以少,显示部可以缩小,无须设置传真用收信地址的设定按钮等,因此可以利用小型显示部。
图7用于说明扩充功能(数字复合机)构成时数据的流程。在该图中表示出图3所示的控制盘201和图4所示的显示控制部105的数据流程。
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通过并行总线120与控制盘201连接,以控制盘201为扩充用母板,可以增设若干应用功能APL(APL1-5)。这时,数字复合机的整体系统由控制盘201上的系统控制器202控制,而程序控制器102仅控制基本机械部控制盘。
操作部110利用在包括复印功能的应用的所有的数字复合机功能中。系统控制器202管理操作部内显示部的配置及指令接收。作为图像存储用存储器的存储器模块107不设置在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侧,而作为共有资源从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取出,设置在控制盘上。
图中,(1)是从原稿读取至存储器存储之间的读取路径,(2)是从存储器读出至写入控制之间的路径,(3)是操作时输入输出路径。
(1)读取路径
由传感器板组件111用光学方式读取图像数据,将其变换为电信号,在读取图像处理部301中进行图像处理,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通过总线控制部302经并行总线接口传送到并行总线120。图像数据从并行总线120经控制盘上调停控制部203存储在存储器模块107,由调停控制部内并行总线控制部404,存取控制部402,压缩/解压部417,存储器控制部412的各模块处理图像数据,将代码数据存储在存储器模块中。
(2)写入路径
调停控制部203内存储器控制部412读出存储在控制盘201上存储器模块107中的代码数据,将由存取控制部402、压缩/解压部417、并行总线控制部404的各模块解码后的图像数据传送到并行总线120。在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侧通过并行总线I/F303接收来自控制盘201的图像数据,将传送到总线控制部302数据送向写入图像处理部305,在该写入图像处理部305变换成用于驱动LD驱动器的数据。写入控制部112驱动LD,使得在图像形成系统中形成潜像,经潜像、显影、定影等图像形成工程,图像形成在转印纸上。
(3)操作时输入输出路径
通过调停控制部内局部总线控制部410、系统接口401,由控制盘上系统控制器对操作部显示操作内容,以及从操作部接收指示。操作部110可以适用高功能组件,以便能增设若干应用功能。例如,可以在基本组件上追加大型显示板、网络上的地址输入机构、传真用收件人名分配按钮等任选组件。
该数据流程中,由于不在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侧使用存储器模块107,因此,显示控制部105内数据压缩部307、数据解压部309及存储器存取控制部308内不传送图像数据。总线控制部302根据图6所示的基本功能形式及图7所示的扩充功能形式,选择并控制往显示控制部105内并行总线I/F3030或数据变换部304的数据传送。由于程序控制器102不参与显示及指令输入,因此不进行由操作部110经CPU外围控制部306的指令传送。
图8用于说明将图像形成装置作为扩充功能(数字复合机)构成时的另一种数据流程。在该图中表示着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上程序控制器102进行操作部110控制场合的数据流程。
如图所示,(1)读取路径,(2)写入路径与图7相同,共有控制盘201上的存储器模块107,进行用于复印的图像数据存储。
(3)操作时输入输出路径
操作部110作为数据复合机的共有资源,其与控制盘201连接,并经由调停控制部203,然而,机械部控制盘侧程序控制器对该操作部110进行控制。至于操作部110构成功能,为数字复合机中扩充功能,由系统控制器202管理对若干应用的资源管理及系统控制。然后,关于设置在操作部110的显示部配置,由程序控制器102分担实行控制。
调停控制部203将来自操作部的指令数据通过串行总线、串行端口控制部408、DMAC415、存取控制部402、DMAC403、并行总线控制部的各模块传送到并行总线120,而从该并行总线得到操作部内显示部配置数据。
并行总线120与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连接,访问显示控制部105内并行总线I/303。显示控制部105通过并行总线I/F303、总线控制部302,在数据变换部304进行指令/配置数据变换。该数据不是转印用的图像数据,因此数据变换部304将指令数据向CPU外围控制部306传送。CPU外围控制部306与程序控制器102通信,进行操作部110显示及操作指令分析。
当若干任选组件同时动作场合,因系统控制器202的负荷增加,存在导致操作部显示速度低下的问题。因此,除了程序控制以外功能上有富余的程序控制器102分担实行在操作部110的显示控制。
如上所述,在基本功能构成时和扩充功能构成时,操作部110的构成形式(任选组件)有所不同,然而,至于操作部控制,则程序控制器102共同参与,利用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侧资源进行控制。
图9-图11分别表示按功能构成的例。图9表示基本功能构成时的方框图。这种场合,仅利用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控制盘201没有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这时,通过控制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的资源,构筑复印基本功能,由以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为中心的传感器板组件111、写入控制部112、操作部110及外围设备113的构成,通过程序控制器102管理进行操作输入、图像读取、在转印纸形成图像、转印纸控制。
图10表示扩充功能构成时的方框图。图10与图8所示的基本功能(复印功能)构成相比,增设了一个应用功能(APL),这种场合,控制盘201与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连接,对其控制盘201增设应用APL。这时,控制盘201作为数字复合机的母板发挥功能,成为控制中心。
然后,基本机械部控制盘所保有的基本功能成为数字复合机整体功能中的一个应用(复印功能应用),从控制盘201角度看,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成为数字复合机的共有资源之一。
当应用为例如网络应用(LAN连接功能)时,则能得出对LAN406发送所读取的图像数据、将从LAN406发送来的图像数据再生在转印纸上的复印功能。各共有资在系统控制器202管理下被分配,构筑复合功能。
从控制器201看,网络应用及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上复印功能中哪一个,都为同等资源,在应用之间不制定使用资源的优先顺序。另外,即使对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控制盘201安装任选组件、应用组件的顺序不同,也不发生使用该资源的优先顺序。到底,根据在规定时期的应用接续状态进行最适当的资源分配。
图11表示扩充功能构成时的另外一种方框图,图11表示的构成例与图9所示基本功能(复印功能)构成相比,增设了两个应用功能(APL),即,对作为母板的控制盘201增设若干应用APL(APL1、APL2),从控制盘201来看,这些应用APL1、APL2及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上的复印功能中哪一个都被认为优先顺序相同的处理功能。
例如,应用APL1为与公用网连接的传真功能;应用APL2为大容量的图像存储功能LS。这种场合,将控制盘201上存储器模块107作为用于暂时作业的数据存储区使用,图像存储功能LS利用在长期的图像存储、备用用途。例如,关于图像存储功能LS,将通过传真发送的图像数据、通过传真接收的图像数据、以及复印输出图像数据作为数字数据保管在上述图像存储功能LS中,使得随后能读出其数据。
进而,当作为其他应用,增设网络应用功能时,也能从网络上访问被存储在图像存储功能LS中的图像数据。这样,通过追加应用,能容易地扩充图像形成装置的功能。
接着,用图12,13说明系统待机时的各部状态。图12是表示基本功能构成场合,系统待机时的各部状态的方框图。在图中用虚线所示的各组件是系统待机时被停止功能的组件/模块。
在图12所示的基本功能构成中,当系统待机时,没有来自外部任选装置的中断。若操作者从操作部110输入指示,则转移到通常动作模式。从而,在系统待机时,仅启动操作部110、监视操作部110的程序控制器102、用于接口的CPU外围控制部306、CPU总线101,而其他组件/模块无须动作,也无须使传感器板组件111及写入控制部112等预先处于通电状态中,存储器模块107也无须启动,因此停止时标信号或电供给。
对在系统待机时,功能处于停止状态中的组件,切断电供给;对显示控制部105中各部,停止时标信号供给。在待机时,对在图中用虚线表示的各部模块,停止动作,控制电力消费。另外,显示控制部105可以由一个基片构成,因此能控制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上的零部件数,与由若干基片构成时相比,在启动时也能减少消费电力。
图13是表示在扩充功能构成场合,系统待机时的各部状态的方框图。在图13所示的扩充功能构成时,除了操作部110以外,也有来自外部的系统启动要求。例如,传真接收、来自网络(LAN)的图像数据输出要求等。但是,因其不是定期的输出要求,若使系统整体一直处于启动状态中,则会导致电力浪费。
因此,在系统待机时,仅使接收启动要求的组件处于运行状态中,而其他组件、模块都处于停止状态中。在基本机械部控制盘100上的显示控制部105中,即使是系统待机时,也使在将控制盘201的信息向程序控制器102传达的路径上的模块(并行总线I/F303、总线控制部302、数据变换部304及CPU外围控制部306)处于启动状态中。
在控制盘201中,停止存储器模块107,停止调停控制部203内存储器控制部412的时标信号供应。另外,在控制盘201中,为了检出启动要求,预先启动调停控制部203内系统I/F401、存取控制部402及监视系统的系统控制器202。还有,与外部连接的应用APL(APL1~5)处于启动状态中。与公用网、网络(LAN)等连接的组件中,使启动时最小限度所需要的模块处于启动状态中,局部存储器LS功能被停止。
如图14A、B所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基本功能构成时的操作部显示形式和在扩充功能时的操作部显示形式(复印时)大致相同,因此,能提高操作者的操作性和处理效率。
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主要以从扫描器读取图像将其再生在转印纸上的构成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对该图像形成装置输入来自电脑的代码数据将图像再生输出的构成也同样可以适用。
另外,用本发明实施例说明的控制系统构成的方法,可以由个人电脑及工作站(work station)等电脑实行预先准备好的程序。该程序可以记录在硬件、软件、CD-ROM、MO、DVD等用电脑可读取的记录媒体中,可以用电脑从记录媒体中读出该程序。另外、可以通过记录媒体经因特网等通信网散发该程序。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至少具有作为基本功能的复印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本机械部控制盘;
图像读取组件,用于将读取原稿所得到的图像数据向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传送;
图像形成组件,根据来自上述机械部控制盘的图像数据,将图像形成在转印纸上;
控制盘,可拆卸地与上述基本机械控制盘连接,可以增设至少一个应用功能;
操作组件,根据操作者指示,至少显示复印功能的内容;
并行总线,使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当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时,向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通知;
当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时,在上述操作组件上显示复印功能以及至少一个应用功能;当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分开时,在上述操作组件上仅显示复印功能,在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分连接时和分开时,上述操作组件对复印功能的显示形式和内容大致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图像读取组件驱动机构,用于根据控制信号驱动上述图像读取组件;
上述图像读取组件和上述图像形成组件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该基本机械部控制盘上设有输入输出控制部、显示控制部、图像存储器及程序控制器:所述输入输出控制部用于监视/控制上述图像读取组件驱动机构、图像读取组件、图像形成组件等的输入输出;所述显示控制部对来自上述图像读取组件的图像数据进行规定处理;所述图像存储器用于存储由上述显示控制部处理后的图像数据;所述程序控制器用于至少实行上述复印功能,控制各部动作。
原稿读取装置,读取原稿,将所读出的图像数据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控制装置设有:
读取图像处理部,对所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所需要的处理;
存储器控制部,向上述图像存储器写入或读取上述图像数据;
写入图像处理部,用于输出图像写入数据,根据该数据在上述图像形成组件形成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控制部设有:
总线控制部,在基本功能和扩充功能的系统构成时,分别转换图像数据路径;
数据变换部,向上述总线控制部传送用于操作部显示配置的配置数据和图像数据的混合数据,分开来自上述总线控制部的图像数据和从控制盘传送程序控制器的指令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图像存储器可拆卸地设置在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上,可以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上取出该图像存储器,将其设置在上述控制盘上,并且在该控制盘侧进行图像数据存储。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时,上述操作组件与上述控制盘连接;当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分开时,上述操作组件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组件当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时,能追加显示至少一个应用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盘设有:
系统控制部,用于控制系统整体;
资源利用调停控制部,当至少一个应用功能被增设时,对系统资源进行调停。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资源利用调停控制部设有:
接口,用于连接实行作为扩充功能的若干应用功能的任选组件,
存取控制部,用于控制由上述若干任选组件对上述图像存储部进行的图像数据存取。
10.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分开时,由上述程序控制器控制该图像形成装置整体动作;当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时,主要由上述系统控制部控制该图像形成装置整体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2中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图像形成装置处于待机状态时,在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或分开场合,分别停止所选组件的功能。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至少具有作为基本功能的复印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本机械部控制盘;
图像读取组件,用于将读取原稿所得到的图像数据向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传送;
图像形成组件,根据来自上述机械部控制盘的图像数据,将图像形成在转印纸上;
操作组件,根据操作者指示,至少显示复印功能的内容;
并行总线,使一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所述控制盘可拆卸地与上述基本机械控制盘连接,对该控制盘可以增设至少一个应用功能;
当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时,向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通知;
当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连接时,在上述操作组件上显示复印功能以及至少一个应用功能;当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分开时,在上述操作组件上仅显示复印功能,在上述控制盘与上述基本机械部控制盘分连接时和分开时,上述操作组件对复印功能的显示形式和内容大致相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082155 | 2002-03-22 | ||
JP082155/02 | 2002-03-22 | ||
JP082155/2002 | 2002-03-2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47584A true CN1447584A (zh) | 2003-10-08 |
CN1302653C CN1302653C (zh) | 2007-02-28 |
Family
ID=28035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10729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02653C (zh) | 2002-03-22 | 2003-03-21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39708B2 (zh) |
EP (1) | EP1351482B1 (zh) |
KR (1) | KR100486315B1 (zh) |
CN (1) | CN1302653C (zh) |
DE (1) | DE60327574D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12369C (zh) * | 2004-08-31 | 2009-07-08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传感器系统 |
US8390828B2 (en) | 2005-01-27 | 2013-03-05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20168B2 (ja) * | 2002-08-02 | 2007-05-3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記録媒体 |
KR100444585B1 (ko) * | 2002-10-16 | 2004-08-1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
US9292904B2 (en) * | 2004-01-16 | 2016-03-22 | Nvidia Corporation | Video image processing with parallel processing |
US7869666B2 (en) | 2005-01-13 | 2011-01-11 | Nvidia Corporation | Video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with dynamic tag architecture |
JP2006350961A (ja) * | 2005-06-20 | 2006-12-28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変換モジュール装置 |
JP4332812B2 (ja) * | 2007-01-30 | 2009-09-1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072623B2 (en) | 2007-02-16 | 2011-12-06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
JP4518095B2 (ja) * | 2007-03-30 | 2010-08-0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238758B (en) * | 1989-12-06 | 1994-01-12 | Ricoh Kk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onstituting of selectable units |
JP2980404B2 (ja) * | 1991-05-02 | 1999-11-22 | 三田工業 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US5752040A (en) * | 1991-09-30 | 1998-05-1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which can update program |
JPH06318110A (ja) * | 1993-05-07 | 1994-11-15 | Fanuc Ltd | Mmcユニット |
JP3517757B2 (ja) * | 1994-04-27 | 2004-04-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処理装置 |
US5715070A (en) * | 1994-04-28 | 1998-02-03 | Ricoh Company, Ltd. | Freely configurable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
US5687006A (en) | 1994-04-28 | 1997-11-11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regenerating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character resolution and pattern gradation |
JP3893480B2 (ja) * | 1994-09-28 | 2007-03-1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デジタル電子カメラ |
US5956160A (en) * | 1995-04-25 | 1999-09-21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system including a printer and scanner having separate housings |
JPH0951464A (ja) * | 1995-08-08 | 1997-02-18 | Canon Inc | 映像入力装置 |
JPH10233915A (ja) * | 1997-02-17 | 1998-09-02 | Ricoh Co Ltd | 画像処理装置 |
US6426803B1 (en) * | 1997-03-27 | 2002-07-3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ading/printing apparatus and reading apparatus |
US6570667B1 (en) * | 1998-01-19 | 2003-05-27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
JP3775461B2 (ja) * | 1998-12-03 | 2006-05-1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字装置、その印字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
JP2001051917A (ja) * | 1999-08-06 | 2001-02-23 |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 通信装置および受信通知方法 |
JP2001067201A (ja) | 1999-08-31 | 2001-03-16 | Canon Inc |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4630453B2 (ja) * | 1999-12-22 | 2011-02-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038818B2 (en) * | 1999-12-27 | 2006-05-02 | Ricoh Company,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 computer product |
JP3789711B2 (ja) * | 2000-01-31 | 2006-06-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処理装置 |
JP3714840B2 (ja) * | 2000-02-21 | 2005-11-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データ転送方法とデータ転送制御装置 |
JP4242572B2 (ja) * | 2001-02-15 | 2009-03-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568518B2 (ja) | 2001-09-06 | 2004-09-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方法、電子写真装置、電子写真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感光体製造方法 |
-
2003
- 2003-03-21 CN CNB031072968A patent/CN130265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03-21 DE DE60327574T patent/DE60327574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3-21 KR KR10-2003-0017768A patent/KR100486315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3-21 EP EP03006258A patent/EP1351482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3-03-24 US US10/393,945 patent/US733970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12369C (zh) * | 2004-08-31 | 2009-07-08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传感器系统 |
US8390828B2 (en) | 2005-01-27 | 2013-03-05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339708B2 (en) | 2008-03-04 |
EP1351482A1 (en) | 2003-10-08 |
EP1351482B1 (en) | 2009-05-13 |
CN1302653C (zh) | 2007-02-28 |
US20030214682A1 (en) | 2003-11-20 |
KR100486315B1 (ko) | 2005-04-29 |
DE60327574D1 (de) | 2009-06-25 |
KR20030076438A (ko) | 2003-09-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249628C (zh) | 图像输出装置 | |
CN1302653C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920937A (zh) | 对象操作装置和对象操作方法 | |
CN1769061A (zh) | 传递日志信息的成像设备 | |
CN1731350A (zh) | 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573805A (zh) | 根据打印参数的设置进行记录的记录设备和记录控制方法 | |
CN1975709A (zh) | 数据处理装置 | |
JP2008048046A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CN1746818A (zh) | 具有功率节省模式功能的装置和控制功率节省模式的方法 | |
CN101038572A (zh) | 数据传送装置及数据传送系统 | |
CN1924838A (zh) | 图像处理设备、信息处理设备和控制方法 | |
CN1497496A (zh) | 打印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程序、存储介质 | |
CN1672397A (zh) | 图像处理装置、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程序 | |
CN1315088C (zh) | 服务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1081263A (zh) | 输出方法及装置 | |
CN1200554C (zh) | 图像通信装置和图像通信方法 | |
CN1122224C (zh)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处理数据的系统 | |
CN101044447A (zh) | 图像供给装置、该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打印系统 | |
CN1581119A (zh) | 记录装置、图像供给装置、记录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777863A (zh) | 保存了印刷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其程序以及程序的记录媒体 | |
TW530475B (en) | Paperless image fax scanning device | |
CN1839379A (zh) | 图像提供设备和记录设备,包括这些设备的记录系统,及其通信控制方法 | |
CN1214611C (zh) | 画面图像输出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画面图像输出设备 | |
CN1774693A (zh) | 印刷装置和印刷方法 | |
JP200802210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228 Termination date: 2018032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